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场自我总结

林场自我总结

时间:2022-05-27 13:24:52

林场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国有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主体,要想走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模式,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是重要课题。我国国有林场是组织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资源培育和生态保护项目的重点。国有林场不仅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承担着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和国家林业局经济核算为出发点,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为我国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开发出一套可行的体系标准,为我国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性指导和建议。

1 国有林场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1.1 集s化经营,高产高效

以福建省为代表,福建省现有的国有林场已经达100多处,分布在多个市县区内,经营面积也高达37.8万hm2,由此营造了大面积的用材林,这其中所生产利用的用材林面积高达8万hm2。在福建省国有林场中,生产木材总量占全省11.11%,有效提高了全省森林木材的开发和利用,支援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福建省对国有林场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4.49,回报比例高,而且创造了11.57亿元的资产。因此,国有林场森林实施集约化经营,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

1.2 绿化环境,实现“双增”

以福建省的国有林场为例,福建省国有林场的总面积占全省林业总面积的86.7%,占全省总绿化程度的89.9%,占全省总森林面积的86.66%。由此数据可见,国有林场森林的面积之大,国有林场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福建为例,国有林场从小规模到森林面积逐渐扩大,从无到有,国有林场的建设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变化中。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加强对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最终达到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效果。近年来,福建省森林林木的总蓄积量与往年相比,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年林木蓄积量净增已经达到了4.8%,森林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中。

2 影响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

2.1 林木结构不合理

根据调查,我国现有的国有林场数目多,但经营项目分散、林场规模小,而且林场中的树种少。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林场数量居多、规模小,林场里针叶林居多,经济林和竹林面积少,由此看出,国有林场的林木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树种的资源培育和利用之间没有协调好关系,没有很好地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林业的发展中没有协调好市场的需求,导致生产和销量之间矛盾突出。首先,国有林场中,单一的树种和林种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工业和企业之间会有不同类型的需求,要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需求,就要优化国有林场林业的种植结构。

2.2 税费负担重,林业的投入不够

据资料统计,1999年在福建省国有林场上缴和提取的税款中,占年总收入的52.13%,同时,还需要支付退休人员、内退人员等劳动费用等。由于税收负担重,而且用于林场管理费用偏高,导致国有林场亏损较大,因此,对林业经营投入的费用就少之又少。税费负担加重,导致利益分配不妥、费用不足,也就无形中降低了林业投入的成本,制约了对国有市场的推动作用,不仅减少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打击了国有林场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

3 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方法

3.1 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经营

要想让国有森林经营走的更远,就要规划好林场经营方针。根据不同地方的地貌和水土自然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案。促进森林经济有效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使森林生态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为后代造福。不断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生态林、天然林建设。用地上,选择不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地方建设工业林;树种选择上,适度利用针叶林,保护阔叶林和混交林。合理种植,合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方案,促进国有林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2篇

一年来,在场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及林业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在阳坝林场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本人严格按照总场党委及场党支部的工作安排,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认真领悟十九大会议精神,时刻关心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林业行政法律意识,在工作业余时间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爱场如家。紧紧围绕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以森林防火工作为重点,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认真做好单位分给自己的每项工作,为把林业推向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二、一年来的工作。

按照总场领导和阳坝林场的安排,我被总场抽调到棚户区领导小组,负责现场监督,在此期间本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敢倦怠,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自己认真学习《建筑工程监理知识》了解和掌握新政策、新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接近业主和施工方与他们沟通,协调各种关系,一边尽快熟悉监理工作,在短时间内了解工地状况及施工队伍的情况,很快进入了工地监理员的角色。向领导及时汇报了业主们反映的情况。使总场领导实时了解棚户区住户们的居住情况。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及业主的合法权益,维护总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今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在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透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还有待逐步提高。

 总之,在今年的工作实践中,本人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掌握了一些工程专业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知识,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再接再励,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完成各项任务。

  

第3篇

关键词:京津冀;森林碳汇;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0146-03

1 引言

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森林碳汇被列入CDM,其隐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才逐渐闲显现。为了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森林碳汇对减缓温室效应的贡献的相关信息并预估减排成本,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诸多研究。201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达到90亿t,交易总额约为557.7亿美元。我国碳减排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30%左右,CDM潜力占到世界总量的48%,是继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然而当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以企业间的场外交易为主,价格机制不完善、价格体系尚未建立、信息不透明等都阻碍了森林碳汇市场形成,削弱了碳交易的市场化减排作用。京津冀区域规划到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1.14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自2014年底开始,北京和河北正式启动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明确了跨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体系架构。突破碳交易的地区限制,开展整体碳交易,探索碳排放权交易下的京津冀森林碳汇,逐步形成能在碳交易所流通的“碳汇指标”,打通区域碳汇市场通道。有关森林碳汇量测定的理论包括森林碳汇物理量测定和森林碳汇价值量测定。物理量测定的方法可以分为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法和设备仪器工具法。具体的方法包括:生物量法、蓄积量法、生物量清单法、碳密度换算法、漩涡相关法、箱式法、遥感估算法以及同化量法等。森林碳汇价值量测定可以基于两个因素:一是森林碳汇物理量;二是森林碳汇的价格。碳汇价格的确定可以基于二氧化碳成本的角度,也可以基于市场的角度。

2 京津冀森林碳汇量计算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2.1 碳汇物理量计算

森林碳汇物理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考虑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采用以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的测定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使用碳密度换算法,即通过利用清查数据得到研究区域森林各树种的蓄积量,树干树种密度各自再乘以树种的蓄积量就可以得到生物量,不同树种的生物量再乘以不同树种的碳密度,得到树种的碳含量。

TC=V・D・SB・BT・(1+TD)・CC,

其中,TC为森林植物碳贮量;V为某一森林类型或某一区域的森林蓄积量;D为树干密度;CC为植物中的碳含量(一般取0.45)。碳汇价值量等于碳汇物理量与碳汇价格的乘积,即:W=QCO2×P。

2.2 模型构建

不同的森林林分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林木蓄积量V、树干密度ρ和树干碳换算系数R4,因此,区域森林碳汇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计算模型分别可以表示为:

QCO2=∑ni=1Vi×ρi×R4iR1×R2×R3;

W=∑ni=1Vi×ρi×R4i×PR1×R2×R3,

其中,i为第i种林分类型;n为林分总的类型数;R1为碳元素转换系数,表示将生物干重转换成固碳量的系数,即含碳率;R2为乔木层碳换算系数,即乔木层生物量蓄积转换成生物干重的系数,本研究取0.5;R3为树干生物量换算系数,表示各林分树干生物量在乔木层生物量中所占的比重,取值0.5;R4i为树干生物量碳换算系数,表示第i种林分类型林下植物(含凋落物)的生物量中碳元素所占的比重,其数值随林分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为0.195;ρi为树干密度,表示第i中林分类型的树干生物量密度,其数值会随着林分类型的不同而变化;Vi为林木蓄积量;P为碳汇价格。

2.3 数据来源

研究中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的基本数据选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资料、《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5》、《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4》数据(表1)。由于京津冀区域范围较大,按树种类型划分为速生树种、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表2)。树干密度根据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研究所测定结果整理得到。碳汇价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机制过程,当前国际上通用的碳汇价格约为10~15美元,而中国碳论坛(China Carbon Forum)的中国碳市场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碳市场价格为40元人民币/t(约6美元/t)。

2.4 计算结果及主要结论

根据模型公式及相关数据,得出京津冀地区按树种划分的碳汇物理量(第八次清查)分别为速生树种42535.77QCO2/万t,乡土渲35903.85QCO2/万t,珍贵树种19701.23QCO2/万t,合计98140.85QCO2/万t(表3)。在京津冀区域内的优势树种中,固定二氧化碳最多的是速生树种。北京天津由于林地面积较小,森林年碳汇量也较小,而河北省的年碳汇量较大,但随着原有森林树种的成熟,森林的固碳能力将逐渐减弱,从而造成森林年碳汇量降低。但根据碳密度换算法计算的京津冀区域森林物理碳汇量不能反映碳储量的变化,林地部分的碳储量没有计算在内,含碳率取平均值也存在科学性不够的问题,而且本研究也并没有涉及在时间维度内的随着森林蓄积量变化的碳汇物理量变化的预测问题。

3 京津冀森林碳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北京市在2012年3月正式启动了碳交易试点建设,并于2013年11月实现开市交易。北京碳市场既包括碳排放配额和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7个试点碳市场具有的交易品种,还有林业碳汇项目和节能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等基于北京市情推出的特色产品。其中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CCER已经在北京市成交500余万t,规模领先,其中90%以上是销往其他试点地区,北京作为全国碳交易枢纽的功能已经开始初步显现。2014年末,北京环交所率先打破碳交易的地域限制,与河北承德市启动了我国首个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建设。截至到2015年,京冀地区的跨区域碳汇交易已经达到7万t。由于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碳排放强度不同,导致降碳成本不同,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价格空间,也促进了地区间的碳配额流通。2016年1月,北京达成了首笔林业碳汇交易,交易金额8.8万元。

天津市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我国第五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城市,与其他6个试点省市不同,天津市是唯一同时参与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及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直辖市。其在碳交易的产品类型、交易范围、制度设立等方面也自成一套体系。在确定配额时,天津碳市场在对该市“十二五”期间的碳强度下降指标、经济发展预测、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建项目投产运行规模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确定了碳市场2013~2015年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并在此目标下确定配额总量。天津市林业局制定了《推进天津市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方案》。

2014年,河北省丰宁县千松坝林场的潮滦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京冀跨区域碳汇项目的首单。2016年,河北省塞罕坝林场也启动实施了全国首例国有林场基于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森林管理碳汇项目,经营主体主要为人工中幼龄林,包括碳汇造林及森林经营碳汇两部分。

4 京津冀森林碳汇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跨区域森林碳汇市场建设基础信息工作缺乏

森林碳汇从2013年开始启动市场建设,但是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具有信用交易性质的林业碳汇交易需要了解很多相关碳汇的专业知识,对参与者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参与市场交易。而目前的情况是企业排放数据信息不透明,配额的分配方案、总量方案及交易数据等信息不公开,阻碍了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4.2 跨区域森林碳交易市场缺乏法律制度政策保障

目前我国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规范性文件除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4)以外,主要是地方性政府法规和相关政策性文件。在法律效力方面,京津冀地区只有北京市通过了地方立法,对排放单位有较强的约束力。天津市仅以部门文件为依据。而三地对纳入范围的企业标准设定、配额分派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我国目前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二氧化碳并没有被认定为污染物,也意味着法律规范的缺失。

4.3 京津冀森林碳市场流动性差没有定价权

京津冀地区的森林碳交易市场还是一个区域性、零星自愿和示范易为主的市场,流动性差,成交量、成交额低。流动性差会影响到碳市场的效率和有效性,使得碳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发现价格的调节作用,碳定价功能受到影响,也就难以实现交易政策效果。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处于没有定价权的不利地位。

5.1 建立京津冀碳排放总量控制

北京和天津作为全国碳市场的试点城市,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和河北尽快熟悉了解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以参考当前国际减排市场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JI)方式。争取在京津冀地区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通过研究三地碳排放总量的特点,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进行博弈的基础上,实现碳排放总量的整体规划与最优配置,实现联合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类似,河北地区可以进行自愿减排,以项目交易的方式参与到北京和天津的强制减排市场,从而推动本地的减排行动,同时降低北京和天津的强制减排成本。而与联合履约方式类似,北京和天津也可以与其他试点地区或非试点地区河北共同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减排任务。

5.2 健全森林碳交易法律制度体系

碳交易是一个典型的政策性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是拥有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或者惩罚力度较弱,碳交易的政策效果很难得到保障。碳交易市场风险监管立法尤为重要,需要立足国外和试点碳交易市场实践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结合碳交易市场的特殊性、风险监管难题和国内外立法经验教训,探索建立碳交易市场的风险综合监管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构建法律监管机制。此外,还要积极建立森林碳汇市场的外部保障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市场主体,明确主体之间的权责,第三方中介机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统一交易规则,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最终使得整个森林碳汇市鱿蜃殴婺>济的方向发展。

5.3 积极推进碳金融创新

森林碳汇市场离不开交易产品创新。碳排放权具有天然的表转化、易储存、中远期使用等特点,非常适宜开展期货交易。可以通过资产定价、成本转化和风险转移发挥碳市场的减排作用。将期权机制引入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有利于增进交易的总量以及交易的活跃度。基础设施方面,碳排放注册登记系统、期货交易系统、报告报送系统,是碳排放权分配登记交易交割以及核定清算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波涛,生态服务及森林碳汇市场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王 铮,刘 晓,朱永彬,等.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趋势估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1).

[3]王雪红,林业碳汇项目及其在中国发展潜力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0(4).

[4]张 雷,黄园浙,李艳梅,等,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2).

第4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对策

一、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森林资源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面积总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同时,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在中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树木单一,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

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竟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1、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

4、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迟、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二、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的对策分析

1、科学地制定竹理政策。政策的出台必须经由专门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出台。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考虑,寻求能够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政策方案。使得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总在一定体制和政策架构下面进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充足的资本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后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各方将资金投向林业经济建设上来。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进行深入开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③利用名、优、特林产品的宣传作用来争取地方财政对林业的资金支持。2、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入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这样就能避免科研与产业的割裂问题。对于先进的林业技术,要组织强大的推广服务活动。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地传导出去。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通过发达的网络加快林业信息的传递,制定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3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要简政放权,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要简化各项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应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4、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食品家工业、医药制造业等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要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中还有许多关系需要理顺,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掘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在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改进余地。只有在健全的体制政策保障下,林业经济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在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时,不能轻视经济效益,更不能忽视经济效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作用。总之,就是要在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谋求各种关系的协同发展。用科学的政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桂先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想法[J].中国林业,200(6):441

[2]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社,2004

[3]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03,32(1):1-4

第5篇

1、森林资源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面积总量少,只占世界总量的3.9%.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_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_3%。同时.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在中幼林中,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但是由于树木单一,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2、企业自我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

我国林业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来,缺乏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意识,从目前看’我国林业企业要真正建立一个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及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我国现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经营自不足。

4、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迟、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普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首先是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戒们还不能设计生产。主要是引进国外生产设备。所以我国林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始终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

二、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的对策分析

1、科学地制定竹理政策。政策的出台必须经由专门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和调查研究。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出台。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从实际经营者的立场来考虑.寻求能够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政策方案使得私人经营森林的活动行为总在一定体制和政策架构下面进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充足的资本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后盾,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加大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使得各方将资金投向林业经济建设上来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林业产业进行深入开发.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③利用名、优、特林产品的宣传作用来争取地方财政对林业的资金支持。

2、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重视林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投入一定学术资源积极参与相关合作研究。将学术研究与实际经营者的经营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培养林业经济科学研究的市场意识,把科学研究融人到经营实践活动之中.促使高新技术开发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国家重点的林业工程建设.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攻关。这样就能避免科研与产业的割裂问题。对于先进的林业技术.要组织强大的推广服务活动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地传导出去。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通过发达的网络加快林业信息的传递制定标准保证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利用计算机系统实施监控。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作用。

3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要简政放权,增加林业企业经营自.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要简化各项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应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4、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食品家工业、医药制造业等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要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实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第6篇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近年来,xx区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截止xx年底,该区林地面积达到13万亩。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林内堆积物的增多、林村混合以及市民森林防火意识淡薄,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入秋以来天气干燥少雨,风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目前正值“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队伍的自救和扑救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协调作战的技能,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充分利用周密的扑火方案、先进的扑火装备,提高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x月x日下午,xx区林业站在xx镇黄渡生态园举办“xx年森林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区绿化局、安亭镇农委、安全办等有关领导及各镇林业站、各养护社一线工作人员共7多人参加了演习观摩。

随着“现场点火”的一声令下,森林防火现场应急演练拉开了序幕。巡查员上报、指挥中心迅速落实、扑火队员着防火服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疏散人群、查看火情、铺水管、架水泵、操工具、灭火,整个扑火演练顺序流程清晰,扑火人员紧张有序。随后,消防人员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灭火毯等扑火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会工作人员灭火水袋的链接、收紧、甩出等要领。最后专业人员对今年下发的灭火器、水泵、油锯、割灌机等器械的使用和维护进行了现场培训。养护人员们在专业人员的示范下,纷纷要求亲自体验,使用灭火器、灭火毯,发动水泵,操作风力灭火器等,掌握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整个培训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与会人员体验了整个防火应急处置的过程,也深深感受到了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该区将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扑救专业队伍建设,并要求各镇、相关单位务必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责任落到实处,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强化督促检查,做好扑火救灾的各项应急准备,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问题。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1、扑火演练及培训总结

一、参加培训的各村扑火队及护林员配合协作,服从命令,参演热情高。

本次培训共有我镇10个村的村级扑火队及护林员参加,各支队伍能够准时参加,按照演练方案,提前做好参加演练的各项准备工作。演习过程中,各扑火队不畏天气炎热,不畏山场陡峭,不畏火险重重,各负其责,勇敢作战,实战气氛热烈。演习中,镇村干部及扑火队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服从命令,服从指挥,体现较高的整体指挥与作战协调程序水平。结束后有些老同志都累得坐在地上喘粗气;每个队员脸上包着毛巾,在指挥员的安排下分几个组轮翻扑打火势,为了防止风大引起跑火,一队特地卡住退路,一队猛打,动作迅猛、作风顽强、训练有素,随队采访的记者都围着抓拍他们的镜头。有些当过兵的护林员说,真没想到我们的扑火队员命令意识这么强。

二、注重宣传报道,达到示范与教育警示作用。

这次演习我们邀请了各村委会成员、镇一般干部、党政领导及各村村民代表、小组长。当晚镇广电站报道演习情况,演练的影响面很大,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宣传,展示了我镇组织处置应急森林火灾事故与各村队伍协同作战的程序与过程,同时,结合向社会宣传森林防火与安全防范知识,为保护我镇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取得积极的`示范与教育警示作用。

2、演练存在的问题

一、演练现场的信息收集与任务区分应加强。

由于现场指挥员在演练前对地形地貌的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对联合演练各队伍的特点与任务的区分不够详息,为此,对演练山场火势的蔓延趋势与指挥联合扑救预见性不够,局面控制较为被动。表现在演练前的任务区分过于形式化,指挥员与队伍缺乏紧密联动;指挥对山场的地形地貌、风力风向等重要的自然因子解读不清,队伍的具体任务区域不够明确,队伍负责的任务轻重差别大,且相互支援调度不够及时;有的队伍在演练中与指挥员失去联系;各中队指挥员没能及时的向总指挥员报告火场情况,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报告请求支援不及时,进攻与防御节奏掌握不好,简单停留在打打停停、不行撤出等战术,导致在实战中会出现遗误战机;各中队的小组编队在演练中没有实际发挥作用,大队伍作战不能很好贯彻小区域作战的战术,中队指挥员不能很好针对火情调整战术与合理分工;如何运用优势兵力,重点突击和分组单个击破的战术在演练中也没很好得到运用。

二、火场引路员的作用不明显。

在陌生的地形里扑救森林火灾,引路员的作用非常关键,由于引路员对地形等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会增加对火场局面判断的准确性,在请求支援、何时撤退、选择撤出路线等方面也是具有实际作用。这次演练的地形不是很复杂,引路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只忙着协助扑火,引路员的职责与作用又待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必须提升我们的指挥员和消防队员在实战中如何发挥引路员作用的管理水平。

三、使用扑火工具不熟练规范。

缺乏对不同的火势、风势、植被类型的变化合理使用各种扑火工具的能力水平,应该加强对队员正确使用灭火器材的知识培训。

3、加强森林消防工作的意见

一是加强各级指挥员的训练,重点提高指挥素质。

要求指挥员口齿要清晰,遇事要沉着,指挥要果断,分工要合理,实战中要灵活地处置各种情况,与火场指挥部要保持紧密联系,服从命令,服从指挥,严格纪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克服犹柔寡断,减少遗误战机。

二是加强扑火队员的体能训练。

各扑火队平时要注重加强锻炼,提高队员的体能,才能有充沛的体能完成扑火任务。各村不仅在火险重要期需要待岗练兵,平时也可以通过举行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增强体能。练兵千日强素质,用兵一时才打赢。

三是各村要增加队伍消防器材装备,提高合理使用森林消防器材能力。

参加演练仅仅是各村的扑火队及护林员,实战中的不定性很多,有的队伍消防器材装备简陋,应急时会严重缺少,影响扑救。要求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配足备齐各类森林消防器材装备。要针对演练中对部分扑火工具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总结,重点从扑救效果入手,开展培训与训练,努力提高机能,充分发挥队伍的作战能力。

四是继续加大森林消防工作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在镇级宣传的基础上,与市电视台、市晚报社、海峡都市报社等新闻媒体协作,坚持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全镇人民都提高森林防火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为我镇的森林消防再上新台阶而努力。

森林火灾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总结

根据《xx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森林防火应急通信实战演练的通知》文件要求,为确保森林火灾火场应急通信系统稳定,火灾扑救信息传输畅通。20xx年xx月xx日上午10时,广安市、区林业局在枣山镇三圣村三组联合开展了森林防火应急通信实战演练。按照演练方案,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火警后,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30余人立即携带风力灭火机、3号工具、砍刀等灭火工具和5G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赶赴火场。根据现场火情,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仅用40分钟就将森林大火扑灭。在扑火的过程中,利用5G网络视频传输系统,将现场火情和扑火过程同步传输到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通过此次应急演练,现将取得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总结预案演练活动经验

这次应急演练活动是我区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方面的大练兵,总体看是成功的、圆满的。具体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应急演练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因素。领导充分认识预案演练活动的重要意义,对这次应急演练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亲临预案演练现场。

(二)准备充分

市林业局与我局、枣山镇自20xx年xx月以来就着手筹备这次应急演练活动,组织起草了《xx区20xx年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活动实施方案》,演练场地进行了精心布置,提前一个星期进行了预演。在准备阶段,召开了多次会议,共同商议应急演练活动开展的具体事宜。

(三)演练到位

参与这次预案演练活动的枣山镇、区森林火灾应急中队在事故情况报告、应急反应速度及现场应急处理等方面均基本上达到了有关应急预案要求,达到检验应点工作机制是否完善,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协调一致的目的。

二、演练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总结预案演练活动经验的同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记录不够详细。

主要表现为当天值班人员没有记录接到电话的具体时间,只记录了当天的日期,没有准确到几时几分;没有记录值班人员对信息报告的处置情 况;信息报告的内容,值班人在整理记录时过于简单,没有进一步核实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

分析:一是演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准备工作不足;二是经验不足,平时尚未形成简要明了、准确记录的习惯;三是由于演习演练值班人员比较紧张,第一时间内只想将报告的情况尽快向上报,没来得及详细询问。

(二)扑火设备较落后。

一是风力灭火机属国产型,过于笨重,当扑火队员携带风力灭火机登山赶到火场后,体力已消耗殆尽,战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国产型风力灭火机在扑火过程中故障率高,难以发挥风力灭火机在扑救森林火灾时的主力作用。

二是森林火灾阻断工具落后,在需要开设防火隔离带时,主要依靠砍刀等简陋工具,速度慢、效率低,缺少油锯、割灌机等高速有效的先进工具。

(三)群众配合不够。

第7篇

关键词:林业产业;经济分析;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的林业产业品种较为丰富多样,部分地区对林业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地区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是自然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都有利的推动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可是随着多个地区的不断实践,逐渐发现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相关问题对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林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个人劳动时间失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林业产业大国。但林业产业大国并不等于林业产业强国,我国与一些产业强国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相关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特别少。由此可见,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我国所期待的高速发展的总目标相差很远。并且也可以从中看出因为林业产业的生产率低,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人劳动时间失衡,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二)林业产业的产品价值不符合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市面上存在的普通商品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需要考虑经济、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如果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就会造成这些产品滞留从而阻碍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三)林业产业面临内外部因素的挤压。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在内部和外部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一定的挤压,首先从内部而言,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占有部分不高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是特别低的国家。而林业产业的发展会导致资源量大量消耗亏损,从而使林业产业面临国家内部因素的挤压。其次,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确成为了林业产业大国,可是从世界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与林业产业发达的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并且,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自身企业规模都不大,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公司的设备不够先进,从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障。

二、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一些发展路径

(一)避免林业产业的产品滞留无人买——融入市场。众所周知,前期生产得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市场而滞留的话,不仅不会使我国的林业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反而会让林业产业经济损失甚至亏本。为了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效融入市场相关企业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的各种推广平台来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快速融入市场并销售出去。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二)延伸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全面发展。目前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较低的国家,所以为了发展林业产业,首先就必须先提高林业产业的资源利用率。相关企业应提高林业产业自身的资源利用率,从而避免每次林业产业进行生产时都依靠国家人均资源。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利用成本并可以延伸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促使其全面发展,不再单独依靠国家资源。其次,相关公司还应提高林业产业生产产品时运用的一些生产技术,创新一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往往可以带动产品更好地发展,这是有理论依据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三)应充分利用具备的优点进行生产——促进发展。作为林业大国的中国,部分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都是利于产品发展的自带优点,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现有的优点进行产品的生产,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发展。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可以把这些地区自带的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从而让企业规模做得更大并提高自身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通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选择一些发展路径来提高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从而逐渐做到从林业产业大国迈入林业产业强国的一大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作者:贾文斌 单位:四川省西充县义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潇,陈大胜,贾卫国,等.泗阳县林业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计量经济分析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2014(6):31-34.

第8篇

大林就是这样的职场“烦”人,他一直活在抱怨里。在他看来,他的上司是个,专业不如他懂得多,英语不如他说得流利;而他上司的上司,在他眼里更是不值一提,是个“只会忽悠,不会做事”的人。在他自己看来,他30岁,黄金年龄,名牌大学毕业,在名企工作三年,做过销售经理,待人诚恳……

大林比我早两个月入职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他入职时的职位是渠道总监,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渠道开发经理。在那一批一起参与项目培训的人员里,大林的优势相当明显,口才好,英语流利,长相也帅气。在历经三个月的培训之后,大林成了大家眼中带头人的不二人选。

但具体的工作没有展开多久,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发现,大林只适合在纸上发挥,落地后,他不再是那个乐观积极的领袖,而成了问题领袖。

研究市场策略时,他总是能找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没有一个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时,他也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也没有应对方案。他的上司张总对他说:“大林,对于我们这个还没有展开的项目,需要发现问题,但更需要解决问题。我希望你下次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大林摇头,说:“我没有方案,我只是认为这个项目不成熟,做不了。”上司很尴尬,就把大林提出的问题拿出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大家都认为可行。而在上司出去接电话的时候,大林却站起来,把上司的办法否定了,说:“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有同事说:“我认为可以试行一下,因为我们的项目是新的,市场反应怎么样,我们还不知道,总需要一个方法切入市场。”

后来,张总的助理把大林的这一行为告诉了张总,张总非常生气,认为大林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会议上一起参与讨论,而不是在他一转身离开就马上反驳他的意见。

这之后,项目进入了市场开拓阶段,而大林的职位也决定了他需要牵头做很多工作,比如,产品手册、招商手册、产品PPT等。但他并没有动手做这些的意思,而是给张总说:“我需要产品手册、招商手册,我出去推广,需要产品PPT……现在出去开拓市场,什么资料都没有……”张总问:“这些不是你该做的吗?”“公司什么都没有,我拿什么做?”他私下里的说法是,“张总作为项目总经理,他应该完成这些!”

张总不再说什么,而是自己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了一份资料,准备用来做招商手册。完成草稿后,张总发给助理,让助理发给大林,让他从专业的角度再调整一下,然后排版印刷。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个招商手册的。在即将发排的头天晚上,我看了一下,不论是结构、顺序,还是内容,都存在很多问题,而大林并没有提出,也没有修改。据张总的助理说,大林说了,挺好的,没什么好修改的。出于对项目负责,我给张总打了电话,谈了一下对招商手册资料的看法。他说:“我写的草稿,让我的助理大概看看之后,让大林好好把把关,再调整编辑的。”我说:“我看到了大林发给排版部的文件,据您的助理讲,和您的原稿一样。”张总说:“那你就根据你的想法,好好帮忙整理一下吧。”

我利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把招商手册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和之前张总的原稿相比,虽然在招商政策和产品优势等方面没有多大改变,但整体的感觉却明显好了很多。这时,我却意外接到大林的电话,他的意思是:“张总写的东西,你就不要帮他改了!”他的原因无非是:“他是领导,他的水平肯定不低,我没有能力改!”“作为他的下属,我不能改他的东西!再说了,我为什么要去成全他?”

我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职场上,上下级的关系,也是相互成全的关系,想看上司笑话的下属,往往才会真正成为笑话。同样一件事情,大林的不作为和我的主动出手,在张总那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我而言,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公司发薪水给我,是请我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做看客。

这之后的很多事情,大致如此,就连产品PPT,最终也是由张总牵头我具体执行完成的。大林有太多的借口来告诉张总,那些工作,不能做,无法做,做了也白做。他一直在等,等项目成熟,等相关的资料完善,等团队伙伴的水平提高,等行业的机会突然降临……

因为前一段时间,大家对大林的高度评价,让集团领导也知道生物科技公司有个叫大林的才子。这天,集团领导找到张总,说想给大林一个副总经理的职位,让他负责某个下属公司的运营。张总当时就否定了,理由是大林的处事能力不行,缺少领导人的担当。

半年后,我成了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而大林的名字,却进入了公司的淘汰名单。这虽然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更多的同事还是给了我掌声,他们都说,我做了很多分外事,而且,都做得不错!

第9篇

一、引言

“森林是地球的肺”这是一句已经经过无数科学家证明过的话了。在现在的这一个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越来越显示出森林对地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决人们的经济需求和森林用地之间的矛盾。“深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保护了“地球的肺”,还解决了林业职工就业和生活。它强调森林经营在突出环境保护价值的同时,发展多功能、集约化林业、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强调林业多功能兼顾,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

二、我国的森林发展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据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列第七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从总体上讲在我国林业几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林业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经历了由“产业型”向“公益型”的转变,相应的,国家对林业所采取的政策也由“重取轻予”最终转向了“重予轻取”的新时期。

进入新时期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国家开始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林业倾斜和扶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家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

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转变为一项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业。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林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三、“森林公园”的建设进程

自从“森林公园”的应用时期开始,我国的林业资源培育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再是一种投入多经济效益少的亏损行业了。而是向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共同盈利的行业发展。

我们林场是一个比较早建设“深林公园”的国有林场。2000年8月就开始了筹备,当时通过林川林场领导全面的调查了解与勘察,发现了林川林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经过林川林场领导们的努力,在2001年2月天华山省级森林公园被批准建设。我们通过了克服重重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按照我们的即定目标努力发展,终于在2002年4月天华山“森林公园”正式起动建设。

林川林场现在已正式成为天华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北部的天华山省级森林公园,为长白山脉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带区,景区总面积63平方公里。“白龙涧”、“青龙涧”、“玉龙涧”、“天华峰”、“西谷顶”五大景区浑然一体,这里的奇峰、怪石、森林、古木、洞峡、幽涧、瀑布、溪水的自然之美,相应生辉,它的奇妙、清幽、雄险和润秀,以及密集型、商品位的自然景观资源,被专家们誉为“旷世佳境,万景奇山”。

到2007年末天华山风景名胜区总投资已达到2300万元人民币,新建道路26km,停车场15000m2,景区内道路四公理,服务接待场所4处,日可接待游客500人入住,一次可容纳1000人就餐。

四、“森林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的9月份就接待全国各地和游客5000多人次,收入达4万多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累积接待游客已达到1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到800万元人民币,社会总收入实现1.6亿元人民币。

第10篇

——xx县林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掌握xx县林果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xx县林果业现有生产条件和可利用因素,进一步加快xx县农村经济发展,县委于2005年10月上旬组派林果业发展调研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在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场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格局和基本状况,对三个本次调研工作重点单位做了深入细致的走访和调查。之后,调研组对有关情况及问题进行了初步综合,形成几点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林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县林果业仍处在“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低生产水平。林业生目标产仍以生态效益为主,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突出表现在以集体统一规划方式建立起来的农田林网网格化防护林,虽然树木株数多,但因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社会化种植,任其自然生长,林木材积蓄积量少,且因权属不明确、采伐使用和营销受到较多限制因素,造成林木生产更新周期较长。近年来,xx县林业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一些林木的产量来说,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在生产技术、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等方面都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我县林业产业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装备落后,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自动显示、自动检测、自动控制以及材料、加工精度、原器件的质量等方面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

造成我县林果产业发展迟缓,经济效益低,并始终未能形成产业优势等问题的原因诸多,但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对果树生产作用的认识方面,过去我县将水果列为农副产品,对果业重视不够,强调上山下滩不占粮田,果园大多建在劣等地,土壤中的有机制含量低,果业发展先天不足。

(二)不同的水果对光照、水量、土壤的要求不同,适宜生长的区域也不同,而我县在计划经济时代,留传下来的地区水果品种小而全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改变,例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甚至生产小组还保留不面积仅有的集体小果园,且多已发包形式经营,承包户只谋求眼前利益,不重视园果地土壤改良和树种品种更新,有毁灭性生产的趋势。

(三)在果树栽培环节,我们没有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造成林果产品品质差。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县林地面积和果园数量不少,据林业部门统计,截止今年实现标准化建园、标准化管理的林地和果园几乎没有。由此,造成全县经济林面积超过万亩,而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林地少至又少,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我县林果业生产一直处在徘徊不前,小规模低档次的水平。

(四)在从事林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方面,目前我县果农的文化素质不高,多数果农缺少基本的果树栽培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粗放,重栽轻管、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尤为突出。全县果园多为个体经营,种植销售零散分布,规模化管理和集约经营层次较低。在栽培过程中,对果园采取的是粗放的管理模式,追求高产而忽视了对质量的控制。种果树凭得的经验,结果子靠的是天时,除病虫害用的是农药,这样种出来的水果果型丑,色泽差,口味淡,而且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更大的差距是在果品的产后处理和销售环节上,由于受长期以来自由买卖思想的影响,我县水果采摘后未经过清洗、打蜡、选型等工序,由此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商品性和竞争力。近几年,虽然有部分果农,如xx镇园林场对生产出的鲜食葡萄、香梨进行了产后处理,但基本还停在即摘即卖阶段,流通保鲜环节落后。而全县大多数果农根本没有对果品进行商品化处理,果品采收与销售均在果园内现场完成,大大降低了水果的商品价值。商品化果园数量少,林果业生产方式还基本上处在零星分布、自足式生产状态。由于我县果业长年处于一种零散的自由贸易体系,而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不善,使得我县果业在内外市场上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加之近年来各地水果市场持续疲软,果品销售艰难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此外,我县果品贮藏加工业远没有跟上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目前xx县每年果品总贮量约为300吨,只占全县水果总产量的约5%(2004年全县水果总产量约为5000吨),果汁加工业和罐装工业的支持接近于零,酿造工业(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也仅为2000吨左右。而且,由于保鲜技术与整体产销脱节,使得全县每年产出的水果,产生了近30%的直接浪费和经济损失。果业要在激烈的果业市场上不断发展强大,首先必须改变目前散乱的局面,走产业化之路。

(五)在龙头企业带动效力方面,我县具有种植优质水果的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县境内果业领域缺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基本上是处于零散和缺乏整体产业化协作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当前果业产业化风潮,我县果业自然就显得竞争力不足,难以规避风险。

(六)在品种选择和品牌战略方面,当前各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而在我县,水果产品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外地名优产品相比的本地水果产品品牌,整体的果业商品处于量化输出、内部消化或是价格竞争阶段。截止目前,我县也找不出一个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水果品牌。即使有个别果农对果品进行了包装,但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现状,采后的冷藏保鲜、贮藏运输等方面难以及时到位。大多数果农对水果保鲜在内的将具有很大市场发展潜力的行业认识不够。

(七)在苗木繁育和品种优化方面,我县县域内的良种繁育场(圃)生产的果树良种不足生产发展所需苗木的10%,无病毒良种苗木只占2%,繁育体系十分薄弱;投产园中有50%是低产劣质果园,水果的优质果率约为30%;2002年按结果面积,全县水果平均每公顷单产只有7500多公斤,不足1995年世界平均水平(平均每公顷单产约17000公斤)的一半。而且许多地方出现品种退化。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影响了潜在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二、林果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根据我县的自然、地理条件,目前的生产状况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思想是:以商品林的大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工业的大发展带动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把林业产业建成为xx县国民经济中有一定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规模与素质并重,生产技术与装备的技术水平整体达到领先水平。

水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县具有比较优势,优质和特色水果有竞争力,但缺少树种、品种和品牌优势。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和储藏加工也严重的影响了市场竞争。对产后商品化处理包括采后的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提高果品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我县水果大都未经任何处理,包装简陋,外观质量很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水果的储藏能力只占水果总产量的20%左右,加工能力仅占10%。因技术落后,储藏运输设备不足,每年大约有20%-25%的腐烂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幼树大量投果投产,我县果品储藏加工问题还会更加突出。此外,在果品流通上也存在信息不灵、产销脱节的问题。据果农反映,2000年至2003年90%以上的果品由其自己在果园或自己运至附近市场上销售左右。而发展中的农民购销组织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水果生产发展的“瓶颈”。果业发展方面,根据关税和贸易协定里农业协定中关连果树的内容(简称“ur果树”),所有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将开放果品市场,所有的果实、加工品都将实行自由化(即进口解禁),果品市场将进入真正的国际化竞争时代。“ur果树”将对果品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1.果树种植业面临着树种和品种结构调整的问题。我县目前水果的数量型生产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更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其次,果树种植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我县特有的水果及一些品质优良的果品在市场上将提高占有率,价格将上扬,因而促进了这类水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如红枣等。2、果品贮藏加工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水果产量持续增加。提高贮藏保鲜水平及扩大加工能大大减少鲜果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境外优质价廉的鲜果加工品的大量涌入对我县的贮藏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贮藏加工中的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让名优水果及加工品流行于市,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内消费量,也才能增加我县果品及加工品的外销能力。3.鲜销市场将发生质的变化,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转变;进口水果价格趋于下降,优质水果价格趋于平稳。因此今后果品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应看到,我县目前的水果生产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尚处于不利地位,如要增加外销能力,势必要实行高品质生产。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水果生产的调整和改造,增强竞争力为当务之急。我们应尽早预测“ur果树”对果品产业的影响,及早做好对策,使我县的果品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总体思路为:一是强化“体质”,以高品质求生存发展。实施产地区域化调整,该缩减的坚决缩减。适地适树是果树发展的重要原则。我县在果树的数量型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致使种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出现某些果树品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只有狠抓结构调整,才能提高我县果品的综合竞争力。二是树立现代果品产业化观念。通过“助优”和政策资金等一系列政府行为,尽快建立现代果品产业集团。将分散运行的果树种植业,采后处理与贮藏加工业及相关科技服务业和营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加大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资源的投入。“ur果树”把所有果品生产区域都推入到面临过剩、充满竞争的国际大市场中。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资源,对于迅速提高我县果业水平十分重要。我县目前还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在“ur果树”对策中作出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果品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果品质量、丰富果品种类、增强商品竞争力为目的;以科技为先导,重视名、特、优、新果品的采后技术研究,加快产前、产后综合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成果的推广;抓住有利时机,依靠科技与政策,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和贮藏加工设施;培育国内外消费市场,使我县果业大步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

具体应对措施是:1、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以林果树种为单元区,扶优扶强,优先发展量具优势和潜力的特色林果产品和产业,提出正确的产业指导意见和宏观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林果树种为种植区,实行林果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有优势特色树种,大力发展潜在特色树种:打好“特色”牌,抢占市场制高点.结合林果业发展实际及地域优势,要忧先并尽快做大做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林果产业产品,做到有特色、高起点,速度快、规模大.切合西部地区实际,与自治区新近提出的经济发展“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协调一致.以树种为种植区,以一县发展一个树种形成规模为宗旨,按主要林果特色树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发展现有核桃,香梨、枸杞、葡萄、巴旦杏等优势特色树种11.3万公顷,大力发展石榴、酸梅、哈密大枣,苹果、仁用杏、制干杏等潜在特色树种4.73万公顷.2、加强宏观指导,抓好林果规划的立项实施.将其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宏观指导.首先,应成立由xx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牵头,由林业、农业、水利,计划、金融、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组成的xx县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制定和宏观指导我县林果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对所编制的林果业发展规划进行确认、立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其次,xx县林业局应与xx县有关部门协调,尽快、优先抓好《xx县2004~2010年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重点县规划》的立项和落实工作.井对我县林果业现状进行更深入的摸底调查,为今后xx县林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增加基础建设投入。3、加强以水利建设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水果产销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以间接减少水果用于水果生产的成本支出,减缓水果集约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继续保持价格优势。4、以政策为杠杆,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在经营机制和投入机制上,要积极鼓励个人、集体和国营进行林果业的开发,大力提倡各种所有制、股份合作制形式组成的联合体投资林果业,吸引全社会各方力量建基地、办企业、建市场,井在经营机制和投入机制上进行重点研究,要努力提高果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要发展水果购销、加工、储运等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服务组织,加快实现水果生产产业化解决水果市场放开,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水果生产还是各家个户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国际流通的矛盾;引导果农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是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引导,强化服务,实现水果的生产与贸易一体化。对此,各农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在建立和完善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查农素质,推动果品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水果的整体竞争力;在农业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推行“四荒拍卖”,重新部署种植业结构,要拿出一些好地用于林果业栽培,加大林果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及面积。在林业特别是山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将林果业的发展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充分利用山区逆温带资源,引导广大林业职工从事林果经营,使天然林保护工程与山区逆温带林果发展有机结合,为林业职工开辟致富新途径;在投入上,政府要积极引导,打破所有制界线,特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资金如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按一定比例进行切块,把林业三项贷款的重点放在林果业发展上,将各项资金捆在一起,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在税收上,应调整现行针对林果业的农林特产税征收办法,按照林果结实周期不同进行分类,以林果结实3年后为起征点进行征税,并将征收后的税款部分返还,用于林果业的扩大再生产。要调整现行农林特产品农业税政策。合理确定农林特产品农业税的征收范围,统一调低农林特产品农业税税率,避免重复征税。从农林特产税中拿出一部分建立专项扶持基金。5、从种苗抓起,提高林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和适用技术、重大技术的推广,调整布局和品种结构。苗木是果树生产的基础,培育良种苗木是提高果品的质量的关措施。为增强我国水果的竞争力,各省、地、县要根据农业部的“九五”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国营良种场、园艺场为依托,建设采穗圃、苗圃,作为永久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果树种苗生产许可证”、“果树苗木质量合格证”和“果树苗木检疫证”的“三证”管理制度。针对果树技术推广工作薄弱、果农技术水平低是造成果园单产低、果品质量差等情况,必须加大适用技术和重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水果单产和质量,重点是推广普及先进的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将优良品种、矮化密植、合理修剪、蔬花蔬果、配方施肥、果园覆盖、果实套袋、摘叶转果、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综合防治以及储藏加工等技术组装配套。同时要大力发展果树无病毒栽培。通过抓样板、树典型,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园,以点带面,实行良种、矮化、无毒三位一体,充分发挥无病毒果园的示范作用。果树区域布局由不适宜区、次适宜区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充分发挥气候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果品。6、实行“品牌林果业”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优、以质取胜.我们一定要吸取外地经验教训,积极鼓励企业涉足林果业,抓住企业视品牌为第一生命的特点,把现代企业机制与林果业品牌的发展有机结合,进行个体定位,实施“品牌林果业”发展战略,让企业从质量、信誉等全方位规范自我品牌中求发展,开发出若干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林果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以优、以质取胜,带动我县名特优林果业的发展.要突出地方特色,加大宣传,树立品牌优势。果业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及早改变果业无名牌的现状。在品牌建设上,一开始就应该用国际化标准来规范产品,如保鲜标准、贮藏标准、包装标准等,这样果业品牌才能在高起点上发展。此外,还应建立开放、公平、公正的果业国际交易平台,从而让果业品牌及时吸纳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经营理念。7、要着眼于扶持优势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必须选择扶持和兴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辐射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拉长产业链,开发晶牌名牌产品,壮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全面带动林果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尽快建立大型林果产地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培植大的中间商,发展零售商,以保证产品从生产者顺利流向消费者.在加快资源培育的同时,要对产品的加工、储藏等进行合理布局规模,增加林果产品的附加值,尽快将林果业建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兴产业.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发展储藏加工业。通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设备和引进设备的选型工作,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同时,改进包装,推行注册商标,并采用以果品个数为主,参考重量,按标准箱计价的包装方式,取代传统的重量计价的包装方式,尽快与市场接轨。依靠工业推动,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水果的储藏加工问题,增强竞争力。

三、促进xx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想法

(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则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综合性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富民强县目标的新的战略性工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在工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值得重视。退耕还林还草不是简单把坡耕地、沙化耕地退下来种树种草就完事了,而是涉及到林草建设等生物措施如何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如何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如何与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农村居民点综合治理相结合;如何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如何与计划生育、扶贫开发、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一项集自然、经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它不仅是林业、农牧两个部门的事,必须全党、全社会动员,才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为此,我们必须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强领导,宣传到位,组织到位,依靠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作用,从长远和全局利益着眼,从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几条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意识。使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关系,强化生态忧患意识,把中央的决策真正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2、尊重客观规律,制定科学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xx县、乡情出发,遵循生态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制定不同层次(xx县、乡、村)的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既有长远的科学安排,又有明确的阶段目标。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的检查验收,杜绝弄虚作假,保证林草建设质量。3、加大科技投人,强化科技服务。建议各项目区要明确科技依托单位,建立科技投入的专项预算;成立不同层次的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其在规划方案论证、技术指导咨询、监督检查、评估验收等环节的作用。要重视和发挥现有科技实验基点的示范作用,同时还要继续探索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保护、治理和建设模式。要大力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科技培训到位。制定有效政策,动员、激励广大农林及水土工程科技工作者深入生态建设主战场,针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科技问题进行研究攻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4、培育生态产业,加速经济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才能为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提供新机遇,为培育生态产业开拓新空间。也只有在通过产业开发,使农民不断增收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保留和建设适当比例的基本农田,保证长远口粮基本自给和生态农业发展,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特别强调林草建设与发展草产业、畜牧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及生态旅游业紧密结合,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化忧升级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达到“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的双重目标。还要重视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使其成为退耕还林还草和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产、增加收人的带头人。5、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奖惩措施。首先,要用足用好中央关于“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有关政策,制订、完善地方性的配套政策。一是按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土壤条件,制订有差别的生态补偿政策,除补粮外,还可考虑建立有助于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地方性以奖代补政策。二是四荒地承包政策。规范自然植被封育保护、人工林草管护等责权利相统一的政策,谁建谁管谁受益、承包权70年不变、可以继承、转让的政策。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服务的优惠奖励政策。6、鼓励公众参与,实现机制创新。改变由政府一包到底的传统做法,建立新的运作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介入、群众参与、社会力量推动”的格局。政府在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搞好组织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调控监管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要完善各级政府领导的目标责任制,每个项目区都要明确责任人和考核目标、签定责任书。考核指标不仅包括该退的耕地是否退下来了;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态效益;还要包括农民增收状况、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等综合性指标。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各类农业开发项目也应专门列支绿化资金,由项目区统一捆绑使用,实现生态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和劳力的投人机制。金融部门也应增加对项目区的信贷,主要用于经济林草和生态产业开发的小额代款,扶助群众脱贫致富。7、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退耕还林还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尽早试行。以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保护建设方针。杜绝各类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如果在上述几个方面都能得以落实,我县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无疑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充分利用县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业发展总体布局的战略设想,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速绿化,强化治理;发展种植林业和向农区、城区与林业下游产业延伸,扩展林业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要休养生息以恢复森林资源;大规模发展商品林(用材林、经济林),从而形成“西治、东扩”的林业发展新格局。应以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核心,造林绿化、综合治理,大幅度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确保生态安全,林草交错带上的风沙地等大规模实行退耕还林;考虑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当地木材等林产品需要,在林灌草的防护作用下,适当种植用材林和特有经济树种,发展经济果品及果品深加工产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混农林业或种植林业,实现林业的快速扩张。建立完善的农田防护林网,保护基本耕地。用市场手段和经济吸引力来调整农民种树积极性,引导农民把植树造林从沟渠路旁、农田林网、滩涂,逐步向农田伸展。在县城和靠近城镇的地区,发展城市林业和城市隔离带,并发展种苗花卉业和林业下游产业,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需要。

第11篇

一、林业现有资源

(一)资源状况

全县现在林业用地23450公顷,其中乔木林20120公顷,灌木林560公顷。林种结构为公益林8020公顷,商业用材林12100公顷。经济林3330公顷,其中果园2380公顷,桑园950公顷;标准化农田林网69500公顷,折算林木630万株;绿色通道建设,境内国道20.7公里、省道82.1公里,县乡道916公里;四旁植树总计2520万株。全县总活立木蓄积185万立方米,年产果品42l万吨,杞柳2520万担,城市公共绿地面积950亩,森林覆盖率21.5%,城镇绿化率达37.4%。于2006年3月27曰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二)林产品加工与流通

全县境内现有规模性林产品交易市场15个,内销加工企业42个,外贸出口加工企业7个。产品主要有柳编、家具、创花板、切单析、板方等,年产值53亿元,实现利税6100万元,容纳专职从业人员45万人。

(三)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

全县现有林木的直接价值为365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美国专家评定森林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国内专家对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量化,总值是林木产出价值的13.3倍。

二、林业的四个阶段

林业在几十年的生涯中,历经曲折呈波浪式地前进,每前进一步,都留下时代特征的痕迹。

(一)数十年的生态防护改良期

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滨海林业以生态效益为主导的基调在指挥着我们的行动。强调“三防一改”,即防风、防沙、防水土流失,改良盐碱土地。特定的气候、土壤因子,只能选用乡土树种,苦楝、桑树、柳树、槐树等,进入70年代后才引种榆树、良种刺槐。它们耐盐碱、抗台风、固水土,为环境的改良立下汗马功劳。

(二)自然经济发展期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林业生产的社会效益明显突出,70年代后期,用柳条编制工业包装箱,手工编制工艺品,一时间为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工分的收入;黄河故道的万亩果品基地,在胶东半岛的新技术带动下,果品的产量、品质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县大中型河堤,均栽上剌槐林,农田林网的主干道基本形成。林业的经济效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市场经济的推动期

改革开放之后,一大二公的林业体系受到了市场杠杆的调节,经济大潮冲击着人们的意识,依据新的产业政策的要求,一次次地改革拉动着林业在转轨。

国营集体林业单位、集体林木,在经营上出现双面、双层的新情况、新模式,林产品通过市场渠道找到好婆家、好归宿。为了效益,从国外引进新树种、新品种、新品系,人工林的科技含量得到空前提高:九十年代大搞低产林改造,选用水杉、意杨速生树种,建立了大批的速丰林基地,以满足市场需求;在管理上,依法治林已成为长效机制,我县的林业初具规模初备实力,为后期的高速发展扎实了基础。

(四)林业的跃变期

20世纪90年代末,我县林业开始了高速发展,到2005年出现质跃变,从下列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下面为1980年林业资源指标统计表基数:

三、跃变的过程

2001年~2006年5月期间,我县先后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国家级林农复合型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直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最高荣誉。一道道光环的背后,答案是什么,那只有一个,就是全县上下百万民众奋斗的结果,细究其做法,可归结为六个方面:

(一)政府组织实施

滨海县委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这个主题,把林业摆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载体地位,花了5年的功夫,重重地提升了林业的层次,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政府的特殊贡献,就在于组织实施高起点、高效益、高技术含量的三高林业规划。滨海的做法: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造林工作为2~3月份全县的中心工作,组织部、委、办及公检法司的联合检查组巡回于各规划造林地段,督促各乡镇与相关单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采取领导责任追究制,凡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一把手,降级或免职处理;三是采用工程式的推动方式,全县先后实施“千万株意杨”、“双千万工程”、“林业双千万工程”、“林业五个一”工程等,把造林绿化工作推向一个个新的高潮;四是用成功典型激发人。从县委班子到乡镇领导、农民代表,每年都要到全国林业先进县参观学习两次以上,从中学做法、学经验、增激情,以便上下同心。

(二)政策落实到位

针对新时期、新特点,党和政府出台了林业新政策――林权改制,即经营权买断制,实行谁投资、谁造林,谁收益,彻底解放了林地、林分、林木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新政策在落实力度上,县政府发文,全面宣传发动,在各乡镇先试点后推广。在策略上,注意稳定,仍维护双层经营,坚持国家、集体投资经营公益林的方式不变,坚持林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坚持依法管林的原则不变。对新河堤、老堆无林地、宜林田间隙地、幼林地首先实行林业经营权卖断制,对已有林分,林木、幼林以及低效林、商品林建设条件成熟的一律实行卖断制。在方法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拍卖,规范操作,统一合同形式,规范各类手续。在效果上理顺了关系,投资、管理、收益三者不协调的历史难题得到解决,明晰了各方的责、权、利,调动了社会各方的投资积极性,打破历史上单靠国家的一元化投资格局。增大林业投入量,建立了林业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改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林业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发展的不适应部分。全县目前改制的林地有16000公顷,活立林蓄积80万立方米,幼树210万株。

(三)科技领先行业

我们把规划的长期性、布局的统一性、实施的技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科学规划。县林业的长期、中期总体目标由县人大讨论制订,短期行动纲领由县委、县政府文件规定。为使综合配套的总体规划富有科学性,组织庞大的科技队伍摸清家底。到外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研究滨海林业发展方向,寻找自身的主题。考虑到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请其它科研单位帮助。农村绿化得到江苏林科院、南林大的技术支持,最终制订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用而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

2.科学造林。选择良种:意杨选用35、95、895、丹红杨、刺槐71-I;杞柳选用408;果树类选用冬桃、早酥梨、夏黑葡萄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外海堤的外坡与顶部栽植良种刺槐,苏北灌溉总渠堤、人海道堤、中山河堤、八滩渠堤统一采用速生意杨建速丰商品林基地,房前屋后的劣质树种一律清除,改植良种。整地注意质量,有条件的地段一律采取带状整地,特殊地段,采用穴整,但要坚持整大穴、整深穴,填基肥或有机土壤。栽植时,徐淮地带一律带吸湿剂,以抗春旱,提高成活率。

3.科学管理。对每个造林地段,彻底纠正90年代前的粗放式经营,改用精细管理,对于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评估、总体设计,均由县林业部门负责处理。施工单位或个人)负责完成施工设计、技术模型、财务模型。通过新的经营理念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林业节约化经营的水平。

(四)市场有形有序

林业90年代市场化程度得到发展,出现专业化市场与大批纪经人。同时在市场的发育过程中,也暴露出―连串的问题,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润,2000年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全县建立林产品专业市场86家,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1个亿,能容纳60万立方米原材的交易市场加,交易额4个亿,对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实现了预期效果。

1.规范市场行为。工商、公安联防等联手作业,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运行,公平竞争、公买公卖,守法经营。

2.县、乡林业部门联合对市场监管,杜绝盗伐、乱砍滥伐林木流入市场交易,不定期地查验货物来源,有效地控制了黑材的产生。强化了林政执法,仅2001年―年在市场上查扣非法林木近800方。

3.向市场要效益。竞价销售,市场信息联通.最大价格的出售,既方便买卖双方,又使物主高价出售。交易平台为各类林业资源找到婆家,通过固定市场,目前能将稍头材、薪炭材、树枝、锯木屑、柳条皮等资源进入市场交易,林木的整体效益提高40%以上,大大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种植积极性。

(五)企业提位升级

林业的附加值,不仅影响林业企业的效益,同样影响林农的经济利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品牌战略、产品的科技含量、管理的节约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必备的。因此提升企业的加工、经营能力,这是林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县林业在初具加工规模的基础上,政府又出台新招,由县外经贸部门负责柳编工艺厂的出口,县乡两级政府帮助协调资金,扶持县内木材加工大企业提升为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局的招商引资,著名企业百惠木业落户滨海。柳编出口到欧洲、美洲10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了拓展市场。产品升位,90年代的剥皮,现在直接变成胶合板,小枝变成五合板、花皮板。各类材料就地加工,节省了一大批原料外运费用。效益使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广大的林农吃下一颗粒定心丸.消除了产材无人要的顾虑。

(六)服务配套高效

林产品的市场化取向,决定了林业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需要高效的配套服务。多年来,逐步建立起科技推广体系,行政管理体系,质量标准检测检验体系,资源保护体系,生产要素的服务体系。在加强和巩固上述系统的基础上,这几年又新建了市场体系、林产加工增值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生态野趣游新型体系。伴随着沿海公路、沿海高速、滨海港口、海堤工程、海防林的建设,我们将县城特色园林、公路绿色走廊、港口自然景观联为一体的滨海自然特色游,馈增于社会,服务于民众。

四、实现三大效益的新突破

一亩森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48.7公斤,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1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700多公斤二氧化硫;20cm原厚的表土层被雨水冲刷干净。林地需57.7万年,裸地仅需18年;l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吨~40吨C02,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由此可见55268公顷林每年释放氧1473万吨,固C02110~221万吨.消除S023.8万吨,是九十年代的若干倍。另外,年供商品材15万立方米,人均收入4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效益的引领.使林业资源的倍增,实现了道路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这就是滨海林业成功的一条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国有林场;现状;发展

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性的事业单位,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叫国营林场。经过50多年的建设,全国国有林场总数已达到4507个,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2]。

一、韶关市属国有林场现状

1、基本概况

目前韶关市属共六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32445.6公顷,现林业用地面积30623.1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6673.4公顷,有林地面积27435.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42.18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2.29万立方米,年消耗量8.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6%。2016年生产木材47000万立方米。现有在职人员504人,专业技术员8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25 人。目前各国有林场主要以森林培育、森林管护、林木采伐、多种经营为主,综合利用、生态效益为辅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经营模式进行经营,主要靠采伐木材收入来维持林场的正常运作经营比较单一,经营风险比较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比如冰雪灾害等,还有山火的威胁也特别严重,甚至是废灭性的。目前各国有林场的经营状况主要以培育和采伐人工杉木和松木林为主要收入,木材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 整个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单纯依赖木材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林下综合开发和立场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

2、当前制约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政府对国有林场的投入较少。韶关市属国有林场地处粤比山区,各场整体经济实力薄弱,林场资金短缺,所以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上投入比较困难,政府在资金上应大力扶持。

2.2、林业“三防”形势严峻。由于各国有场林地广阔,仅靠林业部门的防治力量,显得很不适应,局部地区滥砍盗伐林木、破坏植被、乱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林场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3、林区公路的硬底化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林场林业产业发展。

3、市属林场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3.1、国家林业局突出生态优先的林业建设新思路,为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建设定位提供了依据。作为市属国有林场既要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又要发挥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3.2、广东省把韶关市定位为森林生态市为各国有林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也进一步认识到搞好林业建设,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加上市属各国有林场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林业建设队伍,具备了林业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

3.3、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我市属林场都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云雾多,湿度大,一年中只有少量的霜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适宜红椎、樟树、杜英、红豆杉、木荷、桂花、枫香、山茶等优秀乡土阔叶珍贵树种及掌叶毛桃、杜仲、椿根藤等名贵药材生长,野生药材、山野菜储量也很大,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保证。

二、市属国有林场的发展建议

1、调整国有林区林场的功能定位

为了适应国有林区林场场外合作发展林业,推进边远偏僻、地广人稀地区的国土绿化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将场外合作发展林业,列为国有林区林场的一项重要任务,统一规划和安排;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场外合作发展林业新模式的健康发展,为重点地区建设优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2、建立以国家为主的多元投资体制

国有林区林场场外合作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国家战略贮备珍贵用材林,主要由国家投资;发展商品林实行国家补助、银行贴息贷款,以及吸纳社会资金等多元化投资,进行建设和管理。

3、建立国有林区林场场外合作发展林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国有林区林场为场外合作发展林业新建扩建的机构,要列为国家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纳入政府管理的国有林区林场编制序列,核定编制员额,实行统一管理。

4、加强国有林区林场场外合作发展林业的能力建设

要根据国有林区林场场外合作发展林业的任务、规模及实施科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引进适应建设现代林业要求的领导管理和技术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配置林业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必需的现代机械技术装备;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等,确保场外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5、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建立一支适应新世纪林业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具有创新意识的坚强领导班子,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6、大力{整林业产业结构

以科技兴林为主导,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林场增收,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化。

7、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认真调整林种结构

大力发展适宜本土生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如:红椎、樟树、楠木等等,积极推进经济林品种的种植,如:大力发展良种油茶、名贵药材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