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21:1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项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新工作是人口计生系统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按照《南开区今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要求,今年人口计生“创新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今年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适应形势发展、破解工作难题、突破工作难点上,出新招、干实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使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安排
(一)项目申报(今年6月30日前)
1、各街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周密论证,提出项目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案。项目标题及内容由各街自行确定。
2、“创新项目”着重在创新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机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一盘棋”、促进新生育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水平、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人口早期教育、协会工作等方面形成各街本年度的“创新项目”方案,同时填报“南开区今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创新项目申报表”。
(二)项目认定(今年7月10日前)
1、区人口计生委将组成创新项目认定小组,对各街上报的“创新项目”方案进行认定。
2、召开今年度人口计生“创新项目”工作认定会,对各街申报方案进行审核认定,宣布审定结果,颁发确认书。各街在区创新项目认定小组认定同意后,方可实施。
3、对各街上报的“创新项目”工作方案,区创新项目审定小组未予以认定的,该街将不能实施创新项目方案。
(三)项目实施(今年7月-2011年6月15日)
各街按照制订的方案开展活动,并将创新活动融入到全年工作之中,突出工作亮点,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和信息报送,并和区人口计生委相关科室加强联系,做好工作沟通,务求取得成效。
(四)项目总结评估(2011年6月下旬)
1、创新项目评估工作,将采取查阅资料、群众座谈、问卷调查、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察项目落实、工作范围、活动影响程度以及工作开展的效果。区人口计生委各相关科室要对于项目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记载(包括项目信息报送、参加街组织的各项活动、群众情况等)。
2、在重点考核的基础上,各街写出创新项目总结报告,由区人口计生委邀请区相关部门作为创新项目评审团,针对各街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打分。
3、评估考核将量化分值,实行百分考核,考核评估达到80分以上的列为一等奖(含80分),奖励5000元;60-80分列为二等奖(含60分),奖励3000元;60分以下为项目未达要求,不予奖励。
4、评估考核的具体内容及标准,根据各街的创新项目内容,另行设定。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新项目”工作的领导,确保“创新项目”工作全面、有效开展,区人口计生委成立“创新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街办事处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责成具体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具体要求
(一)各街要高度重视,要根据各街的实际情况,突出优势,创出亮点。
关键词:科技查新 科技创新 项目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123-04
1 引言
科技查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情报咨询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20多年,为科技项目的立项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同时,科技创新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就必须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证明,科技查新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风险;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本;可以避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产生专利纠纷;有助于企业高新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有助于企业获得有竞争性的重要信息,从而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国内有关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另一个是如何做好科技查新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研究[1-2]。而分析查新项目本身的信息揭示其科技创新特点的论文尚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近年来已完成的科技查新项目及查新效果的分析,拟从中解读江苏省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
2 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为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2008年~2011年完成的共计2万多项科技查新项目信息,通过图表显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
2.1 科技查新项目的行业分布及分析
从本中心完成的各行业查新项目数占年总项目数的比例(以4年的平均值四舍五入计算)数据来看,项目数位居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卫生,查新项目平均分别占到年总项目数的30%、26%、14%和11%,项目总数超过80%。
查新项目各年度的行业分布图(见图1)显示,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领域的项目数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2011年,电子、机械和医药卫生领域的项目数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化工领域的项目数则出现回落。
上述科技查新项目统计结果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信息:江苏省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电子、机械、化工和医药卫生等四大领域优势明显,对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可能更加重视,科技投入相对较多,成果也十分显著。在生物领域的查新项目有上升趋势,创新正在活化,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有大幅提高的迹象。而近年来,农林牧渔方面的创新项目有减少趋势,这与江苏是工业大省,工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有关。纺织业是江苏的传统强项之一,保持着一定的创新投入。从年度变化来看,在电子、机械、医药卫生、生物等领域,近几年呈持续上升之势,而化工、农林牧渔方面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电子、机械行业的优势正在加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化工产业正在萎缩,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正在发生作用。
2.2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分布及分析
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是江苏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技创新最为活跃,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江苏创新体系正在优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在不断提高,国家积极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引导政策正在落实。实践也证明,企业要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高的产学研合作水平,才能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技查新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助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
2.3 科技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地域分布及分析
江苏有13个省辖市,查新项目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等发达的苏南地区,而广大的苏北地区却占很少的比例。苏北地区也只有南通和泰州相对量多,这与近年来,苏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也相吻合。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要发展,苏北更要加快发展。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苏北的现代化离不开创新,苏北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不仅要积极争取相关的扶持政策,更要提高创新和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果再更多地投入到引进技术和再创新中,形成良性循环。
2.4 科技查新项目的结论分布
2.5 科技查新项目的查新范围分布
3 结语
科技查新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科技查新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而对查新项目本身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还能够进一步洞察其地方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笔者对本中心完成的查新项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年来,江苏在电子、机械、化工及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科技创新比较活跃,其中,电子、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加强,化工、生物等产业正在调整,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正在加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查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速度显著正相关。虽然,江苏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但是,其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江苏在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专利申请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并要在国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更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效率。相信,对科技查新项目的分析,可以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层次的重要信息,为宏观科技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科技查新项目信息所蕴含的情报,对于科技创新及科技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借此文,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和利用科技查新:科技创新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查新的意识,树立要创新先查新、先查新助高新的理念,不断有效、高效地进行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重视和掌握科技查新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科技查新工作者更要加倍努力,致力于优质查新,不断助力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小卿等.科技查新促进企业科技进步[J].江苏科技信息,2003,(4):45-46.
近年来,在国税局组织的创新工作评选中,包头市国税局《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获得“创新质量奖”、7个项目入围“创新项目库”,获奖数量在全区国税系统荣居首位。
包头国税局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是关键。为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及时成立了创新项目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评估推荐创新项目,调查复核创新项目成效,宣传推广创新项目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评估事项等,定期对创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实地调研和跟踪问效,全力抓好创新工作。包头市国税局从具体工作入手,针对亟需更新的思想观念、亟需改革的体制机制、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寻求突破,注重创新的系统化,全面树立系统的创新观。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管理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方式方法创新,营造了创新文化,激发了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新工作的开展。
建章立制,健全制度是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国税系统创新项目的引导服务、评估推荐和应用推广,确保创新工作有新突破,包头市国税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基层局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创新工作大力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已申报登记的创新项目实施责任包干制,从市局领导起,将抓创新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各基层征管局、各部门均要结合实际和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调研和论证,认真检验创新项目的立项可行性和成果,市局包干领导定期带领专项小组深入一线,进行创新工作督导检查,同时包头市国税局建立健全了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年终对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全面促进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动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建设工作,建立了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局技术服务核心团队已有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30多名,同时注重强化技术交流协作,积极开展应用服务,在实战中切实提高了技术服务水平,为实现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包头市国税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行政管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传统征管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先后研发了“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应用系统”、“移动短信服务平台”、“普通发票查询举报系统”、“二手车发票开票系统”、“通用平推机打发票开票系统”,以及“出口退税预警评估”、“所得税电子台账”、“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资源综合利用”、“车辆购置税电子档案”、“税务稽查计算机辅助选案”、“煤炭行业预警评估”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应用系统,并在全市国税系统进行了推广运用,提高了征管数据的增值利用率,堵塞了征管漏洞,提升了管理水平,对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在全自治区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推进全区国税事业全面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注重运用,创新显效是目的。在大力开展创新项目研发的同时,包头市国税局高度重视创新项目的推广运用和经验总结,保证了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各项创新措施实施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国税收入“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429.5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了278.43亿元,增长184.23%,年均增长16.46%,2011年一季度,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28.56亿元,同比增收4.25亿元,增幅17.47%。税收收入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各项创新项目的实施功不可没。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量。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流程,加强了征管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申报率为98.57%,较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税款入库率为99.90%,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加收滞纳金入库率为99.63%,较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处罚率保持100%。2010年,包头市国税局依托各应用系统,不断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累计查补税款2.3亿元。通过出口退税预警评估管理系统,及时对77户有疑点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查补税款23万元,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案件的发生。依托所得税电子台账强化所得税管理,2009年度企业亏损面为13.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
三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广大税干的学习热情,全系统学业务、比技能的氛围日趋浓厚,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越来越成为广大国税干部的自觉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5%,400余人取得了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做好各项税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四是提升了国税形象。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税企关系更加和谐,得到了包头市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努力包头市国税局市局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包头市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市局取得了连续两年免评、连续两年名列执法类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局党组连续两次荣获全区国税系统“好班子”称号,市国税局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标兵”,全系统所有基层局均被评为“人民满意行政执法单位”,6个基层局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2个基层局被命名为全市“十佳文明示范窗口”,直属分局办税服务厅还荣获了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
创新为包头国税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靠科技之力,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是包头国税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未来的征途上,包头国税局将继续以全面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廉洁高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大胆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在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条为了使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计划)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创新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主体计划之一,是在财政、金融支持下,引导和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包括人才和资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计划。
第三条技术创新计划包括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高技术产业化、技术中心建设和新产品试产等内容。
第二章计划细则
第四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依据是:
市场需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产业政策;
全国技术创新纲要;
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整体部署。
第五条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原则是:
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协作,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
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技术创新计划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计划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第六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选项范围是:
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
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能较大幅度高附加值、促进结构调整的产品、装备与相关工艺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及产品;
适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第七条
申请技术创新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提出项目申请,填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立项建议书》,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对申请项目初审后,将建议项目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
第九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建议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条国家经贸委审定建议项目,并将审定的项目送贷款银行进行初评估。
第十一条
通过银行初评估的项目,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领域的经济、技术与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十二条国家经贸委审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编制技术创新计划,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申报新产品试产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申报表》,并附部省级新产品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用户意见和检测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对申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初审后,报国家经贸委。
第十五条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上报的新产品试产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六条国家经贸委对新产品试产项目终审后,编制下达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
第十七条国家经贸委对列入年度计划的新产品试产项目颁发“国家级新产品”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为鼓励平等竞争,国家经贸委对一些特别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条国家经贸委是技术创新计划的编制单位。
第二十一条计划编制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组织编制技术创新计划;
下达年度计划和项目经费;
组织、检查、协调项目实施,并会同项目主持单位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根据计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复议,对有问题的项目决定调整或撤销。
第二十二条
项目主持单位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计划单列的大型企业(集团)。
项目主持单位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成。
第二十三条项目主持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技术创新计划的立项原则和程序,向国家经贸委申报项目,并附项目建议收;
(二)对申报项目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论证,向国家经贸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三)负责与贷款银行的有关分行衔接项目评估;
(四)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项目合同书》,并将合同书报国家经贸委备案。按计划与合同的要求,监督、检查合同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其达到目标。每年一月将上一年度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报国家经贸委;
(六)经国家经贸委同意后,组织已完成项目的鉴定验收;
(七)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连续追踪3年,在申报每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的同时,将上一年新产品开发工作总结及执行情况报送国家经贸委。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构、手段、人才、资金投入强度和其他相应的技术实力。
第二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技术创新计划的申报与立项程序、按隶属关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
(二)与项目协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三)与项目主持单位、项目协作单位签订合同书,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
(四)落实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合理分配项目协作单位所需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年度经费使用情况的结算报项目主持单位;
(五)及时向项目主持单位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抄报国家经贸委。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应多渠道筹集,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外资和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构成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国家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与国家拨款补助等。
第二十七条国家下达给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拨款,其管理和使用按照财政部《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按其规定使用。
第二十九条利用外资和向社会筹集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项目主持单位须将当年项目经费的下达、落实和使用情况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五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合同书所规定的任务后应及时作出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及有关资料逐级上报,申请项目鉴定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鉴定验收由项目主持单位报国家经贸委批准,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项目鉴定验收。鉴定验收报告报国家经贸委备案。项目鉴定验收参照国家经贸委《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记录、数据、报告等,按照技术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归档,不得散失,不得由个人占有。
第三十四条技术创新计划取得的技术成果的归属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规定执行。合同书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表彰奖励。
第六章项目撤销与调整
第三十六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予以撤销;
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技术经济指标低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成果的;
同时列入两种以上国家级科技计划的;
银行贷款、项目主持单位补助资金、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
项目资金挪作它用的;
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基本建设计划难以落实的;
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
项目主持单位组织管理不力的;
因其它原因应予撤销的。
第三十七条
项目撤销,由项目主持单位提出意见,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后执行。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情况、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提出书面报告。项目主持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负责进行清理,处理其资产和追回的国家拨款,并将处理意见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生的培养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即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迎接新形势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大部分国内外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调整了办学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到重要位置。改革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1,2]。
在工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工程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融合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的综合性训练课程,工程训练教学环节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并结合理论知识,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会明显提升。同时,当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工程训练的环节,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互动,符合知识积累的规律,能够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高水平人才[3,4]。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班于2011年开始招生,针对机械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意义在于:(1)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国际班的培养计划是在借鉴了国外著名高校同类专业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的现代高级复合型精英人才,其中工程训练是主要的实践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改革国际班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全面改革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需要。尽管目前的工程训练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工程训练是全校所有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涉及的人数众多,实施进一步的深入改革会遇到很多困难。国际班人数较少,教学改革的实施相对容易,教改效果的跟踪和评价容易实现,因此,以机械国际班为改革试点,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全面实施改革的方式应该是一种最佳选择。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对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机械国际班工程训练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建立创新项目驱动的课程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产品为载体,以项目带动训练,训练内容从以单元模块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项目为中心,将车、钳、铣、磨、铸、锻、热、焊、数控加工、电加工、激光加工、快速成型等制造工艺各模块的训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首先给出项目任务,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课程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其次,学生对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可行性分析、功能和性能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外形设计分析等,然后再根据专业知识和原理进行创新设计,选择制造模块并进行工艺设计,最后进行加工和装配,形成创新产品。通过创新项目牵引,学生既能对各个工种以及各工种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又能掌握各种创新方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工程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各高校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但是,参赛学生毕竟只是各专业选的少数学生,受众面小,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培养理念和内容体系,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安排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和制作出无碳小车,然后进行无碳小车竞赛,以小车的制造质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小车相?P的设计文件以及设计方案的答辩成绩来衡量学生工程训练能力的高低。通过实施“赛教结合”的工程训练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打破传统师傅带徒弟式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以项目引发的问题为主线,开展以学生主动创造、主动参与和知识共享为动力机制的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讨为主,教师给予提示、答疑,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和讨论项目方案,自主制订加工工艺和选择加工设备和工具,独立完成加工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体会零件设计和加工的系统过程和具体方法,感悟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工程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最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工程训练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工程训练报告,更进一步地深入体会工程训练课程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法,将每个工种的工程训练内容相互融合,形成在创新项目驱动下问题探索式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贯彻做学融合、知行统一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这样的探索式学习过程中获取工艺知识,锻炼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设计基于创新项目驱动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无碳小车创新项目是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经常采用的竞赛题目,经过多年的竞赛,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将竞赛训练模式引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选择无碳小车的设计和制造,将其作为工程训练的项目案例。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要制定教学实施计划,编写英文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制定将训练内容从原来的以单元模块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设计知识为主线、逐步引出知识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编写英文电子教案、制定统一的工程训练教学计划、使用统一的视频资料库和课件、购买材料和零件,以满足学生项目制作的需求。
(二)针对机械国际班,实施基于创新项目竞赛机制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介绍无碳小车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然后,分阶段实施教学改革:
1.设计实施阶段。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项目设计、画出构思示意图,最后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并进行相关计算与部件的选型。在设计实施阶段,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老师仅起引导和答疑的作用,要迫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学习工程技术项目创新实践中必须要用到的知识点。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置互动环节,在每个设计阶段要求学生上讲台用英文讲解设计方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讨论,对存在的疑问和难点采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课堂上师生之间积极对话、讨论、辩驳,形成“猜想与反驳”的课堂讨论气氛。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放映动画、引用图例、演示实物以及网络资源,产生一种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索研究的气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产品制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自己设计的无碳小车制作加工成真实的产品,该阶段也是工程训练创新实践的一个重点阶段。学生必须自主选择加工方式、加工设备和工具、自主制订加工工艺,并完成加工操作。指导教师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体会零件加工的系统过程和具体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教师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讲授,比如讲解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等;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参考书学习有关工艺知识、加工参数的选择、工艺文件的编制等。提供互联网或局域网络,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工业经常利用的元素。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工艺意识等。让学生在经历“设想―创意―设计―制作―作品”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竞赛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有两次竞赛的机会,通过第一次竞赛,发现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并改进;通过第二次竞赛最终评定无碳小车的水平和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设置竞赛单元,让学生提高产品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创新训练报告。在完成项目设计、制造的全过程后,要求学生写出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训练报告要求全英文撰写,包括无碳小车设计图纸、无碳小车设计和制造说明书、方案设计(包括车架,原动机构,传动机构,转向结构,行走机构和微调机构等)、技术设计(包括小车的能耗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零部件设计和整体设计)、小车的制作和调试(包括加工工艺方案分析报告,小车的调试和改进方法)等。通过工程训练报告,培养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和总结以及论文撰写能力。
5.项目验收答辩。项目设计和制作以及竞赛完毕后,主讲教师组织进行答辩,答辩全程需要使用英语,各课题组的同学必须利用1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和回答设计方案的制定思路、技术难点、技术重点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6.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基于上述的多阶段、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包括创新设计考核、创新制作考核、创新竞赛考核、工程训练报告考核以及项目验收答辩考核等成绩评定方法,根据不同阶段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设计各阶段的考核权重,最终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性考核模式。
7.收集教改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经过“调研―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反复过程,构建完善的基于创新项目竞赛机制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带动全校工科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一、计算机教学目前的状况
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以传授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知识技能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重视不够。学生认为“理论课没有用,软件操作课跟不上潮流”,教师则觉得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软件操作过程中没有新意。本来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法是很好的方法,但实践中,却变成了实例教学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笔者曾在CorelDraw课程上实验过:讲画笔工具是曾按书上例子画个蓝色的杯子,并特别叮嘱,上机时画什么都可以,但大多数学生画的还是杯子,而且其中只有三个不是蓝色的。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平面图像设计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由此必须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掌握创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工具性和广泛应用性,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和其他学科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技术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科教学中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迫切。但创新教育没有现有的模式可套,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指导计算机教学实践。
二、创新能力的要素
1 计算机信息量度。信息和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原材料。在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最新信息,充分利用信息产生新的创新、新的生产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2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可以简单说成创新的欲望,是指对创新有关的信息及创新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培养创新意识可以激发创新动机,产生创新兴趣,提高创新热情,形成创新习惯,增强创新欲望,进而塑造敢想敢说、不迷信权威、不畏艰险的创新精神。
3 创造思维能力。从一定意义上,创造力作为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其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相关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基本成熟。在我校使用的《创新能力教程》中着重分析的就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
4 创新技能。主要指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技法以及把创新构想转化为事物的操作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应用创造性思维,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上三方面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开几门课、举办几次讲座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要把创新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创新学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必要课程,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和运用主要是在他学习和从事的专业领域。因此,一定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进行创新教育,即计算机创新教育。
三、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1 实现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规律,结合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特点,依据计算机创新能力的构成,提出计算机创新教育的几种方法: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充分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度。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关键就是把“传道、授业、解惑”改造成“传信(信息)、授业、质疑”,教师在课堂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注意对相关领域的情况进行简介,课后作业中增加创新作业项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网络或相关书籍资料学习并解决问题。比如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介绍了树形结构的算法和应用,创新作业可以设为“树形结构的应用和局限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将抽象课程与软件编程实际相结合,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学生进行探究前提和基础,创新作业的交流和教师对创新作业的及时反馈和总结不仅是进行计算机创新技能培养的关键,更是创新精神塑造的关键。
(2)通过计算机发展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冯・诺依曼到图灵和比尔盖兹,计算机的发展史本身就是计算机的创新史,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计算机不能处理汉字”的预言、图灵前瞻性的思想等。但是现在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还没有相关的教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将相关知识引入教学,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分析其创新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敢想、敢于质疑。
(3)创新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是按照建构主义的思想,在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技术,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和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的基础上,以任务为线索,构建知识的一种方法。现在的应用软件课程大多使用这样的教材,但实践中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学生只会“照猫画虎”,不会“举一反三”。所以教学中必须强调创新任务的应用,同时充实“学材”,让学生多看多学,另一方面将课堂任务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联系,将课堂任务作为子任务来完成,时时强调创新。
(4)拓展课堂,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学术报告、参加竞赛活动、进行专题项目研究等方式,营造创新活动环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过程是检验和修订学生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创新项目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的管理和评价。因为创新教育没有现有的模式可套,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教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补充学科最新信息、整理创新实例准备创新任务和素材等,更要花时间对学生的创新作品进行辅导和总结。学校要充分认识并认可教师的相关工作,技术将教育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将创新作业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中。
(1)创新作业。将创新作业纳入授课计划,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创新作业的指导和总结计入教师工作量。
(2)建立创新档案。由教师将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作业、课程设计中的创新项目情况计入学生的创新档案,作为创新学分评定的依据;教师的创新项目或创新教学成果可计入教师考评系统。
(3)增加课程设计课时。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课程设计环节,针对一门或者相关几门课程进行设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研究。
【关键词】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应用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且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必须高度关注项目管理模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即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分析与探索,充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项目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新形式,既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
一、项目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形式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分析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其实就是在一定制度下对企业员工的统一管理,项目管理是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即项目管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二)项目管理的功能分析
项目管理只要有三个功能,包括计划功能、组织功能与控制功能。首先计划功能:人力资源管理面向的是一个整体,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要完善这个过程,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与策划,所以项目管理具有计划功能;其次组织功能:项目管理需要在了解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管理,也就是说项目管理跟所有的活动一样,都需要有组织功能,从而保障企业员工在组织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控制功能: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增加企业效益,所以项目管理还需要具备控制功能,也就是对于管理与工作需要有适当的控制,不能盲目跟随潮流管理模式或者盲目采取放任政策,要确保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效率都在项目管理的控制氛围内。
二、项目管理模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分析
(一)项目管理系统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系统思想与项目管理紧密相连,即系统思想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项目管理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是系统思想。也就意味着项目管理是以系统的整体性为起点,以提高企业的效益与员工的效率为目的进行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不仅需要全方面的管理,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创新,从而真正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另外,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项目管理中也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项目管理模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是人研究与创新的模式,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施还要关注负责人的思想;其次项目管理模式应用的主要目的也是满足人的需求与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还要关注员工对于项目管理的想法与建议。
(二)项目管理过程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项目管理的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项目管理过程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也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企业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三、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所实施的全面综合性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的分析制定、合理实施与相应的控制管理等,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其过程都相辅相成,且每个过程都需要相应的管理人负责,因而项目管理的功劳是所有团体的共同努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时间管理
一般时间管理对于企业而言都有着重要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时间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活动安排、管理以及进度息息相关,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的有序进行,创新项目的时间不宜过长。
(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必然存在风险,所以项目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项目风险包括项目在制定过程中与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及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满意程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所面向的主体是人,企业员工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并积极采取相关策略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项目进程中所要面对的所有风险。
四、结论
人力资源最大的特点是能动性,换句话说就是充满了灵活性,作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该充分满足灵活性的要求,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能从根本上改善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项目管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展时今, 经过长期探索总结,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其应用领域由原来的航天、军工、建筑工程等行业拓展到几乎各行各业, 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其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完全可以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的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给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执行工具和控制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并且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目标服务。项目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风险的规避,创建合理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倬.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1).
[2]杨帆.如何通过科学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凝聚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3]陆亮.试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商论,2015,(34).
[4]乔静.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 中国外资,2013,(15).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管理;管理创新;电力资源;供电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3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67
目前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而在资源约束下运用专门的技术、知识、工具和方法来实现或者超过项目愿望或者需求的项目管理,将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应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阶段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发展势头良好,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支持,使得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传统管理观念和落后管理模式限制了电力工程的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和水平,影响了我国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利于电力工程及其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所以本文就从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对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阶段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发展状况良好,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大部分供电企业的领导层并不了解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使得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陷入了困境,而力工程管理水平则难以提高,对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就需要了解和分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与无法保证项目质量,难以控制施工进度和部门协调工作较差,资金预算没有到位并管理工作效率偏低等问题,为弥补和改进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缺陷做好铺垫。
1.1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证项目质量
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大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其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益低下且管理意识淡薄,不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和尝试,也就无法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另外,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接受度较低,这就使得投资观念不到位,工程造价和预算投资的工作无法顺利完成,组织协调性降低,从而会影响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终无法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
1.2 难以控制施工进度,部门协调工作较差
电力工程管理中控制施工过程的工作是重点,需要施工单位和供电企业中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因为电力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比如财务部门的回收资金和拨付资金、业务部门的商业交流和商业活动等,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才能保证施工顺利与高效,更好地控制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除此以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确定好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端正态度进行工作,使得电力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也就保证了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资金预算没有到位,管理工作效率偏低
资金和预算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会影响工程决策和工程竣工,所以需要对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在工程竣工时没有严格审核,向材料、设备供应商支付欠款时没有严格把关,使得许多违规操作产生,甚至出现了内部管理人员蓄意阻碍监督部门工作的现象,这都会对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限制其他部门的职责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提前完成并检查好电力工程资金和预算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4 现有项目管理模式的缺陷
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就需要先对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针对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行弥补和调整。一般来说,现阶段的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监理工作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监理单位介入的项目管理阶段过晚,全过程的实时管理无法实现;监理工作比较重视对项目质量的管理,而忽视了投资和进度等要素;对监理职位的要求很高但是待遇却偏低,使得监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这就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和处理。
2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根据项目管理模式中问题的表现,可以得知相关措施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落实,才能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基于对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了解,可以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实行科学灵活管理,严格监控管理项目和发挥监理机构作用,更新工作人员思想并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且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科学创新项目管理与合理推进施工进度等方面尝试措施,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和教训,实现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朝着积极高效的方向不断前进。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的经验,选取其中典型有效的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可以为同行业人员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
2.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行科学灵活管理
由于各地企业的内外部情况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策略,才能很好地应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大、范围广、资金耗费大等问题。如果只按照已有的固定项目管理模式对所有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就会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落实因地制宜、灵活管理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内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
2.2 严格监控管理项目,发挥监理机构作用
正是因为现阶段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在监理工作中存在缺陷,所以需要杜绝传统管理模式中监理形同虚设,没有实权的现象,对监理工作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得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能够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监理人员需要从施工人员、质量、进度等方面严格把关,协助管理人员识别、探讨、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地结合工程监督和项目管理。
2.3 更新工作人员思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目前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员工并没有树立认真工作的意识,无法端正工作态度,就会影响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在实际工作中要给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锻炼的机会,加强技术和文化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构建电力工程管理的人才团队,为电力工程的相关工作提供更好的帮助。
2.4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因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离不开健全工作机制的帮助,所以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完善项目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体系,建立以核心责任为原则的工程责任体制,才能为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未矸⒄购痛葱轮蟹⒒又匾作用;另一方面,落实好责任到人制度和奖惩措施,使得每个员工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对待自己负责的工作。
2.5 科学创新项目管理,合理推进施工进度
除了上述几个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还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从各个方面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和改进。比如在工程用量和人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施工计划,避免规划和预算不到位等现象的出现,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减轻项目管理的难度,实现电力工程管理的高
效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是切实有效的,在了解项目管理模式现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来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为我国电力行业和供电企业的发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迎合电力工程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趋势,满足人们对于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就需要针对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在创新和发展中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保证电力系统和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从而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讨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不仅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为项目管理模式和电力工程管理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
思路。
参考文献
[1] 马琳琳,秦秀娟.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5,(7).
[2] 蒋林,陈少楠,谢汉鸣.创优工程质量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
[3] 甘家荣.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17).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创新理论的研究,一些学者研究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另外一些学者研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宏观层面的创新问题,如,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总体而言,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诚然,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能够促使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技术创新不能够持续,那么推出的技术创新项目将很难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效益,企业只能依靠过去的创新项目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竞争优势不能够持久,一旦其他企业推出技术更先进的产品,现有企业的技术优势将化为乌有,企业不可能再凭借技术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因而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技术创新项目才能持续地获取竞争优势。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只有进行持续创新才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即使“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也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许只需要一两个创新就能使企业一劳永逸,但是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一味地生产同一技术含量的产品,就会无情地被市场竞争淘汰。因而,基于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研制新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以获取创新效益,应该是21世纪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
企业持续创新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创新理论的研究,一些学者研究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另外一些学者研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宏观层面的创新问题,例如,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总体而言,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诚然,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能够促使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技术创新不能够持续,那么推出的技术创新项目将很难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效益,企业只能依靠过去的创新项目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竞争优势不能够持久。一旦其它企业推出技术更先进的产品,现有企业的技术优势将化为乌有,企业不可能再凭借技术优势获取垄断利润,因而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技术创新项目才能持续地获取竞争优势。
对于我国的企业而言,只有进行持续创新才是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即使“产品几十年一贯制”也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也许只需要一两个创新就能使企业一劳永逸,但是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一味地生产同一技术含量的产品,就会无情的被市场竞争淘汰,这样例子屡见不鲜,例如,蓝色巨人IBM、通用汽车公司、苹果电脑公司以及华人企业的骄傲王安电脑公司……这些曾经令同行竞争对手胆寒的企业巨人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不能持续地推出顾客喜欢的产品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有些企业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因而,基于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研制新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以获取创新效益,应该是21世纪企业的竞争战略选择。在此可用昆明理工大学向刚教授(1996)的一句话来总结持续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有必要从建立企业持续创新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并解决其评价准则、过程与运行动力机制、集成机制、效率评价方法及实现持续创新的必要条件等理论问题,从而建立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持续创新的理论框架。”
绿色持续创新及其实现机制
绿色持续创新是在各个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基础上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过去那种追求产量、忽视能源、原料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不予重视的企业将受到市场的惩罚,因而推动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出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已势在必行(高忠仕,2004)。根据企业持续创新定义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把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定义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地推
出、实施旨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绿色创新项目,并不断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向刚,2003)。”与一般的技术创新定义和持续创新定义相比,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增加了“绿色”和“持续”这两个特征,比较持续创新概念的几个特性,企业绿色持续创新具有绿色、技术升级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性以及企业发展持续性等特征。
综合对持续创新以及绿色持续创新的分析可知,绿色持续创新就是在持续不断地推出技术创新项目并适时进入下一个技术轨道的基础上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因而就要求企业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研发时有意识地使用节能降耗原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企业在产生持续不断的经济效益时也要产生持续不断的社会效益。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绿色持续创新的难点在于在不牺牲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从而产生正的外部性。
[关键词]创新项目 实践实战 突出问题 创新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28-03
[作者简介]张兆基,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陕西成阳712082)
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正式启动了在国家层面实施、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该项目是新形势下国家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2011年,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在全区大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它专门针对自治区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划拨专门经费,资助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训练的项目,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各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项目“注重创新实验的训练过程”、“注重实践创新”、“注重切实可行”,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工作,推动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的多样性、个性化,突出过程管理的规范、活泼,突出学生亲身参与与团队合作,并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原则、要求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的参与主体是在校本、专科学生个人和团队。通过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专科学习阶段得到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创新的训练,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和动手能力弱的状况,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广泛推行探索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高校创新教育的氛围,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及自主创业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为每个项目配备了指导教师,学生也可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题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及确定、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在项目选题上,要求思路新颖,立项依据充分,训练目标明确,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反对选题过大、过于复杂。其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成立校级项目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和配套政策,协调相关部门、院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撑条件。学校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施项目,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参与项目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和平台,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向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给予项目配套经费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项目的研发工程,并对参与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二、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创新项目的选题不恰当。创新项目选题恰当与否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在已实施的创新项目中,选题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题目过于宽泛,题目过小,或是与专业不符。选题太宽泛,就会超出学生智力所能及的范围;而题目过小,就会限制或降低项目的层次,反映不出创新点。还有的选题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符。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学生在选题时的仓促性、被动性和随意性。题目决定内容。本着从学生知识积累,对科学研究及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项目选题要严格把关、精心筛选,充分体现选题的综合性、实际性、前沿性。选题,坚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考虑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宜太难”,“教师指定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思路进行。
2.指导教师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开展好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工作,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下,需要有一支热心创新实验事业、能够胜任指导教师角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具有讲师和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左右,他们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较好。但因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时间短,缺少科研经验和工作岗位的磨练,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显露出能力弱、指导方式及效果差的情况。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无法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甚至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责任心差,对学生项目进度不闻不问。针对以上情况,我校也及时采取了解决项目指导的应对办法,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支撑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软硬件条件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我校开展创新实验项目时间短,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措施尚未落到实处,创新环境建设方面还达不到项目开展的需要。如硬环境方面,实验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开展一些前沿实验,实验室开放时间少,创新成果展示困难,缺乏指导老师。软环境方面,存在实验时间不充足、学生创新积极性激发不够、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等问题。
4.对开展创新项目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在实施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这是违背教育见解的。大学对于学生的科研创新来说,仅仅是一个起步阶段,而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搞创新,甚至把它规定为必修学分,试图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有悖于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宗旨的。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1.重视项目选题,严格项目筛选。做好项目,选题是关键。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可行性;选题范围和形式力求多样,可以是实验研究、产品研发、发明创造、调查研究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对策研究等。项目实施的计划安排,要统筹考虑实验条件、经费和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学生可以对自己长期以来的某个想法或困扰自己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可能得出结果无法验证,但整个研究探索过程是对学生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于跨学科、跨专业体现学科交叉的项目,可以组成由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共同进行项目的研发,这样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接触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
2.培养优秀指导教师,提高实践实战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和提高教师实践实战能力,是培养优秀指导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自身有创造性,是使学生有创造性的第一原理”。学校可结合国家“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及“自治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实践实战能力提高计划”等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制订培训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派一些骨干到创新项目开展好的高校去学习考察,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能力,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体验从“心理认识”、“意识培养”到“实践行动”的转变,从根本上避免将“创新”作为一个临时性的任务来对待。要鼓励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各个阶段的指导作用。如在项目实施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在项目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给学生讲解国内外期刊论文、调研报告及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报告、论文摘要、序言以及验或理论部分、结论部分、参考文献等内容的基本写法和要求等,使学生从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品德和人格魅力。
*年技术进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专题,体现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形成完善的政策研究—政策制订—政策实施—绩效检查评估的工作程序;更进一步推进项目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机制,继续组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的社会公开招投标工作。
一、开创全省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继续推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招投标活动,强化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水平
1、在*年组织省政府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投标和省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出台*年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招标重点领域并向社会公告。明年招标工作仍按照“以市场机制为主,合理配置和适当集中资源,力争重点突破”以及“需求、科学、效益、能力”的原则,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广东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规定,通过专家评审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并在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中落实配套项目资金。
2、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申报、扶持、跟踪、验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项目申报系统,改进项目库管理办法,充实完善专家库,优化专家评审制度。对申请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的项目采取专家评审打分制,结合当前工作重点进行遴选。对申请列入省技术创新资金扶持的重大项目实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落实项目验收和资金决算等工作。会同省财政厅制订出台《广东省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财政资金的下达及使用管理。
(二)构建体系,进一步培育作为产业创新基础的企业创新能力,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继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定位,突出产业竞争力目标,引导技术中心依托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研究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加强战略性研究,以技术中心承担省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项目为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产业化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组建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心,加强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动态管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做好基础和准备。对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年审制”,对评审不合格的给予除名,每年度12月将上一年度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年上半年,组织一次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经验座谈会、采取专家指导、政府宣讲和企业交流等方式,使技术中心真正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障。
2、促进区域社会创新体系建设。在产业集聚区域,建立以产业共性技术、人才、信息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促使其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增强产业簇群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加强与省中小企业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等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形成合力。
(三)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的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培育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重点关注九大支柱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培育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寻求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项目承担形式上鼓励产学研联合以及企业间联合,带动全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年省财政资金支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领域:
1、重大装备技术创新专题。支持成套技术开发和系统技术集成;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环保设备,高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通用、专用和成套设备,3G通信及网络设备,电子专用设备,医疗器械,纳米技术等新材料成套生产技术,汽车,现代化农业机械。
2、关键瓶颈技术创新专题。围绕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瓶颈技术,重点支持密封件、液压件、自动化控制传感元件,汽车关键零部件,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新材料,防火隔热、绝缘新材料,环保水溶性油墨、涂料新材料,有机硅(氟)新材料、抗静电材料,大型精密复杂模具,金属表面处理。
3、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化专题。重点支持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包括: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生产过程控制软件,信息化装备及系统。
4、行业共性技术扩散专题。鼓励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向合作加速行业共性技术在产业内、产业间的扩散应用,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
5、名牌产品升级换代专题。重点支持名牌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和名牌产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名牌,提高名牌产品竞争力。
6、行业优势企业技术创新专题。突出培育我省优势行业中骨干企业的竞争力,重点扶持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进行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二、加大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力度
(一)技术改造项目重点领域
1、提升九大支柱产业竞争力。重点支持九大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把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作为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支持的主要内容,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做精做强做大。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和“领航旗舰”。
2、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持汽车制造、输配电设备及电工器材、通用机械、专用设备、电子装备、医疗器械、船舶制造七大行业75类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支持省认定的20家大型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做强做大我省装备制造业。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重点支持已获得国家和省评定的名牌产品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出口规模,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列入《广东省培育名牌产品指导目录(工业类)》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品牌成长,尽快创名牌。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支持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进行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包括资源型合作、生产型合作、科技型合作类项目。支持利用山区资源、海洋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及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技术改造项目。
5、企业信息化。重点支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示范性改造项目,以及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骨干软件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继续抓紧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
1、抓紧国债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促使我省的国债技改项目尽快完成。一是加快对已完工未验收的国债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二是积极协调,落实项目国债资金。三是做好衔接,抓紧未批可研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加强监管,推进在建项目实施建设,使我省国债项目早日投产,发挥效益。
2、抓紧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一是组织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委)和省有关单位,抓紧*年、*年下达的省财政预算企业挖潜改造专项资金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挖潜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二是加快围绕解决当前制约我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而组织实施的重点技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燃气联合循环机组技改项目、山区“三大水泥基地”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韶钢“转炉、高炉”生产装备大型化系列技改项目等。
3、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做好绩效评价。抓好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定期报告制度的落实工作,加强在建项目的跟踪管理。对已完工的项目,按照《广东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由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委)和省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服务
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结合当前技术改造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转变我省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增创体制新优势,促进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1、以规划为龙头,落实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提高技术改造工作水平。省属16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及省政府认定的优秀民营企业可编制中长期技术改造总体发展规划,经论证审批后,规划内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省级权限内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地市经贸局(经委)或者省属主管单位登记备案,并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或确认手续。企业要及时报告规划执行和项目建设情况。把龙头企业技改规划的编制论证作为新的指导面上工作抓好抓紧。
2、实行技术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制。在省权限范围内,对非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不需财政资金支持和能自行平衡生产配套条件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产安全等许可手续。
3、实行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在省权限范围内,对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技术改造项目,待国务院批准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正式下达后,按有关规定执行。
4、试行部分技改项目招标。根据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围绕全省技术改造投资重点领域,针对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改造项目,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采用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公平竞争优选项目承担单位。招标项目包括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和重点工程中标单位承担的技术改造项目。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规范管理
1、建立技术改造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对需财政挖潜资金安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国家政策有专门规定的如水泥、交通、热电联供、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组织专家评估论证,评估报告,并抓紧成立省技术改造咨询评估专门机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关键词:创新实验室 创新人才培养 管理模式
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源泉。高等院校的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教学实验、科学研究的场所,通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反映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搭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平台
大学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科研训练是推动创新人才成长的驱动力。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长期以来以培养学生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科研互动为基本理念,以国家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为驱动力,以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围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宗旨,关注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培养,构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平台和多元模式的“阶段―学科―能力”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为全面提升生物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素质,搭建了多元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精心设计了基于学科平台、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立项平台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学科平台对应的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专题;课程平台对应的是科研设计与方法,文献报告与讨论;实践教学平台对应的是综合性与设计创新性实验;科研立项平台对应的是科学研究项目。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正是作为科研立项平台的实践之地而设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始终围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为核心,积极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创新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2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2.1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内容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提供优良的科研氛围、足够的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我校在国家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设立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形成、仪器设备的配套及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导师制的管理、学生及其创新项目的指导等方面。目前我校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开展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发育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实验项目。
2.2 建立健全以学生为本的科研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高效运行,需要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来协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实验时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学院根据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生实验守则》《关于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一系列适合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条例。每年新生入学,学院的教学实验中心要为新生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实验技术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实验室,介绍两个中心实验室(实验技术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功能及其注意事项。
2.3 创新实验室的准入制度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的了解,开阔科研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是学院为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之下的科研立项平立建设的科学研究项目实验室。每年申请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及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并获得经费资助的学生可以向创新实验室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即可入驻实验室开展工作。本实验室设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申请表,该表格包含申请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的内容提要、科研创新研究所需要的仪器及试剂、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学院教学院长签字批复信息等。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是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对学生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依据学生所填写的申请表内容为学生安排工作台面,为学生准备相关的仪器、试剂、耗材等。
2.4 以人为本的开放管理制度
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科研工作和实验室的安全,创新实验室安装了OCS电子门禁监视系统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OCS一卡通―门禁系统是采用目前较先进的非接触式ID卡作为电子钥匙进行身份识别的门禁管理系统,门卡由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向学院实验中心统一申办,按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通创新实验室及配套仪器室的权限,学生拿到一卡通就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另外学院配套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在实验室的全过程,在实验室安全隐患方面可提供线索和现场录像记录,为师生学习安全和实验现场管理提供保障,科学有效地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
2.5 科研创新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无论本科生承担的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还是“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均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汇报项目中期工作进展,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和相应的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中,导师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导师在学生平日进行科研工作时也要审核学生的原始记录或工作日志,要批改中期检查材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科学态度的培养。
申请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计划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学生能够在一年以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项目的主体内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在1~2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每年学校要对本科生申报的各科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学生完成项目结题、通过答辩验收后视为考核合格。可获得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不记本科生教学计划内的学分,其学分与成绩载入毕业成绩单)。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认定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
3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自2007年组建以来,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运行和管理体系。5年来的实践证明,很多学生通过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系统训练,增强了对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的了解,开阔了科研视野,提高了科研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文献查阅、写作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自主与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等。
近几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从事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请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21项;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15项,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103项,项目经费由国家、学校及院系配套支持,合计300万元。每年均有部分学生获得“挑战杯”“京师杯”及校级各项奖项,并在SCI等杂志发表文章。2002级周艳同学(系我院2006年保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在Science杂志发表署名并列第三身份的研究论文。
4 创新实践,促进就业
通过建设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一方面为学生的保研、考研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以2008级为例,6位参与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学生全部保研。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2008级62名免费师范生中80%的学生参加了科研创新项目,他们通过在创新实验室的自主科研实训经历,获得了在应聘过程中的自信,让用人单位刮目相看,绝大多数被省级重点中学录用。1名学生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诱导筛选和构建能高效吸附重金属的藻种”,他在参加湖南省教师招聘会时,有一所中学得知他的科研经历当即签约,并委以重任,由他负责全校的高中生科研课题。
5 结束语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场所,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场所,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课外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平台。我院生物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积极实践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围绕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路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进行优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师尚丽.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5-37.
[2]尹燕霞,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122-124.
[3]王良成.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70-172.
[4]季宜敬.建设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l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