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19:0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意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培植骨干企业“四大工程”,着力保增长、抓改造、调结构、扶重点、拓领域、促整合、控能耗、强争取,全面提高质量效益,确保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5%;技术改造投入增长16%;完成上级下达的2012年节能工作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四新一高”产业,建设一批高科技含量、低消耗、成长潜力大的好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加大对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现有企业为依托,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冶金、工程机械等优势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优质增量带动优化存量,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工程、再生涤纶纺粘热轧无纺布、水泥4000t/d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甲酸生产线工艺技术平衡改造、强磁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索力得不锈钢焊丝等30个技改扩能项目建设。
3、抓好工业技改扩能重点项目指挥部工作。对列入指挥部的所有项目,加大调度、协调、服务力度,搞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期竣工投产。重点抓好一维素醚、工业园(碳酸锂)、机械搬迁、特种车桥箱、20万条驱动桥(机械搬迁)、工程桥齿轮、100万吨农大控释肥、铸造生产线等项目。拟开工项目重点抓好瑞泰医药级纤维素、强磁材料扩能等项目。
4、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新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一高”产业,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培植节能环保、石膏建材、玻纤制品“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重点实施金晖光电有限公司LED光源、医药级纤维素、节能环保、基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碳纳米管等新兴产业项目。
5、加快城区企业“退二进三”步伐。鼓励、引导、帮扶机械、机械、化工等企业加快向工业园区搬迁进度,确保按期顺利完成搬迁任务,实现膨胀升级。
(二)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创新资源在企业有机组合,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力支撑。健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抓好创新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实现技术新突破。组织实施好东益机械的高速列车鼓形齿式联轴器、轮胎的全钢巨胎、集团的ZL6S工程湿式制动驱动桥总成、索力得公司的重型机械用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焊丝的研究与开发、公司的节能型糖蜜废液蒸发浓缩装置、的甲酸节能降耗技术等13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7、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发一批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联合协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8、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的创新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向创新能力强、支撑范围广、带动能力大、创新效率高的方向发展。加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复审工作,重点帮扶科技型中小技术中心建设。年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泰安市企业技术中心2家。
9、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鼓励企业创建产品名牌和服务名牌,支持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从做产品提升为做标准,积极参与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监测调度,精心组织好经济运行。高度关注宏观环境变化,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度监测和重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0、加强重点企业调度分析。突出重点,把握动向。在掌握市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55家重点企业的调度监测,预警预测经济走向。细化调度指标,提高监测质量。在全面调度企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的基础上,强化对原材料、产品销售、产品订单、贷款利率变化、工业用电、两项资金等情况的调度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改进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11、搞好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障。认真抓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加强电力需求管理,推进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确保“两节”、“两会”和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电网运行安全,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引导企业切实提高信用等级,抓好财务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加强企业融资协调服务,坚持政企银合作,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好企业、好项目,努力争取银行信贷支持。进一步挖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筛选储备工作,加大助保金贷款扶持力度。
12、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与泰安经信委、企业联合会及职业经理人协会的联系,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努力挖潜增效,化解经营风险。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降低生产消耗,提高运行效率。
13、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制定切实可行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筛选水泥、鼎泰水泥、鑫泉玻璃、天瑞化工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计划,并积极申请国家资金奖励计划。
(四)策划包装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和衔接,及时了解国家及省市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14、工业结构调整类项目。重点抓好东益机械的高性能鼓形齿联轴器项目、强磁的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的甲酸生产线工艺技术平衡改造项目。
15、节能类项目。重点抓好石横焦化的焦炉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改造项目、的氮肥系统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化工的4万吨/年工业磷酸技术改造项目、金太阳的节能技术服务项目。
16、淘汰落后产能类项目。重点抓好特钢公司的380高炉拆除、水泥的2条机立窑生产线、熟料产能20万吨、鼎泰水泥4台磨机水泥产能43.6万吨、鑫泉玻璃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产能33万重量箱、天瑞化工1万吨酒精生产线等项目。
17、物流类项目。重点抓好恒捷贸易的仓储物流一体化项目和傲饰服饰的现代物流管理项目。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8、突出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采用智能传感、先进制造集成等信息技术,利用先进数字化装备、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改造传统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19、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大对锂业、强磁材料、金晖光电等企业扶持力度,培植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
(六)落实节能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总量控制、加强监管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20、源头控制提升产业层次。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政策,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提高招商项目的质效,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项目一律不准新上,以源头控制促转型升级。
21、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以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大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实施节能核心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加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扶持发展一批高效节能环保项目,培植宏源环保、机械、鲁变电工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推广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等技术,广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2、加强节能预警调控。建立能源及电力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月调度制度,及时了解镇街和企业的电力负荷、能耗变化情况,加强对比分析,评估预警调控效果,做好预警调控工作,确保全市用能用电增长动态平衡,在总量控制范围以内运行。
23、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继续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至少配备一名能源管理师。各企业要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与同行业先进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制定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定额管理实施方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力争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30户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以上。要深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快推进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产业发展,努力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24、扎实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以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大力发展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积极推广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七)围绕局中心工作,抓好党建、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
25、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26、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7、加大案件排查力度,突出积案化解,做好涉军人员稳控工作。
28、抓好节能评估审查、技改备案立项、成品油变更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确保限时办结率100%。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启示
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采购规模日益扩大,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贸易的最大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消费大约相当于各国GDP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采购每年约1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4%左右(还不包括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达到14万亿日元。联合国每年支出约30亿美元。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事业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以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1048.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9%,比上年增长了17%.工程类采购规模为948.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4%,增长了44%.服务类采购规模为138.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增长了33%.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如美国有近1/3的家用电器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取向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尽管这些国家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各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励和推动绿色采购的法律与行政命令;制订和出版各种指导纲要与手册;列出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等。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下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如法国由中央管理机关制定采购计划并向基层部门贯彻;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另一种是以地方团体先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主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如瑞士联邦建筑物组织会议作为民间行业组织负责协调建筑业采购。
(一)美国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与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三)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的绿色采购属于联邦政府“政府绿色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由联邦环境部主导,并于1992年后开始制定许多供各部门参考的实施纲要。加拿大政府的环境管理准则叙述了各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及实施各项措施绿化政府的目的,其政府绿化作业实务则将采购品是否具有环境标志列入考核对象,指导各部门如何就绿色采购、废弃物管理、水资源使用、建筑物能源使用、公务车辆使用、土地使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项目采取最佳作业来达成环境目标。199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绿色政府指南》,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体计划,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中,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此外,环境部拟定的“办公室家具之环境规格”详细列举了采购承办人员对采购品的投标资格、产品设计、产品使用材料、制造过程、产品包装与行销、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处置等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应予以考核的事项。(四)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五)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该手册主要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启示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根据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为在我国政府采购活动中追求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政策目标奠定了法律基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制订节能实施方案和能耗水耗定额、支出标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对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
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原则上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又如,《实施意见》从政府带头节约能源的政策目的出发,仅仅规定了政府对于节能产品的优先采购措施。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目标下,结合推进行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制定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目前具体来说,就在现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和政策措施,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进行细化和完善,为促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与政府绿色采购都具有市场特征,同时两者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家在推动其政府绿色采购时是以环境标志计划(或称生态标志计划)为基础的,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日本政府机关是采用第三方认证体系或绿色产品信息系统作为采购绿色产品的参考标准。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以及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绿色产品标准的依据和绿色产品清单中最优先考虑的产品。
我国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4年,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11个部委共同发起的。12年来,我国环境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审核体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56项标准,覆盖了绿色采购的主要产品,已有1100多家企业的21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目前,已获认证的产品中大多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如环境友好型办公设备和用品、环保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环境标志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环境标志产品的特性主要从环境友好角度充分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安全、资源能源节约、再生资源利用以及产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但在政府绿色采购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依据什么标准采购环保、节能产品,却表现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些清单和标志,既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又互有重叠互不相属。为确保环保、节能产品政府绿色采购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国家权威部门应尽快作出明确的决定。
(三)建立绿色采购标准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1.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对各镇传统产业新增固定资产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给予奖励。对新兴产业(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航天航空)新增固定资产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园三区的新增项目由各自拟定政策并予以奖励)。加大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对设备投入300万元—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由区级财政按投资额8%给予补助;对设备投入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享受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另行补助2%,单个项目区级配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取得合法土地手续的新上工业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返还期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
2.加大金融保障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微小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按对本区内中小企业年平均担保余额增量的1‰给予风险金补偿;对年平均担保余额超过其资本金5倍以上的担保公司,按其年超出部分担保额的1.5‰给予奖励;对年平均担保余额超过其资本金7倍以上的担保公司,再按其年超出部分担保额的2‰给予奖励。
3.鼓励企业集约发展。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盘活存量、提高强度、依法收回、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土地租赁等途径破解“用地难”问题。对租赁闲置厂房1000平方以上进行生产经营,且年度应税销售超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实际租赁厂房每平方米一次性补助18元。对依法盘活存量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工业企业,实物投入超3000万元的,经审核,奖受让方10万元;超1亿元以上的,在享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同时,再奖20万元。鼓励标准厂房建设,对新开工投资建设非自用标准厂房,竣工并通过验收的,3层以下(含三层)按每平方米20元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3层以上按每平方米50元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二次出让的存量用地,除契税外,不再重复提取相关政府性基金。
4.强化企业规模培育。当年度新进应税销售规模企业的,奖2万元。年度应税销售新达到1亿元、2亿元、5亿元、10亿元、15亿元、20亿元、30亿元、40亿元、50亿元以上,且增幅达15%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对当年应税销售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规模以上企业,奖5万元。其中,百强企业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奖10万元;前30强企业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奖20万元。鼓励企业加强与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合作,对成功吸引风投、创投基金2000万元以上入股并已成功投资于本区境内的企业,经审核,一次性奖励20万元。鼓励企业加强与“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合资,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成功一例,经核定,奖励10万元。每年根据应税销售的总量、增量和增幅,评比应税销售突出贡献企业,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由区委、区政府授牌表彰。
5.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凡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通过省认定的,奖励2万元,单个企业不超5万元。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的,再奖励2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配套奖励100万元、20万元、8万元,对新认定的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6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的企业,按上级政府补助金额的50%给予配套奖励。获得省、市首台(套)装备设备及关键部件认定的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被新确认的省级、市级重要产业链基地型(骨干)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6.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对参加通过经信、商务等部门认定的重大市场展销会、展览会(广交会、华交会除外)的企业,家纺、服装行业按展位费8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5万元;其他行业按展位费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品牌或商标的企业,在国内地级以上城市新成功设立直营连锁店,单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经营时间超过1年的,每开设一家补贴5万元,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7.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对技术设备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节能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年节能不低于100吨标煤,通过竣工验收的,按技术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对获得市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奖励的项目,我区按获市奖励额的10%配套补助。对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规划并经市审核验收合格的,给予2万元奖励。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并且完成该计划任务的企业,按其补助金额的30%给予配套奖励。
8.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当年新确认为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列入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经竣工验收后,按照企业购置技术服务、设备、软件投资总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对为本地企业、行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提供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市场开拓、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承建企业,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经认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在“数字企业”创建活动中,被评定为市五星级数字企业奖励2万元,四星级数字企业奖励1万元,三星级数字企业奖励2千元。
9.实行社会保险缓缴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苏政发〔2011〕153号),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中小企业确因特殊困难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通过提供资产担保或者其他有效缴费担保,经核定,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之外的社会保险费,缓交期限不超半年。
本意见自2012年起实施,由区经信委和财政局负责解释。本意见所涉及的相关方面,与原有政策规定有不符的,以本意见为准。同时,实行最高限额原则,对企业同一事项涉及多类补助扶持政策的,按最优惠一项执行。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工业创新发展十大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
突出“合力兴工、创新强工”主题,根据《*市工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围绕工业创新发展五大行动,设计十大系列活动,三十项具体活动载体,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创业激情,形成政府推动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社会参与创新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工作内容及职责分工
(一)着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
1.组织工业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论坛、座谈、征文等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展思路,广泛征求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意见。(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
2.开展向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活动。组织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赴全国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考察,借鉴各地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坚定信心、创新创业。(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委宣传部)
3.举办长三角十六城市工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邀请长三角十六城市政府有关领导、经济学家、企业家来绍聚会,举办工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推进区域合作,进行思路对接,共谋创新发展。(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二)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培育5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增3家以上省级绿色企业;继续抓好5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13家试点企业建设。(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5.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根据《*市节能减排行动纲要》,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双十”、“双百”计划,全面推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管理红、黄、绿牌制度,深入开展“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
6.切实提高经济质量。盘活存量,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和厂房进行“零土地、零排放”技改,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专业化协作,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标准厂房利用率。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进一步提高新增投入产出率、新增资金利税率。增加总量,实施技改投入“1234”计划,力争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10只,1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00只,在建项目总数达到3000只,启动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只;确保全市完成工业性投入570亿元,其中设备、技术等技改型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等部门)
(三)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7.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根据《*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形成国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体系,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8.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9.实施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立足*工业发展实际,摸排和筛选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10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扶持、重点攻关。(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四)着力推进发展体系创新
10.推进产业集群化。实施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着力提升纺织、机械装备、食品饮料、汽配、家电、家具、包装、医药成品药、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信息电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创意、网络等新兴产业及与产业集群相关联的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风险投资、检验检测、人才开发、会展服务、物流配送、会计审计等生产业。(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11.推进产品高端化。实施“品牌强市”战略,鼓励企业创建各类名品名牌,创牌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经营,品牌经济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执行有力、协调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制度建设。实施专利战略,争取专利申请突破1万件、专利授权6000件、发明专利100件。实施标准化战略,争取新增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企业5家。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产品,形成一批产品产业单打冠军。(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外经贸局)
12.推进企业规模化。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扶持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形成梯队型企业群体。重点培育10家左右有国际竞争力、国内影响力、行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
13.推进创业全民化。按照《*市现代家庭工业发展规划》,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积极开展“创业*”系列活动,加强对现代家庭工业的培育扶持,力争新增现代家庭工业企业5000家,解决就业5万人左右。(责任部门:市农办、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工商局、*电力局、*电信分公司、市邮政局、各金融机构)
(五)着力推进发展平台创新
14.加快推进杭州湾产业带建设。结合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剂土地,加快推进市区工业北移战略,建设杭州湾南翼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合力调整镜湖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布局,全面实施市区二环线内企业转型提升拆迁工作。(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越城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
15.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提升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原则,通过产品结构的替代、质量提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的提高,推进“退二优二”、“二次创业”,力争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市经贸委)
16.加强经济强镇村集聚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区和中心镇建设,重点整合和提升2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扶持和规范100个现代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成为工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责任部门:市经贸委)
(六)着力推进发展空间拓展
17.健全企业外拓机制。鼓励企业赴境外、市外建立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加强对外拓企业的统计管理和税源管理。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优势企业和出口品牌,争取企业自营出口增长20%,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外经贸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经贸委)
18.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境外、市外优质资源,加强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管理的引进,围绕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大、高、新、优的项目,努力实现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的转变。开展对重点区域及上海等地的专题招商活动,召开“回乡经济”大会,开展“爱乡模范”评比活动,依托“越商创新促进会”,进一步完善内、外资招商网络。(责任部门: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配合部门:市招商局)
(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9.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引导家族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做强做大,争取全市新增上市公司8家,新增融资40亿元。(责任部门:市上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0.推进工业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营造有利于工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国有资本整合提升,做优做强。(责任部门:市农办、市国资委,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经贸委)
(八)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创新
21.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组织企业家创新创业培训和经验交流。筹建工业经济特约研究员组织和经济顾问制度,建立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稳定长效的互动渠道。重视培养新生代企业家,通过组织赴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大集团学习培训等方式,努力实现我市新老企业家平稳交接。(责任部门:市人事局、市经贸委)
22.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属于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高端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回绍创业,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奖励在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责任部门:市人事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经贸委)
23.培育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鼓励开设与我市传统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校或专业课程,开办软件职业技术培训班,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产业型蓝领工人。(责任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九)着力推进要素配置创新
24.缓解企业“用地难”。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业用地指标,探索盘活土地存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切实保障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责任部门:市国土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5.缓解企业“融资难”。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推进乡村银行试点工作,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绍设立分支机构。(责任部门:人行*市中心支行,配合部门:*银监分局、市经贸委)
26.缓解企业“用工荒”。进一步创新劳动用工方式,积极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劳务对口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向学校“订单式”招工。(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十)着力推进发展环境创新
27.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舆论环境。多形式、多载体、全方位宣传报道近年来*工业创新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大力宣传推广企业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8.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围绕“合力兴工、创新强工”主题,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创业全民化”战略,制订完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整合现有的工业扶持资金,集中财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竞争力增强。(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经贸委)
29.开展工业创新发展竞赛。开展各县(市、区)政府工业创新竞赛活动,并制订考核评价细则及相关激励措施。开展以“比实力、比活力、比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创新竞赛活动,并开展创新型企业评选活动。(责任部门:市经贸委)
30.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开展“三合一”企业和高危行业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实现同步下降。完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健全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责任部门:市安监局,配合部门: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市质监局、市经贸委)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工业创新工作,把工业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工业创新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创新中遇到的新问题,总结和推广新经验。
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1.20XX年度共完成约1485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维修等。得到业主商户的好评和认可。
2.加强现场管理,对小区装修单元施工按管理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使之不影响小区外貌和安全管理,对商铺的中央空调和消防管道改造要求按工艺规范施工,保证中央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3.4月份重新修订了岗责和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工作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把岗责落实到实处 。
4.每月抄写计算水电表,配合财务做好每月水电计费和管理费的收取工作 。
5.A、B栋走火梯改造。原环形灯加电子镇流器成本约30元一套,改造后节能灯成本约10元一支,改造数量约160支。
6.A.B栋走廊灯改造。原36W一体化排管灯成本约35元一支,改造后节能灯成本约10元一支,改造数量325支。
7.协助商铺用电增容线路改造。(如;
邮政银行、农商银行,二楼202、210、219华银公司)
8.银业国际负一层水泵噪音的处理。生活水泵房在使用过程出现震动和噪音导致A栋多户业主曾多次投诉水泵噪音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后经环保局,施工单位的改造已解决此难题。
9.地下车库出入口对调工程及露天停车场安装岗亭和道闸.减速带。
10.在雷暴雨期间及时对小区明沟管道垃圾疏通工作以及做好排洪防汛工作。
11.跟进小区遗留工程维修。(修补墙壁裂缝、补漏、维修门窗等)
二.施工改造
按照公司布署,经集团公司同意,工程部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施工任务,为公司节约成本。
1.一楼安管部、工程部办公室装修。
2.地下车库入口处路面倒水泥。
3.观光电梯大堂门口铺设无障碍通道。
4.一楼商铺前面绿化带改为铺设环保砖。
5.02岗旁草坪改为铺设石子路。
三.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目前小区设备保养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到位的,所有的设备按照设备保养说明书进行保养,每日巡查,目前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严格按照配电系统运行保养的规范要求,参照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大夏核心配电室设备的运行、检修和清扫工作。同时对各楼层配电管井内母线插接箱定期进行保养
2.电梯检查方法的更新。针对电梯事故的多发,而工程部检查工作时又未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原有的检查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原来只对机房、电梯主机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了检查中乘坐舒适度、稳定性及噪声情况的检查,到轿顶运行观察、底坑的查看。督促维保单位提高维修保养水平消除故障隐患。加强电梯维护保养跟进监督工作,使银业国际10台电梯顺利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年一次的电梯年检,并取得电梯安全使用证。
3.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抓好楼宇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对消防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防锈加油工作。规范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为使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的运行良好,确保火灾发生后每一个疏散指示灯、安全指示灯、楼道应急照明灯亮以引导业主(用户)有序地进行应急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制定《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保养规定》并配发相应的记录表格,对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保养进行规范。及时发现有问题的灯具进行修复,进一步提高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可靠性。
4.中央空调设备的维修保养,对天面冷却塔和冷冻水管道每月进行清洗。每月对一~三商铺180台盘管风机普查并对其中12台存在不同问题的盘管风管进行了维修,6月份机房和天面冷却水管进行除锈和油漆,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转性能,保证夏季制冷的正常供应。
5.发电机每月进行一次保养,保养时例行开机运行15分钟,确保停电时能快速进行发电。
6.生活水泵房每日巡查2次,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业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7.弱电设备保养工作,对楼内弱电管井进行了全面清洁、整理工作,配合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进行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8.易出问题节点汇总。因为设施设备绝大多数的故障都是由于个别重要部件损坏造成,如供水系统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止回阀和电磁阀、液位计造成,烧电机多为交流接触器的触点拉毛受损造成,电梯的故障多为光膜、门机、平层器、控制柜的各种接触器造成。要求各维修部逐步建立设备故障台帐,进行易出问题节点汇总,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此部位保养工作,提高设施设备安全保障。
四、在能源管理、降低消耗方面
我们对园区内的公共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摸底排查,找出节能降耗的方法,对需要且能够改进的设备、设施作出节电改造方案或建议,逐步进行改造:
1、将车库照明、楼内通道照明、大厅照明、电梯厅照明及步梯间照明等分出白天和夜间照明;
在保证整体照明需求和造型完整有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如将连排灯照明改为隔灯照明方式等。
2、对大功率机电设备加强巡查,确保电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效率。加大控制设备的维护,减少大功率设备的超停次数,降低功耗。
3、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对更换出的文件、灯具、镇流器等进行维修,通过更换零件或重新拼装等方式修理旧件,减少新件的使用。
4、全年能源消耗:电::668805度,水:3744方
五、技能培训
工程部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也是一个专业技术很强的部门,同时这也正是我自己的专业,对工程部员工进行了智能化系统、强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发电设备操作、电梯应急处理等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各员工都熟练掌握了物业设备设施的应急处理及操作流程,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还比较欠缺
2.工作流程中,规范操作的统一性不强,对外围单位监督检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3.仓库材料摆放不够规范,东西摆放比较乱,没有贴明显标签
4.个别工作进度均比计划拖延滞后,维修工作的效率和维修质量有待提高
5.和各部门工作衔接还不是很完美
七、20XX年工作计划
1.针对去年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按照月、季、年度保养计划对设备设施进行保养
3.跟进各维保单位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对维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随时做好防汛、防火等措施,完善设备设施及各项应急预案,做好检查及检修工作,确认设备设施及人员安全
5.随时处理各项报修工作
6.完成领导下达的临时性工作
7.适时进行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员工考核,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0xx年我们的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规划管理、提升素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总方针,时刻践行着为集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的总目标,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创新,努力完成着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完成的工作、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1、理头绪、抓管理、树形象
一月份我们从四川人手中正式接管物业后,首先将众多的头绪进行梳理,迅速从中理出主要的迫在眉睫的几件事。首先,抓管理、促效益、树形象。小区的管理说到底是为业主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服务者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发挥。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在工作中不仅需要有好的态度、好的服务理念,更要有专业化管理。对此公司制定了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明晰化的流程程序,做好了职责定位,使物业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其次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企业形象。我们有针对地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礼仪礼貌、行为举止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使得在职员工迅速达到了服务要求。出色的服务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春节为小区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
节前,我们组织保洁人员对小区公共设施设、楼道、停车场、院落、花池、草坪的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清倒,整治了卫生死角;组织安保人员就节日安全防范进行培训,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加强了措施;在小区设立*燃放区,指定燃放点,由专人负责巡查;节前工程维修人员对小区各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检测、维修,保证了节日期间水、电、暖及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营造节日气氛,我们在小区大门及院落挂灯笼、摆放吉祥物,院落、树上、假山挂彩灯、贴挂标语,还给小区各单元门贴了春联、送了“福”字、给业主送维修报修服务电话卡、张贴了温馨提示,同时慰问了a、b区业主代表30户。真诚、温暖、快捷的服务确保了小区节日的温馨、祥和、安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区院落成功地承办了了一台,精彩的表演、热烈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一个。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3、对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系统维修
为了彻底改变小区业主对物业的看法,也为了彻底解决小区多年来存在的一些问题,春节过后,我们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对a、b区的共用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整治。先后投资20余万元,更换了小区19扇单元门,清掏了44口供暖、供水井杂物,维修、更换楼内外管井阀门720个,检漏修补屋顶漏水60余户,更换住户玻璃400多块、对60多户的住户窗框进行维修,清掏小区污水井67口、化粪池4个,修补拓宽路面200多米,更换了a、b区的监控设备。除了以上的整体大的维修外,我们还接了500多个维修单,回访住户300多户,业主对我们的满意率达98%以上,接到投诉3起,并圆满地协调解决。
4、建全档案,对各类手续进行年检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便于更好地服务业主,四月份我们将物业公司所需、所缺的档案资料从相关部门一一调回并存档,接着对各类手续进行年检,提早顺利地通过完成相关部门要求的手续年检。
5、对小区进行绿化美化
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区环境,我们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先后栽刺柏14000多株,装点假山边鲜花800多盆,种植鲜花16000棵,与此同时对以前种上的花草树木进行除草、修剪,精细打扮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6、加强宣传力度,配合、社区完成“创城”工作
物业服务不但是理性的行为服务,还应该包括人文的思想教育与感化。我们在整治小区环境的同时,也通过宣传广告栏向业主宣传“创城”理念、消防常识、业主行为规约等,先后展出了15块宣传牌匾,张贴了40多张天骄街道关于全民参与的“创城”宣传广告,发放了400多张文明城市市民调查问卷及200多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须知》。广大业主通过这些舆论宣传,自身素质、“创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公司文化的建立,我们动员广大员工认真学习企业文化,点击集团公司网站,了解集团公司的成长过程,培养员工热爱企业的意识,我们还积极地为公司网站投稿,半年来我们共为公司选送稿子4篇,4篇都被网站采用发表。我们也为物业监察大队先后送去5篇关于我们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稿件,其中《我们就是要感动“上帝”》一文在9期物业专刊上发表。
7、配合集团公司完成c区奠基开工典礼的准备工作及善后工作
10月22号——11月25号,我们除了值班人员外,其他员工全部出动到c区,很好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交给我们的清扫售楼部卫生,布置会场、,包括插彩旗、摆放鲜花等,负维护会场车场秩序、安全卫生等任务,并处理了会场善后事宜。这次的活动,我们的团队服务技能得到了锻炼,团队的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8、d区的前期介入
(1)组织架构的建立
(2)人员的招聘
我们通过人才招聘市场以及发动在职员工,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渠道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严格筛选,择优录取,为公司招聘下大部分所需员工,目前招聘工作还在进行。
(3)新员工的培训
我们对新入司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包括企业理念,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考核制度,员工手册以及安全操作常识等培训。新员工的上岗基本技能迅速掌握,团队的服务能力得到了保障。
(4)交房资料的准备工作
我们整齐了《业主入住通知书》、《业主装修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规约》、《业主服务指南》等交房时给业主的相关材料,同时我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对d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建立以及业主档案的建立。
9、员工的着装
6月份我们统一了员工的服装,员工的外部形象的树立给公司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体会与不足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我们的大量工作离不开集团公司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会紧紧围绕在集团公司的周围,努力为玺建祥房地产后期服好务,为玺建祥房产创名优品牌而努力。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只有真心实意、踏踏实实为小区业主服务,业主就会把好的“口碑”送给我们。我们会继续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把玺建祥物业打造成品牌物业,为集团公司增添光彩。
当然,我们在这半年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员工的服务技能不够精熟,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烈,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科学、规范,员工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年的工作打算
1、全力以赴将d区项目的接管工作完成好。
2、培养市场,加大广告宣传,树立品牌意识
鄂尔多斯市的房产开发及玺建祥房产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做好市场调查,总结一年的工作经验,做好业主的回访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们的企业知名度。
3、做好我们的回访我工作,特别是业主的报修工作。及时、真诚、贴心的服务永远是我们工作的主线。
4、加强a、b、d各项目,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为公司的各项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5、配合集团公司完成c区的前期介入工作
6、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安全教育,实行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小区业主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小区创作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7、结合实际情况,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集团公司步伐,协调好内外部门关系,多为集团公司排忧解难。
总之,我们物业公司会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重管理,抓培训,创新服务理念;重品牌,拓市场,增强竞争实力;重人才,创机遇,扩大发展空间;励精图治,开拓物业市场,众志成城,创玺建祥物业辉煌。
物业公司个人工作总结201x年以来,本人以公司为服务理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现对此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加前期交接房工作。
本日于201x年2月21日进入公司xx物业管理部,在老员工的带领下,本人虚心学习,为xx二期D.E栋设施设备验收。为交房及日后的物业服务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xx二期交房工作。
从3月30日交房起,本人隶属于验房组,陪同前来接房的业主验房,为其对户内的配套设施做介绍,就其有疑问的地方做详细解释。在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交房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学会了如何更融洽的与人沟通,学会了用更专业的知识去为客户排忧解难。
在此期间,本人收获颇多,也总结了一点点如何顺利的完成陪同业主验房的经验,xx二期的交房工作比较顺利也相当的圆满,其中也有着一份我的努力,为此我感到衷心的高兴和自豪。
xx二期交房工作完成后,本人于201x年4月25日xx调入西彭西城华府。负责西城华府的前期工程进度追踪与工程质量监督,西城华府是我司的一个新楼盘,也是公司的一个新窗口,在这里,很多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走到了一起,大家成为了同事,成为了朋友,都为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三、xx的交房及准备工作。
在接房前的筹备工作中,我们都很努力,各种资料,细节,说辞都准备得很充分,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够进行分户验收,以致后期维修量偏高。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交房期间里,交房数量达百分之八十,而至今,接房数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五以上。
四、设备设施的验收
自xx交房前一周开始,我们工程维修班的同事就开始了对小区里面的设备设施的验收,经常都是加班加点,维修班工程人员连续加班半个月。我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新楼盘交房开始后,我和同事们起早贪黑,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都觉得过得很巴适。
五、装修监管
在接房后到今日已有五百多户业主办理了装修手续,近百家业主已入住,来年我们将继续对装饰装修进行监管。
六、设备的保养及监管
在设备交接后,紧接着就是设备的保养,我与维修班同事做到了每月对发电机,配电设备,供水设备,消防设备,照明设施,运动健身设施等进行定期保养,并对电梯保养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由于很多设备好在保质期,我们要做好与厂家的沟通,有问题及时通知厂家。
【关键词】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N9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输需求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只凭地方行政领导为求政绩而拍脑袋决策,变“可行性研究”为“可批性研究”,不经科学论证或肤浅论证,就仓促上马,致使在工程建设项目早产,实施过程中一变再变,甚至成为烂尾工程。本文主要就如何做好公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谈一下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浅见。
一、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概念
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规划、机会论证、项目论证、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开工手续等,泛指项目开工前一切准备工作和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完成的各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手续。
项目前期工作以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和维护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政策支持,在项目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是项目工作的起点。项目前期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多、法规多、审批环节多,这就要求项目前期参与人员能对前期各项工作加深了解,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项目管理的不断规范,对项目前期工作要求越来越严。当前项目前期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工作周期短,导致项目的科学、合理、经济、安全性不足,投资和社会效益差。
二、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程序
(一)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内容
工程项目前期管理是指工程建设中的项目决策阶段,它包括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阶段。
规划是指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省发改部门或省、市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同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用地规划相互衔接。
项目建议书又叫做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它是由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发展要求,结合自身各项资源条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具体项目建设的轮廓设想和书面文件。项目建议书由发改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列入建设前期工作计划。解决的是否建设的问题。
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也称行业审查)通过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继续进行,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的进一步深化,收集资料对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和定位,综合评选,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条件上具备,实施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得到行业专家的论证和主管部门的批准。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设计文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的基础。
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外部投资者、决策者、银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设计阶段又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科学依据,拟定修建原则,选定方案;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实验、专题研究,落实技术方案;确定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
一般来说,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发改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各省、直辖市具体审批权限不尽相同,具体项目要根据所在省份(直辖市)政策、道路性质等级、建设规模、线路跨越区域等因素综合确定审批机关。
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置文件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置文件主要有规划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节能审查意见或登记备案意见等前置审核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对特定项目和环境要求的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批复、涉河建设方案批复等前置审核文件。
(一)规划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的选址,不仅对建设项目本身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项目建设的地点与周围其他建筑之间是否存在互相影响、选址是否影响其他重要保护区和居民生活、选址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分区、选址是否会影响以后即将建设的其他项目,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以及起终点论证都需要在选址阶段予以明确。公路建设项目由于是线性构造物,还要考虑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规划选址意见书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同级审批。项目业主要向规划部门提交:《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图;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老路利用率低、改线路段较长及新建道路还应提供项目选址研究报告。本项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二)项目土地预审
土地预审的目的:一是用地性质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出于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的需要;三是核算项目合理用地面积,集约节约保护土地。用地报批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独立选址报批和城市批次报批。项目选址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规划范围以外,采用独立选址报批方式;项目选址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采用城市批次报批方式。路网建设项目尽量采用独立选址的用地报批方式。用地审批主体:用地面积70公顷以下(其中耕地必须35公顷以下)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用地面积70公顷以上(含70公顷)、耕地35公顷以上(含35公顷)或者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由国务院审批。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的有关要求,还须把土地预审资料制成电子报件上报。用地报批程序分为用地预审、征地报批、划拨供地、办理土地证4个步骤,分别取得用地预审意见、省级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复、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土地使用证4个批复文件。用地预审、征地报批、划拨供地、办理土地证等环节所需申报资料由各直辖市、省(区)国土资源部门规定。在土地预审资料中应包含地质灾害评估备案表、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证明材料等内容。本项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三)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还对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在项目筹建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在规划和项目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把在建设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对于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坚决禁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阶段、公众参与、修改完善和审批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需要重点评价的内容,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二是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阶段,主要任务是汇总、分析前一阶段工作所取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和结论,完成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工作。四是公布报告书,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对于不同意见,可以向编制单位和项目业主单位反映。五是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六是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是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前置性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必须附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在本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四)节能审查意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 500 万 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 1000 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 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 (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 200 万至 500 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本项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由省市发改部门实行同级备案。
(五)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在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场环境、地震活动规律、现代地形变及应力场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所需要采用的风险水平,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或设计所需要的一定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和相应的资料。 国务院323号令《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规定:公路、铁路干线的特大型桥梁、大型桥梁以及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本项目审批机关为省级地震主管部门。
(六)涉河建设方案
涉河建设方案主要有防洪评价报告书、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等。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通航安全评估报告主要针对跨越通航河道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的提出防洪影响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来规避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泄洪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法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审批机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
编制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目的是使桥梁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以适应水运发展需要,确保船舶、排筏的航行安全畅通。设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跨越国家航道的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审批办法》。审批权限要求:凡在长江、黑龙江干流和通航3000吨级以上(含3000吨级)海轮的沿海、内河航道上修建桥梁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由交通部审批;凡在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航道上修建桥梁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交通部授权拟建桥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交通部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审批,报交通部核备。
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编制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水上水下活动对船舶通航的影响,维护通航秩序,保护通航资源,保障通航安全,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省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所辖区域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工作。本项工作设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审批机关为航道主管部门。
(七)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凡征占面积在1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审批机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
四、土地报批阶段专题研究
(一)土地复垦方案。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方案由相应资质单位编制。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二)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五、土地报批办理
在土地复垦方案、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批复、项目勘测定界完成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土地报批组卷。
一、组卷所需材料:
(1)用地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建设项目用地申请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情况说明;涉及林地的,提供林业部门出具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建设项目用地审查表;涉及规划调整的,需提供规划调整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报告书(含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和勘测定界图;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复垦方案审核文件;线型工程平面图。
(2)劳动保障部门应提供的资料: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说明表。
(3)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提供的资料: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报告;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四方案”;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验收确认的批复;征地情况调查确认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征地补偿标准及安置途径告知书及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回证;拟占用土地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用地单位配合);补充耕地位置图(报国务院审批项目用地)。
二、征地流程
(1)办理规划报批手续。依据设计单位出具的项目红线图,至规划部门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址红线图及规划用地许可证;
(2)根据规划部门下发的用地红线图,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项目勘测定界,出具项目勘测定界报告书。勘测定界成果必须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核对,并经项目所在市国土部门审查确认,确保勘测定界成果准确性。依据项目勘测定界图至项目所在市(县)国土资源局绘制拟占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对项目占用林地的,需由项目单位根据勘测定界成果向林业部门申报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3)委托有资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编制项目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由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报告进行论证,出具专家论证意见;提供项目勘测定界报告,市国土资源局或省国土资源厅出具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
(4)落实占用耕地补充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用地单位向项目所在地县(区)国土部门申请委托补充耕地,缴纳耕地开垦费,获得省国土厅对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文件及对应的报国土部备案文件;
(5)配合国土资源局进行征地调查;协调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填写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说明表;
(6)向项目所在地县(区)国土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用地申请表及其他所需用地报批材料,督促项目所在地县(区)国土部门完成征地“一书四方案”(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编制工作。在报件组织完整后,根据征地预存款的规定,开具征地预存款缴纳通知单,同时做好电子报盘。项目申报单位完成征地预存款缴纳工作并凭银行转账单,将报批材料及电子报盘送至省国土厅政务窗口。省国土厅政务窗口对报批材料审核通过后,将报批材料上报省政府审批。
土地报批批复后,然后进行土地划拨、办证。取得土地且施工图审查批复后,就可以进行征地、拆迁,施工招标,申请质量监督和开工许可。至此,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大功告成,进入项目建设实施阶段。
七、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一)在项目前期工作中,专题研究报告众多,无论采取委托还是招标,都要注意编制单位资质(最好能有成功案例和业绩)和工作周期是否符合要求,做到合理适度交叉,缩短前期工作周期。
(二)土地报批工作,涉及人多面广,专业性较强,宜由国土部门牵头组建专门队伍办理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办理。
(三)穿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时,要为铁路、高速公路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设计方案要得到权属单位认可;桥梁建设的选址和跨径要与近期河道规划保持一致。
(四)在电子文件传输过程中,注意遵守《保密法》,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关键词:碳交易;碳金融;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D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9)04-0042-12
一、碳金融溯源
“全球和地区各级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并可能已达到临界点,而超过这一临界点就有可能出现迅速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是由于人类在日益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世界上从事活动,导致货物、服务、资本、人员、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的流通不断扩张造成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2008年发表的评估报告《地球气候系统的引爆点》(Tipping elements in the Earth’s climate system)对影响未来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关键临界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严峻的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提出一旦气候变化突破“引爆点”,就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更为严峻的气候系统变化,并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科学已经证明了气候变化危机的严峻形势,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为核心的国际行动必须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充分利用经济、金融等市场经济手段,才能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同时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一)环境金融的产生
以金融市场为依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除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非资金融通的活动,如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分散风险和弥补损失的保险活动等。联合国统计署有对金融及相关服务的统计,该项目大体上包括:金融中介服务;投资银行服务;非强制性的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再保险服务;房地产、租借、租赁等服务。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金融服务附件(Annex on Financial Services)规定,金融服务包括所有的保险和与保险有关的服务、所有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日益成为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为使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协调,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引的发展路径必然需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寻求成本效益的均衡点。当经济手段通过法律的确认而广泛应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以资金融通为核心的金融因素顺其自然地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了。
按照1993年创立的美国环保局环境金融中心(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Finance,CEF)的理解,由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成本在迅速增大,国家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脆弱,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缺口巨大。因此,国家需要制定长期的环境筹资战略,以充分利用金融工具规制环境问题。CEF通过金融专业人员的工作,通过环境财务咨询委员会(EFAB),以及环境金融中心依托的8所大学,寻求降低成本,增加投资,并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与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私营部门协调解决环境问题对金融的需要。美国传统英语词典(American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2000)将“环境金融”解释为:“旨在应对环境危机的诸多问题,以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Sonia Labatt和R,R,White在2002年出版的《环境金融:环境风险评估及金融产品指南》一书中认为,环境金融是由金融机构主导的,将环境因素引入金融理论和实践中,开发“为转移环境风险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全球惟一的环境金融杂志(Environmental Finance magazine)则将范围广泛的涉及金融的环境问题,概括为天气风险管理,可再生能源证书,排放市场和“绿色”投资等内容。Sonia Labatt和R,R,White更从金融产品的角度认识环境金融问题,认为环境金融研究所有为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设计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有:包括绿色抵押在内的银行产品;天气衍生产品;社会责任投资市场中的绿色基金;可交易的排放减少信用;巨灾债券;以及基于温室气体减排信用而开创的金融产品。
(二)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
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市场经济模式一体化的完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之后,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设计了以市场为基础的3种灵活机制。使得市场化手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提高“气候公共物品”的稀缺性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发挥作用。由于《京都议定书》对各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限排和减排义务的规定都是用CO2减排量来计算,所有其他5种温室气体(CH4、N2OHFcs、PFcs、SF6)的减排量都要折算成CO2的减排量(CO2当量)。因此,基于温室气体减排而产生的信用即可统称为碳排放减少信用。随着碳信用的产生,碳市场和碳交易开始发展。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07年达到640.3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6倍,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同时,与碳交易相关的贷款、保险、投资等金融问题相应产生。可以说,由《京都议定书》规制的碳排放减少信用而开发的金融衍生工具,属于上述环境金融的组成内容,但具备了碳金融的独特内涵。碳金融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要素,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环境目标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碳金融问题,需要从经济、金融、国际法的多个层面综合考量,为进一步研究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世界银行碳金融部门认为,碳金融提供了各种金融手段,利用新的私人和公共投资项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碳金融可以理解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碳金融发展必须依托全球碳市场,目前这个市场由京都机制下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交易系统组成: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在欧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土、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英国等排放交易市场创造的碳排放许可权;另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的减排信用交易额。国际金融公司(Intem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下设专门机构Sustainable Fi-nancial Markets Facility(SFMF)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领域的金融服务”。IFC
还专设碳金融机构,直接为合格的买家和卖家提供碳融资服务。该机构指导并支持私营部门参与不断变化的碳市场,通过碳融资项目的碳信用额度,创建长期信贷风险的新兴市场。IFC开发的碳融资产品和服务包括:碳交付保险、销售碳信用额度现金流的货币安排、富碳产品与营业的债权和资产安排、与气候中介机构与政府合作以各种资本运营手段促进碳信用的实现。
二、碳金融的国际法基础
UNFCcc规定发达国家(附件二缔约方)。必需提供新的和附加的资金来源,以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履行(《公约》。为推动这一议题,《公约》建立了向发展中国家分配资金的融资机制。该机制由公约缔约方会议(COP)指导下的全球环境基金(GEF)运营。除了上述原则性的规范融资机制之外,《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灵活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一)uN Fccc和《京都议定书》
UNF CCC作为一个造法性条约,定义了“气候变化”、“气候系统”、“温室气体”、“库”、“汇”和“源”等法律概念,并原则性地规定了公约的目标、承诺、研究和系统观测、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缔约方会议、秘书处、附属科技咨询机构、附属履行机构、资金机制、信息交流、争端的解决以及公约的生效、保留等诸多问题。《公约》在附件一。和附件二列出了发达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的名单,明确规定了各附件所列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具体承诺。1994年3月《公约》生效。1997年COP3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议定书附件B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限制;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来削减排放温室气体开创了灵活机制;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成本较低的活动来折抵部分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履约所需资金而设立资金机制;为确保缔约方履约,减少或杜绝不遵约的情况而设立遵约机制。《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以1990年确立的排放量削减水平为基线,将于2008~2012年间把6种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减少5.2%。参与《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已同意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截至2009年3月31日,共有191个缔约方,其中附件B国家39个。
《公约》缔约方会议自1 995年至今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谈判包括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两方面内容,核心议题包括资金和投资方面的激励、技术开发和转让等。2008年底波兹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COP14),由于分歧巨大只启动一个帮助最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基金。各发达国家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减排目标,都迫切需要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替代协议。因此,2009年将是繁忙的碳外交谈判年。2009年3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拉开帷幕。会议旨在为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新的减排协议铺平道路。与会代表希望能在波恩制定出新协议的第一个谈判草案文本,而协议草案应明确解析4点问题:首先,工业化国家的责任,及其如何通过各自设定的目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第三,融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首要顾虑在于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让它们参与减排却不提供资金支持是不合理的。第四是治理。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机构,管理用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相关资源,给发展中国家平等的发言权,并确保它们自由地使用为其清洁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如果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没有达成一份包括所有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协议,就会对UNFCCC进程及其取得成果的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灵活机制”创立的碳信用市场
《京都议定书》建立的“灵活机制”包括第17条规定的排放贸易机制(Emission Trading,ET)、第6条规定的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以及第12条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统称为“灵活机制”。。前者是基于配额的交易机制,后两者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机制。《京都议定书》建立的“灵活机制”又称为京都机制。
1 京都机制的基本规则 排放贸易机制仅限于议定书附件B国家才可参与,因为议定书附件B国家被分配了“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的基准年或基准期百分比,他们可于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进行“分配数量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s,AAUs)的交易。所谓AAUs是公约附件一国家根据其在《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可以得到的碳排放配额(一个AAU等于1吨CO2当量)。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任何此种贸易应是对为实现该条规定的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之目的而采取的本国行动的补充。基于排放贸易机制的确立,一种以排放减少或消除量为形式的新的商品被创造出来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如果需要超过其被许可的排放量,可以从拥有富裕排放量的附件一国家以现货交易的方式购买AAUs。由于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此类交易被统称为“碳交易”。由于“碳”成了和其他商品一样受人们关注和交易的对象,“碳市场”就自然形成了。
儿和CDM被成为基于项目的交易,是因为这两种机制需要公约附件一发达国家或其国内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东道国将项目产生的GHG减排量卖给投资方,而投资方以其折抵在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只是基于东道国是公约附件一中的“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还是公约的非附件一国家(发展中国家)而分别设计为ji和cDM。联合履行机制下的项目减排量称为“减排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s,ERUs)。其第一个起算期从2008~2012年。因为项目发生在附件B国家(有排放限额)之间,它们不产生新的排放单位(不同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项目可视为交换减排单位(ERUs)的投资。就批准程序而言,JI项目分为两类。如果项目双方均实现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自排放义务,项目需得到相关政府的批准。如果一方或双方尚未履约,则必须由认证的独立机构使用类似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所用的评审程序进行评审。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协助非附件一国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并协助附件一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之减量承诺,所获减量单位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其第一个起算期从2000年开始。
在上述碳贸易市场中,还包括一种称为清除单位(removal unit,RMU)的排放单位,可以通过来自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的方式履行承诺,比如植树造林。RMU也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一个单位,一个清除单位等于一吨的二氧化碳当量。附件B缔约方通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产生
清除单位(RMU)。只有附件B缔约方可以使用清除单位(RMU)帮助实现其《京都议定书》承诺。
2 京都机制创建的碳信用市场
京都机制是由美国代表团将巴西申请为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拨款建议书改变而成的补偿机制。美国代表团根据美国1995年《美国酸雨项目(u,s,Acid Rain Program)》以及《清洁空气法案(Clear Air Act)》规范的二氧化硫排放交易计划,希望在《京都议定书》大范围采用交易机制。发达国家相信,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拨款而要求他们减排温室气体,会比改进发达国家本身的能源基础设施还要便宜。OCDM和儿允许发达国家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活动,以换取在国外抵消排放信用。其中CDM预期将在2012年前年减少二氧化碳当量达515亿吨。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协助非附件一国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并协助附件一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之减量承诺。清洁发展机制通过一级市场的建立,完善了基于项目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一项限制或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项目,如果被CDM执行理事会(CDM EB)批准,可获得碳排放信用。项目活动产生的部分收益(最初15000吨二氧化碳当量每核证减排量(CER)0.10美元;之后每CER 0.20美元),可用于支付管理费用,并对减排信用征课2%的费用创立一个适应基金,协助特别容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应行动。
京都机制利用市场手段,以实现高效率的基础广泛地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模式。这些新兴市场从污染源交易中创造新的财富。通过确立包括成本、价格等因素的碳交易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的配额和排放减少信用,为各经济体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并赢得竞争优势。AAUs、ERUs、CERs等都属于可交易的碳信用范围,由于其归属分配和实际使用并非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上,使得碳信用具备了金融衍生产品的某些特性,为国际金融充分介入碳交易奠定了基础。
(三)碳金融的国际法制度规范
1 联合国国际交易日志(ITL) ITL是法定的碳交易的中央注册系统,与各国注册系统和欧盟排放独立交易日志系统(CITL)相链接,用以记录京都承诺期间排放配额的发放、国际转让和注销。该系统还能确保每个缔约方注册系统在每笔交易上遵守《京都议定书》。2008年10月16日实现了与欧盟排放交易登记机关的对接,使得欧盟企业进口经联合国认可的碳信用额成为可能。联合国方面称,除了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之外,欧盟各成员国的登记机关以及共同体交易日志都在ITL于欧洲中部时间8:00重启后实现了与ITL的成功对接。这两个登记机关的对接使得欧盟各成员国能够进口CDM项目产出的CER,帮助欧盟企业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
2 国家注册系统 《京都议定书》每个附件B缔约方必须建立一个国家注册系统,以说明该方及该方授权实体的排放配额持有情况。该系统还包含各种账户,以留出供履约之用的排放单位并从系统消除排放单位。各账户持有者之间及各缔约方之间的转让与购买交易将通过这些国家注册系统进行。国家注册系统与联合国国际交易记录系统相链接,后者监督注册系统之间的配额转让情况。注册系统包括电子数据库,将跟踪、记录《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GHG)
贸易系统(“碳市场”)下的和各种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所有交易。
3 CDM执行理事会(CDM EB)10位成员组成的执行理事会根据议定书/公约缔约方会议(cOP/MOP)的授权和指南,监督CDM项目的实施,并负责批准新的方法、认证第三方审定和验证机构、批准项目并最终为CDM项目签发碳排放信用。在2008年10月的第34次会议上,CDM EB否决了8个CDM项目,其中的5个能效项目可望在2012年之前产出400万吨CER。其中有5个项目是挪威船级社负责审核的,而受影响最大的是英国交易排放公司,被否决的8个项目中该公司参与了5个。CDM EB成为调控CDM项目二级市场泛滥的关键机构。
4 联合履行监督委员会(JISC) JISC是负责实施联合履行项目的委员会。其中有10位来自《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成员,3位来自附件B缔约方,3位来自非附件B缔约方,3位来自经济转型国家(EIT),一位发展中小岛国家(sIDS)。符合资格要求的缔约方,可遵照一个简单程序进行减排单位(ERU)的转让和/或购买。不符合资格要求的缔约方,必须接受由联合履行监督委员会执行的核查程序。
5 额外性规则 《京都议定书》关于联合履行(儿)(第6条)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第12条)的条款中规定,把减排单位(ERU和CER)授予基于项目的活动,但条件是这些项目达到了以其他方式产生的附加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额外性规则为碳交易的审查设置了严格的标准。
6 气候变化特别基金(sCCF)和全球环境基金(GEF) SCCF是通过马拉喀什协定建立的基金,旨在资助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及经济多元化项目。该基金由全球环境基金(GEF)管理,应该是对UNFCCC和《京都议定书》的其他融资机制的补充。发达国家在里约峰会期间为履行其在各种国际环境条约下的义务而建立的一个联合基金计划。全球环境基金充当UNFCCC的过渡期融资机制,尤其是支付非附件一国家的报告费用。当一个国家级、区域级或全球开发项目也将全球环境目标(如应对生物多样化的项目)作为其目标时,该基金支付非附件一国家发生的额外的或“同意增加的费用”,从而提供资金以弥补传统发展援助资金的不足。
(四)国际金融组织参与的碳金融
1 世界银行碳金融部门(World Bank Carbon Finance Unit,CFU) 世界银行成立专门的碳金融部门,使用OECD国家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购买以项目为基础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排放量由碳金融部门的一个碳基金出资购买,同时,也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或联合履行框架内进行。与世界银行其他发展产品不同,碳金融部门不向有关项目贷款或赠款,而是采用类似商业交易的模式通过合同进行减排量的交易。同时,这些交易将定期核实,并由第三方审计。减排量交易(或称碳融资)不但可以增加项目的资金融通能力,还能降低纯粹商业贷款或赠款的风险。因此,碳融资提供了一种手段,利用新的私人和公共投资项目,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气候变化,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确保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新兴的碳市场中扮演主要角色。世行碳金融部门的工作则是促进全球碳市场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支持可持续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受益。另外,世界银行还通过“碳金融援助计划”来确保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能够充分参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灵活机制,并受益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同时,世界银行集团的“清洁能源投资框架”(Clean Energy Investment Framework,CEIF)通过投资致力于扩大能源服务,探索选择低碳增长,增
强适应气候变异与变化的能力建设。2007年,世界银行集团还发起了“碳伙伴关系基金”(Carbon Partnership Facility,CPF),并在2007年末开始发展一项名为“气候变化与发展战略框架”的计划。
2 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 IFC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它为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项目提供多边贷款和股本融资。国际金融公司致力于开发碳市场,通过设立专门机构Sustainable Financial Markets Facility(SFMF)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领域的金融服务”。IFC认为:气候变化特别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风险。国际金融公司应帮助他们应对这些风险,并确定融资方案,以减轻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影响。大量新兴市场可推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超过400个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intermediaries,FIs),IFC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定制金融和信贷额度,帮助中小型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升级,投资于清洁生产技术,将可持续性标准纳入供应链,并加强公司治理标准。促使小型排放者在这些市场上发挥关键作用,既实现减排,又解决他们的融资问题。IFC为此专设碳金融机构,直接为合格的买家和卖家提供碳融资服务。该机构指导并支持私营部门参与不断变化的碳市场,通过碳融资项目的碳信用额度,创建长期信贷风险的新兴市场。IFC的碳融资产品和服务包括:碳交付保险、销售碳信用额度现金流的货币安排、富碳产品与营业的债权和资产安排、与气候中介机构与政府合作以各种资本运营手段促进碳信用的实现。
三、国际法框架外碳金融的发展
(一)碳信用国际市场的建立
“碳交易”市场机制基于《京都议定书》规范为国际法之后,大量碳交易是通过各国在京都机制之外单独建立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一级和二级市场进行的。并且在“配额”和“项目”两个框架内依据不同方式发展起来。
1 碳信用的配额型交易市场 除《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产生的碳交易市场外,英国于2002年启动了排放交易体系(the UK Emismons Trading Scheme,uK ETS),英国排放贸易体系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金融手段进行的温室气体交易体系。其目标是双重的,不但要使英国企业从碳交易中获利,还要协助实现英国的减排指标。该体系建立早期,计划使伦敦金融城建成全球排放权交易中心。为了协调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关系,该体系于2006年年底结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NSW/A CT)于2003年建立。设立了为期10年的州一级温室气体减排体系。通过分配一定数量的许可排放量,实现碳信用下的实际交易。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 ate Exchange,C CX)和气候期货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Futures Exchange,CCFX)建成了全球第一家规范的气候交易市场,是合法约束温室气体减排、登记和交易的机制。CCX吸引了200多位跨国会员从法律上联合承诺减排温室气体。2004年CCX在欧洲建立了分支机构――欧洲气候交易所;2005年在加拿大建立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目前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是欧盟于2005年建立的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为应对欧盟在《京都议定书》中8%的减排承诺,欧盟对各成员国的大规模点源都设定了排放限制。欧盟每个国家各有一个国家分配计划(NAP),向所属部门的设施分配可交易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也允许拍卖配额。通过对每一个排放实体分配“欧洲排放单位”(EAU,相当于每吨CO2当量排放权),在超额排放和富裕排放实体之间进行碳信用的交易。目前,温室气体减排量全球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碳金融市场(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银行贷款)。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开发关于碳排放权的商品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而作为超限排放需求方的企业为减少今后的减排费用也开始筹建各类减排资产项目组合。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07年碳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度已经达到640亿美元,预计2008年将达到920亿美元。
2 碳信用的项目型二级交易市场 项目型交易基本规范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中的一级市场上。项目型碳交易的二级市场是由大量碳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引发的,使得法定的一级市场之外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不受国际法约束的碳金融市场。自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创立以来,与可持续性相一致的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这类投资基金已经从环保项目的二级市场投资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这并不是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灵活机制所预设的情景。此类市场的交易模式是投资基金与发展中国家项目业主签署合同后,将购得的碳信用转售给公约附件一国家。二级市场的建立属于纯粹的碳投机行为,但是作为碳金融的一种形式,适度发展将推动CDM机制的迅速发展。目前的碳投资基金数量庞大,从世界银行1999年的“原型碳基金”、生物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伞形碳基金、框架碳基金到国家层面上的荷兰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荷兰欧洲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丹麦碳基金、西班牙碳基金、欧洲碳基金;从商业金融机构瑞士信托银行的“排放交易基金”到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美国碳基金组织”再到私募碳基金“复兴碳基金”,投资基金的大量出现和运作在推动碳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增加了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而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碳排放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碳信用在不同市场上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金融衍生品特性。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为例,欧洲的期货市场是该体系运行的主要市场。虽然欧盟碳信用交易的3/4是场外柜台交易和双边交易,但半数以上的场外柜台交易都是通过交易所结算的。这个期货平台引入标准格式的碳减排权合同,使全世界的买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欧洲的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都可以同时对碳信用期货和碳信用期权进行交易。以买卖碳信用远期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使得碳排放交易市场越发成为减排温室气体无关的金融组织获取利益的摇篮。《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生效之后,国际法确立的碳交易制度从侧面推动了国际金融类碳排放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期货期权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控股有限公司(NYMEX Holdings,Inc)宣布计划上市温室气体排放权期货产品,还将牵头组建全球最大的环保衍生品交易所“Green Ex-change”。Green Ex-change上市的环保期货、互换合约,将广泛涉及包括碳排放物、可再生能源的各类环保市场。其初始交易品种,有欧盟排放交易计划下发放的碳排放额度(EUAs)、联合国按清洁发展机制发放的碳排放信用(cERs),及通过美国Green-e认证发放的可再生能源许可额度(RECs)。NYMEX还与摩根士丹利、美林、都铎投资等9家公司合伙筹建的新交易所,在
2008年一季度开始交易,2009年后开始接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管。香港证券交易所也正在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新西兰在2008年中期引入了排放权交易机制。。2008年8月5日,中国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环境能源交易所相继成立,虽然两交易所计划最终实现碳排放交易,但目前两地交易所都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交易还在探索中。因此,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之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方将能有更多的场内市场可供选择。
四、结语
碳金融的发展框架已经基本建成,然而其运行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宏观上囿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后京都时代国际规则的不确定性,微观上则受制于碳信用、碳交易乃至碳金融本身的缺陷。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减排额的权属分配问题;当2009年12月交付的cER在二级市场的价格由去年9月的21欧元跌到了8欧元之下以后,缺乏国际法约束的巨大违约风险如何应对的问题;欧盟和中国这样掌握碳金融市场供需方话语权国家的单边行为对碳金融机制的掣肘问题,例如根据欧洲议会2008年10月7日的建议书,经联合国认证的减排信用额有1/3无法为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三阶段中有减排目标的企业所用,直接对联合国认证的碳信用额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通过严格的检测、报告和验证制度建立完全可互换的碳信用额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碳金融的国际化走向;而CDM的运行机制存在项目登记进展太慢以及项目渠道存在各种瓶颈的弊端需要尽快改革;另外,如何加强监管并促进项目的审计、验证与监测机构的工作效率问题也相当迫切,因为世界上最大的CDM项目审计机构挪威船级社(DNV)对不符合CDM的相关规定的项目签核放行,CDM执行理事会2008年11月终止其碳减排项目审计资格后致使大量的项目积压待审。总之,碳金融的发展是应用经济金融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但是需要在既定的国际法框架内运行才能为其科学发展确立方向和目标。因为上述问题无一不需要通过国际谈判并确立国际法规则才能解决。
①2010―2013年中期战略:环境促进发展之全球环境的现状和主要趋势[M/OL].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与发展网[2008-5-25].
http: / / unep . org/gc/gcss-x/ download, asp ID=470.
Tipping elements in the Earth' s climate system[M/O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11-28].vcvcw.省略/cgi/reprint/105/6/1786.pdf.
③韩龙.金融性与国际性:国际金融法本质特征之所在[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4).
④韩龙.国际金融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⑤美国环保部(EPA)的环境金融中心援助公共和私营部门探寻创新性方法和路径,以促进环境项目和活动的融资。该中心有3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面向机构客户及相关单位提供金融推广服务。包括:金融环境咨询委员会(EFAB,联邦特许咨询委员会);环境金融中心(EFC)网络(网络覆盖9个大学,以美国环保部划定的8个地区为基础)。环境融资信息网(EFIN)~通过网络或电话服务浏览EFIN图书馆;
⑥美国环保局环境金融中心网.
[2009-2-25]. http // epa. gov/efinpage/index, htm
Sonia Labatt & R.R. White (2002),"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2002, pp viii of IoreworO.
Environmental Finance,Fulton Publishing,22-24 Corsham Street,London N1 6DR.
⑨发达国家的许多银行已经把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因素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价程序。一般情况下,环保企业凭借其“绿色”即可获得绿色抵押贷款,一些银行还会给予有很好环境记录的客户以更多的优惠。2003年7个国家的10个主要银行还宣布实行“赤道原则”,即由这些银行制定的、旨在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套自愿性原则。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项目融资的新标准。
⑩利用天气衍生品对天气风险进行控制以避免天气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始自1997年,目前天气衍生品市场已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最新、最具活力的市场。美国、欧洲、亚洲、拉美的金融机构都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利用航空港、海港的天气指数与大豆、原油、汽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之间的差价进行套利。
11类似可持续基金、生态基金等基金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基金。这类基金产品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一起,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这类基金总体的投资收益将高于一般的投资基金。
12排放减少信用是指若排污者治理污染而使其实际排污量低于允许排污量,该排污者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排放减少信用(即实际排污量与允许排污量之间的差额)。美国已立法确立了排污权(排放减少信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地位,并可以有价证券的方式在银行存储,并且可出售。
13巨灾债券于1997年推出。巨灾风险证券化成为将巨灾保险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投资品种的多样化,使资本市场的充足资金应用于保险业,并消除了政府直接承受环境污染等巨灾赔偿资金的负担。
14Sonia Labatt & R.R. White(2002),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2,pp10.
15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3d Sess., U.N. Doc. FCCC/CP/1997/L.7/Add.1 (Dec. 10, 1997).
16"Carbon Market at a Glance, Volumes & Values in 2006 07"[M/OL].World Bank Institute. [2009-1-28] .省略/docs/State Trends_FINAL.pall
17Labatt , Sonia., White , Rodney R. John(2007), "Carbon finance : the 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Wiley & Sons, 2007.pp12.
18 "About World Bank Carbon Finance Unit (CFU)'. [M/OL].World Bank Institute.[2009-1-28].wbcarbonfinance, org/Router, cfm Page=About&ItemID=24668
1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二列出了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所有成员国。根据《公约》第4.2(g)款,这些国家必需提供财力,协助发展中国家履行其义务,例如编制国家报告等。同时期望附件二国家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益于环境的技术。
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一列出的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所有成员国,以及“经济转型”国家、中欧和东欧国家(不含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大部分地区)。
2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序言和第3条第1款等多处首次明确使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的概念,并通过规定相应的原则性措施实践着这一原则。22附件B国家指《京都议定书》附件B列出了同意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控制其温室气体(GHG)排放的发达国家,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欧和东欧国家及俄罗斯联邦。
22UNFCCC,[2009-1-28].http://unIccc.int/parties~and_observers/parties/annex_i/items/2774.DhD
23UNFCCC于2006年的COPl2上通过的“气候变化适应基金”,用于支持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瓷源的穷国应对气候变化。该基金最初将由全球环境基金管理,后者是由各国政府捐资于16年前建立的,用于资助环保项目。世界银行担任托管人,从《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的富国和穷国中间还将选出16个成员作为理事会成员,管理该基金。资金将来源于清洁发展机制收入的2%。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工业化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额度,用于实现他们自身的排放目标。2008年12月COPl4决定启动“适应基金”,并通过了2009年工作计划,这标志着2009年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正式启动。设立“适应基金”是为了在《京都议定书》下资助发展中国家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项目和计划,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来源和使用上存在分歧,该基金一直迟迟没有启动。启动这一基金并同意给予“适应基金委员会”法人资格是COP14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25联合国网站:[2009-3-11].省略/chJnese/News/fullstorynews.asp newsID=11413.
26灵活机制的中文翻译以《京都议定书》的中文文本为准。
See: UNFCCC. Text of the KyotoProtocol. [2008-10-10].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kpchinese.pdf
27UNFCCC[2009-1-28].unfcec.int/kyott protocol/mechanisms/emissions trading/items/2731 .php
28Oberthtia S. and H. Ott (1999)."The Kyoto Protocol: International limate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 Springer, Berlin.
29Sonia Labatt & R.R. White(2002),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2.pp vii of forword.
30Burtraw, D. (2000) ,"Innovation Under the Tradable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Permits Program in the US Electricity Sector."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Washington, DC.
31"CDM Pipeline Spreadsheet", [M/OL]. UNEP Risoe Center. [2008-11-01] . 省略/publications/CDMpipeline.xis (estimating CDM projects reduce464 MtCO2e annually: see Table 2, Totals for 1000 CERs). JI projects reduce approximately 51MtCO2e annually.省略/ji-projects, htm.
32“ITL实现与CITL对接”,pointcarbon,CDM及儿追踪,2008年10月29日
33“8项目遭CDM EB否决”,pointcarbon,CDM及JI追踪,2008年10月29日
34World Bank Carbon Finance Unit (CFU).[2008-08-22] .省略/Router.cfm Page=About&ItemID=24668
35WRI ISSUE BRIEF.. "Correcting the World' s Greatest Market Failure:Climate Change and the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2008-12-O5].pdf.省略/correcting_the_worlds_greatest_market Afailure, pdf
36国际金融公司,[2008-12-05]
www, ffc. org/fms.
37在清洁发展机制下,CER的项目开发商,投资者和购买者都需要减轻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风险。联合
国环境署、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GSDP)和瑞士再保险公司“温室气体风险解决方案”于2004年年底推出了一个碳金融工具――“碳交付保证保险”。它是一种保险产品,由保险或再保险机构担任未来核证排减量(CER)的交付担保人,当根据商定的条款和条件,当事方不履行核证减排量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此项金融工具将减小核证减排量下买家的风险。该保险的设置主要针对合同签订后由于各方不能控制的情况而使合同丧失了订立时的基础进而各方得以免除合同义务的“合同落空”的情形,例如政治风险保险(包括支柱产业破产,卖方破产,政治和国家风险)和营业中断。合同不能履行保险则为东道国政府违背或拒绝履行合同而使投资者产生的损失提供补偿。如果在规定的时限内,投资者因东道国政府的原因没有收到付款或争端解决机制未能发挥作用,保险公司将支付赔偿金。
38作为碳交付保险的补充,此金融工具的创制主要为销售碳信用额度的现金流提供夹层融资。夹层融资是一种介于优先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和发达国家企业融资实践,企业融资的顺序一般为:内部融资、外部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夹层融资作为一种介于优先债务和股权融资之间的融资创新安排。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特定企业或项目的特殊融资需要,也能满足特定投资主体的收益和风险要求。从资金费用角度看,夹层融资的融资费用低于股权融资,如可以采取债权的固定利率方式,对股权人体现出债权的优点;从权益角度看,夹层融资的权益低于优先债权,所以对于优先债权人来讲,可以体现出股权的优点。这样在传统股权债券的二元结构中增加了一层夹层融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融资方式。作为股本与债务之间的缓冲,夹层融资使得资金效率得以提高。最常见的夹层融资形式包括含转股权的次级债可转债和可赎回优先股。
39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9-3-01] . 省略/textbase/work/2003/ghgem/uk. pdf
40吴向阳.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快讯,2006年3月。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研究
目前,在我国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地方债务普遍沉重与经济快速发展态势相矛盾以及“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如何既不违反国家现行财税法律法规,又充分凸显后发展区域的政策优势,借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财税优惠政策,研究设计促进“西江经济带”快速协调发展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已成为“西江经济带”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课题。
一、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概述及其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设立了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取实行减征企业所得税、进口自用设备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财政贴息、设立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等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利用财税经济杠杆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基本体系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主要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几大类,其中:
1.西部大开发主要的财税优惠政策。除了财政贴息、设立重大产业发展资金、财政转移支付等财政优惠政策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从2001年起10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经省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四是对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五是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
2.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主要的税收优惠政策。除了享受西部大开发财税优惠政策外,国家给予北部湾经济区最重要的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自治区也给予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业项目的经费支持,一是凡属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对符合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优先列入申报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前期工作计划,并在前期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二是2009年起4年内,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落户经济区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给予项目业主及招商引资者一次性奖励。三是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2008年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预算安排10亿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区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享受如下财税优惠政策:一是2008年起3年内,经济区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15%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中减半征收期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免征属于地方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二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经批准实行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减半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其减半征收部分,均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三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的税收政策。四是2008年起5年内,经济区内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轻工食品、高新技术、海洋等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文化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服务企业,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五是经济区内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5 年,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2009年起4年内,以2008年经济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逐年有所增长。七是外商投资企业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
(二)区域经济财税优惠政策作用分析
1.西部地区跨越发展。1999―2008年1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GDP由1998年的14 647.3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 256.58亿元,年均增长率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水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挑战,西部地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仍持续向好趋势回升,GDP平均增速超过1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7%的3.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48 204.13亿元,增长34.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30.1%快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15.5%的水平,达到18.71%;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全部为正增长,平均增幅达到19.7%。自2001年以来,西部12省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 244.46亿元,极大地支持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效应,实现税收由2000年的1 360.8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5 242.87亿元。①
2.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2008年1月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区域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8年,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四市的经济总量占广西的32.1%,增加400多亿元。2009年经济区生产总值达2 45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比全区高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3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增幅比全区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增幅比全区高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 994.51亿元,比上年增长54.8%,增幅比全区高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0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比全区高0.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6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2008―2009年减免企业所得税7亿多元。②
上述经济区域实施区域财税优惠政策的作用分析显示,我国现行财税优惠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背景与现状
西江流域,被称为联通大西南的“黄金水道”,贯穿云、贵、桂、粤四个省会城市,沿岸五十多个地级市,直达港澳,涉及GDP上万亿。正因为西江流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西江经济带”概念,把打造“西江经济带”与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提而论,确立了江海互动的发展思路。“西江经济带”流域沿岸各省市迅速行动起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广西发展大局,通观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作出“打造亿吨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目前,正在抓紧酝酿编制《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力争把“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建设重点,争取更多更好的财税金融政策,带动整个西江流域的开发与利用。
实践证明,区域财税政策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和价值杠杆。对比分析西部大开发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显示,目前“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享受西部大开发部分财税优惠政策外,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或争取“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三、构建“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的建议与路途
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和广西“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区域财税金融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互关系,根据“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的要求,坚持区别对待、分类引导的原则,既要考虑财税、投融资、产业、土地、工商、城建、环保、绿化、生态、旅游、人口、资源等多种政策手段的有机结合,更要突出“西江经济带”与其他经济区域的财税政策重点差异,研究设计一套推动“西江经济带”港区、保税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产业一体化进程、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带、沿江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促进“西江经济带”快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
(一)“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优惠政策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政府政策的选择。区域财政金融政策是针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优先发展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刺激和帮助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财政产业投入和科技投入,还是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性金融等措施,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制定“西江经济带”财政优惠政策也离不开这些因子。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扩增财源。借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以及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立足地方特色,发挥区位优势,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狠抓“西江经济带”财源建设项目的筛选论证、上报、评审、立项、筹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以争取国家、省级更多资金的投入,来加速“西江经济带” 内河港口体系以及产业一体化、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带、沿江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三产业,培植主体财源;通过发展西江航道交通、旅游、物流、加工制造及外向型经济,加大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极,不断开辟新财源;加大对亏损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企业扭亏为盈,挖掘潜力财源,扩增财源。
2.设立“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发展资金,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提升“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起跑力。参照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应给予“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争取“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以及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等一系列重要产业布局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争取一批央企的重大项目落户“西江经济带”,同时自治区在经费上也应给予“西江经济带”发展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1)凡属符合使用政府性资金的“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申报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项目年度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财政预算内投资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优先列入自治区前期工作计划,并在前期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2)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落户经济区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给予项目业主及招商引资者一次性奖励。
(3)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支持。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西江经济带”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4)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自治区本级每年安排10亿元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内河港口体系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支持“西江经济带” 内河港口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以2010年经济带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项上解为基数,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带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并逐年有所增长。
(6)中央和自治区应分别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金,共建财政生态补偿机制。“西江经济带”建设,会使西江沿江尤其是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西江流域地方政府区域利益博弈及矛盾纠纷。为了协调区际利益主体关系,防止狭隘的地方利益膨胀,有效纠正外部性,高效引导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利益博弈均衡,确保“西江经济带”持续协调发展,中央和自治区应设立“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金,以弥补西江沿江尤其是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支出及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7)特定项目的融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资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以及现代物流、加工制造项目,所在地政府可以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
3.加大政府对“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投入力度。
(1)切实保证政府的产业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争取国家、自治区给予“西江经济带”建设更多的产业投入支持政策。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分类引导,分类支持”的原则,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导向,加大对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合理布局,不断增强“西江经济带”自我保障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调节资源增量,来聚集现有的存量资源,激发“西江经济带”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开放、共享的积极性,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效应,驱动产业结构整合协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培育强优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力度,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自型”企业,增加一批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名优产品,不断提升“西江经济带”综合竞争力。
(2)切实保证政府的科技投入。“西江经济带”产业群聚集园区、高新技术生产线、循环经济示范带、环保节能高效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须靠科技创新带动。增加财政对“西江经济带”科研的直接投入,调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结构,强化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培育前沿优势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型创新;采取投资补贴、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新技术园区和行业技术中心;运用BOT、TOT信用担保等手段,加大对科技风险项目的财政投入,采取财政科技周转金方式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政府财力支持建立企业孵化器,为处于雏形阶段的企业及持有科技成果拟创办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场所、解决资金,辅以技术、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支持,以加速成果产业化过程。
(3)加大对高级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投入力度。政府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拨出一定的资金,设立人才基金,营造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财税政策环境,鼓励各类高级人才积极参与“西江经济带”建设。
4.发挥财政融资功能,构筑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环境。针对“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经济带地方政府既要注重用好政府投资、财政补助、政府采购、财政贴息、支付设备使用费、政府租赁等传统方式,也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创新方式,实施以政府为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政策,积极为“西江经济带”建设构筑融资平台,创造良好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环境。
(1)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到“西江经济带”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西江银行。
(2)政府引导,通过建立“政府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银企合作”的信贷担保体系以及政府资助的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提供和支持信贷担保,搭建企业与国内外银行融资的舞台,解决“西江经济带”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而资金紧张的企业贷款难问题。
(3)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充分利用经济带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对“西江经济带”现有产业进行资产重组、新旧兼容、资源共享、资金增值。通过采取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产业和资本进入“西江经济带”。此外,政府引导,通过地方债券、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投资基金和增资扩股等方式扩大“西江经济带”的融资渠道。
5.建立健全“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配套政策。“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综合制定市场准入、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外贸服务、劳动力支持、安全服务等更加优惠的措施或配套政策。比如,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西江经济带”企业加大R&D的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减免城建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转让土地优先使用权和参与开发利用权等直接或间接优惠措施以及风险投资鼓励、政府采购等其他财税政策,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风险投资、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以及工资分配制度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激励机制。
(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都在利用税收优惠措施引进外资,但做法和侧重点以及所实施的政策方案不尽相同,最终实施效果也不同。结合“西江经济带”底子薄、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要有效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建议合理运用各种税收手段,实行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在现有的税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优化税制,做到“大局稳定,适当调整、总体增长”,实行“完善税制、适当减税”,充分发挥税收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1.制定能够充分体现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税收政策。税收支持“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制定比先行的东部沿海开发区、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经济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甚至以“西江经济带”为试验田,创办税收特区或“西江经济带”保税区和物流保税业务。因为与东部沿海开发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相比,“西江经济带”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从开发时间看,起步晚;从地理位置看,交通、基础设施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属于落后地区;从经济基础看,经济总量小、实力薄弱。因此,要促进“西江经济带”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凸显“西江经济带”后发展区域的政策优势,以加快“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程。
2.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方式。一是实行直接税收优惠,从“十二五”规划起10年内,定期减免所得税、适用低税率、税额扣除等,鼓励招商引资和东部产业转移。二是实行间接税收优惠,如加速折旧、投资抵扣,即对资本投资按其投入额依照规定比例计算的金额抵扣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享受期限为5年;亏损结转,“西江经济带”企业亏损可以通过以后年度的盈利抵补等,享受期限为5年。三是对“西江经济带”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国有企业,在处置不良资产、技术改造升级方面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四是建立更加合理的税收返还财政架构。建议对中央税以及共享税的分成和返还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加大中央财政对“西江经济带”的税收返还力度。可考虑将现有的增值税地方分享的比例由25%适当提高至50%,享受期限为10年。另外,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可考虑将消费税改为中央占75%与地方占25%的比例分成共享,享受期限为10年。五是对经济带内技术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尤其是对循环经济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转让实行免征营业税。六是参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条件豁免历史欠税。
3.中央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建议从“十二五”规划起10年内,将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的税收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治区政府,以促进地区企业改革和发展。
4.实行差异性税收优惠期限。一是从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做优做强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对在经济带内新办企业按照投资额的大小,除在用水、用电、用地、环保、金融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外,设定减免征收所得税优惠年限,投资额越大优惠年限越长。参照北部湾经济区,从“十二五”规划起5年内,新办的石油化工、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业和金融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项目外,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自用房产的房产税或城市房地产税,并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起,第一年免征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随后年度减半征收;对超过一定数目的大额投资或与经济有重大关系的投资,给予更大的免税优惠。二是适当延长所得税的优惠期限为6年。
5.突出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要充分体现国家在促进后发展区域中的政策导向,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产业优惠,尤其是对加快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要实行全方位税收优惠。如对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和科技发展支出,可选择作递延资产处理或选择即期全额扣除;对研究人员的工资、材料费等可直接抵免应纳税额;有效利用能源、废物利用等方面的专项支出,按一定比例抵免税额。
6.进一步完善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建议完善具有区域调节功能的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一是调整现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对“西江经济带”优势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上对返还部分实行“只报不征”。二是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选择上适当放宽,除允许企业将新增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抵扣外,对非机器设备的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一定比例准予抵扣。三是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将营业税中的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改为征收增值税,以扩大税基并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交叉征收、税收负担不平衡的问题。四是提高出口退税率。提高经济区内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如将松香产品退税率恢复至5%,松香深加工产品退税率恢复至13%等。
7.进一步扩大所得税优惠。对在“西江经济带”内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其享受所得税优惠税率由现在的15%降低为7.5%,并将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例由现在的70%以上调整为50%以上,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税收实惠;对“西江经济带”内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新办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年,引导各类资本到“西江经济带”城市投资兴业。
四、研究设计促进“西江经济带” 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与实践机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利益博弈均衡问题。中央与地方因制度设计而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区域生产要素差异,导致区域市场竞争,引发区域利益博弈:增加或外溢。“西江经济带”省际、城际间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尤其是当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发生矛盾时。研究设计和执行“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时,应积极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改变博弈参数,引导博弈方向,推进政策体系创新,实现有利于政策执行的利益博弈均衡。
2.绩效评价机制问题。建立和完善“西江经济带”建设投融资尤其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对于绩效评价,越来越重视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公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绩效评价内容为5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公平equity、环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包括国家投资、银行贷款、业主自筹以及社会引资共同支持的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绩效评价路径从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尤其是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功能、资金管理、项目效益等全过程进行评估。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将为全面实行“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3.“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西江经济带” 建设的财税政策影响问题。“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从各级政府资源存量、权力结构、利益博弈“罅隙”中实现“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创新,它明确要求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与区域财税政策坚持的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引导、差异化财税原则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研究设计“西江经济带”财税政策,必须充分考虑2012年在全国全面实施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影响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魏乾梅.承接产业转移的财政政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8(8):14.
2017年,我县畜牧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局的指导下,畜牧业以带贫扶贫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和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为基础,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全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下面就2017年的工作及2018年的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指标不断增长。2017年,全县生猪存栏100.64万头,出栏126.55万头;牛存栏16.78万头,出栏10.87万头;羊存栏54.77万只,出栏68.16万只;家禽存栏979.31万只,出栏823.89万只;肉类总产13.05万吨;禽蛋产量9.89万吨;奶类总产2.82万吨。全年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按照省市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部署,年初我县制定了《2017年重大动物集中免疫实施方案》。在春季集中免疫期间,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小组,指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保证了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2017年,预计共集中免疫禽流感疫苗520万毫升、羊小反刍兽医疫苗30.88万头份,口蹄疫疫苗猪26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牛羊110万毫升,免疫率常年保持100%,圆满完成了集中免疫工作任务。县畜牧局与各乡镇积极配合,确保我县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本年,共检测禽流感1909份,H7N9检测819份,鸡新城疫检测286份,猪瘟341份,口蹄疫(o型)341份,蓝耳病341份,羊小反刍109份,布病109份。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从监测结果看我县畜禽都在较好的抗体保护之下。实验室监测结果显示,我县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共调查了20个猪场共5060头猪、10个牛场共1320头牛、10个禽场共260000羽。实时掌握我县动物疫病动态。
(三)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手段,将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认真开展了畜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重点加强了“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监管力度。对上猪台采取自检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对县域内大型养殖场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检测抽查,重点加强屠宰企业的监控能力,要求企业对所有进场生猪进行“瘦肉精”自检,并派质检人员驻场开展屠宰检疫和“瘦肉精”同步检测,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一年来,共检测沙丁胺醇8000头份,盐酸克伦特罗8000头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饲喂或添加“瘦肉精”的行为。二是生鲜乳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监管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采取日常巡查和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生鲜乳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管。2017年,对全县4家生鲜乳收购站进行现场检查,共抽检生鲜乳60批次,经化验全部为合格产品,没有假、劣生鲜乳流入市场的事件发生;每两个月分别对3辆生鲜乳运输车辆安全检查1次,生鲜乳收购站持证率达100%;三是投入品的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落实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监管制度,加大了经营环节执法监督,严查违法经营行为。同时集中精力做好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的政策宣传,加快兽药经营企业的GSP认证进度,提高兽药经营企业的档次和管理水平,规范兽药经营秩序。2017年,共检查饲料兽药生产企业9家,经营企业150余家,使用单位320个,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共立案8起,结案8起。有效地打击了兽药饲料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规范了全县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市场。
(四)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和育肥猪保险工作。我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积极开展育肥猪保险工作和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2017年,全县能繁母猪参保4.1万头,育肥猪参保43.2万头。截止11月底,共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19.09万头(其中雏鹰农牧病死猪10.92万头,占全县57.23%)。对有效预防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净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8月,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梦伟处长带队一行三人来我县兴源无害化处理中心监督巡查,发现我县无害化处理中心设备先进,制度完善,县监督所监管到位(尤其是实行五联单制度,将养殖保险和无害化处理结合,即病死畜禽不无害化处理,不能享受保险理赔),能够及时开展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地促进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尉氏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员单位,承担着城市管理的重要责任,全年,共处理动物尸体案件10件,为建设活力、高效、美丽、和谐新尉氏做出积极贡献。
(五)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畜禽屠宰监管和专项整治、动物检疫监管。一是加强产地检疫监管力度。对辖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调查摸底,实行检疫员划片包干责任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健全了检疫档案,做好产地检疫记录。截至2017年11月底,共产地检疫生猪101万头,牛1.35万头,羊9.68万只,家禽975万只。二是加强屠宰检疫监督管理。重点加强了“瘦肉精” 和屠宰场运载车辆卸后消毒工作监管,定点屠宰场由派驻检疫员实施同步检疫,严格生猪入场检查登记,无证无标的不准入场,保证入场动物持证率和标识佩带率达到了100%,认真落实屠宰检疫责任制,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严格检疫操作规程,规范出具检疫证明,确保了上市动物产品出证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查章验证,杜绝病害和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严厉查处没有佩戴耳标的猪牛羊,没有检疫证照运输畜禽的调运行为,防止病死畜禽转运和动物疫病的传播。同时为了协同推进防检工作,按照《尉氏县畜牧局2017年动物产地检疫深化年活动行动方案》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生猪屠宰扫雷行动和生猪“注水肉”专项治理工作,共派出执法人员4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为规范屠宰行业依法经营,管控动物产品最后一道关卡起到的积极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证章标志管理。严格落实电子出证系统网络,完善耳标的申购、签收、存贮、发放登记台账,便于溯源追查。一年来共订购猪耳标120万枚,牛羊耳标30万枚。五是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力度。在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和专项整治、动物检疫监管的同时,加大了对贮藏和经营冷冻动物产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动物饲养、运输、经营、加工等环节违法案件依法进行查处,严厉打击逃避检疫、经营病死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2017年共办理动物卫生监督案件10起,确保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进一步强化畜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速度,努力提升我县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和技术、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局创新机制,培育、建设畜牧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实现品种、技术、信息到村到户。2017年我局共举办各类畜禽养殖技术培训8期,共培训2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畜禽养殖技术资料2000余册,突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全面提高了养殖户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使畜牧养殖发挥出最大效益。
(七)落实部门责任,推进脱贫攻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已经形成了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2017年,全县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部门职责和扶贫任务,强化部门脱贫攻坚示范引领作用,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方法,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行业扶贫计划,明确扶贫措施、扶贫项目和扶贫责任,依托我县养殖优势和部门技术优势,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努力开创畜牧养殖扶贫新局面。2017年5月,我局派出第一书记4人和驻村工作人员34名分别派驻张市、蔡庄、庄头、大营、岗李、洧川等乡镇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为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2017年7月,我局为在张市镇、大营镇、南曹乡、蔡庄镇、庄头镇、岗李乡分包的贫困户送去2000只鹅苗,同时送去的还有养鹅防疫药品和养鹅养殖技术。2017年11月,为解决养殖场业主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推进畜牧产业带贫扶贫项目,畜牧局在发挥自身行业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协调相关金融部门最终得到实现。尉氏县畜牧局、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尉氏县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尉氏支公司三方及各乡镇畜牧站长、养殖户代表(60户)达成一致意见,规模场养殖户,可到乡(镇)畜牧站申请,由乡镇畜牧站报县畜牧业务部门集中办理,带动贫困户的养殖户可享受一定的政府贴息。个体养殖户最高50万贷款,养殖企业最高200万贷款,前提必须带动贫困户。本着“政府支持一点、银行让利一点、农户承担一点”的原则,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八)不折不扣落实2017年度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根据《2017年度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我县涉牧重点民生实事内容有两个,一是依法全部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二是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65%以上。我县13家在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已全部关闭。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处理设施配套工作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存在问题
2017年,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与不足。例如:畜牧技术推广培训出现棚架问题,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致使养殖场户养殖技术滞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仍处于薄弱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够全面;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等。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研究,认真解决。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思路及目标。2018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的目标,狠抓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以及无公害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我县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2018年全县肉产量达到13.1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9.58万吨;奶产量2.80万吨。
(二)加大政策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积极落实各级出台畜牧产业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品种改良,激励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惠农政策,做好生猪保险、母猪补贴、奶牛保险、奶牛补贴等工作;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畜禽养殖户特别是养殖专业户的积极性。
(三)推广畜牧科技,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利用防疫员培训班、各种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做好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面提高品种质量,做到引种改良、淘汰改良、培育改良三管齐下,进一步优化我县生猪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继续做好“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
(四)加强疫病防控,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疫病防控综合措施,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指导规模养殖场和农户按程序进行免疫,打好春秋两大防疫攻坚战,抓好季防月补、常年补针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清栏消毒入户率、“三位一体”的动物免疫标识率、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搞好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做好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疫情检测任务,准确把握检测数据,提供真实可靠地检测信息;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果断处理。进一步加强检疫工作。在做好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监管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村级协检员制度,加大产地检疫力度。四是做好畜禽养殖档案工作。细致做好养殖大户的调查、摸底、登记,要按要求建立养殖档案,实行备案管理。
(五)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监督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添加剂的整治力度,完善饲料、兽药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切实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管,以及全面推动兽药GSP认证工作,大力推广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动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抓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工作。
(六)助力精准扶贫,狠抓科技下乡服务。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主要原因是知识少,思路窄,怕风险(因病、因残等无法发展生产的除外)。以畜牧发展培训来看,分析该村的资源优势,市场规律、发展潜力,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养什么?怎么养?怎么防的问题。树立起在困难面前不服输的干劲、在重压下不停止前进的步伐、辛勤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境界、心动就行动的决心。大力宣传和推广养殖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群众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深入贫困户,开展各项技术服务,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8年计划免费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8期,直接到场(户)一对一帮扶指导300场(户)次,把掌握的畜牧科技新知识、新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及时的传递给广大养殖场(户),从而不断增强我县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七)组织开展两牛政策性养殖保险工作。按照省市肉牛、奶牛保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吸取正在开展的生猪政策性养殖保险的经验做法,制定开展两牛政策性养殖保险实施方案,搞好两牛的保险工作。同时,做好两牛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县域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八)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现畜牧产业生态化。以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和控制畜禽排泄物的排放量为抓手,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畜牧业为方向,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企业走生态化道路,特别是在防污治污上下功夫。我们将积极与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加大对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大力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变废为宝。同时,在2017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扶持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争取实现畜牧养殖企业污染物零排放。通过节能减排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清洁化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技术,按照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推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治理方式,充分利用农田、果园、林地就近消纳,达到粪尿污水的“零排放”,促进种养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九)加强畜牧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不懈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形成争先进创一流良好风尚。加大对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造就一支能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强化主体责任,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行动自觉。抓好项目监管,加强惠牧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严密排查风险点,强化风险点管控,规范程序,阳光操作,严防腐败现象发生。深化专项治理成果,不断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树立廉洁高效的畜牧系统形象。强化管理,靠制度管人管事,量化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一件一件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酒泉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全面总结我市20*年经济工作,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按照这次全委扩大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基本估价
2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和宽裕小康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调整中凸现特色,在创新中激发活力,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在和谐中体现统筹,使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为“*”跨越式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主要表现在: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2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67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亿元,增长12.8%;三产比例调整为28:19:53。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棉花产量稳步增加,特色、订单农业发展良好,观光农业效益凸现。旅游服务业迈上新台阶,国内外游客快速增加,景点建设、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运行质量更加优良,整体效益不断提高。20*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快、亮点多、效益好、后劲足的特点,经济增长凸现五大亮点。一是多项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19元,比上年增加877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40元,比上年增加284元,增长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价)达到9.2亿元,增长17.6%。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4亿元,同比增长35.7%。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33.9%。三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44亿元,同比增长21.9%,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是近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四是融资的步伐加快。多方吸纳各类资金4.3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资金短缺的矛盾,为城市的滚动发展提供了强力助推。五是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火车站站前广场、党河风情线、风力发电、华泰钒铁冶炼、盛地石材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卓有成效,部分项目年内即可发挥效益。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意识明显转变。全市通过开展机关作风的整治,行政效能监察等活动,乡镇部门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城市道路、街景立面改造、夜景灯光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是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二是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设立政务大厅,开展跟踪服务,精减审批程序,大幅减免了职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形成了“亲商、重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凡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具体困难和问题,市上各级领导出面亲自抓,有力地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树立了我市营造发展环境的新形象。
二、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
综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有以下八个方面的良好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地区矛盾趋于缓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为我市发展旅游经济、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加速特色产业开发,提供了更直接、更现实的政策资金支持。三是旅游业将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我们认真测算,我市旅游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服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第三届飞天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热播、各种新闻媒体对*的报道,以及*赴日本韩国访问团的成功之行、海航集团确定的“50万人游*”活动的举办、*至乌鲁木齐、银川、西安等旅游热点城市铁路线的开通等等,都将为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发展基础。四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建设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敦格铁路、国道215线改建、*机场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建设,对进一步畅通我市对外交通,形成区域交通枢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月牙泉水位下降综合治理、*风情城、党河风情线等一批市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也将对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特色化建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五是财政省直管以后,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经过争取,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正式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财政省直管县试点。今后,我市可以直接向省直部门争取切块项目资金,并将在资金争取、税收分配、政策补贴、转移支付、基金分成等方面享受与地州市同等的待遇,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对增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六是优势资源开发成为财源建设的新亮点。随着钢铁企业对钒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和鄂鑫、华泰、汇宏、盛川等钒企业的相继投产见效,为我市工业经济建设建立了新的支柱。20*年全市钒资源开发企业上缴税金已达到3092.4万元,预计20*年将达到3800万元以上,这必将对增强我市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七是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人心。20*年我市的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并在酒泉市树立了典型,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工作任务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葡萄、獭兔等特色产业效益的不断提升,农民群众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特色林果产业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柱。八是通过“我爱*”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上下思想认识得到高度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盼望发展、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分析以上八个方面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软硬件环境还不能适应大发展的需要。随着*旅游的逐步升温,来我市旅游的人数将快速增加,20*年预计将突破140万人次,而且随着航线和铁路线的增加以及旅游进出交通瓶颈问题的逐步解决,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我们将迎来大批量的游客,而我市的标准床位仅有12000张,莫高窟每天最大参观量限定在2000人,这势必会延长游客在*的逗留时间,如何解决好旅游高峰期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问题,让来*的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是建设资金仍然严重短缺。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小、包袱重,反哺经济能力弱,民间资金沉淀和外流严重,全市银行存贷差高达58亿元,而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都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的矛盾仍然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期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由于受暖冬异常气候的影响,土壤墒情较差,不利于春季播种。同时,由于气温偏高,农林病害虫越冬基数加大,自然灾害将呈重度发生的态势,甚至影响今年的农业生产。四是干部作风有待于进一步转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与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在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中还存在、形式主义、作风漂浮、吃拿卡要等现象,既不利于我们加快发展,也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总的看,国内外的好形势,我们形成的好思路、好经验、好机制、好作风,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的好势头,干部群众盼望发展的强烈愿望,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为下一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因势利导、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奋力而为,只要看准了、认定了,有利于我们*发展,有利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老百姓利益的事,就不争论、不观望,一门心思、埋头苦干,一抓到底、力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三、20*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抓项目的主题,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各业进步,以城市发展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工业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以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集中力量建设党河风情线、阳关东路石景岩画景观线,勾画鸣山路文化产业带、313线特色产业带、党河沿线优质林果带,开发火车站仓储物流区、莫高镇工业园区、古阳关特色农业观光区、城市康居小区,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各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增长12.8%;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亿元,增长10%;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40万人次,增长16.7%;财政总收入达到1.53亿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6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2元,增长3.3%;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超过3.5%。为了把以上任务目标落到实处,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持续增长。项目是扩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的载体,没有好项目、大项目作支撑,就谈不上快发展。因此,要坚持发展抓项目这一指导思想不动摇,既要抓项目的开工建设,又要紧盯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做好项目的谋划储备,还要从项目的科技含量、税收贡献、就业、环保、节能等方面改进项目考核奖励办法,促进项目建设向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方向转变。今年,计划开工建设新续扩改项目82项,争取完成投资13.8亿元。要重点抓好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29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8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的具体要求是:华泰钒业五氧化二钒年产600吨生产线、金地钒业年产600吨生产线年内建成投产;盛地石材年产5万立方米金麻钻石石材生产基地、月牙泉景区商业街主体工程等项目力争上半年开工;数字电视2万户转换任务、博物馆主体工程、伊塘湖度假村星级宾馆、康体中心年内全面建成投入使用。19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的具体要求是:力争上半年有10个开工,10月底前全部开工。10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的具体要求是:*风情城、火车站站前广场、飞天生态园、火车站仓储物流中心等6项上半年开工,年内投入使用;华泰钒业年产3000吨的钒铁冶炼厂、汇宏钒业年产600吨五氧化二钒生产线、五朝文化村等4项上半年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对已经上报到国家和省上的“引哈济党”、党河流域*盆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项目要充实力量、明确目标,继续做好争取工作,力争早日批复。对前期工作成熟的风力发电等已签约或拟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大工作力度,改变招商手段,力求快见成效,确保年内引进市外资金超过2亿元。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主动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努力在我市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六小工程、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中小学危房布局改造、乡镇卫生院布局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力争省列项目不落空。
(二)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满足游客消费需求。要继续按照构建*旅游经济圈的要求,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挖掘提炼文化内涵,开发打造精品景点,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健全规范旅游市场,努力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一要加快旅游硬件建设。要按照接待200万游客的要求,制定莫高窟、月牙泉等重要景区游客参观疏散方案。采取出让景点开发权、经营权和入股合资等办法,吸纳各类资金,建设完善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等景区景点的服务设施,增添参与性项目,丰富景区内容;加快白马塔、悬泉置遗址等景点的开发建设步伐。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接待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5月底以前沙州大酒店、飞天大酒店要投入运营,力争7月份金銮大酒店投运,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五朝文化村、*宾馆贵宾楼改造等工程。二要畅通旅游交通。要着力解决好旅游交通瓶颈问题,确保游客有序出入。有关部门要及早着手,主动与各大航空公司及铁路局联系,及时恢复已有的航线航班,争取新开*到日本、韩国的国际航线,增开*至北京、西安的列车,延伸酒钢号列车和新疆的旅游专列到*站,畅通旅游交通。要加大市内各类旅游车辆的调度管理,让游客进的来、游的畅、出的去。三要大力宣传促销。围绕20*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名人名家和大型节会宣传造势,进一步加强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重要新闻媒体对*旅游的炒作和宣传;另一方面,继续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的交流合作。近期先要与西安、喀什、深圳和韩国南海郡、日本日光市等国内外友城联络,对接旅游市场,争取在游客组织上有明显成效。四要开发特色商品。要支持*现有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外地科研、生产单位合作,大力研制、开发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工艺商品,提升我市旅游工艺品的档次。采取合资、合作、引导等方式建立古玩字画市场和品牌商店,丰富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五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各宾馆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全面、深入的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开展十佳导游、十佳服务标兵、十佳出租车司机、十佳窗口标兵等比赛,促进各旅游企业提高服务水平;认真筹备好在我市召开的各种旅游节会;通过制定宾馆服务价格、农家园接待标准、导游管理等制度,促进旅游企业公平竞争,提高综合效益。六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要扎实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整治旅行社违规经营、饭店削价竞争、出租车强行索要回扣、旅游从业人员欺客宰客和农家园脏、乱、差等违规违纪行为,不断优化行业的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集聚带动水平。要按照“规划科学化、设计特色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的原则,突出精细巧、力求美净亮,不断提高城市的载体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一要加快城市规划编制。7月份以前必须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3月份必须完成火车站站区规划及313线公路两侧规划编制工作;4月底前必须完成城市各片区建设性详规。同时,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严把关口,依法拆除违章临时建筑,制定好方案,本着以街道景观建筑为主的原则,全面推行建筑异型顶改造和外墙面净化。二要精心组织城市重点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十大城市建设工程,今年市上将抽调100名干部参与具体工作。党河风情线水体工程3月初坝体建设要全面开工;*风情城3月底开工建设;月牙泉工艺品一条街3月15日前完成剩余拆迁,4月初争取开工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3月20日前确定好设计方案,8月底前完工;阳关路临街主要建筑物立面改造、市区至火车站道路两侧石景岩画造景工程、灯光亮化工程、拆迁工程、五条大街临街主要建筑物夜景灯光设置、临街围墙特色化改造6月底前全面完成;沙州路人行道改造5月底前必须完工;飞天迎宾雕塑和优秀旅游城城标8月底前力争建成;巷道环境改造必须于9月底完成年度任务。同时,要按照市上部署的旧城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认真做好拆迁的安置工作。特别要加快西河坝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天泽等住宅小区、漳县新村廉租住房和沙州镇、肃州镇、转渠口镇、莫高镇、杨家桥乡特色小区建设,确保搬迁户、困难户搬得走、住得上。三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经营管理。拆建结合,通过土地置换、转让、公开拍卖,实现土地增值,3月底前完成大酒店、原肃州镇政府所在地等土地的出让拍卖工作,6月底前完成市区内两处军产用地的置换工作。通过户外广告、公交线路布点、摊点摊位等公共设施产权和经营权的转让、拍卖、租赁,实现增值。要按照企业牵头、住户出资、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业管理机制,年内要建立规范5家物业管理企业,建成2个高标准物业管理示范小区。今后凡是新建的小区,都要坚持建管同步,物业管理不合格的不予入住。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实行分段承包、责任管理,切实解决占道经营、卫生环境差等问题。
(四)围绕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要从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入手,围绕“种养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劳务工资收入”三位一体的模式,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形成“内外结合”的多元化增收新路子。一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继续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旅游业这个龙头,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特别是要加快葡萄深加工和獭兔养殖加工的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二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把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落实鼓励全民创业和发展二三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劳动力输转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今年我国劳务市场劳动力紧缺这一特性,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管理协调机构,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培训指导,要通过思想教育、信息指导、技能培训,努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劳想务、有劳可务、有劳能务”的问题,不断增加农民的劳务工资收入。
(五)立足资源搞开发,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要做大做强扩规模。围绕钒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完成华泰钒业和汇宏钒业扩建600吨五氧化二钒生产线项目,新建华泰钒业3000吨矾铁冶炼厂,力争全市钒产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30%以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方山口工业园区管理,力争做到原材料不加工不出区。围绕棉花资源,加快广海棉纺厂扩建、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400型打包机更新改造和棉花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完成飞天通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万吨铁锌粉生产线续建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水泥厂50万吨水泥生产线扩建、5万千瓦风电厂建设等项目。二要完善设施建园区。方山口和北郊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促其上规模上档次;莫高镇和七里镇工业园区,要加快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吸引一批生产加工项目入驻园区,力求初具规模;南苑工业园区,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凸显文化特色,建成以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书画院、大乘艺术馆等企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区。三要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认真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条对号,认真发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从业人员、上缴税金分别以2%、4%、10%的速度增长。四要深化改革增活力。在规范已改制企业运营、提高效益的同时,要加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水电工程公司等企业的改制任务。理顺关系,归口管理,认真解决好企业改制后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保障服务能力。要发挥“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优势,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保障与扶持并重,深化体制改革,激活资本市场,着力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加强财政调控,抓好财源建设。重点扶持旅游产品研发、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对财政贡献大、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和骨干企业,壮大财政实力。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扩大征管覆盖面,尤其要加强对方山口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和市内各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的稽查力度,特别是旅游挂靠企业,从今年开始,一律挂牌注册,对前几年已经挂靠的要进行再次稽查,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行为,确保各类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二要按照财政“省直管县”的要求加快体制改革。要全面掌握直管后资金运作、项目争取、债务偿还和转移支付的程序渠道,对接好关系,尽快按新要求运营。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稳妥做好以合村并组、农村义务教育、市乡财政体制和农村金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今年要重点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财政监督,让有限的资金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三要拓宽筹措融资渠道。今年省财政厅要求,凡是新增投资不开新口,各乡镇、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到省市有关部门对接项目、争取资金,让更多的项目直接列入省重点扶持计划,让更多地资金流入我市;要认真总结开发银行贷款的经验,继续做好其它项目的贷款衔接;通过资本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和城市建设;要加强银企协作,增强信用性和互动性,年内争取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搭建政府与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争取增加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
(七)统筹发展社会各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步。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严格土地管理保护制度,依法储备和开发土地,节约和集约用地。加大对生产、生活污染的防治力度,突出治理白色污染和城市烟尘、噪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四月份开工建设*旅游文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博产业,完成博物馆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自然博物馆和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合作医疗覆盖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要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年内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扩大就业扶助小额担保贷款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贷款的内容和程序。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三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进一步健全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城乡贫困群众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化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等基金的严肃监管,确保各类基金安全运行。四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工作,畅通渠道,做到有人接访、有人管访、有渠道通访,规范秩序,抓好突出案件尤其是涉法涉诉案件的处理。全面落实好“五五普法”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普法培训。加快“135”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中外游客和城乡群众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和旅游高峰期,要保持高压状态,努力构建平安*。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要实现我市经济的赶超发展,就必须顺应时展的新潮流,打破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式,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和谐发展。一要拓展思路。要从思想深处转变因循守旧、自以为是的观念,“立足实际找差距,跳出*看发展”,把*的经济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大背景下去把握、去思考、去规划,大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在城市经营、项目运作、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经营土地、产业优化等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新理念,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思路,走出有*特色的发展路子。二要创新工作。创新就是一切以实际出发,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完全结合起来,既要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宏观要求,又要尊重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的把握好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尽快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署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问题、谋划发展和创新工作上,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以创新推进赶超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办法解决好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推矛盾、不躲矛盾、不绕着矛盾走,全力加速和谐、富裕*建设步伐。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宽松与否,关键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要按照民主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执政、高效施政的要求,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尽快把政府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轨道上来。进一步细化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重点解决一些部门职能交叉、管理混乱、收钱好干的事争着干、出力花钱的事踢皮球的问题。形成只要对*的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坚决支持;只要能增加群众收入、增加就业岗位,我们就要大胆鼓励;只要是合法致富、诚信经营,我们就要放心保护的共识。对优化环境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影响*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和人员要严肃查处,属于领导不力、工作不落实影响环境建设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属于个人不作为或乱作为,影响发展的,实行待岗、离岗,直至撤职或清除出机关。
(三)强化责任,加大工作落实。责任就是落实,工作落实的力度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对责任的认识程度。今年全市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全面落实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单靠几个领导、几个人、几方面的人或者几个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各自重点工作进一步分解量化,明确责任主体,提出具体保证措施,层层落实到具体领导和工作人员头上。下一步市上将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按照市上各阶段工作要求,多形式、多渠道做好跟踪督查落实。要继续完善重大项目市级领导挂项责任制、重点工作预安排制度,落实《*市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和《*市项目工作考核办法》,把工作落实力度、工作成效与工作责任、升迁考核、奖罚挂钩,以制度促进工作,以绩效决定奖罚。努力在全市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作风决定办事效率,作风事关服务质量。对已经确定的重点工作要不要抓、敢不敢抓、会不会抓、真不真抓,归根到底是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今年,我们要在全市大张旗鼓地提倡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挑剔、不推诿、不埋怨,把破虚务实作为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放下架子,甘当公仆,认真落实限时办结承诺、延时追究、首问责任等制度,政务大厅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窗口”作用,认真做好申报事项的备案和审批,大力提倡“马上办”、“盯着办”、“上门办”、“领着办”,对于不能在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各部门要公开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医疗市场、种子市场和安全生产的监管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更要公开透明,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群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