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0 01:24:31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托媒条件下的科技转型逐步实现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进步,商业银行若想要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型,对计划实施高效化管理,从而沉着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会计核算管理

1.新常态下会计核算管理所遇到的瓶颈

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投行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不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不断优化调整,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金融衍生品为例加以分析可知,表外核算是当前市场经济中衍生金融的主要工具,监管部门仅仅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信息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品存在较大风险,这与会计核算缺陷存在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是确认与计量的重要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确认方式,导致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谓会计计量,主要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对经济业务及其结构进行准确计量,而货币计量规则难以实现,导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计量难度,此种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操作标准尚不统一,银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科目调整与会计核算内容调整后,商业银行表内外余额波动较大,相关监管部门也只能够通过报表对银行余额变动情况进行监督,难以进行实时把控。相关操作人员会计知识的不足,也是滋生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因素。

2.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制度及相关规定,结合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及业务操作标准,进而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行动态化管理与控制,确保大额支付以及应收应付款挂账等事项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报批。在原有业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完善会计核算程度,柜台及相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且规范的填写会计凭证,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核算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账务核对以及相互监督等方式,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点,应当通过设置台帐记录等方式,对规划、预测、计划以及控制监督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全面提高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效率,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当前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对银行内部人员岗位进行有效梳理,争取实现内部科学化、规范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对现代信息科学进行合理利用,优化调整商业银行新老业务的控制方式,并建立事前控制系统,切实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二、新常态下的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利润空间下滑问题,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头寸预报的准确性,确保结余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运行需要各项存款来支撑,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要求对企业及个人进出款进行准确预报和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受上下传导会受时间限制,以及客户进出款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流动性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在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流动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促进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通过上下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剩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及时对体系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切实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进行合理安排,适时调整理财资金池比例,对同业业务进行科学化梳理,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财务杠杆的收益。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当对央行各类政策工具及市场融资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切实扩充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监管要求及抵御风险的实际需求。

三、新常态下的信息统计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处于新常态运行环境下,信息统计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新利润点,信息统计数据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现状,从而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及流动性风险规避的准确性,对于商业银行科学决策以及业务结构调整也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1.信息统计管理的不足一是时效性不足。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过程中,受到数据传达方式、系统运行以及监管层数据共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不足,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影响信息统计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部分报表涉及到人工调整和填报,并依照人工方式进行校验,往往存在一定疏漏,此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往往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开展数据的采集汇总检验等工作,综合管理效率较低。2.信息统计管理相关建议注重系统开发,尽量避免手工填报数据,以避免类似于总分支机构汇总数据无法配平等情况;注重人工培训,人员设置应合理、注意新老员工的数据信息移交。同时,应当加强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统计培训,以提高信息统计的准确度;注重数据共享,由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跨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因此在信息数据共享上(包括银行内及银行间)也应加强,以避免例如不良客户跨地区或跨行瞒骗授信或单笔抵押物重复瞒骗质押等情况;注重基础数据部门信息准确度,相关基础数据统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维护及汇总工作。

四、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

影响预算管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相互串用因素,三是战略发展因素,四是风险因素,五是经济波动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考虑“木桶效应”,即积极挖掘弱势业务的潜力。在管理上,建议施行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并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反馈。定期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不断对其补充和完善。预算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执行完善的风险预算管理制度和具备科学的前瞻性思考及判断。通过一系列包括设立合理目标、合理建立风险矩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反馈处理问题、分析后出具风险排查报告等步骤实施风险预算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流动性管理、信息统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科学化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郑宝财 李宁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傅小梅.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通讯,2012(35).

[2]周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分析[J].财会研究,2015(6):53-55.

[3]刘喜文.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转型[J].农村金融研究,2015(6):40-43.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问题、建议

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整个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必须保证农村合作银行的安全运行和稳健发展。但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合作银行忽视了成本效益原则,不仅基层的人员忽视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即使是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管理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成功管理手段和成本资料,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作为提高管理效率化与科学化的方法和理念,对农村合作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管理会计在农村合作银行中的职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决策职能。按照农村合作银行的总目标和总的经营方针,通过财务会计或者从其他方面提供的信息资料,合理的选择量化模型,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状况做出预计和测算,为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信息。主要体现在根据农村合作银行的决策目标进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计算与长短期决策方案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筛选出最优的方案。经营决策是农村合作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合作银行的决策范围较广,既包括机构、业务量、人员等与发展规划相关的决策,也有诸如贷款、新业务品种、资金管理、新技术开发运用、固定资产购置等多项日常决策。管理会计提供的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例如:概率分析、趋势分析、调查分析等方法给决策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2.规划职能。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就是将预测和决策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用量化的方式加以平衡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企业的全面预算,明确各个方面的目标,指导农村合作银行现在以及未来的经济业务活动。

3.控制职能。根据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确立的各项量化指标,对现在发生的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影响和控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之间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以便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4.对经营责任目标进行监控和考评。在明确农村合作银行的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职责的前提下,逐级考核对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找出成绩与不足,为奖惩制度的实施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为了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完成既定的目标,必须对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的考核,将实际数与目标任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对差异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把指标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业绩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业绩低劣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使农村合作银行的经济责任制度与其经营目标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努力实现预定计划。

二、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在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合作银行在会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工作仅仅行使了会计的基本核算职能,对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认识不足,尤其是会计人才的匮乏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缺少系统性的建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等差强人意,对会计基本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会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防范和规避。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一般的,农村合作银行的内勤主任或者会计主管承担着银行的会计管理和监督工作,这些员工在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还负担着会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使得会计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监督检查人员的配备相对不足,使得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和事后的监督工作很难保证监督检查的及时性和效果性。对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处理的滞后性以及处罚力度的相对不足,使得内部检查的监督约束作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会计的岗位培训与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培训工作并没有随着会计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发展,随着新准则、新知识和新业务的层出不穷,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培训工作变得越发重要。相关制度并没有有效的激励银行的会计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业务。虽然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精力给自己充电,因为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处在基层,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农村合作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对策建议

完善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要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外,还会受到农村合作银行管理基础的制约,如果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基础不到位,再好的技术、再多的资金也无济于事。所以,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的建设首先是管理基础的建设,特别是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建设。针对农村合作银行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

1.构建有效的、独立的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的领导和组织体系。我国对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工作只是偏重于财务会计,会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日常工作的简单循环上,较少从农村合作银行战略经营目标的高度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和重视。管理会计是一项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工作,应该有专门的组织结构或者人员去承担才能顺利的开展起来。首先,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农村合作银行的组织结构中,大部分还没有专门实施管理会计的机构,管理会计的职能不是与财务会计职能一起由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就是与计划、资金职能在一起由计划财务部负责,严重的影响了管理会计在农村合作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在组织结构方面,与管理会计有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单独设立,可以统一由分管财务的主任分管,便于农村合作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其次,在农村合作银行中,负责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该包括:给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承担起为决策者提供明晰、简洁、准确、相关的权威性信息的责任;发挥管理会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职能,提高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效率,通过市场分析和经济预测,制定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使农村合作银行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责任会计,落实预算责任,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给其他部门提供相关的经营咨询,方便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对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和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相比,管理会计需要的人员无论就其知识面还是思维方式来说,都要求处于更高的层次,不仅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的方法、原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全面的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实现管理会计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的职能。首先,优化农村合作银行的会计员工队伍结构。培养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会管理、懂经营、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岗位,增强农村合作银行业务一线的管理能力。其次,通过集中学习、在岗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合作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应该针对不同的员工层级实施不同的激励机制。农村合作银行应该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的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按照行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和普通员工的不同级次,制定不同的激励之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积极性。

3.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改进并加强农村合作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农村合作银行而言,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只有信息系统的支撑,通过规范明细的核算,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报表,管理部门才能进行科学的预测,编制预算计划,实施会计控制。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高,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会计的实施更加离不开计算机。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还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网络结算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的瓶颈,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及网络结算系统迫在眉睫。

4.转变经济理念,培育企业文化。管理会计在农村合作银行的实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会对传统的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触动到各个方面的利益。所以,在管理会计的实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来自员工思想观念上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合作银行高层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以及全体员工的认同成为管理会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农村合作银行应该以改革和创新推动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破除阻碍其发展的各种机制性、体制,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管理会计关系到农村合作银行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应该使员工意识到: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财务部门或者银行管理者的事情,而是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需要各个职责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充分理解和共同努力。另外,在转变会计管理观念的同时,也应该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到实际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中,以此影响员工按照管理会计的要求来规划约束自己的工作,帮助农村合作银行改善经营成果,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明顺.运用管理会计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J].西安金融,2004,(2)

[2] 杨枫.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7,(5)

[3] 徐永杰.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大庆社会科学,2007,(1)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监督 风险防控

一、引言

当前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各商业银行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滞后,内控执行力、案件防控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案件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屡屡遭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既造成银行资金损失,又损害银行的社会形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技术迅速应用,商业银行未能建立配套的内控流程

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核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的会计核算成为可能,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未能根据新的核算模式,及时完善新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数据集中,会计监管手段发展滞后;网上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犯罪分子从中找到洗钱等非法活动的可乘之机。

(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相当激烈,金融产品创新周期缩短,新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必须具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制定新的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流程与之相适应,来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但实际工作中,为争抢市场份额,有的新产品未经过充分的论证或试运行即对外推广,新的会计核算规定和内控流程难以及时制定、更新和完善,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内部会计监督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各行重业绩轻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各项新业务的学都由会计主管等少数人参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柜员学习,一线会计人员和产品推广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新产品知识,不能准确指导客户使用新产品,客户在新产品应用中与银行产生矛盾,银行因此承担相应责任。

(三)金融机构实施网点转型过程中,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当前各银行秉承“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改革,进行网点转型,就是将银行网点由以前的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网点会计人员也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并在网点考核激励机制和网点柜台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此过程中,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现行考核激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的传导作用,不利于内控执行。

银行网点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会计主管转为营运主管,前台柜员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并施以严格的以营销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这种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压力下容易形成会计内部监管疏漏。各行均以营销业绩作为衡量机构负责人提拔任用和业绩考评的主要标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形势面前,各机构负责人在上述双重压力下,重业绩轻风险,很可能自身直接作出或强令会计人员作出一些短期行为。此外,考核激励机制明显向营销岗位倾斜,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转而竞聘专职营销岗位,会计人才的流失使现行会计岗位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下降,风险防范能力大大降低。

2.柜台设置分类简单,存在风险隐患。

各商业银行根据结算业务是否涉及现金,分设高柜区和低柜区。将涉及现金的业务放在封闭式的安全系数较高的高柜,而一些非现金业务则在开放式的低柜区办理,以方便客户和银行员工的交流,促进产品销售,但低柜区的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存在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等重要物品遗失或被盗用的风险,还存在系统被他人冒操作风险。

3.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章不循。

我国《会计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简化流程、有章不循;个别会计人碍于情面,凭着自己对风险控制的理解,打内控制度的“球”,有章不循,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一些业务流程不合理,相关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

比如法院查询、冻结、扣划方面,尤其是扣划流程上,各行做法不尽相同,常见的做法有二种:第一种做法是:银行要求法院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和《扣划通知书》,由柜员先解冻,再扣划,在此过程中需人工压缩解冻和扣划时间差,以防在解冻与扣划的间隔期间款项被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划转或在其他柜台支用。这样操作一方面法官有异议,认为法律没有要求其在扣划的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而且在上述时间内资金被划转的风险被转嫁给了法院,所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尽管柜员争分夺秒地操作,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第二种做法是:商业银行先受理法院扣划通知,并根据客户当时资金情况出具扣划回执,在非营业时间解冻后将款项扣至内部账户,然后划至法院指定账户,这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资金被客户划转的风险小一些,但是一旦被客户从电子渠道划转,则银行无法按照扣划回执内容扣划相关款项,结果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即使能够足额扣划款项,但是在未划出款项时即出具扣划回执也不恰当。以上二种做法的差别就在于操作的时间不同,流程相似。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议对策

第4篇

一、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需要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衡量一个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也是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不仅要关注盈利水平,更要关注股东回报。为此,要引入经济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完善预算评价、资源配置等管理职能,通过建立更为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和要求切实贯彻到各项管理中去。

(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推动经营战略转型的需要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经营战略转型时期,正在逐步实现由以资产负债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体的经营结构,向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协调发展、存贷利差与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经营结构转变。建设现代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促使财务资源按照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在地区、部门、专业和产品之间合理配置、调整和流动,切实解决好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效率问题,使有限的经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引导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全行战略转型。

(三)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需要

实行以分支机构(“块”)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对分支机构经营的调控作用。但这种管理模式不能按市场方式引导资源有效运用。随着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盈利压力逐步增大,迫切要求细化财务管理,清晰分部门、分产品的预算和业绩管理,强化专业调节和系统调控机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在“分块”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分专业、分产品(“条”)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条块结合”的财务宽模式已势在必行。

(四)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是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银行内部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财务指标。穆迪对银行评级特别重视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响其自身财务状况。国内外先进银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银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效益的提高和风险控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银行竞争力。

二、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陆续实施财务集中

各家农村商业银行已陆陆续续地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于改制当年2009年开始着手计划财务管理向总行大集中的措施,计划财务管理大集中改革主要包括计划管理大集中、财务管理大集中、价格管理大集中、信息管理大集中等四大改革内容,其中,计划管理大集中是指改变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资源分配等计划管理工作由总行和支行两级共同参与完成、以层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条线管理为主、层级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大集中是指统一全辖财务制度、集中管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财务开支、集中财务核算;价格管理大集中是指由总行统一制定全辖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利率(费率)政策和制度,各支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总行的统一管理要求确定业务定价;信息管理大集中是指集中全行信息资源,集中处理信息报送和工作。通过实施财务集中,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节省了财务资金,同时能够更加及时和可靠地取得财务数据,为实施业绩评价打下基础。

(二)开始建立内部资金转移计价体制

内部资金转移计价的基本考虑是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这样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能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在2010年的支行考核办法中首次引入经济增加值和存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指标,核算内部资金占用成本。

(三)初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

对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来建立“条块结合”的考核体系:纵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块”)将机构从上至下进行分解,将最末端的分枝认定为一个责任中心,该责任中心应该是创造利润、提供服务或产生成本费用的最小单元。横向维度是指商业银行的产品或业务(“条”),如某一类型的存款或贷款都可以成为考核对象。考核体系建立后,如果横向将同一层级的责任中心业绩状况汇总则可以考察机构的业绩状况,纵向汇总同一业务条线的责任中心则可以得到部门的业绩状况,同时还可以实现分产品进行业绩评价。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对支行的考核办法已逐步体现了以业务条线为主、机构层级为辅的“条块结合”考核精神。

三、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建议

目前管理会计理念已经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从总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所实施的管理会计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电子化建设不够先进,面向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建设效果尚可,但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大多处于彼此分割、数据难以共享的状态;二是管理会计体系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但存在“重算轻管”现象,管理会计系统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财务核算,其价值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管理会计仍然依靠财务数据为核心,缺乏非财务数据的运用等。在今后的管理会计建设中,农村商业银行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实现。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依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绩价值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财务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二是通过管理会计系统自主生成;三是通过其他管理系统,如信贷管理等系统进行获取。数据源的分散造成管理会计系统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原理是要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的状况,实现业务、核算与评价的分离,通过数据的生成、归集和使用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二) 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

财务管理集中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应仅限于处理好账务核算和事后简单的财务分析,而忽视深度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监督职能的发挥。应在实现财务管理的物理集中基础上,利用集中后的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协调各部门的整体联动作用。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财务控制,帮助领导运筹帷幄,实现财务管理的逻辑集中,最终实现全行高度的战略化分析和决策。

(三)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核心工具,也是计算经济增加值等管理会计指标的重要基础。要逐步推动经济资本在综合计划管理、经营绩效考评、资产组合管理等职能工作中的应用实施,充分发挥其平衡风险和收益、统筹激励与约束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科学发展。要以资本充足计划引领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依托经济资本手段,将资本约束风险、资本要求回报的理念体现到各项计划中,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财务收支计划的有机协调。要在辖内支行全面推行经济资本配置计划管理,通过资本限额和资本回报的激励约束,引导条线管理部门和各支行积极调整资产组合,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和收益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

(四)实施预算管理与控制

管理会计体系要充分发挥其在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就必须融入计划、控制以及评价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管理会计预算体系。管理会计预算与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相辅相承,一方面预算依靠业绩评价的结果来编制,另一方面预算也是业绩评价的标杆。和传统预算方法相比,管理会计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管理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测算模型测定出初步预算数据,然后将初步预算情况下达至各层级机构,再由机构对预算数据调整后反馈至管理层,并形成最终的预算结果。上述过程尽管较为复杂,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会计平台无论在数据生成还是数据交换上都能够十分便捷地实现。通过上述方式。既加强了预算控制,又能够满足实际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五)采用全面业绩评价方法

采用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企业的战略、文化以及员工等都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引入综合业绩评价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由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两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的方法。平衡计分卡管理理论把企业的业绩评价分为四个维度:财务指标维度、客户维度、业务流程维度以及成长和学习成长维度。其中财务维度是考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执行是否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指标的计算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基本一致;客户维度是从企业外部对企业进行评价,站在价值链的角度,体现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和业绩评价思想;业务流程维度则是评价企业内部的经营过程是否能够为创造价值做出贡献,是否通过内部价值链的提升满足外部客户的需要;成长和学习维度通过考虑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创造更持续的和长期的价值。因此,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将各种业绩评价维度统一到一个战略框架中来,实现全面业绩评价,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提供有效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必须因势而变,不断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目前,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在我国得到普遍实施和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内控制度的缺失和管理上的漏洞,致使财败现象频繁发生,资产流失严重。文章以湖北潜江女出纳卷款潜逃案实证分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构建财政资金支付的内控制度,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构建

近年来,财政系统腐败案件频繁曝光。2009年2月12日《检察日报》披露的湖北省潜江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女出纳卷走580万元公款一案和之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挪用公款140万元的大案,在湖北省及至全国财政领域引发巨大震荡。从这几年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看,除个别干部未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等主观原因外,内部控制制度失缺,是导致财政干部腐败,资产流失严重的关键性因素。

一、案情回放

“国库收付中心出了事。”2009年1月4日,湖北省潜江市财政局局长段圣文找到市政法委书记饶华军报案。

涉案的是女干部樊红。她最初在潜江市竹根滩财政所上班,后调入该市财政局所属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工作,国库收付中心成立后即调入该中心,现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从2008年12月26日请假离开单位,一直未归。和樊红一同消失的还有其情夫刘贵军和账面上580万元的巨额资金。

在樊红落网后,警方向记者介绍了案发的细节。据介绍,樊红的作案过程并不复杂,仅分两笔,两天就轻而易举卷走国库580万元。

2008年12月22日,刘贵军在武汉用“肖国成”的身份证,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当日,樊红就在潜江通过银行往这个账户存入了380万元。12月23日,刘贵军在武汉又一家银行以“肖国成”的名义再次开设了一个新账户,当日,樊红又往这个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12月24日上午,刘贵军在樊红存入380万元的账户里取出了80万元现金,还从樊红存入200万元的账户中,提出100万元汇到了自己的姐姐刘先芳的银行账户中,又将30万元存到了堂姐刘爱娇的银行账户中。

此后两天,樊红依然像平常一样在单位上班,直至12月26日请假逃亡。“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一位知情人说,当天,她只是显得有些沉默寡言,不像平常那样活跃。当天下午,她按照正规程序向单位领导请假。说是“家里有事,要到元旦节之后才能来上班。”

据介绍,之前的2008年冬,樊红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赌场。樊红此次卷走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政部门称,当地已筹集资金弥补空当,不会影响到潜江市财政资金的运转。

警方查明,2008年12月24日,樊红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分两次将资金转移至私人账户,随后分多次从武汉、荆州将款取走并潜逃。

樊红案发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大案。该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经手的账款不符,到检察机关自首,并供出同案犯。据称,陈某挪用公款达140万元。

二、分析评点

这是两起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典型案例。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保证该项业务按照预算使用的目标高效率地运行,并防止或及时发现各种错弊现象的发生。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程序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财政内部工作人员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盗取各种财政资金。

(一)内部会计管理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根据这一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应该对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等。

在本案例中,出纳员樊红三次出手,三次成功,其作案手段十分简单,一是在2008年冬,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赌场;二是在2008年12月22日,通过银行往刘贵军在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存入380万元;2008年12月23日,樊红又往刘贵军在武汉另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潜江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在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时,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和印章控制制度,整个资金支付程序都是经办人员樊红一个人完成。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作案者如入无人之境,不要说樊红盗款,只要有作案念头,人人有可能成功。

(二)内部牵制制度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九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组织原则;组织分工;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笔者认为,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在于事务分管,它是建立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求业务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间的相互独立,形成一种分管体制,使得任何一项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个部门或人员,从而起到互相牵制、防止作弊的作用。

据潜江市财政局负责人所说,樊红转给“肖国成”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在此,暂且不去考究是否事实,假如属实,那么,根据《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单位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借款合同等付款依据;同时规定,银行应按规定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按会计档案保管,未提供相关依据或相关依据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办理。

而事实上,该市的财政、金融部门在银行账户管理上均流于形式。中央纪委和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由于案发单位和银行都没有履行相应的权利和职责,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日后发生的腐败、贪污、挪用公款等事故埋下了祸根和隐患。

(三)内部会计监督空档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本案中,一是樊红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肖国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580万元(其中第一次380万元,第二次200万元)款项,且属于大额资金支付,单位既没有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又违反《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二是用财政专项资金偿还“肖国成”580万元债务没有挂账也没有借款合同。

工作中,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作用非常大,一是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二是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三是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四是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时,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以上很明显的违反制度的经济活动事项,如果会计监督制度健全,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实时制止与纠正的。

(四)国库支付流程控制缺失

国库支付流程控制是以职责分工制度为前提,以确定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构建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明晰各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和业务中所承担的义务和权利,还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财政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从而增强财政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约束力。

在本案例中,樊红第一次提出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赌场,第二次通过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一次转380万元、一次转200万元资金至私人账户,以及该市张金镇财政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挪用公款140万元等行为,可明显地看出,这些部门的资金支付完全没有进入国库支付系统。

从实施国库制度改革几年来的实践看,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程序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技术平台,它不但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还可以实现财政资金运行中的预算指标管理、支付审核、资金拨付和会计账务处理等计算机化和自动化,更是财政部门对每一笔资金流向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潜江市财政管理中的资金支付流程及监管漏洞是诱发本案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直接原因。

(五)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缺失

《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除此之外,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二是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三是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四是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本案当事人所在的国库收付中心,作为预算拨款的承办机构,按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特别到了年末,财政支付业务量会更多。而时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的樊红却于2008年12月26日仅以“家里有事”,就获得单位领导批准请假至元旦节之后上班,而且不办理任何交接手续。

实际上,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凭证、账目核对,对未了事项进行说明等,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还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更换而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现象,更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在经济上浑水摸鱼、有机可乘卷巨款外逃的现象发生。

三、案件启示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收付部门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关口,监守自盗,法所不容。为避免在财政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财政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一)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根据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要求,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财政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便于制约的内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更加规范和安全。

1、构建部门岗位分工控制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纠错防弊,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国库管理部门和支付中心负责人、各资金拨付岗位工作人员均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负相应责任。要设立初审、审批、单据填制、审核、印鉴、单据传送等岗位,分别对财政资金调度、工资统发、拨款申请或用款计划、拨款或用款额度、凭证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并将支付凭证分送人民银行和各开户商业银行。

2.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一是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严格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别与审核该项业务、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以使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从而杜绝一个人舞弊。二是设置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且其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同时不受外界干预,使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都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3、建立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部门要利用现有的“金财工程”体系平台,以国库支付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申请、审批、账户变更与撤销、账户信息备案及账户年审等管理信息,在有效监控支出账户的同时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资金流向控制。

(二)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1、加强票据控制。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2、加强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印章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印章保管、票据保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实施授权批准控制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各单位在专业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相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并统一处理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作为地市级财政国库部门,掌握的资金少则几十个亿,多则上仟亿元,因此实施拨款授权批准控制对资金安全尤为重要。

1、设定财政支出审批权限。各项财政资金拨付业务必须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方予办理,单位负责人、国库管理负责人、支付中心主任应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各级负责人如遇外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可以授权其他分管领导审批。

2、制定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控制原则。各级财政拨付本级预算单位的各种经费,必须以部门预算,预备费、机动费,追加、追减预算为依据,按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原则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前,可以根据各预算单位全年预算控制数,并结合上年同期执行情况,核定用款计划,审核、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实行管理与核算相分离制度,即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专项资金收入的组织,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和追踪问效,并根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和资金项目的完成进度,填制请拨单,发出资金拨付的支付指令,国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账户的管理,并根据发出的支付指令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岗位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合法或有关手续不齐全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国库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

(四)加强财政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指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国库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财政资金拨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三种形式。财政资金支付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指标、计划、额度、支付、清算五个部份,财政部门应对财政资金支付进行相互牵制,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和授权额度通知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如图1所示: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

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是防止工作人员作弊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可以帮助财政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和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在事前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实施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第一步,加强指标控制

1.财政预算内指标,应分别由预算、业务部门操作

(1)预算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注:涉及到本级追加指标编码的,由预算管理部门将总指标下达给业务部门,再由业务部门将编码编好交预算管理部门录入。

(2)业务部门专管员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支付中心。

2.财政预算外指标,由预算外管理部门操作

(1)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2)预算外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国库支付中心。

注:①本系统支付涵盖财政所有支付业务(分散支付-实拨方式、财政专户、集中支付)。

②本系统中,计算机控制预算执行的主要功能是由预算号的科学编号来实现的,指标可批量导入系统。由分散(实拨方式)转入集中支付时:系统管理员或者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外由预算外管理部门)修改预算号的拨款方式,由“分散”改“集中”,并调整帐套号,启用“用款计划约束”。

第二步,加强计划控制

1、预算单位编制用款计划(预算单位)

用款计划分为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又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计划。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

2、审批用款计划

(1)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专管员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2)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经办人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注: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单位领导审批,并将审批后的申报表一份留国库管理部门存查,一份送业务管理部门室存根,一份送国库支付中心作为下达额度的依据。

第三步,加强额度控制

额度控制分别由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专项资金专户的银行机构,下同)操作(见流程图1)。

1、国库支付中心根据用款计划下达授权额度打印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送人民银行和银行。

注:如果是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则形成直接支付的额度,不需下达直接支付额度。

2、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打印授权额度到账通知单送预算单位。

3、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

第四步,加强支付控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1、直接支付

(1)直接支付流程(预算单位、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预算外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直接支付填写用款申请单

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料送财政局主管科室

(2)审批直接支付申请

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办公室):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送负责人审批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或采购办):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送负责人审批经办人或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审批

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国库管理部门根据授权审批规定,视情况报单位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拨款通知书”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

①支付中心对审批后的用款申请作进一步的处理、核对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②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

③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

注:财政统发工资业务流程为:设定预算号,并下达指标(预算管理部门)系统生成用款计划并形成额度(支付中心)系统外生成批量支付文件(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批量支付数据导入、数据查询修改(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并经国库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审核、负责人审批后,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汇总支付令送行(支付中心)生成支付明细,打印批量支付清单一式五份,一份财政管理部门留存,一份盖财政公章给行作为支付明细依据,一份给行盖章后送人民银行清算,三份给行盖章后返回财政(工资办、财政总会计、支付中心总会计)。

2、授权支付流程(预算单位、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1)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授权支付申请用款。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2)行根据预算单位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

3、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银行根据已办理支付的资金,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分别开具《银行申请划(退)款凭证》;在区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基础上,按预算单位账号(零余额账户)和款级预算科目汇总填报《申请财政资金划(退)款汇总清单》,按用款预算单位和项级预算科目逐笔填列《申请财政资金划(退)款清单》作附件交人民银行国库管理部门进行资金清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

[2]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1996年.

[3]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Z],2003.

第6篇

关键词:银行审计;审计计划;影响;内部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随着计算机应用到银行审计行为主体当中,总体来说,银行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及审计建立的总体目标与范畴都未有重大改变。但是随着结合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以及对内控机制实行程序下的其他业务流程的处理后,就会逐渐改变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审计范畴等,由此计算机系统背景下的各类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一、计算机对银行审计的影响程度

(一)以往审计纸质载体发生改变

在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办公环境下,主要审计对象的直接载体为会计凭证、账簿、以及各类会计信息信息等,都是实打实的可见数据、信息、单据,并要求按照严格行为准则及行业规程来登记与填写。但是,以信息产业技术作为支撑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下,除了必要的部分原始凭证的相关办公载体还是纸质外,其他大量的填充数据都转移到计算机储存硬盘中了。客观来说,以计算机形态下的办公作业环境下,数量较多的数据、信息能够轻易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办公作业形态下的各类数据也极易造假、伪造,并且一旦消除数据后很难恢复、归档。也就是说,大量关键性数据、信息损毁后,会很大程度影响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

(二)审计内容发生改变

手工作业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作用发挥通常是由岗位分工、明确职责、限定业务流程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来约束实现的。银行审计人员只要通过银行内部控制环境质量的好坏就能客观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与分析,抓住当前阶段的任务重点与审计范畴,从而结合当前阶段的业务活动完成状况制定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但是以信息系统背景下的计算机的应用,虽然在宏观角度未曾改变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都是以审计为重点展开工作,但是在微观职能作用的发挥角度上,却对审计工作流程有所影响。也就是说,由计算机完成了各类业务所需的记录数据,使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功能逐渐丧失,这样就迫使银行审计工作需要一个全新的应用手段、新管理技术,对计算机使用背景下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所以随着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与原有内控机制发生改变后,审计工作的重点及基本职能也发生了变革,把方向对准了异常业务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单纯采用相同业务下的大样本方式进行测试。

(三)审计方法发生改变

既然银行审计工作业务流程已经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就间接决定了银行审计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等要随之改变,当前手工审计不能完全割舍,要两者相结合。我们知道与以往相比,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不少被审计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势必会发生改变,相应审计方法也会受到一定冲击,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其审计技术与效率也是人工审计所不及的。目前来说,审计会计信息、资料等实质性测试包含:其一是不处理数据资源、文件的实质性测量方法;其二是处理各类真实性数据文件的测试方法;其三是处理模拟数据状态下的文件测试方法。

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背景下的审计执行计划

(一)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控机制的结构要素

银行审计进行的业务流程由原本纸质、手工阶段过渡而来,就务必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下有效完成审计各类业务工作。审计人员在对可能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影响的审计工作制定计划时,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系统内部控制要素、信息处理过程、程序设计、以及所需各类信息的来源渠道等。具体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几个方面。其一,组织机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信息环境下,应当明确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含设备自身的硬件组成、网络结构、系统审计相关的财会软件、以及人员结构配置等。其二,是内部控制。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衡量基础的内部控制与传统内控机制完全不同,即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办公作业时要注意与手工办公相结合,提高办公效率。其三,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主要指当计算机系统接收到自身工作下达的工作指令,就会对指令下的各类数据进行读取、存取、以及传送等。也就是说,处理好以上几点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内控机制要素,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办公业务流程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重塑审计计划内容

结合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业务办现状,重塑审计工作内容的重点,制定出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具体内容包含:其一,被审计商业银行机构的信息系统概况;其二,被审计银行的数据处理范畴、起讫时间、以及审计目标、任务重点等;其三,审计内容安排、部署了何种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需求、要求等;其四,审计阶段的人员分工问题、审计采取何种方式、审计步骤如何部署、工作完成实践、日程安排等;其五,在采用审计方法时进行审计办公作业时所出现问题的记录、总结、处理等。

(三)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

由于被审计银行机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会对审计工作内容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于银行审计人员而言,还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环境。因此,应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具体包括为:其一,被审计银行对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如被审计银行自购买银行所需的信息系统后的开发程度、利用情况、维护及升级状况等。其二,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期企业间的比较。就是说,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状况相比较,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

结语

总之,当前银行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同于以往手工环境下的办公作业方式,只有全面地认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状态下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工作计划,对内部控制做出全面性的评价与分析,提高审计业务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第7篇

一、商业银行成本内容

现行制度规定,商业银行的成本开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利息支出利息支出是指银行向社会、个人、其他企事业单位以负债形式筹集各类资金所支付的利息。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必须以中央银行规定的适用利率分档次计算。

2.金融企业往来支出。该项支出是指与联行、跨系统行、中央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而支付的利息。

3.固定资产折旧费这是指根据银行所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的折旧年限,以及净残值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4.手续费支出手续费支出是指银行在委托其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办理金融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支出,如代办储蓄手续费支出。

5.业务宣传费业务宣传费是指银行在从事业务宣传活动中所发生的支出,新制度规定,业务宣传费实行比例控制办法,银行的业务宣传费不得超过营业收入的2%,其中计箅控制业务宣传费的营业收入应扣除金融机构疗来利息收入。

6.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是指银行为满足业务经营的需要而开支的业务招待费。银行必须按照“必需、合理、节约”的原则严格掌握业务招待费的标准,尽量减少陪同人员,节约业务招待费开支,新制度规定业务招待费支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下同)的一定比例,分档次控制最髙限额。

7.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是指银行从事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业务时发生的买卖损失。

    8.各种准备金新制度规定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可以提取以下三种准备金:

(1)呆帐准备金。是指银行在从事放款业务过程中生的呆帐损失进行补偿的资金。呆帐准备金限于核销银行在放款业务过程中不能收回的本金部分,应收利息部分应在银行提取的坏帐准备金中列支。

    (2)投资风险准备金。为了增强银行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从事投资业务的银行,可按上年末投资额的3%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银行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损失。

(3)坏帐准备金。该项准备金是银行为及时处理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形成的坏帐损失而设立的专项准备金。新制度规定,银行可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提取坏帐准备金,用来核销银行发生的坏帐损失、以保证能正确计算银行损益。

银行发生并经确认的坏帐损失,首先应从提取的坏帐准备金中冲减,如所提取的坏帐准备金不足核销坏帐损失,可以将超过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成本收回已确认核销的坏帐损失,增加银行的坏帐准备金,增加坏帐准备金以后,银行年末应按规定比例对坏帐准备金的帐面余额进行调整。

9.业务管理费。业务管理费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包括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亊费、公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保险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印刷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税金、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其他资产摊销、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取暖费、审计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绿化费、董事费等。

除上述九大项目的成本开支项目外,财政部同时还规定了以下各项开支不得计入成本:(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2)对外投资支出以及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和股利(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赞助、捐赠支出;(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5)国家规定不得在成本中开支的其他支出。

二、商业银行成本的分类

1.依银行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划分

(1)计划成本。银行的计划成本是开展经营活动之前,根据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之前预先计划出的成本,是计划期内银行经营活动的控制目标。

(2)执行成本。银行的执行成本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计划成本的实施,是一定时期内正在形成的成本。其主要活动是组织成本实施方案,修正实施对策,控制成本等。就银行成本管理而言,重点是加强对执行成本的管理。因为它直接影响银行实际经营成本的高低。

(3)实际成本。银行的实际成本是根据报告期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而计算出来的成本,是反映银行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将银行实际成本和同类型其它银行实际经营成本,本行的本期计划成本,本期目标成本,上期实际成本等进行比较,可以考核成本的计划、目标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发展变化的趋势,发现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历史成本、正常成本及不正常成本都属于实际成本。

2.按银行经营的各种环节划分

(1)吸收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吸收资金成本是指组织存款、同业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及上级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各项业务的成本。银行在核算吸收资金成本时,还应依据组织、吸收资金的不同渠道或方式,分别计算各类吸收资金的成本,以此衡量不同方式和不同渠道组织、吸收资金成本的高低。

(2)运用资金成本。银行的运用资金成本是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投资等行为而形成的成本。包括资金的投资、贷放、管理、收回等资金运用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在核算过程中亦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核算各类运用资金的成本,以此了解各类资金投放、运用成本的高低。

(3)劳务成本,银行的劳务成本是指向外单位提供的业务性和非业务性劳务所发生的费用。如:信息咨询费,信用签证服务费,代保管业务费用,代收贷款费用,为企业鉴定信用度费用等等。

3.依银行成本的深度划分

(1)总成本。银行总成本是全部经营活动的实际总支出。总成本依据成本核算办法汇总而成。银行实际总成本是银行吸收、运用资金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它是根据所有成本项目计算的经营成本。通过总成本的分析、计算,可事先掌握计算期的总支出,可事后分析总成本超支或者节约的原因。

(2)平均成本。银行平均成本是以总成本除以各项业务收入或资金运用净额求得的成本,即各项业务收入或资金运用的单位成本。通常以100元收入成本率或1000元收入成本率表示。平均成本的高低,可以反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计算平均成本,是为了考核各类资金成本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可以与经营同类业务的银行进行成本对比,找出差距,通过平均成本分析,寻求提高吸收资金、调度资金、运用资金经济效果的途径。

    (3)分部成本。银行的分部成本是根据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按照分工的层次和所负责任,分部门计算的成本。分部成本核算按照成本发生的部门归集,然后根据成本计算的要求进行分类,依行内统一的成本标准分摊到各部门进行核算。

(4)资金分类成本。银行的资金分类成本是指按资金的不同来源或不同运用分项目分别计算成本,银行在计算分类成本的基础上,再按不同来源和不,同运用的资金项目分别计算成本。既可反映各部门成本,又可反映各资金分类的成本,从而可以反映不同来源、不同运用的资金间成本大小。计算分类资金成本的关键是正确确定成本的资金分类和采用科学的费用分摊方法。

4.按银行成本完成责任划分

(1)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指某职能部门可以控制的成本。商业银行应重视业务中“完整交易”的柢念,即从银行经营全过程来管理某项业务。如银行利润计划实施的信息敢布于存、放、汇等各经营环节,银行利润的创造是增加业务收入、控制和降低经营成本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商业银行应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按成本发生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实行责任成本管理。

(2)可控成本。银行的可控成本是指在银行经营成本构成因素中可以控制的部分。可控成本具有三个特征:(1)责任者可预计将要发生什么性质的耗费;(2)责任者有方法计算这种耗费;(3)责任者有办法调节、控制这种耗费。可控成本标准因素因责任层次、责任地点、责任时间不同而各异。

    (3)不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构成因素中不可控制的部分,即不为某个部门或个人行动所改变的成本,亦即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不可控成本和成本发生的时间、空间无关。

从理论而言,在银行经营活动中可控成本因素结构简单、趋向平稳,而不可控成本因素结构复杂、经常波动,从实践观察,银行经营者对可控成本容易把握,预测和指导,而对不可控成本很难把握,更不易预测和指导,因此不可控成本的管理就成了银行成本管理的重点和主要课題。

5.从银行经营决策的角度划分

()差额成本。银行差额成本是指一可供选择方案的预计成本与另一可供选择的预计成本之间的差额,据以判断选择方案经济效果的髙低,例如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考虑资金来源时,假定有两个可选择方案:①借入资金月息6‰②吸收存款月息3‰。借入资金虽然利息髙,但费用低,设定平均费用率为2.5‰。如果银行要获得一定量资就应采取吸存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因为此时吸存成本5.5‰,借入资金成本8.5‰,差额成本为3‰。

   (2)机会成本。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从多种可选择方案中采取一种方案而放弃其他的成本。在选择最优方案时,只有把失去的机会能产生的效果考虑进去,把已放弃的次优方案可能获取的收益看作是被选用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才能对最优方案的经济效果作出全面的评价。机会成本并非实际支出,也不记入帐册,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应作为一 个现实因素加以考虑,忽视机会成本,往往会使决策发生失误。

(3)非业务支出,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间接发生的支出。

三、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的意义

(1)成本控制是银行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必须重视成本控制,使它成为降低银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2)成本控制是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断改善的动力。银行的经营成本是由利息支出和经营费用支出组成的,银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经营成本的高低。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挾算标准和控制制度,而且应当严格遵照执行。因此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使之与实行成本控制的要求相适应。

(3)成本控制是健全银行经济责任制的条件。实行成本控制,需要把增加收入和节约支出,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落到实处,落到各个经营环节,要求各环节对节约和降低成本承担经济责任,这也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因此,做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银行职员主动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把增收节支纳人2济责任考核内容。

2.成本控制的内容

锒行成本控制就是在资金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在费用消耗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耗费严格控制在计划的标准范围之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解决资金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不断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保证达到预期的目标。

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不应将实际成本消耗限制在成本目标范围内,而应该主要从人力、物力财务等使用情况和各项工作效果来衡量、考核各项成本支出是否符合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原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在成本目标体现上述原则的同时,成本控制还具有重新审定和修正成本目标的积极作用,使目标本身始终保持先进水准。

商业银行成本控制,还可依据控制的手段不同,划分为绝对成本控制与相对成本控制。绝对成本控制是只从节省开支,消灭浪费的节流途径去控制;而相对成本控制则是节流、开源双管齐下,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又要通过业务量来分析把握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最佳业务收入量或资金运用量。

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必须着眼于未来工作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评价过去,确定成本超支或节约并分析其原因,目的是要改进后续的工作,采取更有效措施,以进二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3.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银行内部既有专门从事亚务的部门,又有负责行政管理的部门。各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成本,最终都分配到经营成本中去。为对全行发生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建立行内成本监如部门,由总会计师负责,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层层控制。

(2)健全成本控制制度。通过执行各项制度,使资金经营中的消耗和支出明确地按规定标准发生,对备项贷用的开支,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3)建立成本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加工、传递行内、行外有关经营成本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传递和反馈,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偏离成本目标的因素和原因,采取措施,排除影响,使偏离成本计划的偏差趋向平衡,使影响成本计划的外部因素尽量减少,使控制系统的运作摆脱干扰,保证成本控制正常进行。

(4)采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使成本计算和分析同时进行,加强对成本的事中控制。

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成本预算;绩效考核

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不同,其职能由财务会计中单纯的核算和监督延伸至与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解析过去是将传统财务会计记录的数据加以整合,总结经验规律;控制现在是严格按照管理会计预算目标执行,监测企业运行;筹划未来是利用收集记录的数据信息,筹划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管理会计是先进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融现代管理思想与基本会计核算方法于一体,在日常企业经营决策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国内商业银行早就认识到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在其运用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性研究。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及机构设置上并不能完美契合,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并不能发挥最大效用。自2003年起,中国农业银行就开始研究管理会计体系在该行的运行问题。经历几年的探索,在2007年初,该行开始以业绩价值管理系统为载体,初步建立并完善了管理会计体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该行管理会计体系并不完善,其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也并未得到充分应用。

1中国农业银行管理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成败的基础及进行决策的关键是精确、完整、真实的业务数据,如果输入系统的数据信息质量低、虚假不准确,那么,无论该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完备,其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结论,不仅不能支持正确决策,反而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农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怎样将这些数据按照管理会计方法归集加工,并同时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并不是一件易事。农行信息系统方面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两点。

1.1.1人工录入数据误差

在管理会计系统设计中,农行已经尽量避免人工录入,只有产品研发个数、法律服务笔数、采购合同及软件系统应用数四项需人工录入。但是,农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收集中大部分数据源都来自信贷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有相当部分数据都需人工录入,经手人员数十万计、涉及网点数万计,如此庞大的人工程序,实在难以控制信息数据的质量,数据校验工作也难以开展。

1.1.2系统漏洞误差

在农行管理信息系统中,有许多不直接相关的系统,从这些系统中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及真实度无法得到有效验证,因而,数据加工过程中的系统漏洞也很难被发现,这就会进一步导致数据的失真。另外,农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数据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并且到手的数据本身已经失真,同时已被多次重加工,另有个别部门过于服从上游系统,所以对这一低级错误难以察觉。

1.2成本核算方面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准确的核算都是后续程序的基础。在管理会计中,核算也至关重要,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绩效评价、责任落实、预算控制等。在前期管理会计工作中,农行主要着力于管理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也相对广泛地被应用于成本的核算及分摊中,然而,农行成本的核算与监督仍存在一些问题。

1.2.1会计科目核算并未达到管理会计的要求

虽然农行电算化程序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中,本质上仍然与人工记账相同,差别仅在于账簿的电子化。设置会计科目时,主要目标仍是符合财务会计需求,并未太多考虑管理会计相关科目的需求。随着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农行近年来也适当增加了相关二级或三级科目,但是,主流科目以及整体框架仍围绕财务会计核算目标,管理会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提高管理会计体系的效率,在科目设置方面,农行开发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此系统中,按照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对相关成本科目做了细致区分,但这些科目仅包括费用类,而涉及收入、成本等的科目并未被加入,因此无法实现实质性科目性质的改变。

1.2.2内部资金转移成本计价机制不恰当

内部资金转移成本计价(FTP),ABC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的三大基础是在前期成本控制中,农行管理会计重点在成本分摊上,对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和经济资本成本管理方面的关注较少。实际上,银行由于其经营业务的特殊性,成本和收益的大部分均来源于资金价差,在农行中,这部分比重更是占到70%。就这个比重而言,资金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应该引起重视。农行在费用成本分摊方面耗费了过多的精力,虽然精细度和准确度得到了保证,但财务费用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的准确分摊并不能对管理会计业绩报告产生显著影响。

1.2.3绩效考核方面

对于绩效考核方面,该行在设计、实行、考核综合业务计划时,并没有完全遵从管理会计理念,不仅没有突出经济增加值在考核中的核心地位,平衡计分卡也未得到应用。

2中国农业银行管理会计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笔者结合农行经营环境及其实际情况,针对管理会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与西方先进银行管理会计特点进行对比,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2.1内部管理体制方面

管理会计源自西方,西方商业银行扁平化的结构自然最适合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结构在目前并不适合农行。扁平化结构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达、工作高效率等诸多前提条件的基础之上。但就目前来看,作为中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农行规模大、网点多、覆盖区域广,信息技术不够发达,业务完成效率也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短期内更适合“总—分—支”模式。但是,这并不代表管理会计建设停滞不前。针对农行实际状况,应自上而下地逐步推广管理会计,机构级别越高,越应增加管理会计人力,大体上构建管理会计框架。因此,总领导机构应该在该行总行设立,指引全行管理会计工作,制定全行综合经营目标,确立考核方案,根据管理会计报告配置资源,监控预算执行、分析执行结果等;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中也应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岗位,监测该行管理会计预算执行情况,初步分析系统数据,并定期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

2.2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2.2.1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面对农行信息系统数据来源依赖性大、各系统却独立运行的情况,建立一个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十分必要。该综合平台不仅能使业务、核算与评价得以分离,而且,数据生成、归集、使用三个层面的信息更能促使数据的高效使用。

2.2.2优化数据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优化方面,首先应该尽量减少信息人工录入数量。在人工录入不可避免的环节,应加强录入信息之间及与系统所需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该行正在运行的几个系统中,A交易平台系统与信贷管理系统C是规模最大、最根本的两个业务系统,其数据来源于一线,多数需客户直接提供,因此,为保障数据的真实完整,必须对柜员和客户经理做出要求。其次,应设置严格的数据信息录入制度,当缺少关键信息时,应停止下一步流程,促使柜员和客户经理完整录入信息。最后,应加强各系统间的相互关联,通过设定具体参数,达到各系统间的信息校验比对,增强信息可靠性。

2.3成本核算控制方面

要完善成本核算控制,首先要改进内部计价模式。在费用类成本核算上,农行耗费了许多精力,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专门的系统,整体相对成熟。同时,费用类成本的分摊也耗费了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很大精力,实际上,总成本中这部分成本所占比例还不及3%,而资金价格作为农行各产品、部门、机构等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却并没有得到如此多的精力。因此,要改善成本核算控制,革新完善内部资金价格形成机制是最迫切的一环。

2.4绩效考核方面

由于农行综合业务经营计划考核指标数量多、内容杂、机构考核中经济增加值核心地位不突出、部门考核流于形式等情况,应该将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分为两部分——机构与部门,分别制定侧重点不同的指标。

2.4.1机构绩效考核优化

在机构方面,首先应该简化分类,在减少产品类、结构类指标的同时,增加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所占比重,突出其核心地位,逐步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其次,还应加强管理经济资本,加强其硬性约束,并逐步淡化信贷计划数量指标,以突显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最后,农行应引入平衡记分卡,将客户满意度、员工潜力度、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引入绩效考核系统,以避免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体系引发的经营短视行为,全方位保证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合理。

2.4.2部门绩效考核优化

结合农行的现状,在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建立各责任中心各有侧重的成本控制指标之后,还要将成本管理目标和绩效目标分解至相关责任中心,使每个责任中心、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管理会计责任,将管理会计目标具体化。还应将部门预算与资源配置机制联系起来,围绕责任预算进行核算、控制、考核和奖罚,逐步搭建起责任会计体系,培养各分支机构、部门、员工的责任主体意识及成本效益观念。适当拉开部门绩效差距,使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部门倾斜。2.5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管理会计其基本就是要多维度、多角度地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对公司内部财务的信息加以分析、深入、延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结合并应用现代化的手段,而且,知识是更重要的环节,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的应用缺一不可。

3结语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如果想发挥商业银行的应有作用,这几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建设和运行三分理论。对产品、部门、客户加以分开的成本核算方法。二是必须推行责任制,对其销售绩效考核加以多层次分析,分以权责,从而提高经营效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深入现代商业银行的趋势已毋庸置疑,所以,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内部管理要求的提高也刻不容缓。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分析的不断深入,我国管理会计的层次和理论将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阶段,研究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到更深层次的领域中。

作者:严静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增彪,等.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赵国旭.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发展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04).

[3]汪晓林.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10(20).

[4]陶能虹.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J].金融会计,2011(01).

第9篇

【关键词】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构建

近年来,财政系统腐败案件频繁曝光。2009年2月12日《检察日报》披露的湖北省潜江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女出纳卷走580万元公款一案和之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挪用公款140万元的大案,在湖北省及至全国财政领域引发巨大震荡。从这几年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看,除个别干部未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和驱使等主观原因外,内部控制制度失缺,是导致财政干部腐败,资产流失严重的关键性因素。

一、案情回放

“国库收付中心出了事。”2009年1月4日,湖北省潜江市财政局局长段圣文找到市政法委书记饶华军报案。

涉案的是女干部樊红。她最初在潜江市竹根滩财政所上班,后调入该市财政局所属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工作,国库收付中心成立后即调入该中心,现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从2008年12月26日请假离开单位,一直未归。和樊红一同消失的还有其情夫刘贵军和账面上580万元的巨额资金。

在樊红落网后,警方向记者介绍了案发的细节。据介绍,樊红的作案过程并不复杂,仅分两笔,两天就轻而易举卷走国库580万元。

2008年12月22日,刘贵军在武汉用“肖国成”的身份证,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当日,樊红就在潜江通过银行往这个账户存入了380万元。12月23日,刘贵军在武汉又一家银行以“肖国成”的名义再次开设了一个新账户,当日,樊红又往这个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12月24日上午,刘贵军在樊红存入380万元的账户里取出了80万元现金,还从樊红存入200万元的账户中,提出100万元汇到了自己的姐姐刘先芳的银行账户中,又将30万元存到了堂姐刘爱娇的银行账户中。

此后两天,樊红依然像平常一样在单位上班,直至12月26日请假逃亡。“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一位知情人说,当天,她只是显得有些沉默寡言,不像平常那样活跃。当天下午,她按照正规程序向单位领导请假。说是“家里有事,要到元旦节之后才能来上班。”

据介绍,之前的2008年冬,樊红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赌场。樊红此次卷走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财政部门称,当地已筹集资金弥补空当,不会影响到潜江市财政资金的运转。

警方查明,2008年12月24日,樊红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分两次将资金转移至私人账户,随后分多次从武汉、荆州将款取走并潜逃。

樊红案发后,该市张金镇财政所在自查清理中再爆大案。该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经手的账款不符,到检察机关自首,并供出同案犯。据称,陈某挪用公款达140万元。

二、分析评点

这是两起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典型案例。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保证该项业务按照预算使用的目标高效率地运行,并防止或及时发现各种错弊现象的发生。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程序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财政内部工作人员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盗取各种财政资金。

(一)内部会计管理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会计部门及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根据这一规定,各单位负责人应该对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等。

在本案例中,出纳员樊红三次出手,三次成功,其作案手段十分简单,一是在2008年冬,曾经提出过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了赌场;二是在2008年12月22日,通过银行往刘贵军在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存入380万元;2008年12月23日,樊红又往刘贵军在武汉另一家银行开设的“肖国成”账户里存进了200万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潜江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在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时,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和印章控制制度,整个资金支付程序都是经办人员樊红一个人完成。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作案者如入无人之境,不要说樊红盗款,只要有作案念头,人人有可能成功。

(二)内部牵制制度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九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组织原则;组织分工;出纳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条件;有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笔者认为,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在于事务分管,它是建立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求业务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间的相互独立,形成一种分管体制,使得任何一项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至少两个部门或人员,从而起到互相牵制、防止作弊的作用。

据潜江市财政局负责人所说,樊红转给“肖国成”的580万元属于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偿还债务的。在此,暂且不去考究是否事实,假如属实,那么,根据《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单位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借款合同等付款依据;同时规定,银行应按规定认真审查付款依据或收款依据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按会计档案保管,未提供相关依据或相关依据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应拒绝办理。

而事实上,该市的财政、金融部门在银行账户管理上均流于形式。中央纪委和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由于案发单位和银行都没有履行相应的权利和职责,为非法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日后发生的腐败、贪污、挪用公款等事故埋下了祸根和隐患。

(三)内部会计监督空档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本案中,一是樊红在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肖国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580万元(其中第一次380万元,第二次200万元)款项,且属于大额资金支付,单位既没有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又违反《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二是用财政专项资金偿还“肖国成”580万元债务没有挂账也没有借款合同。

工作中,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作用非常大,一是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二是对违反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三是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四是认为是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时,应当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请求处理。以上很明显的违反制度的经济活动事项,如果会计监督制度健全,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实时制止与纠正的。

(四)国库支付流程控制缺失

国库支付流程控制是以职责分工制度为前提,以确定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构建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明晰各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支付和业务中所承担的义务和权利,还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财政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从而增强财政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约束力。

在本案例中,樊红第一次提出20多万元公款给刘贵军投进赌场,第二次通过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和专户银行印鉴,一次转380万元、一次转200万元资金至私人账户,以及该市张金镇财政所零户统管中心女出纳陈某挪用公款140万元等行为,可明显地看出,这些部门的资金支付完全没有进入国库支付系统。

从实施国库制度改革几年来的实践看,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程序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技术平台,它不但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还可以实现财政资金运行中的预算指标管理、支付审核、资金拨付和会计账务处理等计算机化和自动化,更是财政部门对每一笔资金流向实时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潜江市财政管理中的资金支付流程及监管漏洞是诱发本案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直接原因。

(五)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缺失

《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除此之外,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规定: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二是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三是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四是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本案当事人所在的国库收付中心,作为预算拨款的承办机构,按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特别到了年末,财政支付业务量会更多。而时任“线上支付”员——收付科副科长的樊红却于2008年12月26日仅以“家里有事”,就获得单位领导批准请假至元旦节之后上班,而且不办理任何交接手续。

实际上,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凭证、账目核对,对未了事项进行说明等,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还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更换而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的现象,更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在经济上浑水摸鱼、有机可乘卷巨款外逃的现象发生。

三、案件启示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收付部门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关口,监守自盗,法所不容。为避免在财政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财政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一)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根据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要求,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财政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便于制约的内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更加规范和安全。

1、构建部门岗位分工控制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纠错防弊,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国库管理部门和支付中心负责人、各资金拨付岗位工作人员均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负相应责任。要设立初审、审批、单据填制、审核、印鉴、单据传送等岗位,分别对财政资金调度、工资统发、拨款申请或用款计划、拨款或用款额度、凭证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并将支付凭证分送人民银行和各开户商业银行。

2.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一是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严格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别与审核该项业务、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以使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从而杜绝一个人舞弊。二是设置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且其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同时不受外界干预,使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都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3、建立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财政部门要利用现有的“金财工程”体系平台,以国库支付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申请、审批、账户变更与撤销、账户信息备案及账户年审等管理信息,在有效监控支出账户的同时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资金流向控制。

(二)实施授权批准控制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各单位在专业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相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并统一处理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作为地市级财政国库部门,掌握的资金少则几十个亿,多则上仟亿元,因此实施拨款授权批准控制对资金安全尤为重要。

1、设定财政支出审批权限。各项财政资金拨付业务必须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方予办理,单位负责人、国库管理负责人、支付中心主任应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各级负责人如遇外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可以授权其他分管领导审批。

2、制定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控制原则。各级财政拨付本级预算单位的各种经费,必须以部门预算,预备费、机动费,追加、追减预算为依据,按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原则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前,可以根据各预算单位全年预算控制数,并结合上年同期执行情况,核定用款计划,审核、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实行管理与核算相分离制度,即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专项资金收入的组织,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和追踪问效,并根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和资金项目的完成进度,填制请拨单,发出资金拨付的支付指令,国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账户的管理,并根据发出的支付指令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岗位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合法或有关手续不齐全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国库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

(三)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1、加强票据控制。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2、加强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印章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印章保管、票据保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加强财政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指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国库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财政资金拨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三种形式。财政资金支付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指标、计划、额度、支付、清算五个部份,财政部门应对财政资金支付进行相互牵制,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和授权额度通知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如图1所示: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

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是防止工作人员作弊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可以帮助财政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和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在事前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实施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第一步,加强指标控制

1.财政预算内指标,应分别由预算、业务部门操作

(1)预算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注:涉及到本级追加指标编码的,由预算管理部门将总指标下达给业务部门,再由业务部门将编码编好交预算管理部门录入。

(2)业务部门专管员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支付中心。

2.财政预算外指标,由预算外管理部门操作

(1)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

(2)预算外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国库支付中心。

注:①本系统支付涵盖财政所有支付业务(分散支付-实拨方式、财政专户、集中支付)。

②本系统中,计算机控制预算执行的主要功能是由预算号的科学编号来实现的,指标可批量导入系统。由分散(实拨方式)转入集中支付时:系统管理员或者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外由预算外管理部门)修改预算号的拨款方式,由“分散”改“集中”,并调整帐套号,启用“用款计划约束”。

第二步,加强计划控制

1、预算单位编制用款计划(预算单位)

用款计划分为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又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计划。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

2、审批用款计划

(1)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专管员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2)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经办人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注: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单位领导审批,并将审批后的申报表一份留国库管理部门存查,一份送业务管理部门室存根,一份送国库支付中心作为下达额度的依据。

第三步,加强额度控制

额度控制分别由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为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专项资金专户的银行机构,下同)操作(见流程图1)。

1、国库支付中心根据用款计划下达授权额度打印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送人民银行和银行。

注:如果是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则形成直接支付的额度,不需下达直接支付额度。

2、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打印授权额度到账通知单送预算单位。

3、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

第四步,加强支付控制(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1、直接支付

(1)直接支付流程(预算单位、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预算外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直接支付填写用款申请单

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及相关附件材料送财政局主管科室

(2)审批直接支付申请

预算内(业务管理部门或采购管理办公室):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送负责人审批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预算外(预算外管理部门或采购办):由预算外管理部门经办人打印“预算拨款通知书”(如果是政府采购则由采购办的专管员打印)送负责人审批经办人或专管员网上审批“预算拨款通知书”“预算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

(3)国库管理部门审批

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

国库管理部门根据授权审批规定,视情况报单位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拨款通知书”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

①支付中心对审批后的用款申请作进一步的处理、核对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②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

③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

注:财政统发工资业务流程为:设定预算号,并下达指标(预算管理部门)系统生成用款计划并形成额度(支付中心)系统外生成批量支付文件(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批量支付数据导入、数据查询修改(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拨款通知书送国库管理部门,并经国库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审核、负责人审批后,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国库管理部门工资办)打印汇总支付令送行(支付中心)生成支付明细,打印批量支付清单一式五份,一份财政管理部门留存,一份盖财政公章给行作为支付明细依据,一份给行盖章后送人民银行清算,三份给行盖章后返回财政(工资办、财政总会计、支付中心总会计)。

2、授权支付流程(预算单位、行、人民银行)(见流程图2)

(1)预算单位从支付申请中的授权支付申请用款。由经办人录入复核人审核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

(2)行根据预算单位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

3、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银行根据已办理支付的资金,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分别开具《银行申请划(退)款凭证》;在区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基础上,按预算单位账号(零余额账户)和款级预算科目汇总填报《申请财政资金划(退)款汇总清单》,按用款预算单位和项级预算科目逐笔填列《申请财政资金划(退)款清单》作附件交人民银行国库管理部门进行资金清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

[2]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1996年.

[3]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Z],2003.

第10篇

一、商业银行影响成本因素变动与经营方略调整

1、负债因素变动。商业银行负债必须承担一定的负债利息或一些负债费用,负债总额和构成影响着成本支出。就存款负债而言,利率差别决定利息支付总额不同。较高的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越大,存款利息支出越多,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一般讲。对公存款占比越小,存款利息支付就越多,成本就越高,低成本存款占比越大,成本就越低。同样,存款的期限结构也对银行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讲,长期性存款多,支付的利息多,银行成本相应就大;反之。短期或活期存款多。银行成本支出相对较少。就借入资金而言,一般说,向人民银行或向上级行借款,利率较低,而向其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借款,利率随行就市,一般高于向中央银行或上级行借入资金的利率,如这部分比重较大。则银行的成本也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增加来源。增加可用资金,降低存款负债成本支出。

2、资产因素变动。贷款规模及结构是影响银行成本变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确保贷款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前提下。如果银行资金来源一定,贷款规模越大。资金运用越充分,利息收入就越多。则收入成本率降低;相反。则收入成本率提高。同样。贷款结构也影响成本,主要是贷款利率和额度会影响利息收入。利率较高的贷款占比越高,利息收入则越高,则收入成本率越低;反之。利率较低的贷款占比越大。利息收入越少,银行的收入成本率就越高。一般讲。固定资产贷款利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期限长的贷款利率高于期限短的贷款利率;一般贷款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拖欠贷款的利率高于按期归还贷款的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管理,在确保“三性”原则的前提?充分运用贷款规模,用好用足利率政策,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利息收入。

3、软件因素变动。银行软件主要是自身的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它是影响银行成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讲,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高的银行,能以较少的活劳动耗费完成较多的业务工作量,从而使工资成本下降。使银行的收入成本率降低;而且效率高、服务优的银行。表明银行信誉较好。这有利于吸引客户,扩大银行的业务规模。加速资金周转,从而使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降低。相反,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同等业务量下。因活劳动消耗较多,从而使工资成本上升,银行的收入成本率提高;而且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竞争中外于劣势。这会增大其无形成本。甚至减少银行收入,从而提高了银行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尽量增加业务科技含世,提高电算化,自动化水平,精简从业人员,提嵩从业人员素质。优化服务质进。减少活劳动消耗。降低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支出。

4、硬件因素变动。硬件设施即银行的网点装备,需要列支折旧费、维修费。但是银行的装备水平越高并且利用充分合理。表明该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强和工作效率较高,这会提高银行的信誉,从而降低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同样。银行的机构网点布局合理,符合业务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相反。如果装备水平较低,或利用不充分,以及网点布局不含理,则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压缩人均业务量小、发展水平低的网点,充分运用网点布局。提高装备使用水平。

二、当前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应实现五个转变

1、成本管理要由以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现在,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实行自负盈亏,就必须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因为资金成本高低对银行的盈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业将实行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资金融通更为灵活,因而资金成本的伸缩性更大,这就更要加强资金成本管理。所以说,成本管理要由以综合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

2、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转变为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本。目前,成本管理基本上只是管理单一的成本支出项目,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事后性和软弱性。银行商业化,要实现“四自”的经营原则,就必须按照企业管理的原则。扩展成本管理范围。即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扩展到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3、成本管理要由财会部门单独负责转变为部门间分工协作。成本问题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财会部门单独管理局限性很大,成本开支需要全行各个部门提供资料和积极协助,成本开支的控制,需要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成本执行情况的考核分析。也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因此。成本管理并不只是财会部门的事情,而是与成本开支有关的各个部门的事。特别是商业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财会部门是难以适应需要的,成本管理必须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负责。

4、成本管理要由局限于执行环节管理转变为全面多环节管理。成本管理局限于执行环节的管理,难以控制成本支出,采取的管理措施也显得软弱无力。虽然每年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各家商业银行也编制了成本计划,但由于信贷资金性计划比重大,营运资金受宏观政策、利率水平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这使成本计划难以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业务分离后,经营性业务将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在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条件已成熟。

5、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的指标考核转变为指标体系考核。许多商业银行机构对成本管理的考核只有综合费用率一项指标,而综合费用只是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利息支出比重大却没有指标进行考核,成本管理显得十分无力。今后,加强成本管理,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考陔约束,还要利用成本率、成本利润率、资金成本率、人均利润等指标来进行考核约束。

三、对强化当前成本管理工作的四点建议

1、建立成本管理网络组织,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即成立以行长挂帅、由分管财务的副行长具体领导,财会部门为主,各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本管理既然是全行性的工作。必须要全行各个职能部门参加,才能获得好效果。因此,应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成本预算,并按经营活动情况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讨论对成本幵支有较大影响的经营活动。并提出具体意见;对重大成本开支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听取成本执行情况分析,批准成本管理的重大措施。并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实施;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情况的考评。

2、细分成本项目,实行责任成本制。在对成本开支进行总世控制的前提下。划分具体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控制,严格进行考核。一是对费用的发生实行按定额控制、月初预拨、月末报批,各单位和部门全年不得超过控制数。节约的可给予一定奖励。如差旅费、办公用品费、邮电费、印刷费等。二是对费用是全行性开支,但属于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由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控制。其管理好坏,与工怍业绩联系。并与奖惩挂钩。如工资、奖金,可分项厂达给人亊部门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可下达给行政部门控制;调拨资金、临时借款利息支出则下达给计划部门控制等。三是对费用涉及全行的开支,又难以归属某一职能部门管理的。可由领导小组责成某个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对费用开支受政策等客观影响大,难以进行计划控制的。由财会部门掌握其动态,纳入成本开支总额内管理,根据外部情况变化,如出现国家调整存贷利率而增加或减少支出的情况,调整成本开支结构。五是费用开支统一由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分管的副行长“一支笔”批、由财务部门“一个口子”出。实行归口管理。

3、把好事前事中車后三关口,切实强化成本管理。要真正把成本开支管理好,就必须在成本开支前做好预测,并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亊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4、加强筹资成本监控,健全资金有偿使用机制。筹资成本是银行成本中的大项。做好筹资成本的监督管理,对整个银行成本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强化储蓄成本的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对筹资进行机会成本分析,尽量利用低成本资金。降低高成本资金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同时,建立以上级行资金计划部门为中心的资金调拨与使用网络体系,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改系统内及网点之间资金无偿调拨为有偿调拨,改行政手段管理为经济手段管理,使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都认真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加强成本管理应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宏观成本管理与微观成本管理的关系。银行微观成本管理是在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既定的条件下,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费用支出的管理。主要通过选择有利的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降低业务费用支出。银行宏观成本管理是指在不确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条件下。对经营管理费用支出的管理。通过确定适当的经营规模,划定适当的业务范围。来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人、财、物作用。因此应以微观成本管理为重点。

2、正确处理计划成本、执行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计划成本是银行财务计划制定中事先计划的未来的成本费用支出,执行成本是对计划成本的实施,是一定期内的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成本。实际成本是一定期内根据实际发生费用而汁算出来的成本,它体现银行经营者的实绩,反映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支出的实际结果,其形成过程,就是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应以执行成本管理为重点。

3、正确处理筹资成本、用资成本与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筹资成本是银行资金来源如吸收存款、向同业拆借、向上级行借款等的成本。服务成本是银行向本系统或外系统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用资成本是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筹资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重大,银行要扩大自己的资金实力,增强其获得能力必须花大力气筹集资金,加之我国资金短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银行要大力筹集资金须花大世的本钱,因此应以筹资成本管理为重点。

4、正确处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是指短期内不随银行业务经营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受银行规模大小决定。变动成本。是指在短期内随银行业务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银行应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事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5、正确处理总成本、单位成本与岗位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是银行一定期内全部成本费用的总和。单位成本即是平均成本,表现为总成本除以全部贷款或存款量。岗位成本是根据不同的分工层次计算考核的成本。是控制的基础,作为一种责任成本,它的高低影响总成本的水平,只有控制岗位成本,才能使总成本的控制合理、有效,因此应以岗位成本管理为重点。

第11篇

企业集团加强资金统一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幅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财务手段,使集团内部的生产、营销、采购、投资等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规范、控制。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的财务改革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随着集团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扩张,原有的管理手段已经显得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下属企业出现了重指标、轻监管、弱化财务管理,甚至指挥不力、调度不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一些下属企业依靠集团的“温床”,只管生产加工,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开拓,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费用摊提不实,成本控制不力,存货超储严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畅,效率低下。全集团出现了高存款、高贷款的“双高”现象,有的企业存款闲置浪费而不能实施调剂使用。财务人员单方面听命于企业领导的指挥,甚至出现欺上瞒下、违纪违规、损害集团大局利益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说明缺乏一套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从1999开始,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创立了以“四统一分,两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新机制。

根据“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确立了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体制,其内涵是在“四统一分”的框架下,以内部银行作为集团内部全资、控股企业资金流程的必经之地和调控中枢,以资金统一管理和集中运作为核心,各全资、控股企业原有的银行账户统归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接管,内部银行利用总体财务收支预算杠杆,实施现金流监控,调剂资金余缺,发挥资金最大效能。

“四统”:即机构、人员、制度、资金的统一。

机构统一——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企业的财务机构为财务公司派出机构。财务公司对各企业统一确定财务机构设置、编制定员。

人员统一——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由集团财务公司派驻和管理,实行垂直领导。财务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由财务公司统一发放,财务人员的培训、招聘、岗位调配、职称评聘、人事任免统归财务公司进行安排。各派出机构财务人员以契约的形式与财务公司和所在服务企业签订人事合同,确定服务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核办法。所有财务会计实行岗位轮换制,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

制度统一——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政策及会计核算方式,统一由财务公司制订,各企业依据财务公司制度可制订本企业实施细则,但需上报审批后方可实施。财务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资金统一——财务公司设立内部银行,作为内部结算中心,模拟商业银行的运作和核算形式,对各全资、控股公司的各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筹,企业的财务收支全部通过内部银行一个漏斗进出,按预算实施监收控付,从源头上管理资金的流向,杜绝了企业务行其是和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和灵活高效运作,一个帐户管住全部企业。

“一分”就是核算分离。各公司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果按原有体制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两级管理”就是财务公司对各全资、控股企业进行一级管理,而企业财务机构按照四统一分的原则对内部车间(分厂)、工会、食堂及职能部门实施二级管理。一级管理的核心是管好用活资金;二级管理的核心是进行成本控制。

内部银行——资金进出的唯一“漏斗”

财务公司成立后,内部银行接管了成员企业原有的银行帐户,银行预留印鉴、空白票据全部交存内部银行,并对应开设内部帐户。统一管理资金帐户后,各企业的回款仍回到自己的帐户,内部银行出具内部收款通知,作为记账凭证。内部银行可根据企业业务量大小,统筹调剂安排资金,资金由“散存”变为“统存”,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蓄水池”作用,实现了一个漏斗进出资金,一个帐户管住开户企业。2000年内部存款企业全年平均存款18534万元,而银行帐户存款为9395万元,调剂使用9000多万元,节约财务费用1653万元。

企业因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可向内部银行申请流动资金借款。内部银行通过对借款人经营状况、资产结构、负债比重、销售回款、营业利润、信用程度进行严格审查,确认申贷合理、资信可靠、具备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给予短期周转借款。借款完全由内部银行进行监督使用,专款专用。内部银行利用企业资金使用的时间差和空间差,1999年内部银行为企业调剂资金总量1亿元、2000年增加到1.4亿元,真正实现了财尽其力和管好用活资金。

内部银行作为集团公司资金的流转结算中心,承担着资金统一运营和有效调剂的职能。受羊绒行业资金季节性交错制约,每年的原料收购旺季的资金“瓶颈”较为突出。从4月份开始,原料收购进入旺季,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确保原料收储,而羊绒衫销售市场却因气候因素在4~8月基本上处于销售淡季,销售回款难以满足原料资金需求。在每年原料收购资金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内部银行积极利用统存统贷和利率杠杆,还高贷低,还旧贷新,大力压缩贷款规模,降低资金成本,避免了逾期贷款产生的高额罚息。

强化资金管理职能,确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生产、营销、采购、项目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统筹使用资金,量化开支标准。

优化资金约束机制,抓好资金结构管理

针对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必需资金,按照各个生产单位年度、月度计划,这部分资金必须满足供给,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本着宁可少花、不可多花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同时,结合费用的厉行节约和有效管理,杜绝企业之间攀比开支、大手花钱,严格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资金分配的畸轻畸重。

建立资金循环机制,狠抓资金流程管理

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效益运营,发挥内部银行的蓄水池功能,调节资金余缺,重点支持成员单位生产所需资金。内部调剂使用的资金,一律实行有偿制,严格监控,专款专用。

在营销环节中,资金的监控实行分级管理,内部银行只对内销总部——工贸中心,随时监控其销售货款回笼及帐面存款。工贸中心根据财务、业务、配货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开设销售货款和费用提留两个帐户,每天的销售款,先必须打入指定销售货款专用帐户,再根据核定的费用开支标准,提留一部分划转到费用账户中。销售货款不得在各销售机构滞留,必须按日汇划至工贸中心帐户内,工贸中心按照同样的办法,及时集中至财务公司内部银行有关帐户中。这样,减少了资金的在途时间。

在采购环节中,全集团材辅料、机配件、零部件统一实行招投标制。内部银行严格按照中标单位、物品明细以及供需双方的合同履行付款,始终保持供货单位、中标单位、收款单位三者的一一对应,手续不全、名称不符或因人情关系试图提前付款的,一律给予拒付。这样,就在资金支出环节中堵塞了漏洞。

项目投资方面,集团公司的基建、安装、技术改造、维修工程等统一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集团所属建筑安装公司同其他非集团所属企业一样均参与竞标,内部银行依照标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安装)合同等资料监控付款。

生产环节中,主要是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内部银行紧紧抓住成本费用开支这条主线,全面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工程,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通过制定目标成本(计划价格)模拟市场买断,划小核算单位,层层分解细化成本指标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倒算成本逐序逐级进行控制,并将降本节费指标直接与业绩紧密挂钩,考核盈亏,奖优罚劣,使每位职工成为降本节耗的执行者与责任人。企业费用推行包干制,即将日常费用(如办公费、电话费、低值品等)分解核定为“人头”费用,人人心中都有一本帐,年终集中兑现奖惩。

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强化资金后续管理

按照国家制定的企业利润分配办法,企业按照既定的比例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集团公司应收取的投资收益全额上缴,不留余地。内部银行根据财务公司测定的结果,直接从企业内部帐户中划收。

集团对所属全资公司实行回收折旧基金的方式,按照投资总额及企业固定资产总值,确定一定的上缴比例,集团收取当年折旧的8%,留给企业20%。集团收取的折旧基金通过内部银行直接划拨,如出现资金不足以划收,可办理内部借款手续,计收贷款利息。同时,集团对所属全资、控股企业采用回收管理费以补偿集团费用开支所需资金,企业管理费按销售收入的1%计提交纳,管理费的划收上缴办法与上缴折旧基金的办法相同。考虑到企业自身承载的负担以及市场因素,集团公司对困难企业适当给予扶持,通过发放一定数额的内部借款,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这部分借款采取挂帐停息的方式,待企业完全能够实现自收自支后偿还。

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提高整体运营效果

以内部银行为中心的资金管理实质就是对现金流的全程管理和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贯穿于整个财务收支全过程,通过分级管理和过程控制,坚持预算的刚性作用,消除赤字预算,谋求挖潜增效。

1.分级编制,归口编报

围绕集团公司年度综合经营计划和内部经营目标责任,各企业一切财务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各经济核算单位自上而下都为资金预算的管理对象。资金预算采取分级编制、集中汇总、逐级审批的办法,即班组、车间、行政、采购、设备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资金需求编制当月资金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限内报送所在企业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销售回款计划及降本节耗指标审核汇总基层资金支出预算,按照统一格式上报内部银行,由内部银行负责监督、平衡、控制。

2.集中审核,跟踪监控

财务公司根据“以收抵支,先收后支,自求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则,权衡资金轻重缓急和实有存款审核平衡资金。日计划不得突破月计划,月计划不得突破年计划,年计划不得突破总计划。采取刚性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办法,消除赤字预算。对于日常零星支出,付诸于审核后的资金预算实施;对于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一律采取招(投)标方式,实施付款时必须依照预算、协议、审计决算、验收等资料进行。如出现资料短缺、事项不符等情况,给予拒付。

企业因资金计划不足,每月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追加两次支出预算,追加预算为突发性支出或应急性支出,对于日常开支因预算考虑不周,一概不予追加。

第12篇

建立与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本部经营管理特点相适应的审计模式和方法

现阶段,多数大型商业银行采用总分行制的组织模式,总行本部除了领导和管理各分支机构外,本身也对外营业,办理部分银行业务或建立事业部模式。本文即探讨此模式下的总行本部内部审计效能。在此架构下,总行若干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划分为支持保障、业务管理、营销管理、直接经营等不同板块,如图1所示。对总行本部审计就是对总行各板块、各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管理职责履行及效率、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独立与客观的监督与评价,督促总行相关部门落实组织战略目标并控制好营运风险,促进总行本部乃至全行运营与管理活动不断改善。近些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银行内审转型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内部审计方向由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合规导向型审计向风险导向型审计、管理导向型审计转变,内部审计重心由财务审计为主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转变。对总行本部审计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应根据内部审计方向及重心的变化趋势以及总行本部不同板块的职能特点,积极推进审计转型,采用有利于实现审计目标的不同审计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效能。因为选择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助于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具体体现在:在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基础上,运用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审计方法,对直接经营板块应侧重于风险导向型审计;对营销管理与业务管理板块应侧重于风险导向型审计与管理导向型审计并重;对支持保障板块应侧重于管理导向型审计,通过开发和运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平台,尽快完成从传统的审计向数据式审计转变,努力改进总行本部审计质量,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型审计职能。要全面揭示总行本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及时提出预警和改进建议,还要以持续性的日常非现场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为先导,并加大工作力度和创新手段,特别是在信息数据大集中的前提条件下,要以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为支撑,努力实现远程快速反应的方式,预警业务经营主要风险点和业务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在日常非现场监测对象方面。实现“横纵结合”,“横向”即监测总行本部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纵向”为监测各业务条线中总行本部发挥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全方位覆盖与全过程控制的风险监测反应机制,有效防范总行经营管理风险。在日常非现场监测手段方面。采用数据式审计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操作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等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并结合外部公共查询系统信息最终形成非现场监测成果。在风险分析与评估方面。关注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对相关行业的影响程度,坚持总体分析与特征分析相结合,适当考虑地区差别因素,引入国际先进的审计方法和理念,对非现场监测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就风险程度划分制定统一标准。在风险预警方面。对风险分析及评估的结果,依照重要性原则进行核实验证。根据核实情况形成风险预警信号并及时,供相关职能部门和高管层参考。督促其及时采取适当防范措施,规避或缓释风险。

精细化过程考量是提升总行本部审计效能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内部审计应适应和应对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风险,有效防范因外部欺诈和内部舞弊引发的案件和风险事件。明确适合总行本部不同业务板块职能特点的审计模式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和精细化过程控制,严格过程考量,尤其是影响审计效能的重要环节,更需采取针对性的过程控制措施。其中,总行本部相关职能部门的审前风险评估和审后审计质量评估是影响审计效能的两个重要环节,应该进行有效控制。

(一)通过审计评级精细化被审计对象的剩余风险

判断和评估风险的前提就是对风险充分的识别与计量。审计评级是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总行本部相关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与有效性、风险管理的效果以及公司治理的情况,独立开展调查、测试、分析、评估的系统性活动,是风险识别与计量的有效手段。开展总行本部的审计评级是提升总行本部审计效能的重要步骤。总行本部审计和其他审计一样,要降低审计风险,离不开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要素的有效把控。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剩余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对象有关,内审人员对此只能评估、不能控制。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监测、分析和数据积累,来评价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以及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其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判断剩余风险的高低,绘制风险态势图,这就是总行本部的审计评级。通过审计评级,确定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确定需抽查的重点、产品、环节和范围,进而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审计评级中的指标设置非常关键,必须要适应大型商业银行总行本部的运营特点。笔者认为,对总行本部的审计评级可划分为决策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及监督评价等四个环节,通过16子项的评级指标来进行具体操作。在设定的16个评级指标中,每个评级指标分三个等级,分别是:“优良”、“可控”、“一般”。“优良”是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充分、适宜、有效,基本没有发现重大的问题和缺陷;“可控”是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比较健全、适宜,并得到较好的效果,但评级发现存在个别的问题和缺陷,可以接受和容忍。“一般”是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基本健全、适宜,效果一般,评级发现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缺陷,风险控制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总行本部不同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分属于不同的业务板块,审计评级侧重的风险类型也应不同。如:直接经营板块应侧重于经营风险;营销管理与业务管理板块应该是经营风险与公司治理风险并重;支持保障板块应侧重于公司治理风险。“优良”等级得分为相应权重的全部权重分值,“可控”等级得分为相应权重分值的80%,“一般”等级得分为相应权重分值的60%。决策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及监督评价四个环节得分的汇总,即为该部门的审计评级得分。对总行本部的审计评级遵循全面、独立和客观的原则,采取全年动态评级(季度/半年/年度)的方法,利用评级年度内各种审计、检查成果,并结合现场评级结果进行综合测评打分,最终根据审计评级得分确定审计评价等级。审计评级结果可划分四个等级,分别是“:控制优良”、“满意”、“需要改进”、“较差”。评级得分为90分以上的,评为“控制优良”;评级得分为80~90分的,评为“满意”;评级得分为70~80分的,评为“需要改进”;评级得分为70分以下的,评为“较差”。对评为“控制优良”的部门,审计频率可以三年审计一次;对评为“满意”的部门,审计频率可以一年审计一次;对评为“需要改进”的部门,审计频率可以半年审计一次;对评为“较差”的部门,审计频率可以每季度审计一次(见表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工具升级,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应用于各个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数据分析、信息整合,扩展了总行本部审计的应用范围、方式和反应能力,可以建立更加全面、专业的审计监督测评系统,做到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使审计的精准度和服务效率大幅改进。

(二)通过审计质量评估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对总行本部审计质量评估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点”就是具体项目的质量评估,“面”就是总行本部审计工作总体情况的质量评估。这两个层级的评估,因评估的对象不同,在评估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基于欧洲品质管理基金会(EuropeanfoundationforQualityManagement,EfQM)的评价模型,建立了对总行本部审计质量的评估框架(见图2)。分别围绕“公司治理与领导”、“审计策略”、“人、知识与技能”、“审计程序与资源”“、其他确认业务”“、审计结果”及“审计成效”七个方面建立和审计评级操作相类似的评估标准并细化评估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总行本部审计项目质量的内部评估至少每年开展一次,由审计项目组以外的其他人员负责实施。对总行本部审计工作质量总体评估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可由授权实施总行本部审计的上级部门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组织实施。通过各个指标及其权重得出审计质量的最终评估结果。质量评估结果可分为“满意”、“需要改进”、“较差”三个等级,与审计人员、内审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评估结果为“满意”的,应提出表扬并给予适当奖励,将项目经验与其他审计人员分享。

不断提升总行本部审计效能,更好体现内部审计增值目标

提升总行本部审计效能,是适应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总行本部审计要适应互联网金融和各种新型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不断改进、借鉴和创新,为商业银行提供价值增值服务。本文借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模型,对总行本部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了一些尝试。PDCA循环是指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均可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djust)四个阶段循环,持续改进。即:在计划阶段,通过审计评级,对总行本部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与计量并制定方案;在实施阶段则制定详细计划和有效措施;在检查阶段,则运用总行本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充分评估项目质量;在调整处理阶段,则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应标准(如图3所示)。总行本部审计可以通过PDCA循环,使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逐渐得到高管层的重视,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改善经营管理办法,有效防范外部欺诈和内部舞弊差错等引发的案件、风险事件以及管理缺陷和决策失误,防微杜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