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0 22:3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建筑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前进,使得生态条件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越发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建筑行业前进的目标与方向。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以往在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时指导工作相对落后,且设计者之间缺少有效的配合,难以明确自身职责等。因此,文中结合一些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工程实例展开分析,以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
0引言
绿色建筑理念包括:资源节约,以人为本,环境保护,高效运用能源,注重发展可持续性,这是21世纪发展建筑行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正确解决建筑设计和技术间的关联,并在使用特性需要、室内条件以及在建筑设计间找寻平衡点,从而可以在寻求美观的基础上,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合理性,这符合绿色建筑的有关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之内资源的有效运用。当前,好的建筑必然是绿色理念、建筑技术与历史、文化、艺术的完美统一体,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怎样实现绿色标准,做到建筑性能与形式的有效结合,并保证所选用技术的最佳经济性,此为设计工作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体现。
1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与执行方案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主要包含对现场的绿色规划、室内环境设计、资源使用与节能、节约材料和水资源等过程。设计时,绿色建筑观念主要表现于规划时要全盘考虑,且要与当地的建筑气候特性相适应而进行被动化的设计。其具体内容有,适宜的光照、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好、遮阳装置、通风合理、废水的处理与对雨水的运用、运用可再生性资源、选择绿色建材,以及保证室内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舒适、较好等。如何将上述的设计策略化为设计方案,从而在施工图纸上得到实现,是必须处理的关键问题。这里,首先必须要和计算机分析模拟方法相结合,从而采取整体设计思路开展设计。在工程初期,可成立由多个专业有关人员构成的设计队伍,并设定出明确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且各相关人员都应将该目标当作标准,以对各专业间的矛盾与问题进行调节。仅有各个专业的全力协作,并参与到整个过程,方可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真正满足。
2绿色建筑的设计优化分析
2.1对建筑在规划时的优化设计
在规划期间,通过对现场资源气候等特征的研究,并结合软件模拟分析手段,在选取朝向与平面布置方面对建筑的声、热、风、光等实施优化。一旦建筑设计工程获得报规,便无法再对其实施整改。若规划时期定案太过仓促,将可能会引起先天的缺憾。利用对总平面的计算和设计优化,来调整建筑结构的空间布局与体型,优化结构的阴影布置,确保阳光可以充分进入每个建筑之内,以收到最佳光照效果。并且对建筑模拟通风效果,以得到最好的布置形式,且对室内外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产生穿堂风,保证建筑结构的通风状况良好。
2.2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和优化设计
在对各种传统绿色建筑深入研究的条件下,经过研究不同气候地区的结构设计作品,认识到地域性结构的发展和创新均会涉及建筑的根本特性,比如性能和空间、构造方式和结构、资金投入、室内外环境、地域特色等,表现出经济、安全、美观、舒适等特性。建筑的外在美观为在与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适应基础上,根据当地文化、传统、审美和风俗等需求,作用在房屋结构上,是地域性结构对外界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建筑性能在符合生活和工作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满足人们对宗教、文化、生活、工作习性等的需要;环境为人工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最为直观的表达,环境质量情况将会对人们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也将致使能源使用方面出现差别;经济性将影响技术和建材的选用衡量准则,对于经济不发达区域,该限制作用将起到决定性效果;此外,和自然协调发展是当前每个建筑均需要面临和处理的重要问题,尊重环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经过分析不同结构的性能、适应气候特性和文化等,可得绿色建筑最明显的一种特征即为建筑气候的适应性。该地区处在中亚高原润湿季风地带,气候较温和、冬夏均不存在严寒和酷暑。然而其位于山区,海拔上存在很大高差,降雨、气流和气候等均属于山地气候类型。科技馆地处海拔超过1.5km的山地位置,将石作造型,选择半覆土式结构类型,用厚重的实体来归于自然,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不断延伸到土里,总体量由屋面至松林的过渡较为自然,整体性强。通过地下土的恒温特性和热稳定特性,表现了建筑不同的地域性质,满足创新条件。建筑设计根据被动优先原理,选择围护结构来遮蔽阳光和隔热,以强化通风、充分使用阳光等方案技术,降低建筑耗能,提升建筑的室内的舒适性。外部围护构造主要采用非透明型实体围护形式,以降低夏天强光辐射使建筑内热度过大而增大空调耗能,并能达到科技馆内照明与采光对于科技、艺术创作的性能需要。半覆土式建筑类型可对现场内地质形貌等做到尽可能的保护,防止过大的填方、开挖工作的实施。对现场内水体系与现存植物应充分利用,包含林、竹、树木等。并和给排水相结合来进行积蓄雨水方法的布设,确定好蓄水位置与形式,且积蓄雨水也可当作水系景观,并达到绿色建筑性能对节约水的需要。
3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本节内容以重庆绿色建筑示范中心为例,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一般来说,绿色建筑技术会注重设计的整体化,选择传统的围护结构进行优化结合,透水砖、太阳能,采取绿色再生型混凝土、3R材料,综合选用多类节能型门窗,智能化外部遮阳体系,湿、温度单独控制体系,土壤热源泵机,独立型新风除湿体系,干型风机管盘,污雨水集中处理体系,水体景观修复体系,以及楼梯降噪、隔声通风窗等多种绿色技术。
3.1被动型通风太阳能技术
拔风井的外部选择传统的平面玻璃,且拔风井的内部选择蓄热型材配合绝热隔层,这样不仅防止热量向建筑内传导,同时也可以向夜晚通风热压供给能源。南向有更多日光照进,对井中空气增热,强化其拔风功效。采取网络方法研究,并配合CFD分析法进行验证,该措施拔风性能可达到室内的通风需要。
3.2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合理使用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品质低的资源,研究与该地带相适合的光电供能措施。配置2个地道风,且每道宽为1.5m,埋深为5m,长为50m,高为2m,把地道风经过滤并冷却后在每层的卫生间中使用,达到制冷与换风的需求。在会议厅的建筑表面布置了太阳能板,夏天日均可产电能22kw/h,年每日平均约为14kw/h,供楼梯室和车库的光照用电。由于重庆处于全年总光照量很低的区域,所以,太阳能发电体系打算选择聚光太阳能构件,并且结合设计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体系。太阳能发电提倡办公的绿色化,在地下车库、1层的会议厅和顶层的办公室内均采取光电照明体系,并针对重庆太阳照射状况与该建筑的造型观念,来选用太阳能灯,以完成工作区内采光的全自然化。
3.3绿色建筑的智能集成体系技术
绿色建筑要避免各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保证运作的充分协调与融合,以物联系统为基础,构建装置的控制、智能家居和分项计量3个体系。耗能监管体系要对建筑外部与内部的各种物理参数如空调、楼梯、光照等各处耗能和气候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以分类计量来分析建筑内的耗能情况,并提出诊断样表与信息参考。智能网络家居体系的主要性能有调控环境、控制灯光、家居安防、远程操控、可视通讯、设备监控和信息等。根据物联体系构建物联基础管理系统,来展示样板间内的实际情况。
3.4高性能围护结构系统建筑外墙选择
3类保温体系进行比照,同时利用陶粒砼来处理柱、梁热桥难题。可调外表皮,加大建筑物表层和室外的空气接触面,在冬、夏关闭,保温隔热。结合设计光伏玻璃与通风降噪器,使变色玻璃利用可调节性玻璃吸收、透光特性来选用光照度,从而选择性的反射或吸收外部辐射并防止热量在室内扩散。
3.5绿色建筑可持续生态体系技术
可再生型材料:在设计和建筑外部环境中的应用,可再生型材料可占到总建材花费的约2.5%~5%。装配型建筑:该建筑内样板房均采取整体卫厨、预制型剪力墙、叠合型板等,表现了总体集成型、工业生产的绿色建筑。选用青石、竹等地域特性材料。绿色景致设计可由外部水景的绿化以及屋面、墙面和室内办公区的绿化等来使绿化的面积扩大,并提供各类其他自然性景观,以优化建筑内的微型环境,并达到生态条件、文化景观、休闲活动等多方面性能需求,设计绿色立体化体系。墙面选择壁挂型种植形式与普通壁面绿化结合的绿色技术模式,并且对墙面要结合植物选取和精准自动灌溉体系、一体化根系介质技术的壁挂型种植模式来进行优化设计。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要对各个专业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分析建筑性能的好坏,对于气候、生态、环保节能、发展可持续性的作用。在当前众多的绿色建筑之中,过高追求新高技术、昂贵建材与设施、表面绿化的构造视觉,在成本偏高、耗能剧增等方面与绿色建筑理念相背离。致使存在许多奇怪建筑结构,不但耗能较高,而且也无法满足对建筑使用性能和舒适性等的要求。绿色建筑观念,更应重视建筑和绿色技术的协调配合,由设计阶段开始,便利用高的技术手法来优化结合建筑技术,从而以低造价、高收益、技术简单等特性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作者:荆可歆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雅,高庆龙.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02):38-39.
[2]赵辉,谢厚礼.重庆市绿色建筑示范中心优化技术集成[J].建设科技,2012(06):57-58.
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不仅经济上“穷”,在资源和环境上更“穷”,但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摆脱狭隘的“唯经济穷论”,全面在“四节一环保”上提高标准,用强有力的税收、金融、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走在地区、国内甚至国际的前列。同时,强制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城市的节约标准,提到一个和自身地区资源相符合的程度。
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绿色建筑”就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的合理需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像绿色建材、绿色蔬菜一样看待)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 “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中国的国情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居第二位,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中国要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就能源消费而言,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天然气仅为4 5%;而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2成本问题
从全国范围里来讲。绝大多数普通的民用建筑在节能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来增加建筑这些方面的品质和性能,每一方面的改善基本上都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比如成本增加10%以上,是必然的。
就住宅而言,一说到因为“节能要增加成本”,就有许多人说会增加购房人的负担,好像以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对老百姓无关紧要一样。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建造的经济成本,更要关注今后使用中的经济成本以及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就生态成本来讲,今天对环境的污染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就社会成本来说,绿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使人的疾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因为人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这样疾病发生率将会大幅度下降.寿命将会延长,生存质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另一方面的节约;同时,在建筑数十年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成本将高于建造成本数倍以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生态成本、社会成本和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成本上,况且现在的房价即使没有技术含量和“四节”,性能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价格的增加加大了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应该是建立在价值的增加基础上的。我认为可以鼓励各个地方的高档住宅或其他民用建筑通过适当的高投入,带来项目的内外环境质量、提升“绿色”性能,从而提高房子的品质,以品质来支撑高于其他普通房子的价格,让这些高价房成为“绿色建筑”的榜样,以此带动地方住宅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普通房子更容易实现“绿色”梦想。
3绿色建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在探索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时.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主张应该采用“低技术”,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还有些认为应该采用“适宜技术结合高技术”等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技术是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来选择。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目前普遍技术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我们自己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远。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汪光焘部长说过,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低技术能够解决还需要拖到今天吗?高低是相对的,适宜不适宜也是相对的,如果站在国际的水平上看,我们国内有些专家认为的“高技术”早已经是“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了。所以根据我们的国情,恰恰需要去大力鼓励开发绿色高新技术甚至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去大力鼓励使用高新技术,工程实践能促使技术的发展,使之变成适宜技术。只有这样.到2020年我们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才有可能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建筑发展的总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原则;优化;结合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够在施工中保护环境,达到生态施工的目的,提升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水平,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求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绿色建筑技术预计实现的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1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整体美化原则
绿色建筑是响应当前生态绿色的施工技术的政策,打造出来的具有舒适宜居性的生态建筑。整体美化的原则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逐渐变化,在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基础上,建筑的整体要有审美的效果,如图1 。图1 美丽的建筑图景达到美观,符合大众的审美。其次,在人们审美观念逐渐变化的当下,结合绿色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的美化由于自然的和谐统一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建设的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靠近山水的环境可以打造成田园小区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减少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家的政策号召,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对材料和空间等加以利用,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水、空气污染等,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升建筑的升级改造效率。
1.3 资源再生原则
资源再生原则的应用更多地是指建筑内部装修的应用,比如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遵循资源再生的原则,一些能够通过在加工可以使用的材料尽量使用,来代替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4 少量化原则
少量化原则首先可以应用在建筑内部的装饰装修上,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的装修风格是及其简易的风格,用少量的装修建材达到简易时尚的装修装饰效果,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摒弃了传统复杂的装修风格,有助于节省资源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装修的成本,一举两得。其次,少量化的原则应用在建筑施工上,在保障使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比如当下流行的装配式使用方式,用料节约,成本支出低,建筑质量高。因此,少量化原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2 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
2.1 水资源循环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小,且南北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建筑设计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建筑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能。比如建筑的内部可以修建一个蓄水池,选择雨水进行收集,设计雨水的供水装置,将雨水简单净化后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比如冲刷卫生间等,如果建筑内部有小的景观特色,雨水可以用来做观赏用水,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效率,使得建筑物具有水循环利用的功能,提升了建筑物的宜居性。
2.2 绿色节能暖通技术
在建筑中安装暖通设备是建筑功能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保障建筑物具有通暖的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使得暖通建设具有绿色节能性,首先体现在设计方案上,比如建筑物可以提升对自然风的利用效率来节约资源,自然风对人类的呼吸系统有益,建筑的格局最好设计成南北通透的格局,这样有利于自然风的对流,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即使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行程南北通透的格局,也可以利用后期对建筑物的改造来实现,比如改变窗户或者门的位置是实现。其次暖通的绿色节能还体现在施工方面,按照绿色节能施工的相关要求,做好建筑内部的保温工作,选用可再生的[摘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时保温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最后,绿色节能暖通技术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暖通空调,具有变频技术的暖通空调比较节能,保障建筑物温度的同时又有美观的效果,对于绿色节能设计来说,建筑暖通空调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2.3 自然资源的应用
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资源数不胜数,比如风能、太阳能、雨水等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就会实现绿色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比如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集热,用来生产和生活,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电量的使用,减少污染,节能降耗;通过设计或者改造建筑物的格局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照资源,代替室内照明资源的利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减少煤矿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降雨储存进行代替部分生活用水,或者利用降雨进行浇灌植物或者农作物,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资源,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真正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4 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
室内设计或者装饰装修的方案制定要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即可再生、污染小、有助于人体的健康的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当前建筑施工中中空玻璃的使用就有很大的环保优势,相比较于传统的玻璃,中空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透射可见光的绝对优势,而且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率高,隔音效果好,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玻璃类中良好的选择。再比如室内灯具的选用多种多样,设计者应该注重绿色理念的应用,选用不含汞的节能型灯具,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白光LED灯具,相关数据显示,白光LED灯具不含有汞因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白光LED灯具的能耗是普通灯具的十分之一,而且使用年限长,内部结构非常简单,拆装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后期使用年限到期,厂家还可以回收,避免产生垃圾。室内装饰装修中墙面壁纸的选用尽量选择污染小、异味小的天然纤维的壁纸,或者PVC材料的壁纸,环保好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地面的装修中,也尽量选用环保建材,比如地砖尽量选用不含污染元素的材料,不建议选用地毯,其既不好清理,材料也非可再生,如果成本允许的话尽量选用纯天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减小污染的同时有益于人体健康。
3 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3.1 绿色理念的优化与结合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融入绿色理念,应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水平。首先,我们应该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将国外绿色施工技术与我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理念也是动态发展的。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领域比较广阔,各个领域之间存在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绿色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与结合,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进一步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2 气候相宜的优化与结合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方差异明显,为了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满足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同时借助南北方气候的特点,为了使建筑物发挥本身的特性,更应该具体气候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实现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物需要适应的不同的气候的能力了解清楚,比如,南方的气候多降雨,建筑物的屋顶应该设计成人字形的形状,或者建筑高悬地面,避免暴雨的侵袭,保持建筑物的干燥,比如南方的著名建筑―吊脚楼,如图2 。图2 吊脚楼建筑图北方的气候特点多暴雪、气温低,例如东北的建筑就应该设计暖炕或者地暖,以此来应对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特点。同时,对于建筑材料也要采取优化措施,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建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其次,在制度管理规范方面,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应该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进一步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
3.3 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首先考虑应用绿色可再生资源,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对生态环境的另一种保护。同时,当今时代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保障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使绿色建筑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中,切实保障绿色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亟解决重要问题,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是当今时展的需要。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顺应当前发展的趋势,响应环境保护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指出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讨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措施,旨在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切实保障绿色建筑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荀欢欢.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筑,2019 ,16 (15 ):14-15.
[2]刘晓彤.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9 ,36 (4 ):94-96.
[3]韦玮,黄燕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居舍,2019 (2 ):101.
[4]徐金冰.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实施要点与设计原则[J].住宅与房地产,2018 (36 ):46.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策略
引言
目前,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因此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1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2技术实施体系
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谈了。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分为九个方面:1)护结构系统;2)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3)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5)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6)优秀的建筑能源系统;7)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8)智能楼宇自控系统;9)提供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系统。以下对这九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2.1护结构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以下方面:
1)高效保温隔热的外墙体系;
2)热桥阻断构造技术;
3)高效保温隔热屋面技术与构造设计;
4)高效门窗、幕墙系统及高性能玻璃的选用与构造技术。
2.2高性能遮阳技术系统
太阳辐射对建筑有相当的影响,日照使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可减少照明系统的能耗,而且在冬季。太阳的辐射可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热量,从而降低建筑的热负荷,但夏季太阳的辐射得热构成了空调负荷相当的部分。因此对太阳辐射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控制与改善,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的目的。
2.3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
当前,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生态通风技术与“房屋呼吸”概念出现。但建筑通风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建筑的体量面积增加。密闭性加强,传统的自然通风减少;新型建筑及装修材料释放有害气体;大量使用空调和热水,室内干湿度不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在无法实现自然通风采光的房间,构造处理欠佳的墙面,容易出现凝结水和发霉。设计应通过保证足够的开启扇面积,在房间内及中庭顶部(若有条件,可依建筑形式而设)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双层皮幕墙技术科学合理地保证了室内通风量,且能过滤空气,低噪声动力通风系统有助于排出卫生间的潮湿污浊空气()。
2.4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利用
2.4.1太阳能
对太阳能的利用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技术较为成熟,设备材料价格也不昂贵,有一定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好的利用方式,虽然受技术及材料成本的限制,目前应用还不广泛,但不久的将来必将广泛应用。
2.4.2浅层土壤热能
在地下30~100m的范围内,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的温度全年基本恒定在15℃左右,形成一个较好的提取及释放热能的场所。地源热泵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工作。地源热泵可分为利用地下水的开式系统和不抽取地下水的地源耦合热泵,后者有不影响地下地质结构,地下水水位,不污染地下水,使用寿命不受地下水位影响的特点,是目前最好的地源热泵形式(图3)。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塑料管埋八地下,形成闭式循环系统,以水为载体。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土壤中;冬季从土壤中提取能量。该项技术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欧洲,初期多用于居住建筑,今天更多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和工业建筑。其突出优点是不需要专门钻井而可以获取地热(地冷)资源,投资相对较少,经济效益明显。根据建筑基础土质情况和建筑基础工程的要求,可采用与基础形势相配合的技术,如能量活性基础桩、基础墙与基础板。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
2.4.3地表水体热能
在中国南部及大部分中部地区,有一定规模及深度的地表水体全年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提取及释放热能的场所。因此,可采取水源热泵机组对其利用,其基本工作原理与地源热泵相同。
2.4.能
在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建筑屋顶采用成熟、噪声较低的风力发电设备。在一定高度的空中风速较大,利用这一特点,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结合建筑造型,在角部设置风力发电设备.对整个建筑的用电进行一定的补充。
2.4.5生物能
在广大农村没有燃汽供给的区域,设置沼气发生、供给及燃烧设备,可提供清洁充足的能源,同时减少了对木材的消耗及大气的污染。
2.5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2.5.1辐射制冷供暖系统加置换式通风系统
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图4)加置换式新风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空调方式,它在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热湿环境及低哚音声环境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其特点如下:1)室内无吹冷风感,主要通过辐射换热这一舒适感最高的方式换热i2)系统运行节能3)无凝水潮湿部分,消除了霉菌问题;4)置换式新风系统提供最健康的新风供给方式:新风处理后直接送入室内,污浊空气进行余热、余冷回收后再直接排出室外,充分利用能源。因为无循环风,不存在交叉污染。5)室内无任何运转设备,不产生噪音;6)室内无任何空调设备,美观且节省空间。
2.5.2变风量(VAV)系统
变风量系统是由变频中央空调系统配以变风量(VAV)末端设备组成,是一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空调系统。变风量系统比常规这种系统具有相当多的优点:系统中的能耗设备均可进行变频调节能量输出,即使在较低负荷的工况下,也能通过变频调节而工作在较高的效率下,节约大量能源;系统中各个房间可独立起停及调节温度,并且互不影响,给使用者创造了极高的舒适度;不会出现“一开全开”。即使无人使用的房间也进行空调的浪费能源的现象出现。
2.5.3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是在建筑物空调负荷需求发生变化时(如室内人员、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通过对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等设备进行变频调节来降低能量输出以适应负荷需求。其整体节能效果可达到30%~40%。
2.6.1冷热电联产
热电冷联产是采用燃煤或燃气产生一次蒸汽利用汽轮机发电。来提供电力,同时充分回收其排放的低品位废热即中高温二次蒸汽及高温烟气来提供生活用热、冬季供暖以及为单效或双效溴化锂制冷机提供动力夏季供冷。从而实现冷、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的效率较高,大型火力发电厂实际运行效率只有36%左右。而冷热电联产项目的实际运行效率可达60%~80%左右。
2.6.2蓄能系统
2.6.2.1冰蓄冷系统
冰蓄冷从系统构成上来说只是在常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蓄冷装置,其它各部分在结构上与常规空调并无不同,它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与常规空调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率日渐增高。据统计,空调高峰时用电量达到城市用电负荷的25%~30%,大大增加了电网的峰谷用电差。冰蓄冷中央空调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正因为它对电网有卓越的削峰填谷功能,是电力需求侧最有效的电能蓄存方法,全国如果有300家3万平方米商场采用冰蓄冷空调,则相当于建设了一座30万千瓦的调峰电厂。虽然单纯从单个系统角度分析,冰蓄冷系统的能耗较常规系统要大一些,但从国家的角度讲,对电力使用削峰填谷,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基础建设投资,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是节能的,同时因峰谷电价的差异,冰蓄冷系统亦可为业主节约30%~50%的运行费用。
2.6.2.2PCM_相位变化蓄热材料技术
利用例如石蜡等特种物质物态相位变化吸收或放出较大热量的特点,增加室内热惰性,使室温受室外气温变化产生的波动较小,控制室内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这种蓄热材料还可用作制造半透明产品,比起采光,照明,避免眩光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室内温度;也可用于地板采暖,达到温和、均匀、持久的供暖效果,提高住宅舒适度。该项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用阶段,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很成功独特的功效。
2.7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典型的如: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已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达到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然后再回用于厕所;中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善举。
2.8智能楼宇白控系统
智能楼宇自控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广播、通讯等设备以集中监视与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一般的是集散型系统,即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的计算机局域网。目的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最佳工作与生活环境、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安全的场所
2.9提供高舒适度的其他技术系统
2.9.1消除楼板噪声,浮筑楼板技术
为解决楼板撞击传声产生的噪音,德国住宅地面普遍采用“浮筑楼板”构造(SchwimmendeEstrich)。即在结构楼板上铺设一层绝缘隔声材料,上面再浇筑6~8cm的混凝土砂浆层,这层楼板在某些特殊的工程中有好像浮在绝缘层上,与楼板及四周墙体分离,从而达到极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在此之上还可铺设木地板、石材等各种面材,其楼板隔音效果也非常理想。另外也可采用一种废弃橡胶轮胎为原料制成的隔声减振材料,达到简易的楼板隔声效果(图7)。
国内不少住宅已经开始采用地板采暖技术,在热水管的下方铺设聚苯保温材料,之上浇铸水泥砂浆层。实际上已形成很好的隔音层.但大都没有考虑隔声要求.侧面与墙体之间不设绝缘层,其刚性连接致使隔声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构造细部实际上不会增加太多投资,只需建筑师在设计中认真考虑,施工中按图执行就能达到。而这些构造细部所带来的价值对于住宅使用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商业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内涵;应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绿色产品与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认证,权威性绿色建筑要求、法规、标准的创建,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以及不断健全的评估体系,绿色建筑的投资成本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公众环境观念日益增强的影响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普遍。可以说,全球建筑领域从黑色产业往绿色产业转变的一种关键方式就是绿色建筑,同时,这也是建筑领域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种体现,它是建筑领域的一种必然发展方向与趋势。
1绿色建筑技术
1.1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质内涵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建筑技术,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技术,而是通过“绿色”技术全面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技术,它有效地融合了新型学科和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技术,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相符合。在建筑的使用期限内,尽可能地减少一系列的资源,并且注重环保,这就是绿色建筑。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但能够为居住人员创设高效与健康的使用空间,也可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协调。而通过一项技术实现建筑的建造,从而有效地统一环境、建筑、自然,以及人,这就是绿色建筑技术。
1.2绿色建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观念还未能够达成共识,为此,在实施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绿色建筑技术。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且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我国新建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的要求,力争至少三分之一的固有建筑在5年的时间内大致完成节能的改造,并且实现我国城镇建筑总能耗节能的一半。在2020年的时候,大多数的固有建筑能够实现节能改造,所有的新建建筑要实现的节能目标是65%,以及新建建筑能够降低五分之一的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从而使得我国建筑能源消耗跟现阶段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接近。
2商业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2.1商业建筑中节约建材的应用
设计商业建筑总的原则是适用,防止缺少功能作用的一系列装饰构件的应用,商业建筑中节约建材的应用重点围绕下述几点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先是对本区域的材料进行应用,并且确保应用的建筑材料性能比较高,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应当对可再生和循环的材料进行应用,以保护环境。除此之外,还能够将适用和灵活性的隔断应用在室内,借助环境影响小与资源消耗少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科学地应用强度高的钢材与性能高的混凝土,从而使得材料用量和空间节省。在设计商业建筑的过程中通过绿色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且将建筑垃圾加以利用与回收,从而循环地应用建筑材料。在商务办公大楼与商业综合体等能够实施复合性的空间设计,要么是借助灵活多变的隔断,实现室内空间的可改变性,也能够借助钢结构连接商业裙楼间。
2.2商业建筑中节约能源的应用
在能源节约这个环节上,应当对商业建筑的朝向与窗墙比进行重点控制,在建筑屋面和外墙实施保温的策略,将性能比较高的遮阳构件与节能玻璃应用在外窗,与此同时,借助节能照明系统与空调系统等策略实现商业建筑的节能。除此之外,能够将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有效地应用起来,从而将所要求的生活热水和其它一系列的节能装置提供给建筑。在商业建筑中,能够借助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对位置进行开启,优化室内的自然通风现状,进而给商业建筑营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针对节约水源这个问题,也应当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加以改变,比如,能够对蒸汽凝结水和天然雨水进行收集,以用于绿化浇洒与室外景观场地的补水,也能够在商业建筑中应用节水器具。
2.3商业建筑中节约土地资源的应用
在评价室外环境与节约土地资源上,能够立足于应用地下空间,对场地的光照环境、噪声处理、通风装置等进行详细地分析,实现设计上的优化。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施工的时候,对于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或者是场地的破坏情况,将绿色施工方案设计出来,从而对自然环境与场地加以保护。与此同时,防止污染幕墙光,对溢出商业建筑之外的光线进行限制。此外,也能够将复层的绿化带设置在关键的道路沿线,从而使得交通噪音对场地的影响减少。
2.4商业建筑中的室内设计
针对商业建筑而言,衡量建筑物设计成败的重点在于室内设计的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以及合理性。设计室内应当根据建筑立面将遮阳反光板设计出来,实施分区性地控制;注重设计室内的视野;对各个区域里面的噪声源进行合理地探究,对噪声功能区的设计进行优化;将监控空气质量的系统加以设计,特别是对人流密集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控,确保空气的畅通性,使得空间环境变得更加舒适。
结论
总之,商业建筑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对于设计工作者设计出节材、节水、节能、节地的施工组织方案以及综合性地认知建筑能耗,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且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促进商业建筑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宏. CNN评选出2011年度全球12大绿色建筑(上)[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2(01)
关 键 词:绿色建筑;商业建筑;设计理念;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就是指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建筑方面法规,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同时实地考察来根据当地各种自然环境特征,使得竣工后的建筑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能够有机协调融为一体,达到建筑与环境和谐存在而不发生污染现象,此外,绿色建筑本身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能力,面对环境变化时也能够满足建筑物内大部分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一般需求。最好的情况是建筑、人、环境三者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管是在节水、节电、节能方面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较小,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在建筑过程中,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减少了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和一般意义上的绿色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绿色是一种标志或者概念,也可以说是象征,主要是指,建筑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与自然和谐统一,对环境生态平衡无负面影响,是一种环境无危害的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对绿色建筑的一个高要求就是,室内的布局必须十分合理,要减少常规中对合成材料的使用,要始终遵循以人和自然以及建筑三者协调发展的额原则,充分考虑采光,节约能源,给居住者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尽可能的体现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要充分体现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利用。
二、绿色商业建筑设计理念
商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设计、布局是否合理会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的当下,其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己不少见。为了使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得到更好应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绿色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从我国绿色商业建筑现状来看,其应遵守以下设计理念。
1、商业建筑及其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绿色商业建筑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对于绿色商业建筑而言,其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类建筑,而是积极发现更多的潜在需求或可能性需求,让居民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服务中满足自身真正需求。
2、多元化、多功能
商业建筑一般都是综合性大楼,为满足人们生活方便、生活质量优化等方面的要求,大小要适当,建有大型综合性超市、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集各种服务和功能为一体。现代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个性化、特色化,开发者和设计者还要开拓一些新兴服务,将综合与专业紧密结合,满足人们吃、穿、用、玩等各方面需求。
3、重视商业内空间秩序
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喜爱采用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头引到尾,在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有着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街面上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统一性。从这一角度来讲,商业建筑由于程序化程度高,尽管各个单位都分开来,但是从外形上还是很相似,为了区分每一个单位,只有在招牌、广告等上入手,点名经营内容。综合性商业建筑要设有一定规定,规范招牌、广告等设置避免影响整体空间秩序。
4、符合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商业建筑内外人群较为密集,为了保证建筑物质量、外形美观,改扩建的绿色商业建筑一定要按照标准设计,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并维持周围环境良好。
三、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
1、照明技术
照明系统的控制对系统实际消耗的电能也有着很大影响,因而采用先进的系统控制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一是采用独立运行的二线制控制系统,如ABBi-bus、奇胜C-Bus2、松下全2线式控制系统等。二是采用BAS系统,将照明系统作为BA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设计。相比较而言,方式一的优点是系统独立运行,场景预设与亮度调节灵活,尤其适用于控制点多且功能要求高的场所,而方式二则适于大空间场所的集中控制。绿色照明工程的规模应该包括绿色照明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工程的复杂度和能耗等多方面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照明工程的规模开始快速增长,而且目前仍在不断扩大。虽然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照明工程的发展是正常的而且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绿色照明工程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从导致绿色照明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必然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之间的差别只是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
2、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以适用为设计的总体原则,避免采用没有功能作用的各种装饰的构件。首先是利用本地材料,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利用可再循环材料而做到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以再室内采用灵活而适用的隔断,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中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高强度的钢材等,以节省空间及材料用量。
3、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节约土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中,可以从地下空间的利用入手,详细分析场地的通风设备、噪声的处理、日照的环境等情况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场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出绿色施工组织方案来保护周围场地和环境。同时避免幕墙光的污染,限制溢出商业建筑物以外的光线。同时也可以在主要的道路沿线结合景观来设置复层的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场地的影响。
4、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在节约能源的方面中,要注意控制商业建筑的窗墙比以及建筑的朝向,在建筑的外墙以及屋面采用保温的措施,在外窗采用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和遮阳的构件,同时采用节能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措施来实现商业建筑的节能目标。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进行优化,为商业建筑创造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例如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和蒸汽凝结水来用于室外场地景观的补水和绿化浇洒,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结 束 语
商业建筑作为城市组成的一部分,是时展的特征之一。由于商业建筑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绿色商业建筑越老越多,是当今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商业建筑设计中,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观念带入其中,推动商业建筑建设技术发展的同时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有着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贤君.张天宏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J].江苏建材,2009(3).
[2]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陕西建筑,2009(5).
【关键词】 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概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不断发生污染与破坏环境的事件,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在一个日益遭受污染的环境中,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恶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常规能源日趋枯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因此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的口号。一场关注人类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便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改变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建筑能耗已与交通能耗、工业能耗并列成为全球三大能耗,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并随着人类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提高而加速上升。而与建筑相关的能耗(包括建筑能耗、建材生产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46.7%。降低社会能耗,改变建筑形式,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经之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点位于苏州同里,用地位于江苏吴江市同里镇,地块位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区域,自然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风景宜人,是建设游客中心的优良地块。项目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配套设施部分,需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技术标准及要求较高的现代型景区服务性建筑。
3、项目设计策略
项目整体设计策略,基于对场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收集、绿化灌溉、土地集约利用、绿化的基本分析,并整合到项目建筑设计中去,就“低能耗、环保”的具体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落实,同时实现“舒适”与“健康”。所有技术的实现都将建立在信息与智能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并通过相关信息的展示满足使用者“和谐人居”的学习和办公环境。
4、项目技术方案
为实现绿色建筑三星级的目标,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方面细化绿色建筑目标。
4.1 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的界定是:自然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率大于40%的植草砖。在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乔、灌木的复层绿化,设计场地铺装时应尽可能的考虑使用植草砖。植草砖可用于地上停车位、行人较少的小路、便道,并设透水垫层。地下室顶板上的绿化应采用工程措施,将雨水引至实土绿地渗入,如采用渗透管、渗透管渠、渗井等。
大面积使用透水地面可降低热导效应,调节微气候。与此同时,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透水地面的使用可以减轻排水系统的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态。
对于本项目应将建筑基底外面积进行复层绿化,同时,停车位全部进行透水铺装,基本不会对工程带来额外投资。
4.2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
非传统水源是指不同于传统地表供水和地下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本项目仅在一层设置了卫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从雨水收集池内接入一道管路用于卫生间的冲厕使用,以提高本项目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节约水资源。
4.3 喷灌系统
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所选用苗木种类和项目所在地地形、地势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喷灌绿化灌溉方式。喷灌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一般用于草坪的灌溉,喷灌应选在风力小、人员少时进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是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他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向植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比地面漫灌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15%~20%,通常用于乔木和灌木的灌溉。
本项目为湿地公园,应结合景观布置喷灌系统,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
4.4屋顶绿化技术
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破坏多少补偿多少为原则。墙体绿化和屋面绿化作为最直观的两种补偿方式,应该被广泛应用。
屋顶绿化具有改善热岛效应、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素、保温隔热、隔音、提供休憩园地等作用,对城市环境建设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在屋顶绿化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屋顶荷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注意做好防水、阻跟、排水、过滤等构造层。
本项目屋顶已经预留空间,可以用来做屋顶绿化。
4.5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光诱导系统、水源热泵系统。
本项目采用立面光伏发电系统,由于本项目的用电量较小,应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将发电应用于建筑内照明等用途;同时,由于本项目没有热水的需求,故不建议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项目周边有大面积湖面可作为项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因此应考虑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4.6自然采光及通风系统
光导管系统可以安装在屋顶、地表、侧墙。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还可减少开灯的需求,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同时也有利于缩短夏季空调器的运行时间。将通风与采光措施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起到增强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目的,同时可以及时排走室内的热量,增强人体舒适感。
根据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图纸,一楼接待区和二楼的休息等候区的顶楼可适当调整屋面布局,设置通风采光天窗,以达到增强室内通风换气和采光效果的目的。
4.7采用可调节的外遮阳系统
在窗户上安装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从而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可调节外遮阳装置在夏季有效地减少建筑因太阳辐射得热和室外空气温度通过围护结构的传导得热,在冬季又可以让阳光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因此,结合建筑的外立面造型采取合理的外遮阳措施,形成整体有效的外遮阳系统对于建筑节能及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窗户外遮阳系统应结合建筑外立面及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布置。
4.8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
设计时优先考虑回收排风中的能量,当新风与排风采用独立的管道输送时,有利于设置集中的热回收装置。建筑中常见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有转轮热回收、板式热回收和溶液调试新风处理系统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采暖空调系统排风中的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对空调区域中排风中的能量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4.9玻璃幕墙的优化措施
本项目的外立面基本由玻璃幕墙组成,玻璃幕墙的构造起到了很好的美化建筑的效果。但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室内通风效果较差,人体舒适感较低,因此需要对玻璃幕墙进行专项优化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选用技术;研究分析
1引言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还将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级行政办公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力争在2020年底,将北京市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提升到25%。通过对北京市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进行整理、分析,本文梳理出现阶段北京建设绿色建筑项目适宜选用并推广的技术和策略,以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执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1)。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修编后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016年4月1日开始,实施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5)。截至2015年12月,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累计达141项(设计标识123项,运行标识18项),总建筑面积达1600.47万m2,其中公建项目87项,住宅项目53项,工业建筑1项。2015年当年,北京市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共36项(设计标识33项,运行标识3项),总建筑面积达402.13万m2,其中公建项目30项,住宅项目6项。从北京市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且高星级项目数量逐年增长较明显。随着绿色建筑强制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必选项,虽然2015年的标识数量相对下降,但是实际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建项目已大幅度增加,未来几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也将随之有较大的增长。在141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设计标识项目为123项,占总数的94.9%;运行标识项目为18项,占总数的5.1%。其中公建项目87项,占总数的61.7%;住宅项目53项,占总数的37.6%;工业建筑1项,总建筑面积1.4万m2(图1~3)。综合统计2008~2015年绿色建筑的比例构成:一星级总计18项,占比12.8%;二星级总计47项,占比33.3%;三星级总计76项,占比53.9%,三星级以上的高星级项目超过50%(图4)。北京市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如此之高,也反映出这些建筑在节地、节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从建筑类型来看:目前北京市绿色工业建筑项目较少,这与其城市发展策略密切相关,随着北京市对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的逐步推广,未来几年绿色工业建筑项目将会逐步增多。公建类项目中办公、商店、酒店、饭店、学校、改建项目以及其他类型建筑各占64.4%、13.8%、2.3%、1.1%、5.7%、5.7%、7%(图5)。2008~2015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居住类建筑项目中,一星级9项,占17%;二星级26项,占49%;三星级18项,占34%。其中,居住建筑中二星级占比例较大(图6)。2008~2015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87项公共类建筑项目中,一星级10项,占11.5%;二星级19项,占21.8%;三星级58项,占66.7%,公建建筑中三星级占比例超过60%(图7)。公建类建筑的三星级项目数量高于居住类建筑,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相关:一是高星级公建类项目主要为政府投资类项目和大型企业的相关项目,并且以办公类建筑为主,这类建筑的建设主体深入贯彻绿色节能理念,已逐步将绿色建筑作为项目的主要建设方向;二是居住类建筑在绿色技术的选取和增量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和一些商品住房仍以绿色节能为导向,积极探索两者的平衡;三是绿色建筑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还不足,如果公众了解到他们平日关注的空调能效、节能照明、水循环利用等就是绿色建筑所关注的,他们平日追求的高舒适度生活、高质量生活环境也是绿色建筑所追求的,那么绿色居住建筑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高。
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
鉴于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特点,本文从北京市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141个项目中选取了79个绿色建筑项目(表1),这些项目具有可推广的普适性特点,通过对项目选取的绿色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适合北京市绿色建筑选用的技术。此次统计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1)为依据,对象为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北京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根据每个项目的自评估报告,统计了各个项目的达标项数,并以总项目个数为样本总数,对每个条文进行达标率分析,最后根据达标权重汇总,总结出了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项目适宜选用的达标条文(本文不做详细说明)。另外,此次调研还统计了达标条文中各个项目所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且汇总统计了适宜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以供参考(图8~13)。通过柱状图分析看出:达标率在70%~100%的指标居多,为必须采纳技术;其次为50%~70%的指标,为推荐选用技术,这些指标项属于广泛掌握和使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段;达标率在20%~50%的指标为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可选用的技术;0~20%的指标难度较大,属于较少选用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明显比目前常规或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设计标准高;另外,有些技术指标只适用于公共建筑,如屋顶绿化、排风热回收等,有些则只适用于居住建筑,如公共服务设施共享、节能照明等。这些达标率较低的个别技术都集中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这两类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会带来明显的增量成本。这两个问题对建筑整体达到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和高节水水平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提升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能力,必须综合、合理地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统筹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提升全市建筑的绿色化水平。
4绿色建筑选用技术分析
结合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水平,梳理出了现阶段北京市建设绿色建筑适宜选用并推广的技术及策略(表2):必须采纳技术约占28%;推荐选用技术约占45%;建设高星级绿色建筑可选用的技术约占16%;难度较大、较少选用的技术约占11%。
5总结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 绿色建筑的涵义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二、 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
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绿色建筑技术性日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也更加注重社会性。一方面,绿色建筑技术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面不断拓展,而且由原先更多关注护结构本身的设计转变为技术与建筑整体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开始融入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社会性元素,不再单纯强调技术,而是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要素整合形成了完整体系。
三、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从选址到格局、从朝向到风向、从平面到外向、从间距到界面、从单体到群体,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贪大求洋,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违背绿色建筑追求高效、适用的原则;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发展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大部分存在能耗高的缺陷,区域适宜性差。此外,现行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不够,相应的绿色建筑节能生态设计体系尚未成熟,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人才,设计能力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绿色建筑设计要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适宜性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工艺手段与新技术产品组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结合,低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与创造本土化的适应性绿色技术。此外,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多种技术耦合作用效果集中体现。要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促进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四、 绿色建筑的展望
发展绿色建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结合地域性和建筑技术的适用性。根据各地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而且要考虑绿色建筑各单项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集成性,突出绿色建筑整体的综合性能和效益。针对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1. 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原则,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开展技术研究。针对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低能耗大型建筑技术、高效集中供热热源和输配系统技术、高效热泵采暖制冷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2. 编制绿色建筑有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目录,促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立体绿化、底层架空、透水型铺地材料、太阳能空调、节能隔音门窗、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
3. 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性标准以及根据不同绿色要素设定的专用标准,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专用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专用标准、环境保护专用标准、室内环境质量专用标准等。这些标准既要从各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起到指导和考核作用,又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更新;建筑行业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对能源和环境,都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依据是重点解决的问题。然而,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建筑行业进行全面的管控,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有效的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其实是指:在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的同时,对周围的绿化和自然资源,进行喝了、科学的规划,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其实,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有效的应用,也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对各项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以此在最大程度上环节了我国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绿色建筑设计在规划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从规划的角度入手,并且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朝向、楼间、层高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工作人员在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1.对建筑面积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空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面积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尽量采用护结构的形式,对建筑面积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冷负荷的能源。
2.对建筑朝向的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的朝向是非常重要。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建筑工程内部结构长宽比例为4:1。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一般以南北朝向为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冷负荷的能源消耗。
3.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建筑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自然风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可以利用敞开的形式,或者将室内窗户的面积扩大,从而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另外,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室内的布局相对布置紧密一些,这样可以相对减少窗户的面积,增加了自然空气的流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能源的消耗。
二、墙体工程技术应用形式
1.在现代化建筑中,混凝土小型空心砖成为绿色建筑墙体设计中的主要形式,这样对于传统的粘土红砖而言,其能源消耗会相对较小,并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混凝土小型空心砖作为工程技术更新的主要形式,为整个施工过程中,也提供了相对便捷的条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抗震性能。
2.利用砂浆的形式,对墙体进行保温。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多利用粉煤灰、膨胀珍珠岩等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混合和搅拌,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添加一些添加剂,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的了建筑工程的保温性能,同时对其建筑工程建设的成本,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三、门窗工程技术应用形式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门窗一般会占很大的面积,大约在30%左右,然而其消耗能源为60%-70%之间。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应当将门窗的设计和施工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重点,并且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经室内的采光、日照、通风等各个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对门窗的数量,也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对建筑空间,进行了合理、科学的规划,以此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能源的大量的消耗。
2.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对季节的变化,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就以夏季来说,室外的空气和相对较为充足。因此,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这样的特点,利用先进的设备对阳光进行采集,并且进行全面的转化,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全面的展现。另外,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利用一些遮光板,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阳光通过窗户照进屋内,从而降低了室内空调的冷能源。
3.在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加强门、窗之间的紧密性。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门、窗之间,添加一些密封条,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门、窗之间的紧密性,避免因为外面的空气流动,带走室内的能量。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工程不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建筑行业进行全面的管控,加强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应形式,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进行有效的应用。本文就以绿色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的角度出发,并且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以此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作者:杨敬淇 张蕾 单位:天津天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浩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勇,林边,贾宁.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04:470-473.
[2]赵建修.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44.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39
0 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积极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1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践行,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使资源得到一定的节约,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到积极的保护,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与舒心。而对于绿色建筑技术来说,在施工中,应该合理控制能源质量、水电以及环境等问题,以此能够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绿化。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节能节地目标的实现,而这也积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人们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与方式
2.1 准备阶段的绿色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这一阶段,可以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一些对象类型进行评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对评价对象的类型进行积极确定。由于评价标准受到不同类型对象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从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象的建筑因素入手,对建筑评价的框架进行积极确定,从而能够将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
2.2 评价标准的积极确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而对于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说,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现实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积极借鉴。而如果不能对现行的国家评价标准作为采纳,可以针对当地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纳专家给出的意见等[1]。此外,对于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借助标尺的形式,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反映。此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核心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对数据信息进行积极收集,然后实施测试工作。另外,作为评估人员来说,应该从评价标准出发,分类归纳所收集的信息内容,并且实施定性的判断。此外,在现实的评价中,作为评价人员来说,可以输入相应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数值,并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价,从而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3 总结阶段的绿色评价
这一阶段中,应该综合所有评价层次的结果,借助配合权重系统,计算评价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评价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评价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水平,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规范的评价。而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通过加权累计的手段来计算,综合所有的评价分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数,对绿色建筑的等级进行合理确定,最后,还要对相应的登记证书进行颁发等。
3 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并且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应该加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完善。首先,应该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起来。而在这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才能有效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其次,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还要将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发展的积极参考与借鉴,才能使评价标准更加客观,以此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要想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与准确,一方面,应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积极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指标体系的制定;此外,还要积极考虑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以此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对不同角色的利益进行积极考虑,以此能够促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2]。
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评价积极向定量评价方式转变。作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借助累积的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对总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等。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证明,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不仅仅对艺术造型加以重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在生产、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过程中,其中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数据,但是这很难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评价的科学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而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环保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积极走向绿色环保道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