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

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

时间:2022-12-21 12:30: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工作者的扶贫总结

第1篇

教师节讲话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热烈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命名表彰“彭州名师”、“彭州市示范学校”以及一年来在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余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彭州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两基”、“普高”取得新成效,办学体制引进新形式,用人制度有了新突破,普通高考再创新佳绩。老师们、同志们、全市的教育工作者们,是你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满园的芬芳桃李,是你们的辛勤劳动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你们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和社会感谢你们,学生和家长感谢你们!

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教育兴,则百业兴。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们培养一个大学生”。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城市也是如此。彭州要实现新跨越,要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就必须夯实教育这个基础,抓住教育这个先导,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千方百计促进教育现代化。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与老师们、同志们共勉。

一、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发展紧迫感

目前,彭州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一是农村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还比较薄弱,“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展开,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仍然面临巨大困难;四是师资队伍,特别是名师队伍的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五是教育质量,特别是高中教育质量还应在“保住低段,稳定中段,提升高段”上有新突破。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改变现状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就很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为彭州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在工作中思变,在实践中创新。我们大家都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使自己学习的速度高于外界变化的速度,自己学习的强度高于外界学习的强度,自己学习的质量高于外界学习的质量,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还要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要树立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抓工作,全心全意育人才。二要树立求实的作风,在工作中既要总结成绩,也要找出差距;既要看到困难,更要奋勇争先。三要树立乐于思考的作风,要善于思考问题,针对变化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出新招,创实绩,求发展。四要树立平等民主的作风,凝聚人气,改善管理。

二、树立效益意识,增强发展的实力

实践证明,只有树立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才能促进发展,才能在工作上取得突破。当前,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高质量、高水平”巩固“两基”成果,决不能出现因管理体制的改变而导致“普九”质量的滑坡;二是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大力提高教育质量,铸造教育品牌,推出教育亮点;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快适应、熟悉、掌握新的课程体系;四是要全力以赴,加紧准备,力保明年“普高”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

三、树立开放意识,增强发展的动力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不改革,教育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机遇,我们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我们一定要树立开放意识,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把民办教育事业作为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进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公助、股份制等不同体制的学校,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办学并存的新格局。招商引资办学校,有利于缓解就学压力,有利于优化我市教育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市教育普及程度,有利于满足市民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同志,要舍得下功夫招商引资办教育,要舍得拿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争取在招商引资办学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在招商引资办学的同时,教育部门也要积极引进其他项目和资金,这也是教育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四、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确立教育优先的观念,把办好教育作为为官一任的首要政绩。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乡镇人民政府要继续在改造中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到位。全社会要积极参加“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的“扶贫助学”活动,努力构建完整的教育扶贫网络,不断增加、扩大助学对象、范围,形成政府、社会团体和市民个人多方面参与的格局,使适龄青少年人人能上学,个个有书读。

第2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顺利实施。

开展学困生帮扶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我校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学困生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学困生帮扶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潘寨春校长为组长的学困生帮扶领导小组,并由副校长王文伟同志分管此项活动。政教处周有元、张法平具体组织学困生帮扶的全面开展,力求建立一个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广泛积极参与的学困生帮扶机制,使学困生帮扶工作长期化、制度化。

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责任意识。

我校在县启动大会以后,及时召开了全校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实施动员大会,认真宣传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认真实施扶贫助学 “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并依据县局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望直港中心初中扶贫助学 “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引导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施学困生帮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戗牌、横幅等宣传载体,加大力度宣传开展学困生帮扶的意义和具体要求。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校将有关学困生帮扶的要求、考核细则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方便每位教师学习、监督和宣传。

三、彻底排查登记,建立学生信息档案。

我校为不漏掉一个孩子,由学校的帮扶领导小组的成员亲自到各班级进行询问、排查,将全校的66名学困生以及其中的27名重点学困生逐一登记,摸清了他们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住址、联系方法、家庭实际情况),再通过访问、调查的形式,弄清楚了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事宜,最后统计成册,作为全校帮扶的对象。

四、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我校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从关爱入手,特提出了帮扶的相关要求:对学困生做到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四优先”,与学生本人和其中远在他乡的学生父母、在家照看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潘校长率先垂范,主动联系了初一(3)祁海平进行帮扶,在他的影响下,每位教师自然的联系了一名学困生或贫困生、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实行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一个关爱学困生的大家庭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愉悦孩子身心。

学困生成绩暂时落后或行为习惯较差,在家庭、班上优越感不强,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性格很内向、甚至是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常常独来独往。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以活动来促进他们改变的方法,让这些孩子能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健康快乐的成长。

1、让他们找到知心朋友。每个班级利用晨会、班队会的时间,号召学生主动和他们做朋友,给他们以纯真的友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有朋友作伴,不感到孤单。

2、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美术课上、音乐课上、体育课上、电脑课上、劳技课上……抓住每次的机会,根据各自的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现自我,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张扬自己,还将他们吸纳到各种艺术团地:泥塑、剪纸、舞蹈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

3、让心理咨询室成为倾诉委屈的港湾。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他们的表现也是很反复无常的,有时会懊恼,有时会亢奋,有时会冷漠,有时会放纵。为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刁仁红老师对他们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及时地排除他们内心的忧虑,开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4、为他们成立合唱团。我校还特地成立了合唱团,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教他们演唱感恩励志的歌曲,让他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生活,感受集体的温暖。在今年校庆祝元旦的演唱比赛中,他们合唱团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5、给他们营造家的温馨。学习有困难了,首先知道的是老师,很快就会迎刃而解,生活上有困难了,首先知道的还是老师,很快也会烟消云散了。他们有难处时,师生们会主动帮助,他们有收获时,师生们会及时祝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感到温暖,感到温馨。

6、让他们学会感恩,报恩。结合一些节日,我们通过组织学困生给家长、亲人写信,通话、表演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把自己在学校生活的点滴、感触传达给家长、亲人、社会,证实自己的成功和长大。

重阳节这天组织了 “爱心奉献、回报社会”活动,组织他们到望直敬老院开展“敬老院、爱心行”、“手牵手义务劳动”、“我行我表演”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好评,向社会展示了我校帮扶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风貌。

六、突出关爱重点学困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望直港中心初中始终坚持帮扶重点学困生,实实在在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开学初赠送一本书,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一句激励的名言;二是每周与学困生谈心一次,帮扶老师选择课外时间找学困生谈心,谈心内容包括近期思想动态、学习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三是帮定一个近期目标,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每月制定一个学习小目标,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向小目标奋斗;四是帮助实现一次成功的体验,树立自己的信心,如课堂中回答问题、日行一善情况等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快乐。五是帮找一个帮助伙伴,在学困生的周围找一个优秀生,经常参与讨论、交流,让其发表观点,逐步从研讨中找回自信;六是在学期内至少家访一次,了解学困生在家思想表现、对待作业的态度、双休期间学习计划等。

七、助学到人,关爱进家

1、学校对学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经济帮扶,把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责任人,做到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人关爱,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学校的温暖。我校20xx年投放助学资金近XX0元,一部分用来减免教辅用书等服务性收费,另一部分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补贴。

八、严格把关,表彰先进

第3篇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教育; 思考

随着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教育以其先天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日益凸显出教育的规模效益,极大带动了县域乃至周边更广阔领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西部偏远农村小学因生源的急速减退、师资队伍配备弱化、教育资源不公、城乡差距拉大等问题致使教育走入了困境。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生源急速减退。随着西部农村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问题认识的逐步提高,农村新增幼儿人数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适龄儿童入学率急剧下降。以笔者所在国扶贫困县偏远农村为例。近年来小学新入学人数87.2%的学校不超过10人,1~3年级在校生班均不超过15人,92%的农村小学在校生不超过100人。

师资队伍配备弱化。由于生源的减退,学校办学规模的缩小,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性减退,竞争力不强,争先创优意识淡薄,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下降。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作为普及性、公益性的义务教育来说,无论如何离不开“资源共享”和“机会均等”。然而,现实存在的则是与薄弱学校相对发展的精英学校,由于规模、质量以及人民群众对学校发展的认识要求等问题的存在,在资源配置上享有优先权,占有较为丰富的硬件资源和师资队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软硬件配备的质量来讲,偏远农村小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层级较低,硬件建设不到位,无法获得均衡发展。

二、推进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实施薄弱学校撤并。近年来,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对办学规模小、办学层次低的薄弱学校进行撤并,探索建立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但因交通、地域、管理等诸多问题致使规划一直处于研究讨论阶段而未实际实施,而一些薄弱学校依旧是偌大的校园、几名教师面对几名学生在低效运行。要切实有效地推进偏远农村撤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家长认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有效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新布局。确实因路途、家庭经济条件所限等不能进行整合的村级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教学点,强化以管理提升其办学质量,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其次,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带动区域内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扩大教育资源的有效探索。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境界和预设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发展,除了必备的基本教学条件之外,更多的则有赖于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提高。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就是优秀的教师。在这方面,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尤显重要。要充分利用“名师建设”工程,培养和造就高水平、高层次的名师,总结、提炼名师的师德风范和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榜样。

再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营造有利于薄弱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逐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逐步实现乡镇内学校的整体均衡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让每一所学校按照法定标准办学,共同拥有大体均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在同一起点上办学,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环境。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鼓励学校在办学规范化的基础上向个性化发展,提倡和引导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实现教育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

第4篇

几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克服基础薄弱、体制不顺的困难,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硕果累累,教育质量又上新的台阶。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但是,今天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委、管委会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教育,关注老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既要总结成绩,也要找出差距,既要看到困难,更要奋勇争先。借此机会,我对全区的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希望。

一、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十六大的报告有一句话,“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是根,是灵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五千年的历史没有被割断,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里头靠的也是文化。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所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这点在古今中外历史中已经得到证明。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区处于赣州改革发展的前沿,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集中力量办了一个黄金实验小学,较好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工业园内学生就学的问题,受到了好评。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办更多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二、广大教师要不断进取,以身立教,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办好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1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要举全区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让教育成为政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下决心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

第一,各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财力安排上坚持优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还要把抓好教育当做工作重点。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建立“控流保学”机制,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是“三民” 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教育工作。为官一任,不重视教育就等于失职,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来。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们把黄金实验小学建起来了,但目前学校各方面的状况与建成省级示范校的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区也没有一所较好的初中。这些也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水平,树立开放意识,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多铸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几个教育亮点。不仅要办好基础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工程,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须探寻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第三,要让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教育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象我们的干部、教师,很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如果不是靠读书,很多不是在家里耕田就是当个打工仔。当然,那也是很光荣的,但不可能给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每个个体来说,是教育改变了命运,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所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标志。我们要提高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要加大投入,尽快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各位老师、同志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教师的职业光荣而伟大,教育事业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发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为我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更坚强的智力支持做出更大贡献!

第5篇

在省“十运”会刚刚胜利闭幕的激动时刻,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抗旱救灾的严峻时刻,在全县人民仅仅围绕县委、政府贯彻、实施“四大目标”、“三大任务”的大好形式下,我们在县文教局隆重召开“__x县奖优帮困助学协会成立暨20__年高考成果展示工作大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教职工的辛勤工作,我县高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了辉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上下同声称道,实在可喜可贺。再此,我代表县上四大班子,代表全县55万人民,对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__x中学、任市中学以及奋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考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年来的辛勤努力表示忠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克服诸多困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教育科研硕果累累。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要总结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即要看到困难,又要奋勇争先,即要抓高中的教学质量,也不能放过初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借此机会,我对全县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希望:

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十六大的报告有一句话:“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是根,是灵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五千年的历史没有被割断,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这里头靠的也是文化。而文化的传承靠的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教育就是关注未来。所以说,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在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强烈。在这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尤其是我县处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时机,对人才、对教育更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是优化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办好了我们的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就直接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就会给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进而也就给我们的党委、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在未来岁月里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的加快,那么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改变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办好现有基础教育的同时,办好职业教育,为我县将来的工业发展奠定好扎实的基础。否则,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从均衡协调发展这个长远利益着眼,切实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振兴__x的重要措施,列入各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急教育之所急,想教育之所想,解教育之所困,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实现科教兴县战略,办好我县的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成为胜任新时期教育的新型教师,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人民寄予我们的期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肩负的重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重要精神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第一,广大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风亮节,为人楷模。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广大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通过我们的

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护社会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正确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第三,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的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的广大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将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在现代社会中,停滞不前、抱残守缺、凭借经验,都不能适应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感。广大先进教师、骨干教师要做不断学、不断进取的模范,因为先进和骨干都是相对的,今天是先进、是骨干,如果放松学习,停止进取,明天就不是先进、不是骨干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给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展示了新的空间,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更是对我们职业态度、教育能力、知识结构的严峻考验。我们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没有新的观念,就不会有新的实践,理论和观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县教育路

全县各中小学,提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改善教育结构,改进教育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突破陈旧,大胆探索,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积极改革办学模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办学,为我县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继续加大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等手段,打破平均主义,形成教学人员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四、举全县之力,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门、某一单位,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

第一,各部门、各乡镇都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各部门、各单位在发展规划上做到优先安排,在工作部署上体现优先位置,主动为教育事业排忧解难,共同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督促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入学率、扶贫助学这些都需要镇、村一级干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和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些也需要我们乡镇部门积极协助、配合处理,要把这些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第二,要让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尊师重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也是我们的一项优良传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逐步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各级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走访慰问,认真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建议和呼声,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教育战线和社会助学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调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人人尊师重教、人人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志们,我县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发展教育、更需要培养各类人才。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要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敢于突破前人,勇于打破旧的框框,善于开拓创新;突破性地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情发挥,大胆创造,想高招,出新路,闯出我县教育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新优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相信,__x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即将到来,__x教育必将成为__x的又一个品牌,成为又一个“__x人的自豪”!

第6篇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规划、早安排,科学适时地调整学校布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一所职业学校、一所独立初中和两所完全小学;在农村,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级完全小学,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基本形成了一乡镇办一所独立初中、一所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办学格局。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县上对保留下来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快信息化学校建设步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二、重视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民勤县一直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研修班,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全面开展转岗教师培训。面对农村小学教师超编、学前教育阶段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采取培训后转岗的方式,让小学超编教师不断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2012年,对60名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举办了两期农村小学转岗教师暨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强化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邀请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举办了“科研项目申请与科研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组织5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武威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现场交流研讨会;选派207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和幼教置换、幼师转岗、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安排98名语数外教师,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山东杜朗口模式”教学法整体观摩会和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有590人参加了市、县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60人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的交通补助,落实乡镇教师岗位补贴政策。2008年起,民勤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90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10名师德师风标兵给予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教师勤奋努力、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三、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

民勤县把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助推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及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拓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渠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中小学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各项减免政策,并动员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每年有3万多名学生接受社会救助,为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搭建了“绿色通道”。2006年起,县上设立“县长教育基金”,先后募集资金872万元,资助贫困师生8700名,发放救助资金745万元;2007年起,全县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10万元,惠及学生6972人,建立了覆盖大中小学学生的帮贫助困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民勤县把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破口,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细则》,出台了《民勤县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的站校,集体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学校,对校(园)长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学校和站校负责人当年评先树优的资格,有效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是强化教育督导。坚持开展学校常规督导检查,促使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全面落实学籍管理制度。三是抓好行风建设。召开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违规补课办班、乱征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最有力的支持,为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民勤县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一是高度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关爱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全国“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全县有293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等奖1名,一等奖45名。

二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主,加大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咨询室建设,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召开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暨感恩教育研讨会议,举办“感恩教育校园行”主题征文活动,培养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是努力丰富师生体艺生活。组织了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现场比赛和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力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质。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营造科研氛围,全面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奖励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和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文本稿。广泛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专题分析中考质量,召开高考研讨会,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在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全县共有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和高中化学竞赛中,有36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07人。2012年高考中,全县共录取5895人,比去年多515人,其中,一本院校录取404人,比去年多30人;二本以上院校录取1504人,比去年多118人,综合录取率达95.19%。录取总数、一本录取人数、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均多于往年,综合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再次创出新高,比去年高出4.25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做大民勤教育品牌,做强民勤教育名片,为民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强的活力。

第7篇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展的必然。同志早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第8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只是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一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 4=2×2,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然后用换元法将其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根据每组学生基础好坏,布置适中难度的练习给他们。A组同学做课后练习,给B组和C组同学补充如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还是班主任,班主任事情很细也很烦琐。所以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3.收获与体会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第9篇

一、“爱”是干好教育的“法宝”

育人的事业是高尚的,我热爱教育事业。孩子祖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在教学中力求教法的创新与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教育的忠诚、对工作的勤恳、对同事的真诚、对学生的关爱,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同事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这对我来说是一笔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宝贵的财富。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被赋予这个光荣称号的时候,教书育人便成了我的天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21世纪,中国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所有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为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把学生培养成才,我始终在努力地尝试、探索,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工作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中心,以“爱”——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为主旋律,用“心”谱写自己的教育篇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臻成熟、完善,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紧跟时代脚步,采用任务型教学、分层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力求思路清晰,教法科学,学法先进,活动安排合理,教学效果显著。所以从备课、写教案到上课等每个环节都悉心研究、精心设计,博众家之长,创自己之特色,做到每讲一堂课都“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中含金,课中有乐”。因为有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勤奋而严谨的治学,所以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树立了威仪,而且课堂也总能让学生感到充实、新颖、欢乐。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尝试,在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安排方面有了很深的感触。

每位教师都会遇到“不完成作业的顽皮学生”为了让这部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转变,采取了“争红花”的集体行动,这部分学生所在的小组,由组长监督,如果各组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由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小组的每个人都紧紧的盯住并协助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去完成作业,一个月下来,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在我的班里已成为了历史,通过这种实践,解决了班中的一大难题,这种方法又被其他教师借鉴,均称效果良好。作为教师也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成长,只不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快,因为“学生等不起”,所以“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是今后从事教育教学,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三尺讲台是勤奋耕耘的热土,更是不断验证自我,实践自我,提高自我的天地”,为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积极认真的参加听、评课活动,听课30余节,业务学习20余次,并能将学习到的优秀教学方法与经验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学习中积累,在不断积累中总结经验。如今,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与提高。课改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提高。今年3月份,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题,成功的展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并获得校级领导的好评。另外,在教科研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究,承担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自治区级课题研究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近几年的联考中,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均名列前茅,学生优秀率达到90%以上,学生的听、说、读、写、演、画、唱等能力均十分突出。撰写的教学论文和德育论文更是多次获奖,《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荣获自治区论文评选一等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荣获自治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06年至08年均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二、以“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做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对每一名学生的包容之心。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因此,班级中学生流动机率也较大,为此,细心走访了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经统计,班里五十四名学生中,本地户32名,居住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家的有10名,外来务工家庭12名,对这12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及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有5人家庭贫困,其中尤以刘连家庭最为困难,她的妈妈精神失常丧失了劳动能力,爸爸无工作,姐弟三人,均在校读书,濒临辍学,而刘连在班级中又是品学兼优,有较强的学习力和上进心,结合她的情况,主动向学校为其申请了减免学费,为她争取了“扶贫助学基金”并时常对她进行资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了刘连顽强学习的动力,孩子的爸爸来到学校哭着对她说:“老师,我家刘连多亏遇到了您这样的好老师,她长这么大,是您带她吃了第一次牛肉,第一次下了饭店,第一次有这么强的冲劲,是您给了她这样的经历,对她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让我们这么感谢您好呢?”

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班有个孩子非常胆小叫杨豆,上课从不发言,课间也不于同学们玩。我知道,这时候的杨豆最需要的是慈母般的关爱,如果对孩子大声地训斥一番,这颗稚嫩的心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也许就此毁掉孩子的一生。有一次学校举行期中测试,杨豆没考好。于是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依偎在身边,和颜悦色的问孩子为什么没考好。杨豆怯生生的说:“是因为没有时间做完。”我安慰道:“没有关系,这是第一次考试,下次考试时抓紧时间就不会这样了。”以后我有意的与孩子交流、谈心,告诉孩子一些考试的技巧。由于杨豆与王老师多次接触,胆子大起来了,人也活泼了,成绩也稳步提高了。

记得去年冬天,由于天气骤然降温,大多数的孩子的家长到学校给孩子送衣服,唯有朱祥瑞的家长没有来,瘦小的身体畏缩在被窝里又哭又咳嗽。当知道这一切以后,立即找药给孩子喝,并给他装了暖水袋。找来衣服给孩子穿上。后来朱祥瑞竟然在作文中写道:“老师,那天晚上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您却给了我无数的温暖。您知道吗?同学们都非常羡慕我。当时,我多么想叫您一声‘妈妈’,可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却怎么也忍不住。今天就叫我叫一声‘妈妈’吧!”没想到她只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竟然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学生朴素的语言,让我更加体验到了教育的快乐。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不成立中学,部分教师被调回了城里。学生也有回城里读书。有一个回城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就急着想回城。知道这一情况,我马上对有意回城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最终,这几名学生只有张力园同学因家迁转走,其余5人均在走与不走的两可之间选择了继续留在班里,是我用“爱”挽留了他们,也有效的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自己应尽的努力。

我一直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了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和发展,一直是满负荷超负荷工作着,为了组织管理好班级我常常是早来晚走,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学生身上,注意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精心细心的培养班级干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专长,现在所带的班以达到教师在班中与不在班中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都一个样,学习委员能自行组织和安排好学生上好自习,卫生委员不用教师操心就能很好的组织学生完成分担区及室内外卫生的清洁任务。

第10篇

在这秋风送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9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全镇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这次全镇教育工作会议,既是我们庆祝2003年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和捐资助学先进单位的会议,也是我镇全面打造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会议的目的,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让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二是调动全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几年来我镇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和打造文化教育先进镇这个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镇政府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均达3000多万元,各村委会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也多达1600多万元,经常性的教育支出,已占镇村两级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镇村两级还投入巨资新建了中心幼儿园、第一小学、林村小学、石鼓小学,修建扩建了塘厦二中、塘厦理工学校、中心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镇教师的年收入已超过全市镇区教师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二)普及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成绩显著。

我们认真贯彻《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全镇农村全面实行小学、初中学杂费由村集体代缴的福利助学制度,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目前,全镇有公办小学19所,在校生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为100%。同时,我们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形式,解决了全镇10000多名外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东莞市普及高中教育暂行规定》,确保普及高中教育任务的完成。今年,全镇有初中毕业生774人,全部升入普通高中以及其他高中类学校,升学率为100%。幼儿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幼儿园18所,其中公办园12所,民办园6所。3-6岁在园幼儿共有2520人,入园率达95%。幼教师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全镇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委关于开展“三现代”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镇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全镇中小学违法犯罪率为零。我们还大力推进信息和英语教育,目前,全镇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小学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加快了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的步伐。各学校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学生竞技能力、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我镇学生在参加各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共有68人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升初中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在92%以上,升高中考试的总成绩也稳步上升。塘厦中学在普通高考中,成绩保持逐年进步的好势头。今年,塘厦中学高考省大专A线入围人数80人,入围率44.9%,其中本科率为22.4%。按户籍人口计算,升上普通高校的人数比例为万分之53,在全市镇区中位居第三名。塘厦理工学校今年参加“3+1”普通高考的入围人数174人,入围率94.6%,比去年增加131人,总入围人数在全市镇办同类学校中排列第三。目前,每万户籍人口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已有140人,这样,我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超出了现代化指标30%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职教、成教,多元化教育日见成效。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我镇的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我们对塘厦理工学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理工学校也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优势,其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已渐显规模并颇具特色。近几年,塘厦理工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有500多人,为我镇各类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实用人才。我们还利用塘厦理工学校的场地,主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挂钩,联合办学,对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户籍学员,实行补助,以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目前在塘厦参加成人大专班、本科班的学员已有1000多人。化技术学校也开办了自学考试面授班和函授班,为工厂、企业的外来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在塘厦化技术学校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本、专科文凭的学员有100多人,营造了全社会求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重视了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我们充分发挥镇科教办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对全镇17所规模较小的村办小学,调整为5所上规模、上档次、符合市一级学校标准的镇级联办小学。目前按市一级学校标准规划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塘厦第一小学已基本建成,并顺利开学。这标志着我镇在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联合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充实管理人员,简化民办学校筹建、开办的审批程序,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进了全镇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镇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学校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4所。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教师学业、敬业、创业的自觉性,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

我们重视把好教师入门关,严格控制非本科学历的教师进入中学、非专科学历的教师进入小学,大大地提高了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还重视抓好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我镇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师经过学历培训,合格率已达到90%以上。塘中、二中、理工等三间学校的教师掀起了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热潮,其中理工学校通过全国统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有6位,正在备考的有2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有4位。这不但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带头作用,也将为我镇教育战线培养学术带头人、年轻专家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全面铺开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对全镇中小学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轮训。目前,已参加初、中级计算机培训学习的教师有1400多人次,合格率在98%以上,加速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全镇各学校教研、科研已逐渐形成风气,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全镇中小学申报的立项课题共有20项,其中今年有2项教研课题获广东省教科新课题科研成果黄华奖三等奖;相当多的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我镇教师共有29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更离不开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让我再次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这次大会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育综合水平偏低,教育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不相称。

我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而我镇的教育只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从横向比较,长安已是省教育强镇,今年9月莞城、东城、常平、大朗也提出了评审省教育强镇的申请,而我镇离省教育强镇的差距较远,目前仍是全市四个等级学校空白镇之一。从中考成绩看,我镇表现不稳定,今年全镇中考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考成绩50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输送到东莞重点中学的学生只有5人;从高考成绩看,我镇省线入围的学生数虽然年年增加,但考入重点本科的尖子生为数甚少。

(二)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有待继续提高。

我镇现有公办小学19间,大部分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教育成本高、兼课教师偏多、教育低质低效等问题。塘厦中学、塘厦二中由于未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效应不突出;塘厦理工学校在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还需认真探索;教育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集体投入的现象较突出,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等等。

(三)教育的改革尚未深入,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镇在教育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方面,对校长的聘用和考察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考核机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深,还有不少教师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无所适从。在教育投入改革方面,存在着“重中学、轻小学;重硬件、轻软件;重福利、轻激励”的现象,因而教育的发展成效始终不如人愿。

(四)教育行政督导有待加强。

由于科教办职责原来定位不够清晰,对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管理体系,加上平时较少与东莞市教研室沟通,也较少与省、市先进学校联系,因而教研工作起步较迟,浓烈的教研气氛远没形成。在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方面的机制也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镇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在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我镇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仍较严重。有极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我镇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化体育先进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创建等级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型社会,为我镇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培养优质人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措施可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出台两项举措,推进三个创新,实施四大工程。

(一)确立一个建设教育强镇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

1、一个经济发达重镇,必须是文化教育强镇。

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文化体育先进镇是我镇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因为,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水平不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力资源就会稀缺,我们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我镇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削弱,最终就会影响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深化改革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力争2005年将我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跻身市教育先进镇区行列。

2、建设教育强镇是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建设教育强镇,既有利于提高我镇生产力和国民的文化素质,又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把我镇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做强做大,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二)制定奖教奖学和教育基金新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教育投入机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我们打算出台两项举措: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教奖学措施。我们将出台新的奖教奖学措施,改变原来重中学、轻小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将奖励的范围扩大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充分调动各类型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拟成立塘厦镇教育基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法筹措教育资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经费,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投资体系。我们将出台资助教育基金的鼓励政策,由镇政府牵头,积极筹集私人、企业等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良好机制。

(三)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素质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的创新。办学体制创新是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镇经济基础好和民间资金活跃的优势,鼓励支持个人、社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办学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镇师资统一管理的范围,让他们安于施教,乐于施教。要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管理运作机制的创新。教育管理是决定教育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行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制,尊重教育规律,放手让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在教育督导方面,镇科教办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作为教育督导员,加强我镇的教育督导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逐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教师聘任合同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就业环境。

三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必须确立“成人又成才”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作用。要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认真组织实施四项工程,全面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我们对全镇小学实施联合办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有镇办中学3所、小学2所、村办小学17所,经重新规划调整,全镇将整合为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其中1所为民办)、1所理工学校和5所镇联办小学。目前,莲湖、石潭埔、横塘三所村办小学调整整合为塘厦第一小学,9月1日已顺利开学。我们要从中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其它村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各村人口、学生人数、位置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联办小学布点。要使规划调整的学校既适应生源的变动需要,又要保持定点学校的相对稳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今年,中心小学、塘厦第一小学力争创建市一级学校,为我镇摘掉“等级学校空白镇”的帽子,推进我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师的素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振兴我镇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在2-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要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也应达到一定比例;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要与兄弟镇区建立信息交流,加强教育教学交流,争取多与市教育界名师、名校交流,与重点中小学结对子,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通过进行学科竞赛,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分流冗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

三是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工程。首先是要巩固幼儿教育。要认真做好幼教规划,鼓励集体、个人、企业多种形式办园,形成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教体系。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取消学前班,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幼教科研,实行园长持证上岗,提高办园质量。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高标准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坚决取消小学和初中的留级生,严禁小学和初中劝退和开除学生。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充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把中考摆在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争取在中考中将更多的优质生输送到优质学校。塘厦中学新校区建成后,我镇普通高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将进一步升级,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塘厦中学办成优质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公办学校初、高中要全面实行寄宿制,调整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使初中毕业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从不同的途径成才。

第11篇

责任感 德育教育 大学生 责任教育

一、引言

责任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教育者责任素质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观、高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的责任行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总书记在2009年“五四”青年节曾寄予当代大学生: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健康的成长环境应当要求和指引大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其他人越俎代庖。向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长期的任务。高等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在社会道德意识的洪流中选择水平较高的道德责任,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二、当前大学生由于责任意识缺失而凸显的问题

《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责任意识缺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1.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学生暴力伤人行为偶见报端或网络媒体,引起比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马加爵因小事结怨杀害多名同学恶性事件、刘海洋硫酸泼熊等事件事过多年,至今让闻者心中难以平复,但此类事件并没有因为街头巷尾热议、媒体关注、时事评论画上句号,不时仍有类似事件发生。身处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更对大学生因情感问题、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就业竞争、家庭因素等多方面问题等直接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情绪失控甚至行为失控的情况深表忧虑,此类情况在学生中出现人次较以往有所提高,而且恶性事件――即致人伤亡的事件出现频度较高。社会在热议大学生突发事件时,往往感慨青年学生十多年苦读收获知识却痛失自我,对于挫折的耐受力差,无视生命价值存在。教育管理者在为学生漠视生命、漠视家长多年养育之恩而深感痛心的同时,更应当反思事件背后的成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的倾囊付出,父母长辈对他们的无度疼爱,形成了较为强烈自我意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且多,对自我要求低且少,依赖性强,心理脆弱自我意识淡薄。当外部因素不能满足自身需要或达不到自身要求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心理或极端言行,不计后果,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2.家庭责任意识下降

上述自我意识的缺失中所举的例子已经涉及家庭责任意识下降的问题,一个能够关怀自我的人,才能关爱他人、关爱家庭。一个长期被关爱而无需付出,或者细微付出就能倍受关注褒奖的人,会在关爱场中、表扬声中逐渐丧失关爱家人的能力和意识,他的心目中无需考虑我能为家庭做什么、我该为家庭做什么,他更多的考虑是家庭、父母该为我提供什么,他会抱怨为什么别人的家人能提供的,而我的父母却无能为力。在他一帆风顺的时候,收获的喜悦全家共同分享;一旦遇到坎坷,出现问题,产生困惑,形成了错误后,这样的学生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意识,由于长期形成的依赖性,最直接的办法往往是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推给家庭,逃避现实,回避失败,好像沙漠中被急追的鸵鸟,把头扎入沙中,自以为平安无事,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愚蠢的逃避。如近年出现的“啃老族”,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早早失业并非不具备工作技能,有的自视过高,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怕苦畏难,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顾年迈的父母日渐老去的身影,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不懂节约、花销不菲。如个别大学生不顾学校老师耐心劝说,家中父母苦苦相求,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学业,令人惋惜,更怒其不争。

3.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往往表现突出,个人表现欲望较为强烈,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较强。相比较而言,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表现稍逊。社会分工日渐显示出细化和联系紧密的特点,有分工就必有分工负责,有分工就必有分工联系。首先要将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负起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负责心,形成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能仅从自身的责任范围去考虑问题,无协作不配合只会淡化整体负责的氛围。正如集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一样,离开每个成员的责任感,这个集体就难以形成一个负责任的集体;每个成员都负起责任来,这个集体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推动集体事业的发展,实现集体的利益。

三、全方位强化责任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办法

1.通过课堂德育理论教育,进行责任教育的积极引导

着眼于理想和信念,但不等同于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服务和奉献,引导学生感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是一种自我内在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着眼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引导学生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着眼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把职业目标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未来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当高校责任教育的目标同主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则要求相一致时,课堂教学往往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当与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出现矛盾时,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深厚的功底,能从有利于民族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在社会道德体系多元化的洪流中,选择高尚的道德责任,在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中寻找平衡的支撑点,肩负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责任。

2.分阶段有侧重开展责任教育

大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发展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一年级学生处于认识大学、认知自我、适应环境的阶段,需要加强入学教育,强调的是适应和遵守大学规章制度,强化生命意识,关爱自我,尊重他人。从军训入手营造严格教育责任机制,从学习秩序到生活规律,从辅导员、管理者到教师、实验员,有章可循,严格管理,使得校园中学生不负责行为因“责任追究”而有效遏止。

二、三年级学生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参与学校学院集体活动,开始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谋划个人发展方向,着重进行成才责任教育、行为责任教育和生命责任教育,通过集体生活形成集体归属感,学习对集体负责,对朋友负责,对自己负责。通过实践,感知父母抚育之恩和社会生存的不易,激励学生发奋读书,钻研专业,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安身立命的基本,在此基础上为回馈家庭,奉献社会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考虑最多的是个人阶段性的人生抉择,在开展社会责任教育的同时,与家长配合增强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将个人的抉择与家庭责任联系起来,将个人努力的方向与家庭重托联系起来,感恩母校,回馈家庭和社会。

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大多数学生处于更为成熟的年龄阶段,责任意识已基本形成。但也应当根据个体不同的阅历有重点地开展责任教育,尤其是在没有工作阅历,或较短工作阅历的研究生群体中开展责任教育的工作,也不容忽视。

3.深化责任体验教育,依托专业特色,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责任感、确立责任意识

深化责任体制教育最终是在责任实践中形成的。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场景来创设责任情境,依托专业特色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责任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境体验接受责任教育,使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体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认识负责对成才、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对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责任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负责。关注时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激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有益活动,让学生在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中学会关怀自我、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历练自我。在实践中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勇敢面对挑战,坚定信心,提高素养。充分利用“志愿者服务”、“研究生扶贫接力计划”、“西部计划”、“苏北计划”、“村官计划”等国家或省市着力推进的大学生项目,鼓励大学生投身时代洪流,克服困难,用青春、理想、信念与责任谱写宝贵而难忘的人生篇章。

4.尽快以大学生为主体,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

学生是责任教育的主体,学生需要在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将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理论内化为自身需要,内在意识。“家校联手”合作责任教育实践已经出现了比较有效的尝试,如“大学生家长会”“大学生增值教育”“大学生家长负担成本核算”“一封家书表亲情”等活动,通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和互动交流,使学生感知亲情、感恩父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与社区合作中比较有益的尝试有:社区青年义工活动。活动范围包括大学生以所学之长服务社区居民,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助理等,在良好的组织协调下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结语

任何大学都不能忽略和放弃责任教育,因为责任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产品”――大学生的内在质量。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受训者,他在具备谋生立业的真才实学的同时,应当思想基本成熟,具备诚信、公正、正义和社会责任的自觉的道德担当。大学教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由于责任感缺失而导致的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认真思考,并通过责任教育的强化和改进,找到培养德才兼备,能够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对自我负责的优秀学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37-54.

第12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组作业: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

3.求函数的定义域.

C组作业:

1.同B组1(1);

2.同B组2题;

3.同B组3题;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3.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后由于原数学教师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两个班的数学课。当时年级学生在学校中期考试中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考试由学校交叉命题,交叉阅卷,任课教师在学生分数出来前均不接触本级学生的试卷):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优秀率19%15%10%12%17%20%

综合名次2465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年级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由市教委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市统一考试及阅卷,学生的考试成绩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优秀率30%29%33%40%20%23%

综合名次342165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