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7:2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名著,就更是如此,就好比与大师携手共进,启迪心智,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明确要求:要学会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各种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纷纷粉墨登场,各地中考试卷也出现相应有关名著阅读的试题。在这两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的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试题形式越来越多变,内容越来越具体。这样,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也就愈加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家长正确教育管理的留守学生,一回家就守候在电视前或电脑旁,节假日更是几乎沉溺其中。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给学生不断增加繁重的课业负担,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中“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现象极为严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不足三分之一,这说明四大名著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可比肩的。中学语文教师,应以开展讲故事等读书活动为载体,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名著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美猴王》(选自《西游记》)等。历史课本中也有一些相关介绍,教师通过精彩的故事片段的介绍,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使学生对这些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产生一定的阅读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名著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历史课本或课外阅读课本中适当增加一些名著常识介绍、精彩故事片段赏析等内容,使学生对文学名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组织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课业量相对减少,统一的上课时间相对缩短,学生的晨读时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诸如读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主题活动。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初中生可阅读简易读本、高中生可阅读原著。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原著,熟悉其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把阅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所受启发等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故事或片段展开讨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可按学习小组进行,教师流动监督、指导。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名著阅读竞赛、读书演讲和读书讨论活动。坚持长久,就能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在名著中汲取丰富营养。既积累知识,增强修养,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三、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习惯
教师要积极鼓励支持在学生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指导阅读兴趣小组自发开展读中外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活动的开展,并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开展读书会活动交流读后感、读书笔记。还可以通过板报墙报或者开办班级“小报”,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心得体会展示出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交流、讨论,介绍各自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名著的习惯,尝到了阅读名著的甜头,就会主动去阅读名著,开阔文学视野,培养文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四、家校配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教师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引领家长配合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阅读名著。家长应该支持孩子阅读名著,有条件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各种名著,并和孩子沟通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既融洽了亲子关系,又增强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进而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责编 张景贤】
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读书氛围,提高自己的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1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结合个人课题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三、我的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首读书目:《儿童心理学》《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2、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3、选读书目:《读者》《了解你的中医体质》《赢》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因此,为了使自己在本学期能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增加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抵制外国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外国名著,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以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我的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划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时要坚持以下要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阅读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要及时摘抄下来,以便于吸收和借鉴。
4、读书时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阅读的质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把它弄懂。
四、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论语》《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亲爱的安德烈》《遇见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
时间安排:坚持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读书(由于周末要辅修金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心境,使人获得心灵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坚持读书,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读书使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3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5.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作好读书笔记,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4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11-12月份: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身,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瘠、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一、读书目标
1、读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数学学科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颐养性情。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三、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数学思维方法》--郑毓信
3、《谁知道答案2》--江本胜
今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四年级组关于“全方位、多渠道打造书香缕缕的中年级阅读‘磁场’的研讨,老师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一些做法,让我很受启发,思考颇多。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中怎样引导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这是备受语文老师关注的,老师们的介绍给了我可以借鉴的好些方法:
第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环境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是很大的,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给孩子更多一些的读书时间,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喜欢的图书,例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儿童画报,经典名著等。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自由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地发挥他们的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
第二,懂得为孩子选好书
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籍。在低年级时,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绘本和有趣童话一类的书。有《小布头奇遇记》、《小猪淅沥呼噜》、《格林童话》等。到了中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阅读,如:《苹果树上的外婆》、《一百条裙子》、《小公主》、彩绘本《昆虫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书籍。到了高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城南旧事》、《史记》、《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第三,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阅读是一种快乐,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创造,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
1.鼓励亲子阅读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2、提倡师生共读
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静静地自由阅读,让他们在课间随意翻阅,让他们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同时为了展示读书成果,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阅读考级等形式予以展示。
(一)悄然而至的灵感
偶然间,看到网络上网友发起的“心灵话语漂流活动”,一本精致的日记,经过全国多个网友对传递,几个月后又重新回到了发起人的手中,只是日记中多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美丽的图片。这本小小的日记,不仅流过了许多人的手,留下了许多人的足迹,更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心人联系在了一起。网友这个温暖的创意敲动了我心灵中最温情的角落——让名著与读书心得在学生中漂流,让名著走近千万个学生,让心得本上留下心灵的足迹,是一件多么温馨、浪漫的故事!一直以来,我们靠借书证借书,挤出零花钱买书,我们可不让书记“流动”起来呢?
(二)别开生面的仪式
为此,我悄悄地在班级开展了名著漂流活动,从几个学生开始,让他们带来几本名著,老师给名著加上了一个漂流精致的盒子,在盒子里面放上了一本精致的读书心得记录本、两片月季花的花瓣,盒子面上留下了签名的地方,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长着翅膀的“美丽天使”诞生了。一周后,我们的教室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仪式,老师把几本精致的名著放在讲台上,在黑板的旁边挂上了一幅彩色的漂流图,上面预留了几个名著漂流的基本线路图,预留了很多签名的方框。老师让几位名著的主人上台介绍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然后让几位主人尊重地把手中的名著传递给下一个同学,漂流开始了。
(三)心灵的表达
从此,每周我们举行一次仪式,让学生介绍心得,转接名著,同时更多的名著加入到了漂流的队伍,孩子们争着贡献自己的图书,抢着说出自己的心得,想着把漂流心得笔记本身的心得写得最好,想着把自己的签名写得更加漂亮,又的同学让签名带上漂亮的蝴蝶,有的同学在签名后面画上了笑脸。学生多彩的心灵话语在这里得到了展现。一下课,教室漂流图旁总是围满同学,大家兴奋地谈着下一位传书者,寻找着自己想要的图书传递者;午休,孩子们静静地在书卷中徜徉,或低头摘录点什么;课件,总能听到他们谈论着漂流的故事。
二.名著,让我们思考
(一)看看想想,让思维灵动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时代的浓缩,是情感的结晶。智慧就在书籍之中,书籍的漂流就是一份份美味佳肴的展示。为此,我们为了让漂流的图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开展了很多活动。每次阅读,老师常常对不同的名著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一些思考。阅读前,让学生猜一猜:这本书中的题目中你能够看到作者要写什么?看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评价书中的角色;读书后,问学生: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这本书写的好吗?你最欣赏的地方在哪里?……名著是一本本深邃的宝库,其中很多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发掘,去引导才能让学生发现,我们通过“问题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阅读,让学生走进名著中,让思想漂流;让名著走进学生的思维中,让思维闪动;让学生与作家的心灵对话,进行感情的共鸣。这就是阅读的智慧与魅力。
(二)写写画画,让思想闪光
写一写。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与写作是如影相随的,让学生在阅读中书写就是让学生中阅读中思考,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珍重地用铅笔在名著的页边上写上自己的批注,圈上自己认为这本书中最好的句子。在个人私藏的笔录上摘抄下一段美丽的文字。在我们的流动心得笔记上,留下自己阅读的智慧与情感,签上自己个性的签名。这些个性的足迹将永远留在这本名著与心得笔记上,让所有人欣赏,向全班级展示,让心灵交流的范围扩大,让学生不仅仅与名著交流,更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笔墨交流。名著不是用来收藏的,名著是用来思考与学习的,一本名著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留下了很多让的足迹,这是它价值的更高体现。
(三)讲讲评评,让智慧升华
说一说。学生有了想法就会有话可讲,阅读与思考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定期,我们举办班级学生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准备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给全班欣赏;让学生就同一本名著的问题进行分析辩论。课堂上,我们及时结合一些名著,让读过这本名著的学生提供一些知识介绍与观点分析。这些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让学生更加精彩,让阅读更加富有魅力。定期,我们举行名著名言比赛,给学生一个主题如“名著中勤奋的楷模与故事”,让学生从名著中寻找对象并阐释理由,让学生学会把名著的人物及思想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结合,与今天的社会价值观结合,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活动。评一评。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成就之一,是学生成就感的动力之一。每次,在沙龙活动中,在读书漂流的总结中,在班会课中,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没有忘记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的话语就像是漂流中智者的箴言,阅读漂流中的航标。
三.漂流,使我们合作
(一)漂流中的合作
让名著漂流,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名著作者及书中人物交流的过程,更是与漂流活动中的每一个漂流参与者的交往过程。我们发现: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寻找下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寻找图书在谁的手中,寻找我这本书下一位读者是谁。他们(她们)为此在预定、谈判、交往。每次交接图书活动中,上一位交书者总是叮咛着下一位读书者:你要好好保护这本书,这个盒子有点破损了,我已经把它重新粘起来了,你要注意哦!每次看到上一位同学经常的签名与心得,都有学生惊叹:哦!你写的真好!自从有了漂流活动,我们的学生更加融洽了,教室的氛围更加浪漫,课堂教学更加温馨了,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无限博大。一次漂流,改变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与交往。
【关键词】引导名著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性
一、 课外阅读活动的现状分析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约占30%,得之于课外阅读的约占70%。语文学科功在平时,功在课外,需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如今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最近,我们对初一级497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余时学生比较倾向于篇幅短小的消遣性的书刊的阅读而非中外名著。有53.9%的学生选择周六日看消遣式的书刊,有17.5%的学生在吃饭前后、睡前看消遣式的书刊,有6.1%的学生在自修看消遣式的书刊。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引导。
二、有效引导,精读名著
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语言知识的积淀。它具有永恒的价值,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以其深厚的思想,丰富的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因此,课堂上开展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活动,采取有关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精读名著,吸收营养。下面,以《朝花夕拾》名著推荐与阅读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引导,精读名著。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结合鲁迅的写作背景去阅读;阅读《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篇目,就要知道鲁迅的生平经历。
(二)了解内容概要
我们对教材规定的课外书目采用阅读考级法来评价:在班内设立读书俱乐部,每个学生都是俱乐部的会员。会长由语文老师任命,负责考查同学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同学们看完某一本名著,就必须到会长处考级,概述名著内容概要。会长根据作品主题提出5至10条问题,会员能回答正确的就可以顺利通过名著考级,获得加分奖励。
考级以后,将优秀的读书活动成果展示在班级里或在校园网站的书香校园网页里。把奖励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奖励每一个学生,使课外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要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确保学生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当的时候安排时间开展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精彩片段朗诵会、书评展示、编辑手抄报、组织文学社团活动等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这有利于激发全体同学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和效果。
(三)阅读专题指导
正如叶圣陶所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精读中明规律,在略读中练本领,得法于精读,得力于略读。”教师可安排时间着重对略读、浏览、速读和扫读进行训练指导,以提高阅读的效率。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勾画、批注,写读书笔记,交流感受,培养了自主读书的能力。进行阅读专题指导,七年级侧重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八年级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九年级侧重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细心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做好简要评点。
(四)结合课内阅读有意延伸拓展。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首先,应在课内训练精读、细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其次,教师应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文的思想意义,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对作者其他作品的阅读兴趣上。例如,在《朝花夕拾》名著推荐与阅读课上,本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中学习对修辞句的批注、人物描写句作批注的方法。然后精读《五猖会》,让学生学以致用,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等某一方面,对人物描写的句子作批注,完成阅读题。课后,学生阅读《父亲的病》,巩固对人物描写的句子作批注的方法。
(五)积累名言警句。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笔记摘要交流法就是在充分自主的阅读基础上,认真作读书笔记或摘录内容提要,或摘抄优美语句,或摘抄原文题目及文章出处,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互相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最佳段落或文章。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指导学生对精彩处圈点勾画写批注;写摘录笔记,做好积累工作;写读书心得。这是使学生读就要有感悟,有收获的好办法,能启发学生读书认真思考,用心感悟。
(六)制定计划定期检查。
在阅读中传承经典,在经典中学会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在小学第三学段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直是教者们研究的主题。经典阅读教学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现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感悟、反思分享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悦读”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不行的。而在当下不单单是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培养兴趣,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后不久,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们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当然这里会设定借阅制度,挑选图书管理员,还会定期更换书籍。班级图书角设立后,早上到校后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课间在教室打闹、吵嚷的学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坐下来安静读书的身影。
(二)制作读书卡、读书报告单、手抄报
除班级建立图书角外,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有关阅读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例如:制作读书卡、手抄报,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制作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手抄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名著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内容可以选择有关这个人的小故事、成语、歇后语、古诗文等等,还要求画出人物形象,图文并茂展现出来。活动给定了一段时间,当最后上交作业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形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时要学会思考,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慢慢地,时间长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例如:好书推荐会、读书分享会、新书速递等等,在这些形式不同的读书会上,学生不仅交流的是自己的一份心得、一份感悟,更是阅读带给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成长。
二、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阅读量的要求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下来是145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说得却是那样的对!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书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过如下的方法:
(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阅读方法的掌握来源于平时阅读教学课堂40分钟,对于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掌握了好的方法,摸到了门道也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如《语文课标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是“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长春版《小英雄雨来》《邓稼先》等篇幅较长的课文中都对默读提出了要求。速度加快了必然就看得多了。但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也看他总看书,怎么这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上不去呢?”这种现象就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而如何提高质量这也要求阅读教学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掌握了这些方法,提高了能力,自然而然速度与质量也上去了!
(二)指导选择读物
课本中曾经有这样一道辩论题:开卷是否有益。记得当时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辩论会,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看书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健康的书去读,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对小学生而言,年龄小、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大多数会被五颜六色的封面所吸引,或选择笑话、漫画类居多,而这种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性地选择读物。例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书籍,提前布置阅读,这样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还有每学期初学校都会根据年级特点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样有效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乱选一气。
(三)家校共读
读书不仅在学校,家庭也是孩子读书的主阵地。如果家里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适宜的读书空间,我想孩子一定会慢慢喜欢上读书的。现在科技这样发达,电子通信设备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除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对孩子的读书问题与家长单独沟通之外,还可利用班级群对学生读书进行及时指导与督促,并且反馈情况。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读书计划,并和孩子一同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大量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亲子共读。这不仅能看出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孩子一旦爱上阅读,随之语文能力和素养也会具备。
所在单位:桃江县桃花江小学
从教时间:17年
最喜欢的作家:于丹
最喜欢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自助游、爬山
我,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曲折迂回的经历,只有一双探寻语文的眼,一颗热爱语文的心。17年前走上家乡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我只是为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就这样,以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热爱,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了下来。
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我拥有一双探寻语文真谛的眼,才能和孩子们一起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去发现语文学习的快乐。春天,我们找寻家乡第一枝悄然绽放的桃花,为之欣喜不已;夏天,我们漫步家乡的竹海,看阳光穿过叶缝,在点点光斑下快乐嬉戏;秋天,我们簇拥在校园的桂花树下,闻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搜集树下的朵朵小花,幻想着也能做出桂花糕、泡出桂花茶,让花香浸润我们的生活;冬天,我们哈着气在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奔跑,把银铃般的笑声洒满一地……
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我拥有一颗热爱语文的心,才能和孩子们一起痴迷于读书,去感受语文世界的多彩。我们读《101个智慧小故事》,我们读《小故事,大智慧》,我们读《世界经典名著》……每节语文课开始的三分钟是孩子们读书交流的舞台,他们讲述自己读书的内容,交流心得体会。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语文就这样春风化雨,融入孩子们的生命。
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我拥有一颗热爱语文的心,才能和孩子们一起记录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的班级刊物里,孩子们用稚拙的笔,歪歪扭扭地记录着成长的足迹。孩子们笔下有看花儿开放,听燕儿呢喃的春之赞歌;有繁星满天,月下散步的诗行;有无心犯下的错误,成长中磕磕绊绊的小事;有白发老人、和蔼师长给自己的启迪;还有读书的感悟,或泪流双行,或会心一笑……每个孩子在小学生涯结束时都有近十本班级刊物。或许多年以后,孩子们在翻阅它们时,会为自己的肤浅愚钝哑然失笑,但更多的一定是对童年多彩生活的快乐回忆,一定记得曾有这样一位为语文如痴如醉、无怨无悔的老师陪他们一起走过那段美好的岁月。
我是语文教师,我会以那双语文的眼去探寻语文的真谛,使之永远澄澈;我是语文教师,我会以那颗热爱语文的心去感受语文的美好,使之永远圣洁。就这样,我会和我的孩子们一起静静地享受语文的美好时光……
师友评论:
[关键词]书香班级;阅读情趣;读书热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15-02
古语有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教室飘起阵阵书香,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让学生在书香中幸福成长?这是笔者的德育课题“初中生自主式情趣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究”研究的中心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笔者决定营造班级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得以充分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一、营造书香氛围
Z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在过多的机械繁琐的书面作业中挣扎的学生和家长的呼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教室要有读书声,学生要有书卷气”这是笔者布置教室时的追求。
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它神圣而又高雅。于是笔者在黑板的右边,张贴了一张大大的“静”字,告诉学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静”的旁边有我班的学习理念“我是一个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我奋斗,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在教室四周合理张贴着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目标,明确志向,我班还设置了一棵梦想树,让学生用五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果实样子,在上面写出自己的理想、梦想,树枝上挂满了学生的“梦想”果实。在梦想树上方写着哈佛图书馆的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还用醒目的黄底红字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布置,旨在让学生身在其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接受熏陶。
在教室里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学生在自己习惯的环境中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让熟悉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情趣。
二、点燃读书热情
1.布置一个图书角。没有图书,却要学生大量阅读,而且要读得有趣味,这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让学生感受书香氛围,笔者在教室后面右边角落的书架上放满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书架上有初中生必读的名著《伊索寓言》《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心灵鸡汤》《世界讽刺小小说精选》《哈利・波特》《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等250本。笔者还在书架的侧面贴了几个红色的大字:“阅读点亮心灯,照亮前程”。这几个字正对着教室的后门,学生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十个大字,时时提醒他们阅读的重要性。
2.拥有一本读书笔记。每个学生都要有一本读书笔记,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例如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再注明作者、题目、出处,也要记录自己日常的阅读情况,还要将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促进阅读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平时按照这种方法大量阅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认知水平,日后写作就能信手拈来。到了学期末,每节语文课开始前3分钟让学生展示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喜欢的好句子与同学分享,在分享中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3.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我校领导积极推行“全民阅读”,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从去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每天午休后有25分钟午自习和每周一节阅读课,有时还加上团队活动课,要求学生用来读名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会为每一部名著做适当的导读,吸引学生去读整部书,并下载拍成电影的名著的视频。看完视频再读原著,学生读起来就饶有趣味了。我班还举办了“名著故事接力”活动,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来讲故事;开展了“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我的座右铭”“好书我推荐”等展示活动,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探讨成功得失,相互取长补短,在班级中形成“你读我也读,你品我也品”的读书热潮。这不仅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多方位展示的机会,还让本班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
4.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书香飘溢。班级在抓好本班活动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向学校及一些媒体投稿。学校还举办了“经典朗读比赛”,我班的学生积极响应,竟有18个人报名参加比赛,是全年级参赛人数最多的班级,场面最壮观,朗读气势磅礴,获得了一等奖。还有班级参加学校的英文歌曲比赛获二等奖,舞蹈比赛获一等奖,器乐比赛获一等奖;黄可盈的作文竞赛获校一等奖,林敬萱参加万江区中小学生书信比赛获一等奖,杜晓琪参加万江区避险知识竞赛获二等奖,樊子锋参加东莞市无线电测向比赛获一等奖(亚军)。一年来本班学生可谓屡战屡胜,愈战愈勇,捷报频传,书香满园飘溢。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了乐趣,在自己获奖时或者在分享同学的获奖中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
三、引导书香家庭
1.学生的读书活动会改善家庭氛围,也会影响父母的读书情况,反之亦然。既然家庭齐读书有特殊的意义,笔者就鼓励有一定知识层面的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笔者通过写信、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利用微信、QQ和微课掌上通的优势,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发活动照片、学生获奖情况给家长。平时给家长发短信时注重措辞的文明和礼节,逢年过节给家长发温馨的祝福语等,让家长感受教师的儒雅、班级的书香、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家有书柜。为了让学生从小将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笔者利用家长会时间,向家长、学生推荐藏书目录,倡导每个家庭必须买一个书柜,有条件的要装修一个书房,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让书香向家庭飘散。
3.建设学习型家庭。开展打造书香家庭的活动,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名著,经常在餐桌上交流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阅读心得等,为家长推荐适合孩子读的其他好书,同时也为家长推荐阅读书籍,如《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好家风成就好孩子》《富了,孩子怎么管》《优秀的孩子是这样管教出来的》等。平时,笔者在网上看到好文章,经常发到微信、QQ里与家长分享。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向一端。由于农村学校客观条件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阅读面有限已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学语文“语言”能力很差,不会表达、看不懂文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别说是学习能力了。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受知面很窄的农村学生而言,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急需加强的教育方向之一。
作为一位农村语文教师,多年的工作经历,始终有一个困扰教学的难题,就是学生们阅读量小、知识储备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农村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不高。另外,学生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手机短信,网络或杂志的娱乐阅读,对有品位的、有价值的书籍没有兴趣,致使学生阅读到的东西不仅良莠不齐,更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手段,也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那么在阅读资源匮乏,阅读环境简单、单一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一、解决农村学生“书源”紧张的难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农村学校无大量书籍可读的根本原因。许多农村学校连一个像样的图书室都没有,更别说图书馆了,即使有也只是摆设,藏书量少得可怜或书籍陈旧,学生面对的只有教科书而已。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知识层次有限又常年外出务工,能关注的只有留守儿童的吃穿而已,学习都无暇顾及,更别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了,学生家里自然也没有较多的书籍可读。因此,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学生有书可读。如在班级教室设置读书角或读书橱窗,让学生把各人有限的书籍汇聚在一起,积少成多,相互借阅,曾加学生的阅读量。班级设立读书联络员,定期向学校图书室借书,组织学生阅读,并开展读书交流、比赛等活动,也可以集中下载一些图文并茂的益智类和名著等电子书,利用有效资源建立自己的电子图书室,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当然,教师最好结合实际为学生列出一个阅读书目,防止学生盲目阅读。
二、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会读
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个人爱好等。推荐一些有益于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开动想象的故事性、文学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书,以及课标中的名著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句进行摘录,或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经常翻阅,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班级教室悬挂读书摘录牌(小黑板或专栏),学生轮流书写自己的读书摘录。组织学生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演讲精彩故事情节,交流读书体会。同时,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相结合,激发书面表达的欲望,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享受读书成功的喜悦。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热爱读书
随着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普及,现在热爱读书的人愈来愈少。取而代之是看电视、上网等。大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自然也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诚然,我们许多教师业余读书也越来越少,获取知识过于倚重于教科书、参考书、网络,直取目标,而丢了博览群书这个不仅积累而且会修身养性的高效手段。所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现代教育的践行者,尤其是一线的教育者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做“文化人”。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更要广泛涉及,以书卷气的博学多识和专业素养影响学生,给学生做个好读书、读好书的榜样。
总之,要切实提高农村学生阅读水平,既要抓好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需要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转变为我们的教育行为。不仅仅要完成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更需要我们用有限的资源,灵活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地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练就扎实的阅读能力。以培养学生用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南溪乡九年制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如我在讲《鲁滨逊漂流记》的前半部分时,先是声情并茂地讲述鲁滨逊首次航海时所遭遇的危险,但这些危险丝毫也动摇不了他继续航海的梦想。后几次航海虽然一波三折,可是没有危及他的生命。他最后一次出海是在1659年,这次航海他被不幸地抛弃于荒岛。在岛上,成群的野人、匮乏的食物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此时,我话锋一转:“鲁滨逊以后如何,你们想知道吗?《鲁滨逊漂流记》将会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蠢蠢欲动,争相索书。书中的故事是课堂的添味剂,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读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的情节中,好像身临其境,进入了奇妙惊险的现场,感受到课外阅x的诱惑,从而使学生们在课外越发喜爱阅读。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让我深深地为文学名著的色彩所震惊。我觉得主人公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能鼓舞千万读者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这本著作不仅赢得了千百万读者的喜爱,而且在我国读者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过,我觉得读书多的人最大的好处是――作文写得好!人人都想把作文写好,但是,如果不多看点书又怎么能写好作文!一个人只有看很多的书,其作文水平才会提高。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光凭着兴趣,对有情节的内容走马观花地读,不懂得积累与学习写作技巧,阅读的收效将是微小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爱阅读,而且要会阅读。
(1)选读法。这是一种根据学习需求,有目的地阅读相关文章来完成学习目的的阅读方法。如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推荐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有趣的实验》等科普类的文章,就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他们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才能使其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即快速浏览,利用快速阅读法,可以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4)摘录批注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摘录批注法可以使文章里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积存在其脑海中,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素材基础。
三、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1)我读你听。有很多学生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的活动。也就是我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而是将书拿到教室,在快要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很想读给大家听,然后读上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师生共读。只要是学生读过的书我都认真阅读,然后利用阅读指导课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如在读完《小王子》后,我们便进行了“短暂与永恒”的讨论。小王子的星球上有火山、玫瑰花,地理学家说只给他山不给花,是因为花是易逝之物。可经过讨论,孩子们认定玫瑰花是小王子灌溉的、保护的、喜欢的,是爱的象征,它会永远在人们心里开放,就像诗歌一样,它是永恒的。通过师生共读,共同讨论,学生提高了兴趣,自然就能认真地进行细读。
(3)评比心得。每月定期进行心得体会评比展览。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评;然后在班级里展览、评比;最后进行集体、个人拍照,并将其发在我的新教育实验博客里,公布于众,进行表扬。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他们都想将自己的体会写入老师的博客。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只有授以学生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去品尝阅读的快乐。让优秀读物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港湾”;让多样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牵挂”;让学生在阅读中钟爱阅读,享受书香,成为“采得百花终成蜜”的“小蜜蜂”。孩子们一定会用美好的童心、童真、童趣去解读书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在书海里驰骋古今,视通四海。我坚信,有书香陪伴的心灵必将更高尚,有书香陪伴的童年必然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三、我的读书安排:
1、必读篇目:《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关于自己班中的优秀生,老师总会感到开心,懂事能干的他们往往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完成不少事情。老师也很重视对他们各方面的培养,但主要倾向的是重视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轻视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不少老师在教育工作红对待优秀生是表扬多,批评少;看到优点多,缺点少;迁就多,要求少。这种认识和方法上的偏差,助长了优秀生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得优秀生形成了一些心理障碍。
曾经听过一位家长说到自己的孩子,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班里的优秀生。但小小年纪却把追求老师的表扬和偏爱当成了生活、学习的唯一目的。为了每一节课的听写作业能得个好成绩,她可以自己回家先听写一遍甚至多遍。任何一可以争取表扬的机会他多不会放过。这些本来没错误,但是他却为了追求老师的表扬动起了歪脑筋。交给老师拾到的钱是自己的钱;一下课就跟在老师后面,非要抢在其他同学前面帮老师拿东西;他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该生看见老师就盯着老师的状态让老师感觉心理发毛……
只要稍微留心就不难发现,在小学类似这样的优秀生的确存在。他们有着优秀的一面,诸如学习刻苦,求知欲强烈,成绩突出,遵守纪律等;但是也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缺点,甚至错误,如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强,感情脆弱,不爱劳动,我行我素等。本来对于正在发长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有一些毛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会使他们很快改掉。但由于他们是优秀生,成绩好,太惹人喜爱,或由于别的原因,对于他们身上的毛病,许多老师都能原谅,甚至视而不见,失掉了教育的良机。
教育优秀生恰恰要充分看到和估计到他们潜在的问题,教育他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功与过,要尊重别人,平等待人;要正确评价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在奋发进取中完善自我,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教师要通过对优秀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他们的胸怀更宽阔,从而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3
前段时间读了李希贵老师的《做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收获颇多,最近在读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让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其中有两点让我感悟很深,一是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书中说,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不是缺乏美好的事物,也许缺乏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和胸怀。
确实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好,成绩不好而对这个学生的评价不太好,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其中一面,而没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没有发现那些“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去看我们的学生,接纳我们学生的一切,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优秀的一面,我们应该敏感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利用”,使其更好的适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敞开胸怀,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美好事物的世界中。
二是要继续学习。书中说,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了。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的理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普通人都明白要一直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是我们教师,曾经在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就是让我们继续学习的最好解释。在信息高速发达,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这句话更加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