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

时间:2022-06-04 19:40:41

第1篇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那该多好。

我一觉醒来,伸伸胳膊伸伸腿,像往常一样猛的跳下床。随着“哎呀”的一声惨叫,我揉着发疼的屁股,冷不丁地看到我那么渺小的身躯与我可爱的床那庞大的模样。心想:难道我真的变成了蚂蚁?

一阵风把我吹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游乐场,我想:嘿嘿,先玩玩再说。我一掏口袋,啊哦,没带钱。又看见那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哈,别说是戴老花镜的老爷爷,就是视力2。0的大好青年也看不到我呀!

我一溜烟就跑了进去,刚准备跳上我的小木马,才发现那“怪东西”已经不是以前温和的小木马了。正在我发愁的时候,来了一个小男孩,我灵机一动,跳上了小男孩的脚背上,玩起了我发明的“脚背木马”我还玩了真人棋盘、勇闯蚁洞、手指摩天轮等游戏呢!

玩了几个小时,我看了一下我随身携带的表,呀,该回家了,妈妈肯定做了不少好吃的,于是我跳到一片树叶上,又乘着一阵风回家了。回到家中,我发现妈妈已经放了我喜爱吃的巧克力在饭桌上面,还写了一张纸条:豪豪,我今天要加班,中午晚点回来,你饿了就先吃巧克力我。高兴得欢呼雀跃:这么大的巧克力,够我吃好几年了!我啃呀啃,啃呀啃,一直啃到妈妈下班回来。妈妈发现了我这只“小虫”,一招“一指弹”就把我弹到了十万八千毫米之外,“OHMYGOD”我全是感慨,“幸好窗户关了,‘耶稣’啊,感谢您,阿门”我在胸口比划了一个十字。该睡午觉了,“啊呜”我不禁打了个哈欠,这跟我朝夕相处的小床竟然变得如此巨大,我只好带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信念,怀着炸堡的决心爬床,爬着爬着,突然脚一滑,摔了下去。

呀!嗨嗨嗨,还好是场梦呀,呵呵,我的愿望在梦里实现了!

湖南长沙天心区培粹初一:吴禹豪

第2篇

蚂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不乏它的身影。它与蜜蜂都是非常勤劳的,但有点不同:蜜蜂能够造福人类;蚂蚁为的是养活自己,因此,许多人都觉得蜜蜂是最最勤劳的。我不认为这样,其实蚂蚁也很勤劳的,而且蚂蚁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现在,请让我来揭示它的奥秘——

一、天生的大力士

蚂蚁是一种体型小的动物,但力气不凡,能把比自身重50倍的重物轻而易举地举起来,而它自身的重量很轻,较大的蚂蚁(如大黑蚁)大约0.2克重,而较小的蚂蚁(如小黄蚁)重约0.1克,有的甚至还不够。

二、团结带来力量

蚂蚁们出去寻找食物,是分头寻找的,一旦谁找到了,会马上“通知”众蚂蚁前来帮忙。假如那食物,比如昆虫,不是活的,它们就直接齐心协力地把那昆虫搬到洞里慢慢品尝;假如那是活的昆虫,蚂蚁军团就施展战术,先下手为强,向目标发动攻击。它们先派遣几只蚂蚁为先锋队,利用自身小的特点,爬到昆虫身上乱咬。猎物奋力挣扎,先锋队仍然死死不放。这时候,蚂蚁军团就把目标包围起来,全体一齐攻击,目标被咬得动弹不得。待猎物精疲力尽后,蚂蚁便把战利品一点点地抬回洞里享受。蚂蚁因团结而获得胜利,这令我想起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三、生命力顽强

别看蚂蚁个头小,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它若是被重物压了一下,就自己奋力爬起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且还安然无恙,照样生龙活虎,继续工作;若是掉到水里,就拼命挣扎(其实这是在游泳)。它一旦碰到了岸,就会牢牢地抓住,顺势爬上岸,摆脱危险……

这就是我所发现的蚂蚁的秘密,其实它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留意生活上的每一事、每一物,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知识,就会受益匪浅。

第3篇

暑假里,我到乡下的外婆家去玩,午饭后,我坐在外婆家的柴堆上休息,一只蚂蚁爬到了我手上,我大叫着把蚂蚁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我以为蚂蚁摔死了,但是没有,它还活着。

蚂蚁能不能从高的地方摔下去呢?我做了一个实验:抓了许多蚂蚁,分别从二米、三米的地方摔下去,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从三米高的地方摔下去的蚂蚁都没有摔死,还和正常的蚂蚁爬得差不多快,只是有一点晕头转向,在原地打转呢!

于是,我把外公的放大镜拿来用,我还要找到为什么蚂蚁都摔不死的原因,我拿着放大镜到院子里捉了一只蚂蚁,又找来一根细绳子系在蚂蚁身上,只见那只蚂蚁的六只脚不停的、均匀的划动,我想:蚂蚁可能是顺风而下的,用六只细小的脚来保持平衡。

如果蚂蚁没有六只脚,会怎么样呢?虽然这个还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是我发现了蚂蚁如果没有六只脚,就没有了平衡,没有了平衡,蚂蚁就会摔伤摔死的。

蚂蚁真有趣啊!我一定会发现蚂蚁更多的秘密。

四川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四年级:周圆圆

第4篇

记得四年级暑假里的一件事曾给我过一个启示,使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件事。

那年暑假,我经常去我们小区的花园中去玩。有一次,我在大树旁休息时,我看到了脚下有一个个小沙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个由蚂蚁的辛勤劳动修建出的蚂蚁洞。当我看见蚂蚁们进进出出都是从这些洞中爬出爬进的。于是,我想做一个试验,看看如果我把小沙堆填入洞中会怎么样。我将沙子刚刚填入了蚂蚁洞中,那些洞中蚂蚁就开工了,他们用“双手”将沙子一粒一粒地搬出蚁洞。我看它们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可是我想:虽然蚂蚁蚂蚁们这次会把沙子全搬完,可他们还会搬第二次、三次、四次……吗?我带着疑问又将沙子填入了蚁洞。之后我又看到蚂蚁们在努力的奋斗着,重建着它们的家园。我反复重新填了几次。可是蚂蚁们仍然凭着自己的毅力、恒心重建了蚁洞。啊!它们真是一群有恒心、毅力的小生灵啊!它们的恒心与毅力鼓舞着它们干什么事只要没干好,就决不罢休。我想:如果连着小小的蚂蚁都有如此毅力与恒心。那我们人类不也应该有恒心与毅力吗?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具有像蚂蚁这样的恒心与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吗?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不还是靠着恒心与毅力撑了下来走向成功了吗?让我们想一想如果爱迪生半途而废了,那他就不可能成功发明电灯,之前做的都是徒劳。我们只要干事有恒心、毅力,无论干什么事都能干好的。这就是我的启示。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有恒心、毅力就会成功。让我们带着恒心与毅力走向成功吧!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供应学校五年级:胡坤

第5篇

今年的暑假,我是在奶奶家渡过的,玩耍的时候,在奶奶家门前我发现了一一个蚂蚁洞。

蚂蚁们在来来往往地在运送这食物,小泥块,面包屑等,而我也发现了在他们那里还有个领头的,什么也不用搬,好像是在指挥别的蚂蚁。指挥的时候只需要两个触角动来动去就可以,而且前腿也左左右右的。

其他的蚂蚁一直往奶奶家的一块门板上运这食物,那些食物是;面包屑,馒头渣,豆腐渣,还有有一只死了的大青虫,细小的一只蚂蚁就可以推这走,而大一点的像青虫就是一团蚂蚁团团围住,好像在商量如何搬走的的问题,最后也可能是领头的说了算吧。大青虫居然在一群蚂蚁的嗨哟嗨哟声中搬走了

晚上,我发现蚂蚁们好像在唱歌,又在开这舞会,是像在庆祝它们打败了另一个蚂蚁族呢。

着群勤劳的蚂蚁可真有意思!

第6篇

在巴拿马运河中间,有一个巴罗科罗拉多岛,这是一个热带小岛,里面生活着成千上万种奇特的热带生物。在一片翠绿的叶子上,一只行军蚁正在急匆匆爬行,很快,它就爬上了树枝。行军蚁的视力很不好,它得靠着触角闻其它蚂蚁留下的化学信号辨别方向。

但随后行军蚁停止了前进,在它的面前,没有气味线索,现在没有可以攀爬的地方,树枝断为两截,这只蚂蚁只有0.5毫米长,但两截树枝之间的空隙长达30厘米,是它身长的600倍。看来,是过不去了。

然而,它也并没有往回走。随后,另外一些行军蚁赶来了,它们爬上了它的身子,彼此用脚上的钩子紧握,身体叠加起来,直到他们造出了填补这个30厘米空隙的空中桥梁。多达数百只蚂蚁的觅食大军浩浩荡荡穿过这座临时桥梁。随后,就像蚂蚁迅速地造桥一样,桥梁迅速“拆除”,蚂蚁继续他们的行程。

这一神奇的蚂蚁桥梁让研究者们惊叹不已。蚂蚁的视野只有3度,它们如何能知道造多长的桥梁呢?在有限的脑力的情况下,这些生物又是如何取得这样惊人的协调性的呢?解答这些问题,不仅能启发工程师、数学家和机器人设计者,甚至可能为我们人类自己的互动带来一些启发。

精准判断造桥的成本效益比

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团队决定做一次实验,看看蚂蚁桥梁还有什么奥秘。研究者使用倒V形障碍物阻隔了蚂蚁的觅食路径。这个障K物会迫使蚂蚁分流,蚂蚁要想前进,必须穿过倒V字形,它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首先朝左,然后朝右,爬完倒V字的两边,这显然费时费力。另外一条捷径就是蚂蚁们可以在倒V两边的缺口之间架出一座桥梁。

不出所料,蚂蚁确实会建桥来缩短路径,而不是走倒V的长边。然后,令研究者惊讶的是,造桥者并没有选择最短的路线,而是会做不少灵活的判断。比如刚开始蚂蚁群的造桥行为开始于倒V顶端附近,这时桥梁长度可以达到最短,但随后“桥梁”会向下移动,桥会变得越来越长和越来越宽,为什么它们会这样做呢?

原来,这些蚂蚁在不断增加蚂蚁让桥变长时,总路径会缩短。不过,这一长度增加并不是任意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桥造到一定长度时,蚂蚁们会停止造桥,主动拆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计算机模型,以弄明白这种造桥方式能带来什么效益。结果发现,蚂蚁选择的造桥路径是最好的成本效益权衡。也就是说,蚂蚁军队能够有效地管理它的资源,分配足够的人手建造桥梁,而在同一时间又使觅食的蚂蚁数量达到最大化。假如桥梁过长,通过的蚂蚁过少,虽然省下了时间,但得不偿失。

集体协调的智慧

由于蚂蚁的行为不是像人类行为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它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什么意义的,这种集体合作行为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壮举。那么,它们是怎么进行协调工作的呢?

它们造桥的原理和集体搬东西的原理类似。研究发现,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除了它腿部的肌肉像个有效的肌肉发动机组,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外,他们协调集体行为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想象一下,就算你和你的朋友不用太大力气,搬动一张桌子,但彼此之间不好好协调,也没法顺利地前进。蚂蚁通过施加在食物上的力和检测反作用力,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它们不是通过看,或者是闻味道,而是通过感应到身上的力来不断调整行为。

类似地,蚂蚁靠检测其他蚂蚁踩在自己身上产生的力量来造桥。假如经过蚂蚁身上的蚂蚁大军非常多,蚂蚁会感觉到重量,更多的蚂蚁会加入到搭桥的队伍中来,加宽加固桥梁,而一旦通过的蚂蚁减少,重量减轻,蚂蚁就会自动缩减桥梁。使用这个简单的机制,蚂蚁不断修改长度、宽度和它们在桥梁的位置。

这种合作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也是一个难题。我们知道群体行为的产生,往往是使得个体利益达到最大化。每个蚂蚁真的能从中获利?为什么一只行军蚁愿意成为桥梁建筑段的一部分,甘心让其他蚂蚁踩着自己的身子通过?

研究者认为,蚂蚁之间并不是真正的彼此竞争,而是关系密切的兄弟姐妹,只有一个蚁后负责繁殖。就像单个生物体的细胞,一只蚂蚁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种族。

启发了集群智能研究

个别蚂蚁的智慧可以忽略不计,集体的智慧却像个“超级有机体”,能够有独特的行为和适应能力,这种行为启发了集群智能机器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也希望研制出一个机器人集群方阵,在工作时像蚂蚁那样表现出一种集体智慧,但他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协调这些不怎么高智能的个体,蚂蚁过桥行为或许可以启发研究人员。例如,集群智能机器人可以采用一种新的分布式控制,取代中央处理单元的领导作用,机器人在地方一级响应本地的交互动作,就像蚂蚁一个个感受彼此之间施加的力及其反作用力一样,这时不稳定的个体也不会破坏整个系统。

目前最复杂的集群机器人由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它由1000个小的、廉价的机器人使用本地级交互,相邻的各层机器人参照前一层依次移动。不过,它们的用途还很小,只能组成一些复杂的二维图像,比如星星形状、字母K等。

第7篇

看到这张照片,我想起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记得那时发生在今年暑假的一天早上。我正在写作业,爸爸突然对我说:“XX(姓名),快来看!”我听到了之后跑了过去。

哇!密密麻麻的小蚂蚁,看起来好麻心!“你猜他们在干什么?”爸爸说,“买东西?”“不!你再猜。”“这里是蚂蚁们的游乐园?”“不对!”“他们在吃早餐?”……“都不对,告诉你吧!他们在大战,说白了就是抢地盘。”爸爸说,“我怎么看不出来呀?”我说,“你仔细看,是不是有两种颜色的蚂蚁,而且大多数都是一个黑的和一个白的!”“嘿!还真是。”

爸爸又说:“你看他们那种颜色的蚂蚁比较厉害?”“我觉得……黑色的!”“那可不一定,你再看看那边。”“还是黄色的蚂蚁多,不过黑色的蚂蚁没几个倒下的。”爸爸说:“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呀,你说说是什么道理?”我想了一会说:“对了,我想起来了,是’人多力量大!’”“对!”那爸爸你说,它们那个队伍能赢?”“这个也说不定,如果黄色蚂蚁布齐齐心协力,它们也赢不了,明天再看看来把!”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了这里,可是,蚂蚁们还在打,并没有分出胜负,我想:明天再来看看,说必定明天就有结果了。

第三天早上我又早早的来到这里,可是蚂蚁们还在拼搏,它们好厉害,拼搏了三天了,还这门有精神,还没有分出胜负,我真是对他们刮目相看!晚上我对它们的好奇心一直没下降,我那只小灯,来到了这里,可是并没有看到小蚂蚁它们,难道她们决出胜负了!我找来找去,还没找到它们,妈妈叫我:“XX(姓名),吃饭了!”我带着好奇心,回到了屋子里。

第四天早上,我刚起来穿上衣服,就来到了这里,我找到了四只蚂蚁,正好是两只黄色的和两只黑色的,其他蚂蚁呢?难道死了?尸体呢?……很多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着,爸爸出来了,我马上把爸爸叫到这儿,有惊奇的语调说:“爸爸,这里怎么就剩四只蚂蚁了?”“你肯定没好好观察,上次的时候,蚂蚁们都把自己死去的同伴‘埋葬了’”“哦”那就它们几个?”“当蚂蚁死后同伴们会一起“咬”它的尸体,然后这个“死去”的蚂蚁一般都活“复活”的,但如果当其它蚂蚁最后认定它已经死了就会把它的尸体拖会蚁穴,一直拖到最底部把它掩埋掉,使它成为整个蚁穴的一部分。至于腐烂后它会怎样,当然是变成了整个蚁穴的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爸爸说,“原来是这样,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蚂蚁真团结。”“是呀!所以你要像蚂蚁学习。”“嗯!”

如果我们人类也这么团结,我相信,这个地球上就不会发生像以前的“战斗”,就会和平的躲过每一天。

第8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捕食也很有趣呢!假期中,我有幸目睹了蚂蚁和青蛙有趣的捕食过程。

蚂蚁捕食非常有趣。那时天气非常炎热,我来到一片庄稼地旁边,成群的蚂蚁在到处找食物,忽然,我看到一条细长的千足虫在无忧无虑地爬着,看来,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蚂蚁大军迅速围拢过来,马上把这条千足虫包围起来。可千足虫却把它那脆弱的头给蜷缩在里面,把坚硬的身体外壳挡在外面。蚂蚁开始进攻了,弄得千足虫疼痛无比,渐渐地千足虫舒展开了身体。就在这时,蚂蚁们看到了机会,马上向千足虫那脆弱的头上面咬一口,把千足虫疼得扭动起来,试图甩掉围攻的众蚂蚁。可是,蚂蚁们已经紧紧地咬住了它。这下,千足虫跳得更厉害了,它一会儿翻到这儿,一会儿滚到那儿,千足虫无论怎样翻滚,蚂蚁们总是牢牢咬住千足虫的软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千足虫渐渐地体力透支,滚不动了。不一会儿,千足虫就动弹不得了。

一场搬运工程又开始了。蚂蚁们一只一只地排在千足虫的旁边,最靠近千足虫的蚂蚁咬住千足虫的头部,后面的蚂蚁像拔萝卜一样,一只拉着一只往后退。它们排列得非常有趣,像树枝一样。最有趣的是,在千足虫尾部的蚂蚁一只推着一只,推着千足虫,往窝里走,一直挪到了窝里。

青蛙捕食也很有趣!青蛙先伸出舌头,很准确地瞄准空中的虫子,然后用舌头粘住它们,立即迅速地卷起缩回来,吃进肚子里。如果虫子飞得太高怎么办呢?没关系,青蛙会跳起来,就在虫子还没有准备逃脱的时候,青蛙已经把虫子吃进肚子里了。

有的动物直接将猎物咬死整个吞下去;有的用网粘住猎物,再食用;有的喷射一种毒液,然后消灭之……

观察动物捕食真有意思,动物的世界藏着无穷的奥秘。

第9篇

妙妙姐姐点评:小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将一只身陷困境的蚂蚁如何自救的过程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身临其境,不由得发出“生命真美”这样的感慨。文章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层次清晰。

大家都认识蚂蚁吧?这种长着一对触角、六条腿,身披赤褐色外衣的动物在你眼里也许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可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却使我对它多了些敬佩。(从蚂蚁的外形写起,笔锋一转,点明敬佩之情。)

假日里,当我从一个长长的午觉中醒来时,听见了窗外滴答滴答的雨声。真好!我喜欢这清凉的雨,让人心旷神怡。我轻轻推开窗户,靠在窗台上,然后静静地倾听雨的声音……(环境描写刻画一个惬意的午后,推动情节的发展。)

窗台上积满了雨水,当我正想伸手拨去时,突然,一个小红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只蚂蚁不知怎么的竟身陷这“大海”中,它在拼命地划动那细小的腿,不停地挣扎。可怜的小东西,惊慌失措,却又奋力抗争。见它这么顽强,我顿时好奇起来:小蚂蚁是如何应对困难的。(“拼命地划动”“挣扎”“抗争”等词呈现出蚂蚁身陷困境并且勇敢抗争的画面。)

别看这只是一小汪水,对蚂蚁来说却是一片巨大的啊!只见它一会划向东,一会划向西,看样子是迷失方向了。这时,微风吹来一片树叶,缓缓落在了蚂蚁的前面,就像一叶小舟。蚂蚁看到了希望,奋不顾身地朝“小舟”游过去,终于攀着叶子了,它努力往上爬。好几次,眼看就要爬上去,又不幸掉入水中。可它并不气馁,掉下来,再爬上去,几次折腾,终于爬上去了。哈,好一只勇敢的蚂蚁!我不禁在心里为它拍手叫好。(一片飘来的树叶救了蚂蚁,蚂蚁那执着精神也感染了我们。)

小蚂蚁在叶子上站稳后,像踩滑板一样冲向了“岸边”,胜利在向它招手。一靠“岸”,蚂蚁就拼命地往前爬,似乎想要快点逃离这可怕的地方。我注视着蚂蚁,只见它沿着墙边,一转眼就爬进墙角的洞穴,哦,终于到家了!

一只小小的蚂蚁,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竟然逃过了一劫!这简直是奇迹!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动物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奇迹。

我不禁赞叹:生命,真美!(结尾发出感慨“生命,真美”,既点明了中心,又升华了文章主题。)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第五小学四(2)班

(指导老师 林小丽)

第10篇

【关键词】 线上支付 情景设置 购买意愿

一、选题背景

蚂蚁花呗这类互联网信贷产品具有低门槛、方便快捷、成果率高、贴近用户等特点,所以在互联网消费主力军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极快,影响程度深。另外大学生群体有着享受生活的消费观念,前卫新潮的消费心态,个性时尚的消费方式,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却又生活费来源单一,花销两极分化,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接纳网络借贷的意愿高,所以蚂蚁花呗非常符合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二、研究过程

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情景设置法,对蚂蚁花呗这种互联网信用产生的支付手段在大学生购买商品的4种不同情景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作用的程度进行探究。即“有蚂蚁花呗时购买享乐型商品”、“无蚂蚁花呗时是购买享乐型商品”、“有蚂蚁花呗时购买功能型商品”及“无蚂蚁花呗时购买功能型商品”情景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与建立模型数据分析,得出蚂蚁花呗对大学生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此可以分析互联网信用支付手段的现状以及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信用支付手段对于消费者购买不同产品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已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或者商家提供相关建议,为正待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和商家提供专业性参考。

三、研究假设

H1:当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享乐型产品时,在有蚂蚁花呗的情况下的购买意愿高于没有蚂蚁花呗时的购买意愿。

H2:当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功能型产品时,在有蚂蚁花呗的情况下的购买意愿高于没有蚂蚁花呗时的购买意愿。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步骤

本实验采用2*2组间因子设计,即“有蚂蚁花呗”与“无蚂蚁花呗”,“享乐型产品”与“实用型产品”之间的组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问卷中运用特殊语句引导描述,从而向被调研对象设计一个情境,一共设计了4种不同的情境:“有蚂蚁花呗购买享乐型产品”、“无蚂蚁花呗购买享乐型产品”、“有蚂蚁花呗购买实用型产品”与“无蚂蚁花呗购买实用型产品”。我们将“进口香水”确定为“享乐型产品”的代表,将“充电宝”确定为“实用型产品”的代表。

(二)实际操控

本文设定的情境基于奖学金到账的背景,让被调研对象想象十二月到了,其奖学金刚刚到账,排除因被调研对象对不同的经济状况的设想给实验带来的影响。在享乐型产品的调研中,设定被调研对象想要丰富一下自己的课余生活,并犒劳自己上一学年的努力,被调研对象曾经吃过过朋友给他的进口巧克力,其独特的口感带给被调研对象味觉上的享受;与此对应的,在实用型产品中设定由于寝室断电,晚上充电不是特别方便,且白天手机电量消耗比较快,所以被调研对象的手机经常到下午就没有电,觉得需要一个充电宝能让手机实时畅通。通过这样需求的设定,将被调研对象对两种产品的本身好恶排除,令其在不存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对两种产品的购买意愿相当。此外,在购买过程中,被调研对象点开购物网站开始搜索这款产品,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铺,但是这家店铺不支持蚂蚁花呗支付,或者发现这家店铺支持蚂蚁花呗,以此首先横向比较,探究在有蚂蚁花呗的情况下,用户对两种产品的购买意愿与无蚂蚁花呗的情况下,用户对两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再纵向比较,探究蚂蚁花呗对两种类型产品的影响程度。

(三)假设检验

本文用SPSS18.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检验因子对因变量意愿值带来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有无蚂蚁花呗对消费者购买享乐型产品意愿的影响

在消费者购买的都是享乐品的前提下,本研究探究蚂蚁花呗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自变量为有无蚂蚁花呗,因变量的相对应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值。被调查对象根据我们事先设置的情景对购买意愿进行了打分,1-7表示从非常不愿意购买到非常愿意购买。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控制消费者购买的产品都是享乐品,然后对在有无蚂蚁花呗情况下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有蚂蚁花呗时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值为4.882,无蚂蚁花呗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值为4.394,Sig值为0.038小于0.05,说明结果是显著的,即在购买享乐型产品时,当支持蚂蚁花呗支付时消费者购买意愿大于无蚂蚁花呗支付方式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有无蚂蚁花呗对消费者购买功能型产品意愿的影响

在消费者购买的都是功能型产品的前提下,重复上述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是有蚂蚁花呗时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值为5.263,无蚂蚁花呗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值为5.119,Sig值为0.464明显大于0.05,说明结果是不显著的,此时拒绝有蚂蚁花呗时消费者购买意愿大于无蚂蚁花呗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一假设。本研究说明在消费者购买功能型产品时,商家是否有蚂蚁花呗支付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大。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对商家而言

根据研究结论,当消费者购买享乐品时,如果商家支持蚂蚁花呗支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更高。以淘宝为例,各个商家应当仔细分析所经营的商品的属性,如果销售的商品都是享乐品,那么建议该类商家加入蚂蚁花呗支付方式,能够增加其商品的销售量,提升业绩。同样,如果商家既销售享乐型产品,又销售功能型产品,为了提升销售额也应当加入蚂蚁花呗支付方式。而对于只经营功能型产品的商家来说,是否加入蚂蚁花呗支付方式对其销售额的影响不大,可以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以及相关成本等情况来决定是否选择添加这一支付方式。

(二)对学生而言

总体而言,大学生在商家支持蚂蚁花呗支付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购买享乐型产品,说明大学生为了追求享受容冲动购买,本次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一种暗示,在购买相关产品时要有一定的理性认知,尽量避免冲动购买。

【参考文献】

[1] 郑毓煌.理由启发式:消费者购买或选择享乐品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决策过程[J].营销科学学报,2007,3(4):63-71

[2] 朱景焕.电子商务优惠券营销应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1(6):68-71

[3] 杨旭琨.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第11篇

摘要:传统蚁群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收敛速度较慢,容易陷入停滞现象等缺点。为此,文章通过模拟蚂蚁的自然生理特征,给每只蚂蚁人工添加上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方向感知适应能力的蚁群算法,并将其应用到路径规划中。经过大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搜索能力,不易陷入局部最优,且能快速搜索到一条全局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蚁群算法;方向感知;路径规划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48-02

一、引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意大利学者Dorigo M等人从生物进化的机理中受到启发,通过模拟蚂蚁觅食的行为,提出了一种仿生算法――蚁群算法(ACA)。它通过模拟蚁群的生物行为进行求解优化组合问题,如:TSP,QAP,JSP等。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针对路径规划问题对蚁群算法进行了加以改进,如带精英策略的蚁群算法,基于优化排序的蚁群算法,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等。这些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受到蚁群算法模型的影响,改进效果很不理想。

二、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中的蚂蚁虽然没有视觉,但在觅食时会在所经过的路径上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生理激素――信息素(Pheromone),蚂蚁在觅食时所经过的路径上,由于个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起着重要的信息桥梁交互的作用,其所释放的信息浓度与蚂蚁走过的路径长短有关;当蚂蚁碰到一个还没有其它蚂蚁走过的路径时,就随机地挑选一条路径前行,同时释放出与所走路径长度相关的信息素,蚂蚁走过的路径长度越短时,则在路径上释放的信息素越多,浓度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小。当后来的蚂蚁再次走到这个路径的时候,它能够感知到环境中这种信息素的存在及强度,则它选择信息素浓度较高的路径的概率相对较大,便会朝着信息素浓度高的方向移动,即选择信息浓度高的路径的概率会相对较大。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由大量蚂蚁完成的高度自组织行为便形成一个信息正反馈机制: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该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越大,则后来者选择该路径的概率越大;反之则为负反馈机制:蚂蚁少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会越低,选择概率就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挥发直至消失,这样的路径最后会被淘汰;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蚁群会找到一条最优路径。

三、蚁群的方向感知

(一)方向夹角

文章中我们采用蚁群算法模型中较优的模型――蚁周系统模型,蚂蚁在所走过的路径上释放的信息素浓度为 ,其中 为蚂蚁 所走的路径总长度。若蚂蚁 所走的路径总长度越短,则 越小,信息素浓度的值 则越大,它满足蚂蚁寻找路径时的规则。虽然蚂蚁在路径上释放出这样的信息素能够找到一种比较优的解,但蚂蚁失去了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能让蚂蚁具有方向辨识能力,可以给每只蚂蚁人工的添加一个方向信息――方向夹角,让每只蚂蚁都具有这种方向感知辨识能力。

在电子地图中,道路分支上两端的结点信息都是有经纬度坐标的,我们可以得出文章中的方向夹角的余弦值,假设S 点为起始点,T 点为目标点,N 为中间点, 为线段ST与SN的夹角,我们可以记|SN|、|ST|、|NT|分别为线段SN、ST、NT的长度,如图A。则有: 公式A。

第12篇

“蚂蚁搬家”给我的启示

暑假的一天,我在楼前的草坪上玩耍。忽然,抬眼望见不远处有一条长长的黑线。我带着好奇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搬家!我悄悄尾随其后,并很快发现一个黑乎乎的洞穴。定睛一看,一群“蚂蚁大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行进,每只蚂蚁身上还驮着沙粒大小的食物。这时,我才明白是一群蚂蚁在往洞外搬运食物。但是,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它们又将搬往何处呢?我一时间不得而知。

正当我疑惑不解,只听到头顶一声闷雷,紧接着天也暗了下来,还捎来一阵阵清凉的风!不好,可能要下雨!我赶紧往家里跑。正当我惊魂未定关好家门,就听到一阵雷声伴着闪电带着雨点倾然而下!我突然想到那群小蚂蚁,它们会不会被大雨给冲走?大约半个多小时风停雨住后,我拉开房门迅速下楼冲向蚂蚁洞穴!所见已是“蚁去穴空”另一番景象了!

那么,它们又去了哪里呢?待我低头细看,发现了小蚂蚁的足迹!于是,我寻迹而往。在不远处的一个高坡,居然又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口有几只蚂蚁走来走去,似乎站岗巡逻的“哨兵”!看到这些,我才猛然醒悟。原来,聪明的蚂蚁并没有被雷电所吓倒,更没有被雨水冲走,而是提前转移到了安全的新家!

可是,蚂蚁又如何先知先觉做到这些的呢?我马上打开电脑查询答案。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终于明白:蚂蚁虽然居住在地面以下,但它天性喜欢干燥。在它们的身体上有一个感知湿度的器官,当空气中的湿度太大时,它就感觉要下雨了,就会向高处搬家,以免被水淹死。久而久之,便有了“蚂蚁成群,明天勿晴”的谚语。

天地之间,奥妙无穷。类似“蚂蚁搬家,天要下雨”的自然现象不胜枚举。这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无处不在,学习永无止境!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

西山镇中心小学四年级

严覃瑶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