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秘书部

图书馆秘书部

时间:2022-02-10 19:4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秘书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秘书部

第1篇

【摘 要 题】海外纵览

【关 键 词】联合国/托存图书馆/DHL

【 正 文】

1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UN Despository Libraries)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制度建立于1946年。托存,顾名思义,即委托存贮。所谓的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是指联合国图书馆(即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Dag Hammarsjold Library,简称DHL)通过分布在各国的托存图书馆成员馆向世界各地分发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普通出版物,DHL及其各成员图书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截至到2002年底,联合国共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405个托存图书馆。受联合国的委托,DHL把联合国的有关重要文件和资料必须无偿寄给分布在各国的各成员馆,各成员馆收到这些资料后,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良好的收藏和妥善管理,然后免费供有关给读者查阅和使用。

二战后,联合国各成员国共同意识到,联合国各成员国及部分非成员国有权建立一个免费的托存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一般情况下由各所在国的国家图书馆担任。联合国规定,这些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开放,并免费为公众提供联合国有关重要文件的查询服务。各托存图书馆有权免费接收DHL寄来的重要文献资料。除了一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之外,其他性质的图书馆如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等通过申请也可以成为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的成员,但是联合国DHL会对这些图书馆象征性地收取年费。联合国托存图书馆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其成员馆遍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保存、传递联合国的有关文件资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联合国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地位,扩大了联合国在全世界的影响。

2 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

DHL及目前的405个成员馆共同构成了联合国的托存图书馆系统。

2.1 DHL

DHL是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中心图书馆。联合国托存图书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DHL来完成的。

2.1.1 DHL的主要馆藏内容

DHL是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图书馆,其主要馆藏内容如下:

(1)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UNBIS)

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是联合国主要的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创建于1979年,主要包括纽约总部的DHL和联合国在日内瓦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非联合国文件资料的书目数据库。各语种的文献资料一般都是用英文编目的。凡是互连网用户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的网络版(UNBISnet)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联合国文件索引:联合国各办事处图书馆所收藏的联合国文件和出版物的索引,按联合国文件编号编排,包括主题、著者和标题索引。该文件索引每季度更新一次。

(3)联合国主要组织的会议记录索引:该记录索引包括对各会议议程项目进行的讨论、采取的行动、以及表决的结果的标引,还包括联合国历次大会的发言索引。

(4)UNBIS主题词表。

2.1.2 DHL的普通服务

(1)服务办法:DHL是联合国的专业图书馆,DHL的法定任务是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和秘书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各国的其他人员在所在国的托存图书馆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时,经过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允许也可以直接利用DHL内的资料。另外,因特网用户可通过联合国书目资料系统网络版免费检索UNBIS的数据库。

(2)服务时间:一般情况下,DHL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三十分为开放时间。如果遇联合国大会,每天开放的时间为上午九时至下午六时。

(3)文献借阅办法:凡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国的代表均可以持有效证件充分利用DHL的各种文献资料。DHL内的各种期刊、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的文件和出版物一般可借阅两个星期;DHL内各阅览室最新陈列的期刊及联合国刚刚出台的最新文件只供阅览,不提供借阅。一般情况下,读者能够借阅的文献资料都可以延期或续借。

(4)DHL提供馆际互借服务。

2.1.3 DHL的特殊服务

(1)正式文件系统检索服务:正式文件系统是指能够全文检索联合国文件的数据库。DHL内的全文数据库可以通过DHL各个阅览室内的计算机终端检索到。

(2)公共因特网工作站服务:在DHL各阅览室外面的公共空间里如走廊、大厅等等,设置有许多台可用来上网的工作站。每个读者都可以免费利用这些工作站。

(3)对读者进行特殊的培训服务:DHL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之外,还向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各代表团及各国驻联合国使团的工作人员以及获得联合国认可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利用培训服务,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如何使用联合国的UNBISnet;如何使用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以及联合国资料文号数据库(即UN—I—QUE:UNInfo Quest);②DHL内的“文件基本知识教授”辅导读者如何使用联合国文件,“电子查询教授”(Cyberseek)和“联合国网页检索教授”教育读者如何使用因特网;“介绍联合国局域网上的图书馆数据库教授”培训读者如何通过DHL获得丰富的网上资源;“地图资料教授”展示了地图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等等。

(4)定题资料选报(SDI):DHL除了提供上述的特殊服务外,DHL还从每日订购的电子出版物中摘录国际新闻和其它的相关信息,编制成电子版的资料选报,供读者使用。另外,读者也可以要求DHL进行信息定制服务,DHL会根据读者的要求,量体裁衣,定制出符合读者特定需求的信息。

2.2 托存图书馆成员

托存图书馆成员的指定,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根据DHL馆长的建议并参照有关政府的意见作出的。挑选托存图书馆的基本标准为:该申请图书馆的发展程度(包括馆藏结构、自动化程度、服务质量等等)和有关国家托存图书馆的通盘地理分布情况等等。

2.2.1 托存图书馆的指定:

(1)托存图书馆一般由联合国出版委员会下属的图书馆与出版部门具体指定。在决策重大问题时,委员会会充分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联合国秘书处的意见和建议;

(2)托存图书馆成员的所有对外联系一般都要接受DHL馆长的指导。DHL馆长负责与联合国出版委员会及联合国秘书处的一切联系;

第2篇

“我在东京参观东洋文库,看到了莫理循藏书,很伤心,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藏书,原本是应该留在中国的。”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来新夏说,“可惜为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所贻误,致使日本三菱财阀第三代人岩崎久弥以3.5万英镑的价款将这批珍贵藏书巧取而去,后成为1924年新建的东洋文库的基础。”

让来新夏教授感慨的这个东洋文库早先叫莫理循文库,也称亚细亚图书馆。它神秘的前身有个复杂的故事:文库搜集者是20世纪初在中国很有名气的澳大利亚记者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这个人的著名还体现在,曾经的王府井大街被使馆界和来华外国人称作“莫理循大街”,如今却鲜为人知。据称,1949年前,在王府井大街南口西店铺的墙上还钉有“Morrison Street”的路牌。当时北京火车站的人力车夫,一旦拉上洋客,也不问上哪,就会直接把他们拉到莫理循家,因为人力车夫以为所有外国游客都是来拜见莫理循和来看莫理循藏书的。

莫理循在中国工作20余年,后期的传奇在于他曾任过的政治顾问。在中国期间,莫理循的一大兴趣是:广泛地搜求与中国有关的图籍,创立了一个在当时蜚声海内外的莫理循图书馆。“莫理循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20世纪初历史转型期的历史见证人和文献的搜集者。”来新夏评价说。

建立私人图书馆

1897年3月以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身份抵达中国的莫理循发现“这里没有值得称道的图书馆;只是一些私人手中多少有点零散收集”,“没有关于中国植物学、自然历史和地理的任何书籍”,“需要迫使我建立这样一个图书馆”。这是1924年东京出版的英文《莫理循亚洲文库目录》披露的他热心搜购的一个原因。

“当时在来华外国人中还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意识、成规模地收集书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窦坤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爵士曾有一小部分收藏,但多与海关有关,范围比较狭窄。李鸿章的英文秘书毕德格有一些英法文书籍,但他没有莫理循那样有计划性。”

窦坤说,阅读使莫理循收集了大量图书,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收藏书籍。“莫理循一生喜好徒步旅行,阅读为他的旅行增色。每次旅行后,他都要撰写文章加以介绍。这种介绍不是单纯地对旅行本身的描述,而是重点阐发他对亲历事件及地区的感受。他习惯于将他的体会与书中的信息加以比较。这在他的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搜购图书的举动从莫理循初到中国时就已经开始了,但专门辟出房间建立私人图书馆则是1902年他搬到王府井大街以后的事。

搬家前,莫理循同大多数外国人一样,住在使馆区。“但莫理循并不喜欢生活在一群外国人当中。他的天性是不愿意被禁锢在某个地方的;其次,作为一名记者,他需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和消息。”窦坤说,因此,后,他开始寻找公使馆以外的房子,但希望距离使馆不远,以便随时与使馆取得联系。

莫理循在北京城里的住所先后位于使馆区现台基厂大街北部(前居于路西、之后为路东)、王府井大街路西和金鱼胡同三教庵,其中以王府井大街路西的住宅最广为人知。据窦坤考证,莫理循故居的具置应在大阮府胡同北,即现在百货大楼旧楼的东北角及相应东部广场和它们以北至菜厂胡同的位置。

“虽然莫理循故居不是典型四合院格局,而且建成洋式面貌,但这几所院落依稀还可以使我们追忆当年故居的环境:他的家与庚子后做过议和工作的英文秘书曾广铨及美国外交官司戴德为邻,东面是位于东堂子胡同的外务部,南面是使馆区,西面靠近紫禁城,这是一个可以迅速探访各方动向的理想居住地。”窦坤说。莫理循就是在这里建立了有名的图书馆。

文库藏书尽搜无遗

莫理循为他的藏书命名为“亚细亚图书馆”。自从图书馆建立,书刊资料就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在日记中写道,当他订购的书籍未到时,他是那样地坐立不安,而书到以后,又是极度地兴奋。

关于图书馆的样子,莫理循的好友、中国近代医学卫生事业先驱伍连德在其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述:“图书馆是个长方形的屋子。面积是60英尺×100英尺。书架是硬木制成的,由地面几乎直抵屋顶。两边均可取书。地图及其他文件如图版等,放在西墙角的大抽屉里。为防风和阳光,书籍放在蓝布制成的书套中。”

从1897年到1917年20年间,莫理循收集的西文关于亚洲,特别是关于中国的书籍、小册子达24万册。其中小册子7000多份,大部分是在其他图书馆无法找到的珍贵资料。地图、图版1000余份。语种包括英、法、德、意、日、西、葡等十几种,涉及了政治、外交、法制、军事、历史、地理、考古、地质、植物、动物等多个领域。其中凡欧洲各国记载中国本部、藩属各种事件之新旧书籍,大之如鸿篇巨制,小之如寸纸片,靡不具备。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用了一个赞赏有加的“完璧性”来彰显莫理循文库的特色。他说,莫氏收集有关中国的印刷物,即使一枚传单也不漏。至今,在莫理循文库中,连他在北京租房的契约,总统的宴会菜单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对于书籍而言,则新刊与古本尽搜无遗,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也一网打尽。以至今天的读者发现,文库中竟然保存着从1485年最初的拉丁语版本,到二十世纪初出版的近50种《马可波罗游记》,还有十七八世纪来华基督教传教士的所有著作,以及120多种英、法、德等欧洲诸国的学会所出的定期刊物、中国的海关报告等。

精心的布置和完美的收藏,莫理循图书馆在当时吸引了众多中外名士。伍连德在其回忆录中说,莫理循喜欢邀请在京各种国籍的来访者吃饭,特别是那些对他的图书馆感兴趣的人更是如此。外交官以及其他在华外国人也对他的图书馆感兴趣,德国公使海靖、英国使馆人员戈颁、艾伦赛等都是莫理循图书馆的常客,而李鸿章的英文秘书毕德格、英国汉学家巴克斯等则得到过莫理循的图书馈赠。

中国人当中,地质学家丁文江、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兵部员外郎曾广铨、幕僚蔡廷干等人,对莫氏藏书很是钦佩。有资料记载,他们和其他更多的、多是会英语的人士曾经参观过莫理循图书馆,并从那里借阅过图书。

文库东渡

1912年,单身汉莫理循已经50岁了仍未婚,但爱恋着比他小27岁的女秘书罗宾小姐。也许是对稳定家庭生活的憧憬,令他反思目前飘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此时,莫理循的心情出现了自1882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迷茫。“我提职无望,心情苦闷,厌倦那东飘西荡的工作。今天我终于下决心:1、从《泰晤士报》退休;2、卖掉我的图书馆;3、离开中国返回澳大利亚。”这

是莫理循第一次提到他想卖掉图书馆。

数月后,深感“缺钱”的莫理循为他的图书馆开价4万英镑。他在给《泰晤士报》白克尔的一封信中说:“在为《泰晤士报》效力期间,我几乎没攒下几块钱。现在,我偿还所有债务后,还剩不到250美元。我收藏有关于中国的书籍。虽然我实在不想卖掉我的图书馆,但我别无选择。”

这一年,莫理循辞去《泰晤士报》的工作,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的政治顾问,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薪水,8月份与罗宾小姐结婚,拥有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卖掉图书馆的想法暂时被他放下了。

但到了1913年,莫理循再次有了卖掉图书馆的想法。他在一封私人密信中写道:“我发现这项工作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

莫理循在政治顾问这个职位上一直做到第四任总统徐世昌时期。“莫理循后来也很后悔自己的这个选择。”周振鹤说,“因为总统顾问的职位不过是一种摆设而已,重大的事情根本不同他商量。”因此,1917年他回到澳大利亚,看看是否可能开始他第二个人生。这一次,莫理循是痛下决心要把图书馆卖掉了。

在莫理循展露售书意图后,美国、日本、中国等政府或学者、贤达纷纷表示关注,他们都希望得到这批珍贵藏书,其中以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最为积极。但莫理循其实是想把图书留在中国的。早在1912年莫理循刚刚有了卖掉图书馆的想法时,他就提出“如果中国人购买,我将把我在北京的不动产,即建有防火设备的图书馆送给政府”。

但1917年正好赶上、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北洋军阀政府把大量钱款充作军费,忙于战争,已无暇顾及文化方面的事业。”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来新夏说,“这是贻误莫氏藏书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其间虽也有人接洽过,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就曾经表示,希望莫理循的图书能够成为南通图书馆的收藏,但询问过价钱后便没了下文。

最终,莫理循决定以3.5万英镑的价款卖给了日本三菱财团奠基者岩崎弥太郎长子岩崎久弥。“他的想法是,即便这批图籍不能留在中国,也要尽可能将它留在远东。”来新夏说。1917年8月8日莫理循在致丁文江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的藏书要卖掉我觉得很难过,但是要维持它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使我的时间和财力都大感紧张。我本来希望它能留在北京,可是办不到。”

对于莫理循文库东渡这件事,窦坤认为日本人从莫理循手中购得藏书,其途径还算正当,但来新夏则把日本人的“购书”行为称作“巧取”。“日本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重视由来已久。从古代到近代,不断有日本人来中国淘书。但在近代,他们目的已不再是求知,而纯粹是把中国的文献精华拿去作为日本的文化财产或国宝,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艺术院校 学科信息资源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学科建设已成为衡量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 年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这一调整促使艺术院校积极探讨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增设了一些实用型专业及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如武汉音乐学院的省级重点“音乐学”学科,强调音乐与科技联姻,传统与现代结合。这种学科发展态势,有赖于图书馆高水平的学科资源体系。本文在分析学科建设与馆藏资源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以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例,提出了在经费和人力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以学科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促进馆藏资源结构的优化,推进馆藏建设改革的思考和举措,和同行交流。

1学科建设与馆藏资源建设改革的关系

我院在“十三五”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高水平音乐学院的步伐”的口号,强调突出学科特色发展,强化资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因此,馆藏资源的建设,需要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图书馆现状、用户群体特点、音乐艺术学科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专业的学科资源保障体系,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更好地将具有我院特色的音乐艺术类学科的发展推向更高水平。同时,大部分音乐院校图书馆都面临经费紧张,资源价格上涨的困境,所以调整馆藏资源建设策略、创新资源发展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资源建设学科化服务保障体系是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整体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学科为导向开展馆藏资源建设,将学科特色转化为馆藏资源特色,既能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又能促进馆藏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音乐学校图书馆探索出一条新的创新发展道路。

2我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我馆馆藏资源体系现状

武汉音乐学院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历史悠久。在学院发展的历史中,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几乎囊括了我国中南地区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的全部音乐书谱及音乐音响资料,包括珍贵的老唱片及音乐古籍文献。截止2015年9月,我馆拥有馆藏中外文图书及音像资料近30万册,其中包含专业理论书籍和外文书、谱共16万余册;其它图书9万余册;音响资料近5万张(盒);期刊(合订本)7000余册(中文6000余册、外文1000余册)。目前订购国内全部音乐期刊、文艺理论研究有关的期刊共40余种(类),社科类 120余种(类),外文期刊17种,形成了艺术类文献占绝对优势的馆藏特点。在经费使用方面,自我院确立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发展目标,强化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来,图书购置经费逐年递增: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图书采购经费突破百万,仅2013 年一年的金额就达到75万元,2014年、2015年的文献购置经费已经达到每年各80万的水平。

采访工作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是我馆馆藏资源建设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我馆采购的资源类型主要有三种:纸质图书期刊、电子资源、音像资料(包括CD、胶片)。目前,这三种资源的采购情况分别是:

(1)传统文献资源(又分中文书普、期刊以及外文书谱、期刊),由供应商推送热点书目,再由采编部负责人将书目导入工作系统中,然后将过滤后的书目清单推送给相关院系的老师们勾选,其中,外文书谱尤其要照顾到我院两大乐团排练演出的需求;

(2)电子资源采购则是先经由数据商推荐,再经全院师生试用,最后由技术部门根据试用的结果并参考重点学科老师的意见,向馆领导以及分管的院领导申请购买;

(3)音像资源采购的主要是原版CD,根据供应商推荐的目录,由音像部有音乐类学科背景的馆员进行筛选,同时兼顾个别院系的特殊需求,最后确定采买内容。

因此,我馆采访工作的分工是建立在资源类型基础上的分工,而不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的划分。

2.2 我馆馆藏建设的问题

2.2.1 采购工作与学科建设脱节

由现状可知,目前馆里负责采访的馆员缺乏对馆藏资源的学科结构的调研和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如使用资源的类型、数量及用户等。此外,我馆承担采访工作的馆员虽具备一定文献采访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经验,但很难做到对音乐艺术类的每个学科和专业都通晓,因此在面临学科资源的选择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导致采入的资源质量不高,影响馆藏资源的使用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费和资源的浪费。

2.2.2 馆藏资源评价标准缺失

截至目前,我馆在馆藏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完整的资源评价体系:从电子资源来看,我馆没有对电子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内容、数据库商服务、访问性能、价格水平等),使用情况(包括浏览量、下载量、回访率、使用成本等)等作出评估的细则;从传统文献资源来看,我馆也缺乏定期对馆藏资源的借阅量,所借阅文献的学科分布、借阅的频次、借阅者的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也就无法为资源采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参考,很难满足学院学科建设的资源需求。

2.2.3 馆藏建设队伍和经费不足

我馆目前正式在编馆员人数共计17人,属于中小型图书馆。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主力采编部,既需要负责书籍的编目、文献资源采访工作以及赠书收编工作,同时还要配合流通部开展新书通报的阅读活动,参与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等。此外,我院预于2018年参与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试行)》 的规定,为衡量图书馆办馆条件和办馆规模,考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拟定以生均藏书量80册/人,年生均进书量4册/人的标准作为考核依据,而以我馆目前每年不过百万的采购经费还无法达到考核的标准。但每年单本书谱的费用却呈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外文书谱,单册成本早已超过500元人民币的水平。因此,我馆在馆藏建设的经费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优化馆藏建设的改革措施

相较于其他高校图书馆,我馆学科化服务起步晚,因此,我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馆的成功经验,在馆藏资源建设上抓住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关键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院系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为目标,调整馆藏资源的学科类别和资源类型的比例,促进整体馆藏的结构优化,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

3.1 建立馆藏资源建设制度和体系

近年来,我馆资源建设模式不断改进,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将馆藏资源建设纳入学院制度管理,以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稳定的资源建设体系。馆藏资源建设将一改往年由图书馆独立承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由分管院领导牵头、图书馆馆领导及图书馆相关部门联合各院系学科带头人共同参与的新模式。

我院将成立的学科资源建设小组委员会中,需要图书馆与各院系的学科带头人及教学秘书密切配合。图书馆各部门分派的学科馆员组成综合型学科服务团队,深入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第一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并对其分析形成报告反馈给图书馆,再由图书馆完成资源订购。之后,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可将对应学科所需资源按照传统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电子资源的形式以学科专题为单位立体打包给学科带头人及教学秘书。此外,图书馆的各职能部门整体为学科服务团队提供资源、服务、技术支持等支撑服务,与学科服务团队协同运作。

除了将馆藏资源建设纳入规范性的制度管理外,我馆还将进一步健全资源评估体系,将纸质资源、音像资料、电子资源统一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并对各类型资源的评估标准细则化。运用数据统计对馆藏纸质,音像资源的借阅率、数字资源的浏览量、下载次数、引用频率等进行分析评价,作为馆藏资源建设中的评估指标参考。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举办座谈等方式,了解师生对学科资源平台的评价。最后依据综合评估结果改进采购计划,优化学科资源配置。

3.2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和素质建设

根据我院的专业特色和我馆人员的专业背景,图书馆应增加学科馆员的数量,扩大学科馆员的学科覆盖面,按照艺术学科的大类进行细分,安排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进行对口学科资源建设。与此同时,我馆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给学科馆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对仅有图书情报背景的馆员可以鼓励其选修音乐艺术类的课程,参加对口院系的学术科研活动,或是鼓励音乐专业背景的馆员参与图书情报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结语

我馆作为音乐院校图书馆,具有专业性强、文献资源特殊的特点,在馆藏资源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从资源建设的政策、体系、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馆藏资源建设改革将成为我馆保障服务、创新发展的最佳选择。同时,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结合学科资源建设的经验,少走弯路,始终牢牢抓住学科发展的方向,结合我院和我馆的发展现状,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我馆的办馆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学科研。

参考文献

[1] 江雪娟.艺术院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3):41-42.

[2] 齐文阁.面向学科方向的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3.

[3] 周文平.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1):17-20.

第4篇

论文摘要:当今,在公共图书馆管理问题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引起了图书馆界专家、领导的关注。本文根据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建构的需要,将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特色与要旨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探究公共图书馆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在驱动力。

在图书馆界,专家们对图书馆管理颇有争议,认为它是“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图书馆内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一致”、“低耗、高效、优质的管理”、“图书馆组织管理的系统化”等。这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都忽视了“人”的作用。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离不开“人”,要“以人为本”,通过计划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物质资源的科学利用,以期达成公共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1.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用户服务工作,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学习的良好环境。“人来人往”、“知识共享”,“不分彼此”、“共同提高”,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这是“以人为本”的很好体现。同时,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说,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在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1、1以人为本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工作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人是管理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把人管理好了,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开展了。人的个体,在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是极为复杂的。以人为本,就要准确把握人的这些差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1、1、1责任到人。协调公共图书馆各个系统的工作,实行业务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落实具体的负责人。

1、1、2监督到位。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代表参加的民主管理组织,对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意见,督促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的执行,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

1、1、3人尽其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力求用最少的经费补充、用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文献资料,并使既有的人力资源和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设备发挥最大作用。

因此,人本主义的特色,其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即如何使公共图书馆中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

1、2科学管理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要做到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统一,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充满人性关怀中,摸索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管理途径。

1、2、1劳动组织合理化。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合理设置业务机构;根据馆藏的文献资料类型和用户需要的特点,科学划分工序和工作范围。1、2、2业务工作计量化。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库存论研究现有书库空间的合理使用;运用线性规划科学地安排开馆时间、干部配备和经费的使用等。

1、2、3工作人员专业化。在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在某一学科知识的范围内,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钻研,能够担负起该学科的专题文献和信息服务工作。

因此,管理科学的特色,具有前瞻性、前沿性与和谐性。否则,在原来的水平上强调科学管理不仅会落后,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逆动。

2.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要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也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对“馆人”的重视,要求职工更自觉、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并通过进修、培训等学习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由经济发展而带动的科学管理追求,即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基础,顺应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精神。

2、1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是指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属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出发点。

2、1、2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事业的共同发展。

2、2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并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也可以在相互协调中达成共同的愿景。具有以下几个原则:超级秘书网

2、2、1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

2、2、2鼓励职工,培养职工。

2、2、3设计组织,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

总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工作结构也日益复杂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分散、重复、混乱和浪费。因此,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功能,建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孔兹.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第5篇

1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社会共识。这是由于:

1.1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例如我校图书馆自97年以来购置的数10万元的学术期刊光盘,极少有人问津,但是,相对迫切需要此类信息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实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网络环境下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积极因素:

2.1.1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Internet网成功地采用了TCP/IP(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TCP/IP采用的互交换技术,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任何计算机只要采用TCP/IP协议与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通信,都有可能成为因特网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网络互联,自由地选择利用各种网络服务,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部分国家或地区图书馆相继协议协作,不断推进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的“开放”思想,在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从20世纪50年代国务院批准公布《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起开始的,但那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处在萌芽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了虚拟图书馆和跨行业通过网络协作的特征。如1999年1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召集,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图书情报机构在北京发出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并共同签署了《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2.2不利因素:

2.2.1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体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因素,起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决定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能力、规模、形式和效益,一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规章制度、馆藏特色、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也极大地影响着其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水准。网络环境孕育了崭新的管理观念,并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系统的状况来看,仍处在无章可循的状态,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纵向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2.2.2部分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念的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健康有序的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但在我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从事图书情报及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新的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些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对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支持等,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展。

2.2.3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一些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计算机及其配件市场比较混杂,升级换代频繁,给信息技术工作者的选择带来困难;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低,尤其是在传递多媒体信息时更显能力不足。集成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如在多平台技术方面,多数未采用C/S技术,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支持字符终端;在网络功能上,多数未采用Z39.50协议、HyperLink技术。各级种类图书馆发展不平衡,有些图书馆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3网络环境下如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3.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超级秘书网

3.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In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3.4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其次,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

2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第6篇

1 周到的流通服务

流通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工作,流通部门也是图书馆服务读者人数最多的地方。香港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在借还书服务、网上续借及预约、签发联校证等方面做得较为出色。

1.1 借还书服务

图书馆开放时间是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香港各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以流通借阅时间来计算的,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最长,每周开放时间达91.5小时,星期一至星期五从早上8:30开放至晚上11:00,周六开放10.5小时,周日开放9小时。开放时间最短的岭南大学图书馆每周了达78小时,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浸会大学图书馆在考试前期和考试期间还延长开放。开放时间长,读者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近几年,香港各高校图书馆的借书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借阅率连续3年都在50%以上。

表1 3所大学的借书量及借阅率(统计单位:册)

香港各高校图书馆借书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他们允许读者借书的数量较多。从表2中可以看出:为了满足读者教学、科研的需要,各图书馆在借书数量上明显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

表2 6所高校图书馆的借书权限学校名称

本科生

研究生

教师(册)

研究人员(册)

(册)

(册)

香港中文大学

25

40

60(A类),50(B类)

50

香港大学

20

60

60

60

香港理工大学

20

40

40

40

香港科技大学

35

50

80

80

岭南大学

20

65

65

65

浸会大学

20

30

30(A类),15(B类) 30(A类),

15(B类)

为了方便读者还书,各图书馆都在入口处设立24小时开放的自动还书箱,读者可随时将待还的图书投进还书箱内而不必考虑图书馆是否开放。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还规定,读者以电脑方式借出的图书可在任何一间分馆归还。

1.2续借及预约

各图书馆通过“网上检索目录”让读者自行办理续借及预约,图书馆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过期通知、预约通过及催还通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规定:读者所借出的图书可续借两次,如欲续借的书已有人预约,则该书不得续借。借出两个星期以上的图书,如有其他读者需要,可随时对借阅者发出催还通知,规定新的还书日期。据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该馆2001~2002年的续借量为74804册,2002~2003年为76164册,2003~2004年为76882册。

1.3 签发联校证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及开展馆际之间的合作,香港地区的8所大学成立了“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简称JULAC),签发了JULAC图书馆通用图书证和读者证。通用图书证的签发对象是8所高校的教师及研究生,持有者可以在网上检索目录查询其他图书馆目录;可以借阅、复印各馆馆藏文献,并可在各大学图书馆归还所借图书。读者证的签发对象是8所高校的毕业班本科生,使用期限3个月,仅限于阅读及印复印各馆馆藏文献。联校证的签发,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使各馆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2 专业的参考服务

香港图书馆界的办馆理念是:图书馆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信息传送的效果。基于这种理念,香港各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参考服务,将其作为读者服务的重中之重。从事参考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般是专业馆员,要求既要有某一方面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图书馆学方面硕士以上的学位。各馆参考咨询部同流通部一样设在图书馆最显眼、最方便之处。近几年,各馆的参考咨询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浸会大学图书馆2001~2002年参考咨询量为10858次,2002~2003年为31020次,2003~2004年为35245次。各馆的参考服务主要包括:

2.1 参考咨询

主要有柜台咨询服务和电子咨询服务两种形式。

在柜台咨询服务方面,各馆推行“一站式服务”即在参考咨询台一处,派熟悉业务的图书馆专业馆员解答读者的种各问题。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台白天由一名专业馆员和一名图书馆助理值班,晚上则由一名专业馆员值班,并实行全馆轮流值班。全馆专业馆员轮流在参考咨询台值夜班,即可解决开放服务的人手问题,也可使从事采购、编目等工作的专业馆员熟悉馆藏资源的分布和检索方法,了解读者需求,有利于做好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同时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与彼此了解。

在电子咨询服务方面,各馆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字参考服务(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DRS)上,引进了QuestionPoint系统。为了发展DRS服务,各馆电子邮件为手段,利用网上表格、视像会议、网上实时咨询,并积极地与其它各校图书馆联网进行馆际合作的数字参考服务。

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还根据学校教师、研究生的需求开展一对一的研究咨询。形式为:读者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提出某一课题的咨询请求,以电子表格形式提交参考咨询部。参考咨询部根据课题涉及的学科,将咨询分配到相应学科专业馆员,由该馆员对需求课题进行分析、准备,与咨询者商定咨询时间,一般咨询时间为1.5~2小时。

2.2 读者培训

为了指导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各图书馆积极开放读者培训,如2001~2002年浸会大学图书馆培训服务的次数为6257次,2002~2003年为5593次,2003~2004年为5898次。培训形式主要有:(1)研讨会:参考部经常举办介绍图书馆资源的研讨会,读者也可要求图书馆主办特定学科的研讨会,以介绍有关的资料及其使用方法。(2)网上指南:在网上可查阅到图书馆资源介绍、特定学科的书目指导及购买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3)新生及新教职图书馆辅导:在每一新学年开始时,参考部会为他们提供图书馆辅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4)指导小册子:参考部门备有图书馆资源使用介绍的小册子取阅。(5)根据读者需求开课:参考部经常会应教师的要求,为特定的主题提供指导课程。他们根据培训计划,接受学生从网上报名,达到一定人数就开班授课。

2.3 制作课题数据库和剪报资料

香港图书馆界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数字时代的读者表现出一种对信息增值服务的需求,他们要求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部门在信息服务上要随时随地进行,要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提倡一种高效率、有价值的服务。为此,一些图书馆参考部开展了一些增值服务,如:(1)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参考部根据教师的课题制作数据库,对教师免费提供定题服务。他们将教师研究的课题存入数据库中,一旦有新的资料进入数据库,就会自动与研究课题相匹配,并将结果送给研究者。(2)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参考部制作了时事专题剪报档案、公司的剪报档案等。

3 出色的馆际互借服务

香港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资源共享搞得相当出色。近些年来,有三个原因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一是经济压力,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三是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在合作上,他们主要是开展馆际互借服务。他们规定馆际互借的申请必须符合香港版权条例,一般来说,视听资料,参考书籍、某些毕业论文都不能通过馆际互借取得。对于教师及研究生,各馆的馆际互借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加强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推出了名为ILLiad的馆际互借自动系统,读者可在网上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并可查阅其申请进度。

从表3可以看出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的满足率很高,近两年都保持在85%以上。

表3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量及满足率(统计单位:次)

附图

为确保读者能享有快捷和可靠的文献供应服务,各馆之间馆际互借书籍的传递由外聘的速递公司负责,借阅一般只需2~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且差借率很小。对于急需文献的互借传递,各馆之间采用传真方式,或以电子形式传递互借文献,大大方便了读者。

4 富有成效的指定参考书服务

为了支持校内的教学活动,各图书馆都开展了“指定参考书”服务项目。一般在新学年开始的前三个月,要求各系任课教师把自己所教课程需要要的参考资料(包手:图书、论文、教学笔记、习题等)交到图书馆,图书馆把所有教师推荐的参考书全部集中到“指定参考书阅览室”,并按课程排列,以开架形式存放,学生可随意浏览及自行取阅。指定参考书一般对学生实时2小时~7天不等的限时阅览服务,原则上在馆内阅读。各馆还在网络上提供以教师姓名和课程名称为检索点的指定参考书书目数据库,并将不涉及版权的资料,如课程网页、课程表、讲义、功课及答案等,存放在资料库内,供学生在网上查阅。指定参考书是滚动的,随着课程的变化而调整更新。这项服务较受读者的欢迎,据岭南大学图书馆统计,该馆指定参考书的借书量2001~2002年为15804册,2002~2003年为13673册,2003~2004年为12852册。

5 创新的电子选书服务

为了保证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使图书采购更合理、更科学,各馆都由专业馆员和各系教师共同参与图书选购。为了让各系教师更方便地参与选书,2003年9月岭南大学图书馆开发了“电子选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可随时添加新书商和新书单。(2)可根据系别,提供相应的选书单。(3)各系负责选书的主任可在系统中对教师和图书馆员选购的图书进行最后核准。(4)可将购书的开销情况上网。(5)可进行选书。(6)可将选书结果在网上保留6个月。

下一步该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提供如下新功能:(1)用关键词选书。(2)教师可定期查询图书采购状况,当自己需要的图书到馆时系统可用e-mail通知。(3)将选书单转换成MARC格式的采访数据等。

6 方便的自助式服务

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内每个服务区域都没有供读者自行操作的检索终端、复印机和打印机,有的图书馆还提供彩色打印和复印。大多数馆的复印和打印需要付费,但只收取成本费,一般为A4纸每张为0.2~0.3元港币。名馆在一些楼层还建有电脑无线网络系统和提供上网接口,并在阅览桌上清楚地注明如何使用无线网络系统。读者可自带手提电脑,插上网线即可上网查询资料和学习。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还开设了24小时自动电话查询服务,读者可随时通过电话查询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资料,包括开放时间、电话号码、申请图书证手续、参考安排及复印服务,还可通过传真获得图书馆的藏书位置图、开放时间表、服务简介及馆际互借申请表格。

7 畅通的沟通渠道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若想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了解读者的需求,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香港各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与读者的沟通,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例,2001年11月成立了图书馆读者小组,共有17位成员,由图书馆馆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包括:1位读者服务部主任、1位担任秘书的馆员、7位各院院长委任的代表及7位学生代表。图书馆读者小组规定每年举行最少3次会议,讨论有关使用图书馆的事宜,并由图书馆馆长报告图书馆策略性发展工作,成员提出改善图书馆服务和藏书发展的建议,所有建议将直接提交图书馆管理小组。读者小组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正式的沟通桥梁。

为了协调图书馆馆员与院系间的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院系联络小组。专业图书馆员与各院系保持紧密联系,以了解每个院系馆藏服务的特殊需要,协助购买不同学科的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全馆专业馆员依学院组成了多支联络队伍,每个专业馆员都指定一个或几个学院作为联络对象,这样密切了图书馆与学院的联系,有利于互通信息,增进了解,明确需求,搞好服务。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图书馆获得院系和教研人员的支持,改善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这种联系形式很值得我们内地高校图书馆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lib.cuhk.edu.hk/index.htm.

2 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lib.hku.hk/.

3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ust.hk/.

4 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lib.polyu.edu.hk/about/.

5 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ln.edu.hk/.

6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网站:hkbu.edu.hk/lib.

7 刘青华.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考察归来的感受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002(2)

8 印永清.香港大学图书馆印象.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3)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2l世纪,图书馆展现出新的姿态。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而转变。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意义。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出现了许多新概念,诸如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等。为了适应它的发展和变化,作为组织第一资源——图书馆的员工也需要进行新的定位,重塑职业形象。转变职业观念.激发职业潜能。因而,为趿引更多人才,更好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进行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已成为图书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有效的途径。

一、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概念

职业生涯(occupationalcareer。orkcareer)又称职业发展。它是指一个人从确定职业目标开始。通过职业学习,从事各种职业。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所有职业工作历程。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职业选择权不断加大.职业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强,人力资源不仅在不同的社会部门之间流动,即使在同一个组织中.还表现在部门之间的调整、从上到下的流动等。如何开发和管理职业生涯。走出一条宽阔的职业道路.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要通过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对于个人来说,指的是个人为了达到职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对于组织来说。指的是以员工为中心。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和组织需要。由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同设计出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为员工提供既适合个人发展,又反映组织目标和文化的工作岗位。组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一个满足员工和组织内人力资源需要的互动过程。对于组织来说.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在需要时可以得到具备合适资格和经历的员工。并保证员工的献身精神与忠诚度;对于员工来说,是为了使自身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力获得不断提高.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在企业中应用较为普遍.在公益性行业中还很少有人涉及。然而,我们认为,开展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对于高技术人才普遍不足、从某种意义上存在着人才流失的图书馆界来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二、图书馆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是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对从事读者服务及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水平图书馆人才明显不足。随着图书馆的采访、分类、编目、典籍等工作的现代化。图书馆所需人力大大减少。反之。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文献检索、参考咨询业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需要大量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特别是能整体了解图书馆运作,既懂计算机又懂图书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更大。因此.通过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可以使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实现人才转型.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急需人才,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以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一条完全可行的.也是高效益的途径。

2.是图书馆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手段

图书馆属于事业型、服务型机构,其经济效益不高.带给个人的社会声望也不大,因此,人力资源流动没有给图书馆带来活力,而是高层次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的流失,大大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图书馆事业要想求得生存权、发展权就必须开辟出一条宽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根据每个从业人员的专业、学历、兴趣、技能等,为个人设计合理的发展道路,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锻炼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每一位从业人员的潜能,使之在经济利益方面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自我实现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与补偿。图书馆要不断让员工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参与管理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员工工作满意度增加,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从而保障图书馆有一个稳定且具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3.能提升图书馆组织运用人力资源的效能

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激活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借助系统的职业开发,能融合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与图书馆组织目标,将枯燥单调的图书馆工作转变为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为馆员创造更多的职业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可依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职业生涯道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个人潜能。首先,给每一位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工作岗位,进入图书馆后,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的需要,适时调整其最终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开发工作人员的能力,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图书馆还应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能为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上的成就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在充分发展自己才能的同时,极大地促进组织效能的提高。

4.图书馆其他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

图书馆具有人才、资金、文献、设备等多项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人才这一资源是唯一能动的主体,而其他资源都是被人才所利用的被动的客体。其他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取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职业生涯开发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其他有限的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整体能力和效益。

三、现代图书馆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进行开发和管理

一般说来,对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是组织中的员工个体,但以组织为主体的职业生涯开发和管理越来越成为主要趋势。对现代图书馆而言,提供个人评估规划草案的主体是馆员本人,但进行评估确认和整体规划的主体是图书馆这个组织,具备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类似“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委员会”的非专职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馆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那么,怎样才能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进行切实可行的开发与管理呢?

1.对组织环境和馆员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馆员自身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定位,设计相应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1)环境分析。对图书馆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弄清环境对馆员职业发展的作用、影响及要求。建立图书馆职业信息系统,将馆员的职业目标与各种职业机会公开、公正、有效地匹配起来。

(2)馆员自我评估。组织馆员提交个人分析表,对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负担状况等)和自身的能力、兴趣、价值观和职业目标进行真实评估。

(3)图书馆对馆员进行评估。处理馆员的基本信息档案,分析他们具备或潜在的职业能力和兴趣,判断他们的职业类型(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及平衡型),最终确定员工的职业目标是否现实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道路。

2.帮助馆员确立职业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代图书馆对馆员职业生涯进行开发与管理,一般考虑三个发展方向:

(1)纵向发展。即随着个人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馆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呈上升走向,例如职务等级由低级到高级的提升、成为某专业技能领域的业务骨干等。

(2)横向发展。馆员在不类型业务之间的调动、在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之间的切换都属于横向发展。通过此种发展可以发现馆员的最佳发挥点,同时又可以使馆员积累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向图书馆核心方向发展。被赋予了更多机会的馆员,随着手中掌握技能的增加,渐渐发展成为全面的资深业务骨干,如学科馆员、馆内业务培训导师等。

图书馆的职业岗位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生涯路线图中将会显得较为平缓,为减少馆员的“疲顿倾向”。可适当增设一些可发挥能力的“虚拟”职位,例如兼职培训讲师、兼职业务指导、兼职公关人员等;也可实施工作轮换制度,丰富工作内容,开创新服务。

3.制定职业生涯策略

职业生涯策略是指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例如教育、培训、实践和修正,这是确定职业目标后至关重要的过程。

(1)为不同情况的馆员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策略。比如为年轻馆员提供富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竞争能力。安排中年馆员对年轻馆员进行传、帮、带,既可以帮助年轻馆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也能巩固和发展中年馆员的知识。

第8篇

论文摘要:针对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重微观管理,细节管理;轻宏观管理,战略管理的实际,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加强对图书馆宏观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上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迈向新领域。时代在呼唤着公共图书馆的伟大变革,新技术革命为图书馆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新技术手段。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以至提出了“无围墙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并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广大图书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中,图书馆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图书馆事业似乎已步人现代化的轨道。

要大力振兴图书馆事业,使其真正步入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就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以优化、强化管理求得生存质量的提高,以管理创新求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

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也可以说,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管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声誉,进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读者满意是立馆之本,为达到读者满意,应注重对读者满意测重方法的研究,进而从管理程序的角度对服务中以质量控制,继而有针对性地随时调整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一个不断满足用户的循环改进模式。特别是我们今天已步人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竞争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要竞争手段,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实施服务管理,打造好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对于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竞争能力,使之在市场经济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将显得更为重要。

1.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确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树立读者资源意识,让全体馆员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公共图书馆生存的关键,只有以热情、周到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读者认可、信任和光顾,公共图书馆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2.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读者需求感应和反馈系统,以便主动、及时和高质量地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建立专门的读者调研机构,保持对读者需求高度感觉的能力;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转换保障机制,保证读者需求及时转化服务行为;通过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行为的效果即读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以作为调整服务行为的依据。

3.做好服务项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要尽可能多地引进各种便利和支持,既要调整现有的服务并充分发挥其服务要素的作用,又要进行服务创新,搞好特色服务;既要保证信息服务项目的可行性,促进各种服务项目与读者“见面”。又要注意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信息产品,将服务融入产品之中,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愿望和要求,要建立服务员工管理,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质量要求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图书馆服务系统设计还包括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在这方面,要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服务系统诸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还须配置相对完善的有形设施,延伸服务的内容,展示公共图书馆的宗旨。

4.要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如用户办理借书证或存包时,向图书馆员咨询时,查找目录时,借还图书时,浏览报刊时,复印或输出打印时,利用图书馆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缩微阅读机)时,使用图书馆卫生设施时,图书馆领导接待读者投诉时等等。通过管理,创造出更多更便利的服务手段,从而达到吸引用户不断光顾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此外,在大力拓展公益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有偿服务,必须牢固确立公益服务的主导地位,公益服务以有偿服务为补充,有偿服务以公益服务为基础,而且有偿服务的项目设立及收费标准等.必须全面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个服务管理系统之中加以科学、合理地设定,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实施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置的问题。

二、提高公共图书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具有特定含义,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实行全员、全程、全面的“三全”管理,即对图书馆的全体员工参加质量管理,采编、典藏、流通、阅览和参考咨询等全部工作流程实行质量管理,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服务工作和馆员素质等)全部纳入质量管理轨道。它强调全员参与,纵向全过程,横向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也可称为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图书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足如何将其有机融于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之中。

(一)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管理

文献资源建设是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关口,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因此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体说又分两种情况,第一,零购图书资料的质量管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订购书刊资料,要努力做到两点:(1)订购书刊资料前,要进行读者文献需求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公共图书馆读者群分散,主要是征求经常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意见,以使文献采购科学、合理,这样做可以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佳效益。(2)采购部门要与出版社、邮局、书店或书刊资料经营网点保持及时、畅通的联系,以保证书刊资料及时、准确地到馆。第二,图书分类、编目的质量管理。图书资料分类、编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如果分类、编目有误,将导致图书资料上架的错误,给读者和用户查找资料带来困难,使图书资料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图书馆服务工作已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管理,读者和用户查找文献资料主要通过书目数据库进行检索,这样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优劣就显得特别重要。图书馆建书目数据库,现在比较科学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已有的商业书目数据库建设自己的书目数据库,这样即省时、省力,叉能保证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但在商业书目数据库的选择和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上,还必须认真把好各道质量关卡。第三,书刊资料上架排序的质量管理。书刊资料被分类、编目以后,要分送到相应的库、室上架排序,这同样是渎者和用户方便快速地查找书刊资料,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也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

(二)服务工作的质量管理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指被服务的读者或用户的满意程度的集中效果,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核心服务,即以文献信息为媒介满足读者和用户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的服务,如提供借阅、浏览、咨询等。(2)形式服务,即以某种方式(如态度、效率等),满足用户心理和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和愿望的服务。(3)附加服务,即为用户阅读、休息、饮食等提供便利的服务。上述三方面的服务,核心服务系实质服务,它满足的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因此,形式服务和附加服务应围绕核心服务来开展。

在图书馆实施服务质量管理,应着力于提高“四度”:第一是文献满足度,即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服务的满足度,可以通过文献保障率、读者拒借率和咨询准确率等指标来反映出来。第二是便利度,即图书馆为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提供方便的程度,主要包括服务是否合理,标示系统是否完备,开架借阅率足否较高,是否有导借、咨询人员等。第三足关怀度,即图书馆对读者给予的关心、关切和照顾的程度,具休表现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对读者健康的关注、体贴(如卫生、照明、通风、饮食等)。第四是满意度,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使读者在总体上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是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全面评价,是满足度、便利度、关怀度等评价指标的综合体现,因而具有决定性意义,追求较高的满意度是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

(三)馆员素质培养

图书馆员的“德”是馆员素质的灵魂,图书馆员的“德”主要包括: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②谦虚诚恳的服务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③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④勤恳奋进的敬业意识,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员的“才”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可以是硬件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门人才,可以是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的专门人才,可以是文献开发,数据制作的专门人才,可以是信息导航、检索和咨询服务的专门人才。这些“专才”在业务上可以各有偏重,但需要同时具备如下三方面技能:第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第二是图书馆业务知识和基本管理技能;第三是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图书馆业务人员的素质均有较大差距。实施质量管理,提高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1)加强德育教育,提高馆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2)采取外出考察、进修与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图书馆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才干,提高其业务素质;(3)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完善队伍结构,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战略,要认真研究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所强调的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管理方法多样化”等重要思想,合理地吸收到图书馆管理之中,有机融人图书馆的整个管理体系。如是,将能显著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三、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1.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特色。第一,传统的印刷文献向多载体文献转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印刷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存的局面。第二,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网络以及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固有的格局,公共图书馆正在从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第三,凭证服务向免证服务过渡。现代图书馆的精神就是平等、自由、无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观念的发展和改变,免证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必然的趋势。第四,一般与个性化服务并存。读者个性化服务也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除以上四个主要特点外,公共馆的服务也由单一服务方式向多元化服务方向发展,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延伸。就是指将集成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之中,用以指导图书馆管理实践,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机构、人员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从而促成管理活动整体效能和效率的提高。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取长补短,综合协调,形成最佳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减负增长”或“补短增长”的整体效应,即利用事物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力量,相互作用并发生连锁反应,使能量经整合而增强、放大,从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第9篇

论文摘要:通过探讨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内涵解读,分析图书馆J工作满意度的个性特征和组织水征,提出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解查方法和评价措施,阐述提升图中馆员工作满意度的几点对策。

图书馆以“读者至上”为宗旨以提高读者满意度为目标。面对牙断进步的网络环境,图书馆员工柞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图书辉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A}u着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分析和探讨图书馆员工作消意度,对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1、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内涵

满意是人的一种感觉程度,提在比较自己对某事或某物的期望戈实际情况之后所产生的感觉,超庄期望则满意,达到期望则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则不满意。满意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人在一个期望被满足后,会产生一个更高的期望。而满意度是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满意的感觉越强,满意度就越高,反之满意的感觉越弱,满意度也就越低。

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是图书馆员比较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组合的期望,是图书馆员比较工作内容、直接主管、工作同事、福利待遇等方面组合后而得出的对满意程度的评价,是图书馆员对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价的一种态度的反映。了解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可以帮助图书馆进行组织诊断,保障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重视并科学有效地评价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图书馆领导应该摆正与图书馆员的关系,摆正“公仆”与“主人”位置,从图书馆员出发,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管理思想上,认清图书馆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真正形成人本管理理念;在管理方法上,努力使用宽容、友爱、理解、信任等方法取代行政命令与强制手段,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在管理目标上,充分尊重图书馆员自主发展的权力,引导图书馆员心情舒畅地发挥潜能,追求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在图书馆员满意的基础上,激励图书馆员努力工作,实现读者满意之目标。

2、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个性特征

图书馆员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受个人需要、动机、利益和价值的左右,其工作满意度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2.1满意度具有较强的性别因素。自古以来,社会对男性比对女性具有更高的期望,使得男性比女性承担了更大的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男性也就更难以对生活和工作满意。因此,女性图书馆员一般比男性图书馆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高。

2.2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图书馆员会感觉日益疲惫,却增加了对已取得成绩的肯定,或降低了对自身的抱负水准,这使得年龄或馆龄长者比短者表现出较低的快乐感,显示出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2.3满意度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图书馆员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越强,个人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个人需要就越容易得到满足,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2.4满意度受领导行为的影响。馆领导对图书馆员工作的体谅程度和承认程度越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馆领导施加的工作压力大,会使图书馆员感到职业倦怠,从而减低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

2.5满意度受工作待遇的影响。图书馆员工作条件优越,工资待遇优厚,有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时,对工作会相应的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满意度。

3、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组织特征

图书馆是传承人类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中介,图书馆员是实现图书馆社会性和服务性的支撑,其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征,主要表现在:

3.1对图书馆理念充分满意。图书馆理念满意是指图书馆办馆宗旨、办馆方针、团队精神等带给图书馆员的心理满足感,核心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渗透在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质量意识和服务观念当中。图书馆理念满意对外是吸引广大读者,树立优良形象,赢得广泛支持、信任、理解的优质广告;对内是凝聚图书馆员团结进取、拼搏奉献的精神支柱。

3.2对图书馆制度的充分满意。对图书馆制度满意是图书馆业务规范、绩效评价、津贴分配等带给图书馆员的心理满足感。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图书馆制度满意对外是指导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指南;对内是规范图书馆员开展优质读者服务的导向。

3.3对图书馆行为的充分满意。对图书馆行为满意是图书馆运行机制、行为规程、行为模式等带给图书馆员的心理满足感。核心就是把图书馆理念,通过对图书馆员的教育培训与业务流程、服务规范、公益活动及发展研究整合在图书馆行为当中,把图书馆利益同图书馆员利益、读者利益及社会责任有机地集合起来。

3.4对图书馆环境的充分满意。对图书馆环境满意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布局、环境装饰等带给图书馆员的心理满足感。核心就是要建立多元化信息资源的优质形象,建构个性化服务布局的优良模式,建成特色化环境装饰的优美氛围,提升图书馆的亲和力,带给图书馆员和读者各种可视性、可用性的形象满足感。

3.5对图书馆服务的充分满意。对图书馆服务满意是图书馆通过抓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项目、服务满意率和强化服务满意行为等带给图书馆员的心理满足感。服务目标是图书馆规范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行为准则,是读者服务要达到的要求;服务项目是图书馆指导图书馆员为读者开展多样性、个性化、有效性的针对服务,是读者服务要完成的任务;服务满意率是评价读者对图书馆员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当读者对图书馆员的服务满意时,图书馆要对图书馆员的服务行为给予表扬、奖励、晋升等,使之得到巩固,以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激励度。

4、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图书馆领导可以了解图书馆的工作状态,反省图书馆的管理状况,及时有效地改进管理,从而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效果。

4.1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方法。调查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流。问卷调查的内容要贴近图书馆员的工作实际.给图书馆员亲近感,让他们感觉到这种调查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而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调查。面对面的交流,要选择一定的对象,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在一次调查中有25%的图书馆员希望采用这种方式,他们认为这能直接和馆领导交换意见,使自己受到注意和重视。其它的调查方法还有很多,正式的、非正式的、口头的、书面的等等,关键是根据调查的需要采取最恰当的方式。

4.2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期望值是不断发展的,每个图书馆员的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对图书馆员进行持续的有周期的调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满意度。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学历低的追求更多的是津贴和晋升,学历高的追求更多的是接受继续教育和实现个人价值;文化素质越高,对图书馆的满意度越低,这是他们对图书馆和图书馆领导的要求越高,也是图书馆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每次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都可以发现不少的问题。

评价图书馆员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立即可以改进以满足图书馆员的要求,图书馆领导落实整改;第二类是暂时无法满足图书馆员要求但可以逐步改进的,图书馆领导向图书馆员说明为何现在解决不了以及今后解决问题的设想;第三类是与图书馆的原则相冲突、不能被满足的要求,图书馆领导在告诉他结果的同时,还要解释图书馆为何没有这样做,满意是众口难调的,要设法疏导,更要有自己合理的意见。

5、提升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所以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观确认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这为我们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提供了可能。下面,我们结合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S.1注重感情投资,满足图书馆员需要。在人际关系和谐、馆员心情舒畅、上下形成合力的内部环境中,精神激励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而苦闷和压抑容易禁锢思维,导致情感的失衡。因此,为建构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作为图书馆领导,必须十分重视感情投资,认真处理好对图书馆员的严格要求和关怀尊重之间的关系,运用一切力量为图书馆员排忧解难,努力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员的合理需要。

5.2运用体贴理念,创造开放性组织氛围。在开放性组织氛围中,图书馆员的人格得到重视,潜能更能发挥,工作的满意感能整合成巨大的工作激情,从而增强图书馆组织的凝聚力。因此,图书馆领导要运用体贴理念,把图书馆员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依靠图书馆员的集体力量来管理好图书馆,真正尊重、信任和体贴图书馆员,合理安排好图书馆员的工作,创造出充满互信气氛的开放性组织氛围。

5.3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图书馆员价值观。图书馆员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作为图书馆领导,一要在维护图书馆服务性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精细的业务工作规范、公平的绩效评价细则和激励的津贴分配方案等,借助于规章带度的推进,来改善图书馆员的价崔观;二要积极营造强有力的图书崔组织文化,努力降低图书馆员期笙与图书馆期望的落差,提高图书诈价值观与图书馆员价值观的吻合度;三要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以直接影响图书馆员的价值观,强化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4善用沟通方式,化解图书馆员的不满意。图书馆员的工作tip意度取决于个人需要与工作个性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匹配程度高,贝(导致工作满意,反之工作不满意。图书馆领导要善于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建立让图书馆员发表工作意见和宣泄工作情绪的渠道,对于“不满意”的抱怨应当作为解决双方矛盾的契机,及时耐心地了解原因并坦诚沟通,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化不满意为满意,并恰当地运用多种激励措施,加强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以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5.5建立奖励机制,满足图书馆员工成就感。对员工取得的成绩要及时予以反馈,要对员工及时肯定、奖励、提拔、重用,使其看到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使其产生成就感并树立信心,更好地激发员工热爱图书馆工作,对现有的工作产生满足感。

5.6完善继续教育,增强图书馆员的竞争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读者服务全球化”的理念,既给图书馆员带来了更多的成才机遇和充分的用武之地,也给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带来压力和动力。图书馆领导要加强对图书馆员危机感的教育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落实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图书馆员在职学习、岗位成才,选送图书馆员脱产学习、培养成才,还要注意处理好图书馆员培养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大胆聘任青年图书馆员,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投人到读者服务的工作实践中,以增进图书馆员对图书馆服务性的认同度,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超级秘书网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材样本 资源建设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99-02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f the libra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eaching sampl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ampl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method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aterial sample Resource construction Library

高校教材通常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它是教师教学经验与科研积累的结晶。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高度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行政管理的办学体制逐步转变为在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下由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建设就成了高校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教材样本资源建设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是教务处的一个科室,通常设立专用的教材库房。教材库房内存量大,品种多、积压多,给教材的进书、发放、盘库都带来了不便。而且大多数高校教材管理手段落后,以传统的收收发发的经验管理为主,不利于教材的发放、借阅。而比较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学校也大多是建立教材信息管理系统,在网上制订计划、查询教材、订购教材等,主要实现教材征订查询的自动化,而对教材样本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研究非常薄弱,特别是结合图书馆专业技术对教材样本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研究更加薄弱。就目前来看,尚无较有实力、具备专门化的高校教材图书馆可供查用,至少在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教材样本信息资源库,更无从谈教材样本资源数字化。因此,教材样本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共享研究中较薄弱的部分。

二、教材样本资源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图书馆是高校庞大的信息资源机构,也是高校图书馆资料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教材信息工作,是在新的形势下拓展自身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强化图书馆教育和信息两大职能的好方法。开展教材信息工作是图书馆信息工作的重要一翼,与高校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在图书馆建立专门的教材样本资源信息库,以数据库的储存模式和橱架摆放的实物模式分别储存于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和专门书库,借助于图书馆专业的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更有利于教材样本资源的检索利用和共享,使高校教材信息工作趋于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在举国上下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大好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重视和积极抓好教材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以便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功能,真正成为学校的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及时开展教材信息工作,建立教材样本“信息库”,对于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人员有着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在使用和编写教材并不断完善教材中免于无序行动。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对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通过对教材样本资源数字化,解决了教材“全文检索”难的问题,能从多个检索途径满足师生对教材部分章节、段落、图表、图示等各种形式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是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验区,以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在这种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教材的选材要求较高,迫切需要图书馆强化教材信息研究工作,以便能及时提供高质量的教材信息,这既能使图书馆形成有特色的书目馆藏数据库又可进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如果科教城内各院校图书馆都能开展和不断完善教材样本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凝结成各校馆藏特色,那么科教城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工作就更具有现实价值。

三、高职院校教材样本信息库建设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材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教材出版事业空前繁荣。图书馆作为面向教学和为教师服务的机构,应考虑建立教材样本信息库。教材样本信息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仅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很好地完成教材信息工作的,需要与教务处密切协作,而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管机构,在对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也迫切希望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同步配合。各院系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发生变动,教务处及时与图书馆交流沟通,相互协调,使教材信息工作的脉搏始终随着教学这个中心工作而跳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多是一些新兴学科,教材、教参和学习资料都非常奇缺,有的是借用本科同类教材,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有的是由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有的是由个别专业教师自行编写而成,它们都过份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基础分量偏重,应用技能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目前图书馆对通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因此,图书馆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收集高职“对口”教材及其实践教材,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服务。

1.做好教材样本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完善本馆教材样本信息库。

样本信息库应尽可能齐全地收集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同时收集相关的教材分析、教学资料、复习资料、教案范例等。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备课参考,也为教师给学生选用教材提供了实物依据。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着重采集符合高职特色的“对口”教材及实践教材。早在三年前,我馆就建立了高职高专教材样本库,仅收集我馆购买的高职高专类教材。此库经过几年的流通,发现存在馆藏单一的情况,不能满足师生对教材的选购。为此,我馆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对原本的高职高专教材库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了现在的教材样本信息库。而现今我院图书馆负责教材的征订、样本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地搜集教材建设、出版、发行、评价方面的信息,建立教材样本书库,尽可能比较齐地收集符合本校专业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同时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材分析、教案范例、复习资料等。图书馆有计划地引进电子教学参考书,可以有效地弥补馆藏纸质教材的不足,更好地补充和完善教学参考书资源。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与教学的需要,我馆制定了一系列扩充教材样本资源的方法:与书商及出版社协商,通过出版社赠送、图书馆自行购买等方式,选定最新和核心教材文献,不断补充新资源;以图书馆订购教材为契机,将每年新增订的教材抽取一册样本,扩充馆藏;与各系部秘书进行沟通交流,将各系教师自行编制、参编的教材赠送教材样本信息库等。通过以上方法改变了我馆目前教材样本信息库仅收集高职高专类教材,馆藏太单一的局面,现收藏高职高专、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本院精品教材等,并重点收藏院现用、自编教材及我院教师参编的教材。扩充馆藏资源,全面地满足师生在教学中对相关资料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利用汇文图书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建立教材样书展示书库。

对收集和购买的教材样书进行整理,按中图法进行分类、著录等,采用汇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以汇文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为基础,可进行对教材样本信息多途径的OPCA检索。为了便于教师对教材检索、查找,我馆突破图书馆以分类号排架的局限,改以出版社、分类号、年份方式进行排架。为了鼓励书商和出版社赠书,我馆在教材样本资源库的排架上做了特别的设置,将教材样本按出版社来排放,并在书架上方贴上醒目的出版社和供应书商的标签,在出版社排序下为了检索方便,我们再按分类号排架。因教材的时效性较强,所以我们又在每本书脊的上方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用来区分教材样本出版的年代。通过这种排架方式,为全院师生对教材样本的选择能一目了然,而且为师生提供了多途径查找方法,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而且吸引了周边院校的教师来我馆查阅教材信息资源。

3.完善教材样本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对教材样本进行全文数字化,建立教材全文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广大教师对教材电子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多方调研,为了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的需求,我馆与超星数字图书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将我馆教材样本信息库资源进行全文数字化,便于用户以自然语言进行全文检索和快速存取。突破了图书馆资源仅能检索题录数据库的局限,解决了教材“全文检索”难的问题,从多个检索途径满足了师生对教材部分章节、段落、图表、图示等各种形式资源的检索和使用。

方便了教师备课,节约了备课时间,真正实现了教材样本信息资源共享。

总之,教材样本资源将为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做贡献,使高职院校教材样本资源信息库建设既省时、节约经费,又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及共享。

参考文献

1 尤 胜.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8(10)

2 孙万东.强化图书馆在高校教材建设中的服务功能[J].图书情报工作,2005(1)

3 郑玉兰.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J].现代情报,2006(9)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对当今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当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鉴于工作满意度在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中的显著作用,本文将工作满意度的6个因子分别与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进馆年限、馆型、地区8个维度作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和事后检验,得出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各指标上的得分及差异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从实证的角度如实反映当今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以便使图书馆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有关方面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有所参考。

1不同类型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分析

1.1性别维度

如表1所示,性别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总指数显著高于男性。

在获得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与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首先,图书馆的工作相对轻松和稳定,但收入水平并不高,男性在家庭中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而,相对女性而言,更容易对工作所获的回报产生不满;其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对于男性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这又造成了男性心理的相对失衡,继而产生对工作量和管理者的不满。

性别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2年龄维度

如下页表2所示,年龄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工作价值感、组织氛围满意度、工作量满意度及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

工作价值感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41~5O岁的,3O岁以下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这大约是因为3O岁以下的进入图书馆工作的时间不长,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对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51岁以上的显著高于3O岁以下的,其他各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1岁

以上的进馆年限大多较长,且大部分已是中层管理甚至是馆级领导,职称也较高,这使得他们对图书馆的组织氛围、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的,在对问卷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30岁以上的大多已婚,且有需要抚养的子女,家庭负担相对较重,投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因此,自然觉得工作量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30岁以下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3l~40岁的高于4l~50岁的。

年龄维度在公平满意度和获得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3职称维度

如表3所示,职称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及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研究馆员显著高于助理馆员和馆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研究馆员在职称上已经达到最高,拥有较高的职位或薪水,相对而言能够更坦然地接受自己工作所获回报的现状,并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另外,研究馆员的进馆年限相对较长,或是担任一定职务,当然更了解图书馆的组织氛围、组织目标和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职称和工作量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反相关,即工作量满意度随着职称的升高而下降。

职称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1.4职务维度

如上页表4所示,职务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

公平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馆级领导。普通员工与馆级领导相比,自然对自己拥有的晋升机会不表满意。

在获得满意度和工作价值感方面,普通员工显著低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普通员工相对于后二者来说,拥有的可控制资源和晋升机会更少,自然容易不满意于工作所获得的回报。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馆级领导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这可能与工作分工相关,馆级领导负责全馆工作计划的制定、部署和监督实施,相比后二者而言,更了解本馆的组织氛围,也更明确组织目标和知晓工作任务。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普通员工显著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馆级领导。这是因为馆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图书馆中分别承担不同程度的职责,面对不同的压力,相较而言,工作量更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职务维度在管理者满意度分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1.5学历维度

如表5所示,学历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无显著差异。

获得满意度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大专及以下者因为学历的原因拥有的晋升机会更少,收入增加的幅度也较小,因而,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

工作价值感方面,大专及以下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这是因为在时下就业压力和晋升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大专及以下的学历没有优势,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容易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满足感,相对于本科和研究生来说,他们更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态度,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也较大。

管理者满意度方面,学历和管理者满意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即管理者满意度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在图书馆中,学历越低,晋升机会越少,而这种由学历所带来的晋升局限往往会带来一些消极情绪,认为管理者对自己不关心、不重视甚至是不公平对待,因而管理者满意度较低。

学历维度在公平满意度、组织氛围满意度和工作量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6进馆年限维度

如表6所示,进馆年限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差异显著,5年内的显著高于5~16年的。工作价值感方面,进馆年限16年以上的显著高于16年以下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在16年以上的已经将图书馆工作当成一种终身职业,甚至是当事业看待,自然对图书馆工作持肯定态度,并且能够体会到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在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方面,进馆年限5年以内的显著高于5年以上的。这是因为进馆年限5年内的,大部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工作的新鲜和好奇使得他们精力充沛,因而满意于目前的工作量,进而管理者满意度也较高;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入图书馆的,与其他行业相比,图书馆相对稳定和轻松的工作,自然使得他们的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都较高。

进馆年限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7馆型维度

如表7所示,馆型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组织氛围和工作量满意度2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高校馆显著低于公共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

工作量满意度方面,公共馆明显低于高校馆。这是因为公共馆没有寒暑假,休假时间少于高校馆,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量满意度自然较低。

馆型维度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和管理者满意度4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1.8地区维度

如表8所示,地区维度在工作满意度总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公平满意度、获得满意度和组织氛围3个分指标上差异显著。

公平满意度方面,东北显著高于北京、西部、中部、东部及东南沿海。虽然和北京、东部及东南沿海和中部的一些图书馆相比,东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但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开朗豪爽、随遇而安的性格,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并相信出色的表现能够获得对等的职位或薪水。

获得满意度方面,东部及东南沿海显著高于北京、中部和西部。这是因为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条件好,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发展的投入较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因此,东部及东南沿海的图书馆员更满意于自己工作所获得的回报;而北京虽然较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具有更大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更大,重压之下,图书馆员总会觉得自己的收入增加太少或晋升机会太少,更容易对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产生不满。超级秘书网

组织氛围满意度方面,北京显著低于东北、中部和西部,中部显著高于东部及东南沿海。

地区维度在工作价值感、工作量满意度和管理者满意度3个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第1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文献开发;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07-0-02

一、引言

公共图书馆文献开发中的质量管理,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与反馈、发现问题时的纠正等贯穿文献开发全过程的所有质量管理步骤。其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馆藏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二、馆藏开发中质量管理的启动

(一)确定质量管理的目标

馆藏文献开发的质量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覆盖率:即得到充分开发的馆藏文献占文献总量的比例;②可用性:读者获得馆藏文献开发的成果的难易程度及通过成果得到所需信息的比例;③读者满意度:使用过馆藏文献服务的读者对其满意的程度如何。

(二)确定质量管理中的职责

职责分为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部门职责规定了整个部门在文献开发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范围,而岗位职责规定的是某位员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三)编制文献开发风险库

在ISO9001:2015中,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组织应策划“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以“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同时建议针对确认的风险项,选择“规避”“降低”或“接受”等措施。在文献开发过程中,涉及文献安全、设备可用性等多方风险,例如:涉及文献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的风险、使用的计算机设备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的风险等。风险库中需要明确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造成的影响大小、应对风险的措施与是否有残余风险等。

三、确定文献开发计划(P阶段)

计划是经过文献开发工作参与人同意的对工作分工、时间及成果的安排。从整体项目看,确定计划属于P阶段,即计划阶段。项目的计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内容包括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名称、所需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安排等。

项目计划阶段的成果,是形成包含了完成项目目标所需所有工作步骤的时间安排。例如:

工作3,书籍出库,50天,2014年4月7日,2014年6月13日,需先完成2。

另外,项目计划还需要包含重要的资源使用计划,即对人员、设备使用的安排,以避免人员空闲或过于繁忙或者大量工作积压在某台设备上的情况。在项目计划阶段,还需要明确项目在技术实现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各种标准和一般流程,例如文献封面扫描需要分辨率在400dpi以上彩色扫描。

项目策划书并不是不能变更的,但是对计划的变更需要有充分且必要的理由,且通过正规的流程、经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同意方可变更项目计划。

四、工作执行(D阶段)

执行阶段即为依照项目策划书逐步执行工作内容。在馆藏文献开发工作中,包括从按项目目标搜寻文献、编制目录,到数据产品制作完成、上线维护或最终出版的大部分任务。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穿插执行着监视与响应工作(C和A阶段),不断监控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如果发生偏离则需要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

(一)文献准备

工作描述:根据文献开发的主题或目标,先确定涉及文献的大致分类,再通过馆藏文献检索系统、已有的专题书目等信息源编制书单。也可公示主题向馆外征集。

在书单编制完成后,还需要根据搜寻状况扩充书目清单。例如发现了与专题有关的书籍存在于其它分类号段或馆藏地点中,就需要及时扩充书单。书单作为重要的项目过程文档,需要存档。

根据部门的典藏书籍出库管理规定,由专人根据出库清单获得文献。并作相应的调拨手续,同时由于涉及文献暂时无法再提供读者的服务,需要在书目信息系统和读者通知、解释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二)文献数据著录

根据项目的目标,确定文献开发的内容深度与表现形式。馆藏文献开发内容深度由浅至深可分为:书目级——只著录文献题目、责任者、出版社等数据;目录级——需要著录文献中篇目标题、作者、页码;正文级——需要著录文献全文数据。表现形式则可以分为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在确定了内容与形式的前提下,梳理文献数据著录的工作流程。例如:文献消毒—著录文献数据文字信息—扫描文献封面获得图形数据—复核—文献归档。

在文献数据著录的过程中,当涉及多人流水作业或协同工作时,应使用在线文档等多人协作平台或技术,以避免多人协同工作时发生版本混乱、修改丢失等问题。

在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开发中,工作的重点是文献信息的采集与核对,可能占到整个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在高效、准确的文献电子化技术(如高速扫描、精确OCR)出现之前,馆藏文献开发,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开发工作,无法避免将消耗文献收藏单位的大量人力与物力。而当数据库建成后,产品的开发工作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高效、便捷地借由计算机完成。

(三)文献开发利用产品的制作

文献数据著录的成果是数据,而文献开发利用的成果则是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电子或纸质数据产品。从数据到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开发和制作过程。其中包括:①数据的清洗和整理:通过复核清理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数据,检查数据之间的联系是否完整;②根据需要和技术限制,确定产品开发、上线的实现方式或平台;③如有需要,将数据从利于录入的形式转换成利于開发的形式;④产品开发;⑤试运行与纠错;⑥正式上线或出版。

五、监视与响应(C与A阶段)

监视与响应工作贯穿开发全过程,因此集中在此叙述,在实际工作中,监视与响应主要依靠监控清单或风险库来实现。监视与响应包括文献数据著录中、产品制作中两个方面。

(一)与文献数据著录有关的监视与响应

该阶段的监视与响应涉及数据著录过程中遵循的检查项目和处理方式,其起点为明确涉及文献范围,终点为数据著录与核对完成,目标是不断改进数据本身的质量。监控清单举例如下:

(1)书目数据著录是否有误?如果有误原因是什么?是否可能还有类似的错误?

(2)文献封面的扫描件在尺寸、分辨率上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是因为设备的限制还是未明确要求?

(二)与产品制作有关的监视与响应

该阶段涉及文献产品制作过程中遵循的检查项目和处理方式,起点是产品需求的明确和产品设计、终点是最终产品呈现于读者面前,目标是不断改进文献开发利用产品的质量。成果质量的监视与响应不涉及数据内容的错误而关注表现形式,数据内容的检查是(一)小结涉及的内容。成果质量的检查内容和处理动作举例如下:

(1)产品是否有代码错误?文字或图片上的错误?如有原因是什么?有无类似问题?

(2)多媒体文件的存放规格是否符合项目需要?若不符合需要及时修正。

(3)最终产品是否易于读者获得与阅读?是否考虑了无障碍阅读需求?

上述的监视与响应可以定时进行,也可以在完成某阶段工作之后进行。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的频率和重要程度进行选择。例如每周可对当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进度落后并调整;而更为重要的数据质量检查,则可以每周进行一次。

六、总结

现代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还包含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开发,例如全面质量管理、PDCA等。在大数据、图书馆服务不断受到各种新兴媒体冲击等背景下,如何有效借助先进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馆藏文献开发水平和读者满意度,是我们图书馆人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淑萍.图书馆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1): 35. 

[2]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处.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陈雪珍.公共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探讨[J].才智,2016 (24):245. 

[4]杨菲.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112. 

[5]高红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以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0):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