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

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

时间:2023-02-09 15:46: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生产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

通过实习,能够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殖与改良》的理论与技能知识的理解,熟练相关技能,熟悉相关专业岗位,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本学年实习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技能,进一步了解相关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岗位相关的职责。具体生产实习任务要求如下:

(1)、《生物学》实习任务要求:

①努力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正确采集各种植物标本;

②在不伤害、不影响小动物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观察、记录、分析小动物活动规律;

③在尽量少伤害,最好是不伤害青蛙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完成对青蛙个体发育的观察、分析、记录;

④努力完成对农田生态系统成分的正确统计;

⑤互助努力组合作完成对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统计;

⑥要本着求实求真的思想客观地对“本地生态环境破坏与创建情况的调查”;

(2)、《畜禽解剖生理》实习任务要求:

①注意环保,努力做到“动作熟练地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家禽的宰杀和器官识别;”

②熟悉猪的屠宰工序;

(3)、《畜禽繁殖与改良》实习任务要求:

①努力实现“正确熟练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畜禽品种识别;”

②注意小组配合,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畜体尺测量及外貌评定,要求操作正确;

③熟练猪的采精;

④努力实现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的进行品质检查;

⑤努力配制稀释液;

⑥努力做到熟练认识人工授精器械,熟练安装假阴道。

⑦努力掌握鸡、鸭、鹅的人工授精技能;

⑷、《畜禽营养与饲料》实习任务要求:

①努力正确、熟练的识别青饲料的品种;

②熟悉青贮料的制作工艺流程,努力掌握青贮技能;

③认真参观饲料厂,如实记录所见所感所悟;

三、实习方式和时间:

⒈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采取集中实习与见习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实习由学校实习工作组联系实习场所和实习单位,进行相关工作协商完成。见习可以由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联系完成相关工作。

⒉实习时间: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根据生产和季节性实际,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来安排,一般将校外实习的安排在学科实训之后进行。

四、实习相关要求:

⒈对学生要求:

⑴、校外实习安全第一,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有事一定与实习指导教师请假,不可以随便行事,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事故发生。

⑵、校外实习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单位成员的职责要求自己。

⑶、实习期间,主动熟悉养殖专业设置的工作岗位特点,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⑷、校外实习如遇问题,及时报告实习指导教师。

⑸、学生在实习前应将“实习协议书”及联系方法交学校教学处。

⑹、每位学生应将实习期间的联系方法告知班主任老师。

⑺、实习期间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实习时间,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如遇到生病或有特殊事情必须向实习单位请假。

⑻、实习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尽可能做好实习记录或者实习日记。

⑼、与实习单位的同事搞好关系,不做损害实习单位的利益事。发扬良好的精神风貌,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各项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素养。

⑽、师生间团结协作,学生实习要勤奋踏实,虚心好学,勤劳吃苦,乐于助人,讲文明,有礼貌,虚心向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的安排。

⑾、实习结束后,上交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等。

2、对实习指导人员的要求:

⑴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和随行人员,应尽职尽责,爱护学生为学着想,努力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⑵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⑶实习期间不得任意取消学生的实习权利。

五、实习考核方法:

⒈具体规定:

⑴、认真完成实习规定的各项任务。

⑵、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⑶、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由专业教师进行考评。

⑷、对于实习期间缺勤1/3者或不遵守实习纪律又不接受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者,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⒉实习考核评定。(满分100分)

⑴、实习学生的个人自我评定及互评。(满分20分)

①、个人自我评定:

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都应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然后根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体验,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自我鉴定。

②、学生互评及组长评定:

实习结束,实组织本组学生对组内的每个成员要进行互评。

⑵、专业教师或者实习指导人员的评定:(满分20分)

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人员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等,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对学生进行初步综合评定成绩。

⑶、专业教师根据实习内容进行技能考核。(满分60分)

实习即将结束时,实习工作组组织专业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参于对学生养殖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考核的计分方法分四个等级:优秀(50-60分以上)、良好(40-50分以上)、、及格(30分以上)和不及格(30分以下)。具体评定指标,依据各学科的实习实训大纲进行。

⑷、实习工作组对实习学生的成绩给于综合评定。(满分100分)

实习工作组依据实习单位的鉴定、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成绩等,组织养殖专业教师进行对学生的实习综合评定。评定分四个等级:

①优秀(90分以上):能很好地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实习任务,实习笔记工整、完整,实习报告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相关专业问题加以分析,并有一定独立见解,并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实习期间,遵守实习纪律,无迟到、早退、缺勤,态度积极,对实习有个人贡献。

②良好(80分以上):能比较好地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实习任务,实习笔记工整、完整,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总结。遵守实习纪律,无迟到、早退、缺勤,态度积极。

第2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问题现状 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职教成[2011]12号)中提到:“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加强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和特点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

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借助校企合作企业或实习基地,安排顶岗实习,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真正实现合作教育的桥梁。

顶岗实习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学生以专业对口的某岗位上的劳动者身份出现,以成为岗位上的“准员工”为基础;二是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或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按“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为手段;三是以获取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的。

二、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素养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素养现状,本课题组对学院09级顶岗学生实行问卷调研,发放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并对部分专业的实习生进行了访谈和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养现状表现为一下几点:

1.不能正确对待岗位的选择。在对顶岗实习生在访谈中获悉,他们过分强调收入和报酬,他们谈论最后的话题也是薪水和待遇问题。这样,促使有的学生过看重物质和经济利益,而忽视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利益。

2.环境适应能力差。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突出的问题是适应能力差和缺乏责任感,例如在“你是否适应实习企业的工作环境或岗位”这一问题中,有36.7%的学生认为“需要努力调整后才能适应”。面临真实的工作环境后,发现和想象中的生活、工作条件有大的心理落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3.对实习岗位不够珍惜。在对实习生走访中发现,他们大多数不能严格恪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调研结果显示有28.2%的学生承认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过迟到、早退或旷工现象”;有一部分学生频繁更换实习企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致使高职学生留给用人单位的形象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关系。

4.实习重结果轻过程。在问卷“对你们的实习考评办法主要是”选项中,有50%的学生回答为“交实习报告或总结”即可,由此高职生实习期间的考核流于形式,只要学生实习鉴定上有实习单位盖章证明和评语,一般都给予通过。如此长期以往,学生认为只需要完成最后的实习报告或总结就可万事大吉,不在乎实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职业规范养成和职业素养提高。

5.顶岗实习目的不明确,岗位不对口。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52.7%的学生回答他们所实习的单位是“自己找的”,学校介绍和系部安排的实习学生分别仅占15.4%和30.9%。有些学生实习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一些学生盲目顶岗实习,学生到单位后失去对顶岗实习的兴趣,认为白白浪费时间。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同度不够。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但是对顶岗实习的认同度还很不够。学生不能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岗位上工作,在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前接触先进的管理理念,完成人生的角色转换,不能在实践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大多数人不能充分利用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他们专业能力的内化,或者通过岗位上的学习和锻炼,学习做人和做事,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学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院校和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跟踪和监管不够,也组建和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实习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往往通过电话、网络等与实习学生或实习单位进行交流、联系,没有亲自去往企业,直接、面对面的了解学生实习状况,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困惑。这种管理方式常常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单一。目前多数院校对实习生的考核制度不很完善,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有效的考核方式,没有采取多元化、多因素考虑,把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考评,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

4.用人单位管理松散,管理效果不理想。用人单位不能承担对顶岗学生的有效、规范化管理。在我们的调研中有18.6%的学生认为企业对他们管理“比对员工管理要松散些”。这样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还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不需要像其他员工一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5.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实践基地不能满足需求。高校推进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实习企业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顶岗实习需求。所以有些学生实习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一些学生盲目顶岗实习,学生到单位后感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或者不完全对口,频繁更换实习企业,发挥不了顶岗实习的作用。

备注: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项目(编号XHXNO.1211039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礼丰.影响高职生顶岗实习质量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第5期.

[2]李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孙静(1978.06),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顶岗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因此,“顶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岗位。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对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与分类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实践。它是一种在岗的实习,不同于校内实训,也不同于企业认知实习。它有明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应该承担岗位职责。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从而促使学生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它是在毕业前进行的,这时的学生具有企业准员工与学校在籍学生双重身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社会群体拉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理事实上的社会化。

顶岗实习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组织推荐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前者能批量安置学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点。后者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按照学生实习后的流向,顶岗实习又可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对企业、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整岗位的顶岗实习。此外,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还可分为带薪实习和交费实习等。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管理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教学和工作一体化等特点。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企业和学生因各自所处的环境、立场及对形势政策的理解不同,在思想观念、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一)在学校层面。通过政策导向及实习就业实践,学校已认识到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此项工作。然而,同其他教学基本建设相比,学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建设明显不足,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成效。具体来讲:一是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负责顶岗实习的专门机构,一般由学校就业部门(校企合作办)统筹,各系具体实施。学校也没有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各专业抽派一些教师,在担任少量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一般只是简单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过程监控不到位。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工作岗位不同,校外教学、实习指导和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而校内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大部分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监控。三是考核评价不到位。由于生产任务重,一般企业人员不会花过多时间关注和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实习考核通常由学校指导教师单方面完成。考核评价主要依据实习日记、周记、报告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二)在企业层面。伴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学校的紧密合作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三对矛盾,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是依岗设人与依人设岗的矛盾。一般来讲,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然而,对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希望能够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企业面对单一岗位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二是企业需求与学生素能的矛盾。据调查,用人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素能。而目前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待遇又要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消极工作,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学生自身的上述因素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三是企业思想观念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一些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因不规范操作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故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实习生必须遵照企业各项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感到不能接受,但对培养、培训学生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缺乏长远的、双赢的培养观念。甚至还有一些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直接将实习生当成了又好组织又好管理的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三)在学生层面。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然而,对于不在学校脱离正常教学环境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伴随着工作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具体来讲:一是心理反差较大。由于很多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期望值过高,认为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资高、工作轻松以及环境好的工作,但面对将来去做的技术工作,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做一线技术工人,从而对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反差。二是适应性较差。目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父母娇惯,养成眼高手低的性格,惰性高。同时,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比较严格。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校企文化的差异致使一些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时,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加之顶岗实习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上班到下班体力和时间消耗较多,个别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任务,每天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要加班,很多学生也难以承受。三是稳定性差。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比如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组装,电子专业实习生长期组装某一固定元器件,机械专业实习生几个月内只操作一种设备,只需按几个按钮等。就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将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三、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优势,以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行了全过程监控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有效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让学生、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共赢。

(一)创建“四方三层”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师资、学生、实训四大工作委员会,其中教学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设计实施了三层管理架构,即: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高层对话,确定顶岗实习合作的有关意向和协议;组织协调层由校企双方的执行部门组成,包括学院方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以及企业方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部门,负责确定顶岗实习内容和制定实习制度等。执行层由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组成,包括学院的专业导师、辅导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主管、师傅等,负责处理实习期间的具体事项。通过以上三层架构,将顶岗实习的目标渗透到实习的每个关键点,分层负责,层层渗透。

(二)健全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学院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依据ISO质量标准制定了《顶岗实习控制程序》,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单位和经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须知》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的管理上,都有制度文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工作运行上,有过程资料积累、数据分析、过程结果反馈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基本形成了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局面。近年来,又针对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环节,与时俱进地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志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教师安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细化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建立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师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让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实习考核的具体要求及细则,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完善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管理。

(三)实施了校企“双线”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为此,通过学校、企业“双线”指导与管理方式,有效地强化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培训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岗位和任务,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落在实处,避免出现重管理、轻教学和指导的现象。此外,为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除了学校和企业参与外,还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由学习小组推选组长,组长负责统一协调该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并要与校企指导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认真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和《顶岗实习考核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创建了“三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教学工作委员会以现有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和岗位工作要求,共同研究建立了“三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考核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作态度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制度遵守、工作品德等情况;二是岗位技术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完成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的完成量和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岗位安全意识、岗位工作技能、相关设备设施操作的熟练度等;三是职业素质评价指标,比如爱岗敬业、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爱护公务、技术创新、团队意识、诚信状况等。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采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评价的方式,即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此外,由于一些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集中进行的,一些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还可创建比较完善的网上评价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与学生。

对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实分析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将顶岗实习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2]刘硕,王娟.“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11).

[3]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4).

[4]张爱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效管理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第4篇

[关键词]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途径;策略

应用化学学科是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或者技术领域的结合,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相比较化学学科而言,应用化学学科具有更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扩宽自身的知识面与综合素质,从而真正的能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通过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形势进行研究、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作出客观的认识能够为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势研究

(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内涵在于实现全面的扩展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一直使我国的师道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育理念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理论知识的继承者甚至成为理论知识的传递者,但是这种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应用化学人才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的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实践,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而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能够为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二)21世纪的社会特点

对教育而言,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世纪,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要目的已经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而是应当将知识理论与综合素质并重,不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知识化经济时代的需求,是经济时代作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同时要求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切实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工作当中,而这不仅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重视实践性培养,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了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加强,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要善于将自己的知识与新事物结合,从而使自己能够抓住机遇并有能力面对挑战。

(三)社会企业需求

实现和促进学学生就业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而只有具备并正确管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才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总体来看,企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更加的青睐,而综合能力是指人才必须对企业的产品具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在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参与科研开发工作,这同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对社会企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综合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下很难在社会企业中表现的游刃有余。

二、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一)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现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实践能力与应用化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应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同时也必须以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基本专业技能为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化学教学首先要重视夯实学生在应用化学专业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积极、及时的指导学生学习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并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教材自己掌握观察方法与步骤,教师监督学生的观察过程并检验学生的观察成果。在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以“以人为本”为教学原则,认识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基础,并尊重每一位学生,采用基础差地要求、基础好高要求的手段,通过鼓励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消除其不良情绪,通过监督与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通过交流和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验证问题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得到结论的途径是自己的思考而非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应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实践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应用化学学科具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仍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把控,从而正确的把握实验设计的难度。将要开展探究教学的实验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并具备综合性,不仅要做到引导学生科学的计划与操作,同时要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互相评价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科学的认证,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提高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学生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同时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成为复合型与创新型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受教材的局限,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虽然课外科研具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科研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重视科研的综合性,同时要在选题方面具有新颖性,最好能够与社会热点结合使选题具有实用性,而课题的可实现性是进行科研的基础。在学生科研中,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导师制度,通过分组的方式利用开放性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通过各有分工来发挥出个体学生的长项,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应用化学素质的提高。

(四)通过实习工作促进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参与到社会岗位中开展实习工作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通过实习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对学生包括应用化学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实习工作也对高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以各方面各部门的协调的基础适当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实习基地,或者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与校外企业的双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校外企业的正确选择,同时要将学生的总结报告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粱亮,李大光,余林,等.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

[2]余林,郝志蜂.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7,34(6).

第5篇

不同的专业,其实习报告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应如何写实习报告呢?为方便大家,以下整理了一则2010年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掌握实习报告怎么写。

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敬请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一些帐务的核查,因此主要实习科目应收应付帐款的核算,也涉及一些其他对外投资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该企业月末的财务核算,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会计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财务会计的全过程及会计核算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会计的整个审计、核算过程,并掌握了一些会计事务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财务人员,核实会计事实。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司财务人员做好帐本的调查笔录和日记帐笔录,做好帐簿的装订归档工作。经过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大学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购货业务、票据业务、贷款业务。会计业务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大学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一、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1)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2)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3)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另外,报告所强调的是整体内容,而对某些专项内容披露不够充分;(4)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5)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1、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2、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3、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将以“知识型、智慧型”人才为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源自于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它能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就会计而言,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1、21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第6篇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纵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其中提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然而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就以应用型学科为代表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而言,实践环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验、认知性见习、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除了专业课程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受地域限制比较小外,认知性环境见习、生产见习和毕业实习则受地域限制大[1-3]。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依托生物专业建立,专业基础较弱,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自身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也作出了大胆尝试,丰富并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能否合理和科学地处理好这几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使其优化配置、功能互补,直接关系到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身处地方的高校而言,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采取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为主,老师跟随指导为辅的形式。根据近年教学实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以基础实验为主,应用创新性实验缺乏。作为交叉综合性的新兴专业,实验内容基本停留在以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实验水平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能体现环境科学专业的突出特色,应用性、创新性实验匮乏,目前更多停留在实验室,学生对大环境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无法作对比,减少了学生对学科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也为毕业后的择业带来了无形的障碍。(2)实验设备以老旧设备为主,大型综合性设备缺乏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身成立较晚,依托生物类学科建立起来,许多实验设备还停留在建立之初,满足不了学科快速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求的逐年提高,此外还有在校生的逐年增加,更加剧了实验室设备需求的不足。(3)成绩考核以传统形式为主,学生自主积极性缺乏传统的成绩考核形式单一,以考勤和实验报告为主,学生也以应付作业的方式对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出现“抄袭实验报告,实验不动手站着看”等不良现象。背离了学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的目的。

1.2校外实践基地

(1)校外实践形式单一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数量和种类有限,目前有孝感市污水处理厂、孝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多以参观实习为主,实践课时1周,没有建立起进驻单位实习模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企业对于学校来的实习学生积极性不高,还停留在传统概念,企业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等。过去的改革探索已经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4]。

2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建立实习基地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本着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把单纯依靠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转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上来,让地方高等教育从精英型人才培养向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变,让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毕业后更顺畅地融入企业。建立“3+X”的实习基地模式,实现校内实验教学,校外企业实习,教师企业实践,自主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层次推进、不断深化。

2.1校内实验教学

加大校内实验教学学时,增设项目实验、创新实验、课题实验等项目,将实验教学纳入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实践经验的基本训练[5]。

2.2校外企业实习

结合以往校外实习走过场的问题,深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地方政府牵线搭桥,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驻企业,改变以往传统的实习方式,让学生直接进入生产和管理基层一线去锻炼和学习,与企业员工同工、共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保障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全面考核和自我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改进、完善、充实、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目标[6]。此外,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胜任本职工作,缩短大学学习与就业上岗培训时间,同时企业也能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相关毕业生,也为企业节省新人培养的相关费用。

2.3教师校外实习

为了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加大对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以往高校教师进修方式不同,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由企业相关机构或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设立教师实践岗位,利用假期进入企业实习2个月,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从中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训练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本科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毕业实习

灵活机动自主选择毕业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学校主体推荐、个人寻岗实习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凭借大学时期在校内与校外的学习经验,按照程序走上实习岗位,这对学生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前期教学中仅通过传授或演示所不能获得的[7]。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挥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作用,才能达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赢,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3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证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效运行,还必须及时解决多年来逐渐出现的诸多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对校内实践环节的经费投入,由于仪器使用耗损、物价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校内实验室所需的实验材料需要不断完善,最大限度保证完成基本的实习教学任务。此外还有校外企业实习的经费也要予以保证,这也是与企业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石[8]。其次,必须保证实习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对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应该建立校-企-研机制,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这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针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优化配置实习时间,把孝感市内的污水处理厂、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监测站作为本科环境专业认知实习、校外实习、毕业实习的场所等,考虑到吃、住、交通,以及扩招后学生素质等因素,结合实习单位所容纳的实习学生的容量,一次以15人左右为宜。第四,对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可以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挂牌成立实践基地的企业,地方政府也可以给予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学校也会提供优秀毕业生供企业选择。这样企业也就愿意接受并指导学生实习,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局面。

4结语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顺应地方高等院校改革方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以上“3+X”的实习基地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ZhangMing-quan,ZengZheng-zhong.ConstructioncourseofPracticeTeachingSystemofthediscipline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intheintegrateduniversity[J].HigherScienceEducation,2005,60(2):112-115.

[2]李友平,苟兴龙,廖运文,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49-151.

[3]蔡昌凤,唐海,徐建平,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19):129-130.

[4]董延茂,赵丹,周兴,等.以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为基础构建化学材料类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J].化工高等教育,2015,4:54-58.

[5]金杰,吴克,蔡敬民,等.应用型院校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生物学杂志,2010,27(2):96-99.

[6]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4.

[7]黄丽坤,王鑫,夏至,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7):97-98.

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全方位;挫折教育;反思教育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系自2004年成立以来,秉承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校宗旨,一直重视对校企合作下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多年来经过不懈地开拓已经逐渐实现了与当地知名企业的多方位互动,一方面极大地强化了机电技术系服务企业,贡献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全力促进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实现,殷实了合作育人的发展内涵。

欣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象牙塔里的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自我的认识过于理想化,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被企业安排在基层岗位与一些高中甚至以下学历的工友共同劳动,内心的抵触情绪较强。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爱岗敬业职业素养,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这些消极的思想和认识必然导致工作中的消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致使学生在实习单位印象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

第二,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全真模拟职场生活,通过实习劳动可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用以补贴生活费甚至学费。这种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和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的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激化了学生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更严重的是部分学生的功利价值观的偏激,用单一的经济利益标准来衡量一切。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人员对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学生教育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学生已经去到企业,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就应当由企业负责。然而企业向来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往往把短期实习的学生当做“外来户”,在教育和管理上有所偏颇,有所疏忽。如此,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教育管理尚未做到有效衔接,致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真空和断档,思想教育出现盲点。

针对遭遇的困难,多年来机电技术系与江门天健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的创新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背景下校企联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全方位分阶段工作法。

一、全方位做好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仅仅依靠少数人或者是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而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运用全方位管理工作法(见图)。

(一)成立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组

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的特点,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的实习学生思想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全方位的,而且要有众多主体参与。经过与天健集团的协商与努力,我们成立了工学结合实习工作组,通过工作组分层分级的管理和协调实习学生并开展思想工作。

(二)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全方位管理工作体系明确了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职责。例如,系主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专业指导老师,重点是做好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实习对学生加强专业认识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的作用、意义,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方面的疑问。团总支、学生党支部和辅导员接受系党总支书记的领导,通过发挥班主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等的桥梁作用,认真做好实习学生的请假、评优评先等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此外,还要通过加强思想工作,使他们端正实习态度、加强自我认知与定位,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了进一步做好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还聘用了具有专业人事管理经验的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任兼职辅导员,扩大了对辅导员队伍,壮大了工作力量。而且还精选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乐于服务的宿舍长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与辅导员和班干部一起,最大限度地细化学生思想工作,努力提高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工作水平。

(三)互相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

在全方位管理体系中,对实习学生实施管理行为的主体较多,俗话说“和尚多了没水吃”,为了避免相互之间出现推诿的现象,必须加强各个层级人员之间的配合,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如上级管理主体赋有对下级管理人员的教育与管理的责任,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动态心性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中,并且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还要加强监督检查,上级相关部门或者领导要形成动态的检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下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并予以相关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于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得到加强和优化。

二、工学结合实习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阶段性

(一)实习前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

1、认知教育。由于不少同学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识、自身定位不准确,务实精神不强,对重复性、基础性、简单化与操作性工作的认识不够,知悉教学计划安排后就开始进行抵触和排斥。对此,我们在学生开始实习前强化实习认知教育与自身定位教育。实习前,在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对实习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教育,教育他们要注重转化角色,科学定位,要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与企业人转变,切实增强企业责任感、使命感,要正确认识劳动的真正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即使的从事基础性、重复性、简单化与操作性的工作,也要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努力积累经验和提高职业技能。

2、安全教育。实习学生来到新环境进行岗位工作,首当其冲就是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岗位上的生产安全。每批学生在实习之前系部需联合企业召开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大会,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在行动上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可以通过编写出版安全手册的方式,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提供指导及帮助,手册内容应当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学生在实习之前,班主任还必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使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并“三个及时”:及时报告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及时制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3、企业文化教育。转换环境后,学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等各方面都会存在难以突然适应的状况,容易在实习期间与企业发生摩擦,因此,企业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应该通过邀请企业领导到校对企业的文化等方面情况进行宣传介绍,让学生在实习前就事先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用人机制、规章制度、文化建设、企业理念、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实习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期,并尽量减少与企业管理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的发生。

4、上岗教育。企业在学生上岗之前,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对岗位工作要求、操作流程、工作技能和具体业务要求等有初步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过程中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

1、态度教育。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弱化、工作要求放松是众多实习生实习后出现的普遍问题哦。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辅导员、企业兼职辅导员以及专业指导老师应当齐参与,从思想认识、专业吸收、职业成长等多方面人手加强对学生积极性的唤醒,让学生重新将心思集中在实习工作上面。

2、人际教育。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事情,而且还是他们学会生存、竞争及与他人共事合作的重要途径。实习工作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人际技能的检验、锻炼和提高的好机会。企业兼职辅导员要加强实习学生的人际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为他们与领导、同事和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打好基础。

3、挫折教育。对于实习学生而言,由于刚从学校进入社会,遭遇迷茫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在遭遇挫折与阻碍以后变得缺乏自信、内向、自卑或悲观。对此,实习学生的挫折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执行,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实习学生不但要给予工作方法的指导、技能的传授,而且还要注意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特别是对于遇到挫折的学生,要及时地予以引导和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使他们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

(三)实习结束后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

第8篇

【摘要】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分析了独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方向,认为应建立较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模块,构建“多元化”实践考核评价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1]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其生命就在于实践,只有将工业工程知识付诸实践与应用,才能培养出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2]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办学条件的参差不齐,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也千差万别,质量高低不一。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工业工程专业,由于特殊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现状更为担忧。

二、浙工大之江学院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设在机电工程分院,于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在这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重视学科建设,推进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引进师资队伍,基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1)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包括新生的入学教学、工业工程专业学科前沿讲座、企业的专题报告等16课时;(2)课程实验,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现场管理、库存管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内实验共58课时,设施规划与分析、电子商务、应用统计学、系统建模与仿真、质量工程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上机共58课时;(3)课程设计,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共7周;(4)工程训练,包含金工实习、数控培训、电子工艺实习、电气控制大型试验等环节,共4周;(5)专业认知实习,共1周;(6)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等,共2月。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在办学投入、实验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限制下,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1)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验室利用率低,缺乏形式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2)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为主,缺乏系列化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开放式实验教学;(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4)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较为独立,缺乏层次性与有效衔接。

根据上述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实践条件基础上,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

三、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院“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IE理论和意识的训练;又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要理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之江学院的办学条件限制,即尽可能不添置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设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相互衔接、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创新实验项目,[3]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完成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的融合贯通、系统化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模块,结构与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创新实践模式是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下的各实践模块下,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创新实践模块,加强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图1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模块的开设

在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实践条件,开设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

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设备,开设开放性综合实验。结合已有的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对教学、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人因工程知识,完成综合设计。已开设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设计、校园环境的噪声分析、基于人因工程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分析与改善、基于人因工程的食堂布局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大学生宿舍盥洗室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超市收银台设计等开放性实验项目;根据现代生产与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开设了微型小汽车等生产线的综合设计,并用ED软件进行仿真与优化;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ED开发了基于ED的食堂排队系统优化、基于ED 的超市排队系统设计等,结合供应链管理软件开发了工厂供应链管理综合分析、连锁超市配送路线优化、啤酒游戏等综合性实验项目。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页的实验预约系统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成员,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

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课外科技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柔性化”创新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实验预约系统提出预约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获审核后即可在约定的时间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

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实现了工业工程各实践模块的无缝衔接,丰富与充实了学生工业工程知识面,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避免学生的走马观灯现象,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基础实践模块重点考核过程的操作能力和总结报告的准确性;强化实践模块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尤其是各类实习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模块则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法、组织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不仅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监督,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四、总结

为了培养工业工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创新。通过理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了面向学生的多层次、个性化的自我创新实践模块,并针对不同的实践模块建立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工业工程知识得到系统应用,强化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1]刘长义.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5)108-109.

[2]刘源.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 (4)143-145.

[3]秦春节等.独立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中自主性创新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175-177.

第9篇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心理辅导 职业素养 半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8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s Management

QU Hai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Shandong 264210)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ternship key is to build an effectiv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students post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fro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olve student internships, student interns to build the contingent of cadre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counselor and teacher with the dual post of teachers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team student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mmarized.

Key words internship;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semi-militarized management

威海职业学院近几年在部分专业中开展“2+1”模式的顶岗实习,以机电大类专业为例,每年将安排学生到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顶岗实习。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实习中的动态管理、实习后的总结宣传几个环节,2012、2013级实习学生管理效果良好。

1 做足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功课

1.1 学生层面的动员

大学生的校园生化环境与企业实习工作环境反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知道实习要吃苦受累,在实习前抱有抵触情绪,到了实习过程中,纪律作风涣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有向往的心理倾向,但是内心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到了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就没了实习的动力。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实习过程中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工作及心理调试尤为重要。

每次实习出发前,学院都安排2次学生实习动员会议。一次动员会议要给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重大意义。通过解读教育部文件、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使学生明白高职的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实习过程的专业素养提升说明使学生清晰顶岗实习可了解企业概况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等使学生明确实习带来的收获:参加顶岗实习后,在专业技能、企业管理制度认知、团队合作观念、团队间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磨练、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家庭责任感、就业自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非常青睐有企业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并分享前几届优秀实习学生成功案例。

第二次实习动员,主要是通过影像、图文资料使学生预知实习的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实习过程中不同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何规避不安全事故。要特别强调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为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必须遵守岗位操作规范,注意文明生产与劳动安全,指出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那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使学生在实习之前对实习安全的认识有很大的提升,对实习的困难做好心理预期准备。同时对不同实习阶段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引导,以缩短实习过程的不适应期。

1.2 教师层面的动员

“2+1”模式的顶岗实习时间较长,要同时安排部分专业课程到实习过程中,每次顶岗实习学院都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分批次的到企业参加实习指导与管理。召开实习管理教师会议,明确教师实习管理工作职责,要求加强实习管理的责任心,每名管理教师要将每天的管理工作形成管理日志,实习结束后要对教师的工作记录进行检查,同时由学生给每名实习管理教师做出工作评价。强调每批次的多位老师间的工作配合及整个实习管理过程的管理尺度要一致(从严管理)。让管理教师明确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应对辅导措施。

1.3 家长层面的动员

每次顶岗实习安排前,学院都会给每名家长发一封 “关于顶岗实习工作安排说明”信件。明确说明:实习的意义、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的情况、实习的待遇、实习过程中学生利益的保障等。家长动员做好后,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的异常情况学院也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都会大力支持和老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 加强实习过程的全方位动态管理

2.1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实习学生管理辅助作用

学生干部是实习管理教师的得力工作助手,对学生干部一定要加强指导,要发挥好学生干部在实习中的模范、标兵作用,还要树立学生干部在同学当中的威信,使学生干部成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收集、解决的责任人。我们在实习中成立学生干部组织,并明确各部学生干部职责。

威职实习管理学生干部组织机构(党团组织):

团支部书记:协助管理教师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负责带领各部成员进行日常管理、文体活动开展及考勤汇总;学习部成员:协助老师做好课程学习的学生组织、考勤、作业收交,学习反馈;纪检查部:协助老师做好日常实习纪律的督导、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主要负责常规工作例会会议组织、考勤;上下班站队督导、厂内工作安全督查;舍管部:协助老师做好宿舍管理工作,负责卫生的检查、记录;优秀宿舍的评选;文宣部:协助老师做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主要负责日程文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工作。

2.2 实习过程全程跟踪,实施半军事化学生常规管理

对于顶岗实践期间的实习及生活管理,部系每月安排一名辅导员老师,几名专业教师组成管理小组,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与服务。管理小组每天负责学生早起后的宿舍卫生整理、早就餐管理、入厂前的点名、安全事项强调、排队入场、工作期间的岗位考勤检查、工作规范指导、下班后的集合点名、学生文体活动组织、组织晚上的工作总结、就寝前的宿舍检查系列工作。

辅导员实习管理工作职责:(1)做好学生上岗前的思想教育动员,进行法规与制度教育、社会公德、工作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进行实习意义、实习任务、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教育。(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重点是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安全监护、管理。每周要召开一次全体实习学生的安全例会,定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负责。(3)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了解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实习学生管理台账;协助企业安排好学生的衣食住行,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到达实习岗位。(4)协助企业及指导教师进行岗位分工,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安全及厂规厂纪培训;协助指导教师对每天上岗学生进行考勤,发现有无故缺勤学生,立即落实原因并做好详细记录。(5)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协助实习班级补课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考核。(6)每天晚上,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动向信息,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积极与企业人员沟通,为学生顺利实习做好基础性工作。(7)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预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全天候陪同学生,确保所管辖学生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落实“每天四考勤”规定,即上午、下午上班前15分钟各考勤一次,晚自习期间考勤一次,熄灯就寝前考勤一次。(8)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指导学生做好宿舍的文化建设与卫生保洁。带领学生干部做好宿舍卫生及安全的检查、考核。每周评出部分优秀宿舍,予以表扬奖励。(9)辅导员与指导教师应加强沟通,共同组织每晚对的“情况通报会”,对一天来各班级的工作、教学、生活、纪律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10)发现一般性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与企业主管人员联系,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报告领导,请示处理办法。协调解决学生实习期间其他突发问题。(11)制定实习期间的学生教育活动配当,有效利用好学生业余时间,丰富学生的业余文体生活。(12)实习结束前,根据《学生常规管理考核办法》,完成对学生实习期间常规管理的考核成绩报告。

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1)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清晰每一名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状况。每天到工作岗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每周,每个班次,要到实习岗位2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及企业相关人员沟通解决。(2)做好学生的岗位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实习期间不安全行为的督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3)认真落实实习期间的授课安排计划。每周根据实习工作班次安排,合理安排学生分批进行课程授课,每天组织授课2课时。做好上课的考勤。(4)做好企业生产的调研,加强对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观察、研究学习。适时地给学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讲座。返校后组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交流。(5)加强与企业技术培训人员的交流沟通。经常到企业培训场所进行培训学习。注意收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控制案例、设备结构图片、视频资料、技术文字、图标等资料。丰富专业建设的资料积累。(6)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每月要根据企业岗位工作情况结合本月授课学习成绩评出部分优秀实习学员,给予表扬。每月要做好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7)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的常规管理工作。根据管理教师的实际派出情况,有些阶段,专业指导教师同时兼任辅导员老师工作职责。

2.3 学生心理问题调试

在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有几次大的思想波动。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尤为重要。

从入厂实习到实习结束,学生心理经历4个大的阶段,一是实习的前一个月的心理适应期;二是实习的第二个月的技能熟练后的思想波动期;三是实习中间阶段的心理稳定成熟期;四是实习结束前的心理浮躁期。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辅导员与管理教师都要有所了解,都要提前做好教育引导的应对方案,要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性,采用“阶段针对管理”,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整。在心理调整过程中,使实习学生逐渐认知自身的心理成长路径,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并对特殊心理学生进行侧重性疏导。

第10篇

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实践体系,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要更加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2.国内外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培育创新精神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逐渐呈现出重视理论知识但忽略实践能力,亟需呼唤一种新的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来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然而,由过去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向现在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是一次深刻而又整体性的观念变革过程,这可能涉及到教育内部的深层结构调整。 

3.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拟创新点 

3.1目标 

通过对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实践实训环节,建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个性化培养体系,并对其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3.2内容 

(1)强化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其次根据创新培养的需要针对各教学环节开展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2)将个性化培养活动模块化、制度化、课程化,并以适当的方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为最终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创新性培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3)围绕学科竞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学生个性化创新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力度。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条件。 

3.3拟创新点 

(1)培养模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简单的实践向高层次的创新转变。 

(2)创新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实验室为基地,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开发他们的智能,培养他们的研究和创新精神。 

(3)在创新体系内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问题的质疑与讨论、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方法、路线和步骤 

4.1培养思路 

创新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本科院校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改革现有培养方案,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实训环节;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2培养方法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实践论证法。在搭建培养体系时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方法,不断以实践经验完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4.3实施路线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创新实践体系”包括“创新实践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两部分。 

4.3.1创新实践能力基本培养体系 

(1)实验环节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创造新型实验环境,增加实验环节比例,以实验技能和目标整合为实验模块,每个模块再按基础、设计、应用三个层次构建实验项目;建立各种实训创新实验室,长时间开放,并配备专业设备和专业老师值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环境。 

(2)实习环节 

可以通过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通过学生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亲密接触,培养实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课程设计环节 

学生充分利用各仿真实验室和硬件实验室,做到软、硬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自己完成从选题、方案论证、理论设计、器件选购、组装调试、结果分析、设计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4)毕业设计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学习的模式,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来选题,对于已确定工作单位或已经考取了研究生的同学,允许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尽量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并聘请一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规定学生见面交流的次数,辅助QQ、E-mail、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4.3.2创新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 

(1)创新实践项目 

构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形成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系。学生以自愿形式组队,成员主要为二、三年级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跨院系、跨学科组队。 

(2)科技创新社团 

成立科技创新实践社团,下设不同的分社。各分社指定指导教师,开设相关的课程,配备活动场地,提供的实验设备。社团每年滚动纳新,以老带新,形成自我管理的良性机制。积极组织及参加各类竞赛,提升社团成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3)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形成竞赛体系和竞赛机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参加竞赛,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动手、创新、协作,积极进取,学以致用。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学生 职业意识

顾名思义,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学习情绪低落。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坚定的职业意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学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时就产生了不愿做、没有好工作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因素,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给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指导、人生观、法规条例、职业素质以及面试应做哪些心理准备等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对学生开展敬业教育,使其克服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让他们懂得社会上的每一分子,都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能定期抽查、巡视各实习点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更能产生较好的实习效果。因为这样既便于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出现问题,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在抽查巡视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的思想问题就是:到达实习单位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如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一些时就会产生辞工不干或自行“跳槽”的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就帮助学生耐心分析,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立业”的观念。通过加强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好必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实践教学只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姿态,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和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意识一是要及早进行,提前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收益;二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使学生尽快形成爱高职院校、爱专业、懂就业的良好职业意识。笔者认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职业意识。

实践性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基地、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展示办学实力;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状况,通过橱窗、板块宣传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教学及实习成果;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进行成才教育,分专业组织参观企业生产和工作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二、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高职教育必须要高举“实践”的大旗,通过各种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以这种重要的职业意识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在课内的学习,教师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与运用的一致”这一准绳,使学生灵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教师要创造各种到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发现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还要带领学生经常到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去,使学生从多层面了解行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建立自己开放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判断体系。通过这样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行动,学生会养成一种主动接受实践考验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会自觉地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实践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三、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第12篇

关键词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相比机械类、车辆工程等专业,汽制造四大工艺之一的涂装专业,在人才市场为紧缺专业,但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并于2011年正式招生。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设置面向汽车行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内汽车行业输送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汽车表面防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创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培养出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汽车工程人才。因此,我校依托产业优势,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办学现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普通工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所在地),长期立足于汽车行业,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型企业,坚持教学与实践并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汽车行业优秀的专业人才。基于我校多年积累下来的办学经验和依托的大工程背景,2011年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以此为契机,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与实践内容,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学校以汽车产业链为导向,开设了与汽车生产、管理、销售和售后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材料成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在金属材料加工、腐蚀与防护、组织性能检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成型加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已经具备了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背景,为本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目前,材料学院正在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专业方向,整合并新增如本专业这样的朝阳专业方向,并依托和服务于汽车制造行业,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定位

汽车表面防护(涂装)在现代汽车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汽车质量、外观和使用寿命、生产周期、成本及维修费用均有很大影响。但是,相对于汽车制造的其他工艺来说,涂装发展的较晚,给予的重视不够,不过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涂料及涂装工艺的研究将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涂装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基于湖北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产业地带,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本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研究、管理等部门。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本省汽车产业发展,本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材料表面防护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满足汽车材料表面防护工艺工装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试验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3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3.1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的建立需通过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本课题组成员结合培养目标和汽车生产发展的前沿技术,经过多次研讨修改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制定了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学科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了解和具备的化学、机械、工程等方向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其中的“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和“聚合物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要了解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涂料、涂装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中的“材料表面防护技术”、“涂料化学”、“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技术”是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了涂料生产、涂装工艺、设计、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再加上“涂装车间设计”、“电镀原理及工艺”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的所有专业课程已经涵盖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完全可以获得本专业的较宽专业知识面和专业技能。

3.2与理论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开设了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本专业实验室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费支持,专门购置了1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刮板细度计、涂1和涂4黏度杯、旋转粘度计、轮规、酸度计、电导率仪、铁一钴比色计、光电色差仪、光泽计、涂膜鲜映性仪、摆杆阻尼实验仪、盐雾实验箱、人工老化机、气相色谱仪等,基本满足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常规实验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实验项目,如材料表面防护技术课程开设了极化曲线的测定、盐雾腐蚀实验等实验内容;涂料化学课程开设了醇酸树脂涂料的合成与制备等实验;涂装工艺课程开设了磷化、阴极电泳实验等;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课程开设了涂料黏度、细度的测定,涂膜附着力、硬度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每项实验都撰写了实验指导书,方便教师对实验操作和教学进行规范和总结。这种理论与实验教学合理衔接的形式,可以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且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3.1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即让学生逐步建立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历,并且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四年培养计划之中,于是我们构建了不少于40周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工科类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如第一、二学年的机械制图综合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和电子电工实习,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学习,可以具备基本的工程制图能力,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从而建立起工程应用的基本思维和能力,为后续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一部分是涂装工艺类和专业综合设计类的实习与实践,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东风汽车公司专业厂实地参观、学习,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如磷化、喷涂、电镀等汽车表面涂装工艺过程,并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与工人师傅或工程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做必要的检查、指导,最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报告。这些实习环节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汽车表面涂装及金属零部件表面防护的工艺方法、设备和工艺参数,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际生产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有益的新。另外,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某汽车零部件或金属材料的涂装工艺及流程的设计,或者完成涂装车间的设计。学生通过查找手册,计算涂装设备尺寸,撰写工艺说明书,最后画出涂装车间示意图。整个设计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涂装工艺或涂装车间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涂装方向工程化设计制造的能力。这类训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性,也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自我发展空间。毕业设计选题也可以与学生签约单位的实际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直接做企业的课题,这样使学生受到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步入工作单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3.3.2依托产业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湖北省十堰市是以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又是国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整个汽车制造产业与市场都已经成熟,并具有相当规模。我校地处十堰市,植根于汽车产业,长期依托东风汽车公司的大工程背景,利用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开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校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于我校办学特点,并依托十堰市产业优势,对于涉及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实习、实践项目,我们积极与本市相关企业联系和合作,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与湖北双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隆泰源工贸有限公司、东风伟世通内饰件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车架厂、林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本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这些企业具备优良的生产技术条件、管理理念及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益好,拥有许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在这些企业里实习可以接触和感受实际生产过程,了解和学习生产工艺,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学院与这些企业也建立了产学研和人力资源合作。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学院的老师利用完善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也是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做一指导;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增加应用实例,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学院和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既服务于学校教学,又促进企业生产,实现两者双赢的目的。另外,学校可以聘用企业的优秀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同时为企业培养、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学院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协助双赢的关系,这样才能建设稳定和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

4结语

我校在建设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构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而且依托产业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