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时间:2023-01-22 16:3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第1篇

活动内容:

一.中秋月饼大展销

活动方式:

1.展出不同厂家的各种月饼礼品盒、散装月饼,采取多种方式陈列,给人以丰富感。并联合厂家展开不同程度的优惠、赠送小礼品等促销活动。

可以按月饼馅划分陈列区域,如肉馅月饼、无糖月饼,水果馅月饼等。同时可以开设一些知名品牌月饼专柜。

中秋节,人们购买礼品孝敬老人或赠送朋友,一般除了购买月饼外,还会买点其他什么礼品的,一般多是保健品之类的,将月饼和其他礼品组合在一起,既方便了顾客购买,在价格上也可以采取一定优惠。

3.现场制作月饼:去年的月饼风波可能在许多人心目中还留有阴影,为了让顾客去除这种心理,现场制作月饼是一好方法,可以联合厂家现场制作。

二.“把月亮带回家”

活动期间,购物满100元,送一个挂有月亮的钥匙扣,月亮钥匙扣形状多样,制作精致,上面刻有一些祝福语:如中秋快乐、祝美满、平安、快乐等话语以及一些描写中秋节和月亮的诗歌词句。

操作说明:

1. 钥匙扣由商场定做,根据商场销售额确定定做数量,每个钥匙扣定做成本控制在一元以内。

2. 在钥匙扣上刻上商场名称,也可以跟祝福语结合起来,如“xx商厦祝您中秋节快乐”。

三.月圆“十分”大抢购

活动时间:***

限时抢购,抢购持续时间为“十分钟”,在抢购时间内购买的商品一律八折,在收款台进行打折计算,以收款处结算时间为准,以商场音乐时间为标志,当特定音乐响起的时候,即抢购时间开始。

操作说明:

*事先不告知具体“抢购”时间,注意维持现场秩序。

*注明一些商品不参加抢购,并在现场用海报告示。

*此活动也可以采取在抢购时间内购买的商品返还30%付款金额的做法,凭购物小票上的金额和时间到服务台领取返还金额。

注:超市可以推出中秋节每日商品特价,每日推出两至三样特低价商品,通过特低价商品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这些特低价商品最好是跟中秋节有一定联系,跟其他商场相比,这些商品在价格上要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四.喜拍“全家福”

购物满200元,凭购物小票可现场拍5寸照片一张,以作留念,现拍现取。

时间:中秋节当天)

地点:商场门口广场

协办:某某影楼或某某胶卷公司

操作说明:

*可现场布置一个场景,或搭建一个凉亭,营造出中秋古韵,或布置成一个现代团圆喜庆场景。

*最好是将商场名称拍进去,以后看到照片就能想起商场。

五.特别服务措施:

对于很多顾客来说,月饼都是要买的,各个商场的月饼种类、价格都差不多,因为一般顾客选择就近购买,那样比较方便。如何让顾客更方便,怎样吸引顾客从其他商场来本商场购买呢,就需要推出有特色的服务措施。

1.月饼电话订购:提前半个月在报纸上、商场布告栏、商场海报上公布月饼订购电话,凡购买月饼满100元以上,直接送货上门,单位集体购买可享有九折优惠。

2.月饼定做:跟厂家合作推出月饼定做服务,公布定做电话、具体定做方式。顾客的口味需求毕竟不同,也有一些特殊顾客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月饼定做既是商场服务内容的一种拓展,也体现了商家从细节处为顾客着想。

4. 月饼代送、代寄:凡在市区的,直接代送到家;凡是外地的,通过邮局等快递方式邮寄到家。此项服务可以加收一定的服务费,如加收10元。生活在都市中忙碌的人们,也许您有种种原因,无法亲自将礼品送给您的家人、长辈、朋友,商场将为您代劳,将您的礼品转交给他们,并送上真挚的祝福。

·中秋节对联 ·中秋节古诗词选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短信

其他活动简要:

第2篇

一.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节令诗的分类

所谓节令,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节气。而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节令诗中,作者借其所描写的不同节日与风俗,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教材中的节令诗(广义上词也属于诗歌,所以节令诗词可简称为节令诗),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教材中的节日诗词

苏教版语文教材写节日的诗词有五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清明》(三年级下册)、《元日》(四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均为七年级上册)。所提及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有春节、中秋和重阳。清明既是节气又兼节日,虽为节日,但主要作为时令的标志,因此将清明归入时令一类,此处不再赘述。首先看古诗里对春节的描写。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是夏历的一岁之首。春节表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家庭和睦、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时间为夏历的正月初一,后,为了与世界历法同步,我国开始推行公历纪年,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夏历一月一日为春节。春节广义上并不是指正月初一当天,从祭灶到元宵约二十天期间皆可称为春节。从节俗看,春节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包括贴春联年画、吃团圆饭、放爆竹、亲友贺年等。教材中所选的北宋王安石的诗歌《元日》(四年级上册)就描写和反映了这一习俗。诗题《元日》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交代了当时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另一习俗是饮屠苏酒,诗人于是写到:“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代的习俗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家人先幼后长,来饮屠苏酒(美酒名)。[1]末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交代了古时春节的另一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人们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是用桃木写的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旁,以之来压邪,与现今的贴春联年画有些类似,王安石的诗歌说明在北宋时期民间便有这种习俗了。换新桃符表达了人们渴望新年万象更新的美好祝愿,也有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家人平安的寓意,其次是对中秋节的有关描写。中秋节作为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合家团圆的心愿,包括对月亮的特殊情感。但中秋成为法定节日的时间较晚,北宋太宗时才定为官方节日。具体时间是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恰逢三秋之半,仲秋之中,故亦称为“仲秋节”;又因为此节在八月,适逢秋季,所以又称为“秋节”和“八月节”。节俗有赏月咏月,吃月饼,家人团圆。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七年级上册)一诗,其中有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正说明了当时中秋赏月的习俗。北宋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七年级上册)序是一首著名的咏月词,开头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句已经家喻户晓。之前的小序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背景。此次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大约四十一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来山东密州做地方官,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此时正值中秋,作者醉酒诗兴大发,于是赋词表达与手足深情,又表现出中秋应当赏月和团圆的节俗,还提及了赏月时饮酒的习俗。古代,人们庆祝中秋由来已久。《周礼•春官•竽章》中云“中春、昼击土鼓,咏诗以避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2],即在周朝时期,其节俗已经初露端倪,当时每逢秋分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从汉魏到南北朝,中秋的节俗才从祭月发展到赏月。如汉代枚乘《月赋》、南朝梁沈约《咏月诗》等[3],都说明了当时社会赏月之风盛行,而现在的节俗是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最后为重阳节的民俗描写。在古人的观念中,九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称为重阳[4],节俗有登高、赏菊和佩茱萸等。重阳登高大约萌芽在汉代,其原始意义是驱邪免祸消灾。登高野宴也成为了主要的内容。[5]届时,人们登临高山或其他高处,饮茶酒,插茱萸,形成复合型的节俗活动,所以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或茱萸节。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诗句后两句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体现了佩茱萸和登高这两个重要的节日习俗。此外重阳节正值秋季,正在盛开,因此还有赏菊和饮菊酒之俗。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就说明了这一点。

2.教材中的时令诗词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时令诗词有五首:《春夜喜雨》和《春晓》(均为二年级上册)、《清明》(三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观刈麦》(均为七年级上册)。先看对“雨水”的描写。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历史上很早就有相关记载,《礼记•月令》中有“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6]时间是公历二月十九左右,物候是气候回暖,雨水连绵。杜甫的《春夜喜雨》(二年级上册)反映了这一节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明在雨水前后有大量降水过程,天气渐暖,预示春天已经到来。此外民间又有“以雨水为二月节”的说法,即把雨水作为农历二月的开始。再看“清明”这个时令。民俗节日中,节气兼节日的唯有清明,因此显得十分特别。由于还有插柳和祭扫祖先的节俗,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为插柳节和拜扫节。时间大约是公历的四月五日,物候有气温升高,雨量增多,适宜春耕春种。晚唐的杜牧长于近体诗中七绝这一艺术形式,被选入教材的诗歌是《清明》(三年级下册),有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就说明了降雨的物候。节俗有:扫墓祭祖,春游踏青。祭祖扫墓是清明时的主要节俗,包括坟前祭拜和培修坟墓两个方面。唐玄宗鉴于当时寒食上墓风气之盛,下令民间在寒食扫墓;又由于两者时间相近,所以寒食节的部分节俗与清明发生关联,后来清明扫墓就沿袭下来。[7]清明正值暮春,人们把扫墓和郊游巧妙地结合,使得踏青也成为一项重要节俗。踏青时有放风筝、荡秋千等娱乐活动。杜牧所写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处,一语双关,说明人们祭拜祖先时庄严神圣而心情沉重;绵绵春雨又使人们更为愁苦,如同“断魂”一般,这是时令引起的人们情绪上的变化。最后谈谈“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因为此时适宜种植如稻、麦等有芒的农作物,所以称之为“芒种”。[8]时间是公历六月六日左右,物候有:炎热潮湿,梅雨不断;节俗有:夏收夏种,饯别花神。白居易在《观刈麦》(七年级上册)中写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芒种时节小麦成熟,人们忙于在入梅前收割小麦。此处讲的就是芒种节气前后农民收麦时的农忙场景。此外,芒种节气过后,春花多凋谢零落,预示着花神退位,因此民间也有饯别花神的节俗。[9]

二.语文教材中节令诗的写作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节令诗都比较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而生动。虽然描写的节令并不相同,但是都描写了相应的节日或者时令所特有的风俗与物候。

1.写作手法:白描为主,借景抒情节令诗的描写相对应节令的物候和节俗,通常都使用白描手法,如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或是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都是直接描写物候和节俗,十分生动形象。此外,借景抒情也是主要的写作手法,不同的物候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正因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因此“路上行人欲断魂”;而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也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抒感的目的,例如,“雨纷纷”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借雨天表达了对祖先的悼念崇敬之情。此外如韩愈的“绝胜烟柳满皇都”,巧用对比,但相对白描和借景抒情来说对比的手法出现较少。

2.修辞艺术:使用多样,相得益彰节令诗喜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夸张、通感等,都比较常见,这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精湛技艺。A.对偶:整齐悦耳,凝练和谐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对偶,如律诗的中间两联均要求对仗,节令诗中这种手法也有,如苏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既朗朗上口,又起到了比较的作用,人的离合如月的圆缺,更好表达出对于手足分别、人生无奈的感慨。又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是这种手法。B.比喻: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在节令诗中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用本体、喻体的有关文字,找出了事物的相似点,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如“天街小雨润如酥”,意思与“润物细无声”类似,但是以“酥”喻春雨,更能表现出春雨滋润万物、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强大力量,正因为如此,韩愈的这首七绝就令人耳目一新了。C.夸张:借助想象,引起共鸣夸张也是节令诗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适当的夸大需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既能表现出阴雨不断使行人心情沉郁,更能表现出扫墓时的庄严而神圣。D.通感:感同身受,真情流露节令诗中广泛运用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如苏轼的词句“高处不胜寒”,使用非常精妙,有空灵蕴藉之感。[10]作者虽未曾去过天上,但是通过想象之语使人如身临其境,通感能表达作者与笔下人物同样的情感。

3.语言风格:典雅含蓄,通俗质朴中国古典诗歌历来注重典雅含蓄之美,通过描写景物,创造意境,为表达情感服务,节令诗也是如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借这种浪漫想象之语,表达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一般来说,节令诗多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语言不夸饰雕琢,而是朴实平易,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直言明说,今天读来仍然通俗易懂。

4.形式体裁:古体近体,诗词兼具教材中诗歌的形式多样,如《观刈麦》(七年级上册)是古体的乐府诗,《春晓》是五言古诗,因为近体诗不押仄声韵。《清明》(三年级下册)、《元日》(四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均为七年级上册)等都是近体诗,且都是七言绝句;《春夜喜雨》(二年级上册)是五言律诗。除了诗歌,还有词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七年级上册)。

三.研究古代节令诗的现代意义

学习古代的节令诗词,不仅与今天的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有关,而且对现代的许多读者都有启发意义,也有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1.拓宽学生与读者知识视野的意义

在节令诗的研究及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文学的内容与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联系起来,也会让同学们了解古代民俗的特点,甚至比较古今民俗的不同,这样就可以扩充语文教学知识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可谓事半功倍。同时,对于成人读者来说,在阅读这些节令诗时,因为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也能促进人文学科不同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文学民俗,都会加以了解,从而拓宽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2.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当今现代社会,少数人重视物质财富,忽视精神生活,民俗节日的氛围不浓,逐渐式微;一些年轻人追究时尚,看重“洋节”,因此,保护传统的民俗节日迫在眉睫。学习节令诗词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能起到保护传统、传承文明的作用。这些节令诗词,有助于学生和普通读者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3篇

《游子吟》是_代大诗人_在他_岁那年写的_,意恐_、谁言_、寸草和春晖分别是_的意思,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小学下学期复习知识归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小学下学期复习知识归纳一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嘴 本领 碰巧 脱下 强大 这些 船夫 难受

挂帆 推举 奖品 一对翅膀 自由 蜻蜓 蜜蜂 生怕 天长日久 坚硬 爬行 狐假虎威 寻找

反抗 胆子 松开 爪子 威风 借书 吓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糟糕 辫子 嘴唇 催促 蜗牛 甩下 蝴蝶 冠军 唯恐 勉强 窜过 狡猾 骨碌 扯着嗓子 百兽 违抗 走一趟 朝着 纳闷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射 短 受 推 怕 翅 虎 威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身 矢 支 口 米 虫 走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强 朝 一 背 倒 重 行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稍( ) 推( ) 些( ) 怕( ) 夫( ) 胆( ) 借( ) 爪( ) 脱( )

消( ) 谁( ) 此( ) 拍( ) 天( ) 担( ) 腊( ) 瓜( ) 说( )

悄( ) 难( ) 饺( ) 柏( ) 蜻( ) 受( ) 木( ) 射( ) 各( )

咬( ) 青( ) 爱( ) 本( ) 谢( ) 条( )

吹( ) 列( ) 挂( ) 蜂( ) 清( ) 坚( ) 违( ) 借( ) 威( )

次( ) 烈( ) 蛙( ) 峰( ) 竖( ) 伟( ) 错( ) 成( )

7、加偏旁组词 兑 ( ) 虽 ( ) 圭 ( ) 隹 ( ) 白 ( ) 寸 ( ) 羽 ( )

旁 ( ) 青 ( ) 蜂 ( )

8、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劲 短 粗 拍 威 寻 抗 假 恶 吓 爪

二、背诵

1、课文5和练习3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跋( )涉( ) 餐( )饮露 ( ) ( ) ( ) ( ) 赏( )悦( ) ( )信( )疑

三、运用

1、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①……觉得…… ②……接受…… ③……碰巧…… ④……坚硬……

2、形容词与动词的恰当搭配

例1:茂密的 翅膀 慢慢地 飞翔 例2:( )的太阳 ( )的夜空

狡猾的 光线 自由地 喊叫 ( )的海洋 ( )的外衣

有力的 森林 飞快地 前进 ( )的眼睛 ( )的花朵

强烈的 狐狸 高兴地 爬行 ( )的奖杯 ( )的外壳

4、理解词意

例1分辨词语:“唯恐”和“生怕” 意思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例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远远地超在前面。( ) ②形容非常称心如意的样子。( )

例3解释字词:狐假虎威的假、威分别是 的意思,整个成语是 意思

5、近义词

寻( ) 使劲( ) 本领( ) 简单( ) 快乐( ) 水淋淋( ) 发射( )

希望( ) 欢喜( ) 正巧( ) 得意( ) 惊讶( )

6、反义词

水淋淋( ) 兴奋( ) 小心( ) 长( ) 细( ) 经常( ) 柔软( )

短粗( ) 难受( ) 骄傲( ) 容易( )

7、《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分别告诉我们 的道理。

8、说话

①课文6、7、8复述

②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书上第44页)

③练习3口语交际——学会劝阻(书上第51页)

小学下学期复习知识归纳二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恩情 补救 针线 几根 抚摸 注视 报答 迟归 寸草心

永远 湿润 叹气 含泪 善良 因为 恨不得 对付 告别

习武练功 转眼间 心切 方便 遥远 野果 充足 不在乎

孝心 仙人 打败 凶恶 感觉 激动 日思夜想 名字 征兵文书

父亲 年老多病 弟弟 胜利 从军 将士 紧急 年老多病 英勇善战 说服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孟郊 缝补 沐浴 铭记 慈爱 光辉 著名 心狠手辣 拳头 盛夏酷暑 腰酸背疼 浑身 增添

深涧 捧起 血痕 斧头 轰隆 朝廷 年龄 女扮男装 战袍 渡黄河 燕山 赫赫战功 将军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寸 永 良 武 切 凶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2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刀 疒 廴 广 舌 牛 扌 寸 亻 彳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所有不同读音并组词) 燕 将 华 便 恶 假 闷 骨 缝 累(3个)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狠( ) 跟( ) 很( ) 充( ) 孝( ) 胸( ) 便( ) 名( ) 仙( )

恨( ) 根( ) 良( ) 冲( ) 教( ) 凶( ) 硬( ) 明( ) 鲜( )

摇( ) 恩( ) 伸( ) 补( ) 摸( ) 针( ) 视( ) 归( ) 该( )

遥( ) 思( ) 神( ) 扑( ) 漠( ) 什( ) 现( ) 旧( ) 孩( )

7、加偏旁组词(能加上至少2个偏旁) 良 ( ) 主 ( ) 包 ( ) 苗 ( ) 青 ( )

8、扩词(能组出至少5个词语) 报 利

二、背诵

1、《游子吟》、第12课和练习4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 )( )( )辣 ( )( )( )月 ( )( )酷暑 ( )( )贪( ) 习( )( ) ( )

( )耸( )( ) ( )扮( )( ) ( )( )私( ) ( )伦( )( )其( )( )( )

三、运用

1、造词(能写出至少3个词语) AABB、ABAB、ABCC型 描写春天、心情、动作的词

2、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忙着…… 一……就…… ……帮助……

3、《游子吟》是_代大诗人_在他_岁那年写的_,意恐_、谁言_、寸草和春晖分别是_的意思,表达了_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5、近义词 想念( ) 著名( ) 焦急( ) 忘怀( )

6、反义词 失败( ) 增添( ) 难过( ) 善良( )

7、填动词 ( )战袍 ( )骏马 ( )黄河 ( )燕山 ( )军装 ( )长绳 ( )篮球

9、说话①课文10、11复述

②“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书上第62页)

10、写话①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书上第66页)

②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书上第69页)

小学下学期复习知识归纳三

第一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端午 团圆 月饼 碧绿 秀峰 倒影 象鼻 骆驼

笔架 画廊 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 竹篮 茶叶 菠萝 晒太阳 瞄准 冻结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榕树 竹筏 筷子 晾晒 冻结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拜 饼 墓 廊 鼻 影 杨 柳 秧 萝 篮 冻 晒 瞄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手 木 禾 艹 ? 日 目 冫 氵 饣 足 马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结 好 觉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晴( ) 园( ) 箩( ) 蓝( ) 瞄( )

睛( ) 圆( ) 萝( ) 篮( ) 描( )

7、加偏旁组词

交 ( ) 令 ( ) 每 ( ) 西 ( ) 吉 ( ) 人 ( )

二、背诵

(一)识字1、2、3、4

练习1读读背背。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拜年),一块儿吃(饺子)。

2、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扫墓)、(踏青)。(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人们合家(团圆),一块儿吃(月饼)。

3、春天到了,(柳树 )发芽了。

秋天到了,( 稻谷)成熟了。

冬天到了,(松柏)还是那么绿。

教室里的(桌椅)排得很整齐。

4、(长江)、(黄河 )是我们的母亲河。 冬天,北方非常(寒冷),是一片(冰雪 )的世界.。 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子,射出子弹。(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 )是我国第二长河。

5、暑假,妈妈带我去桂林玩,那里有(秀峰)(碧水),景色宜人,特别是(象鼻)山和(骆驼)山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6、(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 )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重阳、除夕)。

7、部首查字法,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

8、秋天到了,金黄金黄的(稻谷)成熟了。

9、爷爷的手真巧,他会用竹子编(箩筐)和(竹篮),还会用木头做(桌椅 )。(菠萝)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它又叫(凤梨)。

10、地里长满了(庄稼 )。吃饭时,我们要用(筷子)。

11、昆明四季都是(温暖)如春。我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

(三)、对照默写《汉语字母表》的大小写字母(注:音序指大写字母、音节指去掉声调的拼音)。

三、运用

1、造句

中秋……

踏青……

比喻句(注:不仅能造出比喻句,还要能分辨出比喻句的真假)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和习俗(注:区分农历和阳历日期)

例1填空:___到了,家家户户吃___,还去___。

例2连线: 春节 吃月饼

端午节 猜灯谜

中秋节 去拜年

元宵节 吃粽子

清明节 扫墓

国庆节 升国旗

划龙舟

例3写日期: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教师节 国庆节 儿童节 妇女节 劳动节

4、量词

一( )龙舟 一( )笔架 一( )茶叶

一( )筷子 一( )桌子 一( )月饼 一( )小河

一( )山峰 一( )饺子 一( )秧苗

一( )大雪 一( )铅笔 一( )红旗 一( )台灯

5、识字3和识字4看到图片或象形字,能写出它所表示的偏旁。

6、找出不同类的词

例:①东海 黄河 长江 西湖 碧水

②眼睛 身体 鼻子 嘴巴 耳朵

③松树 柏树 木材 杨树 柳树

④书桌 椅子 教室 黑板 讲台

⑤粽子 饺子 月饼 面粉

⑥儿童节 元旦 教师节 踏青

⑦长江 黄河 河流 东海

⑧月季 茶叶 兰花 腊梅

7、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非独体字(注:找部首的方法: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8、整理句子,并加标点符号

例:很 天空的 迷人 彩云 西边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峰 ( )的月饼 ( )的秧苗

( )的画廊 ( )的筷子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马路 ( )的雪花

( )的冬天 ( )的松柏 ( )的大海

10、说话 练习1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姿势

小学下学期复习知识归纳四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乃发生 伴随 潜入 湿润 细无声 知晓 冬眠 蚕姑娘 桑叶 破旧 交换 肥胖 盖房

一声不响 海湾 绕道 缓慢地流 清清的水 倒映 好像 灿烂 朝阳 绿油油 山坡 不时

桃花 鲜艳的红领巾 白杨树 祝贺 歌唱 可爱 希望 健康 丰满 勇敢 敬爱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感觉 啼叫 蚕卵 衣裳 又黄又瘦 茧子 蛾姑娘 飞翔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乃 晓 随 换 桑 绕 朝 湾 艳 健 爱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1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色 贝 亻 攵 纟

5、多音字组词 觉 少 长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及( ) 红( ) 弯( ) 绕( ) 缓( ) 像( ) 破( ) 替( ) 生( )

乃( ) 细( ) 湾( ) 晓( ) 暖( ) 象( ) 坡( ) 潜( ) 声( )

想( ) 胖( ) 床( ) 旧( ) 青( ) 坐( ) 令( ) 冻( )

响( ) 伴( ) 庆( ) 就( ) 清( ) 座( ) 冷( ) 练( )

7、加偏旁组词 丰 ( ) 加 ( ) 建 ( ) 隶 ( )

8、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细 晓 眠 随 潜 落 绕 映 朝 爱 祝 康 响

二、背诵

1、课文1、2、3、4和练习2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 )( )盛( ) 争( )( )( ) ( )( )缤纷 ( )( )俱( )

3、除《春雨》和《春晓》外,再搜集并背诵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三、运用

1、造词(能写出至少3个词语) 又 又 ABB型 来 去 AABB型

2、造句 一起……

3、《春雨》是 代大诗人 写的,乃、随、细、时节、当和润物分别是 的意思,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春晓》是 代大诗人 写的,眠、晓、闻、啼鸟和知多少分别是 的意思,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和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注:独体字的查字按起笔的笔画归入)。

5、近义词 美丽( ) 衣裳( ) 慢慢( ) 祝贺( ) 快乐( ) 敬爱( )

6、反义词 醒( ) 瘦( ) 黑( ) 新( ) 脱下( ) 暖( ) 吃( )

7、量词

一( )农田 一( )水缸 一( )乌鸦 一( )石桥 一( )鱼儿 一( )笑声 一( )木棍

一( )村庄 一( )树林 一( )姑娘 一( )老师 一( )桑叶 一( )新房 一( )毛巾

8、合并句子

例: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来到我身旁。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9、给名词和动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注: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

例:①( )村子前面有一条( )的小河。( )河水绕着村子( )流着,倒映着桥、树和山。

②村子后面是一片( )农田。田边开满了( )桃花,好像一片( )朝霞。

③我们在学校有着( ) 时光,在这里我们能( )成长。

④在( )节日里,我们穿着( )衣裳,戴着( )红领巾,到处回荡着我们( )的笑声。

⑤我( )观察着大自然:天空中有( )小鸟在 ( )飞翔,路边( )白杨树( )响。

⑥我拥有( )理想,长大了做一名( )老师。

10、说话

①介绍自己的家乡(书上第26页)

第4篇

恍然发觉原来已是秋分之际。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时节,是秋天的中间点,预示着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年秋分节气的由来与习俗_描写秋分的优秀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秋分节气的由来“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节气有什么风俗活动1、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2、竖蛋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3、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7、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描写秋分的古诗《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第5篇

本人觉得要让学生"更准确、更生动、更活泼地学好、用好语文"、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需要处理好的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古诗鉴赏的教学。

对于上文所提到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积极性和自觉性。那就是先要缩短学生与作品在生活上的距离感,从而消除他们对于古诗的恐惧心理。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有利于将学生生活与古诗学习有机沟通起来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带领学生走近传统诗词。

在教学传统诗词的时候,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除了要做好对教材中所选编的内容的教学外,还要重视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学生更好地走近传统诗词,使他们对传统诗词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比如教材的内容是选自《诗经》,我们就应增加讲述《诗经》的"六义"和它得以保存下来的历史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等。我们这样做就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诗词在体裁上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有"风"、"骚"、"乐府"、"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律诗"、"绝句"等。也可以使学生更多了解历代有重大成就和影响的诗人,如: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具有"建安风骨"的"三曹"、"七子";田园诗人陶渊明、"王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还有"唐宋家"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有关诗人的生活故事,如:屈原投汩罗江、曹植七步赋诗等。

2 引导学生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就如前面所述,在中秋佳节指导学生吟唱相关古诗一样,我进一步将这种方法推广到日常教学渗透中去。要求学生根据时令或节日去寻找相应的诗文佳句,在课前用三五分钟来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例如:快到中秋节了,我便先要求学生总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描写月亮的诗句;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有关的诗句,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学生听;秋天到了,我便要求学生去寻找写秋天的诗句,师生一起讨论世人对秋天的感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旧的知识,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从这一个过程中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古诗词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遥不可及的,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后,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得到了巩固,有一些学生已经自己在课外背了许多的古诗了。

3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入手。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想象力。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使远古的画面进入学生的脑海。可以指导学生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也可以续写或改写古诗文,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抓住九种景物,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诗的意境,学生很快就描述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通过想象联想的手法,让学生面对面跟古人对话,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习兴趣。如教《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4 加强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

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基础。教科书中的文言文大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品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生活品文,发人深省;描写战争跌宕壮阔;写景话人入木三分;可以说辞简意丰,言简意赅。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在语言的嬗变导致的语义差异。学生缺少必要的文言知识积累,在学习文言文时很难走到"品味语言,寻访思路,找准精髓,鉴赏意境"的路上去。

第6篇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流传下来的精华,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与精神所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教师在授课时,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文化传承,让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二、开发课本素材,渗透传统文化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也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1.鉴赏古诗文,发掘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展示诗人希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归园田居》时强调诗人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代表了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在教《劝学》《师说》时阐释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情操陶冶、心灵熏陶,更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对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素质教育要求,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

2.品味现代文,挖掘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是重要的构成部分,间接或直接地阐明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掘现代文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如生活习俗、传统节日、忠孝观念等,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巧妙渗透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三、开展课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开展校外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全面运用课外时间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综合素养。

1.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请相关专业老师来进行讲授。

2.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比赛

比如举行诗歌朗诵大会,让学生积累知识,并能从中锻炼自己;开展古诗词默写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而古诗词书法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也可以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用来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一举数得;开展成语故事比赛,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所了解的成语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故事背后寓意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

用电视媒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观看《朗读者》,享受经典文化视听盛宴。

四、借助节日习俗,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延续这些传统。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也可以让学生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自觉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弘扬民族文化。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将意境想象融入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意境想象融入古诗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例如:在元曲作家马致远所作的《天净沙・秋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的意境和情境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看到直观的、生动的意境,播放过程中可以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将学生慢慢引入内容所描述的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描述出一些关于枯藤、老树、小桥、夕阳等事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配合教学PPT,让学生慢慢体会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心情和意境,以更好地去学习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实际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对学生古诗词的教学有机地融入实际情境,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在唐代诗人王湾所著的《次北固山下》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首诗进行分解,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讲授要将“雁”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大雁的生活习性是春天飞到北方,冬天飞回南方,到春天,大雁不是不爱恋美丽的南方,而是留恋它北方的故土。所以说,大雁象征着思乡,有很多诗人将大雁比喻为自己,将思乡之情浓浓的表达出来。在诗中,所描写的青山、绿水情境也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尽管看上去在作诗时,作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但是从实际描述的事物中可以读出诗人的心情显得比较惆怅,诗中多选用行舟、客路等实际情境,真实地将作者内心情感表露出来。采用融入实际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涵义,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三、分析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意象是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情思而把客观事物艺术化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古诗词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意象既是作者生活中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情感价值的载体,是客观事物与诗人内在情感的统一。分析诗词意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意象,以此让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诗词作者的情感。如教学陶渊明《饮酒(其五)》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看’,你感觉怎么样?”这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从而得出“‘见’字好,‘见’字可以体现出作者无意中看到南山的一种神态,可以体现出诗中悠闲之人的闲适生活,更能体现出作者向往世外桃源生活的思想活动”这样的答案。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意境,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集中讲解常见的诗词意象,如“月”体现的是思念家乡亲人的意象;“流水”往往体现的是人生苦短的伤感与忧愁;“霜”体现的是苍凉凄冷的情感;“梅花”体现的是坚贞高洁等,以此引导学生做好常见意象的感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诗词鉴赏效率。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五、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教材内容中,诗词的数量很多,在安排上一般是根据单元的核心内容将诗词打乱编排的。这样给学生记忆诗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容易发生混淆、记忆不牢固的现象。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作者为单位,整合教材内容,使诗词内容呈现集中化、条理化,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对苏轼《浣溪沙》的学习时,我将教材中苏轼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整合在一起学习,让学生对苏轼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有个较为完整的认知。进而根据诗词的创作时间,先学习《水调歌头》,因它写于1076年中秋节,词人苏轼41岁被贬到密州,做了小小的太守,政治上不如意,与弟弟也有六七年没见,这就出现了词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抑郁不欢,而结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再学习《浣溪沙》,是词人在1082年创作的,时年三月,词人再次被贬黄州,政治上不得意而且身体也不大好,词中却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又体现了词人的乐观和热爱生活。由此可知,苏轼的性格是乐观、旷达的。这样安排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他们更好地体验、感受作者的内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一块精粹。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诗词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周围,古诗词正在悄然离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保护中国古老文化,将古诗词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读解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1.

第8篇

1.感知文意,感受文章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咬文嚼字,品味文章语言的韵味和情致。

3.引文入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民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2.难点。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趣味,咀嚼生命的美好。

教学方法:自主品读、研讨赏析、质疑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长廊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当地过除夕时,有什么风俗呢?(学生纷纷发言)看不出,我们的风俗还真多!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是如何过端午的。作者有情有味地写高邮的鸭蛋,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呢?(板书《端午的鸭蛋》)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除夕风俗谈起,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习惯的回望与兴趣,让学生带着一丝的亲切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咂摸、拧成小绳、苋菜、络子、大襟、车胤、囊萤映雪。

2.了解作者信息。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汪曾祺散文注重表现“凡人小事”,能做到“以小见大”。

3.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写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明确:端午习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对家乡咸鸭蛋难以忘怀,实际上是作者难以割舍的怀乡情愫,因为眷恋,所以难忘。同时,鸭蛋也成了作者追忆儿时光阴、缅怀童年生活的载体,故而会经久难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文本,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形成对文本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精读课文,赏鸭蛋,忆童年

1.精读文中描写鸭蛋的语段,从用词特点、情感揣摩等角度作好批注。

2.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3.高邮鸭蛋是这样的让人垂涎、心动,那有鸭蛋相伴的童年又有哪些情趣呢?请勾画文章中表现童年情趣的文字,品味之。

【设计意图】让学生咬文嚼字,在细细的品味中体会作者蕴藏在文字间的情感。

四、细读文章,赏语言,知情感

1.高邮鸭蛋之所以令我们心驰神往,就在于作者写得好,情深意切。那么本文的语言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请同学们采用美读——通过恰当的语气、语速、重音,读出语句的意蕴和情味。

提示:①“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汪曾祺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种绘声绘色,这种动感以及,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问题探究:“——”的作用是什么?“一……就……”表明了什么,能否去掉?(不能。表明了油多,冒得快,令人欣喜)将“冒”改为“挤”、“流”可以吗?(“冒”能更好地表现鸭蛋被扎后红油溢出的情态)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出来。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以他乡比故乡,褒贬之情十分突出。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浓浓的深情,对家乡鸭蛋的偏爱凸显。

2.学生体会完语言蕴含的情感,再采用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探究本文语言其他方面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文中多处有代表性的语句,通过细读、赏析等方式,探究汪曾祺闲适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鉴赏语言的同时,教师顺势引导,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知风俗,做积累

1.搜集整理当地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9篇

一、感知艺术形象

诗词的艺术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体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情操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人世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江苏泰州市:“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江苏宿迁市:“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甘肃天水市:“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例1.(2011年湖北黄冈、鄂州、随州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试题评析】对于景物形象,平时要积累其寓示或象征的固定意义,并结合诗句关键词与细节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情感。鉴赏人物形象,要充分感知人物的精神内涵,有时还要注意形象是以比喻或比拟的方式出现。感知理解时,要识别形象及身份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形象的基本特征或性格如何,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这道题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抓住“白头”“搔短”“不胜簪”等显露的形象特点,结合全诗“感”“恨”的情感基调,就能体察诗人内心的感情、精神和品质。

【答案示例】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品析炼字佳句

品析炼字佳句,是中考古诗词鉴赏关注的热点,是理解诗词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以期获得语言上独特的审美效果和特殊的艺术魅力。炼字,主要是领会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及诗眼、词眼;佳句,主要是品评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然后展开想象,描绘该句景象或形象;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广西河池市:“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浙江义乌市:“‘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河北省:“简析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2.(2011年四川泸州卷)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①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②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试题评析】这道题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既要体会“飞”的多重意蕴,又要体会名句的妙处,词句均有,从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古人讲究篇中炼句,句中炼字,鉴赏炼字,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效果等不同方面来体会。诗前两句景中含情,联系下句船速之快和“注”中“进京待选”,就可从表层描绘中感受花飞的盛景和从深层衬托中感受花飞的心情。后两句写云,写诗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诗人富有情趣的错觉,又有诗人“与云俱东”的抱负和信心,同时还蕴含哲理。

【答案示例】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②运用了静中见动(或以动衬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描述意境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体会意境,就要反复揣摩诗词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时”“此景”“此人”的“此情”,从而把握诗词的画面气氛和思想感情。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湖州市:“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四川成都市:“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陕西省:“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例3.(2011年广东清远卷、河北承德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试题评析】中考对意境的赏析,基本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具体生动的画面。描述画面,也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否则所描绘的画面就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不符。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充分展现诗词中形象的特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时还需把营造的氛围或图景用一句话点示出来。此题要抓住初春景物“莺”“燕”的特征,充分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啼鸣;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在湖边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四、把握情感主旨

诗词中会倾注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近年来,情感主旨类试题一直是诗词鉴赏的一个热点。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可以细化为几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诗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烦闷抑郁等。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就要从诗词标题、反映的题材、关键词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时代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显露感情的词句和后部分议论、抒情的核心词句。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云南德宏州:“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青海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湖南娄底市:“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4.(2011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下题。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试题评析】诗词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体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单一的抒发,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此诗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时应分四步:读全诗语句,揣题目注释,抓意象情词,悟感情倾向。从题目、注释和内容可知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抓住诗中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哀”“怜”)和形象的刻画(李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诗人的感叹),以及颔联的对比和尾联的渴盼,就可明确诗人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诗词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用典、对偶)、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或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渲染、观察或感觉角度、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类。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贵州遵义市:“‘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南怀化市:“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宁夏区:“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2011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试题评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一是找出表现手法,二是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既要分析表现景物的技法,如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又要分析景中融入的雄心壮志,特别要对全诗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细细品析。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六、比较风格题材

比较古诗词,可以在同一诗词中比较版本差异、字词替换、前人评析与今人赏析等,也可在不同的诗词中比较同一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手法等的异同。比较鉴赏有时要同时品读两首诗词,它可以把同一或不同的形象、情感和手法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对诗词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彻。开放性大,要求高,有一定难度,故近几年诗词比较鉴赏题有所减少。赏析时只要我们知晓、对比诗词的语言风格(如苍凉雄壮、豪放旷达、沉郁悲壮、凄婉柔丽、伤感缠绵、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等)与题材内容(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边塞征战等)的异同,就能快速了解诗词内容,把握其情感与要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甘肃天水市:“[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江苏连云港市:“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江西南昌市:“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例6.(2011年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②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试题评析】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也容易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古诗词的归类比较赏析,通常选择题材类似而风格有差异的作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比较诗词在形象、内容、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例题中两首诗歌都是写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钓鱼人”,营造出廓远旷茫的境界,但一个是动,迎风赏雪,超然自得;一个是静,顶风冒雪,凄清幽独。答题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构想情境,联系作者的境况、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来分析。

【答案示例】①《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②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七、关注探究运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更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题型的设计,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向实际能力、社会生活、课外操作延伸。这类题关注探究和实际运用,要求考生发掘意蕴、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践感悟,这样缩短了文言与生活的距离,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以活动为载体,以辨思为方式,以运用为目的,结合探究、名著、对联、口语交际、音乐图画、现代诗文、地域文化、节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在综合实践中领会古诗词的典雅与魅力,激发学生学诗词、爱诗词、用诗词的兴趣。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金华、丽水市:“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四川宜宾市:“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福建泉州市:“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福建厦门市更是以“鹭岛竞飞鸢”为综合性学习将诗词鉴赏融入活动中进行设题考查。

例7.(2011年辽宁沈阳卷)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①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试题评析】将诗词与探究相结合,在综合实践中理解运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诗词的形象、内容、情感和手法的过程中,在演说、归类、听唱等活动中运用诗词,是诗词鉴赏走向开放、走向生活的常见方式。诗词中一些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经典意象,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体现某种情愫、品格或志向,如“月”就代表思乡、怀人。此题材料诗文结合,要求学生从中探究形象的共同规律,进而概括出新的内涵特点,并结合主题拟写宣传语,进行实践运用。

第10篇

我国古称“依靠教书谋生”为“舌耕”,也就是说教师是利用舌头说话进行劳动的,语言是教师劳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基本功,讲究语言艺术,使教学语言悠扬悦耳,每一席话语都宛如一泓清灵灵的泉水汩汩注入心田,沁人肺腑,使教学达到得心应手、运筹帷幄的熟练程度。

一、备朗读、诵悦声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常用的阅读训练,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的示范朗读有特殊的榜样作用。教师要使范读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做到抑扬顿挫,课前就要深入阅读课文,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基本内容,从而产生真情实感;还要反复放声朗读,细细体味,确定朗读的基调和停顿、重音、节奏、高低快慢等,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表义的活动,它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语言,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深入的理解。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语感、节奏、句式、格调,领会文章蕴含的情趣和意境,感知课文的用词准确、造句生动、布局巧妙、情境感人。同时还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真情实感。教师抑扬顿挫的范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得法、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对这篇课文的朗读做了轻重缓急、高昂婉转、抑扬顿挫的技术处理,让学生边看彩图,边听我范读课文,使学生听得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其中对于重点段描写优美的句子,我是这样读的: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轻读“真静啊”,给人以静的感觉;用稍高而轻的声音读“真清啊”,给人略带惊奇的感觉;用洪亮饱满的声音读“真绿啊”,给人充满生机的感觉。如此读出几个“真”字,读好几个“啊”字,使学生走进优美的画卷之中,切实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独特风姿,领悟“甲天下”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这种声情并茂的范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深切地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巧启迪、吐妙语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和臣的话:“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中,那么学生必定会热情高涨。因此,我也很注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娓娓动听。在教学时,我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时刻注意怎样把学生牢牢吸引到教学之中。当学生由于学生紧张而思维压抑时,教师一席生动的讲解无疑像一剂空气清新剂,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古诗《静夜思》:“举头望明月”,准备继续教“低头思故乡”时,我发现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紧张,于是说道:“小朋友,过节可有意思了。还记得八月十五中秋节吗?那天夜晚,小朋友全家都团聚在一起过上了欢乐的团圆节,吃上了丰盛的团圆饭,一边欣赏优美的月景,一边品尝着香喷喷、甜津津的月饼,心里甜蜜密的,真是又快乐又幸福啊!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位远居他乡的诗人,孤孤单单地站在凄清的月光下,没有一个人关心、陪伴他,他心情怎么样呢?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听了,兴趣盎然,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跃跃欲试、争先发言,深切理解诗人思故乡的原因,并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教学语言还要注意不能平铺直叙,而要声情并茂,速度适中,做到抑扬顿挫,适当使用态势语言,保持学生情绪的稳定,充分利用语调的变化,把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牢牢吸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再创造,赋生命

知识是固定的,有些还是抽象的。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记忆与学习起来要相对困难些、费时些。为了使学生较快地学习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给所教的知识赋于生命。

识字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抽象,因为汉字的数量多,需要一个一个地读。一个一个的汉字不能单独表达情节、意境,显得格外枯燥,这就给识字增加了不少困难,而识字又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识字。我对那些易错的字,以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课时,“祝福”一词的“礻”字旁,学生极易跟原来学的“袖、衫”的“衤”字旁混淆,于是我说:“祝福”都是“礻”字旁,是祝傣族人民生活幸福、身体健康,跟衣服可没关系,万一小朋友不小心多加了一点,看来只是在虚情假意祝傣族人们的衣服快快变大了。这样学生每写到这两个字时就会想起我说的话。又如“眼”字学生极易少掉一横,我特意将偏旁“目”写成“日”,马上有学生说少了一横,我故做惊讶之态说:“不得了,有人变成独眼龙了,谁来治一治?”这样不仅学生乐于学习,而且使知识形象生动。

教师优美的语言,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除了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语调亲切充满激情外,还要有一定的语言修养,拥有广阔、渊博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第11篇

名家诵名篇

此次“中华诵系列朗诵会:小桔灯―中国散文与诗词经典朗诵会”演员阵容强大,朗诵艺术家方明、雅坤、徐涛、姚锡娟、肖雄,吟诵艺术家程滨、徐健顺等倾情加盟。《诗经》、《长歌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江花月夜》、《念奴娇 赤壁怀古》、《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宝玉探晴雯》、《大堰河 我的保姆》、《小桔灯》、《沁园春 雪》等最丰富的文学篇与听众们一一见面。

诵读成常态

本场演出是“中华诵――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项目之一。据教育部语用司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大师们演绎经典,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文明。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诵读活动,除此之外还建立了经典资源库、开展诗词歌赋的征集。

8月23日当晚的演出为观众特意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册,包含所有诵读的内容,观众可以同步赏析、学习,还可以收藏。中山音乐堂总经理徐坚表示:“朗诵音乐会将逐步成为中山音乐堂的常态演出,不仅只出现在暑假”。

古今相呼应

本场朗诵会首次加入吟诵的表演和辅导。上半场以古典诗词为主:《诗经 蒹葭》将拉开朗诵会的帷幕。肖雄、徐涛、雅坤、方明、姚锡娟依次奉献短诗一束,随后,各位朗诵家将分别朗诵自己的拿手篇目:肖雄的《春江花月夜》,徐涛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雅坤的《爱莲说》……各具特色。

演出下半场以现代散文和诗歌为主,也以短诗开场。姚锡娟朗诵冰心散文代表作《小桔灯》,这篇语文课本中的必读作品再现音乐堂舞台。徐涛赋有磁性的声音展现《大堰河 我的保姆》的作者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沁园春 雪》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纵论历代英雄人物,由方明大轴演绎。

音乐添神韵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演出为全场的朗诵篇目配以美妙的音乐。上半场的古诗词以民乐伴奏为主,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们演奏《十面埋伏》、《乡愁》、《霸王卸甲》、《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浪淘沙》、《汉宫秋月》等民乐名曲,古琴、筝、箫、琵琶、二胡为朗诵会增添神韵。下半场的音乐部分以经典钢琴名曲为主,与现代朗诵名篇相结合。

【声音】

方明:经典助推成长

在早前的媒体见面会上,方明现场表演了《岳阳楼记》,朗诵的魅力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方明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当今的青少年应该加强文学经典的积累,也许现在他们不能全部理解,但伴随着成长,他们终将深刻理解经典的魅力和含义”。

雅坤:既是光荣,又是责任

雅坤表示:“这些经典的篇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参与朗诵会,我感觉既是光荣又是责任。我们老一辈有义务把经典传承下去,也希望年轻人能够重视――关注朗诵、关注经典”。

家长:老师亟待培训

刘笑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她每周都会去儿子的学校辅导孩子们晨读。对于朗诵,刘笑梅显得格外着急,“即便在普通话推行比较好的北京,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仍旧堪忧”,刘笑梅认为真正朗诵的老师急缺、老师不懂得朗诵的要领,“重文轻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孩子们没有时间和心情进行朗诵。家长和老师应该把重视英语的精神拿到重视语文、重视朗诵上”。

【评论】

让朗诵“典型”生活

还记得儿时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吗?还记得上学时参加朗诵比赛的紧张心情吗?你有多久没有朗诵的经历了?你又有多久没有听过朗诵了?

记忆中,朗诵似乎只应停留在孩提时代:戴着红领巾在国旗下演讲的那一刻,声音激昂;语文课上诵读课文的那一刻,神采飞扬。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繁重,朗诵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当《小桔灯》、《爱莲说》、《陋室铭》再次在耳边响起,恍然间发现,原来这些经典早已沉淀在遥远的心底。

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那些时代经典璨若星河,生活也因而多姿多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一种生活情怀的经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一种生活乐趣的经典。情怀和乐趣是吟唱的,是朗诵的。没有朗诵,就没有情怀的打理,就没有生活的抒发,当然也就没有经典。

方明说:“终有一天,人们会体会经典的力量”。这一天距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是否应该加速这一天的到来?

在MP3中加入经典诵读,睡前以一首短诗来结束一天,仅仅需要5分钟,然后,在第二天早晨再用5分钟大声吟诵出来,你会体会到:这不是时间的堆砌,而是灵魂的泛起。

本报记者 孟绮

小羊圈胡同“圈”来老少大腕

话剧《四世同堂》演员阵容公布

老舍先生巨著《四世同堂》问世60多年后即将在今年登上话剧舞台,究竟会由谁来演绎如此脍炙人口的著作呢?日前,答案终于揭晓。

扮演祁老太爷的是“老戏骨”雷恪生,这个角色可谓众望所归。雷恪生在国家话剧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雷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近些年来在舞台上可谓老当益壮。在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中就扮演瑞宣的黄磊,在话剧中也将扮演这一儒雅隐忍、一心为家的祁家长孙角色。朱媛媛在剧中扮演瑞宣的妻子韵梅,要塑造一个上孝老人、下佑子女的经典“贤妻良母”的形象。而在电视剧《潜伏》中成功塑造李涯一角的祖峰此次加盟话剧《四世同堂》,扮演祁家老二瑞丰,他的妻子――势利、是非的“胖菊子”则由曾在《空镜子》等热播电视剧中有出色表现的陶虹饰演。在剧中的冠家,冠晓荷、大赤包这对在电视剧中已成经典的角色由曾与田沁鑫导演有过多次默契合作的舞台黄金搭档辛柏青和秦海璐饰演。在林汝为版电视剧中由李婉芬塑造的大赤包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次秦海璐是主动请缨扮演这一角色的。由于她与人们印象中的大赤包形象反差非常大,是否能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大赤包的经典形象也成为她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话剧院实力派演员孙红雷将在剧中客串一位“说书人”角色,负责用旁白串联整个情节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剧组全体演员已经进入剧情排练阶段。不少在影视剧中成名的演员为参与话剧《四世同堂》的演出,不惜推掉片约、把大半年的时间花在排演场、剧场和巡演路上,田沁鑫导演戏称:“小羊圈胡同把这么多腕儿一‘圈’就是大半年,这个戏没法排不好”!

另据了解,剧中扮演祁家第四辈“妞妞”和“小顺”的小演员目前尚未到位,随后剧组将面向全市启动小演员选拔活动。

话剧《四世同堂》将于今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台北中山纪念馆首演,随即在深圳、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展开为期2个月的全国巡演并将于明年1月在天桥剧场进行北京首演。

梦坤J012

打开音乐之门搭起糖果屋

打开音乐之门里的最后一部木偶剧《糖果屋历险记》,将于8月28日在天津音乐厅上演。届时,小朋友们将在特别搭建的糖果屋里开始一段神奇的历险之旅。

本剧根据格林童话《糖果屋历险记》改编而成,讲述了亨特儿与格蕾特儿这对小兄妹生动曲折的奇幻之旅。

演出现场,主人公亨特与格蕾特将会来到观众中间与小朋友们一同战胜魔法老婆婆,而且小朋友们能在音乐厅里看到茂密的森林和用巧克力、奶油、饼干和炸面包圈做成的比房子还大的蛋糕魔法屋、变幻莫测的魔球,还能合着节奏和亨特与格蕾特一同表演跳舞唱歌……

亚东J012

电影质感融入话剧《卡卡的站台》

将视觉焦点对准女性观众的话剧《卡卡的站台》将于8月25日至29日抢滩蜂巢剧场。8月18日该剧在京召开新闻会,郭宝昌、丁嘉丽、印小天等一一现身,为该剧站台。

该剧以精灵幻卡卡独有的视角作为开场。在她的描述下,3位女主人公尤卡卡、罗卡卡、白卡卡以及她们生命中的男人出现了。他们将在舞台上演出火红炙热的生命、白色纯真的梦想及蓝色永恒的现实。《卡卡的站台》通过寻找爱、经历爱和即将失去爱、失去自我的情感表达和现代的观众做了一次心灵的关照。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演员李欣凌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罗宇、张端组成“女性导演团队”,3位敏感、率性与细腻的女性导演此番集结智慧打造《卡卡的站台》,期待着通过戏剧的方式跟女性观众近距离交流,“热爱话剧的观众,心灵始终是透明的、纯净的,我希望她们能够从卡卡的身上感受到戏剧的真挚与美好,也期待着与她们分享每一步创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