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9:5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用推广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目标任务
全县交通运输行业需在3年内完成公共照明领域(即办公场所、车站、码头、道班的照明领域)LED照明的改造任务,普及推广LED照明。
二、实施内容
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对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办公场所的室内及所属室外公共照明区域进行改造或推广使用LED照明,逐步推动车站、码头、道班的照明领域LED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3年底前完成县交通运输局及其直属单位办公场所和所属公共区域的LED照明改造;
(二)2014年底前完成三级等级车站、码头、道班的LED照明改造;
四、任务分工
综合运输股负责本行业LED照明改造和推广应用工作的总体方案的落实,负责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单位组织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并负责组织、指导县属城区的车站、码头的业主单位制定LED照明改造的实施方案,监督改造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
局机关办公室负责局办公大楼LED照明改造的具体工作。
地方公路站负责协调、指导县、乡道道班LED照明推广应用的具体工作。
我局下属各单位、局各责任股室(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推广应用方案,并于9月20日前将方案报县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综合运输股,钟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解决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督导交通运输行业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争取资金支持
1、政府已设立推广LED照明产品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当地LED照明推广应用工作所需资金、各部门、下属单位应加快制定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的具体方案,及时争取政府补助资金到位,保障LED照明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2、各部门、下属单位要加大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的投入,并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支持LED产品示范和推广绿色照明产品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
(三)落实工作责任
各部门、下属单位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将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列入年度的节能减排工作考核项目,认真组织制定本单位LED照明产品推广应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按规定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扩大“产业集群信息化”优势
伴随新经济的信息化浪潮,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省中小企业超过5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占就业人口75%以上;50%的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普及阶段;80%的中小企业希望获得实用、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在2006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作出“针对产业集群,以‘园区、乡镇’为龙头,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工作,共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精品示范点64个,各示范点累计销售集团标准产品17800项。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5+N”模式。“5”是指适合所有中小企业使用的标准化产品,即集团彩铃、移动总机、短号集群网、集体短信、企业邮箱等5种标准化产品,“N”则指为各行各业量身打造的专业级产品和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自推出“5+N”模式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全省各地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众多个性化行业信息化应用,如惠州“鞋业通”、阳江“五金刀剪网”等,加快了信息化应用进程。
增创“产业簇群信息化”新优势
“产业簇群”是指围绕着某一特定的行业,形成合作配套生产的专业镇或产业集群。目前“产业簇群”是广东最有特色和活力的经济力量:专业镇GDP占全省GDP的21.5%;以城市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以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
为深度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2006年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制订了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该策略针对广东省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特点,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四大体系”(产品、支撑、合作、推广)建设,点面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产业簇群”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最终实现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整体信息化推广的快速实施、推进,开创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完善产品体系满足企业需求
2007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持续完善产品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作为推广策略的实施方式,拓展“四大体系”建设体现在完善产品体系上,即针对信息化普及阶段中小企业的语音沟通与信息需求,整合集团标准产品(“5”)、成熟信息化应用(“1”)及个性化/行业解决方案(“N”),设计并提供符合当地“产业簇群”特点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5+1+N”)。
与2006年推广策略相比,这次增加的“1”是指为满足中小企业信息的升级需求――“双网”建站(移动+互联),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计划在近期推出“企业建站”产品。而“N”指的是各市分公司根据当地的“产业簇群”特点,基于信息化产品及技术,或者联合当地行业协会、合作伙伴等,设计并提供适合向“产业簇群”推广的个性化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如“鞋业通”、“陶展通”等,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第二、第三阶段的基础管理以电子商务等需求。
健全支撑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信息化营销服务是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健全运营支撑体系则是拓展营销服务的有力保证。在加强业务拓展与营销服务渠道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重点关注客户服务的便利性,以“信息化专家就在身边”为主题,集团热线、电话客户经理、集团客户网站专区三管齐下,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拓展渠道覆盖。同时,为了优化服务支撑体系,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采取“4层次8系统”方式来强化支撑系统建设,打造信息化快车道。
“4层次”包括接入层、平台层、管理层和服务支撑层等四大层次。据了解,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将通过行业网关三期建设,提升集团短信、彩信、USSD接入能力;拟通过省级和各地市平台的集团信息化统一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全省集团信息化硬件,软件,开发和管理规范的三个统一,提升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将以行业五类终端管理平台的改造契机,实现终端的可运营可管理;此外,完善动力100门户网站销售、服务、业务宣传模块功能,实现对集团业务融合的系统支撑也将是重要攻关课题。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将不断完善集团客户业务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营集团业务,持续优化集团业务支撑流程,确保流程的快速顺畅。
以合作体系拓展扁平化渠道
推进广东省广大企业及行业集群的信息化应用进程,离不开政企合作和企业互助。而建立合作体系将有效促进产业链合作,形成资源合力,提升信息化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能力。
在推广策略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一方面继续开展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整合这些行业解决方案和案例,打造行业内的信息化标杆,并在全省推广,共同推进行业的移动信息化。另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优秀合作伙伴,建立SI的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对SI的有效管理,目标是建设一个规范的集团业务生态环境,建立优质的价值聚焦体系。
在建立合作体系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需求,选择或发展专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如金蝶软件、中企动力及各行业协会,丰富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信息化合作模式的成果包括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以及开展“集团信息化营销伙伴招募行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用推广体系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一直是广东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广东”的策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制订本年度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策略时,根据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采取媒体传播与推广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式营销推广并形成体系。
在2006年成功举办“百镇信息化巡回讲座”的基础上,2007年又进一步深化,继续与省信息产业厅、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举办了“百镇信息化提升工程”。活动于7月正式启动,先后在全省举办110场,其中一、二、三类公司各举办8、6、4场。活动针对各地的“产业簇群”特点,选定专业镇、产业集群开展活动,通过信息化体验、交流、标杆企业参观等多种活动形式,促进集团产品推广、使用,提升“产业簇群”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覆盖及应用水平,受到好评。
“企业信息化”工程助力推广策略
据悉,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今年实施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策略,源于其推广“八项工程”中的“企业信息化”工程。
关键词:新疆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创新方法模式;企业技术推广;产业进步;产业升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0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01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最大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在产业技术体系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升级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其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而这方面的工作长期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西北,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支柱性产业普遍存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
在项目《应用创新方法解决新疆战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资助下,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集聚国内优秀的行业专家、创新方法专家,面向我区五大支柱产业征集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筛选,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并构建产品技术路线图谱,提升企业对产品布局规划和前瞻性能力,从而将创新方法模式推广应用到我区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解决和产品技术发展路线设计中,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柱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动力。
1 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
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模式成果以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为依托,从新疆的石油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中遴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和建立了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的模式,即“三阶段、五步走”的实施途径。“三阶段”指的是引入产学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典型试点、战略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三个阶段。其中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阶段,凝练了产学研团队构建、难题征集与筛选、难题解决、方案优化、跟踪(方案验证及转化)五个环节;五步骤指的是“方法引进平台建设企业试点推进组织产品验证”的五个步骤,其中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应用模式研究的核心。
1.1 团队组建与技术问题的征集筛选
对新疆五大战略支柱产业技术问题进行调研及需求征集,形成技术问题池。首先需要对技术系统范围的界定、技术系统功能的描述,提出各个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做好技术难题征集,确保征集到的技术难题具有行业代表性,项目组联合新疆自治区“火炬”计划办公室,面向我区五大支柱行业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努力,共征集技术难题217项。
在开展技术难题征集活动的同时,项目组面向我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了行业专家征集活动,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专家,为组建新疆支柱产业共性难题解决咨询专家组集聚了一批技术力量。征集到的技术专家63名。在行业技术问题征集和行业专家组建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针对不同产业技术难题,制定了共性问题筛选方案,组织成立了由相关行业专家、TRIZ理论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采用德尔菲法对技术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归纳与筛选,运用KE进行统计分析,由此筛选出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问题筛选,共筛选出五大行业关键技术问题80个,筛选出关键共性技术问题15个。
图1
1.2 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关
组建由行业专家、TRIZ专家、技术问题提出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参照TRIZ一般解题模式,制定共性问题的解决模式,并将模式、流程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技术难题的解决。TRIZ问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是一个具有抽象普遍性的问题,而共性问题模型的构建需要应用更具抽象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建模方法,才可以通过该共性问题的解决指导同领域围绕该核心技术点的具体问题甚至其他领域的类似问题进行解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依靠于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来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其一般解题模式为: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凝练,形成问题模型;然后应用TRIZ工具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攻克,从而获得解决方案模型;最后将解决方案模型进行落地实例化,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图2 技术矛盾解题模式及流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五大支柱行业筛选出的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分阶段的创新方法应用咨询,结合参加过创新方法培训的科研人员和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的优势,通过系统分析、问题分解和难题转化,运用创新方法,最终得到备选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创新方法应用特点、不同行业创新实践活动特点等各个因素,梳理出带有一定普适性的结题模式。通过应用创新方法对筛选出的五大支柱行业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解决,共得到创新方案163个。
1.3 方案优化
对应用创新方法形成的所有方案进行评价,找到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最终理想方案。常用的方法包括S曲线、层次分析法AHP、决策分析等。
1.4 方案验证及转化
为使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其创新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项目组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查新,对所产生的163个创新方案进行了企业验证。首先,我们选取了34个创新方案到12家进行了转化成产品和成果的验证。其验证路径为:验证创新方案说明验证企业确定企业实地检验验证报告样机报告(图片、图纸)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明、经济效益证明)等;其次,对15个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新疆国际信息检索咨询中心等查新机构进行了技术查新,确定15个问题中有国内首创8项、疆内首创7项。
2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2.1 创新平台建设的调研
为做好地州创新平台搭建工作,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项目组先后赴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进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条件调研,走访了部分企业,就当地科技创新的需求情况、人才情况、基础条件、企业创新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对当地进行了创新方法知识的宣贯。2012年4月18日,项目组联合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又下发了《关于建设新疆创新方法应用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的通知》;截至2012年6月,项目组收到19家单位的申报,并对申报单位和企业的条件和设施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经过调研,拟定在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昌吉、吐鲁番、和田、克州、阿克苏、喀什九个地区的地州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试点企业搭建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2.2 新疆创新方法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
针对新疆各地区、各企业的创新需求,结合任务目标,项目组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由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创新助手两大平台集成,由远程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技术咨询、视频答疑、信息录播五大模块构建的“新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咨询远程视频服务平台”,并依托地州科技局、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州行业性明显的企业作为平台搭建的合作单位。
2.3 相关地州、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搭建
2012年底至2013年,中心会同平台搭建单位,完成了乌鲁木齐、昌吉、巴州、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区相关单位、企业的平台搭建工作,各平台引入了创新辅助设计软件,配置了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培训了部分平台应用人员。与此同时,各平台将在今后和即将建成的新疆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中形成区域协同的共享创新服务平台
3 创新方法工作成果及技术转化情况
新疆创新方法与技术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针对在新疆84家企业提出的190项技术难题,项目组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创新辅助设计软件支持,共产生创新方案1541个,共产生专利意向244个,已申请专利77个,其中发明专利10个,实用新型专利67个,已授权43项。这些创新方案在各个企业陆续得到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成效,为企业带来6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例如:新疆厚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对马鹿椎骨加工设备的改进”的技术问题,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咨询,共产生创新方案19项,专利意向4项。在后续工作中,该企业选取了合适的创新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应用,将马鹿椎骨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0%,加工生产时间缩短,节约直接人工成本每年约25万元。在解决的190项技术难题所形成的1541个创新方案中,有11家企业运用创新方案形成了30多项企业的成果或产品,其中石油化工行业8项、装备制造业5项、煤化工与新材料2项、新能源6项、农产品深加工9项,产生直接及间接经济效益达6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案转化为产品。
4 结语
创新方法能够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推广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项目实施,在我区不同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筛选与解决,探索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树立行业示范、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文提出的创新方法模式在进行企业服务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企业、高校的普遍认可,并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为了使得该成果发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将其应用于支柱产业共性技术问题解决技术图谱构建,推广内容主要依托前期模式研究中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的成果以及在整个创新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方法、经验、平台、团队和企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贵生,李纪珍,等.国家创新系统中发展共性技术的对策研究报告[R].国家科技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分课题之一,1999.
[2]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1.
[3]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 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政府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推广应用;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行业,并且建筑成本较高,施工单位在选择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虽然绿色建筑理念已经开始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但是在建筑设计当中按照绿色建筑思想进行全面的设计仍然没有得到较好推广,一些投资方只注重成本与收益,忽视建筑在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导致建筑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不断提高。如何让投资方在设计上更多的接受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是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应该由足够的说服力。
一、应该能满足人的健康发展需要
人的健康发展是人的第一追求,而建筑物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当然也是投资方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投资方最大的利益追求。根据这一状况,建筑设计单位在建筑设计当中应该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以及电磁场辐射对人的健康的不利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无毒、低毒建筑材料,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业地面材料等等。此外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合理设计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自然风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可以改善室内的热循环,提高使用人群的舒适度,在采光设计上应该尽量选择自然采光,既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又能促进人的健康,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样的建筑设计方案,符合投资方的利益需求,也更易被他们接受。
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建筑物的能耗决定着建筑物后期的使用成本,在这一方面传统的建筑设计由于节能效果差、能耗高,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较高。而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虽然前期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后期的使用能耗低,使用成本比为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物低很多。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绿色隔热保温性能材料
“建筑物围护结构应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一般通过建筑外墙的耗能约占建筑物全部耗能的40%,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在隔热保温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热系数的高效隔热材料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在这一方面外墙保温材料是目前最高效、最简单的保温节能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不能对等,隔热的目的是为了见谅减少维护结构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外部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隔热的关键是控制建筑内表面的温度。因此,在建筑外维护结构设计中应该具有衰减或延迟时间的作用,控制向室内或者人体辐射的热量。在这里设计人员可以用墙体的蓄热性能,改善强度的热传递速率,是内表面最高温度与建筑使用时间错开。或者在墙体内设置通风间层,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将进入风间层的热量带出墙体,在墙体内部形成热隔断的作用。这种保温隔热的技术,可以大量降低北方建筑在夏冬两季的能耗,降低建筑物的污染,节能效果非常突出。
2.可以使用高效节能外窗和幕墙系统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窗户和玻璃幕墙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但是随着建筑设计的进步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窗及玻璃幕墙的一些新产品在能耗方面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能耗水平不断降低。在这里设计人员可以将一些高性能玻璃如LOW-E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应用到窗及玻璃幕墙的设计当中,利用它们得保温以及防符合性能与其它围墙维护技术以其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维护节能体系。在窗的设计上,可以来考虑使用双层玻璃幕墙技术,利用玻璃幕墙之间的通风道调节控制室内温度,提高冬季室温、降低夏季室温,使室内冬暖夏凉,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三、大量使用绿色能源和建材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注重绿色能源利用设计,并在建材选择上尽量选择绿色建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绿色能源的设计利用
在建筑能源设计中,建筑能源的选择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建筑能源主要就是电能,但是随着一些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始大量的应用于建筑能源利用的设计中。这些绿色能源的利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建筑物的污染。在这一方面,“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充分利用这种绿色能源的结果。通过实现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来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可以将这些绿色能源利用技术应用到方案设计中,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建筑物后期的使用成本。
2.使用绿色建材
所谓的绿色建材就是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看,原材料来源于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各类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辐射、可回收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这些绿色建材的使用要求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应该减少装饰性建筑构件,方案要做到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在室内设计上应该采用灵活的发隔断方案,使建筑在装修和使用中减少材料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在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的选择上,现在我国已经大规划生产矿渣为原料生产的高性能水平,矿渣水泥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环境影响地的特点,在价格上与不同的硅酸盐水泥差异很小,可以大量使用。而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绿色建材,该种建材具有良好的减震、隔热的效果,也可以在设计中大量的使用。除此之外,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纸面石膏板、GRC条板、复合轻质板3E板、硅钙秸秆轻体墙板等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使建筑设计方案达到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单位要想让投资方接受设计方案,应该力争让设计方案符合投资方的利益诉求,将现在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到方案设计方案当中,降低设计方案的能耗。并且要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建筑造价,只有这样绿色建筑设计才能被投资方接受,并能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201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对于福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化投入及方向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也对超亿元的投资项目做出了说明,这预示着福建下一步将以更加稳健的态度,将智慧福建建设延续下去。
基础奠定勇气
在《方案》中,福建将信息化投入划定为四个工程一个平台,这五项计划将牵动福建140个亿的资金投入,在各地谨慎面对智慧城市再投入的时候,福建的勇气不可小看。
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规划,至2015年,福建将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初步实现智慧化应用,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
其中,信息网络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2014年建成福建省应急通信保障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2015年建成海峡西岸国际通信关口局,完成全省三网融合工程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实现双向网络覆盖。
公共服务平台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2014年,建成闽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成北斗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带动福建省终端制造等北斗卫星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本建成,市、县政务业务信息化率分别超过60%、50%;建成超算中心二期、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园。
重点应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推进民生领域和市县政务信息化集成建设,2015年完成基础数据空间化改造,推进文件证照、政法信息、决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城管、综治、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网格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建设两岸经贸与口岸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两岸电子商务厦门、平潭专区,2015年全面推广应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消费服务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大力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丰富信息产品。加强全省教育资源、公共就业、公交智能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全面推广智能公交服务。促进两岸数字媒体、电子教育合作,2015年建成“数字出版平台”,共建“学生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和数字家庭示范工程。
信息安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2014年推动福建省成为国家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推进一批安全监控平台、服务平台、应急处置平台和保护测试平台建设。2015年建成重要文件和数据加密存储系统,推广电子认证和签章技术。
从“数字福建”的提出至今,福建关于数字化、智慧化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开荒”时期,且已具备一定基础,因此《方案》中对于项目推进的描述(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似乎略显保守,但从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提升城乡信息化投入,在今天也的确需要更为实际的预判。其实,《方案》中对于四个工程与一个平台的描述,在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中就已经被全面覆盖了,这进一步印证了《方案》的目的在于扎实稳定的推进既定目标的事实,同时也将工程实施的时间表进一步细化至2年内,多处量化标准与目标的提出既细化了前段时间的工作,也更加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与进度。
点和面的计划
在《方案》中,除了对于信息工程实施的进一步描述,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照福建的整体建设过程来看,其中不乏点与面的结合与跟进。
其中,《方案》中所列出的3项重点应用工程中的智慧城市应用工程中提到,推进南平、福州、莆田、平潭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同时,在其他设区市推进城市公用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等智慧城市应用工程。按照福建省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该项目属在建阶段,福州、南平、平潭已经列入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2014、2015年重点在交通、环境、资源、民生等领域实施智慧化改造应用。
在建设平潭“智慧岛”工程上,福建下了不少功夫。2013年12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批复,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批复,对于建设平潭智慧岛将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并表示会按照共建模式推进平潭岛新建道路的配套管道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管道和基站的共建共享,力争实现新建道路通信管道共建率达100%,将试验区建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示范区。不断推进平潭便民服务项目建设,开发家政养老、社区医疗、商务支付、校园学习等应用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建立物流智能管控系统和货物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平潭物流全面智能化。此次《方案》中对于平潭等智慧城市试点的再次强调,也表明了平潭试点对于建设智慧福建整体工作的关键。
机电安装施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因此在明确具体工作内容的时候,需要做好图纸审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技术推广应用等基础工作,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1图纸的审查,包括自审和会审两部分。前者是项目的总工程师在接到机电安装施工的图纸之后,安装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图纸的张数、编号、说明等进行审核,确定图纸没有存在纰漏、错误、矛盾的地方。后者是建设单位根据施工的要求,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技术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审查施工图纸的内容,是否与施工实际的设备材料技术要求一致,譬如设备的外形尺寸和基础设计尺寸是否一致,以及机电设备与管线之间的设计是否一致等。
1.2方案的编制。机电安装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相关规定和合同条款,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等进行评估,然后以层次分明和简单严谨的方法,采用计划协调技术和动态管理的方法,编制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机械设备计划、材料计划等,以便指导施工任务的开展。
1.3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始之前,要求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机电安装工程的任务要求、技术特点和技术难点等,其中包括设计意图的领会、质量的评定等,以书面的形式,在施工之前,在技术措施方面协调一致,譬如机电安装施工结构、技术、工艺、材料的注意事项,以及机电安装工艺与土建施工的衔接能力等。
1.4技术变更。在机电安装施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图纸会审的问题,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图纸的修改,譬如材料规格和品种的更换。而负责技术变更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审核变更的申请,分析变更要求的合理性与否,然后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签证认可,再发放到各施工班组。
1.5技术推广应用。结合机电安装施工的具体需求,项目经理要加强技术的推广应用,协助技术负责人编制技术推广应用的计划,并针对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做好技术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并在形成工程经济效益之后,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得出合理性的建议。
1.6施工技术总结。机电安装施工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而且不乏特殊的施工环境,因此需要对施工的技术进行不断总结。一方面是编写施工技术的内容和要求,譬如结合实例工程的概况,以图表和文字结合形式,形成具体的标准、规范和规定。另一方面是技术负责人在编写技术总结的时候,结合计划工期和施工工期,找出技术的难点和重点,作为融入后期工程方案的参考内容。
2其他工作要点
机电安装施工人员需要在熟悉工程特点和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工程的效益,首先要认真审查图纸,纠正不合理设计,节约材料成本和降低设备要求,同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顺序;其次是施工的时候要安排和指导工程安全施工,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譬如确定机电设备的种类,并绘制详细施工图纸等;再次是机电安装施工的临时用电工作,通过现场勘察,确定变电所、配电室和线路走向等,同时计算机电设备的负荷和电线的规格,提高机电安装的用电安全性水平。最后是机电安装放线阶段,登记不同的电压,而且同一个管线内,不能放置不同回路的导线,同时使用耐火极限负荷规范的防火材料,争取一次性达标。
3结束语
关键词:课程评价 方案评价 CIPP评价模式 新课程改革
一、课程评价含义辨析
就整个社会科学而言,课程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方案评价(program evaluation)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对方案的设计、实施、改善、或者结果等,收集信息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方案,常常又称计划、系统、工程、制度、项目、活动等,可以包括任何有组织的、非常规的活动,如社会领域的计划生育制度,一般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计划,特定课程领域的新基础课程改革、某课外阅读计划、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作为方案评价的一种类型,课程评价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对课程的过程和产物,收集信息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那么,课程的过程和产物又包括哪些成分呢?广义的课程产物,主要有课程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学业评价。这些产物,其载体为课程改革总纲、各科目的课程标准、各科目的课程资源和教科书、教师备课计划、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试卷或者学生档案袋中的作品等。就运作过程而言,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所以,一项全面系统的课程评价,就会涉及上述各类成分,这就是课程评价的对象。
这样看来,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对象十分广泛复杂。课程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评价,如课程资源和教材的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施教评价等等,可以视为课程评价的子系统。另一方面,它们并不是只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才会出现,它们也是独立的,与课程评价并列并存。
在课程评价中,评价人员也会监控自己的评价行为,对课程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就是元评价。为了保证课程评价的质量,元评价日益成为课程评价的对象之一了。
二、CIPP评价模式之理论进展
在方案评价的各种模式中,CIPP模式的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熟。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该模式由斯塔佛尔比姆(Stufflebeam)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1]。当时为了对美国政府资助的课程改革计划实施评价,他们先是采用了泰勒的目标模式,结果遇到了困难: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评价者很难对课程目标作出一致的描述,而且目标模式只在课程实施结束时才提交评价报告,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于是斯塔佛尔比姆与他的同事认识到,必须确立一种新的评价模式,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在很长的时间内,CIPP模式主要包括了四种评价即四个步骤。不过,从本世纪初开始,斯塔佛尔比姆重新反思自己的评价实践,感到四步骤的CIPP模式还不足以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为此,他对其作出了补充和完善,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4个阶段,由此构成了7个步骤的评价模式。斯塔佛尔比姆对每个阶段的含义及其具体活动,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阐述[2]。
(一)背景评价,是对所在环境的需求、资源和问题的评价。在该阶段,评价者的活动包括:对方案所在的背景信息,尤其是方案受益人(beneficiaries)需求和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访问方案的领导者,了解和讨论他们对于受益人需求的各种看法观点,识别本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访问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进一步了解受益人的需求和资源,识别本方案待解决的问题;以受益人的需求和潜在资源为依据,评价方案的目标;指派一位评价者,监督和记录各种方案所处环境的数据资料,包括其它的相关方案、地区资源、地区需求和问题、政治动态等;方案的有关职员,应当定期向评价小组呈交收集到的有关方案受益人和环境的资料;每年或者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评价小组应该向委托人或者大家公认的利益相关者,递交背景评价草案报告,就方案有关的需求、资源和问题,连同对方案目标和优先事项的评价,提供最新的评价信息;大约每年进行反馈讨论会,就背景评价的结果,向委托人和利益相关者作出汇报、进行讨论;完成背景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
(二)输入评价,对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本方案的设计和工作计划、本方案的财政预算等进行评价。评价者的任务包括:鉴别和调查已有的方案,以便作为新方案的对照;评价方案建议的策略,考查它与背景需求的吻合程度,以及其可行性程度;评价方案建议的策略,考查它与已有的研究和文献之结论的吻合程度;评价方案建议的策略,考查它与其它方案相比之下的优点;评价方案的财政预算,考查其能否保证完成预定的工作;评价方案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考查它已有的安排是否充足、技术上是否可行和政治上是否可行;撰写输入评价草案报告,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举行反馈讨论会,就输入评价的结果,进行讨论;完成输入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
(三)过程评价,监督、记录和评价方案进展中的活动。评价者的任务包括:对方案的实施状况,评价小组进行监督、观察、以图像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以及定期撰写进展报告;与方案的参与人员紧密合作,记录方案实施中的事件、问题、费用、以及资源分配;定期访问受益人、方案领导、员工,以获取有关方案实施的资料;在方案档案库(profile)中,及时更新有关方案实施状况的资料和报告;定期撰写过程评价草案报告,发放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在反馈性讨论会上,呈现和讨论过程评价的结果;完成各阶段的过程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
(四)影响评价,对方案到达、影响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的程度作出评价。评价者的任务包括:方案职员、顾问、和/或评价小组成员,建立所服务人员和团体的通讯录,记录他们的需要及其收到的服务;就该方案所实际服务的个人和团体与它意图的受益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作出评价和判断;定期访问地区的利益相关者,例如社区领导、雇员、学校和社会方案的人员、职员、警察、法官和私房屋主,了解他们对于方案如何影响社区的看法;把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和评价者的判断,及时放置于定期更新的方案档案库中;判断方案在何等程度上,恰当地服务了相应的受益人团体;判断方案在何等程度上,不恰当地服务了非意图的人员和团体;撰写影响评价草案报告,反馈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在反馈讨论会上,讨论影响评价的各种发现;撰写影响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
(五)成效评价,是对结果的品质和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者的主要任务包括:访问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如社区领导、受益人、方案领导和职员、其它有关团体,了解他们对于该方案正向和负向结果的评价;选择合适的受益人,进行深度的个案研究;评价小组成员和方案职员提供证据,鉴别和证明方案对受益人所产生的成效的范围、深度、品质和重要性;评价小组成员汇总和评价方案对于社区的成效;运用目标游离评价法,评价方案实际上所做的工作,全方位地鉴别其正向与负向的、意图与非意图的成效;获取别处同类方案的本质、费用、成功之处的信息,与同类方案的对比中,判断本方案的成效;以草稿的方式,汇总成效评价发现,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在反馈会议中,讨论成效评价发现;撰写成效评价报告,并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把成效评价报告整合到不断更新的方案档案库中,以及整合到最终的评价总报告中。
(六)可持续性评价,即在何种程度上,方案成功地制度化了,将长久地得以实施下去。评价者的任务包括:访问方案领导和职员,就方案的哪些成功之处将会可持续地实施下去的问题,鉴别出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访问方案的受益人,就方案的哪些成功之处将会可持续地实施下去的问题,鉴别出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回顾评价者有关方案成效、方案花费、受益人需要等的资料,判断方案的哪些成功之处应该和将会可持续地实施下去;访问受益人,就方案的哪些措施和条件,有助于方案的可持续性实施这个问题,鉴别他们的理解和评价;获取和检讨方案的计划、财政、人事安排和其它信息,评价方案将会可持续实施的概率;定期地回访方案,评价其成功之处正在可持续实施的程度;在评价的过程和最终报告中,汇总和汇报可持续性评价的发现;在反馈讨论会中,讨论可持续性评价的发现,以及是否有必要进行追踪研究以评价长期的效果;撰写可持续性评价定稿,发送给委托人和公认的相关利益者。
(七)可推广性评价,即在何种程度上,方案已经和将会成功地被调适和应用于别处。评价者的任务包括:方案职员记录方案的咨询者、访问者,从中鉴别出方案的实际和潜在的采用者;调查有代表性的潜在采用者,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方案的描述性资料和汇总的评价发现;判断该方案与他们意图推广之地的情景的相关度;判断方案的品质、重要性、以及可复制性;报告他们是否正在或者计划采用该方案的全部或若干部分;访问和评价方案的调适部分;以草稿的方式,汇总和报告可推广性评价的发现;在反馈讨论会上,讨论可推广性评价的发现;撰写可推广性评价定稿,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并提供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
上述7个阶段的描述,主要针对的是评价的内容。各阶段的方法,则可见下表。
表 CIPP模式各阶段可能使用的方法
三、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应用
CIPP评价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理论上,CIPP模式毕竟属于一般方案评价的范畴,它自然适用于课程评价。不过,在应用于课程之时,需要结合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改造和完善工作,以反映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其次,CIPP评价模式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新提出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等概念的含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在实践上,CIPP评价模式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框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规模最大的改革之一。对此进行评价和监控,至为重要。的确,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3]。仅就文字表述看,这里的课程评价,主要是课程实施之评价和反馈,缺少了对课程设计、课程管理等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在国家层面上,专门性的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专题性评价。如由董奇牵头的“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对教师发展状态、学业评价方式的进展,进行评价。由余文森牵头的“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对课堂教学的进展,进行评价。对新课程改革各实验区中考的进展,则每年都在进行评价。各专题性的评价,也可以视为课程评价的一小部分,但是毕竟不等同于课程评价,所以不拟在此展开论述。
二是整体性评价。由马云鹏牵头的课程实施评价课题组,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先后于2001年12月、2003年5月和2004年12月三次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了调研评估[4]。前两次以国家级实验区为主,第三次以省一级实验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实验区为主。
课题组三次评估调研的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使用的工具相似。例如,第二次评价的主要对象和范围包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实验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实验学校对实验工作落实情况;实验班的教学情况;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变化。
对照CIPP模式,以及我们对于整个课程理论、课程评价对象的理解,在对我国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评价时,还可以包括以下问题: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科、社会三者的需求分析,以及对改革的条件分析足够了吗?所设计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教法、学业评价等等的设计,合理吗?是否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对原课程的分析合理吗?对国际趋势的把握精确吗?国家层面上的资源投入、课程管理是否足够和到位?从课程实施和过程来看,有哪些课程意图和设计已经成功了?它们具备可持续性吗?实验区的成功经验,能够推广至全国吗?自然,要按照CIPP模式,对课程改革方案作如此全面的评价,非常困难。例如,教育部是否认同和愿意作出如此大范围的评价授权?评价的经费足够吗?评价小组具备如此广泛的能力吗?国内已有的课程理论、评价理论,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深度的评价吗?就现状而言,回答可能是否定的。就未来趋势看,就评价的应有内涵来看,似乎又必须给以肯定回答。
注释:
[1] Stufflebeam, D. L.. Evaluation as Enlightenment for Decision-Making. In H. B. Walcott (Ed.), Improv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an Inventory of Measures of Affective Behavior (pp. 41-73).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69.
[2] Stufflebeam, D. L.. 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 In D. L. Stufflebeam, %26amp; T. Kellaghan, (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Chapter 2).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3]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教基[2001]17号, 2001, (7~8).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3-02
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展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的最终质量。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也不尽相同。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具有其独特模式,与一般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项目分类为自主开发型、引进试点型、提升完善、项目推广型及基础建设型等不同类别。这一特点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上不同分类项目的要求。
下面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求出发,给出了可行性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背景方面应该列出本项目依据的有关企业或集团的战略、规划、计划、文件、有关指示、纪要及上级机关的批文、批件、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等。
针对提升完善和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简要介绍项目前期实施和应用的总体情况,包括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内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应用效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项目必要性方面要注意特殊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从对业务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根据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业务内容,从业务和信息化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主要侧重管理改进、工作效率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注意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业务现状,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举例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背景、目的、规模、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国内外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等。
三、需求分析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描述现有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系统等基本情况,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目标系统的需求。
2.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描述现有业务情况,主要业务功能,核心业务流程。描述信息系统情况,系统主要功能、覆盖的范围,数据源情况,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情况等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3.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描述原有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分析原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业务扩展,系统功能不足,系统性能不足,系统和数据覆盖范围有限,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阐明推广或提升完善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四、在建设内容方面需要注意
1.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要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2.引进技术应用项目注意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五、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主要功能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图文描述系统的功能。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及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用需要绘制系统、子系统功能图,包括功能树、数据流程图及其简要说明,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2.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集成方案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与其它系统的关联、集成关系、可以支持的应用系统,并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手段等,体现与已有基础设施的集成。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绘制系统关系图,描述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信息关联和集成关系以及接口关系等。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集成架构图,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相关系统和主要功能,目标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数据关系、并描述集成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等。
3.本项目系统架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并用文字进行描述。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4.标准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说明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必须分类说明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或者可形成的标准,如代码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实施方法模板等。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说明本项目采标情况;并描述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及推广方法、措施等。
5、其他如技术路线或采用的技术、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创新点等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研究编写方法一致。
六、系统配置及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配置原则从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标准性、开放性以及节约投资等多方面考虑提出软件、硬件配置原则。技术方案比较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功能、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建议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包括取费标准,工作量估算。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计划、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或资产公司、企业自筹等渠道,并对项目投资列入的板块加以说明。如下表:
八、项目组织及实施策略
在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方面,要有所分别: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并对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以及推广方法和措施等加以描述。
产品运营总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谈判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11、根据公司战略,负责规划纸黄金产品年度经营计划,拟定并实施营销方针和销售策略;
2、负责产品线上线下运营管理,产品上架、营销推广、流量转化等系统工作
3、负责制定产品专题、热点活动的营销策划案,并推动执行;
4、协同其他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协调处理产品运营相关事务。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21.负责项目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2.完成活动策划、执行方案的撰写,执行方案的顺利达成;
3.寻找营销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合作,进行商务洽谈等;
4.总结分析各种推广活动的数据资料,做出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5、设置销售目标、销售模式、销售战略、销售预算和奖励计划;
6、准确掌握市场趋势、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和客户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31、负责市场洞察和用户研究,并结合品牌用户画像,进行“指北生活”(APP/小程序)产品设计规划与运营,其中包含积分、酒店、餐饮等模块的整体用户体验;
2、规划管理平台运营资源,通过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商品运营等方式,确保用户持续增长、有效留存,提升用户活跃和粘度,促进用户付费;
3、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分析,挖掘“指北生活”商品机会,打造爆款活动,驱动BU对产品、商品进行改造或定制,优化商品结构;
4、对产品数据进行跟踪与研究,分析运营效果,并优化运营策略。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41.制定产品需求计划: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公司品牌和产品整体规划、构建产品体系,进行原材料发掘,市场趋势和产品可行性分析及设计(需要具体案例);
2.制定产品业务规范:整理完善产品业务流程及相关内容;
3.跟进产品销售、客户反馈,进行产品销售数据分析,研究了解行业竞品发展动态及客户需求及行业市场前景;
4.提出营销策略产品迭代和新产品开发的建议,协助推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部门工作管理安排和沟通协调。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51、通过数据和用户反馈,分析用户需求、行为,引导和维护核心用户,提升用户留存;
2、面向应用市场用户进行需求调研,理解用户对应用和服务的需求,引导用户在应用市场完成应用的下载和使用;
3、根据App运营目标,制定APP运营策略并执行,提升用户活跃度;
4、组织产品公测、内测,收集数据与问题,
对运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并整理和总结产品运营策略,提升运营质量。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61、负责社交平台的新增、激活、留存、转化工作,制定平台整体运营规划,包括新媒体运营、品牌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等;
2、通过数据挖掘制定用户运营策略并推进执行,对核心社交功能模块进行日常维护和数据监控,定期分析运营效果,跟踪用户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数、活跃度、转化率等;
3、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4、负责社交平台的活动策划、线上和线下推广,策划、组织推广活动,并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估,观察并复盘活动数据,优化活动策略,不断提升社交平台用户量和活跃度;
5、负责对产品平台的所有运营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营策略,实现运营目标;
6、负责公司运营团队的管理,带领部门员工按时按质完成项目运营任务,
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对流量、用户数及转化率负责;
7、根据项目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策略,明确相应运营方案、计划,并监管上述策略及方案的执行。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7A.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运营工作,并组织团队进行实施;
B.确定产品运营战略规划、产品定位、盈利模式以及运营指标等;
C.编制和完善运营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内部管理体系等;
D.与推广、营销等部门合作,通过线下节假日等活动策划、商家运营、产品运营等方式提升产品活跃用户量、产品市场影响力及用户粘度;
E.构建用户精准营销体系,对运营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能,挖掘新的商机和运营模式,推动业务增长;
F.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3月16日,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共同签署《三方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的应用及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三方联合实验室选址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将借助北京的地域优势和中印所的行业影响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柯达亚太区数码印刷业务总经理王兵、柯达 (中国) 图文影像集团数码印刷产品部销售总监汪杰,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祁和亮,董事副总经理周震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副所长褚庭亮及相关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及北京印刷行业协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到会,对三方实验室的组建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
印刷业“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作为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这需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军者发挥影响力和技术优势,推动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伊士曼柯达作为数字印刷技术的引领者,致力于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广,并在高速喷墨领域占据高端市场;太阳机械是我国商用表格轮转印刷机和特种防伪标签印刷机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致力于在标签票据印刷产品上的创新、环保、科技应用;中印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印刷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承担着一系列国家和行业企业的重点科研课题。三家领军企业强强联手,将有利于打造印刷数字化时代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与企业转型发挥推动作用。
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负责人均对三方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和今后的工作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三方将以技术合作实现数字印刷与传统标签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标签印刷行业提供集传统印刷设备、数字喷墨系统和新型材料于一体的,与工艺开发、技术培训及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标签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尽快研发出具有创新技术、符合实际应用的、能较快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针对不同生产需求,制定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推广、销售,以切实的工艺服务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企业的实际应用,实现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
看点 1
京津冀公共交通领域力推新能源汽车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
2014年至2015年,在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共推广20222辆新能源汽车
>>>>>>>>>>>>>>>>>>>>>>>>
10月22日,工信部通过其官网消息称,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2014年至2015年,在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服务领域共推广20222辆新能源汽车。
其中北京市8507辆,天津市6000辆,河北省5715辆,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6%,京、津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河北省继续做好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国内领先。根据方案,到2015年底,上述省市要完成中央部署,共需要公交车7372辆,出租车(含租赁车辆)5700辆,市政环卫用车7150辆。其中城市公交车三地分布较均匀,而电动轿车(出租车、租赁车辆)则主要集中在北京(约5200辆)。
――内容选自中国新闻网
看点 2
上海公务用车率先引入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
关键词:上海/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
上海公务用车率先引入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
首批租赁的26辆纯电动车,暂定租期2年,每年每车的租金为5万元
>>>>>>>>>>>>>>>>>>>>>>>>
上海公务用车率先引入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昨天,上海国际汽车城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向嘉定区食药监局提供26辆雪佛兰赛欧Springo纯电动汽车,作为嘉定区12个街镇和1个分局的公务执法、执勤用车。
首批租赁的26辆纯电动车,暂定租期2年,每年每车的租金为5万元,包括运营费和车辆保险费。以普通燃油公务用车8年使用年限测算,购车成本、保养维修、保险、燃油等费用大致与租赁价格持平,但租赁公务车有三公经费可控、车辆灵活增减、无需过户等优点。嘉定区副区长朱建江介绍,将来嘉定区超过50%的公务用车更新都将采用新能源车。
本市正加紧布局和完善充电设施,除大型商场、机场、火车站将逐步按比例建充电停车位以外,公交、邮政、环卫等多种公共服务领域也将成为运营示范单位。
――内容选自《新民晚报》
看点 3
四川敲定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时间表
关键词:四川/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时间表”
省直机关2014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5%,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新能源轿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
>>>>>>>>>>>>>>>>>>>>>>>>
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等部门日前联合出台《购置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规定除因特殊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外,更新公务用车将严格按比例选用新能源汽车。《方案》提出,成都、泸州两个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14年购置新能源汽车占公车更新总量比例不得低于30%。四川省直机关和省内其他各市的新能源 汽车占公车更新比例,2014年不低于10%,2015年不低于20%,2016年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对于更新公车中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预算,《方案》规定新能源轿车采购价格扣除财政补贴后,不得超过18万元。
――内容选自《人民日报》
看点 4
天津首批新能源快递车上岗
关键词:天津/新能源快递车
首批30余辆微型封闭厢式新能源快递货车亮相津城
首批新能源快递货车分配给5家快递企业使用,分别是申通、EMS、汇通、韵达和圆通快递
各个快递企业使用新能源快递车后,都将根据自己的企业形象,在车体喷上不同颜色,打上自己企业的LOGO
>>>>>>>>>>>>>>>>>>>>>>>>
经过研究和测试,首批30余辆微型封闭厢式新能源快递货车亮相津城,并且开始上路投送快件。据了解,天津新能源快递车将陆续增加,预计到明年年底达到3380辆。
【关键词】无熔丝电容器;无熔丝技术;节能
1. 前言
1.1 电力电容器是一种静止的无功补偿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采用就地无功补偿,可以减少输电线路输送电流,起到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和压降,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作用。
1.2 文献[1]全面描述了无熔丝电容器的技术原理及接线特点,并指出在额定电压高于34.5KV的电容器装置中采用无熔丝电容器比内熔丝电容器有较大的优越性。
1.3 目前,无熔丝电容器在国内的推广仍然屈指可数,应用很少。纠其原因是许多人对无熔丝技术的理解上还存有片面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无熔丝电容器就是不带内熔丝,但必需带外熔断器保护的电容器,技术落后,在使用中问题较多。
(2)内熔丝电容器在国内已大范围地使用,性能良好,内熔丝电容器一定优于无熔丝电容器。
(3)无熔丝电容器只适用于小容量电容器组,单组容量不能做太大。
(4)采用无熔丝电容器,元件的设计场强不能太高,产品的体积和成本一定比内熔丝的大。
(5)在我国的高电压等级的电容器组中,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内熔丝电容器单元,电容器组的保护多采用桥式差流保护。
1.4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对内熔丝技术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在推广中只是片面强调内熔丝产品的优越性所致,使得无熔丝电容器在我国的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用户也不敢断然采用,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进行一些讨论。
2. 什么是无熔丝技术?
2.1 所谓无熔丝技术,就是在电容器装置中既不采用内熔丝,也不采用外熔丝,而允许在个别元件击穿后,电容器装置仍能正常运行(保护装置不动作)的一种技术。
2.2 该技术的核心有两个:
一是利用全膜电容器击穿后,铝箔间的绝缘膜全部碳化,形成了低电阻(几乎为0)的电流通道,可以长期在通过该支路的总电流下运行。另一个是通过电容器单元采用先串后并的接线方式,使得每条支路的电流不超过60A,当一个元件损坏时,其余完好段元件的过电压倍数增大很小。
3. 无熔丝、外熔丝、内熔丝电容器的接线原理及结构差异
3.1 无熔丝电容器在制造上与内熔丝电容器基本相同,元件也是先并后串,只是去掉内熔丝及其附件。
图2 无熔丝方案与内熔丝方案接线原理图
3.2 无熔丝装置、外熔丝装置、内熔丝装置按双星形接线时,单元的接线原理图如图1所示,三种结构的性能特点如表1所示:
3.3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
(1)无熔丝产品适用于串联段数较多的装置。
(2)无熔丝电容器的单台容量也可以做的较大。
(3)无熔丝电容器组比内熔丝电容器组有更小的占地面积和成本优势。
4. 举例说明无熔丝与内熔丝电容器的优缺点
例1:我国特高压电网变电站所安装的电容器组额定电压为110KV,单组容量为210Mvar,下面就采用无熔丝电容器和内熔丝电容器分别对电容器装置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电气接线图如图2所示,性能见表2。
5. 无熔丝电容器组应用中的缺陷
5.1 无熔丝电容器外壳电位的固定。
由于无熔丝电容器组接线采用支路接线的方法,电容器外壳的电位只能固定接于一条支路,如图3所示。对于例1无熔丝方案:当电容器内部有元件击穿时,完好单元外壳的电位便会发生,因此在设计时,应校验在最大故障状态下,电容器极对壳的耐受电压应不超过该电容器的绝缘水平。假如故障段K=4时,不平衡保护动作,故障元件均发生在第1支路中的第一个单元(C1)中,则完好串第一层支架的第2串单元的下部端子的极对壳电压将会由13KV增大到21.64KV。因此确定单元的极对壳工频耐压水平最低不小于21.64X2.5=54.1 KV,而不能根据额定电压13 KV计算。这也是无熔丝在使有中的缺点之一,使用时应注意校核。
5.2 电容偏差控制。
无熔丝电容器组接线的接线特点是先串后并,单元电容器没有并联,因此在匹配电容器单元时,应按支路控制使得串段间的电容偏差最小,串段间的电容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1.02。
6. 推广无熔丝电容器的意义
6.1 推广采用无熔丝产品有利于节能和环保。
6.2 推广采用无熔丝技术有利于我国电容器制造水平的提升。
6.3 推广采用无熔丝电容器,可进一步提高电容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7. 结论
经过理论分析以及国外无熔丝产品的应用运行经验,无熔丝电容器使用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容器组中与内熔丝产品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房金兰,《无熔丝电容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