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19:5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学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北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吉林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4822
国内刊号:22-1316/N
邮发代号:12-18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一、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学(协)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继2005年开展“星级”学(协)会创建活动后,今年,各学(协)会把创建活动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创建为纽带,不断拉高工作起点,提高工作质量。区财会学会继续推进“五好”分会评比活动(五好即一是组织建设加强、学组活动开展好,二是继续教育深入、会员素质提高好,三是爱岗敬业显著、服务经济成效好,四是诚实守信廉洁、财会人员信誉好,五是维护合法权益、会员之家建设好。),组织8个分会开展明争暗赛、争先创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评比,很有成效,既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又得到财政局的充分肯定。区监察学会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在广大会员争当学习型会员的活动,引导、组织广大会员学理论、学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以调研为基础,以探索新形势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主旨,带动广大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很好的实效。区医药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会员中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检查,活动开展很扎扎实实、并朝着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区农林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为重点,年初工作有计划,每月工作有安排,主要工作有专人负责,主要活动常年不断,主要会员有定向职责,并且投入较多的资金,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区桃农学会针对面广量多的桃农急需技术服务的情况,把创建的工作落实到为桃农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上,深受桃农欢迎。区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在创建中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效显著。区环境科学学会、区计量学会、区蔬菜协会等学会在创建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总体上看,2006年学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广泛深入
(一)全方位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科普宣传也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科协的组织和统一部署下,各学会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了服务“三农”、区第五届“双科周”和“9·17”全国科普日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区科协组织区农林学会、医药学会、环科学会等学会,携带各类科普资料,充分利用庙会、集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先后在堰桥、阳山、玉祁、洛社等镇开展科普集市活动。参与科技人员达100多名,共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万余份。区农林学会还专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编写了“水蜜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水蜜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日历”等技术资料,受到广大桃农的热烈欢迎。
二是“双科周”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自己的业务编写了相关科普资料,撰写了有关科技论文,举办了不同规模和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科技报告会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科普画廊、宣传标语、横幅和科普宣传车等载体,以讲座、板报、科普挂图、开培训班、外出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三是“9·17”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拉出横幅10多条,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此外,区科协带领区医药学会等单位送科普进社区,在堰桥镇新惠苑小区摆摊设点,为小区居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科普大餐。
(二)各学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稳步推进科经结合
惠山区科协组织各学会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学会作用,做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工作。各学会(协会、研究会)通过组织牵线搭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使这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正常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方向发展。今年的“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工作,以“百名科技专家‘民企’行”为主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惠山区共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6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7项,如惠山区环科学会与石塘湾综合污水处理厂和杨市污水处理厂的协作项目;共组织验收了“厂会协作”项目14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4项,如惠山区农林学会和江苏农科院的水蜜桃全园套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学会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普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6年区科协会同区教育局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参加第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的通知》(惠教发[2006]29号),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区共有24所中小学参加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6584人。在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共有8587人参加;在科学小论文竞赛,参加人数达5688人。今年四五月间,区科协还会同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普征文比赛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其中有1000多名学生撰写了征文,其中,53名学生和20名指导老师获奖。全区各校特别是省锡中等学校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区各校组织科普讲座13次,参加人数11713人;组织科普知识竞赛8场,参加人数达4052人;有2所学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4所学校建立科普网站或气象站;各校还普遍开展网上读书活动。阳山中心小学顾芳老师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洛社初中、天一实验小学参加了无锡市科技实验学校的评比。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区科协今年还举行了向部分小学赠送科普图书活动(送科普图书进校园活动),向天一实验小学、阳山中心小学、钱桥中心小学、前洲中心小学等学校分别赠送了一批科普图书,为广大小学生送去了“精神食粮”,先后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科普图书4000余册。
三、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一)技术培训富有成效。各区属学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110余次,14000多人得到了培训。土地、质监、医药、质量、桃农、蔬菜、纪监、农林、环境等学会今年开办的培训班最少的3期,最多的达30多期。区财会学会常年办班不断,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区农林学会今年共办班30多期,培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区蔬菜协会今年共办班9期,累计培训菜农600多人次;区医药学会还举办了妇产科和中西医结合等学习班,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来授课,有12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听讲。
(二)学术交流有声有色。各学会结合实际,举办了一些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扩大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区医药学会仅在本年度的年会上,收到学术论文35篇,其中,1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纪律监察学会收到学术论文近30多篇,并计划再出一本学术专著。区农林学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专人专题交流,今年收到论文近50篇;区环境学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收到论文17篇,区财政会计学会第一分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有10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水利农机学会、质监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来各区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1260多人参与了学术交流。惠山区科协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全年组织各学会举行学术交流130余次,有10000多人参加,交流学术论文1200余篇。学会举办各种咨询活动160余次,有20万人次进行了咨询。今年5月双科周期间,区科协会同环保局、科技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和“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优秀科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论文推荐稿264篇,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和提名奖30篇,并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创造未来——惠山区科普论文集锦》,各学会所推荐的论文在评选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真抓实干
(一)强化组织力量。学会组织建设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惠山区科协十分注重学会的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区农林学会等单位顺利换届,区纪律监察学会、区微循环学会、区鸭业协会相继成立,另有区花卉苗木和鳜鱼2个协会尚在筹建中。此外,各学会通过换届选举、争取经费支持、成立分会、学会小组等形式,大力发展会员,2006年度共发展会员3000多名。惠山区蔬菜协会为帮助解决菜农销售难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二次农企对接座谈会,6户蔬菜大户与华顺公司正式签订了定单,年销售蔬菜达200吨,发展会员100多名。
(二)狠抓制度建设。为了确保区科协的工作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常规性工作之外,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区科协除定期召开办公会和有关会议外,着力抓好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从今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召集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人参加工作例会,通报区创建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各单位交流工作情况等,使学会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
(三)明确考核机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求,今年区科协继续在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开展创建“星级”学会活动,该活动明确了学会年度工作中的十几项硬性指标,丰富了学会工作的内容,对学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区财政会计学会、区医药学会、区环境科学学会、区水利农机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学会依据创建标准,都积极开展了“星级”学会的创建活动。
2007年整体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科普创建目标,着力开展科普创建活动。
2007年是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正式启动之年,区科协学会工作将继续围绕创建目标,来策划和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努力与创建工作相衔接。要按照创建要求,一方面深入开展“星级”学会的创建工作,继续拉高起点,提高标准,以“星级”创建促科普创建。一方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继续开展好各种科普实践和科普服务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大力扩大学会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会工作效益。要按照今年印发的创建工作台帐,做到任务、职责和考核要求三明确、三落实。
二是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动员各学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学会举办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与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展览交流活动,配合会展经济,发展科技会展业,努力打造活动品牌。
三是继续发挥好为经济建设架桥服务的作用。
发挥学会各自优势,广泛开展“金桥工程” 、“厂会协作”等活动,对上年度的对子和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推动区科协会同区级学会联合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活动,选择企业或重点选择有关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四是继续加强完善学会组织建设。
2007年区科协将以改进和加强对学会组织和学会活动的管理为重点,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服务,引导学会适应形势发展和需要,加强学会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实行星级学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工作。
五是学会常规工作力求突破,增强新亮点,取得新成果。
[摘要]: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为社会所强烈关注的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最后以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其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而告一段落。①针对此事,教育部部长周济痛心疾首地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②为此,教育部还首次专门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虽然发生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显露出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问题的严重性。换句话说,对任何学科研究领域来说,学术规范问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
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目前,新闻界对涉及新闻学学术规范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新闻传播学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术规范体系等尚存在争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对于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这一争论的焦点根源于对学术研究是否有规范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学术规范“是通过专业认可的‘入场券’”,即“一套‘做活’的规矩,而且必须与学术界当下的认可结合”。另一种观点认为,“‘规范’虽则对建立学术秩序、发展常规研究有意义;但毕竟是一种束缚(尽管是必要的束缚),故成熟的学者往往部分逾越‘规范’。”③
面临整个学界的质疑和争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对于规范是否有存在必要的争论。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规范”的最朴素的表达。尽管在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使学术研究抛弃规范的理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存在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首先,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规范论。
关于规范与自由的关系,历史上有过很多论述。托克维尔在探讨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时,曾说过“既要自由也要法律”。他认为得到前者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于后者,“自由和顺从并不互相抵触;正相反,自由包括对自己所立法律的服从。”?④这里托克维尔所指的“法律”更多地是具有与“自由”相对的“规范”的含义。涂尔干也说过,“正因为规范可以教会我们约束和控制我们自己,所以规范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⑤这些论述都认为“规范”是“自由”的基础,二者不是绝然对立的。
正在此基础之上,规范论得以发展起来,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规范、规则以及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有人提出规范“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由某种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⑥也有人提出:“规范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⑦这些定义其实都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对于新闻学研究来说,学术规范同样是必需的,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通过合理的框架设定和制度体系来保证新闻学研究在“轨道”内进行的规范,看似是具有限制性的规范,但却是学术对话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新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其次,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现实依据是学术失范现象的客观存在。
目前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同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也还存在不少失范现象,如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忽视学术积累、缺乏学术批评、引文及注释失范、学术评价标准不一,以及低水平重复和“泡沫化”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制约了新闻学研究的深化,同时也大大损害了新闻学的学术声誉,影响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例如,“新闻无学论”的产生和影响的扩大与新闻学研究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就有很大关系。由于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新闻学论文的独创性较低、书籍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尽管近些年新闻传播学科已被列为一级学科,曾经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的影响也已大幅减弱,但是“新闻无学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不但许多新闻从业者不大认可新闻有学,就连一些新闻领域的研究者也对新闻学的学术性产生怀疑,更不用说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了。
正因为如此,阐释新闻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以及探求新闻学实现学术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路径与策略,应当是当前的一个急需破题的工作。
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认识上的障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新闻学学术失范研究取代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统观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成果,有相当部分是对学术失范现象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要继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但是,究竟何为学术规范?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内容是什么?学术规范的保障机制何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反而没有得到回答。或者说,新闻学学术失范首先要有“范”可“失”,然而,目前的研究却避开这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直接进入对学术失范的研究,这在研究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第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缺乏宏观视野,陷入细节研究。新闻学学术规范并非只是那些简单的“规定”、“规则”、“条例”,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但是对这一点,现有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并未体现出来。其实,新闻学学术失范中的一些问题的确可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范进行约束,例如“抄袭剽窃”、“注释规范”、“一稿多投”等,然而,有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是通过某个环节的细节研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新闻学学术规范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理念、道德、结构、保障等各层面的问题,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操作细节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缺乏宏观视野,使得研究者的思维产生了某种惯性,即将学术规范研究局囿于表面的技术研究,甚至仅仅将学术规范看作是对学术论文的格式规定。
第三,缺乏将英美学术规范研究经验与我国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英美的学术活动被加以规范的历史比较长,其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给我国的学术规范研究提供借鉴,但是有的研究一味地以英美学术规范为标准,却不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现实以及学术活动的现状,因此,基于此探讨我国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实用性,难以实际应用。所以,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需要以西方为参照,同时也要以我国学术界的现实为基础。
第四,缺少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特有问题的针对性。美国哲学科学家库恩说过,如果你得出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门科学就不能发展了,因此就不能叫做科学了。⑧同理,新闻学研究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之处,这也决定了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不能仅仅取得与人文社会其他学科的共通点,而且需要着眼于新闻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对改善学术规范现状有所作用。
上述四个问题是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不得不正视的,需要我们调整研究思路,能够从固有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
三、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开展学术规范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学取得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其中,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破题之道,也是促进新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要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为基础,建立新闻学学术规范结构严密的体系。新闻学科只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在学术规范上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问题,许多学术失范的现象也并非新闻学所独有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借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提供捷径。
同时,目前,我国关于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和肤浅,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对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而这些恰是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新闻学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相应地,在学术规范研究上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的针对性应该更强一些。例如,“一稿多投”的问题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一稿多投”毫无疑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但是,由于新闻学是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研究领域,而不少论文都是用新闻理论来分析即时发生的新闻报道事件的,这些论文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具有时效性的,而现在期刊普遍的审稿期都在两个月以上,所以,一些作者不得已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来保证论文可以更快地刊出。这种做法虽然是有违学术道德的,但是就新闻学领域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充满无奈的,因此,在“一稿多投”问题的讨论上,新闻学学术规范应当体现出自身学科的特点,寻找更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建立适合新闻学研究现实的学术规范体系。
总之,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现状迫切要求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突破,不断深入,能够透彻地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的内容与机制,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并且通过完善的学术规范管理和保障制度,提高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提升新闻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促进新闻学学科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为了对新闻学学术规范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将“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一个重大课题立项,本文就是该课题项目研究最初的成果之一。今后,课题组将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系统和规范的研究,也期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予以关注和积极投入,共同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出力献策。
[注释]
1/2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3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提炼自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讨论。参见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269-279页。
4[美]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2页。
5[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关键词:药学;教学;创新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216-02
一、前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教育部启动,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1]。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结合指导学生创新研究项目过程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指导药学专业学生实施创新研究项目做出了几点思考。
二、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又以实践收获反哺理论知识。这个过程既是提高药学学生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平台;又是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磨砺,其所感所获对自身未来努力方向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1.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药学项目的创新实验中,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的实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开启学生创新之门。创新性实验又以其专业性和研究性为主要特点,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
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药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和实验中来,用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知识,真正把知识从传播载体中的抽象概念变为现实工作中可触可感的形象事物。在知识运用和动手操作中,明所缺、知不足,认清自己的各项能力,确立努力方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团队协作与沟通。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商业、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开展都离不开“团队”。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要求3―5人组建团队,在实验中,无论是集思广益还是合理分工,都是把大家的力量融入一个团队之中。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间协作与沟通,有各司其职的协同配合,也有集中攻关的各抒己见。合作与沟通是项目研究中的关键,也是同学们在项目中所能得到锻炼的重要一项。
4.资料检索以及论文写作。首先,创新小组需要组织撰写创新项目申请书,构思项目的内容和实验方案。然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研究背景和瓶颈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而且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最后,创新小组需要撰写项目的结题报告或者研究成果形成的学术论文。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接触更多、更深入、更专业的学术知识,大大提升了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能力,并逐步规范了各项文本类的编写形式,以及汇总成果能力。
三、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实施时间。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好是大二下或大三的学生[2]。这个阶段虽然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但前期的基础课或专业课都打好了一定的基础,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免疫学等课程都修完了,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分析化学等课程正在学习;此时参加创新项目的研究,既能巩固理论基础,又能拓展专业技能。
2.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现阶段的科研素质与水平,由于创新小组成员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的选题通常要高于平常的教学验证性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如:2009年,我们的选题“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2011年“2种药用真菌的训化与活性成分研究”、2013年“金线莲抗糖尿病内生真菌的筛选”、2016年“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等,这些课题难度适中、深度适宜、研究内容具体、结题也不难。
3.创新项目申报管理。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由院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制订规范的制度,指导教师拟定项目名称与研究内容,学生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院系再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审核,确保申请项目的质量。
4.项目的实施和结题管理措施。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严格把关。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在采用组织块法对高等真菌进行分离的步骤中,我们进行手把手的教学,确保获得纯化菌种,因为后面的“活性成分研究”必须依赖于前期的菌种训化;而对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则按常规流程,放手让学生去做。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对实验方案、操作、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自评与互评,每半个月向导师汇报实验进展,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按进度进行项目的期中检查和结题检查。在结题验收阶段,训练和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总结甚至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最后,院系组织专家按学科群分组,对材料审查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进行结题验收。
四、药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参与意识。有的学生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只想把课程学好能顺利毕业就行;有的学生觉得课程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担心再参加科研创新项目会两头顾不上,出现课程未学好、项目没做好等情况。对于此,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宣传和鼓励,让大家对创新性实验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推荐,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不增加较薄弱学生的负担。
2.“混经历”或者“等、靠、要”。有的学生盲从地参与了创新研究项目团队,但在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操作步骤等方面完全等着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或者只等着团队负责人去完成,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作为。这样一来,参加创新性实验就完全失去了本质意义,因为主动作为、积极思考才能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对此,指导教师要在“双向选择”之初提要求、讲清楚,老师只负责关键步骤的指导,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每个团队成员对具体内容都要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人[3]。如在“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项目中,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培育管理与条件、树舌灵芝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三个方面,分别确定负责人和辅助人。让人人都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担任相应岗位,履行相应职责,使其知晓自己的工作效益将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毅力来进行整个实验。
3.正确引导。学生刚接触项目时往往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但老师需要积极引导,讨论式启发,让学生先拟定方案,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4]。作为指导教师,没有必要去监管每个实验细节,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得到阴性结果。如在“g莶草(Siegesbeckiae)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活性部位的研究”中,采用异戊巴比妥麻醉大鼠,具体的剂量与操作,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看视频,自己想办法解决。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树舌灵芝的培育与活性成分研究”,由硕士生带领大创团队具体实施,最终项目顺利结题。
五、总结
药学大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既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树立科研思维,从而提升综合能力,达到竞争优势,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领域、接触科学研究、接触导师,使其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科学预期,还能为考研和读研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指南[Z].2007:6.
[2]姚静,周建平.药学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选题与实施建议[J].药学教育,2014,30(6):23-26.
药学英语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相关英文材料的能力,为本专业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掌握足够的药学英语知识相当重要。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达到英语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所以,药学专业英语对于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此课程[2]。通过药学英语的学习,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医药人才能够阅读药学专业的英文文献、专利、国外药典、药品说明书等,能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能参与药学专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教学不仅提高学生英文水平,更培养学生应用英文检索和收集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科研及其相关活动。
然而,在转型中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于药学人才的培养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作为了解世界的工具——专业英语既未引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又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使药学英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让学生真正受益,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本文针对本校药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药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意见,力求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地方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现状
1.开课学期设置。
药学英语课程大部分开设在大三或大四,此时,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对英语的重视性有所降低,甚至很多学生在准备考研、实习或找工作,作为一门考查科目,大多数同学对药学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积极性也不高。
2.药学英语老师缺乏。
兼具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英文教学能力的人才不足。目前,要么是大学英语部的老师担任药学英语任课老师,而这些老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要么是专业老师,但这些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合适。
目前的药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部分就是单一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听起来无趣,也没有多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来到课堂。
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举措
1.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授课时间。
药学英语的时间安排最好是在大三,此时学生英文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药学英语的学习,既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药学英语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学习药学英语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鱼与熊掌兼得。此外,院校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倡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至少进行一定的专业英文教学培养,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便能贯通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药学专业英语的特色。
医药学英语词汇很大部分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素,很多专业词汇利用它们作为前后缀。因此,在药学英语教学时,可结合一些前缀、后缀等进行理解,有助于掌握专业词汇[3]。许多药学专业词汇是由词缀、派生、复合等方式组成的,如果教授一些构词法的基本规律,就能够使记忆复杂单词的过程化繁为简。例如micro-(微小)是一个常见的词缀,通过它可以构成诸如像microorganism(微生物)、microenvironment(微环境)、microanatomy(显微解剖学)等专业词汇,学生甚至可通过前缀和熟悉的词干自行推测出专业词汇的含义。也可把单词归类,将属于一个系列的单词放在一起讲解。如gastritis(胃炎)、pulmonitis(肺炎)、myocarditis(心肌炎)、appendicitis(阑尾炎)、arthritis(关节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等,有助于对比,加强记忆,加深理解。通过构词法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举一反三,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在熟悉了足够量的词缀与词根后,学生就可以逐步举一反三、自行剖析地记识单词,词汇容量将不断增加。
3.教学方法改革,调动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文献报告研讨的教学模式多见于研究生阶段的汇报总结,而在本科生学习中比较少见。笔者在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药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引入了文献报告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药学英语课程中的参与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其不但成为知识的接收者,而且成为知识的研究者,通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汇报,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想成功实施这种模式,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学生准备,由教师提供或协助学生选定目前科研前沿话题。因为本校没有开通外文数据库,所以笔者必须事先查找一些英文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者学生有方法的也可自行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后,包括文献翻译及文献主要内容的提炼后,再准备好PPT进行英文的文献调研汇报。汇报后,报告人还可与其他学生围绕此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锻炼了查找文献的水平,又培养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学不太接受这种方式,觉得有难度,还需要继续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短文,让学生做翻译训练,或者让学生试着用英文写一份英文的实验报告,为日后的应用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上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当今社会的药学热点设定几个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药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在高等院校,专门从事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还是相当少的,小部分是教公共英语的老师,但更多是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除非具有相当好的英文基础,否则不可能在词汇语法上面讲解得那么到位。因此,可适当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这样,英语老师可以增加专业知识,专业老师可以提高英文能力,相互促进,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归国留学人员作为专业的药学英语老师,他们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5.可适当编写一些合适的药学英语教材。
结合学生当前和就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笔者选用的教材是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该教材于2011年出版,至今已有5年,因此知识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教材由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药典、药品说明书等多个方面的单元文章组成的,所描述的是该方面的概括性的介绍,其内容相对较简单,逻辑性强,学生易于学习,但同时存在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等缺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讲解了药学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常见的前后缀、词组短语、句法特点等,以便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从而易于加深对专业文章的理解。另外,由于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撰写英文摘要,而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涉及专业英语写作(发表科研论文),但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了这一教学内容,对于英文论文的结构、摘要的写法、关键词的撰写、常用语法、时态(多用被动句)及常见的表达方式等进行了讲解并举例说明。通过这些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对英文摘要撰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目前本校正在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其中有一个便是校本教材建设,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可适当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补充词汇与论文写作教学的内容,引入国外近期的文献,增加法律法规、药品说明书等英文教学与实践。
三、结语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不断提高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学校还应该形成从上至下重视药学专业英语授课的学术氛围,从上级教学管理部门到教师以至学生,都应该引起对药学专业英语的足够重视,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辐射方式 探索 研究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实验教学体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以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1]。中南大学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依托湘雅医学院在学术影响、教学改革、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校际交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群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奠定物质基础[2-5]。
1 辐射方式
1.1 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辐射
利用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教学理念、学术水平及承担的各种学术兼职,充分发挥其学术思想、教学理念的示范辐射作用。
主要实施方式是:通过学科带头人的讲学、公开课、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及成果和专利等,将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术思想加以推广和辐射,在同行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1.2 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辐射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利用国家级、省级、校级等精品课程和获奖教材发挥其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课程辐射作用。
主要实施方式: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编写教材、录制视频公开课、制作教学课件等方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3 教学场地、技术、设备区域共享
利用中心现有的教学场地、实验技术和设备,不定期地举办建设经验成果交流会,积极推广示范中心建设成果,交流中心建设发展经验和教训;利用本校资源积极为兄弟院校和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导。
2 实施方案
2.1 加强建设,逐步实现教学实验室全开放
加大投入,强化规划,构建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加强跨学科综合实验室、自主学习及创新训练条件建设,逐步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为本科实验教学提供优良条件。完善实验室开放保障机制,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先行试点,进而推动教学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鼓励科研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向本科生放,为本科生早日步入科研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并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采取全天候开放[6](包括节假日)。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开放,采用网上预约、选题、设计项目招标等方式进行时间、场地、人员开放,从而实现教学场地、技术、设备的区域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验教学中心除对本校所有学生和教师开放外,还向全省其他单位全天候开放。通过实验中心的开放,不仅充分提高了场地、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各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合理安排验证、综合与创新实验比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行全面开放。
2.2 举办学生竞赛,切实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实施力度,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建立新型的创新训练模式,形成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和实施平台。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等学科特色的竞赛已经作为医学类影响较大的两项赛事,其他学科也在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竞赛,这些赛事有力地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的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科研能力等。大赛提供给学生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了各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跃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7]。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推进了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在“基于兴趣、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指导下,它已逐步融入了学生学习之中,成为本科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媒介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我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中心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精神卫生、检验、预防等专业学生中已经连续开展了12年“自主命题探索性实验设计”,自行设计实验从选题开始,总结,汇报与答辩到申报课题,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与探索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次从“立题-设计-开题-实验-完成报告”的初步科研过程。大面积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设计课,对学生进行“选题、设计、答辩、实验、总结、论文报告及答辩”等科研全过程训练;建立了包括理论测试、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答辩、PBL讨论中的表现等新型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双语教学和教学环节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8]。
2.3 学术交流、培训
通过举办国家、省、市、地区各类建设成果交流会或举办不定期的新实验技术培训班,向其他院校介绍教学理念、创新思路、教学改革方法、教学改革经验,从而将精湛的学术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向全国辐射。我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学科组组长单位,联系和策划全国性医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学术会议及学生竞赛等事宜。牵头编辑出版了医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汇编―《使命与责任》,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好评,并在其他学科组广泛推广。组织协调20家医学类示范中心参加2010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汇展。主办全国性会议6次,协办国际会议1次、全国性会议2次;参加国际会议30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80余人次。邀请国外专家作学术报告4次,实验技术指导4次;中心对外进行师资培训班5次,参加人数140人次。
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落实助教、试讲、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使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2.4 媒体宣传
利用网络、报刊报道或制作中心建设发展宣传片,用于对外宣传,实现示范辐射的目的。
中心搭建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所有与机能实验教学相关的文件和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存放在中心网络服务器上,通过中心网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可实施实验过程的远程视频直播。不仅如此,其他高校的师生也可以进入中心网页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浏览相关信息,从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正在建设“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论坛”网站,
此网站是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由企业提供技术支,中心负责论坛的建设。我们设想将该论坛建设成一个面向全国、集合所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交流、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的公共平台,为真正实现全国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探索新的途径[9]。
2.5 参观考察
为了更好地建设示范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相互学习和探讨,扩大了影响,有效地发挥了中心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中心自2006年批准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共接待来自美国、日本、欧盟、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50余人的参观访问。接待了来自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临床医学认证专家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四川、新疆、湖北、广西、河南、江西、江苏、浙江、海南、陕西、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的领导、专家学者1 000余人来本中心参观交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经验与全国多个医学院校进行广泛交流,受到来自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示范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3 结束语
通过初步探索和总结,希望在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中心之间进行经常性、规模性的互动交流,并通过网络公开课、视频、多媒体课件、学术论文、研修班、培训班、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比赛和临床技能竞赛、经验交流会、实验室全天候对外开放以及参观考察等形式向全国推广,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实验教学中心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
[2] 张晓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状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85-88.
[3] 何晓凡,秦晓群,杨绿化等.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81-84.
[4] 何晓凡,秦晓群,杨绿化.医学机能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7-10.
[5] 许建平,杨绿化,何晓凡.以研究型教学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21-1223.
[6] 柯长青,李满春,王腊春.地理与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09-114.
[7] 苏国琛,刘瑞华,李弟灶.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17-119.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2013年我校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 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 D.Eng)。工程博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方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能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报考条件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招生主要面向国家重点行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报考人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2.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的潜质;
3. 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过或正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取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果,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认知度;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1967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5.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标准;
6.报考人员在满足上述条件后,还须满足我校各招生学院的相关要求。
三、招生领域及规模
1.先进制造:6名。
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人,机械工程学院3人。
2.生物与医药:4名。
全部在药学院招生。
3.各招生领域具体情况参见相关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名与考试
1.报名
报考我校工程博士的所有考生均须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sdu.edu.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后须根据我校要求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时间另行通知(约在2012年12月中旬)。
2.现场确认与资格审查
申请工程博士和考生无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确认与资格审查,现场确认时间另行通知(约在201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资格审查需提交如下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2)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3)硕士生课程成绩单原件;
(4)所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其他课题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5)所获科研奖励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6)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含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的原件及复印件;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如:CET4或CET6、TOEFL、IELTS成绩)原件及复印件;
(8)两封推荐信(含单位推荐信、业界专家推荐信);
(9)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
(10)拟攻读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一般应结合本人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拟定)。
申请材料务必真实、准确,否则责任自负。
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名单将学校转入相关学院。
3.考核与复试
招生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初审合格的报考人员进行复审,并通知复审合格人员参加考核,考核采用“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时间(约在201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考生可与招生学院联系或在各招生学院网站查询。
五、录取
1.招生学院将考核合格、建议录取的名单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并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小组审批后,网上公示拟录取工程博士研究生名单。待教育部录取检查合格后,予以拟录取。
2.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类别均为单位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录取研究生须与学校、委培的工作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三方),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档案关系等;个人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等均由该生委培的工作单位承担。
六、培养与学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学位论文要反映研究生在读期间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的贡献及创造性成果。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山东大学将与合作单位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和实践训练、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并从学校和企业高标准选聘导师,组建导师团队进行联合指导。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由山东大学组织的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及要求,并经过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七、学制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四年。
八、违规处理
1.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我校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2.对在当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并通知考生本人所在单位。
3.作弊考生的有关情况将记入考生的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并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九、咨询和联系方式
1.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中心校区明德楼B321房间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4334
传真:(0531)88361181
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sdu.edu.cn
2.各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31-88392915,联系人:霍老师
【关键词】大学生,膳食营养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健康的来源。正确的营养膳食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基础和保证,然而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对此十分忽略。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有序的生活及体育锻炼,促使新陈代谢加快,体能消耗加大,营养需求增高。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作保证,将造成体力下降、精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进而影响学习。因此,借此项目得出大学生营养膳食的现状以及对待饮食的态度,并探究如何健康科学的搭配适合大学生的营养餐,让广大高校的大学生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的重要关系。所以,此项目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此项目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因为正确的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为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营养膳食结构,是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平。
我们对大学生营养膳食项目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优化膳食结构,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成都10所不同的大学。
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报告(RNI)等,查阅国内外营养饮食研究成果衡量当代大学生的饮食状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网上问卷与现实发放问卷结合进行调查研究。
总结:用Microsoft 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在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的具体目标
饮食是否科学,食物营养是否合理是人类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志。合理的膳食结构应包含两方面意义:‘首先是营养上主张的合理腾食(平衡膳食),指摄食者不仅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生理需要,而且应该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种生理上的平衡,:其次要达到饮食方式及经济上的合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当代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学生们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课题。这次课题主要是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
1、了解成都各大学的在校学生们 的膳食饮食结构。
2、通过网上问卷与现场发放问卷结合,收集数据并且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大致了解成都各大学生的基本膳食营养情况。
3、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参考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此次调查的结果的进行一个总结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对于成都各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4、希望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调查,总结,可以帮助解决到当代大学生关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题。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研究的原则。以国内外的各重大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科研成果,文献资料为根据,以明确清晰的目标对成都各大学的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且以确切的标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a: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b:由小组成员对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汇总,编制表格。C:查询网上的信息与各种书本资料对汇总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d:小组各成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关于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e:对前面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科学的选择与淘汰。f:综合以上,得出结论。
五、阶段性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的阶段成果
从此课题开始以来,经过我们小组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问卷的设计与制作,发放与收回,其中调查问卷还包括网上问卷。在我们的综合考虑讨论下,我们选取了成都的十所大学,包括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标榜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学院。最终,在小组成员和各高校的积极配合之下,我们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864份。
经过对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以后,我们经过上面所列出的步骤对现如今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文字性的论文总结,其摘要为,当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出现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与对策。其关键词:膳食营养,保持健康,平衡饮食,保持健康。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由于初期选择的学校不多,选择的学生太随机,也太少,故代表性虽强,但是针对此次的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而言,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还有就是作为经济系的学生来说,我们对于膳食营养健康方面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具体,还需要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以确保得到更为科学的报告。
七、课题下一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对各高校的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2、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针对总结出来的综合信息,并参考各方面的文献资料,最终通过小组所有成员的交流,探讨,对此次的科研项目形成合理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报告。
3、最后在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工作下,将我们关于这次的科研项目课题《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状况》的总结性结论报告转化为研究性的学术论文,并在有关的期刊上发表,为此次科研项目划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去屑洗发水一般都含有广谱抗真菌药——酮康唑,它能迅速缓解由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等引起的脱屑和瘙痒。但使用频率过大,不仅起不到去屑效果,反而加重状况。
一些去屑洗发水中含有的抗真菌药物会刺激头皮,分解剥落那些干燥、疏松的皮肤表面,频繁使用反而使头屑的脱落情况加重。去屑洗发水最好一周用1次,如果头屑很多,可适当增加至2次,但不宜超过3次。因为,头皮屑不是在清洗过程中溶解的,光靠洗是洗不掉的,关键是控制新油脂的产生,过度清洗会破坏头皮层起保护作用的油脂。
气候变化、睡眠不足、刺激性食物、烟酒过量、激素异常、压力过大、消化不良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头屑。因此,轻微的头屑只需调整饮食结构,如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含脂肪高的食物,还可以在洗头用清水冲时,在清水里加入一点白醋,头屑会少许多。不过,用了去屑洗发水还是“满头雪花”的人,就应到医院皮肤科就诊,以确定是否为头癣、银屑病等需要治疗的情况。(摘自“新华网”)
他汀类调脂药可能有助抗癌
近日,瑞士一项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抗癌。
研究人员通过研发出的一种细胞培养系对1000余种物质进行测试。测试中他们发现30多种物质具备抑制淋巴管发育的作用,并对其中两种物质进行详细分析,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属于他汀类药物。
由于淋巴管发育能促进肌体内癌细胞的转移,而一些癌细胞又可通过淋巴管扩散,某些肿瘤还能分泌促进淋巴管发育的物质。随后,研究人员用实验鼠进行了实验,证实服用这种他汀类药物的实验鼠体内淋巴管发育受到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也得到控制。
研究人员认为,某些癌症患者可服用他汀类药物阻断癌细胞转移。不过他们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患者应服用多少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来防止癌细胞转移。(摘自《科学日报》)
4岁学看书,大脑发育快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新奥尔良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儿童从4岁开始学读书,那么到18岁或19岁的时候,其负责语言和思维的大脑区域发育成熟就更快。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对64个孩子的家庭进行了两次访问,分别于孩子4岁时和8岁时,内容主要涉及孩子接触图书和玩具的情况。约15年后,科学家对这些参试孩子进行大脑扫描,结果发现,4岁时开始学习读书的孩子,长大后大脑皮层更薄(表明大脑发育更成熟),负责语言和思维的大脑左侧前额叶皮层表现尤其明显。
新研究还发现,除了4岁开始学读书外,玩教育玩具、上动物园等也能促进大脑发育。但如果孩子8岁才开始这些活动,则很难达到上述效果。这表明,4岁是阅读健脑的关键年龄。(摘自《生命时报》)
“失语了”查查脑血管
近日,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演员蔡卓妍在拍摄电影时因为疲累过度,背得很熟的台词怎么都说不出口了,直到第二天才恢复正常。
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主任周立春认为,语言一时表达不出来,很像患上了“健忘性失语症”,但很短时间得以恢复,这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可能为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所致。
大脑颞叶的功能复杂,掌管言语的感觉中枢。一旦脑部血液后循环受影响,损伤了颞叶部位,就会引发上述类似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尽管部分有自发缓解的可能,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脑梗死。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病因,可做超声波检测或CT检查脑血管健康,并且及时治疗。
而如果长期出现语言表达困难,或不能正常听懂对方的表达,或遗忘了日常使用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钢笔”,只能描述为“写字的东西”,而不能准确地说出“钢笔”一词这些症状时,就要怀疑是失语症了。(摘自《健康时报》)
近日,美国著名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由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研究员领衔的有关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标准化研究论文。
该研究以常用中药大黄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尔菲法证实了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科学性和可传承性,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可用于大黄商品规格等经验鉴别与品质评价的专用比色卡。
中药全球化联盟(CGCM)主席、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郑永齐院士认为,该研究成果解决了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传承性问题,为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且引领国际传统药物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启示,对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认可和传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经验鉴别是历代中医评价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中药材经验鉴别往往被斥之为不客观、不科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我国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失传的危险。
为探索传统中药材经验鉴别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继承和发扬老药工药材鉴定的宝贵经验,实现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化,在肖小河研究员指导下,王伽伯博士等采用特尔菲法对若干批次、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中药材进行鉴别分类。结果表明,不同专家的传统经验鉴别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5%,同一专家在不同时期的药材经验鉴别可重现性达到90%,证实了中药材经验评价方法是客观、可重现的;课题组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鉴定专家的从业时间越长,其鉴别结果的重现性越高,说明经验积累对药材的传统感官鉴定的重要意义。根据专家合议,遴选出药材经验鉴别的主要特征,如颜色、质地、气、味等,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了客观可量化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鉴别方法和标准。
以常用中药材大黄为例,大黄通常以外表黄棕色者、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研究表明,大黄药材特有的黄棕色与其所含蒽醌类成分的颜色密切关联,而蒽醌又是其泻下等功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通过颜色评价大黄药材质量优劣有重要应用价值。
针对大黄的颜色指标,课题组研制了一种专用的大黄比色卡,采用这种比色卡鉴别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操作方便快速,如同pH试纸一样使用简单,不依赖于仪器,可有效提高药检人员鉴别结果的准确度和重现性,特别是提高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从业人员应用传统感官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可以很好地适应药材质量快速评价的需求,为继承和传承老药工、老专家的鉴别经验提供物化的工具和载体。
综合分析药材道地性、商品规格等级与药材质量(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和生物效价、生物毒价)之间的关联性,课题组创建了基于产区相对历史、产地生态适宜性、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化学组分相似性和生物效(毒)价的中药材品质综合评控方法和指标——道地指数,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地评控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有望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中医药原创思想且行之有效的中药品质评控标准。上述研究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
【谢秉忠先生,谢秉忠林国英中医针灸诊所册中医,港九中医师公会永远会长、首席会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教授、学务委员、保管建设委员、奖学委员。在香港特首选举委员会中有一千二百个选举席位,中医界分得三十个席位,他正是其中之一。】
秉仁济世
他说:“穷苦的人更需要帮助。”在七千多个日子里,他一心一意守护着那一方居民,无数次,在面对为生活穷苦的街坊,他尽量少收费,甚至不收诊费,他是街坊心中的“仁心廉医”。
在以往的中华医术传承中,大多依靠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或父传子,或师传徒,谢秉忠先生也不例外,年少时,他喜欢功夫,教授他功夫的师傅恰是一位中医师,因着这层关,他进而进入了中医领域。
中医在当时的香港,不热门,甚至被排斥,被打击,不被认可,中医师的行医之路也堪称举步维艰,成为中医师或许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扎进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苦心研究。医者,是一个圣洁的职业,它拒绝逐利,崇尚德为先。
凭着自身对中华医术的喜爱和执著,谢秉忠先生在中医行列中坚守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仍不改初衷,热情不减,一心秉仁济世扬国粹,忠信泽民展英才。
常言道:“医者仁心”,“仁”从来都是行医者的核心,谢秉忠先生用一言一行对这个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他践行的行医则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二十多年前,谢秉忠先生将他的中医诊所开在九龙深水,之所以选择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的许多居民经济条件不太好,且老弱妇孺也据了较大比例。他说:“贫苦的人更需要帮助。”只这一句话,便将谢秉忠先生为医者的仁爱之心显露。曾有人建议其去其它地方开办诊所,谢秉忠先生婉拒了对方的好意,执著地、用心地守护着这一方居民。无数次,面对生活穷苦些的街坊,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他尽量少收费,甚至不收诊费,他是街坊心中的“仁心廉医”。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十点至中午一点以及下午四点及晚上六点,谢秉忠先生会在诊所为来往病人看诊,不时地,还要为那些预约的慢性病患者出诊,忙而不休,乐而不疲。从医这麽多年,经由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街坊领域对他信任不已,也有不少外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寻医问诊。
在他治愈过的病例中,曾有一位病人因小时身体素质差,家人为了给他补身体,收罗了许多补药让他食用。这下,身体素质好了许多,因“补过头”,而令其身体营养过盛,极容易上火,而且不时的上火,引发口腔溃疡,整整三十年,反反复复,让其苦不堪言。他四处寻医问药,都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常常疼痛难忍,甚至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後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谢秉忠先生,经过治疗後,病情得到控制,好了九成。病人满怀感激,谢秉忠先生也倍觉自豪。
还有一例肺结核病例,患者经医生治疗需要十多个月,每次食药之後,便会全身无力,疲惫不堪,上班受到影响,只能在家休息。後来,谢秉忠先生告诉他,可以在使用西药四个小时之後配合使用中药,中西结合,治病养生同时进行。对方听从了他的建议,一段时间後,效果显著,开始正常上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作为医者的谢秉忠先生一切出发点都是以“病人的身体”为要,看着一个病人康复,他的心中满是成就感,对於一位医者来说,还有什麽比得上让病人摆脱疾病的折磨和困扰更觉得满足和开心呢?
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谢秉忠先生仅在深水已经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七千多个日夜,年过七十的他仍在中医里坚守着,精神矍铄的他因练功和中医养生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也为其继续造福街坊提供了本钱。
行医路漫漫,谢秉忠先生矢志不移,他说:“学习中医,我觉得满足,我不会退休,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他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奔波在患者之间,用自己积累下来的数十年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立志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弘扬国粹
他说:“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在长达半世纪的时光中,除了行医济世,弘扬国粹成为了他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目标,他是中医文化传扬路上的“爱国者”。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华医药无论是在治病上、防病上还是养生上,都切实可行。古有“药王”炎帝神农氏,亲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教人医疗,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中医药著作《神农本草经》。之後的中医中药著作浩如海、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中药的宝藏,让世人享用不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医学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身在其中,紧贴中医中药文化,谢秉忠先生用无数成功的案例印证了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他的大儿子在十多岁的时候曾患阑尾炎,患病初期,他尝试着用中医古方来医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时候,他已深刻的认识到学医首先能守护家人的健康。这更让他坚定了继续在中华医药领域中摸索、探知、钻研、传扬。
在谢秉忠先生看来,传扬中医不仅仅是一个中医师应尽的责任,亦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对於他教授的每一届中医学学子,谢秉忠先生在第一堂课上都会讲一句话:“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浓浓的爱国情溢於言表,浓缩在字里行间。在谢秉忠先生行医济世的数十年时光中,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这个信念,传扬中医文化,在每一个细节中,长年累月地付出着,努力着,他用自身的言谈举止影响着身边的人。他是中医文化传扬路上的“爱国者”。
谢秉忠先生是港九中医师公会永远会长、首席会长,该会成立於1949年,至今已拥有六十五年历史,它是香港中医界拥有会员人数最多的社团之一,在为中医师取权益、传扬中医文化扮演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谢秉忠先生於其中,已经服务四十多年,陪伴着港九中医师公会成长、壮大,亲眼见证着中医师在香港地位的一点点转变,携手中医师同仁为维护中医师的合理权益,提升中医中药在香港的地位。在该会成立六十五周年庆典上,他说:“本会继续团结中医界,在彼此尊重、求同存,和谐共处中去取中医药界的权益。创新不忘本,传承必求真地去供养优秀的中华医药。”
这些年,谢秉忠先生欣喜地看到中华医学在香港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自,中医在香港的地位逐步提升,除了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也陆续建立了中医药研究中心,许多中医学会、中医学院等也致力於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各中医师专家发表中医中药学术论文,对祖国医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此外,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对中医的管制也越来越重视,实行“册中医师”考核制度,中医师行医被“合法”化,中医师不再被压制或任其“自生自灭”。如今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中医行业。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中华医学越来越广阔而明亮的未来。谢秉忠先生说:“看到中华医学这些年在香港的发展,我很高兴。”此刻的他心情愉悦,对中医药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医学生 英语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14-03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外语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开始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了基于网络技术多样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004年湖北省很多高校也相继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实践,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如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的主题。很多学者认为,学生对语言学习持有的观念可能影响他们具体使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Wenden等人在研究中发现,认为学习语言规则重要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具体语言项目的认知策略,学生所用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观念的影响,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有助于学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进行过探讨,如戴炜栋等,他们发现,学习者错误的语言学习观念很可能会使他们的行动带有盲目性,从而导致低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时代,通过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是教学的趋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对其学习的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人才发展的长远目标看,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地理的界限已经被网络打破,新知识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呈“爆炸式”增长,校内短时间的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的需求,因此“终生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适应这种趋势,就必须接触更多、更广阔范围的信息,外语成为信息解读的必备工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学会如何自主学习英语,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具备的外语能力。为此,我们需要探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在反思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能力的培养者,通过一定的教学监控、激励和评估措施,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以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为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会面临信息过量、无从选择的问题,还有对学生自控能力的信任度等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学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更多地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改革才有现实的价值。西方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的建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一定的人际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社会传播学认为,人通过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并决定自我的行为。外语教学的新模式就是通过课堂内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课堂外构建逼真的英语社会情境,让学生真正实现英语交流的目的,并得到有效的语言锻炼,最终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
一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
1.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省属医学本科高等学校。从2008年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至今,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通过分级测试进入不同级别的班级。视听说课程实行三个级别小班教学,每学期68学时,其中面授课堂34学时,主要以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主,另有34课时的自主学习时间。除视听说课程外,大一和大二学生还必须学学英语读写译课程,每学期28~32课时。学院还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多门公共英语选修课,如英语演讲与口才、英语影视欣赏、实用英语写作等。在视听说课程课堂上,设置了一整套分级评估学生学习状态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其中包括教师测评和同学互评,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期末评估体系;课堂外,为学生提供自主上机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两学时,让学生利用网络练习听力和口语,并保存学习并记录,也作为期末评估的参考。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英语知识讲授者,而是承担类似于“导师”的角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各种交际场景的模拟再现,开拓学生的思路,纠正学生的错误,评点学生的表现,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读写译课程课堂则是一个“主题讲解”和“开放讨论”的大讲堂,教师如同一个讲解者和启发者,传播权威的信息,提出讨论的话题,汇聚众人的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课堂外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更像是一个督促者,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定期核查并测评,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内外的配合,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效信息的输入量大大增加,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也不断提高,在思考中进步,最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效率。
2.自主学习中心使用现状
湖北医药学院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已获得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中心设有10间自主学习室,每间配置40台计算机;1间卫星接收与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室;1间有独立隔断可容纳45人的影视观摩室;8间配有多媒体和电子白板设备的视听讨论教室和1间教师备课与学生辅导室。中心全部接入校园网、因特网,安装有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和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可限制学生浏览校园网以外的其他网页,能够满足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自学、口试、录音、备课、作业、管理多项功能。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时间每学期不少于30学时,完成任课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后可自由上机学习。自主学习中心开放近三年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后,湖北医药学院学生年平均四六级通过率与改革前相比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最近两年一直稳定在85%左右,鉴于湖北医药学院的生源情况,这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有力证明。
3.教学改革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我校目前采用的分级教学,教学模式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传统课堂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这两种方式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度,使优化的组合服务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非常重要。课堂面授是一种信息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学生常常是边听边说,听说结合。湖北医药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初衷是让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让医学生认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医学生在工作后常常需要阅读医学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国外医学发达,很多临床最新的研究资料往往是英语原文,因此医学生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虽然医学生大三会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但时间较短,课时也非常有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仍是由大一、大二学学英语阶段打下的基础决定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医学生由考试型学习者转变为实用型学习者。通过口语课堂改革营造主动的英语交流社会情境,了解英语学习的实用性;通过网络学习课堂的设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读写课堂的改革,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语言训练。多管齐下,全方面多维度地开展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不仅如此,对考试系统我们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不再以一门试卷决定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表现测评、自主学习测评和期末卷面(含翻译写作)测评,实现以评代考,以评促学。
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湖北医药学院生源地多为西北、西南偏远地区。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能力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下游,多年来四六级通过率一直不高。学生在学习中挫折感严重,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我们不能通过简单地增加学时的方式来迫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因为医学生本就课业繁重,如果加重其学习负担只会适得其反,让其对英语更加厌恶。如何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一直是教学改革探索的首要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保留个性,锻炼并掌握适合于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当代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传授最全面的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树立英语学习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侧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渗透英语社会文化,而课外自主学习则如同异域旅行,让学生自由遨游在英语的知识海洋中。只有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进而形成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体系,才能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并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 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营造开放积极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一名成功的教师要懂得用期待的心情与学生交流。现行教材中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极为丰富,加入了大量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话题和课文,运用这些材料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上课时自始至终能保持较高的激情和参与度,又能引起学生的反思,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学生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心理方面也得到很好的调适,学习的潜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在情感的相互感染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从思想上长远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这种双边的互动关系才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教学的实质是利用有效的语言学习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而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教学必须着重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探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直接的效果就是能更好地利用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英语学习自信心;长远来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高低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制约着教学的水平。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教学法知识、教学监控技巧等,来提高教学水平,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职业是授业、解惑,在改革的形势下,教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应具备更深的内涵,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名出色的大学英语教师需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从崭新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掌握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注重和分析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够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才能够得以逐步完善。
教学改革后,湖北医药学院外语课部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总结出该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效果差异,修正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帮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3.跟踪调查,教学相长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后进行自觉的反思与修正,在理性的指导下提高教学能力。湖北医药学院外语课部课题组通过对长期的教学反馈调查,总结出该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效果差异,修正原有的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从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与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教学背景和教学任务。各年级组教师们致力于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不断地探索最新的课堂教学角度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常常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共同确定课堂评估内容,让学生分组完成如演讲、讲座、模拟对话、情景表演等多种作业,再综合学生的表现及时地沟通,调整自主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交际活动,课外的自主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学生之间也加强了联系,英语学习更有现实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并观察学生的表现,再反思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也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补足教学中的“短板”,改进教学训练方法和技巧,给学生更多选择,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和对学生反馈的分析,丰富和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学习素质也得到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构建多维与开放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启发诱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在教学中,教师们甚至要探讨更细化的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如加强语言学习技巧的训练,挖掘情感因素等,使学生的外语学习更加自发和愉快。只有在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更高,才会敢想、敢说、敢问,才能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校英语课部教师们试图构建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强调交流与合作,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表现出灵活性和艺术性;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三 结束语
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否提高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大学英语改革后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不断探索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起到了引导和解惑的作用,结合医学本科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适合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完全可行的。通过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对湖北医药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全面理解医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最终探索出适合医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栋.一项有关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2(5)
[2]谭晓瑛、魏立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研究[J].外语界,2002(6):19~2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1
[5]岳好平、施卓廷.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元认知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09(4):63~67
宜春学院是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宜春师专、医专、农专和宜春市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为宜春学院。
学校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而今的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合并升本以来,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科教育向综合性教育的转变。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校园环境、后勤服务等方面均有质的提升。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科、专科学生20000余人,拥有本部校区、北校区、西校区、高安校区,共占地150余万平方米。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博士、硕士占50%以上。学校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元生教授等100多位高级专家为教授。
学校共设有19个教学院、6个校级研究所,拥有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60余个本科专业,拥有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2011年创办全省第一所服务外包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以教育学、医学、农学为主,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达到国内水平。“乌索酸标准样品”通过国家审定并成为江西第一个国家标准样品。
学校秉承“大爱育人”、“面向地方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100余个学生社团,致力培养基础实、素质高、创新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比赛获奖800余项,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随着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提升。目前,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我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学生考研率、就业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全国留学生管理先进单位”。
目前,宜春学院正沿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实力、同类高校中有影响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艺术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这两个艺术类专业是江西省高校最早兴办的专业。其主要特色是建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底蕴,有利于开掘学生的专业深度,扩大学生的专业宽度,延长其艺术生命。学院注重专业建设,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拥有赣西民俗文化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以及“传播学”、“文艺学”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重点学科。这些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土壤。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教师74人,教授、副教授38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其中52%的教师拥有硕、博士学位。为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2006年以来学院投入500多万元建设“现代传媒综合实验室”(2007年评为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电视、摄影、演播、录音、化妆、视听、广告等实验室。近两年又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视听室、形体房、画室,新添了摄影摄像等配套设备,实验室总面积已达790多平方米,实验室条件大大得到改善。同时,学院在省内外建有新闻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合作基地。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与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高校保持专业交流和合作关系,形成专业发展互动。同时与省、市广播电视台保持业务联系,促进了专业教师专业实务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已具备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并充满活力的教学专业队伍。
“走进文传院,就是一家人”是学院的育人理念。学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探究艺术人才培养新途径,坚持“笔头、口头加镜头”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法,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新媒体和综合媒体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联系电话:0795—32029393202927 邮箱:wcxyyk@126.com
播音与主持艺术
培养目标: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学科优势,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功底,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播音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知识,并具有采、写、编、播能力,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传媒机构和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文艺和语言文字工作等新闻传播学、应用语言学科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报考条件:要求考生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女生身高160CM,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夜盲。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学科优势,培养具备文学、新闻传播学及广播电视艺术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并在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专业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系统、广告及文化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策划、制作及主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报考条件:要求考生无表达障碍,无色盲、夜盲
三、音乐舞蹈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音乐舞蹈学院设有音乐学(师范类)、舞蹈学(师范类)、学前教育三个专业,音乐学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声乐》为江西省精品课程。全院现有本科学生700余人,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副教授14人,有多名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部分教师先后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江西省劳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奖”、“宜春学院职业道德模范教师”等荣誉、奖励。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注重艺术实践、注重人才培养。近几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文艺汇演、专项比赛中获奖多项。舞蹈《碗》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优秀学校组织奖;舞蹈《大山的声音》获“第四届江西艺术节”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舞蹈《大爱无声》获“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舞蹈《酒.还是那酒》获“江西省大学生电视歌舞大赛一等奖”;舞蹈《去得!去得!?》获“江西省第四届舞蹈大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声乐独唱、合唱、小组唱也多次在全省声乐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音乐专业学生获“第二届江西钢琴艺术节钢琴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学院教学管理严格,教学手段先进。艺术教学大楼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拥有钢琴房150余间,200余平方米的舞蹈房各5间,音乐厅1个及多间电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军乐团排练教室、民乐团排练教室等。艺术大楼功能完备,设施一流,为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学院学术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教育部立项重点课题一项,省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三部,教材十余部,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我院办学内涵。
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建立国际合作办学。在开展赴日本、香港对外文化交流后,我院与俄罗斯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1+4”“4+2”合作办学项目是校际合作办学项目。“1+4”合作办学项目即中方应届音乐类高考生参加由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与俄罗斯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共同组织入学考试,通过考试者进入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学习一年的俄语培训及相关专业学习,成绩考核合格者,进入俄罗斯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学习四年,取得中国国家教育部认可的该校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4+2”合作办学项目即考入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在校本科学习四年后,成绩合作者,可申请参加由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与俄罗斯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共同组织的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进入俄罗斯格拉组诺夫音乐学院读研究生,学制两年,成绩合格者毕业,取得中国国家教育部认可的该校专家学历和文凭(等同于中国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联系电话:0795-3200628
音乐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舞蹈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四、美术与设计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动画五个专业,其中美术学(教师教育)设置了油画、版画、中国画三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2010年,我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学校(全国共48所试点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一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艺术教学大楼,以及美术馆、设计工作室、电脑工作室、数字动画工作室、影视后期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国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手工制作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图书资料室和先进的现代数字教学系统。
学院教师队伍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有正副教授18人,、省级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设计艺术家40多人,师生作品入选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和国际影展及各类、省级美展、书法展、动画展、设计展作品300余件,并获得各种奖项。毕业的学生有的已成为中国美协和省市美协会员,有的担任国内外设计、制作公司总策划和设计师,也有的创办艺术设计类公司。毕业生普遍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关注实际、倡导创新”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培养美术教师和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联系电话:0795-3200591
美术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美术创作、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和美术创作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品牌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动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书法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书法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书法教学、创作、研究和鉴赏能力的书法教师与出版、文博、艺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体育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表演(体育表演)和运动训练三个专业,在校学生900余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3人,裁判2人,具备国家运动健将水平的教师2人,具备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教师5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42%。部分教师先后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学院拥有功能设施齐全、技术条件先进的现代体育场馆,能较好的满足教学、训练、比赛的需要。
学院表演(体育表演)专业学生素质全面、专业能力突出,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的国内各种赛事。在2011年江西省“南昌理工学院杯”学生体育舞蹈比赛获得金牌十七枚,银牌两枚,铜牌三枚;在同年里第十八届江西省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得金牌九枚,银牌十一枚,铜牌三枚;在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获得金牌七枚,银牌八枚,铜牌七枚;同年里参加全国第二十二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荣获金牌两枚的好成绩;在同年里参加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暨全国学生运动舞蹈大赛荣获金牌九枚,银牌五枚,铜牌一枚的好成绩;在2013年江西省学生体育舞蹈比赛中荣获金牌六枚,银牌十枚,铜牌五枚。在2013年11月份华东六省一市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荣获金牌十三枚,银牌四枚,铜牌三枚。在2013年12月“中顺洁柔杯”第23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荣获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一枚。
在2008年世界健美操冠军赛中,教师林志文荣获六人操金牌一枚和铜牌一枚;在2009年10月“健力宝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赛”华中赛区晋级广州总决赛中技巧啦啦操队获金牌;在2011年全国健美操联赛获三金一银;2011年江西省健美操锦标赛获两个铜牌。
联系电话:0795-3202065
表演(体育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