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像分析论文

图像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09 04:2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像分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像分析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彩信查询 图像检索 对象识别 图像分析

论文摘要:墓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是继图像检索和彩信检索结合的新一代信息检索技术,介绍了目前热门的墓于对象的图像检索系统的概念,以及应用到彩信检索领域的工作原理。在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墓础上,加入了对图像中区域对象的识别过程,并将识别结果存入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然后在检索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对象查询请求,到数据库里进行检索,最终将检索结果返回给彩信用户。

0引言

随着彩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编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数字化图像资源日益丰富,并在彩信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如此庞大的图像数据资源,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图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图像检索过程中,图像中的对象(如图像的主体和背景)往往才是人们感兴趣的检索内容。因此,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彩信图像中主体对象的识别问题进行了一项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在图像分析和彩信图像文本提取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利用图像对象的视觉特征和知识库来识别对象(图像中的主要区域)的方法,并将图像对象名、对象的视觉特征等存人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中,实现基于对象语义的图像检索。

1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

传统的图像检索技术,主要是通过图像进行人工分析,对图像特征进行文字标注,也称为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TBIR(TextbasedImageRetrieval)。这种检索方式是用关键词和描述性的文本的检索,是先对图像文件建立相应的关键词或描述字段,并对图像的存储标识和关键词对应起来,以结构化的查询语言或超链接方式进行检[1]。

这种传统的图像检索技术在图像信息飞速增长的今天有很大的局限性:

l)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能充分揭示和描述图像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主观性大,由于个人的感知差异,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图像有不同的理解;

3)处理速度慢,不能快速提出检索的相关结果;

4)漏检,检索中不能充分利用各种特征,容易忽略事先没有注意到的特征。由于这种检索技术根据图像的文本等一些与图像相关的因素来确定图像的内容,而不是抽取图像本身的外部特征或从更高的语义层次来获取图像的内容,由此确定的图像内容可能与图像实际内容存在着偏差,从而直接影响图像检索结果的可靠性。

2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系统

2.1CBIR的概念

为了解决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存在的问题,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CBIR(eontentBasedlm路eRetrieval)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技术由机器自动提取包含图像内容的可视特征:颜色、纹理、形状、对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等,对数据库中图像和查询样本图像在特征空间进行相似匹配,检索出与样本相似的图像[2]。

2.2CBIR的检索方法

其主要的CBIR的检索方法有:基于颜色特征、纹理特征、轮廓特征、形状特征、空间特征、时间关系及时空关系、语义特征等特征的检索[3]。

3墓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

基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使用VisualC++6.0作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Acces 2000,访问方法为ADO访问。该系统的功能是:用对象识别系统将图像分析和对象识别的结果存入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根据用户输人的检索要求,检索系统利用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相似度由大到小排列检索结果,然后将检索结果信息(包括图像的缩微图)发送到彩信群发器,再发送到用户。

3.1系统设计思想

3.1.1图像数据库组成

图像数据库系统是在传统数据库、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图像数据库技术一直致力于解决海量数字图像的有效存储和管理问题。图像数据库的产生拓展了传统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又为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

3.1.2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建设

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中存放着从彩信页中获得的所有图像及其属性,以供用户查询使用。

3.1.3动态链接库(DLL)中执行函数的实现

在试验平台ImageHuntPlatform征生成和图像检索函数的实现,采用了动态链接库(DLL)中的执行函数。动态链接库(DLL)是用作共享函数库的可执行文件。DLL中的代码在运行时动态加载。

VisualC++中的类库MFC以3种不同的方式支持DLL的开发,即:

l)与MFC静态链接的常规DLL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及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

2)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也是内部使用MFC的DLL,DLL中的导出函数可以被MFC和非MFC可执行程序调用。与前者的区别是,这种类型的DLL在建立时使用的是MFC动态链接库。导出函数使用的也是标准C接口,但必须使用宏AFx_MANAGE_STATE兀来设置MFc模块状态[5]。

3)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是从已有的MFC来派生新的可再用类的DLL。扩展DLL在建立时使用的是MFc动态链接库。扩展DLL中的导出函数只能由动态链接MFC的MFC应用程序调用。使用扩展DLL,可以从MFC派生新的自定义类,然后提供MFC扩展版给调用DLL的应用程序。

在试验平台中,要求特征生成和图像检索函数作为DLL库的导出函数。特征生成函数的原型为voidGenerateChar(),无参数。图像检索函数的原型为B00LColorHuni(cstringUst*PositivePath,CStringUst*NagetivePath,CobArray*fsimi-larArray),其中Positivepath为正例图像的路径链表,Nagetive-Path为反例图像的路径链表,fSimilarArray为返回结果的对象链表(包括检索图像的ID、检索图像的路径和示例图像的相适度)。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可采用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或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以图像检索函数为例,在试验平台中动态加载DLL库的主要代码如下:

HINSTANCE hdll;

ypedefBOOL(CALLBACK·MYPROC)(CStringLiat*,CStringList*,CobArray*);

MYPROC dllproc;

Hdll=loadLibrrary(“DLL所在路径”); //可与从Windows注册表中动态取得

If(hdll!=null)

{dllproc=(MYPROC)CetProcAddress(hdll,FunName);

转贴于 If(dllproc==NULL) {AfxMessageBox(“输入检索图像的函数名称有错误!”);return;}

Dllproc(…,…,…);

}

3.2系统工作流程

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输人所孺要的图像模型;将对象的轮廓区域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分析、提取并识别对象区域的视觉特征(颇色、形状、纹理、位置、大小、方向等),建立数据参数或语义级的文字描述;根据对象视觉特征知识库和相关文本(彩信中的相关对象名和对象特征关键词)识别对象,建立概念级的图像对象文本标注;利用对象的文本标注和视觉特征描述,实现基本对象的图像检索;将检索到的图像通过彩信群发器发送出去。具体工作流程如图l所示。

第2篇

【关键词】电子阅读;基于图像;文字排版

不仅一般图像类的媒体信息需要重新排版,由于一些文本类信息具有附加显示属性,例如word里的文字信息具有格式信息,用来突出某部分的重要性等等,如果只是将文本信息传送到移动设备上,则这些重要的附加信息将被丢失,从而极大影响读者的阅读、理解过程。

如何对这些文字信息进行重排版,本文提出了全新的基于图像分析的文字排版技术,直接对包含文字的图像进行像素分析、文字分割、重新排版。在对源图像的像素进行分析,将文本块周围的空白区域去除之后,可以进行下述处理。

一、源图像文字分割

由于源图像需要重排版,所以必须对源图像按行进行文字分割,如下图所示,获得每行的上侧位置Linetop、下侧位置Linebottom,其过程和在对源图像的像素分析步骤中获得Wleft相类似[1],程序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不断扫描每行的像素,若从全白像素行进入有非白色像素行,则是一个新文字行的上侧,反之,若从有非白色像素行进入全白像素行,则是一个文字行的下侧。由此可知,只需扫描一次即可获得文本区域每行的上下位置,即下图所示中第一行上下侧位置为红色虚线,第二行上下侧位置为蓝色虚线,第三行上下侧位置为绿色虚线。

1)首先用户必须按照目标移动设备的屏幕分辨率设置目标图像的宽度Wdest和高度Hdest,例如有的高分辨率手机则达到800*480,则设置Wdest=800,Hdest=480;

2)然后用户选择文字排版后放置的起始位置,即根据排版要求设置变量P1;

3)接下来程序将自动按源图像中各行文字,分别进行图像信息赋值[2],如果源文字一行放置下来还不到目标图像右侧,如上图“源文字1行”所示,则将该行所在区域的右上角坐标P2自动赋值为下一行文字的起始点位置;

4)如果源文字一行放置下来超出目标图像右侧,则以目标图像右侧为分界线将源文字分为两部分,右侧部分将在放置在下一行,如“源文字2行”那样,出现了换行效果[3],最终同样最后一块的右上角坐标自动赋值为下一行文字的起始点位置,如上图中“第三行起始点坐标P3”;

5)在放置完所有源图像文字后,即可将内存中的目标图像保存到磁盘上,完成整个重排版过程。

三、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将上述基于图像的处理过程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并做了相应的重排版试验,经观察发现本文所述原理对基于图像的文本重排版处理效果非常良好,下面是处理实例,如图3所示,处理前图像宽度为873,超过一般移动设备的分辨率,用户在阅读时需要不断缩放、移动图像,非常麻烦。

本文提出的基于图像的文本重排版技术,除了大幅提高移动设备的阅读效果外,还可以在重排版后向图像中加入注入数字水印等版权保护措施,为电子出版商在移动设备上的数字出版提供一种可靠的防盗版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娜. 简牍图像增强与分割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7.

[2]孙晶. 图像局部不变特征提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王晓峰. 水平集方法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

作者简介:

第3篇

1.1.1医学影像背景

医学影像学由于其含有极其丰富的人体信息、各器官信息等,能以很直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形态或脏器等,使得其在临床诊断、病理研究分析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几年来,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已经从早期的X光片发展为二维数字断层图像序列。医学影像学包含人体信息的获取以及图像的形成、存储、处理、分析、传输、识别与应用等,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和医学影像临床应用技术⑴。首先医学影像物理学指的是图像形成过程的物理原理,主要目的是根据临床需求或医学研究的需求,对成像的原理、成像系统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将人体内感兴趣的信息提取出来,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并对各种医学图像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提取的信息可以是形态的、功能的或成分等一切与当前临床应用有关的感兴趣信息,信息载体可以是电磁波或机械波,所显示的形式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甚至是三维、四维等不同层次的图像。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对已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如对其进行分析、识别、分割、分类等,从而得到我们临床研究所需的感兴趣信息,确定哪些部分应增强或某些特征需要特殊提取进行处理,其目的是使得原来不够清晰的图像变的清晰,易于分析,或者是为了提取图像中某些特征信息,对于特定的器官的分析,涉及到医学诊断的内容[2],重点是要对器官的切片图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如对于胃部切片图,我们在诊断胃癌的时候是要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发生转移,这就需要首先对胃部切片图进行有效的分割,尤其是我们需要的胃壁周围的感兴趣区域,在正确分割的基础上,对于切片图中的目标进行分析,通过特定的方法识别切片图中的目标,从而可以实现辅助诊断的目的[3]。

1.2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研究的现状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传统目标跟踪中,研究人员多采用基于分割的跟踪,即运动目标的跟踪被分为两大步:第一步,目标分割;第二步,目标跟踪。在医学图像多标跟踪问题中,要对图像上的目标进行精确的跟踪,首先是需要正确的图像分割结果,然后运用相应的跟踪方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跟踪结果。

1.2.1医学图像分割概述

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图像分割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

第二章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

目前,大多数对于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分割的结果之上的,所以医学影像中的目标跟踪主要分为图像分割、图像跟踪两部分。图像分割主要是为了提取感兴趣区域,通过相关的图像分割方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待跟踪的图像,得到分割图像后采用跟踪的相关方法对研究的目标进行跟踪、识别,得到医学影像中目标的一些关键信息,如其面积变化、位置变化、轨迹信息等。

2.1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就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区域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图像分割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类: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以及基于特定理论的分割方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原有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把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方法用于图像分割,提出了不少新的分割方法。

2.2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运动目标跟踪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所谓序列图像中的运动目标跟踪,简单来说即是确定目标在巾贞与顿之间的联系。同样,作为多医学图像显微图像中的医学图像跟踪,即是要在帧与顿之间,多医学图像混合中,找到相同医学图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第一巾贞图像直至最后一帧图像,完成整个图像序列中医学图像的匹配,实现整个医学图像跟踪。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图像跟踪方法与传统的目标跟踪方法没有太大的区别。是在医学图像序列这个特定环境下,算法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变化和改进,去适应医学图像运动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跟踪效果。由于目标跟踪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良久,优秀的目标跟踪技术门类众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分类没有明确的标准。根据视频序列中被跟踪目标的数目,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单目标跟踪和多目标跟踪。根据目标跟踪前,是否使用分割,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分割的跟踪和基于视窗的跟踪:基于分割的跟踪是在分割后的结果中提取目标信息再进行跟踪;而基于视窗的跟踪不需要对图像进行分害只要指定目标的区域,不过因为医学图像中目标运动多样性,医学图像大都采用基于分割的跟踪方法,跟踪方法有几类基本的框架:先检测后跟踪,先跟踪后检测,边跟踪变检测,检测利用跟踪来提供处理的对象区域,跟踪利用检测来提供需要的目标状态的观测数据,医学图像当中主要是先跟踪后检测。此外,根据跟踪目标提取的不同特征,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分为基于颜色、基于形状、基于区域和基于点特征等跟踪

第一章绪论……………………1

1.1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的背景和意义…………………1

1.2医学影像中多目标跟踪研究的现状……………………3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5

第二章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7

2.1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分割……………………7

2.2医学影像中的多目标跟踪……………………11

2.3本文中采用的方法……………………14

2.4本章小结……………………16

第4篇

关键词:FFT,傅立叶变换,图像差值,轮胎印痕,交通事故

 

0引言

随着社会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因此,对交通事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部分肇事司机为免受处罚而驾车逃离现场,使案件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对肇事逃逸案现场车辆痕迹的研究尤为重要[1]。

我国目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破案率仍较低,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2],其中还包括相当多数的用追缉堵截方式迅速侦破的案件,实际工作中借助科技手段勘查破案的案例更少。地面轮胎印痕是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在地面上留下的轮胎痕迹[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对地面轮胎印痕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核实当事人的口供及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为侦破道路交通逃逸案件、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的证据。目前,国内外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轮胎印痕识别的研究不是很多[4]。

1 轮胎印痕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的应用

1.1轮胎印痕的可行性研究

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肇事车辆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5]:即正常行驶-刹车减速-肇事碰撞-停车-逃逸离开。在此过程中,一般会在路面及受害人的身体或衣服上留下轮胎印痕,轮胎印痕主要包括轮胎花纹特征、轮胎面磨损特征、车辆参数特征、特殊形态的轮胎痕迹特征等。根据轮胎印痕的轮数、轨距、轮胎规格、胎面花纹结构等可以推断肇事车辆的种类及型号。根据轮胎的各种机械性损伤特征,包括裂口刺破、划破、缺损及在双轮间的异物,在一定范围的肇事车辆种类和型号中,可用排查的方法最后认定肇事车辆。这类特征在一段时间内有较强的稳定性,是认定肇事车辆较有价值的特征,能有效地减少嫌疑车辆的排查数量,准确地对嫌疑车辆做出认定。

1.2 轮胎印痕在肇事逃逸案侦破中的作用

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车辆轮胎的采集,研究其型号、拖印的宽度、花纹的类型、花纹的深浅和磨损程度、轮距、轴距、轮胎橡胶组成和配比的深入调查和研究,能减少排查的嫌疑车辆,迅速侦破逃逸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和破案准确率,准确对嫌疑车辆车型做出认定。

轮胎印痕在交通事故勘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核实当事人的口供及其它证据的真实性;

2)有利于查明事故发生原因,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

3)有利于判断肇事逃逸车辆制动前的车速;

4)有利于判断肇事逃逸车辆轮胎的类型、逃逸方向,为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的证据。

本文主要研究通过对轮胎印痕的识别,来判定肇事逃逸车辆的轮胎印痕类型,进而缩小排查范围,提高事故破案效率。

2 基于FFT的图像差值算法

2.1 数字图像在FFT前后的存储方式

数字图像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计算机能够辨别的点阵图像。在严格意义上将,数字图像是经过等距离矩形网格采样,对幅度进行等间隔量化的二维函数,因此,数字图像实际上就是被量化的二维采样数组。

一幅数字图像可以用二元函数来表示其数学特征,函数为特定点处的函数值,表示图像在该点相应的颜色强度或者灰度。即一幅原始数字图像在未经图像变换前,其存储的数据内容为图像的颜色强度或者灰度值,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图像的像素存储矩阵

图像变换是指图像的另外一种数学表征方式,就是将图像从空域转换到变换域,如频率域,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空域法就是把图像看作平面中各个像素点的集合,然后直接对这一二维函数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变换域方法是首先对数字图像进行正交变换,得到变换域系数阵列,如图2

图2FFT后的图像频谱存储矩阵

所示。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该阵列为一个复数组合,每一个元素包含两部分:实部与虚部。然后再进行各种处理,处理后再反变到空间域,即得到处理结果。图像变换给图像数据压缩、特征提取、图像去噪等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后续运算变得简单。其中,傅立叶变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图像变换,也是理解其它变换的基础。

2.2 FFT图像差值算法分析

图像差值(Image Difference)法主要是根据两幅图像(待识别图像与标准库存图像)对应点值的差来判断两者是否匹配,以达到模式识别的目的。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其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当两幅完全一样的图像进行差值运算时,其差值结果应该为0,否则,其结果的绝对值大于0。假设待识别图像,模板库存图像为,则有:

(1)

在上式中,为差值结果。在图像识别过程中,关键是要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T,比较差值与T的关系,如果d≤T,表示匹配成功,否则就认为两者不匹配。当然,在进行图像差值之前需要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图像的均衡化、去噪声、旋转等,否则,即使是同样的两幅图片,如果光照不同、角度不同、特征点不对应等,也会造成其差值不为0,这种差值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处理的方面具体包括:

1、合适的配准(registration)。即使两幅图像就算完全一样,如果互相之间存在偏移,那么比较的结果也没有意义。

2、可控的光照。可控的照明很明显是很重要的,因为光照的改变会严重的影响差分图像的值,通常和光照控制联合使用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灰度拉伸。

3、噪声水平。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差值图像里的噪声需要足够小,才不会影响比较结果。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好的信号强度对减小噪声的影响大有帮助,另一种办法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例如图像平滑)去噪。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

3 FFT图像差值算法在轮胎印痕识别中的原理

3.1 FFT图像差值算法的选取

在图像差值运算中,根据参与差值的值的类型不同,我们分为基于像素的图像差值法与基于频谱的图像差值法两种[6,7]。博士论文,傅立叶变换。前者是指未经过图像变换的原始数字图像进行差值运算,参与运算的参数为图像的像素值;后者是指图像经过正交变换后得到的数字图像进行差值运算,参与运算的参数为图像的幅度值。根据待识别图像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在文中,我们采用后者进行差值运算,即通过基于图像变换(傅立叶变换)的差值算法来进行模式识别,达到应用要求。

3.2 基于FFT图像差值算法的轮胎印痕识别流程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图像差值算法的流程,如图3所示。

在图3中,数字图像的灰度修正与平滑处理均包含3种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合理搭配。本文中,我们分别采用直方图均衡化与中值滤波两种图像处理方式,前者用于使原始图像的灰度覆盖范围尽可能均匀、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后者主要用于图像的平滑处理、去除噪声。图像的处理操作是通过Matlab实现的,其中,直方图均衡化使用函数histeq();中值滤波使用函数h=fspecial(‘average’)和imfilter(h);傅里叶变换采用函数fftshift(abs(fft2()));图像相减利用(式2)函数实现,算法如下:

(2)

其中,D表示傅立叶变换后图像的差值,Nr表示其图像矩阵的行数,Nc表示其图像矩阵的列数,X表示待识别轮胎印痕图像矩阵,Y表示标准库存图像矩阵。

图3轮胎印痕识别算法流程

3.3 轮胎印痕识别及数据分析

轮胎印痕识别是指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按图3的算法流程利用傅立叶变换对标准化图像进行正交变换,即对图像进行标准化[8],然后采用图像差值的方法进行差值运算,将运算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阈值比较,判断匹配结果。

在轮胎印痕识别前,建立合理、完整的标准库存图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后面正确进行印痕识别的前提和保障。在本试验中,我们选取了20副有代表性的轮胎印痕图像进行了多次试验,其识别准确率可达到8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轮胎印痕图像。

4 小结

在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中,如何有效提高破案效率,加快破案速度已经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提出的基于FFT图像差值算法,可以通过对轮胎印痕的识别有效减少肇事车辆的排查范围,加快交通事故逃逸案的侦破速度。

参考文献:

[1]敖琪,付景林.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车辆痕迹的发现提取及测量[J].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1999年第3期:20-22.

[2]宋玲华.交通肇事逃逸车辆轮胎印痕研究[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校.2001年9月,第15 卷第5期:132-135.

[3]唐洪.地面轮胎拖印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再现[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1月第1期总第88期:71-73.

[4]陈强,李江,吴想,闫松申.轮胎印痕识别算法及实例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年1月第35卷第1期:39-43.

[5]唐洪.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地面轮胎痕迹作用的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2-94 .

[6]Kerkhoff,J. F. Photographic techniques for accidentreconstruction [C]. SAE Paper, 1985- 0361.

[7]韩逢庆,李红梅,张建勋,纪纲,刘全利.基于遗传算法的轮廓模糊匹配问题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4,16(4):772-774.

[8]BAI Xianghua, ZHU Qijiang, TANG Shihao, SHUAIYanmin. Research of removing the image noises based on texture analysis[J].Computer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04, 26(3)39-41.

第5篇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从2005年设立至今,已评选了三届。该奖项已经成为祖国关爱自费留学生的知名品牌,受到国内外权威媒体和有关人士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赞誉。

广大自费留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进一步加强他们与祖国的联系,弘扬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奋力拼搏的精神,本刊从2006年第1期开始,向广大读者介绍部分获奖者。同时近期我们又开辟了“我的自费留学经历”专题,真诚欢迎更多的自费留学生将你们留学中的酸甜苦辣与心得写给我们。

本栏目联系电话:010-62257722转208

传真:010-62252501

电子信箱:baiyu48@sina.com

叶海涛,2003年获奖者,留学英国。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纳米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与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 plc)合作共同研发飞机引擎内部的高温功率放大器。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曾获得“好来西”企业奖学金、首届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TC)容闳科技教育奖。200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硕士毕业,获新加坡Tan Chin Tuan国际交流奖学金及李氏基金(Lee Foundation)。2004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专业方向为金刚石由子学及纳米器件2004~2005年被聘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国际研究员,从事单晶金刚石场效应管的研发。现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多篇及国际会议论文40多篇,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专题报告。在攻读博士期间,连续三年荣获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颁发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ORS)、英国EPSRC奖学金和香港王宽成奖学金(KCWong),并被吸收为英国材料学会(IOM3)(2000年)、英国物理学会(10P)(2001年)及英国电子工程师学会(IEE)的会员,(2003年、2006)年当选为旅英中国工程师协会的理事,并应邀成为以色列国家科学基金委的特约评审人。

而立之年的叶海涛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心系祖国,愿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谢向华,2004年获奖者,留学英国。200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年9月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一年后顺利完成“高级计算科学”课程,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11月开始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媒体计算科研小组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担任“研究助理”一职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3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自2006年2月起,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计算机系做博士后,从事一项由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资助的旨在开发帮助盲人和视力严重损伤的病人与外界交互的计算机认知系统的研究项目(CASBliP)。其研究主要为立体计算机视觉系统,动态曲线分割模型,计算机材质分析,自动缺陷识别和医学图像。他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处理领域的国际性刊物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0多篇论文。2004年,应美国玛柯尼医疗系统(Marconi Medical System,Inc.)苏里博士的邀请,在《医学图像分析手册高级图形分割与图像注册模型》一书中撰写章节――“区域支持的几何彩色动态曲线分割模型”。谢向华现参与《材质分析手册》一书的编撰工作,该书将于2007年出版。2006年初,他与默曼迪博士的PRINS研究方案得到了英国Levelhulm研究基金会为期两年的资助。他现担任多个国际性学术期刊的评委,并是英国“医学图像分析与认知”年会等多个国际性学术协会的会员。谢向华认为,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祖国对自己在海外多年努力学习的莫大鼓励与肯定,同时也让所有海外的莘莘学子看到祖国对于他们的重视与厚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他将继续努力学习尖端技术,为祖国将来的科技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姚小军,2004年获奖者,留学法国,研究方向为化学信息学。1994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化学系,2002年1月获“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中法协会信息科学奖学金”资助,作为兰州大学与巴黎第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赴法国留学,师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ITODYS研究所化学信息学和分子模型实验室主任范波涛教授和兰州大学胡之德教授。在范教授和胡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在QSAR/QSPR中的应用;(2)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他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并被多次引用,所做的工作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好评。留学法国期间,曾获得2002年“法国华人青年企业家协会”教育基金会第二届“优秀中国留学人员奖”和2004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2005年“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中法协会信息科学奖”。2004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学位后,姚小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决定回到兰州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奖后,他深深地感谢国家对海外留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将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更好地报效国家。

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CK40型光学倒置显微镜 (日本Olympus);ST4040型染色机(德国);EG1160型石蜡包埋机(德国);心脏Langendorff灌流系统由埃德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AXT0SK0P2型正置显微镜(德国ZEISS);LP5150型TillVision图像处理系统(德国);EPC9型膜片钳放大器(德国);MP285型微电极拉制仪(美国);Pulse&Pulsefit和TAC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处理系统(德国);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507);参附注射液(雅安3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43116);牛血清白蛋白(BSA,Roche分装);Ⅰ型胶原酶(Worthington,X6C8594,美国);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PS)、乙2醇2乙醚2胺4乙酸(EGTA)均购自Sigma公司。其他均为国产分析纯。 1.4 分组及给药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生理盐水组,阿霉素组,阿霉素加生理盐水组,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参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正常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开始后第2、4天腹腔注射1mg/kg ADR,第6、8天腹腔注射2mg/kgADR,第10、12天腹腔注射3mg/kgADR,第14、16天腹腔注射4mg/kgADR,16d累计用药剂量达20mg/kg;然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心尖处心肌细胞、细胞间质等的排列情况,确定造模成功与否。阿霉素加生理盐水组:造模后1周,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2周。参附组:造模后1周,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0.3、0.6、1.2g/kg,每日1次,共2周。 1.6 钙浓度检测 将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以含钙1.0mmol/L的台氏液制备细胞悬液,贴壁于培养皿中,加入终浓度5μmol/L的荧光指示剂Fure2/AM负载,45min后以台氏液冲洗,然后在培养皿中加入有钙台氏液。将培养皿固定在荧光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TILLVISION中设置荧光激发方案,交替用波长340nm和380nm光波激发,曝光时间为40ms,每个循环之间时间间隔最短。用TILLVISION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记录340nm和380nm处荧光强度(F),除去自发荧光后计算出F340/F380比值,用此值代表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细胞选取标准为杆状,细胞膜完整,横纹清楚,细胞内没有空泡及颗粒。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阿霉素造模后,阿霉素组及阿霉素加生理盐水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参附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P<0.01),但各剂量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略)

Table 1 Effect of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free calcium concentration of the myocardial cells

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②P<0.01,与阿霉素加生理盐水组比较 表2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膜上L型钙通道的影响(略)

Table 2 Effect of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Ltype calcium channel on myocardial membranes

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①P<0.05,②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P<0.05,与阿霉素加生理盐水组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3]刘绍辉,何明丰.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19.

[4]相雪梅,郭萍,闫金松. 参附注射液在白血病患者阿霉素化疗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37.

[5]罗霞,李东晓,陈东辉,等. 参附注射液对抗阿霉素毒性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5):8.

[7]黄志煜,范云,刘鲁迎. 阿霉素心脏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4(3):521.

第7篇

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心血管专科医院的影像检查数量虽然算不上最多,但是由于对医学图像的要求较高,每次检查的平均数据量较大,因此心血管影像的总数据量比较庞大。表1列出了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影像检查量与估算的医学影像数据量的情况。

心血管专科特点

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均属于现代心血管专科医院的重要影像部门,但是由于检查项目和侧重点不同,使得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各有其特点。表2为两个科室的特点对比。

1. 放射科特点

放射科主要偏重于诊断,不需要过多的参考患者相关信息,因此仅需HIS、RIS和PACS系统紧凑集成即可;放射科的检查量很大,导致医学影像的总数据量非常庞大;同时因为放射科的影像常常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对显示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诊断竖屏。

2. 介入中心特点

介入中心更偏重于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作为参考,如超声信息、心电信息、病历等,因此需要PACS系统与上述诸多系统进行集成;相对于放射科,介入中心虽然检查量相对较少,但是动态影像很多,单个检查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导致介入中心的医学影像总数据量依然很大;同时,由于介入中心涉及到的耗材和药品品种和数量很多,且价值较为昂贵,因此需要专门的二级库管理。

心血管PACS建设的目标

由于心血管专科的上述特点,心血管专科医院PACS的建设目标也应该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医院。在心血管PACS建设中,应分别考虑到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PACS系统进行选择和设计,建立起能够充分满足心血管专科要求的PACS系统。

1. 整合临床影像数据,支持临床决策

为更好的支持临床决策,心血管PACS应加强系统的集成性能,与HIS、电子病历、电子医嘱、手术通知单、耗材管理系统、外周报告系统、介入报告系统、RIS、计费系统、预约管理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全院范围内的影像管理、传输和显示,使临床医生可以在医院中的任何地点查询和访问原始的医学影像数据。

(1)放射科系统集成

放射科的PACS系统与临床医生工作站、检查计费、RIS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可实现患者基本信息以及图像的共享。放射科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一方面,临床医生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中开出检查申请,RIS系统可直接调用数据,并且进行检查计费;另一方面,平片、核磁、CT等设备的原始图像或处理后图像经PACS系统生成报告图像,传回RIS系统,临床医生则可以在各个装有临床医生工作站的电脑上浏览报告了。

(2)介入中心系统集成

介入中心的PACS系统与临床医生工作站、手术管理、介入报告、电子医嘱、检查计费和高值耗材管理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将介入中心从手术安排开始,到检查计费、高值耗材管理、医嘱录入以及生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且大大提高了介入中心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差错。介入中心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一方面,临床医生通过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填术申请,手术管理系统可通过数据调用对提出申请的手术进行安排,并且将手术信息传入介入/外周报告系统;同时,介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介入检查工作站可分别为患者录入医嘱并计费;另一方面,DSA设备和MEDIS系统的血管图像经PACS系统生成报告图像,传回介入/外周报告系统,临床医生则可以在各个装有临床医生工作站的电脑上浏览报告。

2. PACS在心脏CT领域的应用

一直以来,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都是冠状动脉造影,它在检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入性治疗,但是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高,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和PET-CT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临床医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够获得更清晰的形态学影像,同时还能得到心血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性影像,使CT检查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由于心血管疾病在诊断时往往需要观察心血管在一个动态周期下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仅一个时间点的静态图像无法准确识别血管的走向和形态,因此需要医学影像三维后处理技术,来实现血管形态学的可视化。

通常,多数医院都会选择具有高级处理功能的原厂后处理系统,可以完成容积重建、血管分析、多平面重建等处理。但是,这些处理系统不仅价格昂贵,操作也相对复杂,只有部分患者的数据可以进行高级处理,先进成像设备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鉴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需要,在心脏CT领域的PACS系统建设上,必须要包括对医学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的支持,且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严格符合临床要求,通过正式临床验证

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技术毕竟不是单纯满足视觉效果的计算机艺术,而是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手术前计划和手术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图像必须满足诊断级的显示要求。

(2)必须在医学业内受到较高认可

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的结果不仅服务于临床,还需要在国内外的医疗同行之间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探讨,以便于科学论文的总结和发表。

(3)必须功能完善,实时性强

这是对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三维处理不是影像学诊断的目的,而是用于提供诊断效率、准确性的手段。特别是特定的PACS工作站在进行常规三维重建时,不应该拖慢PACS系统的整体效率。

(4)可维护性好

良好的三维后处理功能应该能够与时俱进地提供最新的功能,以配合新型影像设备诊断的需要。

3. PACS在心脏介入领域的应用

心脏介入导管室作为诊疗心血管疾病的前沿,其中心血管疾病防治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其服务范围和综合临床信息来源的需要已经超越了一个科室的范畴,常常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多科室协作才能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类型多

在现代化的心脏介入中心建设上,除了心血管造影机外,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需要血管内超声系统以及图像工作站;在电生理射频消融时,需要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三维标测系统、消融仪、刺激仪和心腔内的超声系统。

(2)信息关联性强

所有跟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的患者资料、影像、波形、图表、手术资源预约、手术进程记录、耗材和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和账务管理等信息都需要进行关联性的采集、分析和报告。

由此,在心脏介入领域的PACS系统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介入导管室临床业务的上述特殊性,使PACS应满足下列四点要求,达到PACS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专业化水平。

(1)支持多类型的医学影像资料同屏显示

X光动态透视影像(XA),血管内超声影像(IVUS)、心血管超声影像(Echo)、CT/MR影像及核医学影像(NM)等。

(2)支持动态医学影像的直接操控

与心脏相关的医学影像多为动态影像,心脏图像浏览工具需要符合医生的工作习惯,强化动态图像操控,让医生能够在开启检查的同时,直接完成图像播放、操作(调整对比度,缩放图像或简单测量等)、浏览和对比历史影像。

(3)标准化的设备集成能力

心血管年检查量虽然明显少于放射检查,但是其数据量非常可观,单独的工作站系统难以管理和处理如此大量的动态影像数据。因此,心脏介入工作站需要跟PACS系统通过DICOM国际标准进行集成。

(4)具备通过医疗临床认证的图像分析方法

心脏导管室处理的动态影像往往需要进行在线的图像分析,同时这些在线分析数据又需要拥有严格的临床可信度,因此用于心脏介入的医学影像工作站的分析功能必须通过欧洲CE、美国FDA和中国SFDA等三个区域的权威医疗认证,而且图像分析结果必须能够跟相关影像资料一起长期存储在PACS系统中,实现科室间的共享。

总结

第8篇

论文摘要:陇粉互联网、计葬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视绷处理技术的进步,利用宽带网络进行视预传特和应用已逐渐成为视绷盆撞核城的发展方向。早在2002年,基于宽带网络的视须上控业务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菩,目前基于第三代网络视效直技技术的平安城市建设工作已经逐步得到了普及。本文时平安城市建设与网络应用问超进行了探讨。

1平安城市的网络组成

    平安城市建设中一般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化视频技术,可以高清晰地对多路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捕捉、转换、存储,并且能够将所采集图像不失帧地进行多画面显示。该系统具有数字方式记录、多索引回放、图像编辑、图像并网等诸多特点。一般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 .1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完成模拟视频的拍摄、探测器报警信号的产生、云台防护罩等的控制、报警输出、行动输出等功能。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头、电动变焦镜头、探测器、烟雾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灯、云台、防护罩、解码器、警灯、警笛、防盗照明灯、监听器、报警控制主机等设备。

1.2数字化处理和录像部分

    数字化处理和录像部分是系统方案的现场核心,它完成模拟视频监视信号的数字采集、mpeg4压缩、监控数据记录和检索、硬盘录像等功能。本着综合性价比高且性能可靠性优先的原则,在系统中采用了各通道独立板卡、各路监控信号单独处理的方式,配备了高性能处理主机,冗余系统处理能力,便于升级。

1.3控制/通讯系统

    控制包括摄像机云台、镜头控制、报警控制、报警通知、自动手动设防、防盗照明控制等功能,同样用户的工作只是在中央监控系统桌面点击鼠标。因此,操作方便是数字监控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

2平安城市的系统功能要求

    平安城市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音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与报警系统联动,并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l31。主要包括:实时图像点播、远程控制、存储和备份、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系统的人机交互、用户与权限管理、网络与设备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日志管理等多项内容。

    对于监控中心网络带宽规划设计来说,主要应考虑前端设备接人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人监控中心和网络带宽的预留。同时,监控中心内部及监控中心间互联的网络性能指标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yd/t1171-2001中所规定的1级(交互式)或1级以上服务质量(qos)等级标准。具体到网络指标上要求: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时延抖动上限值为soms;信息(包括媒体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ip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2s。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4s。

    此外,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应达到4级(含4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应不低于3级。高风险对象的图像存储、回放的图像分辨率应与其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划分规定的要求相一致,保证目标图像质量的有效性。经智能化处理的图像,其质量不受上述等级划分要求的限制,但对指定目标的处理,其处理前后的保留信息应保持一致。

3平安城市的系统组网及存储方式

3.1组网方式

    建设平安城市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当前比较常用的组网方式是集中式或分布式两种系统。其中,集中式系统主要适合中小型网络视频监控,其主要特点为系统中设一个全网管理中心。全网管理中心负责全网业务的管理、业务统计、业务分析、数据备份、视频分发、路由调度、计费等。分散式系统适合大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为系统中设一个全网数据管理中心和多个区域管理中心。全网数据管理中心只负责全网业务的管理、业务统计、业务分析、数据备份、路由调度等,它的数据获取途径是直接从区域管理中心获取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节省了网络带宽,减小了系统瓶颈(包括网络瓶颈和服务器瓶颈)。目前,分散式组网是平安城市组网的主流方式。建设大规模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时,可根据监控的区域范围及业务需求实行分级结构,形成省级监控中心作为一级平台,周边地市为二级平台的大型辐射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二级平台可按实际需要扩展为:二级前端平台、二级客户端平台、二级分发平台、二级存储平台;二级平台可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上或多台服务器上;二级平台与主平台之间以ip的方式进行通讯,业务大量增加后,可将存储、分发及接人服务器下移到县中心,形成三级平台。

3 .2存储方式  

das(diskattaehedstorage)

    存储设备(raid系统、磁带机和磁带库、光盘库)可以直接连接到服务器。是一种传统的,也是最常见连接方式,最容易理解和实施;由于das没有独立操作系统,且das系统之间没有连接,数据只能采用分散管理。其最大的优点出了易于实施外.主要变现在das的前期投资比较少。

    nas(net, orkattaehedstorage)

    nas由于本身装有独立的os,为此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实现完全跨平台的共享,也完全支持winnt, linux, unix等多做系统共享同一存储分区。nas是一种可以实现集中数据管理的方式。主要缺点为仅能本地备份,无法进行服务器备份,安全性不高,且前期的投入比较大。

san(storageareanet, ork)  

san是一种完全独立进行数据存储的网络,数据传输率非常快。最主要的缺点是操作系统仅能做到服务器端,无法进行san网络的不直接访问,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此外,san在数据库环境、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多个方面比较das和nas系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安全性、传输速率、存储保护、资源共享以及数据恢复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为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建设当中。

第9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为桂枝茯苓丸(GFW)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原位杂交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GFW抑瘤率为38.93%,流式细胞仪检测GFW组凋亡率17.7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FW组镜下可见瘤细胞以凋亡变化为主。内膜结构完好,核膜清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团块状散布核内或边集核膜下,并可见凋亡小体。GFW下调肿瘤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FW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 mRNA表达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的主要成因之一,桂枝茯苓丸是一活血化瘀方剂,广泛用于各种血瘀症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具一定的抑瘤作用,但对其抑瘤机理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桂枝茯苓丸(GFW)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GFW抗肿瘤效应机理,为GFW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原位杂交试剂盒购白天津灏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OLYMPUS显微镜(日本)、HITACHI-H500型透射电镜(德国菲利蒲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SB651旋转蒸发仪(日本RIKAKI公司)、HIMAS-200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同济医大)。

1.2 实验动物 4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雄性,由齐齐哈尔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瘤株S180瘤株,由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提供

1.4 药物 桂枝茯苓丸:按《金匮要略》记载标准,生药均购自齐齐哈尔市中医院。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各药等量,加适量水,浸泡2h,先文火后武火煎煮2次,经过滤除渣后,水浴浓缩,配成1g/mL的水煎剂,置4℃保存备用。

环磷酰胺(Cylophosphamide,CY),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批号H14023686。

1.5 动物模型 取腹腔接种10天的荷瘤小鼠,在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乳白色,黏稠),放入无菌容器内,置冰块保存。用0.4%台盼蓝生理盐水液计数(计活细胞大于95%),用生理盐水调细胞浓度至5×106/mL。取KM小鼠30只,每只鼠右侧腋下皮下注射0.2mL瘤细胞悬液。

1.6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实验组、CY组,另取10只未荷瘤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模型组(Model group):生理盐水灌胃0.2mL/(10g·d);中药组(GFW group):GFW灌胃0.2mL/(10g·d);环磷酰胺组(CY group):腹腔注射CY20mg/(kg·d)。接种后次日给药,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0天。

1.7 细胞凋亡的检测(流式细胞仪-单激光单染色法)小鼠脱颈处死,无菌取腋下实体瘤,常规制备瘤细胞悬液,调整浓度1×106/mL,1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PBS洗1次,加70%冷乙醇1mL,4℃固定30min。离心5min,弃上清,PBS洗2次。加50mg/mL PI染液600mL染色,30min后上机测定。

1.8 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 每组随机取2块瘤组织,将瘤组织快速投入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h以上,磷酸缓冲液漂洗,1%锇酸后固定1-2h,缓冲液漂洗20min,丙酮梯度脱水,浸透、包埋、制备超薄切片,醛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染色,电镜观察并拍片。

1.9 原位杂交 瘤组织及时固定,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H2O2室温封闭10min,PBS洗,暴露mRNA核酸片段,滴加预杂交液20μL,40℃3h,不洗,Survivin探针杂交液20μL,滴加40℃杂交过夜,杂交后洗涤,滴加生物素化抗地高辛37℃60min,原位杂交用PBS洗5min×4次,滴加高敏过氧化物酶链亲和索复合物工作液,37℃ 60min,原位杂交用PBS洗5min×4次,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常规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本实验设2张阴性对照片,1张用PBS代替探针,1张用PBS代替生物素化抗地高辛。

1.10 统计方法 Survivin结果利用HIMAS-2000多媒体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所得数据经SPSS11.0系统处理,采用One Way ANOVA法,两两比较用SNK法。结果用x±s表示。

2 结 果

2.1 抑瘤率 与模型组比较,GFW组、CY组瘤重低于模型组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W组与C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W组抑瘤率为38.93%。

2.2 肿瘤细胞凋亡率 GFW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7.79%,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肿瘤细胞电镜观察 模型组瘤细胞的核浆比大,双层核膜清晰,核异形性明显,瘤细胞表面可见丰富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可见幼稚高尔基复合体及内质网,游离核蛋白体丰富,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中药组镜下可见瘤细胞以凋亡变化为主。瘤细胞体积明显变小,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内膜结构完好,核膜清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团块状散布核内或边集核膜下,并可见凋亡小体。游离核蛋白体减少非常明显,线粒体嵴断裂,空泡变性,胞质内可见大量的脂肪堆积;同时可见大量粒细胞侵润并伴有坏死。

2.4 肿瘤细胞中Survivin基因mRNA表达 原位杂交法对Survivin基因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染色结果Survivin基因表达定位于胞质呈棕黄色,弥漫性分布。在10×40倍高倍镜下,每张标本随机选择5个视野,精确选取视野内所有的阳性颗粒,利用HIMAS-2000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对Survivin各组原位杂交反应阳性细胞面密度值、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进行分析。与模型组比较,GFW组与CY组Survivin基因mRNA表达降低(P<0.01),GFW组与CY组比较,Survivln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FW可下调肿瘤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 mRNA量。

3 讨 论

通过应用各种不同的药物影响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触发或重建整个死亡程序,使处于关闭状态的凋亡信号传导各效应环节迅速连通,诱导程序化细胞死亡反应,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大致过程是:细胞整合各种胞内外凋亡信号,通过细胞凋亡信号与其受体形成的复合物经胞浆信号转导蛋白传递至一组细胞凋亡的执行者caspases,再由激活的easpases对其特异性底物进行降解,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本实验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GFW可促进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17.79%。透射电镜观察GFW组瘤细胞以凋亡变化为主。瘤细胞体积明显变小,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内膜结构完好,核膜清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团块状散布核内或边集核膜下,并可见凋亡小体。进一步证明了桂枝茯苓丸的抗肿瘤作用机理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第10篇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 W55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H29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T022 中国塑料

G211 中国糖尿病杂志

T068 中国陶瓷

G52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G56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G444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U501 中国调味品

X004 中国铁道科学

G437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R083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H350 中国土地科学

H233 中国土壤与肥料

G11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G373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G959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G517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G98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S725 中国卫生经济

G253 中国卫生统计

G7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K035 中国钨业

M022 中国稀土学报

F025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G841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G623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G885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G237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G849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G284 中国消毒学杂志

G765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G845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G298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G11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G718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国心血管杂志

G20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25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G747 中国新药杂志

G727 中国性科学

G232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G1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G908 中国学校卫生

G675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G633 中国血液净化

G119 中国循环杂志

G756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G645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G39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H208 中国烟草科学

U647 中国烟草学报

E303 中国岩溶

G61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G318 中国药房

G1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2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G878 中国药师

G220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G227 中国药物警戒

G248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G71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G621 中国药物与临床

G009 中国药学杂志

G755 中国药业

M628 中国冶金

G809 中国医刊

G123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G124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G679 中国医疗设备

G306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G313 中国医师杂志

G23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G1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G9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 G471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G622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G1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G193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S591 中国医学装备

G519 中国医药

G644 中国医药导报

G924 中国医药导刊

T019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G53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Q918 中国医院

G454 中国医院管理

G243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G314 中国疫苗和免疫

G13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G70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H20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U032 中国油脂

M0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H09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G75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V039 中国园林

G131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X012 中国造船

U012 中国造纸

U033 中国造纸学报

H204 中国沼气

G600 中国针灸

H067 中国真菌学杂志

G945 中国职业医学

G347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G843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G757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G846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G758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G528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G18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G132 中国中药杂志

G240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第11篇

论文摘要:当点扩展函数未知或不确知的情况下,从观察到的退化图像中恢复原始图像的过程称为图像盲复原。近年来,图像盲复原算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介绍了盲图像恢复算法的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图像恢复是图像处理中的一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图像恢复的主要目的是使退化图像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去掉退化因素,以最大的保真度恢复成原来的图像。传统的图像恢复假设图像的降质模型是己知的。而许多情况下,图像的降质模型未知或具有较少的先验知识,必须进行所谓的盲恢复。其重要性和艰巨性而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所能获取的观测图像是真实图像经过观测系统成像的结果。由于观测系统本身物理特性的限制,同时受观测环境的影响,观测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偏差和失真,称观测系统对真实图像产生了降质。图像恢复的目的就是根据降质的观测图像分析和计算得出真实图像。

二、图像盲恢复算法的现状

总体来说,图像盲复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首先利用真实图像的特别特征估计PSF,然后借助估计得到的PSF,采用经典的图像复原方法进行图像的复原。这类方法将PSF的估计与图像的复原过程分为2个不同的过程,因而具有较少计算量的特点;二是PSF辨识和真实图像估计相结合,同时辨识PSF和真实图像。这类算法较为复杂,计算量较大。另外,对于点扩展函数也考虑了空间变化的复杂情况。针对目前的盲复原算法的现状,根据退化模型的特点,重新将算法分为空间不变的单通道盲复原算法、空间不变多通道盲复原算法和空间变化图像盲复原算法3类。

(一)单通道空间不变图像盲复原算法

在这类算法中,最为常用的是参数法和迭代法。

1)参数法。所谓参数法,即模型参数法,就是将PSF和真实图像用某一类模型加以描述,但模型的参数需要进行辨识。在参数法中,典型的有先验模糊辨识法和ARMA参数估计法,前者先辨识PSF的模型参数,后辨识真实图像,属于第1种类型的图像盲复原算法,因而计算量较小;后者同时辨识PSF和真实图像模型参数,属于第2种类型图像盲复原算法。

2)迭代法。所谓的迭代法,不是通过建立模型而是通过算法的迭代过程,加上有关真实图像和PSF的约束来同时辨识PSF和真实图像的方法。迭代法是单通道

图像盲复原算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算法,它不需建立模型,也不要求PSF为最小相位系统,因而跟实际更为接近。在这类算法中,迭代盲复原算法(IBD),基于非负性和决策域的递归逆滤波器算法(NAR2RIF),基于高阶统计特性的最小

熵算法等最为典型。

(二)多通道二维图像盲复原

多通道二维图像盲复原,这类方法将数字通讯领域应用的一维多通道盲原分离算法扩展到二维情况并用于图像的盲恢复。这类算法中有两种代数方法,一种是先辨识模糊函数,再采用常规的恢复算法进行复原;另一种是直接对逆滤波器进行估计。此类算法的优点在于不需对初始图像进行估计,也不存在稳定性和收敛性问题,对图像以及模糊函数的约束是松弛的,算法具有一般性。但是第1种算法要求采用复原算法具有收敛性;第2种算法对噪声敏感。

(三)空间改变的图像盲复原方法

在许多实际的应用中,模糊往往是空间变化的,但由于处理工作的难度,目前的研究较少,基本有相关转换恢复和直接法两类。

相关转换恢复的基本思想是区域分割,即将整幅图像分为若干局部区域,然后假设在各个局部区域模糊是空间不变的,利用空间不变的图像复原有关算法进行复原。这类方法都是基于窗口的模糊辨识技术,图像的估计取决于窗口的大小,由于模糊参数是连续变化的,在范围较大时空间不变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因而模糊的估计精度较差,而且这种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空间变化的模糊进行处理,缺乏通用性;其次在区域的边上存在振铃现象。

直接法的基本思想是直接对图像进行处理。如采用简化的二维递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图像模型和模糊模型的直接转换方法,其缺点是只能针对有限的模型,而且模型数增加,计算量会显著增大;采用共轭梯度迭代算法,但只见到一个31×31的文本图像处理的结果报道,对于大图像处理效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将空间变化图像系统建立成马尔苛夫随机模型,对复原过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最大后验估计的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图像的窗口化,并能克服模糊参数不连续性造成的影响,但这种方法只能局限于将模糊过程建立成单参数的马尔苛夫随机模型的情况,而且计算量也较大。

三、图像盲恢复的应用前景

(1)现有算法的改进以及新的算法研究。现有各种算法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必要对算法进一步改进。如IBD算法中,如何选择初始条件才能保证算法的收敛;如何选择算法终止条件才能保证恢复的质量;如何选择滤波器中的噪声参数才能减少噪声的影响。又如NAR2RIF算法中,如何进一步解决噪声敏感问题,支持域的确定以及如何将算法扩展到非均匀背景的情况等。提出新的算法更好地解决图像盲复原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2)基于非线性退化模型的图像盲复原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严格来讲,所有的退化模型都是非线性的。对模型采用线性化的方法进行近似处理,虽然算法简单,但对非线性严重的情况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多项式以及神经网络两种参数模型处理非线性信号盲分离算法,算法扩展到二维图像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基于非线性退化模型的图像盲复原算法也是下一步研究方向之一。

(3)去噪处理算法研究。加性噪声的存在,使图像的复原问题变成了一个病态问题,而且由于一般假设只知道噪声的统计特性,因此要从退化图像中完全去除噪声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噪声的存在,恢复的效果并不理想,结合降噪的图像盲恢复的算法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这方面也进行了部分工作。为克服噪声的影响,一般采用先进行降噪,后进行复原;二是将降噪和复原同时进行这两类方法。目前,大多数算法中将噪声描述成高斯噪声进行研究,在实际应用时有较大局限性。对于非高斯情况的研究采用基于噪声的高阶统计特性的去噪算法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方法进行降噪,利用自组织映射的非线性独立组件分析方法进行图像降噪处理算法。

(4)实时处理算法。算法的的复杂性是制约算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正则化的离散周期Radon变换的方法将二维的卷积转化为一维进行处理,以提高算法的速度;也可采用神经网络的实时处理算法。算法的实时性是算法实际应用的先决条件。

(5)应用研究。算法的应用是推动算法研究的动力。虽然图像盲复原算法在天文学、医学、遥感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应用,但将算法应用到一般的工业图像实时检测、机器视觉、网络环境下的图像传输恢复、刑事侦破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薛梅,杨绿溪.用于含噪二值图像的改进NAS-RIF图像盲复原算[J].数据处理.2006.17.(2).

第12篇

【摘要】 目的 研究煤工及煤工尘肺(CWP)患者小结节影的HRCT表现及病理基础。评价HRCT对CWP结节及尘斑的显示,进而探讨HRCT诊断CWP的可行性。方法 45例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生前X线胸片诊断无尘肺37例,0+期3例,Ⅰ期5例)的尸检离体肺脏行尘肺病理诊断,其中32例采用Heitzman法固定、充气干燥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进行冠状位MSCT/SSCT及HRCT扫描。选取13例肺标本的18片厚切片进行厚度为80~150μm的大切片制作。大切片后剩余的薄片进行5μm组织学切片。图像分析:(1) 结节数量,分0~4级;(2)结节分布范围,分0~3级;(3)结节类型,分圆形结节、模糊结节和星芒状结节。并记录小结节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肺小叶固有结构的关系。结果 (1) 尸检病理诊断:CWP26例(Ⅰ期7例、Ⅱ期17例、Ⅲ期2例),无CWP 19例。45例接尘工人尸检肺脏的尘肺病理诊断分期与其生前胸片诊断分期差异有显著性(χ2=4.9,P<0.05)。(2)32例离体肺标本的HRCT图像均显示有结节存在,病理证实其中29例有结节存在。HRCT对结节的显示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χ2=0.5,0.25<P<0.5)。结论 (1)X线胸片诊断煤工尘肺和病理诊断间差异有显著性,胸片对早期尘肺的诊断率较低。(2)HRCT对煤工尘肺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无显著性,优于胸部X线片。

【关键词】 肺;尸体肺;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高空间分辨率算法;病理

Correlative study between the HRCT and pathology for the nodules of 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ppearances of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nodules of coal worker or 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 (CWP) and to evaluate the display of small nodules of CWP and dust speckle on HRCT,then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HRCT diagnosing pneumoconiosis at the early stage.Methods Forty five entire lung specimens were available from autopsy of the patients with CWP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coal dusts.They comprised 37 cases without CWP,3 cases with 0+ stage and 5 cases with Ⅰ stage.Thirty two lung specimens were inflated and fixed by Heitzman’s method,and undergone coronal single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SS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HRCT scans.Gross specimens section (50~100μm slice thickness) and histologic section(5μm~8μm slice thickness) were performed on eighteen piece of 10mm-thickness slices of lung specimen in thirteen cases.Images analysis:(1) The amount of nodules,pided 0~4 grade;(2) Distribution of nodules,pided 0~3 grade.Results (1)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lung specimens: CWP were diagnosed in 26 cases including 7 cases with Ⅰ stage CWP,17 cases with Ⅱ stage CWP and 2cases with Ⅲ stage CWP.There were 19 cases without CW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9,P<0.05) between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X ray film diagnosis of forty five patients.(2) Nodules were displayed on HRCT images of all of thirty two lung specimens.Nodules presence were verified by pathologic diagnosis in twenty nine cases.The difference of nodules displaying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0.25<P<0.5) between HRCT and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X ray film diagnosis of forty five patients.Conclusion (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X-ray film diagnosis of CWP.(2) The difference of nodules displaying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HRCT and pathology.

【Key words】 lung;cadaveric lung;nodule;tomography;X-ray computed;high-space algorithm;pathology

尘肺的诊断目前仍以ILO的胸部X线标准片为诊断标准,有关尘肺的CT表现,特别是尘肺CT诊断标准的报道相对较少。而且有关尘肺的CT研究,多以胸部X线片为对照,本文以煤工及煤工尘肺病人尸检离体肺脏为研究对象,拟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重点探讨HRCT对尘肺小结节的显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离体尘肺标本的制作 临床诊断为0期或0+期的接尘工人和Ⅰ期煤工尘肺患者尸体45例,死者年龄41~80岁,平均66.4岁,平均工龄17.2年。全部标本来自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所。45例患者生前临床诊断:无尘肺37例,0+期3例,Ⅰ期5例;尸检病理诊断:CWP 26例(Ⅰ期7例、Ⅱ期17例、Ⅲ期2例),无CWP 19例。

尸解后获得完整的、带有气管的双侧离体肺标本。离体肺标本采用改良的Heitzman法固定,1周后将标本悬空并充气干燥(流速3~5ml/s),制成干燥的、膨胀良好的全肺标本。

1.2 肺标本的螺旋CT扫描方法 45例尸检肺脏中的32例肺标本进行了冠状位螺旋CT(SCT)或多层螺旋CT(MSCT)及HRCT扫描,自前向后扫描。SCT扫描方法:层厚8mm,间隔8mm,螺距1.5:1,130kVp,110mA,标准算法重建,FOV:30cm,矩阵512×512。SCT的HRCT扫描方法:准直1.5mm,层距10mm,130kVp,200mA,骨算法重建;FOV:30cm,矩阵512×512。MSCT扫描方法:准直1.25mm×8,螺距1.35:1,130kVp,110mA。标准算法重建,层厚5mm,间隔5mm,FOV:30cm,矩阵512×512。MSCT的HRCT扫描方法:准直1.25mm,层距5mm,130kVp,200mA,骨算法重建;FOV:30cm,矩阵512×512。

1.3 煤工尘肺标本大切片和组织学切片的制作 10mm厚度切片制作。切面平行于气管、主支气管层面,并以气管、主支气管所在的层面为零位层面。制成厚度10mm的薄片。记录每个切面上的结节、煤斑数量、纤维化面积、肺气肿等。

80~150μm的大切片制作。根据冠状位HRCT表现,选取有各种不同类型结节的厚层切片进行大切片制作。选取的厚层切片经干燥后,用固定器固定并摆成解剖位对厚层切片再进行一次HRCT扫描,以便HRCT能与病理更可靠地进行对照。厚层切片经明胶包埋、真空抽吸、冷冻后在大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制成厚度为80~150μm的大切片。

病理分析:结节数量采用0~4级分类法,结节浸润范围、肺气肿浸润范围、肺纤维化浸润范围的均采用0~3级分类法。病人生前胸片尘肺诊断依据ILO诊断标准。

1.4 图像分析 结节准入标准:所有由含气肺组织围绕,长径与短径之比小于2的局灶性软组织密度病变,线性结构的局限性增厚也可确定为结节。

冠状位HRCT对小结节的显示:记录每幅图像结节的有无,如有结节,则记录结节的数量及结节的分布范围。结节数量采用0~4级分类法,无结节记录为0,结节数<10个时,记录为1,结节数≥10、<20时,记录为2,结节数≥20,<50时,记录为3,结节数≥50时,记录为4(结节计数方法参照尘肺病理诊断标准的计数方法,即结节直径≤2mm,记作0.5个;结节直径>2mm,≤5mm,记作1个;结节直径>5mm,≤10mm,记作2个);结节分布范围采用0~3级分类法:无结节记录为0,结节分布不超过2个肺区时记录为1,超过2个肺区,但未超过4个肺区时记录为2,超过4个肺区时记录为3。

肺区划分方法。参照尘肺病诊断标准胸片肺区划分方法,将肺尖至肺底相当于膈顶处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把每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左右两侧共6个肺区,分别为RU:右上肺区,RM:右中肺区,RL:右下肺区,LU:左上肺区,LM:左中肺区,LL:左下肺区。

1.5 阅片方法 由2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呼吸影像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HRCT阅片,对HRCT难以确定的结节,可结合常规CT,两人取一致性意见做出最后评价。肺标本的病理学诊断由2位多年研究尘肺病理诊断的医师以标本厚切片结合组织学切片进行诊断,不同意见协商达成一致。

1.6 使用的仪器 CT扫描机为Picker PQ2000和GE Medical System,Lightspeed XOI。

1.7 统计学分析 HRCT对尘肺小结节的显示及结节数量和结节浸润范围的显示与病理所见的差异显著性采用配对χ2检验,HRCT对尘肺小结节结节数量和结节浸润范围的显示与病理所见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生前胸片尘肺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 见表1。

配对χ2检验显示,45例接尘工人尸检肺脏的尘肺病理诊断分期与其生前胸片诊断分期差异有显著性,χ2=4.9,P<0.05。

2.2 结节的显示 见表2。

32例离体肺标本的HRCT图像均显示有结节存在,病理证实其中29例有结节存在。HRCT对结节的显示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χ2=0.5,0.25<P<0.5)。图1、2为一例病理检查无结节的肺标本的常规CT和HRCT图像,可见数个结节影。

2.3 结节的数量 见表3。

32例离体肺标本HRCT显示结节的数量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χ2=0.5,0.25<P<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γ=0.428,P=0.023<0.05,HRCT显示的结节数量与病理所见的结节数量呈正相关。部分肺标本的HRCT可比病理显示更多的结节,如图3、4所示,两例肺标本HRCT结节数量均为4级,病理诊断结节数分别为22个(3级)和119个(4级)。

转贴于

2.4 结节的分布范围 见表4。

32例离体肺标本HRCT显示的结节浸润范围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χ2=0.8,0.25<P<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γ=0.542,P=0.005<0.01,HRCT显示的结节浸润范围与病理所见的结节浸润范围呈正的直线相关。图5为1例病理检查结节分布范围为2级的肺标本的100μm病理大切片,图6为同一位置的HRCT,可见结节累及4个肺区,与大切片所见相同,结节主要分布在中、上肺区。

3 讨论

胸部X线检查是确定尘肺和分期的主要诊断方法,胸片显示尘肺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如大血管、肋骨、横膈等的遮盖及重叠、摄影技术的差异等,使尘肺的X线诊断存在明显的读片者之间和读片者自身前后的读片差异。陈开璋等[1]报道,对256例尘肺病理会诊,一致性为68.36%,二次诊断符合率为46.48%。本研究32例接尘工人生前尘肺诊断与尸检病理尘肺诊断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胸部X线片在确定尘肺和分期时会有明显的诊断错误。病理诊断是确诊尘肺的可靠方法,但只有在患者死亡后才能进行,不利于尘肺的防治。胸部螺旋CT扫描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较胸片的优越性,已为大家所共识。有文献证实[2,3],胸部螺旋CT能较胸部X线片更好地显示尘肺的各种改变。小结节影是诊断尘肺的主要依据,本研究对照病理所见,重点探讨胸部HRCT对尘肺小结节的显示情况。

本研究32例离体肺标本的HRCT图像均显示有结节存在,病理其中29例有小结节存在。3例病理未见小结节的标本,HRCT显示小结节数量均较少,结节少于10个。笔者分析,病理结节计数只能记录厚切片表面可见的结节,因结节数量较少,可能恰好都位于切片内部,故病理检查未见结节。统计分析显示,对结节的显示HRCT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

因HRCT显示的所有结节无法进行与病理一一对照证实,笔者参照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对HRCT显示的结节数量和结节浸润范围进行了分级,然后就HRCT显示的结节数量及结节浸润范围与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32例离体肺标本HRCT显示结节的数量及结节浸润范围均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而相关分析显示,HRCT显示的结节数量及结节浸润范围与病理所见均呈正的直线相关。故本研究显示胸部HRCT能可靠地显示尘肺小结节,对结节的显示与病理所见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有必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1例HRCT结节数量为3级,即结节在20~50个之间,而病理检查结节数量为1级,即结节少于10个。另2例HRCT结节数量为4级,即结节多于50个,而病理结节数量为3级,即结节数在20~50之间,可见HRCT与病理检查在显示结节数量上并非没有差异。因为无论是HRCT还是病理检查,都有可能错判或漏判结节。

总之,HRCT结合常规螺旋CT扫描,对尘肺小结节的显示,与病理检查所见一致性好,能理想地显示尘肺小结节的存在及结节浸润范围。

因本研究旨在探讨HRCT对尘肺小结节的显示与病理检查所见的相关性,以便进一步研究HRCT能否成为病理检查之外的另一个尘肺的诊断标准,故本研究未对尘肺小结节的影像特征,如大小、边缘、密度及分布等进行讨论,有关内容将在系列论文的第二部分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1)目前用于尘肺病诊断的“尘肺病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胸部后前位高千伏胸片的表现进行诊断,本组45例煤工及CWP患者尸检肺脏的病理诊断证实,X线胸片对煤工尘肺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有显著性,20例胸片诊断无尘肺者,病理证实有1~3期尘肺病。可见X线胸片诊断尘肺有一定的限度,不利于尘肺的早期诊断。

(2)HRCT显示煤工尘肺结节影,在数量上与病理呈正相关,在结节分布范围上与病理所见差异无显著性,有助于弥补X线胸片在诊断尘肺时的不足。

1 陈开璋,张东辉,陈苏生,等.广东省尘肺诊断情况分析.职业医学,1996,23:17-19.

2 刘培成,张盾,吴纯,等.煤工尘肺HRCT的形态学表现及诊断价值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