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

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

时间:2023-02-23 04: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

第1篇

答辩会主持词一:毕业答辩会主持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大家辛苦了。经过四年课堂教学的洗礼、社会媒体实习单位的风雨检验,以及四处奔波找工作、谋生活的艰难艰辛,我们终于盼到了今天——毕业论文答辩。大家都知道,毕业论文撰写是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过了今天,就意味着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请允许我代表新闻专业全体教师祝贺你们,祝贺你们羽翼丰满、学有所成!

同学们,在多次场合我强调过,咱们新闻专业建设方针是:尊重个性、尊重创造;自我挖潜,借风行船。四年来,你们亲身参与、见证了新闻专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省级新办专业a级达标,凝聚着我们师生共同的心血。优良的学风需要继承,未来的业绩需要你们开创!同学们,你们是继XX级之后最优秀的新闻梯队。今天,就是你们全面展示你们四年所学的一个平台。希望同学们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大胆发挥。

预祝同学们答辩顺利!

答辩会主持词二:

老师、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迎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怀着澎湃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育德育才,规划未来”20**年**班德育开题个人报告及主题PPT展示班会。

德育答辩是我校坚持“以智养德、以德养才、育德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适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的一项特色工作,历经7年实践,现已形成了由新生入学时的德育开题、三年级的德育中期检查和毕业时的德育答辩组成的完整的大学德育体系。

今天大家迎来了第一个环节——德育开题,在这里我们回味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对大学四年做出规划,理性认识自我并深度剖析自身优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老师莅临指导,欢迎他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我宣布20**年**班德育开题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大家对自己大学的期望,一起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8个月的时光。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从丹桂飘香的九月走到了灿烂缤纷的四月,相信大家对大学已经有了几多收获,几许思考,那么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思想的落穗吧。不过也许大家还不知道,班会之前,几个班委同学不辞辛苦地给我们每一位家长通了电话,留下了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没事的时候多往家里打打电话,家人挺想你的,也挺关心你的。

下面我们将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先集体表演一个节目,然后我们会随机播放一段家长给我们的大学寄语,再有请相应的同学做ppt展示。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他们的小品和ppt。

下面友情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短短的四个小时的展示,看得出有大家的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理性的光芒在熠熠生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踏上征途,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我们在大学里放飞梦想,走向成功!

下面让我们有请**老师为我们做班会总结。

下面我们将进行德育签名活动,请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在横幅上签名。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女大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代表着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自信心程度,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有强烈的直接影响。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的治疗与培训,被广泛地应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干预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以及言语说服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来访者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文报道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且即将面临四年级的职业选择,因此采用广告招募方式选择河北师范大学三年级女生,共报名67人,经过面谈,面谈题目为:“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对参加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什么?”。筛选标准为:(1)身体健康,无明显言语表达障碍;(2)有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时间保证,能够按时参加每次辅导;(4)团体辅导的人数限制之内(8—15人)。有28名女学生人选,均为文科(法学10人,学前教育8人,历史4人,传播6人)。随机抽取14人为干预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14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

1.2方法对于预组进行7次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3.5小时,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讲座讨论会,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工具

1.3.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为0.9157。

1.3.2焦虑自评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

1.3.3自编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包括13个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自我改变、活动内容、团体形式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由成员做出评价。如:“通过参加这个团体,你对职业选择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没有提高”。

1.4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团体,都经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根据这两个理论内容,设计了本研究中的七个单元(主要内容见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觉、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方面的自信心,激发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地去面对竞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采用的是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做好辅导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团体活动中,采用团体互动、脑力激荡、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给与积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动结束前布置家庭作业,下次团体活动时先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2.2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l4名干预组成员填写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该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活动内容设计、团体过程进展等方面的主观体验。100%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活动,对自己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员认为完全达到了本次团体活动的目标,92.9%的成员认为活动对自己有非常大或较大帮助;从活动内容的实用性来看,85.7%的成员认为能学到很多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92.9%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员的理解,100%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有助于成员的思考,有助于自己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从整个团体过程来看,100%的成员表示喜欢这个团体,希望继续展此类活动。

3讨论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各类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从参赛历史、学生的收获和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三个方面出发,对南京林业大学近年来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所收获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南京林业大学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情况介绍

南京林业大学自2007年以来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各种电子竞赛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于2007年获得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和江苏赛区一、二等奖各一个。2009年获得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2010年获得ti杯模拟电子竞赛江苏赛区二等奖一个,等等。通过这些比赛,极大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工科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也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学生参赛的收获

目前各类电子竞赛一般都在每年八月底到九月初举行。南京林业大学的做法是在这之前的一个多月对报名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并通过优胜劣汰选拔出最后的参赛选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必要的理论教学和实际设计能力的训练,最后是模拟竞赛试题的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的机会,动手能力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这些学生一般都在后来的毕业求职中表现出竞争优势,更多地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招收在全国电子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今后就业招聘的主流。

三、参赛对学校的促进

1.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工科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偏理论传授、轻动手实践。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课时较多,实验动手课时偏少;课堂教学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多;实验环节中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创新性实验很少。目前这些现状阻碍了大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通过连续几年的参赛,发现以往很多课程的教学都存在着上述不合理之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对电子类的骨干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压缩了“模电”、“数电”、“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学时。二者在学时分配上的比例从以前的4∶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4左右。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在一些课程中初步尝试了工程化的教学方式。以“模拟电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绝大多数电子竞赛的核心是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学生在模电方面的动手能力往往是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特别注意结合工程实例和竞赛试题来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例如仪用放大器电路,其具有高增益、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0等优点,不仅在实际工程测量系统中广泛应用,这几年在电子竞赛中也屡屡得到应用。在授课时,除了以往的电路增益推导外,还注意补充讲解该电路在输入输出阻抗上的特点以及在器件选型时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需要考虑信号带宽)。对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故障,例如输出输入非线性、自激等现象,则详细解释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再比如,比较器电路在传统教材中只属于选学范围,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特别广泛,在电子竞赛中也遇到过因比较器不工作导致比赛失败的惨痛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力度,补充传授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及应对措施等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一般安排2~3周的课程设计,从往届电子竞赛试题中精选题目布置给学生,告诉学生大致的分析思路和查找资料的方法,但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方案评价标准并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能不能提出对原理有深入理解的方案、方案的创新性和合理性如何。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鉴于硬件电路的调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着重告诉学生判断分析电路故障的思路和操作技巧,使学生掌握调试硬件电路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具体问题。

(3)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传统的实验安排多属于教材内容的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的实验较少,这不利于学生活学活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现象在“电路原理”、“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这几门电路骨干课程中尤其明显。为了改变现状,尝试对上述课程的实验环节进行改革,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学时压缩到整个实验学时的60%左右,设计性实验占整个实验学时的比例增至40%左右。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按照工程研发的形式组织,老师借鉴以往电子竞赛的题目和实践需求,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自己查找参考资料,确立设计方案。经指导老师审阅和修改后领取实验设备和器材,开展设计和调试工作。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现代大学的三大任务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目前各高校从事电子竞赛的老师很多是刚工作的年青教师。因为专业水平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入校门的头几年往往欠缺实践动手的能力,在科研上成果寥寥。而电子竞赛的题目往往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都是实际工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通过指导电子竞赛,一方面可以促使老师们发现和反思以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也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3.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

通过参赛,学校深深感受到建立创新型实验室的必要性,近年来加大了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投入大量经费建设了一批和电子学科相关的开放创新型实验室,如智能汽车电子创新实验室、大学生电子竞赛实训基地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数控加工中心创新实验室等,配备了双面电路板快速制板设备、多功能电子综合设计开发实验装置、嵌入式系统实验装置等设备,还购置了大量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可编程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提高了实验室的装备和管理水平。

4.各种大学生科技协会的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的各类学生组织文史哲色彩浓厚,科学技术意识严重不足。通过连续几年的参赛,在学生中普及了科技和创新的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电子设计制好者的队伍中来。在这一潮流推动下,机电学院团委顺势而为,组建了大学生电学爱好者协会,配备了专门指导教师,每年还拨款5000元作为活动经费。这些措施对提升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动手能力、普及科技创新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展望

竞赛与教学的良性互动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今后将继续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在一些领域进行新的尝试。例如,未来可以让研一学生也参与进来,协助培训和指导本科生,从而为研二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这对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展望未来,只有通过“以竞赛促教改”这种方式,及时从参赛中获取经验,应用于平日的教学改革中,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反过来,教学质量切实有效地得到提高后,也会为参赛获得好名次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艺术类,综合素质,培养,理论

艺术类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正处在青春期,生理迅速发育并达到成熟,随着社会活动、艺术实践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发生的变化,心理上也相应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专业学生的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紧张性明显偏低(尤以前3项差异更显著),而稳定性、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怀疑性、忧虑性等则偏高。因此,普遍存在着缄默、喜欢独来独往等个性特征;由于偏重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因而知识面比较狭窄;他们往往沉溺于艺术世界而对人情世事的关注、了解和能力较缺乏;其幻想性、有恒性、自律性较高,则可能与专业的学习、培养和熏陶有关。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如何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建构社会规范之间,在承续传统与展望未来之间保持固有的均衡;如何让艺术类大学生既在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又对未来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的要求,这是艺术类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加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好养成素质教育

第一,应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艺术类专业培养的是艺术工作者,它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艺术的统一。艺术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学生的个体意识较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淡化集体观念,忽视集体荣誉甚至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个人主义,加强组织观念,使学生熟悉并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第二,应加强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和修养教育。这是由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其他专业这一特点决定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在自由度较大的画室或者空间很小的琴房中接受教学的,容易造成学生散的错觉,养成学生日常散慢的习惯。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应强化学生纪律意识,使他们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习纪律。同时也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做到服饰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发长发,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待人有礼,说话和气,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等良好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其次,抓好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及文化理论素质教育。

1、专业素质教育包括艺术审美、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等艺术素质,并且这些艺术素质应该是艺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的艺术素质,如果忽略(或者失去)特有的艺术素质修养,那么他们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了,这样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涵义。正因如此,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入手。

(1)艺术欣赏能力。对于一件艺术品,每个人在接触的第一瞬间,就已经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了欣赏,但这种欣赏一般是无意识的,是表象的、直观的。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简单的直观的欣赏能力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艺术欣赏方法,保持爽朗、大度超然和良好的欣赏心态,欣赏作品时,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独有的认识和感觉。也就是说,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应该由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性与综合欣赏的高度,然而这种高层次的欣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平时艺术修养的不断积累。

(2)艺术表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也是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总是以外在的物化形式展现在欣赏者面前。而外在的物化形式,则是表现力的体现。比如说,有些演员唱歌时不注意情感的抒发,不去表现,只是机械的唱旋律,这样就显得呆板、没有投入进去,收不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而很多歌唱家在演唱时,他们在正确发声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内在的情感,做到了声情并茂,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所以,艺术表现力是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表演上还显稚嫩的大学生来说,加强艺术的表现能力和修养显得更为重要。

(3)艺术创造力。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继承和学习,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传统,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艺术成果。然而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继承和学习,而在于创造。即学生个体学习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独立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并能生产出一定的艺术作品,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因此,艺术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2、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较其他专业学生要差,因此加强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拓展知识面、加深文化功底显得十分必要。

(1)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需要教师的严格约束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年学生身上也不例外,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严格监督、考核,才更容易收到满意的效果,严师出高徒是有道理的。。

(2)文化理论素质教育应该把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拿英语学习做例子,在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完全可以以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排练一些英语短剧;节目制作专业在观摩作品时可以涉猎一些原版的外文影像资料;广告、动画、服装设计等专业也不妨引人一些国外的前沿作品、设计思路和行业背景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强化了英语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眼界,可谓一举多得。

(3)营造浓厚的文化课学习氛围。一些专业课教师也难免会存在不重视文化课的心态,因此,从教师到学生共同转化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教学相长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文化课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和谐、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因此,应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心理卫生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品德与技能的训练,开展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在教学与专业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抓好养成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抓好专业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核心,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保障,只有把上述三方面工作都抓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楼设琴.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2005,(3).

2. 覃玉荣.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广西高教研究,2000,(2).

3. 蔡晔. 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 艺术教育,2005,(3).

4. 吴守良. 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质调查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3),175-177.

第5篇

【关键词】

创业孵化公司;创业素养;创业教育;对策

由学校出资注册成立创业孵化公司是一座横架于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创业孵化公司的出现可以为学生尽快的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报告提出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注册成立的博远创业有限公司为例,研究创业孵化公司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并进行绩效分析,实现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的良性互动。

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国家扩大就业途径的基本政策和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并不高,据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比例是2%- 3%,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如此低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实践总体上不理想的现实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和思考。[1]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一些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公司进行实例研究,来探讨创业孵化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与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博远创业有限公司是由学校注资建设,由学生管理公司日常运作的实体大学生创业公司。我们对宁波博远创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进行访谈,对在校期间参与博远公司运作管理,已经毕业并成功创业的83位校友进行回访调查,这83位校友分别于2002年至2012年之间毕业并成功创业。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书籍;对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络数据资料库和光盘索引,收集到相关期刊论文及著作。

(2)访谈法: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编写访谈提纲,对博远创业有限公司的管理教职工和在岗学生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和询问创业孵化公司对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

(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编写调查问卷,通过登门拜访和电话信函的方式对在校期间参与博远公司运作管理,已经毕业并成功创业的83位校友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回收问卷83份,有效问卷83份。

(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相关数据及技术指标进行常规处理,并分析结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创业成功年龄段的调查分析

通过表1可知,成功的创业者年龄段在前三位的分别是26-28岁的占43.4%,29-31岁的占32.5%,23-25岁占21.7%,按正常22岁大学毕业来看,毕业之后的8年内,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黄金时段。2006年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和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推出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年龄在26-35岁,是创业者的最佳时期,此次调查与其结果相似。之所以26-35岁是创业者的最佳创业期,首先从创业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来看,创业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内趋于成熟,其次,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内,通过打工等方式的资金积累,创业人具备了创业所应具有的原始资金。在这次的83名创业成功校友回访调查中,20-25岁之间有8位是依靠家庭资助创业。

在对企业驻地的统计中,宁波市占54.2%,浙江省除宁波市占39.8%,浙江省外仅占6%。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期间对于所在城市的深入了解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选择正确的创业地址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好的地址等于成功的一半,创业选址可以从环境、交通、设施、人流量、房租等角度去考虑,大学期间,这些创业成功的校友通过创业孵化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各种信息,更好了融入所在城市,了解最新资讯,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可见,创业孵化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跳板,一个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平台。

在对创业企业注册资金的调查统计中,注册资金10-50万之间的占44.6%,排第一位,注册资金50-100万之间的有20家,占24.1%,排第二位,注册资金100-500万之间的企业有14家,占16.9%。排第三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创业企业的注册资金大多集中在10-50万之间,这些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对100万以上的企业进行访谈中发现,这些企业大都是经过小企业转型发展,进而进行企业整合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2、创业孵化公司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调查分析

通过对表2的统计可以看出,创业孵化公司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的统计中,非常好和较好的占到统计总人数的68.4%,占绝大部分,而较差和差仅占到8.4%,这说明创业孵化公司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对交际协调能力的调查统计中,非常好和较好的占到统计总人数的79.2%,获得普遍认可,认为效果较差和差的仅占7.6%;在对经营管理能力的调查统计中,非常好和较好的占到统计总人数的64.7%,占绝大部分,较差和差仅占到9.5%,这说明创业孵化公司由学生管理运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为他们将来成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调查统计中,非常好和较好的占到总人数的49.3%,较前三项相比略有下降,造成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创业孵化公司在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缺乏专业性引导;同样,在对自我反省能力的调查统计中,非常好和较好的占到统计总人数的44.6%,这个数据说明创业孵化公司忽略了大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创业者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每一项素质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缺少哪一项素质,将来都会影响事业的发展,甚至决定创业的成功与否。[2]有些素质是天生的,缺乏的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加以提升。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公司的对策建议

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已经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不断深化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研究,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结合博远创业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特色、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公司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3]

1、积极构建创新精神和创业氛围

创业孵化公司应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创办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实训项目,增强学校创新精神和创业氛围,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利用学校校报、网络、广播、专栏、专刊等工具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构建创业型大学,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2、全面培养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创业成功的现实案例中,从创业者个人素质到创业环境与命运机缘,非共性要多于共性。这就说明,创业者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创业历程是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创业孵化公司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担当了横架于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为此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条件,积极融入社会并了解最新动态、培养自身能力,掌握创新创业方法,为当代大学生尽快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4]

3、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

创业最终的目的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校创业教育,应有效利用创业孵化公司举办一系列的创业大赛与讲座,与社会资源有效互动,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成立校内外专家组,在校内进行关于创业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定向培训,积极帮助学生确定创业项目,提高创业技能,并为他们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专业指导以及跟踪服务,从中选拔优秀者进入校内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孵化,这些举措为大学生校外实践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加速学校与社会的资源整合。[5]

【参考文献】

[1] 李旭东.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与运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3.

[2] 谭小燕.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12.8(6)131-133.

[3] 李胜伟. 培养自信,服务成长―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自信培养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9(8)158-159.

[4] 王安德,张景安.论创新与企业孵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骆家烨,李靖.入驻孵化基地共享风险成本.中国吉林网-城市晚报,2007.12.

【作者简介】

巩 毅(1987-),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浙江万里学院学生事务发展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6篇

苏格拉底在雅典受审时说:“未经省察的人生,并不值得过。”理性省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快乐的或幸福的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周保松写给学生的书信,及其与自己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先生在癌症病故前的哲学对话,包括对大学教育的反思,以及个人历程的回顾等等。

周年少时从广东移民香港,在他看来,新移民最难适应的,不是恶劣的居住环境,而是“生活世界”的突然转变,人在那种情境下会深刻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失落,没有邻居,没有社群,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别人的理解同情,只能捱和忍。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发现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入了商学院,周围的环境也让他相信,成功的香港人的典范应该是像李嘉诚那样能赚很多钱的人。要赚钱,先要熟悉商业社会的运作,按此逻辑,他便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梁文道是周保松的同学,他说“保松又是个十分反常的人”。这种“反常”首先体现在专业的改换上,周保松本科原先读的是工商管理这一热门专业,却在大三那年忽然转到哲学系。他说:“我们要先了解自己,好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最能令自己活得舒畅充实。”改变他人生道路的是陈特先生的哲学课。在陈先生的课堂上,哲学与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哲学因此不再是枯燥艰涩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和我们的生命相关”,给年轻迷惘的生命带来震撼与陶醉,他们从此开始了十二年的师生缘,在学问上相互砥砺。在陈先生临终前,师生之间进行了最后的五堂哲学课:“体验死亡”、“追寻意义”、“善恶幸福”、“师友杂忆”、“谈情说爱”。在疾病带来的苦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陈先生说:“人最重要的,是过你想过的生活。你追求的东西,是你真的想要的,是值得你尊重和享受的。”“一个人不能敬业乐业,他便不幸福,生命就会空虚。一个人的生命,表现在他所做的事上。”

对我们生命影响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和最知己的朋友。秉持这种信念,周保松尽力将自己对哲学的体悟、对教育的理念传达给他的学生。他对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校长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体会。高锟是国际知名的光纤之父,更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在中大建校三十年的开放日开幕礼上,却曾受到学生最不客气的抗议和羞辱。典礼后记者们将高校长团团围住,周也是其中一个,他问校长会不会处分学生,不善言辞的校长平静地答道:“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时隔多年,周保松意识到,高校长所欣赏的,是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信念的精神,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也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周再一次作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今天的大学用以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是的数量,他却牺牲掉个人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将大量的心力花在与学生建立的网上讨论组上,供学生进行全天候式的讨论,题目不限于课堂所教,也包括时事新闻、人生哲学和对大学生活的反思;他还建立了犁典读书组,维持在十多人的规模,大家一起围绕一个主题研读相关领域最重要的文章。在大学的体制内做这些事情,对教师的前途毫无益处,但周认为,教好学生才是首位的。他视教育为事业,希冀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活出美好人生。

他观察到,香港社会看似多元,实则价值观单一而强势,整个社会接受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崇尚市场竞争,拥抱个人消费主义,以追求效率、发展和无止境的财富增长作为个人事业成功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相应地,香港的大学生甚少是为兴趣和梦想而读书的,成绩最好的学生纷纷选择商学院,他们大多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未开始寻梦之前,已被现实压弯了腰。

他反对将市场的逻辑应用于教育领域,大学按市场模式运作,从而导致大学理念的边缘化。何谓教育?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安德鲁·艾伯特(Andrew Abbott)教授在题为“教育的目的”的新生入学演讲中指出,教育并不培养综合认知能力,也不能提供让人在飞快变化的世界里生存的技能,“我所说的教育是指能为事件或者现象赋予越来越复杂深刻和广阔的意义的能力”。“事实上,如果你受过教育,你不仅仅可以经历这些事情,还可以型塑并和别人分享它们的意义。你不仅仅是在经历未来,还可以创造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是你能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得最好的准备。”这与周保松的观点是相通的,他认为,大学的理念和政治哲学一样,无外乎要回答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指向个人,涉及对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解,“我该如何活”;第二指向如何建立一个更公正美好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活在一起?”

在执教初期,一个困扰周保松的问题是: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快乐的猪?老师启发学生,教导他们种种价值,引领他们思考社会公义,努力做个正直的人。但学生离开校园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强调市场法则和竞争的世界,学生难免面对内心的巨大挣扎,那么,做老师的是否需要为学生的这份苦负责?他用罗尔斯的话回答道: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爱和正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

关于学问和生命的关系,歌德在《浮士德》中发出那句著名的感叹:理论都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而《走进生命的学问》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弥足珍贵的可能性,看到一位真诚的学者知行合一,正跋涉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

奋斗与思考 : 何新人生自述

作者:何新

出版:万卷出版公司

本书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何新,对自己60年人生以及30年来政治经济思想、学术观点的回顾和总结:我这60年来,人生经历和遭遇很特殊,也做过几件不平凡的事。我现在凡所言、所写、所爱、所喜、所恨、所苦、所欲泣、所欲骂——皆非关自我,而是以大悲之心观世照世——为后世,为国家,为苍生……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方兴未艾,危机与战争的阴影若隐若现。下几代人生存的环境与我们过去的环境相比,当更加严峻,更加冷酷。不能不承认,西方对地球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及竞争严峻性等中长期问题的前瞻性分析是十分深刻的……历史绝不会直线式地一路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未来10年至30年间很可能会发生现今难料的深刻变化。本人的著述皆只能挂一漏万,也仅是向世人提供一种研究的线索,提供对世界历史和当代现实的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而已……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作者:彼得·海斯勒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如果要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我想首先这是本有趣的书,并且有着细致的洞察力。和彼得·海斯勒前两本著作《江城》《甲骨文》一样,他在《寻路中国》中秉持了其一贯观察中国的态度:接触最普通的中国人,从他们的变化和视角来体会、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平民取向,在他的中国故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名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对的,因为普通人的变化往往更能说明中国是否真的改变了,又是什么样的改变。如果说一两百年前中国在西方人眼里的典型形象是“停滞的帝国”,那么现在大概就趋于另一极端:一个不停快速变化的国度……

再给中国二十年

作者:徐国芳

第7篇

关键词:生理学;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WST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49-02

网络环境支持的教学模式(web supported teaching,WST)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IT技术,将课堂加以延伸的教育方法。他的最大特点是对网络和虚拟信息的依赖和利用,以及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对教育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2]。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经出现就表现出自由、开放等许多优势,必将成为教学的趋势[3]。本文对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依托网络技术实施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设想。

一、WST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WST教学模式尚未具有成熟规范的程序,但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生理学是一门链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人体系统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对于学生而言较难掌握。因此在WST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跳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限制,充分整合资源,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发挥WST优势,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帮助理解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为学生临床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教学资源数字化。在信息化的环境里,学习的途径和形式呈现多元化,知识的传播变得迅速而便利,而信息传播的前提是信息数字化[4]。本教研室将所有的《生理学》教学文件如:教案、讲稿、课件、视屏等实现数字化;部分图文资料通过扫描、拍照等手段实现数字化;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课程录制成教学视屏;针对知识难点,提供模拟图、思维导图、照片、动画等形象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建立起覆盖全部重要知识点的试题库和评分标准;为同学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下载和链接。

实验教学是难以完全实现数字化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电脑仿真技术构建虚拟机能实验室,一定程度模拟实验操作过程,并提供实验结果及分析。同时,提供包括实验讲稿、教案、实验录像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但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实际操作操作变化多样,无法完全通过虚拟实验室完成。

2.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WST教学模块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将现有的教学过程拆分成若干板块,包括:预习指南、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核习题、交流互动、课外知识拓展、实践技能培训等。根据教学模块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系统的生理学网页。以考试环节为例,可以直接在网页挂载生理学试题集的电子文档,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实现自动抽题、考试、阅卷等功能。我教研室鉴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通过前期调研、可行性分析,整合现有资源,与学校技术信息学院联合推出手机题库安装软件。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实现抽题、考试、阅卷等功能。

WST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跳出教科书的限制,从专业信息网站、教育在线平台广泛的获取网络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网站的关注度。我们在生理学网站开设了学科研究进展,实时更新研究动态和诺贝尔奖的研究介绍;构建全国优秀生理学重点课程的链接列表,实现校际的资源共享。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互动。利用网络技术优化课后辅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引擎、网址、关键词以及拓展学习任务,部分信息上传到教研室的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访问、下载。学生可以在网站的讨论区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浏览或者参与讨论,更好的形成关注点,这比传统教学的课后提问以及电子邮件的一对一辅导效率更高。论坛的帖子长期保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提问,也有利于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比如:下一届的学生还可以看到前一届学生的提问,并且可以持续深入的讨论,使讨论有延续性。

二、WST教学实践的评价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TTM)即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按照课前备好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程式化、机械化,教学内容受到教材的限制,教学手段创新不足,教学的地点和时间有较大的局限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现。

1.WST教学模式的优势。WST有效的延伸了课堂的空间,模糊了课堂和课外的界限。它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三点:一,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数字化传输让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反馈更加及时。二,解放了学生和老师,拓展了课堂的范围。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不再局限于课堂,只要有网络、有终端、有信息、有学习主体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三,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互联网中无边界的知识让教师和学生更加平等,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去面对海量的知识。这对TTM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好处[5]。

当然,在学生有相应成果如论文、研究报告出现时,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也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临床辨证思维和科研思维。

2.WST教学模式的不足。WST教学模式也有一些先天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虚拟的信息不能代替直接的感知,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网络虚拟的效果都不会很理想。这也证明了,WST教学模式的课程更适合理论教学而非实践教学。其次,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它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一旦制作成功,其更新没有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把握那样灵活。比如:某些教学录像录制成功,稍有变更就要重新制作或者剪辑,而且无法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及时调整,不能改变多种方式讲解某些教学难点。所以,WST模式更多的适合于一般知识点的传授,可以解决部分教学资源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三、WST的前景展望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早已超越了技术应用的层面,必将深刻的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6]。教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知识、经验和技能传递的过程。由于环境的变化,参与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的方式也必然随之改变。WST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自然选择,也是时代的需求。

本教研室希望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WST教学模式:第一,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将大部分的课程内容数字化,形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库。第二,开展WST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充分阐明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第三,研究WST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补作用,充分利用WST教学模式作为第二课堂,将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放在网络,解放传统课堂,在传统课堂开展更多的讨论和实践。第四,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向资源获取途径的提供者转变,从问题的解答者向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案的引导者转变,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综上所述,WST模式遵循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5],有利于促进资源和技术潜在的育人功能向现实转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鉴于现在大学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较好,在互联网利用率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WST教学模式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主流。我们在生理学信息化教学领域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ecker J.Conceptualizing mind and consciousness using constructivist ideas to transcend the physical bind[J].Human Development,2008,51(3).

[2]张立,石岩,王玉柱,等.创新教学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体系结构[J].训练与科技,2008,29(6).

[3]高路,倪鑫.生理学信息化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

[4]周京军,刘亚莉,刘涛,等.医学生理学教学内容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

第8篇

关键词:哲学;教学改革;实践观点;论坛哲学

建国以来,高校哲学教学屡经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展开了许多探索,展望未来,改革应当在多方面同时着力:在内容上逐步强调实践观点的首要地位,在形式上更为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同时突出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

一、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哲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问题体现在“千书一面”,尤其是本科和专科生用教材,一般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内容上较为僵化,研究生用教材编写较为灵活,状况相对较好。教学内容方面,表现为陈旧过时,吸收新成果较少,且“讲坛哲学”多于“论坛哲学”,即讲授多而讨论少。教学方法方面,表现为僵化死板,教学艺术欠缺,重视观点灌输而不重视讲清道理。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说只是哲学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问题,而应当放在整个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去认识。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其实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其他哲学二级学科中也同样存在,甚至也是当代中国所有人文学科共有的问题。但由于哲学的特有地位,尤其是作为各类高校和各级党校的公共课,问题反映的更为集中和明显。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哲学教育观念的偏颇,即长期将哲学教育混同于知识教育或知识传授,这种现象在所有人文学科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长期以来,我们不注意区分人文学科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特点,也不注意区分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教学特点。就哲学而言,即表现为统编教材、统一体系,强调共识的内容而引入新内容少,多采用灌输教学而讨论少,尤其是在考核方法上,本专科生教学中甚至还普遍使用客观考试方法,大量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核,以致于哲学被作为客观知识体系而非哲学。[1]

二、以实践观点为首要观点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形成了以实践观点为首要观点、核心范式和建构原则来展开哲学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学者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社会实践,深入解读了马克思哲学原著;二是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和东欧的启发,其对社会存在理论、社会批判理论、实践观点等的研究拓展了哲学的研究视野;三是中国学界关于实践标准的讨论,关于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讨论,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不断深化。[2]马克思本人考察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以社会历史和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其具体哲学观如世界观、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都在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中得以呈现。实践观点在哲学教学体系中是一种哲学范式,是其逻辑起点和内在线索,也是其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哲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应当是让学生学会以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哲学教学既要回到哲学的本真,也要回到现实世界,不回到哲学的本真,就无法把握哲学的精神实质,不回到现实世界,就无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这两个回归都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相对于解释世界,哲学更重视改变世界,世界自身发展出了“人”这一否定性的存在物,并最终使“人”的尺度高于“物”的尺度,改变世界即实现两个尺度的统一。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人的实践,这里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人及其实践,既改造客观世界,也在改造主观世界,从而使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重新实现有机统一。同时,哲学作为“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必须在对人所处时代及面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中前进和发展,不关注现实问题和时代特点,哲学势必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哲学教学中,必然要回到现实世界,教导学生学会以哲学的基本原理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自觉树立而非被迫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践观点作为哲学教学改革的首要观点,最终的目标是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当代性和开放性的哲学教学体系。“综合性”是指以实践观点为原则,打破原有的哲学原理、哲学史、哲学中国化、西方哲学等课程的壁垒,将从属于不同分支学科的内容围绕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主题加以有机糅合,形成整体。“当代性”是指将哲学的基本原理延伸至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语境中,融入现代观点,关注现实发展。“开放性”是指以实践观点为建构原则,充分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将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充分涉及或展开的基本原理根据实践需要加以详细阐释。[3]

三、以“三新”模式替代“三老”模式

我国哲学教学主要沿用了哲学原理、哲学史和哲学原著的“三老”模式。其中哲学原理居于核心地位,对于普及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历史作用和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即原理课对于哲学的概括是相对偏狭和贫乏的,从而导致“不原也不全”的情况。因此,有些学者呼吁用“哲学专题研究”来替代“哲学原理”,以保持开放性和批判性。[4]由此,便形成了哲学原著、哲学史、专题研究的“三新”模式,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新模式未必适合于从本、专科到研究生教学的所有阶段,对于研究生教学尤其是博士生教学,这种模式较为合适,因为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本、专科生本身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如果采用哲学专题替代哲学原理,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都较为有限,未必能够理解专题讲授的精髓,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也未必能满足专题教学的需要。所以本、专科阶段是否采用专题讲授模式尚需思考和检验。如果采用“三新”模式,哲学原著课的作用就更为凸显,因为原著能够直接体现哲学的本真涵义,相对于哲学原理更为全面和准确。但同时,在众多的经典原著中,如何取舍也十分重要。哲学原著可分为早期著作、部分读书笔记和札记手稿、论战性著作、成熟而比较完整的论著等四类。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最适合作为原著课基本教材,原因是这两部著作论述全面成熟且难度适中。[5]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本专科和硕士阶段,以这两部著作作为原著课教材是合适的,但在博士生阶段,考虑到博士生所应具备的哲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则以《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部著作作为原著教材更为合适,这两部著作具有更大的哲学张力,也是近年来高水平哲学论文频繁引用的重要文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四、走向对话,将“讲坛哲学”与“论坛哲学”相结合

在哲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中,走向对话是必然的趋势,对话既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指哲学与其他哲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对话。哲学不仅是社会批判理论和实践哲学,也是“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因此教学中主体与客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成为必然的要求。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相待是对话的基础,这就势必改变以往灌输教育中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局面,而是双方都主动思考和讨论,从而调动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哲学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其发展历程也是与其他哲学思想甚至自然科学频繁交流和论战的过程,哲学的历史地位是因其真理性和价值性而确定的,而真理性和价值性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种交流和论战,因为这使哲学能够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且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们很容易接触到各种思想,如果哲学乃至的各类二级学科不去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固步自封,就有丧失传统思想阵地和舆论阵地的危险。因此,哲学既要与传统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进行对话,也要与当代的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等思潮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批判和借鉴,最终使学生在各种思想的比较中真正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话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是论坛,也有人将这种交流模式称之为“论坛哲学”,反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称之为“讲坛哲学”。近年来,各类高校和各级党校都很流行论坛,甚至有人提出干脆以“论坛哲学”取代“讲坛哲学”,这是狭隘和急功近利的观点,“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论坛哲学”能够活跃学术氛围,但观点杂乱,并不具备“讲坛哲学”的严整性,过度强调“论坛哲学”只会导致思想的混乱,反而无益于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与哲学教学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二者只能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以上只是对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目标、措施进行的粗略分析,未必符合哲学教学完整的规律和实际。这些改革不仅对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如果能够实行将极大提高大学生对哲学本真思想的理解,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参考文献:

[1]汪信砚.关于我国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哲学动态,2003,(5):3.

[2]袁贵仁,杨耕.哲学教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下)[J].哲学研究,2011,(11):16.

[3]丰子义.哲学教学体系建构的实践观点再析[J].哲学动态,2013,(12):8.

[4]沈亚生.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模式和结构性变革[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33.

第9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决定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联系实际,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四要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都把创新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纲要和目标。美国的国家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成立于1908年)以创新美国为主题,制定了一份最终的研究报告,来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教育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并明确指出美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美国的创新能力。日本于2007年制定了“创新 2025”国家长期战略指导方针,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及环境、能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积极求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想象力表现为不断地改造着旧表象,创造新表象,赋予抽象思维以独特的形式。想象力还是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开阔,富于想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如果一个想法看起来不荒诞,那么这个想法也就没有什么希望。谁敢说公鸡下蛋的事,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不会变成现实!人类几千年飞天的梦想已成现实。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当十来岁的孩子写出被子带有阳光的味道时,你不得不惊叹其富有诗意的表现力;而当他画出太阳公公的笑脸,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和平鸽展翅飞翔,给这幅画起个“快乐的天空”的名字时,你不能不为其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人把童年比作一场梦,孩子们就是梦中的主人公,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出来,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任何抹煞儿童想象力的教育都是不敢想象的,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也应该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不应该与想象力的培养背道而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扫除模式化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对已有的材料展开联想,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比较事物及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自觉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趣就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应该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尴尬。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实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来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一次,美术老师在要求学生在画河边垂柳之前,仔细观察垂柳的形态。等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高兴地指出部分同学认真观察了垂柳的形态,因为这部分同学画的垂柳的枝条并非全部耷拉着,没有生机,而是枝条末梢微微上翘。同时指出这就是垂柳生命力的体现,使学生理解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相应知识,获益非浅。还有一次,老师先举例介绍能被三整除数的规律——即所有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三整除,这个数就能被三整除。然后连续写出任意几个能被九整除的数,让学生思考观察能被九整除数的规律。果然几分钟后,有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往往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勤学善思会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不同的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的做法,那是鹦鹉学舌,永远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如果不会创新,仅仅重复前人的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会取得进步,其结果是永远保持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学贵有疑,然后才能有所突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发展史表明,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不断被证明而又被否定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问问题。所谓会问,具体地说,一要会问“为什么?”,追根溯源,这是提出问题。先提出问题,然后才有所思。二要会问“如果…,怎么样?”,展望未来,这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固然可贵,但想办法解决问题更让人可敬。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近千种办法,都失败了。有人劝他,他却不然,乐观地说他至少已经证明近千种不可行的办法。凭着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在人类科学和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系实际,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或英语教学中就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力的培养必须要处理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纯理论教学的关系。当前的基础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通病,也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在这种形式下,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纯理论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固然重要,但不会运用,仍然等于白纸一张。任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的技术改造和发明,都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创造的。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完全的理论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可以看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则属于理论教学。两方面的教学恰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机课的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本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但如果教师仅仅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永远也不会操作计算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阳海华.《浅谈语文课的创新性思维培养》.ht88.com.育星教育网 2005-4-18 

[2]作者:未知.《谈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exam8.com.考试吧.2007-01-27 

第10篇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学校 创新发展

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就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以及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让教师教得轻松,效率高;学生学得愉快,效果好,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受益。我们学校规模不大,全校六个年级十八个教学班,每个班的班额比较大,除语文教师外,其他任课教师都是跨年级代课,教学负担很重,教师压力很大。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通过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让教师科学有效地工作,实现负担轻、效率高,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着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积极态度,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有层次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现在从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以人为本,从提升教师的素质入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学习,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丛书中汲取营养,树立“为学校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的思想。

2.给教师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专家的引领下,提高业务素质。为了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接触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学校经常派教师前往走在教育教学前沿的城市交流学习,及时将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学术专题报告、精彩的教学课例带回学校。学校与“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交流,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场授课,让教师在学习与交流中日益提高。学校多次聘请陕师大的教授,省(市)教科所、省电教馆、碑林区进校的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讲座;与教师近距离交流,面对面予以指导。

二、务实开展主题性的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2003~2004学年,我校开展了主题单元全过程教学研究(确定主题单元整体把握部分体验回归整体探究规律)。在主题单元全过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立足单元整体知识目标,将单元教学总目标分解落实到每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法指导中,再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总结出规律。这项研究较好地处理了主题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的关系。但由于研究的目标设计一个单元,缺乏相对的集中性和独立性,于是,在2004~2005学年,我校又开展了专题式的教学研究。

2.专题式的教学研究(选择专题制定方案教学设计教学汇报专题总结或论文)。全校教师围绕学校确定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突出了、目标集中了。只是以上两项研究都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展开的,如何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校转换视角,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在2005~2006学年开始了导学型课的教学研究。

3.导学型课的教学研究(制定标准公开课汇报诊断提高)。导学型课的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导思,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学,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学习新课标,体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将许多理论知识内化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成效喜人。

4.随着校本教研的逐年深入,一些喜欢钻研的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个别教师满足现状,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怎样能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促使大家共同参与,实现全体教师共同提高,这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经过不断的调研,在 2006~2007学年,我们又开始了“一课三议”、“一课三磨”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两项主题校本教研都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议课、磨课,为每个教师创造充分的学习和实战演练的机会。

5.学校认识到强化目标的达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为了使教师把准目标,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近两年,我校又开始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和“一课一得”的研究。针对我校实际,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我们积极构建“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教学体系,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个要求:(1)目标和内容紧紧相扣,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2)大胆割舍与目标无关或不紧密地教学环节;(3)每节课的教学必须达到基本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通过教研组平常课达标的方式和学校公开课的展示,促进教师积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使教师更准确集中地把握教学目标,我们积极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开展了“一课一得”的主题校本教研。目的是使课堂教学删繁就简,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化的教学环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追求一种简约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能够达到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

三、以教研组为团队,落实集体备课,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

新课改强调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这给了教师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怎样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实现各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呢?我们要求个人钻研教材独立备课。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严格落实每周集体备课制度。在集体备课中,各教研组重点加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让全组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把握好每课的教学目标,统一知识点,研究商讨课后思考题的解题思路。作业设计和单元检测设计也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教研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多彩的学科活动中巩固知识、和谐发展

1.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附属小学,位于大学社区内,建大的建筑学专业全国闻名,学生家长大多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专业,我校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神奇的建筑之旅》。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最基础的建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建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社会、美术、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重要性,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或培养自己对各学科的特长和爱好,同时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使用工具和动手能力。

第11篇

新一届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协会班子要更加注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更加注重凝聚和发挥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共同把协会的工作做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协会的讲话稿,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协会的讲话稿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_行业协会对_省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对_省政府有关部门、__局对_省行业协会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商会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_省行业协会成立十年来,在_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重视下,在__局的指导和监督下,在历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围绕辖区行业健康发展这个中心,不懈努力、开拓创新,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改革作了许多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工作。在开展协会交流方面,20__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区域地方行协会联席会议机制;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20__年率先在全国地方协会中组织会员单位签署反商业贿赂公约。在维护行业权益方面,近年来积极妥善解决了本省____X问题。在配合地方诚信环境建设方面,坚持连续开展全省行业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在改善地区行服务方面,配合中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效提升了_地区行业服务的水平。在行与各级政府之间、行与社会各界之间、行与行之间建造了沟通、协作、交流的工作桥梁。这十年,_省行业协会所做的工作,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赢得了会员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也在全国地方协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志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首十年,木已成林。中国的_行业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关键的十年中成长壮大,行业协会也在这十年中不断求索,逐步成熟。中国_会领导对作为行业金融机构加强联系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政府外部监管的有益补充的中国_行业协会和全国的地方性行业协会寄予厚望,各级行业协会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有可为。

我希望和祝愿_省行业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紧密地依靠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在_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下,团结广大会员单位,发扬成绩,努力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保持和加强与全国的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和联动,在各项重要工作中深化合作、共同提升,打造最受信赖、最受尊重的一流的行业协会,开创行业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协会的讲话稿2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

今天,浙江亚太集团有限公司外来建设者计划生育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了,我荣幸地被各位理事推选为会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与理事会全体理事一起,尽心尽职,共同把我亚太集团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做好,不断推进我公司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在当选会长之际,我谈三点想法:

一、是做好外来建设者的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到我公司的凝聚人心,企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心尽职,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是做好外来建设者的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较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大家来自全国各地,生育观念、教育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有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广大热心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骨干,有自觉执行、拥护党和国家计生政策的模范外来职工,这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协会有信心做好外来建设者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点;我们要在亚太集团党总支部的领导下,依靠全公司各级干部和外来建设者计划生育协会全体会员的力量,共同来做好这一件大事、难事。

三、是我认为要发挥外来建设者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关键是协会要经常开展活动。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协会的凝聚力在于服务。今后,我们除了定期开展活动外,还要组织会员定期学习、汇报,及时抓信息反馈,对会员进行培训。要建立、健全会员联系制度,扩大协会会员的辐射力;要开展总结评比活动,表彰先进,表扬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扩大影响。

最后,我希望协会全体会员,都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骨干作用、表率作用,共同为把我亚太的外来建设者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成为一流的协会而积极努力。

协会的讲话稿3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业界期盼已久的__省畜牧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省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情、好事情。__省畜牧业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全省畜牧战线上的朋友们有了自己联系政府、企业、用户之间的桥梁,有了联系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的纽带,必将对加快我省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对__省畜牧业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畜牧业是我省的优势特色产业,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保持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中省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和消费市场的拉动下,我省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保障畜产品供给的能力不断增强,步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省奶山羊存栏、羊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绒山羊存栏位居全国第三位,奶牛存栏和奶类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位,__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30%,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凸现,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牧业行业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诚挚地谢意和亲切地问候!

我省牧草资源丰富、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明显、产业政策宽松,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毛、皮、绒等畜产品的需求急剧扩大,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省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就会得到更大发挥,畜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和贡献将会更大。

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经营主体、投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的职能正在加快转变,一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都将通过一定的形式,逐渐转给一些非政府组织进行协调与管理,或由生产经营者自行管理;生产者和经营者也迫切地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维护其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协调其行业内部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这是在新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生产组织形式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涉及的空间和范围广大,而且行业内部的层次和结构十分复杂,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有序性,所以对组织化程度的要求尤为突出。我省畜牧业协会的成立,既反映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对牧业行业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现代牧业本身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因此可以说,__省畜牧业协会的成立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也很需要。

在此协会成立之际,我也就协会今后的发展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要在政府与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和消费者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及时地将行业内部的困难、问题、矛盾和要求客观准确地反应给政府和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争取政府的支持、帮助和指导。要积极配合政府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努力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地方对行业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以保证牧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要加强行业内部的管理和自律。要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好行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环境,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好行业内部公平的竞争环境,协调好行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协会既要对行业内部的成员负责,又要为相关产业和广大消费者以及全社会负责,树立起我省畜牧行业的良好形象。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行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后劲,努力提高我省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三是要努力维护好行业内部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流通、生产经营软环境建设和产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努力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权力,保证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努力为他们谋取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利益,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使行业的权益得当充分的保障。

四是要积极地为协会的广大会员做好全方位的服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和企业进行有关的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和推广新技术,推进全省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要通过举办展销会、组织经贸洽谈活动等形式,积极促进产销连结,为企业生产投入品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牵线搭桥。使协会在畜牧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全省畜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新春将至,借此机会也向大家拜个早年! 谢谢!

协会的讲话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辰溪县室内装饰行业协会成立大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向给予协会成立作出指导帮助和关心的各级领导、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为筹备协会成立工作付出辛劳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室内装饰行业是朝阳行业,又是永不衰竭的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室内装饰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以20%的年递增长速度前行,已经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宏大产业,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该产业每年为国家创造了一万四千多亿元的巨额财富,为社会提供了一千三百多万个的就业机会,还造就了一支专业化职业队伍,从事室内设计专业人员已超过六十万人,预计今后的发展空间更大。辰溪室内装饰行业也已经初具规模,拥有相关企业多家,从业人员 人,年产值达到元。辰溪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的成立,既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了我们县室内装饰行业的愿望,标志我们县室内装饰行业的发展开始迈入一个新的始点以及将步入

规范、快速的快车道。在遵循协会章程和创办宗旨的前提下,未来,我们打算首先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在有序竞争下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及行业规范体系建设,让行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实现对行业经济运行的约束与规范,以促进行业有序竞争。二是以提高市场公信度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行业自律公约,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扶植一批守诚信重质量的优质企业,帮助其进行品牌创建,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二、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协会是会员的家园,协会要使各会员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一是努力整合行业内部资源,为会员提供一个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二是可以牵头组织会员到其他县市参观、交流沟通、取长补短,积极向会员提供行业市场信息,尽量扩大会员的视野,拓展会员发展空间。三是切实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积极应对各种干扰行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会员提供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做好会员与政府职能部门联系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规范市场环境,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保护。一是大力协助政府部门,帮助那些符合条件具备能力的企业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相应证书;二是及时向会员传达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三是协助政府规范行业的准入制度建设,做好资质评审、年检工作,打击扰乱行业市场的行为;四是协会还将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行业的愿望和要求,努力为会员争取政府支持。

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协会的成立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是会员的共同愿望。如何把协会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员之家,能为会员更好的提供服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需要各级领导的帮助支持,各位朋友、各位理事、会员的无私奉献。协会将切实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抓好协会组织的日常管理,重点推动行业规范体系与合作平台建设以及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等工作。使协会高效运作,成为政府的助力,会员的家园。在行业发展上探索新的工作领域,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们县室内装饰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一化四建”发展战略,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努力开创我行业发展的新局面。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光荣而艰巨,但我相信,只要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县室内装饰行业一定能为美化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领导、朋友们,协会的成立仅仅是万里的第一步,我将和全体协会成员一道,克尽职守,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行业发展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前来指导的各位领导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祝大家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大家!

协会的讲话稿5各位学弟学妹们!下午好!

今天感谢数协的邀请参加数学建模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大会,也很荣幸代表历届负责人在此发言,在此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新建,09届工程造价专业,是数协第8届负责人之一。

今天是我自6月毕业后第二次回到学校,感觉十分情切,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母校和大家相聚,数学建模协会是根据每年9月举行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成立的,意在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大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竞赛,十年来协会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发展会员,壮大队伍,一大批优秀的会员亲身参加竞赛而获得荣誉。历经了20_年的发展,协会不断的成熟起来,有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有了自己的目标,有了自己的未来。

十年,一个完整的十年,数协在历届负责人的带领下以及在历届会员的大力支持下逐渐的发展壮大,在学校团委和社联的领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的大家的大学生活,数协不仅连续多年被校团委评为“甲级社团”、“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而且在每年的“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也连续获得佳绩,在获奖人数和奖项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在20_年的数模竞赛中收获一个国家二等奖,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一个国家级奖项,我本人也经历了两次数学建模比赛,每一次都带给我快乐。快乐来自对难题的突破,每一次突破都会让我兴奋不已;快乐来自对模型的演练,每一次演练都会使我激情无限。在那短短的三天三夜里,我们超负荷地连续工作,真切体会到什么叫超越自我,什么叫挑战极限!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困难—解决困难—新的困难—再解决困难中循环往复,而看着那散发墨香的论文,看着所有的智慧跃然纸上,心中那份愉悦久久难以忘怀??。经历了这些磨难后我变得坚强,无论在任何逆境下,我都会坚强应对,决不退缩!决不言败!但遗憾的是都只是获得了重庆市级的奖项。

回顾数学建模协会走过的这些年,在历届协会负责人的带领下,数学建模已日趋成熟,协会由当初几个人的小社团发展为今天几百个人的甲级社团,我想这都是与他们对协会的热爱分不开的。值此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我想给予全体数协成员几点希望:

一、希望全体会员能够积极的支持和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展示你们的才能,提高你们的自身能力,以及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大放光彩,为学校赢得更多的荣誉。

二、希望全体干部秉承协会的宗旨,起好带头作用,积极的配合校团委、以及社联的工作安排,开展好每次活动,以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工作,让每次活动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们协会举办活动的目的。

三、希望学院其他学生组织、院学生会、各院系学生会、学生社联以及其他社团能支持和帮助数协的发展壮大,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创造一个和谐的大学校园。

同学们,数学建模协会已经成立20_年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在建模的伴随下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建模精神的激励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回首建模协会走过的风风雨雨,我们有理由期待他的未来会更加精彩,在接下来的建模协会的工作中,我相信你们会比我们做的更好更出色,相信数学建模协会有了你们的加入一定会更加的优秀

第12篇

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的新生事物,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第三种模式”。它是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普通高校,它采取民办机制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充分调动了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扩大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快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 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2008年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简称“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即“母体”)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

国家规定,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学和财产管理,独立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所以由教育部负责审批。凡未经教育部审批的,国家均不承认其学历。

独立学院的招生是通过学院办学所在的省市,在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的基础上进行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发给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在于其独立性,其性质上是一所完全独立的院校,与所属大学的关系则因学校而宜。独立学院与大学内部学院的重要区别还在于其完全的民办性,其办学经费来源是由学院的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的,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管理上也都按照民办大学的方式进行。

截止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独立学院共有322所(见表1)。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2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

独立学院发展十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1借助母体高校办学的“依附”期(1999―2002)

一般认为,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创办初期,这类机构统称为“二级学院”,后称为“民办二级学院”。对申办高校的“依附性”是独立学院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1) 办学目标服务于申办高校的整体利益

由于初创时期并不具有独立办学的主体资格,因而独立学院的一切办学活动都是为申办高校的整体利益服务。表现在:

一是服务于申办高校扩招的需要。1999年,中央做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招生人数达到159.68万人,比1998年增加51.32万人,增幅达47.4%;其后的三年中扩招幅度分别达到了38.16%、21.61%和19.46%。到2002年,高校招生320万人,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462.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总规模一跃超过美国 (1420万) 而居世界第一位。

高校扩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但按照当时国家的财政经费投入力度,高校持续扩招的能力明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校以民办机制创立“二级学院”,成为这些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普遍做法。1999年到2002年这三年大扩招时期,全国高校共举办二级学院300多所,承担了高校扩招的很大份额。

二是服务于申办高校增加收入的需要。世纪之交的高校大扩招,本身就是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而创办独立学院更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重要举措。据估算,仅扩招头两年新增的67所民办高校、100多所“二级学院”,就至少拉动了200多亿元的社会投资。

(2) 不具有独立的办学主体资格

创办独立学院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初创时期,独立学院一般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对于普通高校如何与非教育机构尤其是民营非教育机构或个人合作办学的问题,缺少可以依据的具体规程。因而审批机关只是把创办“二级学院”当作高校在其内部增设一个附属机构一样来处理,并不去严格把关申办高校的资质和办学条件,只要申报一般都能获得批准。正因为如此,这些“二级学院”并没有获得至关重要的独立办学资格。母体高校不仅是这些民办二级学院的申办者,也是他们的管理者和实际上的拥有者。其次是不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这一时期,独立学院颁发的学历证书的方式极不统一,有的学校以独立学院的名义颁发,有的学校则以母体高校的名义颁发。再者是一般都没有获得国家的办学资格认证。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本科院校的申办必须经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但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缺少这一环节,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国家宏观调控缺位的状态。

(3) 办学条件不足以支撑其独力运行

在初创时期,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是由母体高校提供的。

其一,母体高校是独立学院师资来源的主渠道。据估计,在初创时期,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至少有1/3是由母体高校在职教师兼任的,有1/3聘用了包括母体高校在内的退休教师,另外1/3才是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这样做,对利用和盘活普通高校闲置的教师资源、通过提高师生比改善申办高校的办学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正因为如此,多数独立学院的教师处于“打工者”的位置,缺乏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其二,独立学院学科专业设置以“克隆”母体高校为普遍特征。不少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完全依托母体高校,母体高校有什么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独立学院也开设什么学科、什么专业。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正因为一些独立学院办学没有特色、没有追求,因而也就失去了独立生存、独立发展的前提与动力。

其三,独立学院的法人、产权等重大法律关系不明确。

2.2增强办学自主性的“独立”期(2003―2008)

2003年,以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2003]8号,简称“教育部8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

(1) 对独立学院的性质有了明确的认定

教育部8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指出:“本文所称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此范畴。”

具体讲,“独立学院”有三大特征:一是实行新的机制办学。独立学院从本质上是民办高校,其投入主要由合作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收费标准也按照国家关于民办高校招生收费的相关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在办学和管理上首次提出“五个独立”,即独立学院校本部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从而赋予了独立学院确切的内涵。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来规范、体现。另外,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校董会的组成及人选由双方商定,院长由申请者推荐、校董会选举。这些特征已初步具备了民办高校应有的基本要件,只要得到切实落实,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2) 带有明显的过渡期“双轨制”特征

为强化对独立学院的宏观管理,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原有360多所“二级学院”进行清理整顿、重新登记。经过逐个审查,取消了其中100多所“二级学院”的办学资格,并对其中249所进行了重新登记。通过整顿,独立学院“优”、“民”、“独”的特征获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其举办体制的公有性和运行机制的民营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因而这一时期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其弊端在招生工作中被充分暴露出来。

一方面,这一时期独立学院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达到“三本”分数线且家庭具有支付能力的考生则越来越少。这导致独立学院之间展开激烈的生源竞争,一些独立学院产生了钻空子的违规行为。对此,教育部于2005年通知,对独立学院招生工作提出了“五个不得”规定,即独立学院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生源或进行录取工作,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违规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以专科录取、按“专本连读”培养等。为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教育部还对已经注册登记的独立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招生情况和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纠正了违规问题。通过一系列强化管理与政策引导,独立学院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得到增强。

(3) 开始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转型

我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这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尤其是由母体高校颁发学历文凭时期对考生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但随着招生中母体高校“光环效应”的逐渐减退,原有的学科专业不仅不再是吸引考生的优势,反而成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争生源、争就业市场的根源。迫于生存压力,不少独立学院开始转变办学方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比如,最早创办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推行“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设了应用型专业体系,构建了“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按照两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一年自主教育的思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2+1+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在实践教学突出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与开放实验。这些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已经明显区别于母体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传统,踏出了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的最重要一步。

据统计,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中有75%开设了英语专业,71%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2%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热门专业的独立学院也超过了40%。因此,如何打造办学特色,是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2.3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的过渡期(2008―)

根据教育部部署,将现有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将有一个5年的过渡期。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将会出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1) 独立学院获得了新的发展基点

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的,廓清了十年来一系列困扰人们理论与实践的疑难问题,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也更加清晰。教育部26号令明确提出独立学院依法享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提出的所有鼓励性、扶持性政策,包括专项资金支持、闲置土地出租出让支持、金融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支持、公益事业用地支持、教职工权益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关于申办高校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突出强调:普通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投入的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独立学院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资源和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其相关费用也要按照双方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其次,关于参与举办者的权益,教育部26号令明确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都是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之一;独立学院出资人依法可以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2) 向民办普通高校“转设”是根本出路

教育部26号令不是针对现存独立学院推出的专项政策,而是为今后举办新的独立学院提出设置标准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300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回归”申办普通高校;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并入其他民办院校;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这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也是多数独立学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2.4独立学院的典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由浙江大学和杭州市政府联合创办并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它用3个月时间完成筹建,用5年时间实现了“千亩校园,万名学子”规模。从最初的8个专业扩展到目前的9个分院,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500名。

作为首家由国家重点大学浙江大学创办并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之路,从办学伊始就坚持规范独立办学,坚持非营利的教育事业公益性办学原则,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市校合作办学的优势,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的探索之路。

建院十年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七届近15000名毕业生。十年间,城市学院从重点大学的一所普通二级学院跃升为“起点高、实力强、发展快”的新型高校。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为我国高教体制的改革、机制转换、办学模式创新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这种模式,对于高等教育底子较为薄弱的我国部分省份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2003年,在教育部试办独立学院工作视频会议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被教育部誉为“全国独立学院的典范”;2005年,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办学经验为主体的《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底子一直较为薄弱,不仅高校数量少,而且高校规模也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但到了1998年,浙江省每3个考生仍然只有1个能上大学,高等教育成为浙江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颈”,远不能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解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浙江人民积极探索,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进行教育体制创新,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快速崛起,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年的发展,浙江省目前有独立学院22所,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浙江省独立学院在校生近17万人,约占本科在校生总数的35%,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

3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认识

1999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之后,经过几年,普通高等教育进入了“稳定规模、提升质量”的整顿期。在迅速发展的这几年中,人们对大面积扩招后形成的新的高等教育态势进行了重新认识,并把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地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有称工程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等几种办学类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期的到来,初步形成了各类大学相对稳定的分层次办学格局。

由于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急剧转变为今天的“大众化教育”或“普及教育”,学校的教学氛围与以往相比必然存在着很大不同,也完全体现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学生工作进行再认识,这是独立学院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基础。

3.1对学生认识的现状与问题

在独立学院的办学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相对而言,独立学院的培养对象总体上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学生的鲜明特点是:(1)思想活跃;(2)情商很高而智商不低;(3)活动能力强。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自觉性不高、单纯凭兴趣学习的观点重、刻苦精神差等。对他们的评价常常是:三分之一学习蓬勃向上,三分之一成绩随波逐流,三分之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于是,在普遍具有漂亮校舍和良好学习条件的同时,学风问题成了独立学院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工作。

为了解决学风问题,许多学校都在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上使劲,制定了针对新生的严格的早自习、晚自修制度,组织学风纠察队采取n多措施与迟到和逃学作斗争,如此等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一些学校还曾经在新生管理中祭起了“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的大旗。

有鉴于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的缘故,一些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学工部门在学生活动上下功夫,频繁出现诸如“水果拼盘大赛”、“三八节风筝大赛”、“拔河大赛”、“卡拉OK大赛”等等,以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来代替素质教育甚至冲击正常的学习秩序,学生喜欢的汽车驾驶培训也通过有效的组织措施而优先于所有的课程学习。

为了提高及格率,一些课程主要在减法(例如不恰当地减少学习内容)上做文章,期末考试前组织针对性过强的考前辅导,有组织地完成考试前的标准答案而集体死记硬背等等,制造着虚假的学习繁荣。

结果呢,年年抓学风,学风年年不如去年。

3.2用科学态度分析和认识学生存在的问题

要尊重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认识学生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

首先,大众化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学生对象群体发生了根本变化;再者,传统教育下原有的社会环境、价值观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大都是社会进步的反映。要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教育所处的环境,要用今天的眼光认识我们今天的学生。基本看法应该是:学生基本都是好的,如果有问题,那首先是教育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当然也有例外)。

如果认为现在的学生主要是“欠管”,那在“黔驴技穷”之后只好采用“军事化管理”。但事实证明,军事化方法只是综合教育的一小部分,不能(在大学阶段尤其不能)代替其他思想教育方法。简单依赖于“军管”的办法甚至意味着文明的倒退。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措施应该主要还是引导。

如果单纯地把“三分之一论”看成是一个数字的划分,那么,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积极的时候是正向的,而在消极的时候是反向的。善待了后三分之一,中间就是更好,前面就是最好,反之,这个道理同样存在。

对学生的认识观不摆正,那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培养的精英们就被认为是生存在一个恶劣环境,这样培养出的“精英”也会是残疾的。

3.3学生工作的重点在新生

学生工作的重点在新生,要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重视课堂的教学规范管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例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其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考进独立学院的新生在此以前经历的是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严格教学管理,考上大学几乎是他们的唯一目标。刚进大学,新的努力目标还没有确立,而高校学习所需要的高度自觉性却正好是他们的弱项,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利用大学的松散式管理方式。

加强对独立学院新生的教育管理,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新模式,通过强化一年级的基础课程教学与管理,规范针对一年级新生的教学方法,重视蕴涵于教学过程中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以此促进新生的学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要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既要严格管理,又不能照搬中学的教育管理办法。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单纯凭兴趣学习的问题,要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教育,提高他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重视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重视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

重视新生工作可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 十分重视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工作,精心策划始业教育的内容,这是大学学习的起跑线,不要局限在师生、领导的见面寒暄上,不要对大学新生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2) 建立新生阶段教学的基础课程体系,例如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 (非计算机专业)、分专业的基础(概论、导论)课程等。

(3)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基础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要注重“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例如在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中采取分级教学,为学生创造自主选择的空间。

(4) 改抓结果为抓过程。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每个教学单元中组织学习测验,测验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并适当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应明确要求基础课程教师每周必须布置课外作业并严格执行按时交作业的规定,将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作为基础课程教师的主要考核依据之一。

(5) 学院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必要的电脑学习条件。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期间不提倡学习汽车驾驶。

(6) 严格执行学院《学生手册》中关于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对学习成绩不合格,不能进行正常学习的学生,按学籍管理相关原则实行降级重新编班直至退学处理。对确实不具备大学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在早期会同其家长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助于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助于问题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发展。

3.4学风建设的主战场是课堂

学风建设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师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育人与教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由于所面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独立学院从事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全体教师都应该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主动和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严格课堂考勤管理,严格课堂学生行为规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抓学风的主阵地应该是教室。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控制作用和对学风的影响作用是一般学工老师所难以承担的。如果教师们在教书的同时都能勇敢地肩负起育人的责任,那么良好的学习规范就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

3.5把学生活动引导和结合到学习上

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部门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要把业余文化生活与素质教育与完成学业区分清楚。应该认识到,完成学业是学生在学校的主体活动,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部门有责任主动支持这项主体活动,学校的各项活动要积极地把学生引导到努力学习的方向上来,在活动过程中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开拓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6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精神脊梁”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有过分偏向“应用性”的可能。一方面,独立学院在强调应用性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应用性也可能丧失独立学院的本科地位。

独立学院和高专高职院校都在强调“应用性”,但这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简单地说,高专高职培养“高级蓝领”要在技能上做文章,而独立学院培养“初级白领”要重视技能更要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就业现状看,确实存在着毕业时就业环节中(第一次就业)专科生热而本科生冷的现象,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在从业一段时候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第二次就业),相对于专科生而言,本科生一向占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独立学院教育的发展,在争取第一次就业率的同时要重视巩固第二次就业的优势。

独立学院属于本科院校但又不同于研究型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什么是独立学院的本科精神,有必要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本科素质教育,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本科大学生的精神脊梁,去主动学习、自觉读书、积极探索和富有创新精神。

3.7重视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培养

由于学风问题的普遍严峻,所以近年来各个独立学院都在改变学风提高合格率上下着功夫。一次去某独立学院信息工程系参观,这个系建设的创新实验室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一是把创新实验室与教师教研室设置成一体,不仅改善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环境,也通过师生共同组织的创新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和提高利用率;其二是创新实验室背后所体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也要结合创新教育和导师制,重视对精英人才的培养,重视借优秀学生来影响和带动学院的学风建设。

4重视独立学院教学方法研究

重视独立学院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

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设了优秀甚至是知名的专业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的基础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精英教学模式,重基础、重理论,而其实验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来验证课堂教授的知识。然而,上课基本不听,则客观上削弱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实际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与不足也与今天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远远不能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专业教育和教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事实上,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人才,其根源还是教学的现状所至。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通过对独立学院教学现状和培养对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

(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到教材建设上。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不仅要做好减法――适当地降低理论要求,也要做好加法――增加探究性实验并在实践环节中有突破性的创新。

(2) 要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形成一个“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会点”的积极局面。

(3) 教学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可操作性保证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实验、设计而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抄袭的理由,克服普遍存在的抄袭弊病;趣味性体现“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实验、论文的积极性;而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激发优秀学生进一步钻研的斗志。

(4) 独立学院毕竟是本科院校,因此,必须坚持和保证必要的理论教学水平,在积极发展实验、实践教育的同时,引导和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多读书、勤思维。

(5) 教学内容和教学测评手段要多样化,例如可以由平时作业、实验、论文、课程设计、阶段性练习和期中、期末考试甚至沙盘模拟等多种环节组成,并且教学和实验等内容应该得到严肃认真的设计,使教学产生适当的节奏感。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读书为了考试,只有考试前才读书,甚至连考试前都不读书的恶劣状况。

近十年来,我们依据上述认识,在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多媒体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概论、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字艺术设计概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等许多课程中积极进行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教学经验,也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5加强对应用型教材的开发

在独立学院从教十年中,我们重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进着手,开始了“抓实验实践教学,促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通过对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和对培养对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

(1) 适应社会需要、适合学生特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以形成一个“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会点”的积极局面。

(2) 实验内容的建设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可操作性保证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而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学生抄袭的理由,克服实验数据普遍抄袭的弊病;趣味性体现“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完成实验的积极性;而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激发优秀学生进一步钻研的斗志。

(3) 实验内容应覆盖学科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内容完整全面,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本科院校专业,还要在积极发展实验教育的同时,保证必要的理论教学水平。

(4) 实验内容要形式多样,例如可以是实验、论文、课程设计等不同环节,并且各种实验内容应该得到严肃认真的设计,使实验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5) 要改进课程测评手段,变抓考试结果为抓学习过程。考试形式要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应用。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诸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尝试为部分课程编写了重视实训、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材。例如:《软件工程学教程》(2002,2004第二版)、《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2004)、《项目管理与实践》(2009第二版)、《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程》(2003,2007修订)、《软件工程学实验》(2005)、《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005)、《多媒体技术实验》(2005)、《多媒体技术与实践》(2009第二版)、《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实验教程》(2006)、《信息资源管理实验教程》(200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2006)、《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2006)、《电子商务概论》(2007)、《信息安全技术》(2007)、《数字艺术设计概论》(2007)、《人机界面设计》(2007)、《新编计算机导论》(2008)、《软件工程基础》(2008)、《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案例教程》(2009)、《网络管理技术》(2009)、《信息安全技术》(高职,2009)、《网络管理技术》(高职,2009)、《管理信息系统新编》(2009) 等。采用这一方法开展教学的,还有诸如《计算机前沿技术》等课程。

各课程实践型教材的编写原则是: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充分理解课程的大多数主教材,遵循课程教学的规律和节奏,充分体现实验的可操作性,既可以与课程主教材辅助配套,也可以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实验性教材,还可以是自学的实践教材。旨在很好地推动本课程的教学发展,帮助老师教,帮助学生学,帮助用户切实把握本学科的知识内涵和理论与实践的水平。

实践表明,学生在诸多课程中所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传统教学设计主要是“先说(理论课)后做(验证性实验)”甚至是“光说不做”,而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主要体现了“先做后说”和“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困难,符合特定的学生对象,使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结语

正如高教[2007] 1号文件所指出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实践证明,独立学院的办学道路是体现时展特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多方资源优势,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也是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的探索之路。这条道路必将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

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6号) 的颁布与实施,尤其是部分独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标志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回顾独立学院十年办学历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胡礼祥认为,改革创新是其中的主题曲。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办学十年来走探索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道路,总结起来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一是应社会之需,高起点、高质量办学,培养应用创新人才;二是秉名校名城之气,政产学研深层合作,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三是走探索之路,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创特色上水平争先;强基固本求发展,多做贡献争荣誉,打响品牌夺名声。

展望未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吴健谈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进入了“创特色,上水平”的攻坚期。学院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挥市校合作的机制优势,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扎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兼顾,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樱之,徐波.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模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样板解读[N]. 浙江日报,2009-10-08.

[2] 胡礼祥,主编.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周苏. 对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再认识[J]. 计算机教育,2007(4):50-57.

[4] 周苏,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4-198.

[5] 周苏,等.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更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成长[R]//浙江省高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会. 杭州: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