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0:5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财务审计;高等学校;基建项目
1引言
财务审计问题在高等学校基建项目中十分常见,为了能够使得其影响大幅度降低,不仅需要对财务预算进行较为明确的分析,同时还要对财务审计中暴露的各种问题进行监督和预算,这样才能使得基建项目的财务审计更为精确。
2高等学校基建项目的财务和审计问题
2.1概预算审核不严格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算和估算等的“三超”现象频频发生,其中的根本原因与制度之间无法脱离干系,因为项目的投资超标,所以申报不成功,所以各大高校也是不得已才如此,也因为内部的原因导致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审核不严格、投资不适当等问题出现。
2.2财务的决算编制不够及时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当中表明,建设单位必须要在三个月内完成竣工的编制工作,可是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的建设项目已经完全验收收工却迟迟不能够结转固定资产,更不向相关部门汇报,主要原因在于:工程结算的时间拖得太久,会计也无法汇总估算项目建设所用的成本,因此影响了财务决算编制。
2.3内部的审计和监督不严格
在高校的审计部门当中,需要按照规定对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审计,来达到监管审计的目的,但根本的实践当中,审计部门需要对各方面有关竣工的结算进行统计,但是却忽略了竣工固定的交付资产的决算和监督。
3高等学校基建项目财务审计问题的对策
3.1提高财务审计的必要性认知
根据高校的基建项目来确定好财务核算的完整真实性、合法准确性,保证财务结算的质量,保障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公平公开公正的认识项目基金的重要性和监督意识。
3.2评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在高校的基建财务审计当中,可能要对学校的基建财务进行制度方面的健全和管理[1]。在检查基建财务部门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可查看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做好财务的划分和资金物资方面的建设工作,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掌握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交付资产的部门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3.3审核投资“四算”
投资的“四算”是项目实施当中对每个时期形成的不同种文件,其中进行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重要指标,给拟定的建设项目进行预估;在设计的初步阶段根据图纸的金额来确定工程的预算估价,从施工图纸和设计工程等进行估算和审核。结合国家的相关文件内容进行研究,确定好一个可实施、可研究、可设计利用的方案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组织好竣工工程的施工单位,并对施工单位进行结算审计,反复核对施工工程,确定规范的计价表和施工量,并依据合法流程手续。
3.4查阅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纪要
在工作人员进行审计招投标文件的时候,需要根据法律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来寻找投标的文件。一种是投标的方式,只要是五十万以上的项目都可以进行公开的招标,分解项目,化整为零。根据十万到五十万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确定《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查看有投标资质的单位是否达到三个,并对其进行单位组织的邀请投标。采取合理的招标方式,让投标项目的合同、协议更为清晰、具体。根据招标文件采取议标方式招标的项目,结合审核查看是否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和管理方法。对招标的文件和招标的答疑方面进行审核,确定招标的文件合理合法,评分的标准准确无误以及条款的合理合法,根据审核的招标文件有无模棱两可的情况发生,查看评价的标准是否合理有效,评分标准是否准确有效,积分的标准是否合理,根据实际的价格、方法、付款、工期、质量的调整进行质量维修。
4财务审计问题
在高等学校基建项目的案例分析某高校在进行基建项目的建设中,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对财务体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分析。在进行现金流量报表的使用中,财务人员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审计以及审查。在进行防范其虚伪性的过程中,首先对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财务管理者应当对现金流量的构成要素了如指掌,只有这样在流量报表出现问题时其才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其中的虚假因素[2]。表1为某高校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审计:从上表中我们能够看到现金流量表主要由现金的流入、现金的流出以及流量净额决定。所以,在进行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实际性的考察。
5结语
在对高校的基建项目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综合性审计,首先需要对财务审计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较为明确的分析,不断加强对于财务数据的监督与审计,并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进行财务审计的案例分析,最终使得整体的财务审计效率得到显著性增强[3]。
【参考文献】
【1】王险峰.建设项目财务审计中值得注意的方面[J].审计与理财,2003(08):22.
【2】李红艳.浅析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注意事项[J].西部财会,2016(12):71-73.
论文摘 要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与咨询服务,逐渐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审计的重点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效益型为主的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又积极开展了社会责任审计,于是内部审计开始对从经营决策到经营结果和效果的全过程开展审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服务。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其职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就我国目前的环境和我国内部审计的特点来看,监督检查职能、鉴证评价职能、控制职能、风险预警职能和咨询服务职能应该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财务预警固然重要,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有必要建立一套事前预警体系,其核心是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包括合同管理、总分包管理、项目管理、结算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等,而企业集权应是诸多管理中的一条主线。实践证明,很多大型建筑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企业发展是可持续的,反之隐藏着风险,违反程度越严重,风险就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企业就以各种财务数据显现出来。从深层次看,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折射出领导的经营理念,而经营理念则来自于动机。如果动机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相吻合,则从总体上推动着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的确认与咨询的作用不显著。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国家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对企业负责人职务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的规 定,缺乏与干部管理程序的对接;二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是“马后炮”,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前监督作用不明显;三是内部审计工作仍未走出财务审计框框,以查错究弊,欠缺实际指导意义;四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孤军作战,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比较大。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独立性较弱。如果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部采取消极配合、积极防御的措施,将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3.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属于两级组织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的建筑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有的下属单位或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失真或披露不完整;二是有的下属单位或工程项目对审计发现的与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继续扩大;三是很多单位审计人员严重不足或素质不能适应工作,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执行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少数单位与施工项目上报资料不全,个别单位或项目甚至不催就不报。这些对企业及时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做出纠偏决策和采取调控措施,以及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都是不利的。尤其在建筑企业规模持续扩张,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后果可想而知。
4.审计人员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企业大多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弊端,事后很多工程项目经济核算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企业内审人员受专业限制较大,良好的内部审计活动开展,需要审计人员对工程造价、投标竞标、资源配置和整个管理流程有所了解,能够从各类报表中看出问题,从而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而这些往往是很多建筑企业所缺乏的。
二、完善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风险预测和识别。风险预测和识别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确定企业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风险。内部审计要对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采用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因果分析和专家调查法等方法,找出未被识别的风险。
2.对已经存在和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预测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合理的评价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报酬法及解析方法等。
3.提出改进和防范的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是指企业为降低已识别出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所采取的措施。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避免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还是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并对有关部门所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全面建立了风险管理过程,内部审计因此能够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人手,在施工生产、物资采购、工程款回笼、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 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错误的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摘要:当前电力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应包括:过程审计;费用审计;项目后评价。依此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会遇到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具体范围与内容、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可采取一些对策加以克服。
关键词: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基建任务逐年加重,特别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更是投资多、规模大,为了规范工程管理、确保投资效益,国电公司要求各单位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审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投资项目审计呢?本文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提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进而提出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状分析
电力系统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第一阶段,审计人员审查竣工决算报表。由于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部门抽调,因知识局限一般没有审查建安工程结算,只按基建部门的审核数进行工程成本汇总,一旦基建部门对建安工程结算审核不严,基础数据不真实,将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真实。第二阶段,审计人员审查建安工程结算。此时,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抽调,对建安工程结算有能力进行严格把关,但这些人员一般缺乏财务知识,对工程其他费用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无法进行审查,这也将造成固定资产投资不真实。
当前,电力系统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于第二阶段,其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如上所述,对占固定资产投资50%乃至更多的其他费用支出未进行审查,势必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性。二是未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三是未对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进行评价,即投资项目后评价仍是一片空白。四是只对既成事实进行审查,属于事后审计,未对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关键阶段———决策与设计阶段进行事前控制。
由此可见,当前电力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仅限于固定资产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程序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理论研讨上缺乏深度,而这种理论上的苍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成效。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探讨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一定的资源(人、财、物等),经过预测、决策、实施(设计、施工等)的一系列程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形成固定资产的过程。由此引伸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全面审计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不仅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还要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预测、决策、实施等)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
1997年,国家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关于国家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根据此办法,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资金运用情况,建设资金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建设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核算情况,建设项目设备、材料采购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税、费计缴情况,建设项目执行环保法规、政策情况,经济合同实施情况,建设项目调整概算及超概算情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的落实情况,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资质、收费、承包行为等情况。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产出,随着我国建设领域逐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也由过去的“工程指挥部”形成转变为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不仅要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与使用、项目实施负责,还要对建设资金的偿还、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此时,需要在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通过对建设项目实际效益与预计效益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程度及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准备、决策、实施、试生产直至达产的全过程进行再评价,全面总结投资管理经验,为以后改进投资管理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政策服务,这就是建设项目后评价。只有做好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才能在建设领域真正实现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彻底舍弃过去那种只有血的教训没有经验积累的“工程指挥部”临时管理模式。因此,建设项目后评价应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范畴,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活动延伸的作用与效能。
综合以上分析,从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的引伸到国家审计部门的规定及建设领域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与内容应包括:过程审计,审查预测、决策、实施等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费用审计,主要是单位工程结算、设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审核;项目后评价,主要是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困难分析
1.知识的局限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和效率。以费用审计为例,需要工程财务与工程结算方面的知识,而工程结算涉及的知识面广,执行的定额多,范围广泛,如在当前大量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结算中,涉及到建筑工程(包括土建、给排水等)、电气安装工程、输配电线路工程、市政工程等;在项目后评价中,更是需要技术与经济等多方面知识,一个人是难于精通、掌握这么全面的知识,这将极大地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2.现行工程概(预)算定额不完整,造成工程结算审核定价困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如在技改工程结算中,有些安装项目无现行概(预)算定额可套用,又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造价管理部门没有这方面资料,市场上无可比价,定价比较困难,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3.工程资料不完整造成审计进程受阻等困难。如过程审计一般是查阅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中留下的相关资料,当前由于工程管理不规范,许多资料都是事后补办,难免存在缺漏现象;或工程资料管理不规范,工程竣工后工程资料未及时归档,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个人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岗位变动,有些资料已很难找到,审计时就很难对形成固定资产的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等作出评价。
4.项目后评价工作量大,在评价方法、程序、步骤、组织及指标设置方面目前尚无一套较成熟的做法,审计人员在做项目后评价时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评价指标设置方面将遇到一些技术难题。众所周知,一个评价结论是否科学,取决于其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不管是过程后评价还是效益后评价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无定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结论也将大打折扣,而评价结论在科学性上的模糊有违后评价的初衷,使后评价失去意义和必要性。
四、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具体范围与内容。以竣工决算审计为切入点,审核单位工程结算,审查工程项目财务收支情况,延伸到工程“五制”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过程审计应包括:审查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工程项目是否按基建程序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齐全、完备;审查是否取得立项审批文件、概算审查批复文件、施工图预算审查批复文件;审查工程项目“五制”执行情况,特别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审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基本情况,包括营业执照、资质等级、劳保费计取类别(施工单位);审查隐蔽工程签证、现场签证是否合规、完整、真实;审查资金来源、资金到位情况及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主要审查工程价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条款及有关规定执行,是否按规定留足工程尾款与质保金;审查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是否真实、合现;审查竣工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工程竣工档案是否按规定归档,有关竣工资料是否完整、规范,竣工图是否与实物相符;审查工程工期、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审查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2)费用审计应包括: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设备费审计与待摊费用审计。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审查工程量、钢筋用量是否依据竣工图和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按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结算结果是否准确;审查预算定额选用、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规和合理,定额单价换算、补充是否合规和准确;审查工程直接费的调整是否合规、准确;审查各项取费及材料市场价差的计取是否合规、准确;审查估价和议价的费用是否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是否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计取标准,是否按相关签证计取;审查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期、质量奖罚条款执行情况。设备费审计:审查设备费是否按合同规定计算,其采保费、运杂费是否按规定计取;设备领用手续是否齐全、完整,领用数量是否与竣工图相符,是否存在多领、错领现象;审查多经企业采购的工程物资加价情况,是否在合理的市场价范围内。待摊费用审计:审查待摊费用支出是否按概(预)算审查批准文件执行,有无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有无付款凭据及付款凭据是否符合有关财经纪律等规定。
(3)项目后评价:后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个基建项目来进行综合评价,当前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较多,可针对某一个城市的城网改造项目来进行后评价。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前后对比法”,将项目前期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的预测结论与实际运行结果相比较,以发现变化,分析原因。当前,主要是做好过程后评价与效益后评价。过程后评价就是对立项决策、勘察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生产(使用、运营)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较多,常用的如:设计周期变化率;实际建设成本变化率;实际达产年限变化率(表示实际达产年限与设计达产年限的偏离程度,可以评价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效益后评价就是对项目投资与概算执行情况、生产能力与实际效益、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
2.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结构上,应以工程审计人员为基础,配以财务审计人员,组成人员配备合理的审计小组。
3.及时总结,积极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建议。围绕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揭示其深层次原因,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如工程结算资料不齐全、提供不及时,有的是基层单位内部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有的是内部效能考核不严导致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不力引起,有的纯粹是部门之间扯皮引起等等,应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审计建议。
高校内部审计要践行促进高校法制建设的增值路径,首要任务就是建章立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与审计业务直接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高校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开展工作,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项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如重要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外部“论证”和内部“会诊”制、审前调查操作规程、审计组长岗位目标责任制、委托社会审计相关办法等。同时要建立高校审计联动机制,一是要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促进审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审计实施顺利及审计结果运用。二是要建立审计公告制度,规范审计公告的程序、形式和内容,真正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职能。三是要建立跟踪审计整改落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督查机制。四要建立内部审计轮审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对若干下属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年限内完成一轮审计,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
二、优化高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是高校内部审计正常履行职能、提供增值服务的基础保障,在总量稀缺的客观条件下,审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考虑风险、重要性水平和审计目标等因素,对审计资源科学有效地加以配置,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依据风险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识别学校各部门、领域的风险系数,根据高风险高配额的原则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和关键控制点上,放弃低风险环节得以释放审计资源,减少审计成本。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也要依据重要性水平来分配审计资源,审计人员靠专业判断科学合理地对各个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包括性质、涉及金额、牵涉面等,确定审计资源的配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还要依据审计目标来分配审计资源。按审计目标分主要有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等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目标,一般不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促进规范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则侧重于效益性审计目标,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等量的审计资源投入,效益性审计为高校增加的经济效益一般要大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机构发挥增值功能的本源条件和筹码,其控制可从机构质量和项目质量两方面上下功夫,确保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能满足内审增值服务职能的要求。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实现独立机构的设置,实行向校长报告的工作负责制,配置合理数量、合理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过硬的专职内审人员,提供系统性长期性的后续教育和培训机会,使得内审人员的能力和资质与内审工作的要求相匹配。利用高校特有的学术优势,建设“研究式”内部审计组织,可以使审计人员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审计,以先进的技术实施审计,以专家型的审计队伍创新审计,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2.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确立“质量至上”的理念。针对高校机构运行特点,合理选择内部审计增值点,加强贯穿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结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加强对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的质量控制。要建立和执行审计立项相关制度,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提高审计立项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成立可胜任的审计小组;备足审前功课,抓住关键节点,编制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细化审计步骤,合理组织、分配审计资源。在审计实施阶段,要加强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复核的质量控制。善于解剖易麻雀,坚持查深查透,灵活应用观察、询问、函证、监盘、审核、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充分有效的证据,适时做好延伸审计、追踪审计,并设置审核环节,落实审计承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的审计评判;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格式和内容,建立多级审查机制。在审计完结阶段,要加强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的质量控制。可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相关范围内限期征求意见,正式的审计报告要求事实清楚、重点突出、证据充分、表述完整、评价客观、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切实可行;确保审计信息资料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延续性,为日常工作提供档案保障;要加强后续审计,切实抓好审计意见书的整改落实,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确保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四、内部审计工作向广度深度拓展
高校内部审计为学校提供增值服务,这种增值型价值可分为批判型、建设型和防护型三种形式。在各种审计形态中,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批判型,内部控制审计则侧重于建设型和防护型。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设置上不能仅仅考虑就事论事式的财务审计或专项审计,要强调制度层面的干预,将制度的完善视为起点,也视为归宿。同时也要从“物本审计”延伸到“人本审计”,将审计内容和着力点从货币财产收支等物性的标准转移到人及其经济行为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益性以及其行为产生的经济价值。高校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之一便是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1.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高校领导干部、学院二级单位(部门)、下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领导干部“一观三化一廉”即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以及个人廉洁自律。实务操作中,紧紧地围绕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岗位职责,检查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国有资产采购和管理、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等情况,关注领导干部有关目标责任完成、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建立和推行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实施办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加强高校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基建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竣工到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着力做好重点环节的跟踪审计,加大工程量清单审核力度,促进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整合审计资源,适当依托社会审计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经验,对受托中介机构审计质量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3.拓展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高校设有多个职能部门和学院,以及各个经济实体,可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高校内审部门要为各个组织提供监督、签证、咨询、评价等增值服务,必须实行借助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方式,掌握被审计对象的信息,为做好审计项目打好基础。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时效性高,代表性突出,因此确立专项审计项目必须遵循高校内审项目立项制度,关注学校师生关心的热点、高校管理工作的难点、学校发展的关键点等方面,比如各类学生活动专项经费审计调查、科研经费审计调查、学科建设经费审计调查、实验室建设经费审计调查、研究生培养经费审计调查、对外投资审计调查等。
4.着力抓好审计整改落实。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的每一项审计,都要通过边审边改、下发审计整改通知、典型问题通报、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回访等方式,确保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全部整改到位。努力做到审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个漏洞。尽量避免做无用工,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切实地将任务分解到位。
5.探索构建信息系统审计。探索搭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对于资料管理、功能应用、系统设置等进行合理的功能设计与功能组合,建设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审计项目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审计工作自身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以达到“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夯实审计结论,加强审计质量监督、促进审计管理,实现审计工作规范、推动方法创新,提升审计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拓宽审计范围领域、实现过程监督,保障审计成果利用,加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利用好网络资源,搭建畅通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和渠道,让信息资源得到充实、完善和丰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
五、有效管理审计冲突
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目标冲突的客观存在,是横亘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鸿沟。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更重视服务、咨询职能,构建和谐审计环境。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过去单一的监督审计,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过度;加强审计双方的互动沟通,可采用“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开展座谈、反馈会、审计联席会等形式,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沟通的基础上,注重平衡报告审计结果,不仅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客观公正地陈述在审计报告中,也要对合规合理效益性审计事实做出正面评价;要建设审计人员兼容心理,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被审计部门的主观动机,注重合作性人际关系的建立,避免审计工作陷入人际困境,创建和谐审计环境,这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的人文条件。
六、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创新研究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whole process tracking audi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he practice case study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Shichun Yang(1) Fengming Ma(2) Xiangjun Li(3) Pansha(3) Wenjun Gu(3)
(1.guangdong chenganxin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on Co., Ltd, chief engineer;2 Shenzhen energy group joint-stock co., LTD Guangdong;3.Peking certified publc accoun tants,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Abstract: Based on a case of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y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practice to explore, analysis,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lexible use of domestic professional in the field of advanced experience in audi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a new connotation, Make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has the new breakthrough, innov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To track audit risk warning and control the effective explor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lated industr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s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一、引言
投资建设过程的实质是将资金转换成可以获取回报的固定资产的过程,投资建设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国内,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及公益性投资项目都要经过政府审计。但政府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力与财力资源有限,目前,主要还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工程审计。
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可分为“决策(立项)阶段”、“设计阶段”、“交易(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项目后评估”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各有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它们又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有机连接。每一个阶段的管理质量对其它阶段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技术服务、采购、施工的招标与合同履行管理及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违约索赔、造价结算、财务收支及竣工结算、决算等过程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与把关的重要管理环节。
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的主体是业主、承包商和中间机构。其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利益是对立的。承包商具有长期的工程建设经验积累,掌握着相对足够的信息;而业主方往往缺乏有关工程建设的经验及相关价款结算方面的知识,无法与承包商同处平等的位置。而社会中介机构借助专业知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质量、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与管理,使承包商按业主的意图实现投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就应运而生。
某国营能源集团根据国家有关企业内审要求,为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地管控基建投资项目,强化项目管控,加强审计监督,延伸审计监督范围,通过引进社会审计中介力量实施了众多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经过9年多的实践案例的探索、分析和研究,集团取得了一系列实务经验与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过程审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灵活运用国内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审计经验,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使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模式、方法、技术、管理、评价及审计风险预警与控制有了新的突破、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电力建设项目特点
由于电厂主机设备为非标设备,设备价格很高,占总投资的60%左右,而且制造周期较长。集团通常在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立项批文后就要预订主机设备,这样,在工程开工前就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工程设计与设备制造基本同步进行。
根据电力建设惯例,为提高投资效益,在初步设计通过论证与批准后就按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招标。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分批出具施工图,在特定施工阶段具有一定的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政策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及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变动因素,现场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是将传统的结果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将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全方位工程审计;将传统的审计监督延伸到审计服务。其核心内容是对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决算与投产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等工作;并有效地如实反映和控制建设管理程序及资金、质量、安全、进度与工程造价,维护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助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理顺主次矛盾,规范管理,加强内控,促进廉政建设,规避风险,维护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稳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
1.立项(决策)阶段审计
通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及专家论证会审、政府批文等相关立项资料,负责人可以明了审计建设项目立项依据、立项程序与报批手续是否真实、齐全与合法合规。
对投资估算的审核,负责人应考虑周全、充分,充分估计到项目建设的全部投入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同时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准确地计算出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资金成本及管理费用、技术服务(含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等)等可能发生的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另外,负责人还要做好项目经济评价及该项目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
2.设计阶段审计
负责人要积极了解项目的设计动态,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重点加强对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负责人还要了解项目设计的阶段性情况,即审计初步设计是否经过专家论证与审查机关批准,有无突破可研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施工图设计有否突破初步设计;设计图纸文件是否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设计概算经批准后就确定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应审核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可研报告的一致性。
3.招投标(交易)阶段审计
审计招标文件须具有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文件须符合招投标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审计招投标过程与结果须真实、合法、合规。
重点审查合同实质性条款须与招标文件一致,中标单位投标承诺须得以体现;审查对工程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条款的约定应明确无疑;同时经济合同条款应明确服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负责人应参与合同商务谈判,完善合同条款,减少潜在风险;并出具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报告。
4.施工实施阶段审计
现场审计人员参加工程例会、大型材料设备的招投标会议及涉及造价的隐蔽工程验收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变更核准、验收、结算等会议;参加专项设计方案及重大设计变更的专题论证;参加重要施工阶段性验收及重要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参加了解重要试验项目验收与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整体启动及试生产情况与竣工验收。
审计人员还要审查开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分包情况,审查中间支付、资金收支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环节的控制与监理的合同执行情况,审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索赔等审批程序及计量计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工程变动造价的审核校对工作,为竣工结算打好基础,并审查竣工验收手续与验收资料,出具施工实施阶段审计报告。
5.竣工阶段审计
竣工结算审计: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施工内容应与计量计价规则一致,计量计价规则应符合招投标文件与施工合同约定。结算工程量与组价应无错算、漏算与重复。工程量审核的图纸部分由造价师计算审核;现场签证部分由施工监理审核,造价师复审。对构成结算的造价项目的审核率应为100%。
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应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与有关法规, 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及移交的资产进行清理与结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建设总费用不能超过概算确定的范围与总额。审计人员对所形成的新增资产的价值进行正确核定,避免决算漏项、重复与计算错误,并通过与概算比较,对投资效果做出评价。
固定资产结转:根据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人员对移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界定、命名、分类与编码,并核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或结构)、数量、部位、所属管理部门以及原值、折旧年限、折旧率、累计折旧与残值等财务基本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6.项目后评估
在全面总结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效果A基础上,审计人员将之与可研报告预测指标的比较,结合投产初期的收支情况,预测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财务效益,通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与持续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全面评价,对项目今后A生产经营效益提出建议,为项目持续发展及提升后续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借鉴。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
跟踪审计的主管部门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负责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管与总协调,并确定跟踪审计内容与目标;跟踪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集团审计部通过招投标择优选用,负责跟踪审计实施;审计对象是集团公司下属的建设项目公司及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技术服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项目公司负责提供跟踪审计条件,并负责审计单位与被审参建单位间的协调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如图1所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方式。根据投资项目建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包括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及与工程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其中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期审计;将建设项目确定若干重点环节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点审计。
本案例是灵活采用定期审计与定点审计有机结合的跟踪审计方式,随项目建设过程实行同步跟踪审计。
五、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技术与管理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创新[1]
1.在不影响建设单位正常决策与项目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审计人员要正确确定审计介入点、跟踪路径及审计环节与重点,执行“预防为主,适度介入,适时审计、及时处理”的审计工作指导原则。
2.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应有机结合;事前参与、事中处理、事后评价(包括对项目的评审和对中介机构的评价)也要有机结合。
3.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要有机结合,相关责任人要建立工程师、造价师、会计师等专业审计人员配合审计的新方式。
4.审计人员还要灵活运用阶段审计与分部分项审计相结合、全面审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资料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定期定点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5.审计人员还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业主共享资源,保持定期及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文件,处理各种应急文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按要求随时向甲方通报审计工作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使之及时整改。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
由于过程审计具有审计面广、审计点多、流程长、信息分散、数据量大等特点,运用现代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跟踪审计技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审计人员以跟踪审计经验为基础,结合审计项目实际,开发审计业务软件,实现审计立项、管理、制度建设及信息共享、审计复核程序化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审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审计数据库和跟踪审计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人员对分散的审计信息与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加强审计主体、被审对象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协调,相关人员能够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确定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实现远程作业、在线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跟踪反馈,跟踪整改,达到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同步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通过实时查询现场信息、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与审计成果等情况,予以指导、监管与协调。从而进一步实现跟踪审计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全过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创新[2]
1.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创新
某能源集团根据电力建设特点及实际需要,在广东省首家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审计机构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在内外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的科学开展,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集团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办
法》及有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检查、工作例会、
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中介机构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了对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逐步实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并取得了丰硕的审计成果和成功的经验。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适用范围已推广到集团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概算造价人民币3000万元(含)以上且工期半年以上的全部基建工程。同时,正在着手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进一步全方位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制度保障体系。
2.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
(1)做好动员工作,获得高层支持
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来就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按照领导的指示方向,负责人应使各项工作有的放矢,以达成最终目标。集团过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正是因为得到了省内审协会、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内审协会及集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
(2)分析项目情况,找准切入时机
跟踪审计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业主对风险的承受度,全盘考虑审计内容与中介机构的审计成本及综合经济效益,选择较为合适的审计介入时机。
①项目立项阶段介入,从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开始审计,可及时发现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使跟踪审计更完整。但常常由于项目尚未核准,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大的过程审计风险。
②招投标阶段介入,审计在此时介入可以为“公开、公正、公平、诚信、择优”地完成招投标工作保驾护航,减低招标风险,为合同条款完善、合同条款履行及后续审计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工程正式开工时介入,审计与施工过程的同步,就有足够时间依据有关资料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工作。
④主体工程开始建设时介入,审计此时介入,可很快切入到主体的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审计中。这是项目资金开始投入最多的阶段,也是专业性最强的阶段,这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过硬,配备齐全,这样可以确保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益。
(3)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节点任务
①审计工作准备:领导动员,项目摸底,相关人员确定审计方案及审计跟踪重点与工作计划;建立与概算对应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及固定资产预转固目录,为决算与转固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
②现场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常驻现场,作好审计记录,建立与建设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机制;过程审计侧重于建设程序与管理环节及涉及造价的隐蔽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造价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正确性的审计;对主要(重大)工程项目与主机设备采购,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变更项目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量大、简单、零星的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40%;对一般技术服务类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50%。
③出具成果报告:审计报告结论要科学、客观、公正,要有充分的依据与支持资料,并应事前征求业主意见。报告通常包括专项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结算与决算审计报告及综合效益评价报告,项目效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体现在审计报告中。
(4)履行工作职责,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业务主管部门,为规范过程审计工作,其负责制度的制定与宣贯,并根据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开展下属企业项目跟踪审计时,审计管理部应适时对制度进行宣贯、监管、协调、考核、评价。
二是要求审计中介在开展过程审计的过程中,定期向审计管理部报送《过程审计简报》、《过程审计调查表》等资料,领导可以此了解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过程审计开展情况,进而及时掌握建设项目中的问题。
三是定期(每季)召开过程审计例会,在会上各中介就过程审计项目进展、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进行介绍汇报,各自发表对过程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管理部通过了解过程审计进展,对中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四是过程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审计管理部根据集团《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考评规定。2012年起,审计管理部对中介的过程审计工作进行评价,截至目前,已对三个大型电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了总结考评,评价结论均为优秀。
五是项目后评价:按照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审计管理部围绕项目概况、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其它内容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结论建议等七个方面,对基建、技改等8个项目开展了后评价工作并出具了后评价报告,涉及投资金额232.7亿元。
3.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创新尝试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加强企业投资行为监督管理的手段之一,在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投资效益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集团审计管理部一直将项目后评价视作过程审计的重要内容,并主动进行尝试。在市国资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试行)》文件下发前就编制了两个大型电力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告完全符合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随着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集团组织开展了对2014年度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中介例会、赴企业实地调研的方式,就《后评价报告》涉及内容、格式、项目范围等进行协调、指导,督促企业及审计中介完成了《后评价报告》22个,其中由跟踪审计中介完成7个(6个基建项目和1个技改项目)。审计管理部对报告进行了整理汇总,编写了汇总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国资委。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对基建项目开展综合后评价,审计管理部充分利用过程审计的结果,通过全过程跟踪参与,对工程建设了解更加清晰真实,数据取得更加全面准确,这有利于提高后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对后续项目起到强化科学投资决策的作用。
4.探索过程审计微创新,推行“四函制度”
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落实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审计管理部结合集团过程审计工作实际,在过程审计日常工作中开始实施“微创新”,实行“咨询函、取证函、建议函、整改函”工作专用函制度。各函定义如下:
(1)咨询函:在日常过程审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一些需要解释和澄清的事项,审计管理部将以咨询函的方式向相关单位提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方式答复咨询。
(2)取证函:针对过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审计管理部需进行适当的取证调查,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事项,要求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收集资料、完成取证相关工作。
(3)建议函:通过调查研究,针对过程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请求集团予以支持帮助解决的有关事宜,审计管理部以建议函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4)整改函:针对过程审计提出的各项建议,审计管理部以书面形式要求有关单位进行认真落实整改,并积极跟进整改情况。
实行过程审计工作专用函制度是对过程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这体现了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目前已在过程审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创新
集团审计管理部充分发挥了内审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监管与协调,对每个项目予以事前和事中的关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高度重视审计质量评价。这包括了对已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和对实施过程审计中介机构的评审。通过召开评审会的形式,审计管理部组织集团相关部门、业主方以及各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按照评价标准与要求,以相互交叉评分方式,对完工的过程审计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打分,由审计管理部汇总确定评价结论后,向项目实施中介下发《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的函》。这是对中介机构的审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成绩予以肯定与鞭策;也是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梳理,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今后的工作。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绩效评价创新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必然会增加成本,因此,很难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其业绩效率。目前,依据跟踪审计所产生的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比较科学可行。
显性跟踪审计业绩X = X1+ X2;X1为直接经济效益,如造价审计核减额;X2为间接经济效益,即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赢得的其他投资节余额。
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本C = C1+ C2;C1为投入资源成本;C2为投入时间成本;显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1。
隐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2;Y为隐性跟踪审计业绩。
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Q = X + Y;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
其中投入的时间成本C2是动态的,且随工期正比例增长。显性业绩效率在前期较低,基本为零,进入施工阶段开始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为最高;隐性业绩效率在前期就凸显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最低,基本为零。
以本案例跟踪审计业绩为例,由跟踪审计核减的竣工结算造价约1500万元;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较批准概算节约50800万元,如将其中的5%作为跟踪审计的间接效益,则该项目跟踪审计的显性业绩为1500+2540=4040万元。
参照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对于总造价5亿元以上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相当于结算审计)的收费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成本)为审计造价额的2.0‰,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相当于跟踪审计)的收费标准为审计造价额的5.0‰,两者之差就是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按招投标惯例,中标价在收费标准的80%左右。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为150000万元左右,实行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约150000×3.0‰×80%=360万元,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4040÷360=1122%,显性业绩效率突出。
该项目隐性跟踪审计业绩表现在跟踪审计所发挥的作用,如促进管理规范化,促进工程质量控制,促进建设进度控制,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公平性的社会影响等,其隐性业绩也很突出。
七、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成效
全过程审计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推进不仅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过程控制及固定资产的结转和管理,更为集团节约投资、规范工程管理及防范工程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014年底,深能集团已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232.7亿元,拟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40.16亿元。全过程审计累计核减工程造价5000多万元,出具审计成果100余项;完成七个项目后评价工作。
(一)某燃气电厂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气电厂装设3×39万千瓦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省“十五”重大建设项目,是国内首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技术、国内东方电气集团制造组装的最新最大级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采用的工艺与技术先进,在国内尚无同类电厂建设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根据电力项目的建设惯例,在按初步设计招标施工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在过程审计的协助下,能按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平稳地掌控了该项目的投资全过程,其实际总投资比经批准概算总投资节约5.44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13.69%,其工程质量全面达到设计要求、生产功能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与交通建设、电力建设行业标准,并按计划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至2007年底办理竣工验收时,三台机组已累计发电量达31.85亿千瓦时,这对缓解深圳市电力供求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某燃煤电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煤电厂工程是省“十一五”电源建设重点工程,是华南地区首台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超临界机组。其主机设备采用哈尔滨三大动力厂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生产的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机组容量大、参数高、环保性能好,煤电转换效率可达44.7%。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对整个项目在工程技术、质量、进度、造价、采购、收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服务,协助建设单位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完成的实际投资比经批准概算节约投资5.08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9.66%。两台机组先后(间隔7个月时间)提前一个月,以平均负荷600.20MW一次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这为缓解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减轻主网“西电东输”压力,改善该地区电力系统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获得了“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省工程档案金册奖”、“中华电力环境友好企业奖”和“安全文明示范项目”等诸多荣誉。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
1.增强工程管理意识,完善内控程序
跟踪审计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审计人员对现场签证和设计修改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了工程变更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审计人员通过对隐蔽工程验收的手续与资料的规范,使隐蔽工程验收与现场签证质量明显提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审计人员提醒业主及时更新可行的指导性网络进度表,如工程延期,及时提醒业主签订工程延期协议,指出因延期造成的潜在风险。
2.加强工程规范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的审计促使建设单位加强和规范了工程管理,使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工程结算及隐蔽工程验收达到规范化。通过对工程结算报告进行审计,工程结算款进一步核减,从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切实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真正达到了过程审计的初衷。
3.提高招标水平,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及时发现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请项目方和集团注意,从而帮助其规范和提高招标工作水平。对于施工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而复杂,工期长,工程变化数量大且因素多的项目,审计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有关法规,在维持原招投标与原合同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独立、公正、客观”地提出了有关审计意见,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维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4.协调解决现场矛盾,确保工程进度
某燃煤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遇到沿线村民集体阻工、铁路技术政策变化引起重大设计变更、主要材料设备大幅涨价等重重困难,以致固定总价合同难以执行,造成工程施工处于半停工状态。过程审计针对铁路行业的垄断性与工程现场复杂的特殊情况,协调建设、监理、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现场专业管理,突破行业制约,并取得了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其出具了一系列审计意见与建议,最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重困难与矛盾,促使施工走上了正常轨道,确保了工期。
5.加快固定资产转固,完善档案管理
审计人员在协助建设单位审定完工工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清单目录是过程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有利于工程完工后的结转固定资产,从而有效节省工程竣工决算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企业及时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各方提供的资料都严格要求,如发现资料不全,即会在相应的报告中提醒建设单位注意,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补充、完善相应的资料,这有利于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档案。
6.督促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组通过对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变更工程签证及零星工程零星服务项目的发包与验收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管理环节的审计与整改,以按期提交报告与不定期征求、交换意见的方式,促进这些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度规范化,以促进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同时,对某些特殊情况,过程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给当事人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八、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一)正视审计风险,建立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加上被审计单位内控程序健全状况、审计人员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审计风险总是存在于跟踪审计活动的过程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正视因跟踪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也不能忽视因被审计企业经营失败导致无力偿债或倒闭而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产生伤害的经营风险[3],建立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1.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由集团审计部牵头,跟踪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参加,其负责制订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运转管理、监督、评价、考核及分工与配合协调。
2.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制度
制度建设是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可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职责分工、运行规则、工作流程及监管、评价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对预警机制的各组成部分更好地各使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形成更好的合力,实现预警机制健康有序发展[4]。
3.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审计重点
在通过项目摸底、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基础上,针对跟踪审计内容及各个建设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审计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风险预测的高低确定跟踪重点、跟踪路径与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出风险报警线,提醒审计人员注意相应的防范措施,把该环节的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后,再解除风险警报。以本案例为例,审计人员事先将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与承包合同的计量计价条款、投标报价及评标过程与结果、施工阶段的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工程索赔、中间支付、物资采购、结算阶段的计价复核、决算阶段的费用收支、费用分摊、账物核对、固定资产核定等作为跟踪审计重点,并在事前设计好跟踪方案,进行分工实时跟踪。一旦发现风险偏差,及时报警、及时处理,有效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
4.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监管
跟踪审计风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建设进展的环境变化与风险信息的明朗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风险信息,调险警报线,确保预警机制,得到及时、精确的信息,发挥真正的风险预警作用。
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对风险预警机制运行实行多层次的监管。以本案例为例,第一层次是集团审计部对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的监管,第二层次是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间的互相监督,第三层次是审计中介公司内部主管对审计人员的监管,这进一步强化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控制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控,建立约束与奖励机制
企业内控程序与审计管理制度和执业规范的完善,为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提供良好制度约束保障,并从制度和程序上降低审计执业道德风险。
相关部门建立对审计主体的监督机制与奖励机制,定期、不间断地检查、督促审计纪律、审计合同、审计程序的贯彻执行及审计成果文件的三级审核情况,加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提取1%的审计核减金额对表现突出、取得成绩优良、得到业主好评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奖励,这有效调动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使之规避审计舞弊的法律风险。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从业人员为注册造价师与注册会计师,他们是通过国家考核认证的专业人士,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同时,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专业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考核体系,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将继续教育列入检查与考核内容,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执业道德水平、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把执行审计政策的偏差风险降低到最低。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确保审计成本投入
为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项目审计组必须专业配置齐全,并优化人员结构与工作流程,保持审计队伍稳定。在审计招标及履约过程中在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建设单位不搞最低价中标,确保审计成本投入,确保审计人员队伍的稳定,将审计整体质量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优化跟踪审计方案
相关部门应灵活运用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以及定期跟踪审计与定点跟踪审计相结合等审计方法,优化跟踪审计方案,改善跟踪审计程序,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与效率,严格把好审计成果文件三级审核质量关,把审计隐患的风险降到最低。
(六)运用网络技术优势
相关部门应建立远程审计平台和专家咨询库,将以往的审计经验、数据、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入库。一旦遇到类似问题,企业就可直接调取数据库的资料或进行在线专家咨询,这有效地提高了跟踪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把审计结果偏差控制在公允范围之内。
九、结语
该集团公司审计部将继续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积极探索中国内审协会倡导的内审转型,在省内审协会和市内审协会的指导下,集团推进全过程跟踪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并推动内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集团的健康稳健持续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其中电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已被选入2015年度全国“百佳审计案例”。
参考文献:
[1] 杨石春,刘官宝,李祥军.过程审计的理念与应用[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1).
[2] 深能源集团审计管理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能源集团基建项目中的应用探索[J].审计文摘,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