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案例法律论文

案例法律论文

时间:2022-03-13 13:3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案例法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案例法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法律教学 质量提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法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呢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对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认识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是学好法律课的关键。从中专生受教育的情况看,当代中专生的对法律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媒体也接触到一些法律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法律意识就很强。所以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课前,可以对相应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比较接近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当你借钱、借物给别人时,是否要求对方写借条学校保卫科是否有权利拘传学生当你买到伪劣商品时候怎么办嫁入毕业后工作单位不允许女生结婚生孩子怎么保护自己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学生不同答案进行整理,让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充分的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在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要自觉的遵守法律,善于利用法律武器趋利避害,维护自己及社会利益,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支撑起现代法制社会。从而使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法律知识的关键使对法条的理解和记忆。法律教学中,如果使单纯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若能把法律规范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讲课内容提出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则会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刑法的时候,针对个别学生大家斗殴、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分析是违法还是犯罪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这样学生很容易地掌握违法和犯罪的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家人、朋友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课堂感召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形式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多、细、散、杂的文章由中国网为您分享,本为您提供法律论文。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特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法条,只能导致“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使用法律。在教学过程中,除尽可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力。

1、案例教学。根据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础教材。在教师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简介,做出判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说理的能力。案例教学必须符合几个要求:(1)目的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选编案例。{2)真实可感:尽可能采取或模拟真实案列,使材料具体充实,实践性强。(3)构思巧妙:事实情节在真实的基础上既有主又有次,虚实结合。(4)文字生动有趣:以案例为基础加以改变,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分析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甚佳。

2、“多言堂”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就是惊醒教学之间的角色转换。每讲完一章后,搞一次“自由问答”活动。这种问答可以是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学生之间相互问答。面对那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不认真准备,也有被问住的可能。学生更是需要课上认真学习,课下积极准备,从而力争提问有价值,回答有水平。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分析能力,控股了所学的知识。

3、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中强化法条记忆,培养和展现学生应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法律运用能力,同时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家之便,为村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同时要带回信息反馈,写出书面报告。与司法部门取得联系,组织学生旁听。在旁听中检验自己运用法律的能力,写听审报告和新的体会。组织模拟法庭。以综合检验和巩固所学法律知识,在模拟法庭的多种角色变换中体验发的规范与社会作用。

第2篇

关键词:行政诉讼司法实践

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制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加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数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实践表明:构成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行政管理机关、行政管理相对人,人民法院只有严格按照行政诉讼的制度程序,才能把行政诉讼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体现对行政诉讼的审理、裁定、判决的尊严和权威。然而由于东方文化中的糟粕———封建意识、“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作祟,反映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不敢告、不知道告、不会告,被告干扰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褊袒被告,甚至判决不到,律师不愿行政诉讼案件,因而致使行政诉讼官司难打,一些地方的行政纠纷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有关资料记载:

“在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维持行政机关决定的占21%,撤诉的占41%,作其它处理的占15%,这反映出原告胜诉的仅占21%,而撤诉的比率高达41%。”①为此本文就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

一、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原告畏前畏后、顾虑重重。

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原告不敢告。原先不敢向法院行政机关的原因是怕打击报复,秋后算账,因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原告处于行政机关的某方面管理之下。如果原告某行政机关,即使赢了,该机关要找个理由来治一下原告也是小菜一碟。二是原告不知道告。在我国很多公民,尤其是部份农民不清楚能就哪些事情到法院控告行政机关;在机关很多干部未系统学习行政诉讼的法律知识,不知道哪些事不能提讼,哪些事可以提讼,因而当其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政法律论文行为侵害时,也不知道在法院解决。三是原告不会告。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当行政机关实施某具体行政行为时总是抓住了当事人(原告)的不是,而原告由于不知道区别某种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即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严重违法也不会去告行政机关,例如行政批法中,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超过法定罚种,明显违反法定处罚程序,甚至对原告实施暴力行为,原告(行政管理相对人)完全可以状告行政机关,并可以胜诉,维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权益。

(二)被告极力干扰行政诉讼,甚至威胁利诱。

在行政诉讼中,当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受理后,而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有的自恃权势,无视法规,极力干扰诉讼活动,甚至对原告威胁利诱,打击报复。其主要表现:一是作为被告不履行法律义务。例如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②而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理应向人民法院提供行政行为依据,但不少的司法行政案例反映出行政机关推诱、拒绝、甚至提供虚假证据,直接影响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亵渎了行政诉讼设定的被告员有举证责任的义务。二是作为被告不出庭。行政诉讼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程序上有无违法,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发出几次传票而被告不出庭的事也时有所闻,致使法院不敢轻易审理,缺席判决难以开展审判工作。三是被告阻止原告,甚至威胁利诱。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认为当被告不光彩,失面子,有的行政官员官本位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想方设法阻止原告,千方百计动员原告撤诉;竭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能事;慷国家之慨,对被告施以恩惠诱惑;以达到原告撤诉之目的,还其体面之遗彩。反之则打击报复,揪住原告的不是,遮掩行政行为违法之大不是,对人民法院及被告或被告人———律师进行全力攻关,致使被告撤诉。为何行政诉讼案件撤诉比率竟高达41%,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三)法院偏袒被告,甚至判决不公。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本应在行政诉讼中秉公执法,维护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尤其是注意保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弱势的被告的合法权益。然而不少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不遵循行政诉讼原则和程序办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严格执法,反而偏袒被告,搞官官相护,相互串通,进而出现判决不公,甚至歪判、错判、乱判,影响了审判机关的崇高形象。其主要表现是:一是动员原告撤诉,以维护行政机关所谓的形象、面子。二是与行政机关“合作”审理原告:法院在开庭审理时联合行政机关一起审原告,一意纠问原告是怎么违章犯规,竭力回避遮掩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与审判沟通,矛头一致指向被告。三是判决不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然而不少行政案例,本来行政行为的违法事实十分清楚,处罚的法律也有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案件判决维护行政机关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律师不愿行政诉讼案件。

律师本应以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天职,但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律师不愿行政诉讼案件,究其原因:一是律师充当被告辩护人怕得罪行政机关。

二是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律师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调查取证相对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调查取证要困难得多。三是行政诉讼案件中被告尽管清楚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慑于行政权力怕有理有据也打不赢官司,因而舍不得出钱请律师,律师也就嫌行政诉讼挣钱不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多。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行政诉讼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公民、法人的行政诉讼法律意识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权力的侵害时能否提讼;能否按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诉讼;能否得到公正正确的判决,这是依法治国取得效果和进展的主要标志。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进程,在当前就必须在“二五”普法学习基础上,在“三五”普法期间,把行政诉讼法的宣传作为重点,使公民知道政府违法可以告,怎样告,从而提高公民的行政诉讼法律意识,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净化地方经济投资环境。

2、改革法院体制,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改革法院现诉体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摆脱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干预和制约,法院的审判只对权力机关负责,法院的人事任免,经费划拔由权力机关决定,以保证法院独立审判。在法院审判工作中应按照《法官法》的要求,落实独任审判员和会议庭职责,全面推行错案追究责任制,以敦促法官依法判案,维护司法公正。

3、加大对法院及审判组织的监督力度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在行政诉讼中,代表国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审判行政诉讼案件,批评判决,这就要求检查机关加强对法院的审判监督,敦促和制约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严格按照诉讼制度和程序要求公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