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19:5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狠抓落地、重在辅导、严中有爱、达成目标。
把现有的绩效制度认真执行到位落到实处,改变绩效管理仅仅是评分的现状,把绩效辅导工作真正做起来,各级干部对下级做绩效管理既要严格也要关爱,要从内心真正想帮助下级成长进步,最终帮助下级达成绩效目标,从而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
二、组织与职责
(一)根据集团绩效管理制度,为切实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集团设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主任:总裁
组员:副总裁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企管部负责人
成员:企管部副总监、财务管理部负责人、审计监察部负责人、总裁办负责人。
(二)职责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1)确定集团绩效管理方针和导向;
(2)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3)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评选结果及奖惩措施;
(4)审批绩效管理工作小组提报的绩效管理实施总结报告;
(5)指导、监督、评价绩效管理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参与评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2)负责跟踪、监控集团本部及集团关键人员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建立预警机制,提供必要的调整与管理改进建议;
(3)参与绩效管理实施优秀的评选。
(三)部门分工
企管部负责组织制定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与相关制度,并对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估,对各单位与干部提供绩效管理的专业技术培训与支持,组织评选先进,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效果总结与评估;
其他部门、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专项领域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等工作,向考评组织部门提供考核数据;
三、人员范围
控股职能部门正副职、子公司(事业部)正副职、路桥各分公司正副职。
以上干部每人选一名下级做重点绩效辅导。
四、时间与步骤
本次绩效管理实施工作自2019年8月26日至2020年1月20日。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2019.8.17-8.26)
(一)方案制定(8.17-8.19):拟订绩效管理方案,报总裁审批。
(二)宣传发动(8.20-8.26):
1、制作绩效辅导培训课件—8.20。
2、组织召开会议,宣贯总裁关于绩效管理的讲话与要求,讲解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培训绩效辅导的流程与技术—8.26。
3、各干部到自己所在的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总裁要求的宣贯—8.27。
第二阶段:绩效落地实施(8.27-12.31)
1、各干部分别选取一名下级作为绩效辅导对象,将名单提报给企管部—8.28;
2、各干部以月和周为周期对下属设定绩效目标计划、过程跟踪辅导、绩效结果评价、绩效改进措施调整,并提报绩效管理总结与计划—8.30-12.31;
3、过程中企管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绩效面谈记录、下级对绩效目标计划的理解程度、绩效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干部的绩效辅导能力、绩效面谈能力等,针对性给予相关人员技术方面的辅导;
4、每月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总结会,总结交流经验,改进不足。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20.1.1-1.20)
1、企管部根据各干部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绩效辅导水平、绩效目标计划制定能力、绩效面谈能力、下属进步程度等指标组织评选,选出前三名(暂定)和后两名(暂定)报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审批—2020.1.12;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绩效考评的通知》部署的要求,决定对我市自2011年至2012年实施“培训五年规划”项目的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评范围
全市13个县(市、区)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已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情况,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二、考评方式
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县市区自查为主,市在各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县市区进行抽查、实地复查。
三、考评机构
绩效考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市、县两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评。
四、考评内容
按照《省加强就业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和其它有关培训的文件规定,对2011年至2012年培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评,查阅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有关培训工作的报表、账目、凭证、就业失业人员数据库有关数据,检查报告、调查情况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及定点培训机构有关培训项目台帐,具体包括:
(一)市、县级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一是各县(市、区)培训项目完成的实效;
二是组织和制度建设情况;
三是培训人数及培训质量;
四是就业效果;五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定点培训机构情况。
一是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情况;
二是定点培训机构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工作台帐;
三是培训补贴资金落实情况、培训人数及就业去向。
(三)培训补贴投入与使用情况。
一是市、县(市、区)培训补助资金落实情况;
二是职业培训补贴拨付情况;
三是专款专用情况。
(四)日常考评情况。
一是日常考评制度建设情况;
二是日常考评监督情况。
五、考评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5月25日至6月15日,为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联合开展自查阶段。自查结束后需向县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供的材料包括:
1、各县(市、区)培训项目实施报告和自查报告;
2、培训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
3、市、县(市、区)职业培训补贴拨付证明(文件、凭证复印件)等;
4、职业培训补贴拨付到培训机构的证明材料。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根据所报材料和本文所附绩效考评表进行考评后上报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上报电子材料的同时,报送加盖公章的纸制材料。
第二阶段:6月15日至6月20日,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组织对各县(市、区)财政评审机构上报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复核,并形成我市2011年至2012年培训项目绩效考评报告。
第三阶段:准备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我市培训项目绩效评估的抽查。
六、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五年规划绩效考评工作,凡发现弄虚作假、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除按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外,相应扣减下年度补助资金。
关键词: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模型 员工培训
一、能力素质概念与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 在1973年强调要从第一手材料的取得入手,直接挖掘那些对工作绩效真正起到影响作用、为促进个人事业的成功并提高组织效率具有重要的贡献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这种影响工作业绩结果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也称“胜任力”)。之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能力素质,但目前对于能力素质没有统一的界定。
本人认为,能力素质的可以定义为:(1)与员工的工作情境和岗位相关联;(2)与员工工作绩效相联系,能够区分优秀绩效者和普通绩效者;(3)是相关知识、技能、动机、价值观、个性等的综合特质;(4)能够被评估,并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善。综上所述,本文定义能力素质为:知识、技能、个人特质和内驱力等的集合,这些集合是员工产生优秀业绩的原因,是可以用来区别绩效差异的特征。
二、能力素质模型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能力素质模型的释义,可知能力素质模型就是完成特定职位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的集合。这些能力素质必须是可指导、可观察、可衡量的,并会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关键影响的。即CM={CEi︱i=1,2,3,…,n},CM表示能力素质模型,CE表示能力素质项目,CEi即第i个能力素质项目,n表示能力素质项目的数目。目前,我们通常用冰山模型、洋葱模型对能力素质模型进行解析和说明。
三、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能力素质模型理论,能力素质模型渐渐成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可以开发并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建立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开发培训课程、应用于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确定员工能力工资模块。
四、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方面的应用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员工适应工作环境和取得优秀绩效的能力。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是通过分析以培训对象和特定岗位所需的关键素质特征(即优秀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突出的素质特征)来得出能力素质模型,将企业员工的平均能力素质与能力素质模型相比较,将得出的两者差异较大的特征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它使培训的各环节环环相扣,在培训之前分析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进行过程控制和监督,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1.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实施培训的基础,是制订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的前提条件。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员工的平均能力素质与能力素质模型,据此确定的培训内容既可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又能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要求。
2.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计划制定。得出培训需求之后,培训计划制定就有章可循。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通过比较岗位要求能力素质与员工实际能力素质的差距来确定员工培训的内容)、课程设置等。与传统培训课程设计相比,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设计更加关注深层次的、与绩效相关联、全面的素质,它是对特定岗位要求员工需具备的关键素质的培养。
3.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实施。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应该根据经验学习理论设计培训计划,选择最适合培训内容、最能被培训者接受的培训方式,即对能力素质进行技能、知识、态度的划分,再采用科学的方式将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进行匹配。同时在培训实施的操作方面需要注意培训实施中的过程监督与控制以及培训活动前的互动与沟通、学习气氛的营造。
4.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可以了解受训者是否达到预期的绩效,总结培训中的不足以便下次改进。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从两个方面评价培训效果:一方面是感情的反应方面,即受训者是否愿意接受并喜欢培训;另一方面是培训效果方面,即培训项目对提高受训者绩效是否有作用。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评估考察受训者在培训后能力素质的提高情况,以及培训后绩效的改进情况,将每一项能力素质相应的行为以及根据能力素质转化的绩效指标量化。这使得企业能够从结果和行为等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总之,能力素质模型是一种改善员工培训现状的有效探索,能够为培训提供全面的规范和指导。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将培训与员工能力素质的切实提升联系起来,是对企业长远战略和竞争有决定性影响培训体系。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把能力素质模型用得科学而高效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Nordhaug O.. Competence Specificities in Organization[J]. Int. Studies of Mgt.& Org,1998(28):8-29
第一条 为加强对员工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使培训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培训任务落实,提高培训工作效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若本办法中若干规定与公司《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内容有不一致的地方,则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为准。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在职普通员工以及新入职员工。
第四条 原则
1. 公开公正原则。考核内容 、标准及方法公开,考核结果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2. 量化操作原则。对考核内容项进行评分,考核的结果量化到具体的分值。
第五条 考核主体。考核主体即考核者,原则上是授课讲师或培训组织者。
第六条 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即被考核者,按职位层级,划分为三个级别: 中层管理人员、在职普通员工、新入职员工。
第七条 一级培训,即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1. 办公室培训部对一级培训课程现场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一级培训的效果评估总结。
2. 一级培训课程现场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无计名方式。
3. 一级培训中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按培训部要求),学员必须认真总结培训的内容,并且拟订本次培训对以后工作的改进计划,于培训结束两天内按要求提交书面培训总结及工作改进计划至直属领导及培训部备案。
4. 培训部对一级培训中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进行总结。
5. 培训部负责制作《季度培训效果反馈表》,并于次季度首月5日之前完成,
《季度培训效果反馈表》包括一下两点:
1) 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2) 培训的效果分析——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前后的表现。
第八条 二级培训,即在职员工培训
1. 培训部对二级培训课程现场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二级培训的效果评估总结。
2. 二级培训课程现场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无计名方式。
3. 二级培训中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按培训部要求),学员必须认真总结培训的内容,并且拟订本次培训对以后工作的改进计划,于培训结束两天内按要求提交书面培训总结及工作改进计划至直属领导及培训部备案。
4. 培训部对二级培训中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进行总结。
5. 培训部负责制作《季度培训效果反馈表》,并于次季度首月5日之前完成,《季度培训效果反馈表》包括一下两点:
1) 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2) 培训的效果分析——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前后的表现。
第九条 三级培训,即新员工入职培训
1. 新员工入职培训考核参照《行政手册》中《新入职员工转正考核流程设计》。
2. 培训部工作人员负责新学员培训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及整理,以及培训内容的变更与完善。
第十条 一级培训效果的考核
1. 培训部负责组织培训讲师对参加一级培训的主要课程及主要岗位培训的员工进行考核;
2. 现场考核:培训结束后,由授课讲师或培训组织者给予现场提问或试卷考试;
3. 实战考核:培训结束后由参训者的上级负责人对参训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出培训前后的对比。
4. 培训部负责对照参加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的学员提交的书面培训总结及工作改进计划,并结合学员直接上级的意见,对学员工作改进的程度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 二级培训效果的考核
1. 现场考核:授课结束后,由授课老师或培训组织者给与现场提问或试卷 考试;
2. 实战考核:培训结束后由参训者的上级负责人对参训员工的综合素质做 出培训前后的对比。
3. 培训部负责对照参加公司组织的外训和内训的重点课程的学员提交的书面培训总结及工作改进计划,并结合学员直接上级的意见,对学员工作改进的程度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 三级培训效果的考核
新员工入职培训考核参照《行政手册》中《新入职员工转正考核流程设计》。 第十三条 培训考核其他可参考依据
培训考核结果除了依据第十、十一、十二条的考核成绩外,可适时参考以下几个因素:1)培训纪律;2)培训笔记;3)学习态度;4)出勤率。
第十四条 考核种类。按考核时间分类,分为日常培训考核、季度培训考核和年度培训考核三种。日常培训考核,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进行完毕,进行一次考核。季度培训考核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于次季度首月15日前对本季度内的培训考核进行汇总;年度考核于每年元月30日前完成。
第十五条 考核权重。根据考核对象对考核内容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因素中现场考核、培训纪律、培训笔记、学习态度、出勤率分别占70%、5%、 10%、10%、5%。在职普通员工培训考核因素中现场考核因素中现场考核、培训纪律、培训笔记、学习态度、出勤率分别占60%、10%、10%、 10%、10%。
第十六条 培训考核中的实战考核部分由授课讲师或培训组织者,结合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的意见,对比培训总结及工作改进计划,对被考核者作出考核。实战考核结果合并日常培训考核结果,体现在季度培训考核成绩中。
第十七条 根据培训考核结果,设优、良、中、差四个档次:86—100,为优;76—85,为良;61—75,为中,0—60,为差。
第十八条 考核结果的运用
办公室培训部负责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员工培训考核的成绩,是公司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员工教育培训机会、晋升、晋级、调动、辞退、薪资调整及发放年终奖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日常培训考核连续三次,累计六次;季度培训考核累计三次,年 度培训考核成绩为优者,其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可以列为一级。
第二十条 日常培训考核连续两次,累计四次;季度培训考核累计两次,年 度培训考核成绩为良、中者,领导予以谈话帮助,其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不得列为一级、二级。
第二十一条 日常培训考核连续两次,累计四次;季度培训考核累计两次, 年度培训考核成绩为差者,领导予以谈话帮助,扣发当年年终奖,并于次年上半年不得晋升、晋级、调动、提升工资。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工作,从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使企业培训的员工覆盖面达到80%多。但是,培训的效果却不甚满意,大多数员工觉得参加培训对工作没有帮助,有的员工甚至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培训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计划和个人收入。所以,企业迫切需要改变培训操作的思路,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
一、目前企业培训的现状
1、企业培训形式单一,员工参与面不广
很多员工,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都认为企业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通常,很多企业的培训做法是:在年初或者月初,各部门的经理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拿到培训时间计划表,看看有哪些课题是要自己或者下属参加的,到培训的前几天,就临时安排工作比较空闲的人员参加。所以,有些员工岗位工作比较少,会经常被主管经理叫去凑数,而有些员工事务繁忙,几年都没有参加过培训。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没有很好的业务分工,大家都在一起忙于行政事务性的工作,对培训工作的执行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很多企业的培训形式就是组织学员观看培训光碟、临时参加市场上相关主题的公开课,或者通过熟人介绍培训师到企业讲讲课。由于没有很好地对培训进行设计和规划,培训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2、企业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培训资源分配不合理,比较喜欢把钱花在培训的过程上。要挑选大牌老师,要跟知名咨询公司合作,总之,就是要把培训过程办得轰轰烈烈。而对培训评估、培训效果转化方面很不重视,学员参加培训就像在看电影,欣赏培训师在课堂上表演,充当娱乐。
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没有培训审批管理流程。经常是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有朋友在咨询顾问公司上班,让朋友介绍培训师到企业讲课。在培训课程选择上盲目跟风,为时髦而培训,为培训而培训。这样粗放式的培训管理,也造成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普遍较差。
3、企业培训与员工绩效、企业绩效脱节
很多企业感觉培训没有效果,完全在浪费金钱。其中,培训无效分成两类:第一、培训的内容与员工工作岗位需求不符。也就是说,培训对员工的工作现状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第二、培训内容有用,但是没有把培训效果转化到工作中。很多企业在培训后,一般都要求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表》,作为对培训的总结。但是,《课程评估表》设计的内容简单,仅仅是对培训内容、培训现场的定性认识,没有要求员工把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挂起钩来。结果,员工的工作原来是怎样干,培训后还是怎样干。
企业培训是一种内部的人力投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的培训与员工绩效、企业绩效脱节,培训投资完全得不到回报,不能提升绩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4、企业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脱节
很多企业担心员工受培训后离职,企业就会损失了其人力资本的投资。造成员工高流失率的原因,是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很清晰的了解,不知道自己通过培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后,能在岗位发展、薪酬提升上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企业在培训方面很矛盾: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培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想尽最大力度来避免因员工离职而导致的培训损失。由于企业培训与员工在企业的职业发展脱节,企业永远也解决不了这个矛盾。
从目前企业培训的现状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培训作为对员工的一种福利。随着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企业也暴露出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了再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要求培训要起到真正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水平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给企业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经验,提倡在企业中引入“咨询式培训”。
咨询式培训,就是把管理咨询的方法引入培训中,以企业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在培训过程中,训练学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持续提升绩效水平。
二、咨询式培训的作用
1、咨询式培训能很好地提高企业绩效
咨询式培训定位在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在培训需求评估上,对组织和阶段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绩效差距和薄弱环节,确定培训在公司、职能部门层面上的目的。在培训结果转化评估上,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受训职能部门、与受训员工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站在有机的整体组织上实施执行,把培训内容与企业绩效挂钩,达到很好的人力资源投资回报。
2、咨询式培训能很好地提高员工绩效
咨询式培训在培训需求评估上,除了对组织、对部门需求进行分析,也要对受训员工进行全面分析,全面了解员工能力与岗位需求、岗位绩效目标的差距和薄弱环节,确定员工的培训目标。在培训结果转化评估上,强调员工学以致用,用而有效,重点关注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业绩方面的培训前后变化。
3、咨询式培训能提高员工忠诚度
咨询式培训强调帮助员工能更好地在企业中的发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受训员工的直接上司、受训员工本人的参与。这样,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岗位绩效要求和目前存在的差距,也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了解自己绩效提升后,能够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方向。咨询式培训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直接上司和员工本人共同设计员工的个人培训计划,并开展后续的培训执行、评估、考核工作,使员工通过培训提升了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咨询式培训的流程及应用
咨询式培训的流程见图1所示。先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接着实施培训,然后是培训结束后评估、培训结果转化、进行中长期评估,最后对培训进行总结。上一次的培训总结,可以作为下一次培训需求分析的参考,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循环,通过培训不断地解决企业新的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绩效、员工绩效。
从流程中可以看到,咨询式培训比传统的企业培训周期更长、步骤更多、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对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和培训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实施咨询式培训,首先,企业组织要把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培训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公司所有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另外,培训组织管理者不再只承担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要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最后,要求培训师同时具备丰富的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才能解决企业个性化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特殊情况实施培训。
简单来说,可以把咨询式培训分成三个阶段: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
1、培训前
培训前的工作是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组织分析就是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决定相应的培训;任务分析就是明确岗位任务的职责及各种重要工作任务对任职者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的要求;人员分析就是对员工目前工作绩效的全面分析,找出与目标绩效的差距和薄弱环节,确定受训者以及培训的内容。
通过需求分析,找到了企业需要解决的个性化问题,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2、培训中
培训实施的重点,是把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客观状况带到课堂上进行分析,现场帮助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常,学员提供的都只是问题的表象,比如:产品合格率低、员工工作积极性低、市场份额下降等。而且,企业遇到的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关联。培训师就要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技术、工具,从现象找到本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结合受训企业的真实案例,给学员大量的实战训练,在训练学员能力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解决了学员的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培训后
一般企业的培训后评估,只是简单地让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表》,对培训师的授课技巧、培训内容和培训现场气氛作一个小总结,以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上是否有所收获。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培训后仅仅评估培训师是不够的。因为学员才是培训的主体,如果没有评估学员是否在培训中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在培训后的工作是否得到改善,培训作用还是得不到体现。
咨询式培训运用有效的手段,在培训后加强了对学员的评估。
首先,在培训结束后的1周,召集学员进行书面考试,检验学员对培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评估学员有没有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绩效维度;绩效指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演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高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
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所要求的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而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如何在教育全球化进程中构建一种全新型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重视,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探讨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管理者理清思路,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现存的问题
1.绩效界定不清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工作绩效的含义非常广泛,不同的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对象,绩效有不同的含义。Bemadin等(1995)将工作绩效定义为工作的结果;Campbell(1993)认为绩效是行为,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的。Bmmbanch(1988)则认为,绩效是行为和结果。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Rotundo(2000)偏向于将工作绩效定义为个体的行为和行动。但对于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还应该将以素质为基础的员工潜能列入到工作绩效考核的范围里。
教师工作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复杂脑力劳动,具有创造性、迟效性、隐蔽性的特点。针对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该如何界定呢?目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界定问题还很含混。是行为,是结果,是行为+结果,还是行为+潜能,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思考。
2.绩效维度设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
确定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维度是设计工作绩效指标,开展绩效评价的根本。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维度研究刚刚起步,理论界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确切维度还未达成共识:有人将资质、教学、科研、管理作为高校教师的绩效维度;有从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的绩效维度;有人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价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还有人将投入、控制、产出作为绩效维度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但现有的观点多倾向于理沦思辨,缺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3.绩效评价目的不明确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针对员工的评价,依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每年或每学期进行,评价的结果通常用来作为聘任、晋级、加薪、奖励等人事决策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具有发展的功能,其目的是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混为一谈。不能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结果常常是总结性评价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价值;而形成性评价也远远没有实现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4.绩效指标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存在不健全、不系统等问题。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是,缺乏科学的全方位调查,考核指标经过全体讨论,公示的学校所占比例很低。教师绩效指标虽然大都包括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内容,但教师的不断更新知识、教师与大学之间的服务与奉献,教师与学生、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等内容考虑较少。
教师绩效指标的权重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指标权重的给出多遵循历史经验,人为因素较多,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大学绩效管理的需要。绩效标准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时效性、现实性,常常使评价者无从下手。
5.绩效实施过程缺乏培训和监督
当前在高校进行的工作绩效评价缺乏对评价者应有的培训。评价者本身的主观错误;评价者对评价过程及评价标准不熟悉:评价者缺乏责任心常常导致评价失效。此外,整个评价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不按规定的时间、场所进行;评价的指示得不到遵守等等情况都会最终导致评价失效。
6.绩效评价孤立于绩效管理之外
“绩效管理”是以雇员个人为对象,以指导和促进雇员的绩效从而达到改善组织整体绩效为目的的一种参与方法,或者说是一整套参与方法。它主要包括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奖励惩处等环节。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绩效评价必须与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反馈及奖励惩处等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循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价值,促进高校整体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和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一些高校对教师进行的绩效评价缺乏反馈支持,学校不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只是学校的教务部门掌握,最多只反映给院系一级的领导,教师本人甚至对考评结果都不清楚。此外,评价结果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考评结果不与教师的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只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在浪费了资源、人力、物力的同时,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二、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应对策
(一)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确定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维度
高校教师绩效维度的确定,是一项科学严谨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确定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维度只能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获得。任何人为的、假想的设计都是不可接受的。在确定高校教师绩效维度时,一定要将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应用,综合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共同构建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维度。
(二)明确绩效评价目的
高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高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进行总结性评价,还是要进行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还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
形成性评价帮助教师提高工作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用来为教学管理者作决策参考。如果两种评价方法都需要,就要决定是否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个计划中。确定评价指标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目的明确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健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绩效指标时,必须遵循SMART原则。SMART原则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代表的是Specific,意思是“具体的”;M代表的是Measurable,意思是“可以测量的”;A代表的是Attainable,意思是“可实现的”;R代表的是Realistic,意思是“现实的”;T代表的是Time—bound,意思是“有时限的”。
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同时具备敏感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五个特征。敏感性指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区分高工作效率和低工作效率的教师的能力;可靠性指评价者判定评价的一致性;准确性指的是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的结合情况,绩效评价的准确性要求对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和工作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和修改;可接受性指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得到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的支持才能顺利推行;实用性指绩效评价体系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
此外,通过实证研究、全员调查等方法,各大学还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绩效指标的权重。采用科研导向性绩效评价系统,增加科研权重,就可以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增强学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实现研究型的发展战略;教学导向性绩效评价系统就要增加教学权重;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综合导向型绩效评价系统则教学与科研的权重相当,以支持学校平衡型发展战略。
同时,在学校内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分科,也要采取不同的权重设置;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也要考虑采取不同的权重,对他们进行绩效评价。
在设施了绩效一级、二级及具体指标后,还要对指标设置具体的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是从哪些方面对绩效进行评价或衡量;而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四)实施绩效评价培训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将绩效评价培训制度化。在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学校对所有参与评价的各级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绩效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使参与者充分了解绩效评价系统;了解绩效评价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错误,使评价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可能降至最小;培养评价责任感。
建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学校对评价的时间、地点、人员作出明确的设计和规定,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开展工作。
(五)建立有效的绩效反馈和申诉制度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动态的反馈可以确保教师对绩效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建议,其中,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更为重要。绩效评价结果不只用来存档,而是需要部门负责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真挚诚恳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了解大学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帮助其制定改进计划。
建立绩效申诉制度,应建立由校长、各部门主管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绩效评价委员会,领导和指导绩效评价工作,听取各部门管理者的初步评价意见和汇报,纠正评价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评价尺度。
(六)对绩效评价系统做评价
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及年度工作目标,努力克服任务重、时间紧等各种困难,积极开展考勤试行办法、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推进钉钉试行办法
为了便于各部门之间工作的沟通和公司主要员工的日常(外出)考勤管理,强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控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信息化工作水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强化考勤制度,制定本办法。
员工在公司工作地点(包括外勤:各园区、片区)的正常上班时间内,实行每天两次打卡签到。若未及时签到,需补卡申请纸质版,经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签字,方可软件内申请补卡。
目前钉钉试行办法初步完善,全体员工均能做到上下班打卡,较之前指纹机打卡,更加有效的推动工作地点变动、考勤时间准确等问题。
二、完善年休假管理
年休假正常使用范围在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若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请休者,经分管领导和负责人同意后,可在第二年3月31日之前休假,未能在此期间休假者,不可延长年休。
三、保障薪酬体系试运行
工资涉及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科每年度对员工工龄进行调整,做到“岗变薪变”。初步建立了员工沟通渠道,从另一个层面听取员工针对薪酬体系、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营造了员工参与管理的气氛。
四、加大员工培训工作
回顾2020年培训工作,为了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相关的培训。
2020年度的培训的工作与2019年度相比,从培训精细化、培训成本、接受培训的人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顺利完成了林果知识的理论需要的培训方面的支持工作。顺利完成了水库周边护林防火消防安全需要的培训方面的支持工作。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调动员工培训积极性。基本顺利地完成了2020年度培训计划里面的相关培训。
五、积极开展社会招聘
相比于上一年度,员工新入职25人。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招聘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吸引大批应聘者,其根本目的是获得公司所需的人员、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公司人员目前情况员工老龄化严重,急需当代人才加入。
同时招聘还有潜在的目的,树立企业形象。而有效的招聘实际是指公司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采取适宜的方式实现人、职位、组织三者的最佳匹配,以达到因事任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互赢目标。
六、绩效考核管理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0年公司人事行政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继续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在公司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___小时工作制》、《文件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样板房管理制度》、《员工餐厅管理制度》、《员工宿舍管理制度》等,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
1.1自今年起,物业公司所有文件统一由人事行政部负责管理,实现了文件流程登记管理,保证文件传批效率、对文件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并通过由人事行政部负责统一发放,加强了内__文件传阅,及时传递信息的效率。
1.2在年初的计划中,本应在___月对公司的制度及更新的部分进行一次整理和汇编,因各部门业务工作开展繁忙,重视度不足,完成速度未达预计效果。
___月,集团人力资源部牵头进行物业公司制度汇编,对各部门、各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完成了公司层面的制度及操作规范。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执行力差、责任心不足、业务处理回应速度缓慢等问题,推出《___小时回复制度》、《小区巡查制度》、《投诉处理流程》、《员工礼貌礼仪标准》等提高服务水平的相关制度。
二、人事管理
___人员编制:随二期的验收接管及又一城的介入,根据实际需要,人员编制进行了如下调整:
___人员招聘;物业公司上半年通过报纸、网站、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所等渠道,基本完成招聘任务。上半年人员异动情况如下:备注:___月份因未结束,未纳入统计范围。
___人事费用__-__月人事实发工资总表2.31《保安员___小时工作制》在增加二期安防岗位,不增加岗位编制的情况下,实施了《保安员___小时工作制》,对保安员的薪资进行了调整。试行两个月以来,保安员基本能接受该项调整,部门人员流动率未出现异常。基本解决人员不足产生的空岗情况,并逐步消化了去年下半年积累的大量加班。
2.32有偿服务提成制随二期入住率的提高,对有偿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在不增加清洁人员的基础上,试行安排休息的员工提供有偿服务,并在有偿服务收费中按....元/小时的标准,作为工资提成给员工。目的是减少加班时长、控制人工成本,同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4员工培训上半年新员工对《员工手册》、公司制度培训的覆盖率100,每周各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平均___次,___个别业务部门经理参加阳光团队的拓展活动。在___月,___了主管以上的员工前往....参观,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找出自身不足。
初步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培训课程计划及相关培训资料等,计划于下半年具体实施。培训工作因一直缺乏专管人员,由部门内部兼任开展,存在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在___上缺乏部门间的交叉培训,未建立系统的培训资料及操作规范文件等问题。这次各部门均完善了操作手册,同时也为下半年的培训工作建立了基础。
2.5推行绩效考核在___月起保安部首先试行了《保安员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了保安员级别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标准。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及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提供了晋级、调薪的机会。先后实施的绩效考核部门有___、车队。
目前,绩效考核的工作尚未全面覆盖,推广绩效考核的力度和实效性未达到真正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效果。
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___面的原因:
1)工作目标不明确,未建立实际操作的规范。
2)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办法亦经常改变。
3)从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到考核结果的过程管理不足。
4)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度、认同感有限。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资源;职工培训;解决问题;成果共享
“问题引导式”是我们在日常的职工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出的一种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职工培训方法,目的就是将问题作为职工培训的资源,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职工培训的手段,将杜绝问题作为衡量职工培训绩效的标尺。“问题引导式”培训在我单位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不仅使培训活动更加有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培训活动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杜绝了重复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提出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职工上岗之前和日常的“灌输式”培训活动,只能大而化之的让职工掌握一些适合本岗位的通用知识,培训的内容没有侧重点,职工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针对此类问题,我们从如何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出发,从日常工作中寻找职工最需要加强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重大问题作为日后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使整个培训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培训活动中,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提炼出了“问题引导式”培训方法,核心理念就是“化问题为资源”。所谓“化问题为资源”,就是从日常工作中职工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现场中,查找职工在思想状态、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安全防护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化作培训的资源,有针对性的增强职工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实现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绩效。
二、“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可行性实施
“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实施总体上分为问题收集、探讨分析、成果共享、问题档案四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问题实施的内容也不一样。
(1)问题收集
问题收集阶段是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的基础,只有做好日常工作中问题的发现、积累才能使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开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针对车间班组中各工种岗位分工不同、发生问题类型的不同及需要的知识点的不同,为每名职工配备了简易的小笔记本,让他们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由技术员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同时,我们将问题分为一般问题、疑难问题和综合问题三类,一般问题就是指职工能当即独自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就是职工需要几个人一些协商解决的问题,综合问题就是原因不明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解决的问题。技术员通过对问题的收集、筛选、分类,并分析出职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知识的培训,从而以问题为案例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2)探讨分析
探讨分析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核心,培训的知识点出自于此。针对现场发生的职工能当即解决的一般问题,技术员将在问题收集时只负责进行汇总;对于疑难问题和综合类问题,技术员负责召集技术骨干和职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围绕着问题出现的原因、快速处理解决问题、如何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展开探讨和研究,对如何快速处理解决问题的环节进行认真的总结,将其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资源;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类问题,可由技术员提报部主管科室共同研究解决,并随时跟踪和督促解决情况。
(3)成果共享
成果共享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根本,是将问题转化为资源的过程。通过对收集问题的分析和汇总,技术员找出职工所需要培训的知识点,按需进行职工的理论培训和技能提升,包括培训职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如何杜绝此类问题,杜绝问题的重复性发生等等。
(4)问题档案
问题档案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固化指导将来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在做好上述三个环节的同时,我们将出现的问题按照上述中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还有具体的知识点分别整理成档案,作为指导将来工作的基础材料,同时也作为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资料。
三、“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
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以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培训方式与工作实际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将职工培训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也是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杜绝了以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甚至是脱钩的现场,提高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
(2)培训内容与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相比,培训活动更加有侧重点,培训的内容更符合职工工作的实际,也是职工在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内容,使整个培训的内容和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提高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训效果进一步得到延伸。在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方式、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增强了培训的绩效,而且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杜绝了实际检验工作中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为公司生产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条件。
四、“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弊端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在认识到“问题引导式”培训的优点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此培训方式只对工作中表象展现出来的问题有效果有成效,对于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预防日常工作潜在问题发生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反映到培训活动中就是预见性、前瞻性的培训非常欠缺。针对存在的这类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可行的培训模式。
培训的反馈评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规范培训人员行为,影响培训计划的制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是,在现实的培训实施中,因为培训人员较多,参与培训人员的能力素质大相径庭,反馈评估要求宽泛,而导致的培训反馈评估的结果良莠不齐,甚至培训反馈评估的难以落实。可是,因为培训反馈评价是对本次培训情况的总结,影响到下年度甚至更长远的培训计划的制定。因此,未能良好地进行培训反馈评估结果的落实,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
二、培训项目的设定与胜任力素质的相分离
多数研究表明,在同样的工作胜任力模型下,高绩效的工作人员与低绩效的工作人员在所需的胜任力要求上所达到的情况是不同的,实践中也表明,高绩效的员工具有一些不同于低绩效员工的能力,而正是因为能力的不同,而导致工作完成情况的不同。培训就在于提高员工胜任工作的能力素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绩效,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和企业目标的完成。因此,培训并不是简单的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就可以认为培训目标的实现的,而是有目的的,有要求的,而其中的要求,就应该根据不用岗位工作的胜任力素质要求而进行计划的制定,并不断完成,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员工胜任工作的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完成的助推器和企业目标实现的真实动力。
三、培训项目设置与企业薪酬体系相分离
企业薪酬体系向企业员工展示了企业需要的品质,提倡的行为和支持的对象。企业的薪酬战略、薪酬的设计思路、薪酬制度、薪酬政策等薪酬信息都是企业想要传递给员工,让员工正确理解企业所鼓励的行为、态度和绩效结果,并希望员工能够真实的将其转化为行为,秉持着企业希望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工作绩效,提供企业的竞争力。正因为企业薪酬制度有这样的作用,而培训也有与之相近的目标。
四、结论
(一)培训制度要根据各部门不同情况而做出符合部门要求的培训制度
多样化的事物更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长久地存活和发展。因此,根据各部门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并符合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市场需求做出不断地调整,从而更加符合部门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符合行业变化,符合市场发展。
(二)在实施培训后落实培训反馈评价
对培训实施之后落实反馈评价,能够更好的评价此次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员工培训的实施与培训计划之间的关系,综合评价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确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尽量完善。同时,在实施培训后落实培训反馈评价,能够检验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的变化,比较员工培训的收益和成本,为以后的员工培训提供借鉴,为将来员工培训计划的改良发展提出更好的实施意见。
(三)使培训项目的设定与胜任力素质的相照应
胜任力素质是根据一个岗位的情况而分析得来的,那么,当培训项目能够与胜任力素质相适应,培训所得到的结果,不仅是使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能够进一步胜任所任职的岗位上,这将真正的提高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绩,促进企业发展。
(四)使培训项目设置与企业薪酬体系相结合
根据当月计划任务安排与科长交办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分配绩效工资。将医院核算给科室的绩效总额,先提取基本津贴和备班费;其余绩效资金全部纳入工作量考核发放。每个员工根据量化考核表及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综合得分减去工作扣减分,按实际得分核算。考核实行积分制,总分不封顶。班长、设备管理员的绩效为全科全职医学工程师的平均分、维修工作量、管理工作中的扣减核算之和。每月汇总员工的工作量和所得实际分数要进行公示,为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2量化考核管理内容
2.1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办法
采取维修维护不分区片,轮流派工方式进行。设备维护根据维护计划实施,给予0.5~2分/台(件)评价。设备维修根据设备维修的难易度,给予积分评价;模块板件故障首次被修复时将在考核中给予2~4分奖励。周工作总结(月基础分10分)。每周例会由每位工程师上交周工作小结,内容包括本周重要工作、未完成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小结中有缺项减扣1~2分/次,不能按时上交减扣4分/次。月查房记录(月基础分5分)。每月工程师对负责片区临床科室设备进行至少1次主动巡检,巡检记录中应有临床科室负责人的签字确认,记录不全记0分,并限期整改。
2.2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
设备安装验收考核是根据设备分类和设备安装难易程度计分,评价分值为0.5~6分(见表1)。安装验收过程中存在责任过错的记相应负分。外修服务纪要考核。当外部工程师现场开展维修服务时,医院医学工程师须全程参与。外修服务完成后,需提交有外修工程师、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字的外修服务纪要。每次给予0.5分评价。
2.3培训与基础技能考核
医学工程师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培训在当月可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特定科室,医学工程师在提交培训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绩效积分;培训对象为全院各临床科室参加,医学工程师在提交课件和培训签到表后,在当月获得较高积分(4分)。
2.4奖惩办法
奖励。①首次维修成功的设备模块板件,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②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贡献案例的工程师,当月额外奖励积分2~4分;③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当月获奖励积分4分/篇;④正面真实宣传科室工作的报道,并在院内网发表,当月可获奖励积分0.5分/篇。惩罚。①接到临床投诉,经查证属实,当事人扣减5分/次;②科室每月抽查责任片区,发现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不规范、漏填及错填,每本扣减10分;③工作不服从领导安排,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每次扣减5~10分;④所负责工作质量有严重缺陷,科室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在整改期限每天扣减2分;⑤凡在办公期间上网打游戏扣20分。
3满意度调查表及其统计方法
满意度调查表由设备管理科设计,内容包括:维修人员工作态度和技能;工作及时性、主动性及责任心;设备维修周期;成本意识等10余项考核指标。由各临床科室科主任或护士长每月对保障区域医学工程师进行综合评价。采样调查表每月由设备管理科科长、管理员负责下科发放与收集,其统计方法:①每份调查表每项均为“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满意”;②每份调查表有2个以下“较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较满意”;③每份调查表有2个及以上“不满意”时,则该份调查表记为“不满意”;④每份调查表有4个以上“未接触”时,则该份调查表不纳入计分环节;⑤满意为98分;较满意为96分;不满意为85分。平均得分=(满意分数×份数+较满意分数×份数+不满意分数×份数)÷总份数。平均得分在97以上则加20分;在96-97之间则加15分;在95-96之间则加10分;在94~95之间则不加减分;90~94之间则扣10分;85~90之间则扣15分;85以下则扣20分。年终评优、评先严格以满意度调查表为准。
4绩效量化考核计算原则
(1)考核计算组成要素。包括:①日常设备维修维护考核(A);②周工作总结和月查房(B);③设备安装验收和外修服务纪要(C);④项目管理(D);⑤培训及基础技能考核(E);⑥考勤(F);⑦奖惩(G)。量化考核结果=(A+B+C+D+E+F+G)×(激励系数)。(2)激励系数授予原则。该系数不叠加,以符合的最高条件为准基础系数1.0。①获年终评议优秀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1(有效期1年);②获市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2(有效期1年);③获省内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3(有效期1年);④获国家专业领域内奖项的授予激励系数为1.4(有效期1年);⑤如有重大过失,受院内通报处分,经科室管理小组讨论,可将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系数调至低于基础系数。(3)最终考核结果。最终考核结果=量化考核结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工作中其他违规扣减。
5结语
关键词:工程项目;团队;激励
HX项目团队从属于HX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河西地区青奥会政府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HX项目团队的人员按照不同职能组成,团队成员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年龄通常在28-45岁之间,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专业技术证书。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多,团队的人员结构和配置也随之调整,但是现有的激励方式已逐渐显出弊端,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变化的要求,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设计新的团队激励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团队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薪酬
(1)薪酬标准和结构不合理
通过薪酬调查,HX工程项目团队薪酬对比同等规模企业项目团队,一般要比市场50P分位低约25%,也就是说,目前HX项目团队成员的付出和企业得到的利润相比,薪酬明显偏低,对团队成员而言,难言公平。同时,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的比例,目前是各50%计发,依据双因素理论,基本年薪可看作是保健因素,绩效年薪可看作是激励因素,绩效年薪与当年考核挂钩,对应相应绩效系数,评级越高,绩效年薪也随之增加,激励作用明显。按照收入风险系数配比,管理人员的变动收入比例应该大于固定收入,而且基本年薪作为企业固定成本,对个人激励作用偏弱,因此,激励效果并不显著。
(2)缺乏团队薪酬计划
目前的薪酬结构里面并没有团队薪酬的制度性规定,主观随意性较大,而要对团队进行有效激励,增加团队合作和互信,团队薪酬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团队薪酬通常为年度奖金和项目奖金。目前HX项目团队的薪酬与绩效的相关度较低,薪酬没有体现出企业贡献度,而通过团队薪酬的解决,可以使个人、团队、项目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目标、团队目标和项目目标也就得到了统一,在有效激励的同时实现了共赢。
1.2 考核
(1)绩效考核缺乏定量指标
目前采用的是德、能、勤、绩考核,基本以个人半年总结和年度总结报告文字叙述为准,除销售指标和财务指标外,大部分为定性文字叙述,而且,员工并没有参与到指标的设定过程,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指标也没有相应的调整机制,考核人员也多凭印象评级,主观成分过重,随意性较大。这样的绩效考核并没有为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提供的一种手段,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本来意义。而且由于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团队成员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和需要改进的方向,考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团队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
团队绩效只是团队个人绩效的累加,项目责任书往往成为项目负责人自己的总结参照。团队绩效的考核同公司的任务指标和个人的任务指标没有建立起联系,指标的设计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与财务指标,公司、团队、个人三个考核主体之间缺乏关联,且没有得到相应分解和细化,团队考核主要看施工量和回笼资金,同时凭领导印象,只是自上而下的评价,没有从财务、客户、组织和学习四个维度进行,没有指标的量化,离正确的绩效指标层层分解还有较大差距。
1.3 培训
培训效率低下。目前采用的是网上课堂为主的培训,网上课堂的好处是培训时间灵活、课件选择丰富,不过关于培训的要求只是规定了累积学时,并没有根据岗位和个人需求进行课程解决和规范,并且没有后续跟踪环节,缺乏针对性的辅导和交流学习的措施,对授课的质量难以保证。出于成本角度,培训只局限于常用和应急的需求,没有与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相匹配。同时,对于资格证书和在职学习的鼓励只是停留在口头,并无实质性的措施,对员工学习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励。
1.4 授权
团队缺乏自。团队目前组织架构以职能制为主,属经理型领导团队,这种架构的最大劣势就是缺乏自,换句话说,就是每件事都必须在请示汇报过以后方可执行,考虑到HX项目团队都在项目现场办公,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公司OA系统、邮件或电话沟通,而且有些事项须书面确认,一来一回也就影响了办事的效率,也影响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
1.5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集合,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企业和团队起着无形的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但是,企业文化不是靠几句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烂熟于胸就有的,企业文化是在员工、团队、组织日常的工作中、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沉淀于员工、团队和组织内部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制度的维护和落实。HX项目管理公司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愿景,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制度中、在日常考核中,却难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2.团队激励方案的设计
2.1 设计的思路
由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从薪酬、考核和培训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可行设计方案,建立具备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HX项目团队激励方案,从而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增强其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愿,引导其实现团队目标,达成组织绩效。
2.2 设计的内容
囿于篇幅所限,本文着重探讨团队层面的激励,即从团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薪酬、考核、培训,进行激励方案的设计。
2.2.1薪酬
(1)绩效年薪
要体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绩效,则需要引入团队绩效考核等级,结合团队绩效考核等级和个人考核等级,确定最终的考核系数(详见团队考核)。也就是说,团队考核等级越高,个人考核系数也随之上升,而等级之间的差额即可理解为团队绩效奖金,起到了激励作用。
(2)项目奖金
项目奖金与团队和个人挂钩,把项目奖金考核标准明确,制度化,会对团队整体的激励和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奖金产生的前提是项目有利润,结合HX项目团队和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作如下解决:
项目奖金=项目超额净利润*项目奖金系数*项目团队考核系数
其中:
项目超额利润=项目实际净利润-项目预期净利润(由经理办公会于项目开始前决定)
项目奖金系数由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通常在10%以内)
项目团队考核系数由团队考核确定
这样的设计,一是项目必须有净利润且是超额净利润,二是通过预期净利润和项目奖金系数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三是团队考核系数可以激发团队的合作,同时由于是超额利润的奖励,在公司内部也不会引起不满,较为公平。
2.2.2考核
(1)团队考核
团队的有效激励需要清晰的团队目标支持,团队绩效考核同样舍弃原有的德、能、勤、绩考核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引申出KPI考核指标,结合360度考核进行设计。由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资源部和团队自评,对应KPI目标值,根据权重打出得分,然后再根据考评主体权重计算出最后得分,根据得分情况对应考核等级或考核系数,结合考评的权重计算出得分,考核分数由上半年得分和年终得分加权计算得出。
考核分数=上半年得分*40%+年终得分*60%
然后对应得出团队绩效等级,等级分为定量和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和个人绩效结合,用于计算绩效年薪。定量指标则用于计算项目奖金。
2.2.3培训
(1)培训流程的设计
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清晰的流程,培训流程的设计应该包括需求分析、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几个环节,总之,培训流程的设计以解决员工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导向,旨在加强员工的参与和调动其学习热情,以转化为生产力。
(2)培训课程的设计
培训课程的设计就是将培训目标落实,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课程、形式、时间、教材等等。和福利计划类似,HX项目团队的培训课程也分为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2.2.4授权
组织架构的重设。相比较原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结构引入了矩阵制的特点,其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HX项目团队获得了授权,自得到大大的提升。项目团队可以在授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日常经营,报备总经理即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起到监督的作用,项目团队的级别上移,获得了极大的操作平台,激励效果明显。
2.2.5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首先,通过学习本公司企业文化,制定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从思想和行为上实现团队成员与企业之间的高度认同,通过价值观的统一激发员工主动提升人生价值的责任意识,形成积极、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整体,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统一思想。
其次,根据团队现状和资金实力,对成员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管理培训。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提倡和鼓励员工主动学习。使得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后期阶段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风气,并使之成为习惯而得以延续。
第三,提倡“无边界行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之间虽然专业、职能不同,但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必不可少,通过了解和熟识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运转情况,有利于团队成员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