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2-07-31 17:28:57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在任何种类的学习过程中,启蒙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幼儿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启蒙教育尤为重要。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幼儿学习舞蹈时就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日后也极易中断甚至放弃舞蹈学习。因此,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培养幼儿的舞蹈教学能力,最后能够达到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舞蹈学习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终极教学目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大部分学校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因为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以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舞蹈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忽视实践教学等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国现阶段学前专业学生自身的舞蹈修养和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在学生教学能力上仍处于低能状态,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屡屡碰壁,无法达到当初既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这也反映出目前学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上不清晰、不明确。因此,各高校应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真正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指导,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达到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使幼儿舞蹈学习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全方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的最终教学目的。所以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注重对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帮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教育能力。培养出既通晓专业技能知识,又懂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在漫无边际的舞蹈世界里,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握是舞蹈学习的重中之重。没有节奏的舞蹈不能称之为舞蹈。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告诉幼儿哪个地方该加强力度,哪个地方该收敛力度,这样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就是要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解放幼儿的天性,回归本真自然。例如,指导学生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形体和身体协调方面,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模仿不同动物的状态来帮助幼儿进行舞蹈学习。比如让幼儿模仿鸟儿飞翔的状态、模仿老黄牛喝水的动作等等。在舞蹈的同时用拍手来打拍子掌握节奏,根据具体动作的力度来区分舞蹈中的强弱,让幼儿彻底动起来,边玩边学,不仅让幼儿能够联系舞蹈的基本功,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提升幼儿的律动感和节奏感。通过这种趣味性极强的教学方法来最大化地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幼儿从原来被动接受枯燥的舞蹈知识到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三)完善和改进评估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需要对幼儿进行评估和总结。每堂课结束时要对幼儿的表现和学习能力进行总结,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对稍稍落后的幼儿及时进行鼓励。最后可以通过汇报演出的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幼儿舞蹈的学习水平进行检验与考查。

总之,在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下,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停滞不前,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舞蹈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幼儿的舞蹈教育对人类舞蹈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而长久的影响,事实证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并使用充满活力与自由、开放与包容的舞蹈教学法可以为幼儿舞蹈的学习添油助力。所以,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加强对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并且积极进行各种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课堂教学都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所服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在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并组织各项校内文体活动或在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各项工作。面对市场需求,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知识素养,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与表演、教学、创作相关的综合素质人才。舞蹈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在音乐学课程设置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舞台表演具有直观动态性,要求表演者在舞台上具备优美的体态和良好的气质。舞蹈可以塑造人的外在形体,使学习者拥有良好的体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气质的目的。其次,舞蹈教育能够加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激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由音乐、灯光、舞美、服饰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舞蹈鉴赏课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舞蹈艺术作品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思考与评价中激发了学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心理学上认为“肢体动作是大脑思维的基础,动作逻辑是思维逻辑的前身”,在有关舞蹈编导的课程内容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创作,从舞蹈的选材、结构与编排等方面引导学生完成创编过程,这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与艺术创造能力的最佳方式。

二、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在当前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中,舞蹈课程为基础必修课,大多只开设一个学年。由于课时量少,学生基础薄弱,同时没有针对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的统一规范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材大多照搬专业舞蹈教学的模本,内容涉及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通常以舞蹈鉴赏为主要内容。通过众多舞蹈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了直观地感受,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舞蹈技能学习奠定基础。技能课包含了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舞蹈创编、艺术实践等四个部分的内容。从内容上看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教学无异,但却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非专业性

由于音乐学专业的生源特点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音乐学专业的舞蹈教学不能与专业舞蹈院校看齐,将各种训练和考核要求等同于专业的舞蹈生是不现实的。首先,在内容安排上不需要也不可能将各舞蹈种类的学习进行细致分类;其次,在学习的深度和精度上也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教师要在短时间内使一批批“舞盲”爱上舞蹈,并具备舞蹈表演与舞蹈创编的基本技能,在某种意义上教学难度比专业的艺术院校更高。

(二)课程交叉性

音乐、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舞蹈在创作与表演中,始终离不开舞者对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旋律性、节奏感、情感的表达,无不对舞蹈有着极大的启示与衬托作用。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展舞蹈教学,教学对象无疑有着学科上的优势,音乐学专业的音乐鉴赏、视唱练耳、和声等相关课程使音乐学专业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旋律、节奏、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把握等诸多方面事半功倍。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同学来说,走上舞台的机会很多。不管是校内外的文化活动还是本专业的艺术实践晚会,都是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体会到理论与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也能意识到自身各方面的不足。例如,舞蹈课的形体训练没有过关,体现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就不能自如流畅。没有学习舞蹈创编基础,就不能进行简单的歌舞节目编排。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统一性[1]。

三、提高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成效的途径

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当下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不合理、不科学因素进行反思与改革。通过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成效,将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舞蹈虽然作为专业必修课纳入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甚至教育者来说,系统的舞蹈教学应该只针对专业的舞蹈学习者,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舞蹈只是附属课程,不具备较高的学习价值。造成这一个观点形成的因素有两个。第一,舞蹈技能并未纳入音乐类招生艺考的基本内容。生源特性决定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入校时大多不具备舞蹈表演所要求的身体柔韧性、肢体协调性与舞台表现力。入学后接触系统的舞蹈训练,学生常常因达不到课堂要求而对舞蹈训练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便敷衍了事或是干脆放弃,最终舞蹈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形如虚设;第二,在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课程只开设一个学年,每周两个课时。舞蹈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短时间的学习很难达到效果。一年的短暂学习,有的学生刚建立起舞感或对舞蹈产生兴趣,课程却已经结束。基于这一点,也挫伤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最终使舞蹈课程流于形式。

从以上因素可以得出,认识舞蹈教育本体价值,加强音乐专业学科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是提高舞蹈教学成效的基础。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加强舞蹈教育比重,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舞蹈基础创编能力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课时的增加,任何艺术的学习都有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课时的不足将严重影响到舞蹈训练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舞蹈课程应该在第一、第二学年贯穿始终。学生到了三、四年级,艺术实践的活动增加,虽然没有再开设舞蹈课,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学习与锻炼;其次,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避免生搬硬套。目前,大多数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同样取自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在组合内容的编排上没有顾及到音乐专业学生特点,是造成了教学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一年级的舞蹈课程应当以基础训练为主,避免涉及到技巧练习,以强调动作的基础性与规范性为目的展开教学。课堂组合的编排上,不能拘泥于单一的芭蕾基训或古典舞基训,可以采用把上芭蕾基训与把下身韵组合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肢体表现力在一节课中都能得到训练,同时难度的降低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可汇聚理论教学、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基础编导等相关内容。四者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以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例。第一堂课教师可以先讲解蒙古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蒙古族的音乐特点以及舞蹈的风格与特征,并给学生欣赏极具代表性的蒙古族经典剧目。这是学生在技能学习前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蒙古族舞蹈的上肢动作与典型步伐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与动作风格;排练具有代表性同时难度适中的蒙古族舞蹈作品,加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布置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创编作业。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做编创示范以及对学生完成作业后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编创技巧[2]。

(二)利用互联网延伸课堂教学

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为人们开创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公共空间———网络世界,它使人们足不出户便晓知天下之事。互联网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拓展与延伸,同样,也为高校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带来诸多便利。首先,随着各类舞蹈网站的兴建,对舞蹈的接触与参与,不再局限于高精尖的专业人才。网站中不断更新的文字、图片、信息等各种形式的舞蹈信息,缩短了非专业人才与舞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虚拟空间中与舞蹈有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对学生在互联网学习中的引导,将使音乐学专业的舞蹈教学在课外得到延伸。其次,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为学生传输与课堂相关的教学资料与视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堂中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大多表现得差强人意,由于还未达到自主学习舞蹈的能力,没有教师的适时指导,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就成了一大难题,互联网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老师传送的教学视频加以巩固与练习。同时可以将课堂教学视频作为课堂笔记加以保存。由此可见,互联网是音乐专业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3]。

另一方面,发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要求学习者合理规避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以及其它弊端。互联网让人们真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网络的自由性导致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能获取众多舞蹈信息,海量信息让学习者应接不暇,其中包括民众上传的各类舞蹈视频与文字信息。由于信息量庞大与复杂,容易使学生一叶障目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规范或水平较低的舞蹈视频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产生负面的教学影响。例如:为了完成课后布置的创编作业或艺术实践的演出需要,学生往往会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进行参考,但专业水平的薄弱使学生不能对互联网信息准确地判断与筛选,接收了不规的舞蹈信息,导致互联网教学成效的失败。对此,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互联网的舞蹈相关信息进行正确筛选,例如提供专业的舞蹈门户网站或提供准确有效的舞蹈关键词让学生在互联网进行搜索。总之,互联网教学方式应当因势利导,使之成为新时期舞蹈教学模式的新手段。

(三)实践性教学是提高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实践性教学在舞蹈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实现了舞蹈课堂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其中包括舞台表演、舞蹈教学、舞蹈编创等方面。例如,摒弃以往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钟爱展示声乐与器乐能力,通过每年的艺术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展示一定数量的舞蹈作品,通过舞台表演的实践,让学生明白舞蹈表演在一场综合演出中的重要性,了解舞蹈与舞美、灯光、道具、服装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同时学会运用综合的艺术手段完成舞蹈的舞台呈现;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是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骨干成员,承担着院系间的艺术交流以及校内各项文艺演出的任务,为其它院系的活动排练舞蹈或为了某个校内活动编排节目都是实践中音乐学专业学生所面临舞蹈能力的考验。

第3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幼师专业;专业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幼师专业舞蹈在教学中,遵循对幼儿舞蹈教、舞蹈编程、以及舞蹈模拟表演为教学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学好并学会专业的舞蹈知识,基本舞姿,包括民族的和大众的舞蹈技能,更要特别培养学生在舞蹈方面独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模式,让舞蹈这门艺术登峰造极。然而,在真实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上,缺乏本身的舞蹈兴趣,认为自己不是舞蹈天才,产生厌学心理,缺乏自信心,总是认为自身没有优越的舞蹈天赋,自暴自弃。那么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舞蹈的创新能力?笔者将结合多年的舞蹈教学实况,谈谈舞蹈教学的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现,人类已无法控制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它已是当代人类思维模式的最高境界。在培养学生舞蹈创造性思维方面,各大院校也作出了相应的对策。究其舞蹈创造性思维,大概就是指舞蹈的从业者在对新的舞蹈作品中,更深层次地对其理解、品味、消化的过程,对舞蹈作品的二次改编和创造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一个人对舞蹈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同一舞蹈,不同的表演者就能表演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每个人对舞蹈的理解程度,对舞蹈的深意,对舞蹈的所具有的天分,甚至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舞蹈作品里常出现二次作品创作,或是对原来舞蹈技术的改造,都和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重大关系。

我国有位著名的舞蹈领袖,因对舞蹈艺术的追求和挚爱,总结出这样的舞蹈哲理:舞蹈教学需要心灵的呼唤和发自内心的对自身身体的带动,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对舞蹈艺术进行纯生理的训练,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对舞蹈体操技术的模仿,更不是用科班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它是舞蹈钟爱者发自内心的,并用自己独有的创造力进行的一些匠心独运的改造。因此,舞蹈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舞蹈的创作能力和舞蹈创作水平作为教学里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可以适应社会对舞蹈行业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舞蹈学习活动中至关重要,幼师专业舞蹈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舞蹈教学创新原则

在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着实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应用特有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求知欲,开阔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打破原有舞蹈教学模式的束缚。指导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学生舞蹈学习的全面化、具体化、风格化、兴趣化以及边缘化的学习。

1.以生为本原则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学生学习舞蹈,推广舞蹈,开发舞蹈。在教授学生如何学好舞蹈、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当其冲。对于不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会把这个课程当成负担,因此,必须要针对一些舞蹈爱好者坚持“以生为主”原则,对于有心学习舞蹈而确实则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用语言、情感、和实际行动帮助他;尽量开展一些学生舞蹈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有锻炼和表演的机会,把舞蹈创造性思维应用到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科学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舞蹈教学亦是如此。舞蹈专业教学中,应遵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将舞蹈知识技能与创造力相结合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舞蹈准确性、严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舞蹈教学模式;另外,舞蹈学起来真地很不容易。在初级学习阶段,应掌握方法,挑些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以不至于从刚开始就带有压力学习。长远目标需要与实际情况达成一致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单一的舞蹈风格,部分的舞蹈文化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应积极采用不同的舞蹈文化和不同风格的舞蹈艺术,创造性地将它们进行整合,有效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舞蹈学习时间里,学到不同的舞蹈技能,唤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3.个性化原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个性化和整体化,创造力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在学生的能力上,水平上,接受程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学生通过他们独有的个性化创造力,对舞蹈进行发展,对舞蹈技能进行细致化学习。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学生特有的舞蹈习惯出发,因材施教,从学生推广舞蹈的趋向出发,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舞蹈教学注重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舞蹈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需要与实践中的舞蹈动作,舞蹈手势相统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应用,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鲜活自然的舞蹈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把丰富多彩的舞蹈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舞蹈艺术创造实践性地融入现代舞蹈教学中。

5.创造性原则

专业舞蹈讲求“新”,而对学生的要求是具有创造力,即“创”。现代舞蹈教学在取原有舞蹈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的具有创造性的舞蹈立意。具有真知灼见的老师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学生知识有限,通过借鉴老师的独到见解,能够把不懂的问题化解。

三、在舞蹈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师专业舞蹈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超凡的想像力,并把这份想像力作为财富珍惜。想像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若想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应用到创造力中,任重而道远。正确的想像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产生新的创意。

2.培养发散思维

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这就说明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问题在答案的选择上多种多样,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参考物,将思维不断的向外发散,扩大的范围越大越好,但不可离开这个问题的核心。当然答案越贴切发散思维的培养就越成功,对于问题要有自圆其说的能力,但不可用抽象思维方式,具体的事物要用具体的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方式。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三个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流畅性是灵活性的基础,灵活性是独创性的内在表现形式,独创性是流畅性的最终体现。独创性是流畅性和灵活性的最终目的,这三个特性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流畅的创造性,再加上较为灵活的创造性,为独创的创造性提供了服务。因此,三者都不可忽视,都不可偏向。三者的统一对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四、创造性思维舞蹈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舞蹈情感体验

舞蹈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培养学生舞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所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舞蹈教学经验,为学生积累更多地舞蹈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常说饱满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更多的灵感来填充,那么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更需要学生本身特有的创造灵感和创造心态,老师是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直接出力者,教师本身的智慧、才能、语言、动作,对感染和启发学生舞蹈结构的创造力都有重要影响。

2.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舞蹈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特殊方式,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更有创造性地舞蹈理念,教师在舞蹈风格和类型的选择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用现代舞蹈教学的创作灵感,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进行全面的包装。另外,老师还要摆正对学生的评价观念,在舞蹈教学上不存在任何的优差生。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和创造力的水平进行不客观的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必会调度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创作教学的实施

舞蹈教学中,虽然有具体的教学方案,但它针对的对象是大众化的普遍学生,对个别学生没有完全的考虑进去。学生在兴趣、爱好、习惯和需求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舞蹈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有些舞蹈老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统一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加剧了学生学习舞蹈的负担,还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为了让学生能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舞蹈环境下进行自由的创作,这就需要老师积极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作为参考,以此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发挥,积极鼓励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项创造力得到释放。另外,老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应该耐心的为学生的问题仔细、认真、负责任地回答,密切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与学生多些互动,打消学生惧老师,厌老师,甚至是恨老师的念头。搞好师生之间和谐、友爱、融洽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舞蹈学习有所提升,而且让学生是思维空间得以开阔,何乐而不为?

总而言之,在专业舞蹈教学中,已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老师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表演形式,表演风格,表演技巧,舞蹈作品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将舞蹈的专业知识敞开心扉毫不保留的输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其对它进行整合和开发。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本领、技术的重要阶段,很多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在这一黄金阶段养成的。所以学校应对舞蹈教学的模式进行适时的改革,让学生真正学到科学的、准确的、规范的舞蹈技能,积累更多的舞蹈精华,便于他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和我国的舞蹈幼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雯,崔鹃.浅谈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3).

[2]王一波.浅谈在舞蹈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8).

[3]刘小红.论舞蹈教学[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柳斌.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

[5]苑申申.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京文学,2010,(12).

第4篇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思考1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据观察,我国舞蹈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等,从而倍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当今社会舞蹈学校就有近千所,业余舞蹈培训班更是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舞蹈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舞蹈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经过不完全统计调查,我院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考入专业舞蹈演出团,成为职业的舞蹈演员,前提是需要这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外貌形象身体素质等都必须是出类拔萃的,大多数该类演员都是从小开始锻炼,大多为专业院校的附属中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年纪稍大后便可直接从事相应的教学工作。

(2)还可继续学习,如报考研究生,或是出国学习深造。前提是需要这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才可以,同时学生文化素养要求的也是比较严格的,我院舞蹈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一部分人在为之努力奋斗当中。

(3)从事舞蹈教育,加入院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舞蹈的教育工作,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从事这个行业,文化素养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但外貌形象要求就不是很严格了,在校期间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得到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从事这个行业会容易很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格了大学生从事舞蹈老师的难度。

(4)开设舞蹈训练班,学生自主创业,舞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开发智力。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所以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有很多人愿意学习舞蹈作为业余爱好,此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好的,目前我校毕业生开设舞蹈训练班的仅有5人。

(5)转业,放弃舞蹈专业从事别的行业的工作,该类学生大多是半路学习舞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都不是很高,不适合从事舞蹈行业,从而转入其他行业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行业,我院近几年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

2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条件的影响

(1)我们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蹈系可分为两大专业,有舞蹈学专业,中国舞专业。舞蹈学专业还学习了舞蹈创编的课程,学习了编舞技法,中国舞专业大多从事了演员工作,舞蹈学专业的毕业生多做于舞蹈老师,也有少一部分人从事演员工作。

(2)学生的自身条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形象好的一些同学就业就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因为舞蹈专业大多是用于表演,演出等。所以形象好一些理所当然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3)男生和女生的区别,在现有的情况下看,男生要比女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一些,这也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学习舞蹈的男生相对来说要少于女生,使目前舞蹈圈的男演员比较少。对于社会的需求量是供不应求,而女生则大大相反,如果专业技能还比较好的话,无疑是舞蹈行业的抢手货。

(4)学校的就业指导也存在着很大的作用,在毕业生就业上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近年来,我院每到毕业前夕,会请到各个地方的出名的演出团体来到我校招生,这样大大提升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说学生的就业领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对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规划、就业地区的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对毕业做好了规划,据统计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考研或其他方式可以继续学习深造,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概率和专业素质。多半以上的毕业生有过比较正式的实习经验,且大部分毕业生都觉得实习的经历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舞蹈专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倍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舞蹈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舞蹈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面对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的增加,学生们应要做到:

(1)市场量的增加,短时间内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提高,也是所有舞蹈院校愿意看到的情况,但从长远的角度会看到,我们的演员大多数参加了娱乐场所的演出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断的大学生毕业,几年后会有大批的舞蹈演员会面临失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合理的分配,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在择业上要慎重要,深谋远虑。

(2)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的舞蹈专业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应对市场上的优胜劣汰。

(3)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高校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服从社会需要,调整就业规划,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我们在面对就业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摆正心态,正确地认识自己。

(4)在校期间,我们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更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多多的参加社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该做到:

(1)学校要正确地对待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对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增加就业课程的指导。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

艺术文艺是当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对艺术的追求更加迫切。很多家长将学生送到高校进行舞蹈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单一教学模式,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加强对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实施意义

1、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高校舞蹈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舞蹈基础与实践同时提升,保证学生舞蹈水平的进步。能够让学生与外界更多的接触,开拓学生的舞蹈眼界,同时帮助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合理比较,进而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自身舞蹈得到升华。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加强舞蹈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丰富,让学生更加热爱舞蹈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为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让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舞蹈世界,激发学生的舞蹈激情与活力。另外,还能够让学生更好融入到舞蹈教学中,领略舞蹈的魅力。

3、配合教学开展

在舞蹈教育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多方面教学理论的结合,提升学校对教学配合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吸收更多的生源。如果将多元化教学观念融入到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还能够挖掘学生的舞蹈天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二、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策略

1、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

在舞蹈专业教学目的方面,应该积极推行与完善学分制度。学分制是目前很多高校推行的制度,主要以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为基本框架,通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的。舞蹈教学具有特点以及侧重点,以舞台表演为主,演出环节为专业大纲,学生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积累更多的演出经验,才能提升自我舞蹈水平,舞蹈教学也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培养,体现多元化教育质量观,不仅需要以学分制为基本框架机制,同时还需要促进舞蹈专业教学拓展性、灵活性发展,这也是舞蹈多元化教学实施的关键。

2、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高校舞蹈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环节、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保证高校舞蹈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吻合。因此,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文化多元化发展保持一直,同时根据多个地方学校条件差异性,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社会竞争力。基于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突出特色办学,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的模式,设定一定的选修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实现因材施教的多元化教育观念。

3、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

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仿教学为主,因此,在舞蹈多元化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舞蹈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将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教师也需要把握教学的技巧,帮助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加强高校舞蹈多元化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手段,在舞蹈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情景,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上不断的理解舞蹈专业知识,利用必须网络信息知识,满足不断需求,让舞蹈教学从量变到质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第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也是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

4、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

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考证意识”,加强专业资格证书考试,提倡与推行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在各个高校中,需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的办学制度,为学生营造从事舞蹈专业职业的各种环境与氛围,为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提供条件,同时改进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质量改革,形成专业资格等级水平,将传统的毕业证、学位证制度打破,在此基础上推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体系。另外,因材施教,对有基础的要求严一些,没有基础而有发展空间的则多引导一些,总之是期望培养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打下一些舞蹈的基础,塑造正确的形体姿态,培养良好的气质,而这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效果的。学生们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耐心并不是成正比的,往往在显现学习效果之前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就受到极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外界的刺激因素来鼓励她们。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模式推广,必须通过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改革、合理设计舞蹈专业教学环节、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实践性、实施专业就业转入制度四个环节环节,建立有效的舞蹈专业就业准入制度,促进多元化模式的发展,也促进我国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长林.中国高校古典舞教学训练中多元化的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2015,21(02):114-115.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育模式;创新

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基础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各个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得以重获新生,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较强的科目,需要极高的综合能力,但纵观近几年学前教育的发展,舞蹈教学就显露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传统的舞蹈教学形式并不完全符合学前教育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必修的专业课,但许多高校的专业开设并未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舞蹈课程有着极大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注重教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接受水平,肯定事倍功半。(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时较少。学前教育从属于教育学类别,主修课程为教育学与心理学,舞蹈等课程无论是教学时间还是课余锻炼都不合理。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制3年,教学周期为五个学期,每学期教学17周,舞蹈课每周2课时,细算起来,五学期这170个课时怎么能掌握技术性较强的舞蹈技能呢,更不用谈教授幼儿学习舞蹈的能力了。(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学生具有局限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高艺术素养的舞蹈者,许多学生的协调能力、模仿能力、平衡能力等都较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更会影响学生在教授舞蹈时的美感与信心。(4)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材选用不当。犹如士兵手中的枪,老师的教材十分重要,它是实施教学、进行教学效果验收核对的重要依据,而通过调查广东市各地相关学校发现,目前并无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使用的是艺术类院校专业舞蹈教育教材,内容晦涩难懂,缺乏对于教授舞蹈技巧内容的指点,十分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2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同其他课程一样,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寻找到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中体现出的不足,笔者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案:

(1)正确定位与把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都是其分支,但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让学生完全掌握所有的舞蹈类型及其技巧,而是培育具有基本教学功底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并结合未来幼教机构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进行授课,严格遵循培养目标。舞蹈家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鼓励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基础之上,增强学生在舞蹈教授方面的技巧。例如,在教授学生们五线谱时,我只是教授学生们识乐谱的能力,并未对乐谱的历史、五线谱编曲等难度较大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同学们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对乐谱的了解也十分对乐谱大多没有研究兴趣,识乐谱就能够满足学生们在以后工作中带领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的要求,讲的重点突出学生们也容易掌握牢记。(2)增加舞蹈教学课时并注重实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于舞蹈会比较陌生,每周2个课时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同学们学习舞蹈的要求。舞蹈技能的学习与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与实践,通过增加课时,让同学们更多的加以练习舞蹈,感受舞蹈的魅力,增强舞蹈教学能力,为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舞蹈教学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中,我采取卷面考核(课堂表现和课外笔记)与舞蹈展示结合的方法,部分专业知识需要牢记,但是舞姿的优美、身体的协调度等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达到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加强舞蹈训练,取得显著效果。(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舞蹈的能动性。在长期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只有学生们自主的学习,那么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作为舞蹈老师要学会分析与揣摩学生的心理,采取鼓励教学法等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同学们对于舞蹈的热爱。例如,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因无舞蹈基础,学生的动作起初总是差强人意,但是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由此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并且要注意在最初接触舞蹈时不易教授难度较大的动作,多与学生沟通,聆听他们听到歌曲时想表达的动作,做的质量好坏不要紧,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想学,努力再做,只有自己的灵魂与舞蹈动作相结合,自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教材编排与选定要合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教材应该具备舞蹈专业知识与舞蹈教授技巧两大部分内容,教师再选定教材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若书籍市场无相关内容时,可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积极组织教研室舞蹈教师进行教材编写,采用自有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身经实战的教师更懂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方面更需要补充怎样的知识来满足日后幼教工作的需要,这样比选定不适合的教材更能增强学习效果,为以后在幼教机构的舞蹈教学方面积累知识,提高教授舞蹈学习的技巧。(5)改革教育方法。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教育过程提出以下几种高效教学方法与读者共勉:1)培养学生兴趣,舞蹈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会感觉陌生,而音乐却是耳熟能详的,教授舞蹈由音乐出发,结合音乐的律动再教授舞蹈,学生们学习兴趣就会十分浓郁,起初的教学轻技巧重兴趣,教学效果会更明显;2)随性创作法,在结束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总会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自主的做出心底的动作,美的感受总有千万种,随性创作既可以感受学生对于舞蹈的领悟,培养敏锐的听力与音乐节奏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视频技术教学总好于完全的照本宣科,儿童歌舞的种类繁多,采取视频教学、演示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能够有效吸引学生。

3 结语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改进、教学技术的创新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学前教育专业正蓬勃的发展着,虽然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各位老师群策群力,不断地研究与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加大舞蹈训练,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必然能够高速发展并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作新.让幼儿与艺术结缘——舞蹈篇[M].金盾出版社,2010.

[2] 范艳华,龙有成.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现状与模式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 游洁.提高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途径新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第7篇

体育舞蹈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此前被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际标准舞)。国际标准舞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体育舞蹈项目,自引进体育舞蹈项目以来,我国体育舞蹈项目水平不断提高,深受人们喜爱,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至此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安康学院也在近些年开设了瑜伽课程,但体育舞蹈在该校的推广和普及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该校体育舞蹈课程的顺利开展,现对该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是安康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程的开展情况。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体育舞蹈相关文献。1.2.2问卷调查法。根据学生、教师和场地设施等情况设计了《安康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安康学院的学生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其中学生问卷发放100份,教师问卷发放3份,学生问卷收回100份,教师问卷收回3份,有效问卷分别为96份和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1%。1.2.3访谈法。与安康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师和部分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进行面谈。1.2.4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相关变量t检验,得出统计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现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目前只有8位同学选择了对体育舞蹈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8.3%,17位同学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17.7%,还有26人和45人分别选择了对体育舞蹈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分别占总人数的27.1%和46.9%,合起来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2%,说明到目前为止学生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普及状况还不理想。通过对学生们选体育舞蹈课动机的调查发现(见表2):有81人选择了强身健体,占总人数的84.4%;有68人选择了减肥或塑造形体,占总人数的70.8%;有61人选择了培养气质,占总人数的63.5%;有32个同学选择增长才艺,占总数的33.3%;有19个同学选择了丰富生活;有18个同学选择了人际交往,分别占总人数的19.8%和17.7%;而选择修学分和其他的分别是8.3%和5.2%,可以看出学生选课动机与课程目标一致。通过调查(见图1),虽然体育舞蹈课开课以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体育舞蹈课堂上经常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偶尔有几个男同学选体育舞蹈课也都是同班关系好的女同学强烈要求的或者其他想选的课程与专业课时间相冲突,为了修体育课的学分而选的,很少有自愿选择体育舞蹈课程的男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意识没有转变过来,很多男生总是认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情,男生跳舞扭来扭去的感觉很娘,没有男子汉气概,而且害怕别人笑话,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舞蹈是一个双人项目,是由男女搭伴完成的,而男女比例的失调严重影响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和体育舞蹈运动的普及,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严重的问题。2.2师资状况。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是教师领导和推动着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因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现状调查发现(见表3):到目前为止,安康学院有3名老师(不包括实习老师)参与过体育舞蹈教学,其中女教师2名,男教师1名,均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从教师职称上来看,助教2人,讲师1人;从学历结构上来看,本科1人,硕士研究生2人。体育舞蹈的教师和裁判员技术等级分为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另设荣誉裁判员。调查结果显示,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中没有国家级的体育舞蹈教师和裁判员,仅有1位教师有国家一级体育舞蹈教师证和裁判员证,其余教师无级别。2.3场地设施、器材状况。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能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调查发现(见图2),代课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体育舞蹈课的教学需要。通过调查(表4),安康学院目前体育舞蹈课开课部门是体育学院,但体育馆并没有体育舞蹈的专门场地,体育馆内课也较多,场地比较紧张,所以体育舞蹈课基本都在田径场进行。而体育舞蹈是一项标准的室内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的教学和训练活动一般都是要求在室内进行的,而且理想的地面是纯木质地板,再者还需要有大镜子和影音设备。而田径场既不是室内场馆,也没有合适的地面、镜子和音响设备,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转变性别偏见。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舞蹈都了解不多,为了普及体育舞蹈运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免费的体育舞蹈讲座、宣传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介绍体育舞蹈,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知道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搭伴完成成套动作的双人项目,绝不是女生的专利,需要男同学的参与,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校园活动中(如: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加入一些体育舞蹈表演来营造校园体育舞蹈氛围,激发同学们对体育舞蹈运动的兴趣,改变体育舞蹈课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从而更好地普及体育舞蹈运动,开展体育舞蹈课程。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师资状况比较严峻。为了课程更好的开展,必须提高安康学院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多提供一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能培训进修、学习,也可派教师去参加一些体育舞蹈比赛,通过竞赛促进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项目,只有一个女老师去完成男女步的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安康学院目前的专业老师也是主攻拉丁方向的,还需引进一些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尤其是男老师和主攻标准舞的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开展好体育舞蹈课程。3.3改善体育舞蹈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器材。通过调查发现,安康学院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非常的不完善,限制了教师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课程的热情。建议该校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完善各种硬件设施,体育学院最好是有独立的体育舞蹈教室,避免与其他学院共用场地,排课时间相互冲突,通过营造更加专业的体育舞蹈氛围,让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舞蹈课,提高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效果,促进体育舞蹈运动的健康发展。

作者:关惠尹 单位:安康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清澎.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第8篇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国家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第9篇

一、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概述

要想具备良好的舞蹈创编能力,幼儿舞蹈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舞蹈基础知识及各种舞蹈技能,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如美学、心理学、音乐、美术、戏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收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舞蹈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应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最终创作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能够感染他们的活泼、形象、优质的幼儿舞蹈,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在舞蹈基础训练中进行创编练习

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与其它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学有所区别,它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最终服务于幼儿教学,而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则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举办类似于儿童节晚会一类的演出活动,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编排一些符合幼儿审美需求的舞蹈节节目,因此,教师的舞蹈创编能力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培养学习动机,最终逐步提高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学,所以他们的舞蹈基础大多比较差,这就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的舞蹈能力锻炼必须循序渐进,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第一个学年的舞蹈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的形体训练,在基础知识的练习中将舞蹈创编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学年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舞蹈知识基础就可以安排学生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第三个学年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加深难度,层层递进,最终促进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

2、学习一些创编幼儿舞蹈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幼儿舞蹈创编实际上与成人舞蹈的创编步骤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幼儿舞蹈的创编需要幼儿教师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及幼儿学习的能力。因此,幼儿舞蹈创编要求教师在掌握舞蹈创编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最终创编出“趣味化”“幼儿化”的优质儿童舞蹈。

舞蹈创编首先需要创编人员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进行一定的艺术构思。艺术构思的内容包括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形象的塑造、表现形式的选择等等,这些内容确定后,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舞蹈音乐进行改编或者创编,最后才是舞蹈动作、形象的设计与编排,舞蹈编排的内容包括队形编排、位置编排、基本动作编排等等,当然这并不是说舞蹈创编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院校学习舞蹈之前大多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本身的舞蹈能力、音乐创编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时往往是先确定舞蹈音乐,然后根据音乐来进行舞蹈创编过程的。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秀素材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运用舞蹈艺术将这种美表现出来,最终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4、强化练习,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水平

创编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日常的舞蹈强化训练,因此,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1)在民族民间舞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编水平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传承与发展中都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我国有十分丰富的民族舞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各民族的优秀舞种,为学生积累丰富反而舞蹈创编素材。

A、学习民间舞组合,进行民族民间舞的创编练习

每一种民族舞蹈的风格都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学习这些舞种之时应了解、总结这些舞种的风格及规律,学习完某一种民族舞之后,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民族舞创编练习,巩固课堂知识技巧、锻炼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创编的比较优秀的舞蹈片段带进舞蹈教学的课堂中,供学生观摩交流,激发学生的舞蹈创编兴趣。

B、利用各种因素,积累舞蹈创编素材

日常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大量的素材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基础,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积累创编素材,比如参加民间文艺活动,观看各种文艺节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另外,在不断的观察学习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舞蹈教学也是如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否则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到幼儿舞蹈创编的规律,应该明白幼儿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接受水平,然后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幼儿舞蹈,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积极的开展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提供合适的舞蹈音乐,由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定的舞蹈动作,最终创编出符合儿童实际需求的形象、活泼的优质的儿童舞蹈。

第10篇

 

关键词: 舞蹈行业 创新 发展模式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国家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

[1] [2] [3] 

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第11篇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国家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她们对幼儿舞蹈的组织、创编能力,使她们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能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情趣、生活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以及创编工作。结合从事十七年的舞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培养能力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初中毕业生。她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活动,严重缺乏对舞蹈的感性认识。且她们年龄都在 15~16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学生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1.激发兴趣,掌握基础

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技巧动作,更是一种民族历史、宗教习惯、风土人情、音乐文学语言、文化习俗的传承。所以在教学当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舞蹈的丰富内涵和动力,感受不同乐曲在不同舞种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体味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和浑然一体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舞蹈,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

舞蹈基础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理论学习,即学生对文化知识、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各种不同舞种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与之相关的地域民俗民情,这些都是舞蹈创作的素材来源,掌握了它们才能让学生在舞蹈创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专业训练,即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舞蹈基本动作包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身韵练习、民族组合;舞蹈技巧包括软开度、协调和力量训练。通过介绍性的讲解、标准动作的示范、反复性的训练让学生从直观地认识到理解动作的分解和要领,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以加深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挖掘潜能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幼师专业学生们的身体结构、能力、性格、兴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成后,笔者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舞蹈基础好的,可以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以创新为主,从兴趣入手,引导其分析幼儿的特点,进行创编舞蹈;舞蹈基础差的则主要以模仿为主,不要求动作专业,但要有吸引力,并侧重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让其能抓住幼儿心理,运用语言的魅力配合肢体动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

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幼师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创造力对中职幼教学生来说,是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培养学生编舞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模仿。舞蹈动作的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创作也是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阶段,笔者会利用这种对自己细心观察到的一切进行模仿的简单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2)改编。例如把一支经典的舞蹈进行节奏变化,或改变其中部分的动作等。笔者对动作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然后笔者对他们进行对比点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拓他们的创作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们编排舞蹈能力的目的。

(3)创编。在课堂上选定一段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对各小组的创编作品进行表演展示、互相点评、老师总结。有时笔者也会结合校园内举办的文娱活动和市里的汇演及比赛,要求学生将自编自演的节目进行实践表演。另外再通过学校安排的实习,直接接触幼儿。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会有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能达到幼儿园的幼儿舞蹈编排工作要求。

培养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精神。笔者会告诉她们不要满足于单纯地模仿舞蹈动作,做一个漂亮的木偶,而是要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整地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不要局限于掌握了几种舞蹈步法,而是要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较大的增强。

二、观察生活,了解幼儿,提高素养

幼儿舞蹈其实质也是一门艺术,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逐步积累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结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幼儿,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爱心

培养爱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学中尤为重要。和孩子们顺利沟通是舞蹈教学的基础。

2.了解幼儿身体结构特点

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了解其身体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可循序渐进地插入必要的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不宜过度,训练要以训练直立、灵活、协调的感觉为主。如果一味地进行训练而忽略其身体,一方面相对死板的基本功操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肌肉节制能力、平衡能力都较弱,容易在这些操练中受伤。因此,职教幼师学生应增强呵护意识,让孩子享受舞蹈之乐。

3.了解幼儿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被动注意为主,只有被动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情绪体验也非常丰富。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不同,它更具天真、活泼、纯朴、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训练时可用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训练音乐也要不失童真、童心、童趣,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在训练当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要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舞蹈的教育性,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最后把握实习机会,通过与幼儿直接接触,指导幼师专业学生们运用所学,联系生活与实际,大胆实践,创造机会,培养自信。经过多次的积累,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以及自己的感悟下,创作出符合幼儿教学的舞蹈作品。经过反复锻炼,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提升,就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幼师专业修养。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