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底盘实训总结

汽车底盘实训总结

时间:2022-04-14 22:1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底盘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底盘实训总结

第1篇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资源建设分析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实行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新进学校的教师必须要到专门的汽修公司实习半年以上,以获取专业的汽修经验,并且要经过专门的考试合格后才能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对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可以实行轮流培训,每一学期抽取一到两名教师到专门的汽修公司进行实习,满期之后对其进行考试。目前一些职校已经有效实行这一项举措,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项目的实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学校还可以外聘一些技术工程师、生产主管、汽修技术骨干等等,到学校进行指导交流,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现阶段,大多数职校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一些模拟故障、有限的车型,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学校必须要建立稳定、有效、新颖的实训基地,有效保障学生现在所学知识就是社会需要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不仅仅要有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必须要配备一定的实训工位、实训设备、车型总体的解剖等等,并且要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可以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帮助,或者是向教育部门申请款项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实训需求方面问题。

(三)项目教材建设

汽车底盘课程的教材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常情况下,课本教材总是落后于时展的,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学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本进行。汽车底盘教材内容大多数为理论,学生面对复杂难懂的理论,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并且汽修专业是一门讲求实践的学科,一味的学习陈旧理论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必须要积极改革教材,使课本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有效的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

(一)教学方法

在进行汽车底盘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项目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以及训练。教师必须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各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里,我们总结出三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讲授法、练习法与演示法。讲授法就是教师引出一个教学项目之后,可以通过讲解方式引出相关理论、概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易到难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短时间内建立知识框架。演示法就是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掌握正确操作经验。练习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监督,有效提高学生的联系效果。

(二)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一味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必须要在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指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教学训练之中。使理论、实践、生产技术等等有效融为一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这种边学边做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也能够更好完成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角色和时间的安排

教师在进行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现有的设备、实习等等进行时间安排。例如我们将半天时间作为一个项目教学单元,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将理论教学占据25%,教师的示范总结占据18%,学生的实际操作占据50%,最终的评价总结占据7%左右。另一个方面,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将每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安排在既定时间,根据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地进行调整。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有两名教师进行授课,一名主讲教师与一名助手进行合作。主讲教师必须是有实践经验、并且动手能力强的教师进行项目教学,助手教师也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协助主讲教师进行授课,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模块化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50-02

当前,社会需要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在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加速发展,使高职招生进一步扩大。随着招生扩大,高职的生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对理论性的学习不大感兴趣,因此,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合当前的高职生。为了寻找更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胜任生产第一线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下面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例,阐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成功的尝试,为今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重在理实一体化结合,学生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教”,构建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即把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教师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集中开展相关理论、实践操作同步结合的教学,组织学生完成各模块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具体的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调整教学资源,较好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问题,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负责组内的学习活动和工具管理,并对小组学员进行初步考核,以组为单位进行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教学设计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模块: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现场演示所要完成的操作任务,让学生跟着操作,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集中讲授与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操作步骤,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操作完毕后,让学生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和考核,必要时还要重新进行操作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模块教学中的实操先从简单的拆卸开始,再到复杂的拆卸,再到零部件检查、维修、安装和调整,最后进行故障诊断、排除等。同步的理论教学也是从零部件的名称、结构到零部件的功用、组成和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循序渐进讲授,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演示到操作,有重点、系统地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到理性认识,然后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后能达到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高职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

(二)实例教学设计和实施

以制动系模块的教学为例阐述课程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在课程教学上把书本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穿插安排,采用以学生实操训练为主体,学用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模块化教学。如表1所示,理论和实践结合,先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操练习,从拆卸、检查、维修一直到排故,最后到综合的教学设计,逐步开展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进行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巡场指导和纠正学生实操过程中的问题,并适时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教”。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不仅得到了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其理论知识也相应得到补充和完善,有效避免了只会动手不会动脑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实操练习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场指导,加强监督。

表1 制动系统模块化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 理论和实践结合 互动考核

教师现场演示(培训小组组长)学生操作 理论讲解

拆卸 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拆卸,如制动器总成的拆卸 制动系统的零部件名称、结构、材料、组成和功用的认识 组内讨论、考核

检查 对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以及相关连接件进行检查,如查看摩擦片是否脏污或磨损过度、制动液的情况 制动系统分类、检查方法、步骤

制动液相关知识 组内讨论、考核

维修 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清洁、更换制动液或摩擦副等主要零部件 制动系主要零部件的好坏的判断标准以及维修方法 组内讨论、考核

安装 经过检查维修后,按照正确的方法依次安装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组内讨论、考核

调整 对制动系统中需要调整的部件或间隙等进行调整,如制动间隙或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制动系统各种间隙对制动影响和调整方法,间隙自动调整原理 组内讨论、考核

诊断 对制动系常见故障如制动不灵、制动失灵、制动跑偏、制动拖滞、驻车制动不灵等进行诊断实训 常见故障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老师试车

组内讨论

排故 1.常见故障: 制动不灵或失灵

2.故障现象:汽车在行驶中制动不能减速,连续踩下踏板时各车轮不起制动作用

3.故障原因:(1)制动油压力不足。(制动主缸缺油、制动管路破裂、油管接头渗漏、油路堵塞);(2)制动系统内有空气;(3)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或制动器间隙过大,制动蹄摩擦片接触不良,磨损严重或有油污;(4)制动主缸、轮缸活塞和缸管磨损或拉伤,皮碗老化损坏。

4.故障诊断与排除:(1)连续踩下制动踏板,如踏板逐渐升高且有弹性感觉,但稍停一会后再踩踏板时仍然很低,即为制动系统内有空气,这时应对制动系统进行排气;(2)一脚制动不灵,但连续踩几次踏板时制动效果很好,一般为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或制动间隙过大。应调整踏板自由行程,而后检查制动器间隙,必要时进行制动器解体修理;(3)踩下制动踏板时,不软不硬,但就是制动效果不良,为制动器故障,如制动蹄片有油或接触不良、摩擦片老化、磨损、制动鼓磨损不均。 故障原因的分析,诊断和排除方法步骤 组间相互出故障、排故、讨论、考核

综合 ABS、EBA、ESP结构、组成、功用、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举出相关实例观看视频实例等 ABS、 ESP、EBA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综合考评

三、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打破理论和实践分开甚至脱节、逐章逐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模块任务的引导下,将汽车底盘专业知识的教学融合到具体的实际操作和实训的教学之中,使理论、实践及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不仅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和团队精神,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组内的讨论交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故障实例分析中,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笔者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培养了三届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在后续的顶岗和生产性实习中能够尽快上岗,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

四、模块化教学要求

(一)师资队伍的要求

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往往是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所以教学改革一直进展缓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意识到这点,笔者所在的学院每年都派一部分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强的师资队伍加入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实用型的高职人才。

(二)教学设备的要求

教学设备是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载体,没有教学设备的教学改革犹如纸上谈兵。然而购买大量的教学设备对于许多资金短缺的高职院校不太现实。很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所在的学院便是其中之一,教学设备有试验台、总成、整车等,能满足本模块教学各项实操任务的开展。随着高职的发展,有可能发展到“校中厂,厂中校”,那是比较理想的办学境界了。

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中,注重遵循课程教学内容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切合性,理论知识讲授与操作技术能力培养的融合性,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按照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模块化教学,真正体现“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让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为国.汽车构造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6)

[2]刘闯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构造》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

[3]杨存枫.浅谈《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2(4)

[4]姜伟.关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

[5]赵学敏.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实施 应用举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57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U Xia, DING Xinqiao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Students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ajor should not only grasp theoretical knowledge, should also to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the actual link of automobile. Project teaching take task as the carrier, take teacher as the leadership, tak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realiz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ynchronization, bett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take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chassis structure and servic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application example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现代汽车服务维修企业,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高职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解决传统理论与实训分开上课的弊端,满足高职注重实践型教学的需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探讨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此课程中。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①每个项目教学模块分五个阶段进行:(1)确立项目;(2)项目计划;(3)项目准备;(4)项目实施;(5)项目评价。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以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知识的能力。

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以“项目”为主导,项目的实施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项目的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项目的选取应以提供一项服务或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目的。通过项目教学,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学习为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例大大增加,使教学变得有趣味性,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

(2)在教学方法上。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帮助者角色。②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兴趣引领学生。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都要独立完成,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把握完成每个项目的各个环节与基本要求,把握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旁辅助,并适时引导。

(3)在教学主体上。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去主动地学习与思考。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自身表现,提高学生对课堂及个人表现的关注度。

(4)在教学效果上。项目教学法通过创设与企业工作任务一致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成果展示与代表发言,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体验获得成果的喜悦,对后续项目的开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熟悉实践操作过程。教师要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进行整体化职业分析,从中提取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典型工作项目。项目教学的实现不止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的操作过程,在理论中穿插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企业,不断掌握新的操作技能,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2)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由于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系统性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③项目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安排,明确教学项目及项目要求,充分准备教学用具,并对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预先的设计。

(3)具有创设丰富教学情境的能力。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领悟教学的主题,并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4)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以往教学主导的地位,变主动为被动,成为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教学实施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施所需材料,并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帮助。在教学评价阶段,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与能力进行总结评价。

4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1 项目确立

项目的选取要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项目学习能解决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该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教学任务,能将理论与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项目的设置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利用观察、讨论、操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4.2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以任务为驱动,从问题开始,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与讨论,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项目教学对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要求学校要具备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器材和工具,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设备的准备工作。

项目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④因此,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规划,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

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分组教学方式,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4~5人。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且学会学习,学生要自己动手查找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最佳方案,并发言交流,在无形中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4.3 评价总结

主要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成绩分配比例分别为30%、30%和40%。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阶段,由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进行评价,包括个人的参与程度、小组表现、团队协作、项目完成情况等的评价。教师最后对各组表现进行点评,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典型问题,对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提出表扬,以此激励学生。

5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举例

这里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此课程中的应用。

5.1 课程模块划分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项目:项目一:汽车底盘总体认识;项目二:离合器拆装与检修;项目三:手动变速器拆装及检修;项目四:万向传动装置维护与检修;项目五:驱动桥维护及装配;项目六:车架与车桥检修;项目七:车轮与轮胎的认识及维护;项目八:悬架结构与检修;项目九:汽车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项目十:汽车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

每项的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对教学项目的掌握更加牢固。

5.2 项目举例

项目名称:车轮与轮胎的认识及维护

项目时间:2课时

场地及设施:汽车专用维修车间,车轮及轮胎若干

项目要求:(1)掌握汽车车轮的功用、结构及类型;(2)掌握汽车轮胎的功用、结构形式及规格表示方法;(3)了解车轮和轮胎的维护

项目实施:

(1)将班级分组,每4~5人一组,选择学习与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在后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与协调。

(2)教师向学生展示车轮的实物,并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教师以问题引入:车轮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作用?学生边看车轮实物,边翻阅课本查找答案,并将各部分组成名称与实际结构结合起来,得到问题的答案。教师接着提问:轮胎有什么功用,有哪些类型?现有轮胎属于哪种?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学生边思考边查找身边资料,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引导。在旁观过程中,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在组内的表现,便于后续教学过程中调整小组人员结构,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安排小组分别派代表回答问题,针对讨论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小组之间可以展开辩论。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教师最后提问:怎样对车轮与轮胎进行维护?学生看书并讨论。教师向学生展示轮胎与车轮常见损伤的图片,并结合这些常见损伤,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进行轮胎与车轮的日常维护。

(3)在评价阶段,让学生对自己参与项目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作为整个教学项目的引导者,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对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课堂表现。

项目训练成果检查与评价:当学生对车轮及轮胎的结构及维护熟练掌握后,进行考核并打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将成绩计入学期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注释

① 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

② 华松.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0.3.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迅速展开,当今互联网创新效果深度影响各个领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领域研究智慧课堂教学之风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智慧课堂的硬件技术实现,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搭建智慧教室或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环境。本文将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总体架构,建立适应高职汽车专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将移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概念,确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规范,具体包含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与相应教学活动程序,使教学过程较为稳定,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策略。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宏观上确定教学活动整体规划,而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体现了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思想,基本构成要素由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方面组成,“六方面”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实现学生的智慧技能可持续发展,并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根据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智慧课堂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个层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框架的设计。1.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是当今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新教育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嵌入学习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建设人工智能的思维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启智能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业企业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学习情境进行多方位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智能教育支持。2.课堂教学目标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建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完整教学系统,包含师生活动全部行为,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课前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制作预习材料,结合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设计预习活动内容,资源;要求学生预习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然后实施自主预习活动,在线交流,实时反馈,数据呈现学生预习结果,科学应用课前预数据,适当调整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在课中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项目引领,问题切入,布置任务,导入新课,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学生整理问题,确定问题,多屏参与互动,巩固内化,举一反三;课中保持师生立体化互动,持续沟通,合作探究,教与学乐在其中,在寓学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后环节,要求教师设置差异性学习拓展、比预习题型多样化的课后习题,提醒学生反思,开展个性辅导;学生学习相应拓展,提出疑问,提交必做的课后作业,提交录制的操作视频;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形成持续深入学习的能力。4.智慧教学辅助条件(1)硬件条件。智慧教室应具备便捷、实时、可靠的电脑、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话筒、摄像头等移动终端硬件采集设备,多个显示屏幕、光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智慧教室布局灵活桌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能满足多设备、大数据量的互动需求,采集相关数据,记录存储教室内各种互动数据与轨迹。提供生产实训环境,智慧课堂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持,汽车类专业智慧教室,最好能配置前教室、后车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2)软件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需要智能诊断、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现实等技术支持,支持智慧学习系统需求;结合生产岗位具体需求,设置虚实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解决个别实操设备、实践场景等受限问题。5.教学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师、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师生交互”动态评价体系,以便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技能操作、学习活动、行为轨迹、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借助移动工具、教学平台、考试平台、第三方问卷平台、调查问卷和综合考试等开展在线评价、面对面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活动;进而多元评价学生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求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等。应用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注重过程学习。6.拓展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掌握学生喜好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程度,设置有关学习拓展,推介相关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立德树人,要以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1+X”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建教材优结构开发可及时更新的新媒体化活页式教材,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首先,紧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基础知识及先进技术融入教材,比如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取要着重汽车底盘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同时将汽车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技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教材,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相关原理可以选择性摒弃或设成拓展学习。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最后,教材要能形象描述或动态演示专业设备仪器使用及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方法、技术规范等。2.建课程配资源校企合作培养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讲解视频、实操视频、三维动画、课件、学习评价、测试题等,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优质颗粒化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核心专业资源共享课程,保障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自主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建设拓展迁移资源,多门同类课程云平台改造整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第5篇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融合 问题化教学 与时俱进教学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的重要。先前我们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来讲授,在后来的教学总结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缺漏和不足。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初中毕业,少量是高中毕业,即使是高中毕业,文化知识基础也十分薄弱,单纯的去讲解理论,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尽管尽量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但学生仍然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维修时大多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自己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找出维修的技巧。进入修理技能的实际操作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太多,只能是老师教一点学一点,而面对新的类似的故障,却不能利用理论上的相似点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演示,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通过实物展示,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此,我们学校购进了一批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具,使用教具的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而对整体性非常强的机构组合,如变速箱的构造,发动机总成结构等,我们就把理论课堂直接设在了实训操作场地,一边拆卸,一边讲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改进措施,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根据汽车维修这门课的特点,我们还发现了问题化教学的独到好处,毕竟维修汽车就是找汽车的问题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探讨问题的风气。问题能不停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喜欢动脑、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大量新器件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但教材内容的滞后,如果教学局限于书本,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是落后的受淘汰的修理人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汽车发展技术;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读一些与汽车维修有关的近期杂志,接触新的知识,开拓思维,增长见识,在吸收既有的维修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探索新技术,摸索新的维修方法,有意识的突破前人。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较新的知识结构面对社会的需要,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结语:汽车维修教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停地研究、思考,实践和总结,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去发掘新的技术,新的知识,盯紧现在汽车维修的热点问题,努力引导学生牢记理论,掌握技能,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实习条件,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积极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为进行好汽车维修课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孔令来著,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子波著,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葛仁礼,车新结构新技术及其使用与维修[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第6篇

本文以汽车发动机实训课中的“AJR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课题为例,将学生实训内容以项目工单的形式体现出来,便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关于实训教案

实训教案是实训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实训教案的过程是实训教师钻研实训项目、构思实训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实训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实训教师的创造力。

二、关于项目工单

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简称,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本文所指项目教学是依据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进程设计一系列行动化的实训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些项目而进行的实训教学活动。

工单,最初是指生产管理人员向生产人员派发生产指令之单据。在本文中,将工单应用到实训教学过程中,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派发给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训练指令,是学生在独立操作中的依据。每份工单应包括操作项目名称、使用仪器、设备、工具、量具、材料;操作工序和工艺要求等。每一份实训1教案中可以有多个操作工单。

1.编写工单式实训教案的原则

每个实训项目一般利用5天时间完成,而对应的实训教案根据项目内容不同可以是一份,即如果该实训项目内容单一且衔接性比较好,那么该项目可以只有一份教案;而如果某一实训项目的内容比较复杂,那么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均写一份实训教案。每份教案都应有一张首页和若干张附页(如表2、表3中教案范本所示)。

以下介绍编写实训教案的具体原则:

(1)在教案首页(表2)中,有以下几个要点:

项目名称,包括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两项。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汽车专业实训包括汽车导入实训、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实训、汽车电气实训和整车综合实训等五门实训课程;而实训项目是指在以上五大实训课程基础上划分的25个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

实训目的。说明通过本次实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所用时间。包括理论引导所用时间分配、学生独立操作所用时间分配以及实训的起止时间。

课题要求。是指为实现实训目的,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包括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两个层次,以及所要准备的实训设备及工具、量具;实训重点、实训难点以及教学对象分析等。

其中设置教学对象分析一栏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原有知识水平等。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提供依据。

(2)教案附页(表3)为教案的正文部分,应充分地体现教师对实训教学过程的设计。

附页一般按照组织教学、理论引导、教师示范、学生独立操作和结束指导五大环节编写。

组织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安全劳保用品的穿戴以及复习“7S”安全规程,使学生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早礼或俯卧撑等一系列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此环节一般用时5~10min。

理论引导环节,指导教师对本次实训内容所涉及到的总成或线路工作原理以及元件基本构造等进行集中讲解。此环节一般用时20~30min。

教师示范操作环节是教师对拆装或检修的工艺进行示范的过程。要求教师边操作边讲解,重点强调实训内容工艺规范、动作要领以及仪器、设备操作方法或工具、量具使用方法等。此环节一般用时30~40min。

学生独立操作环节中,学生是行为主体。教师向每组派发操作工单,学生按照工单要求进行训练。在工单执行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视实训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再进行集中辅导。此环节一般用时200~230min。

结束指导环节是一次实训课的小节,教师总结各组的工单执行情况,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并安排预习下一个实训内容。此环节一般用时5~10min。

2.项目工单式实训教案的实践效果

按照项目工单式实训教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项目工单式教学强化学生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训练。实习指导教师做示范,学生由模仿到独立操作。严格遵守图样,严格工序要求,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检测,做到操作规范,工作标准。每个项目最后做出一个合格的产品或完成一项工作任务。

三、结语

第7篇

2005年10月,宝马集团授牌,该校成为宝马集团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校企合作培训基地;

2006年5月,该校正式启动BEST项目(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成为全国首家BEST项目培训基地,开启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2012年2月,BEST项目举办全球会,该项目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起步,成为全球品牌;

2016年4月,宝马集团举办BEST项目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十周年庆典,这是宝马集团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也是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以服务为合作之本

“自2004年德国派来一名培训师开始,我校便与德国宝马集团正式开启了合作之旅,我校派两名教师既当助教又当学徒。一年后,德国培训师回国,我们便开始了独立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这期间,师资、场地、设备等困难让我们在最初几年的合作中走得很辛苦,但现在看来也很值得。”姜峻校长说。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一晃十余年,看似顺风顺水,却也曾历尽艰辛,但合作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和服务学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才支撑,让更多的职校学生实现高端就业。

学校与宝马合作之初,主要面对企业员工的技术提升,开展“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虽然培训效果得到了宝马公司及培训对象的高度认可,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该项目却没能服务到在校学生,这也成了该校的“心结”。

如何才能让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真正惠及到在校学生呢?2006年,在宝马集团的支持下,学校开始正式启动“学徒工项目”的试点。

联合培养锻造英才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积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而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宝马集团的合作,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专属”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

“德国宝马集团将BEST项目全权委托给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而设立在上海的宝马中国学院主要负责管理全国的校企合作项目,所以我们与宝马的合作项目既要在宝马中国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又要经过经销商的严格考核。”据姜峻介绍,在选拔BEST项目培养对象时,会根据技术要求和企业需求,将车身修复项目锁定在中专阶段学生,机电类和非技术类项目锁定在大专阶段学生。

对刚进校的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通过“宝马文化日”和“BMW之悦”主题活动,推广宣传宝马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感受“梦想与激情”“创新与动感”“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宝马之悦,吸引学生报名BEST项目。

第一学年年底学生参加学校BEST项目选拔,第二学年宝马经销商到学校开展BEST项目招聘会,学生接受经销商的在校表现评估、能力测试和面试,通过面试的学生与经销商签订定向协议,采取双元制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校学习1个月,然后到经销商那里实习3个月,学生既要完成学校学习内容的考核,还要完成实习报告,最后通过学徒工认证,得到能力评分表,完成整个培训。学生通过宝马经销商的预选考核进入到企业后,能应对各种考核,技术规范,迅速成长为“学院派”员工,同时他们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发展前景更广阔。

与企业共创双赢

“共创、共享、共管”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十余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学校和宝马公司的合作,实现资源互联、课程相通,管理互联、考核相通,路径互联、学习相通,教师互联、教学相通,形成了“三共四联通”的校企合作模式,成为该校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范本。

共创:学校和企业共创宝马培训体系、BEST项目和IBT项目。

根据宝马培训体系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和新员工一样,经历初级的学徒工项目和宝马技术综合导入,晋级中级机电工、高级服务技师再到顶级高级技师。宝马学徒工培养历时三年,按照不同的模式,完成项目学习。学徒工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有上升的空间,如机电类学徒工在技能方面可以从初级到高级提升,职业发展方向可以从普通技工到机电类技术总监。

共享:学校和企业共享师资、课程和实训基地。

师资是BEST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学校拥有一批自己的项目师资团队,包括机电BEST团队、钣喷团队、运营团队及IT培训师团队等。他们既是宝马项目的培训师,也是汽车专业教师,他们也承担着双重任务,同时服务于企业和学生。BEST项目规定,师资必须每年经过宝马中国培训学院认证上岗,学校每年也会安排相关教师到德国学习考察。现代化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双方共享的资源,学校宝马项目培训基地有专人负责,宝马集团每年会根据供应商的需要,学校对现有的实训场地和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以便更好的促进新项目的开展。

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的成果包括模块化教学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教学执行方案制定、教学包研制和教学质量反馈。共同开发汽车售后服务基础、汽车车身维修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变速箱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维修与诊断、汽车保养、汽车整车诊断和汽车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九个模块课程,共同开发模块教学包。在教材编写方面,仅2012年就整套出版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车专业模块课程教材7本,另外4本被评为2014年“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共管:学校和企业共管实训基地、师资提高和学徒工培养全过程。

学校和宝马公司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细则,提升宝马基地教师培训质量,参与培训的教师个人完成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的教师技能评估报告,共同制定学徒工管理制度,学徒工培训师资、设备、培训内容和时间均经过培训学院认证考核,由经销商对培训质量进行反馈。学生一旦进入学徒工项目便开始建立完整的个人电子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对个人的自然信息、培训成绩、所在实习经销商信息和合同状态保持跟踪和不断地更新,保证对学徒工状况的掌控。

在学徒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经销商、学校和学徒工分别签订定向实习协议和实习协议,学徒工获得毕业证书一周内,经销商和学徒工完成劳动合同协议的签订,学校加强对学徒工实习跟踪直至实习结束,经销商对学徒工按照评价指标完成个人的评价。

2016年是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创建BEST项目品牌的第十年,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综合能力,建成现代化实训基地,汲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完善了培训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品牌效益,实现了学校、学生、经销商和宝马企业的共赢,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8篇

关键词:汽车钣金;喷涂;一体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26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学过程中汽车钣金以及喷涂的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这也是满足实际人才需求的重要教学改革举措。一体化的教学能从整体上对汽车钣金于喷涂的教学现状加以优化,从而在教学质量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汽车钣金与喷涂的一体化教学进行细致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一体化教学特征

1.1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误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汽车钣金以及涂装教学中操作危害性进行过度的夸大,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着阻碍。在汽车钣金修理教学中,主要是对车身实施的修复。在汽车的涂装工艺方面,主要就分成表面的处理以及打磨和喷涂等,这是连贯性的施工工艺[1]。在进行钣金操作后进行实施的涂装工艺实施。钣金焊接中对操作人员有着一定危害,但只要能够在防护措施上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就能将危害最大化的降低,在操作上的危害性并没有那么大。但一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汽车钣金与喷涂的教学中就对这一危害过度的夸大,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就有着很大阻碍。

汽车钣金与喷涂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方面没有充分重视。汽车钣金以及喷涂教学过程中,在具体操作上会有着一定安全性问题。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问题[2]。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安全性教育得以重视,在防护知识上的讲授比较少。

另外,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操作训练比较重视,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重视,这就不能将学生学习的技术得以系统化的形成。还有就是具体的教学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这些层面的教学问题,就要能充分重视,促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1.2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特征体现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中,采取一体化的方式加以实施,就对整体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呈现出一些特征,例如说在教材方面,也就是理论课程相关的教材中,应当以实际操作教学为主,然后在具体的操作知道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的互相补充,从而使教材的一体化特征得以充分的呈现。汽车钣金与喷涂教学中一体化的特征还体现在教师一体化层面。在教师一体化的特征上,主要就是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在理论技能的学习都能得到有效提高[3]。还有是教室的一体化,将学生对钣金与喷涂的学习过程中,是在实习车间进行安排实施的,在对实践内容的学习中就能加入理论的知识内容。

2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

为促进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了相应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对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第一,注重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要想将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提高,就要能有科学化的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安排以及组织依据方面要能科学性计划,这些都是对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基础。在传统课程的设置中,主要是设置成公开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和工艺课、实训课等部分[4]。要能对学生专业教学的目标相结合,将学生的工艺课以及专业课和实训课进行有机的结合,然后把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成公共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结和一体化教学课的模式,这样就能有助于一体化教学的良好开展。

第二,注重教师到企业中的实践,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进行加强。钣金与喷涂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科学性,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方面能扎实的呈现。一体化课程实施是工作任务作为载体的,并将实际工作的过程作为重要导向,注重市场的调研以及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开发等。这就需要老师能在专业化程度上不断加强,没有专业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也无法良好呈现。这就要注重实习指导以及理论教学都能达到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三,加强对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根据当前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的教材层面能一体化的呈现,按照教学大纲以及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对教材实施一体化的编写[5]。学校要注重对专业教师的组织,通过和教学的情况相结合,对课程教材进行整合优化,根据教学标准来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一体化学习教材。在教材上达到了一体化的目标,才能更好的促进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注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六步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将现场教授以及示范演示得以完善,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以及现场对学生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进行经验总结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汽车钣金与喷涂知识的学习更加系统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钣金与喷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都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汽车钣金与喷涂的教学也应该重视其实践性,老师要从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意识,将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紧密结合。在未来的教学中,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钣金与喷涂专业的教学水平必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鹏程,黄清.基于情景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 2016(55).

[2]莫树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3(10).

[3]梁小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3(11).

[4]马卫卫.浅谈技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第9篇

1开放移动式教学模式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1.1中职学生生源分析

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双差生”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很多学生入学以来,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得过且过,甚至有的家长也未对其提出要求,只要求学生在学校能相安无事,渡过这么几年。有的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了,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动于衷,厌学情绪严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渺茫。

1.2现行教材、教法的分析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及实习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汽车构造是系统地介绍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汽车修理打基础;汽车修理是在基本构造的基础上介绍修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实习打基础;而实习则又是在构造、修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做准备[1]。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也是按照大纲,根据教材特点,一年级学汽车构造,二年级学汽车修理,以后才转入正常实习阶段。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实习,也符合它们间层层递进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却并非令人满意其弊端如下。(1)汽车构造和汽车修理教学相隔时间太长在讲解汽车构造时,也许教师借助实物、教学挂图、模型等进行教学,加上学生的死记硬背,可能理论考试成绩较好。但时隔一年,到了汽车修理教学时就感到很费力,因为学生原有汽车构造知识大部分已经遗忘。而汽车修理一定要在汽车构造的基础上才谈修理,离开了构造,修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要想教好修理还得帮助学生复习构造,这样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浪费。(2)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要知道汽车构造、汽车修理有本课程的特点,离不开实物。有些理论教学离开了实物,根本无法讲清。有些教师常在黑板上“修汽车”,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感到不知所云。记得一次在外听课,我指着汽油泵问学生是什么,旁边3个学生居然一个都说不出,因为他反映从来没看到过。虽然汽油泵讲解过,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根本无实物,无实习场所;有的因为教师要赶进度,而无法安排时间搞拆装。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2]。(3)理论教学与实习不能有机地接合在教学时,不管是汽车构造、还是汽车修理重理论、轻实习,这是学好本专业的大忌。学生如果学了理论后不能用实习来及时而有效地巩固,等到理论全部学完后,再集中实习,而前面大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势必造成理论和实习相脱节,学生也会在实习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2开放移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训课中的具体实施

2.1利用“开放移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指导利用“开放移动式”的教学模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获取典型的汽车维修企业常用实例,以此作为汽车维修专业实训课的课程指导。开放移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以移动的方式进行维修服务。所谓的开放环境是指到汽车维修企业台帐中的维修项目进行调查和统计,将出现概率很高的维修项目作为实训课的基础教学内容,尽量将汽车维修一线的最常见、最实用的汽车维修作业作为基础实训课教学题材,为学生创设一个以企业紧密相连的开放教学环境。同时到企业去收集一些“疑难杂症”,与学生共同研究,作为更深层次的学习,真正培养维修师傅。而移动式的维修一方面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移动式”的实训环境,通过将校内维修实训室对外开放,免工时费承接维修汽车业务。另一方面是指成立“钦州农校汽车维修协会”,专为路上的“故障”车免费服务,同时汽车维修协会会员可以随时指派到汽车维修企业协助,帮助维修企业解决经常 面临的临时“用工荒”。

2.2利用“微课”辅助“开放移动”式教学利用“微课”教学形式,进行实训课的实操过程理论学习,辅助“开放移动”式教学。微课能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训课知识点,难点的学习,那怕是在课余时间,或是在道路施施救的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所以,通过“微课”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态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实施各种计划和活动的能力,对社会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并及时调整适应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宣传学校的品牌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

2.3“技能周”比赛对学生进行检验利用学校举办的“技能周”比赛,提高学生的常用项目维修速度,对学生进行检验,选拔优秀学生,为成立“校内汽车维修协会”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更好地树立学校的品牌。把汽车诊断与修理的一些常见内容,归纳、收集、整理成综合实训案例进行综合模块能力教学,作为每学期本校举行的“技能周”比赛项目。这些内容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使用概率却很高,因此这些实训项目非常实用,要求每一个汽修专业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操作,而这一过程我们注重学生的“诊”与“修”的结合。比如维修常见项目:机油更换、变速器油更换、差速器油更换、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转向机油的检查与更换等。此外还有三滤的更换方法,汽车底盘的检查与维修等。这些是作为一个汽车维修工必须要学会的专业知识案例,应该全部纳入技能比赛项目,作为毕业参考,也是校内汽车维修协会会员重点考核的项目。同时也体现了中职专业教学的目标,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3]。

2.4成立“校内汽车维修协会”,真正达到“开放移动”式教学。(1)由于学校一直将实训过程与实习过程分离,学生的操作是否达到实际的技能要求也无法被实际的汽车维修所检验,缺乏实战性。因此要考核学生的维修技术,检验学生的真实维修水平,必须鼓励学生去接受动态的知识,主动走出校门,走到路上,解决实际的故障,所用“教具”就是实际的待修车辆,师教徒学后的结果能直接能把车修好。这个实训过程本身就是实习过程,具有极好的实战性。开放实训室,成立“钦州农校汽车维修协会”,负责管理实训室,进行对外的移动式服务[4]。维修案例的不断更新,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最好手段,面对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种类繁多的维修市场环境下,如何让学生能在短短的3年在校时间成长更快,是我们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学生学了专业知识,但对接不到相应的岗位,那教学就没有意义。实验室的设备再先进,但是没有实训的对象,先进的设备只能成了摆设,没有意义。因此,只有开放实训室,让学生走出去,维修更多的案例,才能提高,才能对先进的工具设备熟练地运用。在维修协会里的模式与汽车维修厂的模式同步,设置同样的岗位,从接待、下单,维修及与客户沟通,一条龙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成为真正的汽车维修企业所需的人才。

2.5利用“视频”进行教学巩固、总结和观摩学习,让“开放移动”式取得教学成果,再次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移动开放式”教学,会积累有很多教学成果,学生的每一次移动维修服务,都用“视频”记录下来。把这些过程又重复利用作为教学题材,让师生一起巩固,总结和观摩学习,达到再次利用、再次学习、再次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会诊会修”的反应能力,减少多次拆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外出施救不能起动的故障车辆,那么,我们维修班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录制外出救援的视频。从准备工具开始,像不能起动这种维修现象,需要带什么工具,可以先对故障车辆大致一个会诊分析。例如,造成故障的原因:蓄电池有没有电,起动机有没有问题,保险丝会不会有问题等等。

根据这些现象带好相应的工具,出发到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将整个过程拍下。自拍的视频用来教学比较有亲和力,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因为这些都是自己身边同学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激发学习的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祖闹 单位: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2010第4期.

2.《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第26(6)期.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5-02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汽车的拥有量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不断递增,汽车产业急需庞大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人才,包括各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人才缺口不小。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42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000万人左右[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证实,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越来越大,这对汽车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满足汽车服务行业要求的选择

然而汽车服务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汽车服务企业求贤若渴,但招聘的部分毕业生却无法满足要求,往往需要重新培训,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木,与此同时毕业生也对接受的高职教育不甚满意,认为高职教育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或教学内容不实用等。总之汽车服务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2]。

汽车修理企业的人才配置框架和模式,决定了企业对技术人员聘用时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成为高管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目标,即行业的用人标准和价值取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织织形式。目前汽车修理企业的人员配置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就更应该体现这种现代师徒关系,才能找到进入该行业的切入点,同时也要超越现代师徒关系,以利于毕业生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机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课程设置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

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的相互融合

2.1 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模块"是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任务或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这些课程还包含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以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较好地完成专业的各项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专业课(第三、四学期)、生产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第五、六学期)。为了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对课程进行横向整合,建立三大模块,即: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三大模块的时间比例为1:2:3。

2.2 教学组织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实验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实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某一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的教学任务。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学习更有效。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是主要的,但完全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则学生很难达到较高的操作能力和相对适度的理论水平。操作训练只有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会大幅提高教学成效。课堂组织形式方面,采用针对项目和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根据每个总成的不同特点,为每个教学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操作项日和知识技能要点,在开放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换一句话来说,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其核心就是把"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变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生命课堂"。

3.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既是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设计者,也是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组织的内在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外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喜爱,并转化为学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水平,要能解决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专业教师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企业或更高的学府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行业领域中的汽车专家。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行业和企业的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4]。

3.2 对现行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的法定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在制定之前应充分调研行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需求。制定的教学计划应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确定职业或岗位群所需知识和技能,然后选择并突出主干课程,整体优化。(2)理论课适度、够用,为实践教学服务。(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数之比一般约1:1。(4)实践教学按模块特点灵活安排。(5)按技能模块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试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制度。

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课程的设置要针对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较高等特点。

3.3 编制简明实用、模块化的技能教材。教材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应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汽车行业第一线技术工作的能力。

3.4 考核模式的改革。以技能等级考核大纲为模版,考试也分为应知部分要求的理论考试,和应会部分要求的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每一至二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整个考核过程与汽车中级修理工等级考核方式完全一致[5]。同时根据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汽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级修理工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全面实现学生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办学特色。

3.5 要求配置比较完善的、功能齐备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室的分割模式,将教学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布局,争取做到理论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各教学板块应配备相应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饭金涂装、汽车发动机检测、汽车底盘、汽车电控、底盘电控、整车检测、各种示教板、网络教学系统等,每个教室里除了有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还配备有相关理论教学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力向。在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要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国家优秀的6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祖铭,郭瞻. 高职高专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12)

[2] 王全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六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曾丹.汽车专业一体化与模块化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职校论坛2010(9)

[4] 高照亮,孙培峰. 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策略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5] 江国政.试谈汽车检测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改革[J]. 科技信息.2009(1)

第11篇

进疆之前,胡大强是佛山华材职业技术学校的党委书记,2013年,响应号召,他毅然离开亲人,进驻南疆,成为广东省第八期援疆干部先行进入伽师,任职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为支持职业教育援疆,广东在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中再安排了5名援疆人才到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职,组成了以胡大强为核心的管理团队。6位援疆人才分别担任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实训处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和专业骨干教师。援疆人才与当地干部强强结合,组成精英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强化内涵建设,开始规范治校。

意识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为把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尽快建设好,以胡大强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团队利用一切机会与条件,充分调研当地教育发展的情况与民情民风民俗,结合伽师职校及南疆实际情况,提出了“立足伽师,面向南疆,服务全疆”的办学定位,以“德育立校、技能强校、合作兴校、规范与创新发展学校”四轮驱动的战略发展学校,以“培养品德高、技能强、身体壮、会双语的技能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并将中华传统文化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倡导“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人人想办事、个个能办事、大家一起办好事”的工作风气。很好地将教育援疆与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稳定相结合,以新理念来聚集力量统一思想。

立德树人,教育之首。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团队认清南疆实际,提出了德育工作的三结合指导思想: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校园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相结合。紧紧围绕“成人、成长、成才”这条主线开展学生工作。专门成立德育工作办公室,统筹学校的德育工作。构建“政府、企业、家长、学校”及“德育工作委员会、学生科、班主任、班委会”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网格化育人局面,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态势。同时,建立师德银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对教师政治纪律、政治品质、工作纪律的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的评优、晋级挂钩。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文化长廊,形成民族团结、法治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集中展示区,让学生耳闻目睹,铭记在心,从而实现全天候育人。

规范制度,强化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所职校要实现振兴,制度和管理是学校领导在顶层设计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着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管理:一是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对教案的编制、听课、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访谈等教学常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强化学生管理。调整加强学生科管理人员配置,将学生管理、招生与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整合到学生科。修订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学生管理手册》,规范了学生行为,规范了学生管理。三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做到学校管理有章可依,组织力量整理、修订、增加了学校管理制度,并汇编下发给全体教职工学习。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采购管理制度,保障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高。四是引警入校配合管理。校园里设置了警备工作室,全天24小时参与学校管理。学校还聘请警察及检察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安全宣讲,加强法制教育。

学校管理团队是学校的“大脑”,管理团队的发展思维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以胡大强为核心的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团队,以其高级知识分子特具的精英思维,借鉴广东著名职校的治理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带领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走向振兴之路。

2. 促专业对接,内涵兴校

专业建设是支撑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助力职业学校腾飞的“骨架”。2014年,佛山市加大智力援疆力度,指定佛山8所具有相应专业优势的职业学校对口帮扶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装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民族工艺品制作等8个专业。同时,根据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需要捐赠了一批教学设备。佛山市的举措无疑给起步中的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送来了雪中之炭,大力支持了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

在学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胡大强校长亲自挂帅组织教学改革,依据专业特点分专业推动教学改革,提出并推行“两主轴,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两主轴”是指以品德课、双语课为主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掌握汉语,学好双语,是民族沟通的基础,是民族和谐的基础。依据南疆特点和就业的需要,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汉语及口语教学,通过举办校园双语大赛,推动双语学习,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汉语水平(HSK)要达到初中级。“多模块”是指将专业课分割成模块,每个模块由掌握专长的专业教师授课,实现术业有专攻、老师不动学生动。比如,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专业教师,有的擅长炸撒子、有的擅长糕点制作,作为教师就守住自己的最擅长的模块阵地,学生则通过流动式学习、实践,起点高,又保证了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时间,学生学到了最精致的加工制作方法。又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专业课程分为汽车检测、汽车电气、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等5大模块,每个模块由专攻的教师授课,强化学生和教师的专项技能训练。

如果说高层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大脑”,那么专业建设就是学校发展的“骨架”。就如一个人一样,只有“骨架”强健,才能让一个人发育更好。在佛山市从硬件到软件的大力支持下,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努力吸收,又自力更生。比如,该校加大对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硬件投入,迄今已投入2800万元,基本配齐了汽车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教学实训设备。专业建设的逐步完善支撑了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逐渐兴起。

3. 练过硬本领,人才强校

俗话说:“一技在身,走遍天下也不怕。”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浅显易懂地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即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技能型人才培养视为第一要务,实现人才强校。

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该校与伽师工业园及喀什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巩固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培养学生。

例如,喀什金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家用电器插头,电脑、手机等外置连接线以及电子高清输出线、高速数据传输线的企业,目前与苹果、沃尔玛、TCL、海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一批优秀的现代化管理人员。在援疆工作的推动下,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牵桥搭线,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喀什金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在校内共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习与培训车间。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业教育师,和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共同实施教学,开展实训教学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焊接、组装和检测等的技能;学生在车间里进行半工半读,在开展实习训练的同时也从事生产操作,为就业打好基础。不仅如此,在金城电子实习的学生,还能每月取得1500元的实习补助,所以,学生到校率保持在90%以上。

除了与喀什金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外,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与伽师县艾卖提汽车修理厂、雅戈尔服装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这些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实训基地。目前,已有2个订单班共200名学生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习与培训车间顶岗实习和上岗就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订单班推进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实现了校企间的人才开发和就业转移的无缝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了二个对接,三个服务,四个合一。即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对接,职业教育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服务经济、服务就业、服务稳定。“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学生也通过生产性实训取得劳动报酬,吸引并稳定学生到校学习。形成了以企业养专业,边学习边就业。

抓技能大赛,实现常态化。“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以胡大强为核心的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领导团队,深刻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以技能大赛作为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2014-2015年,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赛区2个专业类的6个项目比赛,两年共夺得29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其中,服装专业包揽了自治区前三名,并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在江苏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取得了自治区同类学校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性突破。

第12篇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11)

摘要:在对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为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认为嵌入“生产式管理”教学模式,既能开发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关键词 :生产式管理;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6-03

作者简介:赵亮(1980—),男,山西运城人,硕士,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产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了突出矛盾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批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如何真正地将学生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如何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如何正确选取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用汽车专业理论指导汽车维修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课题组选择了“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作为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本校课程建设实际,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汽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与汽车行业和企业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时代性、特色鲜明和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具体目标及课改研究思路

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作为切入口,在分析本校课程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课程建设成功的经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将原来分散在“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等课程里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长治圆通奥迪4S店共同开发出一门全新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原理与维修”课程,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能提高学生技能,又适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现场6S管理模式,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课题研究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既定的课程具体目标,对汽车行业职业进行分析,并将该行业工种、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列出来,编成任务目录,根据任务目录行进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要以职业素质为培养导向、职业技能为培养重点,与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相匹配,以任务引领学习,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现场6S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对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营销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分析并参照汽车维修岗位能力,以“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理念,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以汽车技术服务为主线,开发“典型工作岗位”——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维护保养环节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任务引领、岗位对接”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汽车维修岗位的七个流程为主线,围绕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展开。每一个流程都以工程项目为引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每一个流程上真实的、典型的工程案例,每一个工程案例都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确定,体现了在工作岗位上真实所需的汽车维修理论和操作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把此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反复操练,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够熟练应用。同时,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将添加如何更加高效、安全开展工作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一些过时的课程内容予以摈弃,及时添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使学生紧跟主流车型,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鲜”。如表1所示。

(三)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程组织实施中,拟引进不同企业的一线维修主管和本校教师共同授课,把先进的维修理念和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带进课堂。通过授课既能促进本校教师自身成长,也可以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实现企业教师校园化,学校教师企业化,达到校企互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教学中拟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维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在听完教师讲完每一个流程、布置完工程项目后,身份立刻转变,完全按照企业的6S管理模式进行维修工作。在师傅指导、组长带领下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结合6S模式的管理,学生边查资料边学习,边学习边实际操作,理论实践穿行,做学一体,边学边练;教师则通过现场点评的形式,激励各个小组进行相互竞争。七个流程完成之后,学生能掌握就业后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熟悉和适应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该课程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既要将知识能力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拟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构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各种实验台架,模拟设置各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让学生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台架上反复操练,直到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实训成本;采用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根据企业实际操作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要求一致,同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现“零距离”上岗。

(五)转变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中,取消以往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全部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同时采用第三方(企业人员)介入参与考核的方法。由于和我院深度合作的企业有几十家,企业的技术经理同时担任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除共同确立课程内容外,也参与到该课程的具体考核当中。如表2所示。

课程改革成效

从近几年的模块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此课程改革无论从学生的感受和评价,还是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专业教学技能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务引领型的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我们培养一线应用技能型技术人才。

(一)促进了课程建设

本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成功申报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更好地促进了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校内外的良好评价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评价,课程组教师优良率都名列前茅。2012年,在长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在所参加的三个比赛项目中获奖,“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荣获二等奖,“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测”荣获三等奖,同时师资力量得到了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强化。

(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精诚办学的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整体提高了就业率,我院毕业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2010—2012年连续三年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该专业学生在本地区供不应求的局面。

课程改革特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还形成了一些改革特色:(1)提出以工作过程引领课程改革;以工作典型案例架构课程内容;以企业式现场化模式建设教学环境;以工作能力目标作为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嵌入“企业生产式”管理模式,融入“6S”管理方法,过程中学生既是学员又是员工;学习过程又是工作工程,缩短转型期,形成了“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3)提出培养“三项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四种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4)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适合在校学生学习,又适合企业员工培训。

结语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专业课程,采用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切实提高了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从而培养出更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高素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同时,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也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树平.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33).

[2]崔树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幺居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