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时间:2022-03-04 17: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第1篇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

………………………………………………………装……………………………………订……………………………线…………………………………

统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shì

jiè

bèi

yǐn

rén

zhù

guó

shānɡ

diàn

fǎn

wánɡ

yánɡ

láo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分)

似的(shì

sì)

烟囱(chōnɡ

cōnɡ)

羊圈(juàn

quān)

浴室(ɡǔ

yù)

毕竟(jìnɡ

jìn)

花瓣(biàn

bàn)

三、查字典填空。

(5分)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第九画是

四、辨一辨,并组词。

(10分)

州(

植(

精(

决(

蛙(

川(

值(

睛(

绝(

娃(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8分)

)的天空

)地看

)的阳光

)地说

)的柳条

)地跑

)的小草

)地问

六、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6分)

)(

)无云

眉(

)眼(

恋恋(

)(

)(

)如洗

)疲(

)尽

一望(

)(

七、连一连。

(8分)

蘑菇

元宵节

吃月饼

野菜

端午节

看花灯

蜻蜓

重阳节

赛龙舟

野果

中秋节

八、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4分)

1.太阳驱走了黑暗,带来了(

);赶走了寒冷,带来了(

)。

2.这里的河水很浅,很安全,不像那边的很(

),很(

)。

九、课文内容我知道。

(10分)

1.描写柳树外形的诗句:

妆成

,万条

绿丝绦。

2.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句:儿童散学

,忙趁

放纸鸢。

3.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接天莲叶

,映日

别样红。

4.

则大信立。

5.秋处

寒霜降,冬雪雪冬

十、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8分)

1.

好像

2.妈妈下班回到家后,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3.房子旁边

4.

十一、我爱阅读。

(10分)

爱玩的太阳娃娃

天上的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儿。

瞧,她把嘴巴鼓得(圆圆

园园)的,朝着身边的云吹呀,吹呀,吹出了一对长(chánɡ

zhǎnɡ)耳朵,一条短尾巴,一个胖肚子,一个圆脑(nǎo)瓜。哈,她把那朵白云改(ɡǎi)成一只小白兔啦!

太阳娃娃一边在天上跑,一边吹,把这朵白云吹成荷(hé)花,把那朵白云吹成白雪公主……她越吹越开心,一不小心把一朵白云吹进海里去了,自己也一起滚(ɡǔn)进了大海中。

啊,她在海里把(那

哪)朵白云吹成了一朵漂(piāo

piào)亮的白浪花。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2分)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2分)

3.太阳娃娃喜欢吹白云玩儿,她把白云吹成了

。(4分)

4.找出短文中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用“

”画出来。(2分)

十二、写话。

(15分)

小朋友,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呢?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

一、世界

碧绿

贝壳

引人注目

祖国

商店

反复

亡羊补牢

二、shì

cōng

juàn

jìng

bàn

三、K

kǎo

6

J

jiāo(或jiào)

7

四、示例:神州

山川

植树

值日

精力

眼睛

决心

绝对

青蛙

娃娃

五、示例:辽阔

温暖

细长

嫩绿

仔细

惊奇

飞快

好奇

六、万里

不舍

碧空

无边

七、摘

蘑菇

元宵节

吃月饼

野菜

端午节

看花灯

蜻蜓

重阳节

赛龙舟

野果

中秋节

八、1.光明

温暖

2.深

危险

九、1.碧玉

一树高

垂下

2.归来早

东风

3.无穷碧

荷花

4.小信成

5.露秋

小大寒

十、示例:1.高大的榕树

一把翠绿的大伞

2.打扫卫生

整理房间

准备晚饭

3.种着两棵高大的玉兰树

4.你为什么迟到了

十一、1.圆圆

cháng

piào

2.4

2

3.小白兔

荷花

白雪公主

第2篇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那么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我的中秋节主题小学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1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都有自己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它值得纪念的意义。《我们的节日》一书中,详细描写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还有部分外国节日。阅读了此书后,就能对这些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让大家更爱这些节日,更爱这个民族,更爱这个社会,更爱这个家园……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来节日也能够过得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回忆。

一听到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人们首先跳入脑海的便是那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后想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赏月、吃月饼等,到后来也会慢慢联想起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不错,中秋节的夜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家户户来到阳台上,走到树阴下,抬头望着墨蓝的天空,观赏这一轮滚圆的月亮,这一道皎洁的月光。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身于五湖四海的儿女们总会回到家乡,与父母亲戚吃上一顿团圆饭。虽然只是一顿饭,却是老人们最朴实的期盼。吃吃月饼,看看孩子,聊聊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足以让他们脸上露出涟漪般灿烂的微笑,渐渐荡漾开来,一圈又一圈……然而,有些人由于多种原因并不能回到父母身边,只能寄托这夜晚,望着月亮,对家人勾起一丝丝的回忆,对着天空,向着月光,许下心愿,望家人们能够幸福、平安。李白在《静夜思》中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而对于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共同携手创建我们的家园,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就对于中秋节来说,我们可以陪亲戚家人一起吃饭;可以自己亲手学着做月饼,让这个节日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可以寻找、搜集一些节日的来历,充实我们脑袋里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节日;也可以关心孤寡老人,让他们在中秋节时同样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做的事正在等着我们去做,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身影踏遍更多的泥土,让我们的节日影响更多的人心,让我们的家园充实更多的地方!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2“今人不是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此诗句出自李白笔下的《把酒问月》。多么优美的诗句,而又有些沧桑和凄凉,啊,这就是洁白无瑕的月亮吗?

夕阳的火红色渐渐从天边退去,一轮粉红色的月亮从天边缓缓飘到夜空中。月亮是一个婀娜的舞女,舞姿是那么文静而又贤淑,美得让我不得不如痴如醉地,一往深情地望着她。

每当心中怀念家人时,总会去看看那皎洁的明月,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月亮之上,让自己有一丝安慰。

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我们正在那柔和的月光下,吃着美味的月饼,看着天空的明月,大家竟是多么开心。

望着月亮,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伤感,望着那作业多如一座山,便想到那月中的嫦娥。可是广寒宫里只有嫦娥自己,虽然没有作业,可她没有家人和朋友,多么寂寞呀!还是生活在有家人和朋友的世界里才会更加快乐。

夜空中的月是皎洁的,是无私的,月亮供我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各种各样的情感,七情六欲。在月亮上,我们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放松下来,用不着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月亮的清明把我们的烦恼一扫而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人把月亮的美抒发在自己的笔下,让我们有了一个有血有肉,内涵了千万情肠的月亮,月亮也就越发美丽而多情。

再看看夜空,弯弯的月亮挂在天幕上,凄凉,神秘,孤独,寂寞,温馨,含情,幽怨,也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一眼就忘不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百看不厌,如醉如痴,是啊,我们对月亮有着永久的寄托!

月亮,我们珍贵的精神花园,我们灵魂的舞池。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3今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嫦娥在月宫里玩着电脑,这台电脑可是玉帝在春节时送给她的,自从联上了互联网,嫦娥天天在网上游,一刻也没闲着。

而电脑周围则堆放着各路神仙送来的五花八门的月饼。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玉帝在月饼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则是把月饼做成了仙桃形状的;而七仙女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充满了仙气;孙悟空更是神通广大,做了一个天庭最最的月饼,还打破了世界记录呢!

这各式各样的月饼,有的包装精美,有的品质优良。嫦娥看着这些可爱的月饼,咽了咽口水,虽说年年吃月饼,但这些品种不一的月饼还是有很大的诱惑。

吃完了月饼,嫦娥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网页,忽然发现,今年月饼不仅有面和馅做成的,还推出了电子月饼,嫦娥心血来潮,立即买下了一个,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哪吒。这时嫦娥打开收件箱,发现了一封电子邮件,原来是唐僧发给她的。打开一看,是一份电子月饼,发出动人的音乐,变换着精美的图画。

嫦娥想用她半生不熟的电脑技术办一个月饼展览会,但她发现已经有人办了。一看,原来是玉兔办的。

嫦娥气得脸色都变了,嫦娥气冲牛斗,吼得整个月宫都震动了:“玉兔,你给我过来!你不好好捣药,跑到网上干什么?”谁知玉兔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月宫也都机械化了,什么都是全自动的,我的任务早都完成了,我还在网上推销我捣的药,连忧忘兔也十分欣赏我捣的药,他还向我高价收购呢!谁像你呀,在网上玩了那么久,连网友都没有,真差劲!”嫦娥觉得十分没面子,自己好歹也是月宫的主人,中秋节的主角,竟让玉兔抢了风头。嫦娥气的抓起玉兔就打。

唉,可怜的玉兔,明明说的是实话,还要挨打!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4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地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俩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地一起喊道:“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既像一轮明月,又像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得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地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光,我们全家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节,真是让人难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还能赶上中秋节!作文

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5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个美好、祥和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

在这样一个圆满、美好、温馨的节日里,我们一家四口来到了国家四A级景区——巽寮湾,它巽寮湾位于惠东县城平山镇南部,南海大亚湾的东部。那里依山傍海,山海相嵌,海天交融。

伴着火辣辣的太阳,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们来到了这美丽的地方。不愧是4A级景区!刚一下车,一股清新的海风就迎面拂来,把热全都吹跑了!好似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

当换好泳装,赤着脚,踩着细软、无边无际的银沙,在阳光的沐浴下,望着闪闪发光的大海,心里是无尽的轻松愉悦。

“哗”的.一声,伴随着溅起的浪花,我跳进了海里。真清爽啊!在温暖的阳光的沐浴下,泡着凉爽的海水,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呢!不一会儿,我便在海里游了起来。我一会儿蛙泳,一会儿蝶泳,好似一条欢快的鱼儿在水中畅游,与大海嬉戏。时而呛到了几口咸咸的海水,一边“呸呸”地吐,一边傻傻地笑。

夜晚就这么悄悄来临了,玩累了的我早已回到了旅馆,正与家人一起吃月饼呢!看着那一张张脸上荡漾的笑容,洋溢的幸福,我也不禁笑了,是那样美好,那样甜蜜……

夜,静悄悄的,一阵凉爽的风穿过我的窗户,轻轻地抚摸我的脸;我站在窗前,痴情地望着十五的月亮和偶尔绽放的绚烂“花朵”。

玉盘一般的圆月悬于高空,散发着朦胧的光辉,使清冷,寂静的天空有一丝温暖与光。再加上时有时无的烟花的装点,变得更加璀璨。月光透过窗户,投入了细细碎碎的月影,宛如剪纸一般,有条理而美丽。在这一刻,天地充满静的安。

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到,嫦娥真的是如诗人所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吗?我又不禁联想,那广寒宫里,嫦娥真蹙着眉头,点点星泪挂在如玉的面庞上,玉兔随着胸腔的起伏而颤抖……

第3篇

一.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节令诗的分类

所谓节令,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后来发展为二十四节气。而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节令诗中,作者借其所描写的不同节日与风俗,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教材中的节令诗(广义上词也属于诗歌,所以节令诗词可简称为节令诗),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教材中的节日诗词

苏教版语文教材写节日的诗词有五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清明》(三年级下册)、《元日》(四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均为七年级上册)。所提及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有春节、中秋和重阳。清明既是节气又兼节日,虽为节日,但主要作为时令的标志,因此将清明归入时令一类,此处不再赘述。首先看古诗里对春节的描写。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是夏历的一岁之首。春节表现了中华民族注重家庭和睦、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时间为夏历的正月初一,后,为了与世界历法同步,我国开始推行公历纪年,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夏历一月一日为春节。春节广义上并不是指正月初一当天,从祭灶到元宵约二十天期间皆可称为春节。从节俗看,春节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包括贴春联年画、吃团圆饭、放爆竹、亲友贺年等。教材中所选的北宋王安石的诗歌《元日》(四年级上册)就描写和反映了这一习俗。诗题《元日》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交代了当时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另一习俗是饮屠苏酒,诗人于是写到:“春风送暖入屠苏”,古代的习俗是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家人先幼后长,来饮屠苏酒(美酒名)。[1]末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交代了古时春节的另一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人们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是用桃木写的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旁,以之来压邪,与现今的贴春联年画有些类似,王安石的诗歌说明在北宋时期民间便有这种习俗了。换新桃符表达了人们渴望新年万象更新的美好祝愿,也有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家人平安的寓意,其次是对中秋节的有关描写。中秋节作为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合家团圆的心愿,包括对月亮的特殊情感。但中秋成为法定节日的时间较晚,北宋太宗时才定为官方节日。具体时间是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恰逢三秋之半,仲秋之中,故亦称为“仲秋节”;又因为此节在八月,适逢秋季,所以又称为“秋节”和“八月节”。节俗有赏月咏月,吃月饼,家人团圆。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七年级上册)一诗,其中有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正说明了当时中秋赏月的习俗。北宋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七年级上册)序是一首著名的咏月词,开头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句已经家喻户晓。之前的小序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背景。此次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大约四十一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来山东密州做地方官,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此时正值中秋,作者醉酒诗兴大发,于是赋词表达与手足深情,又表现出中秋应当赏月和团圆的节俗,还提及了赏月时饮酒的习俗。古代,人们庆祝中秋由来已久。《周礼•春官•竽章》中云“中春、昼击土鼓,咏诗以避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2],即在周朝时期,其节俗已经初露端倪,当时每逢秋分会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从汉魏到南北朝,中秋的节俗才从祭月发展到赏月。如汉代枚乘《月赋》、南朝梁沈约《咏月诗》等[3],都说明了当时社会赏月之风盛行,而现在的节俗是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最后为重阳节的民俗描写。在古人的观念中,九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所以称为重阳[4],节俗有登高、赏菊和佩茱萸等。重阳登高大约萌芽在汉代,其原始意义是驱邪免祸消灾。登高野宴也成为了主要的内容。[5]届时,人们登临高山或其他高处,饮茶酒,插茱萸,形成复合型的节俗活动,所以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或茱萸节。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诗句后两句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体现了佩茱萸和登高这两个重要的节日习俗。此外重阳节正值秋季,正在盛开,因此还有赏菊和饮菊酒之俗。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就说明了这一点。

2.教材中的时令诗词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时令诗词有五首:《春夜喜雨》和《春晓》(均为二年级上册)、《清明》(三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观刈麦》(均为七年级上册)。先看对“雨水”的描写。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历史上很早就有相关记载,《礼记•月令》中有“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6]时间是公历二月十九左右,物候是气候回暖,雨水连绵。杜甫的《春夜喜雨》(二年级上册)反映了这一节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明在雨水前后有大量降水过程,天气渐暖,预示春天已经到来。此外民间又有“以雨水为二月节”的说法,即把雨水作为农历二月的开始。再看“清明”这个时令。民俗节日中,节气兼节日的唯有清明,因此显得十分特别。由于还有插柳和祭扫祖先的节俗,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为插柳节和拜扫节。时间大约是公历的四月五日,物候有气温升高,雨量增多,适宜春耕春种。晚唐的杜牧长于近体诗中七绝这一艺术形式,被选入教材的诗歌是《清明》(三年级下册),有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就说明了降雨的物候。节俗有:扫墓祭祖,春游踏青。祭祖扫墓是清明时的主要节俗,包括坟前祭拜和培修坟墓两个方面。唐玄宗鉴于当时寒食上墓风气之盛,下令民间在寒食扫墓;又由于两者时间相近,所以寒食节的部分节俗与清明发生关联,后来清明扫墓就沿袭下来。[7]清明正值暮春,人们把扫墓和郊游巧妙地结合,使得踏青也成为一项重要节俗。踏青时有放风筝、荡秋千等娱乐活动。杜牧所写的“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处,一语双关,说明人们祭拜祖先时庄严神圣而心情沉重;绵绵春雨又使人们更为愁苦,如同“断魂”一般,这是时令引起的人们情绪上的变化。最后谈谈“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因为此时适宜种植如稻、麦等有芒的农作物,所以称之为“芒种”。[8]时间是公历六月六日左右,物候有:炎热潮湿,梅雨不断;节俗有:夏收夏种,饯别花神。白居易在《观刈麦》(七年级上册)中写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芒种时节小麦成熟,人们忙于在入梅前收割小麦。此处讲的就是芒种节气前后农民收麦时的农忙场景。此外,芒种节气过后,春花多凋谢零落,预示着花神退位,因此民间也有饯别花神的节俗。[9]

二.语文教材中节令诗的写作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节令诗都比较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而生动。虽然描写的节令并不相同,但是都描写了相应的节日或者时令所特有的风俗与物候。

1.写作手法:白描为主,借景抒情节令诗的描写相对应节令的物候和节俗,通常都使用白描手法,如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或是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都是直接描写物候和节俗,十分生动形象。此外,借景抒情也是主要的写作手法,不同的物候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正因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因此“路上行人欲断魂”;而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也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抒感的目的,例如,“雨纷纷”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借雨天表达了对祖先的悼念崇敬之情。此外如韩愈的“绝胜烟柳满皇都”,巧用对比,但相对白描和借景抒情来说对比的手法出现较少。

2.修辞艺术:使用多样,相得益彰节令诗喜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夸张、通感等,都比较常见,这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精湛技艺。A.对偶:整齐悦耳,凝练和谐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对偶,如律诗的中间两联均要求对仗,节令诗中这种手法也有,如苏词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既朗朗上口,又起到了比较的作用,人的离合如月的圆缺,更好表达出对于手足分别、人生无奈的感慨。又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是这种手法。B.比喻: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在节令诗中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诗人用本体、喻体的有关文字,找出了事物的相似点,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如“天街小雨润如酥”,意思与“润物细无声”类似,但是以“酥”喻春雨,更能表现出春雨滋润万物、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强大力量,正因为如此,韩愈的这首七绝就令人耳目一新了。C.夸张:借助想象,引起共鸣夸张也是节令诗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适当的夸大需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既能表现出阴雨不断使行人心情沉郁,更能表现出扫墓时的庄严而神圣。D.通感:感同身受,真情流露节令诗中广泛运用通感。通感又叫“移觉”,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如苏轼的词句“高处不胜寒”,使用非常精妙,有空灵蕴藉之感。[10]作者虽未曾去过天上,但是通过想象之语使人如身临其境,通感能表达作者与笔下人物同样的情感。

3.语言风格:典雅含蓄,通俗质朴中国古典诗歌历来注重典雅含蓄之美,通过描写景物,创造意境,为表达情感服务,节令诗也是如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借这种浪漫想象之语,表达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一般来说,节令诗多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语言不夸饰雕琢,而是朴实平易,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直言明说,今天读来仍然通俗易懂。

4.形式体裁:古体近体,诗词兼具教材中诗歌的形式多样,如《观刈麦》(七年级上册)是古体的乐府诗,《春晓》是五言古诗,因为近体诗不押仄声韵。《清明》(三年级下册)、《元日》(四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均为七年级上册)等都是近体诗,且都是七言绝句;《春夜喜雨》(二年级上册)是五言律诗。除了诗歌,还有词作,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七年级上册)。

三.研究古代节令诗的现代意义

学习古代的节令诗词,不仅与今天的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有关,而且对现代的许多读者都有启发意义,也有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1.拓宽学生与读者知识视野的意义

在节令诗的研究及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将文学的内容与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联系起来,也会让同学们了解古代民俗的特点,甚至比较古今民俗的不同,这样就可以扩充语文教学知识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可谓事半功倍。同时,对于成人读者来说,在阅读这些节令诗时,因为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也能促进人文学科不同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文学民俗,都会加以了解,从而拓宽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2.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当今现代社会,少数人重视物质财富,忽视精神生活,民俗节日的氛围不浓,逐渐式微;一些年轻人追究时尚,看重“洋节”,因此,保护传统的民俗节日迫在眉睫。学习节令诗词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能起到保护传统、传承文明的作用。这些节令诗词,有助于学生和普通读者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4篇

关键词:习作教学;“游戏”教学;情境;体验;激情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2-0023-03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写作文时愁眉苦脸,无从下手,望“文”止步。久而久之,越写越怕,越怕越不爱写,形成一种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现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 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我在日常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引进“玩”的教学元素,尝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给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巧妙地消除学生的习作焦虑,同时相机进行一些习作技法的指导与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教、学、玩融为一体,致力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如何在“玩”中引导学生尝试写作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在“玩”中还原生活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课标指出:中年级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作文应该成为学生释放心灵、放飞想象、抒写心声的乐园。因此我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诱发学生“我要说”的强烈愿望。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玩”,并使其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学生的习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我在教学“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口语交际课时是这样做的:

事先在全班调查,了解家里饲养小动物的学生,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组,明确每组学生具体观察的动物是哪些。当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地围着小动物看,不用老师布置,他们已经三言两语说开了。我顺势而导,借助“故事接龙”的游戏形式,开展“最佳评论员”活动,让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交流谈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把话有条理地说得清楚明白。为了提高效率,交流汇报时,我利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把学生说的话直接输入电脑并显示在电子屏幕上。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它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从说到写的桥梁。具体做法是原话呈现,接着现场采访原文的小作者,追问当时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修改,使得原本简单的一句话,变得生动具体,如同真实的情景再现。学生修改的兴致浓厚,习作的信心倍增。就这样,许多学生在点评中第一次审视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利实现了由“说”转化为“写”的过程。

这种多元优化的“玩”的情境,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热情,减轻了写作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踏踏实实地训练了写话能力。学生稚嫩的笔触开始在写话本上留下快乐的痕迹。由说到写就这么水到渠成地步入了成功的轨道。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语言和思维同步推进,相得益彰。

二、在“玩”中丰富角色体验,让学生轻松作文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谈》里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是最好的手段,游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扔沙包、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击鼓传花等等,通过“玩”调动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写作提供充分的准备。李白坚教授的新体验作文主张在作文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创设一种写作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写作情境中游戏着,快乐着,观察着,体验着,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的素材,改变学生没有创作素材,硬着头皮编造的被动局面。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在课堂上摄取活生生的习作素材,既玩得开心,又言之有物,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习作课上教师应借助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游戏,让学生融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令其倾情投入。例如,《抢橡皮》游戏教学案例,在教师精心设计故弄玄虚的环节中,全班同学都参与此项游戏,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之后我再次上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有不同角色的体验,把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宣布完游戏规则之后,先让一部分学生玩游戏,另一部分学生在一旁观察,一轮后再互换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者和旁观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进行写作,有学生这么写道:“刚开始时,我先站在一边看,心情很激动,很想玩,可是我又得遵守活动规则,因此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这时我才发现,原来大家的表情是这么有趣:有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盯着桌上的橡皮,像斗鸡一样;有的嘴巴紧闭,连大气也不敢出,好像暂时停止了呼吸;有的紧锁着眉头,好像在思考国家大事。”“轮到我玩了 ,我的心思都只在橡皮上了,连对方的脸都不敢瞟一下,根本忘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了,哈哈!”而站在一旁的围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参与游戏的同学们的动作他们尽收眼底,观察细致入微,写出来的文字当然也富有灵性了。不同的角色体验,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在游戏活动和习作活动中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事实证明:有了这样多角度的描写,学生的作文就更有话说了,写出来的作文就更精彩了!

在游戏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游戏环节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转换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既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专注的旁观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有重点、有条理地写出来,写作方法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实效。

三、在“玩”中引发学生激情,让习作以情动人

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家的创作都是由内而外,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内在的情感。其实,习作教学一样应遵循这样的规律。中国的传统节日积淀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感受它们的演变历程,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担当起中华文化传承的“火炬手”的角色,把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火“烧旺”,让学生在轰轰烈烈的庆祝氛围中启迪智慧、升华情感,丰富学生习作的情感储备。

假若把传统节日“搬”进我们平日的课堂,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学生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本班的学生虽然生活学习在厦门,其实来自全国各地,对于厦门过中秋的习俗了解并不多。今年中秋节前夕,我充分借助厦门中秋节博饼的习俗,课前布置作业查资料、采访、调查等,通过上网、读书、问家长、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句等资料,做好选择性摘抄,读、背、说,达到积累之目的。课上我给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大碗和骰子,还有香甜可口的月饼。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骰子声中学生开始了最具闽南特色的博饼活动,中间还穿插着同学们的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好一番热闹景象。在一番激烈角逐中,每组的“状元”脱颖而出。博饼活动在迭起中戛然而止,教师适时抛出问题――你高兴吗?现在的中秋节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但是中秋节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又有什么含义呢?学生因为有了课前的准备,侃侃而谈中秋节的各地习俗,还吟诵古人的诗句。整个课堂上其乐融融、诗情浓浓,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亲人的身边。在学生思乡思亲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经典诗句引用到习作中,在抒发自己情感的笔墨中巧妙运用,让习作内容更丰富,情感表达更细腻。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绪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情感还在涌动,学生有感而发写下了《我最亲爱的爷爷》、《给奶奶的一封信》、《郑成功,你真了不起》、《博饼真有趣》等习作。学生细腻真实的情感从笔尖流露出来,让习作更动人。

作文素材源于生活,利用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在“玩”练习作文,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习以为常的节日风俗活动注入“玩”的教学元素,加深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很多学生发现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觉得无话可说的作文原来也可以写出这么精彩、富有感情、扣人心弦的语言!

总之,在“玩”中引导学生学习作文,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浓厚的活动来实现习作教学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应清醒地认识到“玩”是实现习作通途的“铺路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会变换不同的角度丰富角色体验,多种渠道获取习作素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乐于表达,以情动人,才能真正做到轻松作文。实践证明:在学生有了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再转化成笔下的文字,就不会笔端生涩,无话可说了。唯有如此,我们的习作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杨 扬.李白坚快乐作文特色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2,(08).

[2]蔡碧云.游戏驱动――起步作文的新尝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5).

第5篇

今年的国庆节加中秋节一共有八天,听说是近几年来最长的黄金周。为了丰富国庆期间的快乐生活,爸爸妈妈很早就计划了,准备带我出去玩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让我见识广大些,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好处。

五号一大早,爸爸妈妈带我还有大伯一家人开车出发了,此行目的地是苏州寒山寺。我们快速在行驶在高速路上,只见路上的车辆真多啊,象是一只只蚂蚁在路上行走,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么多车子,我就问爸爸“他们也都是出来玩的吗?”爸爸告诉我:“对呀,国庆期间大家都想趁这个时候出来旅游一下”。一路上,我和大伯家哥哥有说有笑,到吃午饭时间了,爸爸和大伯进了一个服务区,我们一看,人太多了,我们想吃饭,但吃饭的人排成了很长很长的队。大家一商量还是吃方便面吧,节省时间。于是,爸爸买来方便面,在水不开的情况下泡吃了,没办法,人太多,等也不是办法,只好将就了。到了苏州后,我们在一导游的陪伴下来到了“寒山寺”,一到这我们就听见隐隐约约的钟声。进去后,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一边聆听阿姨讲解一边欣赏着来来往往游客的背影或人头这一“美景”,人实在是太多,尽管如此,但人们还是专心地拿起手机、相机拍照留念。只见到处都有描写寒山寺的诗句,其中最熟悉的就是那首《枫桥夜泊》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确,寒山寺的环境、钟声等在诗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喜欢写字,特意让爸爸给我在那些名字名画前照片留了影。

此次游玩给我的感受有:一是感觉中国发展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架桥上下穿梭、各种小汽车满街都是;二是寒山寺幽雅、古老,赋有诗情画意,特别是那隐隐约约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三是为祖国有这么好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年级:金子恒

第6篇

关键词:《边城》;修辞艺术;诗化特色

作为京派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边城》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地位,这不仅是由其主题、思想等内容因素决定的,也由其修辞、风格等形式方面的原因。通过《边城》,沈从文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词语锤炼、句式使用等方面的才能,并以诗化特色使读者对作品印象深刻。因此,对《边城》中修辞艺术和诗化特色的探讨有利于进一步解读《边城》,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沈从文。

一、《边城》中的修辞艺术

(一)词语的锤炼

首先,《边城》中用词恰当、传神,淡中寓奇。过分修饰、精雕细琢的用语在《边城》中较为少见,但这依然不妨碍从中读出韵味来。从沈从文对文学语言的追求看,恰当、传神、节制、亲切是其主要追求,不喜欢文字的意气浮露,这也符合以他为代表的京派作家的集体追求。细读《边城》便可发现,附加的辞藻并非作者行文的依附,同时又注意对用词的锻造和琢磨。相反,由于注重锤炼词语,《边城》在文体上独具风格,有个性、有真意、无伪饰是作品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其次,描述返璞归真,情彩兼备。从《边城》的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以水为背景的青翠的绿色,这给边城世界涂上了一层异样的光彩,体现了作者对这里的人、事、景、物的眷恋。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笔调平淡自然,毫无雕琢藻饰的痕迹,“以翠逼人”一词可恰当地体现其词语锤炼的效果。第三,对话极有表现力,多方言和口语化。沈从文曾经说过:“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语言太多了。”《边城》中的人物对话的特色之一就是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这些表达看似平白简单,实则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由此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炙热情感恰到好处地渗透到了这些话语中,细细读来饶有滋味。

(二)句式的使用

首先,多用短句,有明快灵活的效果。作品的文体和形式决定了作品风格,短句读起来停顿频繁,如一行行诗句,给人明快有力的感觉,且有行云流水的美感。明快短句在《边城》中随处可见,这无疑是作者有意识的处理,同时这也是作者吸收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成果。其次,政局与散句相互穿插,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短句即为整句,其特点为句式整齐、意义鲜明、声音和谐、一气呵成。例如,“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同我说。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该句以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区分了两种求婚方式。另一方面,若整句过多,则会有单调、冗杂、浮夸的弊病,因而作者选择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这样一来既凸显了整句的表达效果,又使作品获得了整体的和谐。

二、《边城》中的诗化特色

(一)诗化的故事情节

小说《边城》共21节,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进,可将小说的前三节视作故事的开端,第4至19节视为故事的发展,第20节是故事的,而最后一节是故事的结尾。这21节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如一首首散文诗搜集在一起,又彼此关联,浑然天成,诗化的情节跃然纸上。例如在最后一节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方式给故事情节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一方面,在祖父去世后,一家人的命运遭际充满诗意想象,伯父、翠翠、黄狗给人以亲切、祥和的感觉;另一方面,在结尾处,作者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这与雪莱《西风颂》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遥相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沈从文将结尾安排得诗意盎然。《边城》有一股强烈的“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意味,其表现手法明暗结合,经纬交织,多组矛盾松弛有度,极显张力,充分体现了作品故事情节的诗化特征。

(二)诗化的环境

无论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人文环境描写,沈从文都注重以抒情化的方式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使读者对这一“湘西世界”风貌充满遐想,因此,《边城》中环境的诗化集中表现在自然环境的诗化和人文环境的诗化两个方面。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极力表现边城的山水风光之美,古朴清醇的神韵随处可见,简单叙述的表面背后蕴含着无尽情思。绿色是该小说的主色调,它是希望、宁静、和平的象征,同时它也是山水田园诗的颜色。在《边城》中,山、水、各类景物无不是绿色或具有绿的神韵与内在,由此一种朦胧的绿色意境跃然纸上。《边城》如一卷绘画集,是由一幅幅绿色的风景画和民俗画构成的,优美而又富有诗情。

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沈从文始终怀有对故乡的一份痴情和眷恋,与之对应的是他对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中庸俗面貌的憎恶和厌倦。因此,他注重在作品中展现记忆中的充满诗意的“湘西世界”,在那里,尤其是《边城》中,社会政治环境波澜不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亲情、爱情也因此得以透彻地展示,而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相对和谐,较少有异化和分裂,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肮脏腐朽的东西一扫而空,因而也“不存在什么阶级分析的东西”。这时,边城世界显示出了其文化环境原生态和健康性,并因此而充满诗意。每逢正月十五,人们耍狮子、舞龙、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当端午节,人们到观赏龙舟竞赛,在河中捉鸭子;在中秋节,青年男女倾吐爱意,在月下参与对歌的活动。沈从文回忆、幻想的写作方式以及抒情笔调给这些描写增添了朦胧的效果,增强了诗化效果。

(三)诗化的人性

沈从文的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讨,展示优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是其创作的重要追求,这在《边城》中有特别的体现,并且表现出浓郁的诗化特色。《边城》描写翠翠和她的以撑渡船为业的祖父的生活,并叙述了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爱情纠葛。透过爱情、亲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和友爱之情,健康、优美、质朴的边城人性和民风得以诠释。在翠翠、爷爷、船总、顺顺、天保和傩送身上,这种诗化人性表现得最为突出。翠翠作为小说的主人,是沈从文审美理想的象征,并通过优美自然的语言呈现出来;从作品内部来说,翠翠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之所在,她身上承载着“爱”与“美”,与整部作品的旨趣有内在的统一性。在风景美、风俗美的边城世界里,翠翠无疑是人性美的化身,优美的自然环境养育着她,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塑造着她,她皮肤黑黑的,有一双水晶般的眸子,她天性活泼、伶俐,既是只小兽物。又善良乖巧,残忍的事情她从来做不出,她是作者心中的自然之女。充满纯美化和理想化。长大之后,她心理有了一丝变化,深思和羞涩取代了部分乖巧和活泼,她是湘西古老生活方式孕育的少女,而边城世界里的许多人和她一样,具有纯净的人性之美,而其美主要是以诗化的方式实现的。

结束语

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包括其在修辞和表达技巧方面的造诣,而《边城》是沈从文修辞艺术和诗化表达艺术的集中体现。无论词语的锤炼还是句式的选择,都展现着作者的匠心独运。为与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配合,《边城》被赋予了诗化的表达方式,从故事情节到环境再到人性,无处不体现着作者多诗化效果的追求。(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晨诗要求;诗海采撷

一、现状点击

打开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欣喜地发现,儿童诗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见大家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成长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农村许多的年轻父母都出去打工,大多数孩子有爷爷、奶奶来照顾,而这些祖辈大多数是文盲,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都力不从心,要么过分的宠爱,要么就是打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比较单一,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这使不少孩子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外在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也正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而晨诵童诗、儿歌、童谣等是给予孩子积极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有些家长虽然有文化,但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盲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让他们背论语,背道德经或生涩难懂的古诗,这些内容孩子以后真的可以用上吗?这些内容不仅不能丰富孩子当前的生命体验,而那些遥不可及的文字、枯燥机械的记忆更会让孩子痛苦不堪,而机械的牢记又是想象的大敌。那么怎样的诗才是农村孩子最需要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搜集那些符合孩子生命需求的诗呢?

二、晨诗要求

晨诵能为孩子开启美好生活的旅程,但只有让每一首诗与儿童当下的生命相关联,才能唤醒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成长,所以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适宜的诗句奉献给孩子。

(一)晨诗与年龄――吻合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思维敏捷,好奇多问,喜爱游戏。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童诗和儿歌。

1.活泼快乐,富有童趣

低段儿童活泼可爱又天真浪漫。这就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为啥我没能得第一》“小鞋带,真调皮,跑三步,系一系;小裤子,真淘气,跑两步,提一提;现在你该明白了?为啥我没跑第一。”这首诗童趣盎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一下子被诗中的稚气可掬的小调皮逗笑了。诗人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应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在进行诵读中,孩子们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带去了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2.节奏鲜明,富有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童诗中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它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共鸣。诗歌的这种鲜明节奏和丰富的想象,对低段儿童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如:《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孩子们读着想着,有的孩子闭上了眼睛仿佛妈妈正推着摇篮摇着自己,那么舒服,那么快乐。另外还有诗《咕噜》《粗心的小画家》《打呼噜的爸爸》等这些童诗既注意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也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3.构思巧妙,富有灵气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又如钱万成的《会飞的叶子》:“说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这些构思巧妙、富于灵气的小诗如一股股清澈的小溪流入孩子们思想的深处,它纯净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具有了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二)晨诗与教材――结合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把晨诵的童诗、儿歌和教材结合起来阅读,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1.与教材精神相通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学习这一组课文后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思想为学生选择晨诵的童诗或儿歌。如:《拖鞋》(马云超)、《摇篮》(黄庆云)、《小酒窝》(王清秀)等一些描写家庭之爱的童诗,孩子们晨诵时就会觉得特别自然、亲切,这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与教材内容链接

我们在选择晨诵作品时,可以与教材的内容链接。如: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这一组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组的内容精选一些有关春天的童诗。如:《初春》(殷常青)、《春天》(冯辉岳)、《春天在哪里》(陈伯吹)《花籽》(马云超)等。让孩子们在晨诵中享受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文学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命。

3.与教材插图对应

低年级的一些教材中,配有许多彩色的插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课余孩子们总喜欢静静地欣赏或模仿这些插图,并将其画在自己的本子上,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搜集一些与这些插图有关的诗来作为晨诵诗。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中,有一幅雪花图。我就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又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四中有一幅小白兔和小猴子过桥的插图,我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高帆的《小河与小桥》:“草地是一块,漂亮的绿绸缎。可惜被小河,剪成两半,小桥,紧扯住两半绸缎,要把它们,重新缝在一起。便让小鱼儿,做它的银针。一闪一闪,从这岸连到那岸……”吟诵这样的晨诵诗孩子们感觉特别亲切,晨诵的时候也特别有兴趣。

(三)晨诗与生活――共舞

让晨诵的童诗与孩子们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使他们平凡的生活变得具有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些“童趣”可以与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拓展他们本身的“童趣”。

1.与农村田园融合

田园让农村孩子成为自然的宠儿。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悠闲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近鸟兽虫鱼,亲近花草树木,亲近山川河流,紧紧牵着大自然母亲的手。他们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他们可以采莲江畔,荡舟水上,沉静垂钓,尽享水趣。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他们田园生活相符的诗来晨诵。如: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等。自然的深深处,嬉戏的深深处,晨诵着属于孩子们身边自然的诗,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幸福的深深处。

2.与课外游戏配合

我们发现农村低段年级的孩子们游戏一般就是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键子、跳房子等,于是我们选择了许多适合课间做游戏的儿歌来晨诵,让孩子们能边玩边唱。比如:在课间的“跳皮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在“编花篮”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做着动作边唱“荷花荷花几月开……”孩子们边玩边唱,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这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边玩边唱中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3.与节日氛围合拍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里节日氛围特别浓烈,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元宵有关的诗来晨诵,如:《元宵节》《看花灯》等。又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于是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节日选择有关的诗歌来晨诵,如:唐代杜牧的《清明》、张继的《闾门即事》、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此夜人们还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晨诵《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结合节日精选一些适合于低年级孩子的诗文来进行晨诵,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

三、诗海采撷

根据以上的一些要求我们开始采集诗歌,这是我们晨诵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才能让你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一)扩充力量,采集诗歌

一开始采集诗歌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参与晨诵实践研究的三个教师,诗歌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寻找的,但当孩子们实际晨诵时,我们才发现有些我们认为优美的晨诵诗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干脆就让孩子们及有兴趣的家长都参与进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晨诵诗的质量。大家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上网搜集,访问他人等途径,把采集到的诗歌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都记录在下面的“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中,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

时间 搜集的诗歌(民歌、童谣、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记录人: _____

(二)相互交流,整理诗歌

我们再把采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诗歌的方法: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我设计了以下的分类表。

我的诗歌分类表

类别 诗人 作品 名句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_____

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采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整理好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看看哪方面内容少的,按类别再采集补充一些。(课外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并全面整理,然后把全班分类的页面装订成“册”。

(三)欣赏评比,推荐诗歌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采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采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把大家采集整理的诗歌进行展示,开展诗歌欣赏评比活动。最后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如:在采到的诗中,我最喜欢( )首,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吧!

“我最喜欢的诗歌”推荐表

诗题 作者 诗歌 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_

通过这样的采集、整理与推荐的晨诵诗比以前只有教师采集的诗歌更丰富了,更有趣了。孩子们晨诵着自己采集来的童诗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自豪。在他们稚嫩的声音里,在他们自信的明眸里、在他们可爱的笑脸中,处处洋溢着属于他们的生命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第8篇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缘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各地的民俗都与人文相关联,也可以说是由当地人民生活的习惯所形成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于是,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内共存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同时,中国民俗也具有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进行的,它受地理环境、人们谋生方式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民俗文化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技法指导】

阅读民俗类热点主题文章,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理解民俗词语的含义

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而作为民俗词语必须结合民俗进行阐释,而不是简单地说明其在词典中的解释意义。如2010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秦腔吼起来》中的第1题: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

二、品读民俗类作品的语言

民俗类作品中的语言多来自于民间,因此具有群众性、形象性、地方性等特点。而地方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鲜明表现形式和主要载体。如2010年广西桂林中考语文试题《惊蛰》中的第5题:谚语“惊蛰过,暖和和”,改为“惊蛰过,暖和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阐述理由。参考答案:原句叠词、押韵并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改动后句子不再押韵,语言平淡,民间谚语的韵味消失。或:“暖和和”运用了叠词,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观情感,而“暖和了”只是一个气温客观的变化过程。另外,“暖和和”与上句押韵,朗朗上口,符合谚语简洁好记的特点。改动后,句子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三、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一般来说,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就体现着作品的思想倾向,但是,为什么又要将二者分开要求,作为不同的考点内容呢?其一,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内容而言的,思想感情倾向是通过文章内容体现出来的;其二,前者重在归纳概括,后者重在分析评价。如2010年广西桂林中考语文试题《惊蛰》中的第2题:作者认为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骄傲和惭愧的原因是什么?(可联系当今人们运用汉语的实际情况分析)参考答案: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今人运用汉语,存在不够规范、不够简洁、表意缺诗意美的现象,所以我们因此感到惭愧。再如2010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秦腔吼起来》中的第4题:“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句话既是对香怜爹一生的总结,又为下文香怜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埋下伏笔。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之后民俗类热点主题阅读的考试中,命题者可能会在原有现代文阅读考查基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把握与认同能力,更加侧重对学生在地域风情与文化特色方面的考查。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民俗的“文化”内涵及其深远的影响,把握三个“联系”:民俗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联系,民俗文化与人生价值取向的联系,民俗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养壶

林清玄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这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

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

“可以这样说,茶壶是有细胞的。泡茶的时候,它的细胞就张开,饱饱地吸进茶,从此它的基础就奠定了。以后每次泡茶,壶也和人一样喝茶,积出来的就叫茶山。”

然后,他告诉我许多养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茶壶不可以放在橱柜里,因为壶是有呼吸的,它一吸进油烟,就永远也洗不清;好壶不可以泡劣茶,否则会破坏一把壶的味道与色泽;甚至于壶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否则就会有窒息的气味;壶要常常使用,否则就会失去光泽。

养好一把壶以后又怎样呢?

“对于一个嗜茶的人,壶是他的化身,只要看见一把壶,仿佛就看见它的主人了。不擅品茶、不真爱壶的人是养不出好壶的。一把好壶,它的外表和内里都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有着深沉的香气,即使不放茶叶,光是冲进开水,也会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无数好茶所凝聚起来的。”

“最重要的是,当你拥有一把好壶,光是想象有多少知己与你共饮这壶中之水,它就仿佛收藏了无数的记忆。面对那样的好壶,纵是独饮,也要醉了。”

原来,一把小小的茶壶也是有动静、有回忆、有历史、有呼吸、有生命的,它酝酿的是生命之水,融入了一个好主人的关心与爱而呈现金澄精碧之美。壶都能展现这样美的生命,何况是人呢?

(选自《才智:才情斋版》2010年第1期)

1.从描写叙事的角度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3.从文章立意的角度看,文中哪句话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4.从理解关键词句的角度看,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茶壶主人怎样的情趣?

5.从把握文章主题的角度看,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哪些做人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小镇中秋

廖华玲

记忆中的中秋,是一幅美好、皎洁的月色图。对那生我养我的家乡小镇而言,中秋就是一场盛大的乡愁情思: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火缭绕的祭桌,那飘香的月饼,那中秋诗词的吟咏……

中秋,历来为小镇人所看重,尤其父辈。小镇人过中秋的所有民俗仪式,都在一种悄无声息的秩序中进行。早在中秋节前十几天,人们就在计算着日子,唠叨着布置,忙碌着行程。桂花酒是悄悄酿造的,灯烛是悄悄竖在竹竿上的,瓜果、月饼等祭品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尽管有四季轮回,尽管有阴晴圆缺,但故乡月在小镇人的心中永不沉落,永不黯淡,永不泯灭。中秋夜来临之前,远方的游子背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候鸟般一拨一拨地往家赶。

小镇人家过中秋,讲求的是一种平实,一种从容,不张扬,不摆阔,图的是团团圆圆、合家欢聚。无论老少,都得守在家里,守在父母双亲、兄弟姐妹身边。中秋夜的饭是团圆饭,得精心准备荤素一大桌,得有烤鸭,有桂花酒,得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边,热乎乎地吃喝。团圆饭是很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饭菜,那也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

赏月更是充满着一种特别的温馨。中秋之夜,月圆如盘,月色皎洁,碧空如洗。沐浴着月的清辉,全家人聚在一起,煮一壶浓茶,倒一杯小酒,品尝着月饼,慢条斯理地吃着喝着,干了,满上,再干了,再满上,话匣子被打开,谈论最多的是农桑之事。在这收获成熟、收获喜悦的时节,任思绪穿越每个情动的瞬间,任记忆掠过那沉淀的往事,任沉积心底的亲情如潮水涌起,如月光倾泻,如清风徐来……

月饼的香气飘在秋风里,归乡的游子走在古朴沧桑的小镇上,因家乡的每处细微变化而百感交集。在通往山林的青石小径上,间或能碰上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游人,熟悉的,寒暄几句;陌生的,会心一笑,在彼此的应答声中擦肩而过。行至疲乏时,择一块光洁的石块倚靠,稍作喘息。一缕从大山深处飘来的清风,带着秋天的气息,裹着的芳香,诱人一次次深深地呼吸,于是,中秋的秋意便浸入身体,融进血液,涤荡全身。

小镇人过中秋,少了世俗,只有思念,像品茶,重在一个味儿。

(选自“垫江新闻网”2010年9月25日)

1.开头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找出文中第二、四、五段的中心句并画上横线。试说明这三段的结构方式都是怎样的。

3.品析下列语句的妙处。

中秋之夜,月圆如盘,月色皎洁,碧空如洗。

第9篇

 

重阳节主题感人的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台上将去做的这个演讲是“迎接重阳节,共度欢乐佳节”。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离重阳节越来越近了,大家心中一定很期待吧。重阳节也是我国节日的一种,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隆重,但是它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是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的节日,也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迎接重阳节,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期待,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都是特别的。我想距离重阳节日越来越靠近,大家心里肯定也是特别的欢迎的。这个节日也称“老人节”,是尊老爱亲的一个节日,更是我们尽孝的一个日子。九九重阳,家人团圆,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氛围。再说重阳节的到来,意味着进入深秋了,也将要开了,路边总是一团一团的黄菊展开,给这个季节也带去了美好。还记得小学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典型的一个描写重阳节的一首诗,那时候学习的时候,其实还没有感觉到这种思念亲人的感受,但是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在求学的路上越走越远,离家人也越来越远,那种思念的感觉就越发的浓厚。所以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我真的感觉特别的欢欣,因为心中满满的都是对家里人的思念,希望在节日之际回到他们身边陪伴,这成为了我喜欢过节日的理由。

  喜迎重阳,是在心中赋予了很多的期盼。这个节日,尽管没有别的节日那么热闹,但是终是有人惦念家乡和亲人,还是很期待着这个节日的。而且重阳还是我国自古至今保留下来的节日,像上面的那首诗一样,古人给予了这个节日很多的美好描写和述说,我想他们都是喜欢这个节日的。我也很喜欢重阳节,九九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在这样的时间里过节,也是一个很棒的体验。登高望远,喝酒,赏,插茱萸,都是这个节日的习俗,是这个节日美好之处,都是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快乐。节日美好,我们也要带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为这个重阳节赋予新的期待和期盼。在这里也祝愿大家在这节日里能够与家人团聚,一起共赏佳节。

  谢谢大家!

 

重阳节主题感人的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马上就是我们最为期盼的重阳节了,在重阳节这个时期应该要做些什么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吧。所以敬老就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既然作为初中生,已经是可以为家庭,为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小事,毕竟对于老人的关怀也是从这些的小事中可以看得出来的。

  要说“敬老”就是尊敬老人,这样想想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真是极少能做到这件事,我们总是在家里接受着父母和老人的关怀,甚至还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老人们总是非常的宠爱着我们,将任何的好的东西都给我们,更是把我们当成宝贝一般珍惜。但是渐渐进入到青春期的我们越发的脾气不好,甚至还总是相当的不耐烦,这样的态度都是对父母和老人的不尊重,是应该杜绝的。

  在这次的重阳节之际,我想倡议所有同学都可以将自己最为开心的一面展现给每一位老人,不管是自己家中的爷爷奶奶,或是路上遇到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我们回到家之后要亲切地与爷爷奶奶问好,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能想到的事,最为重要的当然就是陪伴,与爷爷奶奶聊天,讲一讲最近的趣事,或是一些笑话,都是可以让爷爷奶奶无比的开心快乐。甚至还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两个小菜,让爷爷奶奶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感恩。在这一天,我们都要将一个极为开心的自己表现给爷爷奶奶们,更是让爷爷奶奶都在这一天感受到无比的幸福。

  当然在我们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上遇到的老人们,我们也是需要献出自己的关心,可以搀扶老人过马路,也可以给老人让个座,这些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表现出我们对老人的敬重,更是让他们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感受到最为暖心的东西。我想我们能带给老人的东西很少,但是却都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这一切都是可以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关怀。

  当然有时间也可以去敬老院多多看看,可以去为那些老人们做一点自己可以做的事,让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感受到我们的关怀,让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温暖这个节日,更使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这个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当然也那个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加开心。我想设立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忽略每一位老人的感受之时,及时的醒悟,让老人们不再感受到孤单与难受。

  虽然我们作为学生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只要我们是有好好的用心去完成就一定是可以让老人更加开心,更能够达到我们期待的目的。让我们都开始为老人做一些简单的事,让生存的世界都充满着更多的爱!变得更加温暖!

 

重阳节主题感人的演讲稿3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太阳收敛起耀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慢慢地坠下山去了,那万里无云的天空,蓝蓝的,像一个明净的天湖。满天红霞,好似天女散下一件红衣裳。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想着老师让我们开展的感恩活动。此刻,老师教导我们的话语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要孝敬长辈,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对呀!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想着爷爷那沧桑的面容,斑白的双鬓,这是无情岁月残留下来的痕迹呀!平时,爷爷是那么爱我,一直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我从来没有为爷爷做过一件事,我是不是应该感恩爷爷,回报爷爷,孝顺爷爷呢?对了,爷爷每晚都有边喝茶边看报的习惯,我若是给爷爷泡一杯茶,爷爷该多么开心呀!

  晚饭过后,爷爷仍像往常那样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我连忙跑进厨房,烧了一壶开水,又取出一个茶杯,放入爷爷最爱的大红袍,再用开水冲泡。

  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好香呀,难怪爷爷这么喜欢喝大红袍!我小心翼翼地端着茶杯来到爷爷身边,恭恭敬敬地说:“爷爷,请您喝茶吧!”爷爷抬起头,很惊异地看着我:“孙女儿给我泡茶啦!”我笑着说:“是的,爷爷,快喝茶吧!您要再不喝的话,这茶就凉了!”爷爷忙放下报纸,接过我手中的茶杯放到嘴边,眯起双眼,深吸了一口气:“真香呀!

  真香……”爷爷轻轻地抿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好茶!好茶!”说着,爷爷放下茶杯,捏捏我的小鼻子,眉开眼笑地说:“今天,太阳打从西边出来啦!孙女儿给我泡茶楼!”“哎呀,爷爷,您平时那么疼爱我,我却没有为您做过一件事今天是重阳节,我正想借今天这个机会来孝敬您!”爷爷乐得合不拢嘴,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

  窗外,风轻轻摇动树枝,叶儿轻轻呢喃,在风中优美的舞蹈,沙沙沙,仿佛一串爱的音符,奏出生命中最和谐,最美妙的华章……

 

重阳节主题感人的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__》栏目在去年重阳节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10个小时内,有1840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338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显得必要。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

因此,我提议,每一位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我的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

 

重阳节主题感人的演讲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