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3:4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机制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 管理机制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企业可持续发展指企业能稳步永续发展,在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有系统的概述和研究。其中主要理论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其中,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作出详细的探讨;在日本,野明针对企业管理论述的企业发展战略观点与本论文所阐述的观点相关联,在此书中,确立了经营哲学、开发和设备投资、培养人才开发和接班人;开展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创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形象引起重视。美国彼得、华特曼在一书中总结了行动至上,重视实践;服务至上,接近顾客;让员工发挥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等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讲话。
二、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理念和产业定位。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或者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时候,在企业管理上还未制定出一整套比较完整合理性经营管理理念。根据实际现状分析,从公司的发展目标比较长远来看,在初期阶段基本上是为以后发展奠基作准备的,要想企业能够长期处于发展,与其公司的经营理念离不开的,而这种经营理念是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而成,虽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战略与规划有所改变,需要适当合理性调整,不过在企业运作的经营管理理念方面固定不变,持续保持稳定。针对于企业经营环境来说,其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变化,而且其变化相当迅速,这时需要根据其变化换位思考其经营管理方向,不过,不能过于灵活,否则企业的主营方向都难找到。在我国现代化企业中有不少失败的企业在处于创业初期和迈向发展期的时候,还是无法确定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与产业定位,总是在市场上随波逐流、盲目从众,这样易导致产品刚处于上市阶段,整个市场就处于饱和状态,致使产品积压和库存,企业的损失相当惨重。
2.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针对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方面,一般对其进行激励方式是行为,在满足其心理需求考虑到物质与非物质,灵活运用其激励手段。满足其心理需求上主要表现在薪酬与全面薪酬方面。其中,薪酬是指员工在企业劳动所获得的等价劳动报酬;全面薪酬是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分为外在与内在两大部分。其外在是指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例如激励的表现在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股票期权、分红。其内在不能以量化的货币价值所表现的激励形式,外在和内在都彼此相关联,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激励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而有些企业在激励方面分配还不够完善,薪酬不仅仅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其重要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一种实现自身价值和工作业绩的体现。而不少企业就是在企业管理上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三、提高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1.建立市场定位管理机制。针对市场定位机制而言,主要确定客户是谁,能为客户做些什么?经过对市场的初探,分析客户间的差异,分别分析其长期用户、潜在用户,在了解市场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竞争对分摊市场的比例,评估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地位。对市场的细分后,从中找出市场空隙,并寻找有利的市场优势。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和经营状况,才能对此进行评估,作出初步的市场定位计划。要想在企业经营战略上获得成功,就得认识到市场定位的一些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产品面向的对象和群体,对此产品的独特点进行详述,在市场竞争体制下寻求产品的重要卖点所在,并且善于辨别同行竞争者的市场地位所在与其产品定位的方法,拟定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最终选择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激励作用主要有物质、精神与竞争性。大多数企业利用物质激励手段来实行企业管理。不过,所有者行为人和各层经营者两者间的行为结果还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在物质激励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制,所以也增加了成本。所以,在物质激励方面的力度还是受到限制,企业应当对员工的精神上给予激励,注重培养人才。当然,在培养员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水平,还激发了领导者一种敬业和服务精神,使其对自己经营的产业有种追求成功的事业心,正好满足了企业家的在事业上的自信心,使其产生前进的动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场竞争的激励,对当前的管理、评价制度和选拔制度,在授权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人事资源,通过竞争选聘企业管理人员,引进优秀人才,促使他们在企业管理中认识到自身实现的价值,在心理上也得到满足。另外,对产品市场的竞争激励要予以重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外界对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市场竞争重要潜在因素所在,激励他们降低成本,做好本职工作、了解到企业力求发展的紧迫感。所以,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注重物质激励、人才激励、市场竞争激励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向,由于企业管理机制研究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历史较短,在此领域探讨还不够广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制定出有助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化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我国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纪元.企业民主管理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03)
[2]宋健.关于实施企业民主管理方略的思考[J].赤子,2009,(06).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51-02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竞争机制,对于中小型企业,新的社会发展态势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要在新的发展领域和环境中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机制。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有所局限,但是只要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选取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改革模式,就能保证管理模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社会的创新型发展,企业要借助科学技术进行整体管理机制和模式的改造,运用最优化的创新理念建立更加优化的企业管理决策。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占据的空间在逐渐减小,只有实现自上经济结构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才能实现竞争机制的增强,建立更加优化的项目处理机制。中小型企业在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逐渐转变了生产管理格局,实现了管理水平和管理项目的创新,需要管理人员有效的进行实际管理资源的优化利用,保证对企业经济管理结构进行集中的控制和布局。[1]
二、传统中小企业管理模式
在传统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有的企业由于管理者和公司所属人是同一个人,在公司管理方面实行的是传统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模式或许会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却很难维持长久。在传统经营模式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由亲属组成工作领导层。由于一些小型企业的公司所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集中聘请自己家的亲属到公司工作,往往都是公司的主要职位,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人事人员等,诚然能节约一定的成本,但是那只是短时期的表面现象,这种模式的弊端非常明显,不仅企业内部难以管理,公司也不能建立严明的管控制度。其二,公司内部缺乏奖惩机制和管控机制。[2]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内部原有工作人员并不多,而且能坚持下来的基本都是公司的元老,往往就忽略了制度和奖惩机制的运行,这样就导致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依靠“人情”进行企业管理,也会导致企业逐渐分崩离析。第三,改革管理概念不一致。在针对改革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社会上的人群对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还是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传统模式百害而无一利,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结构。中小企业要想获取更加有效的经济发展路径,可以有效地借鉴大企业的经营理念,但是,事实证明,若是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仿制大企业的运营理念,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企业升级,还会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行结构中成本提高,实际经济利益下降等问题。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只有保证项目运行目标符合实际企业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升级。
三、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体制创新发展分析
(一)优化选择管理模型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组织框架,并且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在选择具体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思路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管理模式满足以下两种核心内容。第一,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和管理路径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企业在发展变化,外界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更新,企业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化的发展模型。若是企业已经初见规模,若是频繁地更换管理模式会为企业带来不便,那么就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新化的管理方式,利用不同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的变化也要依据基础的管理模式,并更具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不仅整体管理结构更加的健全完整。[3]
另外,创新型管理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需要在实际战略运行模式的选择过程中,有效融合技术、市场以及组织结构的动态发展机制,并且建立一项优化的循环式管理控制系统。对于成功的管理者来说,要实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就要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建立规范化规程和模型,以一项创新管理方式为契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能力升级,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运行现状建立管理结构和创新意识的统一。在实际创新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保证创新符合战略高度,创新结构是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纽带,顺利推进中整体创新模式建立建成。并且,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保证发展机制是建立在鼓励性变革发生的机制上的,创新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组织氛围,这有确保管理要素符合实际发展情况。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发展不是一个短期过程,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企业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逐渐积累管理和组织经验,以实现在整体管理机制的改变。企业要在管理框架中集中分析创新管理理论框架, 并且有效的梳理Clture(企业文化)Technology(运行技术)Management(管理框架)三者对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助力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创收经济效益
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以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保证效益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制度是否合理化以及适应企业,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实现高效的迅速发展,管理人员和企业的经营者要在指定企业运行决策的过程中,都要集中考量企业的实际收益,只有建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项目,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才最大。相反地,企业若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每项决策的实际成本都高于市场,就会导致企业的实际市场竞争力下降,这样的企业在市场洪流中是不能顺利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本身经济实力就较大型企业有一定差距,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以企业实际利润为根本出发点,从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到管理组织,建立统一化的管理机制,加之有效的项目处理和社会才能保证企业呈现出来年个性个的发展模式。在实际管理结构创新中,管理人员要针对规章制度进行集中考量,并且对企业实际运行成本、以及管理项目的效率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人员也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处理标准化结构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创新管理能确保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也能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变革,中小型企业在运行创新管理结构的过程中,会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优化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员工进行自由发挥,甚至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特质和兴趣安排适宜员工发展的工作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力,从而帮助公司创收更大的经济收益,也实现创新绩效发展。
(三)科学化管理机制
之所以有些中小型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自身的科学化管理机制,企业还在运行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在实际管理项目中,只是单纯地依靠经验,没有针对市场情况进行严谨的科学分析,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项目认证,在实际管理过程别容易出现决策性的失误。企业要从本质上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就要利用有效的学习,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机制,并且要保证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具有创新价值,且实际管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对于企业的要求,真正从管理内容入手,创设具有科学价值且收益性良好的项目管理机制。在进行管理人员配置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更加便于交流,中小企业在完善管理结构的同时,确保在管理机制和管控结构的优化。除此之外,公司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保证良好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内部运行效率的提升,才能确保企业得到实际的收益。
(四)管理模式动态化发展
中小型企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集中关注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性质,无论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化,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行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体系,并且运行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中小型企业要将大型企业的优秀经验进行有效的二次复制,确保管理结构和管理效果形成互相弥补的方式,要保证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中注入新鲜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立不同的管控措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验证,以确保管理结构是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对于中小型企业管理来说,不仅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有效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若是管理人员本身能力不足,就要借助于第三方咨询人员,在充分融合自身特点之后建立合乎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要适当融合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高效传递,促进公司实现内外融合,建立最优化的企业运行状态,真正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另外,中小型企业要想寻求自身的突破,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型,形成自身特色化的社会竞争实力,企业要确保自身发展结构和发展趋势相符,呈现出逐级递增的发展进程,管理人员要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优化管理机制和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向发展。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我国大型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也实现了中小型企业的迅速腾飞,但是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问题也凸现出来,这就需要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针对自身问题进行集中的考量,既要吸收有效的管理经验,也要建立科学合理化的总结,从而保证自身管理理念和措施符合发展需求,总而言之,企业要在发展中建立有效的发展规划,创新发展管理措施,助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星.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蝶助力“北京中小企业管理升级系列行动”[C].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96-97.
绩效管理;奖惩机制;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56-02
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随着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不断完善和改革,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都是建立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的,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
一、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利用企业员工的能动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建立一套与薪酬制度想匹配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具体来说绩效管理和奖惩机制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绩效考核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人才吸收和人才利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企业人员的薪酬福利以及晋升机制提供重要依据,能够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重头戏,一个企业的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是必要抓住人才的特性,使其与企业的职位相匹配。知人才能善任,只有通过对企业人才的熟悉、掌握,抓住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而通过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区别员工的能力,并且对其态度及素质能够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同时绩效管理也能够促进员工的自我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绩效管理体现的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通过绩效管理来分配薪酬,通过薪酬的差异化体现员工能力的高度,体现职位的差别。较大的扩展了竞争的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活力,较好的分辨企业人员的能力,恰当的分配职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奖惩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举措,对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企业管理的公平和公正。同时,奖惩制度也是薪酬差异化的主要依据,是从员工的角度制定出来的适应于现代竞争趋势的举措。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奖惩制度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提升,抓住了企业员工的自我利益实现的价值观,以奖励为诱导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危害企业发展的员工行为,及时的予以惩戒,能够肃清企业员工队伍,清除不良风气,形成竞争力较大的企业团队。
同时,奖惩制度有利于形成目标明确的企业价值观,促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协调一致。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绩效考核是奖惩制度实施的依据
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相辅相成的举措,是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绩效考核能够如实的反映企业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科研、实践和技能;利用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员工的认识度,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发挥其最大效用;而奖惩制度则是刺激员工的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利用薪资和福利为筹码,提高工作的晋升空间,业绩优良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业绩较差的给予一定的惩罚,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功罪哦效率。
另外,如果缺少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也是纸上谈兵,没有涉及到员工的基本利益的举措,不能从根本上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少激情的工作态度也就不能提高工作质量。所以说,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性企业管理措施。
二、如何将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有机结合
不管是企业的绩效管理还是企业的奖惩制度,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所以,要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必须要将企业的措施的优势扩展到最大,实现最大剩余价值的回笼。而在企业管理中,要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势必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基本性因素。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的估计,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而奖惩制度是从员工的基本能力的角度出发,利用刺激性的奖励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激发其工作热情。所以,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较好的结合两种措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作用。
1.结合企业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施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服众的基本性要求。一般来说,绩效考核包括考核办法、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以及考核标准等多个部分,要全部企业人员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臆断,需要将过程和结果公开,提高考核的透明度,才能保障管理制度具有可行性。奖惩制度涉及到员工的基本利益,在企业管理中关注度较高,因此要加强大众的监督力度,实现管理措施的公开,保障制度实行的公正。
第二,民主科学的原则
民主科学的原则具体来说体现在员工的自我意识上,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实行,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员工和岗位管理,考核的标准和制度的原则要实行区别对待,突出其岗位特点。另外,对员工的考核不能但从其学历和资历进行片面的评断,而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对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行正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奖惩。
第三,定量和定性的原则
定量和定性的原则是体现企业职位的差异性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化采取的不同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企业管理中的各项考核指标都要建立在对公司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所以,对于不同的考核群体,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从而保障考核的公正。
2.促进绩效管理与奖惩制度的有机结合
企业的员工分属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在进行考核管理时需要甄别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一般来说,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研发人员之间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企业地位,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区别于其工作性质。
另外对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管理,需要结合绩效管理的结果实施。根据企业员工的量化指标处理,包括对其企业员工的学历、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不同类别的功罪哦人员,按照其工作环境和考核表转进行明确的奖惩机制制定,“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侧重指令性,工作完成的情况、工作质量和及时性、参谋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指标。对人员的考核要注重考核其实验技能、安全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与劳动态度等指标。”
而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是进行奖惩制度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别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按照指标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一般来说企业的考核结果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和合格、不合格等几种形式。根据其评估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对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给不合格的给予一定的惩罚都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措施。具体来说结合奖惩制度与绩效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绩效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是在其科学性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效益提升,必须要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看考核项目是否与其考核因素相符合,考核的内容是否全面,考核的方式是否具有可行性。一般来说考核的标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种形式,绝对的标准侧重于固有的不可更改的公司标准,而相对标准则是灵活运用考核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在能力。
第二,适当的进行考核培训
对考核者进行适当的培训有利于规避考核过程的以偏概全和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往往看见被考评者某一特定方面的表现优异,就以偏概全,断定他别的方面一定也好,反之亦然。居中倾向是指不从事实出发;或由于没仔细考察下级的表现而不愿意给出“最优”与“最劣”的极端评语,干脆来个平均主义,一视同仁,都评个“中等”,偏松或偏紧倾向,即在考评过程中,有些考评者给所有被考评者的等级很高或很低。”
结语:因此,在企业实行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是提升企业效益的有利途径,也是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1]王茜.企业绩效奖惩制度与薪酬制度[J].北方经济2005年01期.2005.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现状 监督机制 发展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审计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以至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报告虚假、经济效益差,管理者得不到想要的内部信息。但在我国政府、行业监督机构、证券监督机构的引导下,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正在走向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2001年到2004年财政部先后关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具体会计控制规范性文件。
2006年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应该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2006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丰富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此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与国外相比,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实施的重要保障,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错误地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简单的建章立制,对资产、成本、会计制度的控制。没有认识到它是企业运营中环环相扣、动态监督的机制,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只是错误的把内部控制作为上级管理下级的手段。典型表现在:多数企业人员认为领导签字,一切服从领导就是内部控制制度。
2、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企业在表面上都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董事会在其功能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法人治理结构并未真正建立起来。董事会的监控作用遭到严重弱化,监事会形同虚设。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董事会与总经理职责重复,造成管理层次和权利分配混乱,导致内部控制漏洞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违法违纪现象经常发生,屡禁不止,长此下去,给企业发展带来恶性循环。具体表现在: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漏洞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侵吞单位资产等。
3、企业凝聚力低下
一些企业在权责方面的分配还未成熟,员工的道德行为、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没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机整合,造成人心涣散,各为其利。具体表现为:有的企业领导以貌取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现象。
4、现代化信息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减少人员数量情况下,经济有效的实现控制目标,丰富了实施内部控制的手段,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检查与监督功能。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隐蔽与共享性,可以随意通过网络浏览未经授权的秘密文件,篡改计算机上的数据,弄虚造假,为自己或他人谋利。这样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和复杂性。
5、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然而,在当前的形式下,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未履行真正的监督职能,很难受到重视,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上级部门的领导,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一些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由财务部门和人员兼职,审计职能还停留在防弊查错上,而不是依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出分析、评价、建议等。
6、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在内部控制客观环境方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资本市场发育情况、企业内部制衡机制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再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解决企业所有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不能左右经营环境和政府政策,不能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不能保证企业完成经营目标,不能保证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不出现失误。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企业所有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实践可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在实践中找出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与推广,使所有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真实意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性。只有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2、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主要是按人的目标依据设置的,充分体现了人的管理意图。因此,从人实施内部控制的角度上是十分有效的,而在委托人对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则是无效的。优化内控的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正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和控制,只有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监管。把“内部控制”的大网从企业的最高层撒至最底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控制的企业制度,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明确权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众多的组织机构中,各机构的权责必须得到保障,并不受外界干预。每项业务流程必须通过不同部门,并保证各个部门间相互检查。同时通过人和事的管理,协调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沟通,提高企业凝聚力。
4、充分运用信息管理手段
企业经营必然需要以某种形式取得信息,信息管理就是要各部门不只是利用信息,还要求其对外提供信息。这样,每个部门既是信息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通过信息管理,可以动态的掌握公司人财物、产供销的最新资料,以便提高业务、财务决策效率。
5、内部审计监督控制
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的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首先,内部审计监督不仅要审核会计账目,还要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各部门执行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其次,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将担任内部审计的人员从财务、会计人员中分离出来,将内部审计部门直接置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领导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第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6、注重企业文化的经营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凝聚、约束、朔形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活泼、健康、和谐的企业氛围,号召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2010(01)
[3]张丽珍.浅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期刊论文] -商场现代化2010(32)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危机以及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著抬升。在企业面对的诸多危机中,人力资源危机首当其冲。因此,探讨人力资源危机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人力资源危机产生根源可分为来自外部的因素和来自内部的因素两个方面,论文主要从人力资源危机产生的内部根源分析了危机的类型及原因,认为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内部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原因。二是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原因,前者是本,后者是标。其中,企业治理结构先天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主张中小企业应当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 危机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危机以及危机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著抬升。不论是企业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引发的危机,最终都会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
尽管如此,人们在面对企业危机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到了财务危机,营销危机,公关危机等方面,而对于人力资源危机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预防、妥善处理人力资源危机,把握危机期间的各种关系,进行积极的危机管理,使企业减少或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指标来判断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主要特点。比如,当企业中的销售额、利润、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连续下降时,说明组织雇佣规模过大,员工收益会降低,企业会面临人力资源效率方面的危机。当人均成本、工资增长、人员流失率指标过高时,企业有可能出现薪酬调整危机甚至人才短缺危机。而当出勤率明显降低、员工满意度明显降低时有可能意味着企业中的离职危机倾向。当工作效率下降时可能说明组织结构设计及工作流程设计方面的危机;而当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持续降低时,企业有可能出现绩效考评或激励机制方面的危机。如果学历结构不合理,相当部分的员工基本素质可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则组织中可能出现管理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危机等。
识别人力资源危机出现的征兆并不困难,但找到根本原因却可能因人而异。如何科学识别和确认人力资源危机的原因是正确确立应对危机策略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内部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原因。二是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原因。本文着重从上述两个层面就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内部成因做如下探讨。
二、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人力资源内部危机及其成因分析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要在股东、董事、经理人之间组成一个相互制衡的利益共同体。就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在一个清晰的管理边界指引下,投资者和经营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行使不同的权利,履行责任、分享业绩,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安排。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中国几乎各种类型的企业来说,几乎都面临着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问题,对于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现巨大变化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历史的过程。
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治理结构先天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内部危机的制度性根源。我国中小企业成功的发展模式一般都是雁阵模式,即企业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领军人物。在企业还处在原始积累的状态时,企业外部资源相对单一,内部人员数量较少,协调性工作不大,这时,领军人物的工作风格常常是事必躬亲。这样的工作风格使得团队目标能够很快地得到统一,只要领军人物的个人能力与企业目标匹配,工作效率与效果都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然而,当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向做大做强目标迈进的时候,企业的外部资源不再单一,变得越来越庞杂;内部人员数量迅速增加而使协调性工作也变得沉重不堪,这时如果还需要企业的领军人物事必躬亲的话,不仅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还会使因分工而出现指挥体系短路。
在我国中小企业里,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董事长与董事会相比较,董事长处于强势地位,董事会处于弱势地位;董事会与股东会相比较,董事会处于强势地位,股东会处于弱势地位。其结果是原本应该结构紧凑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断层的存在而变成了畸形。为了寻求自身的利益,董事之间、股东之间也会出现断层。
当然,董事与董事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的断层,大多是因为利益的原因出现的。中国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董事、股东的激励机制问题。一方面,由于受制于股权数量,尤其是在董事长一股独大的企业里,董事与股东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上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主人”的感觉发生了错位,不再以企业价值作为股东价值的衡量标准,而更倾向于追求眼前的利益获得。为了各自的利益,董事、股东之间势必出现小团体相抗衡,断层就出现了。
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足从而引发我国中小企业危机的主要问题有:企业的核心人物对企业影响过大,领军人物与核心团队的落差问题严重;高端人才的引进常常受到核心团队的抵制;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有缺陷;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经营管理理念僵化;核心团队的团结受到影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裙带关系难以协调;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认知不协调等。
在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里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必须引起企业领导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否则,企业就可能引发全面的危机。
三、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人力资源内部危机及其成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方面,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人力资源内部危机可作如下类型划分:(见表)
四、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如何科学识别和确认人力资源危机的原因是正确确立应对危机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2.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内部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原因。二是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原因,前者是本,后者是标。其中,企业治理结构先天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制度性根源。
3.不论是基于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的原因还是基于人力资源职能层面的原因引发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危机,最终都会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要么成为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要么成为危机的关联因素。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事务性工作中,则可能埋下危机的种子,如果企业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机制、激励体系、晋升制度,人力资源危机的出现在所难免。
4.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人力资源危机,不仅可以化解企业的危机,而且可以利用其中的潜在机遇。为了防止人力资源危机的扩散,降低其危害性,需要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赵东主编:企业危机系统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刚主编:危机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Nina Sun主编:打开危机门-危机管理30技巧.文汇出版社,2006
[4]周志钢: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D]. 武汉大学, 2005
[5]诺曼.奥古斯丁: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漆 丽: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D]. 贵州大学, 2007
[7]文世武:现代企业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论文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编制全面预算、有计划、有步骤的将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予以具体化和有机结合。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自始至终将各个经济单位的经营目标同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二、全面预算管理以目标管理为导向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根本,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而提出的。目标管理中,一切管理行为从目标制定开始,以目标为执行导向,最后以目标完成程度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目标管理强调授予下级一定自主权,减少干预,在统一的目标下由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强调事前明确目标,使下级周密安排并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减少对作业过程的直接干预。
如果说战略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经营目标,目标管理思想则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导向。因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预算目标,以该预算目标作为统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导向,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估考核都是围绕着实现预算目标来进行的。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管理活动是以实现预算目标为导向的。通过将预算目标分解为各预算子目标,然后把它们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又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完整严密的目标体系。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体现了财务控制权在企业范围内的配置,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共同治理下”的预算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预算管理关系:企业董事会最重要的工作是审批、考核子公司的预算,董事会不干预子公司经理层的日常经营行为,但是要对经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子公司经理层负责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企业在此基础上编制总预算。子公司的预算一经批准,就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监控”的预算管理
对于“全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预算管理贯穿于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涉及整个价值链的全部业务流程的始终企业预算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主线,涉及营业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是对集团各单位、各部门所属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预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测算,并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控制和考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集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于一身。
2、预算管理是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
由于预算目标的设定是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规划,从而与战略有天然的联系;由于预算与企业各成员单位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相关,从而能有效实现集团范围内资源的全面、合理配置;由于能够提供实际业绩与预期目标的比较,因而预算是一种业绩评价体系和奖惩体系,能够激励各成员单位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控,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转化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使财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预算管理后,经营者任免、年薪和职工工资都将与预算执行挂钩,预算完成的好,经营者的年薪就高,职工的奖金就多;预算完成的不好,经营者就会面临免职或降薪的压力,职工也会面临工资降低或下岗的压力。
四、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法
以目标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以出资者的目标收益为经营目标,根据市场预测,倒挤出内部责任预算目标并形成详细预算的过程,其重点是通过苦练内功,充分挖潜以保证出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它的理论依据是平均利润率理论,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投资者投资是要求获得的报酬可以量化。其公式为: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总投资额×平均利润率
其具体编制程序为:(1)由出资人根据预算编制方针及对企业的有关预测、决策分析确定目标利润,提出预定期间内企业各部门的具体目标;(2)由经营部门以市场需求预测为基础编制销售预算;(3)以改善内部管理为基础编制成本费用预算;(4)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审计并协调各单位预算,形成最终的全面预算方案;(5)全面预算报董事会批准。
以目标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较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相符的,它最适合于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且在逻辑上,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应该采用该预算管理模式。但其难点问题就是目标利润的确定,定得过高,实现难度太大,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对抗,定得太低,既不能满足投资者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又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结论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开展现代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参与预算的编制,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和明确责任,可以调动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开动脑筋,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和控制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凝聚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提高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生产与经营结合 陈锡坤 中国总会计师 2007/11
[2] 论全面预算管理对实现企业目标的作用 吴明菁 当代经济 2008/10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
1引言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此后,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这主要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准确研判,在此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结合现今建筑行业面临的巨大竞争情况下,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极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亟待完善[1]。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2.1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机制陈旧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特别其中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基本都具备人才众多、工种齐全、历史悠久、技术装备先进、施工资质高、施工质量信誉好、经验丰富等特点,但是由于体制原因所导致的机制僵化、包袱沉重、制约激励机制不足等弱点,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导致最主要的经济效益上不了台面。
2.2工程建设企业工程量不足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发展迅速,使得很多施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样也使得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量不足,为了生存或扩大占有率,企业可能会采用各类手段以达到这一目的。
2.3工程初期的招投标制度不能按规定执行,工程建设过程中监察工作不能落实
由于缺乏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系统性管理,导致很多乱象产生,如招投标虽有基本的规定和制度,但是到落实的时候又会存在人情、利益等等方面的交易,使得可以做的做不了,不能做的到处做,各类分包、转包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把控;建设工程中参与工程监察工作的人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监察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对整体工程的控制,不能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对现有工程进行监督,执行力差。
2.4工程建设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以它符合其它商品相关的生产经营特性,要进行相关的运营实践,凭实力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多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企业竞争力不足,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如招投标的相关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原因,其虽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技术装备先进、资质高、经验丰富但是跟不上时代的改变,不能适应相关的工程信息化管理,有关的创新思想观念、人才、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用进废退为准则使得此类企业竞争力地下,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增大创新投入、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面貌,以期提高效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
2.5工程建设企业参与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都会比较大,其所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在参与建设前非常有必要进行先期做好勘察准备和实地环境接触,做好充分的建设前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否能够进行施作,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前,并不重视工程的先期论证、勘察工作,甚至部分地区将水利水电工程变成地方政绩的一种体现,不做合理化探究,盲目上马工程,造成初期就不合理,建设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6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发生问题影响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当时当地的基础性利民工程,对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部分地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上控制不好或根本无从控制,导致出现本该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被克扣、挪用等情况出现,直接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进度,影响施工质量,不能按质按量的完成所有建设工作[2]。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
3.1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做好先期的制度、成本控制,施工建设企业要对建设区进行详尽的了解,掌握工程相关的技术、人文、地质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决定是否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以及主要的参与方式。
3.2掌握市场规律
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企业明确参与建设时,要对整个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测算,确定使用合适的方法确定投标相关具体事项,明确投入预测,实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同时注意人员、设备、社会环境可能带来的成本问题,加强成本管理以获取最大利润,联系市场实际和本企业内部实力,切实可行的编制工程造价,采用合理定额,同时建立高效体系用以支持日常的询价、采购工作,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增强自身竞争力。
3.3提高施工质量把控
提高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把控,重点提高相关管理人员、机构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强对质量问题处理情况的监督监管,增强其工程质量意识,提高其整体责任感,很多参与施工人员缺乏足够教育,面对质量问题与其它问题的冲突时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促使我没要注意质量管理教育的针对性,不同人员、文化水平、不同意识的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3.4提升人员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于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人员、器具是相当多的,这些影响因素当中,技术人员本身的水平、认知、行动、能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起着决定行的作用,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人的技术高低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所以,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养以及管理水平,定期进行相关的技能、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增强其处理突况的能力,改变其错误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3.5紧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四个方面,所以要明确各方职责,同时加大配合力度,努力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服务,在此要注意对旧有机制、旧有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丰富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察监督,实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3.6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要落到实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管理问题,要及时处理提高管理的时效性,以促使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安排解决预案,降低各类管理问题所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控制问题危害的范围,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利用专业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4结语
经济新常态既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方的挑战同样也是给各方的机遇,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使之能够达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效果的目的,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之完善都是一种进步,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又很多,也就意味着机遇也很多,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要做的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认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水平,努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
【2】郑国.浅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18.
一、电子商务管理
1. 电子商务管理现状
虽然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化,但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方面却依然处于雏形阶段,相关学者在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时,往往只关注电子商务理论、方法和安全等问题,很少就电子商务的管理进行研究,相关的系统性的、理论的论文几乎是凤毛菱角。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外的先进思想的流入,给国内的电子商务管理研究带来了改变,电子商务管理研究开始向成熟的观念和理论进行转变,例如:企业资源计划、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条管理、虚拟市场管理等。电子商务环境与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出发点是对电子商务环境的管理,新的管理方式则是以信息流为管理对象,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高质量的达到了管理目的。
现有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例如:对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时,无法做到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及管理活动间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一个完成的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所造成的问题,显然在管理者制定管理战略时,并没有把管理活动考虑到系统中造成的。为了能够科学的构建电子商务管理体系,首先应从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电子商务管理方法入手。
2. 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研究可以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能以及结构来展开探讨,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企业管理结构、运营模式,从中对电子商务管理规范进行整理。
(1)电子商务管理对象及其管理职能电子商务管理对象和职能包括着管理结构、电子商务活动组织及其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及其任务等内容。
(2)电子商务管理体制
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和传统管理体制和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又有着区别。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包括了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关系、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的意义、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的标准。随着电子商务体制的变革,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已经被应用到企业管理机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上。
(3)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主要是由电子商务系统中商务活动组成,所以想要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必须从电子商务活动结构入手,电子商务活动主要保过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结构、电子商务系统活动方案、电子商务活动系统、电子商务活动模型、电子商务系统社会连接工具、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模式等内容。
(4)电子商务运营流程
电子商务的运营流程正是电子商务活动的行为规范,想要对电子商务运营流程做到科学规范管理,需要从运营平台、操作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电子商务运营流程探究,必须从网络信息流平台、网络物流平台、网络资金流平台、网络技术流平台、网络契约平台、电子商务网络内模型模式。电子商务互联模型模式、运作模式及企业交流模式等内容进行。
3.电子商务管理内容研究
电子商务管理内容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电子商务管理内容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及多样,如:与电子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组织、对象、物资、技术、客户、信息、环境、时间等内容。下面将从几方面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内容。
(1)电子商务经营策略
从宏观来看,电子商务经营策略是电子商务活动管理的一方面。在进行电子商务策略研究时,要认识策略目的、策略方案以及策略的管理地位,最终实现电子商务运营策略的管理。电子商务经营策略主要有:财务策略、电子商务活动策略、电子商务环境策略、电子商务经营目标、电子商务经营方法等内容。
(2)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分析
不论是传统商务活动与现代电子商务活动都无法离开资源,只有资源的存在才能展开商务活动,所以说对资源的管理及优化配置是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要从财力、物力、人力、有形无形资产等资源结构及其利用,通过各类资源的特点,进行资源管理方式方法整合出合理的电子商务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电子商务运营资产、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结构、电子商务人力管理制度、企业运营方式及企业运营方案等内容来进行分析,以此制定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资源管理办法。
(3)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的研究
可以说信息带来了电子商务,没有信息的传递j就没有电子商务,信息流就是电子商务的血液,所以对于信息流的管理就是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要从认识信息源的形式来进行研究讨论,分别从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存储、信息搜索几方面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包含着财务信息管理、客户信息、技术信息、企业信息、合作信息、产品信息几方面。在制定信息流管理办法时应结合企业信息化涵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企业信息源、企业信息化目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运行方式等内容入手。
二、电子商务应用
1. 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过程
由于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分别经历了几下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电子黄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产品黄页,以取代传统传播介质。与传统传播介质相比较,黄页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使用方便、成本低、内容丰富、传播广等特点。虽然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但就目前的市场来看,仍然许多企业在使用。
(2)第二阶段:电子广告
现今社会正是信息时代,相比传统的宣传册和企业简章来说,电子广告更具优势,网络广告增量了多媒体内容,信息量比相对传统宣传要大、要生动、要完整、更容易得到认同等特点,同时又为企业建立了口碑和信誉,有效的加大了企业的竞争力。
(3)第三阶段:电商
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商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电商的销售模式已经普遍被接受,并且有着取代传统销售方式的趋势,很多起来开始重视网上销售。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建设网店,把产品销售向互联网销售转移,这便是企业对电子商务优势的利用,并且互联网销售模式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从而降低售价,这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都愿意接受这种销售模式,建设电商网站,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
(4)第四阶段整合
科技的发展,云技术的强大,加上系统的管理软件,大大的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企业开始采取整合方案,从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招聘、招商、宣传及售后等等服务,都将被整合,统一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合作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洽谈采购,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及技术咨询,经销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生产状况,电子商务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应用平台。
(5)第五阶段在线生产
电子商务最终目的需要达到的就是在线生产和消费,并获得利润,但就目前为止来说,以现在的版权问题及网络安全和信用问题,暂时还无法得到很好的技术性解决,但这将是电子商务的最终形态。
2. 企业电子商务趋势
目前电子商务的主流是以虚拟市场为主,网络市场可以用无限大来形容,网络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如此大的需求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目前就我国来看,网上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每一位网民都成了潜在客户及消费者,并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网民都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潜在购买力,想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打造自己的商业网站,建筑虚拟市场,将会为企业带来商机。不久的将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应用,网购、网上服务、网络销售将得到普及。
传统的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对于商务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有配套的商业圈、银行服务、宣传服务灯等等,同样电子商务也离不开商务环境,并且电子商务对商务环境的优化做出了贡献。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系统中包含了滴务网站、电子支付、物流等。不仅仅民间企业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我国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纷纷为网上交易提供服务,确保互联网交易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并且各大银行纷纷开通电子商务服务,如:掌上支付、网银、一网通等业务,有效的加速了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方面不够健全,也阻碍了我国商务环境的发展,相关法律的出台势在必行。
3. 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1)网络交易应用
在进行网络交易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售前服务,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具有即时互动、跨越时空和多媒体展示及互动性,并且通过企业网站主页、电子邮件、多媒体幻灯片等资料,可以帮助客户更快速的了解先关产品信息,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广告宣传费用低廉,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在网络交易进行时,售中服务在电子商务模式背景下也变的简单,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洽谈、订购及支付,这将大大缩短服务流程,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并且也为无形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音像制品、软件、书籍等可以实现在线试、听、看,再进行购买。电子商务也为售后服务提供了便利,在售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技术支持解决产品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排除故障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且还可以为客户提品升级改进信息来吸引客户重复购买,并且通过网络采集的反馈信息量比较大,更有利于企业对产品的改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售后服务可以说响应快、质量高、费用低。
(2)企业局域网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上,在现代化办公中也可以体现,现在众多企业都具备企业内部局域网,方便企业内部交流和信息资料传递,可以说企业局域网为企业办公提供了方便,是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的好工具,并且通过网络的办公模式提高了企业商业活动的灵敏度,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做出判断,选择正确的战略方案,更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电子商务B2B
电子商务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不仅仅可以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商务活动,也将大大的提高效率。可以说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最具发展力潜力的项目,企业间进行的商务活动贸易额度是普通消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所以将电子商务应用在企业与企业间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4)企业与消费者间的B2C
可以说电子商务孕育了新型的消费模式,为人们提供了网购服务,用户在网上进行选购商品、并通过网络进行支付。这种模式为用户和企业双方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消费者享受了足不出户进行购物的服务,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最火热的项目。
4.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系统由企业内部网、互联网、商务应应用系统组成:
企业内部网络:由网站服务器以及邮箱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几大部分组成,服务器的规模和数量由企业实力来决定,如果企业需要承受的内部访问量过多可以设置多台服务器,如果企业需要多样性的电子商务业务,往往使用商务服务器。
互联网将客户与企业以及企业连接了起来实现电子商务,但是互联网安全一直困扰着人们,在进行互联网连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开启安全工具,提高安全系数,在这方面企业必须重视,这将关系到企业的财产利益安全。
企业内部网络以及互联网都是建设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增添商务应用系统,一般来讲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软件来实现,这些软件需要依附在网络的基础上运行,一般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后台和前台,后台提供企业操作,前台提供对外服务。
5.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意见
(1)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电子商务
当前很多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还停留在制做网站,对企业进行宣传的初级阶段。企业应意识到互联网带给商务活动的便利条件,应重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把消费者、合作伙伴、经销商通过互联网串联起来,形成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2)增加建设资金
电子商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率,但是在硬件方面仍然差强人意,往往一些企业之采用几台电脑了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这样做并无法得到电子商务所能达到的效果。企业需要加强硬件建设,投入资金引起先进硬件及软件,为办公提供便利,使生产、理财、商业活动都通过软件来实现。
(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各个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企业想要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成就,首先应该重视其对员工的培养,使员工具备企业管理、营销和电子商务知识,来推进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
目前受东亚金融危机、特大洪涝灾害和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同时,我国改革任务非常繁重,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顺利启动经济,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便成为当前政府各项工作的核心。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国采取了扩张性贷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银行于98年12月6日再次降息(这已是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央行第六次降息),财政则发行1000亿元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刺激内需。虽然在西方国家的经济调控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比较有效,但我就国目前情况,仅依靠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控力度仍显薄弱。这是因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很高。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讲,人为推动贷款增加量不能过大;而财政也是连年赤字,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扩大支出的余地非常有限。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控工具,调控效果如何很大上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居民对市场信号反映的灵敏程度。我国目前还未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大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条条幅框,它们一方面限制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通过制度创新刺激经济活力提供了巨大潜力。因此刺激经济不能仅仅靠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还得靠抓好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来理顺经济循环中不适应市场机制、不符合我国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度扭曲以便为财政、贷币政策资金高效使用创造良好环境,使财政、银行资金的少量投入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当然,实施各项政策不能一哄而上,而应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要求,围绕调动居民的消费热情和企业投资激情来进行,以使它们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具体来说各项政策协调应该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在决定人们支出倾向的诸因素中,财富存量和未来收入预期是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财富存量)巳攀升到5万亿元,具备了不小的购买能力,但人们仍持币不购,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未来收人预期不佳。从城镇居民来看,大部分居民未来收入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预期支出增加,因而使预期收人相对贬值。所以要刺激城镇消费品市场、恢复人们的消费信也关健是要逐步改变人们对未来的支出预期。这就要求政府明确界定它在帮助城镇居民解决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大向题应负担的资任与义务,如组建“住房基金”(以城镇土地级差收入和对高级住宅征收的消费税为收人来源)为每一位购买住房在标推以下的进行补贴、尽快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承担九年制义务教育(杜绝乱收费)等。
对农村居民来说种植收入是其收入主要来源,稳定农民种植收入预期对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得以贯彻之后。影响种植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农田水利和粮价波动。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建于五、六十年代,到现在许多都已年久失修,近二十年来农产品产量虽然持续稳定增长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降低农作物种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会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从而极大稳定农民收入预期。种植收入还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前几年我国放开了农产品价格,但实践证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风险对单个农户来说,难以承受因而政府设立最低保护价,建立大型粮仓,对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全力收购,保证农民多收多得是维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所以刺激农村消贷应在农田水利和粮食流通体制及粮仓建设上下功夫。
2、改善人们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渠道。我国目前出现的消费无热点、经济缺少增长点的现象,—方面是由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在从千元级向数万元级商品过渡时出现消费断层;另一方面则是由城镇居民适宜的消费渠道被人为堵塞、面农村消费环境又过于恶劣造成的。在城镇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在基本衣、食、用需要满足之后,其消费应向住、行升级。鉴于住房、汽车价高且配套服务不完善。轻骑和摩托车便成为城市人提高生活质量助理想选择;并且从国际上看,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巴西、墨西哥等国在轿车进人家庭之前也都经历了一个轻便车消费热潮,但我国对摩托车消费却持消极态度,许多大城市明文规定,摩托车不得进入市区,即便在市外对摩托车消费也存在诸多限制,实行这些限制,除出于动富济贫的公平收入分配目的外,主要是从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目的考虑的。其实,解决这些问题,不一定非得限制消费,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规定最高废气排放置(减少污染)、发动机最大功率(限制时速)及噪音污染标准等来解决。政府可以按以上标准对生产厂家进行认证,只有符合认证标准企业生产的特定型号的产品。政府才允许其进入市区,对其它产品则区别对待。这样,改变对摩托车消费的一刀切政策既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也有利于推动我国轻骑、摩托车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机动车辆的设计、制造能力。并为以后汽车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农村居民来看,四年其年均收入3000元,正处于千元级电器消费的收入区间。据测算,如果未来10年内全国2.3亿农户家电普及率达到1996年城市居民水平,就会沼费我国10年的彩电产量、14年的电冰箱产量和16年的洗衣机产量(按1996年产量计算)。但农村电力供应不足、电视信号不佳、用水不便等恶劣的消费环境却极大限制了其消费活动;许多地区农村电费价格大大高于城市,农民购买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较普遍。这种消费状况与我国日前电器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的局面极不协调,并且我国电力供需矛盾随着几座大型电站的投入运行不仅已大为缓解甚至出现过剩,因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农民记费环境,对启动农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3、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供给是需求的前提,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我国刺激经济也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推动企业发展上。纵观我,14年的城市改革历程。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国有企业而是各种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各种非国有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来说有两个优势后发优势(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技术落后)和机制优势(非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是面向市场的。机制优势决定了非国有企业可以向国有企业学习,使后发优势得以实现。但随着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间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乡镇企业发展步入缓慢调整期。在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以前,为填补乡镇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带来的企业发展空缺,必须得从其他方面开辟企业发展新领域、发掘新动力。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领域在于私人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设立公司有较严格的规定不仅审批手续繁杂并且还有不小的注册资金要求,这种规定加大了私人创建企业的成本,极大限制了私人的创业活动,废除有关设立公司的种种限制规定,则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提高人们自我奋斗、自强自立的意识。使私人企业承想起部分原乡镇企业承担的动力责任,对现存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经营水平较高、盈利状况较好的企业来说。金融部门的贷款歧视是限制他们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部门愿意把资金贷给大中型国有企业而不愿贷给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原因是后者贷款风险大、成本高。这样做固然体现T我国93年以来加强金融监官、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但也说明我国金融改革力度还远远不够,现有金融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此,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机制,提高其风险评估水平,建立切实可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对刺激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改变其对未来发展的不良预期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点通过银行的区域经营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等措施打破目前少数几家银行垄断的格局,增强现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非常必要。
4、强化我国轻、重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我国从建国到78年改革,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整套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为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摆脱对其它国家的依赖创造了条件。但在过去20年1I我国轻工业的发屁却逐渐说离了这个基础;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6P生产厂象话相进口机械设备,使我国轻工业与外国重工业结成完整的生物链条,带动了外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而本国的重工业却道遗弃。如我国数控机床市场份额的95%、轻纺机械的70——80%、石化产品一半以及几乎全部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视发射设备市场都被国外占领。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相脱节,所LJ我国技术吸收创新能力弱,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滞后,生产能力明显不足。我国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完成经济的重工业化,重塑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依存关联是非常必要的,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杜绝轻工业甩机械设备的乱进口,即使对我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轻工项目,其适用设备也必须协同机械制造企业联合进口,在机械制造企业负担部分进口签用的前提下,二者共同组织科研攻关。以提高我国高技术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同时,改革生产型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所负税收予以抵扣,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投资需求,缓解机械制造部门需求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财政也应投资抵免的方式予以鼓励。
论文在线·耿姗姗 赵亚军
论文关键词:CDIO;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仿真实训平台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先后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按学科分类划分课程门类;以理论知识为学习起点;按知识本身的逻辑组织课程内容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以书面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几个方面。这种状况有悖于职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违反职教规律并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实训体系已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实训、实践安排难,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欠缺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软肋”,而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表现尤为突出。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验中探寻知识,通过个人独立开展项目设计、资料查询、实验探索、最后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因此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校内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软件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矛盾迫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平台建设。根据科尔尼咨询公司的《大连软件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8%的软件企业因找不到相应的人才而出现职位空缺,73%的软件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放弃了相应的市场。另一方面,2006-2007年,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只有33%。软件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脱节现象非常明显,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并不能尽如人意,企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必要的具备真实企业氛围的实践实训平台,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缺乏就业能力。而软件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无法像传统产业那样在企业开展开展专业技能的实践,所以建设基于CDIO理念的“做中学”校内实训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基于CDIO理念的校内实训平台的建设。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智力密集、资金密集的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资本的青睐,特别是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软件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软件行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行业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软件产业2009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预计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增速保持25%左右。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软件发展空加大,增速快,能够吸纳大量的软件从业人员,这将对软件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也为软件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尽管我国的软件企业发展迅速,但大多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多,因此无法为众多的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的条件。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软件类企业需要使用人才去完成产品开发设计,而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上。所以,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耦合度,提高软件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建设基于CDIO理念的“做中学”校内实训平台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将来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CDIO的理念,“做中学”并非一定要到工厂才能完成,而且软件产业自身的特点也不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引入工程职场环境,并不意味着把工厂搬到学校里来。工程职场环境不是指它的物理环境,而是强调它的特征,它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建立校内仿真工厂需要提供给学生这样的真实环境:给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持续创新和改进;着重问题的解决;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把事情做成。这与我们学校的文化特征对比实际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建设基于CDIO理念的校内实训平台重点在于营造环境、引进工程项目,引入真实的职场环境。只有结合工程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作用分析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校内软件仿真实训平台,能够在企业和学校间构建起一个平台。软件仿真实训平台是营造一种校内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也是“学校+企业模式”的共生载体,它的建立是按照工作岗位、职业特点设置,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在校内呈现一种“真实存在”和“现场实践”的状态。让学生通过“做中学”,了解具体工作任务和运作流程,从而实现专业技能的沉淀和职业修养素质的培养。
(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立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由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决定了软件仿真实训平台是一个仿真的软件工厂,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建设要按照符合软件开的要求进行,对场地的要求,办公室的布置,机房的装修等等要结合软件开发过程的工作方式,使学生感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其行为就有别于原来单纯的课堂教学,有助于通过行为形成意识,通过意识转变思想,通过思想体现价值理念。让学生在学校就明白工作是什么,什么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掌握一个岗位群的技术,胜任至少1-2个岗位的要求和职责,为学生提供快速成长的平台。
(三)在软件设计开发仿真实训项目的引导下,实现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CDIO标准要求之一是集成化课程体系建设。在能力大纲确定以后,要把课程设计做集成化的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是CDIO的模式,这和左边我们传统模式的学科导向,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念。在高职院校,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要把职场的工作梳理出典型工作过程,然后把学科穿来做关联,形成课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所以,通过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立全面带动软件技术专业群实现“工学交替”、“学做合一”、“边工边学”教学模式。全面引领专业课程开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以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检验教学,整体上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转贴于
CDIO标准9是教师的CDIO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老师大多都很封闭,从学校门到学校门,高学历、高学位,大多数没有在产业界做过一天工程师,而他们却肩负着培养工程师的责任。要改变老师的这种素质,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法的训练。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建成后,专业群学生能够进行真实仿真环境下的软件设计开发和软件测试实训,使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与测试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顶岗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形成“工学交替”、“学做合一”、“边工边学”,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此外,教师在完成教学、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通过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从而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思路
在CDIO的12条标准中,工程实践场所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场所和其他学习环境怎样支持学生动手和直接经验的学习?学生有多大机会在现代工程软件和实验室内发展其从事产品开发?如何实现在过程和系统建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实践场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方便、易进入并易于交流?等等问题是我们传统实验室无法解决的。
(一)硬件技术平台建设。校内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应本着力行节约、够用为度、真实有效的原则,在现有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基础上,通过添置必要的设备,按照软件企业的生产管理要求,设立“软件设计实训中心”、“软件开发实训中心”、“网络管理中心”、“多媒体实训中心”、“软件测试中心”及“软件工程中心”,形成软件实训平台的合理布局。硬件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当前流行的配置标准,不追求过高的配置。
在软件开发时,以8人为一开发小组,每台计算机使用网线连接一层交换机,用于日常的程序版本控制和数据备份。一个项日开发完成之后,将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源码和文档备份到台式服务器中。配备的3台2层交换机用于日常的教学实验。
(二)软件技术平台配置。软件技术平台的投入要立足于目前的主流开发平台,使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掌握主流软件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走向相关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一般应具有如下软件平台:
1.操作系统软件:Microsoft Vista, Microsoft WindowsSP2, Microsoft WindowsServer2003;
2.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3.程序设计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8;
4.开发工具软件:IBM Rational Rose Developer
5.测试实验工具软件:Rational Test Manager,Rational Robot;
6.J2EE应用服务器软件:IBM Web Sphere应用服务器高级版;
7.程序设计软件:Jbuilder2006/Jbuilder X, Eclipse3.2.1,J2EESDKI.4, J2SE1.6。
(三)工作环境的建立。软件仿真实训平台必须建立企业管理机制,选定项目经理,任务,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来实施,让学生完成个人的角色转换。工作环境的建立要达到如下目的:
1.提高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参与项目过程,实现由浅入深的工作层次。
3.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规范与管理制度,了解企业过程与考核流程。
四、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目标
软件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是在现有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基础上,将课程中开设的实训整合为突出单元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实训项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学做耦合,紧密围绕实训体系的综合改革,通过建设软件仿真实训平台构建校内真实仿真型生产实训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积极引进软件企业的真实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学生仿真实训、顶岗实习;师资校企合作、岗位互换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软件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软件生产型实训基地。
关键词: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游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日益发展成一个支柱型朝阳产业。游戏是具有代表性的知识集约型产业,根据不同的领域培养高级人才是今后培育和发展游戏产业所必需的核心要素。在各个国家,以大学和学院为中心,新设立了与游戏相关的学科和教学科目,游戏制作人表现出很高的竞争力,将成为21世纪看好的职业,被认为是知识信息时挥最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1]。
本文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游戏软件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以“学生作品展览”为主线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1我国游戏产业及游戏教育现状
1.1游戏产业成为我国朝阳产业
我们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计算机游戏大力扶持和推动,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游戏软件产业园区[2],许多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也纷纷开设游戏软件设计专业课程。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游戏学院。目前,“游戏设计开发课程”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培训项目之一。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些拥有互动游戏的展馆更是受到游客的追捧。许多发达国家馆将设立“游戏日”,方便各国游戏行业资深人士与游戏从业者进行交流,对世界游戏现状进行讨论。世博会期间荷兰馆还举办了“欢迎与荷兰游戏大师握手”的会议,参与者在会上学习、讨论和交流有关荷兰游戏的经验,互相交流一手经验和创造力想法。荷兰专家还得出了“游戏玩家是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的结论。
目前,尽管金融危机阴影未散,但在中国,网络游戏仍然生气勃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大型网络游戏用户已达到6931万人,较2008年增长24.8%。
1.2传统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开办了多家游戏学院,开设游戏设计类课程。很多高校也纷纷开办相关专业,游戏软件设计已经成为目前的热门专业之一。为了达到培养合格游戏人才的目标,各办学单位也都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3]。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序上解决了校企之间的链接问题,但在高校当中,校企合作通常集中在最后一个学年或者半个学年。而前几学年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打牢专业基础、规划职业方向的重要时期。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众所周知的限制,其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需要,文献[4]中论述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缺少系统的游戏设计工程的知识;学生不具备关于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游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缺少实践训练、缺乏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结合工程化、产业化的实践体系。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游戏软件专业的办学水平。导致高校最终培养的是技能单一、缺乏综合设计能力的准合格甚至不合格人才,学生毕业后入职前往往还要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2学生作品展览在游戏软件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游戏软件方向)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2010年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四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数字媒体教研室教师探索出一条通过学生作品展览促进教学改革的一条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2.1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
学院在广泛争求国内专家及企业高级工程师的意见之后,针对游戏软件设计专业制订了专门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1]。突出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对以往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与修改,特别在教学中引进了工程实践思想,把实验和实践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要位置。
2.2大力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地位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我们把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初步定为游戏美工及游戏策划编程两个方向,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上做到了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两个专业方向上设计了一系统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每个环节形成设计作品。最后,通过“学生作品展览”为主线来主导教学,并贯穿本科四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程设计设置如表1所示。
1) 课内的课程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在确立了实验实践教学的突出地位之后,学院对教学计划中部分课程特别设计了学期内课程设计环节,基本涵盖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此类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即明确规定在成绩评定标准中,课程设计大作业所占的比重不低于30%,有些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和实际需要占到50%甚至70%。
课内课程设计可以是大作业、技术报告、综合性程序设计报告、平面或三维美术作品、策划文案等。课内课程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
2) 独立设置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我院在游戏软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大量独立设置的综合性设计课程。
此类课程不设理论考试,学生根据项目大小组成3~5人的研究小组,模拟企业岗位设定规则,每人担当不同的角色。在共同完成项目设计时,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项目组内合作、项目组之间竞争。良好的管理模式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也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自觉的学习氛围。不知不觉之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也往往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的。
此类课程要求项目有完整的设计报告、可行性方案、需求分析、市场调查、调研报告、工程实践报告等文档,在考核时完全以答辩形式进行,项目组将作品在学院公开公示一段时间后,接受来自同学、老师的质询。杜绝了以往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
3) 毕业设计。游戏软件专业实行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在前3年的时间里在学校学习,期间有2次共4周的企业专业实习。学生在最后一年的时间里,前半年是企业实训,后半年完全到企业顶岗实习。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完全由毕业设计代替,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企业从事的真实项目。这在制度上保证了毕业设计的真实性,推动了学生、学校企业的无缝链接。学生经过长达一年的企业实训和实习,完全有能力拿出当前时期本专业、本领域的前沿性的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工程与信息学院与北京、大连、哈尔滨动漫产业园区多家游戏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家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合作非常成功,由我院学生创意的游戏产品在企业已进入研发阶段。实习基地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实习、就业,以及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目前,我院游戏软件专业第一届26名毕业生当中,除1名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外,都收到企业的录用通知,有近10名同学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3课程设计题目的制定及科学选题
学生课程设计的具体题目可由大纲规定题目、教师指定题目、企业设计题目、学生自定题目几部分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爱好及未来职业规划自由选择题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研究方向、项目目标以及最后作品的验收标准。学生自主选题、半自主制定设计目标、全程自主设计,教师起到引导、辅助、建议的作用,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期末考试再也不是以往的只考理论,“考前突击背、考后全不会”的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变。
我院制定了学生自主选题的办法来激励学生。实现完全学生自主选题,就要求题目数量多、质量高、贴近企业需求、难度适当。现在学院正在实施一项“基于课程设计主导教学”的教学改革工程,全院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科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学院定期举行课程设计题目讨论会,经过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题目正式进入某一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题目库中,以备在实施教学时备选。课程设计题目库永久保存、实时更新,并把每届学生优秀作品结集成册,永久保留。这样,在后续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足够资料进行参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4学生作品展览促进教学相长
学院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了让学校和社会了解学生,让学生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走向明天,我院特别制定了学生作品展览制度。
1) 对于课程内的设计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年范围内展览,并向全学院师生开放。学院专门提供场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全程公开或阶段性公开,接受同学及任课教师的观摩、检查,同时与参观者交流设计经验、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指导,及时修正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 对于单独设置的综合性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在全学院展出,并向全校师生开放。学院有专门场地提供展览,由学生自行制定主题、设计展区、布置展览,接受全院师生自由参观。学院统一指定具体时间,项目组成员到场集中向参观者讲解作品,接受参观者的提问,互相自由地交流。这一举措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面对展览期间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所有学生都表示极大的向往,同时感到有压力更有动力。
学院每学期都召开学生作品展览总结会议,对优秀作品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极大地改进了学生的学风。
3) 对于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将近一年的时间以后,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学校指导教师及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确定设计题目、内容及要求。由学生在一年时间里,边工作、边设计,最后形成作品。毕业设计可由多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大的设计作品,但各自要有合理的分工,而且必须与当前企业正在研发的产品相关。
每年5月左右,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学院组织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作品展。2010年5月下旬,我院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举行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6级游戏设计专业学生作品展”,此次展览受到学校领导的设计重视,主管教学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讲话,勉励学生。同时还特别邀请企业人士参加,学院全体学生及全校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
毕业作品展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院知名度,增强了我院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学风有了很大转变。由企业参与的展览贴近了学生和企业的距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使他们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与氛围。
5结语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游戏软件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这条道路上,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始终不断地探索着。以“作品展览为主线”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是一条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模式学生欢迎、教师欢迎、学校欢迎、企业欢迎,最后实现多方共赢,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在其他院校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文哲. 从客观地认识电脑游戏谈电脑游戏教育的重要性[J]. 计算机教育,2009(6):99-100.
[2] 廖琪男,廖玉,龚秋华,等.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09(18):103-105.
[3] 于延,王建华.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8):47-49.
[4] 于延,王建华. 游戏软件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7):104-107.
Reform of Game-software Major Based on Exhibition
ZHANG Jun, YU Yan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