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8:1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纺织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纺织行业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的集成化和智能化,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加快形成现代纺织工业[1]。为了迎接和服务新一轮产业革命,教育部先后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我校(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始于2011年。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国际化需求,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爱国进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够在纺织及相关领域从事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以及纺织品设计与开发、检测、贸易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纺织认识实习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纺织材料学”课程后,进入“纺纱学”“机织学”等专业课学习之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第三学期末)。该实习是学生大学期间第一次进入纺织企业进行实习,对于学生专业启蒙教育、专业信心及兴趣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认识实习将架起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向纺织专业课程学习过渡。为此,本教学团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系统梳理目前纺织认识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纺织认识实习概况及存在问题
纺织认识实习是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专业内容和发展前景,激发专业兴趣,产生专业学习的欲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引导。在此阶段,学生刚完成基础课程学习,还未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对纺织工业发展现状、纺织品生产工艺、企业管理及职业信息等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传统的认识实习主要由教师讲授、现场参观(附近企业)、撰写实习报告等环节组成,这种实习模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整个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学生没有明确的任务,学习处于被动跟随状态,大部分实习内容可谓走马观花;(2)企业设备和生产工艺不具备代表性,科技含量及新颖性不足,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3)缺乏针对性的动员和严格的总结,实习报告类似流水账,没有问题交流和心得体会。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纺织工程卓越工程师的目的。
二、纺织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又要发挥实习指导团队的引导作用,采取问题引导和启发、任务驱动、实习内容模块化、教学体系标准化、过程性考核等措施[45]。1.纺织认识实习的组织和实施流程。我校纺织学院高度重视卓越班纺织认识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实习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学院负责人积极联系河南省纺织工业联合会,协调对接企业,选择河南省纺织行业标杆企业,尤其是技术先进、工艺丰富的纺织企业,通过电话沟通并实地考察,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目前,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已在省内建成实习基地15个,申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项,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2)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拟定实习目标和详细的实习计划,明确“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实习环节讲解和指导。(3)全面做好实习动员,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明确实习内容和要求,强调安全教育及纪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自主学习。邀请纺织工业协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做关于行业现状和前景的学术报告,让学生建立行业信心。(4)现场实习践行问题导向。以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纺织认识实习为例(见图2),以纺织加工纤维原料为起点和纺织终端产品为指引,设置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现场实习中重点了解纺织加工过程、工艺实现设备及关键机构等。设置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就专业、职业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实习效果。(5)注重实结,组织学生分组汇报,指导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和反馈实习效果,并持续改进。2.构建纺织认识实习标准化实习内容及体系。针对大类招生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重新梳理纺织认识实习内容,构建从纤维原料到市场产品,现代自动化、一体化工艺及设备等内容。加强对各模块认识实习内容的设计与建设,构建应用型标准化实习内容及体系(见图3),主要包括纺织原料(原料种类、品质指标、配棉调度)、纺纱工艺(开清棉、并条、精梳、粗纱、细纱)、组织结构(坯布认识及表示、区分经纬和正反)、织造工艺(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织造)、设备机构(设备型号、关键机构、自动化和智能化)、质量控制(制品及半制品品质、性能)及产品开发、企业经营8大模块的认识实习教学内容。971针对模块化纺织认识实习内容,设计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引导问题及任务。通过听取专业学术报告、现场参观及实结等增加实践知识,使学生对纺织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关键机构、制品及半制品的质量控制等有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形成知识导图,引导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3.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实习的目的,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上述组织实施,构建标准化实习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重视,实现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对于实习环节考核一直是一个难题,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实习效果,经过多年探索,课程组构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对考核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如图4所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实习过程中的行业报告、文献检索和现场情况记录,开阔学生的行业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占30%;(2)实习报告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占40%,主要考核学生对行业现状和前景的认识程度,对纺织工艺流程及设备了解的清晰程度,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工艺流程及关键机构的认识;(3)组织学生分组汇报,现场答辩、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问题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占30%。这种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三、结语
课程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对纺织工程专业纺织认识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实习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了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实习内容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兴趣和对行业的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习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龙.嘉麟杰:创新再出发演绎现代纺织新内涵[J].中国纺织,2020(1):104-105.
[2]杨明,高建良,张学博.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实习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9(19):124-126.
[3]汪青,周伟涛,杜姗,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染整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3):271-274.
[4]张元,赵占红,张伟萌,等.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认识实习”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70-173.
【关键词】生态学,纺织工程,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基本的数量增加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寻求的方针,纺织工程的管理才应该是咱们重视的,必定要加强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使用。
二、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纺织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基础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发展纲要中亦数次提到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为此,本期编者以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现状为主题,以助读者全面了解纺织生态学发展的概貌和最新的成果。
(一)、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即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二)、狭义的生态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者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
三、生态纤维
1、天然纤维素纤维
(一)、棉纤维
棉纤维是植物纤维素纤维,它具有优良的生态性,由于它是碳水化合物,极易生物降解,是全速降解纤维,纤维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废弃制品经物理处理后还可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对自然环境处理的负担,节约资源。棉纤维只要在栽培过程中杜绝污染,是生态纺织品的最佳纤维原料。
(二)、亚麻与苎麻纤维
亚麻和苎麻也是主要的纺织品服饰面料的原料,植物纤维素纤维,如同棉纤维具有优良的生态性一样,由于它也是碳水化合物,极易生物降解,是全速降解纤维。麻纤维无毒,不影响人体健康,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纤维可再利用,只要在栽培过程中使用的肥料、植物保护剂、生长调节剂等是无害物质,麻纤维就不受污染,是生态纺织品的最佳纤维原料。
(三)、罗布麻纤维
罗布麻具有一定的可纺性和极好的生态性,天然抗菌、除臭,还具有天然远红外功能,是优良的绿色纺织品。
(四)、天然彩色棉花
彩棉是天然绿色纤维,不需漂染,所以对人体基本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纺织面料崇尚回归自然的追求,符合生态纺织品的国际趋势。
2、天然蛋白质纤维
(一)、羊毛纤维
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生态性,羊毛鳞片层和细胞间质中非角脘物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易被酸解,易被解脘酶酶华萃取,所以,羊毛纤维在自然界中易被生物迅速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二)、蚕丝纤维
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丝脘与丝胶,这些物质耐酸、耐碱性较差,耐日照性较差,在自然环境下易被降解,也易被氧化剂氧化和酶降解,降解速率高,分解物无毒,穿着安全。
(三)、甲壳素纤维
甲壳素纤维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多糖,具有很强的吸湿和透气性能,抗菌防臭,纤维呈碱性并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纤维易被生物酶降解,最终产物为氨基葡萄糖。
四、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1、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
(一)、从传统的重视外观质量趋向注重内在质量检测
由于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更能反映其使用性能,因此有的国外客商已将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信用的条款。
(二)、对纺织品的质量指标更加严格
许多客户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对染色牢度等项目的指标要求明显提高。
(三)、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由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更为重视安全性、卫生性
欧美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关保法规和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卫生检测。近期要实现服装全行业的绿色环保尚不可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要想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稳居第一的位置,的确需要这张“环保通行证”。实施绿色环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国内服装行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整体开发水平并不高,而对绿色环保所需的巨大投资必然产生畏惧情绪,因此迫切需要政府、行业以及媒体宣传部门实施必要的宣传示范工作,使服装行业切实看到绿色环保生产所得到的巨大、长远的利益回报,从而使服装企业实施绿色环保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2、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成立跨行业的技术贸易壁垒委员会,下设纺织服装分会。加紧研究发达国家对纺织品服装设置的绿色壁垒,同时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纺织品服装合理的绿色技术防线。我国环保部门采用Oeko2Texstandard100制定了HJIB3O单独生态纺织品标签和图案及其管理办法,要求加强我国生态纺织品服装对内对外统一的形象。尽快建立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法规体系,制定内销和进出口三位一体的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法规。这对于推动我国加快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与国际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加快“绿色产品”的开发指明了方向。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今天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许多固步自封的意识急需转变,大量落后的软硬件设施亟待更新。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纺织企业在推动生态纺织品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3、发展生态纺织品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保意识并制定相关环保法规,促使纺织企业改进技术,从事清洁生产,同时注重国际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变更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损失。其次,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我国于1998年先后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方法标准,但这些方法标准目前还难与国际最新发展的相关技术接轨,特别是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还需重点研究解决样品净化、回收率和精密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此外在纺织品杀虫剂、有机氯载体、有机气味等项目检测技术及标准上的研究也很不成熟。再次,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从原料上加以控制,采用绿色环保型纤维,如彩色棉纤维、麻类纤维、Tencel纤维、甲壳素纤维等;改善染整加工技术,开发采用无毒、易降解的染料和化学助剂,采用少污染、无污染工艺,如生物酶处理技术,提倡涂料印花、喷墨印花、数字(码)印花、转移印花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无水染色法)工艺等,“免烫”整理应积极采用多元羧酸型无醛整理剂(如BT-CA),有效做好空气净化和排出企业前的印染废水净化工作。
五、结束语
完成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咱们的发展方向,这就坚决了咱们必定要走生态纺织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生态纺织品认证不可忽视[J].中国纺织,2002,(1)
[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生态纺织品标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孙菲菲.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纺织科技进展,2004
[论文摘要]染色废水属于典型的难生化降解废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其处理,且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一直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染色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对各类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一般染色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工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占有15%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建设,纺织工业基本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工业部门。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较为完整的系列体系。
纺织工业按加工的原料、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类产业,纺织工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各类纤维生产和加工,如天然纤维的棉花、羊毛和各类化学纤维等生产领域;中游产业指纺纱、织布、染色等生产领域;下游产业主要指服装加工等生产领域。
染色行业作为纺织工业中的中游行业,在纺织工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各类纤维加工制造的坯布,通过染色和印花工艺生产出各类带色彩和图案的织物。在染色业中,棉纺染色业是最大的行业。染色行业作为湿法加工行业,其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染色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万~400万立方米,染色厂每加工100米织物,产生废水量3~5立方米。而且,染色废水成份复杂,含有的多种有机染料难降解,色度深,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日益破坏着地球生物圈几亿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存在威胁。由于逐渐加重的环境压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有力的措施,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并向国际社会全球性环境保护公约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二、废水处理方法分类
根据使用技术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废水处理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具体如下:
1.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进行废水处理,主要目的是分离去除废水中不溶性的悬浮颗粒物。主要工艺有:
(1)格栅和筛网格栅是一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有一定间隔的框架。把它竖直或倾斜放置在废水渠道上,用来去除废水里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后面装置堵塞。筛网是穿孔滤板或金属网制成的过滤设备,用以去除较细小的悬浮物。
(2)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比水重的固体物质下沉,与废水分离。主要用于(a)在尘砂池中除去无机砂粒(b)在初见沉淀中去除比水重的悬浮状有机物(c)在二次沉淀中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生物污泥(d)在混凝工艺以后去除混凝形成的絮状物(e)在污泥浓缩池中分离污泥中的水分,浓缩污泥。此法简单易行而且效果好。
(3)气浮法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细小气泡,附着在细微颗粒污染物上,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浮体,上浮到水面。主要用来分离密度与水接近或比水小,靠重力无法沉淀的细微颗粒污染物。
(4)离心分离利用离心作用,使质量不同的悬浮物和水体分离。分离设备有施流分离器和离心机。
2.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1)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酸性废水处理可以用投药中和法、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等。药剂有石灰乳、苛性钠、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他的优点是:可处理任何浓度、任何性质的酸性废水。废水中允许有较多的悬浮物,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用性强,中和剂利用率高,过程容易调节。缺点:劳动条件差、设备多、投资大、泥渣多且脱水难。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采用时要慎重,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允许排入水体的酸性废水量应根据水体或土体的中和能力来确定。
(2)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
投酸中和法可用药剂:硫酸、盐酸、及压缩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做中和剂,由于PH值低于6,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装置)酸性废水及废气中和法如烟道气中有高达24%的二氧化碳,可用来中和碱性废水。其优点可把废水处理与烟道气除尘结合起来,缺点是处理后的废水中硫化物、色度和耗氧量均有显著增加。清洗由污泥消化获得的沼气(含25%—35%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水也可用于中和碱废水。
3.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可以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的这一功能,经常采用一定人工措施大量繁殖微生物。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把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主要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应用面广。
(2)厌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机污泥、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啤酒厂、屠宰厂。
(3)自然生物处理法
应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工艺简单,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但其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处理技术有稳定塘和土地处理法。
三、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在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中往往遇到以下问题:(1)工程设计人员大都是仅仅了解废水水质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和直觉进行设计,这样往往造成工程缺陷,使建成的处理系统处理废水不能达标排放;(2)在有些设计中,因为对出水的达标要求严格,使设计出的工艺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偏高;(3)在许多现有的处理系统中,由于所要处理的水质发生改变,原有工艺不能针对目前的水质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上的这些都涉及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和优化管理运行问题。
如何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对于污水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基于污水水质分析,按照技术和经济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最佳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最佳的设施组合和最佳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一定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运行成本。而在各染色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实际工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处理系统是不可能的,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企业的废水处理是最优,但它对其他的染色厂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优,因此本论文对染色废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只是为提出一个系统优化改造和优化运行的概念和思路,并不是要提出一个能对所有染色废水有最优处理效果的处理系统。
四、系统工艺改造的总体思路
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水质为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和颜色的有机废水,各染色子行业排放的废水所含污染物质不同,其相应的治理工艺流程也不同。对染色废水处理,工程上一般用物化法和生化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物化处理有见效快、水力停留时间短的优势,但其处理费用高、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困难、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虽然臭氧氧化、活性碳吸附、电解等方法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它们较高的运行费用却使厂家无法承受。但前述的几种方法都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生物处理因具有处理成本较低,并能大幅度去处有机污染物和一定色度的特性使得染色废水治理采用生物治理作为主要治理单元己成为共识。但结合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的运行现状及操作工人素质,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因此改造扩建工艺的设计思想以强化物化处理的原则,以生物处理工艺为重心,尽量提高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鉴于污水处理厂接受的染色废水综合性废水,是典型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水质性质有其特殊性,而且各有关企业生产废水排放的水质水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及运行负荷。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废水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选择处理工艺前,应在分析废水水质及其组成及对废水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各单元处理方法和改造工艺流程,以验证改造工艺的有效性。
五、结论
印染生产废水可生化性差,原污水处理系统又存在着设计、施工不尽合理,管理水平落后等缺陷,从而造成了处理出水污染指标达不到排放标准,运行成本高等后果。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作为集中式染色废水处理厂的优化就更加困难了。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在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和经济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最佳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最佳的设施组合和最佳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的运行成本。但由于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并且各种印染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设计情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方法十分困难,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一区域内的废水处理是最优的,但它对其他的企业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优。因此,在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同时也要为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提高人类意识,转变观念,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多做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学;纺织工程;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C39文献标识码: A
1 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技术在纺织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纺织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基础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
1.1狭义的生态纺织品.狭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为部分生态纺织品或者半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下,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对人体健康无害或达到某个国际性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产品,是主要侧重生产、人类消费或处理等某一方面生态性的纺织品。
1.2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纺织品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有机纺织品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消费及后处理过程是环保、无污染的,因此,有机纺织品即全生态纺织品,例如有机棉产品。有机棉就是从种子到纺织品的生产过程是全天然无污染的,以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化肥和转基因产品。由于对全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严格性,致使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纺织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是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2 生态纤维的种类
2.1天然纤维素纤维。
2.1.1棉纤维。棉纤维是植物纤维素纤维,它具有优良的生态性,由于它是碳水化合物,极易生物降解,是全速降解纤维,纤维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废弃制品经物理处理后还可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对自然环境处理的负担,节约资源。棉纤维只要在栽培过程中杜绝污染,是生态纺织品的最佳纤维原料。
2.1.2 亚麻与苎麻纤维亚麻和苎麻也是主要的纺织品服饰面料的原料,植物纤维素纤维,如同棉纤维具有优良的生态性一样,由于它也是碳水化合物,极易生物降解,是全速降解纤维。麻纤维无毒,不影响人体健康,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纤维可再利用,只要在栽培过程中使用的肥料、植物保护剂、生长调节剂等是无害物质,麻纤维就不受污染,是生态纺织品的最佳纤维原料。
2.1.3 罗布麻纤维。罗布麻具有一定的可纺性和极好的生态性,天然抗菌、除臭,还具有天然远红外功能,是优良的绿色纺织品。
2.1.4 天然彩色棉花。彩棉是天然绿色纤维,不需漂染,所以对人体基本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纺织面料崇尚回归自然的追求,符合生态纺织品的国际趋势。
2.2 天然蛋白质纤维。
2.2.1羊毛纤维。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生态性,羊毛鳞片层和细胞间质中非角脘物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易被酸解,易被解脘酶酶华萃取,所以,羊毛纤维在自然界中易被生物迅速降解,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2.2.2蚕丝纤维。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丝脘与丝胶,这些物质耐酸、耐碱性较差,耐日照性较差,在自然环境下易被降解,也易被氧化剂氧化和酶降解,降解速率高,分解物无毒,穿着安全。
2.2.3 甲壳素纤维。甲壳素纤维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多糖,具有很强的吸湿和透气性能,抗菌防臭,纤维呈碱性并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纤维易被生物酶降解,最终产物为氨基葡萄糖。
3 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3.1发展生态纺织品的措施。首先是加强环保意识并制定相关环保法规,促使纺织企业改进技术,从事清洁生产,同时注重国际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变更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损失。其次,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我国于1998年先后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方法标准,但这些方法标准目前还难与国际最新发展的相关技术接轨,特别是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还需重点研究解决样品净化、回收率和精密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此外在纺织品杀虫剂、有机氯载体、有机气味等项目检测技术及标准上的研究也很不成熟。再次,研制和开发生态纺织品。从原料上加以控制,采用绿色环保型纤维,如彩色棉纤维、麻类纤维、Tencel纤维、甲壳素纤维等;改善染整加工技术,开发采用无毒、易降解的染料和化学助剂,采用少污染、无污染工艺,如生物酶处理技术,提倡涂料印花、喷墨印花、数字(码)印花、转移印花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无水染色法)工艺等,“免烫”整理应积极采用多元羧酸型无醛整理剂(如BT-CA),有效做好空气净化和排出企业前的印染废水净化工作。
3.2 顺应纺织品服装外销质检要求的变化。(1)、从传统的重视外观质量趋向注重内在质量检测。由于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更能反映其使用性能,因此有的国外客商已将纺织品的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信用的条款。(2)、对纺织品的质量指标更加严格。许多客户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对染色牢度等项目的指标要求明显提高。 (3)、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由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更为重视安全性、卫生性。欧美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关保法规和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卫生检测。近期要实现服装全行业的绿色环保尚不可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要想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稳居第一的位置,的确需要这张“环保通行证”。实施绿色环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国内服装行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整体开发水平并不高,而对绿色环保所需的巨大投资必然产生畏惧情绪,因此迫切需要政府、行业以及媒体宣传部门实施必要的宣传示范工作,使服装行业切实看到绿色环保生产所得到的巨大、长远的利益回报,从而使服装企业实施绿色环保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3.3 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成立跨行业的技术贸易壁垒委员会,下设纺织服装分会。加紧研究发达国家对纺织品服装设置的绿色壁垒,同时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纺织品服装合理的绿色技术防线。我国环保部门采用Oeko2Texstandard100制定了HJIB3O单独生态纺织品标签和图案及其管理办法,要求加强我国生态纺织品服装对内对外统一的形象。尽快建立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法规体系,制定内销和进出口三位一体的纺织品服装的技术法规。这对于推动我国加快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与国际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加快“绿色产品”的开发指明了方向。相对于整个行业来讲,今天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许多固步自封的意识急需转变,大量落后的软硬件设施亟待更新。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数量增加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寻求的方针,纺织工程的管理才应该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因此要加强生态学在纺织工程中的使用。完成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国的发展方向,促使纺织业必定要走生态纺织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生态纺织品标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孙菲菲.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纺织科技进展,2004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引进高级纺织工程专业人才;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结合纺织专业特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要占教师总数30%,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要占教师总数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入世以后纺织行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继续趋好,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达12000亿元、12200亿元,全年出口达到800亿美元。中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17%。江苏省纺织工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经济总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纺织行业是对全省工业出口增长贡献份额的第二大行业。沿江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四大纺织品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产业集中地带;与此同时,苏南纺织工业向苏北转移步伐有所加快,依托苏北原料产地的独特优势和发达的纺织产业基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了苏北纺织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纺织工业在盐城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196个,从业人员12万人,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6亿元、销售收入156亿元。从数量和行业角度看,3001盐城可称为“纺织大市”,市政府已经提出要将盐城建成“纺织城”。因此无论从全国、江苏、盐城或者从行业的发展来看,我校设置纺织工程专业都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而且具有地方特色[1-3]。现对该专业硕士申请基本情况作如下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力争达到专业学位的申报要求。
1师资队伍情况
纺织工程专业有专业教师14人,学位和职称相对比较高。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职称均为讲师及讲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约为70%左右,其中正教授有2人。
2实验室建设概况
2.1实验室设置情况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设置如下: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工艺实验室、针织实验室、织物分析实验室、纺织设计实验室、纺织化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和暗房等。实验室实际用房面积有700m2,为纺织工程专业开设了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课程。目前这些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我院纺织工程学生的实验教学、毕业论文、科研、实验室开放等工作的需要。
2.2实验教学情况
2.2.1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
首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均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增加、测试方法的科学、教学体系的合理和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其次,创造条件,加强管理和引导。努力筹集资金,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责任心;合理安排实验仪器布局和项目开设时间,满足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对外开放等多功能需要,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另外,学院各专业根据新时期培养工科学生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验的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尤其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目前学院实验室为纺织、染整、服装专业开设有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比例为90%以上。由于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使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2.2.2实验室开放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发挥教学资源功能,努力提高工科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目前学院现有的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外,还积极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扩大实验室开放的范围。开放项目是在学生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做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实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开放实验室每周开放5天。实验室开放形式主要有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并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广开渠道丰富开放实验的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验,为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员服务。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3.1基本情况
为切实加强学生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纺织专业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措施有力,近年来发动各方面力量积极联系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联发集团、江苏日升纺织集团、江苏大圣集团、江苏宏大集团、江苏亨威集团、江苏中恒集团、江苏双山集团和江苏振阳集团等企业达成实习基地协议。
3.2建立实习基地的经验
3.2.1聘请专家顾问,广交行业朋友
为了建设满足学生实习的教学基地,达到我们设想的目标,我们结交了那些有着很多专业知识、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权威人士,说服他们为教育多做贡献,聘请他们做我们的客座教授,邀请他们经常到学校讲学,并使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以保持长期而融洽的合作关系。
3.2.2鼓励教师积极走向社会,联系实习基地
老师利用自己与企业的广泛联系,与江苏振阳集团、射阳双山织造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科技工业园、江苏日升纺织集团、常州艾贝有限公司、江苏联发集团和江苏中恒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3.2.3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工作中去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既使学生受益,同时又能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长时间的考察机会,使企业获得满意的毕业生。在这样的实习中,学生可以顶岗工作,真正参与其中。就我们与江苏联发集团建立的实习基地来说,我们每年都要安排一批毕业生到该公司参加实习,公司方面也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安排学生顶岗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效果,公司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并给予积极的指导。毕业后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因此,一些毕业生便被留了下来,成为公司的一员。通过这样的实习安排,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也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实习基地更稳固、更有意义。
10月24 — 26日,以“纺织新展望”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上海东华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亚洲纺织学会联盟(FAPTA)指导,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卓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作为亚洲纺织学术界的一项盛事,亚洲纺织会议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亮相即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纺织学术资源,其规模可谓盛况空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日本纤维学会会长平井利博,韩国纤维学会会长Jae Ryoun Youn,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郁铭芳、周国泰、周翔、孙晋良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行业专家和高等院校的师生、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共1 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以及产业内外的多重压力和挑战。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作了题为“技术创新与纺织新展望”的主题报告。在谈到中国纺织工业未来的发展时,孙瑞哲表示,新工业革命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国大市场的优势也使得先进技术在中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新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中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现阶段,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占据显著优势,未来在制造领域的实力对比将重新向发达国家倾斜,而随着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日趋减弱,能否催发新的竞争优势将成为未来研究探讨的重点。就中国纺织行业而言,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其面临着纤维原料资源短缺、环境保护压力、保持出口竞争力以及就业趋向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等问题,因此要不断地提升产业的资源控制力、环境友好度、劳动生产率和时尚导向力。未来,随着技术要素配置趋于智能、资源要素配置趋于绿色、创新要素配置趋于融合,行业应重点加强对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的研究,突破纺织关键共性技术,逐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日本信州大学教授Toshihiro Hirai在探讨“纺织品和纤维的新前景”时指出,纺织工业和纤维科学面临的环境在快速变化,纺织加工技术发生着从一个国家转向另一个国家的变化,在能源成本上升和原材料短缺的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节能、降低原料消耗、回收再利用、生产可再现、快速反应等产品成为今后纺织发展的新趋势。
利兹大学教授Chris Carr重点介绍了“纤维资源和新型湿加工技术”。他提出,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促使纤维需求量的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制定新的“纤维资源”战略,通过服装再加工和“新型”纤维素纤维的再生来延长棉纤维的生命周期。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Thomas Gries结合先进的纺织装备,探讨了能源效率之于纺织生产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包括高能效驱动系统、能源回收战略和先进工艺控制等。
当前,科技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世界各国也日益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正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本次大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特别设置了纤维与低维材料、纺织工艺、生态染整与绿色化学、新一代聚酯纤维材料、纺织纳米技术、高品质产业用纺织品、现代纺织装备技术、服装与服饰、纺织品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9 个英文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呈现了纺织行业不同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智慧之火碰撞培育了沃土,也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契机。
亚洲纺织学会联盟是亚洲纺织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是1989年在韩国纺织工程师学会和化学家学会发起下,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台北纺织工程学会、香港理工大学、印度纺织学会、伊朗阿米尔卡比尔工业大学、韩国纤维学会、日本纤维学会共同筹建的。亚洲纺织会议(ATC)是该联盟的重要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2009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加入“亚洲纺织学会联盟”,标志着中国纺织领域学术社团首次进入国际学术交流的舞台,在研究学术交流上拥有了话语权,为两年后成功申办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奠定了基础。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纺织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科研实力,以及对建设纺织强国的信心。
作者:奚旦立 定价:248.00元
本书卖点:本书是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纺织行业和审计行业的专家与学者共同编撰完成的。全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纺织工业各行业的生产工艺、环保现状、产排污系数、能源消耗的情况;论述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汇集了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和能源审计方法,并作了扼要的案例评析。内容全面、系统、权威、实操是该书的四大特点。
本书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十一五”重点推荐书目,是我国工业行业首部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审核专业书籍,对其他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从事纺织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
作者:吴赞敏 定价:38.00元
本书卖点:实现印染产品清洁生产,要以生产引进新技术、环保引入高科技为依托。近年来国内外对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日趋重视,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为实现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开发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本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获得“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优秀图书奖”。
读者对象:印染企业科技人员,纺织高等院校师生。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朱虹 孙杰 李剑超
定价:30.00元
本书卖点:我国是纺织印染的第一大国,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的大户,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废水污染问题。作者多年来从事印染废水治理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印染废水处理经验和资料。作者将这些经验和资料编纂成书,对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程实例等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研究,针对不同纺织产品所产生的印染废水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对印染企业污水处理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该书获得“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读者对象:印染行业和环境工程中从事废水处理的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的师生。
《数学喷墨印花技术》
房宽峻编著 定价:32.00元
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的纺织印染新技术。本书详细的介绍了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基础概念、印花原理、设备、墨水品种及应用等相关知识,并附有多幅彩色效果图。本书适合广大纺织印染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作为相关院校轻化工程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及其所带领团队在数字喷墨印花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的资助。
《服装印花及整理技术500问》
薛迪庚编著 定价:32.00元
成衣染整不同于传统的面料印染加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书重点叙述了服装的涂料、染料和特种涂料的筛网印花及转移印花,并介绍了数字喷墨印花和其他印花方法,以及服装整理方面的内容。本书将这些技术提炼分解成500个问答,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适合服装加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竹纤维及其产品加工技术》
张世源主编 周湘祁副主编
定价:36.00元
纺织服装产业是福建省重点产业。在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进入中期之际,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成为福建省纺织行业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在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和纺织业自身存在结构矛盾的倒逼下的今天,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更是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振兴和发展关键因素。2013年12月26日,受福建省委、省政府委托,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承办的福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沙龙在福州市举行。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东华大学的行业专家、院士学者以及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省纤维检验局、省科技厅、省纺织工程学会等20多家机构的政府官员、行业主管领导与福建省内重点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的代表集聚一堂,共同研讨福建纺织产业未来发展大计,这场集聚智慧的纺织产业发展沙龙活动所提良策,因将作为福建省全面推进纺织“十二五”产业升级的重要参考而受到了业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福建省科协副主席游建胜指出,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纺织产业发展,2013年以来已经相继多次组织各相关机构的专家走访石狮、泉州、长乐等地,为推进全省纺织产业下一步转型升级做全面调查研究。
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主任毛祚康介绍了2013年福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重点指出,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注重做好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尽可能多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要注重纺织产业链前后的合作,通过企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产业链纵向的科技创新合作,以服装创新带动面料、纤维和原料的科技创新,服装倒逼下游产品的改进和创新提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肯定了福建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波动下通过技术改造和产能投资逆势发展取得行业经济增长的成绩,同时也指出福建省产能增加但利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福建纺织业一是应继续在化纤产业链上下工夫;二是在化纤产品开发上应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三是福建染整比例偏低,成为福建上下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加大力度予以攻克;四是继续在大众化产品创新上下工夫。
东华大学教授程隆棣认为福建纺织业要转型提升,一是化纤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差别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染整生态化急需加快步伐;三是信息化应用能力急需提高;四是家族制管理方式急需改进;五是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加快福建纺织业发展,当地行业主管机构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姜国华 俞忠明)
去年召开的“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是纺织行业的一次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系统对接的直会,推出了1名学术大奖、8名学术带头人、15篇优秀论文,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继往开来,本届大会组委会仍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纺织专家和学者,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家,深谙资本运作与电子商务的成功人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贸易团体、商会的管理人士等共聚一堂,实现跨界思维共赢,合作集成创新的目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孙瑞哲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分别担任大会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大会将围绕新型纤维材料、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等热点,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额发学术大奖和学术带头人奖,为国内外高层次的纺织理论研究者、纺织科技工作者、纺织生产管理者和纺织技术产业化实施者的零距离接触提供互动空间。现诚挚地邀请您就相关内容投稿并参加此次会议。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4)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8月20日。
针对《纺织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变更课程体系,采取开放的教学氛围、互动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纺织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
0引言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纺织行业向生态化、功能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日益向纺织工业渗透,纺织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纺织化学》基础知识和加工技能,就显得更加迫切[1]。《纺织化学》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紧密结合,介绍纺织生产领域应用到的化学问题。纺织专业的学生掌握处理这些化学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当代纺织生产所必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纺织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系统性强、教学要求高和学时少等特点,而不少学生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纺织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纺织化学》任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国内重点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在《纺织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但均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配合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以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纺织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纺织化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纺织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体会。
1课程体系改革
1.1加强基础化学知识的训练
《纺织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此时学生大部分基础化学知识模糊或者遗忘。而该课程是以基本化学知识为前提,涉及高分子化学知识,因此在讲授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时不得不回顾基础化学,使得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无法深入讲解知识点,而基础化学知识的讲授又使部分化学知识较扎实的同学认为课程枯燥乏味,甚至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通过调查了解到,大一学生化学基础知识都较熟悉,由于没有开设和化学相关的其他课程,到大二、大三时期部分化学基础知识淡忘。针对这种现象,本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专门开设了《大学化学》这门课程,巩固了学生的基础化学部分,又学习了高分子化学基本知识,到大三再学习《纺织化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两年的课程体系改革发现,虽然《纺织化学》总课时由原来48缩减为40,但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所有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均能按时按质完成。
1.2根据专业方向选择授课内容
《纺织化学》涵盖与纺织品加工有关的化学过程,如纺织助剂、粘合剂、纺织浆料化学和纤维的初加工化学等。本校纺织专业设有纺织工程方向、针织方向和非织造方向,各方向开设的《纺织化学》课程的地位不同,教授内容及侧重点有所区别。如纺织工程方向和针织方向,《纺织化学》为专业基础课,前期开设《大学化学》,课堂讲授以纺织浆料化学和纤维初加工为主,要适当加入麻纤维改性及毛纤维功能整理等内容;而对非织造工程专业,《纺织化学》为专业选修课,因前期开设了《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讲授要以纺织助剂、粘合剂和纤维初加工中的化学处理为主,因此《纺织化学》课程的设置及讲授要灵活安排。
1.3强调学科思想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学科思想,利用学科思想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纺织化学》知识点多,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初学者很容易混淆,且考核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故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结构-性能-应用”是《纺织化学》的核心思想,授课老师在第一堂课引导学生掌握学科思想,并在之后每一知识点讲解时,着重分析学科思想的具体应用。比如化学纤维种类多、性能差异大,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从化学纤维单元结构、基团入手,先分析基本的化学结构特点,再由此推出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继而判断该纤维构成面料的性能特点,最后确定使用领域。利用好学科思想,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繁多的授课内容,并领悟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
2教学方法改革
2.1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
由于国内大学师生比例的限制,很多课程均以教师为主导的大班授课方式进行,属于封闭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说教型“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纺织化学》授课过程中,根据内容和课时的安排,邀请本地企业有一定经验的管理者、工程师或技工做专题演讲,有的演讲人从事纺织行业,他们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并对如何正确看待专业课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等各种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从各个方面答疑解惑,这种讲演虽然表面看起来和本课程关联不大,但通过这些生动的真人真事在给学生带来创意与启迪的同时,给予他们在人生理想方面的激励。有些同学通过和演讲人的课后交流,解开了对所学专业的思想症结,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活跃的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欢迎。
2.2互动的课堂教学环节
《纺织化学》涉及理论部分内容的讲授,一般以教师板书配合多媒体方式进行,但是由于《纺织化学》理论部分内容较多,课堂讲授中,学生认知差、效果不理想,因此理论部分采取启发互动教学方式。教师先简单介绍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讨论结果,教师再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解。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听讲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适当转换课堂角色,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纺织生产中涉及到的化学技术问题采取学生讲授的方式进行,一般学生讲授的内容需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5人为一组,将知识点分成若干模块,每一组讲授一个模块。该组可以选派代表讲解,也可以每一组员分别讲解,其他组员补充,讲解形式多样,可以是板书、多媒体或视频,也可以课堂讨论,根据内容自由选择。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及讲授中去,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气氛活跃、思维开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力。比如为了讲述麻纤维整理,学生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企业网站信息,了解到市面上各种麻织物的名称和相应的整理工序,增加了对《纺织化学》课程的兴趣。
2.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纺织化学》是一门和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以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比如48课时只有8课时的实验课,实验课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课变成了演示课或观摩课,部分同学甚至不清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更不用说实验原理及方法。课程改革后总课时降为40课时,实验课课时增加到了18,有些实验内容根据教学要求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实验课借用其他院系的场地和仪器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纺织化学》涉及的实验有羊毛洗涤、苎麻脱胶、苎麻整理、洗涤剂的配制和绢纺原料精炼等,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设计。比如羊毛洗涤有很多种方法,以5人为一小组,通过查资料确定一种洗涤方法,设计出详细的方案及配方,每一小组在课堂上对其配方进行讲解,其余同学提问,在同学及老师的帮助下最后完善设计方案。根据设定的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教学,对不同组方案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应用所学的原理,就相应的实验设计内容布置学生撰写成小论文,代替原来的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报告内容雷同的弊端,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其撰写科技论文的基础。
2.4灵活的考核方式
课业成绩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除课程结束后的试卷考核外,课堂讨论、小组授课、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论文撰写等也是课业成绩重要的一部分,另外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表现的活跃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当某一章节内容结束,为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安排课堂小测试,通过测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结语
3.1现代纺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纺织化学》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此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教学改革,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3.2改变课程体系,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采取互动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纺织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文献查阅、整理及团队协作能力。
3.3研讨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红芹 储长流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成辉.本科高校中《纺织化学》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0(2):61-64.
当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穿梭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时,当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地出现在中国“飞天”事业版图中时,纺织,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面旗帜正走在由大到强的攻坚之路上。然而,在一切似乎井然有序的画面之下却蔓延着一场自上而下的危机。这场危机除了来自近年来不断上涨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不断加剧的环境压力之外,最重要的“推手”是来自纺织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料市场。
中国纺织工业“原料受困”。这个原料指的是占据纺织纤维加工总量90%以上的两种纤维的原材料――棉花以及化纤的上游石化制品PX。棉花市场从两年前的大涨大跌,市场震动到政府出台临时收储政策托市成功,再到托市引起的内外棉价严重倒挂致使棉纺企业国际竞争力锐减,棉花市场的自由度不断被削减,现在甚至被业界戏称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棉花成为了影响整个中国纺织工业运行的一块“心病”。
除了棉花问题亟待解决之外,另一大重要纺织原料化纤的发展近年来也频频受阻,而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无异于PX项目的不断被搁浅。PX作为生产化纤的上游化工制品,一直以来都无法自给,进口依存度很高,发展PX可谓是打破垄断,增强化纤工业竞争力的大好项目,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政府信息的不完全公开,致使大众抵制PX项目上马的群众性抗议事件不断发生,迫于舆论压力,PX的发展被不断“绑架”,让人无奈叹息。
从棉花到PX,中国纺织原料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戴上了“紧箍咒”,而来自原料的危机传递到下游制品市场时也严重地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全世界的竞争力。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不断短缺的石油土地资源,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严峻,如果内部矛盾没有得到顺利的化解,那么我国纺织工业未来的路将越走越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称:“在全球纺织纤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在中国纤维加工已经占到全球一半,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环境下,积极探讨全球纤维供求关系变化,寻求公正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在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及各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6月,一场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纺织原料市场会”吸引了全纺织业界人士的瞩目,这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这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次以“纺织原料”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探讨未来的发展,内容涵盖了棉、毛、麻、化纤以及新型纤维材料等几乎全部纺织原料。本次会议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和平应邀出席会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大会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主题为‘全球视野、全球布局、合作共赢’,目的是在全球纺织资源供需形势相对复杂的背景下,共同来探讨有关保障纺织原料的政策体制,优化原料结构,顺畅供需渠道,促进上下游合作,努力构建健康发展、互利互赢的纤维产业链。”参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士等国的纺织行业领导、业界知名专家、纺织企业家、原料贸易商、行业组织代表及新闻媒体近500人。
6月1~6日,“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9名纺织行业专家从270个符合评审要求的申报项目中,评选和推荐了172项获“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其中,一等奖项目有13项、二等奖项目有53项、三等奖项目有106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办公室主任李金宝、副主任徐新荣等出席了此次评审会议。
陈树津在发言中指出,每年进行的纺织行业科技项目评审会是行业科技进步的一次大检阅,每年被评获奖的项目,就是我们行业科技进步的代表作和风向标。因此,我们说每年的评审工作,是事关我们行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各位评审参与者,同样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学识、经历和奉公的精神来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行业科技进步,各方面都在努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建立的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也在其中,这个由纺织优秀企业捐助支持的基金会,在资助科技项目评审活动的同时也从去年开始,又大力资助行业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因此预祝这次评审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用评审活动的成功来支持基金会,进一步动员更多的优秀企业,来慷慨解囊,捐助基金会,共同为我们国家纺织行业科技教育事业的进步出力,为实现纺织强国并长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做出贡献。
李金宝首先表示,“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办法和实施细则,请各位专家评选出今年纺织科技奖的获奖项目,在此我仅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并为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苏州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金宝随后简要介绍了今年申报项目的有关情况,并对本年度的评审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275项,我们按照申报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汇总、形式审查和分类,对部分材料不全的项目,通知申报单位及时进行了补充,经过形式审查,今年有270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其中化纤产业用项目51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9项,纺织项目55项,印染项目42项,标准及软科学项目24项,著作教材项目49项。根据项目的专业分布今年分为化纤和产业用、机械和自动化、纺织一和纺织二、印染一和印染二、标准和软科学、著作和教材等6个评审大组,13个专业评审小组,我们从专家库中遴选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行业协会的59位专家参加今年的评审工作。”
李金宝重点指出,“评审工作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评审制度,本次评审增加了诚信评审承诺,请专家公平公正进行评审,自觉遵守评审纪律以及履行保密义务,做出诚信承诺。工作人员也要签署保密承诺书。同时纺织科技奖的评审实行回避制度,与被评审项目的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存在影响评审公正性关系的专家,请主动向奖励办公室说明,并提出回避。”
本次评审全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各位专家本着对纺织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参评项目,把真正高水平的项目评选出来,今年申报项目多,其中有些交叉学科可能涉及到几个专业组,但只能由一个专业组主审,在本组讨论以后要主动征求相关组专家的意见,充分体现了评审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今年由专业大组的组长抽签决定答辩顺序,充分保证了答辩的公平性,增加了建议授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到评审现场进行答辩的环节,以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此外,为了增加评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本次评审活动特意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部分领导,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领导,基金会捐赠人代表和纺织行业主要媒体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评审建议授奖的“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将进行公示,详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