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17 18:3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药学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继承 创新

 

1问题

1.1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人学后对中医没有兴趣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当中医课程开课后对中医药没有兴趣,不愿学习中医,认为难懂不好理解。

1.2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习中对中医药课程产生厌烦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中医没有兴趣,产生消极厌烦情绪,成绩普遍较差。

1.3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对中医产生怀疑

    一部分毕业生进人实习时,遇到病人时不知如何诊脉、识证、立法、用药,即使勉强处方,都要根据西医的诊断指标辨病用药,疗效极差,因此对中医产生怀疑。

2原因

2.1中医院校招生的误区

    中医教育从历史上都是以家传,师传形式为主,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创办了中医学院,随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创办了中医学院,但是,由于近代一直是以西方现代医学占主导地位,招生的质量和要求模糊,时至今日,中医药院校的招生仍然采用西医药大学的招生标准,从理科学生中招生,这就给中医药的发展和前进埋下隐患。中医药来源于传统的中华文化、人文科学,没有中华文化底蕴,就无法理解经典中的哲学理念和人文自然,要学好中医也很不容易。

2.2中医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顺序有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中医药教育要以中医药为专业,理科学生本来就对中医药很难发生兴趣,而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课程设置顺序不合理,学生一人学首先灌输的是西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外语,由于理科学生对现代医学接受能力快而强,一开始就把思路和观念引向现代医学,当以后进人中医药课程时,文科知识差,观念转不过来,对传统经典文化没有兴趣,逐渐产生厌倦心理,随即失去信心,甚至误解中医学术。

2.3对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进行客观化教学模式改造

    中医学基础理论首先是继承,功底扎实后才可创新,一味追求现代化而把中医基础理论看作是滞后的,缺乏细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微观水平和现代科学试验,从而进行客观化教学模式的改造,完全割断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联系,使学生思维西化,对中医产生厌倦和怀疑。

2,4临床实践课程少,纸上谈兵多

    中医毕业生要注意临床实践,跟导师临证治疗,让学生树立起信心,不要让西医的诊断指标牵着鼻子走。毕业论文追求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把西医现代化的东西全部搬到中医中来搞中医药现代化,失去主次,造成毕业生不懂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来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的诊断、生理、病理等知识取长补短,或中西结合提高临床疗效,追求纸上谈兵,结合不到临床实践,失去了中医学的生命力。

3改革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近几年,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政策极好,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1中医药院校招生改革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所以招生方式也一定要有区别,一定要从文科生中招生。

3.2中医药院校要以中医教育为主

    中医药院校要从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和顺序教学安排等方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的前提下,先安排一些传统文化、人文科学、哲学、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各科,经典著作。然后,再注人现代自然科学、西医基础、生理、病理、分子、基因等现代科学知识。在完全继承了中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接收现代科学技术,才能达到培养出创新发展的中医人才。

第2篇

中医药科技查新是利用文献检索、分析与对比的手段,对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人提供的中医药科研内容做出新颖性结论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查证服务[1]。而查新报告是科技立项、科研成果鉴定和评奖的参考依据之一,它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对申报者和评审专家来说十分重要。

    2000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2]与《科技查新规范》[3],这些法规对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准则,促进了查新工作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开展。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目前的查新需求和查新机构的运作模式下,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  中医药科技查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影响中医药查新报告质量的问题

1.1.1  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户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查新委托过程中。客户在《查新项目委托书》填写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对查新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技术要点;二是出于对项目的技术保密,不能如实填写具体内容,对主要查新内容表述含糊或采取回避;三是用户对委托过程不够重视,委托人不是课题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准确交流。

1.1.2  查新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查新工作要求查新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查新、检索技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各种检索工具,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中医药文献查新人员来说,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知识。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查新队伍良莠不齐,查新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现代化设备运用的技能缺乏,外语能力与现实需求相差甚远;部分中医药查新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未能全面具备中医药学专业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或有欠缺。

1.1.3  检索数据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由于我国科技体制、制度和习惯的原因,许多在研或刚结题的科研课题文献,以及未公开和出版书籍及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均不在被使用的数据库内,因此,检索所获得的数据相对来说是滞后的和不完整的,由此在做分析和结论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4]。

1.1.4  对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的忽视 

由于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的高难度和高复杂性,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人员的专利知识和专利检索技能较为不足。目前,国内对于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这两种查新形式的研究和报道比较少。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科研创新性程度不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不强有关,同时也说明科技查新人员的专利检索水平和意识有待提高[4]。

1.2  对查新报告作用大小的争议

    查新报告仅是从有无文献报道的角度来报道项目的创新性,而立项和评奖需要考虑的是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推广应用情况及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项目管理者和项目审批者对查新报告本身不够重视,审批的时候不是以项目的查新点为标准,因此,很多时候查新只是一种形式,不能在立项和成果申报时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5]。

1.3  中医药查新的规范化问题

    查新人员、设备、资源、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查新的质量[6]。查新报告的格式、用词描述准则等,不符合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的规定。各个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检索范围、结论阐述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化。因此,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查新工作质量,已成为查新机构的首要问题。

2  关于中医药科技查新发展对策的初步探讨

2.1  改革查新工作的管理方式,加强查新报告的质量控制

2.1.1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 

要向客户说明《查新项目委托书》填写的重要作用,打消其疑虑,使其能充分表达课题的主要技术路线、方法等,积极配合查新工作。

2.1.2  提高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 

查新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

2.1.3  加强审核,确保审核质量 

审核人须由具有丰富查新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审核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要确保查新报告的质量。

2.1.4  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 

根据中医药学的特色,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加强中医药查新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查新工作的质量。

    总之,要加快建立各种查新咨询规章制度,健全查新咨询的管理体系,并加强执行力度。

2.2  加强查新机构的改革,顺应形势的发展

2.2.1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利用因特网建立本单位的主页,实现各机构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建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和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中医药查新咨询网络服务体系,以适应医学查新咨询的发展[7]。

2.2.2  改革单一的服务模式,实施多样化服务

 

充分利用查新咨询机构的软、硬件设备及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势,实施多样化的医学信息服务;建立市场反馈机制,追踪所查课题的市场效应,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查新咨询工作,体现其市场价值。

2.2.3  加强宣传,增强与外界的联系 

以讲座或培训班的方式定期分批在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中普及查新知识,宣传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作用,提高其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强其在科研立项和成果申报过程中查新的自觉性。

3  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数量大幅增长,给查新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既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查新工作,又要保证查新的质量,这就对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查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查新机构要变以往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查新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为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资金利用效益,推动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一伦.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313-314.

[2] 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s].2000.

[3] 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s].2000.

[4] 施 毅,徐清河.中医药科技查新的作用与趋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15(10):747-749.

[5] 吴校连.科技查新在医学科研项目评价中的作用与应用[j].医学信息, 2005,(8):859-860.

第3篇

关键词:中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19-02

医药产业在按照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公认的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近些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但存在企业规模小、利润低、原创药物少、营销与研发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而作为我国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突破国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对中药现代化工作的指导,加快中药产业发展,2000年,国务院由国家科技部等八部委起草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制药企业在中医药领域的竞争已经展开,其中包括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众多知名制药企业,如强生、辉瑞、阿斯利康等等。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市场营销人员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该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2]。因此,无论是本土制药企业还是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在抢滩中医药市场的同时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目前,中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然而由于我国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所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无论“质”还是“量”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以下仅从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全国1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各学校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基本核心内容是:“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行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和管理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医药企业、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表面看来面面俱到,却没有充分考虑目前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国内市场医药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是营销能力的竞争。而市场营销最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重点录取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入职后能尽快投入实际营销工作。所以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一定要把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着力点[3]。

二、改革课程体系

目前,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营销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因此营销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应以“有效应用”作为评价标准,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应该突出“应用型”,以适应市场对中医药营销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为了培养该专业学生适应市场的相应能力,应采用模块式教学、强调特色,突出素质,模块内所设课程“有机组合、合理配合、适度整合”。设置通识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政治素质、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与思想道德”、“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这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设置中医药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学生对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中医药学基础”、“本草概论”、“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使学生对中医药领域具有宏观的认识;设置营销基础教育模块,加强对学生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交礼仪学”、“演讲与口才”、“商贸谈判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使学生在人际沟通、市场分析、营销活动、贸易行为规则能有较好的掌握;设置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加强学生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培养,包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国际医药贸易”、“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营销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设置特色教育模块,加强学生中医药特色的营销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包括“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医药营销策划”、“中医药产品物流管理概论”、“中医药营销渠道管理”、“中成药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在中医药营销领域应具备的特色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区别于一般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紧密适应中医药市场营销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内容改革。根据中医药营销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的取向,使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贴合中医药营销实际与学生职业选择,从而更具有针对性。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特色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各内容之间互相渗透,形成有机整体。删除与培养目标不适应或可有可无的部分通识教育课程或教学内容,加大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通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将中医药内容与营销类课程有机融合使之形成“个性鲜明”的特色课程,如“商品学”改革为“中药商品学”、“国际贸易”改革为“国际医药贸易”、“营销策划”改革为“中医药营销策划”等,通过这一举措,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使学生中医药知识与营销知识都能得到加强。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的必由之路[4]。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第二课堂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中医药营销人才必须改革并强化以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1.改革实验教学。目前,全国的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验环节都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应设置而未设置、学时不足、实验条件”等方面。很多课程应当设置实验课程而未设置,比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调研”、“社交礼仪”等,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实验教学对深化课程理论、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实验课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课程还要适当增加学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际上相比于其他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市场营销类实验室的投入还是比较小的,之所以投入不足,还是对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以上课程在内的15门课程全部设置实验课,并设置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加大主干实验课程的课时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2.改革见习与实习教学。见习与实习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营销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见习的主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到营销企业或企业的营销部门对相关营销活动设计课程教学的部分进行观摩、了解,往往是走马观花很难取得较好效果,山东中医药大学近些年来对见习教学进行改革,将几门紧密联系课程的见习课程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环节,这样一方面通过一次见习就可以将几门课程的任务完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往返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见习内容的融会贯通。

实习教学作为学生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深化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与素质。但是随着各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多,实习教学管理难度非常大,很多学校市场营销实习教学流于形式,成了“放羊式”实习。针对这种情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认真调研并仔细研究,对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实行“双导师制”,即实习单位和学校各出一名导师,实习单位实习教师对学生从事中医药营销活动进行引导,学校导师根据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二是制定实习单位目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审核实习单位资质,符合的进入实习单位目录,所有实习单位都与中医药营销相关,学生必须从实习单位目录中进行选择,保证了实习的效果。

四、结语

中医药市场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中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在围绕中医药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各方面的配合,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中医药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4):98-101.

[2]朱民田,肖晗.中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61-262.

第4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为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因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新设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3年9月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这是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根据本校的办学优势和国家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中医药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 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浙江省共有9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三所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先后等方面的差异,办学方向及专业特色也不尽相同。如有些院校以溶剂和有机酸的微生物发酵,或以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或以酶制剂工业,或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或以基因工程,或以食品发酵、加工酿造,或以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办学方向[1】。

在专业定位这个战略问题上,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在中医药领域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背景,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中医药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中医药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专业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方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是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用于中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培育及研究等方面,包括中药生物发酵、中药内生菌的分离、中药生物转化、酶工程应用于中药提取、中药细胞工程、中药生化分离工程等。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而生物技术成果约有60%是用于医药业。因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而且前景广阔,办好生物工程专业也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

二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以及社会需求与各类人才的专业特点,在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研究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培养方向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注重工程技术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具有中药发酵工程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工程技术、能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背景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并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三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2]。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 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3]。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人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 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4]。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没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2)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有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合成和化工原理等特色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每年承担150余项开放实验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生物工程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就业方向,分不同专业方向,通过实行科研导师制、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培育药用菌(中药)、中药成分分离分析工程、中药制剂工艺、细胞工程、生物制剂等不同方向。

(3)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打通校企联系渠道,使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外,与多家校外具有中医药特色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使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师资的补充,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出了现代生物工程与传统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一专业特色,并确定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改革课程体系、编写选用特色教材、构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将为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也将为中医药院校其他非传统专业(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的开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海同.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10,29(4):4-8.

[2]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5):4-6.

第5篇

【关键词】 鼻渊;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鼻渊属于西医“鼻窦炎”范畴,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属难治病之一,主要以流脓涕、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为实证、热证,起病急,病程短,症状较重,与急性鼻一鼻窦炎相类似。

1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鼻渊”一词最早现在《内经》有记载,《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其中“渊” 即渊深之意,形容涕量多,同时《素问·玄机原病式》:“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销烁致之然”说明了胆热与热邪袭肺都是导致鼻渊的病因,后世医家都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并且完善了鼻渊的病因病机,例如,明代的虞搏《医学正传》[1]中提到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或浊涕,说明了风寒袭肺也会导致鼻渊。《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此证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邪,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2],说明肥甘厚腻及燥热之物亦可导致鼻渊。《医醇感义·卷三》:“阳邪外烁,肝火内潘,鼻窍半通,时流黄水,此火伤之脑漏也”[3],进一步总结了肝胆火热也是导致鼻渊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历代医家认为鼻渊的病因病机主要有风寒袭肺,风热袭肺,还有肝胆湿热等,同时对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鼻渊的治疗

古代医家在提出鼻渊病因病机后,对于鼻渊的治法也有了更深一步介绍。例如《圣济总录·卷一一六》中针对胆腑郁热型鼻渊创建了前胡汤方,鸡苏丸等,名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针对风寒侵袭郁而化热而创立了奇藿授香丸配合补中益气汤。《济生方》记载的苍耳子散等,在现临床应用中收效显著,沿用至今。古代医家以内服法为主的同时,配合外治法主要有吹鼻,塞鼻,针灸。《圣济总录》的辛夷膏,《本草纲目·卷四》用白芷同硫磺、黄丹共研为末的萃拨粉。《针灸大成·卷八户》曰:“脑泻,鼻中臭,涕出,针刺曲差、上星穴”[4]。正如清代吴师机在《理淪骈文》中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虽然内治法与外治法的给药途径不同,但是对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3 现代医家对鼻渊病因病机的认识

3.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讨论也很多,现代医家对鼻渊也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鼻渊病因较为复杂,但是经过总结可以将其分为实证和虚证,其中实证认为多是由于外邪侵袭肺胃,或者胆腑郁热所致。虚证多认为是由于久病正气必虚,不足以驱邪外出,导致鼻窍不利,故发病。现代医家陈小宁[5]教授将鼻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并且在临床中发现湿热和气虚为主要致病因素。熊大经教授[6]认为鼻渊多以肝胆湿热为本。陈新野等[7]认为外邪侵袭鼻窍,腐浊鼻腔内黏膜,故生浊涕,若浊涕不除,积于窦腔之内,使鼻腔内气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这与痈的发病机制相似。王士贞[8]教授认为鼻渊主要始于邪,成于热注重局部辩证,以消肿排脓通窍为主要目的。吴立清[9]认为急性鼻窦炎根本是感受风热之邪,并且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孙加煜[10]提出用温病学说对鼻渊进行辨证论治。

3.2 现代医家经验方

3.2.1 内治法 张成凤[11]运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治疗风热郁肺型鼻渊,临床有效率达91.63%。吴立明[12]采用三花鼻康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400例,总有效率为96.25%。邹林根[13]认为慢性鼻渊反复迁延难愈从肝论治是一个主要的理论基础,并自拟清木复金汤治疗顽固性鼻渊,临床收效颇佳。何宗德[14]认为鼻渊的头痛并非由于肺脾气虚所致,而是由于风寒外邪侵袭,郁于鼻腔,导致局部血脉闭阻所致。并运用苍耳子散温经通窍以除痹痛。张士卿[15]教授认为鼻渊多以胆腑郁热型为主,尤多见于小儿,故运用取渊汤加减治疗鼻渊。

3.2.2 外治法 置换疗法:高瑞斌[16]运用苍耳子,辛夷花等中药煎剂进行置换疗法,临床观察率占92%。贯序疗法:孙书臣教授[17]运用辛凉芳香通窍药物进行贯序疗法治疗鼻渊。依次用煎药的蒸汽熏鼻、蒸馏液滴鼻和中药从而达到对慢鼻渊的治疗目的。蒸法:苏应东等[18]运用黄芩、薄荷、鱼腥草等药物制成的中药制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有效率95.2%。纳鼻法:傅德元[19]治疗慢性鼻窦炎,用辛夷15 g,白芷、苍耳各10 g,桂枝5 g,将上药研磨后用纱布包好,置入鼻腔内,1 h/次,10 d一疗程,临床观察138例,外感型有效率100%,内热型有效率95.4%;穴位按摩:李巧生[20]通过自我按摩合谷及迎香穴治疗鼻渊,可取得一定疗效。刘彩梅[21]将鼻渊分为2型,风寒郁热型针刺迎香,印堂等穴位,肝胆火旺型针刺太冲,风池等穴位,同时配合蝶腭神经的解剖位置选择取穴,有效率达90.7%。穴位敷贴法:张燕平[22]运用黄芩,鹅不食草,柴胡等药物制成膏剂服贴风池,完骨等胆经穴位,有效率可达83.3%。雷火灸:郭强中[23]在艾绒中加入防风,苍耳子,木香等药物通过辩证取穴进行局部灸治,有效率82%。

4 小结

鼻渊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且不易根治,同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中医治法在对鼻渊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且减少其复发率,所以鼻渊的中医治法的存在有着非常的大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归纳总结古人及历代医家的治法,为现代临床医生治疗鼻渊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健,杜佳林.鼻渊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0):59-60.

[2] 张介宾.景岳全书·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485.

[3] 费伯雄.医醇剩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

[4] 夏纪严.古代医学对鼻渊的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杂志,1999,7(2):101.

[5] 陈敏.陈小宁教授治疗鼻渊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学报,2012,20(8):10.

[6] 李莉,刘艳丽.熊大经教授治疗鼻渊经验谈[J].四川中医,2004,22(3):4.

[7] 陈新野,刘道明.鼻康糖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9):17.

[8] 邱宝珊.林玲玲王士贞教授治疗鼻渊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10(10):1795.

[9] 韦曙平.中医治疗鼻渊概况[J].实用中医杂志,2002,6(6):55-56.

[10] 孙加煜.运用温病学理论辨鼻渊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11] 张成凤.桑菊饮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急性鼻窦炎35例[J].山西中医报,2011,21(9):16.

[12] 吴立明,郝芬兰,程晓卫.三花鼻康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400例[J].陕西中医,2006,27(8):915-916.

[13] 邹林根.从肝论治鼻渊举隅[J].新中医,1997,20(10):48.

[14] 忻耀杰,李春芳.何宗得治疗耳鼻喉疾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66-767.

[15] 潘曌曌.张士卿教授应用取渊汤治疗小儿鼻渊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报,2004,21(3):1-2.

[16] 高瑞斌.置换疗法“中药煎剂”治疗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50例疗效报告[J].河北中医报,1986,1(9):46.

[17] 杨丽,赵莹莹,乔锦熏.孙书臣序贯疗法治疗慢鼻渊临床思路总结[J].北京中医药报,2012,31(4):275.

[18] 苏应东,朱艳琼.中药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106.

[19] 傅德元.苍耳子散塞鼻治疗鼻咽1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7):12.

[20] 李巧生,李国通.自我按摩迎香合谷治疗鼻渊[J].按摩与导引,2002,18(5):68.

[21] 刘彩梅.针刺跌额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报,2009,25(20):45.

[22] 张燕平,李维谊,晏英.中药穴位贴敷治疗I型慢性鼻窦炎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0(26):10.

第6篇

关键词 医药人才 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5

Training Mode of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Thre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Competition"

LI Qiaoling, LIN Mengyao, PAN Qiaodan, HUANG Suoyi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buil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 in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use inquiry, discussion and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more widely, and based on the trend of full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create more suitable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pace for them. Implement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on" three integration of the "highly integrated practice,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our region and our country in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cience doctor plays a great guide.

Key words medical talents;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新的医患关系对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挑战,这为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学生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不仅要在笔试上取得成效,更应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而深层的发展。①实施“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化的高度融合实践的实证研究,探索医药人才培养理论,是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1 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现代医学教学模式及方法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阻滞。②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管辖的高校教育和卫生部门管辖的毕业后教育,两者兼容困难,导致医学生培养模式混乱。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教育是对高中“灌输式”或者称为“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延续,所教授的许多理论知识或是医学技能大多是应付考试,考完试之后也就随即抛之脑后。③(2)课堂教学过于乏味,老师与教师课堂互动少,这将造成教学力度不强,达不到质的标准,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学生的时间,又使得所教的知识难以被学生消化、领悟。(3)传统的偏重于医学理论教学的模式导致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略有欠缺, 科研表达能力欠佳,科研思维薄弱,独立科研能力缺乏和创新能力不强。④⑤(4)医学生课程繁忙,竞赛意识不强,不了解竞赛对于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的重要性。

广西在医学教育、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各个医学院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也没有能够客观精确地去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收集分析学生向老师或者学校所反馈的相关信息,也没有将这些宝贵的信息加以汇总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改进,以至于我区医学教育仍停滞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无可避免地,右江民族医学院也存在这种情况。它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风景秀丽的百色市 ,自然而然承担着培养教育具备充足的医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自如的医药人才的重要任务。⑥⑦作为民族医学院校,尽管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就,但是学科方向特色不鲜明,学科建设缺乏科学、长远、可行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例如药理学的课堂教学对于其它非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有些过于理论化,而对于那些课程较紧张的专业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反而让他们更加难以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难以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药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医学教育改革的路上,我国仍然要坚持开创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我们的高等医学院校应着眼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科研能力和竞赛能力方面。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应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医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应对医院、社会的需求变化的,近年来国家医学事业的改革就迫切需求具备一定科研与竞赛基础及能力的本科医学毕业生,因此实施“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化的高度融合实践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好的前景。

2 医药人才培养的策略

2.1 教学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认清目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和中国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一样的。教学环节对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将会认清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教师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可以讲述一些相关的医药科学历史,根据专业知识的结构给学生提供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资料,并适当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籍,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小组的集思广益中获得答案,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答案。使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点拨学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获取到的知识的印象, 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对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热情。

其次,对于己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高年级学生,老师通过T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经常性地列举一些简单的医药案例、简单模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给学生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最后,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及常规基本实验教学等不同层面实验的协同教学。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校外实习企业的科研项目,分解其中具有实用性的课题作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通过完成课题实施教学,以本科生导师制方式进行小班教学,来锻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以此为凭借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2.2 科研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铺好前行之路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也是医药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营造科研氛围,可以促进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铺好前行之路。创建多样化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科研设施的齐全。利用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地理位置,依托广西中草药之乡的区域优势草药资源、我校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二级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科学实验中心等,围绕百色、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服务百色、广西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平台,搭建与政府、产业、企业良好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利用我校与百色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桂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百色市凌云县长生仙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等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建以上多样化科研平台,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参与教师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或作为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开放对于医药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以及配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⑧同时,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能提出具有深刻实践性的问题,操作仪器时会出现问题。为此,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方面,为仪器设备建立信息档案和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立重要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培训制度,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基础上,定时进行实验仪器操作考核,以便于实验的顺利开展;在老师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2.3 竞赛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竞赛的结果可以评价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竞赛,来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结合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药学,带领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以及校级的大学生科技论文大赛、药学知识技能竞赛等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提升素质教育、培育科学精神、塑造创新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3 “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发展展望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加快知识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医学高级应用性人才为核心的目标,注重培养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高级应用型人才。科研与竞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制度及管理的规范、合理,同时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加强科研与竞赛意识。

医学科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活动,它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最紧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竞赛为平台,加强培养具有特色的医药创新人才应是医学院校改革的理念。

4 结束语

医学院校在培养医药创新人才时,除了注重科研和竞赛能力的培养之外,更要培养其道德人文素养和理性批判精神。作为医学生,在接受知识、进行科研活动和参加竞赛的时候也要以高度的理性来对待,从而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 198);右江民族医学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立项项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右医教字[2014]39号)课题全体成员为:黎巧玲、林梦瑶、潘乔丹、黄锁义、朱晓莹、李津、林瑶、陆海峰

注释

① 陈金飞,罗小平.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探索[J].现代城市,2013.8(2):57-58.

(下转第162页)(上接第52页)

② 亓来华,王成,杨光耀,等.“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 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3.26(12):91-93.

③ 陆群,张艳,白庆霞,等.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形势,重视口腔研究生能力培养临床动手力、科研创新力、社会实践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60-861.

④ 黄蕊,张永利.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J].牡丹江医学院院报,2012.33(1):74-76.

⑤ 刘真.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6-108.

⑥ 黄岑汉,韦星,赵骏耀,等.新时期民族地区“教学型”医学院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66-68.

⑦ 林艳明,马卓飞,庞广福.民族医学院校民族医药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398-399.

第7篇

关键词: 银杏叶注射液 肠系膜微循环

银杏叶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脑功能不全及神经障碍性疾病。微循环是人体维持组织器官功能和内环境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循环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之一。本研究采用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1],探讨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为银杏叶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2 药物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产,批号 07012411。银杏叶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产,批号 AA134。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批号 0601061。 1.4 实验方法 1.4.2 模型制备及观察方法 用25%乌拉坦麻醉大鼠(4ml/kg腹腔注射),背位固定,行腹正中线切口2~3cm,轻拉回盲部一段小肠系膜,置于充满37℃ Locker液的有机玻璃恒温水浴槽中,并平铺在浴槽中央的有机凸型观察台上,压上固定板。利用 HD-WX-10型液晶显示器微循环显微仪上摄像头采集显微镜下视频图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微机,利用HD-SY-2型台式动物肠系膜微观察系统对所采集的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固定一视野,观察选定区域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1mm2面积区域内毛细血管与边界血管的交点数)等指标。然后向选定区域滴加1:50000盐酸肾上腺素溶液100μl[2],观察滴加肾上腺素后2、4、6、8、10min时上述各指标变化及局部微循环血流完全恢复时间(观察25min,若仍不恢复,记为25min)。

1.4.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数据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2.3 对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与滴加肾上腺素前相比,滴加后2min,10min各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均有明显缩小(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min时各组差异无显著性,10min时阳性对照组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3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的影响 注:与给药前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1

2.4 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对局部微循环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lt;0.01)。表4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血流恢复时间的影响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

3 讨论

微循环一般是指细血管网络中的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基层结构,是各组织器官内最小的功能形态-联系单位[4]。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内液与血管内液。微循环障碍是AMI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之一[5]。肠系膜循环系统是机体最大的血管床之一,与全身循环密切相关。

肠系膜循环的调节机制不但对脏器局部有影响,对全身循环亦有影响。而分布在肠系膜动脉的血管周围神经中,交感神经(主要是肾上腺素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大部分细血管对体液因素的调节非常敏感,其中肾上腺素作用可使血管收缩,微循环血流量减少[6]。这与中医学认为暴怒可使气血上逆,阳气升泄,影响及血,可致血瘀的理论根据一致。本研究选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直接收缩肠系膜血管平滑肌,促使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形成微循环气滞血瘀[7]。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各组局部区域中的细动脉管径,细动脉流速,恢复时间及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甚至为动脉闭塞,毛细血管网交点消失,说明模型成功。在预先给大鼠银杏叶注射液后再在肠系膜局部滴加肾上腺素后,银杏叶注射液高剂量组的细动脉管径,细血管流速均比同一时间点时阴性对照组高,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也有改善作用。银杏叶注射液中剂量组的微循环流速在给肾上腺素6min后的时间点中,比同一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快,而细动脉管径在10min时也比阴性对照组恢复好,对毛细血管网交点及细血管流速恢复时间没有明显作用,银杏叶注射液低剂量组对所测指标没有明显作用。提示银杏叶注射液对产生微循环障碍的血管有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注射液对局部滴加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这为临床上治疗肠道微循环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3 王艳,郑国庆.羌威合剂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研究.中医药学刊,2002,6(3):20.

4 Pietri S,et al.Cardiovasc Drugs Ther,2004,11.

5 Szabo ME,et al.Ophthalmic Res,2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