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17:30: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能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绩效考核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介绍绩效考核在当今公立医院中的一些基本做法,绩效考核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医院在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应用探析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54
《医院财务制度》第二章对绩效考核提出了明确要求。第十六条规定: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应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对医院预算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决策和管理层进行综合考核、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1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做法?
1.1考核目的。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新机制为核心;按编定岗,易岗易薪;按照科室类别和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方面确定各科室的绩效工资总量;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拉开分配档次,体现优绩优酬。?
1.2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方针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领导层面,由医院院长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实施层面,成立由财务、人事、医务、护理、纪检、信息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分配小组,负责方案起草、推进实施及考核。?
1.3考核原则: ①公益性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岗位职责、公正业绩相挂钩。②客观公正原则。用事实讲话,所有的考核评分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③沟通的原则。主体和考核对象要充分沟通,结果才能公正、合理。④激励原则。考核的结果对于各个岗位的人员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多劳多得,优绩优酬??[1]?。?
1.4制定内部考核方案,根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的不同岗位,不同类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及考核办法,合理确定岗位系数及分值。考核方案与实施细则须提交职代会或职工会议讨论后,报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审批后执行,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5严格实施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按月考核到人,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调整其岗位或予以辞聘、解聘。考核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肃工作纪律,认真组织实施。?
1.6签订聘任合同,将岗位责任与聘用合同挂钩,做到人岗相适,薪随岗变、职责分明。?
2绩效考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影响绩效考核的原因,包括医院文化,价值观,管理者技术水平,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各级人员的执行力。?
2.1固定工资所占比重较大,绩效工资所占比重较小,绩效工资流于形式。现行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为60%~70%,一般按月发放;基本上属于“大锅饭”性质。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上仅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40%。也就是说,一个职工的全部收入中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是确定的,大约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能够起激励调节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只占20%不到。因此,从比例分配看,绩效工资很难体现多劳多得和奖优罚劣。?
2.2绩效考核监督与考核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单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内部管理制度不太健全,即使有些单位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监督机构,事实上却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严格去实施,也不能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只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检查的一种形式而已。?
2.3科室之间公平性难以把握,缺乏对医院各个科室、部门的分类考核,由于医院内部岗位构成复杂,加之不同类别的岗位人员工作性质、业务开展范围、收入渠道不同而出现收入差距,出现临床科室丰衣足食,后勤医辅科室捉襟见肘的现象,因此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2]?。?
2.4同一科室中对关键岗位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力度不够,在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中,主要考虑完成程度,不重视对高端培养。?
2.5财政补助不足,医院下达业务指标,形成过度治疗现象。公立医院的宗旨是高效的提供公益医疗服务,但是,在我国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7%~8%,其余的必须靠医院自己销售药品和增加检查来实现。部分医院为了追求高效益,对科室和医生下达硬性业务收入指标,把指标列入绩效工资管理体系,使得医生为了完成任务,而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收受患者红包和医药回扣??[3]?。?
2.6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社会公益性是医院需要考虑的,但是,医院的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是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的,每项服务指标难以确定合适的价值,就难以用简单的成本收入进行衡量。?
2.7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①许多岗位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②绩效考核指标笼统,缺乏代表性,二级、三级指标设置模糊,未做到客观量化。③工作绩效考核的随意性太强、不客观,容易引发人情考核或领导意志容易产生不公正的结果。 ④缺乏有效的反馈与沟通。⑤绩效考核结果对工作的触动力度不大,未能产生显著的效果。⑥员工对绩效工资缺少认识,往往对自己的工资构成不明所以,对绩效考核的项目业务也不清楚。⑦其它部门相互间配合力度不足。?
3完善绩效考核的对策与建议?
3.1实行按劳分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制定质量及成本控制考核的多种奖金计算办法的分配体系。一是科室内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的各种考核;二是管理科室对各科室生产要素的考核;三是医院绩效领导小组及以上部门的各种考核;四是绩效考核与定岗定编评聘相结合。?
3.2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强化科室绩效二次分配制度。坚决贯彻“小医院,大科室”的管理理念。医院发展的核心是做强做大科室尤其是临床科室的作用。突出科主任作用,科主任负责科内绩效分配。在绩效分配上,倾向于合理有效收入的增加、倾向于工作量增加、倾向于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等方面。?
3.3严格绩效工资总额管理。医院绩效工资的增长应小于医院总体经济效益增长的比例。根据核算,确定绩效工资分配总额,重点落实特殊岗位、优秀人才的倾斜措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氛围。?
3.4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严格绩效考评。医院审计处采取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等方式,组织预算审计,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改进内部管理,财务考核以及预算执行负责人的重要绩效考评依据。?
3.5绩效考核与绩效分配有效联动。每月初各职能部门成立考核小组,对上月科室绩效评分,由专门科室汇总,就存在的问题与扣分项目及时与相关部门及科室沟通反馈,并负责受理与被考核科室提出的疑问和申诉。汇总后的结果经领导签字后由财务处核算办按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各科室应得绩效工资总额与每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紧密挂钩,对不合格者与优秀者均有相应的奖惩兑现机制??[4]?。绩效考核的重点体现在科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益上;核算分配方案重点体现在员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多重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影响科室整体绩效分配水平,使之形成绩效考核、核算分配有效联动如同建立了两条并行轨道,使得医院向着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行。?
3.6重视绩效考核作用。相当多的医院经营管理者“铁饭碗”、“吃皇粮”意识很浓厚,认识不到竞争当中存在的威胁与机会,加上这些管理者大部分出身于临床或医技一线,他们片面关注医疗质量、重视医疗技术改进,缺乏行业概念,不能将医院放在市场发展当中进行动态绩效考核。反之,如在医院发展中,只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医院救死扶伤的本职责任,开大处方、吃拿回扣、中饱私囊等,只能造成社会效益极差的恶果??[5]?。因此,绩效考核要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实施者要对这种现象加大考核的力度,以达到尽量消除不良现象的发生。?
3.7建立更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创新。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是要真正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既要防止过度医疗,又要保证工作效率。关键要在坚持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改革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也要依靠群众的创新智慧。比如,可以突破或调整绩效工资总量限定的现行政策,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可在核定医护人员工资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倒三七开”,即30%工资是固定的,70%用来考核,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此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如,应鼓励基层医疗单位拓展业务,收支结余部分50%用于单位事业发展,50%给职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这部分绩效工资的分配,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综合考核评价,积极探索不直接与药品收入、医疗设备检查收入挂钩的综合考核办法,切断业务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鼓励基层单位创新,进行更多的改革实践,使改革更加科学,更有成效。?
3.8加强对绩效工资政策的研究,使其更加完善、规范。主要部门要深入基层,对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和第一手资料,对于出现的问题划分不同的类型,凡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调整的实事求是进行调整。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反映。要进一步进行顶层设计,既要考虑“公平”,也要考虑“效益”,特别要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激励制约机制,既要防止过度医疗,又要保证工作效率;既要保证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又要保证群众医疗负担不增加。用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尽可能保护各方利益,实现利益和效能的最大化。?
医院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各部门人员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只有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极大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才能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唐维琪,侯一丹,路莹洁.绩效工资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3):204?
[2]鄂琼,陈英耀.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卫生管理,2007(5):292-293.?
[3]饶丽萍,张玉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2(7):122.?
(一)人力资源风险概念
在建筑企业发展环节中,人力资源风险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缺乏,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性发挥,出现人力资源组织不当、人员流失等风险。
(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个环节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整体来看,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在其管理环节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基础建筑建设的要求日益严格,这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发展背景。整体来看,我国建筑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对高素质建筑人才的需求性比较高。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外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必须强化人力資源风险控制机制。
二、市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的要求
(一)市场需求总量大
建筑专业性技术人才是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申报的关键,为了获得较高的企业资质,其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建筑专业性技术人才。整体来看,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施工人才及施工技术的竞争。人才素质水平是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点,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总量不断提升。
(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不断开展,我国基础建设体系日益健全。整体来看,这些建设领域的建筑施工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其施工总体规模比较大,施工管理程序比较复杂。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基础工程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先进施工技术及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应用,进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聘用高素质的复合型建筑人才,进行EPC、BT等建筑管理模式的普及,确保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新型管理方案的应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一系列建筑项目运营管理、工程承包、资金管理等专业性人才。
三、人力资源风险控制面临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合理性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组织结构,专业性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其施工及技术岗位人才配置不合理,缺乏中高级职称工作者,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建筑技术人才,缺乏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建筑人才,整体来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人才队伍稳定性较差,其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实践工作中,有些建筑项目偏离城市区域,整体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等比较差,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企业归属感。有些企业缺乏动态性的人才管理机制,其管理思想比较传统,没有进行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应用。有些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对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的足够性重视,不能进行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不合理,有些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1]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长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管理方案的制定,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分层性培训机制的应用,在其培训管理模块中,培训方案比较落后,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其培训内容层次不分,不能进行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等培训活动的开展。企业缺乏系统性的绩效考核系统,其缺乏统一性的考核指标标准,没有真正将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绩效考核体系尚不健全。在薪酬分配模块中,其缺乏科学性的薪酬管理机制。
四、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要点
(一)人才强企思想
为了适应现阶段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要求,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进行建筑施工专业性人才队伍体系的健全,进行数量配置环节、结构整合环节、应用素质环节等的协调,这需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人才引进机制的建设,进行人才储备管理方案的应用,满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满足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要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进行各个岗位合适性人才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性配置,避免盲目追求高素质、高学历等状况。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企业需要进行人才招引途径的开拓,到各大中专院校中挑选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引进企业外部建筑施工专业性人才。[2]
(二)人力资源培训及开发
通过对人力资源培训模块及开发应用模块的协调,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筑师人才、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的加大,实现开发资本的投入,这需要进行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内外培训原则的结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要求的深入分析,实现紧缺型人才培训机制的强化,实现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健全,进行新型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理论等的培训。在工程实践中,针对某些高难度、大规模的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专项培训模式的开展,定期开展技术管理交流活动,实现网络教学环节及现场教学环节的协调,要想方设法解决施工人才的学习问题,进行技术比赛、岗位实践等培训方法的结合,不断增强企业施
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其施工经验的丰富。
为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效益,企业必须进行员工激励及工作行为约束体系的健全,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现各种类型培训活动的定期开展,做好员工的选拨、任用工作,强化员工绩效考核模式,实现员工薪酬的有效性管理,进行培训协议方案的优化,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
绩效考核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人才竞争力,有利于吸引企业外部建筑类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企業员工内部凝聚力。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行市场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进行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薪酬分布状况的分析,对于紧缺型人才进行高薪酬策略的应用,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特点,进行不同薪酬考核方法的制定。
比如在职能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绩效工作制度的应用,工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组成,在项目部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工期薪酬考核制度的应用,工资薪酬主要由考核奖、岗位工资、绩效考核工资等构成,在施工操作人员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应用,在特殊型人才绩效考核模块中,需要进行特殊工资分配机制的应用,针对企业内部紧缺性人才需要进行协议薪酬模式的应用,针对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人才,需要进行专项奖励绩效模式的应用,实现不同岗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为了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进行薪酬激励体系的健全,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四)健全人才选择机制
为了增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必须进行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方案的优化。这需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择及评价方案,进行任职资格模块、工作素质模块、绩效考核模块、竞争招聘模块等的协调,进行企业内外部人才招聘选择机制的应用。
在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必须进行建筑人才职业发展途径的拓宽,进行专业技术型人才、施工技能型人才、施工管理型人才发展模式的应用,根据员工的性格、素质、专长状况等进行员工个性化发展方案的制定,留住高技术素质、高技能素质型人才,实现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合理性,进行企业人才选拔机制的健全。在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必须创造融洽的员工工作氛围,进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的定期开展,进行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的结合,发挥好员工榜样示范作用,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是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升煤炭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实履行政治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把兼并重组工作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的优势,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整合矿井陆续开工建设,安全生产经营逐步展开,做好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整合矿井安全生产经营,提升整合矿井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劳动用工现状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整合工作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必将引起各方利益的大调整,处理不好将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将会危及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至2010年底,煤矿重组整合取得重大成果,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主体接管到位、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基本到位,矿井数量由2005年的4278座减少到1053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省到130个左右。各煤炭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矿井总量多、分布广、管理水平较低、管控难度较大,整合矿井的用工现状为:
1.劳动用工多:由于整合矿井普遍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工艺落后,劳动组织混乱,劳动标准缺失,劳动效率低下,造成劳动用工偏多。
2.用工形式乱:由于整合矿井法律意识淡薄,在劳动用工方面随意性大,普遍存在着“有劳动关系无劳动事实,有劳动事实无劳动关系”的现象,在整合矿井中各种劳动用工形式均有,主要以临时性用工和劳务用工为主,且大部分分布在主要生产岗位上,严重不符合有关劳动用工的相关规定。
3.劳动合同签订率差:整合矿井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与国家要求的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相差甚大。
4.人员素质低:整合矿井人员大部分为所在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人员为主,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许多年龄超过55岁甚至60岁的老工人仍工作在一线采掘岗位上,存在一定的生产隐患和用工风险。
5.组织机构繁冗:整合矿井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职能部门少的有10来个,多的20多个,除了设置有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通风科、调度室等生产管理部门外,还设置有繁冗的行政、党群、后勤服务等机构。
6.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少:整合矿井多数地处偏远山区,条件待遇差,正规专业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到整合矿井工作,加之多数整合矿井生产工艺落后,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重视不够,技能人才培训投入不足,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达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影响了整合矿井的发展。
7.安全危险系数高,用工风险大:由于整合矿井过去开采没有规划,存在“私挖滥采、越层越界”现象,加之安全投资少、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安全培训投入少、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造成整合矿井井下隐患多,安全危险系数高,劳动用工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对策措施
随着煤矿资源整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复产验收矿井的不断增多,投入基建和生产的矿井将会越来越多,对各煤炭企业集团的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煤炭企业集团要将资源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企业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来指导矿井的人才建设工作,满足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实现人才强企。针对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煤炭企业集团要在整合矿井劳动用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出台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规范各矿井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用工管理、高管人员选拔推荐和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事项,对整合矿井的人员总量、机构设置、劳动用工、员工培训等关键业务实行重点控制。
1.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由集团总部统一制定整合矿井机构设置、职数设置、宏观编制、定额定员管理等指导意见,整合矿井制定具体的矿井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案,报集团核准后实施。
在机构设置上,由于整合矿井将来主要承担生产任务,后勤服务可采用对外承包经营、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等方式管理,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以满足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为主,按照整合矿井的任务和管理职能划分部门,设立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因此,在组织结构上宜采用直线职能式,以实现组织机构的专业化设置和高效率运转。
在人员编制上,要以“提升人均效能”为目标,结合矿井产能、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装备条件等确定矿井人员编制总量,在保证井下生产作业人员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机关人员编制数量。各矿井在人员编制总量的控制下,可根据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对矿井内部岗位及人员进行灵活设置。
2.员工配置
集团总部统一制定整合矿井员工配置指导意见。整合矿井自主开展劳动用工管理,在人员招聘方面,不得擅自招聘员工,须经集团总部核准后方可进行招聘;在人员配置方面,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由集团总部、对口扶持矿井、整合实施单位根据各矿井的人员编制和需求进行配置;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整合矿井所有在职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必须达100%,劳动用工备案率必须达100%。
针对整合矿井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在整合矿井员工的配置方式和渠道上,一是可优先录用整合矿井原有的人员,对原关键和技能水平高的人员,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对已达退休年龄人员,符合返聘要求的,实施返聘;二是实行对口扶持政策,从集团各大生产矿井抽调选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重新返聘大矿离岗休养和退休人员为整合矿井服务;四是安排大中专生、技校生、复转军人进行补充;五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人员。
3.培训开发
集团总部统一制定员工培训开发计划,由整合矿井组织开展日常培训工作。整合矿井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开发,不断改善人员结构,优化人员配置,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要紧贴自身实际,增强针对性,确保员工培训工作与矿井发展目标相适应,保证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要健全矿井培训机构,完善培训制度和业务流程,以安全培训为基础,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开发,杜绝使用无证人员、未经培训人员、无效证件人员,确保员工培训合格率达100%,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要充分利用集团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四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岗位人员的匮乏,可依托集团各大生产矿井,通过签订专项委托协议,采取“科对科、队对队”或“师带徒”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派驻相关人员到大矿进行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4.绩效考核评价
集团总部统一制定对整合矿井和矿井高管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由整合主体负责按照考核评价办法,对所属整合矿井及高管人员绩效进行考核评价。
安全是一切生产工作的前提。相对于大矿而言,整合矿井底子薄、技术弱、员工队伍素质低、安全欠账多、采空区及地质资料不清楚,很容易发生事故。在对整合矿井的绩效考核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重点突出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考核力度。
5.薪酬福利
集团总部统一制定整合矿井薪酬管理指导意见。按照效益与公平并重的原则,整合矿井薪酬政策可实行“一矿一策”模式,结合矿井经济效益状况、企业薪酬支付能力及当地市场劳动力指导价位在符合“两低于”的原则下确定基本工资制度,制定薪酬分配方案,进行工资分配。要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导向作用,鼓励大中专生、大矿骨干人员等向整合矿井流动。
6.高管人员管理
省级广电网络管理体系构建谈(之四)
[编者按]截止本期,“省级广电网络管理体系构建谈”系列笔谈文章全部刊发完毕,但有关管理的命题,却在每一天的运营实践和市场开拓中,愈发显得重要且紧迫。在向作者敖芝强先生致谢的同时,热忱期待您的智慧与实践,来稿请发:.cn。
第五部:强化绩效考核导向员工行为
绩效考核很令人头痛,在管理界往往有“不搞绩效考核是等死,搞了绩效考核是找死”的说法。许多企业实施绩效考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甚至中途流产。
究其症结,一是管理者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不过是“打打分、扣扣钱”而已,甚至连绩效考核委员会都没有。很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考核方案设计本身存在问题,不具可操作性,如定性指标过多,受评价者主观影响大,必然导致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不信服。
绩效考核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发现员工差距、准确找到问题,从而对下属进行有效指导、培养和激励;促使各级有效沟通,减少内耗、提升效率。
1 绩效考核的6个要点
(1)指标置化:绩效考核指标,尤其是关键绩效指标(KPI指标)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必须能量化;
(2)强化落实:成立由公司领导亲自挂帅的绩效考核委员会,强化落实、决不搞形式主义。
(3)本末正置:考核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纠偏,而不单纯是扣钱;
(4)重视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否则就会事事亡羊补牢:
(5)长期行为:绩效考核不能搞短期行为;
(6)立竿见影:考核结果要能迅速有效地应用。
2 绩效考核的实施原则
(1)逐级考核与有效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省公司、地级分公司和县级分公司从上至下逐级考核,考核对象可向上一级绩效委员会提出申诉,绩效委员会介入调查并对违规操作者进行重罚。
(2)多维度考核原则:除经济创收指标外,还应包括内部管理规范化、客户满意度、党建与反腐倡廉等考核指标。
(3)分类考核原则:由于地区差异,各级分公司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可设计不同的绩效指标和分值权重。不搞一刀切。
3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关键绩效指标(KPI指标)和综合管理指标。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地级分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探讨性设计,详见表5-1。
4、绩效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太长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太短又增加无谓工作量,且一些数据也不具有实际意义。笔者建议,省公司对地级分公司的考核每年宜两次(半年和年终);省公司对本部部门的考核、地级分公司对县级分公司和本部部门的考核宜每季度进行一次;部门对员工的考核宜每月一次。
5、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1)工资挂钩:以省公司对地级分公司的绩效考核为例,下一年下拨绩效工资总额(A1)=省公司核定给该分公司绩效薪酬总额×上一年的综合绩效指数;经营班子全年绩效工资(A2)=省公司核定给经理班子的绩效薪酬总额×上一年的综合绩效指数。每个地级分公司(含所辖县级分公司)及经理班子的绩效工资额度,由省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研究决定。
(2)绩效沟通:各级绩效考核委员会完成本期绩效考核以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沟通,帮助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3)结果公示:各级绩效考核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省公司及分公司网站上公布,员工绩效考核在HR系统内公布。
(4)预警制度:绩效分数低于70分时,绩效考核委员将对被考核对象进行黄牌预警。若地级分公司有1个黄牌预警,省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将与经理班子谈话,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若全年累计2个黄牌预警,将对经理班子进行调整。地对县的考核亦然。
(5)及时兑现:绩效考核结果公布后须及时兑现绩效工资。
第六部:创新教育培训 促进双方共赢
“人员数量偏多、员工素质偏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当前各省广电网络公司面临的共性问题。从胜任能力素质模型的分析来看,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匹配性普遍不高。所以,要尽快培训出适应于岗位需要的各类专业技能人员,以缓解“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矛盾,亦避免人员的无谓膨胀。
同时,整合意味着从分散走向统一、从事业转为企业,整个公司的思维和执行体系都发生着颠覆性变革,必须通过有效培训促使整个团队适应这种变革。
1 培训类别
培训分为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两大类。前者主要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历层次的提高;后者主要针对员工综合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首先,按培训对象层次分。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含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业务骨干培训和部门普通员工培训。
其次,按实施培训的主体分为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内部培训又分为新员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包括转岗培训、任职岗前培训、外派脱产培训、外派不脱产培训等。比较重要的三种培训类别如下――
新员工岗前培训:公司的概况、发展战略、主要业务、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等;
任职岗前培训:员工晋升或横向变动时,需要扩展知识体系、更新知识结构,如管理技能、领导力提升等;
外派培训:针对某方面的紧缺高素质人才,在不能进行内部培训的情况下,挑选具有培养条件的优秀员工,外派到大学或专门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
2 经费来源与管理
(1)法定比例提取:主要依据《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文件第三条第一款,即“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建议各省网公司按2.5%的标准提取。
(2)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培训和外派培训:可由公司和员工共同承担培训费用。
(3)培训经费管理:经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必须专款专用。
3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优质的内外部师资队伍是开展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对于培训师有四项要求: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所讲授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所讲的内容要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现代培训方法:形 成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的培训氛围,结合“头脑风暴”、“沙盘推演”、“情景重现”等方式,倍增培训效力,
了解并善于应用e-Learning(在线化体验学习与知识管理)等在线培训工具:使培训从集中化变分散化、从脉冲式变波浪式,节省成本、持续改进。(有关e-Learning的详细介绍,参见本刊2009年5月号P28《当广电遭遇e-Learning》――编者注。)
从长远来看,挖掘和培养内部师资力量,是培训工作的重点。详见表6-1。
4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评估,能够反映出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主要包括培训内容与方法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如“课程是否实用?”、“方法是否科学?”、“培训后员工态度和工作技能是否有转变?”等内容。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以后要对参训人员进行测试(笔试与实践操作),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卡)》,作为以后培训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测试不合格的,除了与其绩效工资挂钩之外,还将作为员工转岗、降级的重要依据。
5 风险与共赢
投资培训,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具有成本和风险。
对企业来说,培训好的员工可能转身就离开了,投入得不偿失;而对员工来说,花费时间和资金成本参加培训之后,由于公司缺乏相应机制,迟迟无法施展,也很令人苦恼――如是,企业和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都受到严重打击,使企业培训进入尴尬的怪圈。相反企业为了解决人才需求,扛起锄头四处挖人,尤其是千方百计、花巨额代价去挖竞争对手的所谓“骨干人才”,更加助长行业内的跳槽风,恶性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
其实,企业和员工对于培训的动因是一致的。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能力,带来超过培训投入的后期产出;员工则希望通过培训加强能力、得到公司重用,获取更好的物质回报,以收回前期培训投资成本。基于共同的投资回报期望,构建共赢的培训机制即成为可能――
(1)建立培训体系:重点做好培训的前期调研,公司紧缺的各类人才,使培训工作从源头上就有的放矢,纳入规范化管理。
(2)培训费用双方共担:尤其是投资比较大的培训项目,如外派培训、出国培训等,通过签订相关培训协议,明确双方承担比例。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通过在公司的服务年限和贡献逐年返还。
(3)构建科学、透明的企业用人体系:确保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优秀员工都能得到受重用的机会,同时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增加员工参加的培训的机会动力!
(4)建立并展示清晰的职业阶梯:使员工对自身发展更具确定性。同时明确各种岗位所需的资质、技能,必须具有那些方面的经验、参加哪些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员工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愈来愈明晰。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财政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不断增加。生均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拨款是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为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1],具有特定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等特征[2]。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财政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专项拨款、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和学生资助金等4大类。规范化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有利于高职院校切实落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内容模糊,预算编制不科学。项目申报通常是由学校领导决策后布置职能部门或者相关的二级院系编写申报材料,再由职能部门或者二级院系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教师具体负责编写项目申报材料。编写人员可能因层层传达或者政治站位较低,领会不到学校领导层的战略规划而导致申报内容空泛,建设目标不明确;部分申报人员则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更多改变支出方向的余地,有意将申报书中的项目建设内容模糊化。建设内容不明晰,必然导致项目绩效目标量化指标缺乏,定性指标不明确。同时,部分申报人员仍存在“争项目、争资金”的观念,忽视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实际教学科研需求和学校中期规划,甚至部分项目存在投入产出比明显不对称现象。大部分项目申报人在申报阶段并未进行详尽调研,预算编制往往依靠主观认识和经验,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再者,由于没有财会基础,项目申报人对经济科目的分类不清晰,造成经济科目预算不准确,而财务人员对项目具体的建设任务和需求不甚了解,审核项目预算时难以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前期申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往往给后续项目实施造成困难。(二)项目支出进度滞后,资金使用不规范。大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下达至学校零余额账户时间为每年三四月,资金下达后,各财政专项项目还需根据制度规定进行项目启动的校内审批与公示,正式实施时间往往要到五六月;部分项目采购业务属于招标范围且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还需进行招标采购,从项目申购到签订采购合同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耗时较长;教室、实训室和学生宿舍翻新改造项目为了不影响日常教学与师生校园生活,通常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以上原因都将导致前期项目支出进度无法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另外,项目经办人员大部分为一线教师,他们身兼教学、科研等多项职责,用于办理项目业务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项目从采购到付款需要经过一系列烦琐的流程,项目执行拖拉现象较为突出。等到临近支出进度考核节点或者年底,部分项目人员为达到支出进度或者避免资金被财政收回,会申请提前付款或者有意模糊专项资金预算支出界限,在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不相关的支出。(三)项目管理效率低下,执行信息传递不及时。财政专项资金通常由财务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者学校预算工作需要组织申报,大多数情况由学校管理层决策后由职能部门或者二级院系布置相关人员进行申报,小部分由项目申报人自行申报,项目申报存在被动性和方向不明确性现象。同时,职能部门在项目申报业务中处于被动配合状态,主要是对属于其职能范围内的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则对所有申报项目的预算进行审核,申报人员、职能部门和财务人员各司其职,但未进行充分沟通,容易造成项目申报材料内容上前后矛盾。组织申报工作效率较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或执行部门、职能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纪检审计部门相互协调。项目负责人或执行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和实施,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过程的协调和事项审批,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和资金监督;纪检审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和事项的监督。实务中,一些经济业务从采购到申请付款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但由于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往往在付款环节才被发现。(四)缺乏事中监督检查,事后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省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过程监督,重结果轻绩效”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财务部门注重审核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职能管理部门极少关注项目业务流程及事项的规范性、预算执行情况和阶段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审计部门更是缺少事中监督检查和纠偏。项目资金使用完毕,项目后续的完成情况很少有人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结题验收处于被动状态,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验收的项目则由项目负责人或经办人员按照要求报送相关材料,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要求验收的则在资金支出完毕时视同结题。项目绩效考核同样处于被动报送自评材料和接收上级审计部门审计状态。高职院校本身缺乏对已结题项目进行验收和绩效考评的机制,具体体现在绩效考评牵头组织部门不明晰,考评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进建议
(一)优化项目申报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项目申报启动工作由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充分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处室沟通掌握专项资金设立意图及支持方向,然后由学校领导层与各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开会讨论项目申报方向。职能部门根据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范围及指引,组织二级院系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二级院系自行确定申报项目清单,由相关人员编写申报材料。通过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明确项目申报方向,提高项目申报的精准性;通过提高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参与度,调动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性。预算编制方面,在讨论项目建设内容环节,项目申报部门或人员可以请学校财务人员参与进来,以便财务人员在充分了解项目建设任务和具体需求的前提下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专业建议,使预算更加科学规范,测算依据更加细致合理。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预算与绩效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等相关培训业务,或者通过“送教上门”等方式宣传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让更多教职工了解最新的财政资金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二)优化工作岗位设置,提升财政专项资金执行效率。相比于一线教师兼职负责财政专项项目实施与管理,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项目管理工作能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基于对行政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以及固定的坐班时间,能够更好地保障项目实施进度和业务规范性,同时还能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精力从事教科研工作。人事部门要明确项目管理为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并将岗位职责写入各部门“三定”方案。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这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规范办理采购、招投标、验收和付款等各流程业务;提高自我审视和自我管控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有效的项目过程材料,确保工作的严谨性。(三)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项目全程管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项目申报、资金下达、业务流程和预算执行情况互相独立,部分项目负责人和经办人对负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不了解,易造成实际支出偏离预算。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掌握也不全面,管理效率低下。高职院校要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包括项目申报、立项论证、项目执行(含采购申请、合同管理、业务报销等流程)、项目验收及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和支出进度。通过信息化加强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项目执行效率,降低项目支出偏离预算、业务操作不规范的风险。(四)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加强事中监督检查。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项目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牵头制定各类型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从预算执行、业务操作、支出进度、项目成果、量化绩效指标和定性绩效指标考核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项目负责部门、项目负责人年度评优,并作为以后安排资金的重要参考。同时,审计部门要重视项目中期检查,通过及时检查项目预算执行和业务操作规范性,降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风险。
三、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资金来源,合法、合规、高效地用好每一笔财政专项资金,创造其应有的价值,对高职院校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2018-12-24.
关键词:化工装置;成本核算
1化工装置成本核算工作概述
某企业自从创建了化工装置成本核算整合项目之后,企业内部就建立了专业的监管团队,主要由副总裁牵头,由此形成了具体的成本监管模式,不仅如此,管理者也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树立低成本的生产观念,基层的员工也怀有大局意识,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尽可能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所有参与人员都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通过把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分配给每一个员工,使每一个环节的费用消耗量都有专门的责任人员,由此推动化工装置成本核算工作取得实效。
2化工装置核算工作管理方法
(1)全员参与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落实严格的职责分工并进行绩效考核。每一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部分,所以每一名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责任到人,并进行考核。所有员工要严格遵守团队的监管标准,第一,对于化工装置进行监管的主管要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负责,除了完成组织生产经营工作以外,还需要组织成员开展交流活动;第二,对于产品生产进行监管的主管,要准确算出废品率和产品制造费用,对每一个制造环节进行监管和考察,避免出现失误而造成浪费;第三,对于设备进行监管的主管需要做到设备折旧率、维修费等;对于财务监管的主管要确定企业生产中资金流动的费用等。(2)严格计量验收制度,保证记录的可靠性。对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数量、质量,需要认真核对和检验,审核通过后才能签订检验单,由职能人员进行记录。最后,将产品的质检报告送到标准产品的统计部门,进行数量的核对,接着送入库房进行管理。(3)严控工艺平稳率指标。对于操作步骤的稳定和准确一定要严格控制,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保证质量效益最大化,对装置的年度指标能耗、物耗、成本指标逐步分解,有选择地突出重点工作,关键环节,找出对装置有影响的关键主要技术消耗,寻找生产的弱点,重点考核,核算紧密结合装置特点,把物耗和能耗情况作为重点考核对象,减少损耗的现象。(4)深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有效运行效率。在深化设备管理方面,要按照化工装置的特性进行设定,一是针对部分流量控制仪表、调节阀不好用,利用切换牌号进行整改,实现稳定操作、精细化调节的目的;二是针对设备易堵聚等实际状况,坚持做到“日常维护,状态监控、预知检修”三管齐下,细致管理,强化设备预知性维护和保养;三是加强设备基础管理,根据生产运行状况进行排查,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装置非计划停车。在此基础上不断减少生产损耗,降低成本。
3化工装置成本核算工作取得的效果
3.1结合经济考核,梳理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
总的来说,自从采用团队内部准确的绩效考核以来,提高了班组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以及对各项消耗指标、产量计划的重视程度。在费用浪费方面有了很大改进,所有员工都开始树立正确的资金节省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资源的使用数量、生产效率的高低等。
3.2促进装置成本管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自从化工装置采用团队内部准确的绩效考核,对于装置消耗费用的监管和防范有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有效的数据基础。而且化工装置还可以在该团队提供的工具上寻找企业本月的费用和目标,保证可以在每个时间点完成对这一时期内部生产费用的消耗总结,并且根据相关的分析报告给出最合理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该项目得到生产中每个环节的消耗程度,以此对产品的生产费用有明确的数据,进而完成制造环节的改进方案,不断改善某些环节的生产技术、强化原材料使用标准以及优化质量监管的效果,进而可以创建新型的技能改变原有的不良现状,以此减少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完成企业内部成本降低的策略。
4结语
一个企业若是想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永远处于前进的状态,只靠对于生产环节单方面的改进是完全不够的,企业的发展和扩大不仅仅依靠于超高品质的产品成果,必须还要把生产环节的整体成本降下来,并且在此基础上,准确的估算出企业最出色的利润收益。企业想要达到上述状态,就必须要严格实施成本核算,创建专门的团队对企业的各项资金的流动进行整合和统计,团队内部也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说专门的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监管部门等等,坚持用标准化的模式进行资金流动的监管工作,把每一项生产经营细节都列入管理的范围当中,使整个生产制造精益求精,使得整个企业始终坚持减少浪费思想,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改进不足,寻求最有利的改进措施,使得整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作者:侯福梅 单位:南京诚志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三化一型”大企业集团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夯实管理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山东高速”品牌竞争力,促进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要求:按照“标准高、工作实、行动快、成效好”的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思路的明晰化、组织体系的科学化、规章制度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的系统化、任务目标的精细化、绩效考核的全面化,员工执行力、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集团公司的综合管理达到省管企业和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
二、活动内容
(一) 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针对集团公司当前管理现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抓好关键环节、重要细节为着力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准、细、严。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以及执行细化,重视细节;严是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
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即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细化、量化、实证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
2、集团公司总部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细化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编制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三化一型”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细化各产业板块发展目标,将规划分解到年度计划;细化集团战略的发展路径、方式方法和实施步骤等,突出对外投资管理和内部资源整合等重点内容;制定《发展战略管理办法》等制度,将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单位,并指导、监督、考核各单位战略执行情况。
二是细分集团管控范围和内容。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管控体系,科学设计集团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明确集团总部职能定位,界定集团总部和权属单位管理权限,重点完善和强化战略管控、财务管控、投资管控、人事管控、风险管控、文化管控等手段,做到抓住控制权、下放经营权,提高集团管控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各单位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细化集团公司及各权属单位的三定方案,规范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自上而下推行岗位评估和全员竞争上岗。上半年,制定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薪酬待遇和退出机制,从集团公司机关入手,由中层到员工逐级竞岗,建设精干、高效的总部机关。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将员工考核与劳动合同管理、分配制度结合起来。6月底前,出台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完善负责人薪酬办法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个人收入与经营效益、绩效考核全面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是重新梳理、细化现有规章制度。各部室要对制订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考核、奖惩等程序,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考核到位、改进及时。6月底前,将各部室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统一在集团公司内部网站上公布。
五是深化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考核及监督的业务流程,重点抓好预算的编制、控制和考核环节,建立起基础管理健全、审计日常化、考核动态化,绩效人事联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同时,把预算编制工作分解到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时间点,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准确度,加强集团管控能力。
六是完善、细化绩效考核体系。上半年,以对标考核、个性化考核为导向,修订完善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根据产业门类、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通过与标杆企业相比较,确定考核指标和数值,并细化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和体系,完善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兑现。建立由各级各单位共同参与、分级负责的考核组织体系,使业绩考核制度化、日常化。加强员工考核工作,建立起单位对部门、部门对员工的考核机制,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人;从集团机关开始,实施“千分制”日常工作考核,并纳入总体考核体系。设立“董事长奖励基金”,对业绩突出的权属单位和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将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落到实处。
七是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细化人才的选拔、培训、任用、评价、激励、流动等制度。把人才规划纳入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全面、科学、完善的人才工作体系。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细分对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方法。坚持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全面引入市场化选聘机制,并建立“问事、问人、问责”的效能监管机制,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完善人员退出制度,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实施“每月开讲”,定期举办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讲座;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提升培训层次和质量。
八是全面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快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平台建设,5月份要全面运行。各部门要积极使用管理信息平台,并加快相关业务系统开发建设,力争年底前每个部门都要有业务系统上线。通过实现管理的全面信息化,量化管理标准、固化业务流程、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3、各权属单位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制订并细化落实发展战略和任务目标。6月底前,各单位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编制工作,并报集团公司;10月底前,集团公司完成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下发各单位;12月底前,各单位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完善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对集团公司有关任务目标进行细化、落实。
二是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各单位要对已出台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4月底前,各单位将现有制度汇编以及修订方案报集团公司;7月底前,各单位要将修订后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报送集团公司审核;集团公司对各单位规章制度制定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后,各单位要在本单位内网公布。
三是细分业务流程,细化产品与服务标准。各单位要全面梳理、细化、再造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处理好业务之间的接口。根据自身经营主业,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四大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员工手册等方式,把标准规范落实到管理和员工操作中去,确保执行到位。
四是以贯标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利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文件架构和运行程序,把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已通过认证的单位,要重点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层次文件进行细化。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建立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同时,鼓励各单位在服务、生产、办公等现场,积极推广“6s”管理、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格化,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升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
五是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抓好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管理水平。各单位要把“五精四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与生产的每个环节,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精华,掌握管理企业的精髓,打造精品和品牌,精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渠道,业务流程之间要做到协同精密;要细分市场客户、细分职责岗位、细化任务目标、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重点,全面细化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实现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每个单位要提出1-2条体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六是加强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各单位要以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重点加强生产经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道路运营管理、路桥建设、工程施工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探索建设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
创新活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立足集团公司生产和管理实际,突出创新的前瞻性、适用性和成效性,健全创新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建立创新型企业。
1、加强理念创新。重点加强在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加强引导和鼓励。2010年各单位要总结出1-2条有实效的创新理念。
2、加大管理创新。针对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发展战略、三项制度改革、管理架构、集团管控、资本运营、绩效考核、投融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各单位要加强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创新工作,关注细节的改进,把创新工作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和生产工序。2010年,各单位要选择1-2项创新课题,要有实效、有成果。集团公司争取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成果奖”,获得省国资委国资研究与企业管理成果奖2项。
3、加大科技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推广与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工程施工单位、高速股份、建材公司、信息工程公司、工程咨询等单位要选择1-2项科研课题,加大科研投入,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奖,使科技创新对集团公司效益增长产生明显带动作用。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前,集团公司及各单位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进行全面部署。要充分利用网站、内部信息、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好经验、好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2、查找问题与方案制定阶段。各单位、各部门要全面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要确定创新课题方向、题目、内容概要和时间安排等。以上方案4月20日前报集团公司。
3、活动实施阶段。4至11月,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活动方案,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工作,把活动贯穿到日常管理与经营中去;活动可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7月份,集团公司将召开一次活动调度和交流会,调度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成效。
4、总结考核阶段。12月份,各部门、各单位对“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要形成相应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科研课题、创新成果、信息化系统等成果。集团公司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将召开活动总结大会,表彰成效突出、效益明显的单位与个人。
5、巩固深化阶段。2011年,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要求,对活动形成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科研课题等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使活动常态化,把精细化与创新精神作为集团公司的价值观,提升到企业文化的范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集团公司成立“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发动、组织、监督和考核等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活动的推动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抽调精干力量并明确一个职能部门,集中开展活动。3月15日前,各单位将机构人员名单报集团公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加强学习培训。各单位要以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为重点,通过外部学习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强化培训效果;积极组织员工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知识,调查研究创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3、培育和推广精细化管理样板单位。各单位要选择1-2个精细化管理样板,重点培育、先期实施,发挥样板的示范推动作用。集团公司将选择部分好的样板,通过现场交流会等方式进行推广。
XX是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公司正在不断地更新着、不断地探索着,在不断地进步着、不断地强大着 。 公司扩大后 , 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变革,各项制度也随着工作的需要日益完善。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公司良好的竞争机制,使员工增强了危机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公司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回顾过去一年,在生产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以及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生产部XX年出色完成了万的产值。现对 XX 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呈报如下:
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 整体产能已大幅度上升,达到1200~1400万每月,人均生产产值现在虽然达到 万/人,但离生产目标还是有一定距离,比福建的人均产值还是有差距,这偏离了我们总部的优势,在绩效提高方面,我们的努力还是不够,需要来年认真分析,合理调配,充分利用.让效率提高赶上酒店行业水平,超越自我.
2. 生产车间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从二次升级技术考核来看,整体水平不高.很多人员对生产的品质不明了,盲目操作,不良现象不知道如何去避免,品质更不知道如何去改善;对安全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去防范,不知道怎样才是安全操作,对自己防护意识不清楚.看不习惯图纸,对公司的生产工艺不熟悉.依靠自己原有的经验或自己固有的理念去生产.无法把握品质,生产的效率也无法提高.新年里,要大力开展培训.
3. 生产能力不均衡.木工前段的生产一直无法满足后段油漆.今年来虽然有外协来补充些白身,但还是不能满足,后段的生产空虚也形成的空耗现象,木工原来四个组,扩充了一个组的能力,可是前段备料,细作等部门的产能也制约了木工的前进步伐,在11月,12月进行了双班调整,依然无法让油漆线满负荷生产,因此造成后段生产没有发挥应有的潜能.此生产瓶颈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4. 各项考核制度推进力度不够,特别是今年推行的组长考核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预计的成效好,主要是各部门的沟通配合方面不够,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一些人自我意识影响了考核的正常进行,考核工作已退出了原有的作用,使制度已产生消极影响,今后需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在工作中强制要求.让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在行动上改变.让考核真正发挥杠杆作用.
5. 生产过程中的计划能力不强,生管的计划没有真正起到引导生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以生产为主要导向.出货计划无法实现; 生管对生产的实际生产能力分析不足, 在分工和计划上有所缺失.造成生产安排不合理,虽然我们生产的订单比较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规律.确实分析产能,从产能,从人员的调配
二.工作中的成绩:
1. 提升了生产产能,从3月份的万每月已提高到万每月.整体的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
2. 4月份开始推行了产品移交制度,设置交接员,减少产品的车间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清,反复补料.让成本增加的现象.也有益于车间生产安排,让生产干部能清楚地知道产品配套,尾数.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也便于让生产干部评估车间人员的生产效率.
3. 建立了组长考核制度,从产值,管理,品质,安全,人员等方面进行考核.用几个方面的考核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查,对现场的实际状况予以暴露.从几个月考核的结果来看,对人员的管理起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让生管,品管,主管等职能人员从多方面考察干部,以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来管理.让管理趋向制度化,让管理逐步走上新的台阶.进行了车间人员的技术考核.
4. 将计件工资制度推上新的台阶.计件工资原本的宗旨是让员工多劳多得,但在车间的执行过程中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已走入集体单位计件的怪圈. 10月份,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坚决推行各车间分小班计件,打破原来集体计件方式,让员工明确知道,做了多少,能拿多少,对各组员工,组长进行评分,在工作表现上进行分类管理.执行几个月来,已暴露出原来集体计件中诸多不足,此工作对车间员工的生产效率有一定的激励,目前收获不是很大,这条路是比较艰难,但一定要走下去,真正落实公司的正确政策.
三.XX年度工作计划:
1. 提高生产效率,调控人员.大力推行小班计件方式.必须落实多劳多得的原则.与统计部多沟通,在工价上进行调整,对内部联络单多方审核,减少水份数据.现场走访,集思广益,找出生产中的消耗的原因,提高效率的方法,对工作时间劳动纪律,现场管理多加要求,在生产工艺上研究对策.多种渠道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在新年内必须将人均生产产值比提高10%.
2. .进一步推动组长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考核管理. 对绩效管理几个月来的成绩和过失做总结和分析, 以贴近实际为原则,提升管理职能为宗旨,将已有些僵化的条文予以修改,增加新的内容,完善考核方案.对参与考核的人员进行思想灌输理念.让考核走向公平,合理化,细化考核数据.
3. 增加培训课程.从今年的考核和员工升级考试可以看出,干部的思想和管理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明年计划每月至少安排一场干部管理理论培训由本人亲自讲课.员工安排每周一小时的培训时间,由车间组长和主管进行.在思想认识上,在实际操作上,在政策可行性上对员工和干部进行多方位,全面的知识培训,打造精英团队.
4. 强行推行生管主导生产之模式.建立强大的生管队伍,首先要武装生管的头脑,树立以生管为主导的生产管理系统.以生管的计划来推动生产,保证客人的交期,依序生产,杜绝生产混乱的现象,生管同时要有充分的数据来分析生产能力和预见生产瓶颈,让生产进度要顺畅有序地执行.
5. 设置每月优秀人员评定.在员工中进行优劣评比, 从员工的平时表现,生产效率,生产品质等方面进行评比.创造良好的平台,让员工在工作中有竞争,也让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有收获,让员工真正发挥潜能.从而改变生产氛围,创造积极参与的环境.
6. 规划人员配置,为XX年生产任务做准备.XX年,公司规划深圳基地的年度销售额在3个亿,按目前的人员配置,主要在木工.备料,细作等单位,需要在这几个单位增人员. 人
四.需上级领导解决的问题
1. 客供物料进行时间无法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生产的进度
2. 业务与客户的沟通要加强,特别是生产前的品质要求要确定,在产前会时有书面的要求,让生产能明了.在与业务沟通前与生产了解,在生产工艺方面要清楚,让客人提前知道
关建词: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才培训
引言
2012年是扎实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拓展人力资源集约化广度和深度的一年,电力企业要以提高效率效益为导向一一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化“三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批复的“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做好相关人员转岗培训和安置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确保改革顺利、生产稳定、队伍稳定。随着新形式下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是在岗员工还是新进员工都肩负着艰巨的任务。为此,企业急需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来管理好、经营好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在为员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自我及企业的双重价值。而当前的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已不再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训需求及企业发展目标。
那么,电力企业人才培训现状是如何?应如何培训新形势下的人才队伍以助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一、电力企业人才培训现状
根据近几年电力企业人才培训调查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多数下属企业的人才培训已进入计划性、延续性阶段,而少数还处在临时性、应付性。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还存在: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欠缺、培训师资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等现象。
1、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来,各下属公司已相继推进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才的培训,但大多数企业还沿用传统人事管理的方式方法,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力企业很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对没有建立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首先,没法准确的把握全年度的人才培训计划及控制成果;其次,无法预见初步成果便较难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第三,较难做到每次培训前对学员的调研及需求分析,使得无法每次都准确的把握培训定位;第四,未能建立人才培训管理库,难以协助和引导员工建立长期的成长机制;第五,未形成历史数据库来支撑建立培训奖惩制度规范员工参与培训的行为。为此,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无疑对企业的人才培训成果及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培训激励机制欠缺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训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培训体制和用人体制,要把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与考核评价、工资福利、职务晋升有效衔接起来。在国有企业中,任然存在人员的使用、晋升与能力不相匹配,与学识不成正比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套出台诸如竞争上岗制度、技能评比制度、学习成才奖励制度等,从体制上保证,从制度上约束,从利益上激励员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培训,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培训师资不足,能力参差不齐
近几年,很多电力企业已开始组建内部培训师并大力培训,但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培训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且能力参差不齐,另外存在培训资料库及教材开发力量不足现象。每个企业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管理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内部培养的培训师或兼职教师比外部培训师资在一些专项技能方面更能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电力企业, 很多专业技术的传授要靠现场实践实验,需要对这门技能非常熟悉而且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技术专家才能胜任,而这是外部师资无法达到的。但目前电力企业大多数内部培训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脱离生产一线的实际,对于生产技能人员技能训练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无法满足各层培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内部培训师大多来自生产一线的优秀技能人才或是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相对来说都缺少熟练的培训技能,采用的培训方式、方法比较单调,更多灌输式的理论讲授式学习,无法让学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另外,内部培训师大多数为兼职培训师,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师职业培训或学习,大多利用工作之余协助企业讲授一些专业性课程,未有给学员建立次课程的系统学习计划,学员大多数在课堂上有收获,回到岗位上却还是对工作无从下手。最后,企业缺乏建立内部培训师的激励机制,在自身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担任培训师工作,造成企业内部培训师缺乏现象。内部培训师培养困难,培训师疏于建材的开发和对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人才培训机构未建立系统的内部培训师管理机制等等,制约了内部培训师的培养,同时制约了人才技术培训的发展。
二、提升人才培训的方法和渠道的建议
电力企业应根据新的发展形势,为员工打造一个有助于学习、共享、超越自我的成长平台。在政策上、制度上、经费上、知识共享上积极为员工提供帮扶平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不断激发企业和职工学习的活力。如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完善培训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强化管理,奖优罚劣;建设一支配合新形式下电力发展的培训师队伍等。
1、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
(1)培训管理体系的模块建立
用电企业应制定一整套完整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从而使供电企业培训的工作全部都可以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不良干扰。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支撑层面:主要从企业发展方向、个人发展需求、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培训管理IT系统主面进行。
资源层面:主要从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学员档案资料、培训设备方面完善。
运作层面:主要从培训需求、培训预算、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2)细化培训需求,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层人员对于培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培训需求的确定就是确定投资方向和项目。如果投资项目选得好,就会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因此,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流程的出发点。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评估的基础,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大小。再从培训内容方面来看精确的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前提。
从企业战略层次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环境与资源性配置进行分析,从而将培训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与执行策略系统相结合,以此来确定培训的核心重点。
从组织架构中各岗位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各个岗位的员工要达到的理想工作绩效和目标,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从各岗位工作范畴,工作内容,职能和角度,来确定培训需求,决定培训目标及培训内容。
从员工个人层次进行分析:从员工角度来分析员工自身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谁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促使培训部门设置的培训课程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从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合理而公平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能力的缺陷因素,在绩效考核完成后,团队组织或员工个人需要改进的方面被反映了出来,因此绩效考核成为确定培训需求和目标的重要依据。
制定培训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
在培训项目实施前,要先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结构,岗位职能,目标计划,知识技能,发展和提升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具体内容,以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满足企业发展之实际所需。需求分析完成后,制定适宜的培训计划则显得相当重要,企业培训计划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年度培训计划: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阶段性目标计划,策略与执行系统,业务调整,员工能力提升计划汇总并综合而成的。
月度培训计划:由年度培训计划分解而来,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细化步骤和具体进程安排,来阶段性进行实施。
临时培训计划:是指按照当月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部门为满足企业新增的计划与需求,而在月度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的培训计划。
具体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培训课题,需求来源,参加部门和人数,学时,培训日期和地点,培训方法,资源要求,评估等级,培训预算,收益预估等。
2、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加快建设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并采用相应的处罚制度来规范员工参与培训的行为。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增强激励力 企业管理部门应使员工了解某项培训成果的吸引力,并尽可能加大这种吸引力,另外还要采取措施帮助职工实现其期望,提高其期望机率。培训给员工带来的利益越多,其对员工的吸引力就越大,员工参与培训驱动力就越强。
建立培训后的生动标杆效应 如:针对营业厅服务人员给予“优质服务”, “服务礼仪”, “谈判话术与技巧”等培训课程,通过培训来增强员工在实战中的应用力。 对在服务一线中表现突出者,应实施适当有效的激励措施,并在整个团队中树立榜样示范。以增强其培训项目的说服力,显效性和成功性。
1)物质激励 利用经济利益杠杆来为员工培训提供动力机制。
如:将员工培训与具体利益分配挂钩,根据员工的劳动技能和实际贡献决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档次,制定员工晋级加薪,降级减薪的办法和条件。也就是说受到何种等级的培训,具有何种等级的技能,取得何种等级的证书,便给予何种等级的待遇……以改变以往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当员工的技术高低,能力大小,贡献多少,通过分配要素明确反映出来时,员工定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培训中去。因此,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劳动技能与分配制度真正挂钩,接劳分配,按能分配,将强化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中的建立和运营。
2)精神激励 培训机会已逐渐成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企业本着“ 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选送优秀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培训本身就成为有效激励员工的一种必要手段。
3)岗位激励 培训工作与职位阶梯相挂钩,参加培训后获得更高专业技术和更高技能的员工可以逐步获得岗位提升或职位晋升的机会,对通过参加培训仍旧未达到岗位基本要求的员工则须离岗,转岗或下岗。
4)发展激励 将员工的“职业规划” 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志向确定员工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路线和职位规划,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又可以兼顾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战略伙伴式关系,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是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有效激励手段之一。
5)文化激励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互相学习,整体发展”的团队精神,将企业文化以运动形态渗透在企业整体环境之中,借助群体环境氛围产生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从而形成企业员工不竭的自我激励源泉。
3、严格考核,强化管理,奖优罚劣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建立健全培训、激励、考核、使用,发展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需要持续打造并不断优化,才是保障“一体化循环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培训质量差,并打击挫伤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要培训就必须正规,必须加强管理,奖优罚劣。
培训工作有其严肃性,如果一些不认真学习的人却也能在考试中合格,会在员工中造成极坏影响,丧失培训的严肃性,所以必须坚持严密组织,严格考试,严肃考风,严格考核,强化管理的原则,以矫正并激发员工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让员工看到培训有其严肃性,公正性,有益性,真正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认可与发挥,这样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中得到强化。
三、结束语
学习型企业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重视教育培训的企业会遭到市场的淘汰,而同样,不重视技能提升的员工会遭到企业的淘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企业员工属于企业内的最基本的单元,所以说培养学习型员工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电力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总而言之,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对员工长期的教育培训,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则离不开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而只有电力企业的同行们一起关注并共同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才能在竞争环境中,一同探索电力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电力企业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锐锋,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培训效果浅析[J].2006年. 中国电力教育
[2]王 莉,关于供电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J]. 2010.年中国电力教育
[3]邵致巍,张新德, 强化国企员工培训,实现培训创新[J].
2007.年西部探矿工程
[4]毕 慧,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J]. 2011.年经济研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适用性,从而有效达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目标成本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才能进一步扩大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现就目标成本法的一些关键问题谈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标成本法的优势
在竞争市场上,产品定价决策通常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即通常所说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另一种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即竞争性价格。传统企业组织经常采用并希望能够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方式以获取其期望、合理的利润,但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这往往成为企业组织的一厢情愿缺乏现实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将客户需求与自身利润规划相结合并保持应有的协调,辅之以价格为基础的目标成本法应运而生并在日本企业界大获成功。这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如何推行用作业成本法对相关成本动因进行分解,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也成为理论与实务两界孜孜以求的课题。
二、目标成本法中人力资源政策所能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解析
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一是在市场调查、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二是组建跨职能团队并运用价值工程法等将目标成本嵌入产品设计、工程、外购材料等过程中,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同时也是成本管理的执行力问题;而跨职能合作也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原则,所以本人认为目标成本管理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组建跨职能团队和实施好跨职能合作,处理好这个关键问题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这不仅仅是涉及如何激发企业创新问题,因为企业创新往往是降低成本措施的开端,同时也能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单位成本从而降低整个企业总成本问题。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在产品制造、生产阶段通过产品持续改善策略,确保产品成本小于或等于目标成本,从而达到成本控制、取得竞争性成本优势的目的。目标成本的定位通常是未来市场,而非当前市场。目标成本法通过市场的导向功能、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规划和成本控制管理。其出发点是以全面的市场调查为基础,依据客户认可的价值和竞争者的预期反应,合理预测出未来某一时点市场上的目标售价,然后再减去企业的必要利润,从而得到目标成本,所以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好竞争性价格和必要的利润目标;然而通过市场调查制定出的竞争性价格和目标利润往往都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市场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有赖于市场调查人员实施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非完全由开发、设计、采购、营销、工程、财务等相关跨职能部门成员、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决定,如果市场调查人员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知识,通过从多部门角度来制订市场调查方案,从多维度来思考市场调查报告将大大提高制定竞争性价格和确定目标利润的准度和精度,从而提高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制订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及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还能克服成本控制中成本管理多为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职工只是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而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向“效率型、管理型”成本管理的方式转变,在控制制造成本及相关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争造就出更多的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从而大大提高人的劳动效率。尤其是在生产制造阶段持续改善策略的实施更有赖于全面多能且具有极大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企业员工战略的实施程度。
目标成本下,产品跨职能团队通常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具体根据企业人力资源情况、产品特点来确定,通常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原材料采购、财务等多部门,若能制定出理想的人力资源政策,鼓励企业创新,让各部门成员都能掌握其他部门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单位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整合,这样往往比从各部门临时抽人组成跨职能团队更能激发出创新的设计,而创新的设计往往不仅是创新的产品,同时也是降低成本的开始。鼓励多技能人才在公司兼职其他技能工作,在满足基础工作、支付基础工资基础上予以额外补贴和奖励,既能节约一些不常用而又必须的人才同时又能激发出更多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在跨职能工作中,一个既精通财务又懂得营销的人才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往往比同时抽调销售部门和成本会计部门的强得多,在人力资源上的协同效应往往比其他领域效果更好,但这也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果企业能将人力资源成本也纳入目标成本管理的范畴,他既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降低单位产品应负担的固定费用。因人力资源成本不仅仅涉及工资,还涉及社保等系列费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能从人力资源政策着手,不仅能降低单位产品制造成本,还能降低固定费用,确定好竞争性价格及拟定出有竞争力的必要利润,还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营销政策等。
面对这即将过去的XX年,重组后的人力资源部以其应有的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的面目呈现在每一位员工面前,现归纳总结,示之于众,接受领导及兄弟部门的评价。
一、大力加强部门发展建设,顺应公司战略发展趋势
1.部门员工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公司多种制度与规定的制定与维护部门,在部门主管领导王xx总经理的关注与引导下,部门负责人李xx经理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部门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团队成员,以身作则,已然成为公司员工遵纪守法、专业忠诚的榜样与楷模,成为公司一扇形象展示的窗户,一面自律管理的镜子。
1.1不间断的专业能力提升
人力资源部在部门李xx经理的带领下,每周定期周五下午进行2小时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探讨、各模块经验交流与问题分析、管理实践工具与英汉语言工具的训练等,使各位部门员工都能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2内部纪律与职业操守
人力资源部内部有一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每一位员必须严格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遵守公司各种制度规定,并要严律自身的职业操守,任何一名成员都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而不得有任何违反原则与道德的行为。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是部门李xx经理在每次部门内部会议强调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成员深记于心并严格执行的标准。
2.人力资源工作模块工作优化
人力资源部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涉猎工作层面较广的管理部门,并且其随着公司的建立、成长与壮大的各个发展周期,其工作深入程度和专业分工亦会随之而变。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积极进行内部专业划分整合、组织结构调整与重组,分解为招聘培训模块、薪酬绩效模块和员工关系及事务模块。最终架构了现行的以部门经理统一领导,三个专业模块并行运作,内部整体工作协作配合的局面,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实践工作的有效性。
3.制度与流程建设
作为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起草、拟定、建设及执行的主要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引下,一直紧跟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专业理论实践知识更新,不断更新、维护、起草建设了公司各种相辅相成、严谨实用、有效优质的管理制度与运作流程。XX年以来,完成的相关制度规定与流程建设如下: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职称评定管理规定;考勤假期管理规定;招聘管理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维护;员工奖惩管理规定更新;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档案信息管理规定;内部竞聘流程;离职员工管理流程;员工转正流程;员工异动流程等共计20多项制度流程的编制、梳理、更新及维护。
4.职能创新
人力资源部深刻认识到,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时俱进,坚持多角度深层次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理念的创新,人力资源部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及时更新端正自己的理念,紧跟时代与公司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成员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定位,服务的意识,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企业与自身共同成长。
管理机制的创新,人力资源部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只做好招聘员工、手续办理、薪酬发放、离职管理等行政性、事务性、非动态性、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工作,而应是整体、全面、系统、战略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积极完成了多项具有远见性战略性的工作,例如围绕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建立制定企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发展导向、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倾向性的薪酬绩效规划、设计开发了公司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系统、心理及个性特征模型系统等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二、责任艰巨而效果卓越的改革任务,摒除不利因素,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好铺垫
对于公司及人力资源部来说,XX年是任务艰巨的一年,改革巨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完成了组织机构的重组再分工,完成了薪酬绩效体系的重塑再造,完成了职称评定体系开发制定,完成了具有先进意义的指纹考勤系统的引进使用。
1.薪酬绩效体系改革
从XX年底开始,公司新的总经理领导班子经过近半年时间,多批次与几乎全体员工沟通、访谈、讨论,进行外部行业比对及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重置定位后,做出了一项对公司及全体员工都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进行薪酬绩效体系改革。旨在提高员工有效收入、激励员工工作潜能、屏除不利因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积极影响力、顺应企业长远目标及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从XX年3月开始至8月新的薪酬方案的正式实施,历时半年之久,期间人力资源部在公司总经理班子的领导下全面深入的投入到了薪酬方案的分析、探讨及设计项目当中。
在整个薪酬绩效方案改革设计中,人力资源部薪酬绩效模块在部门魏经理的带领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全面投入到了方案的设计中。完成近60批,1000余人次的访谈调查;1000余人的问卷调查及统计总结;170多个岗位13轮次的评定打分统计及计算;20万人次的数据信息统计分析汇总;近百个岗位的各薪酬结构对比分析;无数次的与外部管理专家的讨论,50余遍的新制度方案细致入微逐行逐句的研读修改,多人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多次工作至凌晨2点钟后,合计多人次共计加班超过30工日。最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班子的亲力及大力支持下,在人力资源部部门领导及薪酬团队的呕心沥血的付出下,新的方案成果如期呈现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
薪酬体系改革最终方案是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和管理咨询公司专家一起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多轮探讨研究、精确统计测算,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及公司实际生产特点、岗位配置及员工构成情况,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心血共同付出的成果,是公司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
此次薪酬改革,基本颠覆了公司原有薪酬评价方式、薪酬发放结构及员工对薪酬发放的认知,制定建立了将员工职称、技能、绩效、质量、价值等归为一体的兼顾激励性、控制性的薪酬体系,体现了高能高效高收入的特性,提高了员工实际工作满意度和贡献力,也从根本上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可谓是双赢。
2.绩效体系建构
公司成立以来,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未成体系,不曾连续,未起到对员工工作客观的考核评估、量化评价、持续激励。针对这种现状,顺应公司相关体系改革的潮流,人力资源部吸收外部人力资源专家的智慧,参考公司项目生产运营的特性,先后2轮次与公司高层、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长时间的沟通交流,设计了通过与项目业绩挂钩捆绑性考核,强调团队绩效,协同运作理念,引导共赢良性文化的部门层面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建立了将员工试用转正考核、员工年度考核、员工奖惩考核及年终评优考核纳为一体的员工层面的考核制度,实现了绩效管理的系统化、整体性及全面化。
3.员工职称技能评定体系的制定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了薪酬改革及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之后,又积极跟进,对公司170多个岗逐级进行分类分级,制定了职称技能评定体系,体现公司对员工全面技能的重视和促进,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员工提高成长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4.考勤系统更新及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
4.1考勤系统的更新换代,保证考勤有效管理所需
公司的考勤管理系统是公司核算员工报酬的一个重要依据,为了做到科学管理,有效激励,公司人力资源部近两年来先后使用测试了三代考勤系统,期间调试录入更新了大量的考勤数据、员工资料等,同时进行了无数次机器测试、试用安装、考勤班次逻辑测算等,最终根据公司的需要、市场同类产品使用特性、员工的反馈建议,为公司引进了指纹考勤管理系统,并于XX年3月份正式启用,至今运行良好。基本保障了考勤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为公司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4.2考勤假期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维护
在保障考勤系统及数据的准确和有效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一直紧跟国家相关劳动休假制度条例的修订步伐,积极学习研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先后3次超过20遍的修改了公司的考勤假期制度,做到了合法、合理、保障,为公司规避风险,为员工谋得利益。
三、深具战略意义的人才供应保证,为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领导一直对招聘培训予以特别的重视和关注,对招聘培训工作的需求计划、实施计划、完成评估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人力资源部积极应对,主动分析,完善规范招聘、培训各程序环节的工作,100%的完成了公司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各部门各级人才的招聘配置,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工作基础和核心作用,做好“选聘、吸纳、任用、培育”的每一项工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的提供、使用、发展和提升做好有力保障工作,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提升。
1.完成公司XX年相关招聘培训计划,满足各部门招聘培训需求。
XX年以来,人力资源部先后13次奔赴全国各地10省市招聘现场、各大中专院参加各类招聘会,收集登记人才信息5000人次,电话通知4000余人次,有效面试达2600人次,完成各类人才测试测评1700人次,最终共完成了75人次各类社会人才的有效招聘配置;完成了7人次外籍人员的招聘及相关手续的办理;
2.各级人才储备招聘工作的完成
公司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就是人才资源,就是知识资源;认识到一线关键岗位的操作技能人才的充足及储备是海洋工程行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各层次应届人才的招聘、储备及培育工作。为公司关键操作岗位注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为公司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招聘储备
XX年人力资源部在对全国各地知名院校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了15所具有对口专业、教育水平强、知识度高的一流院校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并全年派出达25人次参加各地28所院校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招聘会,选拔面试、审核检查并录用接收50名应届毕业生。
2.2各中专技工学校焊铆工人才的招聘储备
人力资源部近年来积极与全国各地优秀技工培训学校合作交流,引进培训了多批有较高素质的焊工、铆工。特别是XX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对全国各地技工学校比较、专业选择,先后与12家学校合作洽谈、考查审核,共7批次引进合格技校焊、铆工学员达200名。
本年度对各级大中专院校,本科、研究生高学历专业人才及焊工、铆工学员的选择招聘引进培训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人数之多,均创公司历史之最。此项战略措施为公司知识资源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大力完成公司各类培训需求计划
3.1充分完成需求计划,挖掘相关资源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至今完成了各级、各类培训2600多人次,其中如超过1000余人次4r执行力培训、200余人次的班组长管理培训、各类安全培训、技术专业类培训、超过200人次的各类英语培训、300余人次计算机办公软件类培训、300余人次焊铆工电工培训、200余人次的设备操作管理培训等,效果显着,充分挖掘发挥内外部专家知识资源,提升保障了公司人才技能资源的供应。
3.2充分完成新接收各类各级应届毕业生的后续培训工作
对于新接收录用的20名高学历应届毕业生和200名优秀焊铆工技校人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求知能力及团队精神,在公司领导支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先后30余次举行了相关军训、规章制度培训、职业精神培训、公司各部门业务及流程培训、焊铆工操作技能培训等,使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型员工做好了身份转变与职业认知培训,为日后各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配置做好充分准备。
3.3劳务招聘与劳务管理
配合各项目生产,协助各部等招聘、审核劳务人员,并修改签订相关合同。在劳务工招用高峰时期,在司人员超过400人。
四、顺应时展的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保证,提升企业影响力与知名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关系是一项弹性化、柔性化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内员工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声誉,因此事务工作事无轻重大小,都必须亲力而为,可谓举重若轻、任重道远。
1.员工薪酬福利保障与绩效激励管理
薪酬绩效工作关系员工切身利益,涉及公司员工各类薪酬的核算、发放、统计;相关部门、各级员工、转正等层面的签定考核及结果评估汇总、员工考勤假期管理、各项统计及分析工作;负责各类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考勤假期管理、加班管理等制度体系的建构、更新和维护;直接影响到员工评价结果、薪酬发放,是公司与员工双方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最为实际的通道。
人力资源部根据薪酬绩效工作过程复杂、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结构项目繁多、精确性要求高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岗位要求、人员考核标准,规范、细化了相关工作。
薪酬绩效管理工作每月要完成10万余条信息量的考勤数据;3000余人次的薪酬费用核算;3000余人次的薪酬条的制作和钉钉发放;每月的统计更新、每季的数据汇总统计及年终近10万人次和信息量的反复测算汇总统计及分析;每年近万人次的保险系列工作的更新维护;每季每年度的部门、员工绩效合同量表的制作考核及结果的汇总分析汇报。
2.员工关系及劳动合同管理
2.1规避风险,保障权益、遵守法律、适当调整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XX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执行元年,人力资源部响应《新劳动合同法》的章程,积极学习探讨,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签订无定期劳动合同,并且转变其它员工及新进员工劳动合同周期,对关键岗位实行5年合同周期,普通员工实行3年合同周期,规避了相应用工法律风险,降低了用工成本,清晰了劳资关系,保障了员工利益。
XX年共完成315份新入职员工合同签订工作。完成了公司在职员工188人次合同签订。
2.2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充分保证了项目生产进度。
2.3接待处理员工争议100余人次,化解员工矛盾,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合理和谐发展。接待沟通办理离职人员267人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末端管理,为企业形象维护与保持及日后的双方合作做好铺垫。
2.4据深圳市用工政策,及时为非深户员工办理深圳市居住证,切实及时的保证了员工的相关需求和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充分保障部门及公司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优势,提升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关键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贡献率,人力资源部积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完成了人力资源统计信息系统以及员工信息数据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从XX年6月起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的录入工作、档案整理工作、各模块台帐编制工作、完善薪酬福利、培训、组织的岗位信息、报表系统、系统管理和绩效管理各模块的信息化,包括人力资源基本信息、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工种、继续教育、社会保险、离职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等强大的功能,先后5次5000余人次员工档案、人员信息、各类招聘、培训、薪酬、合同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及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六、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活动,提升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实践,将工作丰富化和兴趣扩大化结合,举办各类有益的拓展训练、执行力培训、班组长管理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等各种业务相关的项目活动,极大的提升规范了员工职业面貌,改善引导了企业工作氛围,延伸提升了企业文化。
七、部门工作展望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将责无旁贷的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XX年将做好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配置各项需求计划分析,有效实施各项人员配置及发展计划;
继续落实改革后的薪酬绩效体系的执行,使改革成果得以有效发挥、实践和实现;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合的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共同阅读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20_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确保安全生产,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一、20_年安全管理目标:
1、无人员重大伤亡和矿井安全生产事故。
1)无因工死亡事故;
2)无重大瓦 斯事故;
3)无重大火灾或爆炸事故;
4)无重大机电失爆事故;
5)无重大运输安全事故;
6)无重大顶板事故;
7)无重大水害事故
2、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事故为零。
3、人员轻伤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不超过2%。
4、做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体检100%,无职业病事故发生。
二、20_年班组安全工作要点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和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
3、继续抓好安全工作四个关键;
4、全方位推行安全日志、执行班前安全会制度;
5、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治理隐患的力度;
6、深化过程控制,有效推进安全管理体系。
三、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及实现方案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完善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2、认真贯彻执行各种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班组长、安全员要及时将公司有关安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班组,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增强班组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3、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负责工序流程,在生产工作时要负责相应的安全问题。
职工在自已的岗位上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4、定期召开班组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班组成员互相交流安全工作经验,传达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布置有关安全工作,安全员每周及时通报安全检查情况。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班组安全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保证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
1、每月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利用生产空闲时间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熟悉、使职工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做好职工安全培训记录。
2、对换岗、转岗、复工人员,班组内部要组织安全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且建立相应的安全培训记录。
3、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规定开展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已持有相关资格证书的职工要定期进行复审,做到持证上岗。
4、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预防生产作业中的危害。
5、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做好电器设备检查工作,防范触电事故。
6、加强事故处理防范培训,在突发事故中能正确熟练地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7、通过各种警示牌、宣传板、广播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明白岗位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明白在危害发生时的救护措施。
五、狠抓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自查,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及措施。
1、建立健全班组生产设备台帐、安全设施台帐及工具台帐,定期检修保养、定期检测。
2、各种设备物料设立醒目的分级存放标志,确保安全生产现场整洁无杂物。
3、作业区域的设备设施要及时保养维护,做好保养维护记录。
4、班组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并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本班组无能力整改的要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研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20_年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要进入一个新间断,在抓生产、促效益的同时还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20_年度班组安全零事故”目标。
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潜力、创新潜力、改善潜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带给适宜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责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
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
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职责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潜力强的员工做助手,构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忙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
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带给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潜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
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资料,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资料,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资料,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潜力与专业管理潜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_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
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
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资料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善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为公司“十一五”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透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公司务必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是帮忙员工提高生存潜力和岗位竞争潜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职责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必须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潜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取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带给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个性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贴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带给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职责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
五、有关说明
(一)公司所有主要培训(含公司集中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送外培训等)均纳入本计划(具体培训项目见附表),其他临时性培训按计划外培训管理。
(二)涉及党建工作、工会工作的有关培训项目列入公司党校计划,日常性的政治学习、班组学习列入“”范畴。
(三)每个培训项目开班前,务必提前一周按规定申报实施方案,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四)本计划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3自参加工作以来,遵守站及所在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满足施工单位进度,
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站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站文件及会议精神。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了解建筑新型材料检测及应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做到思想行动统一。坚持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做到工作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耳边总是回想起当年大学第一节课上老师的一段话:建筑是一门艺术、技术并存的专业,更是一门影响国计民生、人命关天的行业。搞建筑我们得时刻谨记把安全第一记于心中,因而致使我们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检测监督工作就是质量把关的最重要的一环,不容置疑地抓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
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以及研究开发的方针政策;确实执行本岗位负责监督检测的工程产品的有关标准、试验方法及有关规定,做到所做每项检验都有法可依。做好委托单接受,项目检验,资料,反馈等工作,做好跟踪台帐,便于日后查阅。由于试验检验项目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提前将工作做到位,避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不了解工程检验要求及技术指标而延误工期,影响进度。我们试验室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遵守规章制度,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常
工作一年后转入现场施工管理。担任土建技术员。但依旧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现常由于以前的检测工作与现场管理工作差别比较大,这对我来说既可以说是机遇,也可以说是挑战。机遇就是进入小单位职位分工没有那么明确,总揽现场所有工作;挑战就是在经验实践缺乏的情况下担任现场技术总负责。以前仅靠自己的技术,而现在则也要抓好人员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等一大堆管理工作。一时工作压力极大。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问题不断地请教有经验的同事、老师。各种方案作对比寻求方法。自己摸索实践,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工作,完成了角色转换过程,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技能及管理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1.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从拿到图纸到图纸会审,认真的查看每一个部位细节,核对数据,思考施工步骤方案。做到脑中有图。组织图纸会审。协调交换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意见。进入工程开工,认真了解每一个部位施工细节,按设计图纸要求,严格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对关键点编制作业指导书,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同时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对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班组对所施工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自检、复检、专职检三检工作,同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隐蔽记录及相关质保资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应用于工程。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致使自己势必付出的劳动强度要比别人大,好在自己在学时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工作也严谨认真。使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测量时查出有条斜轴桩位偏离轴心三十公分,由于当时没有桩竣工图致使自己复核三遍多最后才确定打桩错误。打桩队也承认施工时失误;还有如某些承台加深时业主、监理要求钢筋笼相应增加,而那时钢筋已下好料。依据自己所学砼具有较强抗压性能这点再根据查阅资料和问有经验老师傅指点。坚信不增加钢筋的情况下依旧能满足工程需要。以致与设计方交流说服业主、监理做到省了不少钢筋,运用自己的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做到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成本;还有首层梁板分开浇筑,可能对于老施工来说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说实话对于新手来说那是比较大的飞跃,至少能做到往满足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为施工省材。虽说不是原创,但主要的是作为一名称职的技术员能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现场跟工人打成一片,做到以理服人。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再教育培训,现已考取_年度二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书及c牌驾驶证。
3.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4在这今年的一年里,凭借前几年的蓄势,已具备步入了快车道,为实现了稳步的效益增长,以崭新姿态展现在客户面前,一个更具朝气和活力的、车间完善后,管理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外在要求,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对于各部门来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同步发展,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为了完成公司20_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厂部特制订20_作计划如下。
一、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
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人力资源计划从九个方面开展20_年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
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
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9、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
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增加人员配置
(1)前台:前台增加至3名,分管不同区域。
(2)车间管理人员:车间行政主管1人、技术主管1人、所需机电维修组长约3名。
三、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所需人员的招聘和培训,使20_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基层管理人员,切勿滥竽充数。
四、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管理的工作。
五、加强市场调研
以业务部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兼职)对各区域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六、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振兴”品牌,扩大振兴的市场占有率,20_年乘公司车间乘改建的东风,初步考虑以宣传和扩大品牌,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2、进一步做好内部管理及宣传工作。
在各个现场制作和安装宣传条幅或广告牌,现场展示企业实力;及时制作企业新的业绩和宣传资料
3、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我厂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2022年员工个人工作计划模板5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确保车间20_年的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借鉴20_年的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推动车间的综合管理,现根据车间工作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车间20_年度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车间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本车间的工作实际及车间职工情况,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修身,用党的精神完善自身。进一步明确本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车间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我车间将继续高度重视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将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只有提高车间的全体素质,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踏实学习,敢于创新。
继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严抓本车间末端安全管理,打造和谐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三、深化管理,优化班组建设
根据总厂相关条例,综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制定合理,细致的车间考核制度。开展6S管理标准化建设,依据指定的岗位人员考核制度进行考核,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考核机制中加入质量考核,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奖优罚劣。
四、规划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期间,将明确班组的调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设备维修单位生产时间进行人员分配,执行早中晚三班轮流制。为不断提高设备保养技能,有力的保证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1.生产工具规范使用,车间将定期清点整理工具,明确维修过程使用时,定点摆放;
生产完毕后即时存放,对于发现损坏和缺少工具进行申报,做到即时配备生产。
2.是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对设备的日保、周保、月保制度化,定期检查,实施各种激励手段,引导职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设备保养。
3.要加强设备保养技能交流、培训,定期召开管理会议:主要是纠正不良设备使用和保养行为,交流工作技能。
4.是对于大修、日常保养以及定期计时保养情况所需的配件将集中分类存储,在发现配件不足时,及时补充货源,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5.定期将每月的生产数据纳入结算核对后及时上报财务。
做到不缺少数据,真实反映工作情况,避免总厂效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