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时间:2022-02-23 07:1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电缆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第1篇

1.1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

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论。有的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但高速骨干传输的发展也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

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将提出一定的要求,2002年的ITU-TSG15会议上,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G.655.C)的提议,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

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3)适应DWDM技术的运用

目前32×2.5Gbit/sDWDM系统已经运用,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很好的进展。DWDM系统的大量使用,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最近也已完成,当光纤的非线性测试指标明确之后,对光纤的有效面积将会提出相应指标,特别是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进一步改善的要求。

1.2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批准将原G.652光纤重新分为G.652.A、G.652.8和G.652.C3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如有些光纤几何参数的容差变小),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如PMD值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如“色散纵向均匀性”等),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或有重要的提升;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1.3新型光纤在不断出现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光纤的技术指标在不断改进,各种新型光纤在不断涌现,同时各大公司正加紧开发新品种。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

主要是一些大有效面积、低色散维护的新型G.655光纤,其PMD值极低,可以使现有传输系统的容量方便地升级至10~40Gbit/s,并便于在光纤上采用分布式拉曼效应放大,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如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ModePM系列新型光纤利用了偏振传输和复合包层,用于10Gbit/s以上的DWDM系统中,据称很适合于拉曼放大器的开发与应用。Alcatelcable推出的TeralightUltra光纤,据介绍已有传输100km长度以上单信道40Gbit/s、总容量10.2Tbit/s的记录。还有一些公司开发负色散大有效面积的光纤,提高了非线性指标的要求,并简化了色散补偿的方案,在长距离无再生的传输中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在海底光缆的长距离通信中效果也很好。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

城域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简化设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考虑非波分复用技术(CWDM)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极大地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一些城域网的设计可能不仅要求光纤的水峰低,还要求光纤具有负色散值,一方面可以抵消光源光器件的正色散,另一方面可以组合运用这种负色散光纤与G.652光纤或G.655标准光纤,利用它来做色散补偿,从而避免复杂的色散补偿设计,节约成本。如果将来在城域网光纤中采用拉曼放大技术,这种网络也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毕竟城域网的规范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城域网光纤的规格将会随着城域网模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

由于局域网和用户驻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也采用了多模光纤来代替数字电缆,因此多模光纤的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之所以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是它所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价格则比激光管便宜很多,而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孔径,容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得多。ITU-T至今未接受62.5/125μm型多模光纤标准,但由于局域网发展的需要,它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而ITU-T推荐的G.651光纤,即50/125μm的标准型多模光纤,其芯径较小、耦合与连接相应困难一些,虽然在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有一些应用,但在北美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很少采用。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的公司已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的5O/125μm光纤渐变型(G1)光纤,区别于传统的50/125μm光纤纤芯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它将带宽的正态分布进行了调整,以配合850nm和1300nm两个窗口的运用,这种改进可能会为50/125pm光纤在局域网运用找到新的市场。

(4)前途未卜的空芯光纤

据报道,美国一些公司及大学研究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芯光纤,即光是在光纤的空气够传输。从理论上讲,这种光纤没有纤芯,减小了衰耗,增长了通信距离,防止了色散导致的干扰现象,可以支持更多的波段,并且它允许较强的光功率注入,预计其通信能力可达到目前光纤的100倍。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业界人士也十分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空芯光纤似有可能。如果真能实用,就能解决现有光纤系统长距离传输的问题,并大大降低光通信的成本。但是,这种光纤使用起来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光纤的稳定性、侧压性能及弯曲损耗的增大等。因此,对于这种光纤的现场使用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2光缆技术的发展特点

2.1光网络的发展使得光缆的新结构不断涌现

光缆的结构总是随着光网络的发展、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的全光网络要求光缆提供更宽的带宽、容纳更多的波长、传送更高的速率、便于安装维护、使用寿命更长等。近年来,光缆结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一些特点。

1)光缆结构根据使用的网络环境有了明确的光纤类型的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接入网光纤、局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

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以外,越来越多的与其施工方法、维护方法有关,必须统一考虑,配套设计;

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阻燃材料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要求造成了光缆的多结构的发展趋势,新的光缆结构以及在现有结构上不断改进的各种结构也在不断涌现,出现了如下一些类型。

·“干缆芯”式光缆:所谓“干缆芯”即区别于常用的填充管型的光缆缆芯。这种缆的阻水功能主要靠阻水带、阻水纱和涂层组合来完成,其防水性能、渗水性能都与传统的光缆相同,但它具有生产、运输、施工和维护上的一些优点。首先是方便,因为阻水材料不含粘性脂类,操作使用比较方便安全;其次,干式光缆重量轻、易接续、易搬运,设备投资小、成本低,生产使用中也显得干净卫生,在长期使用中还可减少缆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特别是在接入网室内缆和用户缆中,好处更加明显。

·生态光缆:一些公司从环境保护及阻燃性能的要求出发,开发了生态光缆,应用于室内、楼房及家庭。现有光缆中使用的一些材料已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如PVC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性气体,光缆稳定剂中有时含铅,都是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2001年ITU-T已通过了一项L45建议——“使电信网外部设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建议,通过对光缆、电缆光器件及电杆等基于寿命周期怦估(LifeCycleAnalysis,LCA)的方法来确定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环境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对通信外部设备,特别是光缆产品规定这样的指标已提到日程上来,如果不在材料和工艺上下功夫就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因此已有不少公司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一些新材料,如对室内用缆,开发了含有阻燃添加剂的聚酞胺化合物,以及无卤性阻燃塑料等。

·海底光缆:海底光缆近年来有根快的发展,它要求长距离、低衰减的传输,而且要适应海底的环境,对抗水压、抗气损、抗拉伸、抗冲击的要求都特别严格。

·浅水光缆(MarinizedTerrestrailCable,MTC):浅水光缆是区别于海底光缆而提出来的另一类结构的水下光缆,适合于在海岸边上、浅水中安装,无需中继、通信距离比较短的水下(如岛屿间、沿海岸边上的城市)敷设使用。这种光缆区别于海底光缆的环境,需要的光纤数不多(中等),但要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运输,便于修复和维护。ITU-T在2001年提出了ITU-TG.972定义下的浅水光缆建议,为建设类似的水下光缆提供了一组规范,随后也有可能形成相应的国际标准。

·微型光缆:为了配合气压安装(或水压安装)施工系统的运用,各种微型的光缆结构已在设计和使用中。对于气压安装的微型光缆,要求光缆与管道之间有一定的系数,光缆重量要准确,具有一定的硬度等。这种微型光缆和自动安装的方式是未来接入网,特别是用户驻地网络中综合布线系统很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如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的智能管道中就非常适合这种安装。

·采用了纳米材料的光缆:近来,一些厂商已开发出纳米光纤涂料、纳米光纤油膏、纳米护套用聚乙烯(PE)及光纤护套管用纳米PBT等材料。采用纳米材料的光缆,利用了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许多优异性能,对光缆的抗机械冲击性能、阻水、阻气性都有一定的改善,并可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目前此类材料尚处于试用阶段。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全介质光缆对防止电磁影响及防雷电都有优良的特性,而且重量轻、外径小,架空使用非常方便,在电力通信网中已得到大量的应用。预计2000~2005年,每年电力部门对ADSS光缆需求约15000km。ADSS同时也是电信部门在对抗电磁干扰及雷暴日高的敷设环境中一种很好的光缆类型的选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ADSS光缆的外径,减轻光缆的重量,提高其耐电压性能是ADSS光缆研究改进的课题。

·架空地线光缆(OPGW):OPGW已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来一直在改进和提高之中。OPGW的光纤单元中采用PBT,于套管外面再加上一层不锈钢管,有的还在塑料套管与不锈钢管之间加上一层热塑胶,不锈钢管用激光焊接长度可达数十公里,光纤在这样的多层保护管中得到了充分的机械保护。预计从现在到2005年,OPGW光缆的需求将会逐年上升,每年增加约2500km,到2005年预计可达到20000km。当然对OPGW光纤的防雷问题一直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应配合具体环境和使用条件加以考虑,使之得到充分保护。

2.2光缆的自动维护、适时监测系统已逐渐完善,可保证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不中断传输

光缆的维护对于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在已开通的光网络中,光缆的维护和监测应该是在不中断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一般通过监测空闲光纤(暗光纤)的方式来检测在用光纤的状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监测正在通信的光纤。虽然ITU-T长时间收集和讨论了国际上的最新资料,于1996年了L.25光缆网络维护的建议书,对光缆的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后维护规定了详细的维护范围和功能,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最新的建议是2001年12月IUT-TSG16会议通过的“光缆网络的维护监测系统”(L.40建议)。为了进一步缩短检测及修复时间,美国朗讯公司曾提出了新一代光纤测试及监控系统,能在1s内发出故障告警,3min内找到故障点,且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操作,据称该系统还将开发有故障预测及对断纤(缆)的快速反应能力。日本、意大利等国电信企业也提出了一些系统方案。

·日本NTT方案:在局内运用光纤选择器与系统的测试设备和传输设备相连形成了一种可对光纤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保证有用信号在通过光纤选择器测试证明良好的光纤上传输,对有故障的光纤可以预选监测出来及时传送到维护中心进行适当处理,避免不良状况进入有用的光传输信道,从而起到在运行中对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支撑作用;在局外通过水敏传感器装置可监测外部设备光缆线路接头盒浸水的位置,水敏传感器安装在空闲的光纤上,水敏传感器中装有吸水性膨胀物,当水渗人接头盒时,吸水性物质会膨胀使得接头盒中的光纤受力,也就是使得这一空闲光纤弯曲,从而使光纤的损耗增加,在监测中心的OTDR上就会反映出来。

·意大利的方案:此方案是一种综合处理的新型连续光缆监测系统。主要特点是将光缆网络、光纤及光缆护套的监测综合在一起,既利用了OTDR系统周期性地对光纤的衰减进行监测,发现有衰减变化即发出警报,并进行故障定位,同时也能连续监测光缆护套的完整性,包括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的监测,发现问题(如护套进水等)即马上告警,达到更全面地预告故障发生的目的。

比较日本和意大利电信部门提出的光缆维护支撑系统的方案可见:日本方案在OTDR自动适时测试光纤的基础上,加入了光纤选择器,在外线上装设水敏传感器并进行护套监测,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自动维护、支撑系统,真正做到不中断光通信的维护。意大利的方案中除监测光纤性能以外,还考虑了护套绝缘电阻的自动监测。由此两例可以看出全自动的光缆维护应是一种发展方向。

3通信电缆的发展特点

3.1宽带的HYA通信电缆需要更好地为数字通信新业务服务

原有的电缆网络虽然可以支持一些数字新业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特别理想,在通信距离、速率及质量上仍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新的网络当然是以光纤为主,对于光纤所不能达到的地方或因各种原因仍然要新建电缆网络的地区,应该考虑新型宽带结构的HYA电缆(铜芯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以便更能符合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公司对现有的电缆高频特性作了测试,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所研究的电缆(即现有的HYA市话电缆)不能达到5类电缆的技术要求,户外电缆要实现j类电缆的特性,必须通过特殊的设计和制造来达到。但在20MHz以下,所有电缆都显示出充分适宜的传输性能。

美国已在1997年制定了用于宽带的对绞通信电缆标准(ANSI/ICEAS-98-688-1997及S-99-689-1997),包括非填充和填充两种型式。传输频宽已扩展到100MHz,可供数字网络使用。IEC对此问题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讨论,2001年,IEC62255-1文件“用于高比特频率数字接入电信网络的多对数电缆”提出了0.4~个0.8mm线径、1~150对、最高频率30MHz等指标的建议,此建议的提出也许会为这种电缆开辟一个新的空间,我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和研制,并正在建立相应的标准。

3.2超5类及6类电缆将替代5类电缆成为布线系统发展的超蛰

随着智能化大楼、智能化建筑小区对宽带布线的要求愈来愈高,超5类和6类电缆己逐渐成为布线系统中的主流。超5类电缆与5类电缆的频带都是100MHz,但其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用户可以同时收发宽带信息。因此超5类电缆比5类电缆在电阻不平衡性、绝缘电阻、对地电容不平衡性、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有提高,并且增加了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等一些指标,因此在工艺和结构上要做一定的改进才能达到。6类电缆在超5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传输频带,达到250MHz,其相应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6类电缆要求不但有严格的工艺,而且不少厂商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如采用泡沫皮绝缘芯线或皮泡皮绝缘芯线、骨架式结构隔离线对等都改善了电缆的高频特性。

3.3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及漏泄同轴电缆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基路用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特别是超柔形结构的室内电缆、路由连结电缆都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基站站数的增多,以及边缘地区(电梯、地铁、地下建筑、高层建筑室内等用户)对移动信号的要求不断提高,预计这类电缆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对电缆指标的要求(如驻波比、屏蔽衰耗等要求)已明显提高,要求电缆的工艺及结构应不断改进,以与之适应。

4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1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光缆电缆技术有很大发展,有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在发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比例仍是很小的,国内有近200家光纤光缆厂,但大多产品单一,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有资料统计,1997~1999年国内企业申请光通信专利的有132件,其中光纤38件,光缆只有19件,而同期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光通信专利达550件,其中光纤光缆37件。还有资料报道:从1997年以来,国内光通信核心技术专利是90件,我国自主申请的只有9件,仅占10%。实际上我国的光纤光缆技术应该说与国际水平己差距下大,因此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的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

4.2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

电信网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光缆电缆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难发现,光缆的结构越来越依赖于使用的环境条件及施工的具体要求,在海底光缆、浅水光缆、ADSS及OPGW光缆的开发中,会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而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驻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也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而有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便有限的敷设空间得到充分、灵活的利用。这当中也包含了若干光缆设计、制造工艺、光纤光缆材料、施工安装方面的新的技术课题。一些国家或公司已取得了一些经验,正逐渐形成新的系统技术专利。我国的用户众多,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具有很多的特色,对接入光缆也会有更多的要求,为我们研究和创新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光缆结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该说,多数光缆技术我们是跟在国外最新技术的后面,虽然紧跟了先进技术,但自我创新的成份太少。今后应当在这方面下些功夫,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有中国特色的接入网及用户驻地网中多采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光电缆产品。

4.3利用已有设备与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而现有的HYA电缆,虽然亦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是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还是会出现干扰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因此,对新敷设的铜电缆,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宽带指标要求,为将来开通更多更好的新业务作好准备。现有的市话电缆生产厂商应深入研究自身的生产工艺,在不改变(或不大改变)生产设备的情况下,认真设计和精心制造,把现有电缆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以提供更宽频带的电缆,为更多更好地开拓数字新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通道。

4.4改进光缆电缆的施工和维护方法

目前,为了适应城市施工的特点,国际上较重视不挖沟的方式施工光、电缆,采用小地沟或微地沟技术安装光缆,同时对光缆网进行自动监测,保证光缆网络不中断通信维护。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开发相应的元器件、工具和设备,并且要在体制上作一些改进与之相适应。ITU对NH开发光缆用浸水传感器、光纤自动测试时的光纤选择器以及美国提出的1s告警、3min内定位的指标及意大利提出的光纤纤芯与光缆护套指标综合监测等方案都十分重视。在现代化的光网络中,这些方式已经起到明显的作用。由此可见,为了保证光缆网络工作的可靠性,在施工和维护中降低成本、节省劳力、节省时间,逐步推广新的施工方法,逐步完善光缆网络的自动监测维护系统和提高光缆网络的不中断维护水平已势在必行。

4.5冷静地审视当前电信市场的发展,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下半年以来,光纤光缆需求下降,这当然与世界电信行业的整体下滑以及宽带网络泡沫的破灭有很大关系,但更多的则是受到从1999年下半年起由于光纤紧缺而各大公司扩产过多的影响。据资料介绍,在2000年,全球光纤厂商的投资额达到26亿美元,为1999年的6倍,按推算到2002年全球光纤的产能将达到1.65~1.75亿光纤公里,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加上当前电信基础建设的不景气,光纤过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的市场走势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大形势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与整个电信行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应看到,在挤出了网络泡沫的水份之后,随着光纤网络从骨干网的扩建到接入网、城域网的扩散以及向用户驻地网的不断延伸,光纤光缆及宽带数字电缆的市场必将增长。据KMI预计,2003年世界光纤市场将开始有较大的增长,而到2004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敷设量最高的2000年。

应该看到,信息通信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网络经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网络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趋势。因此我们应树立信心,在全球经济好转、通信市场复苏及我国西部开发等有利条件下抓住机遇,促进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取得更大的进展。

第2篇

关键词:通信领域;网络通信;监理;设备安装

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通信领域的发展也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进入3G的通信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通过近二十年孜孜不倦的研究,移动网络通信在我国的范围覆盖已经非常广泛,而通信质量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同时业务品种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通信部门的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核心网必须进行非常广泛的2/3G网络的融合与改造,为了跟上信息产业的时展趋势,我国在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有更与时俱进的要求,在提高通信安全、通信稳定、通信可靠等领域有着更细化的发展规划。在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中,监理的作用有了更加突出和明显的作用。由于监理在网络通信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本论文主要对网络设备安装方面和网络设备调测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讨论。

1 网络通信设备安装方面的监理

1.1 网络电缆的槽道以及走道的安装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的具体要求,位置应该符合规定,水平走道的位置应该跟列架平行或者垂直。而垂直走道的位置则必须和地面呈90度的直角相交,绝不可以出现倾斜的情况。走道和吊架的设计安装则应牢固并且整齐不杂乱,和地面呈90度角,保持垂直。电缆走道经过障碍物特别是墙洞以及楼板孔的时候,必须安装子口予以保护。网络电缆安装结束后,应该用盖子或者板子完全封闭住洞口部分,盖板以及子口的材质必须是阻燃的,网络电缆表皮颜色应该跟周围环境的主色调是一样的。在墙体周围进行双边或者单边网络电缆安装时,墙体上的支撑物必须牢固并且距离间隔均匀。走道走向保持一致,槽道必须垂直牢固,槽道列间理论上应该平行。

1.2 网络通信设备机柜和机架要进行正确的安装,按照安装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来,正确的安装机台,位置正确,台列规整,邻近机台尽量靠拢,机台边缘部分则呈直线分布,台面之间应该水平,台面衔接的地方不可以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还必须按照抗震的需要进行加固。

1.3 布放安装电缆的各个方面必须符合施工图的具体要求,电缆排放必须整齐,并且没有损伤的情况出现。用户、信号、电源的电缆和中继电缆按照要求要分开布放;直流电和交流电的馈电电缆,也要分离开来进行布放。在活动的地板下进行电缆布放的时候则要尽量顺直,杜绝凌乱现象,不得堵住通道影响送风,尽量不要出现电缆的交差现象。

1.4 机房内部直流电源线安装路由和安装路数还有布放的具置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电源线中间不能有接头,安装好电源线以后末端特别是剖头的地方必须进行绝缘物封头的处理。直流电源线必须接触良好,接续部位牢靠,交流电源线特别是用于系统交换的部分必须设有保护装置,并且保护装置必须是接地的。应该按照施工图的需要来进行电源线规格的选择,同样,保险丝的选择也应符合容量要求。

1.5 光纤和网线的安装应该摆放整齐并进行绑扎处理,出孔线和线槽应该按照要求对应。中继电缆要求平直走线,特别是E1信号系统的走线,必须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在DDF架上进行成端。为了便于分辨,应该打印各种不同的标签并且黏贴到相应的位置。

2 网络通信软件调测项目工程

为了使网络通信设备达到预期效果并进行正常使用的目的,在施工工程中监理需要按照下面几条原则。

2.1 安全第一

无论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网络通信项目投资的规模很大,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很高。网络通信项目使用的年限比较长,是和地区通信直接挂钩的,并且有着不小的风险性,必须安全生产,尽量避免通信事故,强调安全是第一位的。

2.2 必须坚持原则,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调研之前,局方的主管、厂家调测督导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协调商议出具体的各个方面的完善施工计划,并安排好施工的日期,提前制定好每个具体步骤的计划并成文,经三方批准后便可以进行具体的施工,而建立协助人员则要在施工过程中申请网络资源:相应的信令点码、具体的LSTP电路、详细的时钟电路和网络计费端口的具体分配等,做好资源的统计和录入,最终用于电路的申请和调测。

2.3 制定好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的预案

具体的设备通电前,必须要经过督促调测的工程师的确认,主要检测是否具备条件,具体的测试仪器是否已经到位并且可以应用。设备运行所需要的湿度、温度以及管理的条件机房是否真的已经具备。三方主管应该了解和解决网络调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三方主管没有办法解决,则必须尽快联系具体的厂家进行协调替换,并向局方的工程项目的主管汇报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工作情况。

在项目最后的分割交接的过程中,必须尽快的和局方的此工程项目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确定具体的时间,对于割接方案则需要施工单位和厂家共同准备,三方对于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细致认真的审核,并且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分割交接的时候则必须按照此前方案的具体步骤来进行,若是未成功或者出现一时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按照具体的协定解决,或者恢复以前的通信网络进行运行。

3 结束语

我国的通信事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通信网络建设的工程监理理念也获得了通信行业的认可,而网络通信工程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主要是沟通和信息的追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网络通信工程的监理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以网络为核心,理念和其他行业的监理是不同的,模式也不一样,网络通信必须做好监理工作,这个网络安全和通信的整体质量是直接国购的,必须严格要求,仔细施工,确保能够达到网络工程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魏时哲. 浅谈监理在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 甘肃科技,2012(12).

[2]魏时哲. 工程监理在移动通信核心网建设中的作用[J]. 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23).

第3篇

论文摘要:城市小区内的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也是市政配套管线的主要通道。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目标是功能齐全、环境幽雅、安全舒适,要求在合理布局和加强绿化的同时,做好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1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及各类管道特性

(2)为了减少管线检修及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布置;

(3)根据管线所输送的介质性质分类布置,以减少管线问的相互干扰,

(4)管线竖向布置时,其调整原则是: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支管让干管,易弯管让难弯管;

(5)各种管线的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电缆、给水管道、通信信号电缆;

(6)各种管道的可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工程管线布置在道路下,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工程管线在庭院内,由建筑红线向外依次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污水管、煤气管、给水管。

2某住宅小区设计构思

在某住宅小区的5类地下管线中,对小区运行安全最为直接的是排水管;对小区运行安全潜在危险大的是煤气管;对小区今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通信信号管。因此,确定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排水管、煤气管和通信信号管。

2.1体制排水管设计

首先是排水体制的选择,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为今后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提供条件;其次是小区竖向设计与排水出口方向的协调,如果小区的竖向分区与排水总出口不一致,客观上将造成小区不合理的逆向排水。

2.2煤气管的施工安全设计

由于煤气具有可爆炸性和剧毒性的特点,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煤气管的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在布置时,煤气管不宜在污水管和电力电缆旁边,以免煤气泄漏后遇沼气或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2.3通信信号管设计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安全系统的完善和电脑网络进入家庭,均与通信信号管的建设密不可分,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远期的可发展性,适当预留发展空间。

2.4消防系统管线设计

因水消防系统一般是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绝大部分时间管网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我国目前消防管网大部分采用钢管,而不流动的水易孳生厌氧菌,其对钢管会产生生化腐蚀,这种腐蚀多为点蚀,对钢管的破坏性极大。因此把消防管网设计成流动状态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很容易被设计人员所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消防水设计成流动状态,当消防系统较小时不难做到,而对消防系统供水范围较大时就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应将消防主管内的水设计咸流动状态。为保证消防管网内水量的相对稳定,要求系统内的回流水应进入消防水池,不应为减少回流管的设计而将该部分水作它用,更不能就近排放。回流水量尽可能少,能保证管网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即可,避免回流量过大而影响消防时的水量和增加平时稳压泵的运行功率。

3某住宅小区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某住宅小区中,主干道宽为1Om,车道宽7m,人行道宽15m,宅问道路宽为2.5m,住宅房前屋后的绿化带宽为2.5~3.5m。以下以北梯户型为例,门栋入口方向朝北,卫生问和厨房布置在北面。

3.1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3.11污水管设计

根据住宅的平面布置以及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化粪池距建筑物的净距宜《5m,且化粪池及其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为宜。若将化粪池和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下,需考虑化粪池承受通过汽车的荷载,每座造价将增加近2000元,与延长几米污水管的造价相比,显然前者在经济上不划算i若让给水管和煤气管穿越化粪池,也将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故设计时考虑将污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

3.1.2煤气管的安全设计

煤气管通常采用PE管,在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煤气管容易遭受意外损伤,危及煤气管的运行安全。设计时,将煤气管布置在屋后的绿化带中,既减少了外部荷载的影响,又避免了管道与房屋一侧的施工干扰,能较好地保证煤气管的安全。

3.1.3通信信号管设计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迅速,今后必然会有扩容施工,为了减少施工对道路的破坏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设计将通信信号管布置在宅问道路的绿化带中。

3.1.4给水管和电力电缆

给水管和电力电缆相对变化较小,可一次性施工到位。给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下;考虑到电力电缆的可弯性较大,将其布置在远离住宅的另一侧绿化带中。

3.15消防管线设计

装置及罐区防火堤外四周消防管线应环形布置,如装置内有消防通道,则沿消防通道也应布置消防管线并与装置四周管线环形连接。当几个占地面积较少的装置在一起时,为减少管线敷设,可将这几个装置作为整体在其四周环状布置管线,必要时采用支管引入装置的形式补充设置消防设施。环状管网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管段,每个管段上消防设施的布置不应超过5个。消防管网可与企业生产水管网设置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止回阀,保证消防管内的水不流向生产水管网。综合上述情况,设计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由住宅一侧依次向外调整为:煤气管、通信信号管、给水管、污水管、电力管。具体布置见图1。

3-2主干道下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设计时,考虑将可燃易燃及损坏时对房屋基础有危害的管道尽量远离建筑布置:对埋设较深的管道也布置距建筑物远一些。为了减少外部荷载对煤气管的影响,设计将煤气管布置在-N人行道下;雨水管和污水管的管径较大且埋设较深,将其布置在道路中间,电力电缆布置在另一侧人行道下,通信信号管布置在靠近电力电缆一侧的车行道下。具体布置见图2。

4管线综合竖向设计

由于污水管和雨水管属于重力式排水,其调节余量小,且排水管管径较大,占用的空间也较多,因而竖向设计时应处理好排水管的高程。在排水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地降低雨水管的埋深,使其管顶覆土达到1~1.2m,有利于管线交叉时其他小管径的管道从雨水管的上方穿越,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并为日后管线的维修提供方便。

当雨水管与污水管在高程上发生矛盾时,可在交叉处断开雨水管,两N)Jn设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加大埋深,从污水管下方通过,类似于倒虹吸排水。为便于清淤,井底降低20~30cm,用作沉砂区。除排水管之外,其余管线均系非重力流,均有调整高程的自由空间。相比较而言,给水管和煤气管的管径较大,但由于煤气管所输送的介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设计时煤气管应优先于给水管,当煤气管与其他管道交叉穿越时,以煤气管下穿为宜,同时应在煤气管的上部砂垫层上加铺一块钢筋混凝土板《板宽同管沟宽)。这样可避免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对煤气管道造成损伤。新晨:

第4篇

【关键词】光纤光缆技术发展

一、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

1.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

(1)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Gbit/s,并进行160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提出一定要求。(2)实现超长距离传输。论文百事通无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一些公司已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有的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更大地延长光传输距离。(3)适应DWDM技术的运用。目前运用32×2.5Gbit/sDWDM系统,该系统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已完成,对光纤的有效面积提出相应指标,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改善。

2.新型光纤产品的不断出现

(1)用于长途通信的新型大容量长距离光纤。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ModePM系列新型光纤,利用了偏振传输和复合包层,用于10Gbit/s以上的DWDM系统中,很适合于拉曼放大器的开发与应用。Alcatelcable推出的TeralightUltra光纤,已有传输100km长度以上单信道40Gbit/s、总容量10.2Tbit/s的记录。一些公司开发负色散大有效面积的光纤,提高了非线性指标的要求,简化了色散补偿方案,在长距离无再生传输和海底光缆长距离通信中效果很好。

(2)用于城域网通信的新型低水峰光纤。在城域网设计中,要考虑简化设备、降低成本和非波分复用技术应用的可能性。低水峰光纤在1360-1460nm的延伸波段使带宽被大大扩展,使CWDM系统被优化,增大了传输信道、增长了传输距离。一些城域网设计,要求光纤的水峰低和具有负色散值,可抵消光源光器件的正色散,可组合运用这种负色散光纤与G.652光纤或G.655标准光纤,利用它来做色散补偿,避免色散补偿设计,节约成本。

(3)用于局域网的新型多模光纤。随着局域网、用户住地网的高速发展,大量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多模光纤代替数字电缆,多模光纤市场份额逐渐加大。选用多模光纤,是因为局域网传输距离较短,虽然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价格贵50%-100%,但它所配套的光器件可选用发光二极管,价格比激光管便宜,且多模光纤有较大的芯径与数值孔径,易连接与耦合,相应的连接器、耦合器等元器件价格也低。ITU-T至今未接受62.5/125μm型多模光纤标准,因局域网发展的需要,它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而ITU-T推荐的G.651光纤,即50/125μm的标准型多模光纤,其芯径较小、耦合与连接困难一些。针对此问题,有的公司进行了改进,研制出新型的5O/125μm光纤渐变型(G1)光纤,区别于传统的50/125μm光纤纤芯的梯度折射率分布,将带宽的正态分布进行了调整,以配合850nm和1300nm两个窗口的运用。

3.光缆技术发展的特点

(1)光缆结构使用网络环境有明确的光纤类型选择,如干线网光纤、城域网光纤等,这决定了大范围内光缆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具体运用的条件,还有可依据的细分的标准及指标。(2)光缆结构除考虑光缆使用环境条件外,与其施工和维护方法有关,必须统一考虑,配套设计。(3)光缆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光缆结构改进,如干式阻水料、纳米材料、“干缆芯”式、生态光缆、海底和浅水光缆、微型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架空地线光缆等的采用,使光缆性能有明显改进。

二、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值得思考的问题

1.积极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1997年以来,国内光通信核心技术专利是90件,自主申请的有9件。作为世界第二光缆大国,应该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创造更多的光纤光缆专利。

2.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与使用环境、施工技术相配套的新产品。光缆的结构依赖于使用的环境条件和施工的具体要求,今后,光缆建设的重点将会随着接入网、用户住地网的建设不断展开,新一代的光缆结构和施工技术会基于,如微型光缆、吹入或漂浮安装,及迷你型微管或小管系统的全套技术,有一系列新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的敷设空间。目前我国创新的成份太少,在接入网、用户住地网中,多采用一些国产的光电缆产品。

3.利用已有设备和技术,改善HYA市话电缆的相应特性,为数字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已经敷设的铜电缆,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其特性开通数字新业务。现有的HYA电缆,虽然可开通ADSL等一些新业务,但容量有限,当ADSL数量增大到一定限度后会出现干扰问题,影响以前开通的业务。因此,对新敷设的铜电缆,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的宽带指标要求,为将来开通更多的新业务作好准备。

第5篇

(一)传导瞬变和高频干扰

1.由于雷击、断路器操作和短路故障等引起的浪涌和高频瞬变电压或电流通过变(配)电所二次侧进入远动终端设备,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严重还可损坏电路。2.由电磁继电器的通断引起的瞬变干扰,电压幅值高,时间短、重复率高,相当于一连串脉冲群。3.铁路电力供电中,特别是现代高速铁路对电力要求都比较高,一般都是几路电源供电,母线投切转换比较频繁,振荡波出现的次数较多。

(二)场的干扰

1.正常情况下的稳态磁场和短路事故时的暂态磁场两种,特别是短路事故时的磁场对显示器等影响比较大。2.由于断路器的操作或短路事故、雷击等引起的脉冲磁场。3.变电所中的隔离开关和高压柜手车在操作时产生的阻尼振荡瞬变过程,也产生一定的磁场。4.无线通信、对讲机等辐射电磁场对远动终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铁路中继站通常会和通信站在一处,通信发射塔对中继站电力远动终端设备的干扰比较大。

(三)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1.铁路变电所远动终端的数据由串口通信经双绞线进入车站通信站,再经过转换成光信号沿铁通专用通信光缆送至电力远动调度中心,遥信和遥控数据在变电所到通信站的过程走的是电信号,由于变电所高低压进出线缆很多,远动终端受的干扰比较大。2.中继站一般距铁路都比较近,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对远动终端设备有一定的干扰。

(四)继电器本身原因

继电器本身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一次性未合到位而产生干扰的振动信号,或负荷开关、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二次侧产生振动信号。

二、干扰对电力远动系统的影响

无论交流电源供电还是直流供电,电源与干扰源之间耦合通道都相对较多,很容易影响到远动终端设备,包括要害的CPU;模拟量输入受干扰,可能会造成采样数据的错误,影响精度和计量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引起微机保护误动、损坏远动终端设备和微机保护部分元器件;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受干扰,可能会导致微机和远动终端判断错误,远动调试终端数据错误远动终端CPU受干扰会导致CPU工作不正常,无法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远动终端程序受到破坏。

三、抗干扰设计分析

(一)屏蔽措施

1.高压设备与远动终端输入、输出采用有铠装(屏蔽层)的电缆,电缆钢铠两端接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耦合感应电压。2.在选择变电所和中继站电力设备时尽量选设有专门屏蔽层的互感器,也有利于防止高频干扰进入远动终端设备内部。3.在远动终端设备的输入端子上对地接一耐高压的小电容,可以有效抑制外部高频干扰。

(二)系统接地设计

1.一次系统接地主要是为了防雷、中性点接地、保护设备,合适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的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对于断路器柜接地处要增加接地扁铁和接地极的数量,设备接地处增加增加接地网络互接线,降低接地网中瞬变电位差,提高对二次设备的电磁兼容,减少对远动终端的干扰。2.二次系统接地分为安全接地和工作接地,安全接地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因设备绝缘损坏或绝缘降低时,遭受触电危险和保证设备安全,将设备外壳接地,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软线,导电性好、接地牢固可靠,安全接地网可以和一次设备的接地网相连;工作接地是为了给电子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和保护装置一个电位基准,保证其可靠运行,防止地环流干扰。

3.由于高低压柜本身都是多都是采用镀锌薄钢板材料,本身也有屏蔽作用,将高低高柜都可靠接地。4.远动终端微机电源地和数字地不与机壳外壳相连,这样可以减小电源线同机壳之间的分布电容,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可明显提高电力远动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采取良好的隔离措施

1.为避免远动终端自身电源干扰采取隔离变压器,电源高频噪声主要是通过变压器初、次级寄生电容耦合,隔离变压器初级和次级之间由屏蔽层隔离,分布电容小,可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2.电力远动监控系统开关量的输入主要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辅助触点和电力调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开关量的输出主要是对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力调压器分接头的控制。3.信号电缆尽量避开电力电缆,在印刷远动终端的电路板布线时注意避免互感。4.采用光电耦合隔离,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而干扰源内阻大,且输入/输出回路之间分布电容极小,绝缘电阻很大,因此回路一侧的干扰很难通过光耦送到另一侧去,能有效地防止干扰从过程通道进入主CPU。

(四)滤波器的设计

1.采用低通滤波去高次谐波。2.采用双端对称输入来抑制共模干扰,软件采用离散的采集方式,并选用相应的数字滤波技术。

(五)分散独立功能块供电,每个功能块均设单独的电压过载保护,不会因某块稳压电源故障而使整个系统破坏,也减少了公共阻抗的相互耦合及公共电源的耦合,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六)数据采集抗干扰设计

1.在信息量采集时,取消专门的变送器屏柜,将变送器部分封装在RTU内,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可以减少变送器部分输出的弱电流电路的长度。2.遥信由于合闸一次不到位或由于二次侧振动而产生的误遥信干扰信号,并且还会产生尖脉冲信号,也可能对遥信回路产生干扰误遥信号。

(七)过程通道抗干扰设计

(八)印刷电路板设计。在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尽量将数字电路地和模拟地电路地分开;电源输入端跨接10~100μF的电解电容。

(九)控制状态位的干扰设计

(十)程序运行失常的抗干扰设计

(十一)单片机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十二)对于终端至通信站的数字通信电缆加穿钢管,特别是穿越其他电力电缆时,避免和其他电力电缆等同沟敷设并保持一定的交叉距离。

(十三)对于特殊的变(配)电所或区间信号站的环境

(十四)提高远动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在电力调度中心和远动终端之间建立出错重发技术直到住处确认信息为止。

第6篇

关键词:车间通信机房;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章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区域多样化,大量车间通信机房得以建设。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微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在通信基站内,来调节和控制移动网络通信信号的传输[1]。微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提升通信设备性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车间通信机房的耐压能力,加大了车间通信机房在雷电防护问题上的难度,尤其是安装在电源主控室内的通信设备,受到雷击的概率更是大于其他机房。所以对雷电灾害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来了解车间通信机房收雷电击中而发生灾害的原理,对于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雷电灾害形成以及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灾害

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带电云层放电现象。当天空中有雷雨云层时,云层会携带大量的电荷而产生静电感应作用。当地面某些特殊物体或者建筑物与带电云层形成强电场而足以让带电云层进行对地方放电时就形成了雷电现象。一般的,雷电现象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破坏有直击雷灾害和感应雷灾害两种形式[2]。直击雷是带电云层直接放电而造成的破坏,这类雷电放电具有瞬发性,短时间内形成高电压并释放大量的电流而对车间通信机房和通信设备造成强烈破坏。感应雷是由于带电云层与车间通信机房的信号传输线、设备连接线形成强电场,强大的电磁感应对通信设备中的微电子元件间接造成破坏的灾害现象。虽然没有直击雷造成的灾害严重,但是发生的概率却很大,而且强电场形成的电磁感应对微电子产品造成的过压破坏会使通信设备产生故障而是车间通信机房瘫痪,对于整个通信网络而言,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感应雷是车间通信机房主要防范的雷电灾害。

三、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措施

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措施主要以防止感应雷为主,直击雷主要通过安装避雷装置和浪涌保护器等保护装置来降低雷电对车间通信机房内电源和通信设备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在建设车间通信机房时,要消灭机房内的防雷隐患等,确保将防雷工作做到最底层。

(一)安装避雷装置,减少电荷量

在车间通信机房上部安装避雷装置是车间通信机房的主动防雷,通过避雷装置,可以将车间通信机房上部的带电云层在聚集电荷足够多之前就对和带电云层运行形成通电回路而对带电云层进行放电,并将多余的电荷导入到大地,从而避免车间通信机房由于带电云层电量过多而进行放电造成的破坏。针对建筑物常见的避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在建设车间通信机房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避雷装置,或者多种装置结合辅助使用以增强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能力。此外,安装在车间通信机房内的电源避雷器的引入线不宜过长,以避免在雷击发生时由于引入线过长而抬高雷电电位,同样对通信设备造成过压伤害[3]。一般的,车间通信机房内的电源避雷器的火线引线应该尽量短,加上和接地线总长度应尽量控制在5米以内,以确保雷电不会从交流引入线进入车间通信机房。同时,针对避雷装置的安装,针对车间通信机房的建筑、电源、通信设备等独立、可靠接地,且相距一定距离,尽量避免保护地联合使用,以避免使用同一接地线致使整体的防雷能力降低,防雷效果不佳。

(二)联结机房等电位,消除电位差

针对车间通信机房防雷措施,虽然建筑、通信设备、电源等接地系统相互独立,但是同类型内部应该进行等电位联结。当车间通信机房遭受雷击时,如果通信建筑之间或者电子设备之间彼此接电线没有等电位联结,那么彼此之间就会由于接地电阻而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足够大时,同样会破坏车间通信机房的绝缘系统,造成设备破坏。针对车间通信机房建筑之间的等电位联结,将建筑接地引下线与建筑柱内钢筋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建筑接地形成上端与顶层混凝土钢筋相焊接,地部与地网相焊接,从而形成笼式避雷网,将雷电的高电流强电压进行分流均压。同样的,针对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联结,需要将通信设备中的电气、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通信电缆外皮、设备机柜、各种浪涌保护器、安全保护器等接地端都应该以最短的距离联结起来,以降低甚至消除电子设备内部防雷系统的电位差。

(三)加强通信设备雷电防护

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要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作,以保证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通信设备的保护包括电源保护和设备屏蔽两部分。针对电源的雷电防护,需将避雷器加装到车间通信机房总配电室的电缆内芯两段来进行一级保护,同时在车间通信机房每个楼层的电缆内芯两侧加装避雷器进行二级防护,最后在各种重要的通信设备以及UPS前段对地部分加装避雷器作为三级保护,最终确保侵入电源系统内的雷电流通过分流技术将其泄入大地[4]。通信设备的屏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对通信设备进行干扰而扰乱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转。通信设备屏蔽包括空间屏蔽和线路屏蔽,线路屏蔽是对网络信号线和电源线进行屏蔽,此外还需对机房进行屏蔽,将其内部的金属门、窗等以及防静电专业地板进行接地,以减少雷电场对通信设备的干扰。

四、总结

车间通信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主要从预防雷电灾害的直击雷和感应雷两方面入手,通过为车间通信机房建筑、通信设备、电源等进行避雷设备安装,以减少带电云层放电时对车间通信机房造成的危害,同时通过内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联结,降低甚至消除由于接地电阻产生的电位差,同时要加强通信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确保设备电源供应正常,设备运转正常。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要从细处入手,做到方方面面,一点疏忽就会造成整个防雷系统失效,所以我们要不断努力,将车间通信机房的防雷工作做到细处,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转,保证通信网络正常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孔照林,郝世峰.信息化实验室综合防雷工程设计[A].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 2007

[2] 杜江.浅谈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防雷设计[A].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C]. 2007

第7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防雷;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得到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计算机、RTU以及一些其他的自动化设备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我们指导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只有几伏,工作电流十分微弱,正是如此其对外界的干扰抵抗十分弱。再加之,由雷电带来的瞬变磁场十分强,对于微电子器件产生的干扰很大,严重的甚至直接损坏微电子设备,给电力系统带来损失。近几年,尽管电力企业在不断的采取措施加强对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但是雷害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所以加强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于雷电侵入波产生的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一般而言,电力企业对于雷电侵入波产生的过电压的保护是通过避雷器以及避雷针来实现的,这两者相配合的实现了对进线段的有利保护,效果比较好。通过对进线段的保护,可以利用其阻抗限制雷电流幅值,以及利用其电晕衰耗来达到降低雷电波陡度的目的,再在进线段上安装避雷器,通过避雷器的作用可以使得电流不超过绝缘配合所要求的数值,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第一道防雷。

三.对于UPS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感应雷或沿电源线进入室内的雷电侵入波会使电源电压急骤升高,从而导致UPS及后接设备损坏。有些UPS中尽管装有压敏电阻,但还是很难保护自己及后接微电子设备。对电源,可靠有效的防雷方法是采用四级保护。每一级用三极气体放电管,将大的雷电限制到后续保护系统可允许的范围;第二级用限流模块;第三级用压敏电阻;第四级用TVS管,使输出的箝位电压达到规定的要求。采用上述四级保护后,UPS或被保护电源一般不会因雷击而损坏。

四.对于载波机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载波机遇雷击易损坏的部分通常为电源盘、用户话路盘及高频电路盘。高频电路盘上通常装有放电管,具有一定的耐雷水平;电源部分可采用上述电源过电压保护方式;用户话路盘由于铃流电压与通话电压不一致需要在保护装置设计上精心考虑,使之在两种不同电压下均能有效的地保护用户话路部分最好的办法是将保护器件置于载波机内,考虑到实际情况,外置保护模块应设计考虑得周全一些。为了有较好的防雷效果,我们在防雷时可以使用Modem、程控交换机通信线、用户话路盘以及信号线来实现四级保护,同时可以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五.接地电阻与屏蔽

1.接地。合理的接地设计是整个电力系统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会有构筑物接地、配电系统及强电设备接地、计算机自控系统接地等三种接地方式,因此,科学设计,使得这三种接地方式之间互相配合,有助于大大降低雷击通过接地网络对系统的毁坏。以计算机自控系统为例,一般采用系统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等几种接地方式。在防雷措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接地方式合理的组合,使得接地电阻值最小,取得最佳的效果。防雷接地是为防雷保护需要而设,以降低雷电流通过时的地电位升高,因此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因此,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接地电阻。 在接地时要尽量的减低电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深埋式接地极,如地下较深处的土壤电阻率较低,可用深井式或深埋式接地极;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如附近有可以利用的低电阻率物质可以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敷设水下接地装置,如杆塔附近有水源,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水源在水底或岸边布置接地极,可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泄流能力。

2.屏蔽。为了达到减少雷电电磁干扰的目的,主控楼、通信机房的建筑钢筋、金属地板均应相互焊接,形成等电位法拉第宠。设备对屏蔽有较高要求时,机房六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将屏蔽网与机房内环行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架空电力线由站内终端杆引下后应更换为屏蔽电缆;室外通信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要接地;对于既有铠带又有屏蔽层的电缆应将铠带及屏蔽层同时接地,而在另一端只将屏蔽层接地。电缆进入室内前水平埋地10m以上,埋地深度应大于0.6m;非屏蔽电缆应穿镀锌铁管并水平埋地10m以上,铁管两端应良好接地。若在室外入口端将电力线与铁管间加接压敏电阻,防雷效果会更好。

六.综合性防雷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整体防雷系统

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从内到外,做到防雷措施的全面覆盖。整体而言,外部可以安装避雷针,接闪器等,避免雷电直接打击输配电线路或者是相关的线缆配电箱等基础设施,引起火灾或者事故。同时,内部要做好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和浪涌吸收保护器等一些子输配电系统,通过它们可以将引人建筑物内的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泻放到大地,并将其钳位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以完善地保护电气设备。从整体上做好防雷规划,内外覆盖,这是采取具体防雷措施之前的基础性工作。

2.实施多级保护措施,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部分,而输配电系统也是容易遭受到雷电袭击的部位之一。因此,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措施,是整个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大多都会在配电系统的进线处安装避雷器,避雷带等防雷器件,但是,经过很多次实践证明,单一的防雷措施或者是防雷器件难以真正保障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当雷击降下时候,建筑物的自控设备的电源机盘依然会受到电击而产生损坏。在对配电系统防雷时候,要据实际情况做好多级防护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地网的改造,我们可以在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安装ZGBZ-Ⅱ型载波机过电压保护器、DGBZ-Ⅱ型电源过电压保护器、MGB-Ⅰ型Modem过电压保护器和XGBZ-Ⅱ型信号线过电压保护器。通过工作实践证明了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七.结束语

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工作的必要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所研究的防雷措施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防雷工作而言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整个电力系统防雷以及安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而且可以肯定的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正确看待,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学习探讨新的技术措施,不但的将得出的新方法以及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相信防雷工作一定会提到一个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思寿 10KV输电线路雷击的防雷措施及其效果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2]高新智 仇炜 韩爱芝 李景禄 陈国盛 针对某35 kV配电线路防雷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高压电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

[3]何文旭 农村电网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期刊论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3期

[4]张日朝 浅谈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14期

第8篇

关键词:自动列车控制,无线通信,定位,轨道交通

 

1、 概述

列车自动控制(Automatic TrainControl,简称ATC)系统由列车自动防护(Automatic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列车自动运行(AutomaticTrain Operation,简称ATO)、列车自动监督(AutomaticTrain Supervision,简称ATS)三个子系统组成。ATC系统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试用,世界上第一条使用ATC系统的线路——维多利亚线——于1968年在英国伦敦投入运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基于通信的ATC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简称CBTC)。基于通信的ATC系统(CBTC)是指利用不依赖于轨道电路的高精度的列车定位、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以及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 实现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的一种系统。基于通信的ATC系统(CBTC)又分为采用轨间电缆为传输通道的CBTC(称为IL CBTC)和采用无线数据通信的CBTC(称为RF CBTC)。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安全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ATC系统(RF CBTC)在我国轨道交通中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并成为ATC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的基本结构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RF CBTC)车——地间通过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实现连续、高速、双向、大容量的信息交换,能够满足移动闭塞车——地通信的要求,它代表着ATC发展的最新方向,一般采取移动闭塞制式。从结构上看,整个系统由联锁设备、RF CBTC地面设备、无线通信网络和RF CBTC车载设备组成,如图1 所示。但从功能上分为ATP子系统、ATO子系统、ATS子系统和联锁子系统。RF CBTC地面设备实现地面轨旁ATP功能,RF CBTC车载设备实现车载ATP、ATO功能,ATS在ATP、ATO子系统及联锁设备的支持下完成对全线列车运行的自动管理和监控。

3、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的基本原理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RF CBTC)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调度控制中心(DCC) 位于整个架构的最顶层, 它负责控制多个车站控制中心(SCC) , 以实现相邻SCC 之间的控制通信。每个车站设一个车站控制中心。每一列车装备有RF CBTC车载设备(OBE) , 车站控制中心控制其范围内所有列车的运行。SCC 通过其管辖范围之内的多个基站(BS) 与覆盖范围内的RF CBTC车载设备实时双向通信。信息的发送范围就是车站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 因此列车在运行过程中, RF CBTC 车载设备要依次与各个SCC 建立通信联系, 接收SSC 发送的信息。每一SCC 要向其控制范围内的所有列车发送信息, 因此一个SCC 要同时与多个RF CBTC车载设备(OBE )保持通信联系。而一列车不能够同时与多个SCC 通信, 在经过不同的车站控制信号区域时, RF CBTC车载设备(OBE)会自动地采取信号区域的切换。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时,OBE利用无线方式通过BS将列车位置、速度信息发送给SCC。BS通过无线信道向空间发送信息,所在区域的列车根据自身的编号地址,接收发送给自己的信息,不会发生信息窜码事件。SCC通过BS周期地将前行列车的位置、速度及线路参数等信息发送给后行列车;后行列车的OBE收到信息后,根据前车运行状态(位置、速度)、线路参数(弯道、坡度等)、本车运行状态、列车参数(列车长度、牵引重量、制动性能等) , 采用车上计算、地面(SCC) 计算或是车上、地面同时计算, 预期列车在一个信息周期末的状态能否满足列车追踪间隔的要求,从而确定合理的驾驶策略,实现列车在区段内高速、平稳地以最优间隔追踪运行, 从而为实现移动闭塞分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的车地通信方式及定位技术

(1)车地通信方式及特点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的车—地通信方式有三种。

1)无线电台方式

采用自然空间作为车地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无线信号在空气中自然传播,衰耗相对较大,并且要考虑不同电磁环境下的防干扰问题。但轨旁设备简单,工程投资相对较少,设备可以采用高度通用化模块,直接采用商业现货,维修工作量小,长期运营费用低。

2)漏泄电缆方式

采用漏泄电缆作为车地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漏泄电缆安装于轨旁或顶部,沿线贯通敷设,无线信号沿漏泄电缆传输。其特点是场强覆盖效果均匀,传输速率高,传输衰耗较小,但漏缆价格较贵,工程投资较大。漏泄电缆系统可提供较宽的带宽,不仅可传输车地双向连续的数据,还可传输音频和视频信号。

3)裂缝波导方式

采用裂缝波导作为车地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波导管沿线贯通敷设,安装于线路的一侧,无线信号沿波导管传输。其特点是波导传输方式衰耗小,且衰耗均匀,无反射波、邻频干扰、传输死区等情况。微波波导系统具有较宽的带宽,不仅可传输车地双向连续的数据,还可传输语音和视频信号,而且传输衰耗小。。但波导价格贵,工程投资相对大。对于裂缝波导还可以完成列车的辅助定位功能。

(2)定位技术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的列车定位主要通过车载定位设备和地面定位设备共同实现。车载定位设备主要有:编码里程计、测速雷达、测速电机(OPG)、车载测速传感器、加速计、接近传感器、车载扩频电台等;地面定位设备主要有:应答器、信标、裂缝波导、地面扩频电台等。应答器(或信标)主要用于确定列车在线路中的绝对位置,对于两个应答器(或信标)之间的位置车载设备通过测速设备计算其走行距离加上上一应答器(或信标)的绝对位置计算而得。系统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应答器(或信标)在线路上安装密度和车载设备测速误差。目前开通或将要开通的绝大多数RF CBTC系统主要采用这种定位方式,通过应答器(或信标)加车载测速设备共同实现列车定位。

另外一种定位方式就是利用扩频电台实现列车定位。扩频无线电台定位的原理是:在地面沿线设置无线基站,无线基站不断发射带有其位置信息的扩频信号,车载扩频电台同时接收到3个以上的无线基站信息,并分别计算出列车与基站的距离,即可以确定列车的即时位置。扩频定位的精度取决于伪随机编码的频率,编码频率越高,定位精度越高。150MHZ频率的编码可以实现1m以下的测距误差。

5、 小结

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RF CBTC)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双向、实时、可靠、大容量的信息传输。车地间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实时、双向、安全、可靠的控车信息和列车运行状态信息的传输,实现列车的实时、连续、闭环控制,不仅能实现先进的移动闭塞,缩短列车的行车间隔,大幅度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语音、视频信息的传输,为旅客实现各种增值业务服务,满足旅客多元化的旅行要求。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RF CBTC)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安全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设备国产化率逐步的提高,基于无线通信的ATC系统(RF CBTC)在我国轨道交通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IEEE Standard for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 (CBTC)

Performance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1999.

2 曾小清,王长林,张树京.《基于通信的轨道交通运行控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5.

3 傅世善. 《闭塞与列控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3.

第9篇

论文摘要: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和公司经营战略,研究了高新技术公司营销的特点。通过对中国光谷高科技公司营销战略的实证分析,阐明了高科技公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只有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和保持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高科技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以激光加工产业为例,其规模从1990年的1200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59亿元,10年增长了500多倍。但自2000年以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尽管高科技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但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不得不采取控制生产成本和降低利润的方针,而另外有许多公司开始注重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措施。

1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研究买方的需求,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美国著名市场营销专家KOTLER认为,市场是由特定的需求和欲望组成的,通过交换,这种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欲望可以得以实现。

但是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表现为异质化,任何规模的企业都无法生产出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因此,要根据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市场细分。通过细分,了解市场的竞争情况,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因此,每家公司都应该根据公司的经营规模、生产的产品和客户群体制定一条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营销战略。

2高新技术公司营销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是高科技公司通过对顾客需求的研究和对市场竞争情况的了解,确定其经营的目标,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方案困。

高科技公司的产品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因此,一方面,产品研发的投人费用大;另一方面,产品利润高。高科技产品的后一个特点使得产品市场呈现巨大的潜力。经济人的行为是具有趋利性的,因此,会有许多商家投人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制造,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趋缓,从而很快形成竞争市场;市场的迅速成熟,使得产品的周期变短,对产品技术创新的要求高。

另外,从市场分层而言,高科技产品瞄准的除个人用户群体外,公共采购市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如芯片生产商主要客户群是政府机关、公共交通、学校、银行和国有企业;光纤电缆主要是中国电信等。公共采购市场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的,也存在着竞争。

因此高科技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竞争性,市场的运转取决于供求关系比和性价比。

也正是由于剧烈的竞争,使得许多高新技术公司不得不面临来自同质产品在技术和价格方面的挑战。因此,除了垄断部门以外,所有的高新技术公司都必须制定灵活有效的经营战略,以便在竞争市场中保持产品的优势。为此,有些公司通过控制成本,降低售价,保持竞争优势;有些扩大生产,通过规模效应保持产品优势;有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保持品牌优势。

高新技术公司营销实际上是在价格、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做文章,不同的公司根据公司的规模、产品和经验策略,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方法。

武汉迈立特光通信有限公司、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安凯电缆有限公司都是高新科技企业,3家公司所采用的不同营销谋略值得思考。

3中国光谷高新科技公司营销战略

3.1公司简介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有5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每年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或战略失误而退出市场。有些公司采取了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手段,在竞争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武汉迈立特光通信有限公司,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安凯电缆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

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企业,创办于1990年,经营用于公共建筑的防雷电产品。主要客户是油库、水库、大坝工程和通信公司。

武汉迈立特光通信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22所下属的科技开发公司,成立于2001年,依托722所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经营铁路和公路网络的通信系统,用于地铁、轻轨、公路和桥梁等公共工程。

武汉安凯电缆有限公司是荷兰DRAKA集团与武汉长江光通信产业有限公司等于1999年联合创办、生产、经营光纤电缆的中外合资公司。

3.2爱劳的技术创新

爱劳1990年创办时,瞄准公共采购这块蛋糕,因为许多公共工程都需要防雷电装置。但在当时,一方面,防雷电产品市场基本由国有企业垄断,另一方面,爱劳作为一家小型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赢得市场的信任,因此它的订单相对较少。由于公司是第一家用半导体材料生产SB一III型半导体消雷器的,因此获得的利润较大。当时避雷针的单位生产成本为3万元/件,而市场的销售价格是20万元/件。

凭借先进半导体技术和材料的成本优势,加上灵活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很快赶上和超过技术发展滞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占领市场,并成为最大的销售厂家。它在1991一1995年间,占领3/4的市场份额,年产值平均为3千万元。新技术使爱劳不仅打破市场的垄断,而且成为市场领头军。

1994年,浙江沿海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争夺防雷产品市场,其中许多公司和爱劳一样,使用半导体技术材料生产防雷产品。另外它们的生产规模和组织结构都与爱劳相似,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几年前曾占有70%市场份额的爱劳公司只剩下30%的市场份额。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对手的打压,爱劳公司很快调整了战略,决定使用在当时被认为相当超前的技术,即采用半导体少长针消雷技术生产新的防雷装置。首先这项技术能够将高大建筑物的雷击次数减少75%,并可降低雷击产生的二次效应;其次爱劳产品开始注重整体防雷的作用。

新产品投人市场,立刻受到水力发电站等公共工程客户的欢迎,因为长期以来大型公共工程还没有使用过整体的雷电防护技术。新产品的畅销,使爱劳的市场占有率在1995年迅速恢复,并且达到80%,年产值近5千万元。从1995到1998年,连续3年平均年产值为4千万元。

从1999年起,爱劳在半导体少长针消雷技术产品上又遇到许多竞争对手,它们将爱劳的市场份额挤压到只剩下20%。于是,爱劳于2000年开始调整经营战略,一方面实行多元化战略,将经营扩展到医疗器械和生物化学制品等领域,另一方面保持在雷电防护产品方面的优势,将过去单一的生产和经营拓展到研发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并且开始进人通信市场的防雷电技术,目标市场是移动和联通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防雷。

3.3迈立特的差异化营销

迈立特是722研究所一家下属的、具有较强军品研发能力的科技开发公司,生产和经营非军用科技产品,主要从事通信传输及接人设备、开关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它所研究出的Melit光纤综合业务传输网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等通信产品,成功地将先进的舰船通信军用技术转化并应用于民用领域,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填补了专网通信领域的空白。

在电信市场中,有公共网和专网两种网络。公共网指具有大量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电信网络;专网是机场、码头、轻轨、地铁、公路桥梁和居民小区需要的通信网络。

作为2001年才起步的一家高科技开发公司,迈立特在成立伊始就确定了自己的营销战略:实施差异化经营方针,用自己研究的通信传输和无线视频监控技术开发专网市场。这种差异化的战略使得公司当年实现产值8千万元。

迈立特通过对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选择专网作为经营的目标,主要有3个原因:①它于2001年创办,起步时间较晚,而公共网已经运营数10年,它不可能与有50多年经营历史的中国电信比较,不可能很快获得一定的知名度而被市场认可。②它的规模较小。它是722研究所下属的小公司,只有100多名员工,无法与拥有10万职工的中国联通相提并论。③迈立特在充分认识到自己软肋的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在专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完全可以与华为及烽火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媲美,而在方案选择、技术管理和服务保障方面,迈立特作为军工出生的企业,更具有优势。

在2001年大连轻轨招标中,迈立特面对的是包括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华为和烽火集团等6个竞争对手。第一轮竞标之后,迈立特技术得分排名第一。在第二轮竞标中,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光纤技术的龙头老大烽火集团。尽管迈立特的报价高于所有的竞争对手,但最后还是人选。

迈立特成功夺标的因素有许多,最主要的是市场定位准确。在6家投标公司中,除迈立特外,其他5家都在公共网经营多年,而专网并不是其主攻产品。迈立特抓准这一点,制定了详细和完整的标书,并非常专业地介绍了各个标段的工程进度、控制流程和工艺技术。这种源于军工的专业管理技术是迈立特公司具有的绝对竞争优势,也是制胜的法宝。

另外,在投标前,公司曾经多次参加大连轻轨项目召开的研讨会,并在会上就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和设想,引起了项目的监理单位北京地铁和北京城市设计院的注意。之后,公司就技术问题,也与监理单位多次交换意见和沟通。这也是公司能够战胜对手的原因。

3.4安凯的提高销t和降低价格

作为中外合资企业,安凯在光纤电缆产生上有着技术优势。它凭借SZhmax⑧生产工艺,几乎垄断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市场。

技术领先是安凯公司迅速占领并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公司在成立一年后,即2000年销售了1600km的光缆,实现产值9.8千万元。到2001年,实现销售2358km的光缆,产值1.1亿元。

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公司分别销售了2358,2936,3854和6230km的光缆。尽管公司的销量在持续增加,但是公司的产量和产值并不成正比。其原因是从2002起,公司遇到来自江苏恒通电缆集团和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的竞争。2000年成立的两家企业生产和经营与安凯同类型的产品,并于2001年开始小批量地投放市场。因此,尽管安凯感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其销售价格保持原有的水平,销量和产值与200()年相比仍有一定增加。

到了2002年,安凯电缆销售3000km,而产值却与2000年持平,仅为9800万元,与前两年相比,产值和销量不能成正比。这是因为竞争对手恒通和汉胜以更低价格向同质市场投放了大批量的产品,从而打破了安凯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迫使它采取跟随政策,降低产品售价。

其实,安凯在2001年就进行了市场调查,预计到两家竞争对手一定会加大投放量和降低价格与安凯竞争。于是它采取了将销量提高100%和销售价格降低一半的战略,以便保持竞争优势和保住市场份额。应该说,尽管与前两年相比,安凯受到竞争的威胁,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

安凯2003和2004年电缆的销量为4000km和6000km,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50%,但是两年的产值分别为1.04亿元和1.1亿元,增长幅度几乎为零。应该说,两家竞争对手在继续扩大销量和降低价格,迫使安凯采取提高产量和降低售价的策略,以保持住市场份额和边际。

武汉安凯电缆有限公司2000一2004年销量和产值比如图1所示。2000年与2002年和2002年与2004年的两个年度销量和产值的比较,更能够说明安凯公司增加产量和降低价格保市场份额的战略。

尽管产值逐年下降,边际递减,但是安凯面对竞争对手所采取的增加销量和降低价格的战略还是让它在市场中保持住一定的地位,而不像一些同类企业被市场淘汰。

4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CTI技术,一打一送,通信接口,电话信令

 

110报警指挥中心负责电话报警和求助,为了更好的获取求救者的信息,110报警指挥中心的指挥系统需要第一时间获取求救者的信息,这就需要由电信提供用户信息给110中心。用户信息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量提供,即是电信公司把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用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三个字段的信息导出,通过一定的介质传送给110中心。这种方式实施较简单,不需任何系统建设改造,但是缺点也同样很明显:首先,电信由于用户资料安全的考虑,不可能把所有用户信息提供给110中心;其次,由于数据全量提供,必须经常人工进行更新操作,比较繁琐。

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通过CTI技术建设一个实时查询传送的“一打一送”接口。这种方式虽然需要一次性的系统集成建设,但是建成后系统之间自动查询传送,不需要人工干预,也只会把实际拨打过110的电话的用户名、地址信息传送到110系统,既安全又高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相关技术及协议接口介绍

1.1 CTI技术介绍

CTI技术是从传统的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发展而来的,最初是想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话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对电话中的信令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通过建立有关的话路连接,而向用户传送预定的录音文件、转接来话等。。而到现在,CTI技术已经发展成“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这意味着目前的CTI技术不仅要处理传统的电话语音,而且要处理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等其它形式的信息媒体。CTI技术跨越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两大领域,目前提供的一些典型业务主要有基于用户设备(CPE)的消息系统、交互语音应答、呼叫中心系统、IP电话等。

1.2 “一打一送”接口模式介绍

所谓“一打一送 ”接口,即由《中国电信与公安部110联网接口设备技术要求》规定的110报警主叫信息传输接口。它要求110、120等涉及到用户电话“三字段”信息的报警系统,通过该接口设备从电信公司的数据库中提取用户“三字段”信息,并采用“一打一送,不打不送”的工作模式,从而达到保护用户电话资料隐私权的目的。

2.接口设计总体思路

本通信接口是连接公安局110系统和电信电话用户信息系统的桥梁,110中心需要实时提取拨打110的报警电话的用户信息(包括电话号码、用户名、装机地址三个部分)。为了满足110系统实时响应的使用要求,并确保电信公司用户信息资料的安全,本系统在电信的营业系统数据库中取得主叫号码的用户信息,再将相应信息传送给110系统,实现“一打一送”的功能。本系统在技术上的要点主要在三方面:1、报警用户资料信息接入:通过PCM和数字中继并线截取设备(采集工控机),将报警电话号码和中继电路号信息送至系统的信息处理部分;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模块根据信息接入部分传来的报警电话号码调用存储过程查询营业系统数据库,按照标准数据格式处理合成用户资料信息,如:中继线号、主叫号码、用户名、装机地址等,发送至信息传输部分;3、信息传输:信息传输部分负责信息的可靠传输,按照中国电信、公安部110系统联网接口设备技术规范内要求的数据传输协议,传输方式选用DDN专线、2M电路等。信息根据所属的截取路由通过线路传输到接收方,如接收方通过信息中的校验位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如果无误则使用,如果有误则即要求重传,若重传二次后失败则进行线路告警。

3.具体实施方案

3.1 PCM 2M接口

去110中心的PCM 2M线应先经过信号提取设备再到110中心,信号提取设备须跨接该PCM 2M中继线以便从中提取主叫号码。

PCM中继传输是由一对同轴电缆组成的,从局方来看分为前相和后相各一条。前相表示从局方至用户的信令传输方向,后相表示局方接收用户信令的传输方向。。本系统由于需要提取PCM中继信令中的主叫号码,因此只要跨接前相同轴电缆便可。

将原有的PCM中继前相同轴电缆改道,绕道至本系统放置的机房位置再回原机房。为了保证话音和信令的传输质量,改线后同轴电缆的增加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00米,所以应妥善安排本系统的放置位置。

在本系统应放置的位置上将PCM中继前相同轴电缆切断,在2个端口上分别接1个BNC网络接头,然后再用1个T型网络接头将2个BNC接头连起来,使PCM中继前相同轴电缆恢复连通状态可以继续正常工作。真正到本系统实际安装时只要将T型接头的中间端口直接插到本系统的接头上便可,不会影响PCM中继的正常工作。

3.2 联网专线

电信方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准备模拟或DDN专线,并调通,专门用于传输电话主叫用户信息。专线一端在放置工控机的机房,另一端在110中心。

如果采用模拟专线进行传输,从保证传输质量出发,专线距离不宜过长,以不超过3公里为宜。

如果使用DDN数据专线,则可先提供2601 DTU,由机房预先做数据设置和线路调试,DDN数据专线包括DTU应设置成异步数据传送方式。2601 DTU只支持从用户端到数据节点机不小于3公里的距离。

专线调试可以用仿真终端软件进行,只要能相互传送数据便可。数据传输方式设置成采用串口RS-232异步通讯方式,波特率为9600,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

3.3 编写采集号码用户信息的软件

采用数字中继语音卡从数字中继线的电话信令中采集出其中的主叫号码信息,再通过号码在数据库中查询出用户名、地址。

3.4 安装工控机

工控机至少应采用一台PC服务器,把数字中继语音卡插在工控机的PCI插槽上,并安装语音卡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再接入110的数字中继电路便可。

3.5 机房条件

(1)机房环境条件满足设备的电气和环境要求。提供不间断供电。

(2)在传输机房提供机架放置“一打一送”系统的工控机。

(3)提供一条单独的接地良好的接地线,接地电阻要小于1W。

3.6 与公安局的报警指挥系统的接口软件

公安局的报警指挥系统和电信的接口软件都应按照中国电信、公安部110系统联网接口设备技术规范内要求的数据传输协议,先行编制电话主叫用户信息数据接收软件。

数据传送使用模拟或DDN专线,方式采用串口RS-232异步通讯方式,波特率为9600,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

数据包种类包括:三字段信息发送包、三字段信息接收应答包、测试包和测试应答包。

4. 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该接口的技术方案,只要在实施的过程中灵活解决以上技术难点,就能够很好的做到与110系统的对接,让110报警指挥中心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爱振.CTI技术与呼叫中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中国电信,公安部.中国电信与公安部110联网接口设备技术要求[S].1999.

[3] 刘军宁,胡大进.110业务网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04)

第11篇

【关键词】地铁通信传输系统;OTN;SDH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逐渐优化,突破传统的通信传输系统局限性,具有更加突出的便捷性和高速型。地铁的通信传输系统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是否能够正常运行,随着地铁在全国范围内大中型城市的普及,对于通信传输系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作为一种便捷高速的城市通信工具,地铁的通信传输系统需要更加符合其运行特征的设计方案,充分发挥优势,带来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现状分析

地铁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运行时间并不长。随着城市

生活的质量提高,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也提高,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地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和运用空间,因而对于地铁通信技术方案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地铁通信技术是在光纤传输子系统、泄露电缆传输子系统和无线集群通信子系统的综合运行下,结合中继器、程控电话子系统及路站监控子系统等结构而形成的具有高度的指挥和管理性能的运营结构。

地铁的通信传输系统是通过调度员统一信息,然后经过控制中心及无线移动交换机将发出的信号传送到集群基站,随后,集群基站将受到的信息指令通过光缆的形式传送到车站的中继器,并将其信号扩大,通过全线泄露电缆辐射到各个信息管理处,将信息有效的传送之后,列车值班人员和司机将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受到调度员发出的信息,并按照其要求进行操作。而地铁通信中的信息回馈,则是通过相反的路径实现,通过值班人员或者手持台持有者将信息发出,通过泄露电缆进行接收,并及时将信息传送到中继器,信号放大之后,通过光合路器和光电转换设备进行信息接收,最后信息通过光缆传送回基站,再由控制中心将其传送给调度员。通过这种通信传输系统的建立,调度员和值班人员能够有效的互通信息,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对地铁通信传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安全意识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强化公众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是现代地铁通信技术需要加强的技术研究。现代地铁运营对于通信传输系统的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铁通信传输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地铁的运营状况的深入了解,促进了通信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升级,针对不同情况的地铁运营状况,采取不同的通信传输系统方案。总的来说,现代地铁通信传输系统方案根据其传输特点分为综合型、开放式、弹性式和异步式等几种设计方案。

第一,综合式地铁通信传输系统

综合式传输系统是一种综合业务式的信息传输形式,即SDH传输技术,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商用的同步数字传输。SDH传输技术具有比较稳定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属于比较基础的现代电信网络传输形式,也是地铁通信传输的基础,比较广泛的运用于铁路、公路、电信网、石油和电力等领域。作为一种比较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现代网络体系,SDH选用了统一的数据传输接口,通过多种兼容设备的链接,可以事先全网范围内的高度统一协调和管理操作,保障了信息通信业务的有效调度,且具有较高的网络自愈能力,能够提高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程度。综合业务传输通信系统根据电时分复用的方式来实现光纤通讯,不断的提高了传输速度,当前40Gbit/s的传输速度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商业中,在地铁的信息传输中得到了更高的速率实现,因而在地铁运营当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综合业务的实现,提高了地铁中媒体业务及宽带业务的广泛运用。

第二,开放式的通信传输系统方案

开放式的通信传输系统,即OTN传输系统,是在西门子研究的分复用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利用双光纤和双向的通道环路实现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以光纤链路为网络节点实现互联,形成反向循环的环路光纤结构。通过开放式的通信传输系统,将同一个环网上的信息实现数据帧的不断传递,实现结构中各节点的通信数据得到有效的传送。在开放式的通信结构中,以顺时针传输数据环为主环,而逆时针的数据传输环则是次环。一般情况下,地铁的信息数据都是通过主环传送,次环为备用,并对主环数据传输进行监督和控制,根据信息传输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时候代替主环传输,从而保障信息不中断。因而主环和次环共同形成的双环网结构,保障了地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有效传输,保障每个节点都能正常的收集信息和发送信息。

第三,弹性式的通信传输方案

弹性式分组环通信传输技术,即RPR传输技术,是在IP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上设计的适应网络需要的地铁通信传输系统方案,支持传统业务的同时,有利于互联和管理。弹性分组环技术是在环状的拓扑结构基础上,在每个分组环中配备同一逻辑的节点,实现节点的二层转换,通过发送时钟分组信和和晶振时钟信号,实现最高优先级别的通信传输方式,并对多余部分进行及时的悲愤,保障通信网络的统一同步。并且弹性式的系统方案的另一个优势是在分组环路中,保障了多个节点在系统中的同时传输,且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第四,异步式通信传输系统方案

异步通信传输系统,即ATM技术系统,在以宽带综合业务的数字网实现为核心技术的现代通信传输系统,通过多种电路仿真和数据承载,有效的将图像和声音进行数据传送,在宽带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各种信息的接入和交换。这种传输系统的突出优势表现在能够实现异步分复数据传输,在标准化的链接方式基础上,保障其它通信传输系统的连接,并有效的实现统计复用,灵活的进行用户宽带分配,实现虚拟电路的网络连接。同样,异步通信传输系统方案也支持多媒体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网络可靠性。

结语:综上所述,地铁通信传输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而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城市交通运输需求下,利用不同特征的信息通信传输方案可以有效的加强地铁运营效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于地铁交通的通信传输系统也不断完善,提高了数据业务,加强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今后,在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地铁的通信传输系统将有更大的发展,地铁运营商根据其运营特点,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可以选择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1]崔茂迪.北京地铁8号线通信传输系统衔接方案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1年03期 ,2011.

第12篇

【关键词】小水电;电能量数据;完整率

1.概述

江门地区总面积为9541平方公里,丘陵广布,山体起伏较大,落差大,沟脊、水系发育、水库较多,小水电多分布在沟谷中。2013年,我局小水电共计196个,由于地处偏远,无公网信号或公网信号不稳定等原因,造成负控终端长期处于离线状态或上线不,导致数据上送不持续,丢失严重,直接影响电能量数据的采集,难以满足计量装置远程监控、抄核收、线损分析等计量营销业务的需要。

2.原因分析

江门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公变、配变及集抄系统广泛采用公网公司的GPRS无线数据VPN网络。受网络覆盖的影响,部分终端不能上线采集。经现场勘查,2013年在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145台小水电终端中,有41台由于地处偏远,处于公网信号盲区的原因,造成负控终端长期处于离线状态,10台由于树木、山石等障碍造成了信号衰减,导致公网信号不稳定,数据丢失严重。我们抽取了2013年1月份到4月份的系统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小水电终端运行情况分析

月份 终端在线率 数据完整率

1月 74.5% 78.6%

2月 76.7% 80.2%

3月 78.6% 81.7%

4月 79.8% 83.5%

从上表可知,小水电终端对整体的在线情况和数据完整率的影响,未能达到98%以上;

3.各种通信解决方案分析和选择

针对公网盲区及信号不稳定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采用非公网上行方式,完全避免无线通信不稳定性问题、电房电柜屏蔽问题,保证实时在线。非公网上行方式可考虑采用电话线通信、宽带网络通信、电力光缆等。

(2)采用公网上行方式,但通过其他通信方式接驳,如通过载波、485 通信、微功率无线等方式转发数据。

(3)采用公网上行方式,但采用信号增强扩展公网通信距离。如通过同轴电缆信号放大、无线直放站、新建基站等方式。

3.1 非公网上行

非公共网主要有电话拨号接入方式、公共有线电视、光缆等。此种方式均需要布线,由于小水电地处偏远,布线成本巨大,且环境恶劣,维护困难。

3.2 公网上行,其他通信方式接驳

(1)电力载波

电力载波方式是将终端通信模块外置于能接收到公网信号位置,电表通过电力载波方式与终端交换数据,该方案省却了布线或无线信号干扰影响,但实际应用存在信号衰减快、干扰大、不能跨变压器、互感器等诸多问题。

(2)有线中继接入

该方案采用终端侧模块和外置侧模块,通过以太网双绞线RJ45接口连接。由于采用双绞线,通信线路以100米为宜,最长不超过300米。

(3)无线中继通信

该方案是通过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数据,中继器采用470MHz 通信时,通信距离经测试在150 米以内,距离较远时,可通过增加中继的方式延长通信距离,目前可增加2级中继。该方案的优点是施工简单,初次投入不大,且后续无运行费用,但需对GPRS 转接器提供220V电源,如终端维护口协议非标准广电规约,GPRS 转接器处需对协议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转发,该方案理论上适用于任意厂家终端。

图1 无线中继实现方式示意图

3.3 公网上行,信号增强扩展公网通信距离

(1)无线放大器方案

无线放大器(也称直放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其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该方案施工虽相对复杂,但无需对终端侧设备进行改动,适用于所有厂家终端,可以一个无线放大器带几台终端设备,通过共享设备,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不需后续运行费用。但该方案也有其局限性,受到信号衰减影响,实际通信距离在40米内(采用更好质量的同轴电缆可适当延长距离,但一般不超过100米)。

(2)运营商建基站

运营商建设新基站,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对于局方来说,是一劳永逸的方式。但投资一个标准基站需要接近两百万元,同时该部分区域一般客户数量较为稀少,出于对投资收益的考虑,运营商短时间内不会考虑投入,故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4.方案选择及应用

以上各种解决方案在特定场景均具备实际运行的优势和可行性。但结合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以及运维成本、通信可靠性等综合考虑,采用“安装无线中继通信设备”方式投入成本小、安装周期短、设备安装方便灵活。因此本文选择无线中继方式,如图1所示。

图2 试点月在线时长对比图

图3 试点数据完整率对比图

5.实际运行效果

本文选取了5个试点,使用无线中继通信方式解决终端长期离线及数据传输不稳定问题,结果表明终端在线时间和数据完整率大幅度提高。如图2、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王鹏,司徒彪.公网通信盲区电能量数据传输解决方案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12.

[2]周培祥,李学东,傅光达,梁丽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移动通信解决方案[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6.

[3]陈智勇.浅谈天线调整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作用. 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9.

[4]谭卫东.移动通信网络室内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