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02:2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采用边学、边干、边探索、边总结的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心理形成与发展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就家庭环境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以下几种问题:家庭独生子女依赖,自私、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富裕家庭子女乱花钱、贪享受、高消费、勤俭观念差;破裂家庭子女情感受挫折,缺乏家庭温暖,孤僻,自卑;不良家庭子女棍棒教育,经常被训斥,打骂,逆反心理重。在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分析、心理疏导,使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与自己成长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营造一个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容易进行思想沟通,才能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发生情感感应和情感支持等作用。
(二)确定实验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为依据的,在价值取向、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德育工作有所不同。我们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有“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
(三)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中,构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学科结构的限制,弥补教学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四)呼唤乐学回归
乐学是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甚至拒学情绪,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就会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平衡,寓教于乐,实现成功教学、和谐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慰和满足。
(五)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上课时会在课堂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教师各方面的表现都能被学生观察到、注意到、进而仿效。如果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容易出现暴躁、焦急、恼怒的情绪,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从而使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所以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克服师道尊严,教师决不能讽刺挖苦,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对教师疏远甚至畏服,最后导致出现逆反心理。
二、在职业学校中要建立起必要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在职校中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舆论导向机制
1.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需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做指导,也很有必要更新观念,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2.理论指导。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家长,尤其是有实验班的学校老师、学生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3.目标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并且有较好适应能力,把他们锻造成为新世纪的新人,总体要求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在家长心中必须明确孩子发展的方向。
(二)评估机制每学期可以建立两次“负担监测”制度
通过座谈、抽样调查、普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调控,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建立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每年的“评先”,每学期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各种奖励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实验,大胆探索,对改革实验有成效的给以奖励。
(三)参与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1.领导重视。我校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有关领导的支持、关心。领导经常亲临班级,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建立了实验领导和课题研究机构,学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请专家教授作为我们课题组的顾问,开展指导。
3.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全校每个年级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人人有课题。老师们积极投入实验,热情很高。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02]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教学上,本人连续5年担任初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初三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断汲取语文教育理论的营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任现职以来,连续五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考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连续多年均名列学校前茅,负责的初三语文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江阴市、*市、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年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并评为“培训班优秀学员”。任现职以来,撰写论文5篇。论文《浅论班主任的心理保健与调适》在20*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中学(中师、中专组)三等奖,《刺激?交流?运用》荣获20*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中自主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诚信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本人负责主持的《自主学习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立项论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获准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对照今年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报。
一、推进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
在本学期我校确立了由校长、书记领导,行政干部及年级组长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且进行了工作分工、确立了职责。如:学生处职责是针对学生的环保行为的管理;教导处职责是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工作和选修课的开展;教科研室职责是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总务处职责是校园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团委职责是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社区活动;学生会职责是科普宣传、及社团学生自发活动等。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工作职责的确立,为我校的环境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开展、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团、专题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环境教育。
1、本学期通过骨干教师公开课,让教师们尝试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
2、在选修课中,我校开展了数字化水质测量选修,并且结合本课内容开展了区级课题《张桥河水质调查》取得了区EPD教育案例二等奖。文秘站网-
3、在社团活动课中,我校成立了环保社团。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壳牌美景方案”评选活动以及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同时,我校还邀请贺耀荣老师在我校开展了以EPD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专题的针对全校师生的专题讲座课,为全校师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介绍。
三、在学科渗透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
本学期,我校以“绿色生命”为主题开展了环境、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从十一月一直延伸到十二月,包含了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社区活动、电子小报制作、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我校校园整体环保氛围的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讲座中有贺老师做的EPD专题讲座、有心理健康专家张教授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2、11月18日,利用学校开放日契机,开展了以“绿色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班级里建立环保氛围。
3、在活动月期间展开班级绿色黑板报评选活动,以及电子小报制作活动,使环保氛围更加浓重。
4、同时,在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间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责任心,也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
四、不忘进行校园环境建设
总务处在20__年进行了学校三层花园的改建工程,并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绿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20__年中旬,我校被评为了区无烟学校,并荣获了市级绿化合格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和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五、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1995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在基本建设、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以专业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学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抓起,积极推进到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时间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有效推进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可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发展为主,着眼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确立了“认识自我感悟生命激发潜能完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同时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把“心理课程建设,团体心理训练,校本心理培训”确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特色。
二、以分层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高低。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首先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依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拟出不同的培训计划,采用“普及、主题、专业”等方式,进行分层培训。一是以行政人员为先导。培训着重提高他们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着重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领导与管理行为之中。二是让专兼职教师来跟进。学校积极投入资金,鼓励并推荐他们通过参加自考、函授的专业学历进修和参加省市组织的系统培训班的学习,来全面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在全体教师中普及。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师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以此来避免产生师源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性的校本培训。全员分层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素质,更确立起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使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以多种形式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一是集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需要我们将集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得以解决。“集体辅导”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发展,同时我们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疏导方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我们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坚持实施“以心育心、以心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德”的策略,使学生的品德、才能、心智等得以协调和谐发展。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家庭、社会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服务,使家长们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四、以基本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辅导
为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提供基础性条件,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育领导小组,以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将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排入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课表,从时间上加以保障。三是加强(心理防护)网络建设。学校已经成功组建了完整的学生心理问题五级防护网,旨在实现“学生自助,生生互助,老师帮助,社会协助”之功能。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学校投资了数十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备,建设了学校心理活动中心,师生可在其中开展人格测试、心理减压、团体训练、同伴互助、问题咨询,等等。除此之外,“悄悄话信箱”、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生心理社团”等都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五是加强活动建设。除了常规性主题心理活动、学科渗透活动以外,还有两项活动值得一提,即潜能开发活动和团体训练活动。我们早在1998年就组织了意在激发学习潜能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将激励和催眠技术应用到考前辅导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1年又引入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其效果得到参与师生的充分肯定。
五、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为宗旨,树立"师强校强"观念,尽最大的努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搭建学习、创业和成功的舞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借助学区内领导关心,专家引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区域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打造精英型教师队伍,推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打造优秀的德育工作团队。
2、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4、关注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5、加强师德建设,学区内师德水平有明显提升。
6、教师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有教师都持有所教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
7、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以上。
8、积极培养教学名师。
9、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教师评优、评先方案等,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10、继续开展深化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三、工作重点
1、帮助各学校进一步树立德育强校的理念。本学区部分学校学生工作缺乏统领校本实际理念,学生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梯度层次。学区针对这一情况,将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以提升学生工作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面提高本学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3、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平台。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疏通学生心理渠道。
5、抓好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教育,加大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开展留守子女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重视养成教育,建立适合校情的学生日常管理机制,以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在学生中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系列活动,如:个人卫生、课间礼仪、排队集合、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
7、规范各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
8、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四、思想政治工作
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当前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要创新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看影像资料与网上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考核工作
①制定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方案,按月、按学期对干部进行考核。
②认真做好20nn年的年度考核工作,对各校推荐的优秀等级教师进行公示、考核,对各校推荐的不合格等次的教师进行认真复评。
六、人事工作
①认真学习传达上级各类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总结反馈到位。
②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学校岗位设置的测算工作,为暑假教师竞聘上岗做准备。
七、具体月份计划如下:
一月份
1、年度考核工作
2、召开校长会,讨论交流学校干部绩效考核方案
3、建立学区内教师业务档案
二、三月份
1、走访慰问困难教师
2、开展读书报告会
3、开展"师德师风推进月"活动,评选学区师德先进典型。
4、配合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校舍鉴定加固工作。
5、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
6、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7、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8、举行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小学每学期1-2个学科,初中每学期2-3个学科),具体将依照教研室活动安排。
9、开展中小学师生书画竞赛。
10、开展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四月份
1、举行学区师德先进个人演讲活动和教师代表座谈会
2、学区内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示范活动
3、辖区学校后勤、食堂管理互查。
4、启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巡回讲座、主题队会、活动简报)
5、开展学区内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研,召开学生双休日活动研讨会
6、结合清明节,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7、召开学区成员学校课题研究推进情况交流会
8、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
9、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0、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活动
五月份
1、学区期中工作互查,进行教、学情评估。
2、进行学区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
3、每学期组织一次学区教师"五认真"互查,优秀教案在区域范围内展示。
4、开展"防雷减灾教育周"、"科普宣传周"活动。
5、举行庆六一学生文艺汇演
6、期中工作检查,期中总结会
7、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六、七月份
1、组织开展学区成员校学情、教情调研,总结学期工作。
2、在区域内开展《构建学校教学质量自我管理的行动研究》,每年进行一次交流。
3、开展学区内学校各类岗位设置测算工作。
4、制订学区暑假干训、师训计划。
5、检查学区学校财务内审、后勤工作资料有关记载整理汇总工作。
6、开展"环境教育周"、"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7、组织教师举行20nn年度优秀教育论文大赛。
8、布置"三爱"主题教育月活动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9、认真开展"十星级学校"、"校园之星"、"三好学生"、"文明宿舍"等项评比活动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立足一线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角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一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理论研究,运用“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接地气儿”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心理压力。本文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提出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抗挫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强,缺乏感恩之心等。本文将从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角度分析研究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同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1.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因高中填鸭式学习转向大学自主式学习,产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从高中以家庭为主的人际交往扩大到与同龄人、老师甚至社会其他行业人士的人际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能否渡过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大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会导致学业困难,学生个性的自闭、自大、自卑、孤僻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2.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习惯大一以来“独立”的生活模式,对学校周边环境有了接触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习精力上的松解。在学业上又进入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因精力上的松解,导致娱乐与学业的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考察期”,正处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进入异性恋爱式交往的高峰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恋爱问题心理。以上两方面总的原因是因熟悉大学学习、生活模式,想自由而丰富多彩地生活。如此时得不到正确引导,会导致焦虑、自我怀疑、偏执、困惑、敏感、忧郁、责任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3.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大三是开设专业课阶段,需要全面整合文化、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于专业理论、技能学习,因知识底子“薄”,导致学业焦虑心理。大三学生已对自己所学专业、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己的将来,目标仍然不确定,产生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思潮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仍不完善,多种态度、标准、思想相互“切磋”,处于“三观”濒临成熟的缓冲期,产生压抑模糊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心理疏导,会导致毕业困难、对生活失去动力、对人生失去目标。
4.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现状所至,各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高校都在鼓励学生大四上学期就进入就业期。然而,学生一边完成大四的相关课程,另一边还要整合大学“收获”,奔向招聘求职大潮中,从而产生就业、择业心理问题,更甚者会出现消极求职等心理;另一方面,毕业在即,一边要撰写论文,另一边要完成毕业前的各种离校事宜,会将学生推向烦躁的顶端,产生浮躁的心理。以上两方面如不能得到较好的疏导,会导致学生求职、就业难,患得患失于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引发一系列不文明毕业离校问题,更甚者出现极端事件。
二、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实践
目前文献中体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大多采取心理测试量表的方式,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或提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建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本文将从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1.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因学习方法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座谈会”、“学生学业案例分析大会”,以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典型代表为主体,与大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转变过程、心理调节方法等等。针对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开展以寝室、班级、年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学、劳活动。让大一参与者“享受”其中、收获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做好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做好衔接育人管理,让学生勇于与他人沟通、主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2.针对大二年级学生的娱乐与学业矛盾心理,开展“学业规划大赛”、“学生学业家长座谈会”。通过活动强调学业的重要,还要发挥家长的推动作用,辅助家长从实际出发定位孩子的能力及目标,不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引发孩子不必要的自卑、自负心理。针对学生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内容解析性与爱的利害,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与异往,鼓励以促进学业、责任为先的恋爱观。通过实践活动做好学校家庭互动,关注学生学业,推动学风育人管理,让学生正视学业,勇于面对恋爱问题心理,学会担当,学会取舍与放弃。
3.针对大三年级学生的学业焦虑及对未来的迷惑心理,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推广会”、“考研经验交流会”。通过专业老师指导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获得奖励的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考研,做好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调节学生内心的焦虑及迷惑。针对“三观”渐于成熟的大三学生,因各项思想碰撞而产生的压抑心理,开展优秀毕业生返校事迹报告会,以生动、亲近的方式与在校生沟通,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努力拼搏事迹,以此助力“三观”的正确形成。通过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同时也提升了专业育人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对未来有一个初步打算,对“三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4.针对大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开展“就业简历点评会”,与学生交流如何总结大学四年所获,制作体现个人“闪光点”的、求职意向明确的求职简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求职自信心。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辅助学生就业及择业。针对因即将毕业产生的浮躁心理,开展“毕业、就业有关事项说明会”,让学生根据时间推进做好相关安排。通过实践活动,完善就业育人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明确毕业前的各种事项,合理安排,顺利毕业;尽早给自己合理定位,实现顺利就业。
三、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分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呈现出“多面立体”效果,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作用体现于实体,感知于无形,但其中的影响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1.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不可否认一点,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人都患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比如强迫症、烦躁等等,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患有医学上的心理疾病,且患病人数不多,这类心理疾病学生的医治方法大多选择休学医学医治。对于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影响于无形,从学生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达到最优,即可以“防”又可以“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融合,更有助于解决、疏导心理问题学生的病症。
2.干预极端个体,宏观调控整体。心理健康本身的状态就是一个变量,一颗心是孤独的,但一群心是有力的,个人如粟,集体如仓。因此,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很多颗心因为一个理由在一起,彼此会有影响和照应。同时,注意日常学生心理状态调查,针对心理危机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也从关心帮助学生的角度,控制住极端问题。在心理健康个体或集体教育过程中由学生管理者传输健康的思想、道德,最大限度地发挥“仓”的包容度和安全感。
3.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共同辅助学生学业有成。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长希望的延续者、社会的建设者。因此,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立足学校,联系家长,将学生推向社会,从中认知自己、感知社会,面对问题、接受现实,完善自我、调节心理,顺利完成学业。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主要因学业问题、人际问题、就业择业问题带动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从学生管理视角剖析学生心理问题,更有的放失地进行实践活动引导,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86.
[2]李利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0):95.
[3]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34.
[4]龚霞光.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3,(1):85.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创建追求实效,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1.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2.落实全员德育,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3.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4.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5.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6 .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8.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1)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2)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3)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严格升降旗制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5)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6)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2)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3)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以“3.5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
2..以活动为载体,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开展校级“奥运项目观赛礼仪知识”竞赛;(2)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我班的奥运项目”活动,丰富学生的奥运知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2.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3)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XX年11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定期案例评析制度。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面向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个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活动。
(六)做好县级三好学生推荐工作。
全体性特点。现如今,我国部分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高校的角度而言,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舒缓大学生的消极情绪,改善大学生的困惑心理,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现代传媒所具有的特点从根本上带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媒的发展带来网络媒介的不断产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能产生全体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分析与研究。自主性特点。现代传媒时代,教育者与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媒介产品的推出,传媒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育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比如,人们利用微博、微信、网络视频,可以缩短心灵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平等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担当指引、参谋的主要角色,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地促进自我心理健康发展。一名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现代传媒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将其与教育进行全面结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自主性进行充分调动。社会性特点。利用网络、计算机能够使社会信息传播呈现出无障碍的特点,在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够现代传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要将自身需求与社会变化进行结合,在改变自身的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要依靠传媒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大学生的心理不断成熟,心理应付能力不断提高,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
现代传媒下大学生心理机制得到完善。现如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虽然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各种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信息传输更加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更新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种媒介产品的出现,像微博、QQ、微信等通讯功能的实现,能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利用传媒产品,加强传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使传媒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精神指支柱。另外,在传媒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得到提高,心理得到放松,体会到传媒所带来的平等与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现代传媒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询工作可以在网络中进行,网络传媒中开设的心理交流空间、心理咨询室等,打破了传统心理教育所面临的局限性,将咨询的覆盖率扩大。除此之外,利用现代传媒所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够避免大学生害羞等心理情绪,使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敞开心扉,将内心的心理隐私与心理困惑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现代传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得到扩展。高校可以利用现代传媒,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比如,可以利用学校公开的论坛、贴吧、博客等,也可以在各种聊天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也可以利用媒体向大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比如向学生发放相关心理案例,建立学校心理咨询网站,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教育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与进步。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现代传媒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1.多种价值观念导致大学心理认知产生迷茫。
现代传媒在可持续发展中延伸出了众多媒介产品,由于传媒在发展中缺乏安全性,信息数量逐渐增多,信息传输速度加快,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心理选择变得迷茫,并且在诸多传媒信息的推动下,大学生对信息的真假无法及时辨别,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够,从而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在心理认知上产生困惑与迷茫。
2.传媒环境特点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偏颇。
现代传媒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利用现代传媒构建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但是,这种虚拟性会导致大学心理防御能力降低,并使其缺乏监督,容易出现放任自我、追求过度的心理,导致大学生在媒体活动中失去行为操守。现代传媒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产生影响。
现代传媒中,媒体的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比较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多元化影响,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这种发展现状使心理教师无法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无法找出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问题,出现失望与失落情绪。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适应现代传媒。
现代传媒具有及时、方便、快捷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心理发展规律不平衡,在心理发展的走向上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而部分高校在心理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不仅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并且也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矛盾难度加大,心理压力难以释放。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建立专题心理健康网站。目前,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建立专业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并且利用私密聊天工具,比如微信、QQ等,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各种传媒产品,为学生进行心理讲座与心理宣传。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体建设,进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化、媒体化。
1.增强大学生对现代传媒的适应能力。
现代传媒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对现代传媒进行辨证认识,对媒体信息进行正确解读,避免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危害。与此同时,还要给予大学生心理指导,让大学生能够对现代传媒有所认识,在利用现代传媒新颖性的同时,也要进行积极思考,避免出现抽象思维的钝化,避免快餐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摘要:留守儿童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该是天真无忧、承欢膝下的这些孩子因为远离父母,已经出现了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儿童,而是已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阐述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呼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应该如何能够改善这一现状,让孩子们能够生活的更加快乐幸福。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教育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加入到了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在他们为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添砖加瓦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这些本该是由父母亲自养育的儿童长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共同生活,缺乏了正常的管教和亲情的沟通,许多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性格、人格、品格以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健全甚至畸形的因素。由此引发的学习下降、心理畸形、社会问题等等都要求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她们进行特殊关注,使他们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是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都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1.自卑心理障碍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坚强的保护和依靠,但是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是内向的孩子,这种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属,孩子的敏感纤细的心理会让他产生寄人篱下之感,只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做事思前想后、畏首畏尾,长期下去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抑郁的心理障碍。
2.孤独孤僻心理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期所有遭遇的“成长的烦恼”无人关注也无人倾听,不仅如此,他们内心所产生的的一些错误的意识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也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性,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严重的失落感,一段时间内不爱与人说话交往,变得自闭而又孤僻。
3.逆反心理
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对人和社会的对抗情绪比较严重,较为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等“学坏”的行为。那么当出现了这些情况时,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和劝阻,无法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引发父母关注的一个方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于无法照顾孩子的所产生的负罪感,往往通过“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留守儿童在这种高自由度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而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花钱摆阔等陋习。
4.厌学心理
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是在幼年开始形成的。缺乏父母管教、长期受祖父母溺爱的留守儿童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负责接管他们的亲人也不会生活学习面面俱到,不能为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由此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有的儿童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去了大城市赚钱,因此也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我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庭抚养方式。
在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家打工期间,他们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即“隔代监护”;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等生活在一起,即“委托监护”;再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自己独立生活,甚至照顾弟弟妹妹,属于“无人监护”。那么无论哪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首先,对于“隔代监护”这一群体,这些老人本就年事已高,操劳一辈子到了老年还要照顾这些孩子,由于身体等原因各方面都不能够像年轻人那样有精力。而且隔代人往往更容易对孙子孙女溺爱,舍不得管教也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其次,对于“委托监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寄人篱下”很难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家的温暖。一些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也存在与这些寄养家庭难以明说的障碍,很可能给以后留下阴影。
第二,学校教育模式。
这一代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吃到了没文化的苦,他们努力拼搏的很大原因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以后不要走上自己的路。大多数留守儿童也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教育,喜欢学习,甚至学习成绩也比较优秀,但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却缺乏校方的关注。首先,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第二,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留守学生中48. 4%的学生成绩较差,39.6%中等偏下,10%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就听之任之,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三,来自外界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理较他人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来自于他人的看法,一些社会偏见可能会认为,他们普遍缺乏家教,甚至影响了老师、同学对待他们的态度,这种态度会给这些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网吧、游戏厅等这些游乐场所,对于缺乏父母管教、又不愿与人沟通的留守儿童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所在,沉溺于其中影响学习、甚至结交不良朋友,都与这些场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充分重视起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情况的重视。首先,学校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也要关照他们的心理情况,教师对于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对于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其次,我们也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多跟孩子沟通,也让监护人注重这方面的引导。总之,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入手,为了每个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有一个健康预约的环境,成长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国之栋梁。(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1期;
[2]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周志远数学情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价值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主题,以各种教育手段,倡导大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珍惜、尊重、爱护、享受、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过程,从而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和珍惜生命则是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二、生命教育的起源,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发展情况
生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并在加州创建了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的阿南达村和阿南达学校。多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开设相关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美国。
美国的生命教育开始的主题是死亡教育,通过死亡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并以正确的态度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1968年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这一概念,到1976年美国已有上千所学校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还成立了各种相关协会,出版了许多普及书籍和杂志。
2.日本。
日本在1989年修改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杀人、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对人、自然、生命的敬畏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的。近年日本流行的一种“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这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日益繁多的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中国大陆地区
我国教育在生命教育方面较为滞后,但是近年来,许多教育界相关人士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改革需要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是我国生命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其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围绕生命教育的主体展开。
4.中国港台地区。
2002年12月,香港成立了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的生命教育中心,开展生命教育,将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拉入到生命教育的队伍中。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则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出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民间团体参与并推广,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中也会涉及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是在1997年,台湾“教育部”组织相关院校及专家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并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负责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推广,得到台湾各中学和辅仁大学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帮助。
四、大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1.开展生命教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促进他们的潜能开发、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
2.开展生命教育,是由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一些有害信息也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使大学生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3.开展生命教育,是由大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
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是成年人,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烈,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
五、生命教育途径
1.以“人性化”管理制度取代“封闭式”管理制度。
学校制度应该是“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要能体现出对人格的基本尊重和关怀。制度的制定过程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制度的执行则要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对违规的处理要严而有情,严而有度。
2.多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当今大学生就业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受到家庭、情感、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不同压力的影响下,加上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差,易出现迷茫、抑郁等情绪,甚至导致自杀或他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我们应通过组织讲座、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宣传生命教育知识、优化学习、竞争环境、拓展锻炼等各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动态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理解他人与自己的生命意义,不断在超越自我中成熟。
3.结合实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不应该是一门固定的课程,而是整合的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我们应将生命教育融入到这些学科的教学中,挖掘其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生命教育。同时通过生存拓展等各种训练项目,给大学生创造一定的逆境条件,从而磨炼大学生的意志,使其意识到:痛苦磨难是成长的一部分,让大学生学会自救互救等技能,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晓将.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文,2005.
[2]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