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4:5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类职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亲身经历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萍出来后,该轮到我了。我问了门外的工作人员,我是否可以进去了,他告诉我,还要等等。等了几分钟,他示意我可以进去了。我推开了答辩室的门,微笑着向评委们点了点头,并向他们打招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还没坐下,教研员林老师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辩的位置上等,趁这个空档,适应适应环境,调节调节心理。我平心静气地打量着答辩室里的四周,只见两位女评委还在纸上记着什么。
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
墙体绿化的龙骨架和固定支撑结构,涉及到植物墙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是植物墙成功的关键之一。不管什么类型的植物墙,龙骨架的安装基本类似,首先用膨胀螺栓将热镀锌槽钢竖向固定在墙体上,如果墙体是混泥土的,也可以用化学螺栓进行固定。然后在槽钢上横向焊接方钢或角钢作为龙骨,用于安装固定种植基盘、种植盒、种植箱、种植槽或种植毯等。
对于容器式植物墙,包括种植基盘、种植盒、种植箱、种植槽等的固定安装,需要根据容器的尺寸大小确定好横向龙骨的间距。其中种植基盘、种植箱一般在横向龙骨安装完后直接挂在龙骨上,而种植盒、种植槽一般用自攻螺丝将其固定在龙骨上。容器式植物墙因为容器有固定的尺寸大小,植物的株行距受到限制,因此只适合做规整的造型或图案。
对于铺贴式植物墙,一般需要在龙骨架上先安装一层PVC板作为固定支撑结构,然后将种植毯用射钉固定在PVC板上。种植毯最大的优点就是植物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自由种植,不受株行距的限制,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各种大小的图案或造型。
种植基质以及植物的选择
植物的良好生长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栽培基质配置。常用的植物栽培基质有泥炭土、椰糠、蘑菇渣、陶粒、炭化谷壳、苔藓、树皮、锯木屑、珍珠岩、蛭石等。
选择适合墙体微气候和光照条件的植物类型也是问题的关键。首先,分析植物生长的需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维护措施,帮助维持植物的垂直生长。墙体绿化的植物可选种类广泛,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各种颜色的植物。乡土植物可以优先考虑,但要经过一定的测试,确保其在垂直环境中的生长能力和可持续性。如上海世博主题馆东西墙的绿化选用了五种植物:红叶石楠、金森女贞、亮绿忍冬、六道木及花叶络石,能随季节产生色彩上的变化,呈现不一样的风采。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抗性,容易养护,能抵抗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
能够作为墙体绿化的植物包括灌木、多年生草木、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季节性植物。为了使植物生长茂盛,安装后即时成景,一般应对植物进行预培,即在安装之前2个月左右对植物进行预先培育,以保证植物墙的效果,还能为野生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提高环境水平。
自动灌溉技术
水分是植物成活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植物墙一般采用自动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给水水源、水动力系统(包括了水泵、动力设备)、水处理系统(过滤器、施肥器、滴头)及控制系统(电磁阀、水压表、空气阀、止回阀等)。
植物墙面积较大时,一般采用分区分块控制和轮流灌溉的方式,以保证水压充足、滴灌到位,利于植物均匀生长。
要严格控制滴灌系统的工作水压,不可超压或水压过低。超压容易导致爆管、导致滴头冲掉等现象的发生;水压过低很容易导致管道远端供水不足,影响灌溉质量。
要定期对滴灌系统进行检查,特别是过滤器,做到定期排沙冲洗,如发现滤网破烂需及时更换。
施工完成后的养护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活动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工作流引擎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不同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内部状态信息, 用于协调和恢复各种检查数据、恢复/重启信息以及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关键词】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 工作流相关数据
【本页关键词】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正文】
基于MAPGIS 网络的工作流模型在MAPGIS 网络的空间数据模型中,每条网线都有其拓扑数据, 记录着与它相联系的前后节点, 每个节点也有其拓扑数据, 记录着与它相联系的全部网线。通过对MAPGIS 网络数据模型和工作流需求的研究, 定义一个基于GIS 网络的工作流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定义一个网络实体(流程模板), 作为工作流中的一个过程定义; 网络上的结点实体, 作为工作流的一图1 工作流参考模型个活动; 节点与节点的连通关系(线实体),作为工作流活动之间的条件路由; 通过节点与节点间的连接方向, 控制工作流活动的流转方向。
4 主要功能模块4.1 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业务过程的过程定义, 根据过程执行需要的初始条件和参数生成过程实例。( 2) 驱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根据过程定义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为过程实例的运行进行导航。如: 根据过程的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启动和终止一个过程实例;根据活动之间的关联和活动的执行条件, 决定并行或串行执行后续活动;给用户提供需要操作的工作流任务信息, 或者根据所需要激活的应用程序信息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等。( 3) 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 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活动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工作流引擎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不同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的内部状态信息, 用于协调和恢复各种检查数据、恢复/重启信息以及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4) 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用户登录后, 工作流引擎根据不同的用户为其显示待办的工作项列表。当用户要处理待办中的工作项时, 则从活动实例列表中激活相应的活动实例, 使活动实例处于运行状态, 并将活动实例对应的数据表单发送到客户端。接收用户的工作项提交, 并计算后继活动, 在后继活动的执行者的待办工作项列表中添加工作项。4.2 工作流过程建模模型建立阶段通过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企业经营过程模型的建立, 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建立模型的实质就是将每一个模型的信息保存起来, 可以随时再现和修改。具体实现方式是从MAPGIS 的CGisView类派生, 该类封装了常用的图形编辑功能, 可以方便地建立和编辑工作流模型。4.3 组织机构模型工作流组织机构模型的目标是利用抽象的模型或者元素来表达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实体间的层次和隶属关系。绝大多数的组织机构都以树型层次结构为主, 从管理学的角度, 即“事业部制组织机构”。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 活动最终要分配给具体的执行者去完成, 组织模型反映的是工作流过程中活动的执行者同组织中用户的对应关系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 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 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 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 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 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 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 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 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 还是一个应用系统, 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 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 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 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 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 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 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 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 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 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 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 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 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 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 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 实验内容) 建设, 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 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 形同虚设。同时, 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 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 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 1) 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 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 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 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 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 进行问题讨论, 进行实验登记, 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 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 批改实验报告, 填写评语和成绩, 提交批改结果, 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 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 给出成绩, 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 2) 仪器展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 3) 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 4) 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 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 供学生下载, 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 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 由教师进行批阅, 并进行记载。
( 5) 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 6) 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 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 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整改。
( 7) 虚拟实验模块, 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 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 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 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 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 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 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 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 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 系统性不够, 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 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 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 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 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 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做好实验, 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完成实验, 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 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 参与论坛讨论交流, 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 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 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 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 反馈给学生, 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 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 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 要“虚实”结合, 既相互补充, 又各有侧重, 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 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 1] 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 4) .
[ 2] 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
[ 3] 易小琳, 王鑫等.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计算机工程, 2002( 1) .
20世纪末期,战争就开始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针对这一场军革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军事改革,人们从军事的思想、军事的理念,特别是军事的作战方式上进行重新的定位,现代的军事多依靠机器人为人类效劳,减小动用大规模的士兵作战,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并且现代化军事硬实力能够确保一定的打击力度,对目标的摧毁性打击更加大、更加精准,为什么人们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军事化的作战呢?为什么人们极大的相信并依靠信息就能打赢战争呢?这一切归因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新技术,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的生活如同一个交织的网络,例如我们的手机、电脑、音视频等信息的分析处理、GPS的定位等等,都属于多媒体技术范畴,人们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框架中不断的进行信息传递与互享,多媒体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无人驾驶飞机的应用、雷达侦测、以及卫星定位等等一系列军事化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精确的获悉某个地理位置以及某个跟踪目标的信息,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军事化信息分析以及武器精确制导上应用很广泛,并且在现代化军事作战上取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军事化信息分析以及武器精确制导上的应用研究。
二、现代多媒体信息系统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进入到一个多媒体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媒体技术产品的应用,同样也为军事化能力的提高作了很大程度的铺垫。多媒体数据形式一种非结构化的或者是半结构化的数据,它包含了人们可以辨别的信息,例如录音设备、个人信息文本文件以及商业数据等,还有就是也包含着人们无法辨别的信息,需要进行算法计算,进行数据的解密才能进行辨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的加密与解密,如语音信号的加密与解密以及图像的加密与解密等。因此可以这样总结到,多媒体数据一个包含特定特征、创建日期、含有语义、同时以音、视频或者静态图像的显示的数据包,人们从这个数据包中可以挖掘其它人不知道的信息,也可以直接查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例如图像的颜色、文件夹包含的文件,文件的内容等一系列用户关注的内容。
多媒体数据一般存储在多媒体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多元化管理,能够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此建立文件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使得用户利用多媒体系统能够快捷的查询用户需要知道的信息,并下载相应的信息文件,并且这样一个系统也提供了全面的辅助功能,例如增加文件、删减文件、修改文件以及查询文件等。多媒体数据对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有要求的,不同的电脑硬盘格式,接受的文件大小是有限制的,用户通过压缩包压缩的文件进行拷贝也是有限制的,不同电脑以及不同的多媒体数据能够进行相互传递与拷贝依赖于多媒体系统的标准化规范,使得所有的电脑系统以及所有的数据格式遵循国际标准,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MPEG-7、MPEG-21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多媒体技术更加普及,很好的解决了前期多媒体数据的兼容性问题等。
三、多媒体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军事技术作为作战力量的主要内容决定作战方式。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军事技术快速发展,并最终导致了军事领域技术要素的庞大与繁荣,从简单的器械到庞大的武器系统,军事技术几乎要颠覆战争中人的主导性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作战方式的制定与实施势必以军事技术作为主要标准。因此军事化信息分析以及武器的精确制导对军事现代化影响很大,而现代的军事化战争取决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普及,以此多媒体技术扮演中决定性作用。
现代很多国家致力于国家军事技术的开发,将军事技术的进步逐渐应用于民用,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研究,从而实现军事化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现代军事化信息多依赖于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系统为作战人员提供一线情报以及及时的战情,友好的人机界面以及现代化的设施,使得军事化多媒体系统更加受到青睐,例如在军事化地理系统中,室内指挥官能够很清晰的知道攻击地方的地形地貌,即所谓的3D虚拟技术,用户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的消灭敌方,这是数字化地图库与传感器的巧妙集合的产物,在军事化信息处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也为打赢现代化战争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谈到信息化军事,我们知道,一旦攻击方知道了地形地貌以及获悉了攻击目标,攻击方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精确的制导,精确的命中敌方,这也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即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武器精确制导,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攻击已成为战争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技术上的进步,现代的无人驾驶飞机、跟踪导弹,侦察机的协助调查等,没有这些调查装置的协助,制导武器也是无头苍蝇,根本无法精确的定位制导,这些侦察装置所获得的是静态信息,也是最基本的信息。其次,在实施打击之前,需要了解战场的动态情况,也就是在准备攻击的时刻,获得一些制导武器所需要的比如风速、空气状况、发射点与目标的距离等信息,从而充分利用这些经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搜集,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制导武器的攻击准确性,目前多媒体技术下的武器制导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命中几率。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军事化信息处理以及武器精确制导上取到关键性的作用。
四、结束语
军事战争经历了肉搏作战、火力作战、机动作战、核威慑以及联合作战等不同的作战形式,然而一系列的战争方式,多依赖于当前的经济实力以及技术的更新,二十一世纪,各国均具备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从而使得作战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并且极具危险性和针对性。现代化军事战争多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并且现代的军事多依靠机器人为人类效劳,减小动用大规模的士兵作战,很大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依靠数据进行操作判别的一种新技术,该数据包含了人们可以辨别的信息,多媒体系统也为作战人员提供一线情报以及及时的战情,因此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与军事信息化处理领域以及武器精确制导等,当然多媒体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远不止这几点,更多的应用还得依靠现代的技术的支持。 [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 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 考 文 献
[1] 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145-147.
[2] 张英杰,宋彤.美军战场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余胜威,曹中清.基于人群搜索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J].计算机仿真.2014,31(9): 347-350.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 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 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 Fireworks 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 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 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 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 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Naheeda Ravjani.Using Authorware7[M/CD]. Macromedia,Inc.600 Townsend St.San Francisco, CA 94103, 2003
[4] China-pub.com. Authorware 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1、随书光盘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1.1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管理现状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对于随书光盘的管理存在不同的方式:
(1)流通方式。主要是将光盘与书同时进行分类、编目,采用与书一致的索书号,在典藏时光盘与书分开存放、分开借还。这种方式虽有利于光盘的保存,但读者借阅不方便,光盘容易磨损,电脑不易读取。
(2)不流通方式。即将光盘存放在电子阅览室,供读者查检使用。电子阅览室应配备专门的设备,如CDH盒、CD包、CD架等,分类存放,建立目录。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理有序,利用方便,减少人为损坏又不易散失,缺点是增加了读者的跑动查检时间,不便于读者随需随用。
(3)网络共享方式。也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光盘塔方式,将热门光盘放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光盘塔中,供读者连网检索。这种方式所需硬件要求较高,前期资金投入相当大。
另一种是web检索方式,工作人员把随书光盘资源镜像到磁盘阵列中,开发主页提供给读者检索,读者可在校园上通过web主页浏览、下载光盘资源的内容进行阅读使用。这种管理方式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既保护了光盘,又方便了读者。据调查,国内外图书馆多采用随书光盘资源网络化管理模式。而当前我馆随书光盘实行的还是第(1)种传统管理模式,我们急需改变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自主研发、建立一个个性化的基于Web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并与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OPAC有机链接双向融合,同时提供图书及其配套光盘的双重信息。光盘的记录标引可以从编目系统批量转入,只需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新书光盘的建设也不会造成编目人员的重复劳动。系统建成之后,减少了光盘多次外借和使用时造成的损坏、丢失情况,减少光盘因外借造成的时滞,提高了光盘的利用率;使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使用,实现了随书光盘内容信息的共享。不仅拓展了图书馆网上信息服务的内容,改善了信息服务的质量,体现了图书馆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满足读者丑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2、随书光盘web检索系统的设计
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由学校工作人员的许多读者和需求管理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归纳出随书光盘系统主要应包括如下功能:
(1)前台服务功能。为在校读者提供服务,主要有资源检索、资源下载及在线运行、资源开放申请及读者留言等。系统为读者提供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另外,由于馆藏的非书资源多达几千种,读者对其关注程度不一,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资源同时上网,而是由工作人员定期或按需选择读者访问频率最高的部分资源即可,对于未开放的资源,读者可提出申请。
(2)后台管理功能。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随书光盘等非书资源提供便利的途径。主要包括非书资源的与更新(如光盘镜像文件上传等)、定期的新书数据导入、读者请求及读者留言处理以及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本系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与原有的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OPAC有机链接,所有的书目及光盘目录数据都是从OPAC系统转入。本系统的新书数据导入功能则为此而设,避免了工作人员对相同数据的重复录入,而在本系统中光盘镜像制作与上传是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如图1为该系统的概要模型。
2.2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要管理的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包括:书目数据,光盘数据,CD - ROM阅读器CD的发行,以及访问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库使用的数据库设计原则衍生的主要部分。由此转换的关系主要包括:bookinfo(附盘图书信息),cdinfo(随书资源信息),uploadcdinfo(已资源信息),bookclass(中图分类对照),cd—req(资源申请)等。系统以bookinfo关系表为入口为读者检索到图书及其光盘的基本信息,并可以书的isbn进一步检索到光盘的目录数据,对于已上网的光盘,还可以通过uploadcdinfo关系表进行网上运行或下载。 2.3基于MVC的系统模型的建立
2.3.1 MVC概述MVC英文Model一View—Controller,MVC结构是为那些需要为同样的数据提供多个视图的应用程序而设计的,它很好的实现了数据层与表示层的分离。MVC把应用程序分为三种对象类型:
①模型:维护数据并提供数据访问方法。封装了应用程序的业务处理逻辑,是应用的核心部分。
②视图:定制模型的部分数据或所有数据的可视图。
③控制器:处理事件。可以理解为从用户视图接收请求,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MVC模式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开发,它能带来很好的软件结构和代码重用,且易于开发、维护和扩充。
2.3.2系统的MVC模型把确定的随书光盘系统的功能按照MVC模式进行分层,得到系统的MVC模型。
①将直接与用户(读者或工作人员)交互的模块分离到视图层(Viewer),如资源检索入口及检索结果显示页面则属于这一层。
②把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的逻辑处理分离到数据模型层(Mode1),则数据库的连接处理、数据检索(包括图书的中图分类检索、简单检索、高级检索)逻辑以及数据更新(包括新书资源导人、资源镜像上传j删除、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逻辑都被归属到Model层。
③ 对于用户各种请求的接受处理并转化为对相应业务逻辑的调用,将业务逻辑的处理结果返回给相应的页面显示,这样一些控制流程则交由控制层(Controller)完成。
3、 随书光盘web系统的实现
3.1实现技术的选择JSP + Servlet的+ JavaBeans的是在JS模型的MVC模式的有机结合,在应用程序开发,可以实现良好的MVC系统的功能模型。
(1)系统的Model数据层:全部封装于JavaBean组件(java类)中。
(2)View表示层:由JSP负责处理页面表,下。
(3)Controller控制层:Servlets接受用户在页面的输入以及提交动作,并根据动作指示,调用相应的JavaBean组件,然后根据处理结果交给相应的的JSP页面程序,由它们负责表示。
3.2基于MVC的系统模型的实现上述图3的模型中清晰勾勒出随书光盘系统的功能结构,而JSP、Servlets、JavaBeans与MVC模式之间又具有如此良好的映射关系,至此要实现随书光盘系统功能已经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我们将系统模型中Model层的各种处理逻辑用相应的JavaBeans组件来实现,数据库采用MySQL建立;Viewer层的所有页面均采用JSP编写;同时我们主要编写了两个Servtets控制器,来处理用户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请求:QueryServlet控制处理资源检索类请求,而Updateservlet控制处理资源更新类请求。系统中资源检索模块各程序文件的MVC映射关系。其中M层包括book-cd数据库以及DatabaseConnection、DAOFactory等java类,它们是以javabean形式实现的组件。V层包括所有的JSP页面,能显示各种形式的检索结果。而QueryServlet则属于C层。
关键词:RRAS Windows 虚拟专用网技术 安全
虚拟专用网是公共数据网的一种类型,但可以方便的让企业外地用户直接连接到企业的内部网络。虚拟专用网可以跨专用网络或公用网络(如Internet)创建安全的点对点连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用户的费用,而且提供了很强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虚拟专用网中采用了一些网络安全机制,如隧道技术、认证技术、加密技术、解密技术以及密钥管理技术等,这些网络安全技术能够确保各种数据在公用网络中传输时不被非法用户获取,即便被窃取也无法读取数据包中的有效信息。
1 构建RRAS服务
RRAS也叫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通过将“路由和远程访问”配置为充当远程访问服务器,可以将企业的远程工作人员或流动工作人员连接到企业内部网络上,远程用户可以像其计算机物理连接到企业内部网络上一样进行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虽然现在很多企业网络组建都采用了VPN技术,但是基本上是基于网络硬件设备的,比如锐捷硬件VPN、路由器等,而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内置的RRAS组建VPN网络价格低廉、管理方便、性能良好,而且容易维护。
利用路由和远程访问连接的用户可以使用企业内网的所有服务,其中包括文件服务的共享、企业打印机共享、企业Web服务的访问和邮件服务及数据库服务的访问。例如,在运行“路由和远程访问”的服务器上,客户端可以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来建立驱动器连接和连接到打印机。由于远程访问完全支持驱动器号和统一资源定位器UNC名称,因此连接到企业内网的外部用户的大多数应用程序不必进行修改即可直接使用职称论文。
RRAS是Windows Server 2003的默认Windows组件,其初始状态为停用,因此在构建RRAS之前必须将其激活,只有在RRAS管理控制台中服务器上的箭头变为绿色的向上箭头,才表明此RRAS服务已经被激活,激活状态如下图所示:
2 配置远程访问服务器
2.1 远程访问服务器属性的配置
2.1.1 常规属性设置 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中,可以使该服务器作为一个路由器或者是一个远程访问服务器。当作为路由器时,它可以作为企业网和因特网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可以通过选中“远程访问服务器”复选框来改变该服务器的角色,使其成为一台VPN服务器。
2.1.2 安全设置 VPN始终是通过公用网络如Internet在VPN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的逻辑连接。为了确保隐私安全,必须对通过该连接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RRAS中的安全信息包括身份验证方法和记账提供程序。身份验证方法包括默认的Windows身份验证和RADIUS身份验证,服务器通过一系列的验证方法对远程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1.3 远程用户IP设置 远程VPN客户必须通过IP地址连接到服务器从而访问企业网络,通过IP设置可以给远程客户机指派IP地址。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指派:第一种是利用企业网络内部的DHCP服务器动态的分配IP地址,另一种方法是指定某个范围的静态地址池,其中“启用IP路由”可以使远程企业用户访问到此远程访问服务器所连接的整个企业内部网络。
2.2 远程访问服务器端口的配置 在企业网络远程访问过程中,网络设备是建立点到点连接所使用端口的硬件或软件,而端口是用来支持单个点对点连接的设备的信道,在路由和远程访问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监视和管理各种端口,而且可以更改各端口的配置,例如:对WAN微型端口(PPTP)和(L2TP)的数量的更改。在WAN微型端口(PPTP)中,“远程访问连接(仅入站)”是为企业用户启用远程访问,“请求拨号路由选择连接(入站和出站)”是为企业用户启用请求拨号路由。
2.3 用户拨入的配置 企业远程访问服务器同时也具备域控制器的功能,它是通过“Active Directory 用户和计算机”来管理企业远程客户的,而它所管理的用户对象属性中存在“拨入”选项卡,“拨入”属性可以允许或禁止远程企业用户连接到企业内部服务器上。其中“回拨选项”可以为远程用户拨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当用户拨号到企业RRAS服务器后,只要账户正确就允许与企业网络建立连接,则选择“不回拨”;当远程企业用户拨入到RRAS服务器后,输入正确的账户,服务器会要求用户输入回拨的电话号码,然后挂断电话,并由服务器对用户进行拨号,为远程用户节省电话费用,则选择“由呼叫方设置(仅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
由于企业的规模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内部节点数量和网络带宽等也不同,当远程客户端通过VPN连接自动获取到一个和企业内网同一网段的IP地址后,就可以像在公司内部一样安全、方便、快速、高效地与Intranet交换机密的商务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网络用户跨因特网的安全访问。
参考文献
[1]Ivan Pepelnjak Jim Guichard. MPLS和VPN体系结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美)罗等,刘伟琴,米强译.第二层VPN体系结构[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徐祗祥.Windows网络服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玛尼尔(Ruest,D.),尼尔森(Ruest,N.).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部署原理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远程访问服务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选择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来部署:
2.3.1 单接口VPN服务器。此时用企业的核心路由器或硬件防火墙负责转发IP数据包到因特网并对外网提供各种服务,企业客户端在呼叫服务器时的地址就是核心路由器或硬件防火墙的公网地址。
2.3.2 双接口VPN服务器。适用于企业网络中具有多个公网地址。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核心路由器或者硬件防火墙的网络负载,因为双接口VPN服务器网络中,客户端直接通过VPN服务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
2.3.3 服务器做VPN服务器。如果企业原先通过服务器构建企业网络,可以在服务器上启用VPN服务器,或者是直接采用ISA Server作为服务器,在ISA Server上启用VPN服务器并且代替原来的防火墙与路由器。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模式色彩设计
l 色彩构成的概念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 其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即所谓三大构成。而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对比、调和、统一等)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
色彩构成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的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色彩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
2 传统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从香港和日本引进了色彩构成课(也有人叫它装饰色彩课)。其色彩构成理论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图案色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色彩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色彩构成教育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但与我国的设计实践领域相比,无论观念还是手段,色彩构成仍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领地,处在停滞不前的边缘。目前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和单一。通常是教师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授课。学生在你讲我听的方式中接受教学内容,再通过手绘训练,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最终由教师进行品评。作业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色彩的临摹及颜料调配上,不注重色彩设计意识培养,缺乏创造性,同时还困惑在颜料调配不均等表现力差等现象中。整个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不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当课程结束后,如云里雾里,形成临摹容易创作难的现象,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设下了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致使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直观性较差。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再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3 改革措施
3.1 注重色彩设计配色能力的培养
色彩,它能改变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心理感觉。毕业论文一组成功的色彩配色与设计,将是传递设计师对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对色彩的理解,直接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是高效率、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由此对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配色与设计对审美的挑战。配色与设计,既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要符合个人心理结构的印象。因此,色彩与设计,对设计师一个作品的成功,具有无法抗拒的亲密程度,几乎到了难舍难离的地步。设计配色和个性配色,在设计中的地位,又如何评点呢?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元素一个结构,即色彩、图像、文字和构成三个基本元素连接的设计构成。而三个元素中尤为重要的是色彩。因为色彩的敏感,是对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最先攫取注意力的视觉印象。那就是作品的色彩配色。其次是图像,最后才是文字和整个作品的设计构成。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企图通过各种色彩对比来培养学生的配色能力,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但基本上都是临摹已有的各种色彩对比,而且未加重配色在色彩设计中的教学分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配色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重配色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实例,运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讲解色彩配色原理,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体会优秀作品配色的奥妙,提高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巧妙搭配,如服装设计色彩配色、包装配色,又如网页设计的10种基本的配色设计:无色设计、冲突设计、单色设计、分裂补色设计、二次色设计、类比色设计、互补设计、中性设计、原色设计、三次色三色设计等能力。另外,通过配色训练,使学生掌握配色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2 注重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自然中、生活中、文化中、美术中、商业中、社会中,优美的色彩俯拾皆是。它呈现着一种未经安排而又像经过安排的秩序之美。而色彩设计,则是指与广泛而普及的生活色彩、自然色彩铺陈有所不同的用色技巧。应用色彩设计,使人类除了领受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外还能致其精髓来创造生活中更精致、更有组织、更符合需要的人工色彩。这不但丰富了原有的色彩世界,也拓展了人类历史、文化领域之美,更进一步地幻化出理想、缤纷的人类新秩序之美的环境。因此,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运用培训的很少,尤其在基础课中,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设计中色彩运用能力非常差。针对此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能力的培养。
首先,将色彩设计应用贯穿于色彩的基本理论中去。留学生论文 如在色相环中,设计成12色或24色同图案不同色相的对比(可以对图案进行各式的设计);或从现实中的生活提炼出基本图案,将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色彩推移运用到图案中。
其次,讲授各种不同设计中的用色原则和技巧。如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企业表观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建筑的色彩设计、服饰设计的色彩设计等。
3.3 紧随时代步伐。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在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电脑辅助设计的日益普及,数字化色彩的建立及网络的出现,使我们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从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研究为主的互动的教学新秩序。因此,电脑时代新技术新观念是催化剂。
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对色彩构成教学完善发展的刷新作用,将传统构成教学与先进的多媒体工具相结合,职称论文 为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体系注入新鲜血液,产生新的活性因子,催化出更加合理和艳丽的教学奇葩。
教学中,我们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媒体更加直观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色彩规律。这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用文字表达、学生靠联想去感受所达不到的境界。以《色彩知觉的视觉残像》这一节为例。如果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完全不明就里。而教师把色彩视觉残像的现象借计算机这一媒体制作课件,把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点头绪。然后他们会带着疑惑,再通过对色组的长时间注视实验,实验结果有了,那么色彩视觉残像现象就一切尽在不言中。学生不但轻而易举地透彻理解了色彩知识,而且在一瞬间也发现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原来可以在乐中获取,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的手法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手绘训练上,避免了因把精力放在画面的精工细做上、技法的表现上,而忽略了对色彩关系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等不良倾向。因此,可以借助一些绘图软件,如Adobe Photoshop(它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的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了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地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练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新时代新技术赋予我们新观念。色彩构成教学必然要与诸多新兴技术和知识发生关系。而快捷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推陈出新的教学思路是实现创新目的重要保障。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构成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卫.从表达色彩介质的转变反思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株州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学报,2004(9).
[2]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3]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关键词】空间数据;数据;应用服务器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对基础空间数据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论文 应用的模式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直接应用数据产品,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及webgis应用。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量巨大,使得管理和应用非常困难。以北京市为例,数字正射影像采用tif格式,覆盖全市的1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的成果数据量约50gb左右,覆盖平原地区的0·5m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量约120gb。数字地形图为dwg格式, 1∶500、1∶2 000、1∶10000三种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约1·3万幅,数据量约50gb。由于采用矢量处理方式,综合应用的难度也非常大。
2 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
基础空间数据主要分为栅格和矢量格式两种。
1)采用栅格方式处理管理
在数据管理上,基础性、背景性的数据可以利用栅格格式管理。毕业论文数字正射影像原始成果数据为tif格式,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管理。
数字地形图是主要的处理难点。北京市的数字地形图成果为dwg格式,图形的显示效果完全符合北京市地方图式的要求。在dwg文件中,地物的符号利用线型或线实体实现。在gis系统中如果也显示到相同的美观程度需要将符号线也入库,数据量会飞速膨胀,极大的降低索引、查询的速度。而利用gis数据的方式,由于gis平台符号化能力的限制,无法完全达到dwg图形的效果。考虑到dwg图形只做为背景显示,可以将dwg图形栅格化后利用栅格数据的形式进行管理。通过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种栅格化后图形显示美观程度最高的方法,首先利用autocad环境将相应的dwg图形输出成wmf格式,利用coreldraw将wmf文件转换成tif文件,在photoshop中对图幅进行裁切,最终生成栅格化后的图形文件。由于dwg文件中的颜色有限,不会超过16种,所以可以采用4bits存储,以减少数据量。
行政区划图是利用gis数据处理系统,在地形图gis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最终生成符合制图美观程度、具有地理坐标和比例尺的行政区划图gis数据。由于更多地侧重于图的效果,包括文字的字体、大小,晕渲的颜色,符号等内容,数据生成后相应的符号、颜色配置也固定不变。行政区划图主要作为系统的索引图,进入系统后首先显示的是这张索引图,用户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定位、查找等操作。基于以上特性,索引图也利用栅格方式处理,主要考虑是不同的gis平台和应用功能的符号化功能不同,通常无法达到制图专业对数据美观程度的要求。
2)采用矢量方式处理数据
数字线划图数据和用户的专题数据需要采用矢量的处理方式。
基于数字线划图数据,可以进行空间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等操作。数字线划图数据的数据量通常很小,硕士论文适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图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一种方式是用户直接在代码表中挑选所需数据。另外一种是按照不同的专业需求,规划不同的专业版本数据,直接提供用户使用。由于可以利用数字栅格图作为背景,可以有效减少数字线划图的数据内容。
用户的专题数据是最高层次的数据,相对而言,其他的数据都可以作为背景数据。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利用专题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操作。对于不同的行业应用,需要利用不同的符号体系对专题数据进行符号化。
3)数据管理方式
大数据量空间数据的成熟管理模式主要是数据管理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引擎,基于效率、稳定性等方面考虑,医学论文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引擎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oracle数据库中涉及划分不同表空间的问题,可以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分类。静态数据指背景数据,数据随着测绘部门的更新周期进行更新。这类数据在入库后不需要进行更改。动态数据指用户数据,随着系统的运行,用户需要不断更改其中的内容。另外的分类是基于数据量和数据种类的考虑,不同的数据种类可以放置在不同的表空间。
arcsde可以建立栅格数据集(rasterdataset),可以实现对栅格数据图层的管理。主要的栅格数据操作命令包括:
sderaster-o import:建立栅格数据集
sderaster-omosaic:图像镶嵌
sderaster-o pyramid:建立金字塔
sderaster-o colormap:更新图层的调色版
对于rgb色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行政区划图数据,可以直接利用命令入库。对于索引色的栅格格式数字地形图,在所有图幅入库、镶嵌完毕后,再加入颜色信息。职称论文栅格数据全部入库后需要建立多级金字塔,并建立统计,以加快访问速度。
矢量数据可以利用cov2sde、shp2sde等命令导入。可以利用sdelayer命令查询sde图层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有效的空间索引。
3 基础空间数据的
可以利用arcims实现基于web的基础空间数据。arcims将地图以服务的形式进行。
地图的制作是空间数据的重要步骤。可以利用ar-cimsauthor工具在可视化环境下制作地图。也可以利用xml编辑工具,直接编辑axl脚本。可以利用<scaledependentrenderer>标签定义在不同的比例尺下利用不同的符号和标注显示数据。如:点状地物在全图情况下显示成点符号,放大后显示相配套的符号,再放大后显示点状符号及其注记。
arcims的htmlviewer方式不需要客户端进行安装,所以可以在政府专网、互联网上使用。客户端向服务器端请求的地图服务通过arcxml语言来实现,通过在javascript脚本或asp脚本中加入arcxml请求,英语论文实现对地图服务的请求。通过javascript脚本实现客户端页面的显示和应用效果,通过arxxml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操纵,通过asp脚本实现与属性数据库的交互。javascript和asp的通讯可以通过form或页面提交的方式处理4 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应用服务器是指基于微软的iis服务器的服务器端组件,可以利用visual basic、visualc++等语言进行开发,表现形式是服务器端的dll文件或服务。通过应用服务器不仅可以保护代码,而且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例如通过web客户端直接编辑修改featureclass数据、生成特殊格式的文件、与其他硬件设备通讯等。
下面是利用visualbasic开发的com+组件的简单例子:
新建一个activex dll工程。添加com+ servicestype li-brary(comsvcs·dll)引用和microsoftactive serverpagesobject library(asp·dll)引用。添加新类,并在类中添加如下过程:
public subdataedit(method1 asvariant, data1 asvariant)
dim objresponseasasptypelibrary·response
dim objcontextas comsvcslib·objectcontext
set objcontext = getobjectcontext
callmethod1(data1)
varresponse = " <html><body>数据编辑完
毕</body></html>"
objcontext·setcomplete
set objresponse = objcontext("response")
objresponse·write varresponse
set objresponse = nothing
set objcontext = nothing
end sub
在asp页中利用如下方法调用应用服务器对象
<%
setobjediter=server·createobject("vb工程名称·类名称")
objediter·dataeditmethod1, data1
set objediter=nothing
% >
5 技术特点
1)数字线划图管理与。通过对数字线划图的栅格化,使得的数据在符号化上满足图式符号的要求,又可以做到全局浏览,极大加快了显示速度。
2)大数据量地理数据管理。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与关系数据库的结合,实现了大数据量数据管理。通过数据库性能调整,实现了数据的高效显示。
3)应用服务器开发。地理操作属于复杂的操作类型,通过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可以实现服务器端应用功能的开发,包括空间数据库操纵、硬软件接口的开发等。
6 应用效果
在某个车载gps项目中,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实现了北京市基础空间数据的网络化,包括数字影像地图、数字栅格地形图、其他的专题数据等。通过与具体业务流程结合实现了基本电子政务功能。通过应用服务器的开发,开发了gps接收设备接口,实现了车载gps监控以及轨迹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熊丽华,杨峰·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4·
[2]张正兰,刘耀东,张明·基于arcims的wegis系统开发[j].河海大学学报, 2004·
通道校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离线校准和在线校准。离线校准是指在系统调试和上电初始化阶段所采取的通道校准措施,主要针对非时变误差。这时由于不考虑对通信的影响,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校准算法、参考信号的功率和形式。
在线校准,也称为实时校准,是指系统正常工作阶段所采取的通道校准措施,硕士论文 主要针对时变误差。这时所选择的校准算法、参考信号的功率和形式、以及参考信号的获得方式等,都应该是在不影响正常通信的前提下进行。在线校准是实际通信系统中必须采用的通道校准措施。在此重点研究在线校准方法。
结合实际系统结构,在线校准方法可分为基于校准网络的方法和无校准网络的方法,其中基于校准网络的方法又可进一步分为基于校准通道和基于耦合网络两种方法。无校准网络的方法是采用工作通道轮换发射信号、其它通道接收的方式,从而得到通道之间的补偿系数,该方法由于操作时间较长,而且对通道阵列形式要求较高,因此目前在实际系统中主要采用基于校准网络的方法。
在基于校准网络的方法中,基于校准天线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均匀圆阵或圆弧阵中,即工作天线均匀分布在圆周上,而校准天线位于圆心。该方法可以对收发通道的所有部分(天线、馈线、射频前端、线性功放和收发信机等) 进行校准,有利于工程实现;基于耦合网络的方法,可以没有校准天线,而是通过耦合器将信号注入,因此无法校准工作天线的幅相误差,但是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2 通道阵列校准算法
2. 1 基本原理
通道阵列校准(CC) 的功能在于补偿各通道发射( TX) 或接收(RX) 信号之间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职称论文同时检测某些物理故障。
通道校准算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等同于信道估计的处理过程。通过估计各个通道的冲激相应,得到相互之间的幅度差异和相位差异,其中,所选择的基本训练序列应该自相关性较强,互相关性较弱。
K 个工作天线通道冲激响应组合成一个矢量,h = [ ( h(1) ) T , ( h(2) ) T , ?, ( h( K) ) T ] T 总长度KW , W为窗长。K 个工作通道对应的训练序列为m( k) =( m( k)1 , m( k)2 , ?, m( k)P + W - 1 ) T , k = 1 , ?K, 其中P 是基本训练序列的长度,接收端利用训练序列估计K 个工作通道的冲激响应,可表示为
em = ( m1 ,m2 , ?,mP) T = Gh + n (1)其中n = ( n1 , n2 , ?, nP) T 是长度为P 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序列, h 为通道冲击响应矢量, G = [ ( G(1) ) T ,( G(2) ) T , ?, ( G( K) ) T ]T , G( k) 为P ×W 阶矩阵, 表示为
G( k) = [ Gkij ](2)
Gkij = m( k)
W + i - j , k = 1 , ?, K, i = 1 , ?, P , j = 1 , ?,W
根据矩阵G的表达式,得到h 的最大似然估计^h 为
^h = [ GH G] - 1 GH em (3)
窗长W =[ P/K]。
如果各工作通道对应的训练序列具有循环特性,则估计通道冲激响应可借用信道估计中FF T 的方法[12 ] ,即
h′= IFFT[FF T(m) ( R) )/FF T( m) ](4)
式中m 表示基本训练序列,m( R) 取决于接收的训练序列。可以证明,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该估计是无偏的。h′是长度为KW 的通道冲击响应估计矢量。
无论是基于校准通道的方法,还是基于耦合网络的方法,采用的通道校准算法原理相同,研究结论均适用于上述两种校准方法。因此,下面以基于校准通道的方法为例,对通道校准算法进行研究。为分析方便,不失一般性,对8 个通道的系统进行分析。设天线阵列为8 天线单元的均匀圆阵,校准天线位于圆心。在B3G/ 4G系统中,TDD 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工作方式,此时可选用非盲算法。在FDD 系统,由于上下行频段不同,需要作一定的补偿。训练序列长度P 取32 。
2. 2 发射( TX) 通道校准算法
TX 校准的功能是补偿各工作TX 通道的不一致性。工作天线同时发射各自对应的训练序列,校准天线接收到训练序列后,就可计算各工作天线TX 通道之间的幅度差异和相位差异。TX 校准的训练序列长度为M chip s ,其中基本训练序列为N chip s ,所有工作天线对应的训练序列由N chip s 基本序列循环移位而得到。作为有价值的实例,又不失一般性,取M = 36 , N = 32 。
设实基本训练序列m = ( m1 ,m2 , ?,m32 ) ,对应的复基本训练序列m = (m1 ,m2 , ?,m32 ) ,即
mi = ( j) i- 1 ·mi (5)
根据循环特性,工作天线1~8 发射的训练序列依次为
m( T ,1) = ( m29 , m30 , m31 , m32 , m1 , m2 , ?, m32 )
m( T ,2) = ( m25 , m26 , ?, m32 , m1 , m2 , ?, m28 )
m( T ,3) = ( m21 , m22 , ?, m32 , m1 , m2 , ?, m24 )
m( T ,4) = ( m17 , m18 , ?, m32 , m1 , m2 , ?, m20 )
m( T ,5) = ( m13 , m14 , ?, m32 , m1 , m2 , ?, m16 )
m( T ,6) = ( m9 , m10 , ?, m32 , m1 , m2 , ?, m12 )
m( T ,7) = ( m5 , m6 , ?, m32 , m1 , m2 , ?, m8 )
m( T ,8) = ( m1 , m2 , ?, m32 , m1 , m2 , ?, m4 )
设校准天线接收的训练序列为
m( CA) = ( m( CA)1 , m( CA)2 , ?, m( CA)36 )(6)
由此构造序列
m( R) = ( m( R)1 , m( R)2 , ?, m( R)32 ) (7)
其中m( R)i = m( CA)i+3 , i = 1 ,2 , ?,32
估计天线通道冲激响应可采用式(4) 的方法,则天线通道k 的冲激响应估计为
^h( k) = max[ h′( i) ] , i = ( k - 1) W + 1 , ?, kW , k= 1 , ?, K 此处式中max[ ·]表示从每个用户的冲激响应中取最大值,这是因为,在校准环境下,每个通道总是存在一条最强的直达路径。
接收( RX) 通道校准算法
RX 校准的功能是补偿各工作天线RX 通道的不一致性。校准天线发射训练序列,工作天线同时接收到训练序列后,就可计算各工作天线RX 通道之间的幅度差异和相位差异。RX 校准的训练序列长度为36chip s ,其中基本训练序列为32chip s。
设实训练序列为m = ( m1 ,m2 , ?,m32 ) ,对应的复训练序列为m = (m1 ,m2 , ?,m32 ) ,即
mi = ( j) i- 1 ·mi(8)
校准天线发射的训练序列为
m( CA) = (m29 , m30 , m31 , m32 , m1 , m2 , ?, m32 )
工作天线k 接收的训练序列表示为
m(WA , k) = (m(WAk)1 , m(WA , k)2 , ?, m(WAk)36 ) , k = 1 , ?, K
m( R , k) = ( m( R , k)1 , m( R , k)2 , ?, m( R, k)32 ) , 其中m( R , k)i= m(WA k)
i + 3 , i = 1 , 2 , ?, 32 , k = 1 , ?, K 同样,估计接收通道冲激响应可采用FF T 的方法,即
h′( k) = IFF T[FF T(m( R , k) )/FFT( m)], k = 1 , ?, K(9)
类似地,接收通道k 的冲激响应估计为
^h = max[ h′( k) ] , k =1 , ?, K (10)
3 仿真研究
选择基本训练序列,要求自相关性较强,互相关性较弱。
假设环境为高斯白噪声的通道校准算法的性能仿真:设通道幅度不一致(设方差为0. 1) 时校准算法的统计性能分析。仿真参数: P = 32 , K = 8 。
K 个TX 和RX 通道冲激响应随机生成,幅度服从均值为1 、方差为0. 1 的正态分布,相位服从[0 ,2π]的均匀分布,相位的单位为0 。TX 和RX 通道校准幅度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的变化情况以及相位估计均方根误差随信噪比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1 到图4 所示, Monte2Carlo仿真结果如下:
由图1~图4 可见,随着信噪比的增大,通道校准算法的幅度和相位估计性能均明显提高。工作总结 RX 通道校准算法的估计精度明显优于TX 通道校准算法。这与TX/ RX 通道校准的实现方法有着密切关系。通道幅度方差为0. 1 、信噪比约为10dB 时,在TX 通道校准中,相位估计均方根误差约为±5°;而RX 通道校准中,相位估计均方根误差约为±4. 5°。
关键词: 时域数值方法, 混合算法
引 言
Maxwell方程组的提出对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人类科学历史进程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该方程组简单的形式下隐藏着仔细研究才能显现的深奥内容。解析法、近似法与被誉为“第三种科学方法”的数值方法共同构成求解Maxwell方程组的主要手段。传统电磁场数值方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直是频域方法。随着应用电磁学领域研究的深入,点频和窄频带方法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实践的需求推动了时域数值方法的发展。借助于近年计算机硬件水平的迅猛提高,人们逐步具有了直接在时域对具有宽频带特性的瞬变电磁场计算分析的能力,从而可能实现对电磁场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时域数值方法能够给出丰富的时域信息,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截取计算时间,而且经过简单的时频变换,即可得到宽带范围内的频域信息,相对频域方法显著地节约了计算量。同时,多数时域数值法还具有理论简单、操作容易、适用广泛等优点,因而成为研究热点,在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
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电磁场时域数值方法的原理、特点加以介绍和评述;然后总结了该类方法的混合技术,重点是若干信号处理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时域数值法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涉及的关键技术。1 主要时域数值方法简评随着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新颖方法层出不穷,电磁场时域数值技术迎来其蓬勃发展的时期,成为计算电磁学的重要生长点,下面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
1. 1 时域有限差分法( FDTD method)
1966年提出的FDTD法[ 1 ]是最受关注、发展最为迅速和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典型全波分析时域方法。经典的FDTD法的迭代公式是在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变量中,对Maxwell旋度方程对应的微分方程进行二阶中心差分近似所得到的。该方法的基本支撑技术包括数值稳定性条件(即空间步长与时间步长的关系) 、吸收边界条件、激励源设置、连接边界应用、近远场变换、色散/各向异性媒质模拟、数值误差分析、细线薄片等结构的共形技术以及非正交坐标系下的网格划分等。Mur和色散吸收边界实现简单,但误差较大,具有优越吸收特性的完全匹配层技术( PML )很好地解决了吸收边界条件的问题;近远场变换技术则令FDTD获得了求解远区场的能力。
FDTD法已在散射、辐射、传输、集总参数电路元件模拟、生物电磁学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 。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计算精度,增加模拟复杂媒质和结构的能力(特别是对不同媒质分界面处的模拟) ,减少对计算机存储空间等硬件水平的需求,解决电大尺寸的计算,以及拓展应用范围等。
近年来,有多种FDTD法的变形出现,此处仅举出较具特色的几种。
①特定角度优化的时域有限差分法(AO-FDTD) [ 3 ] :针对在FDTD方法的应用中,毕业论文 经常遇到只关心某个(些)角度附近波传播的时空分布的情况,通过对Maxwell旋度方程引入“自由参量”作系数,可以根据需要在所关心的角度附近获得理想的相速值,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②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D I-FDTD) [ 4, 5 ] :核心是利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中求解多维空间问题的交替方向隐式算法,令FDTD法摆脱时间稳定性条件(Courant-Friedrich-Levy condi-tion简称C-F-L条件)的限制,从而明显地节省计算时间。但随着时间步长的增加,数值色散效应增强,计算精度降低。另外,由于在同一个时间步的每个场量要迭代并存储两次, 占用内存较多, 故而与FDTD法结合应用效果较好,即可以在精细结构处采用AD I-FDTD,其它空间部用传统的FDTD法。
③部分场量降维存储的R2FDTD 法[ 6 ] : 传统FDTD法的差分方程没有利用Maxwell方程组中两个散度公式,而R2FDTD法充分利用所有的旋度和散度公式得到差分方程。对于三维问题中的一个电场分量和一个磁场分量可分别用二维数组替代,从而在理论上可以节省约1 /3内存,而计算时间和传统FDTD法相当。对于存在激励源和(或)良性导体的区域,由于电磁场散度公式的值不等于零,对应的差分方程需特殊处理,较为复杂,因而这种方法适合解决问题空间内部激励源较为规则,导体所占空间较小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将R - FDTD 法与FDTD法分别用于计算无源区和有源区,再利用子域连接法将不同空间区域连接起来。考虑到AD I-FDTD法占用内存较大,可以用R2FDTD法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收到节省隐式算法所需内存的效果[ 7 ] 。
④时域有限体积法( FVTD) [ 8 ] : 是Maxwell方程积分形式的一种差分代替微分的离散表达,也可以作为FDTD法的一种共形技术。这种方法适于解决问题空间包括不规则网格单元的问题,与FDTD法相比,在大体一致的网格分布情况下,计算量有所增加。目前,尚没有对此方法稳定性的系统分析理论,但一般认为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体积单元的几何形状,较FDTD法苛刻,另一个缺点是建立数学模型较为困难。
⑤高阶(High order)时域有限差分法[ 9 ] :通过对Maxwell旋度方程进行高阶差分近似,可以用传统FDTD法中较为粗糙的网格对空间进行划分,同时又能保持比较令人满意的数值色散特性,达到有效节约计算资源的目的,有一定的计算电大尺寸目标的潜力。
⑥基于多项式展开的隐式FDTD法[ 10 ] :采用拉盖尔(Laguerre)多项式为基函数展开Maxwell方程中场量对时间的偏导数,再利用Galerkin方法和基函数的正交性获得隐式的迭代方程。与AD I2FDTD法相比,两者均突破了C2F2L条件的限制,该方法独具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以很好地控制数值色散,但其适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1. 2 传输线矩阵法( TLM method)
TLM法的理论基础是Huygens原理和早期的网络仿真技术,通过用开放的传输线(双线)构成正交的网格体,并运用空间电磁场方程与传输线网络中电压和电流之间关系的相似性确定网络响应。众多学者在变尺寸网格、简化节点、误差纠正技术方面对TLM法进行了改进,还将该方程扩展到了各向异性媒质[ 11, 12 ] 。
1. 3 时域积分方程法( TD IE method)
TD IE法基于问题的Green函数和边界条件可以建立时域积分方程[ 13, 14 ] ,然后把空间变量的积分区域和时间变量都离散化,把积分方程化为线性方程组,从已知初始值开始计算,按时间步进的方式递推,逐步求出各时间取样点的响应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人为设置边界条件。但是,随着FDTD法在瞬态电磁场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对TD IE法的关注程度明显降低,这可能由于其计算的复杂性以及电场积分方程在时间递推计算的后期不易保持稳定。
1. 4 时域有限元法( FETD method)
FETD法的理论原型是频域的有限元法。最初应用点匹配法,只能求解Maxwell旋度方程中的一个,可能造成较大的误差。后来发展为能够同时求解两个旋度方程,并且采用合适的差分方式提高了运算结果的精度。方法的稳定性取决于在场量更新过程中涉及到的矩阵运算。D R Lynch等考虑将运算中涉及的稀疏矩阵进行变形[ 15 ] ,令远离对角线的元素为零,达到减少计算量的目的。K S Komisarek等对FETD法的吸收边界条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16 ] 。YWang等利用一般信号的载波频率远高于所传输信号频率的特点,由场量包络对应的Maxwell方程导出的差分方程提取有用信息时,可令时间步长值一定程度得到扩大,从而减少计算时间[ 17 ] 。
1. 5 多分辨率时域技术(M RTD method)
虽然MRTD 法的理论基础是频域的矩量法[ 18, 19 ]和信号处理中的小波变换,但这种方法仍然将计算空间分成与FDTD法一样的单元网格。硕士论文在权衡所需计算精度和计算资源条件后,将时变场量利用尺度变换和小波变换展开构成差分迭代方程。此方法的优点之一是在进行数据采样的过程中,理论上只需在平均每个波长的距离上取两个采样点,而FDTD法的每波长距离一般需要10个以上的采样点,较传统的FDTD法节省存储空间,减少计算量,因而有处理电大尺寸空间的潜力;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色散特性。目前,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吸收边界设置复杂,同时C2F2L条件比FDTD法要苛刻,可以说是“以时间换取空间”。
1. 6 时域伪谱方法( PSTD method)
PSTD[ 20 ]法借助Fourier变换及Fourier反变换将空间微分用空域积分变换和谱域积分反变换来表示。该方法的优点包括:因为积分函数是全域函数,不存在差商代替微商的误差问题,所以理论上具有无限阶精度;在谱域采样遵循Nyquist采样定理,一个波长仅需设置两个网格点即可(与MRTD 法相同) ;采用快速Fourier变换( FFT)技术,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FDTD法在求解各向异性媒质问题时,由于电磁参数的非对角性质要用到场的插值技术[ 21 ] ,会降低解的准确性,而PSTD法不采用交错网格,所有场量都位于同一点上,因此避免了引入插值,即使在不连续性媒质的界面上,切向场对界面法向的导数仍保持连续性; 该方法也适用于色散媒质[ 22 ] 。PSTD法还有两个没彻底解决的问题:一是“点源效应”的Gibbs现象,这是由于在做FFT的过程中,点源的三角函数基展开表述不正确造成的,可以通过设置空间平滑的体积源一定程度地克服;二是空间的不连续性造成全域函数不连续,致使均匀空间的FFT不便使用,例如在自由空间和金属导体的交界面处,会出现较大的运算误差。最近出现的multi-domain技术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一定帮助。
1. 7 其它时域数值方法
时域数值方法远不止上述几种,并且新的方法仍然不断涌现。求解时域积分方程的时间步进法(MOT, Marching-on-in-time)仅需要简单的迭代运算,但计算后期易出现不稳定。采用FDTD法类似的差分手段,直接对波动方程或Maxwell方程中的一个旋度方程进行差分,可以获得差分迭代公式,但是计算复杂,故而计算速度逊于FDTD法; J S Shang提出的时域特征波法[ 23 ] ,在计算不同交界面的场变化和设置吸收边界问题上有优势;时域物理光学法(TDPO) ,适于计算某些电大对象;还出现了时域的几何绕射(GTD)理论[ 24 ] 。
1. 8 时域数值方法的性能评估
各种时域数值法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相互替代,而是经常存在互补关系。例如PSTD法和MRTD法较FDTD法更适宜计算电大对象,但同时会带来难以描述细微结构的问题。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种算法概莫能外。下面对4 种常用时域方法的性能初步加以总结(见表1) ,以供参考。
表1 时域数值方法的性能比较( 5:最好; 1:最差)
方法占用内存计算时间边界处理编程难度数值误差应用普及
FDTD 3 2 44 1 - 3 5
TLM 1 1 5 5 2 3
MRTD 5 5 1 1 3 - 5 2
PSTD 55 2 2 3 – 52
2 时域数值方法的混合技术
2. 1 数值方法的结合
首先是时域数值法自身的混合应用,例如上述的R-FDTD法分别与FDTD法和AD I2FDTD法的联合应用;还有FVTD 法和FDTD 法结合[ 25 ] ,便于解决计算空间不规则的问题,既节省内存,又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TD IE法与FDTD 法结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6 ] ;利用AD I-FDTD法中的核心思想能够得到隐式的MRTD (AD I-MRTD)法,一定程度地摆脱了C2F2L条件的限制;解决MRTD法的吸收边界实现较为困难的一种办法是采用FDTD法设置PML,然后正确地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空间连接起来,从而降低了编程的难度[ 27 ] 。
其次,时域数值法也可以与频域法、近似法或解析法混合应用。能够利用解析法和近似法处理的计算空间,则不必一定用数值法,只要考虑合适的结合办法。有时FDTD法与矩量法(MoM)结合,可以避免引入Green函数[ 28 ] 。在计算空间既有大部分的规则尺寸,同时又有细节部分时,可以采样时域数值方法与射线寻迹、一致性绕射理论(UTD) 、物理光学法( PO)等结合应用。通过和积分方程法、有限元方法等相结合发展共形技术,可以提高对复杂结构建模的能力[ 29 ] 。
2. 2 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
从时域数值法诞生,即开始受益于信号处理理论。例如,作为时域和频域之间桥梁的Fourier变换将时域信息变换为频域信息; PSTD法亦是以Fou-rier变换为核心。此处再列举几项有代表性的信号处理技术在电磁场时域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①小波变换理论: 小波变换作为Fourier变换的有力补充,在信号处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MRTD法即是小波理论中的多分辨率技术在计算电磁学中的应用;计算产生的大量电磁响应可以利用小波理论进行压缩存储,这点已经在近远场变换中得到应用[ 30 ] ;因为受数值误差的限制, FDTD法对每个波长的采样点数通常在10 个以上, 远大于Nyquist采样定律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 FDTD法的数据存储存在冗余,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压缩数据结果,以节省存储空间,待需要时还可以恢复。
② Z变换理论: D M Sullivan最早提出利用Z变换分析色散媒质[ 31, 32 ] 。对于色散媒质,电位移与电场强度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频域的关系式D (ω) =ε(ω) E (ω)在时域变为卷积,可以利用卷积方法和辅助变量微分方程进行计算。但如果选择Z变换来解决问题,则理论清晰,易于推广,这在对等离子体( Plasma) 、Debye媒质、人体组织等对象的研究中均得到证实。
转贴于 此外, 利用Z 变换还可以构造吸收边界条件[ 33 ] 。在Z变换域中,以内部场量为输入,边界场量为输出,从而构成一个离散时间系统。因此,可以采用Z变换域上的传递函数来描述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考虑到实际中会有多个不同相速的波入射到边界上,故而上述的传递函数应有多个不同的结果,据此能列出线性方程组。再将求得的传递函数作逆Z变换后,即可得到时域中的吸收边界条件。此边界选取特定阶数的传递函数时,会成为包括Mur边界、Liao吸收边界等多种吸收边界。此外,该吸收边界还能容易地推广到TLM 法, FETD(TDFEM)法等,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34 ] 。
③插值(内差与外推) :作为节省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从而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插值算法在计算电磁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 35 ] ,但在时域数值法中的应用还有待开发。医学论文为得到任意方向入射的激励源,可以利用线性插值获得总场区与散射场区连接边界上的场值[ 36 ] 。又如,由于宽带时域信号通常稳定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高频信号在较早的时域响应中占优,因此,如果在计算早期时域响应的基础上,利用频域方法计算低频部分的响应相对容易,再将两者的信息综合,就有可能获得完整的时域响应。T K Sarkar正是基于以上思想提出了Hermite多项式为展开基函数的时域、频域联合外推法[ 37 ] ,并且被成功地运用于散射问题。这种方法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外推精度尚不确定。另外,具有良好拓展性能的矩阵束(Matrix Pencil)法和Padé逼近法等也可以用来推测模型的参数[ 38 ] 。
④ ARMA (自回归滑动平均) 模型[ 39 ] : ARMA模型(或简化的AR模型)主要应用在计算量较大的电磁问题上,可以利用部分时域响应序列建模。在照顾到不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确定模型的阶数;再利用优化算法获得模型的传递函数,通过插值和外推,即可获得后续其余时刻的场值。
⑤空间谱估计:单独利用时域数值法在三维提取传输线或电路的参数经常需要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和计算时间。空间谱估计的算法可用来辅助进行参数估计,使用较多的是估计波达方向的ESPER IT算法与MUSIC算法等。采用ESPER IT法结合二维FDTD法还能够提取各种导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电压、电流,可以收到节省计算时间和(或)存储空间的效果[ 40, 41 ] 。空间谱估计还可以用来对时域响应进行多种后处理。
3 时域数值方法的发展前景
目前时域数值法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职称论文 国内亦有大量论文和专著出版[ 2, 42~45 ] ,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提高计算精度并保持算法稳定性方面,简单易行的技术会更有生命力,进一步解决包括减少积累误差、消除计算方法带来的奇异点等问题。
②在不同算法相互借鉴、混合应用方面,既有不同时域算法互相借鉴的情况,也有时域算法和其它算法的混合技术。[ 46 ]
③在数学理论(如各种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法)和信号处理理论应用方面会成有突出表现。[ 47 ]
④在增强计算电大尺寸对象(一般指几何尺寸比波长大一个数量级以上)的能力方面,会运用混合技术和并行运算等手段,在FDTD法的并行运算方面已有诸多的成果。[ 48 ]
⑤在解决复杂研究对象的建模问题方面,自适应、智能化的建模技术会更多地出现。如借助计算机图形学等知识实现高效的非均匀网格划分,充分反映不同物质交界面和精细结构部分的场强变化。
⑥在拓展应用范围方面,时域数值方法会不断被光学、声学等其它学科借鉴使用。
⑦在方法的推广应用方面,为克服愈发复杂的算法理论给使用者带来的困难,利用电磁场时域方法编制的商业软件会不断涌现。如Remcom公司的软件XFDTD和CST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公司的软件微波工作室(Microwave Studio) ,对于许多常见的问题,软件均能给出精度较高的解。
4 结论
电磁场时域数值方法已经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大量频域法和近似法难以处理的问题,理论积淀也已较为深厚,本文只能有选择地介绍,不免挂一漏万。根据问题所要求的精度以及可利用的计算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算法,才能充分发挥不同算法的优势。总之,在信号处理理论及各种数学分析方法的帮助下,能够简洁准确地描述物理规律的时域数值方法在计算电磁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提高,计算能力亦会不断进步。
参 考 文 献
〔1〕Yee K S. Numerical solution of initial boundary valuep roblem involving Maxwell ’s equations in isotrop ic media. 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 1966 (14) : 302
~307
〔2〕Taflove A, Hagness S C. Computational electrodynamics: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Norwood, MA:Artech House, 2000
〔3〕Wang S, Teixeira F L. A three2dimensional angle-op ti-mized finite2difference time-domain algorithm.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3, 51 (3) : 811~817
〔4Namiki T. 32D AD I2FDTD method22unconditionally stabletime-domain algorithm for solving full vectorMaxwell’s e-quations.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0, 48(10) : 1743~1748
〔5〕Zheng F, Chen Z, Zhang J.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three-dimensional unconditionally stable finite2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0, 48 (9) : 1550~1558 〔6〕Kondylis G D, Flaviis F D, Pottie G J , et al. A memory-efficient formulation of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for the solution ofMaxwell equation.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1, 49 (7) : 1310~1320
〔7〕L iu B, Gao B Q, TanW, et al. An efficient algorithm in time domain-AD I/R-FDTD.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03, 12 (2) : 293~296
〔8〕Yee K S, Chen J S,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and finite2volume time-domain ( FVTD) meth-ods in solvingMaxwell’s equations.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1997, 45 (3) : 354~363
〔9〕Young J L, Gaitonde D, et al. To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fourth-order difference scheme for transient EM wave simulation: staggered grid app roach.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7, 45 (11) : 1573~1580
〔10〕Chung Y S, Sarkar T K, Baek H J , et al. An uncondi-tionally stable scheme for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2003, 51 (3) : 697~704
〔11〕Yoshida N, Fukai I. Transient analysis of a strip line having a corner in three2dimensional space.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1984, 32 ( 5 ) : 491 ~498
〔12〕张云华, 陈抗生. 传输线矩阵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电子学报, 1995, 23 (6) : 95~101
〔13〕AuckenthalerA M, Bennett C L. Computer Solution of Transient and Time Domain Thin-Wire Antenna Prob-lem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1971, 19(11) : 892~893
〔14〕Bennett C L, Ross G F.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s and ItsApp lications. Proc IEEE, 1978 (3) : 299~318
〔15〕Lynch D R, Paulsen K D. Time2domain integration of the Maxwell equations of finite element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0, 38 (12) : 1933~1942
〔16〕Komisarek K S, Wang N N, Dominek A K,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new FETD /ABC methods of computation of scattering from three2dimensional material objects.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9, 47 ( 10) : 1579~1585
〔17 〕Wang Y, Itoh T. Envelope-finite-element ( EVFE )technique———a more efficient time-domain scheme.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1, 49 ( 12) :2241~2246
〔18〕Steinberg B Z, Leviatan Y. On the use of wavelet ex-pansions in the method ofmoments. 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 1999, 41 (5) : 610~619
〔19〕Steinberg B Z, Leviatan Y. On the use of wavelet ex-pansions in the method ofmoments. 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 1999, 41 (5) : 610~619
〔20〕L iu Q H. The PSTD algorithm: A time-domain method requiring only two cells per wavelength. Microwave and Op 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1997, 15 (3) : 159~165
〔21〕Schneider J, Hudson S.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app lied to anisotrop ic material.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3, 41 (7) : 994~999
〔22〕L iu Q H. A frequency-dependent PSTD algorithm for general dispersive media. IEEEMicrowave and Guided Wave Letters, 1999, 9 (2) : 51~53
〔23〕Shang J S. Characteristic-based algorithms for solving theMaxwell equations in the time domain.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Magazine, 1995, 37 (3) : 15~25
〔24〕Veruttipong TW. Time domain version of the uniform GTD,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0, 38 ( 11) :1757~1764
〔25〕YangM, Chen Y, Mittra R. Hybrid finite-difference / fi-Nite-volume time-domain analysis or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curved PEC surfaces using a nonuniform rectangular grid.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2000, 48 (6) : 969~975
〔26〕Johnson J M, Rahmat2Samii Y. Multip le region FDTD(MR /FDTD) and its app lication to microwave analysis and modeling. in Proc IEEE MTT-S Symp Dig, San Francisco, CA, 1996: 1475~1479
〔27〕Sarris C D, Katehi L P B. An efficient numerical inter-face between FDTD and haarMRTD2formulation and ap-p lications.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3,51 (4) : 1146~1156
〔28 〕Taflove A, Umashankar K. A hybrid momen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app roach to electromagnetic coup ling and aperture penetration into comp lex geome-trie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82, 30 ( 4) :617~627
〔29〕Koh D, Lee H B, Itoh T. A hybrid full2wave analysis of Via-hole grounds using finite-difference and finite-ele-ment time-domain methods.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1997, 45 (12) : 2217~2222
〔30〕Sullivan D M. Far-field time-domain calculation from aperture radiators using the FDTD method.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2001, 49 (3) : 464~469
〔31〕Sullivan D M. Frequency-dependent FDTD methods u-sing Z transforms.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1992, 40 (10) : 2416~2422
〔32〕Sullivan D M. Z2transform theory and the FDTD meth-od.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 1996, 44 (1) : 28~34
〔33〕Zhou J Y, Hong W. Construction of th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FDTD method with transfer function. 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 1998,46 (11) : 1807~1809
〔34〕邵振海. 电磁场边值问题时域分析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 南京:东南大学, 2000
〔35〕熊 邺, 方大纲, 刘铁军. 电磁场数值计算中的内插和外推. 电波科学学报. 2002, 17 (4) : 325~330
〔36〕Uguz U, GurelL, Arikon O, et al. 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technique for the incident-wave excitation in the FDTD method.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1998, 46 (6) : 869~882
〔37〕Rao M M, Sarkar T K, Anjali T, et al. Simultaneous extrapolation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using Her-mite expansions. 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 1999,47 (6) : 1108~1115
〔38 〕Hua Y, Sarkar T K. Generalized pencil-of-function method for extracting poles of an em system from its transient response.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1989, 37 (2) : 229~233
〔39〕Shaw A K, Naishadham K. ARMA-based time-signature extimator for analyzing resonant structures by the FDTD Method. 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 2001, 49 (3) :327~339
〔40〕Wang Y, L ing H. Multimode parameter extraction for multi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via single-pass FDTD and signal2p rocessing technique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1998, 46 (1) : 89~96
〔41〕L iu F, Schutt-aine J , Chen J. Full-wave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multi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via 2–D-FDTD and signal-p rocessing techniques. IEE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Tech, 2002, 50 (2) : 570~577
〔42〕王长清, 祝西里. 电磁场计算中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43〕高本庆.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Method.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
〔44〕葛德彪, 闫玉波.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45〕高本庆, 刘 波. 电磁场时域数值技术新进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2, 22 (4) : 401~406
〔46〕张 欣,陈如山.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微带交指电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微波学报, 2003, 19 (4) :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