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

时间:2022-02-07 19:2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展游学班企业工作

第1篇

根据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与部署,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校企合作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合作企业数量与规模,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深度为内容,采用文献调研、发放问卷、深入访谈三种调查方法,对我院所属12个教学院部的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我院校企合作基本现状,找准了校企合作中的症结,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与方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目前,我院拥有115家合作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3家,小型企业44家;一产企业2家,二产企业41家,三产企业72家;合作关系密切的有52家,合作关系一般的有 63家;与工科类专业合作的有67家,与文科类专业合作的有48家。

2007年以来,合作企业帮助学院建设实验实习设备共投入970.5万,主要来源于汽车与机电两个学院的合作企业。其中,韩国现代集团捐赠的汽车价值约200万元,日照方圆汽修厂与深圳大雷实业公司提供的实训设备约700万元,其它专业70.5万元。

近三年来,合作企业共推荐技术人员150人到学院兼教任教,最多的是机电学院的合作企业裕鑫动力11人,其次是信息学院的合作企业联想集团10人。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289人的订单培养,主要是外国语学院与青苹果数据有限公司签订100人,机电学院与日照钢铁50人,旅游与两家合作企业55人。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1008个,主要集中在机电、建工、旅游等相关专业上,占实习岗位总数的19.7%。合作企业共接收毕业生就业298人,接收教师企业顶岗128人,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893人,以上工作集中于建筑与财政两个院部的专业。

目前,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数是37个,受益在校学生达4526人。以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有4个,其中,旅游学院3个,信息工程学院1个;以企业冠名的实训中心(基地)有5个, 其中,旅游学院2个,机电、汽车外国语学院各1个。2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分别是日照运总与银座泉城。

二级学院主要是按专业大类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共有108人,其中来自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专家或技术、管理人员73人;其主要职能集中在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指导学生校内实训、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有:工学交替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模拟训练、顶岗实习、聘请一线专家授课指导实训等。合作企业参与了18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的工作。其中文科类专业7个,工科类专业11个。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23门,其中一体化课程16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4 部,其中正式出版11部,自编讲义10 部,实训指导书13部。

多数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为学生提供实训,其次是展职业技能鉴定,仅有少数学院兼顾用于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宣传合作企业形象上。

二、存在问题

(一)合作企业数量不足,专业发展不平衡

学院现有58个专业,合作企业仅有115家,且多是中小企业,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只有几百人,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工科类专业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在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3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有21个;在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过程的18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11个。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深度不够

综观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大约为以下几种:第一,“2+1”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如水产学院与日照水产集团的合作,机电与双港集团的合作,都采用了这一模式,第二,“订单”式,即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类培养目前以“冠名班”形式最常见,如银座泉城班、联想班、蓝海班等。第三,“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这类多体现在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业上,如艺术学院玉马服装厂,食品学院与日照质检所的合作。

然而学院在争取企业资金与设备支持上,学院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上仍然没有突破。一是多数专业也是停留在企业加入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咨询委员会,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交流活动,可能安排学生参观等浅层合作关系上。突出表现在浅,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个别专业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开展比较深层次的合作,但是不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企业主动性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切入点

在访谈中,多数教师反映,中小企业很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后备人力资源,但是又没有能力参与深度的特别是全面深度的合作,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合作。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企业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一心想坐办公室、吹空调、当主管,眼高手低。个别实习生有的不打招唿就离职。

(四)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管理有漏洞

在12个教学院部调研中,有一半以上的院部认为,多数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清,不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也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通过电话采访,被调查企业反映个别院部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考核落实不到位

学院出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暂行)》,在20xx年上半年,对全所专业进行初步考核,只是收集了状态信息,没有对表现突出院部进行表彰。

(六)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

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我国酒店行业界,使用实习生似乎已成为“惯例”。从专业教学上来看一可以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效果;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从明仕企业运营来看,明仕山庄本身作为集食、住、游、娱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某段时期内总是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缺口,这使得学校和酒店的合作有了更好的切合和更大的互赢。

为及时跟进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实习现状,并深入了解明仕山庄的用人情况,现将11级酒店管理学生工学结合状况予以总结,一方面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效果,了解酒店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明仕企业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决策,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使得学校和酒店方面的合作可以更好的协调与改进。

一、工学结合情况简述

(一)实习时间

2012年9月7日—2013月3日

(二)岗位分配

本批实习学生为旅游学院11级酒店管理一、二班同学,共派出65人,其中三位同学中途因个人原因,经学校与企业协商,同意其返校,以其他的形式完成实习。现有62人,其中导游部19人、餐厅部20人、前台部3人、管家部14人、康乐部6人。

(三)调查方法

访谈法。通过深入学生宿舍座谈、到各部门询问了解的方法掌握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也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建议及未来人才需求的方向。

二、工学结合总结报告

考虑同学们是第一次走出校园正式工作,心态方面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从校园生活转换到工作心态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学校的氛围相对轻松悠闲,无压力,而实习岗位有规章制度约束,尤其是在第一月,由于旅游旺季客人较多,工作繁忙,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抱怨。通过后期带队老师的沟通协调,明仕领导的支持和改善,同学们的心态有了一个很好地调节,特别是在企业支持下开展的中秋节活动、圣诞晚会、元旦晚会及春节联欢等活动,同学们感受了企业的爱护和工作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实习的热情和耐性。

学生在实习岗位所反映的问题大体差不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实习岗位单一、工作强度较大。实习生活比较累,每天忙得只有上班的时间没有下班的时间,实习生的反映比较强烈。尤其是餐饮部加班情况较多,一碰到会议接待,同学们抱怨一站就是整整一天,身体很是受不了。

2、实习生受关注程度问题。同学们认为企业对他们缺少应有的关怀,比方说员工餐问题、缺少休息时间和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这些都让学生在实习期间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同学们反映员工餐较差,早餐提供的粥和炒粉(炒粉经常没有)吃不饱,午餐晚餐多是素菜(多数是青菜、豆芽、冬瓜汤),山庄附近比较偏僻买不到吃的,只能在宿舍煮点面条来改善和充饥。竹排部同学反映刚到企业分完岗位之后,导游部有一个试用期,合格才可以继续在导游部,但试用期长达十多天,这十多天没有工资,但已经像正式员工一样独自带团、独自讲解了,这一点反映的也比较多。应该缩短试用期,尽快考核,合格上岗。

3.实习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部分老员工相处不够融洽,出现老员工欺负实习生或者主管领导言语苛刻的状况。

经于企业领导的沟通和协调,用人单位表达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企业领导对实习生的工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给予了肯定,如酒店专业的同学分到导游岗位,存在一个专业上的不对口,但同学在学习山歌和与客人沟通方便能力较强,适应的很快速。

2、企业领导对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高,实习生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服务意识比较单薄,多数同学抱着服务“低人一等”的心态,缺乏工作热情,应该学会自我心态调节和意识调整。

三、工学结合状况反思

(一)企业关怀

国庆黄金周之前同学们出现的较多问题其实是一个心态的适应过程。经常加班对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而说很不适应;实习生在学校生活无忧,比较习惯了被服侍的生活,一下子转身成为服侍别人的人还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对刚进入社会的实习生而言,人际关系真的很重要。学校间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工作中的比较复杂。实习生也许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企业的关怀是有效调整这个适应过程的有效手段,譬如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开展的中秋节活动,中秋节晚上不上班的学生全部参加,上班的同学交替轮流参加,大家一起在户外唱歌、跳舞,互吐心事,再享受企业提供的蛋糕、饮料,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愉快的氛围甚至吸引了入住的客人也加入进来聊天,玩耍。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活动使得他们阴霾的心情一挥而散,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和激情。

(二)带队老师职责

身为一名带队老师,我也时刻反思着自身角色。教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到底应该进行一个怎样的角色塑造也是学校与企业应该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

带队教师是实习计划的组织执行者,其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直接关系着实习质量。带队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并以相应的行动塑造好学生与学校的沟通者、学生与酒店的协调者、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和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者的角色形象。尤其在维护学生、学院和酒店等各方利益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时处境相当尴尬。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人事制度和劳动纪律;学院则希望教师能不辱使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这需要指导教师把握好分寸,否则一招不慎,极有可能由一个寄托众多希望的角色变成一个讨嫌人物。

我此次作为带队老师参与到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兼任人力资源部主管。这也是考虑到校企深度合作。但是在实习工作中,带实习的指导老师工作重点是在学生实习,我主要就是上午走访导游部,晚上入宿舍询问,工作时间较为不同。同时学校很多工作也无法完全摆脱,如科研、职称评定,以及家庭的事宜,经常需要两地跑,能否可以给予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也是学校和企业多做考虑的问题。目前由于存在诸多的问题,很多高校在酒店实习期间,不特别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有关教师的露面仅体现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但这种方法受到时空和经济上的限制,学生基本上受制于实习酒店,由此引发不少问题,学校往往难以体察入微。(作者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

[2] 谢苏.论旅游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第3篇

1.引言

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由旅游培训机构和个体形成的旅游从业者在岗培训,另一块专攻职业技能教育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专业教育。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院校)1,641所,其中高等院校770所,中等职业学校871所。2007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73,757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97,365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6,392人。2007年全国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35,050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18,200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850人。而从事旅游在岗培训的机构和个体经营者由于成分复杂,缺乏专业性而很难进行统计。

2.安徽省旅游培训发展现状

近期对安徽部分酒店进行了调查采访,了解到一些星级酒店的培训方法,以及怎样看待和选择外界培训。

2.1省内外资高星级酒店普遍建立自己的培训系统

国际连锁及外资酒店一般都有自己完善的培训系统,也会借助外界培训,费用放在其次。以合肥元一希尔顿饭店为例,它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学校和培训课件等一整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含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巧等多方面的培训内容。目前安徽省大多数酒店对于社会上众多名目的培训,他们主要考虑的还是“物有所值”。

2.2比较注重培训企业品牌和口碑

国内高星级酒店有强烈的职业培训需求,但选择外界培训相当谨慎。宾馆一般从报上、网上、业内等各方面询问收集培训机构资料,把品牌和知名度作为最主要的衡量项目。安徽省宾馆比较欢迎的是有实践经验、从事过酒店行业的专家,在做培训之前到酒店来“蹲点”考察一段时间,发现宾馆真正培训需求后,再修改培训目标,量体裁衣制定课件,能真正地对宾馆起到一个切实的作用。

2.3省内酒店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较少

现在国内酒店培训师总体可以分为三种:经验型、学院派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者。目前酒店最欢迎的就是第三种,但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难求。而目前肯花大成本作培训的酒店业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找不准所需培训需求,培训很少能够对症下药。国外酒店把培训费作为固定的必要支出成本,当成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投入,而大多中国酒店培训只有当感到酒店发展不如意的时候,才产生培训需求,所以中国大多数酒店培训是滞后的。

3.安徽省旅游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3.1旅游高职院校数目较多,发展速度快

从数量上看,2004年安徽省共有旅游高等、中等院校62所,其中旅游高职院校16所,占旅游院校总数的25.81%。截至2008年,安徽省共有旅游高等、中等院校89所,其中旅游高职院校39所,占旅游院校总数的43.82%,另外有3所本科院校也在高职中招收旅游管理。由上可知,在旅游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占据近半壁江山,且安徽旅游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较快。

3.2旅游各高职院校质量不均,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大

全国范围内,旅游教育己经出现了明显的“高等教育热,职业教育冷”趋势,自2005年全国旅游高等院校数量首次超过了旅游中等院校,旅游高等院校的校均在校人数和专业教师人数也占据整个旅游教育二分之一。近几年来,旅游高等本科院校发展势头迅猛,但旅游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专业教师人数比例等多项指标中,各地区间出现了较大地区差异。

3.3旅游高职院校分布空间特征

安徽旅游高职院校空间分布特征从地区分布来看,呈现出非均衡化的特征,基本与地区教育资源多寡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成正比,而与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相关性不大。安徽省共有旅游高职院校39所,省会合肥市占了全省近一半的旅游高职院校,而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黄山、池州等地,平均每地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开办了旅游专业。

4.安徽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培训发展对策

4.1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调动四个方面培训积极性

安徽省旅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任务,自主开展培训,建立有效培训体系,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四个方面培训积极性;一是发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作用;二是发挥旅游协会培训服务作用;三是发挥旅游院校、培训单位中坚作用;四是发挥企业自主培训作用。在目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运作时,这几方面作用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4.2注重旅游紧缺人才培训

引导和支持骨干旅游院校开设旅游业急需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如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区管理、电子商务等;根据市场需求,采取“短平快”方式举办紧缺专业人才研修班。聘请如希尔顿、香格里拉等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性的饭店集团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进修培训,更直接选拔出基层管理者。和专业旅游培训机构、旅游专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选取有潜力人员参加培训和职业教育。

4.3注重培训内容与方式

培训内容从注重业务训练转向与个人发展相结合,从传授业务知识、提高技能转向与情商开发、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设计等相结合。培训与管理相结合,把培训作为考核、评优、晋升依据;培训部门要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协调和沟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培训工作开展。

4.4加强旅游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兴则学校兴”。旅游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请进来”等基础性的“造血”工作,增强培训的后劲力量;同时要充分运用掌握的培训资源,走出去积极为地方、院校、企业服务。

注:本文作者孟祥红系安徽大学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文化翻译。

参考文献:

[1]邱云美.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3,(SI):173-176.

[2]陶汉军.关于我国旅游教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J].旅游学刊,1997,(S1):6-9.

[3]邵琪伟.按照市场认可和需求培养人才.http://省略/gzdt/2008-07/28/.

[4]王红.国外旅游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82—83.

第4篇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载体,围绕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城乡统筹产业一体化发展,着力完善旅游要素,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主体、旅游营销转型提档升级,努力达到“景区精品化”、“配套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四化”基本要求。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在全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43万人次,同比增长20.19%;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4.9亿元,同比增长25.06%;门票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22.91%;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创建星级农家乐130家;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0人。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实施创优工程。

一是全面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召开“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在全区上下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二是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三是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分析我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布局调整,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年度计划和目标,力争通三年努力,完成创建工作任务,2015年通过验收。

(二)完善配套项目建设,实施精品品牌工程。

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两坝一峡”和“晓峰”的提档升级,打造以人家为龙头的“宜巴”线、以大瀑布为龙头的“宜兴”线两大精品旅游区。

(三)创新行业管理理念,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1、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全区旅游服务质量。

2014年,将以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打造“101”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和诚信建设,在全行业开展“101”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旅游特色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评定特色旅游服务品牌企业。支持骨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创建全国百强旅游企业。鼓励重点旅游企业争创第二届“质量奖”。支持人家景区加快上市步伐。二是着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旅游广告规范整治月”、“旅游合同规范整治月”、“旅游保险规范整治月”、“导游执业规范整治月”“服务质量明查暗访月”五个主题规范检查月活动。查处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旅游业声誉的旅行社和门市部。进一步强化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开展重点景区旅游环境整治工作。以两大景区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四是推进星级饭店标准化建设,加强对星级农家乐的指导。积极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推动饭店行业整体发展。加强对全区415家星级农家乐的指导,开展星级复检工作,争取创建10家三星级以上的农家乐;五是加强导游队伍培训和管理。加强导游人员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大现场检查的工作密度,严厉打击黑导私自承揽导游业务的行为。开展全区“诚信导游”培训评选活动,完善导游礼仪队伍建设,提高导游队伍综合素质。

2、加强旅游执法,强化旅游安全。一是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公安、卫生、工商、食品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三是完善旅游安全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以假日旅游为重点,开展旅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消除各类旅游安全事故隐患,全面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旅游安全全年零事故。

3、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是加强与职业技术学院和区人社局合作,充分借助旅游学校、饭店管理集团的师资平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行业开展各类岗位资格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让培训工作走向全员化、专业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开展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区旅游星级饭店和农家乐中开展中餐摆台、中式铺床服务技能操作竞赛,提升星级服务水平。三是组织部分诚实守信的农家乐餐饮业主赴成都等地外出考察学习,提高管理能力。

(四)创新宣传促销理念,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按照“重塑品牌形象、整合产品线路、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客源市场”的营销思路。

(五)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围绕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对我区旅游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积极扶持和推动兆吉坪奇石文化专业村、黄花山楂树文化村、石牌旅游专业村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大老岭景区资源整合,完善景区交通和接待服务配套设施,着力打造“云顶”品牌;三是加强对森林公园、小溪塔西溪山地河谷休闲旅游项目和“•太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规划指导,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四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南津关大峡谷和百里荒景区提档升级;五是积极推进黄陵庙4A级景区和百里荒3A级景区的申报和创建工作。

四、提请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请求区政府适时召开“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

2、加快理顺环坝景区管理委员会和晓峰景管理委员会体制,尽快重新组建人家、晓峰景区管理委员会,协调指导景区工作。请求政府尽快召开重点景区旅游专题办公会,讨论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解决景区开发所面临的征地、权属纠纷及相关社会事务问题,对破坏企业正常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第5篇

一、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讲授法

目前讲授法成为各类学校不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随着高校扩招,面对大班额,加上受已有教学条件、课时量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影响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堂仍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把旅游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听、被动的写、被动的记忆的机器,课堂氛围消沉,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宰者的作用,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并不是说讲授法一无是处或不可采用,而是针对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因此,仅仅采用讲授法,缺少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难以实现这一诉求。

(二)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际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把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实际训练,学生只是为知识而学知识,缺乏实际训练的机会。教师往往偏重从旅游学视角去分析旅游心理学现象和规律,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学层面。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知偏差以及教师“出身”,即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不多,可见更为缺乏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因此只能就知识而讲知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旅游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由心理学提供的”,[2]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符合教学的要求,但是学生仅仅掌握了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关键是学会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来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通过创设模拟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部分设施尚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开设“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成果,去解决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因此,学习这一课程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然而现在许多院校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只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而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因此,对教学设施要求较高,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心理学实验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的经费。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旅游心理学,还必须要带领学生进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进行实训,了解行业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机制。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真实场景的多变性,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消费心理。但现实来看,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训、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教学设施陈旧,学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掌握理论知识,无法深刻理解学习旅游心理学之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真正要义。

(四)缺乏专职教师,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据调查,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出身于旅游专业,极少数教师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出身,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中既有旅游专业,又有心理学专业,尚未有二者结合命名的旅游心理学专业。旅游心理学是顺应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同时我国各级师范院校目前也没有为培养将来从事旅游心理学方面的师资而开设相关专业。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要想讲好这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学习旅游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既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本身特殊性的体现,也是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学习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便于施教;只有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一般原理,才能更加灵活地把这些理论和原理运用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中去。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因大部分是学旅游专业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足,加之学校缺乏对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造成教学有失偏颇,更加注重旅游学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要求,可见,目前尚缺乏专职教师,其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五)呆板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旅游心理学”课程是时代孕育而生,是旅游业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产物。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常既定的教育观念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输出及其管理模式,而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一般是沿着两个路向展开的。即面向教育实践的生成和面向教育理论的生成。”[3]所以,对于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容易造成对知识的片面理解、讲解不到位。心理学是一门把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同样“旅游心理学”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会感到有些枯燥和抽象,这需要学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地品味、理解和消化。在以课堂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教书本,没有外延和升华,缺乏创新意识,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教,机械地复述课本,导致教师只是为教而教,为了任务而教,缺少灵活性、变通性。而学生则是死磕书本,书上写的就是真理,教师说的都对,教条而机械地学习,缺乏批判意识,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记忆而学习,为了任务而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方向性、主动性,由此问题意识淡薄,不愿反思、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很难促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解决高职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世界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两面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单一采取讲授法的教学局面,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没有多少可借鉴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摸索,寻求最佳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讲课心得,日积月累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和风格。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得当,事关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课堂教学组织的优劣,更影响到教师教书的信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比‘出色’的案例更加重要”。为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认真钻研,借鉴各学科成功的教学案例,吸取众家之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习作业法等,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寓学于乐。

(二)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求发展

旅游心理学因为是旅游学和心理学共同组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学习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旅游学和心理学高深的理论,而往往学生学习理论时会感到有些枯燥乏味。已经习得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会运用,不知道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那么就等于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基于“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真切的感受现实,直面实践。教师也要走出书斋,去旅游景点、进企业参观,只有躬行,才能学到真知。“认识———实践———再认识”,才是获得真知的过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进行“旅游心理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基于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结合实践课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实践课,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勇气。理论课是基础,实践课是升华,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学生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自我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

“旅游心理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普及,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要学会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心理学的某些实验设备仪器以及一些量表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心理学。虽然心理学的实验和量表操纵起来比较复杂和困难,只要教师有决心、恒心,学生们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多媒体、心理学的实验实训的设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学习后,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旅游学、旅游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再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学校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缩小学校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现实和时代要求。

(四)健全教师培训机制,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求其任课教师不仅掌握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事旅游学课程的教师和从事心理学课程的教师都不能更好地胜任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经过跨专业的学习和及时的在职培训,充实有关旅游学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施教。可见,对教师来说讲授旅游心理学课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即旅游心理学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阶段教师,进行符合时展要求和目标的专业培训。如果教师入职、在职、职后这一培训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如同下棋,一步棋走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动态培训机制,尤其对新聘任的年轻教师,更要抓好岗前和在职培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可以不断充实自我,最终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的魅力,不断提升和促进其专业素养。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

第6篇

概 况 鞍山现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总面积 9252 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85.9 亿元;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 3 所,中等职业学校 23 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17944 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36235 人。

入选理由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教管理体制,建立职教城管理委员会,以解决职业教育多元管理等问题,并将招生、培养、就业融为一体,实现企校互动、城校互动,职教城建设及管理模式可圈可点。

亮 点 统筹管理,理顺管理体制。2010年12月,鞍山市委、市政府成立鞍山市职教城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内设综合处(党务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实习实训处、总务与安全处等5个机构。同时,将原市教育局所属的鞍山广播电视大学、一职专、二职专、三职专,原市人社局所属的鞍山技师学院及3所分院,原千山区所属的千山职教中心,原市旅游局所属的旅游学校等,成建制划归职教城管委会管理。此举打破了部门管理界限以及学校类别界限,理顺了管理体制。

整合资源,实现集聚发展。在理顺管理体制之后,鞍山市职教城打破原有各校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结合各校办学方向和办学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撤并重复专业,初步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专业建设格局。2012年至今,围绕辽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和鞍山市大力发展激光、高端泵阀等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级开发区鞍山高新区签订了“支持激光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协议”,新增16个新专业和37个冠名班、订单班。围绕鞍山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了四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对接服务业发展的9大类专业群建设,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打破实训设备为学校所有的界限,通过对相同或相近设备的归并,集中建设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等8个实训基地和生产实习工厂,面向职教城所有学生和社会开放,解决了原有实训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的问题。

开展服务,实现产教互动。在鞍山市职教城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下,2013年,依托职教城所属技师学院牵头成立了鞍山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吸纳39家企业和培训机构,组建数控、焊接、电气、阀门激光、机加等5个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成员企业建立了12个校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28个实践教学点,同时还聘请了来自企业的10名客座教授和50名兼职教师到职教城任教。职教城还依托现代服务学校成立了鞍山市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现已列入鞍山市文化产业建设重点项目。同时,突出自治管理,将职教城内的食堂、超市、汽车维修中心等服务实体,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基地。职教城坚持“只要有需求,就要有培训”,实施“谁主办谁开发,谁培训谁受益”的考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各院校对外主动争取项目、对内挖掘培训潜力,不断延伸和拓展培训工作的触角。从2011年至今,年均培训项目30余个,培训人数5万余人次。

政策引导,实现职教惠民。在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三免”即免收学费、免收住宿费、免费发放被褥等生活用品;“两补”即按三年制补助前两年,二年制补助一年的方式,每生每年给予1500元至2000元的生活补助以及200元至300元的交通补贴;“一转”即:农业户口学生在鞍山企业就业后,可转为城镇户口。从2009年至今,已有数以万计的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

第7篇

Abstract: Study trav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China. Study trav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ourse syste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also is a growth poin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of study travel need to be analyzed to grasp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travel, and promote the sublimation of study travel.

关键词:研学旅行;素质教育;文化旅游

Key words: study travel;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cult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51-03

0 引言

2013年2月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随即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将安徽省、西安市和苏州市作为推广研学旅行工作的试点地区。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研学旅行已经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但对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1 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发展

1.1 研学旅行的起源

在古代中国,文人一向有游学之风,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游与学一直紧密结合。孔子56岁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取佛经也流芳千古;李白和杜甫也是游历了祖国名山大川才写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杜甫曾作《壮游诗》: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沈括自幼随父到处游历,成年后亦四处游学,这才有《梦溪笔谈》。有旅圣之称的徐霞客在游历中学习研究写下了《徐霞客游记》。

在欧洲17世纪兴起了“大游学”运动,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人都崇尚“漫游式修学旅行”,起初是年轻人一到中学毕业,便被送往外国旅行,游学者一边游历名胜古迹,一边学习社交艺术等,并逐渐形成风气,后来修学旅行成为知识阶层和社会上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修学旅行”一词则源于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开始鼓励研学旅行,政府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国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高中生每年则要在世界范围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谓之“修学旅行”。

1.2 现代研学旅行的在中国的发展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倡导研学旅行,并积极推动“新安小学长途研学旅行团”作全国性旅行,一路修学,一路宣传抗日,慰劳抗日军人,成为当时闻名国内外的“新旅”。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特色和有意义的专项旅游项目,在入境、出境和国内研学旅行三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学旅行中心”,还编写出版了《修学旅行手册》,又提出联合江浙皖等地区打造华东研学旅行黄金线路。2006年,首届“孔子修学旅行节”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曲阜举办,这是中国第一个修学旅行节庆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国内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兴起和推广。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2013年,安徽省、西安市和苏州市进行研学旅行试点,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安徽合肥中小学将研学旅行的成绩纳入学分统计。各地还建立了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组织培训研讨,如西安、合肥、武汉等地均举办了全国及本地区的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加强部门联动,一些省市的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有的地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制定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各地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建设基地等方式,积极为研学旅行的发展创造条件。

2 研学旅行目的和意义

2.1 研学旅行目的

何为研学旅行?在2014年3月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此的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是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专家点评、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旅游体验中学习和锻炼,从而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自理自立、文明礼貌、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2 研学旅行的意义

开展研学旅行意义重大。对国家而言,这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的行动,是对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从学校层面来看,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业态的角度看,研学旅行更加关注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满足自我提升需求的高层次文化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首次将研学旅行视作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研学旅游成为中小学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又是旅游业发展一个增长点。

3 研学旅行的范围和特点

3.1 研学旅行的范围

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研学旅行的范围。研学旅行主要在中小学生范围内进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不同学龄的学生所研学的主要范围有相应规定: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范围,小学生以省内研学为主;初中生以省内和周边省份为主;高中生以境内为主,有条件可适当组织开展出境研学旅行。研学活动的时间范围,小学阶段2天1夜,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实施;初中阶段3天2夜,在初中一或二年级实施;高中阶段4天3夜,在高中一或二年级实施。对研学旅游的对象、时间和目的地的范围做这样的原则规定是科学合理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从培养对家乡的感情开始,地点由近至远,时间由短至长,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研学内容也由乡情、市情到省情国情,内容范围逐渐扩大,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地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与情操。

3.2 研学旅行的特点

由于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任,研学旅行也就有了与传统意义的修学旅行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普及性。以往的修学旅游都是部分学生参与,而研学旅行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班为单位,年级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校必须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参与研学旅行的机会。

②课程性。研学旅行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在中小学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素质教育的需求,制定学校、学段、学期实施性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要有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安排和课程评价,避免将研学旅行变为盲目的“放羊”式旅游活动。

③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宗旨,因此研学旅行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特别是要重视旅游过程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明游客。突出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生成长指向。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不仅能收获知识和快乐,而且还能提高人文素养,自我完善。

④体验性。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因此要对研学旅行活动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学生有动脑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一起活动,共同体验,相互研讨,在过程参与和旅行体验中去拓展视野、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⑤公益性。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都属于国家承担主要费用的公共事业,研学旅行是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如果研学旅行所需费用应由学生个人承担的,也只能适当收取成本费,随同老师费用由学校承担。学校不能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特困家庭的学生要减免费用。既然是公益活动,政府行政部门就要统筹协调,划拨开展研学旅行的专款,尽量减轻学生的旅行经济负担。同时要制定针对研学旅行的景点门票、经营税收有关优惠政策,奖励与推动旅游企业对研学旅行市场进行开发,促进研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和作用

论及研学旅游的要素有必要先研究什么是旅游活动的要素。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和夏希肯特・格波特认为旅游活动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雷拍Leiper旅游系统模型则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一般来讲旅游活动的开展有三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业,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旅游吸引物为旅游客体,旅游产业为前二者的中介。以研学旅行的目的、范围和特点等因素考量,在此本文将研学旅行活动分为四大要素,并对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做简要分析。

4.1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既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又是研学旅行的决策和组织者。

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为学生的修学旅行活动保驾护航,提供各类保障措施。第一、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有关制度,不断总结推动,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学校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研学旅行长效管理体系。第二、课程保障:要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和标准,将研学旅行和课程改革结合,突出课程性,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结果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第三、安全保障: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要对参与活动师生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培训,要选择有较高资质、较好社会信任度和较强风险管理能力的旅行社作为实施单位,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要制定科学严密的研学旅行操作流程。研学前要制订计划。精心策划,确定主题,与有关旅行社一起科学制订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含安全方案),并上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告知家长。根据学生数量和活动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和责任,周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在研学中要严格执行计划,做好应急处理,对各类可能的问题科学研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研学后要加强后续管理,及时做好研学旅行的总结工作,转化研学成果。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方案制定,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科学化水平。

4.2 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中小学学生

中小学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我国的大中小学生占人口总数的20%,据统计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8亿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4170.65万人,如果研学旅行全面展开,那将是中国最大的游客群体。他们需要通过旅行体验活动获得知识和审美愉悦,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能力,他们是修学旅行产品存在的前提,因而提供旅游产品的旅游产业必须满足其要求。

4.3 研学旅行活动基地

研学旅行必须依托活动基地才能实施,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是用以开展研学旅行的,需要由旅游目的地提供各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研学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让学生能认知、体验乡情、市情、省情、国情的旅游载体和平台。国务院2014年31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我国有的省市已经组建了研学旅行基地联盟,有的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研学旅行基地,如上海东方绿洲“修学旅游中心”,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南京市学生阳光体育营地等。

有的旅游院校也在尝试将学校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研学旅行的旅游资源,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就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烹饪实训室、品酒实训室,开发西点DIY制作,美酒鉴赏活动;利用浙江旅游博物馆、遂园地方文化展示馆、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等展示演示场馆开发旅游博览产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在以3A级景区的标准,积极建设和打造研学旅行基地,目前已经编写《游学苏州,体验文化》丛书一套十册,内容涉及园林、建筑、宗教、民俗、工艺、茶艺、盆景等,可作为研学旅行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在基地中体验和研习茶艺、书法、插花、烹饪等文化。有的常规旅游景点也可以安排研学旅游活动,比如苏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设计了认识和体验古典园林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寻找和描绘园林的花窗,根据冠云峰瘦皱漏透的特点,探究太湖石的成因,欣赏留园三宝之一的神奇鱼化石,想象当年地质变化的情景等。

研学旅行基地要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和地区的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创设研学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动起来,不能仅仅只有游览观赏的资源。

4.4 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

旅行社是联系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与旅游目的地资源的中介。因为研学旅行服务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必须强调旅行社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根据专业性要求,旅行社要有专门服务于研学旅行的部门和专职的研学旅行导游队伍,要有系列研学旅游产品并且不断完善,具有根据学校的需要定制研学旅游线路的能力。

基于安全性要求,在近三年内旅行社无重大质量投诉记录及安全责任事故;投保责任险保险额不低于60万元/人、旅游人身意外险保险额不低于25万元/人等。旅行社对旅行车辆、驾驶员、行车线路、住宿、餐饮要严格把关,杜绝安全隐患。

5 结论

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借鉴日本财团法人修学旅行研究协会,国家和行业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研学旅行协会,对研学旅行进行研究、调查,进行资料信息的汇总及分析,并为学校和旅游企业信息支持,处理有关研学旅行的申诉及请求,同时为修学旅游提供资金及人力资源支持等。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若干个研学旅行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标准,引导研学旅行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推行具有强制色彩的学校研学旅行责任保险,制订学校、教师“尽职免责”条款,从而将学校和教师从安全事故的“无限责任”中解放出来,保护他们组织研学旅行的积极性。

发展研学旅行事业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中国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调研,积极探索研学旅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方向,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事业不断深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曹晶晶.日本修学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杨生,司利,张浩.日本修学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探究[J].旅游研究,2012,4(2).

[3]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

第8篇

2月6日,省总工会直属机关团工委举行送温暖献爱心座谈会。此次活动作为2010年服务青少年月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青春温暖彩云南,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省总工会纪检组组长、经审会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陈欣生参加座谈会并作讲话,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意义,勉励受助的困难团员要充满信心,战胜困难,并对团员青年们提出希望和要求。座谈会上,省工青妇干校和省工人疗养院的10名受助团员青年每人均领取到了1000元慰问金。(肖平)

曲靖市总工会:

为13个市直系统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

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曲靖市总工会决定,从2009年起,帮助市直系统工会解决专职工会工作人员配备问题,目前,已为13个市直系统工会配备了专职工会干部。

一是明确招聘条件,政治、专业及个人素养都严格把关;二是明确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加强软件、硬件环境;三是明确经费来源,市总工会对招聘人员单位工会每年补助1.5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聘用人员工资,5000元作为办公经费;四是明确工作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真正形成“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管事”的工作格局,将工会工作全面提升一个新的台阶。(邹林)

西盟县总工会:

举办职工技术技能培训

县总工会与有关部门积极协商,1月25日在司岗里酒店举办了西盟县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县人大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岩孔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强调要求学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培训人员主要是来自全县各餐饮、宾馆和酒店等服务行业的负责人及员工共50余人。

这次培训邀请到云南省旅游学校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周令芳讲师,她以酒店优质服务为题,以互动交流的授课形式,生动地为学员们讲解了酒店优质服务的重要性。(西盟县总工会)

曲靖市总工会:

积极动员 深入抗旱挂钩联系点

去年7月至今,曲靖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出现50年不遇的干旱,打破了自196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记录,出现了严重的夏秋冬三季连旱的天气,预计由干旱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5亿元。

2月22日,市委召开万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动员大会,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帮助挂钩联系点开展抗旱提高资金、物资和人员帮助。市总工会按照市委的要求,确定3名处级干部和2名干部轮流驻村抗旱,机关干部职工已捐款3800元支持联系点抗旱。(邹林)

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云南省委员会:

临沧分公司开展业务知识竞赛

临沧分公司于2月5日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共创辉煌”业务知识竞赛。此次竞赛以企业文化、企业转型知识、管理条例、业务知识、通信技术、安全生产、电信服务、企业管理等为内容。

参赛的12支代表队经过激烈的角逐,10000号业务外包点公司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市场政企部代表队和临翔区分公司代表队荣获二等奖,双江、沧源和凤庆分公司代表队获三等奖。(临沧分公司工会 段惠芬)

绿春县总工会:

举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1月29日,县总工会、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2010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班,来自全县50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

专业讲师系统的讲解从事客房、餐饮服务行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专业。培训合格后,学员可顺利拿到由省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培训,有效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为稳定劳动力就业创业和劳务输出产业产生积极影响。(李志荣)

云南省公路投资开发公司工会:

举办收费员风采展示大赛

2月1日,来自全省各高速公路管理处的50多名站长、收费员和内勤保卫人员的代表齐聚昆明,参加全省收费员风采展示比赛。比赛按站长、收费员和内勤保卫人员的工作要求设置了各种实际考题,要求参赛选手在专业知识问答、团体风采展示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三个方面一决高下。

这是省公路投资开发公司工会举办的旨在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片段。据悉,该公司工会还将在年内连续举办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从而推进职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宾川县总工会:

五措并举加强信息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下发《宾川县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信息工作的通知》,对信息报送主要内容、考核奖励等内容作了明确要求;

二是明确要求,提高工作质量。把信息工作列入年终工作考核,并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工会信息的收集、登记、整理、上报工作;

三是畅通渠道,促进工作发展。全县各基层工会统一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信息,成为全县工会工作及时上传下达的有效载体;

四是明确要求,提高工作质量。紧紧围绕工会的中心工作,突出工会维权特色,更好地为工会参政议政服务;

五是强化激励机制。年底根据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评选出工会信息工作一、二、三等奖;并在1月28日宾川县工会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对2009年度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禹美菊)

易门县总工会:

积极开展活动促安全工作

1月27日下午,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天一主持召开县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会议就如何贯彻安全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开展好安全工作自检活动;三是加强基层工会联系,指导基层工会做好职工稳定工作;四是要加大“送温暖”力度;五是要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有访必接,耐心细致解答问题;六是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认真组织开展以职工群众自我教育为主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月”。(易门县总工会)

文山州总工会:

联合四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近日,为确保春节期间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文山州总工会联合州建设局、州公安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对使用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各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对在检查中发现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从源头上减少拖欠、克扣工资案件的发生,防范和处置因劳资纠纷问题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切实做到及时介入、依法处理。(王连早)

西畴县总工会:

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西畴县总工会从关注农民工就业为切入点,引导、扶持农民工创业,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积极加快农民工服务阵地建设。

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均取得了初级资格等级证书,提高了他们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参与竞争的能力。2009年,开展创业培训230人,成功创业17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人,农村劳动力139人,复员退役转业军人1人。(西畴县总工会)

思茅区总工会:

第9篇

关键词: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办学集团化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行业紧密型职教集团是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或批准,有职业院校、行业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其优势在于可以集中行业教育资源,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实现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是由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批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牵头于2013年成立,运行至今近两年时间,为广东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南亚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供求信息交流的平台、人才共育共管的平台、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平台、在职员工交流培训的平台,通过平台,三十多个成员单位建立了深度的交流和合作,为推进协同创新、合作育人,走开放、集成、高效的职教新模式提供了典型案例。

一、以农垦企业为主体,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职教集团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深入探索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办学院、合作办专业、合作建技术服务中心三种办学模式已见成效,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办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1.合作办学院

2013年6月我院与广东农垦系统内四星级酒店燕岭大厦共同成立“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校企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尝试实践“现代学徒制”与学院共同培养企业急需的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2015年1月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与我院合作成立“广垦农产品商学院”,共同打造广东农垦产学对接示范平台,开展企业员工培养、培训并进一步开拓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农产品检测、市场调研、策划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2.合作办专业

对接广东农垦及广东现代农业经济产业链,重点建设以作物生产技术为核心的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群;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核心的食品加工技术(绿色食品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群;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等四个专业群,构建南亚热带农业生产、质量控制、流通等领域及其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引进人才,高起点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工作,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开展“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申报,并且与广东农垦畜牧集团公司、阳江农垦集团公司积极联系,后续实施方案仍需学院层面与对方签署合作协议。

3.合作建技术服务中心

共建广垦信息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为广东农垦集团提供了信息化咨询、系统运维以及软件开发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计算机系与网络中心师生作为项目参与者投身企业信息化服务,为广东农垦撰写了农垦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承接了广东省农垦总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系统运维服务和广东省胜利农场橡胶生产管理系统开发两个项目;为农垦总局“智慧农垦”建设提供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广东省农垦总局合作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咨询服务十余次,撰写专项报告10万字,排除网络故障780余次,数据中心机房巡检360余次,参与各类系统代码编写与修改上百次。

我院财经系与广东农垦总局财务处共同成立农垦财务研究中心,协助集团财务处进行财务信息平台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做好广东农垦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考核工作,为加强农垦财会队伍建设,保障农垦财会工作稳健、高效、健康运行提供决策参考。

二、坚持职教集团合作共赢宗旨,竭诚服务企业实际需要

1.发挥职教集团学校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我院与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合作立项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5个;与湛江农垦局联合申报的“甘蔗连作障碍生物修复与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体系集成研究”已获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立项,获3年50万元资助资金,133万多平方米试验田;与茂名局共同申报农垦油茶项目;承担广东农垦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科技园规划项目。与阳江农垦合作开展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生物肥技术项目、现代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项目、果菜种植项目、优质食品加工检测配送项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积极开展了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我院热作系为湛江农垦提供甘蔗优质高产培育技术,为广东农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及农垦科技中心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支持;图书馆与农垦实现了图书等资料的互联共享。

2.培养技能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近3年来,我院继续教育中心依托各专业完成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及其他类型培训服务14235人次,面向社会完成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达1001人次,为全国农垦系统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0期,培训人数7688人次,培训范围辐射海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十几个省的农垦系统,培训项目涵盖了全国农垦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暨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广东农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干部轮训、 广东农垦企业“走出去”海外企业管理骨干培训、广东农垦基层农技推广指导员培训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职教集团企业积极支持学校办学

企业从职教集团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了益处,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热情也比较高,在“订单”培养、“双师”团队构建、共同制订行业标准、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院依托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与广东农垦科技中心联合建立了广东农垦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与广东金皓种子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农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下设种子质量检测室和绿色农产品快速检测室。

三、紧跟农垦“走出去”战略,建立了以“四化”为主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学院按照“国际化、走出去、请进来、提水平” 的合作办学理念,与美国等多个国家和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办学机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活动,学生境外顶岗实习基地不断拓展,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双语教学范围继续扩大,成为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推广基地。

1.实习基地国际化

学院依托广东农垦“走出去”发展战略,学院与广垦橡胶集团公司合作,2014年首次派出10名学生在广垦橡胶集团泰国公司开展海外实习; 2015年在泰国建成“农工商学习中心”,进一步加强教育输出与国际教育合作。学生参加美国带薪实习项目达109人,被美国Eachfuture公司授予“美国实习战略合作伙伴”;参加德国F+U实习项目的学生达199人;参加澳门酒店毕业顶岗实习项目达109人;参加台湾高校游学项目达12人。学院还搭建了英国硕士预科项目等。

2.培训项目国际化

我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简称“BTEC”)与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合作,2012年11月,获得 “BTEC项目大中华区师训基地”,目前是大中华区唯一师训基地,并为全国三个BTEC中心,培训教师70余人次。建立出国外语培训与考试基地,获得PTE考试合作伙伴证书,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LCCIIQ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点。

3.师资队伍国际化

通过双语教学建设工程,我院共选派31名教师赴境外学习,涉及8个国家和境外地区,培养和认证双语教学资格教师达45名;引进外籍教师来校教学规模达10人次,扩大了双语教学队伍规模。

4.课程教学国际化

开展双语教学及小语种选修课。学院2009年开始试点双语教学, 2013―2015年共开设了47门次双语课程。继2011年开设泰语选修课基础后,2013年开设柬埔寨语选修课。

四、合作成果

近两年来,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学院合作企业数增加了551个,增长率为82%。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数量占18%;合作企业投入设备值增加了211万元;订单培养人数增加了246人,增长率为143%。

人才培养方面效果显著。学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实现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用人单位平均满意率分别为97.80%、98.1%。2013、2014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获奖35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8项。学生就业创业之星26名;学生获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银铜奖奖各1项、优胜奖1项。

2013年和2014年,学院与麦可思数据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报告显示,就业率、受雇全职工作、自主创业、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2015年9月,我院作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唯一的参会代表,在广西美术馆举办的“2015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的学生创业作品参展中,热作系学生自主研发的食品及农业加工产品全部获得奖项。

五、主要问题

职教集团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1.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阶段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处于完善和发展中,推向深层次的合作还需一定的时间。其主要是因为学校和企业的目的不同,因此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职教集团在各方主动融入、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中有待完善。

2.政府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加

目前,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作为合作双方,力量有限,面临社会层面的政策、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建议在职教集团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予以支持,从而形成更好的合作办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赵月望.构建重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3(15):15―20.

第10篇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30-03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背景

200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职校就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

笔者认为,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型实训基地,另一类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目前大多数职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局限于实验型实训基地,即在校内建设实验型教学场地,提供一定的专业教学设备,在课程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演示技能操作过程,学生再进行一定课时的实操练习;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能够进行产品生产、并且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真正投入市场销售的营业主体。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意义

校内实验型实训基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并不能将学生带入现实的职业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酒店行业是直接对客服务的接待业,酒店是一个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具有复杂人际关系的工作环境,要想学生在实习中和实习后能够适应这种行业特征,必须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切实地体验这种工作环境。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可能造成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时的“实习社会化”程度低。“实习社会化或组织社会化,是指实习者通过在组织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认可与接受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并达到组织期望的工作态度与行为,最终完全融入其中,成为内部人的过程。”①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不可少的途径。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独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资金、场地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的扶持,难度较大,而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为场所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现实性问题,更能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职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政策背景 200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我国各地职业院校在政府、企业的支持下纷纷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最常见的形式是开展顶岗实习,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两年的校园生活之后紧接着是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如前所述,容易产生“实习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有必要到酒店进行短期的实训,初步了解将来实习以及就业的行业状况和工作环境。

职校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在酒店营业的旺季派遣学生到各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即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将需要见习的全部学生派出见习。例如,广州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的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广州各大酒店都处于需求旺季,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此时各校派出学生到酒店见习,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手问题,又为实践教学找到了绝佳场所。这种集中时间见习是传统而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因为见习的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学校做出统一的教学安排,维持教学秩序,但这种方式受到酒店营业需求的限制,若酒店人手足够,则学生很难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派出学校。因此,我校在集中时间段派出学生见习的基础上发展了派班轮流实训的模式,即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派自然班轮流到酒店进行短期实训。从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的规律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实训期选择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然而,在实训基地实际运行的初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实训时间与校内教学活动冲突 由于校内教学计划是整个酒店管理专业统一制定的,而各班到岗参加实训的时间并不相同,这导致学计划受到影响。另外,校内校外各种考试、培训的时间不同,各类考试、培训有不同人数的学生报名参加,经常发生学生在岗位上实训期间需要回校参加各种考试与培训。这些困难导致在派班之前难以制定计划。

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实行 从学校和实训生的角度来讲,到酒店参加实训的主要目的不是来挣钱,而是来了解酒店、学习基础专业技能,因此教学是主要目的,在实训的过程中必须有“教”与“学”过程,才是真正落实了实践能力教学。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能够接受学生来短期实训,多是为了解决酒店“用工荒”的难题。即使是短期实训,企业在短期内要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已属不易,要让实训生在短期内为酒店创造利润的机会很小,更无法在实训生在岗的时候让出多余的时间给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切实进行。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是为了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专业技能。实训基地运行之初的实训教学,变成了与普通见习相差不大的模式。学生在酒店工作了一个月后,对酒店工作环境、业务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程度地了解,但是实训过程中和结束后未能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经过短期实训后,是否能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习惯,服务技能是否达标,这些问题没有从一个系统的评价机制得到反馈。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与学校各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制订派班计划

为了不影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同时兼顾部分学生在校的考证与培训,根据实训基地运行初期的经验总结,在制订派班计划前应注意:(1)向学校教务部门领导请示,与专业教研室协调教学计划;(2)与学校培训部们进行沟通,了解各类考试的时间和培训时间,避免安排报考人数多的班级在考试时间到基地实训,根据各班情况确定派班的时间顺序;(3)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做出安排,平均分配各批次实训生的实训时间。

(二)学校与酒店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提早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做好岗前培训,布置实践教学任务 在制订好派班计划后,及时向学校各教研室发出通知,各教研室专业教师收到通知后,依据提前拟定的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及时根据时间表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以明确教学目标与,在学生下企业实训前根据教学目标下发课题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下企业,如“如何认识酒店前厅部的职能”、“作为餐饮部服务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下企业,一是能够使学生在实训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地混日子;二是有利于学生积累案例,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实践素材,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出于行业特点和培训需要的考虑,往往在岗前培训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岗位形象要求将他们分配到各业务部门,由于实训时间短,在实训期内一般不调换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分配的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任务。

结合酒店的员工培训开展实践教学 在酒店日常管理和运营中,人事部须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以保持服务质量在同一水平。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趁此机会进行对学生的课堂式教学。将实践教学与员工培训结合起来,可以避免酒店各业务部门专门为学生做出统一上课时间的安排。虽然酒店也不可能安排所有员工统一时间接受培训,而是分两次或三次对不同批次的员工完成同一内容的培训,但安排两到三次培训时间针对学生足够完成一个课题的教学工作。例如,《仪容仪表、礼仪礼貌》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之一,这个模块的实训教学完全可以与酒店员工培训统一内容和时间。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对于酒店员工和实训生两种成分的培训与教学完全可由酒店人事部派出专人或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来承担,但培训师必须是对员工和实训学生的情况都非常熟悉的人选。

(二)通过酒店和学校两方面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结合酒店的质检会开展教学评价 酒店的质检会议一般由总经理主持召开、各部门经理参加,通常是一个月一次。质检工作通常包括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评价、问题的指出与改进方案等。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教学标准可根据酒店对员工的要求合理地制定,而教学评价可以结合酒店每个月召开的质检会来开展。在总结质检部门反馈的意见后,同时获得对实训生的评价,对实训生的评价又可在下次员工集体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反馈给下一批实训生,如此循环,促进实训生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训结束后进行教学反馈 学校可根据酒店相关部门对实训生的鉴定结果评出优秀实训生,在实训生离岗返校后,再开一次实训总结会议,让学生知道自身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教师获得这些鉴定结果后,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从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专业技能等方面考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通过教学评价结果对自身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反思,完成教学反馈的过程。同时,专业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进行案例教学。

以上是我校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践经验,希望对我国职校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和该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在模块化教学理念下,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基本文化素养和能力模块、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②其中基本文化素养和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这两个模块主要靠理论方面相关课程的学习,而专业技术能力模块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对于酒店从业人员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迅速适应酒店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必要条件,而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更加依赖于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养成。实践环节的教学至关重要,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运行实践中继续研究,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注释:

①田喜洲,谢晋宇:《大学生酒店实习社会化及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旅游学刊》,2010年第1期

②刘素平:《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第14期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途经研究[J].成人教育,2012(1).

[2]陈建明.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时代,2011(7).

[3]邹成成.浅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4]马茜.工学结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企业化模式探讨[J].时代经贸,2011(18).

[5]章永刚.基于校企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素质养成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6]宋园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轮岗实习初探[J].职业教育,2011(9).

[7]庄萍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2).

[8]金晓春,金永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初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9]张艳梅.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才智,2011(10).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辅导员

[作者简介]曹轶(1982— ),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01854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71—02

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工程,意在培养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部分学生的创业欲望,引导从事创业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是联系学校、学生、家长的桥梁,参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与大学生有密切接触,辅导员应该成为创业教育的倡导者、支持者、实践者。事实上,许多高校的辅导员也确实承担了创业教育的任务,辅导员已成为学校创业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是做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2011年初,笔者对浙江省内30所高职院校、30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重视创业教育,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调查显示,在问到“您所在的学校是否鼓励高职学生创业”时,有89%的辅导员选择“鼓励”;在“您所在院校是否开展创业教育”这一问题上,有45.8%的辅导员选择“有,大力开展”,有49.2%的辅导员选择“有,一般”,只有5%的辅导员选择“不清楚”,可见,鼓励大学生创业,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时间不长,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有许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其关注的只是少数学生的“创业”,而非面向所有学生的“创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数量少,开展创业教育力不从心

问卷调查反映,“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难点在哪里(可多选)”中,有76.3%的辅导员选择了“辅导员日常事务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您不愿意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的回答中,有3.4%的辅导员选择“我不赞成大学生创业”,有13.6%的辅导员选择“个人工作忙,无时间兼顾”,有39%的辅导员选择“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师资力量”,有33.9%的辅导员选择“大学生创业缺乏各种资源,条件不成熟”,有8.5%选择“个人对创业教育不感兴趣”,有20.3%选择“其他”。不论选择“缺乏师资力量”,还是选择“缺乏各种资源”,都从侧面反映出由于创业教育的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造成辅导员害怕做这项工作,也无暇做这项工作。一些辅导员平时只能忙于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从事创业教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业教育。这成为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的一大阻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意识比较淡薄

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等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存在“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高职院校对基层教学单位考核机制的导向以就业率至上。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活动。在收回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创业教育是否应纳入辅导员的职责”的问题,有42.4%的辅导员选择“是”,而选择“不是”的比例竟高达45.8%,还有10.2%的辅导员选择“无所谓”。许多辅导员觉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是“瞎折腾”“冲动”,同时,还认为这种“瞎折腾”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殊不知创业教育往往在激发学生创业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地、有目标地学习专业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当前,很多辅导员不愿意参与创业教育,增强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意识显得非常必要。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

虽然许多辅导员认为创业教育不应纳入辅导员的职责,但调查中发现辅导员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的还是占大多数。在问到“您是否赞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时,有61%的辅导员选择“赞同”。在问到“您认为高校有无必要开展和普及创业教育”时,有67.8%的辅导员选择有必要。可见,辅导员觉得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种种困难使得辅导员不愿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去,也使得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意识非常淡薄。

(一)辅导员缺乏创业有关知识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作为辅导员,您愿意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吗”这一问题,选择“愿意”的占40%,“愿意,但不了解创业教育”的占36%,选择“不愿意”或者“无所谓”的占24%,可见,大部分辅导员还是愿意辅导学生创业的。然而,影响辅导员辅导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辅导员自身创业素质不高,缺乏创业的有关知识。当问到“你是否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选择“详细了解”的只占4%,选择“略知一二”或“不了解”的分别占75%和17%,占绝大部分;当问到“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难点在哪里(可多选)”时,选择“自身创业教育知识不足,难以给学生辅导”的竟高达91%。此外,在调查的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都是由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这些年轻的辅导员有朝气,但阅历浅,与社会接触不多,加上校园环境相对封闭,导致辅导员往往只能以经验为主,照本宣科,缺乏说服力,很难指导学生创业,学生们也不愿听。可见,辅导员难以开展创业教育的最大阻碍是自身创业素质问题。

(二)辅导员缺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条件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但创业教育应更多地强调实践能力。许多辅导员有兴趣和学生一起开展实践活动,但高职院校往往缺乏符合相应要求的训练与实践条件、实践设施和实践场所,使得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校园创业园区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而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又分散,难以管理。此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一般做得都比较好,而企业是创业教育最好的实践载体,但辅导员与企业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辅导员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开展创业教育很难获得企业实践资源,创业教育限于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问卷调查反映,“您觉得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是否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选择“适合”的占66.1%,选择“不适合”的占22%,选择“不清楚”的占11.9%;当问到“您不愿意指导大学生创业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时,选择“大学生创业缺乏各种资源,条件不成熟的”占38%。这里的“条件不成熟”大多指的就是实践条件。影响辅导员辅导学生创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创业教育的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

三、鼓励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一)明确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职责,提高辅导员的责任意识

学校应明确辅导员职责,强化辅导员开展创业教育的角色意识。许多高职院校在辅导员职责中有就业指导的内容,但没有提到创业指导。学校应将辅导员辅导学生创业明确写在职责中,将创业教育作为辅导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内容应包括宣传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讲解创业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创业、跟踪帮助创业毕业生等。明确将创业教育作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服务好学生、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

长期以来辅导员的“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导致创业教育工作不受重视。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聘请毕业于经济专业的辅导员担任创业教育的专职辅导员,负责跟踪、指导实践创业的学生,并疏导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困难;其他辅导员兼任,负责创业教育的引导、疏导心理等工作。只有明确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职责,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创业教育的工作。

学校要明确责任,辅导员也要从主观意识上提高对自我的要求。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要提高服务意识,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辅导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看清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做学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创业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辅导员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整体观念。辅导员不仅要在创业指导的课程教学中传授创业知识,还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和灌输学生的创业精神。同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校创业教育团队工作。辅导员是创业教育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不仅肩负着直接传播和教育学生的重任,也是专业老师与学生沟通协调的剂,是帮助学生实践专业理论的助推者和好搭档。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能力

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对辅导员进行创业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培训工作,提高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能力。

从培训内容来讲,首先,要注重提高辅导员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对创业的不了解,会打击学生的创业激情,使学生想创业却无从下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辅导员,应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广阔的文化视野、熟练的技能手段,以适应学生求新知、求创业的需要。鼓励辅导员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了解创业政策,更新创业知识;通过聘请专家和社会企业家开设讲座,可以丰富辅导员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可以提高辅导员创业综合能力。其次,要开展辅导员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让辅导员熟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掌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质量。

从培训方式来讲,首先,分专业进行培训。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导致辅导员队伍结构多样化,辅导员来自各个专业,辅导员培训要注重个性化、针对性。辅导员队伍里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法律、财会等专业的,一般具备比较强的创业基础知识,对这些辅导员着重于创业技能、区域经济的产业背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理工类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则着力于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要强化辅导员的团队意识,发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互补性,扬长避短,使创业教育形成合力优势,避免单兵作战。其次,要通过论坛、调查、访谈等形式,加强内外交流,不仅要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也要加强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突破。再次,要借助创业教育科研团队,在研究中实现学习和实践。辅导员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针对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提升辅导员创业教育的能力,学校科研部门要为辅导员的科研项目创设平台。

要健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有效促进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职称、专业、专兼职的侧重和个人意向提供不同专题的培训机会,如创业创新能力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创业常见心理问题培训等,并鼓励他们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的动力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建立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稳定的辅导员队伍。要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需要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辅导员而言,激励机制分为内、外两种。内在激励因素包括职业发展、工作环境、培训机会等;外在激励因素包括工资、固定津贴、福利、工作绩效奖金等。

1.实行弹性坐班,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辅导员每日的工作除了像行政人员一样坐班,在8小时制外,还要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大量加班,只要学校里有学生,就没有休息时间。因而,在精神上极易感到疲惫,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实行弹性坐班,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帮助学生,做好各项工作。

2.实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应与创业教育的发展相挂钩。辅导员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将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在利于职业发展的制度下必然提高工作绩效。因而,高校要根据每个辅导员的特点和偏重方向,帮助辅导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对有志于从事创业教育的辅导员,在职称晋升中可以走经济师系列路径,并对具备职业规划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员享受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待遇,在辅导员职称晋升、人才选拔中给予优先。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奖励制度。将辅导员创业教育考核与职称、薪酬、奖惩、晋升相挂钩,从而形成高效、务实的人才评价体系,增加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工作动力。考核方面要将专职与兼职相分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期和学年统筹分析。对在创业教育中考核优秀的辅导员以及撰写优秀创业案例、被选入优秀创业团队的辅导员纳入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统一表彰,树立典型,宣传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创业教育中的成绩和奉献。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因此,二级学院、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团委、学生处等都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负责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和管理决策等,要为辅导员的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学生专业教育这三者实现紧密结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侧重让学生参加学校内外的实践,让学生对自我以及人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形成自身意象,进而提升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精神,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创新创业行为。[1]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鼓励高校从学校类型、层次、特点和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2]可以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应纲领性文件要求,地方财经类高校应顺应并快速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潮流中,抓住机遇,根据学校自身类型、层次,从所属地域实际出发,探索出符合地方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这对于地方财经类大学跨越式发展、推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地方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内蒙古财经大学始建于1960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管理学、理学为主,法、文、工协调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F(金融硕士)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是重要的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形成了独有的教育模式。

一、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上,形成基础课以基础课和必修课为主、专修课、讲座课和实践课为辅的课程体系。

基础知识教育方面,主要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教育等课程。

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自我认知、行业认知、实现路径等方面帮助毕业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行业特点等内容,为今后的创业夯实基础。

(1)就业指导课程。为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就业形势,熟悉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站在时展的高度洞悉市场需求,完善自我,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规律的就业观念。本课程的设置应系统的为大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能力、求职应聘与面试技巧、就业与择业和创业带动就业的内容,力求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指导。

(2)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渴望创业,是创业的生力军,但创业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学习创业,将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能力,从而为真正创业做好准备,所以,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的专业知识课程尤为重要。

①必修课。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18学时,1学分。在本科第三学期开设,注重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必修课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对创业的认知开始,创业需要哪些心理素质、知识准备,如何进行创业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创新思维,各部分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环环相扣,将创业者需要的知识、能力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②专修课。专修课是对具备创业潜质,并且有浓厚的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的创业实践教育。本课程以短期培训班形式举办,每学期开设1期,每期开设1―2班。专修教育通过面试和创业能力测评的方式选择学生,以实训课为主要教学形式,主要讲授创业能力拓展、创业准备、创业流程、新创企业管理和创业风险应对等五个模块的内容。授课过程应与学生组建创业团队、选择创业项目、创业体验和进入创业过程结合在一起。[3]目的是指导学生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

③讲座课。学校要建立专家库,选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校友和政府相关人员到校作创业讲座。[4]专家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可能涵盖各个创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便于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创业兴趣的同学进行辅导,使学生可以“零距离”的和创业成功人士交流。同时,积极组织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会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5]通过访谈,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而判断你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实际上是一次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

(3)实操教育。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以教学全程化、目标阶段性、内容项目化为指导思想,在本科教育的1-8学期,把实践教学内容内化为各个阶段的实践项目,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项目训练的目的、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准备、实践步骤、学生实践过程应完成事项和课后作业、实践效果评估等。

二、搭建实践平台

(1)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孵化园是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孵化园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具体表现为: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支持;指导学生新创企业的成长。[6]

孵化园要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有序地建设。场地要能够接纳10个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和5个注册新创企业入驻。相关设施要齐备,可以提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新创企业运作的房屋、水电、照明、网络和基本的办公用品。最后,还要有完善的软件支持系统,满足学生的创业实践需要。

(2)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发挥各方积极力量,联系与各专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共建的工程中心、实验室,可以直接建在企业,也可以建在学校,教师可以在这里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学生可在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专业实习、工程实习等。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内蒙古财经大学在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努力为学生搭建集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实践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帮助,通过提供场地和设备保障、邀请专业导师团队、依托学生社团、构建活动平台等措施,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

2013年11月5日,由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20多名师生共同组成的“挑战者”创业团队入驻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挑战者”创业团队于2013年6月成立,并与内蒙古宇航人集团公司合作,为该公司承担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工作成果获得了公司和学校的一致好评。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与计算机学院对该创业团队仔细考察后,批准其入驻中心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设备、网络、办公场地、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1)“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内蒙古财经大学近几年学生的挑战杯竞赛参与度已初具规模,2013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楠、统计与数学学院梁猛与金融学院王伟华等7位同学的《对“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探究――以呼和浩特市府兴营为例》的作品获得了自治区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广泛进行创业活动宣传,举办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专题系列讲座和挑战杯作品巡展,在全校范围内深度宣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竞赛,提升此项赛事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本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

(2)成立创业协会(社团)。由内蒙古财经大学团委牵头,组织成立了捷迅创业协会,召集全校有创业兴趣的同学加入该协会,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讲座、联系兼职、进行素质拓展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3)举办专项竞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模拟招聘会、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013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和包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内蒙古财经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内蒙古财经大学分赛场初赛于2013年11月举行。通过此项活动,全力营造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本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遴选和储备优秀项目,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四、设立创业就业扶持基金

2013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内蒙古财经大学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持基金,专门扶持“挑战杯”国赛获奖团队进行累进创新。

总之,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既能有效地缓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又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各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准确定位,从不同层面研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群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6(48).

[2] 郭勇.构建“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J].华章,2011.6(89).

[3] 张玉敏,郑琳娜,孙静,于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2(123).

[4] 汪双安.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2012,2(95).

[5] 茅朝霞.生涯案例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