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酿酒文化论文

酿酒文化论文

时间:2023-01-20 16:32: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酿酒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酿酒文化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料,也与各种仪式、礼节紧密相连。而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字学著作之一的《说文解字》对酒和酒文化有着内容丰富的反映。这篇论文就是对《说文》“酉”部字中所反映的与酒有关的文化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粗略地勾勒东汉时期酒文化的轮廓。

众所周知,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①这表明,酒在中国产生的时间非常早,并且自其诞生之时就与国家的政治产生了关联。的确,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无处没有酒的历史,它不仅与各种仪式、礼节紧紧相连,而且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上至王公贵胄,下至黎民大众,没有人不和酒产生联系,它是将军手中的利剑,也是墨客笔下的佳句。可以说,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字学著作之一,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东汉及其以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所以也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在《说文解字》中,对酒以及与酒有关的文化现象作了很详尽的介绍。而在《说文》中对酒文化最集中的反映在“酉”部字中。我在这篇文章中对《说文解字》“酉”部字中所反映的与酒有关的文化现象作了一点简要的分析,以求对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作一管窥蠡测。

《说文解字》中“酉”部一共包含七十五个字,分别可以按照酒之本身,造酒材料与造酒方法、酒的种类、酒的味道、酒的颜色、饮酒礼节、有关酒的仪式、饮酒的神态以及酒的作用来分类。

一、酒之本身:

酉:《说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谓酎酒。象古文酉之形。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此字篆形与古文尚无大别,乃壶尊之象也。”“其从‘卯’作‘丣’之古文则迄今未有见、古金及卜辞每多假以为‘酒’字。许之释就,盖用转注以牵就其八月之义。酉纵为就,自当后起。”

酒:《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逐疏儀狄。杜康作秫酒。”罗振玉《殷墟文字类编》:“酒,象酒由樽中挹出之状、《说文解字》酉与酒训略同,本为一字,故古金文酒字皆作酉。”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酉,古文酒字,象酒器形。自假为丣戼字,乃加水以别之。”②酒是用粮食或水果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

二、造酒材料与造酒方法:

 : 生衣也。③从酉冡声。 酴:酒母也。从酉余声。读若庐。

造酒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材料就是酒曲。酒曲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的,其中富含微生物和微生物所分泌出来的酶。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

酿:醖也。作酒曰酿。从酉襄声。醖:酿也。从酉 声。釃:下酒也。从酉麗声。一曰醇也。 : 酒也。从酉肙声。 :也。从酉鬲声。

三、酒的种类:

 :酒疾孰也。从酉弁声。醴:酒一宿孰也。从酉豊声。醪:汁滓酒也。从酉翏声。醹:厚酒也。从酉需声。《诗》曰:“酒醴维醹。” 酎:三重醇酒也。从酉,肘省声。《明堂月令》曰:“孟秋,天子饮酎。” 醠:浊酒也。从酉盎声。醲:厚酒也。从酉农声。 :酒也。从酉茸声。酤:一宿酒也。一曰买酒也。从酉古声。 :酒也。从酉, 省声。 :泛齐,行酒也。从酉监声。醨:薄酒也。从酉离声。读若离。酏:黍酒也。从酉也声。

我国古代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而酒本身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的,从酒的味道看有酒味醇厚的烈酒,也有清淡的薄酒,有酿造快速,立等可得的酒,也有需要精工细作,慢慢成熟的酒。并且不同的酒在国家的仪礼上的用处也不同。

四、酒的味道:

 :酒味也。从酉,竷省声。读若《春秋传》曰“美而艳”。酷:酒厚味也。从酉告声。酓:酒味苦也。从酉今声。醰:酒味长也。从酉覃声。

五、酒的颜色:

 :酒色也。从酉巿声。配:酒色也。从酉己声。 :酒色也。从酉弋声。

酒为什么具有让人痴迷的能力呢,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多彩的颜色和醇美的味道。不同的酒色显示了不同的酒类,而酒类不同,其味道也是各有千秋的。 转贴于  六、饮酒的礼节:

酌:盛酒行觞也。从酉勺声。 :歃酒也。从酉朁声。 :少少 也。从酉匀声。醻:獻醻主人进客也。从酉 声。醋:客酌主人也。从酉昔声。 : 酒俱尽也。从酉 声。釂: 酒尽也。从酉,爵声。

我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重礼,所以在古人在饮酒时同样是很讲究礼节的。饮酒时主人应先敬客人,客人亦应回敬主人。这其中有时该一饮而尽,有时又只能浅酌一口。

七、有关酒的仪式:

醮:冠娶礼祭也。从酉焦声。酺:王德布,大 酒也。从酉甫声。莤:礼祭,束茅加于祼圭,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饮之也。从酉艸。《春秋传》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莤酒。” 一曰莤,榼上塞也。醧:私宴 也。从酉区声。醵:会?酒也。从酉豦声。酹:餟祭也。从酉寽声。

酒是粮食的精华,是上天所赐的礼物,是珍贵之物,故在各种重要的场合都必须用酒来感谢上苍。

八、饮酒的神态:

酣:酒乐也。从酉,甘声。酖:乐酒也。从酉冘声。醅:醉饱也。从酉咅声。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从酉卒。一曰酒溃也。醺:醉也。从酉熏声。《诗》曰:“公尸来燕醺醺。” 醟: 酒也。从酉,熒省声。 :醉醟也。从酉句声。酲:病酒也。一曰醉而觉也。从酉呈声。

古人对酒的喜爱与沉迷,从这一组字中可见一斑。酒能麻醉神经,所以饮酒之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烦恼啊,苦闷啊似乎都消失了,人们飘飘欲仙,对杯中物乐此不疲。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古时人们生活中的艰难是很多,所以他们要在更多时候借酒精来麻醉自己。然而,《说文》中列出一些有关醉酒后的丑态的字也是在告诫世人,酗酒毕竟不是好事,对人对己都没有益处。而这一点对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是有启发作用的。

严格地说,这一组字与酒本身并无关系,但是无论是醋还是酱,它们的制造方法都是来源于造酒的方法——酿造法。从这些字中可以看出聪颖的古人早就把酿酒的方法推广到制作别的饮食上去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物质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

九、结语:

通过对《说文解字》酉部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古代的酒和酒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我国古代酒的酿造技术已经很发达,而酒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我们也知道了酒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种酒文化历经数千年不但没有衰微消失,而且历久弥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注释

① 转引自《汉语大字典》

② 转引自《汉语大字典》

③即酒曲, 生衣即酒曲上滋生的霉菌。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7年10月

第2篇

关键词:中国白酒;酒文化;竞争力;策略;培训

全球化的东西方不再弱趋强而使多样文化同质化,而是尊重彼此差异,各自走向“输出主义”而减少误读。(王岳川)体现西方文化的红酒、烈酒登陆中国,且有消费日多。中国白酒应伴中国文化走出,故先辨东西饮酒文化异同,再施其国际商务之策。

一、东西方饮酒文化简述

(一)中西酒文化源头迥异。古希腊、罗马神话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和巴克斯,酒被酒神赐予人,即酒为神造。中国饮酒文化发源无酒神之说,却有“酒神”“酒仙”之词。其历史记载如宋人窦苹《酒谱》记述“其言广博,不可殚举”[1]。酒为人造,传说为仪狄和杜康。

(二)中西酒文化对比。中西酒文化源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思想文化,有丰富人类的文化内涵,而其文化趣味有别。中国酒文化表现微醺境界的雅兴,“醉翁之意不在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趣助诗情增文采,“百岁光阴半为酒,一声事业略为酒”、(陆游)“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酒后诗展中国风味,亦活跃饮者的潜意识,增强创作灵感。[2]

(三)中国白酒独特性。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与国际其他烈酒迥异。西方烈酒多是液态蒸馏,通过橡木熟成,增加味道的复杂度。我国白酒使用酒曲,是他国烈酒所不备。中国白酒采用独有的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原料及工具同西方亦异。这些特殊工艺赋予了中国白酒丰富的独特香气和滋味。

二、白酒国际化现状和白酒出口贸易的文化策略

(一)中国白酒出口贸易份额排末。世界四大蒸馏酒种在国际蒸馏酒市场上占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对各产品国际贸易相关数据及RCA指数的测算,选取在国际蒸馏酒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的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及瑞典伏特加作为三类蒸馏酒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参照对我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的测定与比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二)中国白酒出口文化策略。文化输出与贸易并行。中国GDP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大。随着中国元素国际化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增强,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白酒应该借助中国国际影响力,积极寻找中国白酒的国际蓝海市场,缓解和突破国内白酒市场竞争集中度日益激烈的困境。

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酒的故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上所述,几千年来,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为酒已不单作饮品物质,更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慰藉。故而,酒在华夏文明的传播中已不单纯的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 而是一种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式。

(三)企业整合。要实现白酒产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首先,我国白酒产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白酒消费市场,即打造优势白酒产业集群、扩大中端市场需求、完善产业组织政策、破除区域市场分割、构建统一白酒销售市场、挖掘白酒消费文化;其次,建立健全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指标体系。再者,我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化诚信体系。[6]

中国白酒升级以现代化措施,即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革,传统白酒有粗放生产经营向集约型精细型发展。科学生产,摆脱作坊,降低粮食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建设。如新法白酒的风味物质得之于技术创新、传统少量调味酒勾兑和生物工程技术。[7]

(四)中国酒文化先行之措于职业培训。酒文化在多元化的21世纪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一种方式。与英国的WSET(Wine and Spirit Education Trust)认证机构合作,进行白酒职业化培训,专设中国酒文化教育基金会项目,编写中国白酒从业人员汉英对照教材。

国外烈酒开拓国际市场的文化推广领先,由各国政府相关部门或协会组织酒庄或酒商或是在当地寻求相关培训机构通过巡游讲座、做活动、课堂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让人们认识、了解、品尝、接受、喜欢继而购买他们的烈酒。

中国有几千年酒文化,更应大力为之。所以,一方面力争籍此将中国烈酒板块纳入WSET培训课程,通过世界各地的WSET培训传播中国酒文化;另一方面开设独立的中国烈酒培训认证体系,为广大的中国烈酒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准的知识培训和文化普及,并从而推动中国烈酒文化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加速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三、结语

让世界喜爱中国白酒不仅是商务贸易收益,也是输出中国天人和谐文化的一部分。西方人品味异于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之外的东方使用酒曲发酵而产的意蕴悠长的中国酒,感受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品鉴东方饮酒情调和诗情画意。中国人那种亲邻友邦、以诚待友、政经互惠、文化包容等价值观、精神观念随白酒走进异邦。

参考文献:

[1]周冉,郭旭.论中国文化对酒的辩证认识[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第7期.P46.

[2]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J].2009年第4期.P86.

[3]章家清.中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P257.

[4]刘杜若.关于中国白酒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的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P13.

[5]冯思琪.论同志的传统文化观[J].思想研究,2015年底3期.P79.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资本,品牌意识,产业关联,市场竞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葡萄酒消费市场逐年升温。由于个人收入的不断上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葡萄酒当然与人们的健康观念相符。同时,国家的扶持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透露预计2010年中国葡萄产量将达80万吨左右,意味着今后我国葡萄酒产业有望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甘肃省作为中国葡萄优质产区之一有着天然优势。这里集中了莫高、皇台、祁连、等数家上规模的生产企业。这里还是国内少有的无污染生态区,少病虫危害,日照充足,利于香气和果实中营养成份的积累。

二、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甘肃省葡萄酒市场内部竞争激烈

由于河西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园的扩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等从1990年到2007年甘肃省葡萄酒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表1。其中1996年产量最小为17.0万吨,2007年产量是1996年产量约3.8倍。产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给销售带来了难题。随着葡萄酒企业的发展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颇具规模如莫高、皇台、祁连等,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更新落后,资金短缺。地产品牌始终未能走出甘肃,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表1:甘肃省90年——06年葡萄酒产量数据表 (产量:万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量

25.43

24.19

24.06

29.00

18.50

23.00

17.03

18.55

22.00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产量

25.00

20.19

25.05

28.81

34.30

36.73

43.43

49.75

66.50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

留给企业的现实是,各大企业在本地市场竞争激烈,促销在超市缕缕可见。企业降价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取消费者剩余,增加利润。但甘肃市场的市场容量有限,降价不能大幅度扩大销售量相反致使行业效益下滑,严重损害产品形象。

2.2 甘肃省葡萄酒行业品牌意识弱

当前的葡萄酒竞争呈现出品牌致胜,而甘肃葡萄酒企业与知名品牌的竞争优势是不对称的。如张裕、长城可以到河西建立生产基地轻易地夺走甘肃的产地优势。相反甘肃企业要想获得像张裕的知名度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广告的作用是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能确定其质量。广告提供了产品性质的直接信息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产品销售额。现阶段甘肃企业品牌基础尚未完全建立。红酒企业的广告宣传只能在本省甚至是本市才能看见,而在省外几乎看不到宣传。即使甘肃葡萄酒企业有高品质酒,也不能为更多省外消费者所了解,产品形象又怎么能塑造起来。

2.3缺乏强势资本的支撑

资本是葡萄酒企业发展的基础。葡萄酒行业的固定投资较大,厂房、设备、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葡萄酒需要储存一定时间后才能出售,这导致了葡萄酒企业资金回收较慢。资缺少资金成为甘肃葡萄酒企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甘肃葡萄酒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是葡萄酒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建立的弱点。今后几年将需要更多的资金,而落实建设资金的难度很大,这也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甘肃省今后产业发展中打造优势产区、产能是企业手中的筹码,但真正主导甘肃葡萄酒企业崛起的力量仍是资本。

三、甘肃省葡萄酒行业产优化的政策建议

3.1借助本地旅游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开发要注重酒文化建设。从各国的情况来看,葡萄酒差异较小,而赋予产区文化、民族文化等就有了质的不同。这是甘肃葡萄酒形成产品差别化,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方面。甘肃葡萄酒企业可以与旅游结合来宣传品牌。例如葡萄酒企业与某家旅游公司联合,游客可得到本地产葡萄酒。公司可以开设参观具有民族特色的酒庄和葡萄酒制作过程等。公司对葡萄酒的质量、产区文化的宣传可以逐渐影响人们对品牌的喜好。公司可以借助游客的口碑向他们所在城市宣传品牌。其次,品牌开发要始终不渝地提升产品质量,这是决定一个品牌是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决定性要素。

3.2, 注重产业关联引入资本

首先,将东部沿海资金引入甘肃。一方面,由于中国入世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加大了进口酒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使东部沿海企业必须将产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甘肃省具有产地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等为东部沿海企业提供了机会。如张裕在甘肃投资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有利于甘肃葡萄酒产业利用东部资金和技术。

其次,引进资本时要考虑到葡萄酒产业的关联度,它将农业、轻工业等产业以产品深加工的方式链接起来,具有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同时还带动了葡萄酒原辅料、制瓶业、印刷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达到范围经济,使葡萄酒从种植、发酵酿造、调配、装瓶到包装成成品在企业间分工细化,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

3.3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及监管

第一、政府应鼓励葡萄酒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并扶持建立各级葡萄协会、葡萄生产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重视品种创新,加快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利用葡萄酒产业的带动,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第二、政府要加强葡萄酒生产安全监管。由于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甘肃省已建立了从县区、市州到省局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电子档案系统。并且制定了与栽培区相适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尤其在酿酒葡萄的质量和农药残留上都应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 第三、在引进外资方面政府要多给予葡萄酒产业优惠政策支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会带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既解决了一部分农民收入问题,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浅谈甘肃酒类产业的再发展》作者:陈晓钱、张世喜 2005年5月

2、《从甘肃莫高酒业发展看西部葡萄产业开发之潜力》作者:安华庆、李松山2002年1月

3、《葡萄酒文化推广和产业发展》作者:黄卫东 2006年10月

4、《中国商业年鉴》2006年

第4篇

关键词:啤酒业;啤酒生产商;福斯特集团;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和最具有消费潜力的国家,中国啤酒市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与中国的市场特征有关。福斯特集团,澳大利亚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福斯特集团拥有澳大利亚啤酒市场约50%的份额,该集团拥有维多利亚苦啤酒(Victoria Bitter)及皇冠贮藏啤酒(Crown Lager)等著名啤酒品牌,在澳洲市场多年呈现垄断趋势。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福斯特集团第一次进驻中国,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选择进驻的模式失败,该集团进驻中国惨遭失败。随后,福斯特集团准备在未来再次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分析了中国啤酒市场的优点和缺点,福斯特进入中国市场后将会遇到的机会与挑战。第二部分介绍了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成功进入模式。第三部分阐述了福斯特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失败的原因。最后,说明了福斯特的合资伙伴应具备的特点,并以青岛啤酒为例,并且对此提出了应对文化差异的建议。

二、福斯特首次进驻中国

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福斯特集团就看到在亚洲地区中未来增长潜力最大就是中国。但在当时对于中国啤酒市场的信息进行调研之后,福斯特认为,当时中国的技术不先进,法律不健全,基础设施差。此外,在澳大利亚制造成本和澳大利亚进口税方面,在澳洲生产的产品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缺乏价格优势。然而,这种观点在1993年被改变了。福斯特选择进入中国的最初形式是购买本土小型啤酒厂。当时福斯特分别在上海、广东和天津都有建立了啤酒厂。由于初始投资低以及合适的进驻方式,福斯特开始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是,由于福斯特集团急于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使得资产负债,因此,1999年底,福斯特卖掉天津和广州的合资企业。2006年,福斯特停止在上海的啤酒厂。福斯特集团首次进驻中国以失败告终。

三、中国啤酒市场分析

1.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改变公司的整体战略,因评估好外部环境对于公司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这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原因:首先,中国是一个国家,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市场。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潜在消费需求非常高。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薪酬成本可以相降低。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其次,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中国政府鼓励外国投资。在整个改革时期,政府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这些措施,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可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中国政府的投资优惠政策,利用当地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政府的支持优势,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此外,中国的啤酒文化是由欧洲传统的主要影响,并且还具有悠久的酿酒传统,中国的酒文化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进入中国市场应该成为区位优势。这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大城市的影响力这可能直接影响整个东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洲。这对福斯特进入中国市场和开拓亚洲市场具有一定支持。

2.拓展中国市场的弊端。尽管啤酒厂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大,给外资啤酒生产商巨大的机会。但是由于第一次福斯特集团退出与进入市场后的损失超过1亿2500万澳元。因此,如果福斯特再次在中国开拓市场,就要考虑一些风险。

第一,由于中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实施品牌推广的方案可能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福斯特集团首次进入中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品牌名称。品牌是一个标志符号,目的是确定一个卖家或一组卖家的商品或服务,并区别于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品牌确实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外的品牌含义是不一样的。当福斯特的啤酒最先在香港销售,品牌名称翻译成“huoshida”。这个名字本身是一个相近的翻译。粤语中没有任何意义。然而,在普通话中,“huoshida”的意思就是灾害刚刚抵达。也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不会购买这种产品,因为没有人希望他们手中有灾难。因此,合适的品牌名称是至关重要的。汉字不能像西方语言那样被人理解,福斯特没有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导致最后的进驻失败。第二,外国啤酒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公共关系的协调,文化适应和营销策略。虽然中国政府支持开放政策,外国公司可能不会满足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在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商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法律纠纷;第三,福斯特进入中国市场后面对的竞争对手很强大。在中国啤酒业中的龙头企业就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享有着很高的评价和声誉。因此拓展中国市场的后续工作会很艰难。第四,在过去几年的中国啤酒市场,有一定程度下,国内一些大的啤酒生产商收购比较小型的但是具有一定声望的外国品牌的啤酒,却未能顺利正常进入市场。这是因为当时外国啤酒厂因为经营成本高而在中国市场当中缺乏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四、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

对于福斯特来说,合资的方法可以被视为一个成功的战略。这是因为福斯特对中国市场非常陌生,有必要以合资企业为战略。例如,它可以通过使用国内合作伙伴的资产和获得本地资源,通过参与国家合作伙伴,以及能够减少经营风险,因为当地的制度或法律环境知识不足,降低进入风险。以合资企业的方式,福斯特的上海啤酒厂可以作为中国市场的运营中心。同时,他们重新平衡亚洲组合以更好地反映市场条件和机会。基于中国市场,福斯特已经实现了对亚洲的战略。

五、福斯特的重新进入中国的建议

按照现在经济情势来看,中国必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拓展市场。鉴于目前的形势,福斯特可能会考虑重返中国。以下是建议关于进驻的策略:

与合作伙伴合作

首先,面对在中国的啤酒市场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它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以最有效的竞争形式和迅速实现其战略目标。福斯特应该继续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啤酒市场,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利用当地企业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通过合作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在价格战中占优势。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在当地培养有潜力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有良好的营销渠道的企业,例如,青岛啤酒。无论是中国或者国际市场中,青岛啤酒都赋予健康和积极的企业品牌。因此,可以为福斯特在中国开辟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的业务重点。

其次,承认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鉴于由于品牌语言内涵是失败的关键。因此建议福斯特在中国要需要文化差异。虽然一家大公司在一个国家非常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海外会成功,特别是在另一个拥有完全不同文化的国家。当在中国市场建立一个新的品牌的时候,福斯特应该具有一种能力可以捕捉到消费者的关注,并且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购买。这才是一个企业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啤酒质量的名牌企业。一般来说,成功的品牌创造财富的吸引和留住客户。

因此,它是创造一个在消费者心中最适当的正面形象时,应当聘请专家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并且会依据当地市场顾客人群的口味来改变啤酒的口味的。会急招。

六、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是有吸引力的。然而,为了适应巨大的市场和消费,外来企业对于适应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适应中国市场特点,寻求自身发展方向,已成为有价值的策略。福斯特应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中国市场的不利因素。福斯特应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建立完善的生产链和分销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可以选择一些合理的进驻新市场的模式,如出口和合资企业。本文认为,合资企业已被建议成为一种合适的进驻方式。另外,福斯特在未来的进驻中应当注意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情况、重视国内的合作伙伴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市场中可能会出现福斯特这个品牌的啤酒。

参考文献:

[1]Ahlstrom, D & Bruton, GD.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culture in the emerging world,.Cengage Learning, Boston,2010.

[2]Kuijs, L.Economic growth patterns and strategies in China and India: past and future.Fung Global Institute,2012.

[3]Areni, C.Having a beer with me mates after the footy: Australians' enjoyment of daily life experiences.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011.

[4]Chan, AK & Huang, Y.Chinese brand naming: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brands of ten Product categories.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vol.18, no.2, pp.103,2001.

第5篇

关键字:PEST;宏观环境;啤酒;行业前景

作者简介:王铁山(1972-),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深圳金威集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科学。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1]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为避免流于空泛,论文以我国饮料产业中的啤酒分支为例,实例说明PEST模型在啤酒行业前景分析上的应用。

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政府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市场进入、竞争活动或利润这样一些市场经济关键变量进行全面限制。以啤酒市场为例,国家和地方在相关政策中有许多规定和限制,这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极大的影响。

1.加入WTO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进口啤酒的关税从以前的35%下降到12.8%,啤酒行业更容易受制于外界经济运行的波动。但作者认为[2],加入WTO并不会对中国的啤酒产业产生太大的冲击,原因如下:

①受啤酒产品新鲜度和运输成本的限制,采用国际贸易进行啤酒商品进口输入的优势不大,关税的下降并非国外潜在进入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即使关税有所下降,国外主要竞争者的理性选择仍然是采用以本地生产为主的方式。

②从需求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的啤酒市场一直呈现高档产品约占10%,中低档产品约占90%的金字塔结构。进口啤酒一般定位在位于塔尖的高档啤酒市场上,一般是在5500元/吨左右的高档啤酒,而国内啤酒的出厂价一般只有2000元/吨,从整体而言,它们不会对我国啤酒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③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注重质量的啤酒企业大部分使用进口大麦,每年尚需进口200多万吨大麦。大麦进口关税由30%降到9%,降低了国内啤酒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中国啤酒企业相对于国外进入者的竞争能力。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分别是: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中国轻工业总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将啤酒工业的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制定了三项具体政策:一是国家经贸委设立啤酒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专项投资;二是择优扶强,重点支持10个民族品牌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使其在国内市场的集中度达到40%以上;三是以品牌为龙头,支持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产业的联合兼并,或采用其他多种形式的控股、参股、企业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资本化经营,使知名的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地扩张、高起点发展。

3.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增长,争相投资于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消费品加工业,结果导致各地出现大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重复建设,使地区间的竞争加剧。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实施各种保护措施以维持本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用行政力量阻挡更有竞争力的外地产品的进入,让消费者喝本地产的啤酒。从总体来看,不让更有效率的企业生产而让效率较低的企业生产,显然是不利的。所以,我国啤酒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缺少强势的全国品牌,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三、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3],如图2所示。

解三明等人利用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十五”及2006-2015年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果:“十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2006-2015年间,可实现7%或略高的经济增长[4]。

林毅夫认为,美国能长期维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而中国经济则可以再维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长[5]。

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对啤酒产品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这成为我国啤酒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图4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3]。

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死亡人口892万人,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5.28‰,每年15-65岁新增人口数量在1200万左右。

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啤酒年消费量显然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一般而言年青人的啤酒消费量大于老年人,而城市人口的啤酒消费量要大于农村人口。笔者认为,在中国啤酒消费能力的变化上将取决于以下两种相反作用的因素对比:

①中国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且,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3],见表1。这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这可能会弱化啤酒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

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到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外来工人口比重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比例较高的17个大城市占了全国外来人口总数的45%。随着中国政府“城镇化”政策的纵深推进,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这种居民身份的变化又可能导致啤酒消费能力的上升。

表1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表

年龄结构标准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25年(预计)

2050年(预计)

占总人口的比例(%)

0岁~14岁

33.6

27.6

21.3

~

~

65岁以上

4.9

5.6

7

>12%

>20%

老少比(%)

14.6

20.2

29.5

~

~

年龄中位数

22.9

25.3

32.6

~

~

虽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啤酒生产大国,但是这个称号只是从总量意义上而言的,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并非如此。可喜的是,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正快速上升,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在市场容量大有可观:

①中国酒类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改变。90年代初,中国人均的年啤酒消费量只有6升,而到2006年则攀升为23.5升;并且中国啤酒占饮料酒的比重也不断攀升,啤酒正在成为极受欢迎的饮料酒。

②人均年啤酒消费量仍有上升空间。目前,世界人均啤酒年消费量为28升,而捷克已达到了163升,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美国是82.51升,作为和中国居民生活习性相近的邻国日本,也达到了56.8升。

③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国家推行“三农”政策,200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7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17万人。庞大数量的农民存在消费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随着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势必会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五、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科学技术大的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啤酒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阶段。20世纪,以微电子及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啤酒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啤酒也从原来的贵族产品变为平民产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传统产业的啤酒工业也将发生革命性和彻底性的变化。

①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日本朝日啤酒凭借对啤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发明了“纯生啤酒”,给世界啤酒工业带来一场革命。而我国广州珠江啤酒公司,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引进走向了辉煌。日前,随着PET瓶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塑料化包装的轻便、安全、环保等优点日渐突出,这种科技进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拉动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上述技术创新可以达到使整个产业跳跃发展的效果。G-K模型中提出了关于创新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产业中出现新产品替代以前的旧产品的情况可以避免产业走向衰退期,而直接走向新的增长期。

②信息技术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捕捉有效的信息才能果断决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将营销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和控制等核心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啤酒企业的重要的特征。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强调了正向流:由制造商——>消费者;而忽视了反向流:消费者——>制造商,消费者只是产品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双向传递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成为现实,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调研工具。制造商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等等,更好,地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

六、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

通过以啤酒行业为例进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我国啤酒行业前景作出如下推断:未来十年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看好,产量继续稳步上升,外资收购和资产重组持续加剧,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会形成几个大的啤酒集团控制国内啤酒市场70-80%左右份额的局面,其余为一些二级啤酒集团所占有。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一些品牌号召力比较强的老牌企业或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外地建厂的手段不断扩张,完善全国布局,积极扩大产能,成长为中国本土啤酒企业第一梯队,以青岛、华润、燕京为代表。以珠江、金威、金星为代表的的第二梯队也明显感觉到了近几年啤酒行业大军压境的局势,一方面积极与国际啤酒巨头结盟,如珠江与英博,金威与喜力,另一方面都在纷纷走出自己的根据地,向外拓展,以巩固自己在第二梯队的位置,避免被兼并的危险,并同时积极向第一梯队靠拢。而一些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最终或者难逃被兼并的命运,或者倒闭退出市场。

总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想成功的制定本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就应该熟练运用PEST模型,全面采集,认真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Petersen,H.C./Lewis,w.c.《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版社,2002,p69-79

[2]王铁山,KW啤酒集团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商学院,2007,P18

[3]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