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2:4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系统建设工作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切实搞好事关煤矿职工平安的生命工程和提高煤矿平安保证能力的基础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煤矿平安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平安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办〔2010〕141号)文件精神.依照《国家平安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知》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平安发展理念,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平安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煤矿平安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平安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办〔2010〕141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监管,以煤矿为主体,强化煤矿平安技术装备手段,构建完善煤矿平安技术保证体系,提升我市煤矿平安保证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煤矿平安状况继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统一领导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
辉县市政府要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相应组织机构。每季度向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三、职责分工
一)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地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每季度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煤矿平安监管部门报送1次工作进展情况。对未按期达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要求的生产矿井,依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关闭。
二)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我市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行监督监察。对未按期达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矿井.报请上级部门依法吊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平安资格证。
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对我市煤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期达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煤矿.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对拒不停产整顿的,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对我市煤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期达到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煤矿.
五)市工商、国土资源等部门:对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依法提请发证机关吊销有关证照。
四、目标任务
一)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目前使用山东淄博瑞安特自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J76N系统,辉县市龙田煤业有限公司程村矿井(以下简称程村矿井).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测瓦斯、风速、负压、一氧化碳、温度、风门开关等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监控煤仓煤位、水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系统对所有监测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处置后分类存储,并提供二级和三级数据库存储备份,监测数据永久保管。
包括系统的通信传输状况、传感器、分站故障分类统计等监测系统的自身故障诊断。该系统具有提供多种诊断功能.
对所有数据和报表都提供打印输出功能。该系统具有动态模拟图显示、实时监测表、柱状图、实时曲线、报表统计、定制报表、历史曲线、当地远程报警等功能.
瓦斯传感器45台,目前井下正在使用的分站有18台.一氧化碳传感器7台,风速传感器5台,温度传感器11台,设备开停传感器、馈电传感器、风门状态和风筒状态等各开关量传感器47台,能够满足现有生产状况的需要。
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必需于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
责任单位:辉县市政府、程村矿井。
二)建设完善人员定位系统
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程村矿井使用的人员定位系统是北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干部跟班下井情况,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运动轨迹。
配备定位识别卡人员841名,现在井下共有基站8台.相对来说基站配备缺乏,井下基站信号覆盖率不能达到100%,需增加井下基站数量,整改完善工作必需于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
整改责任单位:辉县市政府、程村矿井。
三)建设完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均安装在地面的空压机房内,程村矿井现有四台空气压缩机.其中二台SA120A型螺杆压缩机,排气量213m/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机功率132KW,另二台SM475型移动压缩机,排气量133m/min,排气压力0.7Mpa,配套电机功率75KW现有压风设备完全满足井下平时的用风需要,且能力较富裕,发生灾难时可为井下矿工提供通风供氧的需要。
沿主井筒敷设至井下用风地点,压风自救系统管路采用φ1594.5mm及φ1084mm无缝钢管.以利于发生灾难事故时为抢险救灾工作发明条件。
该矿所有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内每隔100150米设置一个避难硐室,根据程村矿井《平安专篇》要求.避难硐室有工字钢梯形棚支护和U型钢支护两种,长度均为4米,可同时容纳20人。硐室内设有供给空气的设施,设有减压和过滤装置并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硐室必需严格按设计施工,掘进到一个布置压风自救硐室处时,必需及时施工压风自救硐室,否则严禁再往前掘进。
掘进工作面的压风自救支管距迎头距离坚持在2540米的距离,压风自救的支管必需全部接到所有的采掘工作面.并设置供气阀门。压风自救的支管必须接到回采工作面的上下顺槽平安口往外2540米内,并设置供气阀门。
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善工作必需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责任单位:辉县市政府、程村矿井。
四)建设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水全部由工业场地地面生产清水池(V=3003m供给,程村矿井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与井下消防管道和井下洒水管道采用同一供水管网.水量和水质符合饮用水的规范。
采区下山口,程村矿井井下按《煤矿平安规程》要求设有完整的消防洒水系统。主、副井筒马头门两端.掘进巷道迎头,胶带输送机机头,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爆炸资料库硐室入口,采区下山、工作面运输及回风顺槽等水平或倾斜巷道每隔50m设置消火栓。
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以及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等的转载点上设置喷雾洒水器。
防尘及冲洗巷道。掘进巷道中煤巷每隔50米设一个DN25给水栓.
防尘及冲洗巷道。设有供水管道的下山及顺槽每隔100米设一个DN25给水栓.
防尘及冲洗巷道。煤仓、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一个DN25给水栓.
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内,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靠近上下入口30m内.采区回风巷等处设置风流净化水幕,控制巷道中的含尘量。
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内的避难硐室内必需全部接入供水施救水源。
主要装置地点:
1.采掘工作面每隔150m装置一组供水阀门。
2.主要机电硐室装置一组供水阀门。
3.井下所有避难硐室安装1组阀门。
按要求的地点及数量进行装置。4.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时.
一般主管选用DN50,5.单独供水施救系统.支管选用DN25
6.供水管道阀门高度:距巷道底板一般1.21.5m以上。
装置。7.供水施救管路水平、牢固.
阀门手柄方向一致,8.供水施救部件齐全完好.且与主管平行。
9.供水点前后2m范围无材料、杂物、积水现象。
日常维护:
明确维护人员进行周检1.供水施救实行挂牌管理.;
2.周检供水管网是否有跑、冒、滴、漏等现象。
3.周检阀门开关是否灵活等;
坚持饮水质量。4.需定期排放水.
5.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相应的处置。
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工作必需于今年11月底前整改到位。
责任单位:辉县市政府、程村矿井。
五)建设完善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主副井绞车房,依照《煤矿平安规程》要求.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所有采掘工作面,均应安装电话。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矿井地面变电所和地面通风机房的电话,应能与矿调度室直接联系。
能够及时用电话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当发生灾变时.
井下固定场所已占用42门电话,目前井下共有49个电话分号.并全部接入程村矿井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能够实现与矿调度室直接通话。目前能满足井下通讯的要求,但因程村矿井所有回采工作面均需采用全覆盖底板注浆加固,底板加固过程中,要求每一个钻场均有直通地面的电话,工作面按1500米长度计算,每个工作面需要设计钻场30个,需要施工避难硐室20个。如果按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底板加固,需要在现有电话分号的基础上再增加100门。
对通讯系统的扩容和完善工作需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成。
责任单位:辉县市政府、程村矿井。
六)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数量能够满足井下人人佩带的需要,目前程村矿井正在使用的自救器为防护时间1小时的过滤式自救器.但根据《国家平安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的通知》中规定,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在2012年1月27日后将禁止使用,该矿必需在今年底前将正在使用的过滤式自救器全部换成隔绝式自救器。
凡井下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平安撤至地面的,依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10.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其他矿井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应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11.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越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煤矿平安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平安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政办〔2010〕141号)文件规定,紧急避险系统必需在2012年12月底之前建设完善,投入使用。因此需要在2012年底前,将第五联络巷改造成永久避难硐室,并保证在2012年底前改造结束。第五联络巷位于集中轨道下山与集中胶带下山之间,距副井底1360米。第五联络巷全长56米,已全部用φ3500mmU型钢圆棚支护,有效面积可达150㎡。永久硐室内需将压风管路、水管、通讯电话、照明等全部接入,需专门进行设计,设计必需符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该矿要成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办公室,今年底前.配备专门人员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维护和日常管理,保证紧急避险系统始终处于正常选用状态。
围绕全国一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群众满意”目标定位,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群众满意城管”工作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年度依法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执法的理念,以依法执法、合理执法、高效执法、透明执法、诚信执法、廉洁执法为基本要求,全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时提高乡村管理行政执法的工作水平,适应乡村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建立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城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全局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调查研究,提出和制定具体工作意见,指导、协调、督促各科室、各单位落实本实施方案。
三、基本目标
到年底,局各科室、各单位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显著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素质明显提高,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依法履行城市管理七个方面行政处罚职能,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街面管控水平明显改善;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科学、完善;分工科学,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行政处罚正确率达到100%以上,行政执法工作的考核成绩在全市和市局系统名列先进。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1.健全行政执法决策程序。涉及年度执法工作意见、重大专项行政执法活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应当建立队员参与、分级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依法公开制度和逐级报告、备案制度。
2.建立行政执法决策法律审查制度。进一步深入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完善城管处罚自由裁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科室、各单位起草拟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执法事项的,应经局领导班子合法性审查方可按规定报批制发。
3.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决策实施的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要加强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和反馈工作,制定科学可行的决策评估办法,定期对决策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工作考核,实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局系统干部的学习。建立局系统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全面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及时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2.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局系统干部和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带头学好行政执法方面的综合法律知识和城市管理七个方面的专业法律知识,全面理解和精确掌握法律基本原理,熟悉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常用规定和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监督本级机关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局系统其它工作人员也要结合各自的工作任务,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增强综合法律和专业法律的知识素质,提高自身依法协调、依法处理投诉、依法宣传、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执法业务的培训和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法奖惩机制,完善考试制度,激励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实行考试积分制度,并与考核挂钩。继续举办培训周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典型案例剖析、模拟执法、专题辩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务实管用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员依法行政水平。举办第一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城管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4.坚持和完善激励机制。开展星级中队、星级队员、办案能手、服务明星、最佳案例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示范效应,激发广大执法人员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性,促进执法队伍建设。
(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
年将继续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使电视正常有画面、电台正常有声音、网络正常有资讯、街头正常有阵地。
1.继续开展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月活动。深入中心广场、街头、居民区,进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活动,现场向广大市民做好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服务。
2.积极开展“城管文明共建”活动。与学校师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街道、居委会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3.进一步开展“城管贴民心”工程。继续围绕城管执法“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工作主线,坚持文明执法、服务管理,将惠民措施件件落到实处,并进一步挖掘城市管理惠民举措,以品牌建设的理念,加强宣传造势,在全市打响“城管贴民心”品牌效应。
(四)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严格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1.健全行政执法各项制度体系。要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案件逐级审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集体讨论和核审、备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范,罚缴分离,暂扣罚没物品处理,立案监督,处罚听证,错案责任追究,国家赔偿等系列配套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与行政监督月报等制度,推进执法过程文书化,执法结果案件化,执法效果最大化,确保行政执法案件合法合理;着力加大对违法占道经营执法结果的监督。
2.严格制度的贯彻执行。教育全体执法人员自觉遵章守纪的基础上,加大执法执纪的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自由裁量适当,执法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有序,执法形象良好,执法绩效明显,政府、人民满意的目的。
(五)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1.继续深化政务公开。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按照“阳光政府”、“透明执法”的要求,在现有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条件和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暂扣罚没物品的处理结果、去向的公示工作,逐步公开处罚结果,公开投诉处理进程和结论,公开强制拆违进程,公开执法工作统计数据等一切依法应当公开的行政执法工作信息。要创造条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执法政务,扩大公开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为广泛接受外部监督奠定基础。
2.自觉接受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监督。要主动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工作,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检查、评议意见和建议,并在工作中积极改进;认真、及时地处理好人大、政协的提案、议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并及时反馈。
3.认真接受复议机关的行政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要正确对待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正当行为,按要求积极做好复议申请的答复和出庭应诉工作,按时向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证据和执法依据。对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坚决执行。
4.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真诚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通过部门、政府网站、城管网站、网络、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系统各项工作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批评和建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整改的,要坚决整改,取信于民,不得推诿拖拉;对确有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整改或不能整改到位的,也要坦诚相待,如实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谅解,不得闪烁其辞,模糊不清;对确实不属城管执法机关管辖的事项,要认真向投诉人告知正确的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或者代为转办、移送,不得不闻不问,态度生冷。开展聘请志愿者和继续做好聘请行风监督员工作,进一步广开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一、建设意义
电子监察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的行政监察方式,它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行政监管模式,实现监察方式、监察内容、监察手段和政府运行机制变革与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电子监察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一是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功能,对审批业务的中间办理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一旦出现办理超时或违规操作,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并启动督促、调查程序;二是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估功能,在汇总所有审批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浙江省电子监察绩效评估量化标准》,自动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量化评估。
建立电子监察系统,使行政审批的内部工作流程公开化,有利于实现行政监察由事后监察向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转变,由人为弹性监察向有标准的刚性监察转变,由个人行为监督为主向个人行为和行政程序监督并重转变,实现行政审批由内部进行向公开操作转变,对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建立“阳光行政”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阶段目标
根据省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任务,我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20*年8月底前,建立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到宁波、温州等电子监察系统试点单位学习取经。
2.第二阶段。20*年10月底前,完成我市所有在办事项(包括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政服务中心的非行政许可事项和其他在办事项)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和监察数据网络建设。
3.第三阶段。20*年11月底前,举办培训班,完成操作业务培训。
4.第四阶段。20*年12月底前,完成与省、嘉兴市监察数据联网,实现监察数据自动上报。
三、建设内容
1.实时监控。对每笔审批业务的五个基本环节(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以及可能出现的专家认证、现场考察等特别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对办理时限、补交告知时限、特别程序时限等三方面的时限监察;对审批业务办理流程的完整性监察;对退回办结、作废办结、不受理等可能存在问题的异常监察。
2.预警纠错。对承诺期限最后一个工作日仍未办结的审批业务,进行预警;对超过承诺期限一个工作日的,发出“黄牌”警告;对在出示“黄牌”警告信息后,仍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或办结的,发出“红牌”警告,督促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和落实整改。
3.投诉处理。针对各部门的投诉信息进行集中登记、转办、办结与结果评价,规范、监督有关部门处理。
4.绩效测评。依据《浙江省电子监察绩效评估量化标准》,系统自动评分,结合人工统计、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各部门行政绩效进行量化打分和排名。
5.信息服务。以“中国*”门户网站为依托,建立电子监察网页,公开各部门办理事项的明细列表、申请资格、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办理事项受理情况、办理状态、公告公示等相关内容的查询,投诉受理及处理结果信息,适当公布绩效评估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6.系统联网。在电子政务外网资源共享专网上部署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各审批部门等互联互通,并与嘉兴市和省监察系统互联互通。
7.监控中心。市电子监察系统监控中心待新行政大楼建设完成后再行建设。目前,将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大厅的现场视频信号传输到省监察系统监控中心。
四、实施方法
1.总体目标。省统一开发了电子监察系统应用软件,我市需按标准要求开发接口,从本市审批系统中抽取监察所需要的数据,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应用软件,对全市审批业务进行电子监察;并通过电子政务专网将我市的监察数据发送到省和嘉兴市监察系统,实现监察数据自动上报。
2.审批系统改造。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审批系统进行改造,与电子监察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国*”门户网站等应用系统整合,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管理,以便于企业、市民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也有利于各有关单位提升工作效率。
统一平台:即电子政务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各分中心窗口可直接登录到此平台,办理各自的审批业务,如受理、审核、批准等;各行政部门可登录到此平台查询,也可授权办理审批业务;各镇、街道可登录到此平台查询,并审批业务;各企业、个人可登录“中国*”门户网站查询,并申报审批事项。
统一数据:即审批系统的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条件、办理流程等基础数据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数据合一,一次录入,分别调用。
统一管理: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统一部署在市政府信息中心机房,由市政府信息中心统一维护,各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数据的及时录入和更新。
3.接口程序开发。按《浙江省电子监察系统数据采集标准》要求开发接口,从审批系统里抽取采集到的受理、审批过程、补交告知与受理、特别程序申请、办结等监察所需要的数据,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应用软件,对全市审批业务进行电子监察。同时将采集到的监察数据传送到电子监察系统前置机的中间数据库,前置机的“数据交换程序”自动将中间数据库里的新增数据打包发送到省级监察系统。对一些有条线审批系统的垂直管理部门,其监察数据通过其上级部门汇总到省监察系统,再由省监察系统将此数据分发到我市监察系统,以实现我市电子监察数据的完整性。
4.临时接口程序开发。由于审批系统改造比较复杂,很有可能影响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进程,由行政服务中心根据现用的系统,组织开发临时性接口程序,以确保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如期完成。
五、建设费用
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费用主要由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审批系统改造及接口开发、硬件设备及工作经费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应用软件,省里集中采购下发各市县使用,费用由省财政解决;系统软件,省里集中采购,费用由各级政府自行解决。审批系统改造及接口开发、数据库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工作经费,由市财政解决,具体建设工作由市政府信息中心承担,财政部门按实际建设费用拨付。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副市长胡志梁任组长;市府办副主任戴建忠、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徐在法、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刘中源任副组长;并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刘中源兼任办公室主任;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级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分管负责人,并落实具体承办机构和人员,积极配合做好电子监察系统的实施工作,保证建设进度。
2.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要求,落实好各自工作职责。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对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规范和审核,提出纳入市级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工作意见。
市监察局负责制订项目建设进度考核办法和行政效能考核办法,加大对各成员单位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协调,提出系统功能需求,对中心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升级完善,并按照电子监察系统数据接口标准,完成本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实时传送相关业务数据。
市财政局根据浙政办发〔20*〕95号文件和《浙江省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要求,安排落实项目资金。
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项目系统软硬件采购;项目建设的相关技术文档和技术保障工作,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及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工作;行政审批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相关技术保障工作。
各审批部门负责本单位审批业务数据实时传送,保证交换数据的稳定、安全、实时、真实,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滨城区河道工程分布在黄河下游左右两岸,共设有5个工程管理段,包含51.2千米的堤防、4处险工、9处护滩、5座引黄涵闸、18条穿堤管、缆线,公路大桥2座,浮桥1座,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等工程。
多年来,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一直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模式。自2000年试行了“管养分离”运行模式以来,群众护堤员全部下堤。各工程管理段根据所辖堤线长度,结合各自人员情况,把堤防分段落承包给专职堤防管理人员,进行堤防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险工、控导实行班坝责任制,根据工程长度、管理工作量,按一定坝段数量承包给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对涵闸工程采取了闸管任务岗位分工承包制的管理办法。
二、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作为水管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有些时候认为工程管理光花钱不出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运行管理模式落后,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由于管养分离经费迟迟不到位,既要管理好防洪工程,又要稳定发展养护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以每年有限的岁修经费难免顾此失彼,出现了饿着肚子搞工管的局面,养护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护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劳动技能偏低,生产生活设施简陋。
3.劳动工器具缺乏,机械化程度低,职工劳动强度大。
4.工程建设、管理、经营三者关系不顺。比如某些防洪基建工程的附属设施设计不健全就通过了验收(如护堤地未整理、排水沟等问题),给日后工程管理带来麻烦;利用黄河工程搞淤区经营开发时对工程管理面貌的影响考虑不足,给工程管理制造了障碍(如有的单位淤背区对外承包开发时,未落实好承包户相应的工程管护职责,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
三、滨城区河道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
滨城区河道的工程管理应认真贯彻中央水利方针,依照黄河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视野,提高境界,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以保持工程完整坚固、增强抗洪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建立“管养分离”良性运作机制为动力,以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景观点、“管养分离”亮点、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发展目标
要切实按照黄委会和山东局的总体布署(规划),消除近堤坑塘、堤河、井渠等险点隐患,强化工作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运用,逐步实现堤防标准化,控导工程标准化,继续开展工程管理“管养分离”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河道目标管理,实现工程管理数字化、养护机械化、人员专业化。加强植树绿化,抓好淤背区开发,实现重点险工公园化、淤区开发园林化、庭院、闸所环境优美化,实现黄河工程生态景观线的目标。创造出工程管理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搞好工程管理应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争先创新意识
工程管理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治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抗洪能力,而且还体现着一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落实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全面加强对工程管理各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直至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管理工作。
2.加强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各工程管理段要结合实际制定全年的工程管理工作意见和详细的实施计划,有条不紊地加强和开展工程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使工程常年保持完好和坚固。要坚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检查评比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便于操作的工程日常管理办法和工程管理奖惩制度等制度办法。靠狠抓各项制度、办法及责任制的落实,来促进工程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建设。
3.启动“亮点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亮点工程”建设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抓紧启动“亮点工程”建设。“亮点工程”建设应集工程标准、经营收入、生态环境于一体,加上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形象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局创名牌、上档次,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4.开展“数字工管”建设工作
“数字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各部门除了抓紧学习和研究外,还要注重这方面的动态。“数字黄河”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数字黄河”工程五大应用系统之一的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即“数字工程管理”)建设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必须了解“数字工程管理”的概念。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部门一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做好“数字工程管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认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摸清工程管理及系统建设需求等基本情况,关注首批“数字工程管理”试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以完成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认真总结经验,全面促进“数字工程管理”建设。
5.加快黄河水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滨城区黄河水土资源。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对淤背区实现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经营,引进推广优质林木新品种,建立起有规模、有特色的河防工程淤背区高效生态园。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创收,弥补工程管理经费的不足。
今年,我县旱涝态势总体平稳略偏旱,汛期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洪涝灾损失相对较轻。
据我县气象资料,20*年我县1月至10月降雨量为510.4mm,与常年值减少169.4m,主汛期雨量385mm比常年减少145.5mm,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情灾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汛期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雨季主要集中在6-7-8月。
2、短历时强降雨多,局部性明显。在降雨集中期,多次发生局部性短历时强降雨。据我县气象部门统计,在主汛期降雨集中时段,最大降雨量达22.8mm。(7月12日)
3、全县较大范围受洪涝灾害但总体程度较轻。全县8个乡(镇)0.63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倒塌房屋0.038间,公路中断2条次,毁坏公路12.5公里;损坏水沟67条,共计千米;农作物受灾0.2*千公顷,成灾0.137千公顷、绝收0.069千公顷。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0.10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0.037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0.0298亿元、水利设施0.0147亿元。
二、全年防汛抗洪工作情况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汛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防灾抗灾工作实际需要,对组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及时充实一批对防汛工作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防汛抗旱指挥的协调性、科学性。并下发了《××县20*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对全年防汛减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县防指还召开了专门的汛情分析会,对今年汛期降雨和洪水可能发生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不同阶段工作防御重点。根据往年我县降雨及受灾情况,同时,县防汛办向各乡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及时安排部署了我县了汛抗旱工作,为确保20*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汛抗旱物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加强救灾工作,汛期我局先后组织8个工作组深入羊拉、燕门等乡镇进行灾情实地调查,并指导乡镇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修复工作。在组织开展群众进行防汛抗旱救灾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防汛抗旱专项资金15万元,补助水泥320吨。经统计,全年共组织防汛工作组达12批次,深入全县六乡两镇指导和开展防汛抗洪工作,并积极组织农民群众投入防汛抢险工作0.11万余人次,农民自筹防汛抗洪资金12万元。有效的促进了我县防汛抗洪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河道治理工作。为确保河流的行供安全,在20*年汛期前,我县利用农闲,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河道清淤工作,全年共组织群众投工3000工日,重点对珠巴龙河流域域及县城驻地升平镇水磨房河及直溪河进行河道整治。
(四)是进一步做好预案修改完善和防汛责任落实工作。根据要求,为提高我县救灾反映能力,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印制了大量的防洪避险知识小册子、宣传画等,发送至每家每户,张贴于学校、村部等场所,提高社会防灾意识,确保群众对预案熟悉。防汛抗旱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思想,做到防汛抗旱工作早安排、早布置,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做到灾情收集整理上报及时、上传下达及时、抢险救灾迅速,有效的缓解了全县的灾情。在做好抗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落实各项制度,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万无一失。
在汛前,县防汛指挥部明确了重点防汛单位防汛责任人,确定了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汛期值班工作职责等进行了细化。
(五)是狠抓汛前检查和汛中督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4月中旬下发了通知,对各乡防汛及县防汛成员单位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各乡镇防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并做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和跟踪督促,确保及时消出隐患。县气象、国土资源、等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也都根据各自实际,全面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并做好安全隐患整改的检查落实和督促工作,特别是对重点部位进行了解详细检查,及时排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县防汛还联合县安监局等部分抽查了全县在建电站,及部分防洪堤、水毁工程的修复情况,督促各地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度汛。
(六)是加强防办能力建设。
(七)是充实抢险队伍和补充完善防汛抗旱物资。据统计,汛前,全县共组成各级防汛抢险队伍8支、160人;全县储备防汛抢险麻袋4万余条、抢险备用木材1200立方米和块石等物资。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防汛抗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教训深刻、值得反思:
(一)是中小河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城镇防洪能力亟待提高。全县多数村寨依河而居,这些河流防洪标准较低,大部分中小河流都未设防,特别是县城所在地升平镇,受水磨房河及直溪河两条河影响,防洪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中小河流和城镇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山洪灾害易发区多,监测预报预警设施少。我县山高坡陡,地理条件复杂,是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全县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面广。但由于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县范围内无一山洪灾害监测预报站点,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是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薄弱,防灾减灾体系亟待完善。我县地质地貌复杂,交通通讯不便,非工程措施落后,每年因降雨等信息不能及时进行预报和传递,防汛指挥机构不能及时进行防洪决策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四)是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水利基础设施抵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严重不足。
(五)是小型水电站防汛意识不强,安全隐患不少。主要是一些个体、股份制小型水电站防汛保安意识淡薄,对电站水库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电站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监督要到位。
(七)是地质灾害防范难度大。
主要是地质灾害发生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特别是一些未列入监测点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防范工作较难做到位,突然发生险情时易造成损失
四、明年工作重点
为确保2010年实现安全渡汛工作和抗旱工作,根据我县往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经验,20*年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
(二)是要认真开展冬春农闲时节的水毁修复工作,大力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河道清淤及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作;
一、系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武汉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为了保障日益剧增的生活垃圾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十一五”以来,武汉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到目前,已有汉口北、长山口、新沟、锅顶山、星火5座垃圾焚烧厂,陈家冲、长山口2座垃圾填埋场和华新陈家冲生活垃圾预处理厂共计8座垃圾处理设施建成投产,并实施监管。
但因以上垃圾处理设施多分布在偏远城区,较分散、路程远,随着监管对象的不断增多,传统驻厂巡查监管所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巡查人员、巡查时间和区域有限,无法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部位进行全面和实时监管,仅仅依靠人员巡查拍照无法满足要求,对垃圾计量、处理、污染物排放等相关数据的人工统计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滞后。现阶段武汉市垃圾处理能力与垃圾产生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某垃圾处理设施需要检修或出现突发事件时,需要对垃圾进厂车辆进行全面调度,在调度过程中如果无法及时掌握和准确分析各厂、各区的垃圾进厂情况,将严重影响垃圾调配的及时性、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各区对垃圾车辆运输和卸料过程监管手段不足,GPS、视频监控应用程度不高,未能对车辆驾驶过程中的超速、随意卸料、车容不洁等违规行为进行监控管理,不利于保障车辆驾驶安全,改善车容车貌。
因此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生活垃圾运输处理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垃圾运输车辆和各垃圾处理设施的远程集中监管,实现武汉市生活垃圾处理基础数据资料的智能化采集、统计、分析保存,为生活垃圾处置的综合调度、运行管理、远程监控、辅助决策、处理经费提供可靠可信的依据,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提供科技手段,提高垃圾运输处理监管水平和垃圾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现有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信息化现状
本系统对目前武汉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从中转站出发或者沿途收集直接运输至垃圾处理企业处理过程中的运输和处理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目前生活垃圾运输处理信息化现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未建立全市进场(厂)垃圾车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车辆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主要反映为大部分车辆未装车载GPS和调度屏,垃圾分流调度的信息指令主要依靠电话传达,缺乏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对车辆去向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时常发生垃圾车辆进厂后才发现未按分流要求进入指定的垃圾处理厂的现象,大大影响垃圾统一分流调度效果,甚至造成垃圾处理单位超负荷接收垃圾。
二是现有视频监控不完善。8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视频监控目前已有6座接入市城管委,还有2座待接入,其中已接入的部分摄像头因维护不到位,出现损坏无信号,且部分重要区域存在监控盲区,不能满足监管要求。
三是垃圾称重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主要体现为电子标签不统一,大部分单位均需独立发电子标签保证识别效果,致使同一辆车需安装多张电子标签,少部分单位采取兼容读卡方式,但兼容效果不理想,车牌号需人工输入;垃圾称重系统硬件设施不完善,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地磅称重系统缺少视频抓拍、道闸联动等系统,无法实现称重过程智能监管;软件统计和分析功能不健全,部分企业称重软件仅具备流水打印、查询和简单的总量统计,缺少按区、按车牌号、按时间等智能分类统计分析功能,需导出详细数据再人工进行分类统计。
四是暂未实现垃圾称重数据和各处理设施运行工况数据的上传统计。
三、主要的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的管理对象主要为全市17个区约655辆进场(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和纳入监管范围的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主要建设内容为:
1.建立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管理系统。(1)整合各区现有生活垃圾运输车辆GPS系统,为全市约655辆生活垃圾运输车安装电子标签和具备GPS定位、语音对讲、信息调度屏等智能终端。(2)建立全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基础数据库,实现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统一发卡管理和进场(厂)“一卡通”。(3)建立具备车辆身份识别、轨迹监管、违规预警、信息传达、语音对讲等多功能的调度平台,实现全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实时指挥调度。
2.建立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管理系统。(1)完成计量称重系统自动化改造(流程见图1)。统一升级改造8个生活垃圾场(厂)现场计量称重系统,实现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进场(厂)全过程无人干预自动化称重计量,同时具有违规到场(厂)车辆识别、自动语音系统提示正确去向等功能。现场称重系统与城管专网相联,将称重数据实时发送到生活垃圾处理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称重过程和计量数据的远程实时监督。(2)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原有视频监控系统,在地磅、卸料平台、垃圾库、灰库、渣库、公示屏等重要生产环节和区域增补摄像头,实现对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3)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行数据填报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运行数据和产物数据的填报与上传,经过汇总分析后对外公布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3.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综合监管平台。(1)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一张图”,实现对全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位置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监管数据实时统计、查询、分析。(2)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远程集中监管系统。根据监管需求,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场(厂)计量数据、视频数据和运行数据横向监管和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总体运行指标的纵向监管。(3)建设处理指标智能调度管理平台。在市固管处建设综合监管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各处理场(厂)运行工况,通过系统向各区城管委、各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和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下达垃圾调配指标,实现市、区和环卫所(车队、公司)对所辖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调度和应急指挥,形成四级联动的管理体系。(4)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考核评价分析系统。针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焚烧厂、填埋场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实现各区和各垃圾处理场(厂)电子化考核。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车辆运行数据、垃圾场计量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分析预测模型,每月编制考核及分析月报,供应各级领导决策参考。
四、实现的功能
生活垃圾运输处理智能监管系统将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城管现有信息资源,重点围绕武汉生活垃圾运输处理管理的各个部位和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监督,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效率。
1.视频监管统一接入,实现现场作业情况的远程实时监控。根据垃圾焚烧处理和垃圾填埋处理的特点,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在填埋作业现场、垃圾储存库、预处理车间、地磅房、炉料投放口、渣库、灰库等重要区域安装了摄像头,同时接入场(厂)方生产用摄像头,实现对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厂称重过程、焚烧状况、焚烧后的炉渣、飞灰固化、渗滤液处理、填埋作业情况等重要环节的24小时实时监控,并通过手动控制摄像头实现多方位监控,调取、回放、记录,随时掌握任意时段的垃圾处理情况,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全面掌握垃圾处理情况。
2.垃圾称重计量数据实时采集,实现垃圾称重过程的实时监管。通过统一各垃圾处理单位的称重系统,安装视频抓拍、车辆身份识别等系统,能有效保障垃圾称重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时采集称重数据和视频信息,实现垃圾计量的远程实时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监管手段,强化防作弊功能,确保计量称重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同时按要求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提供丰富的图表分析功能和查询功能,为监管部门的工作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多重信息实时共享,保障垃圾车辆运输调度顺畅。通过运用GPS技术与即时网络通讯技术,为市、区、所(车队、公司)、垃圾车辆、垃圾处理场(厂)构建信息互通的桥梁,形成分级调度管理模式,保障市级调配指令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区,各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分配辖区内各环卫所(车队、公司)的车辆去向并将指令信息传达到环卫所(车队、公司),环卫所(车队、公司)将指标分解落实到每辆车,确保辖区运输车辆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垃圾场(厂)进行处理,提高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调配效率和准确性(系统运行管理机制见图2)。
4.建立车辆准入机制,加强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统一管理。由各区对辖区范围内的进场(厂)垃圾运输车辆主要运输的垃圾成分和运输资质进行审核,将车牌号、所属单位、车型等资料信息填报至系统,经市级备案批准后统一发放进场(厂)电子标签准予入场(厂)。同时结合厂区地磅身份识别系统,构建场(厂)区门禁系统,防止未经批准的垃圾车辆随意进场(厂),打乱全市的垃圾处理秩序。
关键词:智能交通;城市拥堵;发展方向;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交通的定义及受关注程度
什么是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负荷、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为什么智能交通如此受关注
智能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出行时周围的环境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了,不少老百姓也开上了小汽车,汽车就相当普遍的进入了千家万户,随即“堵车”日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之处。智能交通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并且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交通便捷水平和安全性。当然,只有智能交通建立在城市现有交通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之上,才能有效发挥出它的作用。
以大型活动的交通智能管理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北京、上海、广州都围绕大型国际活动的交通管理和服务,开发和集成应用了各种为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的智能化技术,建成了大规模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例如,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公安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智能交通系统在这些大型活动中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保证了活动期间的交通通畅,也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出行服务的升级提供了支撑。
同时,以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的智能交通也已逐步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的出行中更加便捷、安全。基于数字地图和GPS的静态车载导航已走入千家万户,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动态车载导航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取得了初步应用,今后人们出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减少交通出行的时间。
此外,其他形式的交通信息服务也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例如交通运输部建立了服务于全国的公路信息服务和公路气象服务体系,北京、上海建立了基于路侧可变信息板的动态交通引导系统,广州市建立了集成各种交通信息源的、具备多种媒体服务方式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这些都为缓解交通拥堵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
目前智能交通可以堪称为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与前沿,它依托于现有的交通运载工具及基础设施,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把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目标,充分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多样化服务,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汽车的数量持续猛增,现有路网通行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拥挤现象日趋严重,摆在世界各国眼前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交通事故、能源消耗、交通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成为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变革了传统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从而保障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降低能耗并且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的交通系统被国际上认为是根本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专家、学者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3方面:
(1)为城市安全及交通管理服务。比如交通监控、电子警察、卡口、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公共交通等。
(2)为广大出行者服务,比如采集和诱导交通信息,智能公共交通、停车诱导等。
(3)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敏感地区的拥堵问题。
(4)为规划、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如交通数据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等。
三、智能交通缓解城市拥堵问题的方法措施
1.要不断发展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技术。从世界范围来看,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公共交通发展,我们要把建设“公交都市”作为发展目标,以公交引导城市土地开发和布局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要求实施公交投资优先、公交专道建设、公交财政补贴、合理限制小汽车、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公交运营智能化调度与安全保障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保障技术、城市公共交通多源客流数据采集、融合分析以及线网优化的关键技术、IC卡数据分析技术等智能公共交通技术,推动公共交通的智能发展。
2.要着重落实城市综合枢纽信息化。随着城市交通多元化的发展,客运枢纽环节在交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要为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依托的枢纽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广大群众在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时在枢纽的换乘和购票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包括枢纽运行信息采集、智能化换乘组织调度、换乘信息服务系统等。
3.要加大对城市路网控制引导与出行服务系统及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的研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机动车的数辆也日益增多,人们合理出行要通过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来引导。要研究城市交通拥堵自动收费技术,分析评价该项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用此方法有效控制交通流量。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区域间的协调控制技术、快速路交通控制等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旅行时间预测以及出行相关信息的来引导城市居民出行和泊车,以此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
目前,智能交通主要应用于我国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项目中主要集中满足在公路收费领域,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计重收费系统和联网收费软件。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将会成为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形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如何兼容和整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是当前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应用也就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也存在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系统。
3、城市公交信息化
当前我国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依旧落后,智能公交的调度系统在国内来说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但这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然而在地域分布上,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很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
从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上来看,会加大力度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面。首先将在50个左右的大城市推广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诱导等服务;在200个以上的城市发展城市智能控制信号系统,形成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在100以上的大城市推进大城市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和相应的系统的建设,加大电子化票务的建设与应用。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发展,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全球定位与车载导航系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出租车的车辆指挥与调度系统、城市综合应急系统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将表现为综合化、多部门驱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将来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会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相关的市民、公安交通管理、交通部门车辆管理、通信、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工作,这也注定了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趋势必然将是一个涉及以交通与公安为主的多部门驱动的发展过程。
五、结束语
智能交通管理,既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出行将更加便捷、更加愉悦,智能交通将让城市的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关于进一步推进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工作意见》
《中国智能交通》
《电讯技术》2012.04期
一、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的若干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提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并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协工作同样如此,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科协工作当前发展的需求,又不对今后科协工作健康发展构成影响的发展。这种发展必须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思想:
1、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是科协组织的属性所决定的,也是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科协组织及广大科协工作者必须牢固确立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时刻关注大局,围绕党委和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结合科协组织的特性,发挥科协组织的优势,以提高科学素养,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创新创业,促进转型发展为已任,认真完成党委和政府交给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科协工作的作用,确立科协组织在社会格局中的应有地位,并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必须始终坚持遵循规律,务实推进的思想。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科技共同体成长的规律、科技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科协作为人民团体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三大规律”,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好科协组织的“三大属性”,即政治属性、群众属性和学术属性;深入探讨“三大规律”,有利于我们认真地领会好总书记“12・15”讲话关于“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精辟论述,即科协工作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三大规律”,有利于我们充分地发挥好“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即科协组织要真正成为党开展科技工作者工作的得力助手,要真正成为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温馨之家;深入探讨“三大规律”,有利于我们认真地履行好“五项工作职责”,也就是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决策咨询、举荐人才和维护权益。
3、必须始终坚持依托机制,强化保障的思想。“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就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既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策略措施,实现既定目标。科协工作机制应包括工作机制、管理机制、造血机制(经费筹集能力)、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些机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科协工作的健康运行,因此,检验这些机制运行情况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确保了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各级科协组织都要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全面增强各级科协组织的活力,为有效履行科协组织的社会职能提供保障。
4、必须始终坚持立足长远,协调发展的思想。要确保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长远出发,研究科协工作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要重视解决科协工作各项事业系统研究不够、协调推动不够、保障措施不力等问题,这样才能解决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确保科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各级科协组织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宏观指导,明确科协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系统设计,进行前瞻布局,落实科协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应用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公众获得服务的公益性设施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途径明显增多,使科技人力资源成长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使科协系统的社会公益性资源配置明显优化,真正形成较为顺畅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联动机制。
5、必须始终坚持夯实基础,规范管理的思想。加强科协工作的基础管理,推动科协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种基础管理包括思想基础建设、组织基础建设、制度基础建设,这三大内容十分广泛,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思想基础建设包括正确思想观念的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正确工作作风的磨炼等内容。组织基础建设包括科协机关的组织建设、科协社团的组织建设、开发区科协的组织建设、企业科协的组织建设、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的组织建设以及今后有可能出现的新的组织形态的科协组织建设。制度基础建设包括活动制度、会议制度、议事制度、学习制度、财务制度等内容。各级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者都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强化科协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1、有关提高学术活动水平,增强学术活动实效的问题。学术贵在创新,创新重在交流。要发挥学术活动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体现学术交流的实效,通过学术活动的平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会组织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这就要求学会切实承担起学术共同体的责任,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权威性,增强学会凝聚力。同时,学会作为学术共同体还应该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优良的学术道德风尚,引导科技工作者共同遵守道德规范,这是学术活动保持健康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怎样加强学会管理,提高学会的学术交流水平和实效,而这又牵涉到学会运作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说,学会到底是独立好还是挂靠好?从理论上说肯定是独立好,国外的学会是越独立就越超脱,就越不受各方面的影响,学术上也就越公平公正。但在我国现在的国情下,如果学会真正独立了,经费、办公场所都可能出现问题,政府职能转移以及自身的职能范围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会的生存问题就更突出了。如果学会完全独立,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比如评价、奖励、资质认证等,很多都愿意给本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不愿意转移给学会,现在承接政府职能比较好的学会实际上也都挂靠在政府部门。当然,实行挂靠体制也有一些问题,学会的学术地位不很超脱,学术权威性、公正性、客观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等。但不管实行哪种体制,关键是学会对会员要有凝聚力、吸引力,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中国科协上对《章程》进行了修改,将“全国学会行政上受学会挂靠单位的领导”改为“接受学会支撑单位的管理”。市科协和各个学会组织都要积极进行调查研究,思考《章程》修改对学会管理带来了哪些新课题?对学会管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对策措施。
2、有关整合社会科普资源,提升共建共享水平的问题。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既是科普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原则,也是科普工作提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因为科普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是科协一家能够独立完成的。现在社会上的科普资源很多,但优质科普资源不多,分布也不均衡,集成难度很大。要真正做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必须解决三大问题:一要通过适当方式和途径,让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愿意把科普资源放到共建共享的平台上,把社会上分散的大量科普资源有效集成起来,实现全社会的有效共享。二要对集成起来的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质量的科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工,在保持其原来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普功能。三要以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发挥好这些科普资源的作用,避免出现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就是怎么用好科普资源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好多科普场所服务对象有限,开放时间有限,没有真正发挥好科普场馆应有的作用,也会直接影响到这些科普场馆的生存。要建立一些流动科普馆,并定期地进行交流展示,保证这些流动科普馆内的设施经常变换出新,这样就能提高广大市民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提高科普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也可制作一张无锡科普地图,为广大市民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指引,并落实有关场所在科普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动期间对外开放。
3、有关构建海智工作网络,促进海智项目引进的问题。近两年来,海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海智洽谈会已成为科协的一大活动品牌,并在全市转型发展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深化发展?如何提升水平?实施海智计划的目的就是运用科协组织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面向海外企业、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做好智力引进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因此,今后深化海智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完善海智工作网络上下功夫。对海智工作网络要进行系统地疏理,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合作对象,明确重点合作内容,并与其签订阶段性的合作协议。在重点合作对象的确定上,既要看其合作内容是否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又要看其是否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这样才能确保海智合作的实效。二是要在依托各方资源上求突破。目前,科协组织与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纽带,推动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今后,应该运用市委、市政府海智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强化与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工作联系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协调沟通制度、检查考核制度,依托各方资源来推动海智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要在海智项目落地上求突破。要做好近两年海智洽谈会洽谈项目的跟踪工作,一方面收集洽谈成功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结海智引进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疏理需要继续洽谈的海智项目,列出明年合作洽谈的重点项目,继续做好洽谈的各项服务工作,促进合作项目在锡落地。
4、有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展组织网络体系的问题。科协基层组织联系着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只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更多的基层组织成为科技工作者认可、满意的“家”,才能把建“家”工作做实,让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央书记处强调“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这一要求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有效覆盖。一方面要求科协工作要覆盖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另一方面要求科协组织要覆盖科技工作者密集区域。按照这一要求来衡量我市科协的组织建设工作,显而易见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企业科协组织通则实施细则》、《联合企业科协组织工作规则》、《开发区科协组织工作规则》,对新时期科协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并积极推动基层科协组织的组建工作。但全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市(县)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区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有效地推动。个别区甚至两年来无任何实质性推进。今后,市科协要坚持党建带科建,科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工作要求,通过现场观摩、协调指导、专题督查等形式,切实抓好各级科协组织建设。有条件独立组建科协组织的单位,要抓紧组建独立科协。不符合独立组建科协组织的地区和单位,要积极探索组建联合科协组织,并将其作为今后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以此来增加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有效覆盖面。
5、有关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发挥科技思想库作用的问题。2009年底,中央书记处在《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在开展决策咨询、积极建言献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设科技思想库,就是要通过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储备、提供大量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的科技政策建议和报告,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今后,要高度重视科技领域的软课题研究,结合无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组织专门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的研究攻关,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要科学地进行选题,既要有针对性,能切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要有前瞻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前瞻性思考。要加大经费投入,对重点课题在认证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扶持的力度,确保拿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要严格规范评审工作,制订评审程序,聘请评审专家,对软课题进行等级评审。今后,列入等级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的软课题项目都要编入《科技工作者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的保障措施
1、要确立维护大局的思想观念。要不断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全局利益出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局上定位,在大局中求胜,在大局下作为,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特别要注意,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坚决服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为局部利益失原则,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这既是科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是科协工作者的党性要求。要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的壁垒,理顺处室关系,强化处室职责,减少推诿扯皮,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机制。特别是科协的重大活动,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大家要从大局出发,确定自己的工作定位,发挥好整体效能,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要坚持团结协作的思想作风。团结协作是指所有人目标一致,思想统一,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作用,充分利用最大优势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在科协内部各个部门与岗位分工各不相同,却都缺一不可,惟有相互团结,相互协作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科协机关和基层单位的每个干部职工都应把注重团结协作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提高,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任何时候都要把增进团结协作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胸怀,努力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做好科协工作,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帮助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参与。科协必须跳出自我循环的圈子,把工作放到社会事业的总体格局中去部署和把握,注意搞好与兄弟部门的团结协作,立足社会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影响,以此来提升科协工作的整体水平。
3、要营造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开展和谐机关建设,努力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机关和外部融洽联通的良好局面。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倡导和谐理念,树立和谐出业绩、和谐出人才的观念,真正消除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的“不和谐”因素,打牢和谐创建的思想基础。要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用科协精神统领大家的思想,在整个机关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使大家真正能够集中精力谋工作、一心一意干事业。要注意培养干部职工的健康心理素质,每个干部职工都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谐相处,不搞无原则的争论争吵,不随便议论和猜测事情。要用健康心态对待一切事物,真正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挫折、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任用,在科协系统建立起一个新型的人际关系。
4、要健全跟踪管理的责任体系。要建立机关各部门工作责任体系,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分解。明年工作意见形成以后,要疏理出重点目标管理项目,明确工作内容、推动时间、保障措施、责任部门,并定期抓好跟踪管理工作。各个处室内部也要进行任务的责任分解,确保工作任务的分解不出现空白,工作任务的推进不出现脱节。对跟踪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事业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业务考核,并按照市政府关于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统一部署,建立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咨询中心和国际中心合并以后,要探索建立一个有统有分的运行模式,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磨合、不断完善,以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5、要重视社会各方的监督评价。要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科协工作的服务对象,采取发放评议表、进行网络评议的方式,对科协机关各处室、基层各单位的思想作风、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能、廉洁从政等方面内容进行评议,并请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明年年初,再结合全市的机关万人评议活动反馈意见,统一组织一次讲评。各分管领导和机关处室平时要结合调研走访,虚心听取基层科协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从自身找问题,从自身排差距,并重视解决基层科协提出的各类问题,确立科协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抓好日常教育工作和“十个禁止”、“十个杜绝”的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及时提醒,有效抓好各项整改工作,真正把作风效能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本刊讯 2012年2月2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针对煤矿充填开采、大倾角开采、悬移支架放顶煤、顶分层综采、火成岩下安全开采等技术难题展开科研攻关,开展综采面安全高效过断层、掘进迎头超前支护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使矿井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图为该矿职工对一套即将服役的新型综采支架进行调试。(王道玉)
小河嘴煤矿编制《反违章指导手册》
本刊讯 2012年2月,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为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操作,编制了《反违章指导手册》下发给全矿干部职工。
2012年伊始,小河嘴煤矿认真总结日常生产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经过精心归纳整理、编排策划,编制了《反违章指导手册》。
《反违章指导手册》针对矿井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3大层面,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5大专业线,井下电气、井下爆破、安全监测监控、煤矿瓦斯检查、煤矿安全检查、煤矿提升机操作、煤矿采煤机(掘进机)、煤矿瓦斯抽采、煤矿防突、煤矿探放水等10大特殊作业工种,掘进工、采煤工、瓦检员、测风员、放炮员、抽采工、防突工、打点工、把钩工、绞车司机、机车司机、机电工、运输工、泵站司机等50余个其他工种,归纳出10大典型违章案例、10个共性问题、94个个性问题。同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危害分析,提出了纠改措施。
《反违章指导手册》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可读性实用性强,有助于该矿干部职工对照学习操作规程,纠改违章行为,规范实际操作,确保安全生产无违章。(杨 涛 杨述珍)
北京自动扶梯夹角处安装固定式防碰挡板
本刊讯 针对2012年1月29日发生在北京西单的男童乘坐自动扶梯被夹身亡事故,北京市质监局表示,近期将开展全市范围的扶梯安全大检查,同时要求使用单位加快扶梯新国标达标进度。
已于2011年7月29日并实施的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由于有1年过渡期,因此北京市要求从2012年7月31日起,所有出厂电梯都须按照新国标设计、安装。
根据新国标要求,在扶梯夹角防碰挡板高度不低于0.3 m的旧标准基础上,要求防碰挡板延伸至扶手带下缘25mm的位置。北京市将要求所有自动扶梯夹角处安装固定式防碰挡板,如果是悬挂式防碰挡板,须更换成固定挡板。
北京市质监局表示,在开展全市范围的扶梯安全大检查同时,也将督促不符合新国标的“老电梯”的使用单位通过改装更换来“赶上”新国标,加快新国标达标进度。图为2012年1月29日,发生在北京西单新一代商场的电梯事故现场。(北 晨)
北京市召开安全生产大会
本刊讯 2012年2月16日,北京市安委会召开2012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大会。会议总结了2011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表彰了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面部署了2012年工作。苟仲文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市安委会副主任、市安全监管局局长张家明通报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2011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977起,死亡1089人,同比2010年,事故起数减少85起,下降8.0%,死亡人数减少87人,下降7.4%。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的85.8%。特别是煤矿企业首次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
副市长苟仲文在会上指出,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2012年,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一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二要推广顺义区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经验,切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上新台阶;三要督促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四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安全生产管理;五要推广京西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行动”工作经验,全力压减各类事故的发生;六要继续强化“护航”联合行动,为党的十胜利召开构建起安全生产坚强保障。
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区县政府主管领导、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专家等约1200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张家明为年度安全生产优秀单位颁奖(刘 )
宁夏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纳入三项考核
本刊讯 2012年2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实施细则。规定自2012年起,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宁夏规定,一年内发生3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县(区)政府要到市政府做检查,市政府要到自治区政府做检查,并在全区通报批评。将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分为红、黄、绿三色进行等级管理,对达到红色等级的企业挂牌整改,并向社会公布。对发生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客运驾驶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取消其从业资格,列入黑名单库。力争2012年全区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60%,驾驶人持证率达70%;2013年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90%以上,驾驶人持证率达95%以上。
宁夏将建立驾校考试质量考核排名制度,每季度对考核排名末位的驾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停业整顿。停业整顿期间,有关部门停止受理该驾校学员预约考试,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驾校取消培训资质。图为2011年1月29日,发生在宁夏固原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宁 安)
曹庄矿开设“十佳安全师徒”光荣榜
本刊讯 “采三区队:张炭成、刘仕成;综采队:荣传峰、耿永彪……”在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曹庄矿2012年1月份的“十佳安全师徒”光荣榜上,他们成了大家谈论和学习的榜样。
2012年,为加快新分配员工快速成才,完善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新分配员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全面提升新分配员工队伍整体素质,造就适合矿区安全生产需要的员工队伍,曹庄矿在全矿采掘区队开展了“争当十佳安全师徒”竞赛活动。活动按照“符合条件,自下而上、优中选优”的原则,每月评比表彰一次。各采掘单位每月月底前将本单位评选出的师徒,以申报表的形式报评选办公室,考核人员依照评选条件,每月评选出10对“十佳安全师徒”,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前,区队干得好的师傅不喜欢带徒弟,总觉得带个徒弟麻烦,责任大,自从评选‘十佳安全师徒’以来,很多人都羡慕有徒弟的工友,‘我怎么没有徒弟呢’都快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了……”图为矿方向“十佳安全师徒”颁发奖品。(杨丽丽)
“小驿站”起到“大作用”
本刊讯 河南煤化鹤煤集团三矿工会女工委在副井口设立了“爱心小驿站”,不定期组织女工协管员为生产一线职工义务缝补工作服、钉扣子,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据统计,2011年,该矿工会女工协管会在“爱心驿站”服务近200次,组织协管员近800人次,为职工缝补工作服9909件,钉扣子1万6744粒,进行安全健康咨询5000余人次,安全嘱咐万余人次,确保了全矿的安全生产。图为2012年2月3日下午,该矿协管员正在“爱心驿站”为职工缝补纽扣。(许宏勋)
江西第一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过验收
本刊讯 2012年2月3~5日,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及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作为江西省第一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过验收。
专家组根据各自“六大系统”设计,依据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对现场进行了检查和核实,对照评分办法严格验收。经专家组评审,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除紧急避险系统外)和尾矿库在线监测项目通过验收;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除紧急避险系统外)通过验收。图为验收现场。(江 安)
淮安实施中小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
本刊讯 2012年起,江苏省淮安市交巡警部门在全市实施中小学交通安全保障工程,以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全市交巡警部门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的管理,落实校车优先通行措施。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坚决查处学生接送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促请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取缔接送学生的非法营运车辆。交巡警部门还将护学行动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行社会化护学模式,在所有中小学校设置不同形式的护学岗,维护学校周边交通治安秩序。协调教育部门、辖区派出所、街道办、村委会,发动学校老师、安保力量、学生家长、中学生共青团员,组织志愿者、街道村组群防群治力量等参与护学。
2012年,校园周边道路将成为日常交通安全设施排查治理的重点。交巡警部门将对校园周边道路进行大排查、大治理,设置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立体斑马线”等人行横道线,以及交通信号灯、减速带等设施,保障师生出入安全。同时根据学校门前道路条件,合理设置接送学生的行人等待、非机动车停放区、学生接送车辆临时停靠点,保障交通井然有序、安全畅通。图为立体斑马线。(江 安)
柏林煤矿启动“安全联保结对子”活动
本刊讯 2012年伊始,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柏林煤矿工会在该矿群监员中开展了“安全联保结对子”活动,以利于在基层职工中搞好群众性安全防范工作。
“安全联保结对子”活动是专门针对采掘一线的群监员们对所在班组新进员工和“不放心员工”所采取的一种帮扶措施。该矿所有基层群监员必须与新进员工和“不放心员工”签订“一带一、一帮一、一保一”安全联保公约,督促帮扶对象规范操作,共同提高自我劳动保护自我意识,确保“你安全,我安全,大家都安全”。
年终,矿工会将与群监小组长一起对群监员和所帮扶的对象进行整体考核,考核细则包括“联保公约十条”。其中,对群监员自身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加大了考核的力度:凡出现A级隐患、严重“三违”、工伤及以上事故的,除安监部门处罚外,矿工会还将给予其解聘、取消一切评先资格的处罚。(杜 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总体目标,以迎接世博为契机,坚持注重科学监管,不唯书,只唯实,不求形式,只求实效的方针,抓规范、抓培训、抓薄弱环节的整改,落实监管责任,应对热点、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确保一方食品安全。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及分工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1、监督网。进一步健全各街镇(*工业区)食品安全专职人员的工作考核、培训机制,使专管员队伍专业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并尽可能专职,落实属地责任。进一步协调所在地政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所之间的关系,使食品安全专管员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单位: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卫生局、各街镇<*工业区>)
2、社会责任网。一是继续对成员单位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成员单位与区政府签订承诺书,保证履行职责;二是探索对食品安全成员单位职能部门的考核。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成员单位)
3、食品流通网。进一步完善对农村食品销售店的监管,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管员的作用,对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加强指导、培训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放心食品。
(责任单位:区经委、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供销社)
(二)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的成果,实现以点带面、区域带动整体、提高*区食品安全整体监管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食品安全保障,2009年在*卫镇、山阳镇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的活动,按照创建示范镇的指标要求,建设食品安全示范镇。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区农委、工商分局、质量技监局、*卫镇、山阳镇)
(三)加强食品全过程监管
1、抓住源头,保证食用农产品安全。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一条龙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档案农业建设,力争做到全覆盖;加大对提供2010年*世博会农产品基地的监管;加大农产品的检测,加大农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的检测覆盖面和定量、定性检测率;加大对养殖户、种植户的法制宣传教育;部门联动,实施联合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用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对农民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做好指导、服务,对养殖企业自配饲料加强监管;继续关注牛奶、鸡蛋中“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检查,落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道口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管,防止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流入我市及防控禽流感的发生。
(责任单位:区农委)
2、抓住食品生产企业,确保食品产品质量。进一步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食品相关产品的取证进度;进一步推进小作坊的转化工作。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建设;加强对滥用添加剂的整治。
(责任单位:区质量技监局)
3、创新监管措施,促进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做好消费、流通环节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延续工作,以食品卫生许可证延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企业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梳理流通和消费环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数据库;开展大型餐饮单位“六T”管理,加强对原料采购、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关键点的控制,并充分发挥*区餐饮协会的作用,强化对餐饮单位的培训、行业指导和岗位练兵,以大中型餐饮单位规范达标管理带动小餐饮,使小餐饮的食品卫生管理上一个台阶;规范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加强食品安全关键环节、高风险食品及严重违法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有效消除餐饮业中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的行为,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加强对集体供餐企业的监督,推广使用食品连续测温计等先进技术设备,引导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化、现代化和规模化;加强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执行小食堂登记备案制度,在完善巩固中小学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幼托机构、民工子女学校等教育机构食堂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工地、企事业单位、学军学农基地等食堂的监督指导,探索小单位配送午餐的调查和登记备案制度的建立;针对熟食店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熟食店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熟食店主的培训和指导,让业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加强对熟食来源的检查,减少和杜绝无证小作坊熟食流入市民餐桌;规范保健食品流通主渠道经营行为,根据大型超市、卖场、连锁药房、食杂店、保健食品连锁店(柜)等不同的经营情况加强管理。加强对流通市场宣传性保健功能食品的打击力度,坚决杜绝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内销售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责任单位: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4、以防控肉品安全事故为目标,保证肉品安全。加强生猪和肉品运销户管理,推进运销户法人化进程,实施许可;建立运销户例会制度,加强教育和信息通报,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屠宰场(批发市场)安全责任意识。以规范违禁药物自检和运销户管理为重点,提高屠宰场自身管理水平;建立飞行抽检考核制度;探索推行猪肉及其内脏预包装;强化肉品安全溯源管理,继续推进我区肉类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形成本区猪肉流通从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较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按照完善“肉品安全实时监管系统”建设的要求,推动部门间肉品安全溯源信息系统的集成。对生猪胴体标记等溯源措施开展试点,为进一步强化肉品安全溯源管理提供可行性依据;建立监管责任制,严打违法行为,贯彻新修订的《*市生猪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建立肉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建立肉品专管员制度,明确监管频率、监督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大对经营含“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肉品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不合格产品的追溯,在查明源头、明确责任的基础上,采取停止经营、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移送司法部门等手段,震慑滥用“瘦肉精”的犯罪行为。
(责任单位: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经委、农委、工商分局、市场公司)
5、专项和常规监管结合,整治无证无照。加大查处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提高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巡查频率,突出执法检查工作的成效,集中整治有固定场所的无证无照经营小食杂店、小摊点,及时取缔食品生产加工窝点;二是对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手续,合法经营;三是对不能取得行政许可手续,但具备经营其他商品条件的,要引导其办理经营范围不包括前置许可的营业执照;四是对不能取得前置许可手续且无法满足工商登记条件的,依法予以取缔;五是继续整治无照市场,规范小型农副产品市场食品安全工作,对区内已领照小型农副产品市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市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防止已取缔的市场死灰复燃,防止出现新的无照市场,加强对廊下肉类批发市场的监管。
(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质量技监局、城管大队、市场公司)
6、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查。继续推进食品经营者建立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扩大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制度的覆盖面,将两项制度向农村食杂店延伸;重点检查食品经营户建立食品进货台帐落实情况,农副产品市场主办者食品安全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对经营者以次充好、掺杂使假、销售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不断完善12315申诉举报网络。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社区、进商场、进学校等活动,构建全方位消保维权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
7、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管,确保进出货渠道规范。不定期地对各大卖场、大酒店的进口食品进行进货渠道,食品质量的抽查;对辖区内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继续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大扶持的力度。在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正常运作下,减少抽样的批次,尽可能提供通关的便利,扩大出口,推动经济发展。
(责任单位:*检验检疫局)
(四)建立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
结合迎世博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在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立宣传栏;推广食品安全宣传示范镇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街镇(*工业区)的宣传媒体,进行区域食品安全广覆盖的宣传,不断提高居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成员单位、各街镇<*工业区>)
(五)开展《*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为进一步提升成员单位、各街镇(*工业区)相关人员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以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为背景,年内组织2次处置食品安全应急事故演练活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各成员单位,相关街镇(*工业区)必须积极行动,相互配合,控制事态,化解矛盾,确保稳定。
责任单位(区食安办、成员单位、各街镇<*工业区>)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009年我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已经确定,任务重、难度大。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负其责,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着力推进。
(二)明确职责,落实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细化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食品安全监管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街镇(*工业区)要充分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区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支持和积极配合各成员单位推进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论文摘要:对营运车辆应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现状与经验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1云贵川安装使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基本情况
1. 1云南省GPS的推广应用情况
2005年8月云南省交通厅决定在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两客一危”车辆上安装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目前,全省在15 477辆营运车辆上安装使用了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其中营运客车13 170辆,危险品运输车辆1 889辆,建成省、市(州)、企业三级GPS监控管理平台498个。同时,制定了《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试行)》、《云南省道路运输GPS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办法(暂行)》、《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意见》,还通过地方立法出台了《云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对安全使用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作了规定。行驶记录仪的安装在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方面初显成效,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由2006年的10起下降到2007年的2起。
在2007年的审验工作中,云南省要求全省高快客车、旅游车和危险品运输车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安装GPS,否则不予年度审验和换发新证。2008年年底前,全省9座以上的营运客车、重型载货汽车必须安装GPS,否则不准上路行驶。
1. 2贵州省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推广应用情况
2003年,贵州省政府下发《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和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对搞好道路如}安全工作,利用利技手段,推广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提出了要求,并专门下达文件部署了这项工作,具体规定了各种车辆安装时限,特别要求对超长途(800 km)行驶客车,必须在2004年安装完毕。对未按规定范围和时限内安装的车辆,公安部门一律不予年审。目前,全省已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辆17228辆,占应安装车辆的90%以上,其中长途客运车辆已全部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贵州推广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对道路安全管理部门监督和制止长途客货运输车辆违法超速行驶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超速行驶发生的客货运车辆特大事故大为减少,2006年1 -11月份,贵州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比,少死亡姗余人,这当中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和推广对公安交警、运管部门和客运企业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掌握驾驶人员违法记录,及时处理、预防事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3四川省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推广应用情况
为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2004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采取过硬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4)8号)文,提出把推广应用工作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工程和“科技兴安”的重要工作,加大投人、加快建设,明确要求从事超长、高速公路、旅游以及200 km、核载人数35人以上的客运车辆及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安装使用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在推广过程中,四川省交通厅和厅运管局制定了配套激励政策,一是对市、州运管处二级平台给予资金补助;二是对按要求安装使用GPS的车辆按每车500元给予补助;三是对安装带摄像功能的超长客运车辆再给予每车1 000元的补助。目前,全省已补助到位资金909. 3万元。目前,共投人资金7 500余万元,其中省交通厅补助资金1 000万元。
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近1. 8万辆营运车辆、6 000辆出租车安装使用了GPS动态汽车行驶记录仪,其中营运客车1. 1万辆,危险品货运车辆5 000辆,其他货运车辆1 000辆,安装带摄像功能的客运车辆1 700辆,建立省、市(州)、企业(含客运站)三级GPS监控管理平台720个,40个一级客运站建立了GPS监控管理平台。近两年,四川省因车辆超速、超载和驾驶员疲劳驾驶所引发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由2004年的7起下降到2005年的2起、2006年的3起。
2云贵川三省推广应用GPS和行驶记录仪的经验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三省都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应用工作。对于监控管理平台的运行,各地积极利用卫星等高科技设备进行GPS定位和数据的接收与传递,建立运输车辆、从业人员、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的车辆实施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总结各地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2. 1政府高度重视
目前,大部分省区市政府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把GPS,汽车行驶记录仪推广应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明确规定了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实行综合监督,推动此项工作有序开展。交通部门负责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及监控的源头管理。公安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监管。信息产业部门负责把好产品质量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人。
2. 2制定法规和政策,依法推动,积极引导
一是为使推广应用工作有法可依,各地区加快了对安装和使用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立法进程。依据《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制定下发了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如2006年5月2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营运性质的客运车辆、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安装和使用具有信息采集、存储、交换、监控功能的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第五十五条第四款规定:“营运性质的客运车辆、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未安装和使用实时动态行驶记录仪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2 0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地方法规的公布实施,对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二是为鼓励加快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工作,一些省市制定了激励政策,引导运输企业安装使用GPS。如四川等地按照安装数量向企业下拨补贴经费。同时,交通部门将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作为运输企业运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三是制定行业规范,加强技术指导。如云南省下发了《云南道路运输GPS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试行)》和《云南省道路运输GPS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
2. 3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共同推动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协力实施推广应用工作。如贵州省成立了由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办公室,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了各职能部门作用。
2. 4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应用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通过大力宜传安装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对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作用,引导企业自觉应用。一是由组织召开运输车辆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会,向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员介绍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作用,宣传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对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意义;二是树立企业典型,突出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管理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过大力的宣传,逐步实现了运输企业由“要我安装”到“我要安装”的转变。
3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但从整体来看,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1)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推广应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虽然对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作了规定,但是,目前国家还缺少对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管理方面的配套管理法规,对未安装和安装后不能保持其技术状况的运输企业和车辆应该如何处罚,缺少法律依据。特别是GPS的安装,目前除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有法规依据必须安装外,其他车辆尚没有具体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安装GPS。
(2)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一些地区在推广应用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对汽车行驶记录仪和GPS的安装认识还不一致,如要不要强制安装,在什么范围的车辆上安装,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还是安装GPS,安装什么型号的产品等问题有一些不同看法。
(一)城管重点工程如期竣工
年初,区政府下达了“转运站渗滤液预处理”、“城区环卫设施提升”、“城区第三批景观路创建”、“东大市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多项惠民工程任务。我们在区城建指挥部的正确指挥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一是成功完成在四安转运站渗滤液预处理试点工作;二是顺利完成环卫设施提升工程。高压冲洗车、大型扫地车、小型吸污车、吸粪车、公厕消毒车等在内的15个品种、55台优质的环卫车辆设备全部到位,城管“两中心”9月28日揭牌并已投入运行。三是景观路创建工程实施到位。今年,我们对交通北路、通海路东侧、新金西路、公园中路沿街建构筑物进行立面出新,清洗墙面4.5万平方米,翻新立面2.98万平方米,空调外机包装981只,门牌店招出新面积3518.5平方米,卷闸门刷新2332平方米。将城区建设路等14条道路沿线非机动车停放推向市场,由中标公司对非机动车辆停放进行现场管理,停车秩序得到了规范。世纪大道市容管理示范路创建一举通过省级验收。四是东大市场整治工程顺利开展。整治占道经营300余处,市场建筑外墙立面翻新、门牌店招提升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一是大力推进“三路”整治。完成市下达的整治任务共195件。先后在金通路、机场路、九圩港大桥北五岔路口等区域开展综合整治60余次;沿线建构筑物立面清洗、出新67300平方米,包装空调外机698只;拆除违章建筑45起;清理广告横幅910余条,取缔违章广告350多只;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0余家;拆除破损雨棚近1570平方米,提档改造统一制式雨棚340平方米;清洗沿线公交站亭42座,清理卫生死角73处,清运暴露垃圾150余吨。沿线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得到市、区领导充分肯定。二是大力推进户外广告专项整治。重点实施“高炮”设置的整治规范,开展安全检查,避免各种事故隐患。全年共拆除违章户外广告3329块,面积9.98万平方米。三是大力推进违法建设整治。重点对影响区重点项目落地、城建项目落地的违法建设实行依法拆除。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996起,面积15.3万平方米,其中组织依法强拆一起。四是大力推进建筑垃圾整治。今年,开展集中整治36次,夜间伏击40多次,处置抛洒滴漏500余起,查纠违法违章运输车辆116辆。我们注重狠抓源头,服务前移,堵疏结合,借助城管数字平台快速反应与协调指挥的作用,联合控制这一违章现象的蔓延,督促整改施工单位4个,立案查处违章13件。
(三)文明城市建设全力以赴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我们实行“领导到片、人员到段、全域覆盖、确保重点”的方式,将全系统人员分为信息组、市容组、环卫组、渣土管理组、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及小广告清理组、共建组、机动应急组、后勤组、公路沿线保障组、督查组等十个专业组,落实责任点位,全体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收、执行,我们坚持每三天召开一次内部推进夜会,对迎检工作进行点评和部署。通过城管办这一平台保持与其他部门沟通渠道的“零阻碍”,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80多个。二是测评迎检出力。期间,全体人员共计加班2万多小时,先后组织了大大小小各类整治200余次、突击性保障120余次,整治清理各类杂物6000余吨。城区主干道每天平均洒水13车,更换公用及非公用破损垃圾桶近1000只,维修公厕设施、更新设备100余件次,37座公厕每天坚持清洗2到3次。迎查期间共发现交办各类“严重问题”200余起,了16期专项督查通报,督促整改。三是结对共建给力。我局积极与共建社区委员会和小区物业公司加强协调联系,在工作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顾全大局,抽调局机关11人以脱产的方式进驻金沙镇小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抽调40名同志在建设路等城区主要路段实行重点保障,延时服务。四是主流媒体宣传助力。我们以《大众报》的城管专刊、城区大型电子屏、《城市管理》简报以及网络等为载体,拓展宣传的宽度、挖掘宣传的深度、加大宣传的力度,共编辑《城市管理》58期,城管专刊20余期,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支持度,同时,充分发动广大城管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以市容环境统筹管理为目标,不断提高镇村环境管理水平
(一)集镇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一是建立健全集镇管理高位运作机制。全区各镇(区、园)都按要求统一成立了由行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集镇管理委员会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镇管办,形成了集镇管理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高位运作机制,从而使集镇管理真正摆上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适时把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向建制镇(区、园)延伸,在成功试行建立7个镇城管执法中队的基础上,上半年又在高新、锡通、滨江等三个园(区)派驻了城管执法大队,使城管执法力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细化考核标准。通过制定集镇市容环境考核实施方案,细化考核标准,月度暗访、季度明查等方式,带动了集镇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等三大秩序和卫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区城管办对各个集镇进行了9次暗访,3次明查,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交流会在东社、张芝山、兴仁三个镇分片召开,进一步提升了集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三是强化镇容镇貌管理。在已建城管执法队伍的10个镇(区、园)积极开展了“占道经营、‘牛皮癣’、违法建设、集贸市场”等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全年共计发放宣传教育资料15000余份,整治各类占道摊点摊贩6.3万余起,清理“牛皮癣”4.2万余处,为有效解决集镇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四位一体”管理持续推进
一是健全收集(保洁)队伍。进一步细化生活垃圾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标准,强化对收集(保洁)人员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采取“基础+绩效”的办法,确保人员报酬足额到位。同时,明确队伍管理主体,完善检查、评比制度,做到奖惩分明。二是侧重河道、公路环境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农村河道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突出治理小沟塘;疏浚河道土方,对以坝代涵、以坝代桥的河道,拆除坝头坝埂,畅通水系。严禁在过境公路两侧路肩以内裸设生活垃圾收集点,路肩以外确需设置的,一律使用密闭垃圾桶(箱);强化对过境公路沿线生活垃圾收集(保洁)人员配备,生活垃圾每日不少于两次清运;加大过境公路两侧非机动车道外沿保洁力度,增加巡回保洁频率,坚持保洁全天候。三是明确收集指标。根据市下达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任务数,参照去年各地指标及完成情况,结合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变动,按照各地产生垃圾实有人口数,以0.5公斤/人的标准,核算出各镇(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任务数,加强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日均处理数量达到635吨。四是建立举报机制。将涉及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举报内容、举报途径和举报奖励方式,以《通告》的形式,张贴在城区、集镇、农村的相关宣传栏内,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五是强化资金保障。继续对农路、河道、绿化管护和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进行区级“以奖代补”。同时购置了80余辆农村环卫小型清扫车,配发给各镇(区),大幅度减轻保洁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局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654起,同比增长51.2%,办理网上行政许可602件,同比增长1.6%,实现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复议零撤销、零变更;受理各类来信来访1610件(次),全部及时解决、按时回复,做到零越级上访,执法队伍做到零违纪。
(一)全面实施素质工程,队伍效能作风逐步提升
一是加强理论基础建设。中心组学习每月集中一次,雷打不动,全系统建立了学习情况考核评价机制、学习成果转化机制等,各支部都有相应的考核措施和制度来保证。每次全员集中学习,都要实行点名签到制,确保参学率。每月实行专项督查,并及时配发督查通报,公布学习制度的执行情况。全年中心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文章10余篇,其中《心系群众、奉献一生》获得区“学宋英、当好人、树新风”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发挥各镇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建议,荣获区优秀合理化建议奖。二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年初,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春训活动,以“讲党性、重品行、敢负责、勇担当、转作风、提效能”为主题开展了大讨论,在整个队伍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向身边的“城管好人”学习、“道德讲堂”等活动,帮助大家明确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增强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自觉恪守做人的思想道德准则,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争做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四大行动计划”的践行者。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月中旬,我们组织局系统中层以上干部40余人参观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制定了《在部门行政执法开展履职风险“三联防工程”工作意见》,邀请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领导为城管系统干部职工作了“切实履行职责、远离渎职犯罪”为主题的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认真履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公共机构节能的有关规定,对大宗商品采购工作、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任用、大额资金使用及机关节能降耗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四是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我们在局域OA网上开辟“政风行风评议专栏”,在全区设置了举报箱,向社会各界发送5000余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征求意见函》,广泛收集民意,接受社会监督。六月中旬,开展了“走访企业旬”专项活动,由局领导带队,分别走访了全区602家骨干企业,主动上门听取企业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调整充实了监督员队伍,并定期组织评议活动,在8月3日举行的城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汇报会上,各位监督员在视察城管重点工作后,给予了肯定,设在区行政中心的城管窗口有7人(次)获得“服务之星”称号。
(二)优化便民服务措施,群众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一是扎实办好建议提案。今年我局共收到区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和政协十二届委员会一次会议提案26件(含市人大建议1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10件,政协委员提案16件。在26件建议、提案中,我局主办17件,协办9件。今年办理的总数与前两年相比,(2010年42件,2011年39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广大市民群众对城管工作已由理解、支持再到充分肯定,办理的结果也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今年提案办理工作已获区先进集体。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全年,共受理城市管理案件62801件,有效处置率97%。数字城管已成为城市的“眼睛”,成为我区惠及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三是努力拓展服务民生方式。年初,局党组慰问了特困下岗职工和帮扶对象,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政策、送去关怀;3月8日,局妇委会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走访慰问了城管特困服务对象、部分特困环卫工人,捎去广大城管妇女同志的一片爱心;3月16日开始,我们又开展了“三解三促”集中走访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锦华带领党组成员一班人,深入基层,社区,解民困,排民忧,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期间共计走访了20余次,征求意见和建议30余条,撰写民情日记15篇,帮助小区拆除违章搭建30余处,计2000多平方米,清除无主生活垃圾20余处,近300吨,切实做到了调研在一线展开、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
(三)完善创新各种机制,依法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