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 06:5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跟踪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熊平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在施工阶段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招标要求或与所报的结算资料是否一致问题,在事后结算阶段无法核实。采取全过程跟踪审计便有效的规避了这一局限性,使整个建设项目进行得有章有节,审计得明明白白。高校内部基建工程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在普通高等院校基建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诸多环节,专业面广,有的地方还涉及很专业的知识,这就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审计部门中,审计人员本身是工程造价科班出身的人员也很有限,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介于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很难对每个项目甚至每个环节都进行审计监督,介于此,就需要聘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资质的审计中介公司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更专业,监督更到位。
工程前期的审计控制重点工程前期的控制重点集中在招投标活动和与施工方签订合同的工作中。建设工程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竞争形式和交易方式[3],是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市场机制。审计单位要对其招投标行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监督,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在招投标活动中工程量清单编制是重中之重,审计单位需要聘请两家以上的具有相当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背靠背的工程量清单编制,约定时间请参与清单编制的几家机构当面进行核对,确定清单的项和量(包括清单的编码、项目名称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以及清单的描述均要准确)。审计机构要认真核实和控制招标价,审查定额的套用和取费是否合理,材料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对招标价进行严格把关,就完成了招标阶段审计控制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也要对招标文件进行详尽的审核。招投标活动一旦结束,建设方与中标单位就需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施工合同,审计单位务必要把好施工合同关,特别是对施工合同中的专用条款要逐一进行审核,检查合同所涉及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质量、工期、合同价款与支付、工程变更、违约、索赔和争议等方面内容描述是否清晰。施工阶段的审计控制重点施工阶段的控制和监督是跟踪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介于高校审计部门审计力量薄弱和审计人员人数不足等自身的特点,需要聘请一家专门的审计中介机构参与跟踪审计。在施工过程中,了解施工工艺,严把施工质量关,对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工艺的更改、现场签证以及隐蔽工程的审计监督是本阶段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建设方应该出台一整套施工现场管理制度,针对施工方所要求的设计变更、施工工艺的更改和现场签证的地方,须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组进行论证,依据论证结果,对于确实需要变更和签证的资料须在当时完善变更手续,即专家组的论证书、完成的签字手续等有章可循的变更资料,这就避免了施工方为了增加造价,提出变更事项,产生寻租行为,规避了建设方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有效的节约了资金。案例:某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造价,并且减少在桩基部分因漏报项目的风险,将原设计的人工挖孔桩要求更改为机械旋挖孔桩,该工程在2010年年底招投标活动已结束,在2011年年初开始施工,(依据相关规定在2011年7月1日需实行机械旋挖孔桩)。针对施工方提出的这一要求,审计方首先向建设方做了关于人工挖孔桩与机械旋挖孔桩钻孔造价比较,两者价格相差八倍有余(单就每个机械旋挖孔桩钻孔成型的检测费就是2000元人民币),介于巨大的造价悬殊,建设方立即聘请此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论证,论证结果即是人工挖孔桩工艺继续施行,这一结果避免了高额的机械旋挖空桩费用,有效的控制了造价。加强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和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检验是又一重点。跟踪审计方要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当场验收,将施工工艺和工程量记录在案,这就避免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覆盖后由施工方单方面确定,审计验收由主动变为被动。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要认真及时的核实,施工现场每到一批建材和设备,审计方立即组织人员验收材料和设备的品牌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做好验收记录,因材料和设备占基建工程造价很大部分比例,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时有发生,且材料设备的品牌质量不同,价格有很大的差异。
审计方立即书面要求施工方提供竣工结算书,且要求施工方一次性提供完整的竣工决算资料,在双方交接竣工结算资料时务必做好移交记录明细并要求施工方签下承诺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承诺所交资料真实有效,二是结算结果只依据当前资料,不再提供任何新的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料,否则后果自负。跟踪审计方紧接着就开始复核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找出投标书中漏项部分,认真核对竣工图和施工图,依据提供的真实有效的资料,包括现场签证,设计更改部分的资料等是否与跟踪审计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相吻合,基于施工合同进行结算审计。在审核过程中注意复核工程量,检查套用的定额和取费标准是否合理,材料价差调整符合相关规定与否等等。5结束语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势在必行,这种创新的模式现正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工作过程,由于大型基建工程审计本身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极高,这就对跟踪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要精通业务,还要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极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审计,这就有效的预防和较少了审计寻租行为的滋生,规避了高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保护了干部,提高了高校的美誉度。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加强了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全方位管理,有效的控制了造价,节约了资金,保证了质量。
政策跟踪审计的内容
(一)政策的合法性审计
政策合法性包括政策制定主体、政策制定程序以及政策实施的主体与程序合法。因此政策合法性审计应考虑以下内容:一是政策制定主体是否合法,审计是否存在超越主体职权制定政策的现象;二是政策制定程序是否合规,即审计政策制定是否经过法制机构复核审查、是否经领导集体决策、以及政策签发人员是否具有资质;三是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否合法,即审计政策实施主体是否存在超越职权履职或渎职行为;四是政策实施程序是否合法,审计政策的执行是否公开、透明,以杜绝政策执行“黑箱”;五是对政策执行效益进行审计,以避免政策执行成本高于所获得的收益或成本与效果比超出合理范围;六是政策的制订、执行是否置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是否充分发挥群众对政策的监督作用。
(二)政策的科学性审计
政策科学性审计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政策制定参与全体群体是否采取了广泛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即审查是否经过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机构等程序;二是审计政策目标是否合理,即该政策目标是否与国家治理目标相一致,是否存在超前或滞后;三是政策是否稳定且措施是否明确合理,即该政策是否与一定时期内的国家治理目标相一致,且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四是政策的目标和政策的手段是否做到了统筹兼顾,是否与其他政策存在矛盾或冲突,即经济政策制定必须结合经济环境;五是政策调控力度是否适当,即审计是否存在调控力度过大或不足,以减少或消除其对政策执行的不力影响。如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用,且规定了家电补贴的范围和比例,以及实施时间和范围。因此可以判断确定该政策目标与措施明确、具有稳定性,且调控力度恰当。
(三)政策的可行性审计
政策可行的先决条件就是政策的合理性,即政策的各项规定是否反映了现实情况,政策所规定的各项措施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政策的制订者不能仅凭主观臆想去设计政策问题和制订政策,而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化决策,增强政策的合理性。一项政策总是要具体实施执行,而要付诸实施就必须具备实施的条件,否则就会使政策执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完全落空。政策的可行性审计主要看政策的手段或工具是否合理、可行。如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先在山东等三省一市进行试点,然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山东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始推广,最后是在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再扩大到其余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过程,即试点———(总结经验)推广———(总结经验)扩大的过程与哲学认识规律相符。
(四)政策的公平性审计
一项政策能否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关键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公平合理。通常来说,如果政策的实施客体觉得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则易于接受,否则即使强制推行,也会遭遇到政策客体的抵触。公平是指收入与付出相符合、贡献与报酬相一致、权利与义务相对称、所有政策客体均具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政策的公平性审计要特别注意防止一些部门机构利用政策形成过程谋取部门利益,产生行政垄断或行政独断的现象。如家电下乡政策规定,农民在指定经销商处购买符合条件的家电下乡产品予以补贴,该政策的实施客体为有农村户口的人员,且对满足条件的所有客体均给予补助,因此可以判断该项政策具有公平性。
(五)政策实施审计
通常一项政策从政策制定到实施总是存在着层级距离,容易导致信息传递偏差,其结果往往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达不到政策预定目标,因此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重点应放在政策实施过程审计,以消除或减少执行偏差。
(六)政策效果审计
政策效果就是政策实施后目标群体的变化情况,即政策的产出效应。政策效果审计主要应审查以下内容:一是对政策实施的直接结果进行审查,检查结果是否达到政策目标所规定的指标水平。对于数量化指标的实施情况,主要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相对比;而对非数量化指标的实施情况,则可以从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的影响来评价。二是对政策实施的附加效果进行审查。所谓附加效果是指无论某一政策的直接效果如何,一项政策除对特定目标发生影响外,还会波及相关领域甚至整个社会,影响其他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政策附带效果进行审计评价,可以客观理解和测定政策的整体效果。三是对政策实施的意外结果进行审计,所谓意外结果是指政策执行出现成本产出比高得异常或成本产出比低得异常等情况。四是对政策执行潜在结果进行审查评价,以减少或消除政策的潜在不利影响。
政策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
政策的制定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控制理论来看,对某一事项进行控制可以在行动之前、进行之中或完成之后进行,第一种称为事前控制;第二种称为同期控制;第三种称为事后反馈控制。按政策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可以将政策跟踪审计分为三类:全过程跟踪、适时介入式跟踪和选择重点介入跟踪。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效果与介入时点密切相关,以尽早发现政策执行偏差,减少或消除政策执行偏差造成的损失为目标。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后的政策执行效果整个阶段实施评估的一种审计模式。笔者认为全过程政策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应选择在政策制订完毕、公示征求意见稿时介入,这样既有利于发挥政策制订机构的职能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吸收审计建议,减少因政策制定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掌握审计、经济管理、政策学及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等知识。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分析 控制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由近年来的疯狂状态慢慢回归理性,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思考与总结的机会。在基础建设疯狂投资的环境下实施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否达到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哪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方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与事中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和急需改善之处。
一、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关于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此阶段审计任务,又由于传统意义上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明显。现阶段,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程序不适当、招标控制价不准确、投标报价不真实、评标落于形式,这些问题造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很难合理。如何通过审计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建议,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以便以后审计工作开展,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
建议跟踪审计工作应提前至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训,特别是针对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预算价、合同价等编制审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计的制度,对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确立进行事前审计。
二、缺乏相对规范的跟踪审计实施法则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则作为支撑。但目前尚缺乏相对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造成项目的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如:隐蔽工程验收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应该对现场工程量进行复核,放松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进度款及结算价款审核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会勘查现场情况,放松或完全放弃了对竣工图纸、送审资料的审核工作;现场签证监管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对签证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要先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责任和风险上的冲突。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职能管理部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职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跟踪审计人员应是作为助手的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造价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以建议形式参与对项目建设的服务,而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的决策。
三、评价无标准,审计质量难提升
目前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参与协审。在传统的审计评价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审计建议,使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于是矛盾点就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细致,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可能就越少。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审减率来简单的比较审计的效益,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考虑到审计的审减收费,往往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问题不重视或者忽视,影响了跟踪审计绩效的价值。
建议在制定跟踪审计委托合同及考核细则时说明,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审计人员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跟踪审计收费压价,审计质量难保证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以满足跟踪审计的同步性。然而,过度的竞争压价,跟踪审计单位为减少成本,派出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的素质偏低,使跟踪审计应付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细致的审核工作,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
建议以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为基准,结合各地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跟踪收费细化标准。跟踪审计招标时明确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这样使跟踪审计单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于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促使跟踪审计单位认真服务,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并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宏观方面,应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审计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微观方面,咨询公司和审计人员要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一套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内容、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支持指导,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跟踪审计已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我国审计探索和推进效益审计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世界范围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苏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之我见.《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
[3]张玉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2.
1、审计的目标
(1)、积极并且有效地监督投资管理、建设管理,审查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合法、真实、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促进相关单位加强和改进管理。(2)、全面真实地掌握整个建设过程的具体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结论和评价。(3)、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审计结果,促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有效制约,在规范建设程序、加强建设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推动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审计内容
2.1、前期准备阶段
(1)检查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是否齐全:审批文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证、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文件等,分析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可行。
(2)检查是否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编制范围是否完整,编制依据及采用规范、标准是否准确,采用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经济。
(3)检查建设项目的各参与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是否公开招标确定。
(4)检查合同的签订过程是否合法、公正,合同条款是否全面,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划分是否公平合理。
2.2、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1)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合同双方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施工方转包、违法分包、甲方指定分包工程等情况。如发生变更、合同内容增补、标的转让或合同终止等情况,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检查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无严格按照概算指标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一般不得超概算。
(3)检查工程形象进度结算资料是否按规定时间报送,监理等单位是否及时把关,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及规定时间办理相关手续。
(4)检查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账务管理,是否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有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及竣工决算的需要。
(5)检查工程付款情况,严格控制付款,杜绝超付工程款现象发生。
(6)检查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对材料及设备的材质、质量把关,避免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用于工程,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
2.3、竣工决算阶段
(1)检查工程结算资料和工程财务资料,分析甲乙双方材料决算表,超、欠供材差计算是否正确、结算凭证是否合法。
(2)检查工程造价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竣工图纸、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竣工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依据竣工图纸、现场发生的签证资料、设计变更,工程量计算规则,细致、认真地审核、复算工程量,防止工程量虚高,套用相关定额和取费标准,如是招标工程并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的,检查是否套用投标单价。审查合同中相关工期、质量等奖罚条款是否执行。
(3)检查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主要检查“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核实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真实、是否办理了验收手续和交付的递延资产情况等。
(4)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依据技术、环境、经济等指标,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投资效益的各种因素。
3、跟踪审计目前的现状及问题
3.1、跟踪审计与项目参建方职责不清,定位偏差
国家审计对投资项目参与各方的监督是建立在各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和具有自身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的,但在项目实施过程,建设单位往往会对跟踪审计产生依赖心理,特别是政府临时成立的工程建设部门积极要求进行跟踪审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谋或承担一些风险,以弥补他们本身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及一些前期的违规行为。
3.2、缺乏统一操作标准
虽然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思路,但尚未建立一套相关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审计取证及审计报告等还缺乏统一标准和指南,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性因素超过了合法性因素,不能确保审计质量。因此跟踪审计有待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3.3、跟踪审计力量不足
跟踪审计活动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综合运用工程、财务、经济、管理与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目前,审计机关中能够胜任这方面工作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短缺,审计机关希望借用社会中介机构力量来进行跟踪审计,扩大审计监督面、增大工程审计影响力,而中介机构由于受自身单位性质的限制,在审计过程中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与审计机关有着显著的不同,审计机关的现有力量难以做到对中介机构参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跟踪审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4、业绩考核及组织审计收费模式有待完善
投资审计中的工程结(决)算审计一般以投资额或审计核减额作为业绩考核和收费依据,但跟踪审计的很大部分内容侧重于建设管理方面,而且其工作弹性较大,很多工作无法量化或直接体现为实际投入的审计工作量,因此一般的考核、收费模式对组织审计项目的质量有较大影响,也无法真实反映对中介机构的考核结果。
4、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
4.1、健全、落实建设管理制度,完善跟踪审计制度环境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方式,完善的配套制度是其有效开展的前提。除了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外,应当健全、落实并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相衔接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建设管理问责制度等,保障全过程跟踪审计真正有效地运行。
4.2、建立健全操作规范,提高跟踪审计规范水平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操作规范,是促进跟踪审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提高跟踪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制定严格的业务流程,合理引入量化评价指标,使审计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
4.3、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
综合性审计力量是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首先,提高现有审计力量的综合素质,加强综合性培训和交流力度。其次,扩大审计人员专业来源,吸收更多专业工程、工程造价、法律、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
4.4、理顺跟踪审计协审费用支付方式
【关键词】政府工程;跟踪审计;问题及建议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政府工程中跟踪审计已经越来越深入,对于政府工程的建设管理方面跟踪审计工作已全面开展。跟踪审计在政府工程中的开展已经非常深入,这项工作对于政府工程来讲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政府完善各个项目的管理及监督各项资金的流动情况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全面提高了政府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从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及意义出发,通过对跟踪审计在政府工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使人们重点了解到跟踪审计工作在政府工程管理方面及监督方面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找出跟踪审计模式在政府工程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使我国的跟踪审计在政府工程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政府工程跟踪审计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对于政府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指的是相关审计部门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利用合理且有效的处理方法及符合实际的审计依据,对政府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建设过程中的进度与建设质量等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出现滥用资金及资金流失等情况出现,对于工程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控制作用,下面我们就对政府工程跟踪审计开展的背景及意义进行系统的讨论。
2.1 政府工程跟踪审计的开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不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社会经济体制都需要进一步的发生改变,因此,对于政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管理部门对政府资金进行监督与管理,这就使得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成为了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为政府提供相应的信息,这样会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2.2 跟踪审计是政府工程管理的需要
一般政府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且施工中投入的资金数额非常大,不容易控制与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环节也非常多,不论在哪个环节一旦出现纰漏,其后果都非常严重,因此在政府工程施工时对其进行跟踪审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跟踪审计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和控制,从工程的方案设计规划、物资的采购、工程的招标、工程施工资金的流动、施工的质量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跟踪审计,防止整个过程中出现非常大的纰漏,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目前来讲,我国的政府工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施工前期对方案的研究不够透彻、可行性较差、各方面准备不够全面、政府对于工程的管理不够重视、采取的某些决策缺乏科学性、设备的配置不够齐全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就使得政府很多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跟踪审计就成为了政府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跟踪审计在政府工程的管理方面,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资金项目的管理,资金的管理在整个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于工程的全程,如果资金方面出现纰漏,造成的损失将会非常大,跟踪审计就可以加强政府对资金的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防止出现资金的流失及的想象,这样不仅加强了政府的管理,更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对提高政府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3 如何对政府工程实施跟踪审计工作
在对政府工程实施跟踪审计时应该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工程前期的跟踪审计工作、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及工程竣工结算的跟踪审计工作。
3.1 工程前期的跟踪审计工作
政府工程在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时,跟踪审计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政府工程项目的审批程序、资金的分配情况等进行具体的监督与审查,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工程前期相关问题的出现。如果工程前期的跟踪审计工作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会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后面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2 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
政府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工的重要阶段,它对于工程施工之后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具体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到工程竣工进行验收之前,对于整个施工阶段的资金控制和使用情况、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在资金的管理方面,跟踪审计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成本的控制、预算的执行等进行实时的监督,保证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防止资金的外流及的现象发生。另外,通过工程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有效加强相关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健全其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3 工程竣工结算的跟踪审计工作
在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跟踪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前期预算进行详细系统的审查,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应该有非常透彻的了解,严格审查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是否合理,对合同的执行是否科学合理。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保证审计过程更加完善,审计风险也相对降低。
4 对政府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建议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对政府工程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保证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因此,相关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对跟踪审计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确保相关跟踪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且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使得审计程序更为科学、合理、规范。另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勇于发表意见,在进行审计时能够分清职责,且勇于承担审计责任,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政府工程的跟踪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还应该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审计能力,且在对政府工程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把握审计关键点,进一步的提高其审计效率,确保政府工程能够更加完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晓光.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4):84-86.
[2]周晓莉.关于政府工程跟踪审计的几点思考[J].河南建材,2012,5(4):44-46.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以下简称跟踪审计)作为审计监督模式的创新,不仅包括对分部工程审计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性后续审计,而且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跟踪审计作为提升审计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客观需要。实践中不仅在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体制、制度性缺陷和项目管理漏洞加以关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其作用应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一、跟踪审计的定位和特点
由于跟踪审计的开展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是具有动态性的审计方式。项目建设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具体操作难度较大。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时必须做好定位,把握审计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有:
(一)时效性。是跟踪设计的第一要素。项目建设在开始之前就有审计跟进,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这样的跟踪审计才有意义。
(二)持续性。跟踪审计改变传统审计滞后的局限,将监督关口前移,在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动态审计,审计目标层层递进,促使被审单位持续整改,管理改善,跟踪审计的作用才能得到提升。
(三)全面性。跟踪审计能够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材料、事项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依此提出的分析和判断客观全面,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四)促进性。跟踪审计的促进性在于能在迅速发现和查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问题的解决,防止蔓延扩散。
二、跟踪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开工前审计。是指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合理性进行的审计。重点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概算编制、报批审批、资金来源与落实、招投标程序及标底情况、施工合同签订情况等内容。
(二)施工期审计。是指在项目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是跟踪审计的“重头戏”。重点在主要设备、材料的订购、保管、使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现场签证和隐蔽工程情况;设计、技术、材料等变更商洽情况。
(三)竣工结算审计。是指对工程竣工后各项工程造价的最终确认。
目前审计部门开展的工程审计主要是竣工决算的审计。重点包括核实工程量,套用定额、取费标准的准确性,检查标底和实际执行情况等内容。
(四)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重点在于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等投资的完成额及资产交付使用情况;竣工报表的真实、完整等。它也是工程审计的延伸,是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的总体掌握。
(五)项目后评价审计。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使用后,对预期目标实现的审计。重点在于投资回收期、项目效益的完成情况确认,对项目管理不间断受控及内在有机联系紊乱的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建设单位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三、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无的放矢,要选好审计目标,防止实际操作中的偏离。要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等内容,把握审计目标和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一般项目在关键节点上适时跟踪,重大项目全面跟踪。既保证审计覆盖面,又抓住重大项目便于取得重要成果。
二忌切入点模糊,要把握“越早越好”的原则,全面提升审计效果。实践中由于认识问题,建设单位(投资方)往往认为跟踪审计只是为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绝大多数的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造成受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无法跟踪控制。
三忌单打独斗,要协调各方共同发挥作用。实践中要避免审管不分,盲目从众。实践中要协调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发挥作用,避免各方利益冲突,破坏权力制衡机制。如现场签证问题、三方联手“对付”审计等问题,要通过财务对费用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方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力促各方切实负起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责任。
四忌就事论事,要善于以点带面,归纳总结,做到从微观上升到宏观,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人员的眼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加强各类项目的沟通联系,尽可能掌握其他在建项目的相关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善于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次,从源头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共性所在,提出审计意见,最大限度地堵塞建设管理中的漏洞。
四、跟踪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一是跟踪审计没有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难以对跟踪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审计实践被动。因此,审计机关应尽快出台一套完善的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
一、S―优势分析
(一)跟踪审计将审计由静态向动态转化。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结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如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二)跟踪审计促使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做好准备。
(三)跟踪审计在减少时耗,提高工效上效果明显。如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了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对设计质量、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
二、W―劣势分析
(一)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偏离。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的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
(二)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方面缺乏专业能力,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便无法控制。
(三)跟踪审计风险多,引发审计风险概率增大。1、跟踪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引起的审计风险。主要因素有:专业知识不过关,经验和能力缺乏;职业道德风险意识不强、工作疏忽;职业判断出现偏差;人员不正常更换,打破了工作连续性,加大了后续工作难度,加重了审计工作量,最终形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偏离审计目标侵入项目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2、审计机关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引起的审计风险。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拿到审计业务,或者为了及时拿到审计费,会向建设单位人员、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妥协,造成审计风险。3、其他原因引起的审计风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审计风险,如:承包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矛盾纠纷导致仲裁和法律诉讼;管理体制不科学,现场管理人员的职责有悖于现行有关法律所确认的权限,特别是非专业管理人员的任用;施工过程中的随意变更和违规作弊签证时有发生。影响工程造价审定的有关因素不断变化给整个审计造成风险,如:新材料、新工艺不断的应用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四)对跟踪审计存在认识误区,导致的结果是跟踪审计成效不大。1、将跟踪审计的重点和目标设定为单一的投资造价控制,跟踪审计全程所关注的只是预算、决算和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审计目标只是单纯的核减造价。2、跟踪审计小组被编入项目建设指挥组,成为参与项目管理的一个内审部门,在日常的现场签证、会办工作中,代替了监理和建设单位部分管理职能。3、不分项目大小,项目管理水平基础,全部实行“贴身型”的实地实时全程跟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4、受国家审计机关专业审计力量的限制,将跟踪审计全部交由社会中介机构的工程审计人员来完成,由于长期形成的审计角度、理念不同,有碍审计的全面性和宏观性,增加审计风险。
三、O―外部机遇分析
(一)投资项目数量的积累。近些年,被审计对象除了城司、建设局、交通局等各条建设口子的相关单位外,还延伸至一些国家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等行业;审计关注面除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情况,还涉及了大量监理单位、招标公司甚至设计单位。这些项目审计结果无形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济指标,为跟踪审计提供了必要的项目积累。
(二)民主意识环境的需求。随着审计结果公告的推进,审计的社会效应越来越明显,民众对审计的认同率和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各种形式询问项目进展及审计结果情况,来电来信要求审计部门帮助解决问题、查清事实,提高政府工程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和深度的建议摆上了人大、政协会议提案,新闻媒体也不断报道审计工作。我国形成的民主意识环境为跟踪审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执法环境的改善。随着国家审计的自身发展和政府管理需求的客观体现,投资审计日益成为项目建设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建设项目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也越来越认识到审计部门的审计建议对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接受程度和配合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跟踪审计执法环境不断改善。
(四)项目经验的积累。随着跟踪审计理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审计部门有意识地在项目计划中精心安排了一些跟踪审计项目。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已在项目情况、造价审查、设计方案的优化性、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认识和认真审查,并形成了很多优秀的跟踪审计报告,这些做法,都为大力开展跟踪审计的具体操作积累了经验。
四、T―外部挑战分析
(一)法律法规制度及指导性规范相对不完善。近年来,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法规和制度。但是,能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并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工作的实践所制定出的指导性制度规范并不是很多,对跟踪审计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程序等事项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要使跟踪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实现跟踪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还需要建立和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性规范。
(二)审计任务重的现状与跟踪审计项目中审计资源配置的高要求存在矛盾。近些年,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多,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审计部门的作用和带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计划性任务和临时交办性任务越来越重,审计资源日趋紧张,专业性审计人员更显匮乏。而跟踪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工作量大、时间长,要保证审计质量,就必须配置更多更优良的审计资源。所以,在现在的审计资源条件下,审计任务的繁重性与合理使用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工程勘查与设计是建设工程执行的依据和蓝图,对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建设企业往往在工程的勘察设计与管理环节上出现责任追究及有效监督的缺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本工程由于施工图纸发放不到位,长期处于无图纸跟踪审计状况下,对基础隐蔽工程设计要求及强度说明没有明确的认知,从而致使审计难度加大以及审计的绩效降低。
工程财务管理
由于工程财务管理无法进行实时的监督,工程的资金管理风险会显著增大。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建设项目资金的拨付进度明显的快过工程施工建设的进度,或因为不按照规定实施质保金制度,导致追索的难度大大增加。此外,因为对工程的相关税收政策没有充分的监督,少计、多计税金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该项目由于建设单位对工程进度审核的滞后,审计组难以对当月的工程进度进行审计,甚至是几个月的进度情况。因此,对工程财务管理很难做到实时实效的监督。
工程招投标
审计部门通常不参与企业招标以及投标的过程。招标、投标脱离了审计与监督,招标和投标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很难被审计部门发现。例如,以低廉的价格中标、然后以项目变更名义,用较高价格进行决算。有的项目招标、投标程序、形式看上去十分规范,实质上却潜藏着串标等较大隐患。甚至有的项目工程依靠制定非合理的条款对投标单位的公平竞争进行限制,使招标过程完全流于形式。
合同管理
由于安置点建设项目工程是在开工后进场跟踪审计,通过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发现工程承包合同格式过于简单,没有明确责任分配,合同条款不严密,权利和义务约定不完整、不规范,隐藏着很多的漏洞。如工程范围笼统不清;材料、人工、费率和机械单价没有详细约定;质量、工期、违约责任混乱。尤其是“闭口包干”合同模式,对质量要求、包干范围、调整手续等均无明确设定,导致包干项目却存在活口,闭口合同形式名存实亡,最终还是按照实际情况结算,无法真正做到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跟踪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采用全程跟踪审计模式,对于项目的建设过程与内容进行实时同步的独立评价和监督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工程前期的工程立项、可行性判定、编制设计的方案、项目招标、合同的管理、项目建设的现场、财务管理以及竣工后的评价等各个环节。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点
1.从静态转向动态。传统审计方式是在项目工程建设竣工后集中的进行结算和审计,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一次性面对整个项目工程中的各个程序中的大量资料,同时也需要核实大的量数据,审计人员通常来不及全面核实现场情况,很难做出比较客观、全面以及真实的论断。全过程跟踪审计将项目的实施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介入,对于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审计,进而有效的降低审计的风险。
2.事后监督转向全过程控制。在事后审计时,工程设计规划、施工建设以及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问题很难及时发现、改正。如隐蔽工程,事后审计无法审核其质量与造价等细节,审计人员很难对其作出合理判定。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从理论中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全过程跟踪审计针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不仅注重对工程造价控制,还注重向项目预算、招投标、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变更索赔、资金使用以及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管理的环节延伸,帮助施工建设单位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风险,实现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在控与可控,保证及早发现并且弥补项目各环节中的缺陷,最终促进审计成果全面落实。
(三)工程跟踪审计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与标准,推进工程全过程审计。项目工程建设覆盖面广泛,涉及的政策、制度、法规、标准、定额、计价规范等,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因而造成工程审计的管理存在很大风险。为此,应当注重强化审计制度的建设,尤其是要完善和健全工程的相关审计制度与管理办法,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环节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做出规定,使工程项目审计规范化、制度化。
2.强化审计人才培养,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面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相对于事后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因此,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避免审计人员资源配置不足和现场监督不充分的情况发生。审计部门需要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审计人员地位,确保审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工作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改变原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增加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以提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力。
3.完善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由于跟踪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的时间不长,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尤为突出的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审计事项的评价应从绩效角度出发,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关注其是否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和效果。
我国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实现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近年来在跟踪审计项目实践中,已初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流向为主线,覆盖中央和地方、资金和项目、管理和制度的全方位审计监督网络,这对现代审计人员和审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情况为:(1)项目组成员层次不一,知识结构不同,对事物判断的角度不同;(2)跟踪审计对象多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涉及项目多、时间跨度大,其间审计人员流动性也大,一些中途参与审计的人员缺乏对项目的总体掌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把握重点、以绩效为导向评价审计对象,更有利于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结论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绩效审计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跟踪审计,其实质是实时审计,又被称为同步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基本线路是项目的建设程序。顺着建设程序这条主线,审计人员逐步开展了对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开工前工作审计、在建期工作的审计和竣工后工作的审计等相关工作,并实现了从以资金为主线转移到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审计重心转移。
由于审计体制的不同,国外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计介入的时间、审计内容与审计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建设项目审计主要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事前投资决策环节的建设计划(决策、勘察设计等主要工作的统称)审计和公共投资的绩效审计。建设项目审计覆盖的时间主要是“一前一后”,“一前”就是建设计划审计,“一后”就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较少采用与项目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
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渐进式的发展和演变,可分为若干阶段,这就构成了项目生命期,即从建设项目的资源投入―前期启动阶段―中期规划实施阶段―后期收尾交结阶段整个过程。跟踪审计应该贯穿这整个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工作内容。审计主要跟踪建设程序,有计划地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价款结算、竣工验收直至项目投产或使用,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的一种审计方式。跟踪审计可以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从某个阶段开始,甚至可以从某阶段的某个环节介入,没有固定的限制,并且根据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或完善。理论上是介入越早,项目风险和成本会越低。
建设项目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在不同阶段选定与之相关的控制目标,体现了审计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更为理想的审计模式,在此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但建设项目审计本身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如何选择审计重点,是审计必须考虑的策略问题,只有选择好审计重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涵与外延
相对于现在的建设项目投资审计来说,绩效审计体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即以绩效的视角审计建设项目投资过程中的所有技术经济活动。因此,绩效审计是全面审计,是综合审计。其具体内容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给予展示:①沿建设程序分析。绩效审计包括前期决策审计、设计工作审计、资金筹集过程的审计、前期招标投标审计、合同签订过程的审计、施工进度审计、施工质量审计、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竣工验收工作审计、生产准备情况审计等主要内容。②从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所涉及到的专业内容角度看,它应包括工程技术审计、工程经济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及财务审计等主要内容。③从审计对象看,它涉及到对参加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所有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审计,比如对建设单位的审计,对施工单位的审计,对设计单位的审计,对监理单位的审计等。④从建设项目投资绩效产生的时间点上看,它包括建设过程绩效审计和建成后使用阶段的绩效审计。按照工程寿命期限的划分来说,绩效审计反映在建设期和运营期两大主要阶段。⑤从资金运行方面考虑,建设项目投资运动过程的实质是价值运动过程,它包括投资形成(资金筹集)、投资分配、投资运用和投资回收四个阶段。因此,投资绩效审计也通过筹资时期的绩效审计、投资分配审计、投资运用阶段的绩效审计和投资回收阶段的绩效审计反映出来。在资金筹集阶段,应该重点审计筹资方式是否合规、筹资额度是否恰当、筹资成本是否合理及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等相关内容;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分配结构,所以,在投资分配阶段,应着重于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行为进行审计,审计可行性研究过程是否规范,其分析深度是否真实、准确,审批程序是否合规等;而在投资运用阶段,则应重点审计建设项目投资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成本控制情况,工程结算情况以及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情况等;在投资回收阶段,则偏重于项目的后评价,着重于项目实际实现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审计,以确定前期决策时所预期的效益目标是否实现。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对绩效审计的根本影响
(一)跟踪审计模式有利于投资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根据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对项目施工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情况及其他事项实施审计监督的方法,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立项之后就介入建设工作,参与建设管理,参与监督和评价职能,确保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当前建设投资领域问题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建设项目审计主要以事后竣工决算审计为主,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这种审计方式在规范项目管理,节约建设资金等方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其本身缺陷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从审计时间看,它是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事前预防和过程监督,往往审计出问题,但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难以补救。纵使能够纠正也需要很大的成本。从审计时间看,它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才实施的,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当时的施工情况等信息难以准确把握,审计质量难以保证。从审计内容看,它主要对建设资金的筹资、使用及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而不能从宏观决策和项目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找出问题。跟踪审计则能克服事后审计的缺陷,它通过对项目建设的诸多环节进行监督,把事后纠错变成事前的预防和过程监控,把对结果的认定转变为管理行为的规范,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降低了纠错成本,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从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跟踪审计模式是优化投资决策,提高设计质量和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
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与项目投资效果的好坏,除了投资决策,影响工程造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工作,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投资效果的好坏。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实行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事先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三)跟踪审计模式是完善内控,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建设行为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讲,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数额较大,建设过程所包括的环节较多,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监理等诸多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投资效益。尽管传统审计能够对审计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价与结论,但其已是事后式的意见,而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决算整个过程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和动态的监督和审查,将审计监督渗透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促使项目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建设项目内控制度,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够缩短审计信息反馈回路,提高审计信息反馈效率
审计的主要成果是提供有价值的审计反馈的信息,主要是审计报告。控制论认为要提高信息反馈的效果,必须缩短审计信息反馈回路,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使信息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起到预测和防范的作用。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下,由于审计人员进入到项目建设过程之中,就使原先封闭的项目建设系统敞开大门。随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连续不断地检查、验证及反馈信息,就能不断消除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无序状态,使系统保持健康有序、有效的运行状态。
(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效益审计的一种模式
Abstract: Engineering Follow-up auditing,as a new method,has received good results in the project control,but also greatly increases the audit cost. All these introduce a new question,how about the economy efficiency of track audit?Do all projects need audited track? This paper uses risk-based audit in tracking audit,so that people can balance track audit from an economic point in future projects!
关键词:跟踪审计;经济性;风险导向审计
Key words: trace audit;economy;risk-based audit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37-01
1跟踪审计的经济问题
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工程审计也要向管理审计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跟踪审计的成本已然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单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跟踪审计与否却又存在一个矛盾。随着工程量不同,跟踪审计的成本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不是所有的工程都需要工程审计呢?下面我们分析下跟踪审计的经济问题。
以社会收益为标准,跟踪审计查出的问题为R,社会经济损失为-R,跟踪审计成本为C,以合同为依据查出问题的处罚为F。进行跟踪审计的概率为θ,不进行跟踪审计的概率为(1-θ),作假腐败的概率为β,没有作假腐败概率为(1-β)。由此跟踪审计人员与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一个博弈问题。
作假腐败者一般冒险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一般采取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等手段节约己方成本,从中谋取暴利。跟踪审计部门进行跟踪的概率为θ,施工方进行作假的概率为β。
审计单位的期望为:
E1=θ [β*(R-C+F)+(1-β)*(-C)]+(1-θ)*β*(-R)
令?坠E1/?坠θ=0则有β=C/(2R+F)
施工单位的期望为E2=β[θ*(-F)+(1-θ)*R]
令?坠E2=?坠β=0则有θ=R/F
因此,该矩阵的混合策略均衡解为 (θ,β)=(R/F,C/2R+F)
当出现问题的概率β'
但是,如何来确定工程项目中的R、C、θ等的值呢?
2风险导向审计的构想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引领了欧美发达国家审计的潮流。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思路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的审计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相对独立的工程审计来说,更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有其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目前基本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现状,寻找风险导向审计与跟踪审计二者最佳融合点,把风险导向审计融入到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风险导向审计,是解决跟踪审计经济性问题是的关键。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以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审计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模型,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提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随着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的逐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建设投资不落实、超标准建设、转移挪用建设资金、预结算管理混乱、缺乏资金监管、投资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重大管理欺诈和舞弊案例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带来各类审计风险。在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下,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尤显突出,推行科学而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势在必行。
在这里,用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法来计算出各个指标的风险系数,这个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评价方案的目标值或属性值来计算各个目标的风险系数,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分开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以全面评估工程风险为基础,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风险点人手,对风险高的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加大审计力度,宏观把握审计重点,预测出跟踪审计查出的问题R,社会经济损失-R,跟踪审计成本C,进而利用上面推导出的公式算出进行跟踪审计的概率θ以及作假腐败的概率β。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前提,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最大限度将各种隐藏风险化解于前期阶段,既最终提高审计质量,缩小社会期望差异又能够最大限度的测算出跟踪审计的经济耗费。一方面,在理论上要不断发展创新,找到跟踪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佳融合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工程跟踪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今年政府花费了巨资在基础建设上,尤其在灾后重建问题上一定做好跟踪审计工作,杜绝浪费,做好廉政工作,更不能让蛀虫们在这时候还发国难财。严格执行审计工作,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促使工期、质量、功能和投资最佳化,争取最佳投资效果,还灾区人民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1).
[3]时现,李跃水,张竹林.建设项目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4]王和.工程风险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摘 要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工作精神,做好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精益管理和规范管控,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做好项目监督和审计,形成“有人操作,有人监督”,“有人干,有人看”的工作机制,确保管好、用好国家资金,保证投资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网工程 审计 依法治企
依据省、市公司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跟踪审计的要求,采取掌握政策,强化沟通,查看资料,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以工程项目重点管理环节为线索,梳理以往的审计工作底稿,将风险预控、规范管理、建议执行、效果评价体现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注重工作规范和工作实效,逐步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三个安全”,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三项经得起”。
一、严格程序控制,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
(一)结合审计重点,制订审计方案
根据省市公司的审计方案,结合本公司实际,进一步明确农网改造升级审计应该关注的重点与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国网偃师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审计方案》,报经公司领导审批行文。
(二)编制审计记录,力争审计留痕
审计人员紧扣审计方案,按照方案明确的审计程序项逐审查,把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和资金流向作为重点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包括投资计划执行、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建设施工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审计率、审结率达100%。五年来共出具审计记录89份,审计底稿73份。
(三)撰写审计报告,提出审计建议
在审计底稿编制完毕后,汇总底稿中反映的问题提交主审,经主审审核合格后,撰写审计报告,同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提就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出具详实的审计意见,五年来,共提出审计建议73条。
(四)监督建议执行,落实审计成果
在整个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部转变了观念,不仅注重审计过程,而且注重审计结果的落实,结合各部门的书面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一一检查,确保审计整改率100%,充分发挥了审计的效益性、实效性。
二、强化重点环节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一)批复计划的执行与变更审计
对投资计划进行审计是运用审计监督来控制投资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部首先全面掌握发改委批复下达的资金计划项目与里程碑计划,其次审查批复计划执行情况,计划变更须履行先审批后执行程序,无上级批复不得变更计划;
同时审查工程管理部门是否按基建程序编制各项工程的概预算及决算,是否按照上级批复的工程规模进行开工、竣工、验收等工作程序搞好管理,对手续不完备,施工措施不到位的工程坚决不允许开工。
(二)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审计
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所有的工程物资和非物资类的招投标,由省、市级采购,县级供电企业只上报需求计划,施工、监理和设计也有上级单位组织招投标,审计人员着重查看了是否存在虚报瞒报需求计划的现象发生。
(三)物资管理审计
物资管理是搞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以前审计时发现的“领用材料与工程结算材料数量不符现象”,在审计中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在结算审计中严格审查料单,同时按照拆除计划、回收单、实物三对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程退补料和废旧物资管理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违规领取工程物资,废旧物资下落不明的现象。
(四)资金和财务管理审计
通过深入学习《河南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重点审计了资金支出和财务决算的编制,发现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有关制度和办法执行,按照工程概算、工程进度、承建合同的规定拨付资金,并通过汇签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印鉴分人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的安全使用。但也存在工程成本归集、资产结转滞后,建议财务部按照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的要求,及时归集成本,结转资产,并按照规定计提折旧。
(五)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审计
工程资料作为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过程的重要依据和后期工程管理的前提,审计部按照《农网改造升级10KV及以下工程项目文件材料归档目录》,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资料和归档方式,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照审计模板对工程资料新办法进行了统一的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求资料整理人员,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数据整理、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确保各工程资料完整规范。
(六)工程赔清费用管理审计
【关键词】跟踪审计;优点;问题与不足;措施建议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控制环节多、管理专业性强等特点,项目实施难度大,任何一个环节管理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而目前工程项目广泛运用的竣工决算审计,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往往只能“秋后算帐”,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这无疑束缚了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铁路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推动提高投资效益,发挥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一、当前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审计能力不足,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铁路建设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涉及众多环节和多个部门,有些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限于自身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能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升审计能力,直接影响跟踪审计效果。
2.跟踪审计未覆盖全过程,未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目前的跟踪审计中,大部分是在工程开工后才开始跟踪审计,关注前期的相关阶段不多。而且在前期的工程建设中,审计监督作用发挥较少。这样便无法有效控制前期决策、设计以及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造成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3.跟踪审计的角色错位,职责履行不到位
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建设主管部门、监理等职责交叉、重复,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与缺位。
4.跟踪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实践被动
目前,跟踪审计尚处在实践和探索的阶段,未从审计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还未建立一整套相关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审计规范。
5.有关各方支持、配合力度不够,工作开展有难度
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够一致,存在着敷衍塞职,不负责任的情况,有的甚至怀有抵触情绪。在实施跟踪审计时,由于各参与方配合不够积极,使跟踪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搞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能力
首先,要对现有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培训。培训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和跟踪审计理论,要注重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其次,要引导审计人员学以致用,积极投身铁路建设项目的生产一线,运用审计新方法、新技术,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增长实践经验。再次,要把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跟踪审计队伍中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从而增强跟踪审计的效果和效率。最后,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规范,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能力过硬的审计队伍。
2.严把“关键控制点”,提高跟踪审计效率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该有效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研究分析,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点,实施跟踪审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铁路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⑴前期决策论证阶段;⑵设计和勘察阶段;⑶招投标阶段;⑷准备施工阶段;⑸隐蔽工程验收阶段;⑹主体工程验收阶段;⑺设备和材料的采购;⑻支付工程款项;⑼生产准备;⑽竣工验收阶段等。开展跟踪审计时,要注意把这些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点作为重点进行审计,从而提高跟踪审计效率和效果。
3.合理定位审计角色,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要准确定位。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
4.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跟踪审计规范运作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要加快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通过审计达到整改一片、规范一片、提高管理的目的。要加强审计制度建设,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让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步入正轨。
5.加强沟通、协调,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首先,领导重视,是推动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要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关心,确保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让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理解跟踪审计的目的,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和内容,明确审计的工作职责,自觉配合审计、接受审计。最后,审计人员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与建设项目各方加强协调、沟通,增进理解和互信。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要听取意见,协商解决。从而让各部门齐心合力、尽职尽责,为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