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13:4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船体放样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一体化 教学模式 探索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技术改革的瓶颈。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中职生,使之“就业既能上岗”,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部分,二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因此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习技能相脱节现象,造成重复教学和教学资源浪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下,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专业课和实习教学重新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实用型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以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等;第二,要以中职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综合开发学生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学校于2005年开始,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于当年在焊接专业试行,此后逐步向其他骨干专业推开。六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为:突出了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我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1.课程开发实用化
针对统编教材的不足,如内容陈旧、修订不及时、过于强调系统与完整、缺乏针对性等,在基础课以“够用”为度、专业课以“适用”为准、实践课以“实用”为本的原则下,我们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设置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际。例如,在文化课方面,把《物理》教学内容分散在《工程力学》和《电工基础》课中讲授,《计算机绘图》结合《机械制图》讲授;在专业课方面,将《电工与工业电子学》和《焊接电工》进行整合,把满足岗位需求的部分编成一本新书《焊接电工基础知识》,把《熔焊原理》、《焊接方法》、《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焊接检验》整合成《焊接理论基础》(上、下册),把各种焊接实训方法融合成一本书《实用焊接技术》。整合后,技能课和理论课的比例由原来3∶7变为1∶1,如工业设备安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每学期理论教学9周,专业技能实训9周,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
2.培训方法灵活化
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方式,广泛采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采用模拟教学法。包括毛笔蘸墨水模拟运条、焊钳夹毛笔模拟运条等。有些教师认为提高焊接技能必须用焊条“堆”,一个好焊工就是用焊条“堆”出来的。实则不然,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盲目焊接,本来一根焊条能达到的效果可能三根焊条也达不到,因此在焊接实习时,我们着力增加了模拟操作并力求形式多样化。
(2)采用演示教学法。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先讲理论,辅以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践开始,先有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就现场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辅导、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以手弧焊立对接焊为例,在焊接前要教给学生根据焊接材料、焊接尺寸、焊接位置甚至焊接环境,合理选择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焊件在装配与定位时要采用减小焊后变形的措施(如,反变形法要采用多大的变形量等),在焊接过程中要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法(如采用灭弧法操作时,挑动的是手腕,而非手臂)等。
(3)采用讨论教学法。比如在学习立对接焊教学模块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讨论研究制定焊接工艺参数,再根据工艺参数完成本组的焊件制作;教师根据焊件质量评价工艺参数,给予合理化建议;各小组再根据教师评价改进焊接工艺。这种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提高。
3.培训方向岗位化
对中职学校而言,要大力加强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有效对接岗位需求,我校采用了“宽基础、窄培训”模式。在“宽基础”阶段(通常为一年半左右),主要进行扎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不但要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1-3种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焊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精于焊接,还要懂铆工的识图和放样;铆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铆工专长,还要懂电焊和气割。这样两个单一工种就变成了适应企业需求的铆焊复合型工种。在“窄培训”阶段(通常为半年),就是培养学生的拿手专长,在“宽基础”层面上,根据用人单位岗位实际在某一方面予以强化。
如工业设备安装专业学生,如果定向为造船企业,就讲授《船舶概论》、《船体识图》、《船体安装工艺》等课程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如果定向为化工安装企业,就讲授《钢结构识图》、《钢结构制作工艺》、《钢结构施工规范》等课程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对学校而言,“窄培训”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对学生而言,“宽基础”能保证其有较宽的择业范围,能顺利转岗、有后劲,“窄培训”能帮助其完成校企“零对接”;对企业而言,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技能达标的合格员工,由此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4.校园文化企业化
有针对性地导入企业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关键。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导入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使每一处景观、标语、标志,包括每个教室、实训基地,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载体,发展潜在的育人功能。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谓煞费苦心:打造“企业”空间,把实训教室布置成企业的“车间”,按照车间标准悬挂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实行“企业”管理,学生按要求统一着工作服、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严明时间和纪律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形成“职业”氛围,学校走廊悬挂和张贴“全国十大劳动模范”、“ 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等,大力宣传“劳动改变命运,技能创造幸福”、“不管蓝领白领,成功要靠本领”的理念; 在班级布置中,包括墙面布置、墙报等突显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将联合办学企业名称给班级冠名,如“沪东班”(去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宝冶班”(去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外高桥班(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STX班”(去韩国STX大连造船集团)、“熔盛班”(去江苏熔盛重工集团)等,使学生感受到浓烈的职业氛围,产生职业认同感,帮助其顺利就业。
六年来,我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应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是最科学也是最经济的,也正因如此,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受到师资队伍、实训设备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莉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职教论坛,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