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参考论文

教育参考论文

时间:2022-09-17 16:25:08

教育参考论文

第1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体现作者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对学术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品德,所以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是非常有必要的,关注学术参考网,随时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

[2]郭文安,王道俊.试论有关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1994,(4).

[3]崔相录.素质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李玉华.大学生素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叶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佑清.教育活动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会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4.

[3]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朱开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J].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1997.

[5]龚珊珊.“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观念之辨[J].基础教育研究,2006,(1).

[6]刘海.军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7]于静.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J],情报探索,2008,(8)

[8]成亚梦.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8(1O)

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

[2]王雷.浅析小学素质教育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3]潘旭,张勇.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

[4]张方明,陈蕾.金融危机下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5-27.

[5]段丽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J].安顺学院学报,2014,(3):73-74.

[6]林丽萍.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关系辩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7-68.

第2篇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敬请关注!!

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第3篇

一、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

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是自己的职责。要想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首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某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令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头疼,平时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都做,只有作业不做,闹得邻里怕他,家长恨他,老师恼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如下“五步曲”教育挽救他:第一步是同他交知心朋友,千方百计接近他。当这个常遭白眼,备受歧视的心已变得坚硬而冷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从小事中感到教师是在用真情待他时,他睁大眼睛说:“老师,我真能改好吗?能考出好成绩吗?”这位老师因势利导热情地鼓励他,还跟他勾起了小拇指;第二步是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闪光点,当他一个星期没迟到,当他背会了一小段课文,当他哪怕是做完整一次家庭作业,这位老师都在班上表扬他;第三步是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大肆宣扬他做过的点滴好事,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第四步是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第五步是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两年如一日对他,浓浓的关切与爱,彻底溶化了他心中的坚冰,毕业考试时,居然想不到他竟以班级总分前三的成绩跨入了初中的大门。毕业后他给他的老师寄来了一张贺卡,上写着:“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摘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这让这位老师感动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班主任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还有一位同学是班级的班长,成绩自然是没话说,但却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特别是女同学,对他是怨声连连,老师就告诉他,一枝独秀不算春,草的伟大就在于它总是一簇一簇、一片一片的,个人永远是集体的一分子,领头羊走不好怎能带领羊群找到肥沃的草地,班干部不以身作则,班级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老师了解到他父母刚去广州做生意后,就更加从生活上,学习上的每一件小事关心他:书包脏了,为他洗干净;下雨了给他送去雨伞;生病了,带他去上医院;假日里,一起去拥抱大自然。老师让他觉得生活不再寂寞,渐渐地,他又开始关心班级中的每件事、每位同学了,又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称职的班长了。可见,教师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教育者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近年来某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某校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某校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大课间活动。学生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某校一方面让学生集体参与文明礼仪健身操、广播操、武术操,跳兔子舞,唱文明之歌等活动,另一面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自己选取“跳绳、转呼拉圈、打羽毛球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等,让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某校在敬老院、歧阳茶厂、歧阳养鸡场等地建立了三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歧阳茶厂,和那里的叔叔阿姨们同吃、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从而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找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4篇

用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EB/OL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第5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王秋菲,戚红.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

[2]韩沚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3]邓党雄.增强四个意识,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R/OL].2016-3-26,2016-3-28.

[4]王金华,向红军.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3(2):66-70.

[5]王金华,向红军.数学分析课程网络空间教学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93-195.

[6]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7]王建春,黄静,钱桂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8):765-766.

[8]吴秀芳.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与现代意识[J].文学教育,2008,(5).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符小军.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46-48.

[2]王小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34-35.

[3]刘文琪.提高商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1-162.

[4]李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电子制作,2014,6:206+198.

[5]阙明坤.更多高校应向实用转型[N].经济日报,2014-05-22.

[6]赖红芳,蒋利荣,韦正.地方高校转型契机下的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56-157.

[7]戴红玲,胡锋平,李欢欢,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63-165.

[8]田毅,师学义,付薇.选题驱动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与实践——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1(4):51-55.

[9]白中科,袁春,付宗堂,等.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33-13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峰.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之分析及解决——以本科生法学专业为基础[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3):185

[2]黄静,柳斌.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与择业的矛盾及解决办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76-178.

[3]张良苗,岳宝华.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35-36.

第6篇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献资料的时候把没有整理的内容都写在论文当中,这样拼凑出来的论文思路混乱,层次结构也不全面,直接就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4)

[5]胡建华.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08)

[6]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7]黄静.小学网络德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8]张耀灿,朱志刚.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J].学术论坛.2011(08)

[9]程守梅,夏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5]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7]徐睿.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8]胡馨元.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

第7篇

2015年上海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如下:

科目名称 指定参考书目、作者 241英语(二外)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3、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42俄语(二外) 《俄语》(第1、2册)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年 243日语(二外) 《标准日本语》(旧版)(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本语能力考试二级相关辅导材料 日本语能力考试历年真题 244德语(二外) 《新编大学德语》(第2版)(第1、2册)朱建华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2010年 《基础德语》《中级德语》王志强 戴启秀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2月 《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第3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11月 245法语(二外) 《新公共法语》(初、中、高级)吴贤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46西班牙语(二外) 不指定参考书目 611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上、下册)陈纪修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12普通物理(一) 《普通物理学》(第6版) 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13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3版)天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第3版)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614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第4版)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仪器分析》(第3版) 朱明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15有机化学(含有机结构分析) 《有机化学》 曾昭琼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有机化学实验》(第2版)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有机化学题解》聂进 马敬中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16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2版)沈文霞编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4版)傅玉谱等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印永嘉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617作文 不指定参考书目 618英美文学史 《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陶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美国文学史》 童明编著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年 《英国文学选读》(第2版)王守仁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简明英国文学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第1版)刘意青 刘炅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10月 619综合日语(语言能力、文学、文化等) 《日语综合教程》(第7、8册)季林根 皮细庚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8年 《日语概说》皮细庚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7年  《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文版)崔崟 外文出版社 2009年 《新编日本文学史》市古贞次 明治书院 1995年(或其他日文版日本文学史) 《日本古典文学读本》刘瑞芝 小林保治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年 《日本简史》王新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 《武士道》新渡户稻造 上海三联书店 2011年 620英语语言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 (语言研究)》George Yule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新编语言学教程》(第1版)刘润清 文旭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3月 621法理学及民法学 《法理学》 李清伟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 《法理学》(第3版)沈宗灵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民法》(第5版)王利明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622有机化学(二)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4版)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23历史学综合 《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等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第4版) 李侃等著 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史纲要》 陈勇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624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国家理科基地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细胞生物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625生态学 《生态学》李博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基础生态学》孙濡泳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3版)孙儒泳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2版) 盛连喜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626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或旧版 《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金丹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年 627素描人物 不指定参考书目 628水墨基础 不指定参考书目 629素描人体 不指定参考书目 630素描 不指定参考书目 631美术理论 《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5/2005年 《西方美术理论简史》李宏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632人物线描写生 不指定参考书目 633环境艺术设计理论 《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 郑曙阳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潘西谷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基础》田云庆 胡新辉 程雪松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室内设计原理》陈易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634全球学与全球化理论 《全球化:全球治理》俞可平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3年 《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苏国勋等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6年 《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杨雪冬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年 《全球学评论》(第一卷)郭长刚 商务印书馆 2012年 《全球史评论》(第1-6卷)刘新成 635造型基础 不指定参考书目 636逻辑演义 不指定参考书目

2015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名称 指定参考书目、作者 泛函分析初步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第3版)郑维行 王声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第4版)李庆扬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第1版)(主要内容:1-7)章陆栋 将平 徐至中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光学 《光学教程》(第3版)姚启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主要内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几何光学;光学仪器) 化学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不指定参考书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第9篇

论文当中引用的论点内容必须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相关文献,依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列在论文的最末尾。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采编收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娟.针对小学英语高段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策略[J].学周刊,2016,05:52.

[2]李艳文.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05:104.

[3]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6,05:185.

[4]张婷婷.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08:63.

[5]石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08:123.

[6]张琦.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途径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6,08:178.

[7]骆北刚,陈伟娜.性别差异对小学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45-46+135.

[8]陈欢.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30-131.

[9]刘顺利.小学英语歌谣情境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英语广场,2016,04:153-154.

[10]马毅新.让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英语和谐课堂的催化剂[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6:123-125.

[11]彭熹.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09:178-179.

[12]张婧.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J].电子测试,2016,07:165-166.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珊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6,17:154-155.

[3]易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单词记忆方法[J].学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辅助小学英语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47-48.

[6]顾诗月.也谈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60.

[8]沈兰.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催化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61.

[9]谢洁红.农村小学新任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困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4:36-38.

[10]王洋.小学英语教材话题适切性的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14:53-55.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1]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3][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2007.8.

第10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球类教学;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82-03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DAI K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form current modes of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which are lacking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type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author, proposed to apply game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to redesign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college ball game classes by applying game theory to such basic concepts as people, behaviors, information and strategies, to turn ball game teaching process into game theory practice process, whereas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initia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gaming of ball game competitions, boos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competition,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gaming and operation abilities, fully exert the functions of ball game teaching with distinctive gam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humanistic qualit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of ball games;game theory

1球类教学的博弈论特征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直译为“游戏理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竞争性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1]。博弈论指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约束下[2],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行为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型博弈和非合作(竞争)型博弈。合作博弈,指人们达成合作而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非合作博弈,指人们在利益相互冲突的局势中如何确定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即策略选择问题[3]。

体育中的博弈,较早的实例是田忌赛马,随后是围棋策略的记载。关于现代体育策略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有大量文献,最著名的当属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袁伟民《运用哲学武器过关夺隘》和伍绍祖的《谈谈学哲学》等,这些虽不是博弈论专著,但都从哲学高度上去研究有关胜、负的策略问题。从竞技运动的历史发展上看,其起源之一为游戏,它的本质属性为游戏。因此美国学者休密茨说:“竞技运动从根本上讲是游戏的延长,它的基础在于游戏。它的主要价值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

球类竞赛一般具有以下4个特征:

第一,规则。参与者在竞赛过程中必须按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按什么次序做,在什么时间结束以及犯规的处罚等等。第二,结果。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有胜、负、平或有所得等等,其结果能用正、负或根据规则评出多少分数等。第三,策略。参与者的开始、过程、结果等各环节都必根据比赛进程制定、修订不同的战略战术以达到目的。第四,相互依存。在所有项目的竞赛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得到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策略的选择,同时还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4]。

球类竞赛的特征完全满足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即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人是指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的选择。球类课教学具有博弈论的特征,因此,可用博弈论指导球类课教学。高校球类教学考核,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希望自己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希望能得到理想的成绩,假设考核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均存在或竞争或合作的博弈关系,组成博弈体系。从这个角度说,教学考核的过程也是博弈论实践的过程,球类竞赛具有博弈的本质,球类竞赛的过程就是博弈论实践的过程。

2球类教学模式的博弈论设计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充当的是为“参与人”提供喜欢和有兴趣的球类比赛博弈方式,为学生“行为”制定博弈规则,给学生提供参加博弈的机会。现代竞技球类比赛规则,对参与者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主要适用于竞技运动发展,脱离了球类运动初期娱乐和健身的目的。所以高校球类教学不能完全运用现在竞技球类比赛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改造竞技球类比赛方法,充分体现这些运动的游戏本质[5],减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则,降低比赛难度,达到学生既喜欢又很容易参与比赛的目的,如篮球半场和足球小场地比赛等。在此阶段,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教学为参与比赛做准备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博弈认知和进行遵守规则、锻炼自谦、尊他向上、提高自身价值等教育。

设计公平、合理的博弈规则,为学生参与博弈提供准确信息。以某班28人,进行4对4半场篮球比赛为例,首先对学生篮球技能进行综合测试,按水平分为高级、中高级、中级、初级4组,每组7人。教师运用蛇型排列方法组队,根据学生参加比赛需要,设计不同水平、不同位置、技术、教学内容的菜单,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位置和今后比赛中要使用的实用技能,如篮球的中锋、前锋等等。采用针对性强、有效提高比赛水平的教学方法,在具备参加比赛能力后,各组进行单循环比赛,使学生充分了解队友和对手,比赛结束后各队根据比赛结果调整实力过强或过弱的队,使各队比赛水平更加接近。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博弈论的实践教育,总结博弈在比赛中的经验,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以及友好相处的教育。

战略是博弈理论的核心问题,每个参与比赛团队组队后,在充分了解比赛规则和本队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以理性行事,采用最优反应战略,力争在比赛中获胜。最优反应战略,就是在其他参与者战略已知或可预测的条件下,给参与者带来最大收益的战略。首先,教师根据每个队的特点设计各种战术、教学内容等供学生选择,每个队为了共同利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交流个人在比赛中运用技能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在比赛中逐步完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促进队友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次,组织单循环比赛,每个队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课的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第三,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本队和对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用谋略打球,制定参加比赛的最佳策略,不断提高每个队的比赛能力,战胜对手,获得优异比赛成绩。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拼搏、坚强意志品质、团结合作、抗打击能力的教育。

3球类教学结果的博弈论分析

1)教学过程。

传统球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技术理论和运作规范化,大部分时间用在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上,练习方法枯燥,把非周期性特点突出的球类运动变成周期性运动。教学手段主要采用集体统一练习,没考虑现在大学生球类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技术要求不一样的现状,缺乏对学生参加比赛的针对性。教学比赛采用竞技运动方法繁杂难行,比赛过程失误多,进行不连惯,游戏性不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比赛中[6]。没有比赛的球类教学不能进行博弈论实践运用,是现在高校球类教学缺少具体应用型人文教育模式的主要原因。

新的教学模式,采用蛇型排列分队,给学生选择队友和交换队友的机会。这种组队方法,各队技能水平相当,所取利益相等,这样,博弈比赛不可预知胜负,比赛进行中攻守平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技能、体能、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拼搏精神和意识。比赛前,教师用菜单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技术、战术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球类课厌倦与抵触情绪,把集体练习改变为小团体练习,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赛中,每堂课分别对个人和各队教授一招战胜对手的博弈计谋,使双方对抗激烈,提高教学的博弈效果。同时,始终进行遵守体育道德和博弈规则的教育,对违反规则和道德的行为及时纠正,提高承受比赛失败和委屈的心理素质。新教学模式,使博弈规则游戏化、对待对手人性化、与人相处和谐化,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群体价值取向,使球类比赛丰富多彩,使学生很快具备参加博弈比赛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溶入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考核方法。

以比赛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放弃了学生单独考核评价的传统方法,代之为小团队集体考核方法,如团体比赛第1名,所有成员成绩获优;团体比赛第2名,所有成员成绩获良,依次类推用这样方法详定考核成绩。

首先,小团体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有团队的赢和输,获胜的团队获得积分,而没有获胜的团队没有积分,所以说这个博弈是“零和博弈”(双方利益之和为零),对每个团队来说,战胜对方都是唯一的选择。

其次,每个团队内部的成员之间,如果没有竞赛的存在,他们可以选择协作,也可以选择不协作,此时可以表示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协作可以使双方感受球类运动的乐趣,但不协作,双方也没什么损失;但由于有比赛的存在,此时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协作可以使双方在比赛中发挥特长,从而战胜对手,进而获得理想的考核成绩。所以,以小团队比赛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竞争,自发的相互协作的精神。考核评价的功能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考核评价的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好坏。考核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评价,应该淡化考评的选拔、甄别功能,强化检验、反馈、必要的约束和激励的综合功能,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结论

根据球类运动作为一种博弈特点突出的运动项目,应用博弈理论对高校体育球类教学进行改革,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应用博弈理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适当的选择空间,针对球队的不同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球类运动的拼搏精神,以及团队合作和竞争的含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体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功能,考核评价从评价个人改为评价团体,具有创新意义。本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提高球类运动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Roger A McCain. 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罗智波,陈文胜. 论博弈论在体育比赛中的运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33-435.

[3] 余良华,魏旭波,周智杰. 体育与博弈论的关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23-25.

[4] 王成夫. 试论体育博弈论的理论基础[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16-18.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考核 现状 改革方法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意识的转变、教材的使用、教学形式的使用(运用)、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出现了质的转变,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运动技能。为了更好地健全高校大学体育的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机制,最大限度地使大学体育满足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套符合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教学评分标准及方法。

1.高校体育课考核现状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府,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多门课程,掌握规律和知识,提高能力,服务社会。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以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服务社会,带领周围的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学校应针对体育课制定考核的方法、手段、评分标准,并对参加教学的学生进行考核。

1.1考核内容偏少。

体育课教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技能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科,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敏性,才能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并对学期的各个教学内容都做到熟练掌握。目前体育课各课考核只在众多教学内容里挑1~2个动作进行考核,有可能出现考核的这个动作是许多学生无法完成或者完成效果不佳,而学生完成其他技术动作都很顺利,效果很好,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要相对宽一点,选择2~4个技术动作,由学生选择1-2个技术动作完成,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所教内容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完成考核内容。

1.2评分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课考核评分标准是平时成绩占30%,教学内容达标考核占70%,平时成绩的评分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评定学生的分值,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提高情况,考试达标占70%,这种单一的能力性的考试,首先忽略了学生技术动作,其次这种能力性的考试有可能出现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参加教学达到及格,这种较大比例的达标考试,造成一些学生专业能力很高,但由于身体素质原因,体育课考核不及格,无法毕业或失去考研机会。

1.3体育课考核机会过少。

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是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考核,目前学校体育课的考核是在学期结束前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一个动作两次机会考试。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完成动作要求学生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机能状态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完成考核内容,有些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考试效果不好,严重的会出现由于这一次失手造成体育课不过关。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建议在教学中段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一次考核,像其他科目的期中考一样,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评分。

2.影响高校体育考核发展的若干问题

高校体育考核的合理化和正确化不但对体育教学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对学校整体性发展有帮助。制定符合广大师生意愿的考核方法、手段及评分标准是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问题,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必须对当前制约体育课考核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2.1改变当前体育课考核做法,突出教、考分开。

高校体育课考核与其他科目考试有不同之处,体育课考核是技能性动作技术,在考核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完成动作技术的准确性达到评分的技术标准,进行评判并给予打分。现阶段的体育课考核基本是由任课教师负责,考核时,在技术层面上,由于学生是由任课老师所教,教师在判断学生技术动作准确性存在固定模式难以打破,这对打分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教师负责该班级的教学,担任考核工作,在打分上避免出现带情感因素的打分和评判。针对这种现象,高校体育课考核为了做到公平化、透明度、合理化而实行教、学分开,由负责同一项目的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对调班级进行考试,避开所教班级进行考核,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其他班级教学情况,由不同教师考核,更能培养学生认真考试的态度和信心。

2.2改变终极考试做法,实施多阶段考核办法。

目前高等院校学生体育课考核的期未终极考试办法为:学生参加体育课教学,无论现状如何,水平高低,全部采用期末一次终极考试进行评分,许多学生因为只有这次考试机会,加上体育考试的特殊性对学生心理、身体状况、体能要求极高,过度紧张,容易出现动作完成不正确导致不及格。有些由于这段时间的身体原因或体能不好,出现考试失误而影响体育课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体育课考核应借鉴其他项目的做法采用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多阶段体育考核,通过多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全面评定学生的实际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能力,争取在不同阶段考核取得好成绩。

2.3增加学生安全意识、锻炼过程自我保护考核内容。

体育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科,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教会学生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而应根据社会的进步、学校的要求、学生成长的需求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时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出现各种现象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运动防止肌肉拉伤,抽筋事故发生,运动过程中暑的预防及处理跑步过程出现腹痛、休克的处理等,特别是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的处理方法,溺水的救护及自救的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各种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增强学生对事故的防患能力,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

2.4增强大学生体育比赛组织能力,加强裁判工作考核。

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组织各种比赛的能力和裁判能力,因此在体育课考核中应增加对学生组织比赛和裁判的考核,使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课教学,真正掌握体育各方面的知识,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之前已经掌握了考试的动作技术而不需要上课就可能完成得到满分,有些学生由于先天性身体素质原因或接受能力问题在短期内完成考试有较大难度。

3.高校体育课建构科学、合理考核方法与措施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经历了教材使用、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修改等一系列改革,高校体育课考核的改革力度不大,甚至几乎没什么变化。几十年来,教学的考核都是沿用以往的老一套方法,分为技评、达标两种方法。对广大学生参加体育课教学进行最终评定。有一种观点,无论体育课教学用什么方法改革,最终的评定考核不变,这就会限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和改革的进一步延伸,出现体育教学改革方法很多、做法很全面,但由于考核手段与方法没有跟进改革导致改革力度不大,且极有可能出现改革做法与实际操作背道而驰的情况。当前高等体育考核的改革显得极其重要及紧迫,应加紧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与手段。

3.1减小达标百分比,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动作技术。

当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占70%,很多学校对教学内容的考核只采用达标评分,广大学生对体育课采用这种占70%的达标考核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这是因为技能性的动作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完美程度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要求大学生有良好身体素质为基础,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灵活性高。另外,学生想通过每周一次体育课的教学,掌握动作技术,完成达标考试,保证体育课的过关,更是难上加难。高等院校体育课教学,除了要完成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外,更要注意让广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课教学,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及技术动作的技术要领,学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体育课的考核及评分,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符合技术要求,提高素质与能力。同时要求广大学生课上认真学习,仔细领会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的传授和动作技术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学到体育理论知识,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体育课教学注重运动损伤现场处理及裁判学习。

体育课考核增加10%的运动损坏现场处理及裁判法的运用,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学生通过参加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身体素质。这些年来,全国各高校在体育课教学期间时有学生出现伤害事故,有些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了二次伤害或更严重的后果,有些是只要广大学生防患意识增强就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故,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伤害事故,要教会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克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学会如何使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保证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另外,在体育课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该项目的裁判法,增强组织比赛的能力,广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组织比赛的方法和能力,为平时组织班级、年级比赛,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文体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终生受益。

3.3提高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参加体育课教学增加了平时成绩的百分比。通过对平时成绩的评分端正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使一些技术掌握较好、身体素质过硬的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认真学习和参与教学,否则影响平时成绩。有些技术水平不高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便可以通过平时成绩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取得好成绩,保证完成学业。使学校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信心参加体育课的教学,只要刻苦努力地学习和锻炼,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3.4完成理论作业,提高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全面性。

高等院校体育课对学生的考核应改变原来单一的体育考核,增加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布置学生完成课外的理论作业,要求学生不但掌握技术动作,而且领会该动作的理论知识,强化掌握和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

3.5增加课外体育锻炼评分,提高学生课外锻炼的积极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参加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外,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也靠课外体育锻炼。另外,学生在校期间,有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学校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与外界的沟通能力,通过锻炼,有目的地改进自己不足,提高身体机能和技战术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高校体育课考核除了技战术能力考核外,还包括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业余生活。

高校的办学目的与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对教学做到高要求,实现精益求精的全面性、全方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体育课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性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更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及高等院校办学的方向。因此,当前制定全面性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是有其必要性及合理性的。广大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参加锻炼的信心,只要自己努力,刻苦学习和锻炼,就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完成学业。

4.结论

文章对目前高校体育课考核评分标准及方法进行了调查咨询,同时查阅了有关文献。几十年来高等学校体育课的考核评分标准及方法都是按教学内容评分,实行整学年选项项目教学,由于这种教学形式不符合客观规律,对学校教学发展、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阻碍作用,甚至造成许多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如何制定更符合高校教学发展需求,对师生教学起积极作用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的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评分标准及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制定这种考核的评分标准方法通过引起广大同行的观阅及思考并给予采纳和适用。

5.建议

5.1高校有针对性的教学考核评分标准方法的改革不多,希望教学管理部门给予全面关注。

5.2教学部门多组织一些专家及一线教师对目前的教学评分标准及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5.3每年组织一些有关教学考核改革的研讨会。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2006(4).

[2]吴子恺.等.浅谈考教分离与试题库建议[J].广西高教研究,2005(2).

[3]顾圣益.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定位[A].学校体育改革与管理论文.

[4]曲宗湖. 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构思[J].体育科学,19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