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指导论文

创业指导论文

时间:2022-03-04 17:2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指导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业指导论文

第1篇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对环境学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案例教学与科学前沿,实践与学生的参与性、优化考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环境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环境学导论是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控制方法和环境评价、管理等理论,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贯穿于整个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是环境工程的学科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学导论的课程内容也随应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较全面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并激发学生对后续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热情,是环境学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2]。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法与思考,与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同行们交流。

一课程定位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接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角,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案例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导入理论和知识的讲授本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环境热点问题,因此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我们先从身边或历史上公认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再导入理论讲授,所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不显得枯燥,也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兴趣,并在有些章节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环境问题案例和讲课,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煤烟型”污染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向学生介绍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提出结合我们国家实际状况,提出治理雾霾的相关建议,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介绍。本专业教师多数都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最新环境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的各种相关的讲座,以便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或辩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可以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等多角度去分析该问题。此外,要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及时向同学传递信息并鼓励他们做一些政策宣传,提高自身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另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按照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教案,经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理论课教案均制成电子教案演示,教学内容达到图、文、声并茂。采用多媒体音像教学条件播放电影、电视、VCD\DVD环境问题资料片;采用PPT电子教案,更新内容、应用最新资料容易、方便,实现无纸化,节约了资源。构建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环境学导论课程构建了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一是通过班级QQ群的方式在网上组织学生讨论;二是教师采用提供大量参考资料或者资料名称和搜索途径给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目前,环境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课程网站以提供丰富的学生学习资源,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环境学导论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收集分析资料结合课堂讲授的问题确定研究题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留意垃圾运输车收集垃圾的路线、垃圾箱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填埋场,观察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结合调查、参观,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基本上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着较全面了解。

(五)优化教学评价与考核

以健全学生课外学习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为基本点。一是强化预习性作业。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二是提高实践性作业比重。实践性作业一般包括实习、观摩、调查等形式,教师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践性作业,并通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三是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究、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通过练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4]。(六)其他环境学导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与改革中不能脱离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聘请了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临沂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足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5,6]。

四结语

环境学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完善。此外,我们构建了两个“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讲授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外预习与学习加课内讲练)、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学习加校外实习,校内教师加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拓展学生对环境学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既能在理论知识的创新上更进一步,更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成为新时代的专业环保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4]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9-190.

[5]黄飞,章家恩,蔡昆争.“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9:144-145.

第2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 理工结合 创新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1-02

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行业由原来对单纯理科或工科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兼具理、工两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一些领域的理学与工学之间的界限也渐趋模糊,随之出现了一些结合理学和工学特点的新兴学科和专业[1]。此类专业可以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不同高校的培养可以有所侧重。这给予了人才培养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对大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2]。

传统理学和工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理学基本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工学基本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理学重在培养探索未知、认识客观世界的人才,而工学重在培养掌握技术方法以改造客观世界的人才。在培养模式上,理科专业更注重掌握厚实的基础理论,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占学分较多,学生在基础研究上更具潜力;工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其实践环节所占课时更多。而对于具有理工结合特点的专业,并非理科与工科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机的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是具有此特点的一个典型专业。由于其涵盖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以及行业发展迅猛的特点,对专业人才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对本科院校而言,要办好此专业,便需要培养同时具备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适应行业发展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既可参与基础科学研究,也可从事工程上的系统设计和器件研发,以及胜任管理、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设计培养方案时,应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扩充知识的同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方法论和工程方法论的要旨兼而得之[1,2]。此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3],其目的并非单纯强调和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技术式实践,也并非单纯科学规律验证的教学式实践,而应是紧跟科技热点与行业前沿步伐的创新性实践。下文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和体会,谈谈对理工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我们认为理工结合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应包含以下四个重要环节,如下所述。

1 第一环节:注重实践体会的专业引导

如今许多高校对新生教育以及专业导论课都逐渐重视[4]。专业导论课虽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但对后续的专业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妨将之作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导论课肩负着引导大学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能干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涯的重任[4]。其中关于所学专业能干什么这一实践性的问题通常最受学生关注。而对于具有上述培养要求的理工结合专业,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我们认为一门到位的专业导论课应该注重利用实践体会进行专业引导,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导论课的第一讲通常是对专业建立和发展背景、培养计划与目标、本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等问题的介绍,但枯燥的讲述通常效果不好。我们的做法是适当穿插本专业的行业应用例子进行讲述。其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与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新生最易感到迷惑的问题,应予重点解释。这一讲以专业负责人讲述为主,结合高年级或已毕业学生的讲述更为有效。

其次,邀请企业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相关行业结构以及专业人才需求,与学生交流职业发展规划经验。企业的一线人员拥有不同于高校教师的行业视野,所介绍的内容更具实践性和说服力,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此外若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和产业展会,以加深对专业及行业的认识。例如每年秋季的深圳光电技术博览会就是我们光电信息专业很好的实践学堂。

最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尽早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训练专业技能,锻炼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下文讨论的实践环节做好引导和铺垫。

2 第二环节:模块化、注重综合设计性的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常规化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知识快速更新的背景下,高校希望开设的专业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锻炼,这本身就是各专业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的做法是在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模块划分的基础上,将所有实验任务,特别是理论课中附带的较为零散的实验项目进行统筹整合,使实验学时和实验教学资源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例如将光电信息专业的基础光学实验、几何光学课内实验与物理光学课内实验整合为工程光学综合实验,将激光技术实验与光信息处理技术课内实验整合为激光技术与应用实验。整合后总实验学时不变甚至更少,但因同类实验可以连续进行,也避免了不同课程间的实验项目交叉重复(如原来基础光学与物理光学实验都含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验内容),实验锻炼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实验课中应合理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如传统利用成套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条纹测量的实验可以改为利用光学元件自主搭建干涉仪并进行测量。这种改变有利于使培养综合工程素养和能力的目的得到实质性的体现。此外,主干实验课的项目应在经费允许的基础上紧随科技热点与行业前沿步伐适时进行调整,这需要与一线企业保持一定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3 第三环节:高质量的课内综合实践锻炼

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理工结合的专业,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兼而有之,而两者间的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阶段性的课程设计便显得尤其重要。它通过实践应用使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特别是系列专业课程形成的知识线索得以融会贯通,并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化。我们在光电信息专业设有光电子课程设计,便是对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的一次阶段性实践锻炼。在课程设计中,指导老师应注重设计题目的综合性,使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全面地得到应用。设计过程检查和答辩验收也需把好关,以保证实践锻炼的质量。

专业实习(见习)通常被认为是最直接的专业实践环节,但前提是实习基地与专业对口,并能提供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高校实习基地的质量与数量受很多客观因素影响,此处不作讨论。

毕业设计(论文)可认为是对大学所学的一次最终检验,对于理工结合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更是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首先考虑运用了基础理论或原理的综合设计性课题。当然,对于偏重理论研究或偏重应用实践的学生应该因才出题,还应鼓励合理的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创新思想。此外,检验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做到通过检验促进提高,促使学生尽早进入课题准备工作,及时通过学习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4 第四环节:贯穿大学各阶段的课外科技创新训练

从开始时间来看本环节并非最后,但因它贯穿了整个本科专业教育,我们便将之放在最末。同时笔者认为它是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笔者所在学校还是所了解的其他普通高校的情况,毕业生整体素质优秀的理工专业都有着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课外科技创新训练让学生真正在兴趣与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凝练出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能促进其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有着发挥所学之长的愿望,但通常因缺乏平台和引导而产生懈怠。我们提出构建一个包含以下因素的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平台,并提倡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到其中。

首先是拓展性实验和实训。这方面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对研究生源不足或没有研究生招生的地方高校,这是一个使学生课外科技与教师科研相互促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如条件允许,应积极联系相关企业或研究单位,通过合建实验室的方式使实验和实训平台向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充分的发挥和展示空间。这方面包括众多立项和竞赛平台,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跨专业的平台,各类小专业范围的科技竞赛,以及高校间或高校企业联合组织的交流竞赛。学院应建立鼓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

最后是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平台。有些学生因为还未学习应用性的专业课程便不参与课外科技,实际上这并非充分理由,实践中所需知识和技能通常需要长期自主的钻研。而合适的交流学习平台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钻研的氛围。笔者所在学院便因应所设三个专业建立了物理协会、电子协会与光信息协会,提供实验室和常规设备资源,实行日常值班制,并定期组织内部交流报告。这些措施对促进课外科技氛围,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起到较大作用。

5 结语

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体会提出并讨论了理工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些环节并非分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始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贯穿于教学培养的全部阶段,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是大学教育的长期课题,本文只对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归纳,可能有其他一些环节和过程未包含其中。虽然是基于理工结合专业特点的探索思考,但我们的观点和方法可能对传统理科或工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葵如,刘春惠,刘杰.亦理亦工专业试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67.

[2] 何立善.面向21世纪优化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1):89-95.

第3篇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各位老师好!

我叫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论文是在x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现代企业财务

管理及会计核算中,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但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一点贡献,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网络财务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电算化财务软件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第二部分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软件本身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第二部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

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

同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践中暴露出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等缺陷也是导致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发展搁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介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实现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效、快捷、便利,但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推进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就要相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企业中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开发。

在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增加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在财务软件上,进一步完善软件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扭转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强软件系统安全,设置加密系统,建立“病毒防火墙”等等。我认为,壮大会计电算化人员队伍,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使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档次都得到提升。

第四部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目前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

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最后,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级财务管理x班,我的论文题目是《谈企业的成本控制》,论文是在x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肖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参加我的论文答辩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我四年来的各位授课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从会计公式:收入–成本=利润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高低。通过成本控制主体在一定职权范围内,把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现代本管理理论,引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确成本责任制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寻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规范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阐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对成本控制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从企业的体制、价值链和管理方面入手。第四章企业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路,引入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五章具体案例分析,重点剖析海尔集团的成本控制方法。第六章结束语,是整个设计的总结,说明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思维逻辑性不够严谨以及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使论文在内容严密上和结构的完整上有待提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管理学院会计xxx班的学生xxx。我的论文题目叫《关于环境会计在我国事实问题的探讨》。

根据黄老师的指导,论文以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来写。所以,而本文的要探讨的中心就是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实施的问题,首先,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目前的生态自然环境是遭到什么样程度的破坏,不止民众,各种企业团体,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不强,而我们也知道资源也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把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是一种很新鲜的说法,只有当环境因素也变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时候,企业才会真正的将绿色生产融入到日常运作中,才真正契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想这就是我选题的理由吧。

环境会计虽然在我国并未开始实行,但是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几个发达的国家都得到了很有效的实行。我想在做的同学们也可能对环境会计也不太熟悉吧。就我个人的了解,环境会计其实上就是包含了以往的传统会计,但是又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的一种宏观会计。所以,针对环境会计这个命题,我查阅了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结合这些国家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便提出了环境会计为何在我国发展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文章答题的写作思路,就是首先:大致的介绍下什么是环境会计,对于环境会计的含义,说法也是众说纷纭,文章中结合了一些会计权威机构对环境会计的定义,讲述了自己对环境会计的理解,并将环境会计与传统会计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便于更好的进行理解;论文的第二部分,就是讲述了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就是从几个方面分析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瓶颈,有政府的原因,也有企业、民众的原因。第四部分,就是根据以上提出的一些瓶颈,结合了韩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的环境会计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在这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因为阅读了相关方面的书籍,所以也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我知道自己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狭窄的,初次尝试写作论文的水平也有限,有些问题并未进行深入探讨,例如环境会计的到底如何计量,又到底如何将环境因素确切的引入企业日常的核算等等,这都是文章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需要自己有更深厚的从业功底与经验,有待日后自己进步学习。

所以在此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批评指导,谢谢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数据分析》。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现如今,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环境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动态性,一个是复杂性。公司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环境变化和挑战,包括外部环境的威胁,也包括内部环境影响,即动态性的表现所在。复杂性是指因为各个环境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牵制彼此,相互影响,这使得企业无法很清晰的识别其所处的经营环境,更别提掌握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的特征了。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环境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它从封闭式经济发展到开放式经济,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到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全面的根本的变化。与西方的经济发展历程来比较,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动荡、更加错综复杂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在时间上被缩短了,在空间上也被极度的压缩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入国际市场脚步的逐渐加快,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除此之外,我国经济环境本身就不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波动,通货膨胀的严重存在等等。面对如此的环境,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考虑财务柔性。

DeJong与Koedijk(2006)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高管将财务柔性作为企业财务决策时的第一考虑要素,这Graham,Harvey(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财务柔性是企业高效的调整调动资源,合理的运用储备的现金、剩余的举债的一种能力,具有抵御未来不确定风险和利用可能的机遇的特点。保持财务柔性能够帮助企业在必要的时候以较低的成本迅速筹集资金,提高企业决策方案的质量,保证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处之泰然。充分利用适度的财务柔性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稳健的成长、发展。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入市较晚,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成立于深交所,经历了十年的酝酿筹备,批准了华谊兄弟,特锐德等企业的正式挂牌交易。创业板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逐渐活跃的市场,激发了投资高涨的热情,为新兴等行业中的企业募集生产所需资金,迎合了创业板为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市场定位。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多半是中小企业和高兴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风险比主板上市的企业要大的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创业板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财务柔性,充分利用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促进企业较优的进行企业决策。

另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考虑到生命周期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企业,其本身的特点以及较合理的投资来源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财务柔性可能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国外的Byoun(2008)以及国内的韩鹏(2010)都在研究企业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中把生命周期纳入考虑。本文也将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处于朝阳阶段的创业板企业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朝阳企业生命力蓬勃,企业属于上升期蒸蒸日上,但同时又存在很大的风险,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必须考虑财务柔性对创业板中的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尽力减小投资方面的风险。那么,是不是财务柔性真的能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呢?又会有怎么的影响呢?基于创业板旳数据,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财务柔性是否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处于朝阳发展阶段的企业通过不同方式保持的财务柔性是否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不同?财务柔性水平不同的创业板上市企业对投资-现金的敏感程度影响如何?

财务柔性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财务柔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少量财务柔性对经济后果的影响。关于财务柔性的定义,财务柔性的来源和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方面的理论亟待丰富。国内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借鉴阶段,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的K乏,没有形成初步的研究体系。有关研究也只是把财务柔性作为一个视角,很少将其作为研究的主题,对财务柔性的研究有待深入与发展。

本文首先充分梳理了财务柔性的定义,财务柔性的来源,以及测度方法等,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从而提出自己对于财务柔性的看法。在测度方法方面,将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相结合,多方面综合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柔性,使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更具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本文站在生命周期的角度,选择创业板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对财务柔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丰富作用,拓宽了有关理论的深度。

关于财务柔性在现实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企业对财务柔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服务型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企业高管都高度关注着财务柔性。在财务柔性被逐渐重视的情况下,本文选择了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研究了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财务柔性测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能够帮助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能够了解企业自身财务柔性的水平高低。本文选择创业板数据进行研究,还将生命周期理论纳入研究,研究企业财务柔性怎样影响投资行为,强调了企业在投资行为中考虑财务柔性的重要性。比较债务柔性、现金柔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的不同,以及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现金敏感性如何影响,为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在朝阳阶段进行财务柔性策略和选择保持财务柔性的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合理的安排现金柔性与负债融资柔性的比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财务柔性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从财务柔性的定义,到财务柔性的分类,从财务柔性的来源到财务柔性的测度方法,最后财务柔性的特征,对财务柔性的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阐述。

第三章,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财务柔性可能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将财务柔性与投资行为分开来看,在分析财务柔性存在的动因以及对投资行为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财务柔性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的财务柔性来源对投资行为影响的不同和财务柔性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这三方面来探讨财务柔性与投资行为的关系。

第四章,实证分析。在第三章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三点假设。

假设1:财务柔性水平越高的企业投资水平越高;

假设2:不同方式保持的财务柔性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影响不同;

假设3:财务柔性水平对投资-现金敏感性起削弱作用。通过收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初-2015年末的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等等。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章节的研究,得出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我国创业板成立于2009年10月30日,截止2010年11月1日只有13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本文涉及投资支出的上期数值以及期末期初的差值,为保证数据量尽可能的多,只能选用2014年年初到2015年年末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只涉及188家公司的数据,数据样本量太少难免会对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很多控制变量就呈现出对投资支出不显著的影响,但还好的是,主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多是显著的。

谢谢!

尊敬的各位老师:

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财务管理的学生,我叫xxx。我论文的题目是《xx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这篇论文是在xxx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细心批改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这里真挚的对老师说:x老师,谢谢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这篇论文进行简单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研究的现状和背景: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的分析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越来愈多的决策者开始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为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信息支持,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种决策支持和管理手段,对使用者还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由此

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经营结果的优势,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济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分析透可知企业本身的优、缺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积极可行的决策。分析后可找到企业理财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其次,选题的目的及研究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活动日趋复杂。各个利益群体时刻关注着企业的财务现状。因此,进行深入系统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和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

财务报表分析是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依靠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情况进行比较的一种工具。由此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和经营结果的优势,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济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分析透可知企业本身的优、缺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积极可行的决策。分析后可找到企业理财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目标进行。

再次,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是,实例研究,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三方面分析研究xx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并与保利地产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是,xx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发展意见第四部分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存在局限性及解决建议

最后是,结论。在这篇文章中,我尽可能的寻找详细的资料,自己进行总结计算,然后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也对财务报表分析有了深入的了解。但限于本人水平的有限,对万科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只停留在财务指标的表面上,没有对非财务指标进行仔细的探究。

第4篇

[关键词]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66-03

1 引 言

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设立。尽管是地方院校一个年轻专业,但通过精心建设,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已蓄积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8名,博士6名,师资整体实力已处于同类高校前列;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并主持了十多项横向合作课题;主编出版了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基本涵盖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主持教育部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已建设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参赛学生作品荣获“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历届安徽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众多学生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专业特色定位、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2 精准定位专业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建设比较成功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定位。精准定位专业特色一般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差异性。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有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可以是知识基础的不相同、能力要求的不相同、市场面向的不相同、培养目标的不相同,等等。只有具有不相同,才能说有“特”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二是价值性。价值性是指“特”的价值性,是指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差异化的地方是一种新的价值增长源泉,带来的或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或者是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是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的。特色专业建设不是“为特而特”,特色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需要所为。三是可行性。学校或者学校所在的地方具有或者有能力提供建设这种特色专业的相应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特色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只能是空中楼阁。

基于对特色专业建设有关影响定位问题的全面考量,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定位于:着力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和较强创业能力,在地方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式就业和创业人才(以下简称“两栖型”人才)。这种专业特色定位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能力为本。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背反现象: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供给急剧膨胀,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接受物流教育的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很难招聘到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供求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才供求发生结构性偏差,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是理论知识型,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型。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有必要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第二,坚持“两手抓”。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重视就业型人才培养,而且要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因为: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既是高校社会责任,也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是一项提高物流产业企业家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振兴物流产业的客观需要;此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无论是从教学资源保障来说还是从创业壁垒跨越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坚持服务地方。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发展中如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果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可能失去存在的社会土壤,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安庆市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以及安徽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落后,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在庞大的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坚持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广阔前途的事业。

3 科学谋划建设思路

围绕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我校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基本建设思路:学科交叉融合,专业通识并重,强化实践实训,深化校地合作。

3.1 学科交叉融合

物流管理具有交叉学科性质,做好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知识。而培养富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两栖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社会学和创业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我校把这种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要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3.2 专业通识并重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要同步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要重视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道德和创业道德。

3.3 强化实践实训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传授。但能力又不等同于知识,它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心理特征。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实训,完成一定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纸上谈兵。坚持能力为本,要求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实训。

3.4 深化校地合作

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要让学生接近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践,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社会的合作,不断丰富、拓展合作形式。在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引入企业资源、地方资源,构筑学生和教师进企业、进社区和企业家、管理专家进课堂的宽广渠道。

4 系统部署建设举措

4.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模块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就业型”向“两栖型”转变,我校重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理论研究、市场调查、校企互动、精心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培养“两栖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市场化。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一是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细分,重点开设商贸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和制造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为之配置可选修的课程模块,形成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二是改变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结构。将《创业导论》、《商业计划书写作》等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中,同时将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非核心必修课调整到专业选修课当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三是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在选修课程中增加创业知识拓展课程和物流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如《风险投资管理》、《物流行业创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等;四是本着理论管用够用的原则,减少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课程中实验与实训课时,特别是增加就业模拟和创业模拟实战课时,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和素质;五是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就业和创业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习时间原则上要求不少于半年。

4.2 聚集力量,加强能力培养导向的教材与课程建设

一是认真修订由我校主编的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广泛吸收物流管理专家和物流行业企业家的意见,增加有助于“两栖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二是致力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与实务》等学校能力型课程创建为学校精品能力型课程,致力将《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是积极邀请物流行业知名管理专家、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动态修订。

4.3 内培外聘,建设高素质的知识与能力合一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两栖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高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接受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教育;鼓励教师走向物流行业第一线,到企业挂职,做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或工程单位参加实践训练;鼓励教师结合物流行业管理和发展实践问题做科研,把论文写在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上。另一手抓“外才内引”。引进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的专家和企业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注重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少量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改善队伍结构,增强活力;聘请一些具有饱满创业精神、扎实创业知识、过硬创业能力、良好创业道德、对物流行业创业问题有着深度思考的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育导师,常态化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创业教育和辅导。

4.4 瞄准“两栖型”人才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尝试建立导师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学生个性思考的机制,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战略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4.5 抓好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我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考试培训基地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师资格或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争取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双证型(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生。二是建设好挂靠我院的“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物流协会”和“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将目前每年举办一次的“创业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打造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同时,每月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大讲堂”,邀请企业家做创业就业讲座。三是积极开展创业精神培育活动。例如:通过开展活动,积极宣传创业光荣的价值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通过开展生存训练模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深入物流经营管理第一线参观、调查、实践,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

4.6 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学生真实创业

一是建设一支创业辅导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由地方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方面富有造诣的在校教师组成,为学生真实创业提供辅导。二是创建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基地现场观察、体会、参与物流企业创业流程与创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创业,协助拟创业学生选定创业项目,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促成创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创业意识。四是开展创业咨询活动。由教师和外聘的咨询专家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19-20.

第5篇

环境科学论文2800字(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论文

摘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从而达到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创新

一、引言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研究领域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学科。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环境科学专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适应社会及环保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急需探索出培养创新专业人才的路径,强化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以社会及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为适应轻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需要应运而生的,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始终以社会及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逐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培养的需要。专业创办以来,坚持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生产实习中,系、教研室主任和科任老师带队,深入现场指导,使学生在现场教学中学到了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性,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作为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施体系,课程体系建构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在常规学习中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积极实践,锤炼自身,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既要包含体育、外语、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类学科,又要包含生态学、环境监测与分析、分析化学等学科专业课程;既要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有集中实践环节;既要有必修课程夯实专业知识,又要有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与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此外,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不断调整课程结构,随时增加或者删除科目,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和市场引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重视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本专业开设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电子电工、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学导论、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地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专业方向课分为两个方向——环境工程方向和环境科学方向。其中环境工程方向包括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质量评价、创新创业基础;环境科学方向包括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应用、饮用水处理工艺与工程、环境法学、创新创业基础。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爱好和规划选择除“创新创业基础”之外的任意三门专业方向课程。

(三)重视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工作,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体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其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其将来参加工作、选择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将生产实习的时间延长为一个学期,学生就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到生产第一线,提炼知识、拓展视野、锻炼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思想,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其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探索出一种校企联合、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

1)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过程中,邀请相关产业、行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制订与生产实践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部分课程进行合并和增删,以适应专业技术的提升和行业发展需求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校企联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聘请环境工程行业及知名企业的总经理、高级技术主管、核心研发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专业讲座、专业教育、理论授课,带来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使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发展的动态与市场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3)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在企业内建设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实践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实践岗位与课程体系,安排实践指导老师,出具实践鉴定报告,接受或推荐实践学生就业,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4)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在人才培养需求上,企业及时将市场需求动态反馈给学校,校内教学及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与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动态考核与评价,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效果。5)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环境工程专业除了设立校内奖学金,还广泛设立企业奖学金,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激励途径。

(二)强化专业实践模块

作为紧跟时代潮流发展、不断动态变化的应用学科,环境科学时刻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是在生态发展层面、学术层面、企业实践层面,抑或是高校教学层面。因此,环境科学教学应当紧跟发展潮流,注重专业实践,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参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得以锻炼和提高。首先,强化专业实践模块,可以引入项目化教学,学生在课程中能够根据某一相对独立的项目展开学习,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其次,可以组织技能比赛、开设校级科研项目,一方面能够替代传统的作业训练,另一方面,专业的评审队伍和结果能够使学生得到反馈、取得更大进步。

五、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环保人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优化,构建具有應用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科研成果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

摘要:在环境科学概论实践教学中引入科研热点知识和成果,能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的同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引入科研成果的经验介绍和实例分析,本文总结了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应用方法,为环境科学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成果;环境科学;教学;途径

1前言

环境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全球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涵盖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该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一直受到环境相关专业的重视。但环境科学概论教学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也无法全面地反映其科学内涵。为提高教学效果、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前沿科技和热点,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效果。

2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现状

环境科学的高等教育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在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没能发挥该学科应有的作用。

2.1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环境科学相关研究发展飞速,前沿热点实时变化,而教科书从修订、审批到最终通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因此教材很难紧跟科学前沿实时更新。一般来说,环境科学概论的教科书会用大多数篇幅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极少涵盖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应用。教科书的局限性导致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的只是理论知识和针对过去的环境问题的分析及技术方法,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2.2教学形式单一

环境科学概论包含许多基础理论知識,且如上文所言,教科书的内容局限落后。在这种前提下,仍存在许多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方面讲解理论知识,而不进行扩展和应用。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甚至会产生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现象。在形式单一的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仅为纸上谈兵的理论,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其科研应用,也没有掌握该课程涉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的教学,也会影响毕业生质量。

3在教学中引入科技成果的途径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环境科学问题也日渐增多,如雾霾、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工程三废排放等。但同时,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也推动了环境科学的发展,大量科研人员投入到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中,研发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为环境科学领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案例。教科书存在难以及时更新的局限性,考虑到教科书的严谨性和受限制的信息量,也很难选择涵盖哪些案例和技术更为合适。因此,教师需要成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的主力。

3.1紧跟学科发展方向,关注科研动态

时刻关注前沿,了解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是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唯有多关注前沿动态,教师才可能选择合适的、前沿的学术成果补充进原有的知识体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讲解并探讨案例,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发展。例如教科书中有关“伦敦烟雾”的叙述部分,教师可以补充中国治理雾霾的有效技术和措施,以及国内外对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新技术、新理论,同时还可以对几次重大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清楚大气污染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者解决这类问题时的思路。

3.2传统知识体系穿插前沿科研成果

传统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仍然是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的主要内容,引入科研成果归根结底也还是为了让理论知识不止存在于纸面,而能成为学生日后解决相关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实际是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中穿插介绍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避免单一的“照本宣科”打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传统知识体系中与最新研究进展有较大断层的内容,教师用科研前沿进行补充和完善,或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学习到更新后的更为实用的内容。教师讲解环境科学前沿领域的案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剖析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

第6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抢抓机遇,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持续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在海外投资、金融、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涉外商务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自从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15年,已经有29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下的专业。然而,随着申办学校的增多,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4年教育部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以用五个词组概括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功、人文素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知识和五种能力: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或1600学时。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各模块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为5%~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5%~10%。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商务话语的特点;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如何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要着重系统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应对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按选修和必修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社科素养。实践环节涵盖实讯、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程活动和涉外商务活动等课外环境中完成。毕业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用实践类或学术类形式,要求符合行业或学术规范,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不少于5000词。实践类包含项目报告和调研报告。

通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各个高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如广外就制定了英语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化类课程+(全英教学)商务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平洪,2009)。广外的生源底子好,师资力量强,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高,英语基础比较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独立学院,下面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于2013年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培养涉外企业的国际商务人员,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外企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开设国际经济学、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课程;国际会展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开设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类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课程,共155.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9%。公共基础课包含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和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在本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91学分,占总学分的58.5%。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导论、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导论、商务英语口译和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礼仪和国际沟通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会展方向主要有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与服务课程。实践课程指的是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共19.5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劳动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情况,我系在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尽量选用双语教材,尤其是金融学、会计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使学生听懂学会为第一目标,不会只采用英文上课,而忽视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近三年的学生表现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性格更活泼,更愿意做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高校应该分层分类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应突出本校的专业定位,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也应如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绝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而是依托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一门复合专业。独立学院的商务人才培养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黄福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6]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11)[J].外语界,2013(4).

第7篇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研究课题组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应成为当前本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首先需要进行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改革,本课题旨在将创新创业理念导入实践教学体系,并以其作为建构实践教学体系高屋建瓴的教学理念引导,由此展开三维立体、四面开放的一系列教改方略。在此理路框架之下,课题组提炼梳理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挖掘出限制当前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突破发展的制导性问题,确立广告学实践教学的创新创业理念导入与指导地位,突破传统办学模式,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幵放教育转变、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

2.构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并将其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3.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与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相接轨,努力实现我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浪潮趋势无缝对接。

二、宝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立体向度改革

1.纵向改革:四阶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本项目组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广告学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实践教学全程。研究大学生身心成长与学习活动的科学发展规律,根据创新创业能力模块需求,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层次纵向递进开展实践教学,科学合理地将创新创业活动分配结合到学生大一到大四科学习全程纵向的四大环节,即实习课堂实验室仿真设计社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当中,形成学生成才的梯队效应,全面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分为实践教学体系“宝塔”从塔基至塔顶的四大阶次。具体内容见以下说明及图示。宝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纵向改革示意图①第一阶次创新奠基创业启蒙第一阶次是在学生第一个学年内开展创新方法类和创业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并配合课内外实践活动,在此阶段主要解决大学生对大学适应性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②第二阶次创新深化创业见习第二阶次是针对经过第一阶段表现优异并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展开,主要分流到四个方向:一是在教师指导下,队员主导策划并实施广告社会实践项目;二是作为骨干力量开展系列的广告模拟实践活动;三是组建项目小组进行探索式学习,由创业导师对实践予以点评;四是对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提供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机会。本阶段的结业考核为撰写报告或创业计划书。第二阶段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及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第三阶次创新实训创业演练对通过第二阶次学习的学生,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在此阶段中学生将进合办学的广告公司等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型企业等机构进行创业实习。实训或挂职锻炼。同时选拔一定数量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协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在此阶段通过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和指导他人的实践,建立为达到预期结果。④第四阶次创新拓展创业实战第四阶次是面向经过培训并已取得一定成绩,以及有意将创业项目实施的大学生组织起来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等实战。此阶段重点利用真实情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构建团队能力,机会识别并撰写创业计划书及后续实施所涉及到的综合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着眼于提高学生多视角下运用创新性思维,在现实(或模拟情景)中积极沟通,获取更多信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横向改革:多向互联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题组在横向维度上,将宝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塔身”内部横向切面概括为四大彼此互导互联的主要方面,具体内容如下。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改革a.项目组把广告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课程管理体系,从课程设置、学生选课、项目开展、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保障制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计入课内学分。b.结合广告专业具体特点与需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体系,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规划建设出普适性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特色鲜明并与广告学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广告传播与创新创业》、《创意·创新·创业导论》等系列课程。c.根据创新创业活动中中网络广告、微电影广告获奖作品相对弱势的实践反馈,开办《网络广告》、《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等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强的特色课程,侧重培养原创出精品的广告创意制作能力。d.根据大广赛、学院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学科竞赛所反映出的广告行业实际应用需要,明确培养目标,科学优化整合课程设置,对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对相互课程内容进行裁减重组,课程内容变得紧凑,压缩出时间进行广告实务演练。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改革a.项目组对广告专业教学改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适用教材建设给予充分重视和着力投入。b.项目组教学策划引入由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创新创业核心课程教材以及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作为指导和补充性教材,开阔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与实务视野。c.组织青年教师、“大创计划”和大广赛国家级和省级获奖指导教师采编案例,总结广告实战经验,编写广告学专业实训系列教材及以创新创业活动带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专著,形成广告理论与实务的结晶。d.项目组成员正努力探索研发,协力打造符合广告学专业特色、自身综合性院校优势的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立体教材,争取在教材建设方面实现适应经济发展和教材改革趋势突破性进展。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改革a.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b.在“双师制”的制度框架下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规模与实力。c.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d.实行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根据教师不同的专业、行业实践经验分别安排负责不同的创业活动,分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集体研究与分析,使教师的创新创业指导等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④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改革a.知能传授方法改革:转变教学观念。b.反馈激励方法改革。c.“导师制”督导方法改革。

3.深向改革:以“双赛”等实效抓手作为实践教学的深拓利器

所谓“双赛”是指的全国及辽宁省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等的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这是实践教学宝塔结构实现“理论导入—现场体验—仿真演练—全真实践”深度拓进方面的实效抓手。

三、宝塔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多维开放向度改革

1.面向校内资源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a.项目组积极与文学院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接洽联络,创造条件,为创新创业活动开放所需的广告设计制作实验室。b.项目组成员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建设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实践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广开博收。c.充分调动校内的社团力量,为实践教学活动拓展活力风发、异彩纷呈的第二课堂天地。

2.面向院校联盟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a.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院校联盟交流。b.通过建设大广赛网站及博客等沟通合作平台,实现与省内同行院校进行教学经验、案例分析、资源共享等交流互动,尝试打破传统“关门教学”的封闭格局,争取教学质量在多元开放的信息和资源格局中葆有持续性的长进。

3.面向企业社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a.多渠并拓地扩展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资源。b.借助本专业搭建起的多级社会合作的平台,利用大广赛评审、广告学院活动等交流机会,向学界、业界专家诚恳求教,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c.以广告主企业选题调整开发课程内容,使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有效对接企业,并较真实地反映各项教学改革的成效,有力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提高。d.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紧密与社会接轨,实践成果直接服务服务社会,形成实践教学体系面向社会的开放机构。

4.面向地区与国际的开放式实践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基于问题学习

1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山西大同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由原煤炭工业部大同煤矿学校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科升本科而成,于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10月被确立为山西省高等学校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专项特色专业。该校安全工程专业以煤矿安全为特色,不断拓展领域范围,分为煤矿安全和建筑安全两大方向,已逐渐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学研结合、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随着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该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4]。目前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共有五届毕业生,共540多人,年均就业率达90%,且主要集中在考研继续深造、煤矿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这说明本专业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社会需求上升,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

1.2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西大同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执行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采用“三平台一环节”模块,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与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选修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最低学时要求为2200学时,最低学分要求为169.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要求为54.5学分,占比达32.15%,可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占比较高,作用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专业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为了确切掌握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向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发放问卷共计199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问卷回收率为87%。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1)实践教学效果亟待提高。目前,尽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能正常运转,但是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监控较薄弱,对于目前该校的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和效果,仍有30人(17.24%)不太满意,90人(51.73%)基本满意,54人(31.03%)很满意;有23人(13.22%)认为通过教学实习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程度不明显,105人(60.34%)认为提升效果一般,46人(26.44%)认为提升效果明显;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有126人(72.41%)认为实习流于形式,外出实习好像“工厂参观一日游”,只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对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等帮助不大。(2)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目前该校的实验设备只能满足基本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很难开展[6],且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未涉及VR教学方法,有129人(74.14%)未接触或未体验过VR技术,表示对此很期待;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该校还缺少安全监测检测、电气安全和防火防爆方面的实验室[3]。(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域不够宽广。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为煤炭行业,学生实习受限[7]。有122人(70.11%)认为学校应拓展实习基地,优化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挑战性。(4)实践教学缺乏科技创新。其原因是:有91人(52.35%)认为是学生自身参加安全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53人(30.23%)认为学校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度不够,30人(17.42%)认为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

1.3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统计了该校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根据选题内容分为煤矿一通三防类、建筑施工类、安全评价类、安全管理类、消防设施设计类和软件应用类。该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类型逐年增多,基本上每年都会增加选题范围,尤其2018年使用BIM、Pyrosim等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的选题数量增多;煤矿一通三防类的选题比例逐年减少,建筑施工类和消防设施设计类的选题比例不太稳定,选择安全评价和管理类的选题比例稳中有升。这与学生毕业当年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范围有待拓展,应结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②学生在选题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多倾向于选择重复性课题,缺乏选择新颖性题目;③每届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存在(且是大部分)按部就班地套用设计过程和程序的情况,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2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使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尽快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改革方法,本文从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倡教师终身学习、虚拟现实仿真实践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下具体解决措施:(1)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处理好“鱼”、“渔”、“欲”的关系[8]。“鱼”指固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灵活获得;“渔”指可有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策略和习惯,教师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重点指导,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创新性思维;“欲”指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引导和因材施教,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2)提倡专业教师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专业教师要多联系实习场地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及就业范围;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安全产业发展的要求,指导学生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3)采用虚拟现实仿真实践教学方法[9-12]。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本文提出安全工程专业VR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煤矿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模块,通过VR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事故现场(如煤矿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火灾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解决实习经费不足、实践教学设施不全、实践基地受限的问题,也可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4)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以后逐渐被推广[13]。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强调把学习设置于现实问题中,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获得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达到用以促学的目的。

3安全工程专业基于虚拟仿真和问题

学习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解决措施,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基于VR+PBL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如下。

3.1实施路径

(1)在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前,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学习进度和学生基础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题,5~6人一组,明确任务分工。(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到安全工程专业VR实验平台或现场参观学习并收集资料,与现场指导人员交流,按照进度完成实践教学内容。(3)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提交实践成果,并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老师点评。

3.2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山西大同大学2016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进行基于VR+PBL的实践教学探索案例分析。该年级学生已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安全科学导论与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心理学。在实习进行前,根据认识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基础,老师给出6个方面的实习题目:①煤炭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②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类型及安全措施;③某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现状及改进措施;④某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及控制;⑤某商场的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和评价;⑥某煤矿工人的职业病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调查。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实习题目,并形成实习小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实习题目准备相关材料并联系实习场地,实习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调查工作和实习报告的撰写。

3.3效果评估

通过虚拟场景和现场实际的感受及调研,学生认为本次认识实习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但相比以前的实习更累。教师通过评阅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发现学生反映的内容不再空洞和雷同,但实习小组内成员的分工还不够明确。

第9篇

1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

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H.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3,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6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

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68.—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

(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胡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蠃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曰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M.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第10篇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selected subjects system based on ASP was given 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and correlative techniques of the system,i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1)scientific selective model,and two-way selection;(2) it can produce various printable report forms;(3)it can provide facile exchange by the network.The system improved during six years,it ha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scientific operation method, perfect function and good extension.

关键词: 选题系统;毕业设计;asp;网络

Key words: selected subjects system;graduation project;asp;network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83-02

0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可以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是学生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传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基于手工模式,选题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设计网络选题信息平台对增加学生选题时效性及公平性,提高选题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需求分析

选题信息平台要完成从教师投标――课题审核――学生选报(中标)――课题管理――分类汇总等工作,其必须具备以下功能:①课题设教师登录、学生登录、管理员登录三个平台,三方共同参与;②教师登录后允许按招标书格式填写电子招标书,并录入属于自己的课题内容;③学生登录后允许学生进行课题选择、自荐,与指导教师交流,互动;④管理员登录后允许对课题和学生进行删增,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和备份等工作;⑤一个课题可以多人选择,但要实现真正的选双向选择(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荐和其他信息选择自己满意的学生;一个学生可以选择符合专业要求的任意课题,但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择);⑥对于教师筛选剩下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选题(仍可以双向选择);⑦形成报表(按教务部门、教研室要求打印各种报表);⑧教师本人可以根据自己填写的电子招标书,浏览、打印电子稿;⑨教师可以浏览、打印中标者的名单(包括课题名称、学生学号、专业)以及中标者的个人详细情况。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需求分析中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按照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方法,选题信息平台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几个子系统:

在子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相应子系统的数据流图采用事务中心法进行分析,然后,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功能分解,这样不断下去,直到分解成含义明确,功能单一的单元功能模块,从而绘制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即HIPO图[2]。

2.1 学生模块子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管理(修改密码和其他资料)、课题管理(按模式选题、自荐)、互动交流平台(提供导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进行沟通:课题解疑释惑/交流设计工作进展/各期报告递交查阅等等)、查看评价(按阶段浏览评价)等功能。

其HIPO图如图2所示。

2.2 教师模块子系统包括教师资料管理(修改密码和其他资料)、课题管理(录入、修改、删除)、学生管理(按系统选题模式,管理选择自己课题的学生)、互动交流平台(提供导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进行沟通:课题解疑释惑/交流设计工作进展/各阶段报告递交查阅等等)、教师端报表产生等功能。

其HIPO图如图3所示。

2.3 管理模块子系统包括系统初始(产生学生学号密码、教师ID密码、管理员用户名密码)、管理(学号、教师ID、管理员、课题等的修改删除)、控制中心(系统模式、选题参数、命名参数、开关参数等的设定)、报表中心等功能;管理员按自己级别(系统管理员―所有权限,报表管理员―只管理报表部分)等入系统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选题相关的参数必须在选题过程中的一致性(因为这些参数对于选题工作,是底层的概念和设置,比如说改变了选题模式,在选题过程中参与者就发生了改变,或许会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所以使用“选题开关”来决定是否可以更改选题参数[3]。

其HIPO图如图4所示。

3设计结果

本选题信息平台主要采用B/S 结构和ASP动态网页技术实现网上选题和管理功能,是一个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由选课终端机(WEB 浏览器)、WEB服务器( IIS 服务和ASP)、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①科学的选题模式,彻底实现双向选择;②自动生成丰富的可打印报表;③利用网络优势,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经测试验证和全校各学院近六年使用,不断优化及改进,目前已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证明该系统具有合理的结构、科学的运作原理、齐备的功能和良好的可推广性。

4结束语

基ASP选题信息平台已成功的在校园网上运行了六年。该系统受到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2006-2010学年共有近3.2万学生、教师通过本系统进行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圆满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任务。该系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以方便学生选课为原则,校内学生选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是在校园网上任何一个终端都可方便地进行选题。该系统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选课环境,也可以实现教师及教务工作者进行各类统计、汇总、报表工作,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管理,使毕业设计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参考文献:

[1] 璇华,陈怀楚.高校网上二级选课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见: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03:3-8.

第11篇

关键词:大课堂体系;产业金融;长效机制

一、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涵义

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的涵义:由于学校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大课堂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引入多元外部资源予以支持和保障。鉴于此,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形成了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学术团体资源和高校资源五元聚合的教学资源网络,并创新机制,以不同方式融入到第一、二课堂的大课堂体系。其中,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和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在校内组织学生实训、科研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和自主实验等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在大课堂体系中,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和培养。

二、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系

(一)“大课堂”体系中的知识传授

知识,在实证意义上,作为人改造自然过程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积淀,一个人不能再现所学知识,便无法建构知识应用、操作能力。在产业金融人才的培养的大课堂体系中,产业金融的知识体系主要通过第一课堂传递,具体内容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群(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CFA教程导论、金融衍生产品、产业金融概论、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并购与重组、当代中国经济专题等)、实践类课程群(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产业金融概论、产业投资理论与实务、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经济分析与SPSS等)、专业选修课程群(金融工程、项目融资、FECT等)。

(二)“大课堂”体系中的能力锻炼

能力,指主体可胜任某种操作的本领,设计操作活动所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和实施方式。能力虽为知识的基础,知识只有外化为可产生某种效率效度的操作力,才被视为能力。在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程体系中,基于第一课堂知识,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须基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作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使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的训练。具体到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能力、提出融资方案的能力、投融资方案可行性研究能力、投融资风险控制能力等。

(三)“大课堂”体系中的素质培养

素质,指主体的智力与非智力形态及其要素的总和,是主体综合能力的体现。在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系中,通过第一课堂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第二课堂综合素质的打造,使学生具备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金融业务素质,金融技能素质,风险心理承受素质。综上所述,知识、能力和素质,表现为递进包涵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二者又是素质存在的逻辑前提。“大课堂”体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二位一体的立体化大课堂体系,在两个课堂中分阶段推进基础夯实,技能培养,能力锻炼的层叠化培养体系。

图1 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

三、“大课堂”体系保障运行的长效机制

(一)制定了管理机制与管理章程

创建了“学院组织,内引外联;专兼结合,共同指导;分类培养,自主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并制定了管理章程。章程规定学院安排专兼职领导与教师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引外联,合理有序调配各种教学资源融入;组建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金融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指导委员会常态化的活动机制,共同完成对 “大课堂”实施方向、方法的有效性的指导,确保对市场需求的最大贡献度;规定“大课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同时依托学院学生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选拔优秀学生协助教师辅导,充分发挥高年级和技术骨干学生的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

(二)实施多元化的长效激励机制

实施多元化的长效激励机制,包括创新学分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如参与金融机构实习并取得相关机构优秀评价的学生可获得相关学分;通过金融专业资格考试的学生,相关考试科目可获得对应学分等;对获得相关学科竞赛等奖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保送出国留学中加分,在就业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三)构建与外部资源的长效合作机制

构建与外部资源的长效合作机制,与研究团体、企业、金融机构形成互惠互促具有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如学院与芸祥投资公司合作筹建产业金融研究中心,芸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培养学生投资能力的同时为芸祥提供了智力劳动;芸祥提供实际研究课题,学生通过调研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为芸祥提供了调研资料;芸祥进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投资实证案例,学院组建由5名投资专业教师构成的专家团队,对投资方案进行全面解析并为芸祥提供参考意见;此外表现优异的学生可直接获得芸祥及其合作伙伴的工作机会,同时为芸祥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石娟. 高等教育场域中高校“位置”分层的社会学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

[2] 王坤; 刘家瑞; 张海涛. 基于场域理论的三大课堂整合问题研究[J]. 科技创业. 2012(8)

第12篇

关键词:学业指导;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4-001

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9月全面实施大学生班主任和学业指导老师双轨并行管理制度,新生进校后,由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生活、思想等日常管理工作,学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相关的工作。学业指导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只能在工作中进行思索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四年,我从学业导师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学习指导

1.顺利过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怀着“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理想经历了“暗无天日”的高中时代,于是他们带着自己的“轻松梦想”来到了大学,发现没有大堆的试卷等着他们,没有老师每天跟着他们,他们会失落,会漫无目的,在这个时期,学业导师要指导新生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解读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大一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我在班级充分利用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团队,组织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建设活动。

2.制定学业计划:学业计划的制定对学生很重要,应该每学年定学年计划,根据学年计划制定每学期的学业计划,并在每学期期初检查上学期的学业计划实施情况,适时调整本学期的学业计划。大一新生《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对专业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课程体系、各主要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及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等,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所学专业的特征。学业指导老师指导新生进行学业规划、选课,并辅导和督促学业计划的落实,以便顺利进入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根据培养方向的课程模块,选择性的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很多专业课陆续开课,要指导学生进行行业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分析,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进入大学四年级,部分学生将面临考研的严峻考验,大部分同学会面临应聘工作的问题,学业导师应尽量详细为学生介绍相关单位的概况,并指导学生选择招聘单位。

3.引导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服从分配调剂来的学生。部分同学对本专业不了解,有比较强的专业情绪。通过正确的专业前景及我校开设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优势介绍,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去向,对专业感兴趣。由于本专业是工科,但是班级大部门同学是物理生物方向的学生,化学基础非常薄弱,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课程学习效率。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指导

1.针对学习障碍的同学进行指导:关注贫困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学习障碍学生等特殊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及时与学生工作部门联系,协调合作,共同开展对特殊学生的学业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对因学业困惑进行咨询的学生,从学习动力、学习方式、身心状况、师生关系、家庭环境和个性特点等若干方面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开展个别指导。

2.有创造性、学有余力的同学的针对性指导:除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外,及时发现引导一部分有创新意识的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和帮助学生尽早联系参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要清楚本专业发展的方向,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热门方向和冷门方向,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并向学生介绍本校的专家学者,根据选择的方向,推荐给相关的专家,在教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计划课题。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在掌握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同时,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科研活动,写科技论文,申报发明专利,为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利用共享资源为学生学业咨询提供指导

我校学业指导工作实行学校、学院、班级学业指导教师三级运行模式。学校建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网站,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以及各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及企业家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学业、学术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等专题举办系统的、新颖的学业指导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体学业指导;及各学院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业发展等问题上的疑惑及困难,根据不同专业成立“学长互助组”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业指导老师通过班级学习委员建立联系,制作反映近期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以及学生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通过汇总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出现问题的同学并适时干预,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作为学校新专业的学业指导教师,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这也是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情况下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在今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院各级资源,并通过开展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逐步加强学业指导工作建设。

[基金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资助(2011ZYX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