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17:5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审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企业能源审计要从促进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入手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一些企业认为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例低,节约能源意识仍然较差。一些重点用能单位没有能源管理负责人,缺少能源管理部门、能源管理师和三级能源管理网络。没有能源方针和节能目标。没有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制度。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定额管理、节能技改管理、节能培训、能源成本管理、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只应付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好率低;计量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完整,使部分能源的消耗无法计量,能源统计信息不全、不准确。企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只核算作为原材料、动力的主要能源,如原煤、电力等,而对柴油、汽油及水等,在成本中则未作核算。部分企业对余热余能回收后转换的能源又用于生产时,不计入成本,使成本分析流于形式。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就可能使产品能耗统计不准确,从而使能效指标,特别是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单位工艺产出综合能耗等能效指标失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审计报告数据的准确度,也给对标带来困难。要保证能源审计中企业能源信息完整有效,必需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中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虽然工作量大,但也要下功夫。对能源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检查、分析并提出执行中的问题,逐条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节能工作上台阶。
1.2能源审计技术仍不成熟能源审计是研究能源系统管理与节能技术的一门科学。它有一套科学、系统和操作性很强的程序。它包括三个层次(能源浪费在那里、为什么会产生能源浪费、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和改进能耗效率低)、八个方面(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废弃能)、四个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其运用的原理有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能源成本分析等原理。能源审计属能源管理范畴,因此要提高工作水平,必须采用PDCA循环。目前,能源审计技术不成熟表现为在能源审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一个完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与管理体系;缺少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因此,难获得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完整、确切数据。如缺少针对生产工艺技术所需的能源加工转换设备,供电和供热管网及设备的运行状况。主要耗能通用设备、工艺设备运行状况、企业能源的阶梯利用状况、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状况、余热余能利用状况、保温等方面的能量平衡及热效率的节能检测。能源审计机构如果再没有节能检测能力与技术,缺少能量平衡与能效水平较一致性的分析。能源审计只能停留在能源使用量调查。能源审计技术不提高,也限制了能源审计的发展。
1.3能源审计与当前节能工作脱节目前,天津市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考核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对执行能耗限额制度的单位产品产量综合能耗进行考核。对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核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执行情况审核。还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完工项目等进行节能验收。企业除了所涉及上述的考核审查以外,还有需要对企业所确定的节能目标,如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节能技改项目节能量等进行审定。但目前能源审计与这些考核和验收工作脱节,有的能源审计报告对这些相关问题只字不提。不能为企业提出适用、可行的节能管理与节能技改建议。影响能源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好能源审计成果的原因:一是行业管理职能的下降。有些标准或者指标没有考虑到行业内部的不同情况,使产品能耗指标的可比性受到削弱;许多行业缺乏耗能指标的评价体系,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的比较存在的不可比因素太多。二是能源审计机构素质低,满足不了审计要求。审计机构不能深入企业,不了解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与执行的情况。缺乏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节能技术与节能技改项目的了解。也忽略了这些应该审计的内容。
1.4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能源审计人员素质需提高天津市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低,有实力的能源审计服务机构经常因审计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不敌由三、两人组成的能源审计机构。由于相关审计人员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缺乏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理论与实践,部分机构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企业给什么写什么,造成审计报告质量较差。
2对能源审计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明确审计类别与审计内容,加大能源审计资金的投入与政策支持建议国家修订《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明确审计分类与不同类型的审计内容要求,更好指导能源审计工作。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加大政府能源审计资金的投入和能源审计单位节能技改项目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将滨海新区补贴50%审计费用的政策扩大到全市,对能源审计企业提出的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借助能源管理公司的技术,实现合同能源管理,帮助企业开展能源审计。
2.2提高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与能源审计人员素质建议提高能源审计机构准入条件,能源审计机构应具备节能检测能力、节能项目设计能力、合同能源管理能力。能源审计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知识。提高整合企业信息,综合分析和审计能力。当好企业领导改善管理的参谋,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能源审计的诊断作用。能源审计人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2.3坚持能源审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差异性原则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能源审计应处理好内容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完整与特色的关系。要根据能源审计报告内容与深度要求,保持其完整性;也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艺与产品突出报告的差异性。在审计过程中,应选择性的进行设备的现场测试,不陷入能量平衡的繁杂劳动中,能源监测也要注重“抓大放小”,即抓住重点的用能工艺和主要的用能设备,不面面俱到,合理评价企业能源、资源利用状况,科学地配置审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避免报告内容空洞、重复、冗长。要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做到能源审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要加强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审计,加强节能技改项目可行性分析,还要重视结合当前节能工作,将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源总量控制、能耗限额产品单耗、节能项目节能量、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完工项目节能验收等纳入审计范围。
2.4加强能源审计,构建企业能源信息共享平台在完善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审计质量基础上,建立企业能源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节能先进企业的经验交流,公布节能先进企业的能效指标,对能效领跑企业予以奖励。通过信息公开促进落后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3结语
(1)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重视不足。
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诚信会计审计在规范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导致企业的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缺乏相应的约束,各种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时有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有待优化。
现阶段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审计诚信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会计审计文化氛围。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经常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会计审计违规问题。
(3)当前会计企业审计信息安全问题较多。
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已经步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但是却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容易产生各种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很容易出现被篡改或者是泄露的问题,再加上一些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或者是违反授权违规操作,都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出现会计审计诚信问题。
(4)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诚信教育。
当前一些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侧重于会计审计工作专业知识以及业务能力方面的教育培训,而忽视了对于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诚信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势必会造成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2企业会计审计诚信体系建设措施研究
(1)完善会计审计诚信相关制度的建设。
健全系统的制度建设也是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重点是要推行企业的会计委派制度与会计审计制度。通过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外部压力而出现会计业务弄虚作假行为,进而在企业会计工作上建立诚信审计新秩序。其次,在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方面,还应当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的建设,重点治理会计审计工作中的信息作假行为,通过严肃处理会计审计违规人员,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树立诚信信条,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应用的功效。
(2)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信用档案。
为了确保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在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的做法,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通过个人诚信档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可以采取设置诚信等级,实时动态管理,进而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让会计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让会计审计人员违规审计有所顾忌,提高违规审计成本,避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失信行为的发生。
(3)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
确保会计审计诚信,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会计审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会计审计诚信环境的建设,首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经济环境与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强制措施,并对会计审计管理方法与手段进行强化约束,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有利于诚信实施的空间,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4)确保企业会计审计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也是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会计审计诚信机制建设也应该注意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首先,应该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通过强化对于会计审计信息的检查与监督管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信息的安全、可靠与准确,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度。其次,应该注意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程度,对于涉及到会计审计信息方面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登录操作上,应当设置相应的授权登录、加密处理以及权限设定,通过这些措施避免会计审计信息出现篡改或者丢失的问题,为会计审计诚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5)培养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诚信理念。
当前一些企业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诚信缺失,除了是由于企业环境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定位不准以及诚信理念价值观不正确所造成的。因此必须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诚信价值的教育培训,让企业的员工认识到诚信理念不仅仅是会计审计工作的要求,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让会计审计人员准确地定位自己,进而降低会计审计道德风险,确保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开展。
3结语
【文章摘要】我国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对其会计管理的再监督、再控制、实现民营企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管理模式
近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论文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民经济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就飞速增长的GDP而言,民营经济是当代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着直接从非规范性的家族管理模式演化而来,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而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势在必行。
一、转变策略,走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审计道路(一)民营企业主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公司领导应认识到审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审计工作开展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领导者要为内审人员创造一种有利于内审人员工作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授权让内审人员参与到公司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去来推动审计的发展。(二)内审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的思想,努力使内审部门成为创造价值的部门,认识内审的“增值服务”职能,内审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服务,但更侧重为企业服务,突出其“内向性”。
二、以服务为导向,扩大审计范围,转移审计重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一)在开展审计实务时,重点突出内审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为导向设计审计内容,培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朝着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正确方向发展。(二)在实施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营运性工作的同时,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通过内审人员加强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起到保证作用。(三)在企业经营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形成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并以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法。在审计涉及面上,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购销业务进行事前审计,又要通过审计来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和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以防止失误。
三、加强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先进性,建立先进的内审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由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审计手段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企业可以购买或者开发内部审计软件,促进内部审计的智能化,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比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内审流程的监管范围:(一)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试论提高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质量审计。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动议审计。对经批准立项的举报项目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裁临时要求的审计项目进行查证和处理。四、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一个还不很成熟的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使民企在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同时也要和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一些外部团体进行学习。要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赋予民营企业内审机构必要的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协会要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一直以来在强化单位内部管理、监督内部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对于规范组织经营行为,提高经济利益,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增强组织的竟争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以及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它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标是协助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提供与所审查活动相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包括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地控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把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督促组织改善运营、提高效益,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回报、出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一、提高组织负责人的认识
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相应地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会重视该项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不论在人员管理还是工作程序等很多方面都受控于组织的负责人,只有提高组织负责人的认识,使他们和自己的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内部审计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由于内部审计处于组织内部,同外部审计相比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比如可以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使公司对发现的问题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同时它还可以对执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和系统跟踪,不断改进管理,完善监督控制系统。
组织负责人是企业的领头羊,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顶梁柱,如果不提高负责人的认识,就会造成成果和行动的不一致,只有组织负责人的认识提高,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面对内部审计新的发展趋势,必须不断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吸收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尽快与国际连轨;其次,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结构,除了配备具有审计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外,将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工程等专业人士也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最后,严格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取得,通过考核认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决不能把资格证书考试认为一种形式过过场。
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对本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较外部审计人员清楚,但是,内部审计人员接触的业务面有一定的限制,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经济业务,所以内部审计人员需加强学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的需要。面对不断扩大的经营风险因素和有限的信息,审计人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积极、有效的沟通
内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关系,也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通过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这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又会促进内审人员与有关人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沟通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规划阶段,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讨论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及审计人员的安排等,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在沟通交流中考虑被审单位的感受,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营造理解与合作的气氛,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场审计结束后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审计报告出具前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交流,将沟通工作由“说服”向“协商”转变,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可,保证审计结论得到各方的接受和支持。
四、建立反馈系统,监督内部审计程序的执行和落实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监督部门汇报,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和报告制度。:
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电网。将服务作为内部审计的新定位,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自身的新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从理念上认识到,内部审计不但要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及宏观管理服务,同时也要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种服务意识已逐步体现在国企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计划的制定、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以及审计意见的提出等各方面。在国外,内部审计提供咨询服务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经验,效果显著。但在国企,内部审计服务与咨询的实践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与国际同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审计工作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改革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标准提高到新的程度。而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总体向个别企业和微观领域偏重,企业内部经济增长压力很大,又面临了林林总总的外部环境恶劣,矛盾制约着审计,审计为解决上述矛盾尚不能淋漓发挥作用,走改革之路非常艰难。因此,难以满足改革发展的方针要求,距离标准还差很多的努力。
2.2审计队伍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有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审计人员职业感差,素质不高。尤其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和信息技能,更加缺乏的是对审计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更不具备发展思路的创新。
2.3不规范、不完善的审计程序很多现象表明:许多审计人员职业精神很差,他们不具备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谨慎品质。很多审计人员对审计制度忽略,对自己审计范围内的申报情况囫囵了解,不求真切仔细,而且对待国有企业的年报审计的工作特别简化和随意,对规范程序履行不够,监督管理不到位,造成最终审计结果中,出具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适当性严重失真或失误。
3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对策分析
3.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仅接受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地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需要精通财务会计,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执业能力与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不断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其工作也应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内部控制、经管绩效、经济责任、公司治理、决策程序、风险管理等更广范围、更深层次领域延伸与拓展,从而为改进组织经营,提高运营效率,强化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服务。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需要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3.2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是解决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绩效高低、优劣的尺度标准,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绩效的考量,引导人的行为方向。绩效指标因此是绩效审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前提。审计机关有必要借鉴相关制度及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地建立适合国情和审计特点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从当前来看,制定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当能够涵盖企业整体、企业部门和企业项目三个层面。在指标评价内容上,要包括财务内容,也要包括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非财务内容。在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时,审计人员必须灵活地选择与审计项目相匹配的技术方法,不能再简单地生搬硬套传统审计的方法。除运用常规审计方法外,应根据具体审计目标选择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此外,还应不断探索应用计算机网络下的审计新途径、新方式方法,研发适用于不同审计对象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的审计软件,做到无缝衔接,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以提高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效率。3.3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水平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必须独立、客观、公正才有效果。一些单位的内部审计不受重视,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不知道运用审计职能,不了解审计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促进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决策人员必须提高认识,自觉运用审计手段加强管理。
3.4拓展内审的工作范围,提升内审的服务功能国企内部审计应改变其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内部审计不是处分众人的“事后诸葛”,而是鞭策人们励精图治的改革者,因此,不仅要关心该做的事是否做了,而且要关心事情是否做得妥当。内审人员要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预算进行预测性的审计,将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损失及时传达给有关执行人,以便加强决策分析,避免盲目的经营决策的实施。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受到限制。就国内企业而言,相当多的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认识不足,仍将其视为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没有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职权,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树立其在内部检查和监督方面的权威性,进而取得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等同看待,认为依靠外部审计已足矣,却不知内部审计有着区别于外部审计的特定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重视。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管理意识不到位,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对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使企业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了人员成本,在改革、转制进行机构调整时,或撤并了内审机构,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尽管设置了内审机构或人员,但该设置只是碍于监管部门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作用甚微。第三,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充分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同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然而,现在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设机构,在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向经营管理层汇报工作,并由其决定薪酬待遇。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企业的利益限制,未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合理评价。第四,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制约了审计的效果。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内部审计专业的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同时,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进入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尚待提高。第五,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履行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能够涵盖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经营业绩真实性、经营管理效率型、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性等情况。由于现阶段不少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尤其是那些非上市的企业,缺乏公开的、公众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仅限于股东的需求,甚至于仅为公司经营管理层提供服务,这就导致内部审计的信息运用程度受到了局限。股东仅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内部审计结论,管理层仅从短期的业绩目标使用审计结果,没有重视审计信息中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如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营业绩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漏洞,进而未能在经营决策中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出更好的改善措施。
二、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向管理审计方向转变内部审计总体发展趋势显示,内部审计职能正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和决策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管理审计的业务应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大中型企业应努力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要求,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型为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效能,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经营、可随时掌握运行动态的特点,开展以预算执行、经营绩效、内部控制、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经济责任等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合规性、适当性和效益性的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塑造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二)完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
向集中管理方向转变有效的内部审计,通常是以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为基础,在良好的审计环境中实现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都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国内企业而言,欲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进入国际市场等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市场经济,首先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与此同时,大型企业集团的涌现,逐步形成多层次投资关系,上级企业内审机构与成员企业内审机构由一般的行政领导关系,上升为集团层面的治理和控制关系,由上级企业内审机构对成员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或考核成员企业审计责任目标的机制,实现内部审计由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升至相对的空间,也使得内部审计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内部审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确保企业更加有效地部署内部人力资源,同时有助于企业执行标准化的审计流程,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的独立性以及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ERP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为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的改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销以及财务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根据需要扩大审查的内容;运用审计软件进行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测试,样本分析结果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由计算机完成审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相比手工复核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具有审计思路清晰、审计重点突出、步骤转换方便快捷等特点,效果显而易见。
(四)保证内部审计的畅通沟通,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
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审计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重要股东、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得到适时的传递,重要信息须及时报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审计部门可以区分不同层级的接受者设计不同内容的审计报告,有针对性地阐述审计报告,从而更加清晰明了地向各层次的管理层传达了审计结果和他们所需采取的措施,确保了各层次的管理者能充分掌握审计信息、明确执行方向。
(五)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内部审计; 控制监督; 建筑企业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了能够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包括设置内部审计机制,通过对企业建筑施工的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为公司的内部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由于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尚处于发展建设阶段,许多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难免会有一定的缺陷,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1.内部审计的定义。我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发的的“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作了如下的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估运行的组织内部控制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该组织准确实现目标。”正如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包括:项目实施的合法性、适当性和监督的有效性,以及利用资源的状态和项目的总体目标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这一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内部审计领域特点,都有其特定的审计内容。本文主要是研究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用。2.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分包商提供的信息以及材料,包括工程设计、材料消耗以及目标的实现。审查和监督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以及消耗,对建设项目材料的收购报价,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消耗进行审核和监督。审查建设项目的价格来衡量实际的情况,即审查和监督在建项目的准确性和建设完成的实际情况,即监督和审查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对建筑质量进行审计,也就是施工方是否采取必要措施,按照施工合同的质量保证审查和监督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尽管中国的建筑业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使中国的建筑市场仍然有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和异常低价竞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得建筑公司的经营方式破坏了建筑企业之间健康的良性竞争。再加上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直接影响建设的投资项目的成本。加上施工技术和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施工企业项目审计工作。1.现阶段,国内一些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管理审计工作在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深度远远不够,仅仅涉及到建筑项目的财务收支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的审计工作,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2.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建筑企业没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使得有关于审计监督的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审计制度和监督管理计划,呆滞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承受风险。3.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的项目审计工作还是以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主,缺少事前及事中审计。而且事后审计方式与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相符,因此使得审计结果缺乏时效性。此外,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方法守旧、形式单一、程序简单,导致出现审计无法跟紧时展的潮流、审计取证不合理以及审计结果存在较高的风险等问题。
四、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实施
通过上述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方法比较简单,比较单一,管理和技术比较落后,这使得审计结果不能达到企业预定的目标,并且有可能导致施工合同的违约。目前企业存在着管理、投资、欠款等各种风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审计工作,必需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确保项目的施工能够有效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您可以为实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设置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积极对施工进度、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控制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同时对建设项目的利润情况进行分析和测试,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意见。财政收入的建设项目和支出审查情况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的产值,利润和风险评估,发行中期建设项目控制报告,以达到有效控制和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实质上就是实现项目审计目标的过程,主要是建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实施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只是项目审计的一部分,而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施工方案、物资的供应、资源的配置等重要因素的审查和监督,需要工程技术、经营计划以及审计部门本身等多部门参与。项目内部审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下达审计通知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交换审计意见等。以下就是对建筑企业项目内部审计进行具体分析:1.项目成本考核指标的审查和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审查和监督的成本核心是确保审计结果对企业目标的准确性,并在建筑合格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坚定化,主要是分析影响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计划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材料和设备提供、工程机械配置等进行审核和监督,这些指标超过了审核工作的一半。例如,对分包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实施和执行适当的审计程序,对审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如果存在大量的子项目工程,可以适当的对子项目工作加强审查和监督。要通过选择或者制定审计所需要的管理表单,在审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认真记录并且进行深入研究。2.材料物资的审查和监督。建设项目在材料上的支出往往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达到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一定要注意审查和监督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消耗。可以对施工方申请购买的材料和用品进行统计处理同时进行审查和监督等,以确保采购招标的合法性。通过该项目的预算和对价格财务数据双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理性判断偏离材料预期的供应数量。其中的价格,可以查看采购合同及对相关材料市场的发票进行调研等方法来确定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数量方面,我们可以回顾材料和用品的使用和消耗来客观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性。3.资金拨付情况的审查和监督。资金拨付情况的审查和监督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业主资金能够及时到位,避免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对建筑企业的资金支付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按照有关审批程序及时支付资金,避免出现挤占、挪用以及超支等现象。此外,还包括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情况的审查和监督。总之,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工程结算以及采购等一切财务活动,即包括项目管理责任制、程序控制、预算控制、决算控制等其他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全面的项目内部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资源取得、转换、消耗以及收益的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审查的过程。从中可以得出,内部审计的目的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中,在于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改善,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许国君 单位: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文学.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1.
[2]周靖.施工企业工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审计月刊,2012.
1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对企业内部实施的综合性管理方式。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控制的设置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识别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内部控制方式,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企业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设置企业的部门机构、岗位职责、管理权限、管理机制,建立各种控制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运营过程中的操作、监控和授权,明确岗位与权责的关系,对于企业员工在工作时出现的重大违规操作行为和虚报假账等信息进行查处,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运行;了解企业目标的实现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确保企业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围绕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内部审计要评估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特别注意高风险的经营项目中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威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的缺陷,通过监督与评价,可以达到经营项目如期完成的目的。内部审计通过基础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可将投资、资金、预算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具体实施如下:
(1)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审计。资产投资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风险管理要预测分析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决策、工程的预算和决策、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工程实施的进度以及经营之后的评估等各个环节,项目风险对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2)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审计。资金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动力,如果不能及时收回投入的资金或者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将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成本的核算,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销售、经营成本收取和利润的获取,这说明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安全。通过许多实例证明,企业资金短缺的一个方面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管理中出现权责不一致的现象,各个环节的控制不力。完善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对资金的使用权限和流向进行控制管理,建立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核算体系,完善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格限制不良的财务资金流向,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3)预算管理过程的控制审计。预算管理审计的内部控制分为评估预算编制、预算实施和预算的调整三部分。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常规工作,项目预算专员是不可或缺的,预算编制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采用零基方式进行分项预算,按照项目预算程序编制和调整预算;其次审查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成效,预算方案的调整和采取的更变措施等,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和顺利完成;最后对内部控制的效能进行评估,以便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的生产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手段
(1)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控制的关键切入点是否精确。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提出修改的措施。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内控措施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内控措施是否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执行等。内部控制要确保在各岗位和各部门的控制要科学合理,是控制结果能够起到岗位、职责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比如出纳和会计职责要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实行,出纳不得实施会计职责,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企业的货币资金业务不得由会计或者出纳一人办理。出纳就是保证银行现金、账面现金和实存现金的一致性,不得贪污、挪用、私存现金。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收集企业有关的管理制度、规章,同时也可以向有关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通过调查表法和记述法等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性进行测试。
(2)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遵循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点进行测试,分析哪些控制点建立了内控制度,哪些控制点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同时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业务运行中的执行情况,审查管理制度的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控制点虽然设置了但是执行力度不够,规定控制点的设置不切合实际,导致制度无法执行。测试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程度,审查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根据测试结果做信赖度的分析,评价系统内部控制的程度,找出薄弱点和失控点,确定审计重点,重新进行实质性测试。
(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系统也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发按照企业的目标实施,各项活动能发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对会计报表、账本和凭证等直接涉及财务的资料进行审计外,还应该关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另外,内部审计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可以对某项经济活动进行专项审计,如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销成本等费用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审计与企业利润获取的各项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当前,许多企业都实施目标管理,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各个部门目标的实施情况,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施。许多企业通过兼并或者收购等方式下属了许多子公司,母公司为了发展子公司的业务交易进行扶持,导致子公司的业务量主要来自母公司,但是随着子公司的发展,母公司所占的业务量比例逐年下降。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交易量分析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能力,并为子公司的经营发展制定经营决策。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监督与评价一种手段,在公司治理中达到权力的制衡和促进公司业务的有效运转。现代公司治理中主要一项内容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第一,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受公司的委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和监督;第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它是独立与企业其他部门和业务管理之外的控制层,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或者决策层负责,对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提出审计意见,以便减低部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制造“软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设计;第三,从今年来企业现代化建设来看,内部审计的只能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咨询领域;内部审计的重点可以扩大到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领域。内部审计除了向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审计查出的资产不良和经营不善的信息之外,还在问题查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方式和途径
(1)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架构,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来说,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地位越高,审计发挥的作用就越好,审计过程减少其他机构的施加的压力;从审计的效率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直属于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样可便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审计报告的权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作为地理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第三部门,以其较强的独立性对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的审计结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企业文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企业治理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企业治理过程中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就是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中,各企业在纷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三结语
(一)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规模小,责任体制不够完善,企业管理者、财务负责人甚至物资保管员都由同一人担任,管理权与经营权过分集中,缺乏岗位间的制约性。此外财物核算体系不健全,造成信息的真实性不高,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困难。有些企业表面上虽然设立了监事会等内部监督机构,但害怕自己的权利会受到限制,对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赋予真正的权力,造成管理者的独断专行,是增加风险的内部原因。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审计是一项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审计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审计结论。在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态度也不够谨慎,缺乏独立性,他们也不能及时了解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状况,及时更新知识,做出的审计意见缺乏可信度。另一方面低素质的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现压低审计成本、违规收费的行为,造成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使审计风险明显增加。
(三)信息需求程度不高
中小企业审计只是想得到好的审计结果,没有认识到审计在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它们多数会选择成本低、速度快、程序简单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忽视会计师事务所的资质、信誉等核心价值,即使从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会及时解决。银行作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贷款条件要求低,经常出现违规给企业贷款的现象,使审计风险加大。
(四)外部监督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对国家审计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像大企业一样,对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也不够重视,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应付部门检查,要求财务负责人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国家审计监督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往往对地区的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审计风险日益凸显。
二、中小企业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要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尽量做到人员的合理分工,做到经营权与管理权有效分离,避免一个人担任相互制约的多个岗位,合理实施内部分工,降低管理者的绝对控制权,避免家族式的管理。赋予内部监督部门真正的权力,真正实现对管理者监督、检查,而且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管理与监督。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环境,建立奖惩责任机制,对企业有积极作用的员工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倡导每个人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能认真执行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根本对策。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
审计人员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执业规范和理论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减少失误。其次要提高自身道德和风险意识,不被金钱诱惑,保持独立性,做出公正合理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合理预算出必要资金,用于定期对相关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强、道德品质高、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采用的方法要根据时展不断改善,不再只是以财务数据为依据,而是采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审计,由原来的事后审计逐步转向事前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建设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
(三)严格规范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被审计”观念为“要审计”,认识到高质量的审计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从最初的会计数据到财务报表要严格监督,定期进行清查,不只以得到审计结果为目的,而是更注重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银行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要严格控制贷款业务。规范信息质量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
(四)加强外部的监督力量
一、内部审计概述
审计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一些美国企业经营者,为了揭发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和弊端,就采取派出专门人员对本企业的分支机构进行巡回审计的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内部审计的雏形。到了三、四十年代,企业内部审计随着大型企业的逐渐增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41年,美国创建了“内部审计师协会”,随后制定了《内部审计职责条例》,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及人员职责。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在内部审计工作广泛开展并取得更多经验的基础上,该协会又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人员的要求以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执行程序等作了原则规定,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至此,美国的内部审计日臻成熟和完善。
二、内部审计中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机构要独立于企业行政管理系统之外。山西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即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模式。大家知道,现代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事后监督,而且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还要对企业制定政策的过程和决策过程进行监督,如果采取前两种模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只有在企业监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其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保障,因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内部审计的监督不力内部审计要从“监督管理型”向“监督服务型”转变,也就是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企业价值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就是说,内部审计在监督过程中要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不仅要指出企业决策过程、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科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使企业管理当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山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当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内部审计人员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具体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强化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监督检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积极主动依法纳税,坚决杜绝偷漏税现象。
三、内部审计的控制策略
(一)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目的除了保护资产和检查财务资料准确可靠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以达到系统目标,同时还为了提高经营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决策管理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一个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减少内部审计风险最有力的保证之一。
(二)加强会计内部审计的重视会计内部审计是一项全部人员共同协作的工作,事业单位各部门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指导,从而促使各项经济活动项目顺利开展,才能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各级管理主体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的会计及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影响和制约公司经营目标的各种因素实施约束和监督的管理活动。同时,会计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公司所有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都需要纳入内部控制标准的范围以内。因此,要提高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企业化经营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只有使内部会计审计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内部会计控制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真正产生作用。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相关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要做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重要,所以,事业单位一定要拥有一支具备专业业务知识以及良好思想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做到这些,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的功能。同时,企业单位各部门管理者也应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落实自己的责任,从而杜绝那些违背法律的事情发生。会计人员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仅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实施内部控制中,要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步步跟踪,监督到位,具体到每一项业务都有相关的责任人承担。另外,在专业人员的选拔任用方面以德为先,净化专业队伍,造就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队伍,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良性运转。
作者:王婷 单位:西华岳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工作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他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简称IIA)的最新定义,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工作和咨询活动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可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能是确认和咨询,其他传统意义上讲的经济监督、评价是通过这两大功能来实现的。
1.确认职能是一种为了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的审查证据的行为。例如,对财务、绩效、合规性、系统安全和应尽责任的审查等,确认不同于会计的计量及其他业务具体职责的履行,内部审计可对这些活动进行再次测试或评价,判断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咨询职能即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这种服务的性质与范围是与客户协商确定的,目的是在内部审计师不承担管理层职责的前提下,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以及控制过程,例如顾问、建议、协调、培训等。随着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风险难以捉摸,集团下属企业自身判断能力的不足,以及企业各部门业务知识的狭窄,集团或企业内部咨询变得较频繁,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一方比较适合担任这一角色。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一)单一领导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只对一个上级主管负责,具体又分三种情况:
1.内部审计设在决策层。也就是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总经理的任免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将会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师组成。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2.内部审计设在监督层。即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没有经营管理权,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监事会是制约董事会、管理层的有效机制,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以及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目前监事会的权利和地位并不能保证其职责的有效履行,更多的时候,监事会是一种政府公共治理的形式而已。内部审计师设在监事会不仅不能强化内审的监督职能,反而会极大削弱内部审计的其他职能,如咨询服务职能,也就不能实现通过内部审计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内部审计设在执行层。(1)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审计机构是独立于财务部门的管理部门。这种组织模式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利于通过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是这种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2)由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受同一人领导,独立性不是很强。(3)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一般受党委书记领导,这种模式只是简单地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经济监督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现代内部审计的实质。
(二)双重领导模式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广泛性,单一领导模式下,领导职权的有限性限制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而与单一模式相对应的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企业行政统一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此基础上,理顺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行政审计报告向管理层报告。这样的双向报告关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这样的组织模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的人事管理、资源计划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从目前现实情况考虑,此种模式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它也是IIA所倡导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和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于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构建层次分明的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和对下属成员公司各有侧重的审计框架,可有效防范集团企业的内部失控,增强集团控制力,形成更有利的集团竞争力。
三、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内部审计为达到为组织增值的目的,将自身的业务扩展到公司的各个不同领域,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由精通组织各个领域知识的专门人才组成,内部审计人员不再单以财务或会计专业人员为主,而是知识面更加广泛,知识结构更加复合化。新西兰卫生部的内部审计长SteveBrazier认为,内部审计师需要学习专门能力,以应对行业中发生的变化,这些能力包括:(1)深刻理解客户的需要;(2)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3)在关键问题出现时提出建议的能力和预见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4)强调审计师作为创造价值的企业内部顾问的作用,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多元化背景。
四、工作环境
要吸引企业中其他部门的精英到内部审计来,或者在短期内留住那些年轻有为的经理,就要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审计人员能够获得公司其他部门的重视和尊重,并拥有气氛融洽的工作环境。为了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不断的创造性,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公司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环境的创造需要整个公司的努力。
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资源配备,并不是意味着要将所有资源专属于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只是对资源的一种合理运用,将其变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特殊部门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总之,内部审计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实体,而是作为一个特殊的职能部门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因此,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而应该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以增加组织价值为最终目标,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合理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提高组织运营效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高效化和集中化趋势
(1)内部审计工作地位和独立性的提升针对资料分析发现,新时期的国有企业中大多数都进行了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总经理、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负责,所受到的制约和干扰较小,权利相对较大。随着审计工作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地位日益加强,相应的领导层次也有所提升。而有的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实行了双向领导体制或双向报告制度。这种做法,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操作,也更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高效开展。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公司董事会委员会与集团公司管理层的双向领导体制。在审计行为上,该公司的审计制度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进行制定,由此来对其财政预算、编制构成进行指导,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审计目标。而集团具体审计工作的详细部署和实施,由公司管理层进行具体执行,并同时负责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总结和整改。另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有限公司属国营老厂,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审计体系进行了积极改革,提高了审计部门在单位中的地位。对审计领导体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该公司审计部划归北汽集团董事会审计会直接领导,审计过程中遇重大事项须直接上报集团董事长核准审批。而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采用总经理直接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向集团领导班子负责,审计工作效率较高。
(2)集中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政出一门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较多的国有企业采取的依然是以预算三级管理为基本模式的管理方法。按照法人单位的行政分级进行管理。这样,每个级别都有自己的审计人员。看似分配完善,但是在企业活动逐渐增多的今天逐渐显示出了它的弊端。其弊病主要有三:首先,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使得审计人员不能够从全局出发,只是从自己独立的视角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受到上级领导和机构辖制较多,不能独立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其次,人员分散,无法应对在市场经济中对日益增多的经济活动的大量繁复的审计工作,甚至很难完成审计三级复核这样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要求,容易增加内部审计的风险;第三,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较低,容易造成监管力度不够。同时,机构臃肿,信息的上传下达受到较大阻碍。甚至造成了一些二级单位对下属三级以下单位的审计监督的缺失。而将内部审计部门实行集中化管理是一种提高效率,精兵简政的有效方法。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首先提出了“大审计”的概念,具体实践为成立“南方电网审计工作协会”,并将其作为在该公司审计部下属直接管理挂靠的一个职能部门,有效地将原有分散的审计人员和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中畅通无阻。另以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例,该有限公司撤销局下属各单位的审计部门,由局审计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履行审计职能。人员编制统一规划,人力资源统一配置。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3)派审管理结合集中管理的模式审计人员集中于“大审计”部门后,在下属单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时,通常采用由集团层面向下属企业派出审计人员进行派审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各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情况,最终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的内部审计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依然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将各下属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集中到集团管理层。具体子公司审计工作由下属单位审计负责人的审计副总监兼任。从级别上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提升和重视。以此加强对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
2.深化与其他内外部机构的合作与联动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的扩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账面收支的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已经拓展到风险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审计方式也向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审计监察部为例,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通常形成一个由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大审计组。使内部控制检查能够兼顾专业性和力度。同时,结合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对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察,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能够有效地甄别。
3.审计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适应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完成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审计工作者应该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采用一些创新性的审计方法。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为例。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采用包括风险问卷评估法来规避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对审计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对部门主管人员进行访谈、审查关键内部控制手段的有效性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在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分公司较为分散,数量较多,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结合现实情况,酌情进行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和离任交接等三种内部审计模式。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审计。既保证了内部审计过程中对于实务情况的了解,有兼顾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在账目审查之外,同时关注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账外事项,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有较好的效果。
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