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19:00: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管理师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健康管理;中医体质辨识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41
一、健康管理概况
(一)健康管理定义。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逐渐由原来的衍生品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存在意义的独立行业。实践证明,健康管理的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人民生命质量,还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随着居民患慢性病人数的上升,疾病经济负担的加重,健康管理开始走进我国人民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健康管理在不同的领域被定义不同的内容与意义,所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解释其含义。通过对各位学者文章的总结、归纳,健康管理的定义是指通过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根据得到的结果为其提供有关健康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并且对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1]。
(二)健康管理发展状况。2001年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在我国注册成功,开启我国健康管理之路。2005年“健康管理师”正式被写入职业目录,中华医学会先后组织召开七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与健康管理学术会议,2009年组建新一届“健康管理师委员会”,负责制定健康管理师的职业标准与规范,健康管理师教材的编写,健康管理师的培训与考评。2011年选择上海为健康管理的区域试点,2012年开展第一期的健康管理师培训工作,主要参与对象为社区的全科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由于健康管理刚开始在中国发展,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下:相关政策法规和健康管理体系不健全;?医疗保险带来的健康管理意识淡薄;健康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
二、中医体质辨识简述
体质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人体特质,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综合的稳定特质。根据王琦教授的划分,个体生命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淤血质、特禀质。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体质学说已经逐渐发展成一门学科,其存在发展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由疾病的重视转变成人的重视,从而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使中医治未病理论不断丰富与发展。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将中医体质辨识理论运用到健康管理,从而实现治未病。将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健康管理中,按照评价标准,以个人体质为依据将人群分成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其分别对应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对于亚健康人群而言,目前中医临床上无法给出确定的疾病诊断以及中医证型,仅可以划分中医体质分型,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体质改善计划。根据相关的研究结论,一部分亚健康人群没有必要到医院就诊治疗,仅需适当的健康管理便能获得良好成效,可以有效降低个人健康风险性以及疾病的发病率。
三、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及早采取疾病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健康寿命的延长。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在健康管理中开展了中医体检,即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是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方法,结合现代医学体检,综合判断受检者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根据受检者的体质分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中药凋理等干预措施,从饮食、起居、药物、运动、心理等方面着手,为顾客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使其少得病或不得病,从而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减少医疗开支。在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有利于根据患者体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因不同体质,其疾病的症状也是不相同。因体质不同,其导致的生理特征、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考虑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应因人而异,综合考虑。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可根据个人体质差异,为其建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患者的各种监测数据、化验指标储存起来,实现数据的终身化。中医体质辨识还可对西医体检中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不衡的体质状态进行健康管理,更好地满足不同健康体检人群的需求。
在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以个体体质为依据,通过对不同体质的管理,达到预防疾病或者减少生病的目标,以“治其未生,治其未成”为核心理念,针对不同的健康状况和不同的个体体质,在中医体质辨识的理论指导下,为个体提供系统的健康管理建议,通过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按摩、冬病夏治、膏方调养以实现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根本目的[6]。在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体质辨识,不仅可以促进健康管理的发展,还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2018年度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学院工作开展,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工作:
1.完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补考监考及成绩登记、复核工作。
2.完成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共开设23门课程,周学时734,期中我部门专任教师33人,2人孕,平均周学时23.7,我部全体教师无旷工,迟到、早退情况,教学秩序良好。
3.完成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实习班级及非实习班级期末考试出题、监考、阅卷、成绩登记工作。
4.完成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任务18门课程,周学时894的分配工作和教材在征订工作。
6.完成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评教工作。
7.及时召开163年学生信息员会议,通过反馈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存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保证了教学秩序。
8.完成2016级3年中职护理726人春考技能考试及笔试相关教学、培训、组织工作并完成毕业手续办理、发放。
9.完成2017级3年中职护理567人入校、实习前培训、入院实习工作。
10.完成学院及教务处安排的其他教学工作。
二、教学科研工作
1.基础医学部苏玉环等共计5名教师参加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2.本学期集中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3次;成功邀请心脑健康管理专家杨海燕开展《心脑健康管理师》讲座。
3.顺利完成我部新专业-健康管理专业的申报。
四、社会服务方面
中意理财团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团队赛冠军,团队成员尹杏涛、段瑞杰和张云帆近期接受了记者专访。
中意理财团队由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个人营销业务部三位优秀的内勤员工组成,三位队员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平均寿险从业年限为7.6年,具有丰富的保险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2014年第九届理财规划师大赛陕西赛区的比赛中获得团队冠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再次夺冠。
尹杏涛是这个团队中唯一的女性队员。她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英语双学士学位。2009年加入中意人寿,参加总公司“英才计划”储备干部培训,2009年至今一直从事营销培训、营销团队管理等工作。尹杏涛具有较强的保险及金融理论基础和市场实践经验,先后获得陕西省保险行业“先进个人”、中意人寿优秀员工、全国优秀专职讲师等荣誉。目前担任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个人营销业务部学习中心专职培训讲师、陕西省分公司GCFP项目负责人及授权讲师。
段瑞杰目前担任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首批理财规划师俱乐部成员兼辅导员,他于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2006年至今一直从事保险行业,历任组训、营销服务部经理、中心支公司营销培训部经理、省级区域管理中心营销部经理。目前担任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营管处负责人。先后荣获优秀员工、督导、先进个人等称号,取得国家寿险管理师中级职称。
张云帆任职于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策划中心产品岗,他于200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平安人寿陕西省分公司,先后担任组训、营服负责人、中支个险渠道负责人等职位,获得国家寿险管理师中级职称,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干部,积累了丰富的营销团队管理经验。2009年加入中意人寿陕西省分公司。
专业创造价值
目前团队中的三名队员都获得了中意理财规划师(GCFP)认证资格。“下一步是走出公司,取得行业权威认证,通过国家理财规划师资格考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理财规划专业知识,去服务更多客户,打造优秀的中意综合理财服务专家团队。”段瑞杰说。
谈到一个优秀理财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张云帆总结指出,一是要具有良好的人品和职业素养;二是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包括丰富的金融、投资、经济、法律知识、税务等知识,同时又具有保险、证券或其他领域的一技之长;三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理财规划师应当以客户中立的顾问角色为客户提供服务,避免一味的产品销售的角色,用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科学提升效率
那么,中意人寿团队到底是如何利用专业的综合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够让我们一睹究竟。
客户王先生为某品牌白酒陕西地区商,40岁,拥有一个三口之家,女儿13岁。平时他出差应酬多,妻子从事会计工作,家庭年收入50万元左右。
经朋友转介绍,中意理财团队接触了这位客户,发现客户保险意识不强,保障方面只有最基本的社保。第一次的接触主要是观念上的沟通,让客户了解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什么保险。沟通重点是家庭三人除了最基本的社会保,其余保障都没有,尤其是客户作为一家之主和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面临巨大的潜在的未来不确定的财务风险,并且指出夫妻二人也要考虑未来的养老规划以及孩子的教育规划。
第二次接触时,再次着重与客户沟通保障观念,通过对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工作的压力,生活习惯的改变,引导客户意识到人们患病的概率逐渐提高,同时通过数据的展示让客户看到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同时收入的损失不可避免。重疾险的功能就是当风险发生后,弥补投保人未来的收入损失。经过沟通,客户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意识到保险在家庭保障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保险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家庭经济面临的风险,而且能够让自己在辛苦一辈子之后,能享受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
经过前两次的沟通,客户基本认可了重疾和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因此在第三次接触时,理财顾问为客户进行了FNA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客户理解到了理财的重要性,也从专业的角度看到了家庭财务需要去做一些调整。之后分析了客户的健康保障和养老缺口,FNA系统的全面性、科学性、权威性以及高效和便捷的体验得到了客户高度认同,整个理财服务过程令客户非常满意。
信念铸就未来
2014年,中国经济稳步走入新常态,在这一年里,团队见证了互联网金融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理财已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策的微小变化,小至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无不牵动着百姓的神经。可以说,理财的质量已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但中意理财团队也看到了目前理财市场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理财产品纷繁复杂,层出不穷,客户选择困难。大部分客户关注的主要还是收益的高低,或者简单的产品比较,真正从家庭财务现状出发进行全面且综合的综合理财分析,并制订方案而后选择产品的客户占比非常之低。这正是专业理财规划师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课程地图;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 G64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25-03
高校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的首要问题,是应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了解企业对于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意见反馈,来调整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地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应用型高校学生清楚明白地进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1]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初步确定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进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课程地图打好基础。本次调研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返回140份问卷;对其中的43家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详尽的实地访谈,弥补内容深度的不足。标准化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Statistics.17.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与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印证,使得我们的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有保障。
调查组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其中进行实地访谈的43家企业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管和部门主管。从调研的地域来看,广东省有26家,海南省有22家,其余32家在全国其他省市。在实地访谈中,从所有制性质看,调查对象有29家私营企业、7家外资企业、4家国有企业和1家混合企业;从所处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三大行业;从规模看,调查的企业中有15家是1000人规模以上,8家是200~1000人规模,21家是200人以下规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的岗位需求
通过对本次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知,目前各行业对人才紧缺度反应不一致,认为非常紧缺的比例为3.6%,认为比较紧缺的比例为23.74%,而72.66%的企业认为对人力专业人才已满足需要。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人力专业人才需求在海南及广东区域已基本满足。
(二)行业的人才需求
1.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在企业中的关注度,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知,65.47%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重要,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为23.74%,认为比较重要的比例为41.73%。这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提前了解未来就业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
2.关于英语等级和计算机等级
48.92%企业对人力专业毕业生英语的等级要求为CET4及以上,其中35.97%企业对英语等级要求为CET4,12.95%企业需要CET6,而46.76%企业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这一结果在现实中也得到印证,大部分私营企业和国企对英语水平要求不高,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英语的口语能力要求较高。
63.98%企业对计算机能力有要求,其中30.95%企业认为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而33.03%企业认为应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虽然28.78%企业认为没有要求,但依据现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很明显。
3.关于课程重要程度排序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人力资源管理,NO.2 管理学,NO.3 市场营销学,NO.4 财务管理,NO.5 劳动经济学。该结果对人力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人力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管理沟通,NO.2 薪酬管理,NO.3 培训与开发,NO.4 工作分析,NO.5 组织行为学。该结果对于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具有指导作用。
4.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
在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方面,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达成一致意见,依次是:NO.1 沟通能力,NO.2 解决问题能力,NO.3 团队合作能力,NO.4 适应能力,NO.5 遵守职业伦理,N0.6组织策划能力,NO.7领导能力。实地访谈还增加了以下方面的核心能力,具体包括:分析总结能力、灵活变通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人际关系敏感度。
在针对应用型人力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方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依次是:NO.1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NO.2 基本社交礼仪,NO.3 健康人格,NO.4 人文涵养,NO.5 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实地访谈的结果显示,除了问卷中的五个基本素养,还增加了两个基本素养:一是抗压能力,二是敬业精神。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
综合对企业的实际调研一手数据,结合以往确定的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表述内容,我们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为:1.共通素养:创新意识、保持热情、健康人格、适应与学习能力、基本社交礼仪。2.专业素养:良好沟通、团队合作、职业道德、情商与抗压能力。
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为:人力资源敏感度、分析与决策能力、团队激励能力。
三、基于课程地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
课程地图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台湾地区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课程地图的理念,近年内地也有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开始使用课程地图,用于直观地展示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的关联。[2]许多高校引入课程地图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具体反映在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测评中,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3]
为响应教育部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三亚学院进行了基于行业需求调研的课程地图编制的尝试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进行的关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需求调研结果,结合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结合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调查,根据三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构想,学院构建了基于行业素养与核心能力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地图,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三亚学院的人才培养构想,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由通识课程实现,具体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教学和实践指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的共通素养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由专业课程模块完成培养,具体包括专业入门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验环节以及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指向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的形成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所进行的企业需求调研以及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分析,以及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初步确定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师方向,另一个是旅游+方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由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该部分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一起指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行业需求调研来了解行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编制反映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地图,可以使学生“适应性地学习”,真正培养业界所需核心能力之专业人才,达到“毕业就可就业,就业即可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6]
1.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经验,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课程进行提炼,模块化其他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对应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期望,进行有针对性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2.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更广泛地接触实际工作,这是这次调研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最多的反馈意见。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应包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类型、考试方法和内容、毕业论文等环节。学院还需要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时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有效形式。
3.通过此次调研可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需要大力增强实践经验。许多企业提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与海南省内外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尽量使教师及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其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文娜.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3.
[2] 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2010(3):90-93.
[3] 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4] 王春梅,陆珂珂.质量视野中的台湾高校课程地图――基于台湾东华大学的案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4(3):78-82.
缸顾乡 陈中兵
本人有幸参加了第九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已结束。通过理论学习及参观,受益颇多。自我小结如下:
一、从第一天开课组织部领导的讲话,让我感到了市委对这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组织部对我们这次参加青干班培训的学员无论从生活、学习还是纪律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对参加这次学习的目的也作了明确的指示,使我觉得激情满怀而又重任在肩。
二、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我聆听了各位领导及教授的讲课,觉得内容丰富全面,授课精彩生动。比如:“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基层稳定”,倪春鑫主任从若干个层面作了精彩演讲。从深层次分析了人民群众是立党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我们的党及党的干部一定要相信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系列精辟的话语使我更加懂得了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再如,苏州大学沈健教授的演讲“管理中的博弈思维”。沈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细致全面。聆听之后觉得清新自然、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负责人,以前只知道努力完成上级交派的任务,全力维护地方稳定,积极引导发展地方经济就行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管理师一门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必须要好好学习研究并且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三、我市“十二五”计划的解读、廉政准则的讲课、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演讲,使我对现阶段农村基层工作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基层负责人,必须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努力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四、增进了友谊,扩大了视野。这次赴苏州参加培训,青年干部班学员32人,赴园区挂职干部16人。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与沟通,我们之间的友谊由浅入深,共同探讨创新、发展、维稳等一系列的农村工作问题。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友谊,又扩大了视野,同时更新了观念。
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基层负责人必须不断地提高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提高管理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理论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创新发展,务实为民。强化管理并着力提高村庄管理水平,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汲取苏州精华 提升“三种能力”
戴南镇 贺 骏
(一) 学习力
学习是提升自我的途径。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是时展对青年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认真总结本次苏州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2、学习专业知识,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孟焕民老师在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要懂经济。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在兴化工作的青年干部必须要了解兴化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要了解兴化经济运行的现状;同时要了解我们兴化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切实做好这三个方面,就必须广泛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科学理论为友。
3、学习苏州经验,结合兴化实际开展工作。周驿老师通过对苏州招商引资实际情况的讲解,向我们介绍了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技巧。结合兴化实际,我认为在招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兴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数据和地方历史文化,充分认识我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我市区域经济“一体两翼”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精神。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不躁。
(二)实践力
实践是检验自我的途径。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实践,在苏州学习的经验要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在兴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价值。
1、在工作中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苏州学习的课程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等课程,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日常工作的直接指导。处理突发事件,不能病急乱投医,要严格按照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的“六大要素”,坚持“五大原则”,力争把损失最小化。面对群众上访,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把群众拒于门外,要善于与群众沟通,在人格上给予尊重,在心理上进行疏通。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快答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原则,同时要做好解释说明。
2、在生活中实践,追求高尚的生活情操。反腐倡廉教育告诉我们,对待监督要有一颗包容之心。青年干部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对待名利要看得淡一些,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工作之余,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三)服务群众的能力
服务群众是实现自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干部更要以群众为本,要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不断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牢记为民服务的理念。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发现民本理念始终是一条主线。无论是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社会管理等各项课程,授课老师一直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基础。青年干部想要做好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懂得如何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特别是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较多,更是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指针,做好党的政策在基层的宣传员和执行者,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2、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可以实地调研人民群众有哪些需求,以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为导向,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在工作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努力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集中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
外出学习提能力长见识 归来工作谋发展创实绩
安丰镇 施康振
在组织的关心下,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兴化市第九批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有幸和很多优秀
导读
《联合国老人原则》强调:“老人应尽可能地居住在家里。”这与我国当前提倡居家养老如出一辙。
居住在家里,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老人生活上有很多方便之处,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健康方面,多数老人都有慢性病,如果独处,对疾病的监控、紧急情况的处置都存在很大的隐忧。
其次,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存在购物、打扫卫生等生活上的不便。
还有,很多老人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特别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常常找不到人说话,无法与人交流,成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隐患。
采访对象
高利平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高教授告诉记者,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高利平研究员认为,中国人口正处于急剧老年化时期。近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但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如何在当前国情下养老,并且以最好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空巢现象突出
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与此同时,由于现在家庭观念的转变,家庭规模出现逐渐缩小状态,加上独生子女核心化家庭架构的逐渐成熟,这些趋势都导致“空巢现象”凸现,单身老人户、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家庭越来越多。尽管“空巢老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现象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老人的孤独、空虚、伤感等心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
居家养老正当时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前者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养老模式,主要是由子女赡养、照顾老人。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和变迁,中国家庭养老功能也在逐渐弱化。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而独生子女们已陆续进入婚姻、生育期,他们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下一代,必然会疏于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若是请人上门专护,费用、住房等也是很大的问题。
至于养老机构,老人参与的意愿不是很强,主要原因在于亲情“链接”和养老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国都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老人对家庭的感情投入和依赖十分高,一旦进入养老院,就意味着将这个家拆开,与过去生活断开,老人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基于此,一种既满足老人生活在自己家中的愿望,又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正在全国蓬勃兴起。
导读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个难题,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异常严峻。
养老“有而乏优”,美国也曾经遇到同样的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经常有美国老人孤独死在公寓中的事件见诸报端。美国为此开始了在居家养老模式上的探索。
2002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度晚年”的口号,各国政府及国际性组织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进行了居家养老模式的试行。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意大利、瑞典、日本等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
采访对象
宝叔
网名bigbigboy,44岁,销售总监,1993年去美国,中途云游多国,2000年回美国定居
记者:您在美国待了多长时间?
宝叔:1993年来的,中途云游了不少地方,2000年又回到美国定居。
记者:美国的老人现在大多是单独住吗?
宝叔:美国大多数老人都是自住的(我选择不说独居)。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吧。
记者:那他们有没有担心突发疾病、生活不方便呢?
宝叔:突发疾病这类情况不用担心,因为医院会定期通知老人去体检、复检;如果有些中风或者心脏病等高危患者,通常他们家居都带有报警装置,有手环式的,置于房间的,到处都能轻易触动到的。
记者:这种报警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吗?
宝叔:保险公司。
记者:需要收费吗?
宝叔:要收钱的。但是,如果是低收入(人群),那就是免费的。
记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呢?他们住在家里方便吗?
宝叔:那些老人住老人院,里面有护士护工。也是保险公司负责。有钱人自己掏钱,低收入的保险公司全额支付,或者支付98%。
美国:开发全面监测系统
美国政府对老年人实施全面医疗照顾,为老人提供急性照顾服务、看护服务、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等。这种方式解决了慢性病老年人需要长期照顾的困难,使这些体弱多病的老人可以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最大限度他保持健康,同时使他们能保持一种独立、有尊严、高质量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还基于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另外,美国还为居家老人安装电子应急系统,处理紧急情况。
意大利:鼓励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
意大利的养老事业不是国家统一管理、执行的,而是下放到每个大区。其中伦巴第的养老模式曾被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养老模式,因为它提倡“居家养老”的观念,除非真正生活不能自理,政府鼓励老年人和子女一起生活在家中,并实行一定的经济补贴,子女不在家时由社区型养老机构对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老人在家中享受到亲情和温暖,解除独处的孤独感,还能减少政府开支。
瑞典:福利家政按需分配
根据瑞典法律,子女和亲属没有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这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瑞典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化养老制度。在今天的瑞典,养老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通过各种专业护理,让老人尽可能延长在自己家中生活的时间。政府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福利,比如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务,并在一定程度实现按需分配。家政服务的次数和范围根据需要而定,有的是1个月只提供1次服务,有的1天里要提供多次服务。
日本:一碗汤的距离
20世纪70年代,日本家庭的“空巢”现象十分严重,伦理学家为此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样老人可以住在家里养老,子女又能常回来照顾长辈。从政府的角度上, 2000年就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而“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主要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在日本,居家养老非常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社区服务周到细致,相对完善,能够让老人发挥余热。
导读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现在提出的“居家养老”并不是传统的“住在家里”,它除了住在家里外,还有社会能够提供的一个服务性网络。
受访对象
李靖
伍益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多年来一直从事居家管理和居家养老管理工作 。
李经理告诉记者,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应该是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基础,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生活照料员、护理人员、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为居家老人服务;并配置相应的康复设备、运动器械、娱乐室、老年课堂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的娱乐方式,充实老年生活。与此同时,还应整合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
紧急救援?呼叫中心(或一键呼叫系统)24小时为居家老人提供呼叫,针对老人突发性事件和身体不适,提供各种紧急救援服务。包括通知平台服务人员(也可以直拨平台电话)、物业保安、老人子女、居委会以及卫生医疗机构、120、110、119等。中心座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根据老人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记录,全方位地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从而保障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生活照料?为居家养老客户建立居家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家庭信息、生活习惯等,方便社区平台服务人员了解老人情况,为老人提供清洁卫生、营养饮食、买菜、洗衣做饭、代缴各种费用以及心理慰藉等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为老年客户健立健康档案,并配有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全科医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根据居家老人的健康档案,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就医陪护以及在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等,并聘请高资历的养老、医疗专家定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进行巡诊,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送医送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隐患未发现、治疗不及时等医疗问题。
家政服务?中心会根据客户家庭的需要,派遣公司员工入户提供保姆、保洁、护理、做饭、洗衣、陪护、维修等服务。
信息查询中心?以公司云计算电子软件为基础,随时随地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享受服务项目预订、服务项目查询、服务人员档案查询等信息化服务,民政和养老管理部门也可以随时查询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
商品配送中心?公司会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商品代购、票务、旅游、送水、送餐等服务,送货上门。
导读
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山东等地方已经在陆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2012年6月,重庆市建立了首个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目前已经开始运营,居民只需花300元钱就可以安装一个呼叫终端,终端不但具有普通电话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无限遥控紧急呼叫功能,并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低价的服务。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却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采访对象
高利平、李靖
随着养老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政府也不断强调居家养老的必要性,鼓励社会承担部分养老责任,为居家养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北京、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城市已经率先探索试行,并在管理、服务方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初步形成了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形式。
这些城市的居家养老模式因其符合老年人需求、节约资源等优势而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出现了居家养老服务敲不开空巢老人家门的尴尬状况。对此,高利平副研究员认为,总体来讲,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只是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不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服务缺乏专业性,内容简单
刘芬琼(80岁,居住在天津):那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大多只能算是家政人员,缺乏专业性,而且服务内容过于单一。
高利平副研究员说:就我国现状来看,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区管理及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人员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我国除了个别发达城市,大部分地区有的只是家政服务,政府并没有培训助老服务员,所以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在服务项目上也还不够多元化,服务质量上也未达到老人的期望值,譬如在提供用餐、护理、就医等服务方面与老年人的要求差距较大。
对策: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需求行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敬业的服务队伍和多元化的项目。因此,应对服务人员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服务项目上,除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都急需加强,尽量使项目多样化,以满足老人的需求。
就如何选择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李靖总经理也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老年人应该加强法律规范意识,找居家养老服务一定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正规机构,比如和当地民政局合作的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在各方面都比较有保障。
第二,老年人应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具体模式和流程,是否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服务项目是否完善。毕竟老年人自己住家养老,安全、及时是最重要的。
居家养老离农村很远
宋湘(31岁,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城市工作,而年迈的父母还留在农村。问起他对居家养老的看法,他说:“居家养老这种模式确实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似乎只局限于城市里。在农村,就连社会保障都还不全,谈何居家养老服务?”
高利平副研究员解释说: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都很薄弱,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依靠家庭养老,缺乏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缺失,社会保障不全、组织网络和服务设施缺乏等。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为他们的居家养老提供社会支持还任重道远。
对策:在农村,政府应像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样,逐步完善并大力开展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农民养老的责任。其次,发展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形成农村社区管理和农村养老相互促进的机制,解决当前老年人口养老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资金来源不足且方式单一
何先生(27岁,江西某民政局干部):因观念落后,目前许多地方把居家养老工作仅仅归结为民政部门负责的福利事业,甚至是救济事业。这主要表现在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政府,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而影响发展。
高利平副研究员说:虽然居家养老在一些项目上采取收费的形式,但是政府还是主要买单者。政府资金的投入对居家养老的启动和一部分困难老人的养老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要普及居家养老,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老人若想享受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就需要自己掏腰包,而其中有些项目并不便宜,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这个消费能力。
对策:政府作为主导方,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居家养老,并按一定比例提取老龄事业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集中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训;同时也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提供支持,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资金投入的发展机制。
李靖总经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无偿服务。这类服务针对散居的三无老人、75岁以上的优抚老人、劳动模范、低保老人、持有特困证的人群,由政府按低偿服务价格采购服务。2.低偿服务。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和经济比较困难的社区独居老人,公司可以低偿服务。3.有一定经济能力,需要服务的人群,可以自己购买有偿服务。
政策不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孙先生(42岁,广东某民政局干部):看好居家养老在中国的发展,但是他也表示:“居家养老支持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目前国家和各个城市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这远远不够,并且在社会支持上也还欠缺。”
高利平副研究员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居家养老支持的政策法规、服务体系还未完善到位。一方面缺乏政策指导,仅有的政策也大都散见于各部分、各地的规章之中,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现有的相关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对策:居家养老支持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根据目前的中国国情,政府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利于支持、促进和规范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譬如政府应建立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财政支持计划、城市公建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等。在政策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把这些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编后
居家养老,是国际社会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养老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我国值得借鉴的养老模式之一。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学生 职业能力培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自2004 年教育部将高等职业教育房地产专业调整为“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下称高职房产)”以来,全国已有60 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高职房产专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快速发展。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与中介服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主要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能从事房地产营销、估价与经纪,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本文拟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谈谈如何培养高职房产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更好就业和服务社会打基础。
一、高职房产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构成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通常将职业能力 (skills)分为专业能力和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 专业能力 (hard skills)就是过硬的本事,是从事某种专业所特别具备的能力。 它决定劳动者能否胜任某一专业、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而职业核心能力(soft skills)一般是指所有职业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具有共性的东西,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迁移到任何领域使用的技能。[1]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9 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中将职业核心能力界定为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模块。
由以上可知,对于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涉及两方面:一个是对“专”的要求,它强调的是专业技术;另一个是对于“博”的要求,看重个人灵活处理自身面临的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房产专业岗位发展层次分析
从实践来看,高职房产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岗位变迁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基层技术员岗位 ;二是专业技术员岗位;三是关键职业管理岗位。具体表现如下图:
在上图中,基层技术管理岗位是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迈入社会时普遍需要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自身基本的职业技能 。而经过数年的职业磨砺,他们会上升到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既专业技术岗位。地产行业已经开设了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项目管理师、物业管理师等4个执业资格,还有与其紧密相关的城市规划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这些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国家统一考试认证,获得相应资格代表从业者已具有较高的执业水准。而核心职业管理岗位代表了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高阶阶段,如企业CEO、项目策划主管、市场分析师等,在企业中都属于核心人力资源。
二、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模式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
现阶段,大部分院校房产高职专业教学模式大多是仿照本科设置的,课程设置多而杂,有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走上社会,才发现根本用不上,公共基础课比例较大,专业核心课程安排课时不足,造成了学生样样知道一点点,但博而不精。
(二) 学生原来基础较差造成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成效决定于教师“会教”和学生“肯学”。现实是,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原来在中学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太理想,学习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问题。而大学生活让许多人精神状态更加松弛,上课之外缺少动力去主动学习, 这样自然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三)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社会资源的限制,长期以来,许多院校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四) 教师本身存自我能力缺陷,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
由于诸多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大,在高职房产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学期下来要承担数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时间对教学方法论展开研究,仍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的摸索中,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缺少对企业经营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以这样的师资队伍去进行学生职业能力教学,自然连教师自身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更不要说培养优秀的毕业生了。
三、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统一、平衡、协调。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最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十五个特征:⑴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力;⑵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⑶言行坦率、自然纯真;⑷不过分关注自己,而以问题为中心;⑸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能力;⑹独立自主;⑺对事物有新鲜感;⑻能获得“高峰体验”;⑼对人类充满爱;⑽对亲密的友人感情深厚;⑾具有民主作风;⑿具有强烈的道德感;⒀富有幽默感;⒁有创造性;⒂不盲从。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把这些特点高度概括为:自尊、自立、自信、不断的幸福的进取。就大学生而言,健全人格具体体现为:一是具有正确价值观。既能看到生活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又能脚踏实地,积极学习,善于发挥自身潜能,不断进步。二是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尊重他人、诚信交往。三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为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恰当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开朗的心态。四是具有积极的协作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善于在互帮互助中谋求共同发展,将竞争与合作有机统一。[2]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就是力求让他们在以上四个方面达到理想状态。为此,第一、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教育氛围。 这需要我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的同学关系。 第二、为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教育依赖于现实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可以通过隐性和显性的形式对人施加影响,它能使人无时不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的力量,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第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联合学生同学、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遇有问题,能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注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岗位能力
为了适应高职房产专业学生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并抓好相关核心课程的建设。具体要求如下表:
(三)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场所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其中,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高职房产专业许多实践教学都是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去了。为巩固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可建设校内实训室。按照岗位技能要求不同,成立房地产经纪技能实训室、房地产经营策划技能实训室与房地产估价技能实训室之类的专业实训部门。通过整合房地产经纪基础与实务、房地产营销策划、管理心理学、房地产税收与金融、商务谈判等课程资源,实现房地产经纪技能的综合实训。 依托整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实务、房地产投资分析及房屋构造与识图等课程资源,实现房地产估价技能的综合实训。 凭借整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开发报建、现代社交与商务礼仪、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广告实务等课程资源,实现房地产经营策划技能的综合实训。[3]而校外实践基地则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房产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有长发远发展眼光,应从校企合作的层面入手,学校应致力于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等相关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双方进行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资源。实行“订单”办学,改革学制,使企业参与教学,教学面向企业,从而建成学校、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学习型实体。另外,教师应着力抓好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两大实习环节,结合利用校内与校外实训老师两大资源的,为学生就业前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房产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请进来的方法。学校应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一批具有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尽可能多地聘请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工作,为学生讲解相关学科,达到理论实践的结合。二是走出去的方法。教学管理团队为保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要重视原有教师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经常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教学技能的提升,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寒暑假有机会走出去到优秀的对口企业去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参编或主编教材等。[4]
(五) 加强就业指导,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
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拓展,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这方面, 可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心理和职业倾向测试,配合专业概论的教学启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帮助学生剖析专业和职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通过参加专题报告、讲座、社会调查等职业素质培训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导航设计,确定职业目标。对二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在参加职业素质训练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并对自己职业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5]对三年级毕业生重点是要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就业观念,利用毕业实习时间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体验工作和创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通过各种职业活动的体验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认知能力、发现自身有待提高的方面,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
结语
高职房产专业人才培养应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优化核心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 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8):72
[2]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81
[3] 张泽颖.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79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贵州毕节 551700
[摘要]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健康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定期的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进行自我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很多医院成立了专门的体检中心,但目前大都医院体检部门存在体检针对性不强、体检质量不高、体检后延伸服务不全及信息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为了促进医院体检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加强人性化的体检服务理念,本文主要从完善设施配套,丰富服务内容、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体检质量以及建立个人体检档案等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实现医院体检人性化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医院体检;人性化;问题;服务;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95-02
定期的健康体检是人们加强自我保健的重要措施,据相关的数据表明,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及早的诊断发现接近1/3的疾病,可以充分的发挥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定期的健康体检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面对医疗企业日益激烈的市场机制以及多样化的健康人群的需要,人性化服务理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化,如何正确的分析现阶段医院体检发展现状,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体检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体检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现阶段医院体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体检流程过于程序化,针对性不强
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的是套餐化体检,体检流程过于规范与固定,导致体检的针对性不强。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在体检前并未对受检者进行身体状况的鉴别,而体检人群大都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若受检者的基本情况没有大致了解,很容易将健康人群和潜在的患者混淆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其次,很多体检者到医院体检是因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异常的不适感,怀疑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进而确诊或排除,但套餐化的体检项目过于繁杂很难正确的选择,固定的体检流程也让体检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导致体检的作用大大降低。
1.2体检的质量不高
很多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体检工作的投入成本,常常使用一些价格低廉、性能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甚至还直接使用一些淘汰老旧的设备。医疗设备是保证体检质量的首要前提,在体检仪器设备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对体检者的体检结果有很大影响。其次,很多医院常聘请一些已退休的老专家或者没有相关经验的年轻医生来担任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但退休的老专家并没有经过全科医师或者健康管理师等知识的系统培训,使体检过程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年轻的医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也无法保证体检质量。
1.3检后的延伸服务不具体
体检的全程服务主要包括检前、检中以及检后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检后服务相当于“售后服务”是体检服务的延伸。体检人数多但时间有限,因此很多体检医师在体检后只出具了简单的检查结果并没有提出相关具体的治疗建议,其次体检医师对体检异常的总结较粗糙,后期跟踪疗诊连续性不强,没有建立后续的专科诊治及住院治疗等服务,病情较重的患者,就会耽误最好的治疗时间而使病情恶化,严重的话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病情稍轻者也会因为后期体检服务的不周到而耽误病情,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
1.4个人信息管理不全
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制度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很多具体的细节还没有落实,特别是大多数的医院体检中心还只是停留在体检报告的检出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统一的健康管理规范。医院的体检部门还未对体检者的详细信息建立统一的资料库,体检的文档填写也并不完善,不仅给医师后期对体检者的病理学分析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对体检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也不便于体检者进行个人信息查询。
2人性化医院体验的工作策略
2.1完善设施配套
2.1.1 优化体检中心的设施为了体现医院的人性化体检服务,我科在基础体检上已经有一站式的服务,体检部门设施设备齐全,并且所有的检查设备都是全新功能的仪器,体检部门设有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多功能厅、内科、外科以及抽血室等众多专科检查室,同时还设置有放射科、心电图、超声检查等综合检查室,为了满足众多健康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我院正在开发心理测试以及体能测试项目。健康体检的项目非常多,涉及到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因此要特别注意科室间的合作和协调,比如一些特殊体检项目,受检者需要进行血管硬化监测以及骨密度检查的,我们会提前联系相关的科室进行协调,从而保证受检者的体检流程的顺利完成。其次,在体检大厅安排专门的导诊护士为体检人员引路,特别是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的受检者会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在服务台也会随时准备印刷好的体检须知,以便随时为候检者服务。
2.1.2创造人性化的体检环境通过多功能室对体检者进行临时的分组排队,合理的规划体检的秩序,确保了体检流程顺畅,不仅可以减少等候时间,还有效的避免了与病人接触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为了更加体现体检部门的人性化服务,可以在体检者等候时进行医学知识的宣讲,告诉人们体检工作的流程以及重要性,提醒体检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医院还可以根据检查项目的特殊性来具体规划检查室的布局,比如外科诊室可以根据男女的性别分别设置男女诊室,像超声检查这样检查时间比较长,而且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体检项目,可以在检查室内设置2~3台仪器设备。最后应该给体检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体检环境,可以在候检室备用饮水机,电视机和绿色植物等;检查室外放一些温馨的背景音乐来舒缓体检者的心情;在体检中心附近设置体检专用餐厅,方便体检者检查后就餐。
2.2优化体检流程
针对套餐化的体检过于规范化和固定化的缺陷,我们已经通过“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体检者的需求进行了分层服务。针对个人,我们在基础套餐上结合了受检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的增减,为了丰富体检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亚健康指标的检查,比如腰臀围比(WHR)、脂肪成分分析以及体重指数(BMI)等从而优化体检流程。针对团体体检,我们会在前三天向受检单位发放体检的流程表以及体检注意事项,并积极的对受检者进行科学的体检指导。在体检完后会有专门的医师上门为体检单位或个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答疑服务。
2.3提高体检质量
“一站式”服务模式对体检人员有更高的服务要求,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制度管理,制定岗位职责,将人性化服务的工作细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体检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服务形象、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医院应该重视继续教育,根据专业以及岗位的设置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实行竞争上岗制度,熟练掌握各种基本医疗操作技术,具有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体检人员应该要求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参加。同时要求所有的参检人员进行人性化服务的培训,培养每一位参检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基础以及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其次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尽量做到对每一位受检者提供热情周到、认真全面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要文明用语,微笑服务,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将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体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营造和谐温馨的体检氛围,也可能让医护人员和受检者在交往的过程中取得理解和信任,从而提高体检的质量。
2.4建立个人体检档案
体检中心应该为每位体检者建立一份完善的个人档案,健康档案不仅表示对受检者的尊重,同时也是记录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是收集、记录以及整理信息的基本依据。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个人生活方式、体检的结果及时间以及疾病诊疗记录等,在具体的档案制作时首先应该在病历封面设置体检中心简介、体检中心的联系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在个人档案的首页应该包括体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基本资料,出具的体检结果和医生针对实际情况给出的具体建议。这样受检者不仅可以通过病历对体检中心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对自己的病情比较清楚。在体检者领取个人体检档案时,应该详细的向受检者解释报告内容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设立个人用户地址,里面包括受检者个人的具体检查报告结果以及医生的建议,受检者就可以更加方便查询自己的病历档案信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我科还专门制定了会员制度,受检者可以通过会员卡直接进行个人具体信息的查询,不仅方便受检者的个人信息管理,更加强了受检者信息的安全。
3 展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我国国民愈加关心自身健康状况,因此,如何使人们快速的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就成为体检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预期,在今后的几年内各大医院必将建立联网式服务中转站,聘请专业的体检人员担任网络客服,从而便于人们咨询,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受检人的时间,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
[
参考文献]
[1]张元红,魏素芳,郑文兰.我院门诊倡导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0,41(3):244.
[2]宋国菊,黄晓英.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J].当代护士,2011(7):3.
[3]张淑云.以人为本实施体检流程再造的管理体会[J].中国病案,2011,8(2):22.
[4]闰建齐,董强.医院体检中心设计与管理经验体会[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2(5):309.
[5]徐幻,王桂玲,翁志强,等,浅谈当前医院体检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0):975-976.
[6]刘运祥,林乐良,李成修.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1,9
(11):5-7.
[7]尹树田.医院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0,l1(2):41-43.
[8]白雪峰,翟槿,树怀友.以病人为中心实行全员全程优质服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7(7):426-427.
[9]王仁鸿.以人为本细节人手[J].齐鲁护理杂志,2010,10(7):48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物业管理工作会,主要目的是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同时认真分析当前全区物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大家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前面,区房管局、市房管局领导都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稳步发展
物业管理与服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推进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建立社区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奋力打造“产业强区、宜居新区、文化名区”,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现实要求。尤其是区政府出台《成都市新都区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后,理顺了物业管理工作体制,明确了区、街、居三级职责。去年6月份区物业管理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规范了物业管理行为,对促进我区物业管理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进一步解决我区物业服务信息不对称、收费不公开等突出问题,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全面升级我区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物业管理相关办法、机制。并且积极开展和谐物管“公开年”主题活动。
(二)、着力构建和谐物管,积极配合房管局相关部门及时到存在问题的物业企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并提出了合理、可行性的建议,使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三)、去年协会首先组织了会员单位在本区域内做到较好的物业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包括农集区)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过相互交流,会员单位对我区的优秀物业管理企业和项目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二、找准问题,突破难点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大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半功倍,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见到成效。在看到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初步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的监管还不到位。部分物业企业服务水平低、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多收费、少服务,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有的甚至干扰业主委员会自治,人为制造矛盾,严重影响小区和谐氛围。
(二)存在着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停车费、代收代缴的水、电、气费收取投诉问题,以及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治安案件频发,违法建设等问题.
(三)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建立覆盖面低,已建立的部分业主委员会,存在运行不规范、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住宅小区管理用房建设滞后,部分小区缺乏必要的办公场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用水支出比重大,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既影响了小区绿化,又降低了物业企业经营效益,致使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物业监管还不到位。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很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五)业主自律机制不完善。相当多的业主还没有树立起有偿服务的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任意拖欠物业服务费用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物业管理企业亏损过大。
(六)遗留问题十分棘手。过去修建的单体住宅楼及一些老旧住宅楼,由于规划审批手续不完备,一些住宅楼的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甚至缺失,给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带来很多难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当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一)、创新思路,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要摸清小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症结在什么地方。现在各个区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些情况,摸底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实。下一步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制订分阶段的管理计划。同时要坚持标本兼治,下大功夫抓好老旧小区的整治、管理和服务。要创新思路,盘活存量,加大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加快解决配套落后的问题。在这方面认识上要到位,不能埋怨、不能推诿,要面对现实、立足自身,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拓宽思路,拿出解决办法。
(二)、提高服务,做出贡献:
一是物业企业自形象提高。我们要努力提高物业企业综合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物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为住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物业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素质的提高。各物业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切实加强企业基础建设。物业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增强发展后劲,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大力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抓好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关键岗位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把培训重点放在项目负责人身上,通过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与管理,提升物业项目的服务品质,提高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各物业企业都要转变观念,把搞好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搞好人性化服务,要大力推行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要充分发挥业主大会的作用,紧紧依靠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物业企业要与业主委员会和谐相处,共同构建和谐社区,共同创造整洁、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加强监督,协调关系:
要切实加强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业主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是物业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强化业主自律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是搞好物业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加大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组建力度。要加强对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促进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要通过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行为,促进业主自律和民主决策,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要强化业主的权利意识和自治意识,充分发挥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广大业主要充分行使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的监督权,物业企业应当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要监督业主委员会不得做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三是要强化业主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理性消费观念。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引导、增强业主物业服务消费意识,要完善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条款,将业主履行交费义务条款和制约措施纳入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使个别不自觉履行交费义务的业主受到规约和合同的限制和约束。
(四)、创新方法,化解矛盾:
要深入研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问题。要立足于构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长期和谐互信关系,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为业主、物业企业和建设单位提供物业项目承接验收、物业服务标准确定、服务费用评估、服务质量测评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在物业服务项目交接、推动物业服务质价相符、促进公平交易、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建设,维护和谐:
维护社区和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进步的基础。物业管理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对于维护社区环境和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规范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可以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既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和谐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六)、加大宣传,形成氛围:
强化舆论监督。要加强物业管理法规的宣传,通过物业管理法规、政策的广泛深入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印制散发宣传资料、编播宣传片、举办专题宣传活动、联合广电部门开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物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对一些物业服务好典型、好案例进行正面宣传报导,对一些管理差、服务差的物业企业和案例进行反面曝光。总之,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物业、人人支持物业”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素质,打造精品:
引进市场化运作
《保险家》: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项目是如何得到保监会的认可并委托广州信平市场策划顾问有限公司作为执行单位的?
江如圭: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是由中国保监会倡导、参与、推动、认可,并授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发资格证书。从本质上,资格考试项目就是保监会的项目,是保监会为了提升保险从业人员人才队伍素质所推动的保险行业标准化从业资格认证项目;保监会官方网站的主席信箱也对有关项目的提问做了数次的回复。2002年中旬,保监会重新启动项目计划后,召集了数家院校与专业公司进行招标演示。广州信平与南开大学共同联手,我们汇集了专家团队,并对国际的资格认证体系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参考,根据当时国内保险行业发展的现状做了分析,对于项目体系及执行方案做了周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等,进而得到保监会的初步认可委托为项目的执行单位,于2002年12月在北京面对保监会领导及各部门主任做进一步演示说明,听取保监会各方领导对于项目体系及执行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并于年底开始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保险家》:政府指导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江如圭: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平台的搭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庞大的学者专家队伍,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和更新维护成本,对于起步晚、基础薄、规模小的保险行业,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教材编写人、命题人乃至项目执行单位都要遵循优胜劣汰机制,从而确保了教材、试卷质量,也增加了平台活力。既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又不脱离政府监督,能够确保建成中国自己的资格平台,自觉接受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督,为中国保险事业作贡献,积极主动将监管部门的政策内容融会贯通于教材体系中,有效传导监管政策,促进行业遵纪守法、合规经营。这是通过简单引入国外同类资格考试所不可能做到的。
为国人量身打造
《保险家》: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具有哪些特点?能给保险从业人员带来怎样的收获和提高?
江如圭: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平台是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过多年发展后搭建的权威的知识平台,目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所以考试全部通过后表示你对这一行业的全面了解,掌握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资讯,并表明你已获得行业和监管部门普遍认可。
参加考试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一个人生经历和态度。在准备考试的过程当中,踏实地念书并思考,与工作经验结合将记忆更深刻,并内化自己的经验;内勤工作人员在自身岗位上更能够全面的考虑各方环节,而做出更全面的决策;销售人员能够以更专业的知识和服务面对客户,取得客户更多的信任,进而有更优秀的业绩;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得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将会带来我们意料之外的人生成长和提高。
《保险家》:资格考试项目和国外的资格考试有何差异?
江如圭:国外的资格考试或教育培训课程多数是各自成熟保险市场的长时间经验积累,反映其个别市场的保险发展程度、人文环境和政策法规体系。
而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是整合国内外来自监管、行业、院校的专家从头打造而成的中国人自身搭建的标准化知识平台,借鉴国际保险基础理论和实践,融合国内自身发展的市场现状、政策法规以及人文和政策环境,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保险知识体系,体现层次分明、结构体系完整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知识平台,更能服务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保监会推动并认可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作为行业知识标准化的资格认证及知识平台。
《保险家》: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跟其他的人考试有什么区别?
江如圭:人基础资格考试是保监会行政强制的资格考试,针对人身保险以及财产保险的营销员设定的营销基础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包含产险与人身保险的基础保险知识,营销员必须持证方能销售保险产品。
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项目的知识体系涵括人身保险行业各领域,包含管理、销售和专业技术各方面的分级分类考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平台,是非行政强制的考试。
新概念:员工福利规划师
《保险家》:2008年春季考试开放多少个资格项目?目前项目发展的情况如何?新推出的“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资格有何特点?
江如圭:本次考试科目共开设中国寿险管理师、中国寿险理财规划师、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等三个资格的公共课程、交叉课程和专业课程共19门。
资格考试自从2005年试运行考试以来至今共举行六次的考试,共有47000余人次参加考试,有近5600人次取得各类资格,全国设有37个考试报名中心,其中有27个省级保险行业协会,42个考试城市;27个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及其他金融企业设立报名专门负责人,出台各种报销、鼓励政策,并与岗位挂钩、评聘制度结合或是纳入公司基本法中。
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是适应中国团险市场转型需要,并响应行业多数寿险公司增加团险业务人员资格认证的要求而增加的,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在资格建设过程中,众多公司积极参与,并针对具体内容在行业实践的基础上给予建设性建议,使得教材和考试更能反映行业发展的实际;该资格主要适用于团体保险销售人员。
《保险家》:中国寿险理财规划师、中国员工福利规划师资格和现在社会上所存在的其他理财规划资格比较有何优势?
江如圭:人身风险规划是金融理财规划里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虽说金融规划领域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及其他投资渠道,但是从客户人身风险规划的角度而言,保险是最基础、最有效、最完善的风险规划工具。人的生、老、病、死、残、退、教育等基础核心问题得到规划后,人们才应该再将余钱投入储蓄、证券、房地产等其他投资渠道,这才是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理念。
这两类资格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两类资格更着眼于人身保险规划领域,从人身保险产品的本质、特性、政策、外部环境、规划实务等各个角度对人身保险的理财规划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业内众多专家结合行业实践打造的知识体系,是最新鲜、最前沿的经验总结,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可真正实现“边学边用”。
用心去爱的事业
《保险家》:资格考试项目自启动已经五年,从无到有,从北京启动到传播全国,从粗放运营到步入正轨,应该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是什么理念支撑你们不断前进。
江如圭:支撑着我们坚定前行信念的是我们信平当初创立时的宗旨:专业、分享、开放和奉献。
专业:这是广州信平的定位,信平源于此,亦归于此,其目的正是记录中国保险行业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初级阶段跃升以至成熟的历程,并愿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保险业的专业化进程。
分享:这是行业的平台,广州信平乃至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体系平台都是一个载体,需要大家的贡献,需要行业知识和信息的分享。这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因为唯有分享,才会繁荣。开放:这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成长起来的平台,这是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对外开放孕育出来的平台。开放给了信平昨天和今天,我们唯有执着于此,我们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奉献:我们庆幸生活在这一年代,我们庆幸加盟这一生机勃勃的行业,保险本身就是奉献爱心的事业,广州信平这一平台也乐于奉献,为保险事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还将向更宏大的平台愿景迈进。我们还有三步愿景有待实现,一是力争走在市场前列,引领行业发展。在实现第一版教材系统化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修订完成第二版、第三版,努力实现第二版与国内行业整体发展同步,第三版与国际发展同步,最终完成自主创新,力争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知名品牌之一,充分展示“中国创造”的魅力。二是设立专项研发基金,创建行业图书资源,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建立专家数据库,为行业研究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最权威的智库支持。三是衔接相关金融职业资格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采访感言:
采访江如圭博士让我很感动,她牺牲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并帮我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她的认真和严谨。
为了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她曾经24小时内从广州到杭州,到宁波,到上海,再飞济南;
为了把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的理念和使命更真实准确的传达给大家,并且听取大家的建议,她曾经连续一个多月在饭店每天从上午8点到晚上10点多开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审议会议,分科审核教材编写内容;为了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她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几年来节衣缩食,从无到有,为了质量及永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着项目发展的模式和最好方案,不敢求快。
对于这一切,她只是谈谈的说“过程是艰辛的,我想对我个人和团队而言,是性格上的磨砺和成长,是生命更广更深的开拓,进行了一次性灵上没有上麻药的开心手术……这些不是金钱物质能够买来的……绝对值得!”
我想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江如圭博士这样的人的无私奉献,中国保险才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在这里衷心的向无数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做出奉献的人致敬。
祝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项目飞速发展!
江如圭档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学博士,后在美国的退休金金融集团美国信安金融保险集团(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担任律师及国际发展工作;
1994年被公司派到中国开拓市场,任集团的驻中国首席代表,亲身经历并见证中国保险市场的起飞和发展,并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保险教育做了促进的工作,并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制;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e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project manager system, reasonable use of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event project risk,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 Project manager system;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T2012-03(03)8018
我国的项目管理实践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改革中才开始借鉴和采用一些国际上先进的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开展现代项目管理实践的项目在我国较早的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该工程首先采用国际招标和项目工期、质量、造价等方法所开展的现代项目管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后,国家建设部、电力部、化工部、煤炭部等部门在许多政府性项目上先后采用了承包商项目经理管理体制,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方法的应用逐渐深化、推广。2002年5月1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开始施行,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本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之战略,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可以说,我国各类型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正在蓬勃发展。尽管如此,也应当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就企业实行项目经理制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提高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1 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规范化、科学化,但我们也应当承认存在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亟需改善和提高。
1.1项目法人的管理压力、责任压力、利益动力和行为约束力没有切实落到实处
目前,建设项目法人不具备资金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向外部融资的能力,没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项目建成后如没有工程的所有权,收益权,项目法人通过正常渠道(按概算)在项目建设成本中列支的管理费用和开办费用不能反映其为管理项目所必须的开支,其职工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奖金无合法来源,因而没有控制工程成本的动力。权、责、利失衡,项目法人只管花钱不管还钱,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后,赔偿责任成为“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1.2项目投资效益亟待提高
尽管我国的项目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拖延工期、概算超支、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甚至没有效益的项目仍占一定比例。不少项目竣工投产之时,就是亏损之日。
1.3有法不依,执法不力,建筑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
一些建设主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法规体制于不顾,处处钻空子,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主要反映在:基本建设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不报建、不招标,搞暗箱操作,以及任意肢解发包工程,强行不合理压价;行业垄断,一个行业的工程往往是本行业立项、本行业投资、本行业设计、本行业的施工、本行业监理,不允许外行业队伍进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成为“可批性研究”;现场签证无中生有、价量不实;不法中介行为严重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和限制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1.4项目建设风险控制不力
投资项目存在风险是客观事实,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会让项目投资“血本无归”。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项目风险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尚没有形成有效而科学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2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
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和项目经理部指导思想不明确,实际操作上陷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没有从经营思想上和施工组织体制上按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改造,而仅仅是改换名称,翻版改号;以包代管,放弃了企业的层次管理;责任不明,费用失控,项目亏损严重,企业缺乏后劲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和企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该进一步强调和坚持以下原则。
2.1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2.1.1认真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
必须明确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受企业法人的委托,代表企业通过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全合同的管理,实现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目标,即:企业对项目经理部下达的产品、工期、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目标和施工现场的管理目标(包括企业的形象宣传、安全管理、标准化现场建设等)等。这些目标应该定位为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2.1.2要摆正项目经理与企业的关系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派到项目中的代表人,两者是上下级关系,不能是合同关系,也不宜搞承包。项目经理应是一次性的,不搞永久性的。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派出的管理班子。把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管理的中心,而不要搞成营利中心。
2.2进一步硬化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规范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搞好项目管理的“油门”和“刹车”。只有全面有效地进行激励和约束,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的规范实施。
(1)要正确、全面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机制有多种形式,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当前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尤其要突出硬化以下几方面的激励作用:一是分配激励。分配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手段。应突出强调内部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应该做到政策明确、考核到位、帐目清楚、兑现及时。二是思想激励。即要加强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感激励他们干优良工程、干名牌工程。三是评价激励。即每一项工程完成交付后,企业都应该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成绩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在一定范围内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但是对该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也是对其它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以此来形成企业内部互相学习,比学赶帮的竞赛氛围。
(2)硬化约束机制是全面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重要保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激励是目的,约束是保证,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在强调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硬化约束机制。约束机制重在制度约束和过程约束,必须制定相应的约束考核指标和措施,克服“以包代管”。一旦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亏损,或质量、安全、工期等重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措施(如警告、限期整改、撤换项目经理等),都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约束机制的威慑作用。
2.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投资(成本)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核算方法。各建设行为主体都应有自己的投资控制目标,建设项目总投资控制目标由项目法人以及被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为最高限额进行控制。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它的本质是“三全”、“一多样”,即“全员、全企业和全过程的管理”、“管理方法多样化”。ISO质量体系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不是控制方法。投资(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三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而是要应做到综合优化原则。
3小结
科学总结建设工程项目发展历程,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企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有理由相信,只要在项目建设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运用各种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技术,认真总结经验,克服暴露出来的问题,理顺关系,规范运作,企业建设项目管理一定会提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项目管理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国家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吴添祖,冯勤,欧阳仲健.技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企业员工;管理;技巧
作者简介:姜涛(196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刘家峡水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赵锦添(1973-),男,甘肃会宁人,刘家峡水电厂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甘肃永靖7316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31-03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拥有人才的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探索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运用管理的手段和技巧,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现结合我国企业员工特点,对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技巧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员工管理共同特点
对于我国企业员工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其一生最宝贵的物质财富和人生阅历,工作既是其物质财富的主要保障,也是实现其人生社会价值和获得个人心理满足的主要保障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员工的综合技能、业绩表现、忠诚企业是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企业良好的员工管理则是保障员工稳定的制胜法宝。
广泛来讲,员工管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实施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纵向横向关纽带,以便更好地实现共同认知的企业愿景。具体来讲,员工管理是企业和员工的纵向交流沟通管理,这种沟通通常采用正向激励性的、非强制性的手段,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贡献度,主动支持组织实现目标任务。可见,员工管理具有非常鲜明的动态性和正向反馈特性。良性的条件促进和巩固企业与员工双方的纽带联系,不良的条件分化瓦解企业和员工双方缔结的联系。
二、企业员工管理基本问题
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外资企业相继进入我国,其人本化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和冲击到我国长期以来固有的企业管理理念变革。从变革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一些企业不能实现长期持续稳固发展的原因很多,但其员工管理不善是其主要因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不信任,使员工之间内耗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良好的员工管理使员工从心理和情感上获得尊重、满足和快乐,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意愿和积极性,更有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我国从2004年就把“以人为本”作为国策,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推进,使企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同业的竞争,而且也受到来自国际上先进企业员工管理方式的冲击。因此,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成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实际调查摸索,依据大量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初步形成了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认同。
1.优秀企业文化没有形成
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的真谛,可以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同价值观认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但是,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停留于形式,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制作了看似完美、系统的企业文化手册和设计了很亮丽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及十分规范的行为约束系统,但普遍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通过确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认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2.普遍对员工管理重视不够
改善员工管理关系到企业整体团队的和谐稳定,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更是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员工管理普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每个企业都没有将其与企业“工作计划”、“营销战略”、“绩效考核”等工作那样受到高度重视。据悉,大部分企业员工整体积极性与薪酬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管理者不和成为主要原因。管理者不去了解员工的工作实际,不关心下属的生活及实际困难,凭想象、凭感觉,甚至凭个人喜好去管理,双方融洽的关系就不会真正建立。遇到突出问题和应急事件时,关系就十分紧张。此时,管理者想当然地通过政策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结果导致员工与管理者关系再度紧张和僵化,形成恶性循环。
3.交流沟通意识不强
任何企业内部都会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就是员工管理不善的关键所在。当企业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纵向和横向交流沟通将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选项。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沟通将会有效降低员工内耗对企业形成的不良影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上下级层级分明,纵向交流沟通意识淡薄,导致交流沟通的滞后,上下级关系紧张,从而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交流沟通意识不强,当矛盾出现时,上级大多不会主动与下属沟通,而多数采取“高压”政策或是“推诿”的态度,致使简单的事情人为复杂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问题严重后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一现象相当普遍。
4.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 员工的潜能仅能发挥30%,而另外70%的潜能需要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来。企业员工对企业现状不满,是导致企业员工管理不善的主要因素,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需要建立360度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以物质奖励为主,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往往对员工采取简单的现金奖励,忽视员工在情感归属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作为自然“社会人”的需求,有冲突时只是以粗暴或命令的方式约束员工,不懂得尊重员工,激励员工,导致预期的目标未达到,影响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企业对员工个人的业绩考评流于形式,员工薪酬基本固化,没有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使得员工对工作没有过高的热情。
三、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
1.做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管理者
一个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员工,但这并非容易之事,然而管理者如果能全面掌握自己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愿景和期望,明白员工的内心,则实现企业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将会顺利的多。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管理者,必定懂得关心和了解基层。
认识和了解员工可定义为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背景、学历经历、业务水平、家庭情况、爱好特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当前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问题等。
第二过程:当员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管理者能预料到员工的反应行为。能恰如其分地帮助分析,并能指导解决问题的途径。此举表明,对员工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第三过程:有效发挥和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能使每位员工在其胜任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给一个可以经过自身不断努力就能实现的绩效目标,并且在其遇到困难时充分进行指导。
2.做一个主动倾听员工倾述的管理者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与员工平等互动,善于聆听员工的倾诉是一个重要途径。员工的思想一旦出了问题,尤其当无法解决时,就会失去工作的主动和激情,让其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可望而不可及。作为管理者,应耐心沟通、鼓励、引导,帮助分析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3.做一个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的管理者
在稳定的大企业中,管理者要多注重员工的变化,在基本管理的框架内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员工。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因人而异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处理员工的新问题,就必须具备超越原有管理方式的能力。当今,一方面欧元区的企业业绩步步下滑,经营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企业业绩的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者缺乏创新的管理意识和手段。
4.做一个能将员工调整到合适岗位的管理者
员工的能力各有所长,必须坚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用人之道。为此,在用人时管理者必须先要充分掌握员工的业务水平、技能专长。在诸多企业中,关于员工执行工作的正确性、完成工作的及时性等指标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表中,而以此作为区分员工优秀与否的标准,这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管理者不应单纯关心员工业绩考核表的得分,更要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员工的主动性、责任心、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时限和准确性,从而全面了解员工的个人潜能,企业管理者才能灵活多变、务实高效地管理员工,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5.做一个员工尊敬权威的管理者,而非员工惧怕权利的管理者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落实在员工的服从和执行,这种服从关系来自于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亲情管理和人格魅力,任何时候要把维护企业和员工合理权益放在心上。积极地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倍增职工荣耀感、归属感。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深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寓意,要走近职工,尊重职工,实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和谐相处,做一个富有魅力、员工尊重的管理者。
6.做一个允许员工犯错误的智慧型管理者
创新意味着发展与突破,创新中的失败孕育着成功。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靠着灵感去尝试,去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招致失败的可能。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就会抑制员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进而产生惰性和依赖性,最终导致企业失去活力,丧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去创新,允许员工失败。
7.做一个能为员工创造合理竞争环境的管理者
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存在着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作为一名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要时刻关注员工的举止动态和心理变化,择时采取恰当措施,将不正当竞争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为此,对于员工管理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制定一套完备的组织绩效和员工业绩考核评估体系,要以员工的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避免“人情管理”,实现绩效考核客观公正。同时,企业内部要建立渠道畅通的沟通申诉机制,协助员工制定绩效纠偏计划,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实现绩效目标。
8.做一个不断激发员工潜能的管理者
员工是组成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员工个人成长发展,就不会有未来腾飞的企业。工作中,一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协通和人才保障职能,积极完善绩效评估与激励系统,将企业发展与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性,共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二是要逐步建立基于工作丰富化的一般人员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可使职工获得重新估价和修正自己的机会,在岗位轮换中不断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让员工感受到领导是在有意识地全面培养自己,因此会在新的岗位上施展自己更大的才能。三是要建立注重激励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分配公平。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组织效率。为此必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建立全方位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四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建立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理流动、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努力做到“有利于物尽其用、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结构合理、有利于整体利益”,全面促进员工正确对待自我价值体系与组织系统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激发职工的动力。
四、员工管理过程中应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十个技巧
1.领导者应具备不断更新观念的能力
把管理职务当作官和权的集合体,把员工当成随意摆布的工具,这种传统的管理作风应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予以剔除。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遵循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的原则,逐步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尊重和认可员工自我价值,充分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员工管理体系。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绩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与根本。
2.为员工设计一个“跳一跳”才可以实现的绩效目标
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员工跳一跳才可以实现的绩效目标,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期望获胜,热爱挑战是优秀员工的品质,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他们就会留下来。管理者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首先从提升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入手,理顺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规范管理手段,其次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入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情况,创造并设计一些挑战机会以刺激员工追求更高的业绩,并通过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企业效率和效能,再次科学规划员工的职业设计,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加强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
在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绩效考核的公开及透明方面做得不够,主要体现在考核时管理者和员工没有保持双向沟通,企业管理者无法将企业战略目标和行为要求传递给员工,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与企业期望结果之间的吻合度无从知晓,绩效考核的激励和战略导向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需要经常交流、沟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4.明确目标强化授权与执行
一旦工作目标设定,就不应受人为干扰而偏离,而应在前行中不断纠偏。企业如果没有授权与执行制衡机制,必然导致经营者行为自由散漫、思维扭曲。授权的本质就是信任与诚信、责任与承担,就是管理者可控下给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员工要善于培育自我价值,加强自我决策。企业管理者应当扮演支持者和教练的角色,与员工一起规划持续的愿景和挑战,将愿景与组织的每一层面联系,使远景成为动态管理,不断的开放与信任、指导与控制。
5.辅导和引导员工开发职业生涯通道
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基于理想或显幼稚的发展目标,往往这个目标和企业目标关联度低而使员工发展偏离方向,并逐渐丧失信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员工当前思想状况及承受能力,加强员工绩效指标或目标制定的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个人素质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等潜在效应的认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工资收入和岗位调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等多个方面建立关联联系,为每一位员工设定一个适应于员工的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目标,并有力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平台。通过有效的绩效沟通,管理者要全过程的关心和呵护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6.让员工参与到实现目标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绩效管理是将团队和员工的努力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并运用有效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手段,通过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培训资源、企业文化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做好员工观念的转变,形成一个人人关心绩效、人人重视绩效的良好考核环境,使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和谐发展。
7.让员工看到管理者践行承诺
管理者不应忽视整体目标而轻言承诺,但应牢记在员工面前的承诺,作为企业管理者,其每一个行为细节和决定都有可能对企业员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员工也真正希望领导做到“一诺千金”,作为企业管理者想要赢得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驾驭能力,必须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负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确有客观原因而改变,就必须向员工阐明解释,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失去员工对你的信任与忠诚。
8.理解信任、支持鼓励、做下属坚强的后盾
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善待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员工的想法和方案,这样会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管理者担任三种角色:后盾、导航员和阶梯,使员工获得稳定感和成就感,工作开展没有后顾之忧,能放开手脚,开拓进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这样,不但管理者的威信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加强,业务开展自然水到渠成。
9.允许员工工作中的失败
工作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失败,无论谁都很难过,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积极帮助员工从失败中尽快走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批评,通过总结与引导给予有益尝试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共同查找失败原因,分析问题所在,探讨解决方案,促使员工新的尝试,帮助企业实现创新。
10.讲原则、有责任、规范制度
一个团队要想健康发展,稳步提高,必须要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也就是管理者和员工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管理者对于员工,要做到支持但不娇惯,用制度来规范拘束大家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