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室论文

时间:2022-04-16 16:5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细节护理

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较多细节。一旦出现手术室护理缺陷,会给护理质量带来影响,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损害、伤残、死亡等。有研究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对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进行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以11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8±6.2)岁;平均手术时间(150.1±10.2)min;手术类型:18例普外科,11例骨科,11例骨科,10例妇科,5例神经外科。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4.6±6.5)岁;平均手术时间(152.2±11.0)min;手术类型: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骨科,8例妇科,7例神经外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检查、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

1.2.1术前护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资料进行核对;彻底检查手术器械、设备、仪器等,确保其运行正常;术前1d加强病房巡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1.2.2术中护理

送至手术室后,紧握患者双手,以亲切的目光、温和的态度消除其负性情绪;麻醉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遮盖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隐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配合需轻柔、准确、迅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后护理

术后认真清洁患者皮肤,并清点手术器械,避免将其遗留于患者体内;开启恒温水毯,直至离开手术室;做好外露部位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顺利进行,及时肯定其表现,改善心理状态;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早期观察及预防。

1.3观察指标

(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采用百分制,包括护士配合、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消毒隔离,各项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安全最高分为100分[2]。(2)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疗效,需引起高度关注。细节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充分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规范化。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人性化理念贯彻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其中,术前要求做好三查七对,认真核查手术器械、设备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缓解负性情绪;术中协助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提升配合技能,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术后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并发症早期观察及预防,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3]结果相似。提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春莲 李春玲 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第2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观察组,男263例,女237例;年龄14岁~60岁(37.6岁±6.8岁);肝胆部位手术69例,骨科手术67例,胃肠手术58例,泌尿科手术56例,神经外科51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8例,妇产科手术43例,甲乳手术41例,心胸手术39例,眼科手术28例。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病人500例为对照组,男259例,女241例;年龄15岁~59岁(38.1岁±6.3岁);肝胆部位手术68例,骨科手术69例,胃肠手术57例,泌尿科手术55例,神经外科52例手术,五官科手术49例,妇产科手术42例,甲乳手术40例,心胸手术38例,眼科手术30例。入选标准:①病人精神和智力均正常,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能够正常交流,并且能够自行填写调查问卷者。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制订

为了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成立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由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师、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院感科成员、病人组成,小组对标准化护理的编制步骤以及文献的检索、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细则。工作小组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查阅专著、期刊、电子数据库、网络、会议论文集等所有可能获得的文献资料,以检索到最全面、最好的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依据客观评价的结果提出编制意见,应用科研证据制定了标准化护理。随后,工作小组在全院范围内召开意见征求会,邀请有关专家及病人参与,针对标准化护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或者为被工作小组所忽略的证据,最后由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形成标准化护理的终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修订、更新、完善标准化护理。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制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人手一册,便于学习和查阅。

1.2.1.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实施

由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对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依照手术特点设立专科护理小组,设责任组长1名,组员3名。标准化护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讲座安排、理论与技能考核、评价及反馈。培训老师为手术医生和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组长负责对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分析。护士长每月对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情况归纳、总结、反馈,并在护士例会上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问题原因分析,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①术前访视。术前手术室护士访视病房,查看病历,掌握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及合并症,了解辅助检查结果;看望病人,自我介绍,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其心理状态;向病人介绍本院的医疗水平、手术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手术等。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以缓解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及顾虑,介绍本院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正确备皮,备皮时间以尽可能接近切开皮肤时间为标准,剃除体毛的面积根据手术的切口部位确定,使用电动剃刀,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洗、消毒,刀片均为一次性的。手术切开皮肤前1h给予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备全手术用的物品,术前全面检查手术器械、仪器及抢救设施的性能及工作状态,并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过程,熟悉解剖位置,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以保障病人的安全。

②术中护理。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控制在55%~60%,根据病人的感受适当调控室温,同时注意病人保暖,输血输液适当加温,术中所用灌洗液应加热至37℃,严密监测体温,以保持病人体温≥36℃。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陪伴在病人身边,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核对其姓名、住院号、床号、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等具体情况,向病人交代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病人并耐心地解疑答惑,以缓解病人的焦虑与紧张。术中病人摆放规范而舒适,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过多暴露病人,尽量遮挡病人隐私部位。护士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术中用物准备齐全,在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动作娴熟精细,做到稳、准、轻,能够自觉、主动、迅速地传递器械,术中避免器械碰撞,密切配合手术治疗,使得整个手术过程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降低了病人感官刺激,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如手术过程中遇病情突变或病情加重,护士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地处理,协助手术及麻醉者,及时准确执行各种临时医嘱,熟练使用急救器材,并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对于手术时间长的病人,由于肢体保持固定位置,容易形成血凝块,导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术中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0s充气加压1次,充气压力最高4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交替充气加压,以促进血液循环。术毕仔细清点器械,对麻醉清醒的病人,告知手术成功,将病人送返病房,并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

③术后随访。全身麻醉术后待病人意识清醒,拔下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离开手术室。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观察室的护理。术后进行病房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如病人的心理变化、饮食、大小便、康复锻炼、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等情况,观察固定处有无循环障碍或神经压迫,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让病人了解如何更快的恢复,安抚病人情绪,促进康复。术后随访发现病人伤口疼痛难忍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镇痛泵,配合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征求病人对围术期的感受及意见,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让其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细心及关心。

1.2.2观察指标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并比较,满分100分。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制定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并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随后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专科手术的解剖示意图、手术步骤和手术注意事项;熟练使用手术所需仪器南;手术用物的准备;的准备;另外还包括主刀医生姓名、手术习惯等;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这样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保障病人手术安全,又避免了耗材的浪费,达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魏革通过加强手术室管理,使手术室综合质量达标率从80%提升到97%。

2.2手术室标准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我院实施了手术室标准化护理,规范了术前皮肤准备,尽量接近手术时备皮,备皮范围准确,使用电动剃刀,注意消毒,保证皮肤的完整性,减少皮肤损伤及感染机会;规范了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术前1h应用抗生素,起到了最佳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术中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管理,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到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4%降到1.0%。术前访视及精心准备,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术中适宜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人,加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得到亲人般的关怀照顾,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她们的信任,使之满意度增加,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服务周到细心,适时的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消除不舒适感,为手术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术中严密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和手术成功;术后及时随访,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可缓解甚至消除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术后恢复,护理工作得到病人的认可,满意度随之提高。

2.4手术室标准化护理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标准化护理实施后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经过标准化护理培训后,术前精心的准备,熟悉手术过程及解剖部位,熟练地掌握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这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熟悉医生的手术习惯,想医生之所想,与医生的配合默契,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成功率,使医生的满意度提高。

3总结

第3篇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原来的传统手术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微创手术治疗。这就对介入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抓好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介入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1)介入手术室成立了院感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工作,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样监测、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意见,促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2)介入手术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介入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每月对介入手术室进行空气培养2次,每周对无菌敷料、器械、消毒液进行监测,对各种无菌导管每月进行检查登记。

2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1)由于介入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业务上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直接领导,介入手术室的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方能上岗。(2)认真参加院感科组织的院感知识培训,全科人员定期学习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医院感染意识与无菌观念,使大家都认识到介入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介入手术室控制感染措施

3.1无菌物品的有效灭菌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可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为此,对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消毒。每一个消毒包都贴有明显的消毒和灭菌日期,包内放有3M化学消毒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带,并分类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使用时认真检查有效日期、灭菌日期及包内外化学消毒指示卡变色状况。对使用的无菌持物钳也采用一用一消毒法,防止交叉感染。

3.2一次性手术用品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室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由专人管理一次性物品,建立一次性物品登记本,确保无菌物品无菌有效,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

3.3介入手术间的消毒隔离介入手术室需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mg/L氯三角泡腾片拖擦地面,每日用循环空气净化仪净化手术间的空气,每月做空气培养4次,使菌落数≤200cfu/m3。每周清洁空调过滤板1次。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将手术人数控制在5人之内,对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手术衣裤、口罩、帽子。对于干细胞移植手术,为确保手术的无菌和安全,对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禁止进入,谢绝参观。保证介入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灰尘、无血迹污染。对辅助用间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并做好登记。定期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3.4工作人员手的控制感染措施医院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手直接和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2],有报道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3]。洗手消毒称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4]。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及时洗手。

4手术废弃物的处理

4.1一般废弃物的处理未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办公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要终末处理品的医疗废弃物如一次性使用的导管经破坏处理后用黄色垃圾袋放置,并将袋口扎紧贴上“医疗废弃物”,每日由专管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往废物处理站统一处理。

4.2锐利废弃物的处理手术间内放置标有“针头和玻璃”字样硬塑料容器,用于收集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动脉穿刺针、手术刀片、玻璃类锐利废弃物。每日由专人收集进行统一处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4.3HBsAg和梅毒抗体阳性手术的处理将手术器械和导管用0.5%过氧乙酸浸泡15min,器械清水冲洗上油进行高压灭菌,导管进行破坏处理装置黄色垃圾,布类用黄色垃圾袋装好,注明“阳性”送洗衣房处理,手术单元用0.2%过氧乙酸擦拭,地面用0.5%过氧乙酸拖地。

5讨论

通过对院感知识的学习,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加强了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控感措施,使介入室的工作人员都能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把好了消毒隔离质量关,加强院感和科室二级监控(及院感的随机抽样和科室每月定期监测相结合),对介入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及染菌量、医务人员手的科内监测与院感科的抽样监测均符合卫生学标准。全科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我科自创建以来无一例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2,12(3):222.

2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108.

第4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3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与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30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男性211例,女性219例,年龄为16~62岁,平均年龄为52.6±2.1岁,其中骨外科120例,普外科90例,妇科产180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0例;观察组男性225例,女性205例,年龄为17~63岁,平均年龄为53.6±3.1岁,其中骨外科125例,普外科108例,妇科产15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4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检查的时候没有发现任何精神病症状或是其他疾病的特殊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

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并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护理措施,包括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风险;健全并坚持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每月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空气、消毒液、手术者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护理人员将设计好的风险管理表格,以时间为横轴,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在表格相应位置,将已经执行的打√,未执行的用红笔打×。及时考核风险护理表格的完成情况,对发生异变者及时改进或者剔除。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重视术前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能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过程。②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术中和医生配合默契。③熟悉各种医疗仪器的性能:新进仪器设备及时进行培训,并在仪器显眼位置上贴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④详细检查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是否到位,避免因为手术器械的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的风险。⑤接病人进入手术室执行严格查对制度:对病历、对科室、对姓名、年龄、性别、手腕识别带、试敏结果、血型单、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完整性等,询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的情况,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功能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是很清楚,则可以让家属协助回答。⑥加强专业培训:每月至少一次对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心电监护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请相关手术科室或者麻醉科授课,包括各种手术的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药品的使用等。⑦定期组织对医疗、护理纠纷等案例分析,了解风险的程度和提供防范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的对象均建立在患者获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1.2.2对照组护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护士长进行常规管理。主要包括①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进行清点,即手术前清点,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必需两人核对准确无误,严防异物遗留病人体内的风险,并要保持无菌持续性。②术之后将相关的标本贴上标签,避免混淆,清点器械,按流程处理各种医疗垃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③安全送患者返病房,护送车床上好护栏,防止坠床发生,在手术期间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1.2.3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等。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的收集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创建风险管理之前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比创建之后的风险事件明显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风险管理小组职能的实施使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在手术护理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意识障碍等情况,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出现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的经验也不足,在风险事件出现以后没有应对的能力;②对于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规章制度,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提出的解决的办法,留下了隐患,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③对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到位,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患者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4~49岁,平均33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9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6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手术类型:行普外科手术者18例,行骨外科手术者18例,行妇产科手术者11例,行其他科手术者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

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根据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将安全管理应用于常规护理中,具体措施如下:(1)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分配工作,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其高度紧张的情绪。降低各种设备应用中的危害,如减少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出现被器械误伤的情况应及时处理,如迅速挤出足够多的血液后用流水冲洗,再应用碘伏消毒伤口,必要时注射相应疫苗,以降低感染率。(2)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减少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3)认真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年轻的新进护士加强培训,同时由高年资护师领导、监督,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以安全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进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应用安全管理后的护理效果。

1.4满意度评定

本研究满意度调查问卷选用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相关责任护士发放,并向患者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问卷填写完毕后按时收回交予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计。调查问卷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项,赋予1~4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基本满意,<5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2例,护理差错率为3.6%;对照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8例,护理差错率为14.3%。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7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25例,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9例,不满意者4例,总满意度为92.9%;对照组中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15例,基本满意者21例,不满意者12例,总满意度为78.6%。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9,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8.1±2.0)分,对照组为(94.8±2.3)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5)。

3讨论

第6篇

1.每月安排一次重点专题护理查房,时间为90分钟左右。

2.每周安排一次普通基础性护理查房,时间为30分钟左右。一般由护士长主持,巡回护士或器械护士主讲。或每个护士轮流主讲。全体护士及科内护生参加。

查房内容

1.重点专题护理查房

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

主要针对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的进步及知识更新而进行。我们于2004年选择了2例病理性股骨骨折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入术病人,邀请了临床主刀专家主讲,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配合,结合手术病人讲解手术入路、特殊配合、特殊器械准备,同种异体骨的准备及用物准备要求等,强调巡回和器械护士在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熟悉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健,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得以及时掌握同种异体骨的贮藏、植入前的初步准备及植入的专科护理新知识,使新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学习新技术病例查房

结合新开展5例为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这一新技术,及时组织教学查房,使护士了解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通过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提出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护理问题,规范术中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手术和麻醉的同时,病人也得到了周到的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达到更新知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代。

开展疑难、重大手术存在的护理不足而进行总结回顾性查房

手术室针对1例严重风心病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护理的回顾性查房,运用护理程序,查看每一环节的不足,操作者谈经验、教训,相互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这一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为病人提供可靠的保障、全方位的护理。

对术中突出意外及反应及时在术后进行查房

先后对心脏骤停、麻醉后呼吸抑制、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治疗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查房,使护士熟悉各种抢救程序,了解某些征象发生的原因、提高护士分析与应急能力,快而准确,有条不系地做好每次抢救工作。

2.普通基础性查房

质量查房

一般通过晨间交班查手术间术前物品、器械急救物品等术前准备情况,提高了术前准备的准确率,减少术中忙乱,使术中配合质量稳定可靠。

模拟演示查房

主要是围绕临床中基本病种手术摆放,不同手术部位无菌巾铺法及无菌器械台的摆放、传递器械、缝针、缝线的基本方法,按手术室护理技术规范模拟和演练,使护士能够熟练配合手术,使每个护士了解各科医师的手术习惯,预见性地准备好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物品,做到应急能力强,传递方法正确。

技术操作性查房

对手术室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流程、注意事项,进行现场查房。如我科对高频电刀、显微镜、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特别是对新开展、高难度的技术操作,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先由厂家派专家主讲示范,再由各个护士轮流演示设备的使用,直到全体护士熟练后进行手术台前的现场演示,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水平。

特殊感染病房

第7篇

1.1临床资料本组70例患者均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诊断标准,均无其他合并的外科疾病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5岁~52岁,平均年龄(38.1±8.9)岁;胆囊结石28例,胆囊息肉7例;病程3个月~24个月,平均(10.1±5.2)个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4岁~49岁,平均年龄(38.8±9.2)岁;胆囊结石27例,胆囊息肉8例;病程2个月~28个月,平均(11.9±5.7)个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期间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对手术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对围术期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介绍(包括术前禁食、休息、更衣、备皮等);对手术室的布局等采用图片、健康手册等方式进行全面讲解;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支持,告知手术的科学规范性,消除手术恐惧感。

1.2.2入手术室后的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应当热情接待,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安慰等,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1.2.3手术期间的配合手术前日晚应当仔细检查腹腔镜设备(气腹机、高频电刀、电子腹腔镜),术前将相应设备调整至工作状态。手术前应常规备开腹器械1套、腹腔镜专用器械1套、45℃左右无菌温水、止血纱布、标本袋等。手术期间,台上护士一定要熟悉器械名称、用途、性能,术中要集中注意力,根据屏幕显示准确、快速传递相应器械,配合手术。术后要准确核对相关器材消耗信息。

1.2.4术后护理送患者回病房后,应仔细向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告知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等。

1.3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前晚、术后2d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0分无痛,10分最痛,对患者术后2d疼痛进行评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前晚、术后2d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中转开腹,术后无感染、出血、胆瘘、电烧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d的VAS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第8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9篇

100-1=0

100-1这个数学公式对于普通人的答案应该是99,而对于我们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来说其答案却是0,尤其是在手术室这样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在这里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都交给了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如果说手术室医生是病人的健康守护神,那么手术室的护士就是守护神的忠实哨兵!只有护士们认真细心的配合才能确保医生们能够成功地完成每一台手术!因此注重细节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有个病人的家属在医院工作,于是到其医院做子宫切除手术,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可是在手术结束时大家发现病人的腹部有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碘酒灼伤,原来手术时医生顺手将消毒子宫残端的碘酒纱球放在了病人的腹部敷料上,而器械护士忙于手术的其他事情,并未在意小小的碘酒纱球,手术快要结束清点数目时才将其拿开。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导致病人的皮肤灼伤,术后医生无法解释,给原本很完美的手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因为患者是医院的职工家属,所以没给医院造成什么损失。可是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地思考吗?谁能说100-1不等于0呢?

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注重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手术步骤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有一个妇科手术病人因为腹部肿物作剖腹探查手术。当我们切开病人的腹部探查后发现,原来所谓的肿物是病人一年以前在其他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时遗落的一块纱布,这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护士都感到震惊!准确的清点器械纱布是每一台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数的过程,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却关系着手术的成败与否,对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都是至关重要的!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是致命的!因为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你无法弥补因为不认真带给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更无法弥补因此而给医院的声誉带来的影响!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

在工作中手术室的护士需要特别小心缜密,遵守原则!因为注重细节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已经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理念,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做剖腹产手术时一定要小心收好手术刀,放好毛巾钳,以免娩出的胎儿被划伤;做外科手术时,电刀一定要放到干燥的地方,以免不小心灼伤医生和病人;做脑科手术时,床单一定要铺平整,以免手术时间长病人的皮肤受损伤;做骨科手术时,医生的手套坏了要提醒医生及时更换,在确保手术野不被污染的同时,既保护了病人,又保护了医生;在病人进入手术间躺在手术床上后,要及时为病人盖好被子……

只有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手术室的护士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负责,为医生负责,为医院负责!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好: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相信手术室的每一名护士都是不简单的,都是不平凡的,我们将认真细心地确保每一台手术的成功完成。

第10篇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落实妇科门诊手术室院感管理制度,并健全管理监控小组。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在院感办公室的领导下,成立由妇科门诊手术室科主任、护士长、一名主治医生和一名护士组成的管理监控小组,并制定出符合妇科门诊手术室特点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流程,坚决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院感办公室应当将医院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当作工作依据,每月举办定期、不定期的考核,严格奖惩,从而达到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的目的。同时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每月要针对有关医院感染法律的知识对本科室医务人员和保洁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院感知识的培训。督促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院感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3严格洗手制度

医护人员在操作的每一次前后都必须进行彻底洗手或消毒方可进行下一次的操作,坚决杜绝戴1双手套同时与多个患者进行接触。有一定的条件可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合格指数为:菌落数≤5cfu/cm2。大量调查发现,导致院感发生的增高30%的原因是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彻底洗手可以让院感下降50%。医院感染多数情况都通过直接或间接手传播,这相比空气传播而言更加危险。因此要降低医院感染必须规范洗手。

4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管理

4.1严格按照国家对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规定,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销毁,绝对不能重复使用。手术床的床上一次性用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更换。

4.2要彻底将启用后的无菌物品进行清洁,以此防止残留血迹、污垢、异物等,同时要严格按照清洁—消毒—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并且供应室要对无菌物品进行统一管理,标识清楚,专柜存放,严防过期。

4.3常用物品:做到清洁无尘,对于没有明显污染的物体表面应当使用清水进行擦拭,有污染或血迹的物品必须立即使用500mg/L的消毒液对其进行擦拭。对于科室的拖把和抹布必须分开使用,并且要对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进行消毒后再清洗并要定点放置。

4.4门诊手术室尽可能的避免人员过多、灰尘飞扬,并且每天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气,严格登记,及时对灯管更换。

4.5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对其用后的物品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进行,并且要对房间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5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有效的对医疗废弃物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确保医疗废弃物管理安全,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环节的危害。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收集、存放、处理管理。

6加强职业防护

医护人员非常容易被血液、体液等感染。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并且要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及穿隔离衣,由此来达到预防院感发生的目的。如果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存有破损要避免接触血液及体液。

第1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进行手术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6例和实验组126例,对照组中男性77例,女性4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31例、心胸外科手术5例、泌尿外科手术14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28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眼科手术4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6例,局部麻醉41例,硬膜外麻醉39例;实验组中男性75例,女性5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33例、心胸外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神经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30例、耳鼻喉科手术6例、眼科手术5例,麻醉方式选择:全麻45例,局部麻醉43例,硬膜外麻醉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2)实验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给予沟通性语言措施。①术前沟通性语言应用:巡回护士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应注意用温和、简洁、易懂的语言询问患者。首先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向患者说明来访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介绍术中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及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在手术当日接患者时还需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完毕后接患者入手术室,在去手术室的途中可说“请您不要紧张,我们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请您放松心情,如果有什么不适可以告诉我”。②术中沟通性语言应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先向患者介绍一下手术室的基本情况,同时告知患者“这就是我们进行手术的地方,整个手术过程我都会对您进行全程护理,有任何不适或是疑虑都可以提出”。在各项操作开始前应提前告知患者,比如“你好,下面我要为您扎针,可能会有些疼,请您忍耐一下,我尽量一次性给您扎上”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而能够配合操作过程。麻醉后特别是对局麻患者在术中应更加关注其变化,并在患者不舒适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如“请您坚持一下,手术马上就要完成了”等。手术后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了,一切顺利,我们很快就将您送回病房,您很快就可以见到家人了”。③术后沟通性语言应用:待患者成功复苏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咐患者及其家属一些术后注意事项,如:“回去以后要注意休息,如果在此期间有什么不适,请尽快联系医生或是护士,祝您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手术过程的知情程度;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应用调查问卷对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选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手术知情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知情者91例,知情率为72.22%;对照组患者手术知情者27例,知情率为21.43%;两组患者知情率比较采用X2检验,X2值为65.27,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心理情况比较:

①实验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49.11±7.85),抑郁评分(47.23±6.37),对照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48.97±7.64),抑郁评分(47.01±6.14);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焦虑评分(33.74±4.12),抑郁评分(31.89±3.92),对照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47.58±7.02),抑郁评分(46.24±5.63);②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0.14和0.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9.09和23.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实验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9.46和23.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t值分别为1.50和1.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67例,满意25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25例,总满意度为80.1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29例,不满意81例,总满意度为35.71%。两组患者总满意度进行X2检验,X2值为51.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12篇

1层流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细节

1.1环境管理

①层流手术室内设三区四通道,三区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四通道为工作人员通道、病员通道、洁物通道、污物通道,整个环境布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根据工作流程,无菌洁净通道(内走廊)是医护人员、患者、洁净物品的供应流线;非洁净处置通道(外走廊)是指术后手术器械,污染布类及敷料的污物流线。为保证手术洁净程度及流程的需要,分别划分无菌、一般、感染手术间。无菌手术间设在最内侧,根据要求安排相应的手术;一般手术间安排有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及腔镜手术等;感染手术间可以对空调层流进行正负压切换,设在靠污物通道,有侧门、有缓冲部、有独立洗手间,便于消毒隔离,我们把急诊手术视为感染手术,尽量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完成。②层流手术间有温湿度调控要求,每日晨由夜班护士负责术前30min开启洁净手术部及洁净辅助用房空调层流系统,并对温湿度、时间进行调拭。温度保持20~25℃,相对湿度保持40%~60%。次日的择期手术由夜班护士提前把与手术相关的布类、器械、敷料放进对应的手术间内,避免当日手术时在手术间燥动过大。③洁净手术部的所有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每日晨清洁工对整个手术间吊塔、无影灯、治疗车、手术床等进行清水擦拭1遍。每台手术结束后,在层流净化系统开启的情况下收拾好污染用物,并按要求放在指定的位置,先用含氯消毒制剂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擦拭一遍。特殊感染手术按感染手术流程处理。④为了避免手术间与手术间的交叉感染以及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通向手术室内走廊门与外走廊门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帽子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⑤根据洁净手术部环境监测要求[2],每周要求清洁工对所有手术间、内走廊、外走廊、辅助用房等彻底打扫1次,对回风口进行擦拭1次,每月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1次擦拭。对初、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更换1次,高效过滤器1~2年更换1次,以保持尘埃过滤效果,手术室洁净度的要求。每月按要求对相应手术间、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及辅助用房进行细菌培养,并把培养结果及时上报备案。

1.2标识管理

①介绍性标识:对科室人员进行介绍性说明,并对科室开展先进医疗技术及科室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介绍。②引导性标识:根据层流手术室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均用蓝色标识清楚。③提示性标识:对男更衣室、女更衣室、百级手术间、普通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无菌存放间、一次性物品存放间均用蓝色标识清楚,工作人员可通过清楚标识得知手术间及所需物品的具置。④禁止性标识:手术室是精密仪器存放的重要场所,易燃、易爆物品多,并且手术楼层区域环境具有特殊性,对外开放的通道比病房通道少,虽然我们是无烟医院,但也必须作好重要场所的醒目性标识。⑤温馨标识:如在公共厕所门前贴上“小心路滑”温馨标识等温馨标识。

2层流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优点

①可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管理能力,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规范手术室质控管理内容。遵守层流系统操作规程,充分发挥了层流手术室的功能优势,减少手术病员的切口感染机会。②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增加了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充分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持续改进。③通过手术室精细化的环境管理,使原有的基础环境得到了改变,激发了护理人员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主动性,术前能明确所配合手术的步骤和手术要求,努力做到备物充足,减少开门、关门次数,保持层流手术间相对密闭状态,杜绝交叉感染的机会,消灭了一些潜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安全隐患。④为了更好服务于临床和满足手术病员的要求,大家都能自觉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知识和技术,保证配合质量,使本科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⑤通过对标识的颜色、内容的注解,加强细节管理,使层流手术室区域划分、手术间物品存放等达到了视觉形象统一、工作程序统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水平,根据层流手术室知识的更新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

作者:万林张艺单位:重庆市东南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