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05:0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三复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学年在市教育局领导挂帅下,我们先后对杭州市36所高中学校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进行了教学调研。主要形式有听课,参与备课组教研活动,与被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反馈意见等。本次教学调研时间长,覆盖面广,主题突出。在第一学期的教学调研中主要关注了复习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第二学期的教学调研主要落在一轮复习与二轮复习的差异。从教师开课的课型来看涉及了高三复习教学主要课型:以教材为主线的课文复习;以知识和题型为主线的专题复习和以试题练习为主的练讲复习。
二、主要问题
1.复习计划简陋
(1)复习主线不明。多数学校递交的复习计划没有复习思路,造成的结果是复习的系统性不强,走一步算一步,凭经验组织教学。
(2)复习计划没有继承性。很多学校的复习计划没有对前几届高三教学情况的总结,教师不明确要继承什么,改进什么。这样的备课组教师要提高很困难。
(3)复习计划没有针对性。虽然高考的要求是统一的,但每个学校的生源情况有差异,所以教学的过程应制订出符合自己学校、自己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2.复习内容杂、滥
目前复习用书、复习资料鱼龙混杂,多数教师迷失在大量练习中,而对考纲和历年高考真题研究不紧、不精。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到教师选用的复习内容本身既缺乏科学性又不具备典型性。
3.教学过程粗、散
大多数高三教师对语言知识处理比较内行,对需要综合能力运用的内容却缺少办法,因而其教学过程简单化,无系统性。比如有些教师对阅读理解的教学就采取简单的对答案,或者将学生出错的地方简单地讲一下。教师对文本本身不进行剖析,对考试的题目也不分析,这样的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能力。
4.教学方法浅、霸
多数教师对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处理用翻译法,这种方式往往掩饰了学生真正的疑惑之处,学生的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还有的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一讲到底,不给学生思考与提问的空间,这种现象在一些生源好的学校似乎更普遍些。
5.教学氛围怠、庸
高三的英语复习教学有一段时期教师和学生都会进入疲劳、懈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有些甚至犯困。有些教师对此放任自流,有些会用粗暴的方式干预从而极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语言课倡导的课前热身活动往往被教师忽略。
三、几点建议
1.规范备课组复习计划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学校的高三复习计划差异很大,不少备课组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备课计划,由此造成复习教学的随意、紊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学的教研组长会上发放了统一的《备课组工作计划表》和《备课组授课计划表》,要求各备课组填写后上交并交流。强调在制订备课组计划时要做到有针对性(针对高考,针对学情)、继承性(总结上一届的经验与教训)和操作性。
2.合理处理一轮复习重要的几个环节
(1)抓好第一次听力考前训练。就目前学校安排来看,杭州大多数高中都把九月的听力考试作为高三毕业生的第一次听力考试。学校也希望这次考试让学生尽量过关。因此很多学校都安排专用时间给学生作听力训练。这种集中强化训练模式的好处是时间保证、刺激反复、考境相似,但缺点是教师往往采用以考代练模式,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听力训练的突破在于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训练的方式要结合注意力、记忆力与预测力;集体听与个体听相结合;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相结合;听与写相结合。训练的过程注重语篇要听懂而非看懂,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听力技巧,实践听力策略,反思听力过程,发展听力能力的过程。
(2)用好教材为高考服务。高三第一学期,多数学校还有模块7、8两册书的教学任务。我们倡导教师可根据高考要求和学情对教材作合理的增减,教师要利用教材增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和词汇量。
(3)进一步研讨练习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要做到:关注训练内容的合适性;讲清楚知识要点,同时归纳解题方法和学习策略;答疑解惑,要剖析学生错误的成因;对学生知识漏洞进行巩固练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练习讲评课中要避免:不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不给学生提出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一味追求高、大、全的教学方式,训练的方式无层次、无逻辑;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二轮复习中需要关注的几个环节
(1)研究考试说明,调整复习计划。教师应研究考试说明上的变化,及时组织针对性的训练。同时对高考样卷和新增词汇应仔细研读。
(2)组织好第二次听力考前训练。第二次听力考前训练的内容应有别于第一次听力考试,应更突出针对性。教师要分析第一次考试中学生的失分点,组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在一轮复习时,根据教材模块出现的高考高频词进行全面的整理,并按以下方法进行复习教学:
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根据教材和词汇表中的词汇对词义相近或容易混淆的词进行比较、讲解,使学生对这些词的确切意思和用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练习得到巩固。
经典重现。找出每个单词在教材中的例句和词典中的经典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词的用法,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再让学生进行中英互译训练,熟练掌握该词的用法。
单词填空。仿照经典例句和高考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编写句子填空,让学生根据句意用正确的单词和词性变化使句子通顺。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也能考查学生对该词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
编写一些原创的选择题,进行巩固训练。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单词的词义,也培养学生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二轮复习中注重对高考词汇表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会对词汇表中的词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词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般词汇,也就是使用频率不高的词,只要求知道它们的中文意思,做到认识即可。高频词分为一词多义、一词多种词性,所以在这些词汇的教学中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单词会进行辨析,能用中文说清楚就用中文;有些词必须用英文进行释义;有些词要让学生知道一词多义。新增词汇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无论是阅读教材、阅读地图还是阅读试题中的材料和设问,都应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如在阅读教材时,应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知识点的联系;在阅读地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理事物作为参照,进而熟悉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在阅读试题中的材料和设问时,应注意结论和限制性词语,然后将图文结合起来思考分析,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和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按地理事物形成规律、演变过程、数量大小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图示等方法构建知识的网络和体系。如气候方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就可利用表格从气候的类型、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方面比较。这样既区别了各种气候,又便于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提取、整合与迁移。
三、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涉及初、高中八册书,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如果死记就会前面复习后面忘,所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增强知识储备的主要手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推荐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忆、理解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将复杂的、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四、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由于高考是通过笔试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能否把题答正确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关键。当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加强训练的力度,在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举一反三,就可以触类旁通,即使遇到新问题,也可迅速确定解题的思路。
五、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一、明确高三复习时每个阶段的具体学情任务
我们高三的复致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5年3月中旬),是基础复习阶段,主要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在一轮复习阶段每一个科都在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要紧跟老师的进度,进行细致复习。各学科基础知识是高考复习的首要任务,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才能构建合理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复习时我们特别注意要真正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含义、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阶段(2015年3月中旬― 4月底),是专题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做到提纲挈领,全面复习。二轮复习阶段的时间紧,要求高,高考针对性要强,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自身能力,抓好学科内综合,并进行一定的学科间综合训练。在前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以适应由一般的考试训练向高考情景的转变。选取适量有代表性的学科内综合题进行练习,以便使自己更好的融会贯通。
第三阶段(2015年4月底― 5月底)。本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解题方法的理解,重视考试能力的提高,主要进行强化训练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加强一下综合科目的练习力度,把解题速度练上去。在这一阶段我们复习既要侧重于自己平时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又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在练习的时候不要满足于就题论题,而是通过题目再次复习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份复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既要有长期计划又要有短期目标。短期学习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复习计划除目标外还要有时间上的计划,要制定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注意将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把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列入计划表内。
三、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在高考中试卷中对知识的考查,是尽可能的覆盖本科所有的知识点,此时面广其难度就有限,高考试题的难易比值接近5:3:2,这也就要求我们心中有数,在学习的过程中狠抓基础。因此同学们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只做偏题难题,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基础练习。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就是要要脚踏实地,吃透课本,落实单元主干知识,梳理出高考考点,做好基础题。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同时要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弄明白,我们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我建议尽可能的多问老师,因为老师教的会更调理,而且能联系知识网络。在二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注意拓展延伸,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复习中首先要对问题本身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做细致入微的分析,弄清初始状态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同时判断研究对象在各个过程中的特点和遵从的规律。此外还要将问题拓展延伸,推广到与本问题知识点相似、思维特点相似或相反的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解答这些相似或相反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技能,从而培养起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
四、保证状态,坚定信念,争取胜利
高考是考生在智力、心理和身体的综合比拼。因此学会调节状态是很重要的
(一)在心理上方面,自信和坚持不懈是决胜高三最关键的。进入高三后,我们要迅速调整心态,进入高考状态。尽管高考还有一年时间,但是我们必须要迅速进入到高考的倒计时中,一方面,我们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使高考的目的更加明确。另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准备,高三的一年是充满坎坷和荆棘之路的一年,在未来高三学习的一年中,你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甚至是挫折,但是只要你坚定信念,那你将会取得成功。同时我们还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赏识自己,相信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对高三的学习充满信心。只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发掘潜能,一年的时间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要从容平和,不要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心浮气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同学们可能都碰到过这种现象:老师讲的都能听明白,平时复习觉得没有问题,题目也能做,但一到考试就是拿不了高分。高三的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阶段,学习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来。只有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功底。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三)加强身体锻炼,高三是毅力,心态的比拼,到了后期更是身体的比拼。经过一轮复习,很多同学都会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在二轮复习及其后期,总有一些同学身体状态跟不上,导致成绩下滑,高考成绩不理想。同时,也总有些同学在二轮复习的时候身体依然强健,依然可以用一种良好的身体状态奔向高考。到了那个时候身体的重要性就会不可或缺。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一轮复习初期就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当然高三的锻炼也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难度上不易过大,只要心中有锻炼的意识就可以了。
五、利用好每一次考试
关键词 紧扣大纲 追本求源 系统整理 集中练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与此同时,还能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给予查缺补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学习。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初三数学教师今后努力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与实践的:
一、紧扣大纲,编制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学文本之中。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好比是“猴子掰包谷,掰一包摔一包”,学了新知识,忘了就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初三复习计划。在复习计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做到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考点要求。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编制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复习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教师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还要将制定的复习计划要发放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的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梳理知识
初中数学复习好比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在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熟悉文本第一关。复习前,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以下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能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并寻找出一定的规律;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均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这是数学复习的第一关,也是初中数学重要所在。只有过好了教材关,后阶段的工作才会有生根和延续的基础。
三、系统整理,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学习有着极强的规律,每一阶段的内容都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当我们进入复习的第二阶段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即:教育教学的主导者,而非主体。我们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将其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
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效果最佳
学生数学能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即综合复习阶段。这一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是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一种综合运用,综合分析,整体提高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学生自我完善的目的。在精选综合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1)y=13-2x
(2)y=3x+2x-1
(3)y=1x+1-1
(4)y=x+2x-2;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初三数学复习有别于其它学科,需要的是教师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底,需要教师能够就轻驾熟地运用教材,需要教师将知识进行高效的整合,进而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轻松自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复习居重要地位。怎样才能既提高复习效率,又能减轻学生负担呢?我座谈在复习阶段,力求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拓宽和加深。通过精练和泛练想结合,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以及协调学生的身心状态,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争取在高考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其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复习计划高效课堂教应试心态
在实施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高考中,如何准确地解读新课标、新考纲和新考试说明,从而扎扎实实、有的放矢地做高考的复习准备工作,提升考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也越来越大,然而高三复习的时间又短,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复习教学的严峻挑战。作为教师,很有必要在如何提高高考英语复习效率方面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形式、复习的进度以及复习的强度等几个方面。那么如何制订好复习计划呢?一是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命题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高考英语题型,务必搞清楚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计划学生在各个模块里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关键点,让学生了解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计划学生的复习进度及复习内容,包括任务型阅读材料及书面表达的题材和内容等等。
2.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也就是说,高效课堂就是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教学呢?一是教师备课要充分。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习惯于只备教材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基础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从学生实际而从书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为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但是备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应布置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作业应与上课内容紧密联系,能起到引领作用,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时间的浪费,从而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劣,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感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由“演讲者”变为“导演”,要像导演对演员说戏那样,为学生创造一种做中学的情景,使其积极地思考。我们教师还要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
3.调整应试心态,突出主干知识复习
面对一次又一次月考和诊断以及突如其来的新题型、新试卷、新结构,有些学生显得焦燥不安,过度紧张,严重影响了高考备战。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严格按照复习计划,有条不紊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复习效果的好坏和成绩的是否突出与复习的针对性关系极大。对教材中哪些内容需要详加训练,哪些内容只需略加指点,哪些内容可以组织自学,哪些内容应当绕道迂回,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心中有数。而且对学生复习时存在的疑难要了如指掌。
4.在高考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加深对高考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阅读、写作的训练,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努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词汇语法抓重点。通过综合试卷,调查学生在知识、方法和能力上的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关键点和热点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不是离开大纲去追求热点。注重知识韵横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解题的方法更熟练。二是分类训练找方法。通过对各类题型的剖析,总结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通过一句多译,一题多变,带动一大片知识点,让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和处理办法。三是精心模拟促能力。密切注意高考动态,精心设计模拟试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现在,各地的模拟试卷满天飞,有优有劣,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认真筛选,整合成适当的模拟试卷供学生训练。这样的试卷有利于学生通过考试,建立完整的“知识――方法――能力”结构。精选习题,必须注意三性,即基础性、整合性、灵活性。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试卷侧重“双基”和能力考查。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不出偏题、怪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着眼于基本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不搞“麻、辣、烫”。试卷讲评重在易混知识点的辨析、方法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四是考前指导巧安排。五月下旬起,学生开始停课复习,这时候要求学生对照考纲,回归课本,整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对常考易错的知识点,一一过关,同时规范解题过程,这时候不宜进行大容量、高难度的试卷训练,以免学生产生紧张烦躁的心理。这一阶段,应注意指导学生考试技巧,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必胜信心。
高三英语必须要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练习。而是在教学中始终紧紧把握住“语境”、“语篇”、“词汇”、“技能”、“策略”、“文化”、“情感态度”等多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并将其自觉地体现在复习课的备课过程中, 要提高高考英语总复习的效率,不只是靠周密的复习计划、高效的课堂教学和大量的强化训练,更要保持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运用,善于开动脑筋,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一定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首先,学生一旦进入高三阶段,就意味着高考日益临近了,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和高一、高二的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选修九的新知识还要复习以前必修和已结束的选修部分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先根据学时的安排、新授及复习内容的多少来详细规划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复习计划。教案的编写一定要具体、详细和准确。复习部分的安排应密切结合和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制定复习计划,以此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时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在高三这一关键阶段,教师的课堂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在课堂上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忌教师“一言堂”。讲解题目时应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教学活动和时间留给学生,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题目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在语法的复习上,教师在讲授基本用法后,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结合题目来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关语法项目的知识。还可以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让学生自己比较类似知识点的异同,认识彼此的关联,来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
2.在课堂复习过程中,常常会有知识点零散孤立的现象存在,导致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也加大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所学这些零散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这样也帮学生减轻了学习压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其次,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和源泉。高三复习课之所以会有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一直提不起学习兴趣,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会生动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所以,高三英语教师要尽其所能上好每一节课,在授课前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每一节课都能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也是课堂活动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应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布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到任务明确、示范准确,确保学生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另外教师的提问既要面对全部的学生,也要针对到个体,这样教师既能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促使那些上课易走神的学生时刻保持思维活跃,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
课堂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要让学困生体会到学有所得的成就感。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尤其是具有个人观点的,表述全面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一时无法给出答案的学生,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启发,切勿训斥或直接给出答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很多教师喜欢设置讨论类的话题,让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分组讨论,这本身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及时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导致最终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应及时给予学生引导,督促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再次,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着手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一刀切。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各方面情况,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掌握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尤其要特别关注程度稍差的学生的情感。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单凭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判断一个学生,这样做会伤害到学生的感情和兴趣,尤其是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必然会影响到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高三复习阶段使用的教材教辅众多,教师应能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删繁就简,触类旁通。可大胆尝试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题,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小心求证。这样一方面课堂气氛得以活跃,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最后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或调节课堂气氛。
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幽默就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平日里可以留心存储一些和学习有关的小幽默、小笑话,以便随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此外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所以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和教学主题相关的音乐来活跃课堂氛围,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尝试播放视频辅助教学,但一定要事先自己先看一遍,确保内容的适用性,另外还应该注意控制视频播放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关于所播放视频的问题,或者让学生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等来检测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高三数学 复习阶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1
高中数学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时期,高一、高二主要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开阔学生的数学思路,进入高三基本上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高三阶段高效的进行数学复习并且得到较大的提高呢?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笔者认为在复习阶段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与学生之间智力上不存在差别,但是在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让班级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升。本文就此谈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复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力达到约束自身行为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但是,从当前高三学生的学习来看,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这种自主学习意识,大部分学生都是跟着教师走,教师没有安排就不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学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给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复习中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复习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找出这节课上相应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让学生自己找出自身的重点和难点,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学生所找出的重点、难点是否正确,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已经掌握。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的回顾以往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复习指明方向,并且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以实现检验的效果,通过导学案的检测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学生利用导学案检测完之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相应的基础问题,同时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能够实现相互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的更加积极。
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数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时期,高三复习时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当前学生的思维能力来看,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能力拓展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索迁移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活的思维上的激发,从而产生解题的灵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其次,在讨论完解题思路教师进行讲解时,要训练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引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解题,并且找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能够将相关的方法迁移到其他题目中去,从而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一题多解,在日常练习中鼓励学生发现其他解题思路只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在实际考试中如果没有要求多个解题思路学生就要择优选择,没必要浪费时间。
三、加强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复习过程就是不断查缺补漏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利用公式是关键,但是很多学生却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讲到需要用什么公式解决问题时,学生知道具体的公式内容,但是让学生来解决时却不知道用什么公式,这就反映出学生对公式没有完全理解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公式,这样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应的公式,并且分析公式的来源,在课堂上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贯穿知识时,要让学生起来回答公式的来源,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培养学生的自诊意识
【1】高考冲刺复习计划书对于学习来讲,除了要对一年以来高考复习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得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考生可以参考进行。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优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每天6:00起床,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10-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2】高考冲刺复习计划书又到一年高考时,全国上下都在关注高考,只不过今年我们成了主角。你们复习好了么,最近心态如何?希望我讲解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离高考还有十来天,究竟该如何安排时间进行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很多考生都存有疑惑。有些考生认为,没有几天了,这段时间已经属于赛场上的垃圾时间,认为自己已经为高考准备了三年了,现在总算看到希望了,可以晃晃悠悠地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以养足精神备战高考。这种想法不尽合理,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由于考前特殊的压力氛围,在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很多考生越是临近高考,精力越易集中,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平时高上许多。在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过早的放松,也不要过于放松,如果这样就不容易在高考时聚敛精气神。古人曾说过行百步者半九十,但实际上,如果用最后十步的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走了九十步和没有走是一样的。还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之类的话,这中间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因此,不能过早放松。
因此在最后几天里,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非常重要,建议考生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复习忙忙乱乱,按计划行事,使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
在休息方面,可以适当的增加课余休息时间,尝试着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以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的、饱满的情绪迎战高考。但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
剩下的十来天该怎么进行高考冲刺复习计划?面对如此短的时间,面对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材料很多同学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学些什么?怎么复习才有收获?其实,复习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不再以获取新信息为目的,不再做难题,少做新的题目,以免自信心受打击,我说:两大任务整合与回归。
先说整合。整合就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高三复习阶段,通过教材复习、专题复习、综合检测等形式,考生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其他高考信息。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节奏紧凑,再加上老师的狂轰乱(敏感词)、考生的贪多求全,目前考生储备的很多知识尚未完全消化,很多技巧尚未转化为能力,很多东西没来得及思考、沉淀。因而,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反刍。其次,就是根据类别、专题或章节对复习的成果进行归类整理,比如,某一章讲了那几块东西,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哪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换而言之,从面的角度来讲,就是尽可能实现知识技能的网络化,是知识技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联系起来,使头脑里一个清晰的线路图。从点的角度来讲,就是实现知识的坐标化,要清楚一个知识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需要考生要有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
再说回归,就是回归教材,回归课本记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应该趁这段时间进一步夯实基础,系统知识,尤其是识记一些偏重于记忆性的东西。目前的复习,已经不再以获取新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回到复习的起始点,把复习用过的教材、教辅,做过的练习和测试题,以及自己整理的笔记本、错题本好好地看一遍。此所谓返璞归真、追根溯源。其实,这一遍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级上的再总结和再提高,在此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照应,相关知识的联系,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所谓哲学上说的否定之否定。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七天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七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当然,回归过程中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有意识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我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要有自主性和针对性。很多考生着着实实地当了十几年学习的奴隶,总是埋头于老师的作业里,高考在即,最后一段时间属于自主学习时间,每个考生都要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补救什么,要自主安排时间,做一回学习的将军。科目巧搭配。不同的学科运用大脑的区域不尽相同,将文科科目和理科科目合理搭配,识记理解为主的和逻辑计算为主的间隔进行,看书和做题交替,弱科和强项交叉,就会使大脑的不同区域交替休息,从而更好的发挥大脑的作用,提高复习效果。当然,如果能在长时间学习之后听听音乐,或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效果会更好。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早起后半小时和晚睡前半小时,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一个小时要充分利用。
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平均用力肯定不行,必须学有侧重。要理清各科的薄弱环节,清楚自己的知识缺漏。达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渠道:其一,把几次模拟考试的卷子(当然也可参考其他模拟试卷)找出来,一一对照,找出错误的共性,老在某种题型或某个知识点的考查上出错,此处肯定是你的软肋,要加强复习。其二,可以对照各科考试大纲所罗列的知识能力点,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地毯式搜索。在搜索时,可以使用回忆法,即尽可能详细地回忆每个考查点必需的相关内容,回忆不上来的或回忆不充分的当然是急需补救之出。其三,温习错题本。错题本上的错题往往反映了初学某些内容时的犹疑、迷惑和不解之处,看看这些环节是否已经解决。
2.进入全真模拟状态。触摸高考原题,提前体验高考。把各科近两三年的高考试卷找出来,做一做,嗅一嗅高考试题的原味,找一找感觉。同时,高考试题是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长度等各项指标最科学最合理的,也有利于大家衡量自己的复习效果。全真模拟复习要与高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才能在高考的那天,顺利进入状态。每天做一套卷子,这样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会感到手生,能尽快找到感觉。要进行限时训练。很多同学说,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就是做错,失了很多冤枉分。其原因除了对知识点不够熟悉之外,就是在平时练习中并不存在焦虑的情绪体验和时间的限制,而考试过程中则肯定存在这些情况。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能够很好的习惯这种焦虑和时间限制,那么高考就可以避免如上所提到的情况。通过限时训练,逼迫自己在限定时间之内,提高做题速度,提高正确率,以靠拢高考。在限时训练时,尽可能为自己创设高考情境,从心态上增强紧迫感,这样高考时就不会过于紧张。可以试图将自己的生物钟调向高考日。按照高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高考状态,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
3.要保持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适当减小复习密度和难度,可以得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的中度兴奋(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可以适当地看电视、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最好别玩电脑,因为电脑游戏、网络容易令人沉迷。许多学生平时因为家长、老师在一旁监督,憋着没有没有去旁(手莫伸,伸手必被抓)不仅仅因为玩游戏、上网容易沉下去、忘记时间,严重影响考生复习时间,同时还因为玩游戏过于兴奋时,会在随后的考试中抑制考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发挥。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在高考前认真学习分析了高考题的类型,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制定计划,加强复习的目标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高考英语大量的阅读考查,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而且今年高考新增加了单词拼写,因此,在高三要狠抓五册课本的单词短语的巩固和扩充,以及重点句子和课文背诵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要求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二、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进行语法专项和题型专项的强化,为提高复习实效,紧扣“一个中心”,做好“三个突破”。“一个中心”就是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三个突破”就是突破完形填空,突破阅读理解,突破书面表达。这三个大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比重大,也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
(一)注重技巧,突破完形填空
针对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1.快读全文,整体理解全文大意。在不看选项的情况下,快速阅读整篇文章,了解全文大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继续读,纵观上下文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确定判断选择的基本思路,切忌看一句选一题。
2.在做题时,如遇到一题确实答不出,可先跳过去往下做,在下文中寻找上题的暗示或者信息。不要去钻牛角尖,用常规思维去思考,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
(二)大量阅读,突破阅读理解
进行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阅读能力向质的飞跃的关键。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就无法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首先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其次,要适合学生程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积极性。不能只考虑到扩大词汇量和迅速提高解题能力,一味偏重选生词多的文章,结果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能力极其不利。同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地使学生养成达标的阅读速度和具备娴熟的阅读技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①快速的浏览能力;②巧妙的猜词能力;③独立的分析能力;④准确的捕捉主题句的能力;⑤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三)提高水平,突破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中的基础写作是近似于翻译的“写五句话”,要求学生从表达信息的角度组织文字,而且将信息嵌入英语特定的框架(即句型结构)中。它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辞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高三复习时要注意这么两个方面:
1.抓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所以掌握住三千左右的常用词、词组和句型,基础写作就有了基本保证,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
2.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当然,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各种体裁的短文写作也很有必要。
三、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要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不能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在资料的选取上,笔者以精制滥,认真筛选。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首选的训练题。笔者给学生订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精选,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高三复习;教学设计;问题组;板块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15-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新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课程模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体例造成了同一知识的呈现方式的差异;教学科目的增加,导致了教学时间的相对缩短。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着基础年级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和系统性。新课程下高三化学复习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分析研究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以“整体教学设计”宏观把握复习内容,以“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编制复习学案,较好地实现了化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什么是“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
“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备课观点,是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研究,着眼于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建构,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跳出教材看教学”、“用教材教”的目的。
教学内容的板块化是对中学化学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体架构,是教师系统研究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编者意图、体验学科思想的过程,是科学设计教学的前提,它能有效避免教师“抓小放大”、“主次不分”等盲目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内容的板块化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化学认知能力的科学化。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问题设计成组不仅能够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有序思考、连续思考、有深度思考,还能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随意问”、“满堂问”等低效教学行为。
2、高三复习课的“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
2.1 板块划分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全面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对复习内容进行整合,划分教学板块,统筹制订课时复习计划,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2)系统性原则。强调板块内容的连贯性,同一知识点内容,因学生基础、知识难度、教学进度等,可有计划地分散到相关板块,以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如“物质的量”板块,将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内容安排1课时的复习,其他常见计算题型和重要的计算方法则分散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穿插复习,可以降低难度,减少枯燥的化学计算的集中复习给学生带来不良情绪。
(3)科学性原则。板块划分要符合化学科学的思想和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思维能力。如“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可以细分为:常见金属的单质、常见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个小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类别决定性质”的“分类观”;而“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可以某种非金属元素的典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为主线划分板块,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认识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建立起正确的“变化观”。
(4)适用性原则。根据学情和考试要求制订或调整板块内容、课时计划,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新课程下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更注重对化学核心观念和重要理论等主干内容的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身份”定位为考查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命题的载体。这种情况下,缩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时间、调整复习板块内容和计划就成为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2.2 高质量学案是“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的基本表现形式
2.2.1 学案的编写体例
高三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编制高质量学案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青岛市高中化学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科学、实用的“一案三区”复习学案编写体例:
课前预习区:将板块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尽量涵盖板块主要知识,尽量减少填空式问题,采用问题推理、归类总结、表格比较等多种形式,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广阔度和深刻度的问题。如“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列表比较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的性质和制法”,“浓硫酸和硝酸是两种氧化性酸,总结它们的化学共性,并比较它们的化学特性”。这种预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再认,更隐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网络的建构。在预习区设置“我的疑问”栏目,让学生写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示和点拨。
课堂讨论区:将板块重点知识加以提炼,每节课确定2-3个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突破。以典型例题引路,通过题后设置的问题组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拓展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不是在学案上直接给出,而是讨论后让学生总结整理到学案上),升华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巩固区:针对课堂重点知识和课堂不能涵盖的重点知识编选习题,让学生加以训练巩固。在巩固区设置“我的收获”栏目,让学生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强化学习效果;设置“我的新问题”栏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复习状况,补充、完善后续板块教学设计。
2.2.2 设计问题组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板块复习与专题复习的区别。板块复习适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三一轮复习,而专题复习则是二轮复习的主打课型。板块复习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建立起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形成基本的学科能力;专题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重点知识的强化、解题方法的提升以及应试技巧的训练等。板块复习学案中设置问题必须顾及全面、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切忌高考复习“一步到位”的冒进思想。
(2)把握好预习区问题与讨论区问题的特征。预习区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而设置的“问题纲要”,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基础、全面、设问相对宽泛,给学生留出复习和思考的空间;讨论区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去挖掘隐含其中的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思考、有序思考、深刻思考、批判性思考。准确把握预习区和讨论区的两类问题特征,是提高学案质量的关键所在。
(3)处理好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内容的关系。课程的选择性决定了考试内容的选择性,有些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模块中都有呈现,教师习惯于将选考模块的内容纳入到必考模块的复习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此,提醒教师注意:不可将选考内容完全纳入必考内容的复习体系,否则可能会冲淡必考内容的复习或加大学生学习难度。
3、“板块式问题组教学设计”举例
对于常见金属元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如下:“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如下: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与课程标准比较,增加了“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根据整体复习计划,我们将“常见金属元素”分为常见金属的单质(1课时)、常见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课时)2个小板块进行复习。“常见金属的单质”学案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常见金属单质(Na、Al、Fe、cu)
考纲要求(略)
课前预习区(略)
一、金属活动性比较
[例题1]铝元素和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远高于铜、银、金。铜、银、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3种金属,因为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因而有“货币金属”之称。但人类利用铁稍晚、利用铝更晚。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②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
③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铜不能;
④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⑤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⑥常温下’铁片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而铜片在浓硝酸中不钝化。
以上设计方案合理的有
(2)用化学原理解释人类利用铝比铁更晚的原因。
[问题组1]
(1)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是能够发生置换反应,举例总结以下情形。
(3)回顾钠、铝、铁、铜的冶炼方法,总结金属活动性与冶炼难易有怎样的关系?
[规律总结与拓展1]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常见的方法有哪些?(总结3~4种)
(2)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应遵循什么规律?
(3)碳、氢气与氧化物的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物的反应,一般需要什么条件?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冶炼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1学生倦怠期形成的原因
1.1复习内容单一枯燥
现在初三复习课中, 一些教师想当然地认为物理能力训练是上课的唯一资源, 因此也导致了授课内容单一低效的问题.在初三第一轮复习阶段, 教师主要结合能力训练进行复习教学, 往往因资料中知识点细碎繁杂、题量大、难题多, 教师缺乏精心选题而逐题讲解, 把所有的内容都当重点一一强调, 把几小时备好的一节课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全部“灌”给学生.后进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而有些尖子生有时又嫌题目过于简单进而兴趣降低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
1.2复习形式过于程序化
在平时每每让教师头疼的复习课到了初三有时候突然感觉轻松了.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只要带本练习册或者拿份刚做完的练习卷走进教室,从头讲到尾就算完事了,作为教师,这种方式看似减少了备课时花的精力,却加大了嗓子的负担.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既苦了教师也害了学生.其次,也正是这种程序化的模式成了复习高效的主要杀手!更重要的,在平时着实让学生喜欢物理的兴奋点――物理实验也被抹杀在了老师的口中.如此简单没有新意的复习课怎能激起学生复习兴趣?而上课的高效又怎能实现呢?
因此,在复习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渡过倦怠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渡过?笔者认为可以把新授课中的实验重新拉回到复习课堂,以及结合具体复习内容整合有效的演示实验.经验告诉我们:千遍万遍的题目训练远不如一个自己亲身经历实验所收获的多.
2巩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老师为了夯基础、搞题海, 而采用了“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教学行为.其做法本身就忽略了实验的功能,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作为中考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探究实验比重与日俱增.比如实验条件、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亲身经历做过实验的人能把它顺便牢记在心,而没做过实验的人, 即使把那些知识点整理成条条框框强加记忆, 也难免容易遗忘.再如电学实验中,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选择.对没有实验经历的学生来说,不论做多少题, 有些地方总是弄不精通.不重视实验, 从而用实验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低下, 设计实验的思维僵化.
3突破练习题目中考难点
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而有些难题教师讲解半天,学生仍然云里雾里的.这时如果用个实验演示一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图1为下雨天同学挂在教室后黑板水平下边沿上的一些折叠伞,这些伞的伞柄(选填“是”或“不是”)竖直向下,如果将伞柄收进去一些,它将(选填“仍然”、“更偏离” 或“更偏向”)竖直方向.
许多学生错了,学生之间经过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笔者在本题的讲解时,带去一把伞,直接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激发了好奇的兴趣.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通过二力平衡来解释,伞柄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那么支持点与重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答案是:不竖直、更偏离.随后笔者画出一张T字形的物体图来帮助理解(图2),支持力的作用点在一横的边上,改变一竖的长短,假设其中心为重心,与支持力的作用点要在一直线上,就能得到以上答案.
在复习课程中渗入实验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实验操作知识点以及突破学生在作业或者理解过程中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复习课的效率,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整堂课的做实验,毫无选择的做实验.
4实验的安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有效性
在众多注意点中,有效性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笔者认为复习课的实验应该与新授课时有所区别.复习课的实验应突出“解惑”.
在复习课堂上安排的学生实验时,首先应该突出学生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可以尝试将“探究实验”改成“验证实验”.其次将几个实验器材相似的实验进行整合,能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链,进而更加固化在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再次,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语言准确严密的概述一些实验要点、实验现象以及结论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精炼、精准的实验用语.
【例2】: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部分题目略)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 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问: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例3】周晓同学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他设计连接了如右图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全品中考网实验中,小周同学先将5Ω的电阻R接入电路,电路连接完全正确,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处,闭合开关S就直接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再分别用10Ω和2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重复上述操作.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他的同桌小蕾看见了,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 (填“左”、“右”) 滑动. 两题都是电学实验题,采用的实验器材相似相近,笔者就将其和二为一.对于例2可能是由于探究实验时没涉及到这一步,笔者原本以为简单的题目却在练习中得分率很低.所以让学生在完成实验时,仅让他们做了相应操作,现象很明显,指针反转.而对于例3时,学生针对题目中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知晓率较高――-没有控制电压相等.所以笔者就将重点放在了后面,滑片如何移动.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一次,经过很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应该向使电阻变大方向移动,即向右.然后再请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及其快速牢记的方法.如此以后,学生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在安排的演示实验方面,与学生实验类似:(1)实验的目的性要明确.演示实验同样要紧密配合复习内容,提供素材或数据,为概念、规律的理解服务.切忌为摆样子活凑热闹而演示;(2)实验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演示实验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所以实验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如果演示实验的结果与学生先前的直觉、认知结构发生“矛盾”、“冲突”的话,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他们就会在寻找“谜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同时切忌先把实验现象和科学结论全部讲述出来后再去做实验,这样容易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3)实验的时间要缩短,尽量做到一次成功;(4)实验要直观性强.
笔者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择光源时,一改学生实验时采用的蜡烛,而是采用发光二级管组成的“R”的发光物体.演示遮去上半部以后所成的像.随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成像的规律,及其相关题目的应对方法.通过这一些列的演示、讨论,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率很高,而且印象深刻.
4.2参与性
要在复习课中上出新意,上出效率,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有些演示实验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信服,而且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能一扫课堂上的沉闷气氛.
【例4】 如图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学生在做这个练习时,答案纷呈多样,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笔者就找了两根长木棒和一条长绳,喊了两个班级里力气最大的男生,以及个儿最小的女生,分别将绳子在木棒上绕两圈、三圈、四圈做了三次试验.在学生们的嬉笑声中,现象越来越明显,绕到四圈时,小女生很容易把两个大男生拉到一起了.随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组织小组讨论产生一些不标准答案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如何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找出题目的考点.4.3生活性
一、挖掘教材,制定详细时间计划
首先,老师应该对中考的内容,重难点知识以及如何考察,知识点覆盖的范围等了如指掌,再根据教材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并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突出重点,做好时间的安排。譬如,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开始中考复习,使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学生打牢底子。5月开始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在这些阶段,主要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对一些常考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分类击破。6月到考试之前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强化解题技巧。
二、打好基础,注重基本知识复习
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重体系,例如,将方程的相关知识建立成一个体系,将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不同解法,“降次”、“消元”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集中对比教学。让学生对这一类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方程与函数、不等式等进行对比教学,找出这些知识点与方程中知识点的联系。每节课堂的前五分钟老师可以对前一天复习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测,一方面了解复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前一天复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巩固。每日一练的题目不求难不求多,但求精,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复习掌握情况进行一个考察。针对每日一练的错题再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复习。
三、注重知识整合与题型积累
老师要注重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可以将知识点与一些练习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复习中积累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找出这些题型的关键所在,从而不被千变万化的题型所迷惑。例如题: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1)求该函数过y轴上的定点;(2)若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并写出交点。很多学生在做第二小题时都会形成一个思维定势,认为该函数一定是一个二次元函数,往往忽略了当m为零时,函数与x轴也只有一个交点。因此,老师就需要将函数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结合题目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
四、通过一些综合性题型来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题型,老师可以通过这些题型同时进行多个知识点的复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题: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BC,等腰直角三角形ADE中,AD=DE,连接EC,M为EC中点,连接DM与BM,若点E与点B 不重合,求证DM与BM相垂直,且DM=BM。若图形中三角形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旋转角度小于45度),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为什么。这是一道初中数学的几何题,题中涉及三角形和旋转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知识和旋转的知识分别解决。首先运用中位线的相关知识证明第一个结论,然后连接BD,延长DM至点F,使得DM=M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定理,四边形EDCF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CF=DE,CF∥DE,通过证明可得 ADB≌CFB,因此,DB=BF,BM是等腰三角形DBF的中线,因此DMBM。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过旋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将三角形ABD逆时针旋转九十度,A点旋转到C点,D点旋转到D′点,然后再解决问题。
五、做好试卷的练习与讲评
试卷的讲评工作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要突出重点,照顾一般。试卷的重点在于中考的重难点以及本次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老师在讲评之前要仔细查看全班学生的试卷,对所有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错误比较多的题目要仔细分析原因。对每道题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评讲思路,那些比较容易的错误率比较低的题目一带而过。其次,评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很多题目做错了并不是因为学生不知道相关的知识点,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点。老师评价的任务就是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悟性,通过对知识的罗列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知识应该怎么样应用于具体的题目中,面对一个题目如何选择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最后,要突破试卷本身,尽量扩大知识的外延。例如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条件适当改变形成一个新的问题,或者联系其他知识点,进行串联编题等。这样就可以将一张试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