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计划论文

创业计划论文

时间:2022-06-03 08:0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计划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业计划论文

第1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项目;能力培养;影响;防灾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65-02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大学生毕业人数年年递增,而社会提供的职位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上仍以“吃皇粮”、“铁饭碗”作为就业出路,就业观念陈旧[1]。但根本上还是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尤其是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太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各高校针对此问题,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就包括制定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以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2-5]。为此,教育部于2012年专门出台文件(教高函〔2012〕5号)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适应各行各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早在2008年,防灾科技学院就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于当年设立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专门拨出经费支持,之后每年申报一次,2012年后合并到教育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到2013年6月,防灾科技学院已有9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完成(其中有73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学生已毕业参加工作),有近500名学生参与,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究竟有多大影响?对哪些能力影响较大?目前没有确切的答案。本文通过对防灾科技学院已参加工作的73名项目负责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希望回答上述问题。管中窥豹,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问卷样本设计

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作者多年的企业工作和高校工作经历,大学生应具备十种基本能力[1]。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专门分析和研究,认为应具备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论文及报告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见表格1。

二、样本数据采集

截至2013年6月,防灾科技学院已完成共9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近500名学生参与,其中有73项的项目负责学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以此作为研究样本,通过E-mail或者QQ方式,共发放问卷73份,收回有效问卷69份,回收率达到94.5%。这些反馈问卷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三、数据分析

从反馈问卷看,回答“很大提高”和“有提高”占绝大多数,其中有50.4%的学生回答“有提高”,有46.6%学生回答“很大提高”,二者之和为97%,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各种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对各种能力的回答分别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过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后,大学生的文献搜索和阅读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提高;而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大部分有很大提高;而在组织和管理能力方面,均有8%的同学回答没有提高,反映了大学生创新项目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缺少培养,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为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训练机会,既满足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从防灾科技学院已完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调查反馈情况可以看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在所列出的十种能力方面均有较大提高,这反映出创新创业项目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覆盖面较低,仅有一小部分同学有机会参与,并且所申报项目存在质量不高、实用性差等缺点。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增加创新创业计划的覆盖面,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2.强化对申报项目的审查,尤其在项目理论性、实用性等方面应有新意,确保项目质量。

3.鼓励创新创业项目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玲,李忠.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

[2]余奎,陆新,王一名,等.以创新项目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周步昆,朱晓丹,周萍,等.大学生参与校园创新项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4).

[4]何兴兵,林永慧.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12,(4).

[5]齐迎春,黄莲,金敬福.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维修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本文梳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弄清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探索性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三种理解:(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认为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应以理解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基础。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认为,“提高就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教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高校要以智力为支撑,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才。

(2)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多是在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支撑,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日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品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产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汽车维修专业深度融合

3.1建立“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1)要强化学科交叉。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多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发展潜质。(2)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汽车维修技术产业及其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产品研发、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方法。按照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课程、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三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汽车维修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2构建“3 个平台、6 大模块、多向选择”的课程体系

按照汽车维修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构建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工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将课程分为基础、专业和拓展 3 个平台,设人文社科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能力拓展课 6 大模块,实现必修、选修课程的多向选择。

3.3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开设“四个一”的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即开设一门基于综合运用汽车维修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实训”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模拟生产实际训练的“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开设一门基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创业计划训练”课程;开展一套创业技能实训体系,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包括选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成绩评定、总结交流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施的9个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创新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和汽车营销技术等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The Measurements of Motiv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WEI Shu-dong CHEN Hui

(Yangtze University,School of Life Science,Jingzhou Hubei 434025,China)

【Abstract】Creative learning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ideas and creative skills,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 in college.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it is need to clear the significance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and give students a multi-level and comprehensive support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Undergraduate;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Project management;Incentive mechanism

0 引言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学习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长江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培训和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为顺利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必须明确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的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予多方支持。

1 明确创新项目的重要意义

1.1 创新项目对学生的意义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的创新创业培训,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2-3]。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实训,可提高创新创业技能。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践,学生可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论文、设计、专利等创新创业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也可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的科研学习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新项目对高校的意义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可培养具有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能够适应当今国家和社会战略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业技能,勇于担当社会使命与责任,具新时代领导力潜质的商界开拓性人才。同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参与到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的申报、实施和指导过程中,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的实践探索。

2 提高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

2.1 重视创新实施条件和创新文化氛围的建设

高校的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和各级重点实验室都是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实施的实验场地,学校必须保证这些实验场所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免费使用。同时,校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承担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等任务,为参与计划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此外,学校也应努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如为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建设创新设施条件的同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将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2.2 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课程建设、学生选课、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是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我校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可申请免修相应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完成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即可计入相应创新学分;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的学生,学校将进行表彰。此外,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一经立项即列为校级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经中期检查并确定为推荐省级及以上项目并获得追加经费资助。这些激励措施都将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重视创新项目计划实施和管理

3.1 创新项目申报管理措施

榱耸勾笱生创新项目能公开、公平和公正地进行,学校制定了本校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项目的相关管理办法。以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等事项。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校采取学生自由组合项目团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之后,以院系申报管理为主,经各院系认真组织评审,再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确保申请项目质量。对不合格项目将取消立项资格。对合格项目进行立项公示,由学校正式发文公布。项目申请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对于维护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的积极性是尤为重要的[4]。

3.2 创新项目实施和结题管理措施

为了避免重立项、轻管理的倾向,我校在项目的日常管理中,采取学院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方式。各学院采取各项措施,如每月需召集项目成员、指导教师会议,汇报研究进展,并提供论文、设计、专利、成果实物、学生工作手册等方式,以达到加强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管理的目的。学校强化过程管理,学校经根据各团队所提供的资料进行项目研究进展效果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结题评价中。项目开展中期,学校进行阶段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进展或研究成果、计划调整情况等。

在项目结题管理过程中,学校采取项目组自查、学院组织全面检查和学校组织专家全面检查的形式进行。在学院全面检查过程中,各学院组成的评审小组将对所有阶段检查和结题验收材料进行检查,及组织答辩等方式。在学校专家组验收和检查过程中,学校组织专家组按学科群分组进行全面结题验收和阶段检查,分材料审查、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对于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而言,严格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不仅是对项目进展的有力督促,也是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相关激励机制实施的重要依据[4]。

4 结语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新学习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的实施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技能,也可促进高校教育思想的转变。为顺利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创新项目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重视为学生建设创新实施条件和创新文化氛围,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有效激励措施,以及严格规范化的项目过程管理。这不仅从学生、学院、学校多层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保障了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2]田俊峰,郭鹏,王晓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第5篇

1 我院大创项目的开展现状

2012年,我校正式启动了国家级 “大创”的申报工作,并逐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大创”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且用创新手段为“大创”赋予新的内涵。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2年大创项目立项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9项;2013年立项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2014年立项2项,均为省级项目。

2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比较特殊,项目的负责人是学生,涉及人员众多,与一般的科研项目又有区别,根据西安文理学院化工院的近期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学生重申报,轻过程,虎头蛇尾

经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动员,高年级学生申报项目时候非常踊跃,获批之后有大三课业多,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研究,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建议鼓励大一、大二学生申报,获批之后,刚好大二、大三年级,有充裕时间精力进行研究。现在的大学生为了日后能够顺利就业,不仅课业需要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要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为了准备这些考试,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并不充裕。完成学业是学生的基本要求,在选择参加项目的学生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如何根据专业背景不同,制定相应条件要求,并能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学业和项目的关系,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可持续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2.2 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应细化

每个项目任务书中都有预期成果形式,如、编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何考核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尚需建立和细化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的方式要因成果而异,实行分类考核。要力求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从而营造和谐的科研与创业型人才成长环境。

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学校为吸引学生参与项目,应采取了不同措施。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验收情况,对于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的,经审核鉴定后可代替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于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予以奖励,其中核心论文奖励1000元,普通论文奖励300元。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所有成员发放结题证书,若在研项目学生因出国或申请保研等需要我们会出具中英文证明材料;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定,评选出10%的优秀项目,并且颁发证书;

对于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对于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给予指导老师相应工作量的认定,其中国家级项目50课时,省级项目30课时,校级项目15课时。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指导老师是通讯作者或第二作者的,计入老师的年度科研工作量。这些措施对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二级学院的考核评价:我校各级“大创”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委托院系来开展,如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为了提高院系的管理能动性和管理绩效,学校应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对“大创”开展良好、管理有方、成效显著的院系授予“大创”先进管理单位,对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授予“大创”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获奖证书,并且给予物质奖励,这使得各院系“大创”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西安文理学院 “513”工程绩效考核,计入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核等。

2.3 经费预算与使用报销

目前有很多项目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没有认识到严格经费管理、合理使用经费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把项目预算编制看作是得到科研经费的必要手段,许多预算都是在拍脑袋的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就造成经费申请到了,但一些必要的正常开支却因事先未编入预算而无法在该项目报销核算的状况。预算编制与实际经费使用情况严重脱节非常不利于课题的开展。

我校大创项目经费按年度划拨到院系,但是院系所有大创立项项目的经费是在一个项目编号下,这样打包下来的经费不利于统计分析每个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根据财务制度,报销时,需要项目负责人签字、指导教师签字、院系领导和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签字手续相对繁琐。大创项目经费使用可以参考一般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办法,指导教师负责制或者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类似教师的科研项目一样,每个项目对应一个账号,只要按预算报销。

第6篇

“意识-精神-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是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而课堂是新思维培养的主战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充分强调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应积极汲取国内外高校的试点经验和国内外创新创业成功的经验,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变革。

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通识课主要由思政类、数理类、外语类、体育类、创新创业理论类等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电气类、编程语言类、软件基础类、软件开发类、创新技术类等课程组成;专业课主要由数据库应用类、网络类、PC平台开发类、移动平台开发类、嵌入式开发类、软件工程类、软件创新基础类课程、反映本专业技术最新动向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类课程、培养工程能力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加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类课程和毕业设计等课程组成。上述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主要由“计算机创新创业概论”来完成,创新创业思维主要由“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和“创新创业拓展课程群”来完成,创新能力培养主要由“创新素质拓展课”、“创业素质拓展课”、“创新创业认识实践”、“创新创业拓展实践”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综合实践”等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来完成。整个大学四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实践教学设计

对于软件领域创新型工程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始终。为了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实践课程体系,将全部实践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工程实践和创新实践。层次从低向高逐步过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训练以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专业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培养合作精神、训练交流和沟通能力、追踪最新技术和创业潮流的能力;工程实践、创新实践等创新训练以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通过实际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3.教学内容更新

基地在以下几方面对试点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

(1)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合理压缩普通课程的课时,大部分课程减少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实践课增加学分。

(2)增强基地内所有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求试点专业所有课程(除个别课)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一定的创新创业培养内容,通过介绍本领域最新进展、最新技术、创新创业案例,在每门课程中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3)改革实践课的内容,重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内容要贴近实际、反映最新技术趋势和创业潮流,要求每学年为新一届学生开设实践课前上报反映最新技术的实践课计划和方案。

(4)加大集中实践环节力度。集中实践环节是使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学分,真正把实践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5)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学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组织团队、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或创业活动,突显教育创新本质。

(6)融合科研和教学。提倡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是注重传授知识,而应将课程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案例驱动教学。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由三个阶段组成,训练体系涵盖大学四年。第一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启蒙和培育层次。本阶段主要与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基本技能实践相对应,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模拟项目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怎样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第二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孵化层次。本阶段主要与校级和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相对应,通过举办讲座和参加课余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跨入创新创业门槛。创新训练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调研、分析和研究条件准备;创业训练项目由学生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如果项目或课题不合适,允许更换项目或课题。

第三阶段:属于创新创业实施阶段。创新训练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创业训练项目由学生团队组成,在导师的指导下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并进行创业训练交流;如果课题或项目经试验基地评估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则组建创业实践团队,借助于上海电力科技园区实施创业实践活动。

上海市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在学校创新创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年进行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选拔,从所有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中选拔优秀课题或项目作为上海市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在原有指导教师的基础上,将相关学科教师充实到教师指导团队,根据上海市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安排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或项目实施。国家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在上海市创新创业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每年从所有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中选拔优秀课题或项目作为国家创新创业课题或项目。除了组成教师指导团队外,还要在低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同学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团队中形成梯队,保证课题的研究或项目的实施能够延续,根据国家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安排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或项目实施。

平台建设

基地将建设针对学生创新创业交流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针对教师和国内外学校、研究所及企业进行交流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及针对创新创业研究和活动具体实施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

1.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建设

统一规划,改造和新建相结合,建设能满足创新创业要求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依托现有的实验实践平台,通过整合、优化、完善将现有的实验实践平台改造成既能满足正常班级学生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创新创业个性化实践需要的实习实践平台。由于创新创业研究和活动与正常教学在时间上和设备上有不同的要求,所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在场地上、设备上、时间上满足创新创业活动的需要;对于需要一些特殊设备和环境的创新创业活动,将通过与研究机构、企业紧密合作来满足需要。

2.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由学校教师、研究所研究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指导交流机制。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定期组织活动,交流学术问题、教学体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法律顾问、资金支持等服务。建立学术和教学交流的支持机制、激励机制,支持和激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支持和鼓励教师下企业、进研究所,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从中挖掘适合创新创业的项目。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所有教师提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和项目选拔,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3.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建设

本平台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建立了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具体建设内容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除指导教师之外的师生交流平台;提供创新创业新媒体资源,通过各种新媒体为学生提供发表创新研究论文、创业活动报告的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展览;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相关会议、课题调研;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渴望。

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实践育人 对策与建议

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对实践育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着力做好转观念、重保障、求实效三方面工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1.充分认识加强实践育人的重要现实意义

实践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开展有效的实践育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开展有效的实践育人活动,是高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走出传统精英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2.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高校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鼓励申报各类教改课题和成果。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把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全校开放,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

3.推进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建设

加强多功能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建成一个包含实验教学信息、实验室管理信息和考核信息、师生互动的智能管理平台,以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紧密依托学科发展与建设,广开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范围;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出发,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各学院要努力建设基于学科和专业建设,专业性强、创新性强的创新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设计(论文)等相结合,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候免费开放,使之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4.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专项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每天应作具体指导,并制定指导时间安排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和检查课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各学院在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前必须做好安全和纪律教育工作;要严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和指导学生人数关,使每位指导教师明确工作目标,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要严把选题关,充分发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学术作用,做好选题指导,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的现象;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任务或社会热点问题,真题真做

5.加强育人基地建设,提高育人实效

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要向学生免费开放,并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努力使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化现场教学环节;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基地与特色性校内基地互补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良性机制;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6.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师风好的实践育人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和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通过去企事业单位及研究院所等挂职、直修或做访问者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学校办学,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理论课教师要参与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克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现象;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重视专职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好规划,配齐人员,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充实专职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和考核管理,对在实验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实验教师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完善分配制度,稳定实验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审、评先晋级中真正做到实验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实践教学成果与理论教学成果一视同仁;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第8篇

论文摘要:网络创业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大学生网络创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多种平台和途径来实现其网络创业理想。然而,网络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对创业者自身的能力、胆识有全方面的考验,同时,社会、高校、企业等也对大学生网络创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和意义

1.1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社会背景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有相对较高的回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购物时代的迅猛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网络创业的浪潮中。

近些年来,我国致力于提倡和鼓励大学生选择各种方式自主创业,其中网络创业由于其门槛低而受到很多大学生的追捧。国家对于网络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各高校开展的网络创业计划大赛,都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热情。

1.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意义

在很长时间内,大学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网络创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它能够给大学生一个以经营者姿态接触消费者的机会,对开阔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都十分有益。此外,网络创业过程中能够培养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网络创业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海外网络创业成就了ebay、亚马逊等公司,也造就了网络创业的神话。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仍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是否成功,经过网络上真刀真枪实践活动的锻炼,将有一大批网络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并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网络精英,成为未来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

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途径有:利用业余时间开店、加盟网络连锁企业、开办家庭工作室、经营网络合伙企业和网络经营专业商品等。2.1利用业余时间开店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他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上开店,有效的利用业余时间将使大学生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加盟网络连锁企业

网络连锁经营是以若干同业店铺,以相同进货或授予特许经营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网络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网络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不需要特殊的技能,一切都有连锁机构负责,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的创业途径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加盟网络连锁企业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为很多大学生网络创业中比较重要的选择。

2.3开办家庭工作室

针对国内购物网站例如淘宝网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成交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下午2点到4点以及晚上7点到10点,这区别于传统工作的朝九晚五,这要求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自由自主的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家庭工作室应运而生。家庭工作室不需要承担高额的运营费用和支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线上交易人数,高效率的自由分配时间。

2.4经营网络合伙企业

网络合伙企业是由多个致力于网络创业的投资者共同创办,集思广益,聚集了大家的想法和资金,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也缓解了个人资金不足等瓶颈。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而言,网络合伙经营可以避免由于个人单一的想法影响创业计划的实施,又可以学习和积累一些经验,为以后在网络上壮大规模做准备。

2.5网络经营专业商品

专业产品是指拥有专利权或具有产品特色的产品,一般来说,产品的影响力较大,大多数顾客认同产品,使得经营起来不需要大力的宣传,经营起来比较容易。针对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在网络上经营专业商品,这些大学生喜欢动脑去做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产品区别于其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被一些网络上特殊群体尤其是喜爱新奇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所钟爱,会产生更高的单位价值和更大的效益。

3 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

3.1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

高校要借鉴淘宝大学、淘宝社区等平台提供的经验,积极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网络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教学体系,开设相关网络创业教育课程,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在教学实践上,构建学生网络创业工作室、学院虚拟网络创业中心、学校网络创业园三级联动的网络创业实践平台,聘请成功企业家做学校兼职教授,探索导师制,将大学生的创意、热情、技术变为行动,让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收到相对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率的成效;结合实际和高校现行资源、发展目标,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网络创业教育。

3.2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创业支持

政府应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和政策,建立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新体系。政府要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网络创业的金融支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多方面提供优惠。

3.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引导企业参与到学生网络创业的上下游链条当中,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一定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其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网络创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有待于探索,需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在内的社会各方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相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必将形成蔚为壮观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龚明玉.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夏春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

[3]张冬青.电子商务网上创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1).

第9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个案经验;启示

一、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起步阶段(1947-1990年)

1947年美国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标志着大学首次出现创业教育。1967-1970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培养企业家的教育计划。此后20年间,根据Fernald和Solomon开展的美国本科层次创业课程情况调查显示:美国高校从1979年只有127所高校开设此课程发展到1989年的1060所,这一时期高校普遍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

(二)发展阶段(1990-2000年)

随着网络、电子通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在美国的迅速发展,为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更多的创业机会,美国的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创业课程开设程度方面,Vesper和Gartner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研究生层次开课比例明显大于本科。学者Winslow和Solomon通过第七次全美创业教育项目续贯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设置了创业学位,将创业视为创业领域。这进一步证实创业专业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发展速度很快。

(三)成熟阶段(2000年-)

1、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上升

学者Katz研究发现,截止2003年,美国1600多所学校已开设220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有277个创业教育捐赠席位,还建立了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此外,还有44本关于创业及创业教育相关的期刊。美国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密切关注,还体现在一些著名杂志,例如《美国新闻》、《创业者》、《世界报道》等,这些杂志定期对创业教育相关项目进行整体排名,这些排名是衡量学校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2、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及教学目标等趋向完善

课程设置方面,从先前单一面向经济管理类学院的学生发展到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课程。教育内容方面,不以企业开办为主教学,实行创业知识、技能、意识、思维相结合的综合型培养。教育目标方面,以创业精神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共同培养。

3、创业教育拥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且师资力量逐步强大

创业教育法律法规方面,有《人力开发与培训法》、《职业教育法》、《平等就业法》、《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就业培训合作法》等作为支撑,这些法律促进公司的发展,还推动创业教育趋于成熟。创业教育师资方面,美国管理学会创业部大力推进创业学博士项目,为培养更具创新性和高效率的创业教师,考夫曼基金会选择与大学合作,建立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

二、美国百森创业教育个案分析

在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具备前瞻性的教育理念、适宜的教学方式、合理的课程设计、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百森商学院,在推动创业教育的道路上贡献巨大。

(一)前瞻性教育理念

早期创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功利性,而百森商学院的教育理念不以追求眼前的功利为目的,其创业教育具有创业意识、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战略性的创业教育。

(二)合理的课程设计

1、创业者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剖析创业者具有的基本素质,创业者们如何解决创业初期的风险和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2、战略与商业机会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抓住创业机遇。主要通过阐述成功企业发现和挑选创业机会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了解成功企业创建需要什么样的机会,并且如何在众多的机会当中进行抉择,发挥适合自己的商业机会,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

3、资源与商业计划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阐述成功创业者是如何制定商业计划,如何寻找所需资源、战略合作伙伴、获取商业运营许可证等创业相关知识。

4、创业企业融资

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融资知识,课程内容包括新企业融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债务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如何得到债务融资;新企业的筹资战略等。

5、快速成长

课程内容,主要阐述新建立的风险企业成长阶段中的问题和危机;如何解决危机的方法;创业型风险企业如何进行领导和管理。美国百森商学院课程设计主要分析了成功创业者需具备的素质和个人品质、创业所需资源、机会以及新创企业发展过程及其内部管理。

(三)适宜教学方式

百森商学院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探索性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注重实践案例教学,既有创业成功的案例又有创业失败的案例,这帮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创业灵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实践环节上,学校开展虚拟创业项目,一方面安排学生进入创业成功企业观摩或实习,一方面鼓励学生将创业想法及预案投入到具体岗位上进行检验。同时,学校多次组织多种多样的创业大赛,这都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优秀的教师队伍

百森商学院的教师,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投入到具体课堂活动中,这更好的帮助学生从实践经验当中获取新颖的创业想法,培训学生创业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与老师之间存在交往和联系,可以为学生争取创业实习和创业观摩的机会,更好的使学生将创业理论应用到具体创业实践当中,为学生创业实践打下深厚基础。

三、美国创业教育的相关启示

(一)中国创业教育的阶段现状

1998年12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文件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自此我国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开展。杨保忠,牛泽民,熊飞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自主探索阶段

此阶段高校自主性探索。1998年,清华大学举行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始。1999年,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举办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现在国内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已成为学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

2、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2002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列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教育部召开多次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座谈会,高教司还举办了“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这些实践活动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3、我国创业教育现状

在创业教育论文期刊的数量上,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越来越多;创业内容更加宽泛主要包括“创业者特质教育”、“创业知识教育”以及“创业技能教育”三个维度;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企业实习”方式来帮助学生寻找创业的灵感和提升创业技能;同时,也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处于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高校认知偏差(高校延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思想,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优秀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具体情况渐进的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启示

1、政府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及鼓励

我国创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为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和企业及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及各研究机构的正确有序的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创业教育领域,推动创业教育发展。

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使其与专业相对应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面向对象是全体大学生,不局限于创业学专业学生,没有针对性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创业教育。因此,首先需开设专门的创业学专业,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应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具体的实践锻炼,充足的案例研讨。对其他类型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涵盖基础内容公共选修课,案例探讨,使有兴趣的学生获得创业的基本知识。

创业管理机构设置和课程设计方面,我国只有少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大部分高校更多的是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素质教育相结合并由这些机构管理,我国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时还需完善课程设计,形成包括创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实务操作等内容的一体化的课程。

3、构建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我国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刚刚起步,需要学习百森商学院的经验,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其创业教育能力,最终培养出学校骨干级别的创业教育教师。

4、建立创业实践活动联动体系

我国高校将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高校在学校自生的实习基地上建立创业实践活动园区;二是校企联合,高校通过选择适合的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生能够将校内的知识和实习经历相结合。部分高校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同时,为了确保创业教育活动成效显著,从学生选修创业教育课程开始,到进入具体创业实践活动场地开展实践活动这一过程,还需建立严密的评价考核制度,保障创业教育的效果。最终保证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社会状态,解决自身及更多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CooperAC,Hornaday J A,VesperKH.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 ship over Time[A].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 ship Research[C].Wellesley,MA:Babson college,1997.

[2] esper K H,Gartner W B.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s-1999[R].Los Angeles:Lloyd Greif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1999.

[3] 杨保忠.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

[4] 牛泽民,熊飞.发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75-80.

第10篇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机会,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教育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力源泉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阐述“互联网+”与双创间的关系,发现并梳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学生角度探索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机会,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教育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智力源泉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十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起步晚,资金投入低等问题。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已成为美国、日本的等高校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美国有近400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新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日本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必修课,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综合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仍然处于初期状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认识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已得到了良好的落实推广,但仍有部分高校教育管理者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并非高等教育的主流。一些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乏有效投入和宏观调控,还有些用功利性的思维认识创业教育,而没有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资金和创业场地等创业资源也十分匮乏。

(二)责任机制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日常课程的点滴中渗入,但很多专业教师主体认为创业教育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缺少责任感,很多高校在此方面均未建立责任机制系统。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认知上,将简单的创业技能或技巧培训等同于创业教育,教育体制僵化,没有把专业教育与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三)模式构建不系统

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先后了多项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红头文件,但是限于现有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以及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束缚,难以切实落实到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没有紧跟“互联网+”时代大潮,结合新信息技术手段真正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融合教学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政府、高校及社会三方还未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合力。

二、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信息化社会背景,如何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机遇,开展适应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高校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一)灵活科研项目孵化模式

科研项目是创新创业理论落实实际的重要载体,依托项目、导师能力、企业平台进行孵化,该模式通常展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导师科研项目+导师+学生+创新训练”

这种形式是当前经管类及其他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高校普遍采用的,设置科研项目基金,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组建团队,专业教师及领域人才为导师进行指导,开展创新训练。通过吸引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增强学生科研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

2.“企业科研项目+导师+学生+科研项目产业化”

企业提出技术需求或项目,由校内外创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研发。比较而言,前者更为侧重创新训练,后者更为侧重业训练。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设中,科研项目孵化模式由于实施性强,收效明显,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推崇。但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形式前者易框架化,进而不能真正实现创新训练的目的;后者需要持续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场地技术等,难度高易放弃或不敢尝试。高校除了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孵化模式外,更要结合本校学生需求,灵活配比两种科研项目形式,及时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源支持,防止项目流于形式化。

(二)搭建系统化的综合培养模式

结合“互联网+”信息导向,开展“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意识普及,创业实践教育、创业实践模拟及创业实体顾问这四个步骤。综合培养模式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建立涵盖课程培训、师资队伍、创业实践、基地平台、服务体系等在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的是增强创业意识、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课程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基础理论课程,KAB(Know About Business)课程,SYB(Start Your Business)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旨在打造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校外创业导师的实战经验,再为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培训。创业实践多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实训等。基地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源支持,包括技术设备以及实操场地等。服务体系分为线上开发和线下服务,线上开发建立创业服务网站和平台,在线提供创业咨询,建立创业相关数据库,并提供虚拟创业空间;线下进行创业辅导服务,包括提供指导手册、政策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工商、税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基本流程和知识等。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应注意系统化运行综合培养模式,形成链状网络,环环相扣又层层渗透。

(三)建立竞赛模式长效运营机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形成了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全国性的“挑战杯”竞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借助比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最为普遍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传统互联网为代表的百度高校搜索营销大赛等各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的平台及各种自主创业网站不断涌现。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教师指导课程教学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引领大学生创业计划。这样的竞赛模式在各高校内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大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并没有付诸于实践,无法与社会接轨。高校在借助竞赛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丰富比赛形式,真正做到做到实用而有效,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活动,建立创业比赛长效运行机制。

不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解决好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目标问题,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工作内容;路径问题,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主体问题,即明确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清单”。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要结合互联网时展态势,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和生命线。

三、结语

“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应主动融入经济社会,结合互联网特点,不断开拓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加创业资源支持,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和生命线。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EB/OL].新华网,2014,08.

[2]王东明,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N].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巩艳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石油教育,2013,(05).

[4]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M].北京:经济科W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外,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互容式的教育,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集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于一身,不同于常规的课程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与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工程中。

一、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认知方面存在“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过分重视操作实务的培训,认为只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提供实训场所就能做好创业教育,片面强调提高商业化运作的技巧,忽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极易造成“创业就是单纯地卖东西”的模糊认识,无法构建完整的创业知识体系,不能形成综合创业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枯竭。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实施停留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层面上,以选修课、讲座、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的形式出现,课程内容以训练创业技巧为主,没有合理的课程体系。由于课时分配、师资配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课程内容任意取舍,人为地造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学生得到的只是片面的知识点,不能满足整体需求。

3.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问题较多

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能作为创业实训基地的数量较少,形势比较单一,更多的是体现在对相关创业技能比赛的物质支持上,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大部分学校对创业教育由单独的教务或学生管理部分承担,没有单独的机构、制度作为依托,造成创业教育侧重点不同,片面地强调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活动,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工学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专业教育为依托

创业教育是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这个基础,创业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所以要将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融合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通过顶岗实习,努力培养学生符合专业发展方向,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分析各专业特色及职业成长阶段典型性任务,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情况,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唤醒其创业意识,点燃其创业热情,做好自我谋职、自主创业与开创性工作的精神准备。

2.以创新素质提高为目标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是高职院校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把创新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之一,将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等环节,这是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上人才使用的一大难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缺乏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真实的实践实训平台,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把有效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吸纳进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工学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1.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平台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结合各专业不同的办学特点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立创业实训平台,该平台可以融合专业课实训、创业创新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大模块。创业实训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创业生涯规划。

2.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创业教育课程,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要注重创业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普及教育,让学生理性地认识创业,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面对有迫切创业愿望学生的创业教育,要注重创业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初创性”和创业的“过程性”,完整地再现创业的过程中设计的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计划与资源需求、初创企业成长的知识,结合“模拟创业”等创业实训,让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在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共同作用下得到提高。

3.完善创业服务保障体系

完善的服务体系要靠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完成。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体系的主要实施者,要建立与政府、企业的联动机制,搭建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制定完善的扶持制度,使保障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在学校内部建设创业基地、创业园区或者高仿真的创业实验室等。学校除了在场地、资金、人员上进行实质支持,打造学生创业支持平台之外,还可以实施如税费减免、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为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实施做好服务工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业建立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的机会,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真正体现将工学结合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带来的优势。

4.加强创业指导师培训

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教师进修、企业顶岗挂职及企业兼职等多种途径培养大批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指导老师,以便在创业指导过程中,有效地开展专业指导,促进创业实践项目的整体运作。

参考文献:

[1]刘来泉.把创业教育切实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2]衣红梅,曲绍卫.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J].人才开发,2007,(4).

[3]吴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1).

第1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学改革面临严峻挑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重大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已获得高校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双创型人才培养作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措施,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众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遇到瓶颈,其发展现状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教育资源与手段缺失、与专业教育体系分离、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实践、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等,因此构建并实施科学的大学生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依托闽台区位优势和农林学科优势,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一个理念、两大工程、三个促进、四项保障”的农林类双创型人才“1234”培养w系。“一个理念”确立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两大工程”和“三个促进”确立了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内在方式,“四项保障”确立了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外在条件。通过持续、系统地培养大学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经过10年全面实施和实践检验,我校取得了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显示度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双丰收。

一、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

1.“一个理念”确定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针

通过深入研究闽台区位优势、地方高水平大学特征、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以及我校农林学科优势和发展潜力,确定了“创新创业一体化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创新与创业这对辩证统一体具有教学目标取向一致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互通性、教学功能与作用相似性,提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应实现创新与创业教育一体化理念,即“创新教育一竞赛选拔一政策支持一项目孵化”一体化,形成“创业基于创新、创新推进创业”的良性循环。通过强化创新创业一体化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构建大学生更加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2.“两大工程”搭建大学生良好创业平台

依托闽台地域优势和农林专业特色,启动“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和“大学生创业试验孵化工程”,以大学生创业园为阵地,以创业技能训练、创业孵化帮扶、典型带动引领为抓手,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支持创业项目,形成育人与创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推动创业项目的品牌化、精品化建设,做强做优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海西新农村建设。通过创业知识进课堂、第二课堂辅创业、专业教育融创业等方式,“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率先引进台湾创业培训模式及优秀师资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基础培训、过程指导、创业对接等“三步走”,培训大学生创业3000多人;“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开设休闲生态农业等11门培训课程,鼓励并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中心等校内创业试验田,为大学生创业无偿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服务;创建“福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等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良好发展平台。

3.“三个促进”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水平

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建立了12个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通过鼓励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引导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组织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以赛促学;通过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竞赛,促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形成“5+3”双融合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5个环节的课内教学和学科学术竞赛、校内创业试验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3种形式的课外教学,实现以赛促教;通过获奖成果的市场转化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实现以赛促业。

4.“四项保障”为双创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通过“建立一套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形成一个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搭建一个以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一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为双创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了一套以协同育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教师协同联动,在制度设计、经费资助、场所支持、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形成了一个以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先后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55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9部国家级教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构建了一个以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成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平台、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打造了一支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46个国家和福建省级优秀教师和2个省杰出人民教师,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长期坚持教学一线,实现科教相长,互动双赢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创业实践成效

经过9年探索和实践,双创型人才“1234”培养体系在我校取得良好示范与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