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05:35: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产勘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文名称: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厅;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211
国内刊号:42-1736/X
邮发代号:38-3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 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
核电作为最理想的新型低碳能源,在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发展核电所用的原料和资源的依赖性更强,这意味着,内陆地区大力发展核电要以铀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为保障。我国铀矿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是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另一方面是潜在总量较大,找矿前景广阔。业内专家认为,只要国家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国内铀矿勘查,尽快提高我国铀矿地质勘查程度,完全可以发现和探明一批新的大中型铀矿产地。以满足核工业对铀矿原料的需求。在保证国家对天然铀产品实施宏观控制、统一管理、有序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改革铀资源勘查工作的融资体制,允许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加快国内铀矿资源的勘查工作,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国外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现状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里,能源矿产勘查属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虽然铀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但是所有铀矿业活动是公开的,只要守法、纳税,并能进行环境保护,进入铀矿业便没有门槛。国家鼓励各种性质的资本注入,并借助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对勘探采矿类上市进行分类管理,通过税收优惠、勘查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铀矿业融资政策支持。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找矿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铀矿产地不断被发现。
(一)美国的铀矿业现状
美国的铀矿勘查、铀生产和市场销售等活动均由私营公司进行,属市场行为,联邦政府对这些活动没有限制(进出口铀例外),境内外公司都可以在美国从事铀活动。对本国各公司在境外从事铀的勘查、生产活动,美国政府没有任何限制性的政策。对于在美国境内从事铀勘查活动的所有境内外公司,则必须在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注册登记,并持有核管委会颁发的许可证。
(二)加拿大铀矿业现状
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产铀国,天然铀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1/4。随着更多新铀矿的投产,加拿大的铀产量有望在2011年之后进一步增加。加拿大的铀约有82%出口到世界各地,国内使用仅占约18%。资金与技术是从事铀勘查活动中缺一不可的,为了发展加拿大铀矿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一样,引进外资、铀业公司私有化、发行股票向社会融资等手段是加拿大进行铀矿勘查、开发的基本筹资方法。
二、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铀矿地质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军民两用战略性资源,几十年来,我国对铀一直实行专营体制,其勘查开发也一直是由核工业铀矿冶系统进行。所以,铀矿作业没有完全市场化,缺乏竞争机制,导致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仍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独家经营、国家投资,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一)立法缺失,不利于为铀资源勘查工作的融资提供统一、有利的法律保障
我国目前与铀矿勘探开采有关的法律只有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该法只是对铀矿勘探开采审批权限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在铀矿在吸纳社会资金方面的法律条文很少。1987年和1988年国务院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有一些规定已与后两个法规现行管理体制不相符,并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及矿产资源管理形势变化,其中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因此,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急需根据当前发展形势进行整合、修改和完善,以对我国在铀矿勘探融资进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二)政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铀矿业的管理主要还是靠政策,但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等因素,铀矿业的有关政策很模糊,甚至互相冲突。例如,2006年的《关于整治铀矿开采冶炼秩序的通知》规定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计划地开采、经营,而2008年的《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则规定要允许社会资本投入,二者冲突明显。再如国土资源部发[2008]45号文件强调要有计划地放开铀矿地质勘查开发市场,允许社会资本投入,却没有关于具体操作的规定。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主管部门来说,自1955年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我国核工业发展以来,我国的核工业主管部门几经变迁,目前铀矿资源的管理涉及矿产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卫生及能源部门等多家单位,从而出现有的事情大家都来管,有的事情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从管理部门职责定位来说,政府矿政管理部门的功能是“管理”还是“服务”,“管理”管什么,中央和地方如何职责分工?铀矿勘探开发是否应市场化还是继续专营?如要市场化,多大程度的市场化,如何进行,政府如何管理?市场化后投资及收益如何分配,市场化下如何保证国家的铀资源供应和控制,市场化前后制度衔接等问题,都没有明确。
(四)矿业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虽有《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但只规定了矿业权的一般转让形式即买卖,而矿业权的出租、抵押等可能引起矿业权转让的其他情形却仍然无法可依,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矿业权人对其权利的充分利用,而矿业权的抵押常常是矿业公司融资的必要手段。我国可以在积累和总结《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考虑补充矿业权出租、抵押等其他矿业权转让形式的规定,为矿业公司融资提供条件。
(五)矿产勘查资本市场不健全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资本市场的萌生和发展,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但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矿产勘查融资以及勘查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却相对薄弱,基本没有对铀矿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支持。
(六)金融中介部分失灵,非金融服务机构不健全
我国金融中介失灵主要表现在国内储蓄资源越来越难以转化为国内投资资金。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系统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国有银行的绝大部分资金归国有企业占有和使用,而非国有矿业企业很难获得国有银行的支持。其次,由于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为其服务的中介机构也相当不成熟,主要表现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师及评估机构的权利、义务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监管措施不得力;评估机构的业务范围、影响力、权威性有待增强,评估的软、硬件设备需改善等。
三、对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铀资源勘查工作的立法工作
这是实现铀资源勘查工作和谐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明确铀资源勘查准入制度。随着国际铀矿产品价格的上涨,多种社会力量有进入铀资源勘探的强烈意愿,对此,应尽快通过立法明确准入制度,避免各种社会力量盲目拥至铀矿业,建议制定“铀资源专营管理法”或“铀资源勘查准入管理条例”。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措施相互配套,调控对国内、国外铀资源的勘查开发及投资。二是明确规定铀资源勘查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法律制裁。在铀矿业的发展中还应贯彻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制定“促进铀资源勘查工作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办法”,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铀资源的勘查工作。
(二)明确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
矿政管理部门的定位应从以前的纯微观管理走向管理与服务并重。首先应区分探矿采矿资格与探矿采矿权。探矿采矿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行政许可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具有勘探资格不一定具有探矿采矿权,具有探矿资格的人经矿产资源所有人许可后,方可取得勘探权。探矿资格的审批体现的只是国家对铀矿业的行政管理权,探矿权的审批则包括了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处分。虽然我国当前并未分开对这两者的审批,但是对这两者性质上的认识,有助于厘清矿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内涵,便于国家对铀资源勘查工作的管理。另外,还应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维护区际代际公平原则,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
(三)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发展铀矿资源勘探工作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应逐步由政府一元化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元化的投入。为此,必须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广泛动员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力量投入铀矿资源勘探工作。筹措资金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利用新兴的融资方式,具体可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信贷资金、组织风险勘探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吸纳民间资金用于发展我国的铀矿资源勘探工作。
(四)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应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建议厘清探矿权所有者和采矿权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分别管理,所以在探矿权人申请其探矿权区域内的采矿权时,为了降低探矿权人的风险,保障其权利。一方面,不应是目前所规定的享有优先采矿权,而应是理所当然地享有采矿权,除非该探矿权人自动声明放弃该权利。另一方面,由探矿权转为采矿权应为正常的变更,除必要的手续费用外不应再缴纳其他款项。
(五)完善矿业资本市场建设及矿业权市场建设
加强和完善证券管理部门、股票交易所及金融投资机构对矿业融资政策规则的制定和上市矿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推动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支持和鼓励铀矿勘探公司、矿业公司到矿业资本市场上融资。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为铀矿业项目融资提供贷款,积极研究开发适应矿业企业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此外,矿业权流转制度的完善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能使资本在各主体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用。
(六)加强矿业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
应重点加强矿产储量及相关参数评估确认机构、矿产勘查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确认机构、矿业上市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建设,规范其执业行为。加拿大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矿业资本市场中心,除了他们是重要的资源国这个硬件原因外,还有软件上的原因,如发育的矿业中介组织、良好的法律环境、先进的会计制度、经验丰富的地质和采矿技术专家等。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储量评审中心、资产评估所、矿山设计院、技术经济咨询中心等机构和储量评估师、资产评估师、矿权评估师等具有执业资格的相关人才,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并通过执业实践,可形成较为完善的矿业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总之,通过积极探索铀资源勘查开发渠道,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以保证铀资源地质勘查费用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我国铀资源勘查一定能实现“突破”,并构建起我国自己的安全保障程度较高的天然铀供应体系,确保满足我国核工业对铀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浩.商业性地质融资瓶颈须打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3).
[2] 宋国明.加拿大铀矿勘查工作投资与开发政策[J].国土资源情报,2005(10).
[3] 谈成龙.美国的能源、矿业政策及铀矿业现状[J].中国核工业,2007(06).
[4] 沙景华,佘延双.矿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中国矿业,2008(01).
[关键词]建材非金属 矿产资源 勘查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18-2
1目前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现状
1.1种类的增加
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泥原料、轻型骨料、制砖用页岩、建筑用砂、建筑石材等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材非金属矿工业得以飞速发展。据调查统计,我国已经开发并利用的建材非金属矿的矿产已多达130多种,在这些建材非金属矿产中应用较多的有30―40种。随着我国非金属矿产量和非金属矿产产值不断增长,其增速已超过世界各国,这样就使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品的出口对整体全球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我国建材非金属地质的勘查问题,我国的技术也由过去单纯的探矿转变为探、采、技、工、贸一条龙。这样技术的改变使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矿产开发领域当中,使得我国非金属矿勘查和开发有了全新的面貌。
1.2不足之处的凸显
但是伴随着巨大利益的诱惑,很多企业都投入到非金属矿产的开发。乱挖乱采的现象极为严重,造成了很多地方生态平衡被打破,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在着手制止这样违法现象的出现,广泛推广资源节约的开发意识。
2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现状浅析
2.1我国有关基础地质的研究与资源需求增长简况
最近几年时间以来,我国在研究建材非金属地质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开展了许多的项目研究,例如“高效益建材非金属资源评价”和“全国重要非金属矿资源潜力评价”等。也完成了我国建材非金属分布规律以及治理方法等方面的测定与总结,并对西南、安徽和东北等地的矿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了一套有效的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根据目前来看,我国矿产资源消耗的速度在加倍增长,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是如此。例如:我国的石墨、高岭土和高纯石英等资源,需求量大增,目前需要从外国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2.2目前我国建材非金属矿勘查的遇到的主要问题
2.2.1资金紧张、未成系统
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在建材非金属地质方面的投入换不到整个地质工作投入的百分之一。目前国家比较重视石油和煤矿等资源的投入,导致对建材非金属的重视不够。并且当前虽然有一些基础地质的研究方法,但仍未形成一套高效和统一的研究系统,这也使得建材非金属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2.2.2矿业权政策与勘查规范标准的不足
我国目前对矿产权实行转变后的单轨制,政府统一配置和调控,但是建材非金属矿一般属于二类或者三类矿种类型,一般要通过“招拍挂”的市场方法取得,
这容易对一些小规模的矿业公司产生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公司发展受限,常无法取得突破式发展。另一方面,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并且一些新的矿种也在随着知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被发现,但缺少相关的规范标准,这也使得对建材非金属矿产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应对当前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问题的措施
随着机制的完善,针对当前问题,相关单位应做好应对工作。首先,要加大投入,多方融资,为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奠定稳定的资金支持基础。第二,仍然要加强对基础地质的研究,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专项工作,例如可以重点开展对高纯石英、石墨和硅藻土等稀缺资源的找矿工作,总结规律,开发新的矿源,这样也能有效促使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的工作系统更加完善和高效。第三,要以科技为依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使手段多样化,着力解决当前深部开采难的困境。第四,加强对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加工工艺研究,因为对建材非金属的加工的工艺不够先进,也就使得了大大增加资源被利用的难度,这一点是需要学习和努力的。
4对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4.1国家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作为非金属资源矿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的大前提下,我国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人才的培养,因为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事业还不够完善,需要大量技术型人才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究,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完善。同时政府也应采用不同种类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地质技术人的工作环境,对专长人才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教育,促进技术交流和有关地质勘查方面的科技活动,提高地质技术开发人员的水平。为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保障。
4.2创新科技,重视规范
加强我国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的力度,并在开发利用方面推广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支撑能力。积极引进、吸收国外非金属矿产开发的先进技术,并进行自主创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非金属矿资源地质特区,同时根据对其成矿条件和分布特点,进一步加强区域规律研究,建立带有特色开发工程的矿区带和区域模型。对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和开发的技术规范的严格化,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对加强综合技术和地质勘查信息的研究等方面,需不断找寻创新性的矿产开发思路,从而实现地质矿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4.3加强管理,响应号召
加强我国对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虽然政府多年以来就对非金属矿产资源有了正确的规划和引导,并把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规划融入到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且也制定和实施了各种的保证措施。并一直采用通过审批检测等考察作为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条件。且规定未经审批的公司和个人不准私自勘察和开发国有非金属矿产资源。但是与此同时,其企业和部门仍要坚持强化和完善规划有关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监查机制,维护当前系统和机制的稳定,并促进其不断完善,保证其开发的权威性。
另外,要响应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加西部地质勘查与开发利用,由于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东北市场土地开发利用价值趋于饱和。我国西部地区非金属资源开发虽然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还并未广泛的推广,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很早就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目前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也证实了其确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但是,目前仍要增加在西部地区的设施建设,并且要适时更新和引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使得在资源丰富的新疆地区充分推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在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产业整体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5结论
在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问题上,一直一来都有许许多多的专业人员为此而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结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也制定了有效的技术开发战略,实现了我国非金属矿产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趋于完善。相信通过一批批为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而工作的人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定会再创辉煌,取得不俗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孙宜朝,张清平. 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与开发利用几点认识[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S1:21-23.
[2]杨海明,高学渊. 甘肃省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05:5-6.
[3]田文国,樊文军,潘丽. 新疆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 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编辑部.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编辑部:,2009:6.
[4]陶维屏. 中国非金属矿产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A]. .中国地质工作发展规律研究[C].,2010:15.
关键词:GPS-RTK 载波相位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30-01
GPS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由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嵌软件构成,是一种全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其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通过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坐标。GPS RTK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能够实时地完成厘米级定位精度和不通视情况下远距离测量坐标,且没有累积误差,测量精度较高。优点为工作模式简单,需要不多的测量人员,定位速度快,操作简便,综合效益高等。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进行地质矿产建设的前提,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工作效率的快慢均对后续的矿产勘查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传统的测绘技术,外业工作量极大,效率较低,且精度有时不能得到满足。鉴于GPS RTK技术在各方面的优越性,其在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矿区控制点加密、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钻孔、探槽等测量。
1 GPS-RTK简介
1.1 GPS-RTK原理
GPS-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可在野外获取点位厘米级的水平精度。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1.2 GPS-RTK优点
(1)测量过程直观透明,可实时动态显示测量成果。能够及时查看坐标定位,并使三维实时动态放样、快速成图等问题得以解决。
(2)观测时间短。在观测条件良好时,可在2s~5s内求得高精度的测点三维坐标
(3)全天候作业。只要在测点能够接收到4颗GPS卫星信号,则在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作业。
(4)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减少劳动工作量。GPS-RTK测量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
(5)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适应各种地形。各站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观测值,误差不会积累传播。
1.3 GPS-RTK数据处理
根据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分析下载的数据,查看是否各测回值满足要求,收敛误差满足要求等,点属性是否齐全。当一个点或一组点成果经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重测或补测。重、补测应按原设计方法、精度要求进行。对多测回数据求平均值后,编辑成一定格式,或制作表格直接输出,或制成GIS数据源产品,提供GIS数据库使用。
2 GPS-RTK测量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GPS RTK测量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其在地质勘探工程可以完成多项工作。
2.1 控制测量
目前,GPS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立各种级别、不同用途的GPS控制网。在这些方面,GPS定位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的控制测量方法,成为了主要手段。与常规的方法相比,GPS在布设控制网方面具有测量精度高、选点灵活、不需要造标、费用低、全天候作业、观测时间短、观测和数据处理全自动化等特点。
2.2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地质勘探工程所用图大多是1∶2000或1∶1000地形图。用传统方法测图,工作量大,速度慢,花费时间多;用RTK测绘,具有采集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测图的难度,省时又省力。
2.3 野外剖面测量
地质人员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标出地质勘探剖面后,测量员利用RTK测量就能很方便地实测并绘制出本条剖面图,且精度较高。
2.4 勘探工程放样测量
采用RTK测量技术进行放样,只需将所要放样的坐标输入RTK手簿中,系统就会定出放样的点位。
3 GPS-RTK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1)在山区和树林较密地方使用RTK作业,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收不到基站信号或者时有时无、数据初始化慢且易丢失、测量用时较长。对于这种情况,主要解决的办法:①要选好基站,要开阔,功率开到最大,电台天线尽可能架高。②把移动站天线尽可能架高③架双基站工作④联合全站仪作业。
(2)天空环境影响。白天中午,受电离层干扰大,共用卫星数少,常接收不到5颗卫星,因而初始化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可见选择作业时段的重要性。
(3)数据链传输受干扰和限制、作业半径比标称距离小的问题。RTK数据链传输易受到高大山体和各种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严重影响外业精度和作业半径。另外,当RTK作业半径超过一定距离(一般为几公里,每种机型在不同的环境又各不相同)时,测量结果误差超限,所以RTK的实际作业有效半径比其标称半径要小很多,工程实践和专门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把基准站布设在测区中央的最高点上。
(4)初始化能力和所需时间问题。在山区、林区等地作业时,RTK卫星信号容易被阻挡、容易造成失锁,采用RTK作业时有时经常需要重新初始化。这样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都受影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选用初始化能力强、所需时间短的RTK机型。
(5)高程异常问题。RTK作业模式要求高程的转换必须精确,但我国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存在较大误差,在有些地区还是空白,这就使得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海拔高程的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精度也不均匀。
(6)电池电量的影响。RTK耗电量比较大,电池容量小,作业时间不长久。有些条件困难地区,用电紧张,作业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没电可用。而且电池电量不足,还会影响到RTK的发射、接收信号,导致作业效率低,成果精度不高。解决这类问题就是选择可以外接电源的仪器,用电瓶代替普通的电池。
4 结语
GPS-RTK能实时地定位出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可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控制测量、点位测量等。以其快速、高效、节省人力、不受天气、地形和通视等条件的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公路等工程测量。
关键词:老挝;钾盐矿床;开发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464(2016)02-0000-00
话说钾盐,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钾盐,是我国矿产资源中的一大缺陷。缺钾,已关系到一个大国的饭碗。找钾,就成为地质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2000年以来,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率先“走出去”,奔赴老挝找钾盐。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现了找矿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交了勘查成果报告、序列专著[1-2]及论文[3-4]等成果,为老挝寻找钾盐提供靶区及详实的地质基础资料。15年来,在云南省地矿局原工作区域内及勘查成果的指导下,近10家中国企业走进老挝,从事钾盐勘查开发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为创建我国钾盐资源境外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1钾盐资源概况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地理坐标(极值)为东经100°05′—107°42′、北纬13°54′—22°30′,面积2368万km2。钾盐矿是老挝的优势资源,主要分布于老泰边界湄公河沿岸的平原地带,在万象市、万象省、波里坎赛省、甘蒙省等均有产出。该成矿带属于泰国呵叻高原北部沙空那空盆地的北东边缘,大地构造位于印支陆块中之万象—巴色微陆块(Ⅲ2),是泰国—老挝钾盐富集区之一。区域内多为第四系冲积物(Qhal)覆盖,下伏基岩划分为3个组。班塔博组(E1-2bt)为盐系盖层,由灰紫、砖红色微—细粒岩屑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含粉砂泥岩组成,厚度>164m,属河流沉积。塔贡组(E1tg)为含盐地层(甘蒙地区称农波组E1nb),由膏盐岩与陆源细碎屑岩组成3个明显的沉积旋回,划分为3个岩性段、6个亚段,属泻湖沉积。班塔拉组(K1bt)为盐下地层,由浅灰白、灰紫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及少量石英质砂砾岩、复成分砾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厚554m,属河流沉积。钾盐矿的主矿体产于塔贡组下段膏盐岩亚段(E1tg1-1)上部,呈层状产出。主矿体埋深7880~52830m、平均27257m。主矿体厚428~23788m,平均5024m,矿段厚度变化系数为4391%~9462%。矿体直接顶板多为塔贡组下段膏盐岩亚段上石盐层(E1tg1-1-4),厚027~2197m。直接底板均为塔贡组下段膏盐岩亚段下石盐层(E1tg1-1-2),厚18096~33030m。大部分钻孔中见有厚008~1200m的石盐岩夹石。矿石矿物以光卤石为主[5],钾石盐较少。脉石矿物以石盐为主,水氯镁石、溢晶石、石膏、硬石膏、泥质物次之。矿石化学成分以KCl、NaCl、MgCl2为主,CaCl2、CaSO4、Br和水不溶物较少。单工程氯化钾质量分数为970%~3076%,平均1510%。矿段品位变化系数为1360%~3765%。矿石类型以光卤石矿石为主,钾石盐矿石较少。光卤石矿石的氯化钾质量分数为1419%~1518%,平均1485%。钾石盐矿石氯化钾质量分数多为2973%。老挝钾盐属碎屑岩系中的钾盐矿床,为海源陆生。含钾卤水主要来自南部呵叻盆地。钾盐矿通过海水的持续补给、经自身浓缩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沉积矿床之一。
2勘查开发现状
自从2000年中老两国政府在万象正式签署《中老两国合作开发老挝万象地区钾盐的原则协议》后,至今已有15年。在此期间,有数10家中国企业走进老挝,洽谈钾盐矿勘查开发事宜。至今已有8家中国企业在老挝拥有10个钾盐矿勘查区块(含普查、勘探),总面积达168416km2(表1)。钾盐矿区块主要分布在万象平原(8个区块)、甘蒙平原(2个区块)。各区块内地质工作程度均达勘探,探获的121b+122b+333(或331+332+333)资源/储量均达超大型矿床规模。迄今为止,老挝全区已探获333以上氯化钾(KCl)资源/储量40亿t,远景资源量大于100亿t。老挝钾盐矿的开发论证工作始于2005年。在此期间大量的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参与了钾盐采矿及提取工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及研究成果。目前,4家中国企业在老挝拥有6个钾盐矿采矿证(万象4个、甘蒙2个),总面积为19407km2(表1)。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主要为:1)以中寮钾盐(云天化集团)为代表的“地下旱采—正浮选—回填”工艺;2)以中水钾盐(中水电集团)为代表的“地面水采—浓缩—结晶”工艺。中国企业在老挝已建成氯化钾生产装置[6]为:万象地区中寮钾盐5万t/a、中水钾盐12万t/a,甘蒙地区开元钾盐50万t/a、中农集团10万t/a。已建成氯化钾生产装置总产能达到77万t/a。各企业正在论证筹划二期建设,远景发展规模将达715万t/a。此外,已完成资源勘查尚未获取采矿证的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办理之中。未来老挝钾盐开发企业将更多,规模会更大[7]。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勘查开发境外矿产资源,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8]。然而,回望中国企业10多年艰辛的老挝钾盐之路,在地质找矿的喜悦背后,却被采矿技术、提取工艺、辅助能源供给、产品运输、钾盐价格持续低迷等诸多因素所困惑,影响了老挝钾盐的开发进程。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也值得深思。1)中国企业拥有的矿业权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老挝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万象平原、甘蒙平原,共有10家企业拥有钾盐矿矿业权(中国企业9家、越南企业1家),总面积211473km2(万象平原8家,计150074km2,甘蒙平原3家,计61399km2),矿业权区块面积几乎覆盖了万象—甘蒙平原的整个盐系地层分布区。2)探获的氯化钾(KCl)资源储量大、服务年限长。自从2000年中老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开发老挝钾盐协议后,已有9家中国企业走进老挝,签署协议获取矿业权并进行钾盐矿的勘查开发。这些企业先后在万象平原、甘蒙平原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探获的333以上氯化钾(KCl)资源/储量达40亿t。若以生产规模1000万t/a计算,探获的总资源量可供生产厂家服务年限长达200a(资源综合利用率按50%计算)。3)光卤石型矿石的生产工艺尚未成熟、生产的工程化尚未形成、显现出开发工作滞后。通过地质勘查资料获知,老挝钾盐矿床的矿石类型以光卤石型为主。虽说从光卤石(KCl•MgCl2•6H2O)中提取氯化钾(KCl)已有完整的生产工艺,但钾盐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其原因在于,每生产1t氯化钾(KCl)产品,将产生副产品氯化钠(NaCl)尾盐3~4t、氯化镁(MgCl2)母液6~7t[9]。氯化钠、氯化镁利用价值低,不可以纳入目的产品,只能作为生产废弃物排放。为此,废弃物的排放已成为老挝钾盐规模化开发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国科研技术机构进行了多方研究与论证,提出钻孔选择性溶浸、采矿坑道回填、地下深部回灌等方法。目前,尚未得到较好的工程化应用。4)钾盐开发投资大、成本高、投资返本周期长。老挝钾盐资源的开发经济性是企业投资主体。现有不同工艺的产业化开发数据均表明,其生产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副产品难以利用,必须再加工后回填井下,加工成本已经大于钾盐的生产成本。在一定时期内,要实现老挝钾盐矿的大规模开发,经济性很难得到解决。5)能源供给对钾盐开发的影响。能源(煤炭)是钾盐生产的配套资源,而老挝是一个相对缺煤的国家,钾盐开发所需的煤炭资源不能完全自给,部分依赖于从越南或中国进口。公路运输煤炭,运距长、运力小、成本高,制约了钾盐生产企业的发展。
4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1)勘查投入过大,工作程度过高,探明的资源储量过剩,大量资源近10年内不可能开发,或开发难予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资源储备过多、禀赋条件不理想,应审视新申办矿业权,控制钾盐资源的勘查投入。2)钾盐开发的规模化及工程化尚未形成,技术、环保、经济三者的有机统一还有差距[10]。目前,4家中国公司拥有钾盐开采证,已建成5万~50万t/a不等的钾盐生产装置,总产能可达77万t/a。但各企业均未按建设规模生产,实际产量不足一半。因此,老挝钾盐开发应统揽全局,控制现在氯化钾生产装置总产能规模,不宜再建新厂或再大规模开发。3)中国钾盐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钾肥(折氧化钾100%)总产量突破500万t,2014年钾肥(折氧化钾100%)总产量达61047万t,自给率超过50%。国内钾盐产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钾盐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也将会影响国际钾肥对中国市场的重新定价以及减少市场份额,最终导致产品过剩以及价格下降。4)加强开发技术工艺的研究,着重解决钾盐矿在采矿、加工、回填的工程连续化问题,尤其是对开发的副产品氯化镁等回填以及深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尽可能减少副产品等废弃物的排放,发挥其各类资源的优势。5)加强矿床伴生溴(Br)资源的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研究,是提高钾盐矿资源综合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溴虽仅为伴生元素,但其含量(平均品位02%)已高于综合利用指标的一个数量级。应结合提钾工艺对伴生溴进行综合回收,充分利用和展示矿床的自身价值,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6)加强老挝—泰国含盐盆地演化和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在钾镁盐矿成矿区域内,研究钾石盐成因及分布规律,寻找钾石盐型钾盐资源,探求钾石盐资源储量。7)泰国沙空那空盆地和呵叻盆地赋存着丰富的钾盐资源,随着中泰两国政府就共同开发钾盐协议的达成,中国企业将进入泰国进行钾盐的勘查开发,必将会影响老挝的钾盐开发及钾盐市场。8)煤炭是钾盐生产的配套资源,虽说老挝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但基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尤其是老挝中南部钾盐矿分布区亦有煤炭资源的产出。应积极申办煤炭资源矿业权区块,加强地质研究及勘查找矿工作,探获煤炭资源储量。9)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将助推泛亚铁路的建设。中老铁路(泛亚铁路中线)已列入国家计划并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会使资源的运输变得更加便捷,运输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郭远生,吴军,朱延浙,等.老挝万象钾盐地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6891
[2]袁见齐.钾肥与钾盐矿床[M].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3]朱延浙,吴军,黄晓林,等.老挝万象钾盐勘查及创新成果[J].中国地质,2007,34(增刊):2024
[4]朱延浙,吴军,严城民,等.老挝万象平原含钾地层的岩相古地理[J].盐湖研究,2008,16(2):16
[5]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S].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6]曾波,廖晓君,李骥.老挝钾盐矿5万t/a氯化钾生产关键技术[J].云南化工,2013,40(6):612
[7]魏成广.重新审视钾盐产业的发展[J].中国钾盐工业,2012(4):79
[8]韩云,段怡春,李莉.中国矿业“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取向[J].资源与产业,2009,11(1):1013
[9]朱明松.老挝钾盐矿资源规模化开发的总体思路[J].云南化工,2013,40(6):13
杨衍忠同志此次捐赠的文稿是其一生辛勤耕耘的结晶。其中关于地质找矿方面的文稿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等方面的原始资料、阶段性成果资料,最终成果资料及其研究的成果、认识和工作建议等,总共有2850万字。近日,我局组织专家对文稿进行了初步的清理,作出初步评价如下:
一、文稿的主要内容
杨衍忠同志捐赠的与地质矿产工作有关的文稿主要有6方面的内容。
1、基础地质资料文稿。包括江西南部岩浆岩卡片共4册,共计表445张,插图1322张,文字约42.9万。江西南部岩浆岩卡片共整理出了1360个岩体,详细列出了各岩体出露面积,产出形态,接触关系及分布等。其中,赣南各县市岩体卡片共整理出499个岩体。岩体内带蚀变119处,蚀变矿物26种,并对66个岩体矿化信息进行了总结,统计了22期次共51个岩体稀土氧化物含量,同时对其中35种岩体进行了密度统计,58个岩体进行了磁参数统计。
2、矿产地质资料文稿:共计159册,约790万字。其中,编写和摘录的各类区域地质矿产报告及插图附表32册;各类地质设计及报告55册;矿点检查、查译共11册;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式及成矿远景评价总结16册;学习笔记5册;工作手册及野外工作草稿3册;论文1册;其它各类资料36册。该部分文稿重点对江西及赣南区域地质及矿产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了赣南锡多金属矿、稀土矿矿床成因,并对钨、稀土及非金属矿进行了远景评价,总结了铀矿的找矿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方法、手段。
3、赣南地区地质矿产卡片:共51册,约360万字。其中赣南九县市及东西部矿产资料3册,矿(化)点共1488处;研究性报告及编图资料卡片9册;赣南卡片摘录资料22册,整理成集的赣南地区矿产卡片8册,共收录各类矿(化)点1055处;1:20万图幅矿产卡片3册;其余矿产分类卡片14册;赣南各县1/5万地质矿产略图共36幅。主要对赣南各地区的矿(化)点的名称、位置、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合、主要矿物成分、矿床类型及规模、矿石品位和储量、工作程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
4、物化探类资料文稿:共计172册,约588万字。其中,赣南部分矿区物化探工作情况27册;赣南1/5万—1/10万土壤、自然重砂、水系沉积物异常情况56册;赣南地区航磁异常情况18册;赣南地区物化探工作概况17册;各类物化探报告、小结26册;其他类资料(如物化探规范)17册;赣南土壤、自然重砂、水系沉积物异常登记表10册,登记了赣南航磁异常548处,赣南土壤异常168处,赣南自然重砂异常221处,赣南水系沉积物异常1513处(铅异常202处、铜异常174处、钨144处、银异常150处、锡112处、金异常370处、锌361处);地震资料1册。
5、综合类文稿:共548册,约400万字。包括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分析。通过对矿产资源的情况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6、赣南地区18个县(区)矿产综合成果。其中赣县及章贡区已基本编写完成,其余16个县为矿产卡片手稿。赣南18县(区)共整理编辑出2974处矿(化)点,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铋、煤、铁、铍、锰、钴、镍、钽铌、镓、铷、钒、钍、稀土、独居石、绿柱石、锆石、硅石、钾长石、砖(瓦)粘土、耐粘、瓷土、石材等;整理出岩浆岩分布数量达508处,出露面积达17831.03km2,各县(市)矿产点插图或附图231幅,记录矿产信息文字达600万字。如赣县白石――山溪地区地质矿产略图及其说明中,在约5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收集综合整理了60个矿产点信息,其中有钨矿点5个,多金属矿点14个,稀土矿点9个,锆石矿点1个,铀矿点6个,金矿点1个,铌钽矿点4个,石灰岩矿点3个,硅石矿点2个,萤石矿点3个,装饰石材矿点3个,钾长石矿点2个,水晶矿点1个,电气石矿点1个,风化瓷土矿点1个,高岭土矿点3个,煤矿点6个。
二、文稿的价值评述
1、杨衍忠同志捐赠的地质资料文稿,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图文并茂,涵盖了赣南地质矿产的主要方面,相当于一个赣南地质矿产方面的资料库,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矿”。其中,对赣南地区岩浆岩资料的汇编,矿产资料卡片汇编、物化探异常汇编等,皆填补了赣南地区在该方面的空白。对于赣南地区地质矿产勘查规划,指导地质找矿,以及减少地质找矿成本,提高地质找矿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2、文稿对赣南地区各类矿点及物化探异常点进行了筛选,并建议优先安排重点查证的有310处,其中矿点117处,航磁异常点15处,土壤异常24处,自然重砂异常14处,水系沉积物异常140处(其中银异常29处,铜23处,铅25处,锌38处,钨15处,锡10处)。这大大缩小了找矿靶区,对于进一步在赣南地区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具有重大价值。
近年来,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已在会昌岩背地区探明大型锡矿1个(锡坑迳锡矿,锡储量5万吨),中型锡矿1个(矿背锡矿,锡储量2万吨),在于都银坑地区探明大型金银铅锌多金属矿1个(牛形坝矿区,金储量超20吨,银储量近1000吨,铅锌储量40万吨),在赣县-定南地区探明大型稀土矿1个(稀土储量近16万吨)。仅上述四个探明矿区的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就达约420亿元,而这四个新探明矿区,无一不与杨衍忠同志早先提出的310处值得进一步工作的矿点或异常点不谋而合。因此,杨衍忠同志提出的建议值得高度重视,其价值不可估量。
【关键词】地球化学模式;成因分类;原生模式;次生模式
0.前言
所谓地球化学模式指的是元素在地球表面或者地下分布的一种样式,从当前对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发展水平来看,已经能够很轻松的发现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模式但是却很难对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准确详细的解释,这也是困扰许多从事勘察化学研究的学者、专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篇论文主要从地球化学模式的成因角度对地球化学模式分类进行探讨,简单的叙述不同成因下的地球化学模式。
1.按照成因不同对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分类
按照成因不同可以讲地球化学模式分为原生模式与次生模式,所谓原生模式指的是在原固结岩石中存在的地球化学模式,而所谓的次生模式则指的是在原生模式在地表风化的作用下转移到各种地表介质中的一种地球化学模式。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化学模式进行叙述。
1.1原生地球化学模式
由于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定义及实际应用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本篇论文中的原生地球化学模式指的是各种岩石中的化学元素,而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又可以分为同生模式和后生模式。同生模式是指与围岩同时形成的分散模式,后生模式指的则是元素以一定的方式进入基质岩石中所形成的分散模式。而从地球化学模式形成的原因来看,同生模式是在火成岩浆的群儒、沉淀作用或者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同生异常通常是表现为大到与整个矿源层相当的地球化学省或者地球化学域,小到和局部岩体相当的局部异常。后生模式指的是在热液分散作用下所形成的分散模式。其中而形模式与围岩模式在我国的研究中被统称为扩散模式。这种后生模式的异常通常是变现为局部原生晕。此外渗滤模式对于矿体勘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渗滤模式是原生晕组成分带与几何形态建立的基础,因此对渗滤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寻找隐伏矿床带来帮助。
1.2次生地球化学模式
次生异常指的是岩石中的矿体以及原生异常在风化作用下其含有的元素受到浸蚀而从原地点分散出去并进入到表生环境介质中。
与原生地球化学模式相同的是次生分散模式也分为同生模式和后生模式。所谓同生模式是指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分散模式,而后生模式指的是晚于介质形成的分散模式。在同一种介质当中,同生分散模式与后生分散模式可以同时存在。同生模式与后生模式的分类是根据时间而进行的,次生模式又可以根据其形成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形成方式不同次生模式在最初的研究中可以分为水生模式、碎屑模式及生物成因模式三种,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人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次生模式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因,单纯的用最初划分的三种类型已经很难全部概括,因此气成模式与物理化学模式也被人们纳入到次生模式的成因中来。
次生模式中的水生模式是一种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元素的液体搬运而此形成的一种异常模式。碎屑模式则是由水、冰、风的机械搬运以及重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模式。生物成因模式则是由植物代谢将元素从土壤中积累,在植物体中形成的一种模式。
上面说到次生化学模式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就简单的叙述一下次生模式形成的过程。一般而言次生化学模式的形成需要经历元素释放、元素结合、元素搬运及元素固定这几个过程。
在此生化学模式形成的最初就是元素释放,元素从原生矿体后者原生晕中被释放出来这些释放出来的元素为之后的搬运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元素释放的或承重有些可以直接形成次生异常。通常来说在元素释放过程中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的碎块会对元素的释放产生影响。物理风化对于元素释放的影响一般是出现在干旱、高寒及地形切割地区。温差变化所引起的岩石收缩及膨胀、冰川摩擦、河流冲刷和风的侵蚀等都是风化的过程。而化学风化则是一种通过水、生物、气体对岩石进行氧化剂溶解从而使元素释放出来的过程。而生物风化可以之间通过产生微生物、有机物的方式来对元素进行溶解释放又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来加速岩石的物流风化从而实现元素的释放。
经历了元素释放之后就进入了元素结合的过程中。那些被释放出来的元素可以直接形成独立矿物而进入元素搬运的阶段,也可与其他的介质进行结合然后进入搬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元素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吸附、溶解也可以是吸收。这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属于物理形式,溶解属于化学形式而吸收则是属于生物形式。物理形式的元素结合主要是胶体的吸附、粘上吸附和微气泡表而的吸附。化学形式的元素结合则是元素通过在地下水、地表水中的溶解,与水中存在的离子等形成可溶性的溶液。生物形式的元素结合则是依靠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来实现的。
元素被释放之后可以呈现出独立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结合,此后就进入了元素的搬运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元素会被各种物理营力,化学营力和生物营力所搬运。此后就是元素的固定过程,但是这个固定也只是暂时稳定的一种状态。元素的固定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主要有水动力减弱、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的吸附、有机物结合、生物累积。
2.结论
对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矿体受到风化剥蚀时,从矿石中分散至周围介质中,使其在周围介质中的含量增高的现象或者是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矿石沉积后,残余热液继续向前缘的围岩中分散,导致围岩中元素含量增高的现象是勘察地球化学家所致力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指的就是元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浓度、变化梯度、均匀度及存在形式有别于四周广大范围内的元素分布特征。对地球化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追索找寻矿床,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讨地球化学模式的分类及成因对于研究异常的此乃构成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球化学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类型,本篇论文研究的是按照成因不同进行分类的地球化学模式,对原生模式及次生模式的成因进行探讨,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1]谢学锦.走向21世纪矿产勘查地球化学[M].地质出版社,1999.
论文摘要: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及其集成化应用,也涉及方法论和其它问题。因此,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的要求,不但是地质信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主要动力。
0引言
当前,伴随着一般信息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起,地质信息科学已经逐渐形成雏形。这是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它的形成与地质学和地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和促进密不可分。历史分析的结果表明,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改造、融合、集成和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的过程。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
1.1 信息处理技术地质测绘、钻探、山地工程等所获取的数据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数据源,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起点,这些数据包括搜集到的早期勘察数据和现阶段地质勘察获取的状态数据,不但具有多来源、大数量、多种类、多层次、多维和多应用主题等特点,同时又具有可采集性、可存储性、可管理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可信息化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勘察数据获取、勘察数据整理与管理、勘察图件制作、地质体空间分析、勘察成果编制、管理与查询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对应一种或数种信息技术,如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可以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勘察图件的制作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或GIS技术来实现,地质体空间分析可以用三维建模与空间分析技术来实现,勘察成果的编制可以通过数据库中资料的组合来生成,成果的查询检索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1]
1.2 信息处理方法数据采集是整个处理过程的起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之一。所采集的数据包括可以搜集到的前期资料和工程勘察获取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直接录入、导入与二维平面图或三维模型绑定输入等四种方式来进行处理。报告、汇报、归档部分是指利用数据库、二维辅助制图和三维模型与空间分析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等勘察成果,并对所取得的成果数据进行审查汇报,最后把成果进行数据库管理和归档。以上这些工作全部处在标准化体系的制约之下,这些标准包括工程勘察规范、数据编码标准、图层设置标准等等,同时这一过程被网络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造,从而组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处理流程①数据采集阶段。在确定了工作目标后,首先搜集工作区域的各种已有资料,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在可能的工作区域内进行野外考察,进一步确定工作区域。在基本确定的工作区域内进行野外测量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钻探、物探、地质试验和可能的山地工程等工作。这个阶段主要是获取工作区域内地表、地下的各种地质资料。②室内整理阶段。室内整理阶段是对获取到的地质资料进行校对、分析和分类的工作,使获取到的数据条理分明,便于后期工作的使用。
这一阶段可以滞后于数据采集阶段,也可以与数据采集阶段同时进行。③分析处理阶段。分析处理阶段主要是利用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各种地质图件的编制,对野外勘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等,为下一步勘察报告的编制提供各种资料。④编制报告阶段。工程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勘察报告,这一过程主要依赖地质技术人员对地下地质空间的感悟与工作经验,充分利用获取的数据和前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处理成果来编制工程勘察报告。⑤成果审查与汇报阶段。这一过程是对整个勘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如果分析不够充分,要返回到分析处理阶段进行更充分的分析处理,如果分析结果缺乏足够的数据,要返回到数据采阶段,进行补充勘探工作,直到审查通过。⑥资料归档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资料和勘探成果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工作。这部分资料同时也是其它工作的资料依据。从信息处理角度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三部分,其中数据管理包括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对数据应用的结果进行管理,数据应用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空间模拟与分析、地质图编制和报告编制等。 转贴于
2实现地质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实现信息集成化。其原则和出发点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各个信息处理环节相互衔接,数据在其间流转顺畅,能够充分共享。系统有了这样的的整体性,即使在系统中每个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过综合与协调,仍然能使整体系统达到较完美的程度。从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实现的逻辑结构看,系统集成的内容包括:技术集成、网络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结果。
3结语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种信息技术及其集成化应用,也涉及方法论和其它问题,要求深化对地质信息机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工程地质勘察的信息化需求,也是地质信息科学发展的动力,促进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工程(地质)勘察的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地质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其它地质与矿产勘查领域的成果,并且逐渐融入地质信息科学的总体发展轨道,伴随着地质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天体撞击;震旦纪;寒武纪;生物演化
0 引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勤文研究员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道一研究员,介绍天体撞击地球具全球性的重大事件有三次,即白垩纪与第三纪(现称古近纪)之间、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 撞击的标志有铱正异常,有时有铂族元素锇正异常,碳同位素(δ13C)负异常(图1),撞击界面岩石中有冲击地质现象和地外成因的微球粒等。
1 华南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天体撞击事件
1982年瑞籍华人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许靖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孙枢研究员,在《地质科学》第1期发表了《寒武纪生物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论文,称1982年美国联邦地质局吴景祯博士在三峡地区标准剖面前寒武纪/寒武纪界面之上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铱异常;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研究员也著文称,吴景祯博士“披露了湘西石煤层铱异常特别高”。之后许靖华对宜昌以西20公里三峡标准剖面富铱层位12米厚的地层中采集了六块标本,分析证实,在紧挨着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上的黑色粘土中有铱和锇的较高含量正异常,在富铱层位处有碳同素负异常。后来他在云南昆阳磷矿区相同层位采样也有碳同位素负异常。昆阳和三峡地区相距有千余公里,同时在华南许多地方这个层位附近也都发现有铱异常和碳同位素负异常(图2)。
按以上资料,许靖华等认为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之前,在华南有一次巨大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同时将前寒武纪/寒武纪界面处碳同位素负异常解释为“死劫难波动”,即是当时的海洋中几乎没有活的有机体,使前寒武纪晚期的生物遭到灾难性的毁灭,例如距今5.9亿年的“埃迪卡拉”软体动物群的绝灭就是一例。
2 张家界天门山震旦纪/寒武纪界面的天体撞击事件
天门山的天体撞击事件是华南撞击事件中的一个点,1998-2004年中国科学院原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黄怀勇等研究员,根据许靖华等的前寒武纪/寒武纪界面可能存在的天体撞击事件及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地区的矿产勘查资料,对天门山地区的“天体撞击”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了论文:
《建议在湖南寻找与陨击作用有关的金刚石》,《中国地质》1998年6期;
《天门山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事件沉积序列的初步观察与对比分析》,《大地构造成矿学》23卷1期,1999年;
《天门山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可能撞击事件目标地层展布与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6卷3期,2002年;
《天门山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地外撞击事件痕迹》,《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8卷1期,2004年。
归纳以上论文,对天门山地区得出三点认识:
第一点,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上的寒武系底部镍钼矿层有碳同位素负异常,铱(Ir)、铂族元素锇(Os)正异常(表1,图3)。
第二点,湖南省地矿局405地质队1975年提交的《湖南省大庸县天门山矿区大坪—晓坪矿段镍钼矿地质详查报告》,对震旦系/寒武系界面之下的震旦系灯影组描述为:“底部和下部为破碎泥质白云岩,中部为砾状白云岩,上部为厚层状白云岩,顶部有燧石层,与寒武系接触面不平整,有侵蚀洼坑”。1998年5月王道经研究员等到天门山先后观察了后坪、岩板溪自生桥、晓坪、大坪、田坪、毛家山和永顺县青坪等处的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所见与405队的描述基本相符。即“围绕天门山向斜分布的灯影组顶部,即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下伏岩层中的角砾状白云岩普遍存在。在岩板溪自生桥、汪家寨、大坪等处,角砾状白云岩中还夹杂有大量黑色燧石角砾,有时还见到类似黑色页岩的物质沿白云岩角砾之间的缝隙灌入的沉积岩脉,黑白分明,十分醒目”。
第三点,王道经研究员等在环绕天门山向斜震旦系/寒武系界面的观察中,重点研究了赵家剖面天体撞击标志,主要有两种:
①宏观外力撞击作用地质痕迹,有巨大砾裂、原地角砾、沉积岩脉。
巨大砾裂(图4a),砾石长轴长约25cm,位于震旦系白云岩顶面,大都为白云岩,隙裂宽约5cm,其中充填寒武系底部含磷质黑色粘土岩。
沉积岩脉(图4b),岩脉直接灌入界面之震旦系白云岩顶面,岩脉宽约6cm,岩性是界面之上的寒武系底部之岩泥物质。
原地角砾(图4c)存在于界面之震旦系白云岩中,最近笔者等前往考察,所见界面很清楚(图5),界面之下震旦系白云岩为角砾状(图6)。
②微观天体撞击留下的陨石物质,有微球粒玻璃陨石、微球粒撞击玻粒和陨石碎屑残迹。微球粒直径0.05-1毫米,边界清晰且与周围的围岩物质完全不一样,经鉴定主要是蚀变辉石和蚀变橄榄石类,还有冲击玻璃成份,按此分为微球粒玻璃陨石(图7)和微球粒撞击玻粒(图8);同时在界面处的震旦系白云岩中有陨石碎屑残迹(图9 ),其主要成份也是橄榄石和辉石,这些碎屑完全与沉积围岩性质不同,并且存在陨石特征的球粒结构。
根据天门山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界面处的铱、锇、碳同位异常及其能与华南广大区域内的界面特征进行对比,特别是研究得比较详细的冲击砾裂、冲击角砾、冲击岩脉,微球粒撞击玻粒、微球粒玻璃陨石,以及陨石碎屑残迹现象这些直接证据,表明在震旦系/寒武系界面上曾经发生过地外撞击事件。
3 天体撞击事件对生物演化的意义
1859年达尔文以其多年研究成果《物种起源》的出版为标志创立了地球生物化论,其基本点是“进化是一个稳定、渐变和连续的过程”、“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从某一种原始类型传下来的”。可是就已经被当时的科学界所认知寒武纪生物骤增,不仅是生物由上帝所创造的“神创论”要扼杀“进化论”的有力依据,也使一些非神创造论的学者提出怀疑,就是达尔文本人也感到困惑。他在《物种起源》最后一版中写道:“为什么整群的近似物种好像是突然出现于寒武纪?虽然寒武纪之前生物就出现在这个地球上,但为什么寒武纪之前的巨大地层系统中没有寒武纪生物祖先的遗骸呢”?为此达尔文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这种可能首先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理论解释”。
达尔文以后的100多年里,被恩格斯称为六大基础科学的地质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古生物化石有许多重大发现: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距今5.15亿年的布尔吉布斯动物群,1947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距今5.9亿年的埃迪卡拉动物群,1973年在我国云南晋宁发现距今5.4亿年的梅树村小壳动物群,1983年在我国云南发现距今5.3亿年的澄江动物群,1995年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发现了距今5.5亿年的纳米比亚动物群。其中除埃迪卡拉动物群是前寒武纪末外,其余都是寒武纪早期。以这些动物群的出现为标志被称之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其中我国古生物学者发现和研究的 “澄江动物群” 被全世界古生物工作者所认同和充分肯定,最终定音“寒武纪生物大爆炸”。果不其然如达尔文所预料,时至今日,“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仍是神创论者反对进化论的理由。还有不少的非神创论的学者也对进化论提出了怀疑,但更多的学者在研究通过什么途径解释“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完善进化论。
试图解释“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原因,以完善生物进化理论的论述层出不穷。如达尔文寄希望在未知的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其祖先遗骸、“大不整合面”、软体动物难成化石、“间断平衡”、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初步解释、生物收割假说、生物进化的两种程式、“雪球”地球冰期后的升温,等等。这些论述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初步解释”的基因突变理论符合现代科学理念,认为生物体内有一种热休克蛋白90(HSP90),它具有累积很多核糖核酸(DNA)突变的功能。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故又称为“遗传微粒”。它能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的DNA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热休克蛋白90使一个生物种群能积累很多DNA突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生物的外观改变,但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即受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的诱发,一下子释放所累积的DNA突变,就使各种不同形态的生物体几乎同时形成。“寒武纪生物大爆炸”就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诱使热休克蛋白90一下子释放DNA突变的结果。现有的科学研究认为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天体撞击造成了寒武纪的极端环境条件,是释放DNA突变的诱因,是它造成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从此开始地球生物才能进化到人类。
参考文献:
[1] 黄怀勇,王道经等. 天门山震旦/寒武系界线上可能撞击事件目标地层展布与分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3)
关键词: 地质特征;陈耳金矿;陕西洛南县
Abstract: ChenEr gold mine is located in xiaoqinling gold mine in the field, for a ductile shear zone mode pulse shape gold deposits. Deposit ore-bearing horizon for too ancient too HuaQun, non-industrial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toughness by a brittle shearing take control, mainly occur in piec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band and fracture zone. Ore type for gold-pyrite-the gangue the type and gold-many metal sulfide-the gangue English type. Ore-forming materials from too HuaQun formation and yanshanian of magmatic rocks.
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nEr gold; Shaanxi LuoNaXian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陈耳金矿行政区划上属于洛南县陈耳乡管辖。该矿床是1966年由陕西省地质六队发现,现探明储量17223 Kg,矿床的平均品位为5.87g/T~8.69 g/T[1]。该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小秦岭,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地之一。对其矿床特征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有效地进行矿区评价,并进一步指导区域找矿。
1.区域地质背景
陈耳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断隆的南侧,在成矿区划上属于小秦岭矿田的一部分。该区南北两侧近东西向分布巡马道-小河断裂带和太要-故县断裂带以及轴向近东西的复式褶皱,两条边界断裂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且与轴向近东西的复式褶皱一起控制了小秦岭地区近千条含金石英脉的产出[2]。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代太华群深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系,其中太华群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地层[3]。区内基底内断裂构造发育,以EW向为主,其次为NW、NE和SN。产于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床(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表现为早期剪切带受后期脆性构造叠加而形成张性扩容空间,有利于矿体定位[3,4]。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大月坪组(Arthd)、板石山组(Arthb)及洞沟组(Arthdg)的下部(图1)。经历中高级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出露岩石以各类片麻岩、混合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长石石英岩等。各类岩石常呈互层状产出,地层总厚度大于180Om,各组之间均为整和接触。
图1陈耳金矿地质略图(引自参考文献[6])
大月坪组(Arthd):分布于东烧炉沟以北整个地区,主要由混合岩和与其相间分布的斜长角闪岩组成,(上部)西烧炉沟夹宽2m的石榴子石黑云斜长片麻岩,顶部偶见石英岩小扁豆体。从地层展布上看,大月坪组有东宽西窄的现象,斜长角闪岩在东部较连续,厚度也大于西部。地层产状为190°-205°∠60°-88°,局部有倒转现象。大月坪组是陈耳金矿区的主要含矿层,大多数含金石英脉均分布在该套地层中。
板石山组(Arthb):分布于矿区(中)南部的东烧炉沟,小王西峪以南地区,厚度大于200m,以长石石英岩、石英岩为主夹黑云斜长片麻岩,也是矿区的含矿层之一,现已发现Q9302、Q9301、Q8801三条含金石英脉。
洞沟组(Arthdg):分布于矿区南部的寺沟、驹王峪口一带,厚度大于4O0m,主要以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夹磁铁石英岩、变粒岩。混合岩化较为普遍,本地层内己发现含金石英脉数条。
2.2 构造
矿区褶皱构造为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背斜轴向呈东西向展布,在太峪一带向北西西偏转,再向西又折向东西方向,向南西倾伏。北翼地层北倾,倾角为30°-60°,南翼地层南倾,倾角为65°-78°,南部有倒转现象。矿区地层基本为一向南倾的单斜层,倾向90°-200°,倾角53°-88°。局部可见到一些小的揉皱和小的褶曲,有时还可见到大型的窗棂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北西西向、北东东向、近南北向三组。近东西北西西向组断裂南倾,倾角为35°-55°,是矿区主要的含矿构造,十余条石英脉受其控制。北东东向组组断裂南倾,倾角较缓(4O°左右),且与北西西向构造带相接(阻挡),说明北东东向构造带晚于北西西向构造带,在叠加后者的同时,明显受到前者的限制。近南北向组断裂东倾或西倾,倾角一般80°左右,常被规模不等的辉绿岩脉充填,个别充填含金石英脉。从构造的切割关系看,南北向形成较晚,常被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断裂带所穿切。从断裂产态及其叠加关系看,矿区断裂构造中近南北向构造形成较早;其次为大致同时形成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带;第三为北东东向构造带;矿区金矿脉主要赋存在近东西-北西西向构造带内,这组矿脉提供了矿区大多数工业储量。
2.3 岩浆岩
岩浆岩在矿区广泛出露,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从太古代到中生代都有发育,早期是太古宙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及TTG质岩浆侵入,中元古代为混合花岗岩侵入,古生代则发育各类脉岩。岩浆活动尤以元古代晋宁期和中生代燕山期最为强烈,代表性的有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和娘娘山岩体;基性岩脉主要有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等。其中燕山期岩浆活动与矿床形成关系最为密切。
2.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以黄铁绢英岩化、硅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关系,矿床矿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脉阶段、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阶段和碳酸盐-石英脉阶段等3个阶段。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阶段是主成矿阶段。
3 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己经发现含金矿脉20余条,多数分布于矿区东段大王西峪一带。矿区西段出露较少,是下一步找矿的优选地段。含金矿脉规模差别较大,一般百米至数百米,其中有三条超过1000m。
含金矿脉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在空间上具有密集分布的特点。控矿构造具有剪性及压剪性,发育糜棱岩、构造片岩及碎裂岩等,动力退变质作用显著,达绿片岩相。根据含金矿脉产状,将其划分为四组,近东西北西西向(南倾)、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北倾)、近南北向。以近东西向一北西西向(南倾)者为主,倾角缓-中等,矿脉产状一般为170o-200 o35 o- 55 o。其次为北东东向矿脉。据统计,近东西北西西向(南倾)矿脉平均长度675m,北东东向矿脉平均长度403m,其它走向矿脉均在百米左右。可见这两组矿脉规模较大,含金性较好,提供了矿区大部分工业储量。
4.金的赋存状态以及富集规律
矿石中金以明金和微粒金产出,明金颗粒大小不等,多呈细粒一中粒不规则产于硫化物及石英粒间及裂隙中。总体具有以下富集规律:
① 金的含量与石英脉,蚀变岩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呈正消长关系。特别是半自形-它形黄铁矿呈密集的细脉、网脉,分枝脉状、团块状产出时,金品位高,常形成富矿地段,而黄铁矿自形程度高,呈粗粒晶时金品位较低。
② 含金石英脉(构造带)斜切,横切地层时,侧分泌作用对金成矿富集较为有利,易形成富矿脉。
5 矿床成因
小秦岭地区金矿床赋存于太华群大月坪组、板石山组地层中,地层含金度较高,尤其斜长角闪岩类,混合岩类及辉绿岩类中含金丰度比较高,其值在0.030×10-6-0.36×10-6之间,比地壳金丰度0.0035×10-6高出830倍。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辉绿岩中金丰度也高。高出地壳金丰度7.3-13.5倍。矿石与围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资料显示硫来自上地慢或深部地壳[5]。这表明太华群大月坪组、板石山组地层是陈耳金矿金的矿源层,对金的形成有控制作用,燕山期岩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来源和良好的热动力条件。
陈耳金矿控矿地质因素复杂,但主要的控矿因素为韧-脆性剪切带。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剪切带控制,均为剪切带内脆性变形明显发育部位。经均一法及爆裂法石英包体测温, 矿床含金矿石石英脉成矿温度在178-326℃之间,成矿压力为20-30 Map,与韧脆性剪切带的温压范围吻合[6]。
综合上述,陈耳金矿成矿物质除来源于太华群地层之外还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浆岩。矿床成因类型是韧性剪切带型脉状金矿床。
6 结论
陈耳金矿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内,为一韧性剪切带型脉状金矿床。矿床含矿层位为太古代太华群,含金石英脉受韧一脆性剪切带控制,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带与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为金-黄铁矿-脉石英型和金-多金属硫化物-脉石英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地层和燕山期岩浆岩。
参考文献
[1] 西北有色地勘局712队.陈耳金矿床勘探报告[R].1997
[2] 毕诗健,李建威,李占轲.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金矿区基性脉岩时代及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1): 17-32
[3] 胡正国,钱壮志.小秦岭地质构造新认识[J].地质论评,1994, 40(4):289-295.
[5] 李建波. 陈耳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R].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