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时间:2022-02-27 10:0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历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历史论文

第1篇

导引式教学的核心涵义就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主宰”课堂,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引导式教学分为四个步骤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重点讲述、巩固演练。从这四个步骤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导式教学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引导式教学的四个程序

1.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就是给定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策略和学习思路,然后按照自己所定的这一套学习方案来进行自我学习。但是自主学习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教学目标做指引,这个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航程。自主学习从阅读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对材料进行整合、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结论并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整理和归纳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基本结构。针对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阅读学习,以便顺利的实现引导式教学的第一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怎样列提纲,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教师要“言传身教”,亲自为学生列几个提纲,通过自己的举动告诉学生列提纲的要领,接着再指导学生列提纲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纲的几种制式等等基本知识。

2.合作与探究。

引导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作与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小组外又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检验自己的不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以讨论为基本形式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经过阅读之后,学生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在讨论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小组都无法解决,那么可以通过和其他小组的沟通来寻求解答,或者向教师求助。例如,在教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方式。提前交代学生事先预习新课,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列出提纲,提纲的内容是学生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的提纲,然后各小组选出大家共同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题目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接着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互动,最后教师来进行总结,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升华性的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会在明清之际如此活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这些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再次引发学生的讨论研究。

3.精讲点拨。

教师在精心备课时,要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能够预知学生可能会出现疑虑的地方,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出那些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精讲。一般来说,历史教学,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论述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教师必须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演练。

第2篇

一、文明史观具体含义

文明史观认为,整个世界发展呈现出整体多元化和区域统一性的重要特点,在发展研究过程之中,不仅仅应该注意到人类整体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相同性,还应该注意到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发展同时又各具特点,且为人类整体文明发展做出贡献。在文明史观研究过程之中,对于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非常重视,尤其是在不同类型文明进入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极为重视。

二、文明史观构建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一)农业文明时期

文明史观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则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在这两个文明阶段过程之中,政治、物质和精神发展都囊括其中,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课程的重要模块。新课标要求当前高中学生在准确把握文明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中外文明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人物、重要事件和关键制度,同时也应该逐步学会利用历史知识阶段现实。当前,新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是以文明史观的角度便编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之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编排顺序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适当进行调整。在学习农业文明时代阶段之时,以下两个要点必须注意:第一,着重关注中国古代文明。必须承认,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非常突出,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共同创造出当前精彩纷呈的世界文明。但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农业文明时代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没有中国传统精彩异常的古代农业文明,同时也就没有雄伟异常的当代中国文明。在学习中国文明过程之中,既要深入了解到古代文明对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不同民族在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在新版本的历史教材编排内容之中,每个文明主线非常明显。历史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该以这些主线为基础进行讲解。例如,历史教材必修的政治文明分为部分,其中政治制度建设就涉及到五大部分,因此历史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教材主线。历史进程发展和政治制度演变,促进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当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中,主线则应该转变到生产力发展和民族思想文化传播上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明史观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必须精确,简明扼要。例如在政治文明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含的内容就包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审查制度、国家权力制度以及官员选拔制度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还需要从历史背景、阶段特征、创新改革以及历史意义四个部分予以重点讲解。

(二)工业文明时期

在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笔者对于书本体系进行稍微整理,重新构建。在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相互对比中展开的。在农业文明时代,西方文明在中国文明后面,意在强调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对于全球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工业文明时代,西方文明在中国文明前面,旨在强调西方文明发展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影响。当然,在大部分的历史教材之中都是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编排。其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利用文明史观编写教材内容,能够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展现出来。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之中,中华文明代表着农耕文明的高峰,且长期领先于世界;西方文明则在1500年后开始崛起,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典型,并与近代至今领先于全球。将中西方文明相互对比,进行了解,分析两种文明在发展过程之中的碰撞以及代价,更能使得学生了解文明进步的艰辛。其次,文明史观对于比较不同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非常重视。将中西方两种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认知知识的同时,深刻的了解到两种不同文明发展过程之中的联系,以更好的诠释两种不同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三、总结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面,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一直都将课本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以课本为纲”、“死抠课本”。随着文明史观概念的出现,历史教师应该意识到历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帮助学生不断拓展历史视野,培养历史素养,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关注社会生活之中的人权、人文和人性的觉醒,并正确看待当前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并将这些意识准确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关注世界、关注热点问题。与此同时,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平时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明史观”意识,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对待问题,则会更加适应当前史学理论更新以及其对于当前历史教学的实际要求。

作者:雷东伍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3篇

一、以人为本,民主平等

以高三毕业班为例,在进行教学和复习时,应该与学生共同探讨,一起进步。虽然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不相同,但是我们必须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以关注与帮助,不能因为学生个人背景或是成绩、性格等方面进行差别待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二、丢弃“差生”观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零差生”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教育下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对待班级里的后进同学,应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每一个落后学生都要进行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有一个可以进步、发展的空间。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其他科目成绩平均但历史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为这个学生我专门制定了一个教学设计,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每次考试过后,我都会根据这个学生在试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而且还会在思想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过去一段时间后,该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成绩一直保持在中上。这位同学是我在“零差生”教学理念下进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成功的典型。

三、注重情感的培养

升入高中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7~20岁左右。人生的三观大多都已经形成,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作为历史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感召力和责任心。但是,仅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融入到学生中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以诚相待,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人生、学习规划提出正确的意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人本主义的实施

在教育中,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在历史的教育中,要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互相作用。由于历史知识量大、知识面广,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做好知识点、知识结构和相关历史问题的归纳总结。除了要进行合理的科学教育外,还要进行学生间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班集体里所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之时,学会关心、尊重、理解其他的同学,学会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共同进步。在进行历史的学习时,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会涉及到,因此要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在学习时,还要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和分析能力并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思想、文明道德教育。在为人处世上,学会宽容的待人处世方法和策略。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要有全面的发展,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素养,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有用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提高高中历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赵云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西铁中学

第4篇

一、紧扣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课

备学生的具体做法是,教学进度各班基本一致,但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教案,即每个班的教案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有所不同。比如,在重点班,有些史实让学生自己讲,重在提问,组织讨论,启迪思想;基础较差的班则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作业和复习的指导;若班级中学生水平差别大,则知识与能力兼顾,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其实,备学生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也是当教师最大乐趣和最高境界。总之,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具备了好的脚本,才能有更精彩的表演。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上总有一些沉默型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纪律好,学习成绩一般,教师很少般关注他们。在教师关注的学生中,一般会走两个极端:一是成绩好的学生,二是经常捣乱的学生。沉默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成绩的好坏也影响着班级的整体状况,所以教师要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不再沉闷,从而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和沉默型学生的沟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和多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倾向于这些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2.课堂上多提问这些沉默型的学生。有时教师的问题虽然不难,但是这些学生也不愿出头,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名单来点将了,虽然这种方法不是很新颖,但是还是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的。当学生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他们应有的表扬,以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了。3.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多帮助沉默型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员,大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第一个班复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争抗”这一主题时,我将自己精心整理的单元知识要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理解识记,并进行了当堂测评,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在另一个班复习时,我改变了教学策略,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组,按照“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条主线引导他们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整理。然后我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攫取中国特权”等几方面分类整理了《》《》《》的有关内容。通过归纳史实,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清政府的赔款也随之不断增加,中国丧失的权益越来越多,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的过程,得出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结论。最后我又引导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进行模拟时事报道,给学生一个拓展书本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简单讲明要求后,学生很快行动起来,经过短时间的自由组合,开始了第一环节——报道标题的选定。几分钟后,小组长进行了汇报。汇总学生拟定的报道标题展出后,我不禁眼前一亮,没想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竞能拟出水平较高的标题二十多个,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撰写时事报道的作业,并为以后更好地教学历史课奠定了基础。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桂贞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

第5篇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具体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如下。

1.1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环境的改进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校园里开始有了计算机网络,尽管当时的网络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很多高中学校里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环境得到不断的改进。事实上,我国不少中学早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与网络化的教室,甚至有一些学校更为重视网络环境的升级与扩展,从而使得校园网络兼容各种拓扑结构,让其延伸到各个教研室中去,让教师可以通过高效的校园网来获取各种教学资料,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来调取各种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为高中历史教学准备丰富的资料。

1.2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学习兴趣与技能不断得以提高

随着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增强,他们不仅有了更高的文字输入速度,还掌握了不少上网浏览信息与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应该来说,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编程与主页制作等都不是个别人的专利,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计算机网络感到熟悉,并把它作为师生业余学习和获取信息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实上,计算机网络环境对于很多师生来说,都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与教授方式,它将使得高中历史教师更为方便地进行教学,学生则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可以说网络环境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技能得到提高的一个有利的条件。

1.3一些先进教育理论的盛行与支持

国际国内教育界有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等。在建构主义理论看来,学生学习以及师生关系应该能够本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出发,努力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实现最为深刻且巨大的变化。这主要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应该逐渐向现代化的自主教育观以及个性化教育观方向发展与转变,从而切实提升人的整体素养,培养并提高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而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是让人们推动建构主义理论实施的重要条件与要素。高中历史教学同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2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实施的具体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性。这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合理、恰当地运用网络教育环境来优化历史教学,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1利用好网络环境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环境。这是因为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运用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比如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遗留下来的很多文字、图片以及实物资料等应该是非常大量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方式出现。那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环境来获取较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视听感受,让他们通过网络环境来更好地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高中历史教学将通过网络教育资源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视听体验来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与感性认识,进而让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和更为深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印象和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2.2利用好网络环境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环境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历史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进行主动式的历史知识学习与探究。事实上,这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网络环境,积极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身份与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的高中历史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对传统的历史课堂上的教师地位进行一定程度的弱化处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实际上,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设计好网络软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努力探索历史中的新知,逐步掌握合适的历史知识形成与学习规律,从而让网络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让网络教学资料更具启发性,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与可能,从而让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与有针对性。

2.3利用好网络环境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教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的学生情况来设计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与课件,尤其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来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将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从而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空间。那么,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料来进行内容与数量的教学,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因而,高中历史教学就应该借助于网络化的环境来进行学生的合作式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围绕一些历史问题进行网络讨论与交流,真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创新能力 培养 措施

历史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历史学科所讲述的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不可逆性以及单一性。另一方面,高中历史教材中对过去的历史予以了客观的评判和结论。所以,高中历史要实施创新教育,改变传统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层面和立场去分析历史。

一、创造自然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创造轻松自然、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开心扉,大胆发言,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不会受到其他人的笑话和议论。教师对学生优异的课堂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每一个教学问题,都要尽量让学生客观地去分析、归纳和总结。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观点。充分树立学生门的问题意识,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问则疑,疑则思”。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具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实现纵深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变得活跃起来。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完全敞开心扉,开放思维,主观自我意识才能真正回归主体,学生才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效培养创新能力。

二、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 教师要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既包括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式。多样化就是指,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单调的灌输式教学局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科学化就是指,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局面,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知识。比如,新教材中的《》一课,就有意识地留下了对客观评价的空白,转而利用课后“结合史实, 谈谈你对的评价” 的练习题提出了这一问题。由此便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立足于客观的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并最后得出统一的结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师生关系,避免由此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和厌学心理等现象的发生。教师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确立一种良好互动的交流方式,创造一个民主、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教师要耐心地听,并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尽量达到一种教学相长,共同促进和发展的理想境界。

最后,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学生属于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具体课堂上,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将教师所讲同自身的认识进行比较,及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对血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辩论、撰写历史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编演历史剧等等。

三、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合理地运用探究式自主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教育,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自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自主探究式学习具有明显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特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够为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比如,问题型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正面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力。那些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灵敏性以及思维空间宽广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学生具体问题的分析、综合以及抽象等心智能力的全面提高。

通过精心设置一系列探究式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宽广性、敏捷性以及批判性进行训练,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顺利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构成素质教育重要环节的创新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全面认识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秋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2010(05).

[2]杜孝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李冰.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 科技信息,2010(22).

[4]王利莹.对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一些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第7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研究型学习 应用

一、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探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历史探究性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探究性历史教学必须围绕着教材、问题或者是课题进行展开。现代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设计了22个历史探究性的课题。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围绕一定的历史课题来进行,而不能够盲目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教材。其次,探究性教学要遵循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切实扩宽视野,加强对课外资源的挖掘,突破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的本本教学,而是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途径,例如可以组织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等去探究历史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再次,要遵循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采用不同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最后,探究性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习的成果,也必须切实地加强对过程的重视。探究性历史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资料,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对过程的重视。

二、问题探究性历史教学策略

所谓问题性历史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围绕一定的问题来进行,通过问题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来适当地提出进行探究性教学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契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典型性、可行性、探索性、启迪性、开放性、挑战性和诱惑性,充分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且将问题有效导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贯穿与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历史探究性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提出可行性强、科学合理的问题。第二,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教材的自主学习。第三,在自主探究教材之后,要加强对问题的讨论。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第四,对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掌握历史知识。第五,加强对探究性学习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了教材知识之后进行客观材料的寻找和分析,写成论文或者是人物传记的形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巩固。

例如,围绕高中中国现代史上册的《》一章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先围绕教材和知识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意义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提问: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会发生?发展的目的和成就有哪些?对于,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我们应该如何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于现代又有和影响和借鉴意义?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进教材的探究和研读,分析教材,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和探究之后,针对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及学生存在疑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结合历史学习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培养。

三、课题探究性历史教学策略

所谓课题性历史教学主要就是围绕一定的历史课题进行展开教学,课题性历史教学和问题探究性历史教学一样,也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历史新课程大纲中明确的设置了20多个研究型课题,教师可以在这些课题中选择一些比较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课题进行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首先需要进行课题的选择,课题的选择应该是具有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在切实的选择好课题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和参观,为课题探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要对具体的选题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让学生科学地确定探究性选题。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科学地划分小组,要注重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制定好课题探究的方案和计划,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有相互配合。小组分好后,教师应让学生具体地执行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收集课题资料,分析数据,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然后,把小组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整理,撰写成历史论文或者研究报告。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交流和研讨,组织专家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答辩。

例如,在高中世界现代史上册教材中“如何评价拿破仑”的课题研究中,教师首先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一些学术界对拿破仑的评价,进行一定的课题导入,如“拿破仑统治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前进”;介绍《法国通史》一些关于拿破仑的介绍和评价,引发学生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拿破仑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应将学生划分成一定的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和分析。学生在收集资料后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进行课题的讨论和探究,组织评价思路。最后,教师应让小组代表进行本小组探究成果的汇报和讨论。最终,小组在课外丰富素材,把研究成果和结论形成论文或者探究报告。教师要对此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能对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取长补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探究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程度,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探究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不同的模式,其中主要有课题研究教学模式、问题研究教学模式,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历史教学中探究教学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海燕.新课标下历史研究性课题教学模式初探[J].实践新课程,2009(2).

[2] 欧德良.高校历史专业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