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控心得体会

内控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8 06:37:59

内控心得体会

第1篇

一、当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有的在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把加强内控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求得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发生,以致资产质量低下。2、对基层社的管理力度还有漏洞。对基层社的管理,往往是任务指标布置的较多,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手段检查不够。

3、稽核、监察监督机制不建全,是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稽核、监察部门不能起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内部稽核、监察体制不顺,本身没有处理问题权,有的问题得不到真实反映,使一些问题被积压下来,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4、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性目标方面,其沿用的各项考核规章制度还是过去的考核办法,虽然每年在数量上考核指标有所变动,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明显陈旧,导致部分社从自身利益出发,置各种制约于不顾,违章操作。有的机构抢拉客户,乱用核算科目、篡改账表、以贷收息等问题,都说明了内控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同步的问题。有的领域、有的岗位内控环节至今还处于真空。

5、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不够。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区农村信用社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处于软约束阶段,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贷款分责管理还执行不严格,缺乏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也极不完善。贷款发放还没有实行风险度管理,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差,而且对信用社内部控制的考核还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办法。

二、本人的体会

所谓有效的内部控制包含有四层含义,即:其一,它是无时不控的---贯穿于业务操作的始终;其二,它是无处不控的——与业务的速度和空间同步,甚至有所超前,以体现内控优先的思想,其三,它是无人不控的——上到管理者,下至每位员工,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才是至高无尚的;其四,它是无事不控的——小业务要控,大事情更要控,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无不在其控制之下进行,没有例外与“个案”处理。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呢?首先我本人认为:增强自律意识是根本。一切活动离不开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内部控制不能例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既是经营管理者设计构造的产物,也是其遵循维护的结果。如果说设计构造不易,那么有颜色遵循维护则更难。因为,需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一以贯之。从这一意义上说,自律意识牢固树立之日,才是内部控制运行完全到位之时。

增强自律意识,从基本面来看,就是要增强全员的自律意识。即: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增强自律意识,从重点对象看,就是要增强两级经营管理班子的自律意识,真正做到经营与管理两手抓,业务发展与内控建设两手抓,效益与守规两手抓,做自律的表率。

增强自律意识可以从学习教育、剖析典型、调整人员等三方面入手。一线操作人员要做到业务再忙不忘学习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要教育每位员工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开展各项业务。要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使全体员工能够在学习经验上有标杆,吸取教训上有对象。要顶住一切压力,对那些置内控制度于不顾的我行我素者, 果敢地进行调整,直到清理出队伍,以儆效尤。

完善规章制度是前提。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构筑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是各项业务应当遵循的标准和程序的总和,也是检查和纠正一切违规问题的依据。内部控制离不开规章制度,否则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当前,我区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完善的重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管理层次看,联社、信用社都需要加快规章制度建设的步伐,但主要在基层社,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各项制度具体化和本单位化。二是从管理范围看,要着重解决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的问题,填平补齐,使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三是从管理内容看,要把可操作性的规程规范建设放在完善内控制度的首位,做到一册规范在手,操作方法在心。四是从管理质量看,旧制度的更新和制度间相互关联无疑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对那些时过境迁,不适应新情况的规定和办法,该废止的废止,该补充的补充,该修订的修订。要提高制度之间的关联度,应当与其目标考核制度、稽核、监察制度更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先考核、稽核,后离任离岗,避免逆向操作。

严格严厉查处是保障。内控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有效贯彻执行,这是因为还存在削弱其效力的主客观因素。如:严格检查,严厉处置。即严格检查:就是要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事实为依据,甄别是非,确认对错,分清主次,界定责任。不搞双重或多重标准,不故意夸大或缩小问题,不回避矛盾,混淆是非,不当“和事老”,报实情、说实话、办实案。严厉处置:就是要对一切破坏内部控制运行的违纪违规者,不管是谁,纵然有过“功高盖主”的业绩,也要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否则,姑息迁就,不过是内部控制建设上的叶公好龙;“下不为例”则久必酿成大祸;搞“心太软”将无异于自我放纵等等。所有这些管理之大忌,足以令人警醒。

综上所述,通过“内控制度活动”的学习,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忠于职守,弘扬创新之风,履职责;弘扬学习之风,强素质;弘扬务实之风,讲效率;弘扬艰苦奋斗之风,树形象。牢固树立“勤政、廉洁、求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头模范执行“各项内控制度”,促进规范经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秩序。

第2篇

关键词:财务核算中心 内控体系 建设 实践

一、内控制度建设现状与成效

(一)各项内控制度逐步完善

2007年9月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为适应局计财司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要求,针对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特点,以内部控制和谨慎原则为基准,着手制定和修订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会计核算与管理组织体系,财务核算中心重新修订了《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信息网络业务管理规定》、《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稽查监控及内部财务检查制度》、《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公务卡报销规定》等制度、办法,编印了《财务报销手册》,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核算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内控制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如何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切实防范资金风险,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核算中心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尝试。根据业务特点,开发了财务报销系统,实现了预算执行实施监控,在日常业务核算中建立了包括业务主管、现金主管、出纳、分管处领导对资金盘点与核查的具体方案,开展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财务制度,采取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保证基础核算工作的准确完整;积极配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税务等部门的常规检查,采取召开座谈会、联席会等方式,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制度的实施与落实,用制度规范业务,有效地纠正了不合规的行为,规范了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

(三)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需要称职的人员来执行,核算中心成立以来,把提高员工的素质放在首位,采取了许多切实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是采取形式多样方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防范犯罪的范意识;二是完善职工了相关培训制度。适应财务核算中心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多层次的业务培训,财务核算中心每年组织举办了会计职称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安排职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组织职工参加计财司、管理局举办的财务业务培训,邀请税务部门相关人员讲解税法知识;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会计职称学习,逐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财务核算中心内部各处(室)经常举行业务交流、学习,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培训、学习、交流,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管理与操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四)财务网络安全体系初步成型

财务核算离不开电算化,财务核算专网的安全运行与病毒防范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专门设置了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管理财务专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从制度上规范网络管理,一是制定了《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信息网络业务管理规定》对财务核算中心信息网络网络管理、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具体运行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财务核算中心信息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实行专人管理。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财务核算中心信息网络管理、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具体实施及相关技术支持,各部门确定一至两名网络安全员,协助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网络管理工作,这样层层负责保证财务网络安全运行。三是加强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消除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从思想上认识到防火墙只是作为网络安全策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切实保证财务网络安全运行。

(五)财务会计内部检查和监控进一步加强

内部检查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检查,不仅是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核算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举措。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核算中心稽查部门对会计核算定期进行内部检查,开展对中国气象局在京直属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的财务联网监控和稽查工作,在会计核算电子化的前提下,依计财业务系统,通过客户端对日常的财务核算进行监督监控,及时的查看录入系统的凭证,使得财务监督工作能够在不打断日常核算工作之下开展,有效的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各省气象局(含副省级)的财务联网远程监控和稽查工作,通过监控对疑义事项进行甄别,及时了解、核实情况,听取意见,并做好记录。通过对账务核算的监控稽查,一方面加强了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可疑事项,降低了财务核算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服务单位内部监督薄弱

2007年9月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整合了中国气象局13个直属事业单位和10家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使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离,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到财务核算中心,服务单位与核算中心任务职责划分不清晰,各单位把财务风险防范完全依赖于财务核算中心,大多数单位除做好日常预算、预算进度执行及经费的一般管理外,对于经费、课题等费用支出的监督及资金风险的防范基本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目前许多工作均有核算中心承担。

(二)财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核算中心承担22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量较大,监督难度加大,虽然核算中心制定的许多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仅制约本单位业务处理,由于财务管理分散在各单位,各单位的经费支出、课题管理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完全统一,核算中心在日常业务处理中要执行各单位的报销政策,会计人员对各单位的情况不太了解,因而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知情度较低,对经费列支的真实性审核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加大了核算中心的监管难度。其次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脱节。实行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务核算职能转移给会计核算中心,但资产仍由原单位负责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的状况势必更加剧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如不及时建立健全各种内控及相应的牵制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单位和国家的利益。

(三)会计监督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核算中心的基础核算业务均已实现电子化,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犯罪具有快速、隐蔽的特点,单纯的事后审计往往难以发挥出防范控制的作用。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要实现有效的内部审计必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因此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核算中心正常运转,必须符合一系列适应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要求、又能适应自身实际状况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和控制,切实防范核算中心运行中潜在的风险。

三、强化和完善内控系统的措施

(一)健全强有力的内控组织体系

在管理上建立部门独立、业务分离、权力制衡的内部管理机构;建立职工业务技能考核、岗位轮换和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内部管理的积极性。在业务管理上, 建立和完善如下监控防线,有效堵塞内部管理漏洞:一是以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各岗位间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 二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形成各岗位、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是充分发挥稽查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检查监督。

(二)加强以业务操作流程为客体的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核算中心业务发展与管理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 及时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业务操作制度(财务会计控制制度、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等) 和相关业务配套控制制度等内控制度, 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形成有效的约束和保护机制。

(三)建立严格的财务会计控制体系, 确保内控信息真实可靠

要充分考虑核算中心的工作性质,在日常工作中应按照规范化原则、制约化原则、安全谨慎原则,坚持岗位定期轮换, 重要物品专人分管( 如财务印章)。

(四)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作用

一是完善内部稽核的工作范畴,重点是以防为主。内部稽核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 并以事前预防为主, 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前就发出早期预警信号, 以及时防漏堵塞, 查错防弊,防范风险的发生。二是完善内部稽核工作条例、程序和方法。要根据内部管理的要求,对不同业务设定相应的稽核方法、评价标准, 同时, 要建立稽核人员责任制和稽核奖惩制度, 明确稽核人员的职责和稽核检查责任, 并根据稽核的效果质量优劣进行奖惩,从而强化稽核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稽核工作质量,。三是强化实时监控。依托财务网络系统对业务处理进行实时跟踪,将收集的数据实时处理并及时反馈,并把跟踪情况和特殊事件记录在审计日志中,从而形成威慑力,减少内部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实现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的目的。

(四)加强对计财业务系统的安全控制

第3篇

从2004年中航油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到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企业内部控制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家的重视,同时也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管控手段之一。

一、内控体系建设会成为必需品吗?

几年前,企业家们遇到最多的困惑是如何才能快速地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是很多企业面对各种增长诱惑时的唯一可行选择。

增长既需要速度,更需要质量。如果说企业战略可以保障企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内部控制则可以保障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摔跟头。随着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备,新的游戏规则正在确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企业风险与内控的要求在逐步加强,而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关注风险管理。

的确,中国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经济结构优化的问题,但是这种增长一定不再是粗放的无序增长,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特定阶段还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这个特定水平,都会更加关注增长所代表的质量。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我们有理由关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究竟会成为企业经营的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呢?

事实上,很少有企业会把内控体系作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即便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企业,也都是出于极其偶然的原因:石油行业的人们一定会清晰地记得,在2003年到2005年里,中国的石油行业一直处于多事之秋。有两件事情最终对这个行业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一件是2003年发生的“12.23”重庆开县川东钻探公司井喷特大事故,事故夺走243人的生命;另外一件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发生的投资金融衍生品出现的巨亏事件,最终造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黯然陨落。在后来对事情的进一步剖析中,发现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控制的缺失才是最大的诱因。这样两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却在撩动更多人的神经,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企业的内控体系究竟会怎样影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于是,很多企业把管理创新的视角转向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也许一位企业管理者的话可以当作内控体系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的注脚:“我们公司是最早意识到内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企业之一,企业做大之后,要及时从人治转到法治,很多方面要同步进行提升,否则一定会出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其它企业也会陆续遇到,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探索,以及积累的在内控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后他们也会逐步使用到。也许现在内控体系建设这个领域在国内还很生僻,但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内控体系建设将会成为更多企业和企业家的选择。”

果不其然,2006年,中国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同时新《公司法》、《证券法》和《物权法》等重要法律的修改。都要求公司从法人治理结构层面的内控环境营造到公司各级规章制度中的内控职能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首先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7月1日前,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国有企业及其其它类型企业中逐步推进。

当内控体系建设正在成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内控体系建设的春天正在到来。

无论是中航油新加坡投资衍生品事件还是最近的三鹿事件,都给中国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企业走得慢一些会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关注风险控制的话则可能面临企业生存的问题。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正在从过去的可有可无变成现在的不得不建。

二、内控建设“外因是急、内因是本”

我曾经在谈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国企业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海外并购,但绝对不要因为所谓的人民币升值或者企业价值低估而去进行并购。这就好像你可以去谈朋友结婚但是绝对不要因为年龄大了而不得不去结婚。坦率地讲,对于推进企业内控建设,我也是有着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因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让很多企业忘记了推动内控建设的根本,只顾上满足一些合规性的要求了,最后劳命伤财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对此,我对企业家们有一个忠告:企业可以因为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而去加紧推进内控建设,但是,绝对不要“为建而建”。内控建设中“外因是急”,但是“内因才是本”。

有三类企业应该借着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东风,真正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完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首先,是面临战略转型和产业转型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运营风险客观上会相应增大,对企业风险管理也会提出新的要求。一种情况是很多企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积累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适时地调整,才能转危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所处的产业遇到了重大的转折,供需状况的变化使得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才能生存下来;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正处于集团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管控模式也面临大的转变,是否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所有这些处于重大转型期的企业,战略风险尤其需要关注,千万不能走错,所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便是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其次,是自身业务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或者资源与能力存在重大劣势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是业务布局不够合理,重要的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要么是资源与能力方面存在重大不足,使得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这些企业,如果不能在内部控制上进行重点建设,这些缺陷和劣势在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便会成为企业的致命毒药。

最后,是深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企业,应该在大调整中勤修内功,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同的企业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和融资约束型的企业,受到危机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一些。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一些行业的影响也会在未来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这些行业内的企业必须打消侥幸心理,在大调整中首先是活下来,然后才是更好地发展。

三、国内企业推进内控建设的“五宗罪”

尽管是必需,但中国企业在内控建设方面的意识和积累毕竟还很薄弱,具体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往往会非常困惑。首先,当前中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要么理解成财务控制,要么理解成审计手段,很多企业都是在经营风险暴露之后才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

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集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由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盲目扩展投资,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

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不能有效制衡管理层的强大权力,董事会没有或者不能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

三是管控模式不合理。企业管控模式不合理,便无法有效控制企业风险。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便不能建立有效的内控和相互制衡的机制。

四是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包含决策、管理和具体执行层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内部审计限于财务报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对风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五是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成套风险管理体制,识别影响企业达标的风险进行监控及管理。没有将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管理与业务的制度与流程中。

因此,做好内控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企业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和主动程度决定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其次,还要有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来进行内控建设,包括内控组织的建设、公司级内控风险的识别、流程风险识别、控制活动、措施等,要形成一个体系。制定工作规划,并扎实推进。

四、推进企业内控建设的“四项基本原则”

企业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从始至终贯彻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一定要建立“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传统的内控建设高度关注风险,战略导向的内控建设则关注企业战略导向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首先,是战略上“做什么、不做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结合环境的动态业务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内控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次,是战略实施的路径,明确企业在未来3-5年内采取的分阶段战略措施,对于企业正确地规划内控建设的节拍至关重要;其三,在内部环境方面,从运营能力、成长能力、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有助于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向。关注战略的指引,就像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找到了方向,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塑造了灵魂。

第二,一定要明确重点建立“核心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既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基础规范》的要求进行,在实施中又要抓准重点,关注核心模块的建设。

第三,一定要建立“深浅适度”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不能一味地求全责备,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进行阶段性的安排。力争把企业的内控精力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

第四,一定要“内外结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但不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只不过国内企业还缺少相应的经验。因此,企业在首次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力,充分发挥专业化知识的优势,先学习,再提高,最后的目标是形成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和持续优化能力。

四项基本原则,既是企业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出发点,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

五、推进企业内控建设必须“求真务实”

从央企和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性要求加强内控到在更大范围内逐步展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正在成为一个大的市场。笔者从2006年财政部着手起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时,就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经验积累和方法论形成。从中央企业,到美国上市公司,再到中国上市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实践,形成了对于内控建设的系统思考。在我看来,企业推进内部控制最好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就是对企业的战略进行识别。当前中国企业大多数都还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战略的梳理,包括集团管控、业务特点以及业务环境等的识别,可以明确企业战略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是什么。根据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风险集中体现在哪些区域。然后进行针对性地规划,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心。

第二个阶段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建设、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设计公司级的内部控制。例如,在COSO框架的控制环境要素中,重点关注的包括道德准则、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这些内容属于整个企业的大环境,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模块里来建设。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发现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测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把通过战略梳理确定的关键风险区域归结成流程地图,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并找到这些流程中的风险点、现有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的缺失,从而制定内部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目标等。对于IT(信息系统)而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性控制缺陷,例如安全性的缺陷、硬件管理的缺陷等。通过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的风险控制矩阵,系统性地发现风险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前三个阶段主要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比如公司没有战略、或者缺失流程、或者流程不合适存在风险,这就通过上述过程解决。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它有制度、有流程,只是没有去严格地执行。所以需要进行第四个阶段。它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要生成一套内部控制的体系文件,包括控制环境等多个子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机制。二是对之前提到的公司级内控、流程级内控以及IT级内控进行跟单测试,通过测试发现运行缺陷,并针对内控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整改意见。不仅流程要整改,制度要整改,组织、文化也要整改,管理要系统提升。通过一到两次的测试,弥补内控体系运行的缺陷。就可以让企业的内控真正做实。

第一个阶段通过战略梳理明确内控的要求,第二、第三个阶段是内控建设的核心,通过公司级、流程级和IT级的内部控制,完成对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的识别和完善。最后通过第四个模块,即内控测试以及体系文件的生成,为公司内控建设形成指导性的体系,同时针对运行缺陷进行适当地整改,使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上一个台阶。

六、推进企业内控建设是一场“中长跑”

内部控制发源于美国,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设立的原则也是参照了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美国公司在内控方面的建设、操作重点对中国公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一定不能机械地照搬,要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公司自己的关注要点。各公司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另外,内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一定要学会对内控体系进行持续优化,每年都对内控建设的状况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评估。

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扎实推进企业内控管理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

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制定并推行高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并推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畅通无阻的向上信息沟通渠道;通过绩效管理等方法,鼓励正确的行为和态度;加强内控建设的培训和沟通。

第4篇

这一点是对文艺女青年说的,很多女文青会沉溺于自哀自怜中,因为觉得那样痛苦的自己充满美感。这跟文化、言情小说、电影以及娱乐节目的价值导向有关。中国现在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基本上都在消费苦难,对痛苦进行病态的审美,每一个选手参加节目仿佛就在比谁更惨。很多女文青会认为《红楼梦》中黛玉哀叹自己寄人篱下的自怜情愫是具有诗意的美感,从而认同并沉溺于自怜的情绪中。实际上,自哀自怜并没有多少好处和美感,自怜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也抑制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发挥。当一个人不断强调和暗示自己多么可怜,多么惨时,他极有可能后来就变得很惨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的寓言”,也是身心灵中讲的“你创造了个人的实相”。

觉察到自身深陷自怜情绪中

认识自我比不认识自我更重要,而觉察是认识的注释。假设两个人都自怜,一个人看见自己正在自怜,而另一个人没有看见。显然,前者更容易抛开自怜。看见即觉察,就是摆脱了“无明”的状态。觉察是一种进步。觉察往往是改变的开始。有觉察的自哀自怜是一种清醒的痛苦,这种清醒的痛苦非常有价值,让你看到它是怎么来的,要怎么走,你的痛苦的深浅、浓度是如何的,看清这一切后,你的智慧就从这清醒的痛苦中生发。

增强自我的掌控感

自哀自怜、沮丧等情绪是对自我无力的愤怒,通常是在自我丧失控制感之后产生的情绪,有一种世界很大,我很小很无力的卑微痛苦之感。那如何做才能增强自我的掌控感呢?

1.从小事开始,获得成功的经验。

自卑的人如果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往往会建议他从小事做起,不断累积“成功”,体验掌控的感觉。“成功”经验的累积会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本质上是一种掌控感。同样的,抛开自怜也可以用此方法。如自怜产生时,能不沉溺于自怜的情绪中,而是给自己制定几个小目标,哪怕很小,比如看十几页书,洗干净水槽中的脏盘子,散步半小时等,然后去做,在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你会渐渐生出一种掌控感,带来内在的愉悦和充实。

2.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运动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我控制感,无论是跑步时候的迈开双腿,还是打球时候的挥动球拍,你会感觉到自己在控制自己的身体,感受到与自己的身体有一个连接,那种连接会让你体验到“我存在”的感觉。我自己有多年跑步的经验,跑步之后,人会生出正面的情绪,感到更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抑郁的人可以通过运动减轻抑郁的症状。他们借由身体释放了抑郁的情绪,并且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3.掌控你的时间,少用手机上网。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专注做一件事或者投入的与人交往时,你不觉得累,而当你什么事都没做什么人都没见,只是宅家里上网,或者玩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并且还感觉很累。这是因为当你这样度日时,脑子里充满了纷繁复杂的念头,内心没有一刻安静,情感上也进行着激烈挣扎,还伴着悔恨和自责,你会感觉自己被网络和手机裹挟,时间并不是属于自己的,你的自我意志基本上处于瘫痪的状态,完全没有自我控制感,并且内耗了许多能量。所以,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减少在电脑和手机上浪费的时间,你会感到自己控制感的增强。如果利用不上网的时间,你还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所体验到的掌控感和自信心会变得更多,那种自我意志的胜利也会令你身心愉悦。

4.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让内心安静下来。

当内在烦躁不安,无法止息时,你的心完全被外物所左右,比如在地铁里别人的一个电话就能让你觉得心里很不爽,其他人的一个动作就让你无法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你自己的内心不安静才易受影响。静坐、冥想等方式不仅能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不受外在的影响,提高你的专注力,同时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5.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方式。

总喜欢熬夜,想改变却一直无法做到的人,他的控制感在不停地被削弱,那种沮丧和自我谴责感会不断加深。相信之前作息混乱,然后调整好作息规律的人,都能体会到那种规律的作息方式对一个人自我掌控感的提升有多么重要。都说很多人的梦想和计划受挫,只是有两个小问题导致的:早上起不来床,晚上下不了线。如果能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不仅能增强你的自我控制感,还能促进你梦想的实现。不过,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也需要强大的自我控制感才能做到。

第5篇

摘 要 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既加强了财务管理,又体现了建筑公司管理的强度。是建筑公司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分配和调用的一种体系。建立健全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可以使建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本文作者从目前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建立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公司 内部控制 会计控制 控制体系 建立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规章制度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1]。从其定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建筑公司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公司的运行规模越来越大,所用的物资、人力、资金等都成倍攀升,这就要求建筑公司的管理能力要不断提升,要将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建筑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行还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健全会计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多数的建筑公司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只是表面上做文章,更谈不上建立体系。所以,建筑公司必须加强管理水平,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科学管理公司,使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扬帆远行。

一、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筑公司的人员流动分配、物资管理调动和资金的有效调配是公司管理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这些方面展开分析:

1.建筑公司的人员流动分配管理不完善

评价建筑公司管理水平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对人的岗位分配和调动上。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项目经理、财会人员等,这些人员都是建筑公司活动的主体。由于部分管理层人员对每位员工的情况掌控不到位,就会产生人员与岗位不协调,或者岗位空缺而有人员空闲,使得人不能尽其才,这种人岗不一的现象,同样发生在财会人员身上,使得会计的专业得不到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利用,无法给公司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有的会计工作能力强,但由于没有岗位而不得不另行安排,或去一线,或去采购等等,使其所学会计无用武之地;而偏偏工作能力差,靠关系上岗的会计人员确处于内部控制第一线,使得会计报表、票据管理、结算预算以及协调预算执行上都出现很多失误,更谈不上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这大大制约了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建筑公司物资管理有待加强

建筑公司在进行施工时,建筑材料时常会发生超出领用额度问题。如果建筑公司不对其进行控制监督,不查明超额原因,就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在材料采购入库上,并未按照“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采购入库原则,使得采购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另外,由于没有完善的采购计划,使得建筑公司的建筑材料大量积压和库存资金的大量占用现象一直存在。在施工中,不能做到对现场进行动态管理,造成材料的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出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的紧迫性。

3.建筑公司资金管理缺乏控制监督

货币资金是建筑公司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建筑公司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条件。但由于没有真正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得建筑公司的资金管理粗枝大叶。产生库存现金使用不合理、货币资金支出控制薄弱,货币资金收入入账不及时或数量有偏差,票据伪造,印章乱用等现象,而且在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上效果始终不理想。这些现象是建筑公司发展的拌脚石,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二、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相应的改进措施

1.坚持“以人为主”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岗位分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主”,科学发展观要走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人的作用。同样,建筑公司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性发展也离不开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所以,建筑公司要“以人为主”,建立人员管理档案,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为建筑公司的发展燃烧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将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写罗列,而是要掌握每位员工的职业水平、工作能力、思想状况、适合的岗位以及在本岗位没有工作任务时,可以调往哪个岗位,并能在那个岗位上起到相应的作用等等,这些建立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将那些必须下马的会计人员进行换岗,让真正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发挥控制作用。建立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就是为了监督公司的运行状况,只有会计人员参与进行是不够,需要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2.物资管理控制

物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建筑公司节能开源,这也充分体现了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和控制作用。因此,在物资管理上,领导、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都要提高重视,实行材料限额制度,实行差异的追踪控制手段,定期进行物资盘点。同时,对实物资产实行永续记录,定期将其与实地盘点数核对,也可减少贪污、偷盗、毁损等现象的发生。对实物资产还可通过投保来保障意外事故发生后成本损失的最小化,减少相关风险。这样做一来可以使会计人员的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二来可以对,以职谋私的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减少公司的资产流失。

3.资金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独到之处已经为很多企业解决了资产流失的问题。这种控制体系限额控制库存现金,要求资金支出要严格走程序、资金收入要及时入账、银行帐户专人管理核对、票据价格与市场价格比对真实、财务用章专人保管等等。这些控制都有相应的工作程序,这些程序组建起来,就可以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大部分。另外,有条件的建筑公司可以设置货币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在资金结算与收取方面,实行集中统一结算、集中调度、集中管理的控制办法。内部结算中心不仅能调节内部资金余缺、节约企业资金占用和筹资费用、加快内部结算速度、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还能促进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有序管理、减少错弊发生[2]。

三、建筑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

1.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成本费用控制体系从财务上,物资上和人力上进行了控制监督。要求财务的有效票据都一一对应,真实完整,粗细对应;在物资管理控制上要求定期盘点,采购与询价分开、采购与付款分开,采购与验收分开、验收与入库分开,以减少财产流失;在人力控制上落实责任制,并注重提高个人素质,按能配岗,并鼓励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和节能节材行为,对于建筑公司有施工项目的,要委派会计监督,并经常性的进行会计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成为既精通财管理,又懂得建筑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

2.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构建风险主体机制,可以对不利事件以及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辨认、分类、评估,从而找到解决办法进行相应控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水平上有能够预测风险和控制风险,会计人员也要在会计预算、预算执行和结算上规避风险和控制风险,而且全体员工也要树立风险意识,注意信息的及时沟通,能够识别内外部风险,并根据环境的变化能及时调整应对[4]。

3.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建筑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走得更远的根本保证。公司要想健康成长、实现发展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建筑公司作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应根据统一的内控指导原则和指引规范,结合自身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管理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提高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筑公司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改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注重会计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控制成为既相对稳定又能随业务发展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机体。还有,建筑公司要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建立绩效机制,以绩效导发展,以绩效促目标,以绩效内控物资、资金和人力资源。

4.建立控制评价体系

控制评价体系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为了确保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必须有人监督,建筑公司则必须建立会计内控的自我评估系统,以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依据制度解决,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同时,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加重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建筑公司还要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起到更好的促进、控制和监督作用。

5.完善会计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管理是任何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作为建筑公司,预算管理的实施是最关键的环节。预算控制对建筑公司发展作出了一个计划,确定了发展目标,然后在预算执行上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情况的信息,根据差异分析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会计预算控制体系要做到以下三点[5]:一要选择可操作性强、收效快的财务指标作为突破口,树立预算控制意识;二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把现金流量预算作为重点。这是因为资金流贯穿了建筑公司的整个生产经营环节,抓好现金预算才能带动整个预算控制体系的建设;三要先试点后推广,可以先在建筑公司内部的某一个部门进行试点,成功后再推向整个公司。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公司的的种种问题渐渐显露,为了更好地解决建筑公司的实际问题,有效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此,建筑公司必须加强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保护下,以人为核心,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会红.谈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农场经济管理.2006(3).

[2]马爱兰.浅谈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科技资讯.2009.26.

[3]陈兆平.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09.08.

第6篇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在复杂环境面前面临的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经济化社会过程中财务人员舞弊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在财务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养成财务管理的意识,把预算作为财务的核心,会计核算作为管理的重心。在实际管理中必须要将资金流的控制作为重心,通过缜密的制度来确保资金的安全。

关键词:

高校 财务 内部控制 体系 研究

新时期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的内部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的两个方面,一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同时,高校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高校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高校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仍然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管理不透明等缺点,从而引起舞弊等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加以规范,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得到规范化的发展。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之承担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一系列的决策所决定的可能产生的损失。而这种损失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正是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与机遇同在,要求高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防范于未然。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协AIPCA前身)于1916年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提出的。在其中,内部控制是指保护公司与财产等做记录,而且要求记录的时间要有准确性和完整性。在1936年《注册会计师报表的审查》一书中,指的是内部控制是以保护公司财产,确保实验统治数据的正确性。在1985年,美国会计学(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会计师协会(IIA),美国财务经理协会,管理会计协会,(EMA)建立了反虚假财务,而在1992年,《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化。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财务报表的建设,使之得到更大的发展。

3、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分析

3.1内部控制关系到风险防控。

财务防控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风险的存在。风险主要存在于资金的准备,系统的决策,分配和核算环节中,在这些环节中,每个细节都应该仔细准备,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财务风险既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防范风险应该遍布内部控制的每一个方面。管理风险的时候应该从全局出发,抓住大局,把握细节,将每一个控制的细节列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3.2建立完善的制度,降低管理风险。

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就是运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使人员流动,物资配送,人员管理等环节都采用规范化的操作方法,通过系统完善的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降低工作成本,同时,也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3.3内部制度不断完善。

财务制度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因此要想获得较强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在管理方法等获得创新,并且使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取得应有的效果。通过在物流管理,人员控制等方面的完善,从内部出发使内部制度更加完善。

4、管理思想和科学结合完善控制体系

4.1系统管理的思想。

一体化整理管理系统又叫系统管理,他是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作为切入口,来提升单位整体的运行效率,使系统构造和管理模式趋于完善。系统管理不是简单的模块叠加,追求的整体的完善和综合运行效率的提高,强调的整体性的协调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在规范化的管理过程中,各个系统都能保证收益,每个部分都能够井井有条的作用和完善。系统管理即是对控制的管理,也是对大中型事件发生过程,作用等多方面的管理,是一种全方面,立体式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各个系统的配合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系统的完善。特别是,对系统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对目前发生的状况的管理,更涉及未来发展状况和趋势的管理,是一种中长期的规划。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系统控制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业务。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

4.2高校管理系统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必须要和高校发展的规模和理念紧密的结合。有的高校规模较小,其发展模式可以采取相对集权的方式来进行,使财政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对规模较大的高校,再采取这种方式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可以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各级组织的合同配合和积极参与,使每一级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使高校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会计计算的核心业务,高校必然要将预算,会计财务审核以及复核等作为管理的核心。资金预算是整个业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通过一定量的财产及财务安排,高校实现了资金的划拨等任务,从而使整个学校的业务得到充足的发展和扩充。而复核等又是财产审计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核算,可以规避风险,防范员工营私舞弊的风险。因此,会计也许必须始终牢牢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切入点,来提高单位管理的运行效率。但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对预算重视不够的问题。

5、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措施

5.1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新时期,内控制度的完善要求既要做到岗位分离,各个岗位的专业化得到提高,又要求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在21世纪,同时也要求单位能够防范安全风险,在互联网不太安全的情况下作用防火墙等网络来达到网络防控的目的。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

5.2科学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学校各项收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能用到其他方面。学校应该更多的将钱放到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中,而不能挪作他用。要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改变在资金的使用上的随机性。因此,学校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量入为出,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3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来确保规范化的资金安排。

在工作实际作用中。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规范化体系,在规范化的体系操作中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信息的审批以及复核中,必须做到严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的处理,同时要及时财务信息,从而使师生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学校财务状况。高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体系刻不容缓,在高校规避财产风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掌控,利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使学校发展在一个可供原则的范围之内,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陈祥 苏运法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完善

我国企业从长期看来,没有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政府主导机构,基本上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没有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构架,总之在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进行几点分析。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实状况

(一)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

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不能合理科学的组织企业内部人员、信息和物流的正常流通,就不能实现有效的专业分工,从而影响到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仍然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大部分企业把内部控制制度贴在墙上,只是走的形式化,并没有真正的贯彻到企业的管理执行中,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不到实际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也应该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市场在实时的变化,企业也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管理策略,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是如此,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手段与时代同步,就会使得企业的内控失去原有的效用,而内部控制也会受经营环境、性质变化的影响,从而使企业内控体系的性质发生改变。有些企业不能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向和业务的性质改变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公正的评审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审都是企业内部审计完成的,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都由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管理,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缺乏独立性,不能对企业的一些内部管理和控制进行公证的评价和监督,影响企业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企业要想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一定要加强企业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知,改变其原有的思想观念,企业应该从管理层到基层管理人员自上而下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不能只对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而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有关财务知识的培训,使得管理者能对内部控制体系有着一定的认识,明确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要侧重于对管理者培训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容,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而且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能在企业中得到实际的应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化。

(二)管理者应该把握好对内部控制授权的度

企业的经营是一项非常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如何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管理者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授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掌握授权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授权过程中,既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又能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更加的具有效益性、廉洁性,才能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出其实际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想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就一定要为内控体系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协作意识,并要把内部控制贯彻到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包括企业的人力和物资采购等不同的方面,只有创设好企业得到内部环境,才能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加强企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各个部门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合作,有利于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的机构应该保持其自身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要配备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不仅核实会计的账目,还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评,并进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向最高领导部门进行汇报,使管理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决策。

(五)完善企业的法人结构、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

企业只有完善其法人的治理结构,才能有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企业应该从治理机制的角度,保证董事会人员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为经理人员、股权资本的出资者的合同提供保障,而且一定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得到完善和更新,通过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着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都有着一定的保证,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经营管理的错误决策,但是企业的内控体系不是短期之内就能建立起来的,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目标,制定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控体系,对于内控制度的执行有着客观的监督和评审,能有效的调整内控体系中的漏洞和不足,有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亚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0(14)

[2] 段美宇,潘志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管理学家,2012(2)

第8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指的是对会计信息本身的一个系统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传统自动化会计系统两大阶段。我国首次对会计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划中”内部控制明确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分析――以NY公司为例

NY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贸易,石油产品的炼制与销售及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上、下游一体化的具有相当规模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公司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强化公司财务基础工作、坚持公司经济源头监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践过程中,公司领导深切体会到:现代公司财务管理需要准确、便捷地获得和处理大量财务信息数据,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公司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笔者经过分析发现,NY公司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今高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公司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的组织结构未能很好地适应对信息的需求,决策者和执行者未能快速沟通,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由于相关管理人员不能方便地通过网络从办公室的计算机上随时取得管理所需信息,这要求内部控制的方式与管理手段随之改变,公司必须采用新的组织结构使对等的会计信息无论处于何处,内外部人员能够容易地获得,领导不再是组织等级的上层,而成为行动的中心,网络经济引导着公司组织从机械式向有机式,并最终向虚拟组织发展演变,要求公司的领导阶层学会在一个流动和动态的环境中发现内聚力和构造组织,既要有创新和发展,又要能在不断磨合中加强内部控制和向心力。

(二)授权方式的改变造成潜在风险

对公司的监督是由人来完成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财务信息的开放性和保密性,系统程序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等各类人员对其权限内的工作都设置一定的口令或密码,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旦系统操作员心术不正,擅自改变他人的口令或密码,势必造成网络系统管理混乱,从而给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带来风险。

(三)计算机会计内控程序的质量产生的风险

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运行程序的质量。一旦这些应用程序中存在漏洞,就会危害系统安全。财务软件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和正确性上面。在财务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其运算过程和结果具有不可观测性,最终结果的正确性依赖于财务软件的正确性和处理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财务软件中嵌入的内部控制程序有可能使同一种差错反复发生,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质量,一旦这些应用程序中存在严重的漏洞,便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

(四)原始凭证的数字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原始凭证也如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或报表一样,已实现数据化、电子化,即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磁(光)性介质上,这种无纸凭证极容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痕迹,它弱化了纸质原始凭证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另外,磁性介质容易遭到破坏,一旦受损,又很难修复,这更使数据化的信息丢失或毁损的风险加大。

(五)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等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而且会计信息本来在公司内就存在共享,除非公司的计算机和网络在物理上与互联网断开连接,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容易被黑客访问或遭到病毒的攻击,将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六)公司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衔接公司各职能部门,实现了会计和业务的一体化处理,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变为事中的动态核算,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取实时信息,使得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内部控制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公司的设计、制造、销售、工业工程等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公司的物流和信息流,公司未能很好利用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内部员工、管理者以及顾客、供应商等外部团体提供的沟通管道,不利于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进行,使得组织内的员工未能清楚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和各自的责任。管理者未能随时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生效情况。

三、NY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针对NY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将上述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与改进,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重构会计组织架构

由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控制内容增多,控制难度加大,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严密性,建议公司财务中心重新构建会计组织机构,将其设置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计算机中心管理组和财税金融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主要负责管理、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包括会计信息采集、会计信息审核、会计信息分析、档案管理、内部稽核等岗位;计算机中心管理组主要负责系统设计、开发维护,具体包括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等岗位;财税金融部负责公司所属公司资金管理、纳税筹划、保险理赔和政策研究。同时为了保证该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需要引进部分专业技术人才。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评估

公司决策层应将各子公司按业务性质区分为油田勘探、石油销售、石油化工等类别,分别依据业务特点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外分析机会与威胁,进而计算各种指标,判断各种指标是否突破生存风险警戒线,最后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以及警报的级别。公司在设计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程序时应建立预警系统,提供预警功能,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生成预警信息,自动通过网络传给相关责任人。

(三)采用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很重要的,其控制应包括系统设计控制、程序开发控制、数据管理控制和日常应用控制。计算机中心管理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计系统总体方案,对应用程序的详细设计和文档编制工作进行控制,对具体编写应用程序实施控制,对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的最初质量把关;由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存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财务中心应对公司所属公司财务数据和应用系统文档资料进行统一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计算机中心管理组对网络系统、计算机业务流程和硬件设备维护等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越权操作。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改进措施

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时,应重新分析员工的岗位工作性质,为不同岗位分配不同权限,对于不相容岗位指派不同员工,并编写成岗位职能说明书。计算机中心管理组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公司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便于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应用,使有利于公司管理和发展的信息得以共享。公司的会计信息除了满足内部管理需求外,还应满足有关利害关系人的需求,当信息使用者提出者个性化的需求时,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能随即驱动具体会计方法供使用者选择进行处理,然后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五)自我评估、加强监督

公司财务中心管理层应组织职员应开展不定期或定期的讨论会,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应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通过调查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测试,找出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督促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并对输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错误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员,优秀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确保系统内每个人员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问题。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企业总体目标履行自己的责任,更新教育的方法,适应现有的网络环境。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从而进行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

结论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内部控制是动态的,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过程,需要会计理论界不断深入研究,需要公司界强化认识,予以重视,在传统的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内部控制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公司管理的需要,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洪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分析[J].北方经贸,2009(02):61-62.

[2]张筱.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2008,7(12):88-89.

[3]方红星,王宏.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35.

[4]黄莉娟.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67):87-88.

[5]董文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7:1-37.

[6]李立志.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演变[J].经济经纬,2002(01):25-27.

[7]甄阜铭.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6(05):35-36.

[8]王浙勤.试论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J].财会月刊,2006(09):64-65.

第9篇

关键词:企业 人本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的事例屡见不鲜。为此,从人本管理的视角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转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一、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即企业内部控制要体现以“人”为中心、为根本,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管理活动的重心,企业全体员工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对象,并服务于企业内外的各利益相关者。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必须突出以人为本,质量是关键,价值是目标,公平是准绳,体现人本观念下,质量、价值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以人为本就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中心、为根本,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弘扬人的主体意识和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质量就是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实现全员控制,全方位控制,全过程控制。价值就是大力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益,实现价值创造的控制目标。公平就是不仅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而且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关系,实现和谐统一,持续发展。

二、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思路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只注重于经济事项和业务流程控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视为被管理的对象,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上下级之间只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这种权责不对等的情况下,责任追究对下不对上,处理问题抓不住重点,容易出现失控和虚控的现象,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不高,甚至出现职务犯罪的现象。而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人具有多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将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始终。企业内部控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约束人的非理,发挥人在企业日常管理、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全体参与者的价值。企业人本内部控制分为宏观控制框架(内部控制体系)、中观过程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和微观主体行为(内部控制措施)三个层次,内部控制理念是以人为本,内部控制目标是价值创造,内部控制主体是全体员工,内部控制对象也是全体员工,内部控制评价要客观公正,如图2所示。

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改变了传统内部控制中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的相互对立的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全体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决策,共同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实现了全员控制、全方位控制、全过程控制。企业每位成员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平等,每个人既可以监督别人,又受到别人的监督,只是每个人的岗位不同,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有所区别,没有人能游离内部控制之外,真正体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同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价值,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功能。

三、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着力点

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是针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失灵而提出的,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应用,推进企业转变内部控制观念,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一)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规划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而且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由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组成体系拓展为由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关系、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等八个要素组成内部控制体系。取消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增设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关系,用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报告分别取代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将内部环境分解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机制四要素之中(图3以虚线标识)。该体系以内部控制目标为起点,内部控制评价为终点,并将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及时反馈,检验内部控制效果和不断修正内部控制目标,如图3所示。由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风险管理导向转变为人本管理导向,而且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动态、开放的有机整体,提高了内部控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创造价值功能。

(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企业领导人本管理意识淡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适应人本管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合,运用人性和道德的约束力量,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竞争机制、决策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机制、风险治理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等。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维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以此获得企业全体员工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竞争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企业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才需求规划,明确招聘岗位的条件,引进急需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加大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优秀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第二、决策机制。以人为本的决策机制不仅重视决策效率,而且要兼顾民主和公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决策提供组织保障,企业决策应当全面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第三、激励和约束机制。以人为本约束机制可以实现自我约束,最大限度降低道德风险。科学的激励机制在满足企业全体员工心理预期的前提下,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四、监督机制。以人为本的监督机制除了对资产、流程、信息等进行监督外,突出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更好地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监督效果更加理想。第五、风险治理机制。以人为本的风险治理机制注重人本管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企业和谐氛围,杜绝企业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及道德风险等。第六、绩效评估机制。以人为本的绩效评估机制在评估主体和评估内容上体现人本主义思想。评估主体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体地位。评估指标要突出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协调好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共赢。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岗位责任制,规范企业日常管理;第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第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监督,严格控制成本费用,重点监管大额资金流向;第四、实行不同岗位分离制度,强化内部牵制;第五、合理人才管理制度,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吸引、留住高端人才;第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全过程监控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同时,要突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譬如领导决策、预算执行、大额资金收付、基建投资、干部任用等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必须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必须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既突出制度的刚性,又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四)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

刚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便于维持正常的内部控制秩序,对企业员工执行内部控制进行量化管理, 可以约束人的行为, 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而软性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构成“软”约束, 提高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达到自我控制目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构筑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先进的文企业化应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追求天行合一,崇尚真、善、美。“真”就是要求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善”就是要求不损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美”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促进全体员工共同进步。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相互作用,才能有效约束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实现经济控制和文化控制相结合、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配套,控制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必须突出以人为本,重视人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价值,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价值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达到制度控制和人本管理并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OSO.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6-84.

[2]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9(2):39-44.

第10篇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第11篇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安全完整,防范管理中的漏洞,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必须设立的一种制度。它借助企业内部分工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控制职能,通过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措施及程序管理规定,以达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美国的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中把内部控制描述为一个过程,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它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包含五个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及监督。2008年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第一章第五条中明确指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Jeffrey T.Doyle(2006)对261家nebulizer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充分的会计资源构成了内部控制缺陷的绝大部分,复杂的公司比简单的公司更容易存在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李视友(2009)认为《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从财务管理上对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合作社应严格加以执行。陈应侠(2009)提出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严密,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孟枫平(2009)认为由于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等原因,可能造成内部控制设计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从而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隐患。刘宏波(2011)认为我国很多合作社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有的只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一部分,而且内容比较笼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措施,更没有具体量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为缓解我国小农户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经营和地域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农业部统计, 截至2012年8月,全国依法登记的合作社达到60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达到4 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但随着合作社数量的增加,其规范化程度并没有得到提高,带动农民增收的力度也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合作社可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合作社的内部控制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现阶段合作社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其成因是什么?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较多,而对于合作社内部控制的问题鲜有研究。本文将基于目前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其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内部环境不理想 合作社内部环境是其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也是其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个合作社的内部环境受其历史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合作社成员的控制意识、操守和价值观。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合作社成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合作社内部结构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合作社文化等。合作社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首先,目前我国合作社还处在发展初期,多由当地“能人”领头创办,因此这些“能人”经营者对合作社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绝大部分“能人”领导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这就直接导致了合作社缺乏实施内部控制的氛围。其次,虽然大部分合作社都按照《合作社法》建立了治理结构,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也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使得合作社各机构之间无法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要求。最后,合作社普通成员普遍素质不高以及其人事聘用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致使其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阻碍重重。

(二)合作社控制活动不当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是指在合作社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合作社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落实,确保经营风险被有效控制而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各种程序、方法和控制措施。目前大多数合作社都存在控制活动不当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控制活动中组织结构的设置,包括成员(代表)大会的设立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其中,许多合作社并没有严格按照《合作社法》相关规定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结果导致成员(代表)大会并不能行使成员的权利;合作社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根本没有分离,其经营权完全被掌握在投资多的核心成员手中。二是岗位职责不明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授权控制,由于理事会权力膨胀,许多合作社理事会在处理各项业务时根本没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这样就经常出现了部门和员工的违规行为,违法乱纪事件发生也不足为奇。

(三)合作社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通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是合作社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作社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取得和传递信息,使管理层了解成员的思想,也使成员意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责任,这样就能更好地管理合作社和履行职责,形成有利的外部沟通环境,保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畅通,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经营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合作社都不重视信息系统与沟通的建设,主要表现在:首先,沟通问题未得到高度重视。一些理事会成员只是片面地注意指令的下达,而忽视了沟通是双向的。其次,信息系统与沟通基础薄弱。一些合作社的管理者虽然有着做好沟通工作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合作社缺乏科学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也不明确,致使沟通流于形式,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再次,缺乏通畅的信息系统与沟通渠道。在大多数合作社中,内部的各项工作和决策基本都是由理事长一个人拍板,理事长与成员之间根本无法交流和沟通。这样使得理事长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形成隔阂,阻碍了沟通渠道的畅通。

(四)合作社尚未实施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有助于合作社识

别、评估和管理影响合作社发展及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合作社作为经营农产品产销、加工的组织,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有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要有效地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合作社必须设立一套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评估各风险因素的大小及分散的可能性,并据此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合作社尚未实施风险评估,有的合作社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合作社没有制定风险评估的整体目标;第二,合作社没有建立风险评估过程;第三,合作社更没有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其结果是使合作社渐渐丧失了对风险的管理和抵御能力,而一旦出现风险则根本不能应对。

(五)合作社内部监督缺失 内部控制是一种实时过程,它和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活动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合作社应随时能够进行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估。内部监督除了对内部控制的质量进行评价外,还包括持续性的监督和独立的评价,只有有效的内部监督才有可能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合作社内部监督缺失,主要问题有:首先,合作社管理层对内部监督不够重视,他们甚至排斥内部监督;其次,内部的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构,如内部审计或者监事会,但没有形成体系,其内部监督功能难以实现;最后,内部监督没有定期、独立地自上而下的进行,这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刚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内部控制观念落后 管理层的理念在合作社的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合作社由各地能人或村委会发起并担任理事长,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及眼界的限制,这些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内部控制。许多理事长通常错误地认为,只要按照《合作社法》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并挂在墙上了,或者给成员发放了农产品生产管理操作手册,就算实施了内部控制,而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就可以保证其良好的经营和运转。还有许多合作社管理层根本不重视会计控制,会计核算科目混乱、票据不齐全等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合作社甚至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平时只由个别核心成员登记大笔资金收支,根本没有进行会计核算,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内部控制的健康、有效运行。

(二)合作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资金的筹集一直是困扰着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大多数合作社由于普通成员投资少且能力有限,合作社日常的经营管理人员都由核心成员担任,同时这些核心成员也是大股东,他们通常会凭借自己的优势股权,掌握着合作社的决策控制权,进而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样使得合作社内部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都由极少数核心成员把持,而且这种把持可以随意凌驾于合作社章程及规章制度之上,最后使得合作社可能会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合作社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而在这种风险之下,合作社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地运行,管理效率低下,核心成员损害普通成员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及等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三)合作社股权结构不合理 《合作社法》明确规定成员应该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享有合作社财产支配权的应该是全体成员。但由于许多普通成员能力有限,他们一般只出资100元或以有限的实物入股,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合作社的股权基本集中在少数核心成员(也是理事会成员)手中,造成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合作社中,虽然成员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但由于成员(代表)大会不经常召开,所以合作社的决策中心一般都在理事会,加上股权的高度集中,使得这些核心成员通常会置内部控制制度于不顾,以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例如许多合作社违反《合作社法》的规定,没有按照交易额(量)而是按照股金进行盈余分配,这样就使得极少数核心成员的利益高于绝大多数普通成员的利益。

(四)合作社治理结构不完善 《合作社法》要求合作社必须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并规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要互相监督和制约。大多数合作社都在形式上设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但这些机构并没有依法履行其职责,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因为合作社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决策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合作社中,由于成员(代表)大会一年只召开一次甚至不召开,日常的决策权集中在理事会,因此最终其决策权也就掌握在理事长一人手中,加上风险评估部门的缺位,这样合作社经常会在前期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决策,其后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合作社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监事会形同虚设。即使一些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经常授意财务人员通过隐瞒收入和虚增支出来做假账,以达到不给普通成员分配盈余的目的,但由于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的不作为,内部控制失控,这些舞弊行为也没有被及时制止。

(五)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合作社各个业务部门和人员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表现为经理和员工的协调行为或共同意志。目前我国大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全面,规章制度没有覆盖所有的机构和人员,没有延伸到合作社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不容乐观。许多合作社没有遵守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一人同时担任会计、出纳、审核等职位司空见惯;有些合作社没有建立票据分管制度,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不合法,这样合作社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及出具的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不可避免。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一)提高合作社内部控制意识 针对合作社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现状,要加强合作社的内部控制,就必须提高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一方面,要加强合作社管理层特别是包括理事长在内的核心成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制定、贯彻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会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在合作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要提高其他普通成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社的每一位成员都应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二)加强合作社内部监督 合作社内部监督主要是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作用,采取财务监督和账务公开等方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针对目前合作社内部监督不力的现状,首先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鉴于目前合作社规模都不大,可以由监事会来承担内部审计的职责;其次,要在合作社章程中明确监事会的内部监督职责,以保证监事会有章可循;最后,监事会成员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审计职责,对合作社财务处理情况进行监督,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经营风险。

(三)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 具体如下:一是要健全产权安排。一方面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协调异质成员间的不同利益,在坚持按劳分配占主体的基础上,保证资本要素的合理收益;另一方面,要维护成员的共同权利,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的效率。二是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应以《合作社法》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为依据,围绕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两个层面,逐步健全多层次、多目标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最后,还要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机制。检查机制是对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的反思,它有助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实施评价,通过对内部控制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应侠:《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财务问题的思考》,《经济问题》2009年第8期。

[2]孟枫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思考》,《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2期。

[3]刘宏波:《关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农业经济》2011年第11期。

第12篇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模式和体系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围绕所有者和管理者两个不同的概念,采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管理手段,使经营者能够行使自己的职责,保证董事会的决议得到贯彻,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以总经理负责制管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它包括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每个员工的工作流程及人事管理。

采用现代化的机系统,对供应、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编制目标程序,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岗位,采用定岗定责,建立记录、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控制流程,使每个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使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得到落实。

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要设立专门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实行适时监督、检查,随时向总经理提出报告,以利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个层次是股东大会作为企业的权利机构,要保证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董事会作为日常管理机构,要将股东大会的决议贯彻落实。企业监事会代表股东和职工的利益,对董事会的成员和工作,对总经理的工作和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这是公司章程赋予的职责,它可以使董事会成员的工作及总经理的工作、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有效的监督。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各级权力机构和决策者都受到有效的监督。

为此,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通过常规、专项审计,检查评估企业的经济运行成效。发现和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建立举报、监督程序。董事会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上,定期向股东大会或监事会做出报告。监事会可以组织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发展决策、企业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检查、评估,向股东大会做出报告。

二、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有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直接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有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它是以国家法规和制度为保证,用一整套的管理手段和独立的核算形成,能够渗透于企业各个方位的管理控制工具。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是从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可靠着手,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建立以会计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建立主要会计机构和分支管理机构,启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计算机管理网络等项工作。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和财务两个方面,会计控制具体包括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债权债务、成本费用、采购、销售、担保、涉税等业务。财务控制的内容则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约束和监督,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就财务控制而言,无论哪一项都是以资金为核心,最终以资金形式体现,结果都会形成可观的会计记录。但它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它主要控制涉及到预测、、决策等经营管理性行为,其控制对象中人的比重大大增加,因此财务控制的主观能动性整体上比会计控制要强,应居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

内部会计控制的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应该达到以下基本目标: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护投资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发挥内部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保障作用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与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件,同内部会计控制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的系统管理流程目标制度、检测评估、风险控制等控制企业运转的全过程。

企业在经营目标、决策等重大事项上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市场调研、测试和评估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有一套内部评审、监督的内控系统,确保决策的安全实施,从而把决策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从企业运转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营销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要落实到每个岗位、员工,用企业科学管理的认证标准来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并用流程管理制度来记录、考核、评估工作质量,这样由点及面,通过机,从而达到适时控制的目的。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规范的以产权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最佳组织形式。企业要想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必须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股份制的经济杠杆作用,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扩股及送红股等方式,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使员工有了股东意识,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任何管理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是约束入的基本因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的最好途径。而另一方面,企业避免了由少数大股东操纵,而导致决策偏向、主观臆断、利益分配不公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