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0:4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本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本届年会主题――回顾与展望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职业教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教育部“紧缺人才工程”等一系列大政方略的引领及推动下,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从规模到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突飞猛进的增长,站上了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宏观描述;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必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在以上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级各类机构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本届年会将请您与有关领导及业界权威一起“回顾与展望”。
二、年会内容
1、主题宏观报告(战略层面)
拟邀请教育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领导及相关业界权威专家围绕以下内容做主题宏观报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展望;
中国汽车科技人才发展研究(制造、维修、营销三大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本科、高职、中职三大领域培养现状及未来十年趋势分析)。
2、专题微观研讨(战术层面)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汽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组织研讨。和往届一样,研讨发言除安排少数专家外,大部分拟从所征集论文中选出。
3、“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赛项点评
由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广大职业院校关注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希望以此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届年会将安排相关专家对“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中职组汽车赛项进行点评,为大家解惑释疑。
4、校企合作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自2007年会推出“校企合作项目”板块以来,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今年年会主办方又有新项目推出。
5、书面论文交流
年会将出版论文集及光盘,供代表书面交流。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的论文集将第一次采取正式出版方式,以杂志专刊形式推出,一方面为论文作者提升稿件价值。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
6、考察参观
年会将组织代表考察当地学校,并安排参观上海世博会。
三、征文要求
1、论文主题
围绕“回顾与展望”主题,从微观操作层面阐述汽车职业教育各个方面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汽车职业教育师资标准;
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拓展;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
汽车整形专业实训教学。
2、内容要求
(1)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既有实际操作,又有理论升华。
(2)有关实训教学的论文应有一定的可借鉴性,论文中应包含至少一个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3、其他要求
(1)篇幅最好在3000~5000字(包括文、图、表),图表要清晰美观,外交字母大小写、上下角标及各种符号要书写正确。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征文报送与录取
1、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
2、征文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接收邮箱为。
3、组委会将组成专家组,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书面交流论文和大会发言论文,分别编入论文集和组织在大会上发言,同时评出优秀论文,给作者颁发证书。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有问题可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张宏庆、韩伟
电话:010 63345599-870,010-63345599―837
__年__学院共有毕业班学生168人,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26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56人,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专业44人,汽车服务工程42人,按照培养方案的安排,将参加本次毕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专业因要涉及卓越计划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前期工作需要延迟,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人员略
(一) 选题阶段(14/15学年第一学期,9月29日-11月10日)
1、确定具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教师,结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科研课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从科研、教师自拟、学生自选等选题途径,进行申报拟指导设计(论文)选题。
2、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的选题进行初审,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选题严格按照《温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审核,保证选题的性质、难度和分量,确保选题达到本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要求,防止选题雷同。
3、学院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组成审核小组,负责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核。
4、经学院教研室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课题,并于10月30日前向学生公布。
5、11月10日前完成师生双向选题。
(二)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11日-11月20日)
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专业的基本要求制定任务书,任务书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和量的要求。任务书请各指导老师于11月5日前上传至系统,11月10日前各教研室主任完成审核。
(三)文献综述撰写和外文翻译(14/15学年第一学期,11月21日-12月18日)
学生通过系统的国内外文献查阅,进行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综合性叙述与纵横向评价的文章,要求字数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含外文文献),并把其中相关的外文作翻译。
(四)开题报告(14/15学年第一学期,__年12月19日~__年3月12日)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任务书和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2000字左右。组织开题报告会,小组成员由具有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人数为4-5人,组长由学生所在教研室主任担任。开题报告会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左右时间精要汇报,回答审核小组成员的提问。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作进一步修改。__年3月12日前将最终稿上传至系统。
(五)中期检查(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3月13日-3月31日)
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在中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态度、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等),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报教务处。
(六)实验与研究,撰写论文(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12月-__年4月底)
学生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开发、调查研究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 __年4月30日前完成正文撰写。
三.毕业(设计)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14/15学年第二学期,__年5月-6月)
1、成立__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2、由指导教师和本教研室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分别评阅并填写评阅书,评阅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5月9日前学生根据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5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验收和评阅工作,5月14日前教务处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样送校外评审工作,并对所有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组织学生答辩(答辩时间初步定于5
月16日、5月17日)、成绩汇总。 4、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得分情况汇总得到综合成绩,合分栏应注明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总成绩处应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的公章,以百分制汇总,五级分制上报,成绩汇总表于__年5月27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5、各专业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及总结报告按规定时间汇总到学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做好论文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工作。总结报告于__年6月19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生第一次答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再次答辩,可先申请延长学业,并于下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参加补答辩。
四.优秀论文推荐、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整理及归档(__年6月21日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创新 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6-02
1.引言
汽车产业关联性强、系统性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全国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为社会培养汽车人才。我校也开设了汽车类专业,并成立了汽车学院。
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各个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是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的需要穿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而由于目前多数实习都是到汽车企业参观,完全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高,也得不到实践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没有优势,毕业后甚至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给各个高校敲响警钟,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各个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些国内外高校办学情况,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如动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并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服务,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老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的选定,摈弃传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闭门造车的方式,而由指导老师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来确定课题,具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以实验室现有的某一具体的车型或零部件为研究对象,由学生先动手将其结构进行拆装,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查手册,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建模,甚至还可以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进,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由学生自行联系汽车企业或由学校联系企业,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和两方的指导教师定期交流[3],这样不仅使得毕业设计更有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提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4],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就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有利于其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进入岗位角色。另外,对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在大四上学期就可以确定各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自行解决考研、找工作与毕业时间冲突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往的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各课程的实践环节基本基本都是简单的课程实验,且学时有限,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多渠道、广泛地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实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相关的大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本田节能竞技车大赛、中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参赛车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汽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4.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
由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优秀本科生导师[5],采用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外校内的竞赛和创新大赛,如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或申报成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探索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模式
盐城乃至整个江苏的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数量很多,和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可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企业可以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定有意向的学生提前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各个假期或其它自由时间去企业实习,其毕业设计直接在企业完成,由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给学生制定课题,采用企业主要负责、学校老师协助的方法,这样企业、学生和学校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6.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和探校外企业联合培养等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始终注重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孙庆. 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108-109,113.
[2]戴跃侬.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2005(8):43-44.
[3]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3):54-56,59.
[4]董婷婷,邢艳秋,赵树朋.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汽车类创新型人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 (2): 150-152.
[5]羊玢,万茂松,王健康. 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54-56.
关键词:应用型;“3+1”模式; 汽车服务工程;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Specialty under “3+1” Mode
YIN PengZHANG Hongfe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gional, practice-oriented” running orient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paper,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uanghuai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anagement reform from practice teaching goal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3 + 1" mode.
Key words: practice-oriented; “3 + 1”Mod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引言
在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整体发展思路下,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着重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方式及教师队伍、课程教材等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的改革着重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三方面展开: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汽车服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经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创新。
(2)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汽车服务的素质和能力。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制定以实验、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1)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我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本着服务驻马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结合省内汽车服务类人才需求情况,具体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构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纲》等教学文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培养熟练掌握汽车服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一线生产和经营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质量标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3.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系院的的实际情况,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
4.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设施、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1.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保证学生充分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理论教学将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公共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2.“三课堂”联动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
3. 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和创新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创新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注重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在整个体系中,保持实践环节不断线。旨在构建突出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呈现工程实践性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分层进行:
基础层: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主,使技能提高和理论理解相互促进;
专业应用层:通过以应用设计为主的设计性、综合型实践训练和以专业技术为主的系统级综合设计,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实践层:通过第二课堂的专业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挑战杯等),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创新能力;教学体系
Research on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
Yang Bin, Wan Maosong, Wang Jianka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for automobile professionals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orientation. Cultivation system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 is established.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he experiment practice course system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are also innovated and practiced.
Key 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sysem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同时,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迫切要求改革和创新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车辆工程专业定位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设计、制造、试验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汽车设计研究院、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维修行业协会、保监会)、保险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等从事汽车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交通安全、教学和管理工作。本专业主要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
近年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根据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对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围绕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重新确立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着重培养学生在汽车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汽车测试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并对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
2 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
2.1.1 “三模块”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结构和要求,首先确定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了“三模块”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即与车辆工程专业相关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汽车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块和专业课教学模块,确立了各模块课程的知识要求和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将本专业划分为汽车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汽车测试方向,依据不同方向开设了不同的主干课程,制订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组建了模块化教学团队,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和不同课程之间的纵深关系,确立了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1.2 建设汽车数字化课程群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现代汽车工业对既懂汽车结构又懂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自2009年始开展了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数字化课群的建设,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对专业需求企业和相关院校广泛调研与论证,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建设方案,修订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着手选择或编写教材,大胆尝试与改革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陆续开设CAD,CAE以及汽车仿真和汽车电子类课程,如汽车CAD/CAE技术、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Matlab及其应用、汽车车身设计基础、汽车测试技术及设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在不断改革和尝试,使学生不只局限于工具的使用,强调授课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尽可能结合汽车零部件产品设计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2.1.3 搭建汽车数字化应用平台
围绕着汽车数字化设计和汽车测试两个专业发展方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验仪器、设备和软件建设,在原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成立了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应用中心。已建成拥有DELL和HP高性能工作站、40台高性能计算机,80套汽车电子多功能实验系统,汽车制造业普遍使用的汽车CAD(辅助设计类)软件—CATIA v5r20,UG NX 6.0和PTC Cero 1.0,汽车CAE(结构性能分析类)软件—ANSYS10.0,汽车动力学与性能仿真软件—ADAMS,RECURDYN,虚拟仪器和检测开发软件—NI测控系统,LabView,Matlab等各种先进、正版软件的汽车数字应用实验室。
2.2 多途径提高大学生数字化应用能力
依托汽车数字化设计建设平台,将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化技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课程学习、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实践训练计划中。
(1)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汽车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介绍,正确处理各课程内容的纵深关系,周期性开展教学研讨,总结课程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聘请学术造诣深、责任心强、治学严谨的教师担任优秀本科生导师,导师应在充分了解优秀本科生的学习基础、特长、志趣等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及具体安排。安排优秀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和各类学科竞赛。优秀本科生在培养期间应积极参与指导教师安排的科研课题或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积极申报校级以上创业计划、创新项目,并撰写科研论文或申报成果奖,使学生数字化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3)建立课外实践创新汽车数字化应用平台,鼓励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参与机械创新设计等各种大赛,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等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以赛促新,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就业。
2.3 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3.1 打破课程壁垒,实现实验内容模块化
从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际出发,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应打破课程的界限,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为主线,对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所有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构建与理论课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技能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专业教师指导实验、实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构造、汽车拆装与驾驶实习、汽车CAD/CAE技术等实验课程,将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紧密联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3.2 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为学生学习服务,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室开放包括认知实验开放、实验项目开放、计算机应用开放、科技活动开放等。同时,积极支持和组织大量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
2.3.3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降低设备运行使用费用
虚拟仿真技术已在车辆工程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综合设计环节开始广泛使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进行实验仪器设备操作与控制模拟,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操作过程和维护保养。学生参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开发及应用,要求学生利用3D(如UG,CATIA等)工程软件,建立对象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然后利用相关虚拟仿真软件制作成面向对象的交互系统。开发和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改革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力向,可缩短熟悉仪器设备的时间,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完好率,降低实验损耗和实验成本。
3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1)分析调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将学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素质培养要求落实到模块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环节中。在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综合素质。
(2)强化学生科技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在每年的机械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三维数字化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活动中,组织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几年来,本校大学生广泛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已有多名学生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项,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科技创新意识。
(3)通过汽车维修等级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和三维CAD应用工程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专业技能的认证,给本校学生提供了参加各项应用技能认证培训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技能。
4 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车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势在必行。
4.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广泛调研,制定了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将专业基础课教学计划提前,保证每个学期都有1~2门专业相关课程,使各门课程有一定的传承性和互补性。汽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这3门专业核心课程联系更紧密。多门课程各有特点,串联讲解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更深入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和设计。
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主干课程的实验和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或将实践内容和理论教学放在同一课程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
4.2 数字化设计方法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汽车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PLM)都离不开各种数字化设计工具和软件的引入。具体表现为: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采用CATIA,UG NX等三维数字化造型设计软件;在产品性能测试分析阶段,采用ADAMS,ANSYS等工程软件;在实际产品的检测阶段,引入NI测控系统等。在理论和实践授课中引入这些工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先进设计方法的学习,如在汽车构造授课中展示CATIA,UG NX等工具建立的三维汽车零部件构造模型;在汽车理论关于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分析研究中引入ADAMS动力学对比分析;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CATIA,ADAMS,ANSYS等实现汽车产品的CAD/CAE设计要求,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些先进数字化设计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5 结束语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既给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结合本校情况,对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专业课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国家汽车产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和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车辆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时培成,陈玉,肖平.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3:419-420.
[2] 王准林,慕义,贺敬良.构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93-295.
[3] 龙志军.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34-136.
[4] 程峰,梁晓娟,李强.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418-422.
[5] 徐立友,周志立,曹青梅,王军.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45-146.
2009-4-5 21:17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4719次
大三的学年论文,就要个题目和提纲,想到的或者有的留下QQ,我加你,答案满意的另外加分悬赏,谢谢!问题补充:
诶。。也别留下QQ了,不然估计没人留,就直接发在这里吧。。
提纲呢?我还想要个提纲。。
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不登录也可以回答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09-4-5 21:22 满意回答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2007年修订)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既是本科教育的一项必要训练环节,也是对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务必引起同学们的重视。这里提供的论文题目可作为学生直接选题。
一、总体要求
1、题目要明确、精炼,语句通顺且相对完整,选题不要太泛、过广。
2、内容体系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不管具体体系如何,基本上应按如下层次和逻辑关系展开:①提出问题(立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②分析问题(事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剖析)③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对策等)。
3、观点明确,论述有理有据,语句通顺。
4、紧扣主题展开写作,无必要或无关紧要的东西不写。
5、要严格按继续教育学院规定的规范写作论文。①内容齐全: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②页面设置符合规范;③章节设计符合规范;④字体设置符合规范;⑤图表设计符合规范。
二、理论性论文具体要求
原则上不鼓励写纯理论性的论文。如选择了写该类论文,要注意:
1、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
2、要有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如某一理论的修正、某一方法的改进、某些学术观点的系统整合、某些新事物或新现象的解析等。
3、一般应有案例分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应用性论文具体要求
鼓励写作该类论文,要注意:
1、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针对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2、研究的问题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提倡“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
3、分析问题多以事实说话,建议多采用数据、统计图表展示事实现状、存在的问题,展示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
4、要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措施或对策等。
四、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1 提高我国广告业设计水平的对策思考
2 论企业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建设
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模式探索
4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若干思考
5 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灵活应用
6 体验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施策略研究
7 论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8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9 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研究
10 论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
11 因特网数据中心的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
12 “壳”资源重组有关问题的研究
13 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14 我国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论我国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和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16 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策略研究
17 论我国企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8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19 某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评析
20 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1 论现代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建设
22 现代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3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成功的营销战略
24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5 论我国零售物流企业如何迎接国际化挑战
26 中国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研究
27 论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
28 论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29 论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
30 某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31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32 论汽车制造业的品牌经营策略
33 创业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34 房地产企业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5 体育服务器材市场渠道管理研究
36 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37 教育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38 国企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39 某地区家政服务业市场分析
40 论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设计
41 论广告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42 论我国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与营销管理
43 论建筑工程的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
44 论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45 论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管理
46 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研究
47 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8 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49 需求个性化下的营销策略研究
50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51 论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环保意识
52 论投资活动中的造价管理
53 我国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分析
5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55 论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6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57 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8 论我国古代兵法谋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59 论企业的危机管理
60 某企业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61 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2 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
63 某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64 论中国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65 论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
66 中国外资利用的状况分析及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67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68 新环境下电信企业的发展战略
69 管理本土化问题研究
70 论银行如何加强对民企放贷款的管理
70 某企业总经销制方案设计
71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思考
72 经济转型阶段国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的重构研究 73 国有大中型企业薪酬机制研究
74 论新的资质就位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75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76 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77 对我国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78 税务的现状、前景与发展对策研究
79 论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
80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81 论企业如何创建名牌
82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83 税收征管的制度因素分析
84 论市场经济下的我国财政职能转变
85 公共财政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
86 论国有资产重组与国企活力再造
87 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88 论我国轿车制造企业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
89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现状分析
90 试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
91 企业重大事故预防机制研究
92 论房地产企业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93 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94 论金融风险管理
95 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
96 论我国保险企业的诚信经营
97 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研究
9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分析
99 论我国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100 企业战略并购行为研究
10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02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103 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104 国有企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105 论烟草行业的创新发展
106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107 关于中国保险市场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思考
108 中国城镇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109 国有企业要走创新之路
110 税收征收成本分析
111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税收的影响分析
112 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113 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114 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115 财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探索
116 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17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118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119 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途径分析
120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121 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研究
122 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123 论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管理
124 论现行增值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125 税务机制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126 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27 论加强对经济诈骗犯罪的打击防范
128 论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
129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30 论我国外贸发展从比较优势战略到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 131 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132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构想
133 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134 现代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研究 135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136 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机制研究 137 住宅产业现代化研究
138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139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40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41 论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营销
142 基于消费行为的网络营销策略选择 143 长寿企业的成功秘诀探析 144 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而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强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能力,扎实掌握汽车工程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从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讲,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环节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均出色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认真探索的方向。
一、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
根据重点高校培养工程研究型人才,高职类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型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等指导思想。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技术工程师,其主要特点有: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关于本科教育学业标准的规定,同时要体现工程应用性的特点,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工程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社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开设解决了这一市场需求,但通过一些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还要经过再培训才能顶岗。这样,就迫使我们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反思,探索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1.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以及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型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认识,但常囿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证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汽车专业课的教学中是行不通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老师费尽精力,但教学效果很差,就失去了干劲;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又多,想学就是学不会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使好学生也变成了坏学生。
2.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
表现在:(1)多功能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物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的发挥。(2)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设备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现阶段的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以致感情的投入受限。
4.教学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
5.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6.教学评价机制缺位
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和鼓励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相反存在着制约倾向。特别是在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判、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
三、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思路
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
当前各种新技术在汽车新产品开发和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发动机电喷技术、电控悬架、自动变速器、新能源等技术在不断发展。如何及时将这些内容引进到教学中去,保证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因此,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深入行业、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切身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将来可从事的岗位以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聘请汽车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审查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达到学生培养教育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加大力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是将应用型本科教学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保障。(1)可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使理论课教师了解专业实践知识,使专业实践课教师掌握专业理论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2)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3.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建立与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育相适应的实践―理论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应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安排教学计划,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要围绕实践教学展开,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教学现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开设CAD、UG、MATLAB等软件学习课程,将数字化课程的教学与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课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局限于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以新的思维方式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是先理论后实践,从理性知识到感性认识。这是本科院校习惯沿用的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很自然地挤占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毕业生既不“高”也不“能”。现在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先实践后理论。着眼于“应用型本科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注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高级人才”的培养而不是“高级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式也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更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有很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由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哪些实践环节可以超前,哪些可以滞后,哪些理论必须超前,哪些必须滞后,要精心考虑,慎重选择,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相适应,不能一刀切――先实践一遍,再进行理论教育。
5.加强实践设备设施的建设
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学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行动;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在校内建立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实验室、汽车底盘实验室、汽车整车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电控实验室、汽车测试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及单片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6.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鼓励、资助并考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和摇篮。实习环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单位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可与整车厂和4S店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跟企业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学生即可进入企业实习,指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带教师傅,负责在实习期间督促、帮助学生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结束时做出实习鉴定。这种模式既可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又可让企业直接选择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7.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实践教学中集中安排的内容要单独考核,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要进行答辩、评审考核。答辩评审时可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实践教学成绩,均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成绩是学生升留级和毕业的依据。
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对具有一定深度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对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将迫使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既“高”也“能”的高素质车辆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平飞,刘文苹.车辆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2]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03).
[3]范小彬.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改资助项目(2012TH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培养 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04-02
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1]。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培养机械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目前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2,3]。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机械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专业为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着力推进学科大类平台建设,对学科竞赛尤为重视,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依托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创新要求和形式也不同[4]。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建设理念,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中充分体现机械、汽车的交叉融合,即将机械、汽车、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以汽车行业为背景,以汽车制造业来体现机械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借助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国家汽车检测中心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重点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制造工艺、机电检测技术等方面联合打造专业特色。逐步形成包括汽车产品设计、试验检测、制造工艺、生产技术、管理经营、售后服务等方向的专业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襄阳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制定了三个原则:(1)坚持培养目标规格符合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2)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统一而突出应用能力;(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学院逐步完善并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夯实办学基础,同时加大创新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行“双证书”(学历证+职业资格证)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定期召开用人单位、毕业生、教育专家和我院专业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使人才培养方案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
1.2 完善学科竞赛制度
学科竞赛需要得到政策保障、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学科竞赛的制度支持等等,才能最大地发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热情和主动性[5]。为了保障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把学科竞赛作为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使学科竞赛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出台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专利保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热情,完善和巩固学科竞赛的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为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开展较好的学科竞赛项目,学院鼓励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对学科竞赛中的成果进行上报,学生可取得创新学分,并且学科竞赛项目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经学院专家评审组审核鉴定后可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参与竞赛指导的老师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1.3 加强指导队伍建设
高水平竞赛指导队伍是将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6]。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队伍建设:(1)设立了专门的学科竞赛指导小组,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指导和技术支持;(2)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和具有竞赛专长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派遣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培训,加强与其他高校竞赛指导教师间的经验交流;(4)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学习、考察等;(5)支持指导老师根据学科竞赛需要开设相应选修课,强化基础知识,介绍科学发展最新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6)对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教师,在进修、聘级和评优等方面要从政策上加以扶持。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为学院的学科竞赛构建了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
1.4 构建实践创新平台
实践教学需要适应学科竞赛的需要,学科竞赛也有效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7]。学院根据机械类学科竞赛需要,引导地方机械行业的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参与,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竞赛指导老师,建立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学院引进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并建立“湖北文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车用新能源汽车控制装置联合实验室”;2012年“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落户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同期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方共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2012年,湖北文理学院牵头、华中科技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建“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此外,学院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宇清、湖北新火炬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襄阳市进出口质量监督检验局共同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与湖北蓄电池质量监督局共同筹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些单位不仅为学生提供平时的学习、实验机会,同时还可协助学校进行赛事组织、赛前培训等重要工作。这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的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学科竞赛构建了灵活的实践创新平台。
1.5 建立激励机制
为保障学科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积极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必须为学科竞赛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8]。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重点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智能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南区港澳特区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大赛等活动。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各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学院还设立专项竞赛奖励基金,给予竞赛获奖同学和表现突出者一定奖励;同时把竞赛得奖和相关论文、专利作为评定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的申请条件。学院一方面可以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把竞赛成果与职称评审、职务聘任、年度考核挂钩。这些措施既是对指导教师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1.6 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非常重视校园创新氛围的营造,加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做好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鼓励学生跨学科和多学科联合参加竞赛。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以加强领导,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各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制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实施细则》,由于政策措施得当,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譬如定期举办“蓝图杯”制图竞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数控编程大赛、车工大赛、电子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制图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协会”等科研型社团,通过这些带有浓厚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和协会组织,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近几年来,学院的学生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在襄阳独特的汽车行业背景和汽车大工程环境的熏陶下,以其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2 结语
开展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需要把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等教学环节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机结合,推动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托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2] 谢红梅,冯吉吉.构建机械学科竞赛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09): 61-62.
[3] 李宁.基于科技竞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6):70-72.
[4] 郭庆,魏莹莹,赵中华,等.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构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 130-133.
[5] 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 实验室科学,2011,14(4):1-6.
[6] 刘谦,申天恩.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3(3): 64-65.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18-02
电类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既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毕业设计是电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独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2]。
1.毕业设计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在时间上重叠,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就业或疲于考研,没有心思和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影响。
2.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就业实习,所以已找好工作单位的学生并不能安心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而是靠实习之余加班完成,这致使毕设任务在时间上无法保障。课题要求的电路制作和软件编程、调试等任务没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大多为“纸上谈兵”,“真题真做”成为一句空谈,严重降低了毕业设计教学的预期效果。
3.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时间一般比较仓促,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题目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自身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任务需要等缺乏正确评判,因此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后期完成题目时难度大,任务重,难以取得较好的设计结果。
4.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期间缺乏教师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导致毕业设计时不具备课题必需的基本技能,给后期毕业设计完成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5.如今毕业设计都集中在短短十周之内完成,而教师所指导学生一般都在10个左右。教师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非常有限。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客观现实下,导师在指导中难以做到因人施教、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探索[3,4]。我们以推行导师制为核心,进行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1.改革内容。①加强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过程指导,让学生具有明确的、感兴趣的专业主攻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为后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②改变传统在大四下学期做毕业设计的教学体制,根据情况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开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就业、考研之间的时间冲突,又可以相对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既能确保学生有时间在校安心完成课题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让导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毕设指导效果。③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严格过程管理与考核。让指导教师切实负起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改革措施。在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了专业导师负责体制[5]。所谓专业导师负责制,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在大三开始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最后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课题。
实施专业导师制,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3.实施办法。①建立专业导师制度。从学生大三开始,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导师之间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由专业导师指引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构筑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毕业设计阶段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运行模式上,由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导师,同时注重从企业聘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导师。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项目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实训指导项目,以及参加每学期由导师制定的专业训练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培养模式上,大三为导学阶段。导师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读研)来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学习要求,并帮助其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强化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大四为导能阶段。导师为学生制定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②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导师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熟悉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关注相邻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保证专业导师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导师队伍。在专业导师制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理论功底厚、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工作态度认真的老师。这就敦促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地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要建立一支良好的专业导师队伍,就要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和科研,争取各类课题;此外,还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以此带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③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专业导师制基础上,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在大三就开始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和实施工作,这就相对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专业导师通过强化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跟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既有利于搞好毕设环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并能合理制订求职计划和安排求职时间。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三上学期就让学生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之余,围绕课题的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文献检索,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后续的课题设计与制作奠定基础;大四上学期,导师指导学生按照毕业设计题目所要求的设计内容,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软件的编写、调试,最后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测试和分析;大四下学期,导师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要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为学生已经真正完成了题目要求的设计任务,所以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切身的体会,论文的撰写也就变得非常容易。④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与专业导师制相适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和评定标准,强化毕业设计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修改当前对毕业设计结果验收与考核的标准,并严格按照“真题真做”的原则对教师的指导效果和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评判和成绩评定。
三、改革效果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我院教师队伍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条件更加完善,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教授、博士为主体,建立了12个博士、教授工作室,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上,我们进行严格论证和把关,确保90%以上题目为工程设计型,所有题目在三年内不得重复,并做到一生一题,真题真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专业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近两年来,学生在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2012年,获“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二等奖3项。获“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项,西北赛区二等奖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个人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项;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现场比赛中,本专业选派的6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并有两支队伍进入了全国总决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
四、结语
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在前期专业课学习中做到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系统地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真正实现了“真题真做”。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业成就感。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校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敏,孙永河.毕业设计形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2:167-168.
[2]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4-87.
[3]李庆武,霍冠英.电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1,33(1):9-10.
[4]詹华伟,张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控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4-77.
[5]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0(7):84-87.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阜新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辽阳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十九)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该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研究教学适应地方独立学院定位的同时,努力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1 鹿山学院学生特点
鹿山学院属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兴产物,该院学生的录取成绩介于二本和专科之间,属于“三本”。(有部分少数独立学院全部或部分专业可在本科第二批及以上招生,这类独立学院不属于三本)其学生无论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还是自控能力都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有差异,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及专科职业院校,因此对于三本的学生,采用合适他们特点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传统教法的弊端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类别,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有营销学方面的基础,还需要学生对汽车行业、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有一定的熟悉,因此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考核,势必会造成学生重分轻能的问题。
2.1 汽车市场营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改革前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主要在第六学期进行,共32学时理论课,实践课程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四周,理论课以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每周两次2学时的理论课,授课方式主要以多媒体手段,课程会涉及案例分析,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会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和策划一些汽车店内的活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理论授课时常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孤立的知识点让他们感受不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学生的策划作业均停留在理论的束缚下,他们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为了应付作业就随意伪造数据。其次,汽车营销的理论课程与实训时隔一个学期,学与用的间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减,一些理论不能及时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地遗忘。
2.2 汽车市场营销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目前,高校可见“一门课一次考”的模式居多,鹿山学院多以开卷、闭卷、论文,大作业等形式组织考试,将平时和期末考试的成绩“三七分”、“四六分”进行分权得到最终成绩,汽车营销考试也没逃出学校可选择的考试形式,考核的内容多以教材的知识点识记为主,学生平时出勤成绩占很小的一部分,基本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的课程考核,此形式弊端一方面表现在考核内容不合理,学生临近考试让老师“圈范围、划重点”,只注重通过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来完成科目考核,而忽视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传统的考试缺乏对学生表达能力、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核,长此以往不利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发展。另一方面开卷、闭卷、大作业等模式的考核在考试过程中监管困难,学生作弊现象屡屡发生,考评的客观性无法保证。由此可见,要实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独立学院教学与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3 鹿山学院在汽车营销课程的教法及考试改革
鹿山学院是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笔者针对本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特点,通过三年的课程教学,对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做了如下的改革尝试。
3.1 教学方式的改革
(1)“双导师”授课
研究者尝试将《汽车市场营销》理论课由校方主带理论教学的老师和拥有资深汽车企业经验的企业经理共同讲授,理论老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企业老师负责项目的指导,理论课和实践课穿行,项目与理论知识相扣,此改革旨在将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校企老师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
(2)项目分小组进行
以2012年级汽车营销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两个班级共56名学生,分7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参与讨论、组织及策划项目方案,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贯穿整个理论授课过程
以“柳州市某汽车旗舰店选址”为考核课题,要求学生制定合理的策划,其中包括市场调查,选址调查,开店布局设计,开店收支平衡分析,店内营销策划等内容,随着理论课程的完成,项目随之完成,课程结束小组以PPT形式演说策划方案以及参与答辩。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2 考试方式的改革
(1)采用过程性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或150分钟,而该次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我们从课程开始到结束都在考核,学生每一次出勤、每一次调查、每一次设计、每一次答问,我们都会进行记录。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都保持一定的压力,而不是等待最后的考试重点。
(2)按企业项目任务单内容划分权重
每个学生在开课前都了解项目的任务,包括市调、选址、布局、收支等分析,每个任务都设置一定的权重,包括答辩环节也设置一定的权重,加上平时的成绩组成个人的最终成绩。避免了三七四六的机械划分,避免重分轻能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3)企业专家参与考核评价
在最后答辩的环节邀请了企业的专家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四名参与学生的答辩,取平均分作为个人答辩环节的成绩,这样避免了单个老师评分的局限,并且在答辩结束专家和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点评,这样考核不只是得到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有考核的反馈,知道该次学习有哪些不足和进一步可以发展和学习的方向。
(4)企业给予赞助奖励
对于成绩优秀的个人和小组,企业方申请企业奖励(包括奖金)赞助,或由认证机构、某协会等颁发奖状,设置了小组一等和二等奖,还设置了个人最佳表现奖。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地肯定,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本学科知识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