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岗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特岗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时间:2023-02-09 06:4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岗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岗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第1篇

一、上年年内部核算及考核方案的不足

1、上年的考核方案以内部核算利润为主考核指标,按部门实现的内部利润挂靠不同的工资考核系数,以此系数作为应发工资计算的依据,再根据其它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对应发工资实行保底下浮考核。这一模式可能导致能完成利润指标的部门在利润能确保的前提下,放松进一步降成本的努力。而对于完成利润难度大的单位,或因某一项指标扣罚已超过保底限额的单位,也可能会因此而放弃对其它业绩指标的努力。

2、目前公司的管理人员分为由公司设立岗位工资标准且由公司直接考核支付工资的人员和部门按完工产量结算的计件工资总额或货款收入计提工资总额由部门自行进行二次考核支付工资人员两部份。第一部份人员的扣款由公司直接落实到个人应发工资中,而第二部份人员由于部门留有工资余额,部门可能采用工资余额支付考核扣款,而未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容易导致不同部门同工种同工作类别人员之间考核后收入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个别部门会因此而挤占一线计件工人工资,导致一线计件工人队伍不稳定。

3、对采购部实行内部利润核算时,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大宗原材料的波动纳入内部利润考核范围,由于市场波动较大,不能真实体现采购部的工作业绩。

4、金工车间全额承担其所使用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固定费用,而该部份资产在评估中评估值偏大,且有部份设备基本未使用,导致金工车间固定费用总体水平偏大,不利于其参予市场竞争。

5、部长级岗位采用年薪工资加年终奖励提成模式,其中年薪工资的70%按月预支。由于年薪预支额本身偏低,故会导致月度考核力度不足,且年终分配余额过大,难以制定合理的分配办法,容易出现大锅饭局面。

二、今年内部环节绩效考核方案总体构思

1、将上年实行的月度预支、年终拉通汇算方式,改为月度岗位工资或月度部门工资总额按月度考核指标一次性考核,年终设立单项奖,按全年该项指标完成情况实施单项奖励的办法。同时加大月度工资发放比例,提高月度考核扣罚力度。

2、以上年内部各环节实际运行情况测定各种成本费用发生比率,并以此口径,根据今年公司经营规划,预算各种成本费用总额。综合考虑其可降耗的合理空间,设立今年的相关考核标的。

3、将计件工资单价划分为白坯直接计件工资、白坯间接计件工资、兰坯直接计件工资、兰坯间接计件工资、检验直接计件工资、检验间接计件工资几部份。即将制造部原属计件工资总额中支付工资的工艺科技术人员、工段长、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它费用从原计件工资单价中剥离成为白坯间接计件工资单价;将计调中心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它费用从原计件工资单价中剥离成为兰坯间接计件工资单价;将兰坯工段计件工人及班组长、辅工工资及其它费用从计件工资单价中剥离成为兰坯直接计件工资单价;检验组长的工资及其它费用从原检验计件工资单价中剥离成为检验间接计件工资单价;检验人员工资及费用为检验直接计件工资单价;剥离上述项目后的工资成为制造部一线工人(含工序检验、机修、模具、水电工等辅工、技工)的直接计件工资单价。

4、在原岗位工资范围不变的前提下,制造部工艺科技术员、工段长、办公室管理人员,销售开发公司各科室正副科长、计调中心室主任、计划员、工段长、开发科技术员、销售人员及质管部的班组长由公司制定岗位工资总额,加年终单项奖励的考核办法,由公司对其工资总额进行考核,部门内部再按工资范围进行二次分配,分配到个人的工资、过节费及年终奖严禁跨范围发放和使用。

5、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大宗物资(钢板、焊管)及金丰返供件、峡口电镀厂使用的物资不纳入采购部内部核算体系。其价格波动损益由公司承担,该部份物资在内部环节流动时仍执行内部结算价或内部调拨价,但该部份内部结算价或调拨价不计提采购部的期间费用。(预算时将上年该类物资期间费用分摊到其它物资上)

6、由于采购责任导致使用部门在使用上述未提期间费用的物资时所产生的直接损失由采购部承担。

7、由使用部门努力而降低的采购成本收益在内部核算时应调增使用部门内部利润,并相应调减采购部内部利润。

8、金工车间未使用设备不计提折旧费。正常使用设备原值高于目前市场价值的,按目前市场价计提折旧,厂房等按每月7元/米2计算使用费。

9、本思路主要针对内部核算及工资分配考核而言,因此对外报价真实成本测算中相关费用仍按原口径不变。

三、具体考核对象及考核指标

(一)、考核对象及月度工资总额设定

1、销售开发公司

部长:按公司部长级年薪工资的90%分月支付。

中层管理人员:各科室正副科长、计调中心主任共5人,按公司设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标准的90%作为相应岗位的月基本工资,各中层岗位人员月基本工资之和即为中层管理岗位工资总额。

一般管理人员:包括销售开发人员、销售人员、计划员、工段长、统计员,工资总额含月基本工资、通讯费、市内差旅费补贴,按岗位工资标准及定员定岗标准设定该类人员月均工资标准。

2、制造部

部长:按公司部长级年薪工资的90%分月支付。

中层管理人员:科长共3人,按公司设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标准的90%作为相应岗位的月基本工资,各中层岗位人员月基本工资之和即为中层管理岗位工资总额。

一般管理人员:包括工艺科技术员、工段长、办公室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含月基本工资、通讯费,按岗位工资标准及定员定岗标准设定该类人员月均工资标准。

3、采购部

部长:按公司部长级年薪工资的90%分月支付。

一般管理人员:采购部部长以外的其余人员,含月基本工资及通讯费、差旅费,按岗位工资标准及定员定岗标准设定该类人员月均工资标准。

4、质管部

部长:按公司部长级年薪工资的90%分月支付。

一般管理人员:包括检验组组长、质量统计、检具量具技术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含月基本工资及通讯费、差旅费,按岗位工资标准及定员定岗标准设定该类人员月均工资标准。

5、电镀厂

厂长:按公司部长级年薪工资的90%分月支付。

电镀厂付厂级人员:按公司设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标准的90%作为相应岗位的月基本工资,各中层岗位人员月基本工资之和即为中层管理岗位工资总额。

一般管理人员:对“金仑电镀厂实行一体化管理文件汇编II”中所列岗位工资人员,其岗位工资总额为22577元。

(二)、考核指标

1、公司总体目标

单位:万元

NO

项目

确保目标

奋斗目标

销售收入

2R

6800

7200

4R

以**定单为准,预计1800万元

财务利润

平过

100

2、部门考核指标

(1)、销售开发公司

A、年度考核指标

a、**外接业务收入——确保目标300万元,奋斗目标400万元。

b、全年内部核算利润目标

c、货款回收完成率

按经总经理批准的本公司与各客户单位签订的货款结算办法100%执行。

d、资金占用定额(含不良资产)

产成品及发出商品占用(含白坯库及装配环节)810万元,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应收帐款占用900万元,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e、不良资产

产成品及发出商品不良资产占销售收入比率,在03年基础上下降20%(不含股份公司已确认的老不良资产的处理)

应收帐款不良资产新增额为零,股份公司已确认老不良资产在今年处理完。

f、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属销售开发公司责任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的返工或报废损失以及属销售开发公司责任的其它的返工或报废损失;市场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在上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g、三包退货率≤1.7%

h、主机厂一次交验合格率≥98%

B、月度考核指标

a、内部核算目标利润月均值

b、货款回收完成率

c、资金占用定额

产成品及发出商品占目标同年度占用标的,按旬平均占用计算

应收帐款目标同年度占用目标,按月末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

按报经总经理批准的不良资产处理计划进度进行考核,出现新增不良资产如未报处理计划视同未处理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f、由于本部门责任当月未完成主机厂销售计划导致公司被主机厂罚款500元以上

g、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2)、制造部

A、年度考核指标

a、全年内部核算利润目标

b、白坯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90%(其中属采购责任、经计调中心调整计划除外)

c、在产品资金占用定额(含不良资产8万元)

2R在产品占用88万元,4R占用目标115万元,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及处理损失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考核

全年不良资产处理损失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进入白坯库以后环节)

属制造部责任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的返工或报废损失以及属制造部责任的其它的返工或报废损失;市场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等,在03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f、白坯一次交验合格率≥98.5%

g、制造部白坯加工过程报废损失(进入白坯库以前环节)

属制造部责任而承担的白坯加工过程报废损失,以上年月均损失为基础下降30%。

h、工伤事故损失在上年基础上下降40%,一次性损失大于10000元以上的伤亡事故取消奖励。

B、月度考核指标

a、内部核算目标利润月均值

b、白坯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90%(其中属采购责任、经计调中心调整计划除外)

c、在产品资金占用定额(含不良资产)

占用目标同年度占用标的,按旬平均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

按报经总经理批准的不良资产处理计划进度进行考核,出现新增不良资产如未报处理计划视同未处理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f、当月未完白坯入库计划导致公司被主机厂罚款损失≥500元

g、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3)、采购部

A、年度考核指标

a、全年实现内部核算利润目标

b、物资入库计划(物资领用计划)完成率≥95%

注:以制造部或计调中心下达的物资领用计划为物资入库计划考核的依据,在按计划进度领用时,因缺货或质量不合格,导致该计划实际领用差缺量大于2%时,即为一个品种未完批次,同一产品有一个以上计划未完批次即记为一次未完考核批次,全月产品未完批次与产品计划批次之比即为当月未完成率。

c、物资储备资金占用定额(含不良资产,其中老不良资产18万)

物资占用目标340万元,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及处理损失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考核

全年不良资产处理损失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属采购责任(扣除分供方赔偿)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的返工或报废损失以及其它原因的返工或报废损失;属采购部责任的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损失,在03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f、外协、外购件一次交验合格率≥99%。

g、物资对外调拨(外卖)利润万元以上。

B、月度考核指标

a、内部利润目标月均值

b、物资入库计划(物资领用计划)完成率≥95%

c、物资储备资金占用定额(含不良资产)

占用目标同年占用目标,按旬平均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及处理损失

按报经总经理批准的不良资产处理计划进度进行考核,出现新增不良资产如未报处理计划视同未处理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f、当月未完物资入库计划导致公司被主机厂罚款,损失≥500元

g、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4)、质管部

A、年度考核指标

a、公司各内部利润中心利润总目标

b、主机厂一次交验合格率≥98%

c、三包退货率≤1.7%

d、峡口产品综合合格率≥95%

e、公司及峡口责任市场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属公司内部环节及峡口责任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损失或报废损失,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在上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f、制造部白坯加工过程报废损失

属公司内部环节责任而承担的白坯加工过程报废损失,以上年月均损失为基础下降30%。

g、**以外的分供方责任索赔及质量不合格罚款收入

非公司内部及**厂责任的,属其它分供方责任而导致本公司加工过程或市场销售环节的损失的索赔额,以及因分供方产品质量不合格而给予分供方的罚款收入,以上年月均索赔或罚款收入为基础,要求上升30%。

h、ISO9001—2000复审,一次复审合格

i、因错漏检造成的返工损失及报废损失全年≤2万元

B、月度考核指标

a、公司各内部利润中心内部利润总目标月均值

b、主机厂一次交验合格率≥98%

c、三包退货率≤1.7%

d、公司及**责任市场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属公司内部环节及**责任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损失或报废损失,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在03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e、主机厂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罚款

f、质量判定时,发生误将外部责任判为内部责任,经核实后对责任人、部长分别进行处罚

g、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5)、**电镀厂

A、年度考核指标

a、**外接业务收入——确保目标300万元,奋斗目标400万元

b、全年实现内部核算利润

c、资金占用定额

占用目标155万,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d、不良资产及处理损失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考核

全年不良资产处理损失考核

e、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属**电镀厂责任的三包损失、市场交验退货的返工或报废损失;电镀厂责任的三包索赔及质量罚款,以03年基础上月均下降30%。

f、兰坯一次交验合格率≥98%

g、兰坯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90%(其中属前工序责任、经计调中心调整的计划除外)

h、工伤事故损失

在上年基础上下降40%,一次性损失大于10000元以上的伤亡事故取消奖励。

B、月度考核指标

a、内部核算利润目标月均值

b、资金占用定额

占用目标同年度标的,按旬平均占用计算。

c、不良资产及处理损失

d、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损失

e、兰坯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90%(其中属前工序责任、经计调中心调整的计划除外)

f、由于本部门责任未完成销售计划导致公司被主机厂罚款≥500元

g、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6)、金工车间

A、年度考核指标

a、内部核算利润目标

b、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90%

g、资金占用定额

占用目标待定,按月平均占用计算。

h、工伤事故损失

在上年基础上下降40%,一次性损失大于10000元以上的伤亡事故取消奖励。

B、月度考核指标

a、内部核算利润目标月均值

b、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90%

c、资金占用定额

占用目标同年度标的,按旬平均占用计算。

d、本部门责任的未完新品开发计划

i、公司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

五、月度及年度考核说明

(一)、月度考核

1、连续二个月不能完成内部核算利润确保目标月均值,且累计平均值也未完成时,第三个月起下浮被考核岗位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当月完成内部核算利润目标月均值且累计月均值也完成时取消下浮。

2、连续二个月未能完成资金占用定额控制目标总额,第三个月起下浮被考核岗位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达到目标时取消下浮。

3、连续二个月返工、报废损失及三包索赔质量罚款均大于目标值,且累计平均值也大于目标值,第三个月起下浮被考核岗位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当月损失低于目标值且累计平均损失也低于目标值时,取消下浮。

4、未按不良资产处理进度计划完成不良资产处理任务,从延期的第一个月起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处理完成时取消下浮。版权所有

5、连续二个月不能完成货款回收应回收额的95%,且累计回收率低于100%时,第三个月起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欠收部份完全回收完成或经公司同意作相应财务处理时取消下浮。

6、由于本部门责任未完成主机厂销售计划导致公司被主机厂罚款损失≥500元时,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销售开发公司对非本部门责任承担连带责任,考核减半。

7、连续二个月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低于目标值,第三个月起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入库计划按时完成率达到目标值时取消下浮。

8、质管部连续二个月主机厂一次交验合格率<97%,第三个月起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当月一次交验合格率≥98%时,取消下浮。

9、质管部连续二个月三包退货率>1.7%,第三个月起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至当月三包退货率≤1.5%时,取消下浮。

10、当月产品交付市场后,因质量问题而被主机厂罚款累计超过1万元时,下浮月基本工资(或工资总额),。

11、公司已有规定的其它考核项目,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二)、年度考核

达到年度考核指标标的,按考核指标项目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五、04年经济责任指标标的的制定及考核任务书的签署规划

1、03年12月2日前,公司办公会审议修订并通过本思路。

2、03年12月4日前,由公司财务部综合科根据本思路及03年实际运行指标和04年规划测算本思路中各项考核指标标的,并报总经理审批。

第2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倾斜农村教师培训,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构建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师德教育。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师德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建立比例合理的省、市、县、校级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年龄、职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和教育差距。

(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逐步显现。

三、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师德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一)建立师德教育、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进一步增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要引导教师学习杨爱军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优秀品格。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教书育人的楷模。学习要记笔记、写心得,做到真学真知真用。

2、建立师德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档案,通过学校评价、学生测评、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级。新录用的教师必须经过职业道德专门培训方能上岗。学校要通过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开设校园网师德投诉平台,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师德监督员”等,加大对师德的监督力度。对师德出现问题较多的学校,要取消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当年各种评优评先资格。

3、开展师德建设评优树先活动。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学校要及时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继续深化“仁爱之师”评选活动,在教师节前夕,要表彰一批杨爱军式的“仁爱之师”。各学校要举行教师职业操守宣誓签名活动,并在校园显要位置或教师办公场所悬挂宣誓签名内容。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高

1、加强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一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对名教师培训人员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出一大批能带领和推动所在地区、学校和学科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力争培养出若干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教育名家。

2、深化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各学校要在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形式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校本研修内涵质量,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并形成本校特色。

3、持续抓好专项培训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和考试;继续抓好高中课程改革培训,重点抓好市级培训;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大外语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来我市培训和选派外语教师出国培训等形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

4、加快学历提升培训。区市县教育局要认真贯彻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工作的意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学校要主动为教师创造参加提升学历培训的良好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要倡导教师把学历提高与学校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5、全力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各项培训,定期对信息技术专干进行专项培训;各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引导教师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校本研修;广大教师要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校、区(市、县)要逐级开展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自制课件、教具等教育教学技能和职教专业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激励。

7、要充分发挥各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中的各项职能,加快提高研训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学院要重点抓好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全市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视导,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跟踪反馈工作。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要重点抓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区域教师培训分片管理、课程指导工作。市教育局今年要对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评。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教师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农村教师教育难点问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快建立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工作所需经费。

2、搞好校本研修指导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要深入职场,组织研训教师“聚焦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在研训中开展专业引导。抓好农村教师集中培训,重点抓好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搞好符合教师教育需要的课程资源开发。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农村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抓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着力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村中心小学要在本学区教研活动中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各学校要保证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时间,保证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教育工作。

4、建立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要积极发挥瓦房店师范学校的作用,与各涉农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破解教师教育难题。不断挖掘驻*的师范院校的社会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教师教育的活力与生机。

5、大力开展帮扶活动。一是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二是以订单的方式开展名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继续开展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四是建立顶岗、援岗、特岗机制。

(四)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我市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1、严格选录教师准入条件,规范选录教师工作程序。农村小学选用的新教师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城市中小学和农村初中选用的新教师应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2、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师职称评审考试办法,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办法》、《*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加强对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市中小学教育专家评选办法》、《*市中小学学科专家评选办法》,评选一批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拔尖人才,激活高级教师职称后成长动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和校长团队。

4、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区域内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交流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加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优质师资相对集中的学校与优质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之间对流的数量,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市教育局成立由副局长马瑞春担任组长的*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教育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要通过报纸、电视、校园广播、教师网站、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和活动部署,营造广泛的活动舆论氛围。

第3篇

1、根据需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外出引才。今年,我们根据需求,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安徽(合肥)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和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还组织企业赴*、*、*等地进行招聘。今年,我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790名。截止年底,我市人才总量达到115545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66人。二是“订单”引才。继续发挥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订单”引才优势,引进*职院、*学院、*职院、*职院等多所院校毕业生560人。三是参加*市首届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恳谈会。10月28—29日,我市组织102家企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78所高等院校进行洽谈对接。钱江摩托、新界泵业两家企业分别与四川大学、*科技大学签署了校企人才合作协议;明华工贸、爱仕达电器两家企业则分别与*大学、*职院签署了实训基地协议。我市还与四川大学、*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三所院校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2、强化服务,搭建人才供需平台。一是扩大市场交流。今年年初,我们举办了第三届春季人才招聘周,期间企业进场设摊415家次,张贴信息328家次,推出岗位4326个,进场应聘者超过37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986人。同时每周日定期举办“人才集市”,全年共举办53期,进场设摊单位4327多家次(其中张贴信息1630家次),推出岗位19910个。二是开辟网上交流。*人才网全年新增企业会员322家,网站点击率达23万次,现共有个人会员18749人。三是更新硬件设施。市人才交流中心于今年12月重新整修办公区,实行窗口式服务,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上墙公布,方便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

3、出台政策,优化人才吸纳环境。一是印发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温政发[20*]1*号)。意见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聘用人员提出了要求,同时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二是扩大人事数量。今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新接收毕业生档案5724份,人事档案数量已达29002份。全年共办理人事6536人,集体2621人、32家单位。三是大规模开展人才派遣。今年是我市人才派遣大规模展开的一年。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合同用工的管理、派遣协议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事宜。截止年底,实行人才派遣的已有企业单位21家、877人,机关事业单位198家、2162人。

二、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

1、坚持实行“凡进必考”的人事考录制度。根据本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队伍建设需要,建立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补员制度。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完善人事考录制度。今年,我们组织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39人,向社会公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210名,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次、考录(招聘)81名,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次、选调15名。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165名。在考录过程中,实施“阳光操作”,从制定招考简章到报名、考试、体检、考核每个环节都规范运作,严格把关,并推行面试考官异地执考制度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面试旁听制度。最大限度提高整个招考过程和各个环节的透明度,赢得了社会的共识。

2、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是开展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办理131名新录用公务员和20名干部公务员登记手续,补办7名公务员过渡手续,重视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建设。二是开展事业单位申报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严格条件和程序,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今年共申报了市体育局等13家单位。三是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考核原则,以公务员职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做到规范考核行为,严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质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重点把好优秀等次比例和不称职等次人员的确定关,对本年度受党政纪处分和效能告诫,单位未按规定确定考核等次的公务员,严格审核并一一予以纠正。全市2734名公务员参加考核,被定为优秀等次454名,称职等次2173名,基本称职等次19名,不称职等次1名,不确定等次87名。四是完成竞争性公开选调工作。我市报名参加省级机关面向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公开选调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有54名,通过资格审查有35名,其中有2名被省级机关选调。我市市级机关共选调公务员11名。

3、继续做好干部安置工作。今年,*市下达给我市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共计28名,其中团级干部4名、营职干部11名、连排职干部10名、技术干部3名。为圆满完成今年干部安置任务,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落实安置计划。把团职干部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下达指令性计划安置,并与接收单位领导班子配备通盘考虑。对营职以下(含营职)及技术干部继续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根据考试考核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职位要求自愿选择接收单位,已全部安置完毕。28名干部中,安置在行政机关21人,占75%,事业单位7人,占25%。

4、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为确保我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1月30日,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并召开会议,部署全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工作,还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先易后难、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化”原则,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定期检查督促和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的“三定期”制度。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如对镇(街道)计生服务站原县招聘人员,提出了在继续执行温人劳社薪[20*]33号文件的基础上,可参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的意见,较好地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市人事局和市领导的肯定。截止目前,全市已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102个,占全市事业单位总数的24.6%;签订聘用合同人员32*名,占事业单位人数的19%。

5、重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今年以来,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市人事劳动培训考试中心对全市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全国普通话等级测试。参加测试人员2510人,达到合格标准有2496人,其中二甲1人,二乙562人,三甲1356人,三乙315人。还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公共课继续教育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3期,参加培训考试人员5462人。首次开展省二三级等级英语培训,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考试人员114人。积极开展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315人,参加考试人数782人,模块考试2830人次。

三、加强机构编制控制,规范事业单位管理

1、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方案,将政府各部门涉及城市管理有关的行政执法职能调整划归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独立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下设16个中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后,有关部门不再行使已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2、切实加强机构编制控制。一是确立从严控制、严防反弹的思想。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审批各部门有关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的请示报告,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编制也要通过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解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扩大机构编制;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也要从严掌握,做到总量控制。二是维护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申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同级党委、政府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动。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制度,即凡属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严肃认真对待机构编制审批工作,坚决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政出多门、越权乱批机构编制的违规行为的发生。截止12月底,全市行政编制总数为3098名,实有2986名,缺编112名。其中市级机关行政编制770名,实有768名,缺编2名;政法系统行政编制1163名,实有1131名,缺编32名;镇(街道)行政编制1165名,实有1*7名,缺编78名。

3、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市编办把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积极筹备,今年10月开始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为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一是把好法人条件审核关。按照依法成立、机构名称、开办资金、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条件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记。二是把好年检关。加大力度,对已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面进行年检,今年参检事业单位224家,年检率达97%。年检时对事业单位进行认真审查,对合格的继续确认其法人资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三是对新设立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符合一个登记一个。全年新登记事业单位15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76家。

4、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召开会议,部署清理工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工作的通知》(温市委办[20*]3号),并于1月15日,召开全市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工作会议,部署清理对象和范围。三是规范管理工作。制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管理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4号),规定从5月1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编制外人员(包括补充人员),需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外人员审批表》,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招用人员要按照岗位需求,面向社会择优录用。编制外人员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根据审批计划和实际使用人数核定各单位编制外人员预算。在核定指标内,编制外人员全部进入派遣公司派遣。经清理整顿,共核定使用编制外用工机关事业单位226个,使用人数4634人,已实行派遣人数2150人。

四、推行专技职务评聘分离,加强专技人员队伍建设

今年,为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为我市人才总量增加和人才档次提升作出了努力。一是制订下发2007年度*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通知,对各单位上报的登记表和名册进行审核。二是召开20*年春节我市入选*市“211”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人员及国务院特贴人员座谈会。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共有979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四是对766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人员进行初定专业技术资格。五是审核推荐委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评审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221人;召开农业、工程、建筑、船舶、中小学中初级评委会评审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481人。六是上报我市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推荐人选,组织我市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和*市“211”人才工程人才赴海南休养。七是参加*市组织的20*年企业与博士后科技项目洽谈会。

五、关心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福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认真执行上级工资制度政策文件,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改工作。今年,共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改15家、教育卫生管理人员工资套改60家100多人。办理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滚动升级和正常晋升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2100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职称)变动升级769人。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政统发)年终一次性奖金6000多人。办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审批5482人并列入财政统发。办理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确定506人。办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159人。办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住房困难补助242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100多人。组织春节慰问老干部和住院干部职工200多人。完成2007年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统计年报工作。做好今年全市公务员身体健康检查工作。通过努力提高体检标准每人400元,邀请专家拟出体检项目,进行反复论证,最后确定必检项目和个人选择项目(建议),起草文件并打印体检通知书5000多份。

按照职能要求,做好企业退休干部和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根据我市企退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实际,制订企业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办法,从依托主管局健全工作网络、加强退休干部学习管理、抓住有利因素树立正气化解矛盾、正确引导营造和谐氛围、切实做好年终慰问工作、加强活动中心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尽可能缓解企业退休干部上访问题。根据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调整企业退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浙人发[20*]30号)要求,提高了我市326位企业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并及时发放到位。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对长期患病和家庭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干部进行重点慰问,共走访慰问74人次,发放慰问金4万元。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采取“五包”措施和综合办法,确保我市企业退休干部思想稳定。

六、用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

按照“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年来,全市城镇净增就业人数822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3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1、开展创业富民促进就业试点。3月至9月,我局在石桥头镇开展了创业富民促进就业试点。通过试点,该镇逐步走出了一条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资金保障。二是坚持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三是构建队伍网络,做好就业服务。四是调查摸底,建立台帐。五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该镇创业富民促进就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再就业的造血功能,解决了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难题。

2、加强再就业援助。帮助27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局一是开展调查摸底,搞清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和分别情况;二是制定分解指标到各镇(街道);三是下到各镇(街道)进行面对面沟通,商讨措施办法;四是用足用好再就业相关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经过努力,已超额完成2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另外,止年底,我局已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150本,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确认开业审查核发一次性创业补贴计386人,发放资金77.2万元。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新办营业执照有1000多户,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有509户。

3、举办就业再就业推介会。今年共举办了12次大型就业再就业推介会,共有885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8896个,会上前来求职登记7246人,达成意向4780人,当场录用19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60人。每次推介会前,预先进行广告宣传,争取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会上还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活动,设立下岗失业和被征地人员培训报名点。

4、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通过联合办班、企业自培等方式,开设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系统操作、车工、钳工、电工、市场营销等专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另外,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创业。市就业处全年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60人,其中创业培训220人。同时对外省来我市务工人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到年底,参加培训的外省务工人员为10012人。市技校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8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276人。

5、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各个村居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零就业家庭”情况,对初步确定的23户35人“零就业家庭”建立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二是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建立就业服务档案,实行“一家一策、一人一策”,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三是提供职业培训。对缺乏就业技能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使其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基本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调查登记、申报认定和就业服务制度,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并建立回访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至6月底,已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清“零”目标。

6、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一是加强对公共职介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今年市劳动力中心市场被工商部门续评为三星级市场。二是严格审查用工信息,杜绝虚假信息,提高介绍成功率。今年进市劳动力中心市场求职登记有30067人,提供就业岗位35418个,介绍成功有18162人,成功率为60.4%。三是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活动。2月份,我局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责令改正16家,注销职业介绍资格1家。四是加大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力度。开展年度审验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民办职介机构49家,分布在全市9个经济较为发达的镇和街道。

七、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1、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推进。一是按照浙政发[20*]70号和浙劳社老[20*]125号文件精神,在11月份减征企业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减征金额达到3640万元。同时根据文件精神,向市政府提出将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从16%降到12%。二是根据浙劳社老[20*]136号文件精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资123元,20*年度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达到1180元。三是正在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低”与“统一办法”并轨衔接办法。四是开展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416人,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60人,其中在职职工4432人,退休人员1288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45383万元,基金支出24189万元,基金累计结余119942万元。

2、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不断发展。一是积极稳妥做好医保扩面工作。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市属集体以下各类企业,实行用人单位职工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捆绑的参保办法。二是正在出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政策调整办法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办法。三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门,帮助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将监督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预计全年医保基金减少支出600万元以上。至11月底,完成了*市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指标,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数达到89*0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12709万元,基金支出7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612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加人数达到58000人。

3、工伤保险参保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方便企业参保,各镇、街道劳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务措施,代办各项手续。我局社保科在规定时限内给参保职工作出工伤认定,缩短认定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新河和箬横两镇进行工伤认定简易程序试点。加强工伤认定工作管理,制订并实施工伤认定操作规程和业务流程。通过实地调查和询问等,有效遏制冒名、虚构、伪造申请工伤资料违法骗取工伤待遇歪风。截止11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0人,完成*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覆任务。全年共认定工伤7832起,组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1812人。全年工伤保险费收入3586万元,基金支出2339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142万元。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2800人,生育保险费收入239万元,基金支出13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67万元。

4、继续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一是抓基金征缴。年初通过与各镇(街道)沟通联系,落实*市下达的失业保险征缴扩面任务,确保全市征缴任务按时完成。二是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征缴和发放新思路。完善失业保险金发放程序,做到既方便失业人员,又能严格把关,服务好失业人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的作用。三是积极配合市审计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的督查审计工作。四是出台《*市失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内控能力,确保基金安全。截止11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总数为86453人,比上年净增8557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236.5万元,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9417.1万元。

5、调整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一是调整保障待遇和缴费标准。8月28日,我局会同市财政部门,下发调整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和缴费标准文件,调整幅度达10%,直接惠及19540位参保人员,月增发保障金68.5万元。二是调整参保政策,落实“即征即保”。12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该意见调整了参保办法,使保障对象不受以“户”为单位条件的限制,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即征即保”或“择期参保”。新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调整参保办法,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全面实施“即征即保”创造了条件。截止年底,新增参保人数5883人,新增保障资金12409万元,新增享受人数490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障金7363万元。

6、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基金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基金收入、待遇支付各个环节互相监督的正常的工作机制,规范基金收支管理。二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基金使用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针对基金内部使用管理及审计部门审计出的问题,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各类保险基金自我核查工作,形成基金自查报告,并及时研究解决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走访欠费单位,催缴欠缴基金。到教育局催缴欠缴的1000多万元医疗保险基金,财政部门已在7月份解决了欠缴的医保基金。上半年收回欠缴各类保险费1835万元。

八、依法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劳动争议,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本着“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积极指导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劳动争议调解委和派出庭开展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工作。今年新增设了城西街道仲裁派出庭。城北街道积极探索调解网络向村级延伸,提出了“劳资纠纷调处个案不出村、不出街道”的目标,此举得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厅长的肯定。今年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598件,结案4214件,为11384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339万元,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加大市本级仲裁委办案力度。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今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比去年上升了近30%。今年共立案416件,其中工伤赔偿321件,劳动报酬68件,劳动合同13件,其他争议14件。已审结411件,结案率为98.8%。通过审理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0.17万元。为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矛盾,一是在案件处理中尽量做到方便当事人,保障其充分行使申诉权利;二是严格按仲裁规则办案,保证案件质量;三是调解与裁决相结合,并以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原则处理劳资矛盾,迅速化解矛盾;四是在处理好个人劳动争议的同时,集中精力审理好集体争议案件。

3、重视组织和制度建设。一是及时调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保证仲裁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仲裁人员培训,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组织仲裁员参加省厅举办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培训。规定专职仲裁员定期学习制度,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和最高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进行了专题学习。三是明确内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内部监督。为保证办案质量,在仲裁科(院)内部实行分工负责制。从案件立案、审理到结案实行分工负责,落实各人责任。

九、开展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20*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出动检查754人次,检查企业854家,涉及职工55989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24729份,送达《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和《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30份。畅通“12333”投诉举报电话,日平均接待劳动者达20多人,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384起,结案384起,为3*9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972.45万元。行政立案处罚案件32起,结案36起,处罚金额25万元(其中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6起,清退童工31人,处以罚款21.75万元;违法招用无合法证件人员案件7起,处以罚款1.9万元)。完成书面审查9504家,其中上报失信企业5家。获*市劳动保障监察案卷质量评比第一名,并被*市局评为劳动保障规范化达标综合先进单位,推荐为省劳动保障监察*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1、完成各项专项行动监察任务。监察大队今年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专项行动监察任务,主要包括“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春暖行动”。通过整治清理,我市劳动用工环境大为改善,企业依法用工氛围逐步形成。同时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业主逃匿拖欠工资案件25起,联合各部门和镇(街道)为1893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00多万元,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今年,我市共有9504家用人单位参加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任务数为7790家,完成率达118.95%。为保证书面审查工作顺利开展,我局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同时将书面审查时间及相关事项在*日报上刊登公告,还以邮件的形式发往各企业。大队专门设立了诚信档案股,落实专人负责书面审查工作。通过书面审查,确定A级企业126家,B级企业5624家,C级企业3749家,上报*市失信单位5家。

3、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今年1月份,市委办和市府办

联合下发《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9号),要求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配合联动。大队根据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各镇、街道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和业主逃匿案件,落实了欠薪预警机制中确立的各项措施,有效的防止和解决的发生。12月25日,*市政府召开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视频会议,我市林先华常务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建立欠薪预警长效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欠薪事件》的经验介绍。

4、健全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市欠薪应急周转资金管理办法》,保证该项资金适时发挥作用。同时,继续落实好《*市建筑业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督促在温建筑企业建立欠薪保障金。已有70家企业(项目)共交纳欠薪保障金1100余万元,为切实解决建筑行业拖欠工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今年2月,我局与市交通局、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联合下文,贯彻实施浙江省交通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建立交通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解决交通建设领域的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截止11月,市交通领域工程共有4家交纳欠薪保障金319万元。

5、抓好“双推”工作制度化管理。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第一年,我们很抓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的推进。12月上旬,我局组织人员对各镇、街道“双推”工作进行了一次抽查。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20735家企业与375390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1795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与所在企业或被覆盖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与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基数比较,企业覆盖面超过了5.8%,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了3.96%,集体合同签订率超过18.54%,点上劳动合同签订合格率达到100%。企业职工台帐均已建立,并已输入电脑。

6、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市自20*年在新河羊毛衫行业率先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提高,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目前,我市已在羊毛衫、水泵、轴承、注塑、制鞋、帽业、船舶修造等7个行业中开展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600多家,受益职工达3万多人。此项制度得到了有关专家、上级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去年11月26日,得到了总理“*的做法可以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今年3月10日,全省推广*市工资集体协商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陈加元副省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7、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大部分镇(街道)已建立了劳资调解四级网络体系,即市、镇(街道)、管理区、村(居)四级,还有些地方已经延伸到企业内部。以城北街道为典型,该街道重视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现在该街道的大部分劳资纠纷都能在本辖区自行消化和妥善化解,为解决劳资纠纷设立了第一道防线。城北街道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的做法和效果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各级报刊上多次刊登。箬横镇、石桥头镇、城西街道、横峰街道等借鉴城北街道做法,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网格化路子,分别在本辖区的工业园区和村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完善了基层劳动保障网络。

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今年*市局下达给我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为技师2*人、高级工795人。为完成培训任务,我们深入各镇、街道进行宣传,征求意见,制作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鉴定计划数,并将培训数列入市政府对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我们多次下到各镇、街道,督促落实培训推荐任务的完成。至12月底,我市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1040人,其中高级工820人,技师220人。

2、开展技能大比武和首席技工评选活动。一是在大溪新界泵业有限公司举行全市水泵嵌线工技能大比武活动,共有9支代表队、27名选手参加。二是在箬横舜浦帽业有限公司举行帽业编织技能大比武,共有12支代表队、36名选手参加。三是开展市首届首席技工评选活动,共分车工、电工、汽车修理工、美容美发师、烹调师等五个工种。四是组织市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比武、竞赛和评选活动,促进了技工岗位练兵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今年我们不断拓展考证的空间,经过艰苦努力,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训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21343本,其中初级19275本,中级1248本,高级820本,超额完成*市下达的鉴定任务数。

4、重视做好市技工学校的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今年市技校在招生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努力拓展招生渠道,寻求更多形式的合作办学思路,基本完成招生任务。通过学校推荐与召开就业洽谈会形式,至9月份,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完成,就业率仍保持在96%以上。该校力抓德育核心,主抓教学中心,强化技能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12月份举行的*市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中,该校普通车工和数控车工分别获得师生个人第一、团体第一,工具钳工和演讲比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的好成绩。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9月份学校督导评估中,顺利通过了07学年学校发展规划评估,八个方面规划目标,全部达标。

十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本年度因不服工伤认定,申请人向市法制办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议43件,申请人提请市法院行政诉讼案件33件。针对如此多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方面依法规范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市法制办和市法院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应诉工作,在业务科室指定专人专门负责。所有工伤行政复议结果均维持我局所作出的行政确认,工伤行政诉

讼也未出现败诉。10月22日,我局在省厅召开的全省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工伤认定行政应诉思考和建议》的经验交流。

2、继续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继去年我局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共撰写18篇调研文章后,今年我局从5月份开始,局领导率先垂范,广泛发动全局各科室和下属单位深入基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到8月底,调研活动基本结束,共收集调研报告22篇。11月中旬,组织优秀调研文章评比活动,分别评比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这些调研报告对市领导和局领导进行工作决策提供了参考。其中《*市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探讨》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两篇调研文章分别被《浙江人事》和《浙江劳动与保障》刊登。

第4篇

水电房建段段长:xxx(2006年3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水电房建段向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5年工作的简要回顾版权所有

2005年是铁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水电房建段全面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励精图治谋发展的起步之年。在这一年里,全段干部职工上下一心,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全生产势头良好。全年消灭了责任行车险性及以上事故和责任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实现了首个安全年。春运期间,未发生任何设备故障和人身安全问题。截止2006年3月9日18点,实现了水电房建段行车、劳动安全200天。

——设备质量稳步提高。水电专业:完成高低压电力线路维修422公里;给(排)水管路维护180公里;高压低变(配)电所维护及设备预防性试验21座次;供电设备检修(隔离开关、油开关)32台次;给水(所)泵房维修及预防性试验23座;高压线砍青155处;变压器维修83台;水泵维修62台;客车上水拴维修120处。电力贯通线、变配电所、客车上水管、栓检修兑现率实现了100%。房建专业:全年完成生产房屋维修27万换算平方米,生产用道路维修4980平方米;排水及电缆沟渠维修2000余米;内水内电整治160处;站台维修15处;房屋建筑侵限整治5处;站房、站台照明专项整治2处;消防设施专项整治2处。全年水电专业完成大修、更改13项,累计资金134.4万元。房建专业完成益阳、常德两站春运设备设施专项整治8项,累计资金52.3万元。设备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水电费回收成绩显著。建段以来,成立了专门的水电费收缴稽查队,及时充实了水电回收工作力量,完成水电回收208.59万元,实现回收率91.8%。

——生产力布局调整平稳到位。顺应全路改革的大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了水电、房建两个专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初步理顺了管理关系,优化了管理结构,确保了公司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全段安全生产、职工队伍的平稳过渡。

——整章建制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建段后的实际情况,相继制定出台了《益阳水电房建段安全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制度和办法,初步理顺了管理关系,明确了管理责任,为今后进一步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配合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探索专业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拟定了《水电管理办法》、《房建管理办法》等多个专业性文件,这必将对今后水电、房建的专业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职工教育有序推进。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达135人次,委外培训56人,狠抓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入路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作业证年审培训,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特种则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

——为职工办实事得到基本落实。一是不断强化“服务现场”的意识,在资金运作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为一线班组添置空调台、电视机台,完成配电所铝合金窗更换平米,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产条件。二是修订并实施了新的岗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向一线职工和重点岗位倾斜原则,同时积极、稳妥地配合公司,做好了职工岗位工资调整工作,职工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困难职工、特困职工发放困难补助金万多元。

除此之外,综治路风、计划生育、、消防、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后勤保障、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工作均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段党总支、工会和团总支充分发挥了整体优势,为全段的安全生产、职工队伍稳定等各项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全段干部职工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更离不开广大离退休、调研老同志和职工家属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水电房建段,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员工以及始终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调研员、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安全基础依然薄弱;设备老化等病害还普遍存在;电力贯通线运行依然面临砍青难度大、雷害等诸多因素的挑战;职工“两违”现象依然突出,安全管理有待强化;现场用工矛盾依然突出,员工业务素质还难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沿线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严重干扰和影响安全生产秩序。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6年的形势和奋斗目标

2006年,是公司加快发展、实施新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水电房建段进一步规范管理,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三大、两重、一多”。

三大:一是安全压力大,我段是新段,安全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安全管理仍然不够规范,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二是成本控制压力大,今年公司将实行更为严格的预算制管理,按照经营责任目标的要求,我段全年各类成本必须控制在万元以内,三是队伍稳定压力大,我段100多职工散居在沿线五个领工区、16个工区,各地社情相当复杂,加上青工思想活跃、情绪起伏大,确保职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是一场严峻考验。

两重:一是生产任务重,我段今年在确保石长线运输安全畅通的基础上,加大设备投入,加强设备基础,设备日常维修、大中修及更新改造任务相当繁重;二是改革任务重,为适应新体制和新形势的要求,今年要对水电回收、集中修、结合部管理、生活小区物业管理等涉及我段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新的探索,改革任重道远。

一多:我段水电、房建生产设备由于长时间满负荷运转,老化问题十分严重,各类设备隐患大量存在,故障明显增多。

然而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我们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公司即将实施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必将为水电房建段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拉动新一轮技术设备更新热潮;二是水电房建在理顺各种关系后,体制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体现,必将对我段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各位代表、同志们,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振奋精神,认清形势,主动出击,紧紧抓住机遇,也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挑战。今年我段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以规范安全管理为主线,从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入手,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狠抓成本控制,全面推进水电房建段各项工作和谐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我段2006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六消灭、两实现、两提高、一确保”。

“六消灭”:即消灭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消灭客车险性事故;消灭责任重大路外死亡事故;消灭职工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消灭责任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消灭责任重大旅客伤亡事故。

“两实现”:即实现行车安全、劳动安全3个百日(3月9日200天,6月17日300天,9月25日400天);实现我段第二个安全年。

“两提高”:设备质量有新提高;员工素质水平有新提高。

“一确保”:确保生产经营责任制目标实现。

三、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

为实现2006年度的各项奋斗目标,我段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1.加快规范安全管理步伐。2006年的安全工作,要以加快规范新体制下安全管理工作为主线。一要继续抓好整章建制工作。要结合《技规》、《安规》等基本规章的修改,及时清理、修订各项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会议决策、安全分析考核、安全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安全管理。二要建立健全“两化一式”安全落实机制,我段今年要全面推行以“干部责任明示化、现场作业程序化、隐患整治挂牌式”为主要内容的“两化一式”安全落实机制,通过狠抓“两化一式”制度的落实,有效解决安全生产中“在什么岗、负什么责、怎么负责”的问题,确保现场作业不简化、不漏项、不走样,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2.全面强化安全思想教育。一是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主动树立“水电房建也可能出大事”的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忧患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补强安全思想防线。二是要结合专业特色,将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统一起来,建立安全、业务双达标的考核体系,形成安全思想与业务素质同提升、双促进的良性循环。

3.抓好安全重点问题的攻关。一是强化水电“天窗修”作业安全。要在总结过去“天窗修”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天窗修”管理办法,加强“天窗修”作业过程控制,防止“天窗修”作业中出现随意、盲目封锁区间、只要点不作业和作业后不消点等违章违纪行为,同时要严格规范天窗外作业项目和作业标准,坚决杜绝盲目蛮干的危险行为。二是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要按照铁道部《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强化对施工方案的制定、审查审批,安全协议的签订、施工组织、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监督、资产交接等关键环节的把关,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提高施工质量。三是要强化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控制措施。领工区(所)、工区要认真落实正常时期的安全预想和未雨绸缪工作,狠抓应急抢修预案的学习演练和执行落实。

4.认真落实劳动安全卡控措施,确保人身安全。一是必须始终将职工劳动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劳动安全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坚持劳动安全与生产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增强青工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要以“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车辆伤害、防溺水、防蛇虫伤害”为重点,认真落实劳动安全联防互控措施,狠刹两违,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三是要严格执行特种作业劳动安全防护工具定期检验制度,及时足量发放劳保用品,确保劳保用品质量符合规定。

(二)强化设备基础,提高设备质量。

一是大力开展质量攻关,提高设备维修水平。全段要牢固树立“以汗水换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意识,加大设备维修和病害整治力度。水电专业要围绕确保电力贯通线安全稳定运行这个重点,开展设备质量攻关活动,逐步分重点、分区段地实施重点线路更换绝缘线工作,加强隔离开关、油开关、设备线夹等线上设备维修,改善线路耐雷、抗风水平,全面整治线路对地安全距离不够安全隐患,狠抓重点区段砍青和砍青“钉子户”攻关工作,力争通过努力使今年贯通线故障率较05年下降20%以上。要加大泵房设备、给水管路的维修养护力度。突出抓好客车上水拴、水表、水表井、水阀、消防栓等重点设备锈蚀、老化现象的专项整治,推广小站泵房水泵自动控制系统。房建专业,要以实现房建设备设施“内实外美”为目标,加强房屋建筑、站台、天桥地道、道路、围墙等基础设施维修,狠抓站台建筑物侵限等安全隐患整改,搞好沿线站容站貌建设,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站段机关、生活小区及沿线生产单位的“美化”、“绿化”工程。二是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力度。随着公司全面推进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我段将迎来新一轮技术设备升级。第二路贯通线建设已通过技术论证,即将投入建设,电力远动控制系统和配电所微机保护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尖端设备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在继电保护、直流电源屏、变压器、深井泵维修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三)打好“三大战役”,巩固安全成果。

今年以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段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在接下来的9个多月,我们要再接再厉,奋力攻关,继续打好防洪、防雷、防寒三场硬仗,确保我段安全年目标的实现。

1.打好防洪战役。我段电力线路横跨湘、资、沅、澧四大水系,防洪任务点多面广,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员防洪”思想,做好抗大洪、防大汛的准备。加强防洪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督促防洪制度的落实。要认真落实汛期设备检查制度,特别是对贯通线重点区段和容易发生滑坡、倒杆的重点地段要加强巡检,密切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今年汛期不倒杆、不断线,房建专业要重点加强重要生产房屋和道路检查,防止站房、运转楼(信号楼)、信号机械室、通讯室等重要场所下沉、渗漏等。要进一步完善防洪抢险预案,加强抢险设备的维修保养,狠抓岗位练兵,强化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熟练,提高故障抢修的效率和能力。版权所有

2.打好防雷战役。我段电力贯通线位于湖南省雷害高发地带,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供电设备故障占全年故障的30%以上。今年要继续加强对线路设备防雷设施的整治,增加防雷投入,逐步淘汰目前线路上抗雷能力差、自身故障率高的老式避雷器。要对管内水塔、高低压配电所等重点设备的防雷接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对存在的问题抓紧整改,确保重点设备的防雷安全。要建立健全防雷抢险预案,并结合往年雷暴日的特点和线路雷害集中区段,对防雷预案进行补充和修订。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加强雷雨恶劣天气的值班,落实驻站制度,确保将雷害故障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3.打好防寒战役。要做好给水管道、水表、水阀、消防栓等重点设备的保温防冻工作,加强电力贯通线冬季砍青工作,要对线路两侧可能因风吹雪压搭到线路的竹梢、树巅进行清理砍伐。加强贯通线巡视和弛度调整,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严防线路断线和冰凌短路。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打冰扫雪应急预案》,落实恶劣天气值班和驻站制度,确保各种设备安全过冬。

(四)狠抓经营管理,实现经营目标。

1.加强车间班组建设,狠抓基础管理。一是在配齐配强车间管理技术人员的同时,进一步健全车间管理制度,明确岗位工作标准,使车间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对车间管理人员考核。今年将把段对车间的考核评审与对车间管理人员的考核情况,作为车间管理人员岗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四是重视班组长培养、选拔和管理。继续抓好后备班组长的配置工作。五是加强班组劳动管理。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组织生产,千方百计缓解用工矛盾。六是规范班组管理。解决好安全管理层次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真正使现场作业控制在班组,问题和隐患整改在班组。

2.抓好计划管理,严格成本预算。一是要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段,车间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切实增强预算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使成本预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二是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每季对执行预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使成本预算更加合理和完善。

3.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成本控制。一是要继续坚持优先满足“现场安全急需、群众反映强烈、公司领导交办”三方面的原则,突出抓好各项成本支出的计划和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二是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和科目负责制,层层把关,逐级负责,杜绝乱挤乱列乱支现象。建立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实行节奖超罚。三是坚持段长“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不动摇,卡死关口,堵塞漏洞,加强间接生产成本的控制。四是加强经济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实行段、领工区所、班组三级经济核算,做到资金流向、成本支出、材料消耗帐目清晰,一目了然。对成本超支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成本的控制力度。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广大员工的成本意识,形成全员全控的良好风气。

4.规范水电回收,确保收支平衡。从今年开始,水电费回收工作,将关系到全段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并直接影响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充分总结以往的经验,正视当前水电费回收工作面临的困难,立足当前,直面市场,把握关键,迎难而上,坚决实现水、电费硬性回收率分别达到80%和85%的奋斗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水电回收的基础工作,修订和完善水电回收基本制度,强化收款员的业务素质、财经纪律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水电回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打造水电收款服务品牌。二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水电回收率机制,实现水电回收率与水电设备维修、管理和使用的挂钩考核,形成“全员保回收”的良好态势,巩固水电回收基础。三是要继续加大对违章非法用水用电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电设备滴、漏、跑、冒的整治,防止成本的流失。

5.加强生活小区建设,开拓物业管理新领域。一是要加大铁路生活小区建设的投入,全面实施铁路小区改造工程,提升硬件基础设施,夯实物业管理基础;二是要全面推进铁路小区水电供应社会化进程,施行企业供电的“两电分离”改造,降低小区水电管理成本,加快铁路生活小区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三是要成立物业管理机构,健全物业管理相关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五)深化内部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1、加强干部管理。一要建立起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今年对已聘任上岗的管理人员要按照“周期聘任、动态考核”的原则,实行年度考核和尾数淘汰,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二要按照“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大力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机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岗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用人环境。

2.积极改进用工制度。一是要坚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全段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调整,进一步优化配置,在不增加内耗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管理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缓解我段劳动力资源紧张的压力。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用工制度,做到尊重每一名员工和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灵活机动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高效、和谐的劳动用工环境。

3.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今年准备在深化岗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岗效工资考核力度,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增进标准的可操作性和考核过程的透明度,真正实现效益与质量、安全挂钩,彻底打破“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根据职工岗位技术的实际需要,以基本作业技能、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年内对职工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二是要积极组织开展学技练功竞赛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三是要结合我段实际,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其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四是要抓好职业技能鉴定,今年我段主要行车工种要全部通过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争取其它工种通过率达90%以上。

(七)关心职工生活,维护队伍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想方设法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06年我段将重点为职工办八件好事实事:一是为沿线部分车间、班组更新配置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进一步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二是配合公司,做好益阳地区单身宿舍的兴建工作,解决我段单身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三是深入开展“阳光、月光、星光”送温暖活动,切实兑现铁道部、集团“三不让”承诺。四是组织2005-2006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短期度假。五是做好益阳水电管理所职工食堂的改造工作,改善就餐条件。六是做好益阳、常德生活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七是推进沿线车间、班组“职工之家”建设,更新添置文化娱乐器材,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八是做好技协工作,实现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

(八)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一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健全落实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重大决策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今年要积极推行工程建设廉政合同制度。二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干部服务现场、服务职工的意识,积极为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牢记“两个务必”不讲排场、不摆阔气,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三是加强学风建设。今年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鼓励员工自学成才,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四是大力提倡“讲文明、树新风”。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职工崇尚科学、讲求文明,树立新风。五是加强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妥善处理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敏感问题、难点问题。狠抓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队伍稳定,为安全生产创造和谐宽松的内外部环境。

第5篇

“梵天净土聚英才,桃源铜仁谱华章”。过去的一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仁市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铜仁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教育精神,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未来”和“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按照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原则,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构建美丽铜仁。坚持一手抓基础教育发展,一手抓职业教育提高;一手抓教育工程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全力谱写着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后发赶超争佳绩,教育管理工作迎来了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辖2个区、8个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7万。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43.91亿元,人均14379元(按常住人口算),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3974元、51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3243元、79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118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7471元、1736元。所以,铜仁是“欠发达、欠开发”程度很深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54所,其中小学有1981所、初级中学有213所、高完中有43所、中职校有17所、特殊教育学校有6所、幼儿园有392所、普通高校忧1所、职业高等教育学校有2所;现有在校大、中专、小学学生863047人,教职工有44705人。2005年,全市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两基”攻坚目标,但全市教育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城乡教育差距大、发展不均衡。一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是“欠发达、欠开发”程度很深的地区之一,城乡教育差距大、发展不均衡,教育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做到在追中转、转中超,实现后发赶超,努力开创了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掀起教育强市的新。

精雕细琢抓基础教育.注重一个“提”字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要有雕刻师的精神,善于精雕细琢,严于在提质上下工夫: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围绕这个中心,教育才不会失去原动力。铜仁市正是以这样的理念精心雕啄、苦心经营,切实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一是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实现了快速提高。统筹兼顾,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从起点上做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普及化。全市园(班)幼儿人数从2011年的10.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1.3万人,净增了8000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58%上升到64%: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35所。二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提速。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2010年的96.5%提高到2012年的97.1%,初中入学率从83.2%提高到86.3%,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3.5%,中小学生均校园面积达到16.1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到4.96平方米。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明显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从2010年的7.7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8.5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59%提高到63%;省级示范性高中从7所增加到10所。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提升。2012年,全市26,408人参加高考,被大专院校录取了20900人,其中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居全省第三,有13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重拳出击抓职业教育.着眼一个“集”字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率提升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铜仁市加快推动“三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铜仁市以集全市之力办好职业教育为目标,负重拼搏,重拳出击,合力突围,职业教育迎来了集团化、集群化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是走集团化办学路子,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实际,用好用足政策,出台了《铜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施方案》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铜仁职院作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采取高职学院与区县中职学校抱团发展,组建了全省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实行集团化合作办学,力争到2015年实现在校生规模达4.8万人。二是走集群化办学的路子,利用铜仁市所在地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加快建设武陵职教城,在铜仁中心城市规划区建设占地1700亩的职教园区,鼓励各县中职学校向职教园区集中建设,拟新建城市建设学校、工业学校、旅游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规划在校生人数达到3万人,以实现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奋力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截至2012年底,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从201 1年的2.5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67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科学规划重投入,学校布局正朝着科学化标准化的路子迈进

为了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统筹推进教育资源整合,铜仁市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构建了全市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突出特点调布局凸现一个“大”字

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的大教育观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点,实行一次性规划与逐步完善的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一是对农村小学进行布局调整。针对农村小学办学分散、规模较小的问题,按照规模办学、效益办学、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小学校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调整布局。不断形成了以县镇小学为龙头,乡镇小学为骨干,农村教学点为补充的教育资源布局。二是对初中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鼓励人口较少、交通条件好的县初中学校向县城集中,其余各县的初中学校向中心乡镇集中的。截至2012年底,全市新建、扩建初中学校25所,新增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三是对高中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支持各区(县)集中兴办普通高级中学,逐步将高中学校建在县城;同时,通过集中资金、设备、师资,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鼓励思南、松桃等有条件的县规划建设教育园区。一年来,全市改扩建、新建高中14所,新增在校生7,400人。四是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调整布局。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高等教育基础条件,提高教育水平,通过举债建设,整合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一中、思南师范等资源,计划投资26.6亿元,在川硐新区规划建设占地3.55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主要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川硐教育园区建成8万人的城市新区,成为武陵山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心、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铜仁职院已入住学生9218人,实现整体搬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升格并顺利建成,入住学生2200名,实现学校整体搬迁;铜仁学院单体建筑基本封顶:铜仁一中13栋单体建筑基本封顶,教职工小区正在紧张施工中。

解决热点重投入落实一个“重”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居住人口迅速增长,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大班额”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区教育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为了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铜仁市在“重”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一是高度重视,高姿态审视热点问题。按照“市级指导、以区为主”的原则,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两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基本缓解,三年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的目标;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时间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碧江区采取的“退高、进初、进小”新举措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并号召其他市州学习。二是加重投入,大手笔化解“大班额”问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民参与的方式,从2012年起,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不得低于50%的比例(不包括教师工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投入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分别不得低于10%和5%;市、区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用于解决两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2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51亿元,占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82%,财政总支出的24.3%,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三是注重建设,严于在办学标准上把好关。采取“改扩建、新建”的方式,按国家关于小学和初中的班额规定,结合城市人口增加情况预测,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建设城区中小学;按“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制定城区学校招生规划,加强区域招生管理,实行“阳光招生”,采取提前申报、审核、公示、监督等招生程序,保障城区学校稳定维持标准班额。截至2012年底,已投入资金1750万元,建成校舍面积9136平方米,新增班级53个,新增学位3500个,主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

■群策群力办教育,点燃激情奋力谱写美丽铜仁教育先行新篇章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家庭的未来,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迅速点燃教育事业新激情,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重教育氛围营造彰显一个“乐”字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坚持走“美丽铜仁、教育先行”的路子,切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使全社会都乐于关心、重视、支持教育。一是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将教育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对办学效益高、教学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引领了全市教育发展方向,将教育摆在了优先位置,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是从氛围上大力营造,将教育事业扩展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举办了“老师,您好”教师节活动,表彰并宣传报道了对铜仁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十佳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乡村教师”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让全社会对铜仁市的教育有了深刻的了解,真正树立了教师“人在岗上、岗在心中、功在铜仁”的意识,形成了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一个“活”字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与活力是关键,以“活”促教。一是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为此出台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四员”(生活指导员、食堂服务员、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配备;及时妥善化解了2483名代课教师问题,引进免费师范生7名,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1522名,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问题,以教师补充激活教师激情。二是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为了提高教育发展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了中小学校(园)长培养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创建名师工程,评选并命名了首批33名优秀校(园)长为“梵净山名师”、1009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为“乌江园丁”,发放奖金366.8万元:完成了816名市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认定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完成了54966人次的教师素质提升工作。

注重特色教育活动抓住一个“特”字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以“科技之春、运动之夏、感恩之秋、艺术之冬”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市政府每年设立了100万元特色教育工程专项资金,大力实施了青少年学生“4+2”特色教育活动,着重学生“人文、体育、艺术、科技”的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至少具有两项以上特长。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有所学、乐于学,形成了“县县有精品、校校有特色”的良好格局。在调研中,一位老师形象地说:“有了4+2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就不再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是一个活动激活了整个校园。”

着力构建教育和谐体现一个“民”字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切实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稳定的教育环境。一是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通过整合全市公租房建设等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教师公共租赁住房16300套,建设面积57.05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16229人住房困难问题。截止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教师周转房530套、教师公租房5338套,完成投资2.5亿元。二是认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深入调研,严密组织,认真筹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兑现3,700万元收回了全市241所食堂:投入营养改善资金36480万元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配备了6300余名食堂工勤人员,落实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使全市2245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03808名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温暖,真正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三是积极争取社会捐资助学助教。通过开设教师、学生培训班,设立科技教师奖,积极为教师和学生排忧解难,切实关注民生。全年获304个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铜仁市助学助教,捐助资金达1303万元,有3万多名师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

■合力攻坚树品牌,打造全新育人环境。开启铜仁教育发展新模式

在铜仁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情况下,坚持走“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路子,合力攻坚,冲出重围,走出了一条铜仁教育品牌的路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推广铜仁市教育的品牌,共同谱写贵州教育发展新篇章,省教育厅在铜仁市召开了五个现场会。以全省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为平台

全力探索教育安全新路子

铜仁市坚持一手抓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一手抓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使学校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明确提出了具有铜仁特色的“54,321”工作思路,突出“五条主线”、落实“四项制度”、强推“三项措施”、稳控“两个时段”、实现“一个目标”,在学校及周边治安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凸显了这一主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扎实开展消防和防灾避险演练,全年开展各类演练4876次,出动执法力量1484人次,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整治。配备校园保安1768人,安装视频监控的学校达606所,切实抓好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全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铜仁市获得全省年度考核第一名。

以全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现场会为载体奋力谱写廉洁教育新篇章

为了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的示范、熏陶、导向作用,营造知荣辱、识美丑、明是非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铜仁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是强化宣传,确保宣传发动到位。通过统筹兼顾,强势推进,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全市共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编印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籍、建设文化长廊、举办文艺演出等,着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知晓率、参与率、成效率,营造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试点,确保示范带动到位。为了有效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铜仁市确立了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的教育方式,切实转变铜仁市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全面推进铜仁市廉洁教育新成效。自活动开展以来,此项工作得到了省纪委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为了全面宣传铜仁市所取得的经验,2012年10月30日在铜仁市召开全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经验交流现场会。

以营养改善计划现场会为契机全面推广惠民政策新模式

为了认真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铜仁市实行中小学食堂自办、白管,公益性、零利润经营,投入3700多万元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进行回收,并投入9000多万元为食堂配备了6300多名工勤人员,保证了营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为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真正让国家的温暖“3元”吃进学生的嘴里,铜仁市还实行学校食堂大宗原材料“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四统工作,建立物品台账制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铜仁市还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此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掀起了学习的新。

以全省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现场会为突破切实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有力推进和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多,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铜仁城区务工、经商、办企业,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作为—个欠发达的城市,工作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一突出问题,铜仁市不回避、不懈怠,而是积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以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为重点,以实施平等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人性化管理为手段。切实解决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碧江区采取的“退高、进初、进小”新举措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全省城镇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在铜仁市召开,并以省教育厅全文转发的“铜仁市进城务工子女及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解决方案”(黔教办[2012]487号),号召其他市州学习借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全面推广。

以全省“4+2”教育工程建设现场观摩会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项目建设年现场观摩会精神,总结交流全省教育系统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加快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推动贵州教育后发赶超,全省4+2教育突破工程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铜仁市召开。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对铜仁市的“4+2”教育突破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铜仁经验”进行了概括:一是铜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二是各级干部创新思路谋跨越;三是领导扑下身子率先垂范抓落实。并号召其他市州学习借鉴,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开创项目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