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时间:2022-10-11 12:1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第1篇

编者按: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和**老师、**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2篇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第3篇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和老师、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学期分别安排了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对策;学习方法

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中化W作为学生的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生产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趋向系统化、理论化,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一、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

初中化学较好的高一学生也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初中化学考90多分,为什么高中化学学习越来越吃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化学概念模糊和未建立微粒观

概念教学是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不会理解化学的概念。例如化学计量是很多同学在学习高一化学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特别很多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把单位mol和物质的量混淆,不能理解“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概念,把其处理为“一堆”,而是认为是“一个一个”。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作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计算这部分,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中未形成“微粒观”,不知道物质微观下还有哪些粒子,不能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的实质,以至于在后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很大的问题。

2.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差

高一化学经常会有大量综合性的理解性的考题,不再是初中化学那种更多只要记住就会的题。例如有些的图示计算题、实验综合题中实验流程图的考查等,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审题能力,还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快速发现题眼的能力。而初中化学更侧重于知识的识记,对解题能力要求不高。由此可见,进入高一化学学习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解题能力。

二、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的成因

通过分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究其原因很多。比如有的是初中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难度不大,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掌握不牢。对于一些经过系统有步骤方法的学习的学生对化学学习还是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安排在初三一学年,加上中考,学业紧张,所以很多老师更多的是针对考点进行讲解练习,以至于很多学生初三化学没有入门,更多的是记忆。特别是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更多的是微观上研究物质,这对于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仅仅是宏观上,不能很好的从微观上进行理解性的掌握。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高一新生的化学知识零散,没有系统,表面化,不知道“为什么”,也缺乏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应具有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了学生要有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规律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化学学习的进度安排不合理

初高中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课时安排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课时少,内容多,所以教学进度快。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前面知识都没有弄清楚,再学习新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改善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策略

高一化学的学习对于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高一学生化学的低效的问题应该结合其综合特征进行处理。其策略如下:

1.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彼此对对方教学要求了解甚少,造成初、高中教师各自为政,互不交流的尴尬局面。使得教师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方面先天缺失。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教材进行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能够有利于衔接。这样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建立相关化学概念。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解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小结巩固的习惯,能够将零碎的、知识量多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认为化学难学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受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影响,还是以记背为主,很少去分析思考知识的实质。很多学生还未形成微粒观,不能去理解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所以教师可以将微粒观设计在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加深对微粒观的理解。化学的实验是许多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些化学史,激励学生去探索化学的魅力。

四、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将初中知识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知识中,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并为今后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高一化学有效教学学习兴趣基础能力科学与人文融洽

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总体格局是:高一重在基础关,高二抓好素质关,高三严把提高关。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一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可以概括为:激发学生兴趣,指导科学学法,抓好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入门,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了发展的主体。笔者就如何实施高一化学有效教学谈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与高一新生的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虽在初三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然而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却不高,而且或多或少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他们认为化学物品既不环保的,又有污染,而且带有腐蚀性。因此在实验室里就会经常出现学生做实验时缩手缩脚的情景。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第一负责人王祖浩教授指出,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作用巨大,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的学科,而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例如:对化肥的认识,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使用化肥,可以使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然后教师向学生阐述如何合理使用化肥,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并非有害物质,并非污染物,而是对人类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多举一些此类化学有益的例子,可以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思维来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性精神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学法

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化学。教学实践表明,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瓶颈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上的落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墨守成规,总是按照初中已形成的学习方法,把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到高中化学学习中来。然而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多而深,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不能奏效,结果使得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这也是新高考方案的重要指向。联想、总结、对比是思考的主要方式。

何谓联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各方面知识和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同时扩大到同一类事物的过程就是联想。例如:在教学制取氯化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联想:(1)从制气的装置上可以联想到制取氯气、氧气、氢气,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制气装置的一般规律。(2)观察反应物,并联想到其它氯化物和其它高沸点酸可做替代物。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设计出可以联想的知识点。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归纳联结。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联想,深刻思考,在进行课堂小结、单元复习和综合练习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指导。例如:卤族元素以氯为代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点联结起来。

内容零散、知识点多是高中化学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总结来抓住知识的重点,掌握学习的规律。学生一旦学会总结,而且善于总结,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渗透上述思维方法的指导,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抽象思维的习惯,并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抓好基础重视能力培养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学生在化学模块学习中的学分,一要看其考勤情况;二要看其在终结性的考核中的成绩和过程性评价中获得的成绩。

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决定于高考。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发展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凸显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然而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难度越来越大,都有“解题难”和“没思路”的苦衷,这表明学生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构建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的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其也是一种能力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从高一就做起,运用于平时教学之中,循序渐进。具体的做法是:

1.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认真做好“讲、练、评”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编练习题和测试题,而且要分出练习的层次,注意从多种层面多种角度多练学生易错、易模糊的知识点。

2.冲破思维定势的桎梏,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教师可通过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变形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换信息的能力,锻炼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法”,将一道题演变为若干题,这样就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会解题,更要教会学生巧解题。例如化学计算,可以使用关系式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守恒法、讨论法等几种技能技巧。

四、有效教学的精神动力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高一化学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化学教育要实现科学人文价值,应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善的良好品质。如教师可以介绍门捷列夫、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及其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真正让学生懂得化学理论推断、实验证明的严谨性,结论的准确性,体验和感悟到“求真、求实”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感受到人性中“善”的一面。

2.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介绍“燃烧学说”史料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具有科学严密实验设计、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拉瓦锡;有无法打破陈旧观念而留下终生的遗憾的舍勒、普利斯特里;还有陷入“无人喝彩”深深寂寞的罗蒙诺索夫;更有人们对自然奥秘艰苦卓绝并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有这些都将激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实践,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以化学史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钠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侯德榜制碱法等事例,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

4.充分体现化学的美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商。缤纷的实验现象、精美的结构模型,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欣赏、享受和感悟之中,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这是教师应该遵循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认知框架。教师应有机地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和对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百含.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新生;学习化学;困难

Abstract: The high chemistry is the student study chemistry elementary knowledge important component, because receiv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o teach the law and other factor influence, caused them to study has the difficul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several spots,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 school new student; study chemistry; difficult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她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上一蹶不振,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

1学习困难的原因

1.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1.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诱惑,不专心学习。

2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2.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

2.2转变观念、钻研教材、更新教育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和方法。

2.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另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2.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7篇

关键词: 课堂结构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教学

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感到非常不适应,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化学学习也不例外,就连一些初中时化学成绩佼佼者,也感到无所适从。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经历了课改前、课改后,从事过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的思考,以及与教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意见,供同仁参考。

一、造成高中新生化学学习不适应的原因

1.与初高中化学教材体系编排有关。

课改后,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课程完成了从原来的“为少数人的化学”到“为全体学生的化学”的转变,从课堂的价值取向看,强调化学课程“工具论”意义上的价值;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强调公民的基础知识,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基础科学知识,关注科学的解释及其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注重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知其然”。而现行高中化学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能力的教学,与初中相比,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许多知识点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元素周期率”等抽象程度高,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重要原因。

2.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有关。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因此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只作常识性介绍,选学部分则没有讲述,造成学生知识缺陷;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上的脱节,造成高中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出现高估学生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把教材过度延伸等问题,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气氛不活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些都是高一新生感到学习化学困难的重要因素。

3.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水平有关。

初高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一新生因环境、课程、师生等方面因素,心理发生了变化。高一学生在初中时较为活泼,表现欲强,表现机会也多,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所以刚进入高中时,充满了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进入高中后才发现,强手如云,竞争对手多,竞争气氛浓,加上课程增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使他们感到不适应。

二、优化课堂结构,抓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1.及时复习,帮助高一新生构建化学概念是衔接教学的前提。

高一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化学特点及其知识体系,在高一新课教学之前,安排几课时,对初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梳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答题的知识,要重点解析,但呈现的角度和方向应尽可能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直接联系,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初中不少知识仍是高中学习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新课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做好衔接工作。总之,利用新课前的复习,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高一化学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如开展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高讨论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如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分组教学等模式,恰当运用,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及时转变学习策略,各方面做好精心准备。其次要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融会贯通,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等。高中化学教程设有“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栏目,编排和要求上侧重了趣味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最后要优化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养成预习习惯。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就是学生要在教师讲解新课前,有计划地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内容的初步了解,这样上课就有备而来,带着重点、难点听课,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渗透性衔接教学。

初高中教材体系在结构和编排上有差异。初中化学以物质分类为主干,各物质的横向联系较少,理论知识不系统,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还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等为主干,在教学中由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开始,重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由知识“点”出发而发展形成一个知识“面”,并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因此,在化学高中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补充初中涉及不深而在高中常常出现的知识点等。按教学顺序,在每一章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如对高一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先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类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总结氧—还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升降去分析氧—还反应的外在表象,进一步深入到氧—还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或偏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由于学生对于各种元素和原子团的常见化合价并不熟悉,应先对初中化学进行复习,使学生对原子、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实质、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化合价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有较深层次的认识。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这样一个知识网的形成过程,既巩固了初中化学知识,又使学生对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完整的理解。

总之,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巩固初中化学知识又是学好高一化学的必备条件,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做好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应该引起所有中学化学教师的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化学 知识 衔接 重要性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3).

第9篇

天津市初高中使用的都是人教版课本。但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初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知识学到了什么程度,特别是对课改后的课本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初中的教学情况和高一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环节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对全区初三和高一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在升入高中学习后,由于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高中课本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容量大,难度深,不可能像初中教学那样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强调来排异解难。此外,许多从高三回到高一任教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增加很多高考知识和例题,而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不容易跟上节奏。

另一方面,对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高一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依赖性大,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主动分析、理解较少,一旦遇到困难,就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课容量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些高一的学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都有困难,更不可能及时预习、复习、总结,影响了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处出现问题的学生中,在有不少是初中时化学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却落伍了,失去了学好化学的信心。这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时出现的严重滑坡和分化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实现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我区多所学校进行了校本实践与探索。不少完中校分别对初三和高一化学教学提出教学衔接的目标,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主动考虑衔接问题,不以初中毕业的最低要求作为学习标准,同时加强高中所需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很多学校在高一年级采取各种方式开设“衔接教学”课,有的在新生录取后开学初集中补课,有的在高一先划出一定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也有的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复习补充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这些校本实践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学生在高一学习的适应性。

二、初高中化学内容分析及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知识层次等因素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有着不同的培养目的和标准,初中化学更强调基础性与一般性,要求学生拥有作为一名未来社会公民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也不一样,需要对初高中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衔接。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模块中,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高中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初中只有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没有明确提出反应快慢问题,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出现,也没有明确指出可逆反应问题。

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知识体系上来说,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课本着重于从感性认识总结归纳理性认识去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而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课本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析及衔接策略

从教学内容上,初中化学内容以感性认识、记忆知识为主,内容较简单,而高中化学内容较多,且理性知识较复杂,知识向着系统化、理性化靠近,知识容量和思维难度远远高于初中。如,高一学生普遍认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学习难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初中课本未涉及,学生不能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初三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形成“氧化还原是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课本加以整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反应物中判断。而高一教师在讲“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复习原子结构知识,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从已学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反应来讲,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在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课本内容的衔接,又要关注学生认知心理的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法的选定、过程的安排、媒体的选用)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衔接优化,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同时,教师应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熟悉初高中课本对学生能力及其化学知识的要求,注重对衔接点的认知和优化,注重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区域教研策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优化,以文献研究、联合教研和同课异构教研为实施策略,引导教师提高衔接意识,熟悉初高中课本的体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放矢,既要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基于初高中化学衔接点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引导教师对初高中化学衔接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组织全区初三和高一年级教师对初高中课本全部知识点进行衔接梳理与总结,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对初高中课标要求进行梳理及分析,对典型衔接点进行主题教学分析与设计,总结提炼在衔接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对初高中教师分别提出教学建议。如元素周期表教学单元有关元素符号的识记问题,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需要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具体元素,或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知1~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但九年级课标中没有相关的要求。有些高一学生因为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存在问题造成后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建议初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识记的方法指导,高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初中相关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化学本质规律的认识,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二)引导初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初高中化学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梳理总结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特点,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如分类法,初中提及了物质分类的方法,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物质,引导学生把众多物质分成不同的种类,直接研究一类物质具有的性质,而不需要逐一研究物质的性质,这为研究物质性质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径。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词,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本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规律性,顺利度过初高中衔接的适应期。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培养少数未来的化学家,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化学兴趣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及其重要,十分必要[1]。

1化学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1.1传授知识。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开展兴趣教学,可以寓教于乐。

1.2发展能力。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如环境、能源、材料、医药、卫生、健康、信息、航空航天等,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严密细致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兴趣教学,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激发潜能[2]。

1.3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刻苦、顽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德。开展兴趣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3]。

2化学兴趣培养的实施原则

2.1因人而异原则—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新高一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大多数只有几十分的差距。可以说同学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同学之间也不会相互承认与他人有很大差距。高考模式的不同,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态度,第一类是把化学作为高考选修科目的,第二类是把化学学科当作高考必修科目的。这就要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教学时分层次要求。往往通过个别交谈初步明确班级中哪些同学是第一类,从而在作业方面加选修作业,鼓励学生提高一个层次要求自己。且在面批作业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越好越要学。

2.2主动引导原则—教师善于寻找引导

如果说成长需要品味滋味,那么在百味中,成功的滋味是最振奋人心,最愉悦人心的,教师心中有这一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想到,主动引导学生去设立一定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得到心中的愉悦,从而激发热情,提高兴趣。例如在课堂检测中,可以预先告知检测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同学,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将达标结果做好统计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肯定表扬,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收获感。再比如在课堂上设定提问绩效奖,在新授课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学生的提问给出恰当的评价。

2.3坚持不懈原则—堂堂有激发,环环想着激发

课堂环节一般分以下几步:课堂导入、新课传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师可以研究在不同课时中的这些环节如何设计有利于激发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与很多因素紧密相关,其中做事有没有毅力,笔者认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懈,不放过一堂课,尽可能关注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不小的难度,但教师哪怕在一堂课一个环节做到了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效果就可以慢慢形成了。

3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3.1在新授课教学的实践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中一个关键的理论部分,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桥梁,理解这一概念对衔接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当仁不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材处理,进行难点分解和兴趣教学,让学生快速理解概念,运用好概念,从而突破该教学难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这部分的教学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来说关系到高考选科中愿不愿意选择化学这一学科。

在教学中,借鉴我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笔者引进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以与质量,数量,体积的转化三条路线为基本出发点,其中与体积转化的路线是“具有中国国情”的。我教育我的学生手中要有点金术,即看到题目,第一步寻求已知粒子与未知粒子的关系,依托关系式让问题迎刃而解。第二步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这种比喻学生印象深刻,在笑声中愉悦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3.2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复习课一般是对一个专题或是一种典型物质的性质等的归纳总结,在这种课上如果老师仅局限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往往容易走神,所以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设计好师生互动。我认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应该是典型的互动吧。化学学科兼具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既要有理科的观察、辨析和逻辑推测等能力,也要有文科的分析、记忆和表达等能力。复习课上,如果遵循辨析—理解—总结—记忆的步骤,很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都可以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剖析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理解后记忆”。

4结论

总之,新授课中重视课堂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习题课上重视化学习题的解题方法指导,便于在成功中激励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复习课上侧重于介绍如何记忆化学知识,在有趣易懂收获中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58.

第11篇

1 阅读教材,以本为纲: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是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平衡哲学思想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

2 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如磷酸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钠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举例来说,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总之,我们学习时必须善于抓住基础,理解基础,掌握基础。如果在复习中往高、难两方面延伸,做练习往难题、偏题、怪题等方面发展,就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找苦吃。

3 适时练习、注意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哪些问题已经模糊的,从而为精读打下基础。

4 自我强化,自测自评

高考是对学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核,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9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规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使高考受益。

5 考试认真,重视讲评

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讲好了,学生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坚定信心、胜利在望

第12篇

一、学习建议

1.用活教材。教材打破传统分族体系改为以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和物质为主线来学习,看似规律性不强,实际上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新教材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它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以金属钠、非金属氯气的性质为载体,使学生体验怎样科学、合理地研究物质性质;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常用这种方法和程序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培养起到了定向指导的作用。

2.主动学习。高一化学教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初三到高一,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许多,学业的压力也增大了许多,因此传统的死记硬背会收效甚微,这时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理念,以理解记忆为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初可以遵循教材的设置来进行,以后逐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找寻问题的能力。比如,教材设置了“联想·质疑”、“活动·探究”等活动性栏目,“方法引导”、“工具栏”等方法性栏目,“资料在线”、“身边的化学”等拓展性栏目。学生不应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在这些栏目的导引下,学会观察、思考、质疑、迁移、应用、整合等。

3.适当练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学的是新教材,做的是旧习题。由于刚开始知识面窄,做题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容易有畏难情绪。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学生对这些习题要学会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更不能去啃难题、偏题。可以先把舍去的题目保留,等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回头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中主要是解决二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介绍最新的化学科技成就。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照本宣读,这里介绍课本上所没有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尤其应注意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化学知识。这里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面和可接受性,避免过度深奥而导致学生的不理解。

2.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突破初中化学中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局限性,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思维突跃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新境界中来,能不能自觉地完成这种思维突跃,往往是能不能适应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学中:(1)注重对概念进行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建立概念。建立概念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明析概念的来龙去脉、所研究事物的对象等。如氧化、还原是“变化”,氧化剂、还原剂是“物质”等。力求通过对比联系过好概念关,这是分析和学好本节的前提和关键。(2)化合价是学习本节的入手点和突破口,也是分析解决氧化还原问题的关键点。鉴于学生在初中化合价的学习中尚存在许多疑点,建议教师首先对化合价进行复习,为学生快速识别价变提供帮助,以防止学生学习分化。(3)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建议教师有意识地、多次重复地加强诸多概念的辩证对比,并引导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4)教学中应着重强调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注意学生学习中常将二者分离以及得失电子数不等或只有物质得电子却没有物质失电子的错误。

3.对离子反应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反应的又一突跃,并且在此基础上,也第一次把物质的鉴别提高到离子鉴别,这无疑对简化与深入认识反应是有利的。教学中建议:(1)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加以对比,这是学好本书的先决条件。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问题本质的强调。尤其应强调电解质概念的适用范围(化合物)、判断标准(二个条件满足其一);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和实质(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实质是自由移动离子的定向移动,即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划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准(划分的唯一标准是看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与其溶解性无关这一点学生常常混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很弱,电解质的强弱跟导电能力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2)注意控制好教学的深度。学生第一次从本质上认识反应,特别是离子反应,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可随意拔高,否则将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3)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基本功,必须重点训练。训练起点不可过高,应从易到难,不可引入复杂和定量型离子反应,主要应局限于复分解反应和简单的置换反应。(4)应加强对常见难溶性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易挥发性物质的强化记忆教学,这对改写和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极为有利。

4.学生初次结识能量问题,加之能量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而本节教学要求并不高,为此,建议:(1)教法要灵活,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注重让学生探索问题;注重学生得出结论。(2)要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3)对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高中化学既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又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的基础。充分掌握现代化学学习的方法,才能跟上当今知识飞速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