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11:4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排比句摘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仿写训练进行的,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始,这个阶段仿写训练,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写作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合理制定训练内容,选择训练方法,力求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为未来的写作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重视摘抄,仔细咀嚼
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进行仿写训练应该培养学生养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细嚼慢咽,不要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充分挖掘课本资源,与学生一同研究、讨论,一同品味,并给学生发挥的平台,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能够运用引导性的提问或者句子将学生规范学生的思路,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仿写的水平,在学生接触写作的初期打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完《秋天的图画》一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来训练学生仿写,将《秋天的图画》课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句子摘抄下来,和学生一同分析品味,比如“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麦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一组排比句,同时有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教师已经分析过了,在仿写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再次进行回顾,并引导性的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这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同学们会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回答“拟人”,有的回答“比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仿照这组排比句式,进行自然景色的仿写。通过这种摘抄课文好词好句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仿写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二、激发欲望,积极鼓励
鼓励的语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仿写的欲望,提高学生仿写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仿写训练的成果,发现学生哪里不足,哪里占有优势,进而更为科学地采用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仿写训练,教师要看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不能够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学生们只要用心观察,体会生活,认真仿写,那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肯定之后,学生仿写的信心才会得以建立,才会乐于仿写,肯于仿写。
比如:在进行固定句式“一边......一边”仿写的时候,教师布置练习之后,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组织语言,之后教师让学生们举手,阅读自己仿写句子,有的同学这样写“早上起来要迟到了,我一边吃早餐,一边穿衣服。”这样的句子虽然不存结构上的问题,但是逻辑上是行不通的,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因为他认真思考问题,并组织语言进行了仿写,同时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学习态度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然后教师再认真讲解句子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得信心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加以改正。
三、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少,对于词句的理解能力也很弱,那么教师在开展仿写训练的时候,要懂得循序渐进,在激发的学生仿写欲望,养成了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定期总结自己的摘抄记录,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摘抄心得,针对那些摘抄得好,体会深刻的学生给与表扬和奖励,并激励那些稍微逊色的同学,让他们向这些学生学习,给与他们鼓励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会积累的越来越多,仿写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活泼、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文章焕发出异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语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基础等级——语言流畅;发展等级——有文采(具体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作文语言要想出彩,写作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技法一,灵活运用词语,尤其是动词。古人作诗讲求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不仅让人想到杏花开得热烈,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的景象,把盎然的春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文章也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动词,把人、物写活。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连用几个动词,一个凶残、贪婪的刽子手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技法二,句式上注意整散结合。整句是指结构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运用整句可以使文章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运用散句可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作文中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使语言变化多姿,挥洒自如,节奏鲜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如学生习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开头“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
技法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拟人修辞。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排比,抒情淋漓尽致,说理透彻,增强气势;运用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富有感彩,便于表现人物的心情。
技法四,有意识地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为文章增添亮点。许多哲理散文大多是先记叙事件,后揭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如哲理散文《人生如茶》,先写用温水沏茶和用沸水沏茶的不同味道,然后揭示人生哲理:“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同学们平时要抓住灵感,写些关于人生、追求、处世方面的哲理句,并灵活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如一个学生写过这样几句凡人睿语:“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狂风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假如生活迷蒙了我们的双眼,请不要难过,因为阳光还在,道路还在,我们还在”,在一次考试时就把它作为作文的开头,贴切自然,为文章增色不少。
技法五,恰当地引用诗文语句、名言警句,为文章增辉。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恰当引用,会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名言警句含义深远,恰当引用会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刻。如文章《诗意地生活》开头写道:“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引用名言和诗句写出了有些人对“诗意地生活”的认识,使文章典雅,充满文化气息。
技法六,追求语言的幽默。辞藻华丽是一种语言风格,幽默也是一种语言风格,而且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语言幽默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更容易吸引读者。如学生习作作文《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考生写道:“话说三个和尚三身傲骨,谁也不愿再下山挑水,庙也破啦,扁担也腐啦,破坛子破摔啦,于是三个人就背对着背,一个和尚一本经地念”“一根直溜溜的水管就从山脚下的泉边一直伸到破庙里,这下可好了,什么扁担,什么水桶,一边凉快去吧,咱三个使用的可是高级的自来水,自来,自来,它自己就乖乖地来了”,语言幽默生动,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技法七,从散文和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言的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要注意多阅读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冰心在散文《谈生命》中写道:“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林清玄在散文《生命的化妆》中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些语言平实,充满哲理,可以积累下来,运用到写作中去。还要注意从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文试题中的一些仿写题、衔接题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可以积累下来。
只要采用几种方法对语言多加修饰,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写出光彩照人的文章,赢得发展等级的高分。
(责编 张晶晶)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理解吸收,是入口,是基础;写是理解表达,是出口,是关键。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与写就像是我们身体上不可或缺的两只手,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齐抓共用,两手都硬,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预期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促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抓住“读”这个基础,以读促写
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读,可以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感受,领略作品的精妙。
首先说“读什么”。一是读课内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荟萃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形象、深邃的意味境界、生动的词语句段、浓烈的抒彩,在题材、体裁、词句、艺术等方面独具匠心,可以说是语言的海洋,思想的宝库。教师要注意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认真读,充分读,用心读,吃透课文,发挥好课本的作用,利用好课堂的时间,组织好课内的朗读、诵读,在课上将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二是读课外的。教师要努力在全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带头读书,并且经常性的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还可以和他们一起欣赏课外名家名篇名作,理解文章阐发的道理、抒发的情感。另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充分利用图书馆、报亭等社会资源,扩大阅读材料的来源,并养成活学活用、终身阅读、随时积累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说“怎么读”。对于课内阅读来说,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理解内容、深化认知。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形式,体会作者察物、造句、表情的方法等。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可根据不同内容选用精读、略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会摘抄、记录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经典文段等,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摘抄收集,领悟情感,充实积累,增加储备,在读中写,以读促写。
二、抓住“写”这个关键,写中促读
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书写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通过写,可以更准确地描绘缤纷的世界,表达丰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受知识、阅历等所限,笔者认为,“写”一般会经过仿写、记录、创作这样几个阶段,“读”积累的材料为“写”铺平了道路,“写”的过程也促使“读”有了更深入的挖掘和扩展。
首先是仿写。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写”从模仿起步。语文教材在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精妙之处,提供了丰富的仿写资源。学生可以仿写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这些既有形式感又有表现力的句式写法,有助于丰富句群,活跃篇章;仿写段落,可从课文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与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仿写,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构段能力;仿写篇章,例如引导学生学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或是模仿文章的写作顺序、模仿谋篇布局的方法等,提高篇章构架布局的能力。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发展、创造,正像郭沫若先生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并逐步向自主创作、表现自我过渡。
其次是记录。生活是“写”的源泉,为“写”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用我手写我心”,想写什么写什么,想写多少写多少,鼓励他们写真话、实话,并要宽容他们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幼稚而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尊重他们的原始表达、自由表达,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现个性,吐露心声,乐此不疲,长此以往,相信学生一定会写出令人称道的作品来。另外,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失为一种值得推介的方法,尤其需注意的是要放宽对日记的要求,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学生记下成长过程中的大事小情、心理历程,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从生活中汲取“写”的“源头活水”。
再次是创作。创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结合教材来说,可以是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及生活体验而对课文进行的加工、改造,如补白、扩写、改写、续写等,也可以是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扩大开来说,一方面“生活处处可为文”,一方面“文无定法”,这就大大扩大了“写”的领域和方法。只要学生善于发现、乐于感知、勤于记录,发掘生活中的人、事,留意细节,敏锐捕捉,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创造性地应用到“写”当中,不管采取记叙、议论、抒情或是什么形式,也不管是写实还是想象,必定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来。
总之,读与写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读和写的内在联系,因势利导,以读促写,写中促读,让 学生多读多写,在读中积累,在写中运用,扎扎实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40-01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同时,语文教学又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助于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
1、学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培养观察的能力
(1)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
(2)细心指导。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二、体验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用心感悟,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如,我在授《草船借箭》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 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哈……!”我再叫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四、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布置作文,学生总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写出文章也是语言苍白,单调枯燥,有的甚至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难道真的是老师在用无"米"之"炊"难为学生吗?细细推究,实是学生有"米"难为"巧妇"。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如培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使发现了,也不会用恰当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究实践,觉得读写结合是提升语文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让学生阅读文本吸收人类文本精华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个交际工具,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是通过阅读来吸取,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叶圣陶说:"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认真努力,持续发展与完善,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加强词语的理解,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积累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很重要,但它不是简单的堆积记诵而是对语言的认知,还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等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有效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词语。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探寻深层的喻意。在《黄山奇石》教学中,当学生品读"小猴子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时,班里的李梅皱着眉头说:"'云海'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大海吧?"学生们也纷纷议论,绝大多数都认为是写错了。藉此时机,我引导说:"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说说大海什么样?"有的说:"大海很大,无边无际!"有的说:"大海有许多浪花,一层一层的翻滚,很美很美!"我启发说:"对呀,你们再试着想一想,'云海'会是什么样呢?""是不是云朵很多很多,就像大海一样一层又一层的滚动?""说得太好了!那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像海一样多呢?""葵花地里的向日葵花全开的时候,像花的海洋。“稻海”“林海”“题海”……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词语,的确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多层次仿写,激活思维
罗丹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课文有仿写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仿写不是抄袭,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搬用。它要在读懂值得模仿的他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仿写要循序渐进,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
2.1低年段要加强句式的仿写练习。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有序的句式仿写练习是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一年级上学期要仿写基本句式,能用一句话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二年级能仿写句群,例如"有的――有的――还有的――""是――是――还是――"等的仿写。
2.2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式的仿写,更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或细心揣摩,体会其表达效果;或鼓励摘抄,熟记成诵;这一重点应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语文教学当中。
2.3中年级阶段应借助关联词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结合重点句的品读感悟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承上启下过渡句的作用,让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4高年级阶段要侧重综合表达,注重表达方法。如学习《鲸》后可让学生尝试运用列数字方法介绍物品。
3.引入生活的"活水",增加语言运用的实效
语言积累与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密切相连,相互制约。孤立地进行语言积累常常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语文源于生活,因此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见解,并服务于生活。我们只有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运用的实效性。读写结合应与学生自己的经验结构对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才能增加语言运用的实效。
品读完《祖父的园子》,孩子们无比向往作者在园子里的那种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我适时引导他们写一写"我家的园子""我们的校园"。有一同学这样写道:"我家的园子里有许多花。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很美丽!"短短两句话,通顺、明了,有景有情,学生拍手称好,我则感觉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引导大家闭上眼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你家园子里开的是什么花?(种类)花的颜色有哪些?(颜色)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花儿开放的时候,你有没有凑近闻闻它的香味?还有谁会飞过来赏花、采花粉?看着它们飞来飞去,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兴高采烈。说完后,我鼓励他们拿起笔试着写一写,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充实内容,把两句话扩充成一段话,由单一的花引出了蝴蝶、蜜蜂,引来了爱美的小姑娘,把园子写得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花园,发现了美,表现了美,享受了美,更深刻地体会了课文中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一举多得。
4.创设有效情境,拓展延伸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一、有效阅读与语文新课改大背景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就实际而言,新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语文课,尤其是在课时上占有很大比例的阅读课,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却是一直困惑语文阅读教学的症结,课改之初阅读课所出现的趋势和动向是“课文变了,要求改了,角度新了,形式活,教学内容由臃肿变得精悍,教学环节由繁杂变得严整,读书训练由浮夸变得务实,教学的形式由花哨变得朴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应该说,“我们从一开始的激动、冲动甚至盲动,到现在的比了,媒体用了,师生互动了”,这生动地呈现了课改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教学是“较理性、清醒”这是好的趋势。不过,我们应该冷静地意识到,现在阅读课的效率不高,仍然还没有从实质上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只有适时、及时而有效地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语文阅读教学才不会和二次新课程改革精神背道而驰。
二、当前有效阅读的误区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特别是在以高考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产生了误区。一是教师单向的讲解介绍,忽略了学生自读过程,缺少师生间的双边对话,缺少学生与文本间的双边对话,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经常处于“被阅读”状态;二是对阅读基础知识进行大题量训练记忆,搞阅读题训练,剥夺学生阅读的趣味与快乐,使阅读索然寡味;三是老师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方法的指导,学生无法长久维持读书热情,又不知该读哪些书,加之课余时间有限,导致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这些实际表现就使得阅读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状况,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更伤害了学生对阅读的“感情”。
三、有效阅读的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扼要地讲就是:在教学目标上,应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途径上,应扣住语言尤其是语言形式展开;在教学策略上,应少教少练,多学多读。那么语文素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呢?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形式,更要重视特定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某个语言表达了什么内容,更要关注该语言内容是怎样表达的,注重语言形式,揣摩语言的韵味。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在描写景物时,将许多体现人生感悟的形容词移用到景物描写上:“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而在回忆母亲时,则用了许多排比句:“许多年之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这两组语言,前者用比喻和拟人的形式表达了身处不幸时的独特感受;后者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已逝母亲的无限愧疚和深深自责。语言形式往往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情思的自然流露,学生如果能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共鸣,就逐渐进入了语文研修的境界,这样的阅读是否有效就不言而喻了。
四、如何进行有效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笔者一直思索和探求的课题,笔者就这个问题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灵动的空间
眼下许多语文课,“感悟”变成了“赶着学生悟”,常常是学生只读了三五分钟课文,师生便开始对话,抒发“感悟”。即使让学生读自己有感受的句子或值得思考的部分,也是在老师的思维引导与控制下进行的,并非自主阅读,而是阅读陷阱。有感才有悟,教师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就要求说出“感悟”,这该从何说起呢?
(二)明确阅读目标
上课前要明确阅读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使学生获取和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和提高哪些能力。目标明确了,教学环节要严格贯彻目标。阅读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量身定做,量力而行,要建立在对文本的研习上,与新课标要求契合。
(三)创设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思维训练奠定基础。文本不同,要求不同,情境的创设应“随机应变”。一段优美的旋律,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个睿智的发问,一幅清新的画面,都可以创设好的阅读情调,可以有效触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慢慢体会阅读的幸福。
(四)指导阅读方法
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介绍阅读方法,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泛读、精读、跳跃式阅读、比较式阅读和研究性阅读等。资料性质、记叙性质的文字一般宜泛读;对于有必要把握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字,可采用精读法;筛选主要信息的宜用跳跃式阅读;不同文章的主题、艺术特色的异同性宜用比较式阅读。研究性阅渎是鉴赏评价性阅读,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关键。
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比如朗读和默读;从速度可以分为速读和慢读;从精细可以分为精读和跳跃式阅读;从个体与群体分为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研究性阅读和体验阅读……阅读方式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而确定,要依托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可盲目。
(五)实施及时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第一,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如摘抄型(主要是针对句段)、提纲型(主要是针对内容和要点),感想型、想象型等,实际阅读中,各类读书笔记都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解读文章。
教师通过检查,力争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明确好的阅读典型,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学生阅读都渴望成就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可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激励学生阅读。开展读书沙龙是较好的途径,活动中,人人参与,自由阅读,展示个性,挥洒才华,体验阅读的,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获得多重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综合多种评价手段,激活课堂氛围。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其次,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多赞美、多激励、多鼓励、多赞赏,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同学间也可以相互评价。
第四,巧妙运用教学技巧,让课堂充满情趣。教学技巧即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技巧多种多样,比如,故设悬念,引而不发,巧设铺垫,“插科打诨”,激将引思……教学技巧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素养选取。
【关键词】兴趣 积累素材 写作技巧 社会实践
“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碰到的现象。学生们害怕写作文,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写作模式化、套路化,写作材料陈旧而且生搬硬套,缺少必要的联想、想象,缺乏真情实意,无病,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写作文的兴趣和热情,平时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修改方法积累,如何让学生写作是有真情实感,力求准确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一、重视作文,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热情
写作是公民具备基本素质之一,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意。教师要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写作的重要意义、价值,引导学生抛弃怕作文、怕写作的思想,逐渐使他们爱作文,爱写作文。语文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如: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通过丰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之趣: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名作大家的奇闻轶事、旷世绝恋:李白的飘逸、苏轼的旷达、陆游的爱而不能和的雄才奇略,告诉学生陶渊明隐居的悠然、坡被贬的旷达、柳永离别的哀怨、杜甫落魄的困顿;通过思辨感受智慧;通过对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点评引导学生去品读古典名著。让学生在名人不凡的经历中领略独特的人文魅力之美:让学生欣赏名家笔下的自然美景:静谧偶得的荷塘月色、壮阔的滕王阁、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和香甜的映日荷花……去感受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让学生们读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名篇让他们感悟到一种诗意的人生,诗意的生活;通过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激情的演讲,告诉学生美国社会也有种族歧视和不公平;通过潇洒走苍穹的杨利伟、聂海胜告诉他们,在感受社会大潮风起云涌的同时,树立对责任感,做负责人的公民;让他们了解到“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是一种生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也是一种生活。“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是一种人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也是一种人生。而每一种人生,映射在语文的世界里,无疑都是美的①。通过这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情。
二、通过阅读、摘抄,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都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读书目,并在阅读课进行分析、讲座,让学生领略经典的美妙之处,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充实其知识储备库。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便特别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要求学生必自己备一本子,写观察日记,记录自己所见之事。比如蚂蚁上树,鸡飞狗叫,柳絮舞春风,秋风扫落叶,邻里争执,路见不平,好人好事,趣闻趣事……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番,并设身处地地分别置身正反双方,表情达意,然后再记叙描写议论一番。
三、通过用过练笔,熟练使用写作技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进行方法的指导: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句式的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进行片断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进行篇的训练。此外,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段式写作技巧如并列式、总分式、连续式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文章怎样审题,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又怎样写人,记事,叙事等的训练。学生逐步积累了写作技巧,所写的文章就会大有进步。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巴金先生说:“你只有写,你才会写。”学生练笔的方式主要有:写日记、写周记、仿写(模仿课文写作)如在完成童话《皇帝的新装》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就会让同学们练笔,《续写皇帝的新装》、《于勒叔叔后传》,以培养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正确引导不很多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写QQ空间,开博客、微博(当然以不能影响学生学习为前提)。在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注重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进行训练。练笔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自己所摘抄积累的素材和写作技巧。教师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及时给学生反馈,可以对问题作文进行集体“诊断”,可以评出“每周之星”、“写作之星”,优秀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投稿,来促使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
博约而观取,厚积而薄发。写作既要重视积累又要重视创造,积累是基础,创造是关键,要将积累与创造有机结合。
四、走进生活大课堂,参与社会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们要想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就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春游、野炊、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家庭中可以鼓励学生学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爸爸妈妈生日给做几个菜、钉钮扣、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学校生活是中学生的主要舞台,这里的学习、师生交往、同学之间交往,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好途径,更是他们以后最重要的回忆。社会现实生活绚丽多姿,但是复杂,我们要留心观察,辩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讲述同学们感兴趣的重大新闻,谈谈传递“正能量”或非正义行为的事情等。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占有了作文的第一手材料,有了写作的激情,才能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感悟,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使其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做,那么,写起文章来,各种人物和事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至笔端,不再有“无米之炊”的苦恼。如果观察仔细,分析正确,写出来的一定是抒真情、写实感、唤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
学会写作,喜欢写作,快乐写作,享受写作的乐趣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正确引导,交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学生们培养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掌握了写作的科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积累、沉淀,就能写出灵动、流畅、优美的文章将是水到渠成。
【注释】
①薛小梅. 语文之美漫谈.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一、人员有保障―― 一师一徒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实验表明,在一名教师对30名学生的群体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占20%;而在师生一对一的个别教育中,成绩优秀的可达98%。可见,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是何等的重要。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情况,我们将班中的后进生和优等生一对一结成师徒小组,并安排他们为同桌,同时给每个结对小组以一定的职责、任务和评价奖励等机制,以保证师徒结对的实效性。
二、制度要落实――一步一法
“小先生制”的有效推行关键是要通过建立适合学生特点又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调动学生参与这种学习模式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活动中能动手、能交流。同时,通过一定的激励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增强团队合作学习的荣誉感和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从“手拉手”“日记本”“菜单式”“做加减”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真真切切尝到“小先生制”的甜头。
(一)“手拉手”落实分工
小先生是从学生中选的学习带头人,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既要带头学习,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正所谓“小手拉小手,学步走”。这里的“小手拉小手”既有组内的师徒结对,又有组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
组内分工:在小先生制正式实施前,一定先要让小先生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1.督促小徒弟完成课堂中相互交流的口头作业和课后完成的书面作业。
2.师徒间互检作业,小先生填写徒弟的学习情况记录单。
3.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解决小徒弟学习中的困难。
4.和小徒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这些职责保证了小先生和小徒弟一起学习,一起作业,一起检查,使“小先生制”贯穿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之中。
组间连环: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教师以批改作业的方式将组与组互相勾连,使各小组的小先生既把握本组学习情况,又能了解另一小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让小先生参加批改词语抄写和答案唯一的题目,每个批改作业的小先生只负责自己组内的小徒弟和外组中一名学生的作业批改,量小,工作自然精细。除了批作业,检查背诵默写和口算等口头任务都可以纳入进来。全班各小组通过“车轮转”的方式形成一个循环圈,既推动了本组师徒的发展,又形成了组间有效的竞争。
(二)“日记本”记录过程
日记本是发给每位小先生的,其实每页上印刷的是一份量化的记录单,内容简单,就两个部分:
1.当天的作业本是否做完。( )
2.课堂中是否主动参与同伴间的交流。( )
小先生每天对照记录单中的要求,看看徒弟是否已经完成,如果完成了就在相应的括号中打钩,没有做到的就打圆圈,表示要及时加以提醒和督促。自从发下这本特殊的日记本后,在课堂上,偶尔听课走神的孩子,同桌的小先生便会提醒他认真听讲;当小组讨论交流时,徒弟也不会因听不懂而呆呆地坐着,小先生会耐心地讲解给他听。课余,当徒弟因为贪玩而不完成作业时,小先生便会好心地劝说他完成。每天下午再由每一组的组长负责检查,放学前老师统一收齐小本子,了解徒弟的每天表现,便于及时指导小先生的工作。
(三)“菜单式”布置作业
采用菜单式量化作业内容,要求小先生和小徒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来挑选作业,作业有基础题目,也有能力题目,以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后布置的作业为例。
《桂林山水》的作业菜单
小先生 小徒弟
完成练习:
1.抄写词语,摘抄句子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用排比句描写同一景物的三个特点
4.阅读写景的其他文章 完成练习: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3.摘抄优美片段
4.预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从表中可以看出作业既有相同的,也有明显的差异。小先生的作业较之小徒弟,其难度和容量都比较大。这样做的目的一则体现了作业分层的教学原则,二则小先生立足自身的作业,再来辅导小徒弟的作业,显然对其作业的督促和辅导就更加充分。自从采用这一方法后,班级中漏写作业的人少了,不做的更是没有了,后进学生完成基础性的题目也比较轻松了。
(四)“做加减”闪耀进步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先生制”互助教学更需要激励、唤醒和鼓励,以促进小先生和小徒弟们投入竞争的良性循环中。“加星星”“减作业”是我们选择的两种主要方式。
“加星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加星星”虽显得有点不时髦,但一旦使用这一手段,明显可见的是形成了孩子们“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
恰当而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和鼓舞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便成为“小先生制”互助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拿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来说,刚接手时,班级里有一女孩,因为基础差成了掉队的孩子,各科成绩一直在三十几分处徘徊。一天,小先生发现她作业字迹端正后便告知了我,我立马给她的师徒小组加上了两颗星,还把她的作业投影出来。自那以后,只要有点滴进步,我和她的小先生便会表扬她。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组都以有了她而感到骄傲。上学期期末考,四门主课中,两门竟然及格了。而且她的小先生也变得更加优秀了。
“减作业”: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激发师徒的斗志。当徒弟表现优异时,小先生便会减去一定量的作业,徒弟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少。这里所减的作业是指抄写这种类型的作业,以减少量为学生腾出时间。其实,小先生在辅导、检查徒弟作业的同时,无形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少做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免去小先生一周的抄写和口算作业,只要所教徒弟有明显的进步。
三、评价讲规则―― 一清一评
“日日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把当天学过的知识落实到位,并由组长或老师亲自检查,以达到教学的实效性。
“日日清”以两个师徒组即四人小组为主要单位,小组按照“组内不同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搭配四人小组,两位小先生轮流当组长,小组长把组员“日日清”的结果计入日记本。小组内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小先生帮助小徒弟,小先生之间相互帮助,小徒弟互相提醒,从而出现了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中等学生互帮互助提高成绩的局面。教师利用小先生的“日记本”检查后进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周周评”:对于每组师徒,除了进行一日的小结外,每周五的第三节课是雷打不动的一周总结会。回顾一周中师徒结对的典型例子,评选出其中的一组授予“一周最佳搭档”的称号。要得到这一称号并非容易,每组师徒必须拿出“日记本”列出铁定的数据,把徒弟在一周内的表现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供全班学生进行监督和审核。自从开展“周周评”之后,小先生们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徒弟们更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
“小先生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认真审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自觉性,在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系统地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的效率。同时,也树立了以学生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观。另一方面,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自豪感,后进生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