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技术

护理技术

时间:2022-04-17 10:5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技术

第1篇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来源于山东省某二级甲等医院。将所有科室进行编号,抽取临床科室。入选标准:临床科室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影响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1~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每个条目分别计分,单个条目大于3分时表示该因素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分值越高,表示该因素对护理技术操作效果培训的影响程度越大。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0,Cronbach’sα系数为0.80。

1.2.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者在各科护士长的许可下发放问卷并简单说明填写方法,有问题可当面提出并解答,被调查者以无记名的形式填写后当场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只有一个样本的情况下,对经过大量观察得到的稳定值与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推断样本代表的总体均值与已知均值是否有差别,检验水准α=2。

2讨论

2.1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得分高于3分的条目有3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影响因素9个条目中,排序前3位的是对病人的评估、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培训步骤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护理人员对操作的关键环节不掌握。虽然各级医院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病人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一定程度上造成病人满意率下降。同时,在实际临床中,工龄长的护士因为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多能够很好的将培训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中,而年轻的护士机械的掌握操作步骤,对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掌握不全面,如无菌原则,医院感染规范,核查原则,人文关怀等,表现为培训与临床实际操作脱节,未达到预期效果。

2.2对策

(1)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结合护理发展需求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各层面护士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新毕业护士岗前培训、见习期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护士全方位培训等。

(2)护理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应用,对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进行归类分析,找出操作项目的关键步骤,注意要点,在操作培训前进行学习巩固,使护理人员快速掌握。

(3)护理部选派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理骨干,选定病例或模拟临床情境,针对病人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身体状况,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评估内容,根据评估内容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护士的应变能力。操作完后进行归纳总结规范,将培训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操作中,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纠正,将培训与临床充分结合,保证护理操作的培训实效性。

(4)分层次培训,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科室护理骨干——科室护士培训,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管理小组协助护理部对护士长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科室护士长对科室的护理骨干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达不到标准者需要反复训练,直到合格为止。

3结论

第2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特色;临床护理;临床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医疗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普遍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临床内科患者。主要包括中医护理技术,其不仅局限于护理技术方面,还包含国内中医理论治疗中多种护理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将中医护理技术联合西医护理技术共同治疗临床内科患者,因此慢慢成分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特色,进而提升了整个中医护理的准确性及质量。其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具体内容包括:拔火罐法、针剌法、灸法、中药灌肠法、刮痧法、中药雾化吸人法及敷药、涂药、贴药、药慰、吹药、熏洗等技术方法[1]。本文主要探讨笔者在毕节市中医院临床见习过程中收集中医护理技术治疗临床内科患者,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毕节市中医院收治的临床内科患者18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毕节市中医院收治的临床内科患者180例,作为本组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院患者在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前自愿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配合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全部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8.32±6.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7.15±5.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症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临床内科患者进行相关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临床内科患者,在坚持辩证性、整体性为理论指导的前提下采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具体包含:辨证施护、整体护理、饮食护理、情意护理及中医四时养生等多项护理相互配合共同治疗患者。其中在中药汤剂的服用方面,一般为早中晚三次或早晚两次服用的方法,每天1剂,每次口服含量约为200至250毫升,每剂所服用的中药煎好以后分为2至3份,每次服用1份。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临床内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医院内部制作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开始进行相关调查统计。具体总分为100分,其中完全满意评分划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划分:≥80分;不满意评分划分:

1.4 统计学方法

普遍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护理方式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得出观察患者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各项心理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心理状态,两组护理方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其中观察组:完全满意人数为75例(83.33%),满意人数为10例(11.11%),较满意人数为5例(5.55%);对照组:完全满意人数为45例(50%),满意人数为15例(16.67%),较满意人数为5例(5.55),不满意人数为25例(27.78%);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比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应用效果好。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往往很大一部人忽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导致治疗后缺乏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继而引发各种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目前,人们对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需求逐年递增,但国内医疗设施水平以及所需费用等多项问题,让群众越来越难以承受,已经成为医学界所要面临的重点和难点[3]。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隗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护理的优势以及特色,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为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中医学中自古就存在“上工治未病”的养生思想,它强调有病防病,既病防变,而未病更要先防[4]。如果等到发现了病症,或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恶化了才想到去治疗,这就是“斗而铸锥,渴而穿井”。

3.1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具体措施

以发热的患者为例,在中医护理技术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六种措施:首先,合理控制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及空气要新鲜,患者不能直接吹风。第二,护理过程中,患者应该经常卧床休息,下地活动要尽量减少,以免加重病情。第三,注意患者体温变化以及是否出汗,如果出微汗,那么以脉静热退为顺;如果患者出大汗或者没有出汗,并且高烧难以消退,心里烦躁不安,应该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关措施[5]。第四,患者汗出以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马上使用热毛巾将其擦干,以免受凉,必要时立刻更换衣被。第五,配合医生进行中药治疗,在服完药以后,可以喝一小碗热稀粥喝或者喝一小杯热牛奶,盖好衣被,静卧休息两小时。 第六,饮食方面要以流质食物最好,可以吃一些葱、姜热汤面、肉末香菜粥等具有散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严禁吃油腻性的食物。

3.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具体分为三部分:①中医四时与养生:中医重视天人合一,强调依据自然规律进行护理,因为气候变化往往会引起患者生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患者病情的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特点,细心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患者应该早起缓行;而到了秋季,患者则应该早睡早起,以维持患者的神志清爽且安宁。此外,还要根据日夜气温以及阴阳的变化,适当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加强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6]。②情志护理:中医学理论认为人的生理状态和病情的变化与人的情志活动关系密切,外界刺激往往会引起患者情绪不稳定从而引发病变.导致患者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功能紊乱,诱发各种各样疾病,所以,依据中医护理技术可采取情志护理,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在情感上的沟通,安抚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只有心情愉悦才有利于患者体内气血流通顺畅,有利于身体健康。③根据中医护理技术,人体功能不同的各种组织、器官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病理上相互协调、相互平衡和互相影响。同样,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一些变化。如果人体不能够及时适应各种外界的变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7]。所以.根据“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采用中医预防加护理的方式能使人体有效地协调好与外界的关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人体的健康得到保证。“未病先防”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强调预防疾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既病防变”强调的是已经发生疾病的前提下,及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控制发生病变。要注重掌握病情的外因和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病情扩大,争取在病情的早期及时诊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护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地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新型的中医护理方式,可以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和有效治疗,保证患者尽早康复。同时,从中医理论来说,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协调更好。继而提高了护士的技能,又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临床护理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掌握中医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克服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向患者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因此,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广泛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能有利于改善临床内科患者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医疗应用价值,值得广大医院推广并使用,让临床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中医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231-232.

[2] 黎娟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54-355.

[3] 李青.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重点专科有效应用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983-984.

[4] 高倩.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302-302.

[5] 刘书华,王红梅,王传凤等.中医护理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4,(6):18-20.

第3篇

1问题

1·1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服务应以病人为中心,各项护理操作应因人而异,但现行的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却基本上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在护理管理和教学中,常把技术训练考核、评比、竞赛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鼓励护士(生)按书本背书,按流程操作,却缺乏把训练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措施。如为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床单位,可是在质量标准中的要求却无法看出以病人为中心,如“中线不正扣5分”“一角不平紧扣4分”“小动作多扣4分”“动作敏捷,10min内铺好”,这种考评标准势必引导护士(生)在更单时只重技术不重人,只图动作快,不顾病人舒适与否。于是在考核中出现许多护士(生)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翻身时快速将病人翻来挪去,而不管病人是带引流管的还是有伤口的或骨折固定的。结果是更单完毕护士满头大汗,病人一脸痛苦和抱怨;又如导尿操作,规定男病人用棉球10个,女病人用16个,连第几个棉球擦何处都有硬性规定,棉球数量不对要扣分,擦洗顺序错误要扣分,这显然偏离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临床上需导尿的病人病情不同,会阴清洁度相距甚远,要清洁干净,擦洗的次数、顺序,棉球的数量肯定难以一致。现行评价标准未考虑临床实际的千变万化,导致训练考评与临床脱节。许多护士在考场上干一套,在平时上班时又一套,说“如果都按考试那样做就没法干了”。

1·2不能适应开展整体护理的需要整体护理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护士在技术操作时,须主动考虑患者各方面的需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但现行的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却忽略了这一重要方面。操作前未考虑病人对这一操作的认知,操作中,未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未评价病人的满意度。用这些考评标准去评价护士,就可能出现病人不满意的护士得分高,因为她不管病人的心理需求,麻利快速地完成了操作,而耐心询问说服的护士得分反而低。实际上,在开展整体护理中,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护理经常是综合起作用的,护理操作仅仅是护理服务的一种载体。对护理操作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应是病人的满意度。

1·3不利于培养护士(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现行的操作考评标准按各项操作流程编制,它能帮助学生学习和强化记忆,是护士(生)学习操作技能的指南,其作用毋须置疑,但由于它十分强调正规和统一,容易使护士(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如有的护生见习中看到临床各科护士贴输液固定胶布方法不一,竟无所适从;有的护生到医院实习后遇到一次性导尿包不会使用,个别人竟把其中的碘伏棉球误为“咸菜”。认真反思一下,多年来护理队伍的创造力不足,应该说与护理教学及考核中过分要求统一答案,统一标准,统一步骤有一定关系,使护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聪明才智被刻板教条逐步取代。

1·4不利于提高护士(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有的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及可操作性,因此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它未囊括护士在操作中的语言、举止仪表,不能反映护士(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尽管在训练中反复要求护生注意语言沟通,操作前要解释,操作中要说明,操作后要交待,但仍不能被护生所重视,“哑巴”护士时有所见,即使是开口,也以应试模式出现,照搬老师的课堂用语或教学录像片上用语,如给病人作青霉素过敏试验,不论“病人”是老人还是幼儿,不论有无文化,都一律问“你对青霉素过敏吗?”显得十分生硬死板;假如病人反映治疗效果不好,不想打针,护士(生)就束手无策;在操作过程中需病人翻身,挽袖,屈腿等,均是“动手不动口”,没有相应的语言配合;操作中对病人的痛苦表情也漠然置之,毫无觉察。上述这些问题在操作考评标准中都不能得到反映。

2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1995年护理专业系列教改的同时,大幅度对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

2·1设立新的操作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是对被考评者行动的指挥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上述弊端,我们重新设置了一套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标准”由三大部分组成:技能指标(70分)由原考评标准中科学合理的部分组成;态度指标(15分)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含操作前、中、后);整体印象(15分)包括病人的反应评价、考核者(教师或护理管理者)的总体印象、结合病例针对性提问等。

2·2改革旧的考核方法过去的操作考试,确定考核项目后,操作对象或为模型或为同学,对方的条件固定不变,无法体现病人的千变万化,一方面使学生“目中无人”,无法培养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另一方面也无法训练和考察其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常常是整个操作考场寂静无声。现在,除“无菌技术”外,其余操作均设模拟病例,即确定考核项目后在进行考场时需再次抽签(病例签),确定该护士(生)是为一个具体什么样的病人输液、注射、导尿……如导尿术,“病人”或为尿失禁,或为尿潴留,或为术前留置尿管;更单的病人有的带有胸腔引流管,有的带有留置导尿管,有的上了骨牵引;“病人”的身份有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年龄有老有小。“病人”不同,则称呼、解释、交待甚至某些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每个考生遇到的“病人”及设置的干扰因素均不相同,迥然各异的情境促使考生面对具体的病人去思考,去沟通,去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3体会

5年来,我们对新的操作考评标准进行了反复多次修订,使之不断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们体会到,在新的医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以病人为中心”绝不是一句口号,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付诸实施。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及考评只有与临床护理融为一体,真正从病人角度出发进行改革,才能显示其效果。

第4篇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1],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很容易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使输血更加有针对性。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2]。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若能正确,安全,有效的顺利实施,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加强输血的护理。

1 血源特征

1.1 新鲜冰冻血浆(FFP)。临床上新鲜血浆立即放入-50℃的具有风冷装置的速冻箱,在最短的时间内冷冻血浆,将完成速冻的血浆再放入-20℃以下冰箱内贮存,使用前在37℃的恒温水浴箱内融化后,等于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保持期为1年,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保质期为5年。

1.2 悬浮红细胞。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使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血浆分离出来,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在4±2℃冰箱内保存,以ACD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21 d,5 d之内称为新鲜红细胞,用CPD-A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35 d,10 d之内为新鲜红细胞。

1.3 浓缩血小板。在22±2℃震荡条件下可保存24 h,在4℃储存时。活性很快下降,6 h后大约仅有40%存活,12 h后仅有20%左右存活,故储存血即使是新鲜血,其中的血小板也难达到止血作用。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在22±2℃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 d,应用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低温(-80℃)保存血小板近几年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血小板的保存期达到半年[3]。

1.4 浓缩白细胞。在4℃条件下可保存24 h,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8 h。

2 输血安全的护理

2.1 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在输血前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重要性,方法和输血中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合作,为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2.1 输血前要采血检测患者的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同时按输血申请单要求逐项填写,连同血样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人员一起校对并登记。

2.2.2 输血前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

2.2.3 熟练掌握输血原则,是安全输血的关键。因此临床护士采配血样,领血时,应做到:①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②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血液编码,血型,血液容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有效期,血袋及血袋标签完整性,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渗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2.4 了解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有无过敏史,流产史,死胎史,是否查过Rh血型和其它特殊血型,并详细记录在输血护理单上,并备好防治输血不良反应的药物等。

2.2.5 输血静脉的选择。一般选用四肢浅表静脉,可根据输血患者当前的具体情况而定,输血器应选用带滤网的12~18号针头输注,保证输血通畅。

2.2 输血中的护理

2.2.1 注意观察输血反应症状和体征。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15 min。常见症状:倦怠感、背痛、发热、皮肤瘙痒、胸闷、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呕吐及沿输血静脉走行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输血反应的体征:颜面潮红,紫绀,出冷汗,皮疹,脉快而细弱,脉律不齐,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等[4]。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体征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报告医生,并将输血装置,血袋等保锱下来,连同相关表格、标签等一起送检,以便查明原因。

2.2.2 输血过程中禁止加入其它药液,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

2.3 输血后的护理

2.3.1 由于输血穿刺针头粗,故拔针后应压迫局部3~5 min,以防止出血,如有出血倾向应适当延长时间,直至不出血为止。

2.3.2 输血后数日至2周内有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尿的颜色、性质及量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3.3 有些输血反应如:疾病、感染等发病较晚,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

2.3.4 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经毁形,浸泡,消毒后由专门机构回收集中处理。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血科,低温保留24 h,再由指定人员回收焚烧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杰,贾冠军.实用临床输血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5.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18.

第5篇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201499)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4-02

中医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个体差异。中医护理技术十分重视个案的研究,认为个体的差异是内在的和必然的,任何护理都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而做到护病求本,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也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1]。在越来越提倡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时代,中医护理技术的人文优势无疑更具有吸引力[2]。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中医护理技术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1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根据宫淑云[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研究显示,中医护理技术中的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物通过结肠、直肠的吸收,从而扩展到盆腔组织,加快血液流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炎症的消除,炎症组织得到修复。

1.2中医护理技术在腰突症中的应用:罗月琼[4]在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中记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致病因素、临床分型及分期,通过对中医传统护理技能方法的运用,延续和提高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整体地考虑患者身心状况,在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针对不同疾病证型,疾病不同阶段分期辨证使用,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可替代药物止痛、减少用药的副作用,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1.3中医护理技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周卫红[5]等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中医药膳、针灸、中药茶饮及太极拳等中医护理技术的研究显示,中医中药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它有早期预防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作用。罗炬兰[6]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足部皮肤中药药浴护理,总有效率达90%。

1.4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闭神窍从而发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7]。中风病引起瘫痪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此转变既是疾病恢复的自然趋势,亦为进一步恢复的障碍[8]。通过局部中药应用减少中药首过效应,热效应增强中药效力;穴位按摩治疗痉挛肢体,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降低患处周围神经兴奋性,从而起到舒筋通络,散瘀通脉,消痹止痛的功效;达到缓解肌肉、肌腱韧带痉挛和僵直状态的目的。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中医护理学科内涵模糊: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时间短,中医护理技术与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外科学等存在诸多的重叠、交叉,因此,学科内涵模糊,导致中医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了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萎缩[9]。

2.2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局限,护理操作技能掌握不全: 大多数的护士都是毕业于西医护理专业,基本未经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中医护理技术,导致上岗后,对中医护理技术掌握得不扎实,使得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开展[10]。此外,综合医院对中医主体在资金、技术、设施和床位的投入较少[11]。一部分医院在培训和考核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护理工作性质的约束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必须遵照医嘱[12]。但目前,由于中医师西化、中医护理技术收费不合理等原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过少。医生不开医嘱,护士无法开展技术操作。《护士条例》也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的规范的规定。

2.4病人及家属认可度低:中医护理内涵模糊,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由于具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在给病人健康宣教时讲解不到位,加之操作手法不准确,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充分信任,而使病人拒绝如穴位敷贴、穴位按摩、水针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护士很难开展要求精准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2.5护士编制不足: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普遍应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农合、医保的普及,住院病人和重症病人增多,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增加,医院不断改建和扩建,加之在职护士年轻化倾向,护士因怀孕、产假、哺乳等,导致在岗时间缩短。护理工作如静脉输液、护理文件书写等又占去了护士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导致护士没有时间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13]。

3小结

简、便、廉、验是中医护理技术的总体特色。它来源于民间,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14]。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对中医护理人文特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2-963.

[2]王俊杰.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89-591.

[3]宫淑云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9-240.

[4]罗月琼 中医传统护理技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2):275.

[5]周卫红,张 艳,王晓玉,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94.

[6] 罗炬兰.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 6) : 120 -121.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教学

护理安全教育针对于护理过程中对于患者的可能性的心理方面、机体结构方面的某种功能的缺失或损害、障碍等进行差民分析,并以熟练的护理操作手法防止发生不良护理安全事件,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渡过治愈过程,顺利出院。本组研究中选取60名学生,对其进行分组比较教学研究,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名学生,其中观察组30名中有男性1名,女性29名,年龄从18岁到24岁,平均年龄为(20.4±0.6)岁;对照组30名中有男性2名,女性28名,年龄从18岁到23岁,平均年龄为(20.1±0.4)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首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与内容安排有理有序的进行;其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是按照工作制度所拟定的相关内容,设置好教学目标,并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演练等方式,增加学生在护理中的安全意识;第三,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分阶段、分不同的情况、分不同的科室、分不同的病情等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任务安排、实践训练;第四,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而设定评价标准,自制调查表与评估表,从而做好风险判定,措施应对等;最主要的是从护理动作、操作技术、实践观察、护理干预、心理变化等各展开具体的培训与教学。

1.3评价标准。首先按照自制的项目考核表,进行分值评估,总分设定为100分;其中按照目标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未实现三个子项进行划分,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与分析[1]。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10个月的教学评估,观察组在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本人多年的医院工作经验与教学经验总结可以认识到,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不良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后必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影响,如使患者病情恶变或延长住院时间或威胁其生命安全等[2];而且通过这种事件会增加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有时也会引发一些斗殴事件等;所以说护理安全教育在实践性的临床护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也是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但可以改善患者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经过多年的护理安全教育效果来看功效显著[3]。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经过护理安全教育的教学之后,在实例操作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看出,观察组对于护理中的仪器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较高,而且在护理方面,增加了专业培训指导,尤其是让学生注意到护理中对于患者的位置移动、心理干预、常规操作及沟通技七之后,可以更好的减少对患者的二次或多次伤害风险。另一方面,在此次教学之中,本人将多年的经验进行了书面总结,并且制作了PPT,通过直观的教学法,将学生引入到了安全教育地带,使其更为形象的认识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对医院中的患者的病情的重、轻、缓、急方面的分类,提出了对应的安全教育方法,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医院的纵向认识,尤其是增加了立体性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更为全面的、分层次的对护理安全教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增加其印象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方面,观察组明显有优势,这是因为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护理安全教育方面的感受体会分析,通过使学生在对护理安全教育的实践应用而提炼出相关的经验总结,这样就可以针对临床护理中的差异性护理得到更为真实的体验与切实经历,尤其是对于护理安全知识的应用的提炼,能够帮助学生在基础的操作中加入护理安全知识的运用,所以,护理干预过程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安全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水平的过程,因此,需要增加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护理安全教育。综上所述,经过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水平,也能够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得到实际体现,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作者:冀晴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2:54-55.

第7篇

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又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少量不保留灌肠。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目的,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称为清洁灌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方式的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告知并核对;请无关人员回避,关闭门窗,屏风遮挡;嘱病人排尿。(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保护病人隐私。(3)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约40-60 cm。(4)连接肛管,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一手垫卫生纸分开,暴露口,嘱病人深呼吸,一手将肛管轻轻插人直肠7-10 cm。固定肛管,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5)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和病人情况。如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于肛管前端孔道被阻塞,可移动肛管或挤捏肛管;如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嘱其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简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立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6)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 mm后,再排便。(7)不能下床病人,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协助能下床病人上厕所排便。(8)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9)清理用物。(10)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内记录灌肠结果。

2.小量不保留灌肠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解释并核对。请无关人员回避,关闭门窗,屏风遮挡。(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3)将弯盘置于臀边,用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肛管前端,排气夹管一手垫卫生纸分开,暴露口,嘱病人深呼吸,一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 cm。(4)固定肛管,放开血管钳,缓缓注入溶液,注毕夹管,取下注洗器再吸取溶液,松夹后再行灌注,如此反复至溶液注完。

(5)注入温开水5-10 ml,抬高肛管尾端,使管内溶液全部流入。(6)夹管或反折肛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人弯盘内。(7)擦净,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20 mm再排便。(8)协助病人排便,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3.清洁灌肠

1)目的 彻底清除肠道内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做肠道准备。2)方法 反复多次进行大量的不保留灌肠,首次用肥皂水,以后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无粪质为止。3)注意事项 灌肠时压力要低,液面距高度不超过40 cm。

4.保留灌肠

(1)抗肠道感染:晚上睡眠前灌肠为宜。因此时活动减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2)排便、排尿利于药物保留。(3)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溢出。(4)为保留药液,减少刺激,要做到肛管细、插入深、注入药液速度慢、量少。液面距不超过30 cm,使药液充分被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5.简易通便法

开塞露法 开塞露用甘油或山梨醇制成,装在塑料容器内。

使用时将封口端剪去,先挤出少许液体开口处,病人取左侧卧位,放松外括约肌,将开塞露的前端轻轻插入后再将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第8篇

【关键词】血站;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

血站是采集血液、储存血液和向临床供血的特殊机构,是输血管理的基地。[1]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逐渐发展,其所针对的对象为自愿无偿献血人员。为保证血液质量,加强临床输血安全,并开展成分输血,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并使前来献血的人员有愉悦的献血心情,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和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为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特对此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1建立良好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鼓励人们进行无偿献血,为献血者提供愉快的献血经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中全程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来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工作程序[2]其不但能够保证前来献血的献血者均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并可建立良好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1.1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血站要改善采血环境,加大硬件设施和投入,为献血者提供安静整洁、环境优雅的场所[3],保证整个采血室或献血车整洁卫生清洁,室内温度适宜,物品摆放整齐,使整个环境为献血者给予安全感,提供信任感。

1.2心理护理护士在献血过程中,需要给予献血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保证献血者的个人隐私为前提,与献血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满足献血者的尊重和被关注的心理。通过此方法,还能够减轻献血者对献血的紧张焦虑情绪,降低其疼痛感,使其对献血充满信心[4]。在心理护理时,避免采用模式化的语言,避免给献血者带来冷漠等感觉。

1.3技术操作熟练熟练的技术操作是确保整个献血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护士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不但能够保证血液的采集安全,还能够避免人为污染,防止对献血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1.4健康宣教在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的护士可向其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献血者沟通,向其宣传献血的知识,保证整个献血过程完整。此外,还可在采血室内提供有关知识的海报、宣传板、为献血者提供宣传手册。使献血者了解血液知识,了解献血的目的,血液的处理和血液的去向,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及其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讲解和回答献血者的问题,达到献血者的满意,使其愿意向其他人宣传此项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1.5详细记录在整个献血完成后,护士要及时填写详细的记录,保证所有资料均为原始资料,确保其能具有医疗文件的法律意义。

2提高血站的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血站的护理质量管理是保证整个血站安全可靠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站护理应该建立权力、义务、职责为一体的完整护理质量管理体系[5],确保每位护士均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需要培养护士的各种素质,确保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提高其职业素质。

2.1建立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血站要建立好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明确每位护士的护理工作,包括护士的分工、护士职责、授权、任命及指令传达方法。明确整个质量管理的目的,保证所建立的体系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制定明确的体系文件文书,使血站的每位护士均能严格按照内容工作。同时通过对体系的内审、外审及常态审核机制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可采用多种奖惩制度结合。目前,我站已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血站采供血及相关服务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创建了良好血站氛围,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和环境意识,消除、降低和避免各类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的发生,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2.2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为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无菌技术、穿刺技术、定期隔离技术、急救技术、心理护理,并能够及时了解到以上技术的新的研究发展。学习内容除操作技术外,还应包括献血工作的宣传、血液成分制备、血液储存运输、新式仪器使用、血液应用及应急策略。对护士的操作技能和护理知识,可采用定期考核的方法,促进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例如《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使护士在整个血站的工作中,均做到依法执业,同时具有较高的职业规范行为[5]。

2.4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我国的献血以志愿献血为主,因此,保证每位献血者均能有一个愉快的献血过程,是提高献血人数和献血意识的关键。护士要具有较高的服务精神,以献血者为中心,满足献血者的各种需求。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多与献血者沟通,使用耐心、细心、热情的语言,消除献血者的内心焦虑情绪,提高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程度,增加其安全感。护士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形象,在操作过程中,向献血者提供相应的知识,提高其对献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更高的服务意识,使献血者自愿多次献血,并能够向他人进行献血宣传。

3小结

献血是为临床提供血液制品的关键,其血液要求安全可靠,严格避免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还需要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因此护士在整个血站的工作十分重要。血站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士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促进护士的技术操作更加精湛娴熟,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留住献血者。

参考文献

[1]胡宇.血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226-227.

[2]冯亚青.浅谈护理在血站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9):103-104.

[3]郭美英,李景梅,李艳慧.谈血站的人性化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6)301-302.

[4]王凯,马学冬.血站护理人员严把采血质量关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10):190-190.

第9篇

1 原理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以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填塞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后形成的创面,充当创面与引流管之间的中介,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以生物半透膜为全密封材料,覆盖、封闭整个创面和腔隙,同时将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使整个与VSD敷料相接触的创面处于一个全表面封闭负压引流状态,以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液化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隔绝创面与外环境之间的感染机会;对与VSD敷料接触面下的毛细血管起拔苗助长的作用,加快创面的肉芽组织均匀整齐地生长;敛合创面及腔隙。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溃疡期褥疮:褥疮创面与外界污染源(粪便等)隔绝,利于控制感染创面。高负压下全方位持续引流促进继发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刺激局部微血管再生和组织的修复。部分病人甚至可以不植皮即达到治愈。

2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褥疮的常规护理

2.1应经常更换患者,用垫圈、被子等将其垫高、悬空,防止维斯第(VSD)敷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

2.2应选用透明的引流瓶,并经常更换。在更换引流瓶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维斯第敷料内,先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吸引瓶。

3 容易出现的问题

3.1维斯第(VSD)敷料干结变硬

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所造成的维斯第(VSD)敷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性引流物被吸引干净。

3.1.1如前48小时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浸泡维斯第(VSD)敷料使其重新变软,然后再次接通负压,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处,有时可通过贴近敷料时,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位置,容易漏气的地方:边缘有液体渗出处、皮肤褶皱处,甚至是无序贴膜导致膜与膜之间有“漏贴空白”处。处理方法:重新用S&N半透膜密封透气处。

3.1.2若是48小时之后变硬,引流管中无引流物持续流动,此时可以不做处理,一般也不会影响VSD的最终效果。

维斯第(VSD)敷料变干的特性,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检查是否漏气或引流是否完全,作为辅证,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是否正确。

3.2引流管堵塞

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凝血块、坏死组织等)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维斯第(VSD)敷料的幅压源,甚至使敷料鼓起,不见管形,这时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需要多次操作,甚至更换VSD敷料。

3.2.1维斯第(VSD)敷料鼓起,看不见管形。常见的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如中心负压、表头损坏、引流通道接头处漏气、中心负压停止、引流管被病人体重压迫、折叠等,此时需要根据原因具体处理。

3.2.2S&N半透膜粘贴15天内,不会引起毛囊炎、皮炎,因为这种膜允许水蒸气及空气通过。

3.2.3维斯第(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甚至维斯第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再做特殊处理。

3.2.4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值班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做出相应的正确处理。

4 护理人员可提出预防方案

4.1提醒手术医生在术中操作细致,清创彻底;止血完全,尽量减少创面渗血;贴膜时尽量避免漏气等。

4.2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尽量不要牵扯、压迫、折叠引流管,爱惜、维护负压引流设备等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4.3护理部应常备一些小部件,如:S&N半透膜、三通接头等,必要时可自行更换。

第10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改革;实践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无菌操作,隔离衣的穿脱,皮下、皮内、肌肉注射、静脉穿刺、输液、输血、输氧、监测生命体征、吸痰、鼻饲、灌肠、导尿、铺床、口腔护理、洗胃、采集生物样本、备皮、雾化吸入等众多操作[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服务和护理工作也发生一些改变,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研究[2]。为了适应护理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力,笔者对护理学基础护理操作在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改革,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工资在册的护理人员共82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8±9.0)岁。职称情况:护士名,护师26名,主管护师12名,副主任护师1名。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第一组为传统护理组41人,第二组为改革试验组41人,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工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改革方法

对试验组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有:(1)人文礼仪培训:通过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让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人文关系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文知识。(2)服务礼仪培训:邀请礼仪公司专业人员对护士的自身形象、语言技巧、人际沟通技巧进行实际培训,帮助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正确有效的运用。传统护理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和方法,只注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不单独对护理礼仪进行专门的培训。

1.3 考核方法

由于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有诸多项目,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研究及相关文献报道,考虑选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静脉采血及血培养、无菌技术操作这三个项目共50个操作作为考核指标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程序包括仪表素质的主观评分(满分为10分)、操作前准备(满分为10分)、操作流程(满分为60分)、操作过程评价及全程用时(满分为20分),总满分为100分。护师在选取到项目后,在模拟人身上完成操作。由护士长负责每批护士的考核,由专人负责计分和分数的数据录入。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改革试验组和传统护理组的考核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考核得分为(81.3±4.2)分,静脉采血及血培养考核得分为(86.9±3.8)分,无菌技术操作得分为(90.5±4.6)分。两组护理人员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静脉采血及血培养、无菌技术操作等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得分

组别 人数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操作 静脉采血及血培养 无菌技术操作

试验组 41 81.3±4.2 86.9±3.8 90.5±4.6

对照组 41 75.9±3.7 74.2±5.6 77.9±5.3

3 讨论

传统护理模式的优点是按照操作流程标准进行,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有一定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对护理基础操作不熟练的护士。但传统护理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护士在培训后只记得按照标准操作步骤去工作,缺乏人际沟通技巧的训练,无法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3]。

因此我们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改革的目标,是将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理念,切实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因此在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时候,除了传统的技术考核指标,还优先纳入了仪表素质的主观评分作为考核指标[4]。这是由于在如今医患矛盾不断的医疗环境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言语沟通和护士的仪表姿态,代表了医院的形象。若不注意对仪表素质进行加强和考核,则不能把患者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生理的有机整体,也就使护理人员不会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本研究通过对护理技术的操作技术改革,让护理人员改变了护理操作的生硬和冷漠,使护理人员在实践操作时更加重视仪表和患者的心理,能够主动去了解患者的情绪、社会关系、病情,有助于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修养也得到了提高[5]。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改革中应更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以满足现代化护理理念的研究,更好的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雪霞,任海燕.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56-157.

2. 杨琴,李萍,何英,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农垦医学,2009,31(2):177-178.

3. 周翠娥.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239):260-261.

第1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28-01

护理档案作为医院档案系统的一部分,也应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医院护理科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进程。较之过去传统、单一、纸质、繁琐的护理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护理资料中的人员信息、护理信息等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传输、检索、加工和存储,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各科室对护理档案的利用率,进而使护理档案资料更好的服务于整个的医院运行管理工作。现就护理档案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做一个探讨。

1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转抄医嘱、护理文书等繁琐的文字工作占用了护理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不高。而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将护理工作中的文书工作、信息收集更改工作、临床档案记录工作等转为无纸化、信息化的软件办公,并能够及时、准确的自动生成、整理和分类档案,从而极大的缩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内各科室负责人员随时对所需的护理档案资料进行查询、调取和阅览,有效提高了对护理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避免了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下护理档案无人问津、束之高搁的尴尬局面,从而使护理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研究。

2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1)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化管理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应用上。通过安装和应用自动化办公软件,能够将护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资料信息(例如护理法规政策、护士长手册、岗位职责、护士执业证书、新业务、新技术、操作技术、护理缺陷处理、护理科研教学以及质量评估等)迅速、准确、方便的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由系统自动进行相关资料的归档整理。同时,护理文书档案的信息化,也极大的增强了临床科室同医技、领导等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大大提高了文书档案在信息传递上的速度,实现了各部门之间在护理信息上的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2)在护理技术档案中的应用。

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以护理人员信息为中心以建立电子档案,主要的软件应用模块包括:信息录入、查询检索、资料维护等,方便快捷地记录每天的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详细记录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情况及多元化的个体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的需求。针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别建立电子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职称、培训、奖惩、科研论文、业务工作等条目,为护理人员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护理档案信息的录入,是为护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查询护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护理档案人员应将护理档案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录入到指定系统相应的文件夹中,并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统一进行编辑,经过反复核实后存档,确保无误。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人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工作在时间、人工、存储、书写等方面所花费的成本,有效减少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管理错误,从而使护理档案的查询检索工作更加的快捷、方便,资料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全面性,进而推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迈入责任化、程序化、信息化的轨道。

3)在护理临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护理临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病人在院内就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病历资料的录入和储存,具体包括有: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病症情况、临床诊断、入院信息(时间、住院号等)、治疗方法、用药情况、护理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出院信息等,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方便就诊与治疗护理。

在信息系统中传输的医嘱字迹清晰、条目清楚、方便快捷,缩短了工作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因笔迹不清楚而造成的错误,从而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4)在护理教学科研系统中的应用。

实习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经常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准确理解。护理教学系统的目的就是让实习护士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护理教学系统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患者指导、护士教育、视频教学等主题,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实习护士理解系统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3 护理档案信息化的便利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诸多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严谨而周密。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工作度和规范融入到护理工作流程之中,抑制了手工方式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减少了工作差错的发生。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将护理工作中从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科学管理、增强服务透明度。

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工作后,对人员档案的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能够方便地将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量化,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患者及家属可随时查阅每日费用清单,了解详细的消费条目、消费内容、收费标准及收费金额,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医院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和加强对护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档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创新信息软件技术,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技性、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加敏,王玲勉,崔彩梅.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2006,12(25):2389-2390.

[2]张秋芳.计算机网络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4(9):151.

第12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护理

我国的人口正在不断的增长,为了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保证优生优育,为育龄群众提供必要的节育和生殖健康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我国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这一项政策。计划生育的实行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效运用上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经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龄群众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心态,甚至是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提高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护理这一项工作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整个计划生育的服务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的护理质量,是使护理工作更趋向完美的必然选择。

1 方法

1.1 心理护理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则为我国的这项国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这项国策所坚持的前提必须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1]。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女性一般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因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特殊性,再加之很多女性对这项技术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她们往往会在接受服务的时候产生抵触心理,有的甚至萌生恐惧和害怕。所以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通,介绍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向其解释必要的节育措施,并帮助其选择长效的避孕措施,耐心的做好心理陪护工作。

1.2 针对

在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时候要注意做好针对,针对的原则是尊重个体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接受服务的不同个体[2]。因为很多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女性都是生育过二胎的妇女,有些妇女两胎都是女孩儿,其心理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所以对于这一类的女性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护理。要对其解释相关政策,并且介绍相关的手术过程和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除其抵触的心理。

1.3 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而言,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在医院、计生服务站内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主要宣传主体是站、内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做好相关的生理干预的同时,也要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护理人员需要向接受服务的女性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健康的生殖知识。可以针对不同的主体完善上面所提到的针对[3]。要做好新婚夫妇优生指导工作,向孕妇提供必要的保健知识,对于产后妇女要进行科学育儿的讲解工作,可以适当指导必要的避孕节育方法。除此之外,要做好育龄夫妇关于常见病症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更年期保健指导。关于院、站外的宣传,主要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宣传媒体来进行宣传,使计划生育更加的深入人心。

2 结果

通过本研究的相关护理干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施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来,接受服务的女性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高,而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态度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和改善。

3 讨论

为了做好新时期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4],要想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成功的由强制型转向服务型,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护理过程中以“受术者至上”作为指导理念,关心受术者的自身情况和家庭环境,注重她们的心理变化和需求的不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女性的真切需要。除此之外,从护理人员自身来说,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心理护理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只有护理人员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并且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才能根据不同受术者的不同心态进行不同的心理指导和疏通[5]。从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情况来看,特别是对农村妇女进行节育手术时,由于她们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相对缺乏充分的健康知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不积极的配合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治疗,甚至个别妇女还产生了抵触心理。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受术者的身心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走进接受服务女性的生活,站在接受服务女性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让她们消除一切负面的心理情绪,切实感受到温暖亲切,从而摒弃接受服务时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抵触的心理,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计划生育事业做出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毛.基础护理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中的重要性[J].青海医药杂志,2012,33(06):154-155.

[2]保成华.浅谈基础护理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3,25(01):85-86.

[3]余立立.基础护理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的应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33(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