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商务英语论文

大学商务英语论文

时间:2022-05-03 04:4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商务英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商务英语论文

第1篇

每逢毕业,大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莫过于毕业论文,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都期望学校取消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能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初步研究能力,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科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入门阶段,是对四年大学专业学习的一个成果展现。因而,毕业论文或设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务英语专业的选题方向是什么?在毕业论文开题意见和成绩评定表中往往会有这么一条: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规定,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培养定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以文学、语言学作为选题对象肯定是不怡当的,选题的核心还应是商务英语。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教育部已经将这类院校定义为应用型高校,选题的重点还应放在商务英语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上。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甚至是指导老师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到底该研究什么。无法明确这一点,就会导致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笼统空泛、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

(一)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

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外,还一定要明确什么是商务英语。对于商务英语的定义,Hutchinson和Waters称: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分支,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ESP。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可以根据实际用途来界定,其范围涉及到许多不同行业和领域,所以商务英语涵盖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英语,如经贸英语、金融英语、会计英语、法律英语、物流英语、广告英语等。因此,商务英语的一般定义是一切与商业相关领域的英语。

这样看来,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选题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涉及与商务相关的专业英语领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语中赘述现象的语用分析’、“物流英语语篇的语法衔接研究”、“从张家界景点的翻译看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等均是相当不错的商务英语选题。但是,脱离了商务界定的选题就很可能不符合专业培养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快乐大本营》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从英汉句法差异看长难句的翻译”等选题就明显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二)选题笼统、空乏、单一陈旧

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的系统了解,学生的选题往往笼统空乏,很多同学感觉无题可选,纷纷借助网络,从而产生选题陈旧、雷同等问题。在对几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全部是采用传统的学术研究性毕业论文模式,居然没有学生采用调查报告或策划方案。就毕业论文选题的领域而言,写商标和广告的占40%以上;写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两篇涉及到新闻、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险、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没有。

(三)选题与社会实践脱节,无实际价值

理论结合实际一直是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很多商务英语选题脱离社会实践,缺乏新意,无实际意义。有些选题不像是研究论文,更像是教课书里的内容,例如像“商务英语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国际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这样的选题可以在相关教课书上发现完全一样的内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经没有必要进行的,例如,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民化,进出口行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已具备直接阅读和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因此,没必要研究类似“英汉外贸函电翻译”和“论商务函电翻译”的选题,而且之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务英语研究氛围

根据叶兴国教授对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的研究,发表过的商务英语论文从研究领域看,笼统地研究商务英语的论文多,研究英语广告和商标的论文多,深入研究国际商务具体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论文少。另外,据统计,过去30年总共发表了约5000篇商务英语论文,其中,研究广告英语和英语商标、品牌的论文约占总数的31%。由于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主要文献来源是中国期刊网,这一现状无疑对学生的选题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二)往届学生论文选题倾向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实践调查,因而很多同学就直接上网搜索现成的选题,似乎写起来有更多资料可查。这样一来,往届学生论文的选题,尤其是其他院校上传到网上的选题就成为很多毕业生使用“拿来主义”的对象,这也是学生选题单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导理念落后

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师指导理念落后、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管理过程不规范等造成的。现在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仍然坚持按照传统的学术论文模式进行,基本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论文指导的管理机制也不合理,例如写作指导的时间安排不妥当,往往与找工作、考研时间相冲突;选择指导教师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根本没有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常常出现研究文学或教学法的教师指导商务英语选题学生的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理念落后,单一要求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忽视了商务英语的社会调查和商务英语的实证性研究。

四、解决方案

(一)熟悉商务英语研究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论文写作最常见的模式,要想写好这类论文,首先要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语言理论体系,提出了商务英语词汇学、商务语用学、商务话语分析、商务翻译学、商务对比语言学、商务社会语言学、英语经济学等十二种研究理论和商务英语研究方法。

(二)扩大商务英语研究范围

掌握好了商务英语理论,接下来就是明确要指导的实际问题。由于商务英语涵盖了与商务有关的各个领域,商务英语研究的范围也随之非常广泛。研究内容可涉及商务英语语言、广告、商标、函电、经贸、谈判、合同、标识语、公示语、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还可包括金融、会计、会展、物流、涉外礼仪、电影、产品说明、公司宣传、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所使用的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三)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根据《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选题有价值、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文字通顺,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商务英语专业应鼓励学生采用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种形式,长度与毕业论文长度大体相等,用英语写作。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质量和格式外,还应把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作为重要依据。因而,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型论文写作外,还可以采用实践性毕业论文形式。论文的内容可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岗位进行选题,以解决具体职业岗位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针对工作过程,用英语写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汇报;或者是为某项促销活动写一份详细的策划案;也可以就某个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等等。

五、结语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99-01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们苦恼,老师们担忧。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堪称渺茫,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高校不得不从侧面拯救学生的未来,即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因为这是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培养的是优秀的商务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关键词:商务英语;素质教育;教育方法

一、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高校的扩容,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故导致现金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毕业生在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很多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根据各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力来看,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外语能力。故高校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应这种就业环境的教育方法。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与他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来使自己成长。

推行素质教育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我国对于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攀升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外企工作。尽管他们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在外企中游刃有余,占上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多方面的了解商务知识,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所以高校抓好商务英语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还事关学科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华,我们应该做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并灵活运用这些能力,培养在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并在将来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站稳脚跟。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除具有上述特点外,它还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的专业化是其区别于基础英语的根本特征。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涉及到大量的商业、贸易、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商业信函撰写、商务谈判等具体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面,使学生对商务常识有所了解,熟悉西方企管模式,培养学生操作业务,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

三、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是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商务英语素质教育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努力发展学生个体的潜能,挖掘其内在的潜质,这是很重要的。当学生的潜能被发掘出来,那么对于这位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同时还可全面提高英语素质和商务素质。

再者,尽管学生是主体,老师也是推行英语素质教育方法的关键人物。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路,而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路上,有老师引导和纠正,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地找到对的方向去发展自己,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选择,老师永远都没有权利替学生做选择,老师要做到是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指明方向,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勇敢的克服困难。教师们同样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充分了解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在实践中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外的一些活动,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和锻炼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第二课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活动。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可以再玩中学,在学中玩。学校通常会建立的第二课堂包括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也可以利用暑期建立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假期,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故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其他非业务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力地配合并推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

四、结语

高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增强商务英语的素质教育,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就业,以及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树立学校老师的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和以商务运作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就现在商英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分析,大家对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并不是特别深入。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学映射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精神面貌。英美文学是英语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考虑英美文学,或是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引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足够重视。很多学生将商务与英语进行割裂,单纯的学习英语和商务知识,认为英语只是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已,并没有注意到所有课程的综合学习,没有体会到“语言-文学-沟通”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缺少对根植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学生在日后的跨国交流中出现了众多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不足,进而也严重阻碍了经贸活动的开展。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中国人眼界开阔了,很多人对出国旅游、探亲、留学、以及贸易有很大的热情,因此,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也越来越多,跨文化的交际自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先人一步的进入这个“地球村”中。在掌握正常的交流的同时,应该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英美文学中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面貌,充分的掌握英美文化,就能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民。 

2.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剂。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各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多方的文化,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比如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很有可能造成语义上的误解;商务谈判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以技巧取胜,但是美国人的性格比较直接,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谈判中会讲究谈判的实质性效果,不喜欢那种漫长式的谈判过程。这都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关,这些文化很多都体现在文学中,同样我们可以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得商业广告的创意灵感。 

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个时代高素质人才的突出特点,无论是你从事于外贸、外交、或在外企工作等,都离不开跨文化交流。再加上,当今社会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我们随时可以接触到外国友人、观看到外国电影或者阅读外国文学,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许多企业都很看重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这说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三、英美文学修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减小了沟通的障碍。不同的文化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政治格局、生活水平有关,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的鸿沟,这个障碍必须铲除,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发觉这个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处事风格。当我们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学会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不同文化国度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畅,打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 

2.有利于避免因文化冲突造成的误会。在商务谈判的时候,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屡见不鲜,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触碰到了对方的敏感点,造成整场谈判的失败。因此,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外贸谈判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在一些其他的商务往来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例如餐桌礼仪,送礼物或者是穿着方面,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贸易的商英专业同学,必须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有利于培养英语表达思维。中英的语言表达思维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商人注重“先大后小”并且很少锋芒毕露、形怒于色。但是美国人能够很快的将谈判进行到实质性的阶段,很少花时间在谦虚礼让方面。这些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往往会给谈判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四、如何加强商英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学习英美文学之余,给学生延伸一些英语国家相关风俗习惯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也有利于对文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例如,在在课堂上放映相关的电影,比如说有《刮痧》、《推手》、《面纱》等,还可以放一些民俗特点浓厚的外语电影。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以专门聘请相关方面的学者,来学校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2.案例教学中融入文化分析。案例教学对商英同学来说是一本更加直接的教学材料书,通过这些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谈判经验,下面是一个谈判中关于时间问题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案例: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并在谈判中一直不依不饶,使得巴西的代表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匆匆签约,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个日本公司的身上,因路上堵车,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迟到了,日本代表是这么应对的:“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所以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教学过程中,在从经贸角度分析案例的同时,配以相关国度的文化剖析,从文学、文化的角度解析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培养跨文化意识。英语角、各种演讲比赛等二课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模拟国际贸易的谈判场景,利用不同的案例背景,然后自己想出更好的应对策略;组织中外学生交流会,促进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4.加强学术群体和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自引进跨文化交际学至今有十多年的历史,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大学的领导应该鼓励教师们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以及给教师提供更多出过考察的机会。 

第4篇

Abstract: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Need analysis is the core of ESP teaching. This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ire to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es their need for ESP from six dimensions: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learners, current ESP level of the learners,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learners' learning goals, ESP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SP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in ESP learning.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理工科研究生

Key words: ESP;learning need analysis;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65-03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中介语的英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并且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语言之一。全球主要数据库(如SCI,SSCI,ISTP等)收录的期刊绝 大部分都是英文出版的,绝大多数的世界性学术会议也用英语进行交流。罗娜(2014)认为英语在学术交流中的霸权地位决定了即便是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研究生业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普遍认为理工科研究生比文科研究生更需要使用英语,因为语言的选择受到目标读者群的影响,由于硬科学(理工科类)地域差异小,研究者通常会尽量用英语写作,增加其影响范围,而研究与本地域关系密切软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一般会选择用本族语发表成果,因此,理科研究生对英语读和写的需求都比文科生多(Flowerdew&Li,2009)。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这种英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如根据学生需求教授医学英语、学术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论文写作等(蔡基刚)。根据英语语言教学树形图的描述,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用英语(EGP)同属于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EFL)范畴。其中ESP还包括EST(科技英语),EBE(经济/商贸英语),和ESS(社科英语)。ESP教学希望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英语的同时,学习并提高本专业的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并力争达到终身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目标(Hutchinson&Waters,198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国教育部高教司,2007)指出:“大学生应该首先完成初级阶段的英语学习,然后进入高级阶段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和高级英语”。为满足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我国许多大学都在尝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ESP与需求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受到了学者持续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如Richterich, Munby等。Hutchinson和Waters(1987)认为“没有需求分析就没有语言教学,如果完全没有需求,学习者为什么要把时间、金钱和精力浪费在英语课堂上?”随着对需求分析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其研究领域从最初的职业英语逐渐转变到学术英语,随后需求分析又被应用到了通用英语领域,最近,其研究重点又回到了专门用途英语上。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100名理工科研究生为例,通过定量的研究方式来分析理工科研究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ESP学习,促进其学术发展。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①理工科研究生对于自己目前的ESP水平是否满意?

②理工科研究生的ESP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工具性还是融合性?

③理工科研究生对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态度如何?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印度,印度人Micheal West将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运用在中学的公共英语学习者上。20世纪6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出现并与需求分析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欧洲委员会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正式推出了“需求分析”这一概念。许多学者都曾对其发表过自己的理解。如Munby(1978)认为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调整语言课程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具有不同目标的学生群体的需求。Richard,Platt&Weber(1985)认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并确认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按照其重要性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Hutchinson&Waters(1987)认为需求分析包含两个方面:①目标需求,及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需要做什么;②学习需求,即学习者为了学习需要做什么。West(1994)认为需求分析指在目标情境中学习者对外语的需求程度以及学习者如何才能在学习期间掌握目标语言并达到最佳效果。Iwai et al.(1999)认为需求分析就是收集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制定满足特定学生群体需求的教学大纲基础。

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包括两个层次,即:①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需求;②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需求。Hutchinson&Waters(1987)在Widdowson的基础上将需求划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其中,目标需求有包括必备需求,缺失和主观需球。“必备需求”是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虹履行职责时所必备的英语语言技能;“缺失”是学习者个人现有水平与“必备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观需求”是学习者自我感知的需求,这种需求和教师或雇主等人所认为的需求之间可能会有出入,但如果在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时不理会学生的自我感知需求,其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罗娜,2013)。Berwick(1989)强需求分为自觉需求和感知需求。自觉需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即学生自我感知的需求。相反,感知需求的主体是其他人(教师、行业专家等),其内容为教师和语言学家经过分析所定位的学生需求。在这些匪类中,Hutchinson&Waters的定义得到了相对广泛的认可。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13、2014、2015级全日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其专业为机械工程。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ESP课程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设计问卷。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ESP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于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问卷采取半封闭式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共涉及六个方面: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者学习目标、ESP教材选用以及ESP教师和教学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信息,即1-10题。第二部分中,1-4题为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5-8题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9-12题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13-17为ESP教材的选用,18-20题为教师和教学方法。问题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为76%。

第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11.5对文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理工科研究生对ESP学习需求较强的因素。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习者现有的公共英语水平:在有效的76个被研究者中,未过四级者人数为6人,占百分比为8%,过四级者人数为39人,占百分比为51%,过六级者人数为31,占百分比为41%。在被研究者中,仅有2人认为其总体英语能力很好,占百分比为3%。24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偏低,占百分比为31%,50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高,占百分比为66%。词汇量也是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其中32人(42%)认为自己词汇量较低,34人(44%)中等,10人(13%)较高。

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就ESP听力来说,29人(38%)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偏低,33人(43%)中等,14(19%)人较高。对于ESP口语“说”,34人(44%)认为自己口语水平偏低,22人(29%)中等,20人(26%)较高。读的能力:32人(42%)偏低,29人(38%)中等,15人(20%)较高。写的能力:37人(49%)较低,25人(33%)中等,14人(18%)较高。

从数据中看出,大部分的学生ESP处于初级水平,被研究者自认为自身写的能力最差,说和读的能力相对较好。

ESP学习兴趣和态度:62%的学生对ESP学习感兴趣,38%不感兴趣。根据数据,69人(91%)学生都表达了自己想要提高ESP的愿望。并且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最有提高自身英语的愿望,占到总比例的34%,水平较高的学生占29%,而较差的学生占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水平较高和中等水平的学生愿意不断学习英语提高自己,而英语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ESP学习动机:根据数据,29人(38%)学习ESP的最主要动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21人(28%)为了拿学分,13人(17%)为了通过相关考试,13人(17%)单纯对ESP感兴趣。同时,在“ESP能够使我阅读专业文献”,“ESP能够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和“ESP是使我参加学术会议”这四个选项中,“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这个选项获得了最高的认同,占百分比为34%,而“ESP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这个选项的选择率仅占17%。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ESP学习的工具性动机明显高于融合性动机。

ESP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来说,被调查者对于ESP水平期望各不相同。在听力方面,59%的学生希望能听懂大部分专门用途英语,能听懂一般ESP的占20%,希望能完全听懂专业英语的学生为15%,剩下的6%的学生认为能小部分听懂专门用途英语就足够了。口语方面,38%的学生希望能够用ESP就专业话题展开一般的讨论,25%的学生希望能和外国人进行专业英语交流,追求能够自如的运用ESP进行交流沟通的学生占20%,17%的学生指要求能用简单的ESP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方面,6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阅读绝大部分的专业文章。写作方面,82%的学生都希望能够用ESP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ESP的期望较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ESP教材选用:对于现行教材,57%的学生认为正好合适,30%的学生认为较难,而13%的学生觉得容易。但是对于教材的掌握情况来说,虽然认为教材难度适中的居多,但是能够完全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仅占10%。63%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1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不太满意,而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对于教材的形式而言,43%的学生希望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39%的学生认为中文引进教材较好,而剩余的1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同时,有65%的学生支持推行网络版教材。就教材内容而言,54%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应该更加丰富,30%支持保持不变,而1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材能有所改进。

ESP教师和教学方法:相对于单独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言,学习者更偏爱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占百分比的62%。在教学模式方面,25%的学生喜欢以讲授为主,23%喜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3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剩下的10%喜欢综合教学模式。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完全用英语讲授”和“老师英汉结合讲授”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多,分别为29人(38%)和32人(42%)。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现有的ESP水平并不满意,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全面提高的意愿。②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大于融合性动机。③学生希望教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所改进。

所以,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将重点转移到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上来。从师资建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具体措施如下:①英语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英语知识技能,对ESP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专业发展具有敏感性。②教学对象应该对ESP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ESP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③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学习者的专业领域有关;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要考虑难易度的问题,不能造成学习者过大的负担。由于当前“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并根据学习者需求决定学习的侧重点。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对ESP学习存在者水平不高、兴趣不足以及对教材和教法不满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改进能够帮助理工科学生提高ESP学习水平,增进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术能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ambers F. 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 [J]. The ESP Journal, 1980(1): 25-33.

[2]Gard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 A: Newbury House, 1972.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Iwai T, Kondo K, Limm S J D, Ray E G, Shimizu H, Brown J D. 1999. Japanese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OL]. http: // nflrc. hawaii. edu/ Networks/ NW 13/ NW 13.pdf.

[6]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7]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8]Richterich R.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 [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1972.

[9]Robinson P C.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80.

[10]West R.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3): 1-19.

[11]Strevens P. ESP: An analysis and a survey [J]. Language Learning, 1977.

[12]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13]Xiao 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s in a university context?[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74-99.

[1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1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16]陈勤.基于需求分析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模式研究.中国ESP研究,2012(1):71-77.

[17]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8]罗娜.理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4(1):24-32.

[19]沈忆文,仵胜奇,苏乐舟.外语院校英语双学位高年级ESP教学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4(1):44-50.

[20]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21]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2]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ESP研究,2012(1):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