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

时间:2022-02-08 20:1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手机消费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控” 基本表现 原因探析 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通讯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因科技及其产品而使得生活品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观念同步更新,通讯、娱乐在人们的心目中日显重要,尤其是“90后”、“00后”的大学生,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手机,离不开虚拟信息世界。手机几乎是大学生沉迷的“生命的全部”,所以大学生“手机控”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积极解决。

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

通讯科技的发展,直接将人们引到消费、娱乐的潮流最前线,科技产品由大哥大、座机的电话通话功能,迅速升级至通话、聊天(语音、文字、视频)、微信、微博、游戏(程序附带、在线式)音乐等,立体式网络化功能全覆盖,随时随地地满足人们所思所想的生活需求,同时,也随时随地地引诱大学生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精彩炫目而不能自拔。课堂上,自习教室里面,教师在辛勤地讲述、传授知识,大部分学生却在下面用手机偷着乐:或者戴着耳麦听音乐、或者拿着手机QQ聊天、或者玩在线网络游戏,自娱自乐而无视课堂学习,传统的听课做笔记的人则寥寥无几。大学生极尽通讯科技之能事,手机从普通的Nokia、Samsung到OPPO、Iphone、Ipad等,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以最炫目的形式尽展校园;电脑亦然,从普通的台式电脑,迅速更新至联想、惠普、神舟等品牌手提电脑;从普通的通话迅速推广至在线、QQ、视频、等智能化功能。纵观当今大学校园,大学生基本上是人均一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手机,据统计大学生人均拥有1部手机、0.6台高配置的电脑(近一半的电脑为手提电脑),现代化通讯和学习工具人均花费在1万元以上,资费人均月消费达50-150元。大学生将手机与电脑交互使用,互相联通,一刻也离不开手机,俨然成了“手机控”。而所谓“手机控”,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其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而这一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突出。

二、大学生手机控的基本表现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科技手段,自人类发明起就极大地造福于人类,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所接受掌握,所需所用。但大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使用时,则一味地沉迷手机的各类产品,沉迷于手机的游戏、网聊等各种功能,出现“手机控”现象,具体为:

1.课堂表现。大学课堂教学一般还是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听课与讨论互动为辅,但是目前,师生互动教学很难组织起来,任凭老师在上面如何苦口婆心地讲授,学生却自娱自乐,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漫不经心地看着老师上课;或者拿着手机在抽屉下面玩着未完的网络在线游戏、手机程序游戏,或者在线起劲地用QQ聊着天;或者讲小话、睡大觉(之前玩游戏太累)等。认真在听讲、做笔记和师生互动的学生则是寥寥无几,只有在老师课堂巡查、考勤时学生才能清醒、专注一阵子。这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自习表现。教室的早晚自习或自由复习时更是百态丛生:座位上摆着一本或一些书(是否看过不清楚),学生打电话、QQ聊天(时常有提示音)、讲小话、玩游戏(在线或程序)、上网(逛网店或查资料)、听手机音乐等,自由出入、自娱自乐的景象随处可见。

3.校园表现。校园里,见得最多的是步履匆忙的学生,边打电话边快步走路、或听着音乐、或聊着QQ等,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手机上,全然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健康观念、礼貌常识,多半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很令人担心。

4.考试表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现在大学生校园发生考试舞弊的比例逐年上升。无论考试主管部门怎么强调考试纪律与处罚措施,大学生依然顶风作案,不重视平时学习,不注意脚踏实地的积累。临考时宁可花钱在网上买答案,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花样百出,影响非常恶劣。

5.家庭表现。家长们反映,大学生寒暑假在家时基本上是沉迷电脑,玩网络游戏或者聊天,QQ24小时在线,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没有假期作业负担,所以“手机控”现象更加严重。

三、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探析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大学生作为幸福的一代人,使用和享受科技带来的社会成果,这本身并没有错,大学生却存在严重的手机控现象,透过现象和对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认真探析,发现大学生出现“手机控”的原因有:

1.追求享受,讲究品牌消费,互相攀比风气严重。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基础,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更加懂得如何较好地享受生活。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庭经济基础,不同的区域生活习惯,相似的教育经历,使得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在个人手机、电脑的消费与娱乐方面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他们在生活上互相攀比较真,互相交流信息,消费娱乐上互相影响,传播一种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未加引导使得攀比消费成风。

2.不理使大学生难以自觉区分、合理使用的时间与场地。校园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不能理性地消费娱乐,往往存在:课堂上或自习室,虽然人坐在教室,心却在网络里,手心合意地在玩弄手机,或游戏或聊天或听音乐,一心二用,手随心动在飘移,眼与屏幻在迷离,学习也在玩,玩也在玩,人整个就被手机“控制”了:他们不顾正常的教学秩序、自身的学习效果、纪律的三令五申、自身的安全、身体的健康,一味地沉迷手机;他们失去时间概念,不分轻重缓急,不择场所,一味地被手机控。总之,人被控,心在飘,学在退,身在虚。

3.沟通过分依赖手机,生活缺乏常识,造成身心疾病。大学生们彼此就在一个教室,对面无语却必须通过QQ交流;开学时,久未谋面的同学们围坐着,却没有海阔天空地交谈,而是都在默默地玩手机。手机完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话语习惯,感情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时常发生精神抑郁、自闭、狂幻、幻听、网络痴迷、体虚、暴力等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系列问题,严重破坏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手机控”解决的有效方法

1.从源头上找准原因,改变认知。要明白手机和网络只是社交的一种手段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有跟朋友见面聊天、直接的话语表达、与朋友相约运动等其他的社交方法,可以增进彼此的情谊,改变自己的生活圈。

2.有计划有步骤实行人机分开,回归现实。“QQ24小时在线”,是生活很无聊吗?如果真的无聊,要转移注意力,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例如爬山、健身、郊游等,尽量把自己拉回现实生活中。通讯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生活,手机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人在控制、使用手机,而不是手机控制人,需要则用,不需要则坚决不用;手机更不是大学生身份、经济条件的好坏标志,大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学业为重,专注课本,较快实现注意力转移,人机分开。

3.学会释放压力。现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友压力大。因此,在课余生活中,应积极参加班级、社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际的心灵、心理直接沟通,学会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来释放压力。生活丰富多彩了,自然就不会依赖手机和网络了。

4.学会规划。大学生升入高校,是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需要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很多,必须学会科学规划好自己大学的四五年黄金人生,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规划才会不会迷失方向,不会沉迷手机或电脑游戏,学会为自己的职业做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并朝着规划的目标去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总结、不断成功,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5.积极引导,严格监督,切实变控为用。学生压力大,除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外,社会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家长、老师、朋辈之间必须将制度管理、心理关心零距离跟进,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个案分析,对“手机控”学生及时给予关心,科学引导,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严格监督,将“控”与“学”置换,调整情绪,学会自我把控,切实变控为用。

参考文献:

[1]胡启先主编.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3.

[2]燕良轼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8.

[3]严晓澜等.心理警钟.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9.

[4]张殊岐.论文《加强学生班级组织建设,营造学生成才良好氛围》参加湖南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贰等奖,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2007.9.24.

第2篇

[论文摘要]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和把握“三大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是高校从思想上把守大众传媒阵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件” 文化载体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最爱。它们不仅是停留在物质意义上的消费品,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和MP3流行音乐也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精神现象。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以电脑、手机、MP3为载体的“三大件”文化正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正确认识“三大件”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三大件”的必然性

1.“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2005年8月,据《三秦都市报》调查显示:提起大学生入学“三大件”,有90%的学生均能准确地回答出“电脑、手机、MP3”,有近70%的学生已经配齐了“三大件”。2009年,虽然“三大件”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MP4、数码照相机乃至于汽车,但由于数码照相机,特别是汽车价格支出的相对昂贵和文化意义的相对匮乏,所以如今的“三大件”基本上还只是止步于电脑、手机、MP3,只不过这时它们已经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之前物质消费的目标,它们几乎成为高校大学生探求知识、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的必备工具,并且在流行与时尚的魅惑下,莘莘学子已经进而使之成为自己最好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伙伴。

2.“三大件”造就了高校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高水平的物质享受,随之也带来了新型的文化现象。以电脑为依据,大学生中形成了特有的网络文化;以手机为依据,大学生中生成了短信文化;以MP3为依据,大学生中酣享着流行音乐。网络文化以互联网为平台,具有虚拟、隐匿、超时空、多元、自由、平等等特点;手机短信文化又称拇指文化,它以手机短信为载体,具有便捷、低廉、含蓄、隐秘、时效与娱乐等优势;流行音乐以MP3为媒介,它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具有多元、休闲、审美、大众与商业性的特点。这里,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大件”文化,它们几乎全方位地迎合了作为亚文化特征群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方式,在大学校园坚实地造就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校园流行文化载体的强势。

3.“三大件”文化的强势影响了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就是校园文化,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它的核心。“三大件”文化的丰富和时尚带给了大学生无尽的诱惑,它的强势存在无疑将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内容非常庞杂,积极与消极共存,尤其是流行音乐,“它更多地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游戏功能,相应的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具有显著的亚文化特征”,所以,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才,不利于构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4.“三大件”文化成为思政教育载体建设的盲区。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都集中于传统的教学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的层面上,对于以互联网、手机、MP3等为媒介的新兴文化载体的利用成为明显的盲区。并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表现出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使大学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已经不同程度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功能弱化的现象,与主体式学习理念相悖,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处于对传统、现实与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之中,因此亟待改革和创新。

二、“三大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

1.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研究表明,较之于传统载体,网络、手机文化载体更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优势,它能够调剂学习生活,促进个性人格发展完善;陶冶情感,实现德育的审美渗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规范学生个体行为;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而流行音乐相对独特,它虽然不属思政教育的新兴载体,但通过MP3传媒的强势,充斥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它以节奏、旋律、情感、价值观的完美结合来影响受众群,能够从美学角度给大学生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这无论如何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

2.可以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对单一,更多地强调单向灌输,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去生活化是造成当前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德育观念上过度理性化,德育对象缺失主体地位,德育过程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以及德育情境脱离社会实际等,回归生活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加上学习与交往、就业与生存、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压力和困惑,决定了“三大件”文化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最通常的诉求。依据这一生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融入网络文化、手机短信文化、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中,大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以至于在特定的文化主题和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而这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有的突破。

3.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生硬的说教,它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应该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如情感特征、消费需求、兴趣所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三大件”文化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中,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利用时尚、流行的新兴文化载体进行社会主流意识的渗透和引导,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具人性化,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也强调因材施教,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大众式的灌输。“三大件”文化则具有灵活、贴心的特点,再加上网络和手机文化的隐秘性,大学生们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且,通过短信、博客、网络心理咨询等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做到一对一、细致入微,这样也就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转贴于  4.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三大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它对培养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意义,首要的表现就在于它们涵盖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广博性,特别是网络文化,其内容之丰富,其信息传播和更新之迅速,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知识海洋。其次,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益智游戏、流行音乐艺术也可以开发智力和培养健康情感,所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当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与道德规范,这也是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教育的要求。通过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个体意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建设的思考

1.互联网文化载体建设。互联网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只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科学技术革命的潮流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就能不断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首先,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预防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还大学生一片“纯净的天空”。其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例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载体的运用,将学生的关注热点加以引导提炼并上升到教育的层面。再次,打造一支高效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学生们打交道,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袒露心怀、倾诉苦乐、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最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

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严格管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72

The New Media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LIU Lina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The new media era,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new media. In this paper,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round the four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time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ntent, management object, From strict management to self-management, so that students develop good media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the strict management; path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各式新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更是频繁的在与新媒体打交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①随着新媒体功能的日趋完善,越发被大学生们钟爱,相应的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们的一些时间被这些新媒体占用,甚至在课堂上等一些不合适的场所看视频、玩游戏等。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频率相当高,有69.7%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 会在教室上网,有85.9%的大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②由此可见,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必然不能确保较好的听课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其产生一些错误的导向。因此,虽然对象是部分群体,但是对其他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这潜在的问题,要引起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视,加强严格管理的力度,并逐步过渡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时的手机拥有率接近 100%,大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接近 80%,大学生触网人数已经达到 100%,高校正处于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沿。③大学生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据对某高校大学生访谈数据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管理力量单一。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科专门负责,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干部等群体的力量;另一个方面,在管理的时间阶段上,比较重视关注大一新生新媒体的使用,不让携带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但是这种严格管理在学生升入大二后就取消了,建立起的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并且固化下来;第三,管理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了新媒体本身,没有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能力、方向等方面的引导,从而间接的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新媒体,并且发挥其功效;第四,对学生群体的管理有些粗犷,没有对其进行细分,从而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积极群体等群体作用。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合理的加以运用,会具有更多的正面作用。因此,除个别情况采取禁止的方式,管理原则的中心是疏而非堵,或者可以说是心理学上注意力转移法的一种变相应用,即管理不是围绕新媒体展开,而是围绕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展开,在管理内容上抓基础,重知识,强能力,针对各种情况的管理群体,六大管理体系形成合力,抓住管理的几个时间点,当然,其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和价值,让大学生在无形之中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因为严格管理是前提,自我管理是关键,是严格管理的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的严格管理并且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最终实现管理过渡。大学生加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3.1 六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分力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来源于六大管理群体,学校、院系、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学生。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要创设一个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体系,没有任何折扣的执行。学校的管理体系从严格程度上来讲,应该是层级最高的,其他院系管理体系从严格程度上来讲,应该是平行的。这样既充分的执行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也更加有利于各院系管理体系的执行。从周密程度上来讲,学校的管理体系应该更加的严密,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院系学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减,前提是各院系学生没有任何负面的可以攀比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看到正面的力量。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角色不容忽视,他是许多具体管理的执行者,班主任也要完整的接过严格管理的旗帜,否者前功尽弃。班主任还有一个解说员的作用,疏导的功能。当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院系的严格管理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任课教师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永不褪色的一个真理。中发[2004]16号文件也早已明确指出,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专业内容给予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委对班风的形成至关重要,班委也要充分发挥领导力,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带领班级同学全面执行院系的严格管理体系,要充分的发挥向导的作用。学生对学生的管理,这部分群体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部分学生是普通的同学,但是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对学生的管理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要多肯定,以便带动更多的学生发挥正能量。

3.2 巧妙利用时间管理的四个阶段

对学生的管理内容是多维的,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因此对大学生由严格管理迈向自我管理,不能简单的以行为心理学的21天或者90天来计算,这需要的时间跨度更长。管理时间基本上划分为管理的关键期、养成期、缓冲期、定型期。大一入学伊始,是管理的关键期,如同礼仪学上的首因效应,让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管理模式有一个思维定型,大学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接下来,整个大一学年,是自我管理的养成期,严格管理模式要一如既往。这两个阶段一般做得都非常好,问题出现在学生升入大二之后,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会放松管理,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大一新生。这个时期是管理的缓冲期,或者说是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期,经过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但是如果在这个时期采取更多放手的方式,大一管理上的成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功亏一篑,所以,在这个缓冲期,要慢慢放手,在学生在无意识中放手。实现一个平稳过渡,使学生不至于以老生身份自居,失去规则意识。经历这样一个管理上的缓冲,学生基本上进入了定型期。很多的被动管理已经演变成自我的一种习惯,从而达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是习惯使然,而不是规则使然。

3.3 落实完善四维管理内容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即常规管理、考核管理、能力管理和方向管理。

3.3.1 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卫生、纪律方面的管理。这是学习、生活的基础。卫生方面关于地面的洁净程度、被子的整齐状况、物品的摆放等的要求,一方面为学生本身提供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个方面,养成的卫生习惯在工作中有很好的体现和应用。纪律方面,包含的面比较广,主要的在课堂上的纪律,要尤为关注。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拥有手机、mp3、ipad等各式的移动终端,这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看视频、玩游戏,当然,加强教师教学的管理是另一话题,在此不陈述。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对教师付出的劳动公然不去尊重,没有敬畏,那无法谈及日后的人与人相处中那份尊敬。因此,在大一学年里,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上网环境是非常便利的,学校可以规定不让学生携带ipad、手提电脑等移动终端,这对大一自我管理养成期的学生来讲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在课堂等不合适场所玩手机、听mp3等行为,多次教育仍旧不改正的情况,可以通过多媒体监控等途径拍摄画面,将图像交给系院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3.3.2 考核管理

这方面的管理在目前大学中主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获得,考试的内容,强化的更多是记忆性的知识。对于这一方面的管理,教务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目前高校的尔雅课程,大学生们在闲暇时间拿出手机,会想到要登录尔雅课程进行学习,这变相的对手机的合理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务部门也可以对于期末考试的试题内容加以导向,如果学生没有全程认真听任课教师的讲授,他将无法完成最后的期末考试,而不是像目前的有些状况,期末考试前一周的突击,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加强了过程性的管理,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考完试就全部遗忘了。或者可以采取一页开卷的形式,其实这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借助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完成考试。另外可以再采取一些途径,例如,在大一两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认真研读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阅读电子书,然后通过开读书报告会、撰写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等方式加以强化,让学生们充分的在书中汲取营养,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是大学生活中经常要光顾的地方,这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在大二可以将这项活动再继续,以便加以强化。让学生习惯了在闲暇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在闲暇时间拿出手机看电子书,最终喜欢书、爱上书。

3.3.3 能力管理

教育的产品是人,而且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所谓的书呆子。大学里,能力的管理不容忽视。在这个方面,许多高校教务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在培养方案里增设了素质拓展学分,更加重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另外,大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支持社团、协会等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强能力方面的训练和管理,例如,一些高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最后上交实践活动报告,可以加强过程上的监控。录制实践活动的视频、音频、拍摄照片、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这项要求很容易实施。这既对实践活动的真正开展有推动作用,保障了实践的质量,对大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落到了实处,同时,这些视频、音频等资料,也是很好的学习、教育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养成了学生能够合理的运用手机、DV等新媒体的习惯。

3.3.4 方向管理

大学不可能掌控学生的未来,但是,可以对学生的方向加以调控和管理。事实上,如果在常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三个方面进展顺利,其实对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无需更多的管理,学生已经具备了掌控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大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调控,六大管理群体发挥合力,掌好舵。

目前,本科生导师不仅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实习等方面给予指导,还可以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例如可以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考研。④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发展方向。

3.4 细分管理对象提高管理实效

管理对象是学生,但是其中有几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阐述。即学生干部群体、生活贫困群体、生活优越群体,积极的群体、消极的群体,以及特殊群体,将这几个群体处理好,学生整体管理非常容易。对学生干部的管理首当其冲,因为学生干部与学生几乎朝夕相处,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很多学生的关注,直接影响着班风的形成,因此,要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包括学习、思想等方面,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力,传递他们的正能量。

生活贫困群体,这类群体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的贫苦,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现象以及自卑的心理,对这类群体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生活的资助,例如,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让他们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从中走出来,融入班集体,发挥光和热。相反,生活优越群体,优越的生活习惯会给其他同学尤其是生活贫困的学生造成不舒适感,因此,同时对这类群体进行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在集体空间里,同时注意他人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并且,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新媒体的消费对于生活贫困的学生群体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生活优越群体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方便,例如查阅资料等,让这些学生也能够便利的获取资源。

积极的群体,这类群体很积极、乐观、向上,他们不是班干部的角色,但是甚至在做着一些班干部的工作。这类群体会使一个集体更加的融洽,因此,对于这类群体,要鼓励、扩大他们的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相反,消极的群体,这部分占班级中很小的比例,他们不热衷班级的事情,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尤为要加强,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有大局意识。

其他的各种情况这里统称为特殊群体,或者说特殊个人。对他们要引导,但不能过于关注,否则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老师故意刁难他们的想法。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挑战。文中围绕管理体系、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管理对象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管理提供相应建议。但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教育管理的路径还有待于逐步完善。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ZXYSYXM200923);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YJYZD200905)

注释

① 马池珠.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77.

② 赵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